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个结合”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个结合”管理体系的思考

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郑雪弘[1](2021)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社会全面进入到信息化及知识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对于高中生而言,核心素养是将来步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质,与其未来的工作生活具有密切关系。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新时代肩负着更加重要的责任。该课程以培养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从培养结合专业要求的思政维度为切入点,实现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均衡发展。“课程思政”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思想上对信息技术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充满期待,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探寻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完成立德树人根本要求。通过研究提出了“一融合两结合一实践”的教学模式,其中“一融合”指的是将信息技术知识与思政内容相融合,“一实践”指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两结合”指的是采用历史案例以及现状案例。同时提出了“信息技术中的课程思政五维度模型”,包括理想与情怀教育、责任担当教育、钻研精神教育、工匠精神教育以及哲学思想教育。将该教学模式以及模型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并用于课程实践中,在教师层面加强自身品德修养,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的正确认识,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层面改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评价。课程实践收到较好教学效果,文中理论与方法对其他课程教学起到较好的借鉴作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田琦[2](2021)在《论张洁小说风格的嬗变》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两次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张洁从发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到《四只等着喂食的狗》以来,其小说风格不断转型。作为不断突破自己前一阶段创作风格的作家,张洁在文学史中无法被归入任何单一的文学流派。张洁小说风格转型的探索无论是对于张洁创作研究还是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演变的研究都有积极意义。本文以张洁小说的风格转型为研究对象,探索时代是如何影响张洁小说不同风格的形成。本文的研究目标分为五章来完成,依据张洁小说不同风格划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每一章第一部分梳理张洁小说的不同风格。其次,每一章第二部分探索张洁小说风格转型的成因,夹杂着外界环境的分析。再次,在对张洁小说风格特色的研究中加入学界对张洁有争议的作品的讨论。最后,尽量做到对张洁小说风格总体客观地评价。本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这一部分对张洁小说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在总结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学界对张洁的研究存在哪些不足,还存在可继续展开的空间,并且阐释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创新点。第二章论述张洁第一阶段(1978-1979年)的小说创作。此阶段张洁小说创作与时代、政治结合紧密,怀抱热情歌颂理想与爱情,呈现出抒情风格。同时,在抒情风格中又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张洁小说具有建国十七年小说的政治性抒情;另一方面,张洁受“人道主义”思潮影响,她呼唤人性和真情的回归,小说又表现出一种个人化抒情风格。第三章论述张洁第二阶段(1980-1986年)的小说创作。较上一阶段,张洁小说写作视野下移,关注到女性和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同时,她写作的题材也有所拓宽。小说对恋爱婚姻、现实改革等问题进行书写,形成了不同于上一阶段的写实风格。张洁怀抱热情步入文坛,苏俄与红色文化对张洁第一阶段写作影响较深使张洁小说形成了抒情风格。逐渐地,张洁的理想被现实打破,她看见了社会现实问题。与此同时,文艺政策的松动使呼唤人性与暴露问题的小说成为可能,她的文风就转为写实风格了。第四章论述张洁小说第三个阶段(1986-1993年)的小说创作。1985年,文坛正经历转向,各种西方思潮涌入国内,文坛兴起寻根、先锋和新写实小说热,张洁借鉴西方现代派手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荒诞风格。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张洁除了看见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会外,她还关注到人性在金钱扭曲下的变异。此时期张洁小说的荒诞风格主要体现在以荒诞为主的表现技巧上,更重要的是张洁小说展现了现实生活中被金钱扭曲形成的荒诞消费观、荒诞伦理观和道德观。第五章讨论张洁第四个阶段(1994-2020年)的小说创作。张洁在经历丧母之痛后,她接受了这一现实并逐渐回归平静。她的写作思想上升到哲学高度,参禅悟道审视内心,在历史中找寻生命的意义,张洁结合自身情感经历与体验创作了家族历史小说《无字》。她还将写作目光聚焦人类文明和历史兴衰,解构历史的崇高性。此阶段张洁小说主要呈现出宗教与历史杂糅的风格。结语部分主要对张洁小说进行整体评价。张洁在不断改变和突破小说写作风格的同时,始终秉持着传统文人“文以载道”的文学理想不变。她的写作始终有关照对象,书写人类面临的各种课题,如爱情难题、生老病死、命运与人生、人类文明与历史演变等。张洁正是秉承一颗赤子之心不断书写她对生命的思考,她的小说不应该被新一代读者遗忘。

隋军[3](2021)在《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研究 ——以陕、甘、宁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主要是指以陕(北部和中部)、甘、宁、青、藏、新和内蒙古为主体的“文化西部”在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乡土小说中体现的审视并思考审美对象的思维角度。其中陕甘宁三省的创作极具代表性,可作为研究的中心。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风貌造就了西部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和创作底色。在二十一世纪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时代背景中,西部乡村风貌则表现出迅速而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构成西部作家新的审美对象,并同文学思潮和社会思潮一起,促使西部作家进行新的审美思考和审美表达,创造出具有民俗学和传播学意义的作品。通过分析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可发现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至少具备三类七种审美维度。第一类为现实维度,意为面向现实的思维角度,包括以下三种:一、批判现实维度,有批判传统文化和批判现代事物两个向度,倾向于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中,针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批判式书写,饱含对西部村民的深切同情;二、实录生活维度,倾向于以客观态度回忆童年乡村、感怀女性生活和书写当下家乡,力图记录即将消失的乡村生活常态,表现家乡人在不同时代的酸甜苦辣;三、昭彰模范维度,意在刻画以西部独有的血性和刚柔相济的方式解决社会问题的被作家视为模范的场景,但这些方式皆因局限性太大而成为理想。第二类为理想维度,即畅想理想世界的思维角度,包括以下两种:一、点染桃源维度,倾向于选择现实中的积极因素搭建理想世界;二、创构神域维度,偏好构想超现实的积极因素并以之创造超现实的理想世界。第三类为探索维度,包括以下两种:一、引介神力维度,致力于思索并展现超现实积极因素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二、求法桃源维度,侧重于探索现实中的积极因素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三类七种审美维度具有明显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构成了审美维度的使用范例。除探索维度的两种之外,其余审美维度都具有或长或短的历史,经历过一系列的嬗变。但不论何种审美维度,背后都存在着“现实主义精神”,都具有相对稳定的色彩倾向,因为不同审美维度倾向的内容结构存在差异,不同审美维度感性和理性的强弱也有所不同。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作家采用的审美维度并不固定,甚至同一部作品都可能表现出多种审美维度。在不同作品中,作家的叙事技巧使用也具有多样性特征,原因为叙事技巧皆为思想表达服务,这其中又涉及到思想感情、前形式、内容、叙事材料以及叙事技巧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此同时,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又不约而同地表现出诗意性,丰富了“诗意性”的内涵。在分析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的过程中,同时还发现到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城市与乡村、人与文化及自然环境、“精英”与群众并非绝对对立,而如同中国的多民族一般,是对立中有统一的共同体。

毕晓倩[4](2020)在《“两结合”体制下司法行政机关律师管理职能的实现 ——基于H省S市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赵子晗[5](2020)在《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十七年”是新中国戏剧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苏联戏剧与中国的关系最为特殊与紧密。本文通过对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发现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与问题,探讨苏联戏剧对建国初期当代话剧创作的影响。十七年时期中苏戏剧交流深受双方国家政治关系的影响,具有不平衡性和大起大落的特点。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为国内戏剧发展指明方向的同时,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深刻影着这国内戏剧的发展。建国初期,国内急需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来教育人民,宣扬共产主义理想。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自然成为了国内文化建设方面主要的学习对象。苏联文化为国内文化建设提供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鼓舞了国内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苏联戏剧作为苏联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双方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国内当代话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十七年时期,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尤为特殊。苏联作为当时国内主要的外来文化国家,对国内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伴随着双方关系的变化而出现了阶段性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作用。因此客观梳理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国内传播概况是认识国内当代话剧发展的重要途径。深刻剖析十七年时期不同阶段的变化,对解读当代话剧创作发展道路有重要的启发性意义。因此,研究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对重新看待新时期国内话剧的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结合特定时期的国际形式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本文着眼于十七年时期,以苏联剧作传播与中国当代话剧为主线,通过阐述苏联剧作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方式,去探寻二者其中的关联性以及不同阶段的传播特点,译介与演出情况并不平衡的问题;并从当代中国话剧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思想两个方面,着重讨论了苏联剧作的传播对于中国当代话剧发展的影响。综上所述,基于共同的国家学说和特殊的国内国外情况,十七年时期的确译介了大量的苏联戏剧作品,其作品中的理论与内容也对国内产生了指引性的作用。但在演出方面却是选择性的上演了其中的一些剧目,特别是当时报刊杂志对于苏联上演剧目的报道更是不多。这种多与少、热与冷的反差形成了看待中国话剧探索民族化道理的另一个视角。从苏联戏剧传播也刺激加快了中国话剧探索民族化的道路。在那个政治与文化深入交融的时代,中国当代话剧也在苏联戏剧传播的过程里探索着自己新的发展方向。

邢宇婷[6](2020)在《A市律师惩戒工作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律师惩戒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根据我国的法律、部门规章、律师协会依据我国法律、律师行业的规范性文件《律师协会会员违规行为处分规则(试行)》等规定对违规违纪律师予以惩处以建设风清气正的律师队伍。尽管立法对惩戒律师的适用条件、方式、内容等作出规定,但是实践中仍有不少律师为了自己利益挑衅法律、社会公德甚至社会利益,律师惩戒工作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充分发挥促进律师行业健康发展的作用,其在运行中存在不足,因此探析如何完善律师惩戒工作意义重大。司法行政机关对律师的行政处罚力度较大,律师协会仅仅是行业处分,律师协会的行业惩戒是律师协会根据投诉人的投诉,经过调查后对被投诉人实施的行业处分,会对被投诉人以后接受委托和获取法律服务报酬产生不利影响,但并不会约束被投诉人的人身自由。本文就A市律师惩戒情况充分调研后,结合实证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律师惩戒工作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律师惩戒工作提供可行性、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的研究范围是司法行政机关对违规律师的行政处罚与律师协会对违规律师的行业处分,主要以A市的被处分律师惩戒案件为调研基础,并对调研情况中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而找出A市律师惩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数据分析发现,A市律师惩戒工作适用条件、程序、流程等均存在不足。另外,惩戒决定书的说理不够充分。以上种种,不仅会影响A市律师整体健康地发展,还会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实现。根据调研数据整理及分析,A市律师惩戒制度运行存在的问题除了普遍性因素之外,还有其自身特殊原因。为此,根据A市律师惩戒工作现状提出可行性对策。本论文共三章:第一章为A市律师惩戒工作的基本情况及数据整理分析,主要是A市律师惩戒受理部门、惩戒决定书说理论证、惩戒委员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被律师惩戒救济途径等情况的数据图表。第二章为A市律师惩戒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数据分析发现A市司法行政机关、律师协会在惩戒律师工作过程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受理部门管辖重叠职责不清、惩戒标准不统一、对被惩戒律师的救济程序不充分、对A市律师协会惩戒工作监督不足等问题。第三章为完善A市律师惩戒工作的建议,主要是:一、明晰惩戒受理部门管辖范围和职责;二、统一惩戒标准;三、完善律师惩戒救济程序;四、加强对A市律师协会惩戒工作的监督。

常瑞玲[7](2020)在《山西省公证管理规范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西省公证管理经过40年的探索与实践,在公证机构建设、公证队伍建设、行业监管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公证制度的不断完善,公证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全省公证处逐渐形成了多体制机制并存的局面,公证处队伍建设、业务发展、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逐渐显现了地域和体制差异,公证处发展的不平衡性越来越明显。公证行业的不断变化给公证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长期以来,山西省公证管理倾向于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忙于疏漏,易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导致管理的主动性不足;“两结合”管理的优势没有充分展现,缺乏合理分工导致行政管理宏观性不足,行业管理缺乏制度规范,还不够完善;管理主体间联通共享不足,不同管理主体负责的管理事务间彼此割裂;管理的体系性不够完整,部分制度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惩戒机制,其规范意义形同虚设;管理部门在面对外部发展环境变化和行业内部变革要求中应对不够及时有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束缚。行业的变革和发展要求公证管理尽快转变管理模式,2018年政府体制改革中,山西省各级公证行政管理职能多数与司法行政机关其他管理职能整合,由于管理部门整合、人员缩减等原因,继续实施以问题为导向的管理模式会使管理部门难于应付。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要求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对山西省公证管理提出了新的历史要求。公证管理如何转变管理理念、方法,实施科学、适度的管理是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规范化的管理模式要求系统思维、体系化管理理念,主张员工充分参与管理活动、追求健全的制度等优势避免了由于制度不足带来的发展乏力、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是企业管理中争相使用的新范式,也与先进的公共管理要求相契合。这一管理模式对山西省公证管理现状有较强的适应性:系统思维利于整合公证管理资源,促进各管理机构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形成有序的管理体系,以员工参与、信息反馈、理论分析及反馈促进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山西省公证管理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既可以消解公证行政管理人员缩减带来的管理资源不足的问题,作为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提升管理能力,预防和应对公证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产生的新问题。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阐明了公证、规范化管理的概念、山西省公证管理部门状况、分析了山西省实施公证规范化管理的意义;第二部分对山西省各个历史时期公证管理情况以及山西省公证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三部分探寻了山西省公证管理历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运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从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获得、健全制度等方面对山西省公证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侯一凡[8](2020)在《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油画艺术多元发展,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今内蒙古自治区为行政区域划分的中国北方草原,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草原生态、人文景观构建了独特的民族审美观念。长久以来围绕“草原”母题展开的艺术创作始终没有间断过,其拥有持久的地域魅力且具有可探索的文化深度。以草原题材展开的油画创作发端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其相较于内地及沿海发达地区起步稍晚,但在国内民族题材美术创作中较早的发展起来,并且拥有相对扎实的根基。从兴起到繁荣发展的70年中,内蒙古的草原题材油画拥有一支执着的创作队伍,以他们的不懈努力,在全国美术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曾经的辉煌成就书写了内蒙古美术发展史中浓墨重彩的一页,其发展阶段背后的多种成因及后期影响值得研究。对探索时期的梳理以及辉煌时期的总结,有利于未来民族美术的积极发展。目前就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的研究现状来看,在广度与深度上,仍有可探索的空间,笔者尝试从学理层面对其进行全面的梳理,并进一步思考其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全球化”与当代前卫艺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民族题材美术与当代艺术发展的位差,使内蒙古的油画家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面对草原生态环境发生的改变,那些对曾经抒情性传统的延续也使草原题材油画创作走入瓶颈期。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亟待发现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应对与转变,从而寻求民族艺术的创新之路。本文将以新中国成立70年为节点,结合主流艺术发展脉络对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进行整体研究。从共时与历时两方面的视野,结合草原地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环境,以艺术人类学的角度切入,借助其方法对地域特点进行考证,借助民族学、文化学的视角对人文背景进行分析,借助美学、图像学的方法对艺术本体进行解读,将理论与实例相结合,针对其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展开多纬度的探讨,以期为地域美术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本文拟突出问题意识,并以此架构全篇,即分五章内容,针对四点聚焦问题展开讨论:(一)第一章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形成的地缘环境与人文背景,以及第二章发展脉络及时代因素,围绕北方草原生态文化圈,在全国艺术形态同时期发展的比较视野下,探讨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如何形成,如何表现,如何发展。(二)第三章在对作品创作内容的分类研究,以及第四章对本体的艺术特色与审美分析中,通过分析作品生成的艺术特点及横向对比异域民族题材油画创作,探讨研究对象形成了哪些独特的地域艺术品格,廓清其艺术个性及美学特征。(三)第五章的文化追问中,将草原题材油画发展视为一个动态的生命体,探讨在其生长过程中草原文化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而艺术创作又是怎样丰富和传承草原文化的。根据艺术反映论与决定论,研究双向影响促进下,草原文化与草原题材艺术创作在当代语境中的相互作用。(四)在本文的结语部分,通过前文系统的梳理与学理分析,进一步明晰当代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如何在新的生态文化语境中,适应新变化,化解新矛盾,产生新能量,焕发新生命。

丁英慧[9](2020)在《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律师数量的猛增,国家愈加重视律师行业的管理和建设,尤其是加强对律师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惩处。律师惩戒制度作为法治国家必不可少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推动律师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在“两结合”的律师管理体制下,我国律师惩戒制度已经由单一制转变为双轨制,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对律师都享有惩戒权。不能忽视的是,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本身存有很多缺陷,其对惩戒权的配置一直也存在争议,该制度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之下,本文结合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的规范和案例,从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考察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现象,探析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建议。正文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等角度分析律师惩戒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分别从行业惩戒和行政惩戒的自身优势和弊端来论证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合理性。第二部分是我国现行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规范分析。首先,介绍了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历史变迁,以时间顺序为脉络,梳理了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从建立、发展到完善的进程。其次,对现行行政惩戒制度和行业惩戒制度的规范特征进行归纳,主要从惩戒主体、惩戒措施、惩戒程序、惩戒救济这四方面规范来梳理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最后,梳理了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在程序和人员交涉等方面的衔接。第三部分是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实践考察。主要从性别、执业年限、地区分布等要素考察律师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的基本情况,并从惩戒主体、违规事由、惩戒程序、惩戒措施等方面来考察律师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的运行状况。第四部分是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问题探寻。主要结合行政惩戒规范与实践,剖析行政惩戒存在适用标准不统一和程序不透明的问题;结合行业惩戒规范与实践,剖析其惩戒措施适用标准不明确、惩戒程序不合理和救济不健全的问题;进而指出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在衔接上存在权力配置错位和两种惩戒措施缺乏约束力的问题。第五部分是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改革建议。从长远来看要重置两主体的惩戒权限。就目前而言,首先要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强化行政惩戒适用标准的统一性。其次,从细化行业惩戒措施适用标准、提升行业惩戒程序合理性和健全惩戒救济等途径,来完善行业惩戒制度。再次,从合理配置两主体权限和健全惩戒工作责任制来完善两者的有效衔接。最后,应当从健全律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角度来提升律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从源头上打造一支高素质律师队伍,为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完善奠定基础。

张威[10](2020)在《我国公证制度改革研究 ——以重庆市公证改革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预防性法律制度,为我国保证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法制,保持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企事业单位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公证制度作为一项预防性法律制度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公证制度所具有的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公证制度、公证制度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叙述,为读者简要介绍当前我国公证制度现状,着重叙述了当前我国为完善公证制度所采取的改革措施,后以重庆市正在进行的公证改革为例,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总结、归纳了当前公证制度改革所获得的成效与不足。最后笔者作为公证一线从业人员,通过总结当前公证改革的经验,结合笔者在日常公证执业经验,提出了几点浅见。本文除引言、结语外,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公证内涵与公证行为性质进行分析,对公证为什么需要改革,需要怎么样改革、改革目标又是什么进行论述,为后文中我国公证制度发展所遇到的问题从制度基础进行解释,进而得出笔者所认为的改革方向。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我国公证制度的发展现状。通过对当前我国公证机构管理模式、公证机构体制进行简要介绍、评价,着重介绍了我国当前改革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以重庆市为例,归纳了重庆市公证行业基本情况、已经采取的改革措施与所取得的公证改革成绩。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概括性总结了重庆公证改革中所取得的成绩与仍然有所欠缺的不足。第四部分总结我国公证改革经验、结合重庆市公证改革实例、结合笔者作为公证执业人员的一线经验,为我国公证改革提出了“明确公证机构定位”、“多种手段支持公证行业发展”、“创新公证管理模式”三大方面的建议。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在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要求
        二、新一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对“课程思政”的要求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二、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三、“课程思政”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杜威“在做中学”
        三、隐性课程理论
第三章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一融合两结合一实践”教学模式
    第二节 信息技术中的“课程思政”五维度模型
    第三节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二、教学策略制定
        三、教学评价设计
        四、教学案例
第四章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
    第一节 教学实践前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二、实验对象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工具
    第二节 教学实践
        一、备课
        二、课中
        三、课后
    第三节 教学实践后分析
        一、调查结果分析
        二、学生作品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论张洁小说风格的嬗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张洁小说国内研究现状
        1.1.1 从研究角度看
        1.1.2 从研究内容看
    1.2 张洁小说转型研究
    1.3 研究意义及论文创新
        1.3.1 研究意义
        1.3.2 论文创新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2.表现理想情怀——抒情风格(1978-1979)
    2.1 以抒情为主的表现手法
    2.2 十七年政治抒情风格的延续
    2.3 掺杂“人情味”的个人化抒情
        2.3.1 个人化抒情的体现
        2.3.2 个人化抒情引发的争议
3.直面改革问题——写实风格(1980-1986)
    3.1 以写实为主的叙述方式
    3.2 写实题材:社会问题的一面镜子
        3.1.1 社会改革问题:暴露与歌颂
        3.1.2 男女矛盾:由和谐到男女两性冲突
    3.3 转型原因
4.暴露扭曲的人性——荒诞风格(1986-1993)
    4.1 以荒诞为主的表现技巧
    4.2 金钱扭曲的畸形人际关系——精神困境
        4.2.1 金钱至上的荒诞消费观念
        4.2.2 荒诞的伦理观念与道德观念
    4.3 转型原因
        4.3.1 1985 年文坛的转向
        4.3.2 外国思潮与国内外经历影响
        4.3.3 改革开放导致商业物欲横流
5.超脱自我与历史——宗教与历史杂糅的风格(1994-2020)
    5.1 宗教色彩书写
        5.1.1 宿命论思想
        5.1.2 小说的禅味
    5.2 历史性叙事
        5.2.1 追求宏大的历史画卷
        5.2.2 个人命运融入历史
    5.3 转型成因
        5.3.1 自身情感经历与体验
        5.3.2 文坛动向:家族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兴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研究 ——以陕、甘、宁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概述
    第一节 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创作背景
        一、地理背景
        二、时代背景
        小结
    第二节 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审美维度的内涵与内容
        一、审美维度的内涵
        二、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审美维度的内容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现实维度
    第一节 批判现实维度
        一、批判传统文化
        二、批判现代事物
        小结
    第二节 实录生活维度
        一、回忆童年乡村
        二、感怀女性生活
        三、摹写家乡现状
        小结
    第三节 昭彰模范维度
        一、血性侠情范式
        二、侠义守望楷模
        三、刚柔相济圭臬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理想维度
    第一节 点染桃源维度
        一、勾勒理想传统
        二、展现纯美人情
        小结
    第二节 创构神域维度
        一、晕染神性时空
        二、搭建超时空神域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探索维度
    第一节 引介神力维度
        一、神力无奈退守
        二、探索于交错时空
        小结
    第二节 求法桃源维度
        一、诉诸修心无果
        二、受制于碎片化时空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重视阈下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 文学视阈下的审美维度
        一、重审技巧与思想的关系
        二、审美维度的嬗变
        三、揭示感性、理性与作品色彩
        四、审美维度的体系性、作家审美的复杂性与泛化的诗意性
        小结
    第二节 社会历史视阈下的审美维度
        一、呼应文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二、彰显文学的民俗学和文化传播价值
        三、昭示五组共同体
        小结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导论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回顾与述评
        (一)专着
        (二)论文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重点难点
        (二)创新之处
一、苏联戏剧在中国传播的背景
    (一)以苏为师:全面向苏联学习
    (二)以苏为鉴:批判反思苏联模式
    (三)与苏决裂:全面摒弃苏联经验
二、苏联戏剧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内容
    (一)剧本的译介
        1.绝对推崇期:全面译介苏联剧作
        2.逐步分化期:大量译介苏联剧作
        3.选择接受期:选择性译介苏联剧作
        4.逐渐关闭期:停止译介苏联剧作
    (二)剧目排练与演出
三、苏联戏剧在中国传播的影响
    (一)创作方法: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传播的升温与降温
        2.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性与政治性之争
        3.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接受末流
    (二)创作思想:英雄主义思想
        1.个人型的英雄主义
        2.群众型的英雄主义
        3.英雄主义的泛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1949-1954 苏联戏剧在中国的演出情况
    附录2:1949-1966 年苏联戏剧在中国的译介出版情况一览表
    附件3:1949-1966 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上演情况

(6)A市律师惩戒工作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国内对律师惩戒工作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A市律师惩戒工作调研基本情况及数据整理分析
    一、A市律师惩戒工作情况调研思路
    二、A市律师惩戒工作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
第二章A市律师惩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理部门管辖重叠、职责不清
        (一)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管辖案件范围部分重叠
        (二)司法行政机关与律师协会的职责规定不合理
    二、惩戒标准不统一
        (一)惩戒决定书说理内容不足
        (二)惩戒决定的自由裁量权行使不合理
    三、被惩戒律师的救济程序不完善
        (一)被惩戒律师对行业处分只能申请复查
        (二)法律对律师救济程序规定不充分
    四、对A市律师协会惩戒工作的监督存在不足
        (一)A市律师协会惩戒工作的内部监督存在不足
        (二)对A市律师协会惩戒工作的外部监督存在不足
第三章 完善律师惩戒工作的建议
    一、明晰惩戒受理部门管辖范围和职责
        (一)构建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分工明确且合理的案件管辖范围
        (二)明确司法行政机关和律师协会的职责
    二、统一惩戒标准
        (一)加强惩戒决定书的说理论证
        (二)规范惩戒决定的自由裁量权
    三、完善律师惩戒救济程序
        (一)合理设置律师协会行业处分的救济程序
        (二)完善对律师惩戒救济程序的法律规定
    四、加强对A市律师协会惩戒工作的监督
        (一)加大对律师协会行业惩戒的内部监督力度
        (二)加强对律师协会行业惩戒的外部监督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7)山西省公证管理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公证管理规范化的概念与意义
    1.1 公证管理规范化的概念
        1.1.1 公证的概念
        1.1.2 山西省公证管理的主体及职能
        1.1.3 管理规范化的概念
    1.2 山西省公证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1.2.1 公证制度变革要求管理变革
        1.2.2 管理部门变革要求管理模式变革
        1.2.3 管理规范化符合山西省公证管理要求
第二章 山西省公证管理发展历程与行业发展现状
    2.1 公证制度重建时期的管理活动
    2.2 公证管理规范化探索
        2.2.1 开展公证体制改革
        2.2.2 建立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2.3 《公证法》实行初期的管理困境
    2.4 新时期的公证管理
        2.4.1 自我革新时期的行政管理
        2.4.2 全面开展改革时期的行政管理
        2.4.3 “两结合”管理中的行业管理
    2.5 山西省公证行业发展状况
        2.5.1 山西省公证行业发展现状
        2.5.2 《公证法》颁布后山西省公证发展变迁
第三章 山西省公证管理规范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3.1 缺乏战略管理理念
    3.2 缺乏协同配合的管理体系
    3.3 人员参与度不足
    3.4 制度建设的科学性不足
第四章 山西省公证管理规范化建议
    4.1 实施战略管理
        4.1.1 形成系统管理思维
        4.1.2 制定科学的管理绩效考核制度
    4.2 建立协同配合的管理体系
    4.3 提升人员参与度
        4.3.1 创新机制扩大高素质公证员队伍
        4.3.2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4.3.3 建立与岗位相适应培训机制
    4.4 建立科学的制度建设体系
        4.4.1 科学制度建设体系
        4.4.2 完善制度监督体系
        4.4.3 实施适度惩戒
    4.5 开展公证信息化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
第一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形成的地缘环境与人文背景
    第一节 北方草原的地域环境与生活方式
        一、以草原为主的多样化自然生态
        二、开放与封闭并存的游牧空间
        三、四季轮牧与天人相谐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人文背景与审美心理构建
        一、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与虔诚的民族信仰
        二、自由、坚韧与包容的民族心理特质
        三、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审美心理互渗
    第三节 传统艺术中的视觉审美要素
        一、岩画结构的朴拙概括
        二、青铜造型的力度扩张
        三、鹿石雕刻的线性解构
        四、寺庙壁画的多彩韵致
        五、民间美术的装饰表现
第二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发展脉络及时代因素
    第一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早期形态
        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影响与“两结合”创作方法的体现
        二、主题性创作的普遍关注
        三、本土化与民族化的初期探索
        四、内蒙古油画发展根基的奠定
    第二节 新时期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多向度拓展
        一、美术创作的复苏与开放自由的情感表现
        二、现实主义表达中个人风格的自觉追求
        三、精神空间探索——关于“风情”与“超风情”的问题
        四、以妥木斯为代表的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群体的形成
    第三节 新世纪以来的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一、当代新兴艺术群体及其探索实践
        二、他文化冲击下探究草原文化取向
        三、风情性的延续与创作发展的瓶颈
第三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类型呈现
    第一节 草原地域生活与民族风情
        一、自然生态图景
        二、游牧生活表现
        三、草原民俗活动
    第二节 历史再现与视觉叙事
        一、浪漫激越的草原文明进程
        二、革命时期的现实主义再现
        三、当代草原建设的多样表达
    第三节 文化追问与象征内涵
        一、史诗传说与文化符号
        二、文化遗迹的厚重积淀
        三、神圣而虔诚的草原仪式
    第四节 精神探索与生命哲学
        一、民族肖像的精神世界窥探
        二、母性的主题及永恒的光辉
        三、鞍马文化的精神象征
        四、传统与现代文明碰撞引发的生存反思
第四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本体的审美分析
    第一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艺术表现
        一、宏阔的视觉空间构图
        二、意象性造型与写意性笔法
        三、色彩运用的特有张力
        四、粗犷的浮雕肌理塑造
        五、线性表达的内在骨力
        六、平面化与装饰性的语言表现
    第二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审美意蕴
        一、质朴与醇厚的鲜活力——民族生活的原生态表达
        二、畅然与高古的穿透力——传统艺术的提炼与升华
        三、造化与心源的转化力——自然物象内化的草原情怀
        四、含蓄与奔放的表现力——诗意的抒情美与劲健的刚性美
    第三节 比较视野中的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
        一、藏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二、新疆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
        三、三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的共性与个性
第五章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的文化追问
    第一节 创作对象、主体与受众视角的草原文化表达
        一、以游牧经济形态为基础的地域文化彰显
        二、法度自然的生态性文化观照
        三、异度空间天人共生的审美共鸣
    第二节 草原题材油画创作中的民族文化交流
        一、油画语言呈现中西方艺术跨文化的创作实践
        二、艺术语言的中性调和体现游牧文化的包容性
        三、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身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第三节 传承与发展中草原文化的当代意义
        一、开掘——民族文化审美资源
        二、传承——保存民族文化的鲜活性
        三、创新——提升民族艺术在民族文化谱系中的文化内涵
结语:问题与出路
参考文献
图片出处
附录
    附录1 内蒙古油画大事记(1946-2019)
    附录2 油画家燕杰访谈录
    附录3 油画家王延青访谈录
    附录4 画家王荣访谈录
    附录5 油画家博·阿斯巴根访谈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一、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理论基础
    (一)构建律师惩戒制度的必要性
        1.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需要
        2.确保律师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3.扞卫司法公正秩序的需要
    (二)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的合理性
        1.律师协会惩戒合理性
        2.司法行政机关惩戒合理性
二、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规范分析
    (一)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变迁
        1.建立阶段
        2.发展阶段
        3.完善阶段
    (二)现行行政惩戒制度规范特征
        1.惩戒主体:市级司法行政机关为主
        2.惩戒措施:财产罚和行为罚为主
        3.惩戒程序:一般程序为主
        4.惩戒救济:诉讼和复议为主
    (三)现行行业惩戒制度规范特征
        1.惩戒主体:市级律师协会为主
        2.惩戒措施:声誉罚为主
        3.惩戒程序:一般程序为主
        4.惩戒救济:行业复查为主
    (四)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的衔接机制
三、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实践考察
    (一)律师行政惩戒实践考察
        1.律师行政惩戒基本情况
        2.律师行政惩戒运行实践
    (二)律师行业惩戒实践考察
        1.律师行业惩戒基本情况
        2.律师行业惩戒运行实践
四、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问题分析
    (一)行政惩戒制度问题分析
        1.行政惩戒措施适用标准不统一
        2.行政惩戒程序不透明
    (二)行业惩戒制度问题分析
        1.行业惩戒措施适用标准不明确
        2.行业惩戒程序不合理
        3.行业惩戒救济不健全
    (三)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的衔接问题
        1.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措施不协调
        2.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衔接不规范
五、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改革建议
    (一)行政惩戒制度改革建议
        1.加强司法行政机关的宏观管理和监督
        2.强化行政惩戒适用标准统一性
    (二)行业惩戒制度改革建议
        1.细化行业惩戒措施适用标准
        2.提升行业惩戒程序合理性
        3.健全行业惩戒救济渠道
    (三)加强行政惩戒和行业惩戒的衔接
        1.合理配置两主体惩戒权限
        2.健全惩戒工作责任机制
    (四)健全律师职业道德建设长效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公证制度改革研究 ——以重庆市公证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公证属性辨析
    (一)公证内涵界定
    (二)公证行为属性分析
二、我国公证制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证制度发展历程
    (二)我国公证制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我国公证制度现行改革
三、重庆市公证制度改革具体分析
    (一)重庆市公证行业基本情况
    (二)重庆市公证改革前存在问题
    (三)重庆市公证改革措施
    (四)重庆市公证改革分析
    (五)重庆市公证改革小结
四、公证制度改革建议
    (一)明确公证机构定位
    (二)多种手段支持公证行业发展
    (三)创新公证管理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结合”管理体制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课程思政”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D]. 郑雪弘.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2]论张洁小说风格的嬗变[D]. 田琦.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新世纪西部乡土小说的审美维度研究 ——以陕、甘、宁为中心[D]. 隋军. 西藏民族大学, 2021(08)
  • [4]“两结合”体制下司法行政机关律师管理职能的实现 ——基于H省S市的实证分析[D]. 毕晓倩. 华中师范大学, 2020
  • [5]十七年时期苏联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 赵子晗. 云南艺术学院, 2020(12)
  • [6]A市律师惩戒工作实证研究[D]. 邢宇婷. 贵州民族大学, 2020(07)
  • [7]山西省公证管理规范化研究[D]. 常瑞玲. 山西大学, 2020(01)
  • [8]内蒙古草原题材油画创作研究[D]. 侯一凡.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9]我国双轨制律师惩戒制度与实践研究[D]. 丁英慧.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我国公证制度改革研究 ——以重庆市公证改革为例[D]. 张威. 西南政法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两个结合”管理体系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