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探讨

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探讨

一、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张安琪[1](2020)在《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政府“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国内“互联网+”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导致电信运营商传统语音及短信业务利润呈不断下滑趋势,并促使其在探索新的收入增长点的同时,强化以互联网专线、网元电路等政企双线所代表的基础网络业务的发展。在目前集团双线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作为中国联通集团固网业务主线产品的集团双线业务,如何快速发展已成为LT集团的紧要任务。论文依据LT集团双线业务的发展现状,一方面应用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LT集团双线业务所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LT集团双线业务的竞争态势,提出了LT集团双线业务的差异化竞争战略;随之对该LT集团双线业务的产品特征、网络特征、发展情况等进行了描述,探讨了LT集团双线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产品运营差异化、营销差异化、运维支撑差异化、客诉服务差异化角度提出了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并明确了竞争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论文研究结果为LT集团双线业务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提升了LT集团双线业务的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也为同类公司发展双线业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杨清[2](2020)在《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发展,电信行业从网络到业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于通信方式和通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域网作为电信运营商的承载网,其建设和优化对城域网业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扩大数据城域网的网络规模,同时合理构建未来数据城域网架构,以保证未来网络承载能力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地区城域网建设和优化方案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本地城域骨干网和接入网、基础资源以及业务发展等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各项业务流量发展需求和网络及基础资源当前存在的问题,对骨干网PTN一平面、PTN二平面、OTN平面和接入网PON系统、综合业务接入系统提出了扩容和优化建设方案,同时对核心机房、汇聚机房、管道等基础资源的建设以及宽带、无线和集客等主要业务接入方式提出了优化方案;最后本文以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XGPON技术应用接入建设工程为例,对城域接入网优化建设进行拓展。本文提出的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提升了网络覆盖率,提高了网络质量,增强了朔州移动的市场竞争力。

林康[3](2020)在《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文中提出信息传输网络不断发展,技术日新月异,三网融合的提出打破了广电在视频内容输送、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的垄断局面,电信运营商通过IPTV(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跨入电视传输业务领域,广电行业内部积极地进行网络整合,拓展新的双向业务。广播电视网络,电信网络与计算机网络朝着业务相互渗透兼容的方向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正是在上述的背景下进行的。本文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根据对南昌广电城域网现状的分析,以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的总体技术框架为规范对广电IP(Internet Protocol)城域网建设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与对比,同时结合南昌广电城域网的用户规模与业务需求,明确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的基本组网原则和建设思路;通过重点研究分析广电IP城域网的网络规划与设计、设备部署与配置、组网方式等建设内容,提出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优化改造方案。2、参照南昌广电IP城域网建设方案,实施了南昌广电IP城域网的扩容升级改造项目。在该项目中,使用当前业界先进的路由集群技术,双机热备集中认证技术升级了城域骨干网,通过OTN(Optical Transmission Net)传输网技术增强了城域传输网,运用EPON(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接入网技术对城域接入网进行了改造,从而对整张南昌广电IP城域网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通过南昌广电IP城域网升级改造项目,完成了对原IP城域网短板的弥补,建成了一张符合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总体技术规划,适应“三网融合”发展趋势,高带宽,高可靠,全业务的南昌广电IP城域网,为全国各地的广电网络运营商的IP城域网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义。

张昊昕[4](2020)在《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网络新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控制面和转发面紧耦合架构下的资源利用率、业务部署周期、维护管理以及建设成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逐渐显现,同时网络架构也面临着历史性的转型。本论文引入基于SDN集中控制思想和NFV设备虚拟化思路的v BRAS技术,研究了转控分离v 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应用的实现,着重从网络架构、互通接口、业务流程和部署方案等方面进行设计,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展望了城域数据网未来演进方向。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成果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了转控分离v BRAS相关SDN、NFV、Vx LAN、v BRAS等关键新技术,包括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典型架构以及相关性,并介绍了转控分离v BRAS实现模式和主要优势。(2)从系统架构、相关接口、系统组网、业务处理四个方面进行转控分离v 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系统设计,并结合系统情况对v BRAS设备在功能、性能、可靠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3)完成转控分离v 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测试实现。针对本论文的测试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测试方案,涉及到组网方案、CP和UP部署方案、CU控制通道方案、和周边系统的对接方案、具体的业务承载方案。最后在汇聚交换机S7606E接口下配置用户接入VLAN,割接至新增UP设备ME60-X8上,在CP上执行命令完成全部用户上线,进行业务测试。(4)根据转控分离v 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测试结果,总结出系统相关的机房选址、软硬件和控制通道的组网方案、功能/性能要求、业务承载能力、周边配套系统对接、可靠性保障、可维护性管理,以及运维模式等结论。分析表明转控分离v BRAS主要有提升资源利用率、集中管理简化运维、缩短业务上线周期和开放网络能力这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通过转控分离v BRAS有望逐步实现未来城域数据网的演进方向。

王冠姣[5](2020)在《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方案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信行业当前面临着转型期发展的严峻挑战,包括运营模式、技术、网络以及业务等在内,均必须迎接划时代的变革。在网络技术、业务模式持续更新的背景下,经由互联网,用户能够通过获取到由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信息服务与精彩栏目,使网络资源获得高效利用。另外,电信业务使用终端普及率随之提高,终端接入的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用户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源。就某省移动IPTV而言,其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同样面临着剧烈变动。信息化时代,社会交际手段出现更多变化,效率愈发高效,更加关注信息获取的快捷度,要求适应用户的全方位需求。尤其是IPTV消息推送系统的建设,必须强调全方位、个性化、智能化等优势的凸显,尤其是要关注智能机顶盒设备的独特优势,使其支持智能化的信息交互,这也是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是否可以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乃至占据相对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以某省移动网络为研究样本,在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予以梳理阐述,对IPTV理论分别由概念界定、分类、优势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予以论证,重点介绍内容分发网络理论、IPTV承载网原理,尤其是IPTVQoS技术实现原理,由技术原理、部署策略等视角深入探讨IPTV组播技术。梳理理论支撑的前提下,分析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现状并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业务承载、DNS找寻、路由转发、组播等角度制定并改进移动IPTV承载网方案设计体系,且统筹考虑可靠性方案设计,使IPTV承载网获得可靠、完备的安全保障,在此基础上获得论文结论。经由本课题研究,使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建设在理论层面获得发展依据与方向指引,结论对其网络建设与改造可作借鉴利用,对于其他电信运营商设计、建设与其通信网络特征相符的IPTV平台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

龙颖[6](2020)在《宽带光接入系统中新型调制格式的收发及传输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通信网络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交互式多媒体、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等新业务的兴起,全球互联网流量不断增加,人们对网络接入带宽的需求日益剧增,从而对宽带接入系统发展提出了大容量和低延迟要求。考虑到在提升宽带光接入系统带宽容量的同时,要确保接入信号收发及传输性能尽可能不下降,因此在宽带接入系统中对若干新型调制格式的收发方式和传输模型进行改进使其适合实际应用十分必要;此外,采用改进后的新型调制格式形成的宽带接入信号不仅能提升系统频带利用率,还能优化相关光电子器件配置,因此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对宽带光接入系统中新型调制格式的收发及传输性能进行了研究。首先,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宽带光接入系统(包括光纤接入系统、自由空间光(FSO)接入系统和光纤承载射频(RoF)接入系统)的应用特性;然后,研究了若干新型调制格式(包括双二进制(DB)、脉冲幅度调制(PAM)、正交幅度调制(QAM)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调制解调原理;最后,对上述新型调制格式做了相应改进并在宽带光接入系统中对接入信号的收发及传输性能展开了仿真或实验研究。本文提出并证明了一种使用低通滤波器的双二进制下行链路接入系统方案,成功实现了20km单模光纤的传输过程;提出并研究了一种10Gb/s DP-DB光纤融合FSO接入系统方案,分析比较了采用三种传输方式(背靠背、50km SMF和50km SMF+100m FSO信道)传输时的系统收发和信号传输特性;研究了应用不同放大方案(前置放大、混合放大以及后置放大)的DP-DB FSO接入系统性能,对不同放大方案下DP-DB信号的接收眼图进行对比,并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误码率比较了接收信号的差异;设计并证明了基于8-PAM光信号的光纤接入系统方案,进行了8-PAM信号的产生和传输实验,实验结果表明,8-PAM信号不仅能有效提升接入信号的频带利用率,而且当接收信号误码率为10-3时,其接收机灵敏度值为-16.5dBm;给出并证明了一种32QAM-OFDM-PON接入系统新方案,成功在42km单模光纤上传输了不同子载波数的5Gb/s 32QAM-OFDM下行链路信号,实验结果表明:具有128个子载波的32QAM-OFDM信号比64个子载波的32QAM-OFDM信号的频谱效率更高,且其峰均比值和计算复杂度也比256个子载波的32QAM-OFDM信号低,更适合作为实际应用的接入信号。

刘珊杉[7](2020)在《一种家宽端到端质量分析的探索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全光网城市”的逐步推进,家庭宽带成为用户进行互联网业务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信息获取、娱乐休闲、社会交往的重要方式。同时,媒体服务、网上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兴业务也正在通过网络形式进入家庭,直接推动着数字家庭网络从规模发展走向高质量服务。虽然宽带网络的接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加,业务种类多样化等原因,从客户的满意度来看,网络感知问题仍是短板,仍有用户反馈网速慢、不够稳定。此类问题,导致网络运维难度不断增加。提升基础网络维护质量及大数据分析能力,先于用户发现网络问题,提升客户感知,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吉林省网络现状,从网络基础入手,对网络结构、网络设备、业务流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1)本文通过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数据包的深度检测)数据的采集解析,将话单数据、网络数据等进行整合,家庭宽带DPI数据采集是实现家庭宽带端到端业务质量评估的基础,将其充分挖潜整合,聚类分析,实时呈现聚类分析结果,便于及时有效地发现网络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2)对重点业务进行分类呈现,通过互联网用户对热点业务、视频网站以及游戏等多元化业务的需求分析、实时监测,有效保证业务质量,清楚分析影响家宽用户感知的因素。同时建立溯源分析场景,针对业务、用户、BRAS、服务器、OLT、市县、小区等多维度进行查询,使得数据指标异常显性呈现,更加直观、准确定位判断网络异常情况。(3)实现家宽全程全网设备指标的监测统计,确保各网络设备性能指标在阈值范围内,可统计呈现在网OLT端口占用数量、ONU在线数量,重要OLT双上联占比,PON口利用率、ONU弱光功率占比、OLT上联链路峰值带宽超越70%占比等重要网络设备性能指标,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由于承载网络越限、网络设备故障等问题导致的影响客户感知的问题。总结来说,自主研发搭建的端到端质量分析平台,建立了一种端到端质量分析的方法,按照内容源、重点应用、拨测、质差四个专题多个功能分析场景进行分析建模,覆盖业务涉及TOP300热点网站、TOP20省内网站、TOP10视频、TOP5游戏、热点下载等,覆盖网络涉及省网、城域汇聚网、城域接入网以及家宽接入侧的网络,从宏观观察全网网络性能指标及占用情况,对于异常指标进行钻取分析,实现对业务的端到端、全流程的监测、分析与预判,先于用户投诉,发现改善网络问题,逐步实现了网络维护工作从“救火式”管理向面向客户感知的“预防式”管理转变。实践表明,此平台对于用户感知的提升,效果显着。

巩小雪[8](2017)在《光纤—无线接入网传输优化与资源调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以及物联网等新型应用层出不穷,推动了网络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这无疑给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对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宽带接入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未来的宽带接入网需要为用户同时提供高速的有线接入和灵活的宽带无线接入服务。运营商希望利用现有的无源光网络(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基础设施构建无线回程网络,使无线和有线业务共享相同的光缆资源,以降低网络投资成本和运营支出,提高全网资源利用率。此外,正交频分复用PON(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PON,OFDM-PON)具有频谱效率高、资源分配灵活以及可为不同类型业务提供透明的传输通道等优势,为各种异质技术的融合接入提供了宝贵契机。因此,利用OFDM-PON统一承载各种有线和无线接入技术,使得光纤-无线(Fiber-Wireless,FiWi)接入网备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青睐。面向未来的FiWi接入网不仅需要为用户提供灵活多样的高速接入,而且需要满足不同类型业务差异化的服务需求,这给FiWi接入网从物理层传输到网络层资源调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虽然已有部分文献研究了物理层传输优化机制,但相关研究大多关注点到点的大容量、长距离传输,对多点到点的上行传输研究不足,且无法满足不同等级用户的传输质量要求。尤其地,随着传输速率的进一步提升,色度色散引起的信号功率衰落将成为制约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然而,现有的色散补偿方法成本高昂或实现复杂,且不能针对不同子信道的传输需求进行灵活有差别的补偿。此外,先前的资源分配研究大多考虑提高服务质量,面向绿色节能和生存性的子载波调度有待探索。同时,智慧城市、移动云计算等应用的推广促进了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但针对上述特定应用场景的虚拟网络嵌入(Virtual Network Embedding,VNE)机制却鲜有涉及。可见,FiWi接入网传输优化和资源调度机制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较多关键问题有待解决。针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本文分别从物理层传输性能优化机制、高效灵活的色散补偿方法、面向绿色节能和生存性的子载波调度以及针对特定应用场景的VNE机制这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多个新颖的研究思路与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可概述如下:(1)基于OFDM的FiWi接入网中传输优化机制研究。首先,研究了基于OFDM的强度调制直接检测(Intensity Modulation and Direct Detection,IMDD)PON系统的功率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信道传递函数的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方案,相比于传统的功率分配方案,本文所提方案在保证系统传输性能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降低系统的发射功率。其次,针对OFDM信号的峰均功率比高和不同等级用户传输质量要求很难保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的多带IMDD OFDM-PON系统,通过对每个带的调制格式和功率进行灵活分配,满足了不同用户传输质量需求。最后,考虑到IMDD OFDM-PON上行传输系统受到子载波混频干扰和光拍频干扰严重,提出了基于低密度奇偶校验码的OFDM-PON上行传输系统,改善了系统的传输性能。(2)基于数字正交滤波的FiWi接入网中色散补偿机制研究。首先,介绍了基于数字正交滤波的IMDD PON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不同数字正交滤波器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到给定条件下的最优参数设计。其次,针对数字正交滤波IMDD PON系统受到色度色散引起的信道衰落问题,提出了利用自相位调制(Self-phase Modulation,SPM)效应进行色散补偿。为了验证SPM效应的有效性,推导了同时考虑到光纤的色度色散和SPM效应的理论传输模型。基于以上理论分析进行计算机仿真,分别探索了系统最大可实现传输容量和各子信道最大可实现传输容量。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受到色度色散影响较为严重的信道,SPM可以提高其2倍的信号传输容量,自适应信道功率分配可以进一步提升其45%的信号传输容量。(3)FiWi接入网中面向绿色节能与生存性的子载波调度机制研究。首先,针对FiWi接入网生存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子载波调度的先应式分支光纤维护效率优化机制,以最小化维护批次且保证可接受的调度周期为目标,构建问题模型,理论分析该问题的可行解条件和下界值,设计新颖的虚拟子载波调度启发式算法来解决该问题。所提启发式算法得到的分支光纤维护批次可以达到理论推导的界值。其次,针对FiWi接入网能耗问题,提出了基于联合资源调度的节能机制,构建了虚拟子载波迁移的能耗模型,进行了问题描述和上界值分析,设计了基于灵活调制格式的节能型调度周期和虚拟子载波联合分配算法,最大化系统节省的能耗。本文设计算法性能好于基准算法,且其节能效果与上界值精确匹配。(4)FiWi接入网中虚拟网络嵌入机制研究。首先,为了支持移动云计算服务定向广告的应用,本文引入集成光纤城域接入网和泛在无线接入的FiWi架构,研究了该架构下位置推荐感知的VNE问题。提出了独立兴趣点和兴趣点轨迹推荐方案。为了最小化光路建立的能耗开销,进一步提出了位置推荐感知的启发式VNE算法。与基准方案相比,本文的设计方案可以降低38%的能耗同时提高20%的收益,且所提启发式方案的收益非常接近问题的上界值。其次,考虑到智慧城市建设高度依赖FiWi接入网,本文研究了 FiWi接入网中支持协作边缘计算的VNE问题。以最小化无线节点发射功率为目标,提出了图裁剪算法嵌入更多的虚拟网络到底层无线网状网中。对于无法嵌入到前端无线网状网的虚拟网络,利用后端PON进行协作处理,同时保证后端带宽资源消耗最小。与基准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可以有效降低总发射功率、提高VNE效率,以及降低后端带宽资源消耗。为了验证和评估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和方案的性能,文中利用VPI、MATLAB以及C++等仿真软件搭建仿真平台。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和方案在改善系统传输性能、提高光纤维护效率、节省功率消耗、增加网络收益和减少带宽消耗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本文的研究成果为FiWi接入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

冯伟华[9](2016)在《基于GPON技术的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改造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尤其是语音、视频等领域信息以海量方式递增,人们在城域网(MAN)技术及其环境方面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以往由同步数字体系(SDH)接入并构建的相应网络体系所对应的媒介是铜绞线。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仅仅利用SDH技术和铜绞线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于海量信息的需求。GPON (Gigabit-Capabl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被称作“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是基于ITU-TG.984.x标准的最新一代宽带无源光综合接入标准。GPON技术以光纤作为媒介传输信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信息的瓶颈现象。其优点主要有:传输容量大、传输质量好、可靠性高、传输间距长以及可排除电磁干扰等。长春移动公司原有的基于SDH的城域网网络架构已经难以适应通信市场的激烈竞争,为了提高网络传输质量,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长春移动公司必须对现有城域网从软硬件方面进行实质上的升级与改造,一方面提高带宽的承载能力和带宽的质量,另一方面也最大程度上维护长春移动的品牌形象,为其后续的发展做好充足的准备。本文基于GPON技术对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的改造方案展开研究。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和国内外现状,从带宽、承载方式和技术特征出发,比较了APON (ATM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以及GPON三者之间的差异,着重对GPON技术的体系结构和组网方式进行了分析。进而,根据长春移动城域网现状和改造需求,确定了长春移动城域网总体规划目标,根据总体规划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方案,并以长春某小区的GPON改造工程以及宽带接入光纤到户(FTTH)的GPON改造工程为实例,阐述了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GPON改造的工程实践方案。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城域网工程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的工作。本文重点对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的GPON改造方案及其涉及的关键问题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较完善的施工方案。城域接入网的改造是根据长春移动城域网的改造原则进行的,充分考虑了GPON的技术特点和现有资源,所提出的方案可降低改造成本。工程实践结果表明,本文的设计方案可以满足长春移动城域网建设的需求,能够提高长春移动城域网的传输质量、满足用户对宽带的需求、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所给出的基于GPON技术的方案,可以为今后的城域网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闫增禄[10](2016)在《基于SDN和ROF的城域—接入网设计与优化》文中研究表明现在随着互联网规模和流量的指数型增长,亟需一种新型、开放、灵活的网络技术架构来适应以协议为网络技术发展思路和以分布式部署为实施策略的趋势,智能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无线终端设备不断涌现,社会对网络无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接入带宽也随之上升了几个数量级。此外,城域网与接入网独立发展的现状导致了复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消耗了大量的网络资源,也使得网络运营商的开发成本(Capital Expenditures)和运营成本(Operating Expenditures)十分昂贵。本文将SDN和ROF技术引入了城域-接入网的架构,构造了用openflow控制器作为控制平面,用ROF作为接入端的城域-接入网,对城域-接入网的ring+tree形结构进行了设计和优化。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作为一种革新性的技术,有别于传统的网络设计理念,它不仅实现了网络的转发与控制分离,还提供网络可编程能力,实现私有化定制网络,提高了网络的灵活性和管理能力,降低了部署条件和维护成本。ROF (Radio over Fiber,光载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将无线电通讯和光纤通讯相结合的新型通讯技术,RoF系统有着更广的蜂窝覆盖、更宽的带宽、较低的成本、较低的功耗和易安装等优点。本文研究内容和成果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介绍了SDN和ROF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提出了基于SDN和ROF的城域-接入网的设计。在整个架构中,Openflow控制器通过Openflow协议实现对各个城域网的底层设备的集中管控和运维,用户可以使用上层APP实现对网络功能的编程定义;ROF将数据的处理集中在城域网的中心局端,而远端节点只负责无线射频信号的接受和发送,这样可实现分布式部署和高带宽接入,降低功耗和运营成本。然后本文采用SDN对其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控制器Ryu在mininet仿真环境下对QOS机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了SDN对网络良好的的管控,更随之针对SDN网络对QOS的保障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路由算法并与Dijkstra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算法的优越性。最后根据ROF在接入网中的应用给出了承载Wifi和其他射频信号的ROF系统光收发模块的电路设计,整个电路可以承载多种无线信号实现透明传输,主要分为光发射模块、光接收模块和时分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并分别对各个频段的RF信号进行了实验,测试了信号在整个系统传输性能。

二、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思路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论文研究理论基础
    2.1 集团双线业务及其特征
        2.1.1 集团双线业务及类型
        2.1.2 集团双线业务特征
        2.1.3 集团双线网络特征
    2.2 竞争战略理论
        2.2.1 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内容
        2.2.2 竞争战略类型
    2.3 企业竞争策略
第三章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
    3.1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3.1.1 政治环境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环境
    3.2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3.2.1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2.3 现有的竞争者的竞争能力
        3.2.4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2.5 潜在替代品的威胁
    3.3 集团双线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3.3.1 区域移动公司发展情况
        3.3.2 区域电信公司发展情况
    3.4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3.4.1 LT公司及集团双线发展情况分析
        3.4.2 集团双线业务发展情况
        3.4.3 LT集团双线业务存在问题
        3.4.4 LT集团双线业务问题原因分析
        3.4.5 小结
第四章 LT公司集团双线业务竞争战略
    4.1 LT公司的竞争战略的选择
        4.1.1 战略目标
        4.1.2 竞争战略选择
    4.2 LT集团双线业务的竞争策略
        4.2.1 提升产品竞争力打造差异化产品策略
        4.2.2 细分目标客户打造差异化营销策略
        4.2.3 构建联动的支撑体系打造差异化运维支撑
        4.2.4 增设双线专席打造差异化客诉服务
第五章 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5.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5.2 加强资源支撑
    5.3 搭建质量评估体系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研究意义
    1.2 城域网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城域网技术概述
    2.1 城域网简介
    2.2 城域网业务分析
    2.3 城域网传输技术分析
    2.4 本地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2.5 城域网网络优化意义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朔州移动城域网现状及业务需求分析
    3.1 朔州移动发展现状
    3.2 城域骨干网网络资源现状
    3.3 城域接入网网络资源现状
    3.4 基础资源现状及当前存在问题
    3.5 业务发展现状及需求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朔州移动城域网优化建设方案设计
    4.1 城域网优化总体目标和原则
        4.1.1 城域网优化总体目标
        4.1.2 城域网优化原则
    4.2 城域骨干网的优化建设方案
        4.2.1 PTN系统一平面建设方案
        4.2.2 PTN系统二平面建设方案
        4.2.3 OTN系统建设方案
        4.2.4 光缆建设情况
    4.3 接入网的优化
        4.3.1 接入网PON系统
        4.3.2 综合业务接入区
    4.4 基础资源的优化
        4.4.1 汇聚机房
        4.4.2 管道
    4.5 接入业务的优化
        4.5.1 无线站点接入方案
        4.5.2 宽带接入方案
        4.5.3 集客接入方案
    4.6 优化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PON技术的本地FTTH宽带接入工程
    5.1 引言
    5.2 GPON和 XGPON技术介绍
    5.3 GPON升级XGPON网络的解决方案分析
        5.3.1 GPON升级XGPON网络的解决方案
        5.3.2 两种方案性能及经济效益分析
    5.4 建设实施方案
    5.5 建设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城域网发展与应用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IP城域网概述及相关技术
    2.1 城域网与IP宽带城域网
    2.2 IP城域网的功能与结构
        2.2.1 核心层
        2.2.2 汇聚层
        2.2.3 接入层
    2.3 IP城域网的发展趋势
    2.4 城域网类型分析
        2.4.1 交换型城域网
        2.4.2 路由型城域网
    2.5 EPON技术分析
    2.6 Eoc技术分析
第3章 南昌广电城域网组网特点及业务需求
    3.1 初期南昌广电IP城域骨干状况
        3.1.1 初期组网结构
        3.1.2 初期承载能力
    3.2 南昌广电城域网存在的问题
    3.3 南昌广电业务分析
        3.3.1 南昌广电宽带业务
        3.3.2 南昌广电vod点播业务
        3.3.3 移动宽带业务
        3.3.4 网络电视wifi覆盖业务
    3.4 业务需求与承载能力
        3.4.1 整机热备方式
        3.4.2 整机负载分担方式
第4章 南昌广电城域网升级改造方案
    4.1 总体设计原则及优化思路
    4.2 改造方案
        4.2.1 骨干网万兆升级+办公网和运营网分离
        4.2.2 各设备投资预算
        4.2.3 单出口问题—业务出口备份
        4.2.4 城域网安全策略
    4.3 汇聚层方案比对
    4.4 当前进行的网络扩容方案
        4.4.1 核心网扩容
        4.4.2 接入网扩容
        4.4.3 新建网络电视WIFI覆盖业务网
    4.5 双向城域网综合网管系统的架构及实现
        4.5.1 南昌广电城域接入网现状
        4.5.2 网管系统总体架构
        4.5.3 网管系统技术架构
        4.5.4 数据采集方式
        4.5.5 采集数据转换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远期发展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4)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城域数据网现状
    1.3 BRAS现状
        1.3.1 BRAS发展简介
        1.3.2 BRAS功能概况
        1.3.3 BRAS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转控分离vBRAS的相关技术
    2.1 引言
    2.2 SDN和NFV技术
        2.2.1 SDN和NFV技术的发展历程
        2.2.2 SDN和NFV的典型架构
        2.2.3 SDN和NFV的关系
    2.3 VXLAN技术
    2.4 VBRAS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系统设计
    3.1 转控分离VBRAS的系统概述
    3.2 转控分离VBRAS的系统结构和接口
    3.3 转控分离VBRAS的系统组网
        3.3.1 大流量业务场景的系统组网
        3.3.2 大session小流量场景的系统组网
    3.4 转控分离VBRAS的业务处理
    3.5 转控分离VBRAS的设备要求
        3.5.1 设备功能要求
        3.5.2 设备性能要求
        3.5.3 设备可靠性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测试实现
    4.1 转控分离VBRAS的测试内容
    4.2 转控分离VBRAS的测试方案
        4.2.1 测试组网方案
        4.2.2 CP部署方案
        4.2.3 UP部署方案
        4.2.4 CU控制通道方案
        4.2.5 转控分离vBRAS周边系统对接方案
        4.2.6 转控分离vBRAS承载业务方案
    4.3 转控分离VBRAS的测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测试结果分析
    5.1 转控分离VBRAS的测试结果
    5.2 转控分离VBRAS的测试结果分析
        5.2.1 转控分离vBRAS组网方案分析
        5.2.2 转控分离vBRAS的功能/性能分析
        5.2.3 转控分离vBRAS的可靠性和可维护分析
        5.2.4 转控分离vBRAS的运维模式分析
    5.3 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应用价值
    5.4 城域数据网未来演进方向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发明专利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方案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课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2章 IPTV承载网基本原理
    2.1 IPTV相关理论
        2.1.1 IPTV业务定义
        2.1.2 IPTV业务分类
        2.1.3 IPTV业务优势分析及发展趋势
    2.2 内容分发网络分析
        2.2.1 内容分发网络理论
        2.2.2 P2P内容分发网络理论
    2.3 IPTV承载网原理
        2.3.1 IPTV前端系统
        2.3.2 IPTV网络承载系统
        2.3.3 IPTV网络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IPTV承载网组网技术研究
    3.1 IPTV QoS技术
        3.1.1 基本概念
        3.1.2 服务类型
        3.1.3 QoS实现
    3.2 MPLS VPN技术
        3.2.1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概述
        3.2.2 MPLS技术
    3.3 组播技术
        3.3.1 组播技术概述
        3.3.2 组播部署的基本途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设计方案
    4.1 移动承载网概况
        4.1.1 建设情况
        4.1.2 存在的问题
    4.2 IPTV承载网网络方案
        4.2.1 业务承载
        4.2.2 DNS找寻方案
        4.2.3 路由转发方案
        4.2.4 组播方案
    4.3 IPTV承载网可靠性方案设计
        4.3.1 接入侧方案
        4.3.2 BRAS设备间负荷分担
    4.4 方案测试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6)宽带光接入系统中新型调制格式的收发及传输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带光接入系统
        1.2.2 新型调制格式
    1.3 主要研究工作
2 新型调制解调在宽带光接入系统中的应用特性
    2.1 宽带光接入系统技术研究
        2.1.1 光纤接入技术
        2.1.2 自由空间光接入技术
        2.1.3 光纤承载射频接入技术
    2.2 新型调制解调技术
        2.2.1 双二进制调制与解调
        2.2.2 脉冲幅度调制与解调
        2.2.3 正交幅度调制与解调
        2.2.4 正交频分复用调制与解调
    2.3 小结
3 双二进制接入系统的收发及传输性能研究
    3.1 双二进制光纤接入系统性能研究
    3.2 DP-DB光纤融合FSO接入系统性能研究
    3.3 不同光放大方案的DP-DB FSO接入系统性能研究
    3.4 小结
4 PAM及OFDM接入系统的收发及传输性能研究
    4.1 PAM信号及OFDM信号概述
    4.2 8PAM光纤接入系统性能研究
    4.3 32QAM-OFDM-PON接入系统性能研究
    4.4 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清单
    攻读学位发表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发明专利情况
    其他
致谢

(7)一种家宽端到端质量分析的探索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家宽业务网络基础和业务流程
    2.1 家宽端到端业务流程体系
    2.2 家庭宽带用户侧主要接入方式(FTTH/FTTB)
    2.3 家宽网络结构与网络设备
        2.3.1 网络结构
        2.3.2 网络设备
    2.4 家宽内容网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端到端业务质量分析平台搭建思路
    3.1 端到端自研平台总体框架
    3.2 研究对象——现网数据
    3.3 研究内容——覆盖业务
    3.4 研究网络——覆盖层级
    3.5 研究阈值——关键性能指标
        3.5.1 面向用户的性能指标
        3.5.2 面向网络的性能指标
        3.5.3 面向内容网络的性能指标
        3.5.4 面向地域的性能指标
    3.6 定界步骤
        3.6.1 家宽业务定界步骤
        3.6.2 互联网电视业务定界步骤
        3.6.3 用户投诉定界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家宽端到端专题分析呈现
    4.1 内容源专题分析
        4.1.1 话单内容源分析
        4.1.2 内容源详单查询模块
    4.2 重点应用专题分析
        4.2.1 重点业务拓扑图
        4.2.2 重点指标分析
        4.2.3 业务大小类对比分析
        4.2.4 业务状态分析
        4.2.5 业务区域分析
        4.2.6 业务分类分析
        4.2.7 重点应用详单查询
        4.2.8 URL详单查询
    4.3 拨测专题分析
        4.3.1 指标综合分析
        4.3.2 网间/省间质量分析
        4.3.3 拨测详单查询
    4.4 质差专题分析
        4.4.1 质差指标信息模块
        4.4.2 网络设备分析模块
        4.4.3 区域信息分析模块
        4.4.4 业务信息分析模块
        4.4.5 服务器信息模块
    4.5 效果检查及效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1) 运维人员能力提升
    (2) 工作效率提升
    (3) 数据准确性提升
    (4) 用户感知提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及所取得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致谢

(8)光纤—无线接入网传输优化与资源调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FiWi接入网研究背景
    1.2 FiWi接入网研究动态和挑战
        1.2.1 基于OFDM的FiWi接入网传输机制研究
        1.2.2 基于数字滤波的FiWi接入网传输机制研究
        1.2.3 资源分配与调度机制研究
        1.2.4 虚拟网络嵌入机制研究
        1.2.5 面临的挑战
    1.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1.4 本文的内容安排
    1.5 课题来源
第2章 基于OFDM的FiWi接入网中传输优化机制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基于DML的IMDD OFDM-PON功率优化机制研究
        2.2.1 OFDM基本原理
        2.2.2 基于DML的IMDD OFDM-PON传输模型
        2.2.3 问题定义
        2.2.4 算法描述
        2.2.5 复杂度分析
        2.2.6 仿真和分析
    2.3 基于DFT扩展的多带IMDD OFDM-PON系统
        2.3.1 多带DFT扩展IMDD OFDM-PON系统模型
        2.3.2 复杂度分析
        2.3.3 系统搭建
        2.3.4 仿真和分析
    2.4 基于LDPC编码的上行IMDD OFDM-PON系统
        2.4.1 干扰模型理论分析
        2.4.2 上行传输系统设计
        2.4.3 系统搭建
        2.4.4 仿真和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数字正交滤波的FiWi接入网中色散补偿机制研究
    3.1 研究背景
    3.2 软件可重构数字正交滤波PON系统性能研究
        3.2.1 数字正交滤波的基本原理
        3.2.2 软件可重构数字正交滤波PON工作原理
        3.2.3 仿真和分析
    3.3 利用自相位调制的数字正交滤波PON色散补偿机制研究
        3.3.1 自相位调制使能的色散补偿理论模型
        3.3.2 系统设计
        3.3.3 仿真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FiWi接入网面向绿色节能与生存性的子载波调度机制研究
    4.1 研究背景
    4.2 基于VS调度的先应式分支光纤维护效率优化机制
        4.2.1 系统模型和符号定义
        4.2.2 问题描述与分析
        4.2.3 GDFLB启发式算法
        4.2.4 仿真和分析
    4.3 基于联合资源调度的节能机制
        4.3.1 系统模型和符号定义
        4.3.2 灵活OFDMA-PON系统平台
        4.3.3 功耗模型
        4.3.4 问题描述和界值分析
        4.3.5 启发式算法
        4.3.6 仿真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FiWi接入网虚拟网络嵌入机制研究
    5.1 研究背景
    5.2 位置推荐感知的FiWi接入网虚拟网络嵌入机制
        5.2.1 设计框架
        5.2.2 网络模型
        5.2.3 问题定义与界值分析
        5.2.4 启发式算法
        5.2.5 仿真与分析
    5.3 支持协作边缘计算的FiWi接入网虚拟网络嵌入机制
        5.3.1 网络模型
        5.3.2 问题定义与分析
        5.3.3 启发式算法
        5.3.4 仿真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9)基于GPON技术的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城域网技术基础
    2.1 城域网传输技术
    2.2 接入网技术
    2.3 宽带网技术
    2.4 无源光网络技术基础
    2.5 GPON技术基础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GPON技术的长春移动城域网改造总体方案
    3.1 长春移动城域网发展现状
    3.2 长春移动城域网GPON改造需求分析
    3.3 长春移动城域网GPON改造原则
    3.4 长春移动城域网的GPON总体改造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GPON技术的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详细设计方案
    4.1 概述
    4.2 OLT以及配套的规划
    4.3 GPON网管系统的布局和配置设计
    4.4 ODN、ONU/ONT和OLT的站点布局和配置规划设计
    4.5 FTTC DSLAM下移改造详细设计方案
    4.6 光纤到户/光纤到办公室宽带改造详细设计方案
    4.7 企业光纤专线接入GPON改造详细设计方案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GPON改造工程实践
    5.1 长春某小区GPON改造工程
    5.2 FTTH宽带接入光纤到户GPON改造工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
致谢

(10)基于SDN和ROF的城域—接入网设计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城域网和接入网发展现状
    1.3 光纤与无线融合的发展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SDN和ROF的关键技术
    2.1 SDN技术
        2.1.1 SDN发展背景与产业现状
        2.1.2 SDN技术
        2.1.3 SDN与openflow
        2.1.4 基于流表的转发机制
    2.2 ROF技术简介
        2.2.1 ROF基本概念
        2.2.2 ROF技术特点
        2.2.3 ROF关键技术
    2.4 章末总结
第3章 基于SDN和ROF的城域-接入网的设计
    3.1 系统设计
    3.2 SDN设计与工作流程
    3.3 ROF设计与工作原理
    3.4 章末总结
第4章 SDN中的QOS机制研究
    4.1 SDN环境仿真
        4.1.1 仿真环境工具
        4.1.2 仿真环境搭建
        4.1.3 仿真结果
    4.2 SDN中路由算法的改进
        4.2.1 理论研究
        4.2.2 算法仿真
    4.3 章末总结
第5章 ROF技术研究与设计
    5.1 硬件理论分析
    5.2 光发射电路设计
        5.2.1 分布反馈激光器
        5.2.2 激光驱动电路
    5.3 光接收电路设计
        5.3.1 光电探测器
        5.3.2 光接收电路
    5.4 时分控制电路设计
    5.5 电源设计
    5.6 实验结果
    5.7 章末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LT集团双线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张安琪.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移动本地城域网的优化及应用研究[D]. 杨清.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3]南昌广电IP城域网设计与优化[D]. 林康. 南昌大学, 2020(11)
  • [4]转控分离vBRAS在城域数据网中的设计与实现[D]. 张昊昕.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5]某省移动IPTV承载网络方案设计与研究[D]. 王冠姣. 吉林大学, 2020(08)
  • [6]宽带光接入系统中新型调制格式的收发及传输性能研究[D]. 龙颖.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7]一种家宽端到端质量分析的探索与实现[D]. 刘珊杉. 吉林大学, 2020(08)
  • [8]光纤—无线接入网传输优化与资源调度机制研究[D]. 巩小雪. 东北大学, 2017(01)
  • [9]基于GPON技术的长春移动城域接入网改造方案研究[D]. 冯伟华. 吉林大学, 2016(03)
  • [10]基于SDN和ROF的城域—接入网设计与优化[D]. 闫增禄. 山东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宽带城域接入网结构模型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