体外循环下持续性动脉干治疗的合作体会

体外循环下持续性动脉干治疗的合作体会

一、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俭[1](2019)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蛋白质与能量供需量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的能量和蛋白质消耗量及供应现状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是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畸形之一,而这些患儿大多数需要进行外科手术进行矫治。但是术后的营养治疗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持,能量预计公式都是基于正常健康儿童统计得出,并且只能代表一个特定群体的一般水平,对于危重症患儿有较大误差。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ASPEN)建议常规采用间接测热法监测危重症患儿的能量消耗,使用氮平衡法监测蛋白质的供需平衡情况来指导营养治疗。所以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1、对比实际测量的静息能量消耗的真实值和能量预计公式的计算值是否存在差异;2、使用间接测热法和氮平衡法监测CHD术后第一天患儿的能量和蛋白质平衡情况,明确现阶段CHD术后患儿营养治疗的主要问题。方法: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期间,纳入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心外科行体外循环下行CHD矫治术,并且术前、术中及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的患儿。在术前准确收集人口学信息和临床数据,如性别、民族、年龄、体重、身长、诊断和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等。在术后第24小时使用代谢车测量患儿的静息能量消耗(REE)并与ASPEN指南推荐的婴幼儿适用的能量预计公式(Schofield公式、White公式和FAO/WHO/UNU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同时收集和计算患儿术后第24小时内的能量和营养成分的摄入情况,比较患儿的能量实际需要量和实际摄入量计算氮平衡,通过能量供需平衡和蛋白质供需平衡评估患儿术后早期的营养供给和实际需要量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2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位月龄4个月(1个月到60个月),体重和年龄别体重Z值分别为6.49±3.76kg和-1.73±2.28。这些患儿术后第24小时的REE 为 66±10 kcal/kg/24h,与 Schofield 公式、White 公式和 FAO/WHO/UNU 公式的预计值进行比较,均有较大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和0.0001),各公式计算所得的差异分别占实际值得20%、15%和24%。患儿24小时内摄入的总能量为11±4kcal/kg,仅为REE的17%。所有患儿均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为-0.91±0.54g/kg/24h,并且发现月龄更小的患儿氮平衡的负值更大(P=0.03)。结论:CHD患儿术后的能量消耗、摄入和氮元素平衡的情况后发现CHD患儿术后早期的营养不良和供给不足的情况十分常见。在缺乏相关文献指导合理营养治疗,有必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来获得进一步的实验数据,明确合理营养治疗的方向。第二章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摄入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背景与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体外循环(CPB)术后合理的营养治疗是整个术后监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在关于术后早期能量和蛋白质的需要量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体外循环在短期内改变了患儿体内的代谢状态,即由高合成代谢转变为高分解低合成状态。体内的物质储备大量分解,其中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新合成多种蛋白质用于组织修复,增强免疫和对应炎症反应。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有可能抵消高分解代谢状态带来的营养状态恶化和提高预后。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1、在CHD术后早期使用间接测热法直接评估每一位患儿的每日静息能量消耗(REE)并在保证每日能量摄入的基础上设置不同蛋白质梯度的营养方案,使用氮平衡法筛选出CHD患儿术后最适宜的肠内蛋白质的需要量,并分析氮元素的流动情况;2、全面评估术后早期高蛋白质肠内营养对营养学生物指标,重要器官功能和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期间进入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中心CICU的复杂性CHD婴儿,随机分为三组:常规标准营养组(对照组,约供给1.5g/kg/天的蛋白质),中等剂量的蛋白营养组(中蛋白组,约供给2.5g/kg/天的蛋白质)和高剂量的蛋白营养组(高蛋白组,约供给4g/kg/天的蛋白质)。术后每日使用间接测热法定时监测患儿的REE,并以此为基础计算每日的营养配方。从术后6h起准时开始通过鼻胃管进行渐进式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即从1 mL/kg/h起始,在患儿可以耐受的情况下每6小时提高泵速1 mL/kg/h直到每日喂养的奶量达到预计值。每日精确计算患儿的氮平衡情况评估高蛋白肠内营养的有效性,计算尿素氮元素的生成和排泄量,分析氮元素在体内蓄积和浪费的状态。另外,比较营养支持治疗期间多个重要器官功能的实验室指标,近红外组织血氧饱和度(NIRS)的变化和短期内的临床结果以评估该种营养干预的安全性。结果:在研究期间有共有41名患儿纳入实验分组,并最终有38名完成实验(对照组11例,中蛋白组14例,高蛋白组13例),平均年龄为95±49天。3组每日的REE及能量摄入情况,连续5日都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在供应能量一致的情况下,三组之间摄入的营养物质仅有蛋白质的剂量明显不同(P<0.001),并且通过氮平衡的计算可以看出,高蛋白组的患儿仅有术后前2日是负氮平衡,第3日起变为正氮平衡;而对照组和中蛋白组直到第5日仍然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并且3组之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着蛋白质摄入剂量的提高,中蛋白组和高蛋白组的尿素氮生成量和浪费量都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3和0.001),但是高蛋白组的氮元素浪费率反而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另外,在营养支持治疗期间3组患儿肠内营养不耐受的情况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肝肾功能指标和NIRS的监测结果都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CPB术后早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蛋白质需求量约为4g/kg/d,能量需求量约为55kcal/kg/d。而术后6小时起供应充足能量和蛋白质能够在第三天扭转患儿体内的负氮平衡状态,恢复正常生理的正氮平衡。该种营养干预会促进尿素的生成,但是蛋白质的浪费率反而明显下降。并且CHD术后的患儿的消化道对这种肠内营养方法耐受性较好,且高蛋白质浓度的营养配方对肠道血流灌注的影响很小,并不会对先心病术后患儿重要器官的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饶姣,李虹,刘琴,黄景思,许伟滨,杨伟健,孙善权[2](2018)在《54例婴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婴儿先天性血管环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4例婴儿血管环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2天~11个月,中位年龄1个月;体质量1. 4~9. 4 kg,平均(4. 52±1. 89) kg。血管环类型包括双主动脉弓21例,右位主动脉弓伴左位动脉导管/韧带伴或不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14例,肺动脉吊带9例,左位主动脉弓伴右位动脉导管/韧带伴或不伴迷走右锁骨下动脉5例,无名动脉压迫综合征3例,其他血管环2例。所有患婴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及心脏CT平扫+增强检查确诊,术前或术中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2例,其中39例(72%)出现气管狭窄。结果 26例患婴在体外循环下行血管环矫治术,体外循环(160±61)min;28例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1~22天,中位数2天;住院时间7~62天,中位数19天,住院死亡2例(3. 7%)。出院患婴随访2~74个月,呼吸道症状不同程度缓解或者消失,出院死亡3例。结论气管狭窄是血管环的严重并发症,心脏增强CT是确定血管环的最佳方法 ,为避免严重气管并发症,血管环应该尽早手术,合并气管狭窄和或心内畸形的患婴建议同期矫治,这样可提高手术生存比例、改善患婴预后。

韩盖宇,谢庆,陈晓霞,宋海娟,刘富能[3](2018)在《复杂先心病患者术中人工心包膜重建肺动脉瓣的护理配合》文中指出目的总结复杂先心病患者术中人工心包重建肺动脉瓣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20例复杂先心病患者应用人工心包膜重建二叶肺动脉瓣并植入右室流出道中。手术室护士备齐所需用物,配合手术者制作人工肺动脉瓣植入缝合于肺动脉内,并于手术开始前和心脏复跳后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食管三维B超检查肺动脉血流速度、肺动脉瓣反流面积,提供测压装置测量肺动脉瓣跨瓣压力、左右心室压力,验证手术效果。结果 20例患者均于术中重建人工肺动脉瓣膜,手术顺利。术后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重度肺高压和低心排。结论手术室护士需掌握配合人工肺动脉瓣制作、缝合植入方法以及相关手术步骤,为复杂先心病手术的开展提供保障。

蔡治祥[4](2018)在《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的早中期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本中心87例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评价并分析主动脉弓肺动脉补片成形术和扩大端端或端侧吻合术两种手术方法的矫治效果,为临床更合理的手术方法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2009.05至2017.05手术方法为肺动脉补片和扩大端端/端侧矫治的87例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为肺动脉补片组(采用自体肺动脉补片加宽术),男29例,女13例,年龄0.311.1(2.2±3.8)岁,体重10.4±5.2(5.021.5)kg,按照手术年龄将其分为高龄组(>1岁)27例和低龄组(≤1岁)15例。45例为扩大端端组(采用扩大端端/端侧吻合术),其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0.19(1.6±2.8)岁,体重2.518.3(8.8±5.7)kg,按照手术时年龄再将其分组,低龄组(≤1岁)20例,高龄组(>1岁)25例。手术均由同一术者主刀,采用正中开胸、中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下矫治弓部畸形。肺动脉补片组:裁取适当大小的肺动脉前壁加宽成形主动脉;扩大端端组:根据主动脉弓部缩窄的严重程度及或缩窄段长度,采用扩大端端/端侧术。比较分析分组后患儿手术前后缩窄段压差及主动脉Z值等临床数据变化,并随访观察,术后随访再缩窄情况分析则采用Kaplan-Meier曲线。结果:1、术中及术后早期结果:全组术后早期扩大端端组死亡患者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9例,其中肺动脉补片组8例,扩大端端组11例,经积极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全组均未发现明显脑部并发症。2、扩大端端组与肺动脉补片组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肺动脉补片组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及ICU时间明显延长(P<0.05)。超声所测肺动脉补片组术后早期平均缩窄段压差较术前显着降低[(9.7±3.5 mmHg)vs(36.8±12.5 mmHg),P<0.05],主动脉横弓及峡部Z值亦较术前明显增高[(-0.50±0.21)、(-0.45±0.24)vs(-3.38±0.64)、(-2.22±0.43),P<0.05)];扩大端端组术后早期平均缩窄段压差较术前显着降低(9.5±3.3 mmHg vs 37.2±8.9 mmHg,P<0.05),主动脉横弓及峡部Z值较术前明显增高(-0.52±0.29、-0.48±0.22 vs-3.89±0.61、-2.45±0.33,P<0.05)。3、按年龄分组比较:高龄组患儿手术前后肺动脉压力较高(P<0.05),术中主动脉阻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早期呼吸机时间、ICU时间较长(均P<0.05),且高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4、随访结果:全组随访75例,随访4106(32±12.8)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明显瘤样扩张改变,发生再缩窄(缩窄段压差≥20mm Hg)患者8例(10.6%)。肺动脉补片组发生再缩窄5例(14.3%),2例已行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其余3例继续随访,随访期间高血压例数8例(22.8%),低龄组1例(2.8%),高龄组7例(20.0%);扩大端端组发生再缩窄患者3例(6.98%),2例已行球囊扩张术,1例继续随访,随访期间发生高血压例数10例(25.0%),低龄组1例(2.5%),高龄组9例(22.5%)。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扩大端端组免于再狭窄率优于肺动脉补片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患儿诊断明确后应尽早手术,自体肺动脉成形及扩大端端/端侧吻合术均为矫治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较为理想手术方式,早期矫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中期随访结果扩大端端组矫治效果稍优于肺动脉补片组。

杨盛春,马力,邹明晖,陈伟丹,夏园生,陈欣欣[5](2018)在《体重不大于2.5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治疗结果及手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体重等于或小于2.5 kg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外科治疗的近、中期结果;探讨体重等于或小于2.5 kg的先心病患儿外科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6年12月手术治疗的体重不大于2.5 kg的先心病患儿病历资料,并对这些病例进行随访。按RACHS-1分组病例,将术前潜在的风险因子与住院手术死亡进行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将全部病例及按RACHS-1分组的各组病例分别用Kaplan-meier法做出术后生存曲线,对这些生产曲线用Log-rank法进行总体性差异检验,再对各组间的差异性进行检验。结果手术81例,手术死亡19例,手术病死率23.46%;随访死亡11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63%、58%。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与手术死亡有显着相关性的潜在风险因子是:手术时年龄(天数)、术前机械通气、术前酸中毒、姑息性手术。RACHS-1各组术后生存曲线总体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差异性也不显着。结论①2.5 kg及以下先心病患儿能够成功进行先心病外科治疗,但有较高手术病死率,中期随访仍然有一定的病死率,值得我们重视;②手术时年龄、术前机械通气、术前酸中毒、姑息性手术是2.5 kg及以下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风险因子;③不同RACHS-1分级的2.5 kg及以下先心病手术后中期生存率差别不大。

杜娜[6](2017)在《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不同时段开始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不同时段开始肠内营养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01.01至2016.12.31入住我院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监护室(CICU)82例经体外循环的复杂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机械通气患儿入选本研究。2015.01.01至2015.12.31入住CICU的患儿,术后为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从中抽取了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病例为对照组;2016.01.01至2016.12.31入住CICU的患儿,术后6小时开始肠内营养,从中抽取了符合纳入标准的41例病例为观察组。回顾性收集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C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入室体重差及出入室前白蛋白量、白蛋白量、血红蛋白量、白细胞计数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出室前白蛋白量、白蛋白量、血红蛋白量高于对照组,术后C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VAP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6小时开始肠内营养方案优于术后24小时开始肠内营养的方案,可缩短C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可降低住院费用,可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

陈思行[7](2016)在《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部分:1岁以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背景及目的: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方式,然后低龄患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体外循环下的心脏手术反应较强烈,可能会引起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本研究通过测定1岁以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探索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6例1岁以下患儿,所有在阜外医院小儿中心就诊并且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治疗。于术前、术后24小时、术后48小时、术后72小时、术后120小时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结果: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24小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显着低于术前水平;FT3水平于术后48小时持续降低:术后48小时FT3水平明显低于术后24小时(P<0.05);TSH水平于术后72小时内持续升高:术后48小时TSH水平比术后24小时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72小时TSH水平比术后48小时明显提高(P<0.05)。术后120小时FT3、FT4、TT3、TT4、TSH水平明显高于术后72小时(P<0.05),与术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岁以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降低,于术后2448小时降到最低,但随着病情康复而恢复;术后FT3水平降低最为明显;TSH水平首先恢复。第二部分: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延迟恢复的关系背景及目的:体外循环术下心脏后甲状腺激素降低,可能预示着患儿术后预后不良。本研究探索研究了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延迟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至2015-01期间,186例1岁以下在我院、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的患儿资料,将术后小儿重症恢复室(PICU)停留时间≥5天定义为延迟恢复,据此将186例患儿分成2组,PICU停留时间≥5天的为延迟恢复组(n=39),PICU停留时间<5天的为非延迟恢复组(n=147)。对患儿术后的24小时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延迟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延迟恢复组与非延续恢复组比较,术后24小时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02±0.48)pg/ml vs(2.27±0.46)pg/ml)]、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0.59±0.30)ng/dl vs(0.71±0.24)ng/dl]总甲状腺素[TT4,(5.39±2.58)ug/m1 vs(6.49±2.20)ug/m1]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之间游离甲状腺素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多因素1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24 h内的低水平的FT3(比值比=0.27;95%可信区间=0.110.68;P=-0.005)是影响延迟恢复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显示术后低水平的FT3与患儿的体重相关(r=0.11,P<0.001)。在术后24小时发生正常甲状腺功能综合征(SES)的患儿中,SES2型(SES-2)占61.54%,通过卡方检验,SES1型(SES-1)组比SES-2组延迟恢复发病率更低(P<0.05)。结论:1岁以下患儿体重越轻,术后24 h内的FT3水平越低;低水平FT3是患儿术后延迟恢复的独立危险因子。SES-2患儿更易发生延迟恢复。

吴岚,张敏,许雪君,王晟,罗丹东[8](2013)在《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监护体会》文中认为目的总结90例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的术后监护经验。方法术前所有患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接受治疗,因血流动力学紊乱或药物治疗无法控制予在全麻下施行外科手术治疗。非体外循环组47例,体外循环组43例。术后患儿回心外科重症监护室监护。予辐射台保暖;合理喂养;加强循环系统监测,防治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给予呼吸道湿化,对于痰多黏稠、肺部感染严重的重症患儿,给予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沐舒坦)以稀释痰液、增加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防治肺不张。结果住院死亡率为16.67%(n=15)。术后早期死亡(72 h内)8例,占总死亡例数53.33%;术中死亡4例,占总例数26.67%;术后家属放弃治疗死亡3例,占总例数0.20%。术后总住院时间31(511)d;辅助呼吸时间为103(42 449)h。结论早产儿或低体质量儿可早期实施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围术期的监护治疗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梁赛珍,梁巧容,陈丽芳[9](2011)在《小儿心脏手术后紧急床边开胸的配合及术后监护》文中指出总结分析17例心内直视手术后在监护期间实施紧急床边开胸的护理配合过程和开胸后的监护要点。床边开胸抢救患者时情况紧急,立即从物品、环境、特殊器械等方面做好紧急床边开胸的准备及配合;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注意观察皮肤有无湿冷、苍白、花斑等低心排综合征表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遵医嘱准确无误地用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补液速度,输注血浆、白蛋白等胶体溶液,改善与维护心功能;本组17例患儿术后均留置心包引流管或纵隔引流管,给予-2~-4 kPa低负压持续吸引,严密观察开胸术后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妥善固定并经常挤压引流管以防堵塞。本组患儿死亡2例,死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心脏功能衰竭,其余病例病情好转。

王晟,柯俊,郭晓纲,柴云飞[10](2011)在《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文中指出目的:总结低出生体重儿(LBWI)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对围术期管理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17例低出生体重先心病手术患儿,出生体重1225~2500g,平均(2109.1±399.29)g;孕30.3~42.2周,平均(36.5±2.81)周。手术时日龄为8~79d,平均(28.4±18.39)d,手术日体重1628~3205g,平均(2369.7±413.50)g。其中早产儿10例。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完成心内畸形矫治手术。结果:本组病例无术中死亡。体外循环时间30~160min,平均(90.6±42.8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4~125min,平均(53.5±28.55)min。术后持续机械通气,并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11例延迟关胸。术后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23.5%。结论:LBWI先心病应早期手术治疗,良好的麻醉管理有助于降低围术期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术后的生存率。

二、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蛋白质与能量供需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的能量和蛋白质消耗量及供应现状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对象与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摄入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1. 前言
    2. 实验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复杂先心病患者术中人工心包膜重建肺动脉瓣的护理配合(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手术转归和随访结果
2 手术护理配合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2.1.2 患者交接
        2.1.3 入室护理
        2.1.3. 1 麻醉配合护理
        2.1.3. 2 皮肤护理
    2.2 术中护理配合
        2.2.1 自体心包补片的留取和制备
        2.2.2 复杂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
        2.2.3 人工肺动脉瓣膜制作及植入
        2.2.4 右室流出道跨人工肺动脉瓣自体心包加宽补片
        2.2.5 食管三维B超检查和右室流出道测压
3 讨论

(4)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的早中期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主动脉弓缩窄的诊断及治疗现状
        1.1.1 主动脉弓缩窄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1.2 主动脉弓缩窄的治疗现状
    1.2 主动脉弓缩窄的手术治疗进展
        1.2.1 主动脉弓缩窄的手术时机
        1.2.2 主动脉弓缩窄的手术方式
    1.3 术中体外循环的温度及灌注流量
    1.4 主动脉弓缩窄术后随访及并发症
        1.4.1 术后随访
        1.4.2 术后并发症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资料和方法
        2.1.1 临床资料
    2.2 方法
        2.2.1 手术方法
        2.2.2 统计学方法
        2.2.3 观察指标及诊断方法
    2.3 结果
        2.3.1 手术情况
        2.3.2 术后早期
        2.3.3 随访结果
    2.4 讨论
        2.4.1 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定义
        2.4.2 术中体外循环的脑保护策略
        2.4.3 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手术入径及手术时机
        2.4.4 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手术方式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6)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不同时段开始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附录:英文缩略语集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1岁以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延迟恢复的关系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监护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术前监护
        1.2.2 手术方法
        1.2.3 术后监护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9)小儿心脏手术后紧急床边开胸的配合及术后监护(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紧急床边开胸的准备及配合
    2.1 开胸的准备
    2.2 环境准备及注意保暖
    2.3 特殊器械准备
3 床边开胸术后的监护
    3.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3.2 防治低心排综合征
    3.3 开胸术后胸液的观察
    3.4 防治感染
4 体会

(10)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术前诊断与处理
    1.3麻醉与体外循环处理
    1.4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四、体外循环下永存动脉干矫治术的配合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肠内蛋白质与能量供需量的研究[D]. 张俭.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2]54例婴儿先天性血管环的临床特征和治疗[J]. 饶姣,李虹,刘琴,黄景思,许伟滨,杨伟健,孙善权.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8(11)
  • [3]复杂先心病患者术中人工心包膜重建肺动脉瓣的护理配合[J]. 韩盖宇,谢庆,陈晓霞,宋海娟,刘富能. 护理学杂志, 2018(06)
  • [4]主动脉缩窄伴弓发育不良的早中期疗效研究[D]. 蔡治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5]体重不大于2.5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治疗结果及手术危险因素分析[J]. 杨盛春,马力,邹明晖,陈伟丹,夏园生,陈欣欣.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8(02)
  • [6]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不同时段开始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分析[D]. 杜娜. 广州医科大学, 2017(05)
  • [7]1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术后恢复影响的临床研究[D]. 陈思行.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2)
  • [8]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早产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监护体会[J]. 吴岚,张敏,许雪君,王晟,罗丹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06)
  • [9]小儿心脏手术后紧急床边开胸的配合及术后监护[J]. 梁赛珍,梁巧容,陈丽芳. 护理学报, 2011(15)
  • [10]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J]. 王晟,柯俊,郭晓纲,柴云飞. 临床急诊杂志, 2011(01)

标签:;  ;  ;  ;  ;  

体外循环下持续性动脉干治疗的合作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