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

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

一、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论文文献综述)

安国强,韩颖新,高宁,季兰述,高慧斌,谭绪泉,徐跃通[1](2021)在《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及均衡度的空间分异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了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与均衡度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规律和集聚特征。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回归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技术方法,依据价值量和均衡度划分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的主要类型。结果显示,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9 897.09×108元/a,其中最高的市级单元为东营市,最低的为枣庄市;最高的县级单元为济宁市微山县,最低的为青岛市市南区。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地均量为6.27×104元/(hm2·a),人均量为9 823.03元/(人·a),均衡度为0.488。从空间分布上来看,生态系统服务高价值量-高均衡度的I类区主要分布于鲁东丘陵区和鲁中南山地区,高价值量-低均衡度的II类区集中分布于鲁北滨海区和微山湖区,低价值量-低均衡度的III类区主要分布在鲁西平原区,低价值量-高均衡度的IV类区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区域。全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衡度全域莫兰指数Moran’s I=0.656,呈显着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与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研究结论:(1)均衡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其内部构成的研究不足,较为理想地刻画出区域内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多样性和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组合的优劣特征。(2)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相比,其地均量和人均量能够合理避免单元总面积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更客观地衡量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总体水平。(3)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量和均衡度共同揭示了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的"四类""六区"和"三环"的分布特征。

孙进,张全景,王世清[2](2021)在《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是地理学与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厘清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了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格局,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差异明显,且差距逐渐缩小;不同因素对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

侯玉杰[3](2021)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徐元畅[4](2021)在《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以库布齐沙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沙漠地区生态治理进行生态服务效益评估有助于定量分析防风固沙措施的效果,为区域生态治理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借鉴和决策。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从前人研究发现,关于沙化土地生态效益评价研究方面,大多采用生态治理工程和草原沙漠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而近些年随着风蚀模型、气流轨迹等模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结合模型进行沙化土地生态治理的生态系统服务效益研究。库布齐沙漠在风沙天气时易发生长距离传输,影响下风城市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空气质量。为探究和建立合适的生态系统服务效应体系,将WEPS风蚀预测系统与HYSPLIT大气颗粒物传输模型进行耦合,对库布齐沙漠不同生态本底的PM10释尘进行了空间化分析,找出了库布齐沙漠的PM10高释放区,进一步的基于PM10高释放区进行前向轨迹模拟,设置不同沙障,研究了不同治理措施下的生态服务效益,计算并比较其对下风城市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PM10释放量各不相同。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的PM10年平均释放量最大,每立方米PM10释放量约3 kg;盐化潮土、潮土的PM10年平均释放量次之,每立方米PM10释放量约0.9kg;新积土年平均释放量在每立方米约0.7kg;棕钙土、淡栗钙土、淡棕钙土的PM10年平均释放量最小,每立方米PM10释放量约0.005kg。对于相同土壤类型的生态本底,土地利用类型为沙漠、盐碱地的网格容易产生更多的PM10释放,其次是裸地、旱地,而有植被的区域PM10年平均释放量较小。(2)库布齐沙漠地区不同生态本底的PM10释放量呈现出以下规律:PM10高释放量区域主要位于库布齐沙漠的中部地区,土壤以草原风沙土、草甸风沙土为主,土地覆被类型大部分为沙漠;东部以新积土、草原风沙土为主的地区PM10年排放总量次之;西南部以潮土、淡棕钙土、棕钙土为主,土地类型为裸地、稀疏草地,这一地区是库布齐沙漠PM10年释放量最低的地区;库布齐沙漠北部边缘、中部的PM10年释放量低值区与库布齐沙漠锁边林切割治理有关。(3)库布齐沙漠释放的PM10在对周围城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石嘴山市受影响最高,WCWT贡献值在150μg·m-3以上;西南方向次之,影响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市,WCWT贡献值在150μg·m-3以上;南方向的甘肃省庆阳市、陕西省咸阳市、榆林市以及延安市,东南方向经过河南省到达湖北省和安徽省,WCWT贡献值在100μg·m-3以上,有大量200μg·m-3以上的高值区;北方向跨过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到达蒙古国境内,其WCWT贡献值在150-200μg·m-3左右;东方向PM10WCWT传输距离最远,途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山西省朔州市、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北京市到达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最后到达黑龙江省,其WCWT贡献值在100-200μg·m-3左右;西方向影响最低,内蒙古阿拉善盟、甘肃酒泉市,其WCWT贡献值在50-150μg·m-3。(4)耦合WEPS风蚀预测系统与HYSPLIT模型,设置不同沙障评估生态效益,就年PM10释放减少量和PM10日均减少了来说,不同生态治理措施的减少量呈现以下特点:1年树龄樟子松沙障>芦苇沙障>5年树龄樟子松沙障>尼龙阻沙网>梭梭>10年树龄樟子松沙障>20年树龄樟子松沙障。就WCWT贡献值来说,芦苇沙障降低了各个方向的PM10传输,WCWT贡献值低于100μg·m-3,东方向和东南方向传输基本上被降低到了50μg·m-3以下。1年树龄樟子松沙障将各个方向的WCWT贡献值降低到了100μg·m-3。其余沙障都将库布齐沙漠向外传输PM10的WCWT贡献值降低到了50μg·m-3以下。将人口、GDP数据于WCWT分析结果结合,根据耦合模型评估社会经济效益:1.受库布齐沙漠PM10传输影响的城市分布特点为:库布齐沙漠周边的城市地区、库布齐沙漠东方向、南方向地区受影响面积大、PM10浓度高;而库布齐沙漠东南方向和东方向地区GDP和人口受库布齐沙漠PM10传输影响大,各沙障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库布齐下风城市的受影响的GDP、人口,尤其是南方向和东南方向省市。

昝大明[5](2021)在《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文中认为

孙进[6](2021)在《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是地理学与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产生严重干扰,人们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促使土地利用由单一功能主导向多功能均衡转变。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时代背景下,土地利用多功能处于不断的权衡演变之中,厘清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实现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东省为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秩相关分析、双变量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模型,系统分析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究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发展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运用趋势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发现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北低中部高”的空间格局。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差距逐渐缩小,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具体表现为高水平、较高水平分布区显着增加,低水平、较低水平分布区显着减少,中等水平分布区在这一时期转入与转出并存,总体变化相对较小。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土地生产功能时空变化较小,生活与生态功能变化显着。(2)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发现2005-2018年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能力、就业支撑能力对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的时空分异影响最大,经济密度、人口密度、建设用地比例、万人医疗卫生床位数的解释力较强且对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分异的影响逐渐增强;而水果产量、第二三产业占比、人均水域面积、森林覆盖率等探测因素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相对较弱。(3)运用双变量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等权衡-协同方法分析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发现2005-2018年山东省县域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呈协同关系,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呈权衡关系,生活功能与生态功能呈协同关系。此外,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各项子功能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权衡-协同关系及不同的时空格局特征。(4)为减弱或消除各项功能间的权衡效应、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间的协同水平,应基于“生产稳定、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协同发展的目标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开展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建设。

于超[7](2021)在《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文中认为生态系统服务的产生和发展与土地利用状况息息相关,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某一区域土地利用格局及转移过程机制,了解土地利用动态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潜在联系,可以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基于1995-2015年5期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山东省1995-2015年来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及时空转移规律,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合理性与结构的稳定性;并在价值量评估法的基础上,利用增强型植被指数遥感数据作为生态参数对价值评估模型进行了空间异质性的校正,进而评估了1995-2015年山东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了价值时空变化的趋势,并对评估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土地利用变化与价值评估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厘清了两者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互反馈情况。主要结果如下:(1)山东省耕地面积最大,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95-2015年间变化不大,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保持稳定。在整个研究期内山东省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小于0.1%,各地类间转换缓慢,景观格局变化不大。近20年来山东省的土地利用程度不断增强,土地利用结构的均衡度不断提高,且向更高均衡水平的方向发展。研究期间山东省土地利用转移总面积为5301.29 km2,约占总面积的3.39%,耕地和建设土地的相互转换是山东省土地利用转移的主要原因。(2)近20年来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累计减少9.61亿元,呈下降趋势,年变化率为0.92%,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稳定,耕地、林地和水域构成了价值的主体。各单项服务价值方面,废物处理、水文调节和土壤保持功能的价值占主要地位,三者价值之和在整个研究时段内基本保持在总价值的50%左右。(3)山东省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相对稳定,以鲁中地区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在空间上存在正相关趋势,但整体的相关性不强,高值区之间的差异比低值区间的差异大,高-高集聚类型的县域在空间上分布更为离散。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鲁中和鲁东北地区,低值区呈条带状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部分地区,总的来看山东省各集聚类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不大。(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1995-2015年山东省的林地和耕地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联系紧密。土地生态协调度分析表明,整个研究期内年山东省土地生态系统属于中度冲突的水平,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间存在矛盾,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价值损益的结果证明了土地生态协调度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各个研究时段内的各地类间的转移均导致了总价值的下降,土地利用与生态发展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水域的转出和建设用地的转入是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呈现出不可协调矛盾的主要原因。

张倩[8](2021)在《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积极转型升级的工业企业因为城市土地更新的需求而搬离城市中心地区,不能够适应经济新形势的传统工业企业面临着衰退、破产的困境,基于以上两种原因,城市中心地区大量的工业厂房、仓库等工业设施因此被闲置。城市中大型工业企业除了进行工业生产的生产区域外,还会有完备的住宅、医疗和教育等生活配套设施,它们基本上已经与城市基础设施融为一体,能够履行基本的社会功能。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当中不可多得的重要财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拥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建筑群且有独特工业历史风情的区域,所有与工业生产有关的建筑、设备都是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工业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理应受到合理地保护。但是在房地产业巨额利润的吸引下,许多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被夷为平地,就算有幸逃过了被拆除的命运,却因内部建筑体量大、占地面积广,而给保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造成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成为“烫手的山芋”,因缺乏合理的保护与规划而被荒废,如何保护利用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与历史文脉的延续,成为许多工业城市面临的难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是山东省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中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典型代表。潍柴集团2012年完成了主要生产区的搬迁工作,见证了潍柴几十年发展历史的老厂区被整体闲置,直到2014年被山东省政府选入省内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名单当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潍坊市稀有的工业遗产,具有极其珍贵的研究价值。本文运用实地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通过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历史与遗产构成,并对其做出价值评价,为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文章共分为八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特征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研究理论。本章主要是以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如何保护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逻辑结构串联,具体包括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利益相关者三个方面。在新时期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无论是受外在的客观条件还是自身特征的影响,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作为稀有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都需要得到妥善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我们在讨论城市文化遗产的再利用问题时,根本目的是探寻保护文化遗产的合理路径,所以一切改造利用活动都是以保护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可以作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协作,按照一定的原则对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第二章集中对潍柴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本章以潍坊市地方志与潍坊柴油机厂厂志为基础资料,结合实地调研,梳理了潍坊柴油机厂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和建厂历程。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为保护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提供了历史依据,为更好地认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存现状与价值意义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规划,介绍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内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的基本概况。笔者通过查找资料和实地调研,基本了解了整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规划与遗产保存状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此类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排查时,除了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等有形的物质遗产外,也不应忽略以工业生产技术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城市工业发展历史的经历者和见证者,也是延续城市工业文明的主要承载者,拥有同样重要的保护价值。科学分析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是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前提与基础。第四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内容与意义进行总结。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评价内容包括街区内的工业建筑、工业生产流程以及工业配套设施,并从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分析,说明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与再利用的现实意义。第五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背景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以及潍坊市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概况,这是探寻历史文化街区再利用途径的前提。第六章对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利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之下,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何调整自身结构功能以适应城市发展要求,成为整个社会都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除了用于居住、教育等配套设施之外,大部分用于工业生产的厂房、仓库已经完全丧失了原始功能,成为城市闲置空间,通过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商业的植入来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与现代生活更好地融合,也是完善城市产业功能组团中的业态配比的重要途径。最后一部分则是对全文的总结与思考。

袁艺文[9](2021)在《山东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路径分析 ——基于省内典型案例的调研》文中研究表明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以来,以农户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小农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科技知识缺乏、经营分散、很难形成规模经济,在参与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困难重重。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一直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山东作为农业大省,在农业政策制定、财政资金投入、帮扶工作等方面努力向小农户倾斜,为其有效融入现代农业积极创造外部条件。进一步探索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具体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通过在山东省胶东半岛经济区、鲁西南经济区、鲁中经济区等发放问卷,从经营规模、农业机械化投入、农业劳动力、化肥农药使用、农田水利化、生产观念等角度分析我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建立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每个二级指标满分为5分,依据得分情况进一步分析了样本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程度。结合问卷与典型案例,列举了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具体包括:农户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之间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低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健全和资金与技术的制约等。本文提出了基于不同主体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四条路径:农业企业带动融入路径、农民合作社带动融入路径、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带动融入路径以及社会化服务带动融入路径,对其现状、带动能力与缺陷进行了描述和分析。从增强主体带动意愿、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相关政策体系构建及加强新型经营主体服务带动效果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刘成龙[10](2021)在《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郊农村融入城市实现一体化,城市农村产业互动促进新型农村社区功能完善,是当前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近年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中,主要采取的发展措施为产业一体化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发展以及产业互动。本文研究立足于新时期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对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同时借鉴国内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经验,为威海市今后的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别从缓慢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以及加速发展阶段出发,分析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历程。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取得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城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推进、城镇化整体布局合理、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以及农村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四个方面。但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亦存在不少的问题。本文认为,存在主要问题有,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管理瓶颈、区域城乡发展均衡性亟需提高、部分农村转移人口难以顺利融入二三产业、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城镇化进程以及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有待开拓。通过借鉴国内外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经验,本文提出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第一,要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加强对农村非法用地行为的治理,全方位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第二,要从医疗、教育以及产业发展方面,均衡威海市城乡经济发展,提高产业互动水平。第三,针对城镇化失地居民问题,需要在增加工作岗位的同时,强化对农村失业居民的科学引导,提高农村居民就业率。第四,要充分挖掘威海市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优势,全面促进农村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第五,通过引进民间融资、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投融资渠道等方法,为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扶持。

二、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及均衡度的空间分异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1 文献综述
2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
        2.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衡度
        2.3.3 价值量与均衡度的相关性
        2.3.4 结果验证方法
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3.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量及分布特征
        3.2.1 价值量与单元面积回归分析
        3.2.2 均量总体水平与空间分布
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衡度及其特征
    4.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衡度分异特征
    4.2 基于价值量与均衡度的空间分异特征
    4.3 结果验证
5 结论和讨论
    5.1 结论
        5.1.1 均衡度反映了区域内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成
        5.1.2 均衡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内部构成的研究不足
        5.1.3 价值量与均衡度为山东省土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参考
    5.2 讨论
        5.2.1 评价结果应用尺度和研究单元问题
        5.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类体系的问题
        5.2.3 动态及多角度研究的扩展
        5.2.4 影响研究结果的其他因素
        5.2.5 对策与合理化建议尚待进一步研究

(2)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1.2 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土地利用多功能测度方法
    2.2 地理探测器
3 结果及分析
    3.1 土地利用总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3.2 土地利用单项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3.3 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4)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以库布齐沙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服务效益研究进展
        1.3.2 土壤释尘模型研究进展
        1.3.3 风沙传输模型研究进展
        1.3.4 沙障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介绍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条件概况
        2.1.2 生态治理概况
    2.2 数据介绍
        2.2.1 生态本底数据
        2.2.2 气象数据
        2.2.3 社会经济数据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WEPS风蚀预测系统
        3.1.1 WEPS数据集
        3.1.2 WEPS子模型
    3.2 HYSPLIT前向轨迹模型
第四章 WEPS风蚀预测系统与HYSPLIT模型的耦合
    4.1 WEPS风蚀预测系统数据本地化处理
        4.1.1 研究区拆分
        4.1.2 天气发生器的调用
        4.1.3 土壤和作物数据集的调用
    4.2 基于WEPS风蚀预测系统的PM_(10)释放量计算结果
        4.2.1 不同生态本底下的PM_(10)年单位释放量
        4.2.2 不同区块下的PM_(10)年释放总量
    4.3 HYSPLIT模型耦合沙尘传输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验证与比对
    5.1 RWEQ模型与WEPS风蚀预测系统
        5.1.1 模型方法对比
        5.1.2 模型结果对比
    5.2 耦合模型结果周边站点实测数据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
    6.1 沙障设置
        6.1.1 樟子松沙障
        6.1.2 梭梭沙障
        6.1.3 尼龙阻沙网沙障
        6.1.4 芦苇沙障
    6.2 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评价
        6.2.1 不同沙障下的生态效益评估
        6.2.2 不同沙障下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介绍

(6)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进展
        1.2.2 权衡-协同研究进展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土地利用多功能
        2.1.2 权衡与协同
    2.2 理论基础
        2.2.1 土地利用转型理论
        2.2.2 异质性理论
        2.2.3 协同理论
第3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自然环境条件
        3.1.3 社会经济条件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
    3.3 研究方法
        3.3.1 土地利用多功能测度方法
        3.3.2 GIS空间分析方法
        3.3.3 权衡-协同方法
        3.3.4 地理探测器
第4章 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4.1 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4.1.1 土地利用总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4.1.2 土地利用单项功能时空演变特征
    4.2 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的驱动因素
        4.2.1 因子探测
        4.2.2 交互探测
第5章 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
    5.1 土地利用单项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
        5.1.1 生产功能-生活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
        5.1.2 生产功能-生态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
        5.1.3 生活功能-生态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
    5.2 土地利用子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的时空格局
        5.2.1 农业生产功能-经济发展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2 农业生产功能-交通运输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3 农业生产功能-资源供给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4 农业生产功能-环境净化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5 经济发展功能-社会保障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6 经济发展功能-就业支撑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7 经济发展功能-资源供给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5.2.8 经济发展功能-环境净化功能权衡-协同关系
第6章 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发展对策与建议
    6.1 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分区与降解对策
    6.2 土地利用多功能协同分区与发展对策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1.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1.3.3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条件状况
        2.1.3 社会经济状况
    2.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2.3.2 统计分析法
        2.3.3 模型估算法
        2.3.4 GIS空间分析法
第3章 山东省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分析
    3.1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
        3.1.1 土地利用变化幅度
        3.1.2 土地利用动态度
        3.1.3 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
        3.1.4 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
        3.1.5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3.1.6 土地利用变化转移图谱
    3.2 土地利用现状与空间格局
    3.3 土地利用总体变化
    3.4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
    3.5 土地利用程度及结构变化
    3.6 土地利用转移特征分析
第4章 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4.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
        4.1.1 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
        4.1.2 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系数表构建
    4.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间变化分析
        4.2.1 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变化
        4.2.2 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4.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变化分析
        4.3.1 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变化
        4.3.2 空间自相关分析
    4.4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分析
        4.4.1 敏感性分析方法
        4.4.2 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
第5章 山东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
    5.1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关联度分析
    5.2 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协调度分析
    5.3 土地利用转移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益的影响
    5.4 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的变差贡献率分析
第6章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山东省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比
    6.1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遥感指数构建
    6.2 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内涵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第二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驱动力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自身发展要求
        二、城市更新背景下文化遗产的保护需求
        三、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四、文化产业的发展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契机
        五、工业文化传承的历史要求
        六、保护工业设计遗产的内部需求
    第三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利益相关者
        一、公共利益的代表--地方政府
        二、精英阶层的代表--专家学者
        三、群众利益的代表--社会公众
        四、市场主体的代表--企业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探寻
    第一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建厂背景
        一、国内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二、山东省机械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历史
        一、前身: 聚焦军工生产
        二、迁址: 探寻发展之路
        三、变更厂名: 发展步入正轨
        四、改制: 迈入国际舞台
        五、搬迁: 奋斗奔腾不息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况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理范围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风格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与配套设施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生产区域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配套设施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构成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文化遗产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
    第一节 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评价的理论基础
        一、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价值认知的重要性
        二、工业遗产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评价内容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特征
        一、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价值
        二、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社会价值
        三、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价值
        四、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精神价值
        五、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美学价值
        六、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技术价值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的意义
        一、延续潍坊市的工业历史
        二、带动潍坊市的经济振兴
        三、促进潍坊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的现有基础
    第一节 潍坊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二、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繁荣提供可能
    第二节 政府对历史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一、政策先行
        二、资金保证
        三、智力支撑
    第三节 地方文旅产业市场逐渐成熟
        一、潍坊市文旅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二、文创产业代表--潍坊1532文化产业园
        三、旅游产业代表--坊茨小镇
    第四节 地方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所面临的问题
        一、过度依赖公共资金的投入
        二、政府与企业的职责划分不明
        三、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探索
    第一节 工业遗产活化利用的成功范例—德国鲁尔区的转型
        一、德国鲁尔区转型的背景
        一、德国鲁尔区的转型历程
        三、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经验及教训
    第二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原则
        一、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存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关注社区居民的利益需求
        四、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利用实践
        一、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风貌
        二、展示工业遗产发展工业旅游
        三、发展文化产业传承工业文化
        四、打造以商业为主的空间利用模式
    第四节 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保护工作应放在首位
        二、利益相关者需共同参与
        三、健全行政制度与法律法规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A: 潍柴大事记(1946年-2013年)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9)山东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路径分析 ——基于省内典型案例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小农户”内涵
        二 关于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
        三 关于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
        四 文献述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 研究方法
        二 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 创新之处
        二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 小农户
        二 现代农业
        三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二 农业现代化理论
        三 理性农户理论
        四 交易成本理论
    第三节 有关小农户的分类思想
        一 我国小农户分类理论
        二 山东省小农户分类
第三章 山东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 山东省农业生产现状
        一 经营规模现状
        二 农业机械化投入现状
        三 农业劳动力现状
        四 化肥农药使用现状
        五 农田水利化现状
        六 生产观念现状
    第二节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指标体系构建
        一 指标体系的构建
        二 指标描述
    第三节 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一 现代科学与物质装备方面
        二 社会化服务方面
        三 市场参与程度方面
        四 其他方面
        五 小结
    第四节 典型案例分析
        一 烟台格瑞特果品专业合作社
        二 山东思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第四章 山东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经营规模与农业机械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一 小农户的农业经营规模较小
        二 农业机械的使用受到限制
    第二节 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 现代化农业基地的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二 农田水利建设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第三节 劳动力素质与现代农业要求不相适应
        一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日益凸显
        二 农业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
    第四节 市场机制不健全
        一 小农户获取市场信息成本高
        二 小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弱
    第五节 资金与技术的制约
        一 小农户的资金需求难以有效满足
        二 小农户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存在风险担忧
第五章 基于不同主体带动形成的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路径
    第一节 农民合作社带动融入路径
        一 农民合作社的带动优势
        二 农民合作社带动融入路径的实现
    第二节 农业企业带动融入路径
        一 农业企业的带动优势
        二 农业企业带动融入路径的实现
    第三节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带动融入路径
        一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的带动优势
        二 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带动融入路径的实现
    第四节 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融入路径
        一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优势
        二 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融入路径的实现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 充分尊重小农户的主体意愿与发展需求
        二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 加强小农户主体意识和自身发展能力培训
        四 构建支持小农户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政策体系
        五 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生产的服务带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 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路径分析调查问卷
致谢

(10)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 文献述评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一 主要内容
        二 研究路线图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农村新型城镇化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城镇化与城市化概念
        二 农村新型城镇化定义
        三 农村新型城镇化特征
    第二节 相关理论
        一 经济增长理论
        二 城市化发展理论
        三 城乡统筹理论
第三章 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举措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
        一 缓慢发展阶段
        二 快速发展阶段
        三 加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
        一 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 新型农村社区发展
        三 小城镇发展
        四 产业互动
    第三节 实证分析
        一 概念框架及模型假设
        二 调查说明与数据分析
        三 模型可行性验证
    第四节 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效分析
        一 城镇化建设实现高质量推进
        二 城镇化整体布局合理
        三 城镇化进程带动农村二三产业发展
        四 农村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第四章 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建设威海新型城镇化特色方向
    第一节 国内农村新型城镇化的模式
        一 温州模式
        二 深圳模式
        三 南宁模式
    第二节 国外农村城镇化建设经验
        一 日本横滨市寿町模式
        二 英国格拉斯哥贫民窟治理模式
        三 国外贫民住区治理的经验
    第三节 国内外发展经验对建设威海市新型城镇化的启示
        一 注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
        二 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三 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并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第五章 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农村土地利用存在管理瓶颈
    第二节 城乡发展均衡性亟需提高
    第三节 部分农村人口难以融入二三产业就业
    第四节 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于城镇化进程
    第五节 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有待开拓
第六章 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第一节 加强农村土地资源规划
        一 健全土地规划与利用政策
        二 强化对非法用地问题的管理
        三 充分整合农村土地资源优势
    第二节 进行城乡区域一体化建设
        一 城乡师资流动带动乡村教育发展
        二 提高农村医疗保障促进城乡医疗一体化
        三 构建城乡工人同等社保机制
    第三节 优化农村居民就业管理机制
        一 鼓励优先录用城镇化失地农民就业
        二 引导失地农民开展配套服务业创业
        三 加强对城镇化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节 产业融合推进城镇化建设
        一 激发农村产业的优势
        二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
        三 助力农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第五节 为城镇建设提供投融资条件
        一 精准掌握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短板
        二 加大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三 引进民间资本推动城镇化发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及均衡度的空间分异规律[J]. 安国强,韩颖新,高宁,季兰述,高慧斌,谭绪泉,徐跃通.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1(10)
  • [2]山东省县域土地利用多功能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J]. 孙进,张全景,王世清.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21(11)
  • [3]“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研究 ——以山东省汶上县为例[D]. 侯玉杰.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4]不同沙障的防风固沙生态服务效益研究 ——以库布齐沙漠为例[D]. 徐元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1(01)
  • [5]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关系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D]. 昝大明. 青岛大学, 2021
  • [6]山东省土地利用多功能权衡与协同研究[D]. 孙进.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遥感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山东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研究[D]. 于超.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8]潍柴老厂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与保护研究[D]. 张倩. 山东大学, 2021(11)
  • [9]山东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的路径分析 ——基于省内典型案例的调研[D]. 袁艺文. 烟台大学, 2021(12)
  • [10]威海市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 刘成龙. 烟台大学, 2021(12)

标签:;  ;  ;  ;  

山东省土地资源分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