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关键

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关键

一、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佘贻谋[1](2021)在《江西中花吴茱萸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为规范吴茱萸的种植技术,提高品质与效益,本文对江西中花吴茱萸的栽培管理过程关键技术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配方施肥的研究、机械化种植的研究,探析栽培关键因子对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吴茱萸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吴茱萸机械化种植提供了参考,建立了科学、有效、绿色、安全的操作标准体系。1.不同栽培条件对吴茱萸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本研究目的为探索中花吴茱萸在江西及周边相似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种植模式。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吴茱萸不同种植密度、不同采收期和不同生长年限条件下的品质与产量的差异,结果:吴茱萸在株行距为3m×4m时候的有效成分积累及产量经济效益最佳,以每年8月上旬为最佳采收期,吴茱萸生长在第5年后,其产量开始进入丰产期,而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与柠檬苦素的含量略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着。结论:吴茱萸种植的株行距及采收期影响吴茱萸品质及经济效益,此研究为今后吴茱萸规范栽培管理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2.吴茱萸配方施肥技术研究本研究旨在探明吴茱萸以产量、经济效益为目标的最佳施肥量。方法:采用“3414”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磷、钾3种肥料对吴茱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其中,品质评价体系的建立按照2020版《药典》项下吴茱萸规定对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进行含量测定,并通过SPSS分析建立吴茱萸的肥料函数模型。结果: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的吴茱萸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分析,限制江西中花吴茱萸产量及效益的主要营养元素依次为N>P>K,N肥增产效果较明显,P肥次之,K肥最小。两因素交互效应分析表明,两两交互效应对吴茱萸产量的影响顺序为:NP>PK>NK,对经济效益的影响顺序为:PK>NP>NK。基于研究结果,建立了以经济效益及产量为目标函数的N、P、K三元二次回归模型,发现当N=15.85 kg·667m2,P=10.88 kg·667m2,K=10.75 kg·667m2,可得到最大产量24.53kg·667m2;当N=11.25 kg·667m2,P=8.22 kg·667m2,K=13.75 kg·667m2时,收益最高,为799.07元·667m2。通过研究表明:N肥不影响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积累,但柠檬苦素在一定程度内会随N肥增加而提高,达到峰值后则会随肥料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低浓度的P肥会使植物的有效成分降低,而从中等施肥量至高施肥量则会使植物的有效成分逐步升高;K肥对中花吴茱萸含量中的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的影响与P肥影响相同,但是,K肥对柠檬苦素生成起抑制作用。结论:氮磷钾肥对吴茱萸品质有显着影响,其指标成分的积累随氮磷钾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吴茱萸的配方施肥研究对保障吴茱萸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3.吴茱萸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本章采用了新技术创新应用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吴茱萸种植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突出问题,解析了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和难点问题。方法:通过对吴茱萸现有农机的改造,在保证机械安全运转的前提下探究了施肥机械化、喷药机械化和修剪机械化的升级。结果:穴施有机肥实现机械化作业,与人工作业比较,劳动效率提高了12.5倍,成本节约了2.9倍,且品质与产量并无明显差异;风送施药作业与人工作业相比较,不仅在施药过程中保证药水喷洒的均一性,并且劳动效率提高了25倍,成本节约了5.6倍;机械化修剪作业过程的实施,劳动效率提高了15倍,成本节约了3.4倍。结论:整体种植关键技术的机械化过程实现,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药材种植机械化田间管理提供了参考思路和运用价值。

惠西珂[2](2021)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抗菌的作用,临床对治疗手足口病、支气管炎、咽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等疾病具有显着疗效,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成方制剂。因为组成该制剂的单味药材产地众多,存在质量差异大、良莠不齐的现象,原药材质量的好坏对该方制剂的疗效影响很大,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药理药效以及制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较多,但综合多种指标评价一味药材质量的优劣相对较少,对中药资源进行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该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资源评估,从而制订一套稳定、可行、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筛选出质优、供应稳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种植基地,建立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制订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材为研究对象,以现行药典为基础增加多种质控指标对各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体系,对各药材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优质性与稳定性。此外,针对苦地丁基原植物混杂及采收标准不一的状况,本研究分别建立ITS2序列的DNA分子鉴定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用于鉴别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并研究了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通过对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四味药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研究筛选出的道地产区以及合作企业的种植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包括原料药的预计消耗量、预计可获得量、潜在风险、质量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利用和稳定质量措施六个方面的药材评估。质量分析与评价部分主要是以2020版《中国药典》为基准,对收集的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综合考虑各药材质量与产量关系,评估结论如下:1、蒲公英:将陕西省渭南市的3个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蒲公英原料药,考虑到不可控因素,将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的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以备不时之需。2、苦地丁:将河北安国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苦地丁原料药,将江苏新北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3、板蓝根:将甘肃张掖市民乐县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板蓝根原料药,将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4、黄芩:将内蒙古赤峰市牛家营子镇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黄芩原料药,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四味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接近预计可获得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低。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质量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各产地采集的样品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质优、稳定性好的种植基地,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蒲公英:薄层鉴别研究中,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咖啡酸指标,建立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咖啡酸、菊苣酸以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检测项目并在所得数据基础上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蒲公英指纹图谱,以菊苣酸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苦地丁: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测项目并制定企业质控标准,并将药典浸出物含量标准提升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苦地丁指纹图谱,以紫堇灵为参照峰,确定了 15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和二氢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板蓝根: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板蓝根指纹图谱,以(R,S)-告依春为参照峰,确定了 10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黄芩: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黄芩指纹图谱,以黄芩苷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三、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通过对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和其同属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与分析,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成功率为100%,说明ITS2对于地丁草与其同属植物的鉴别完成率好,适用性强。基于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ITS2序列的序列长度、GC含量、K2P遗传距离以及种间变异位点分析,可有效地鉴别出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通过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进行特征图谱的建立,夏天无、黄堇、珠果黄堇和巴东黄堇与地丁草的相似度较高,共有峰较多,化学成分较相似。泾源紫堇中紫堇灵和乙酰紫堇灵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丁草。四、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在对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中可以得出,紫堇灵成分在任一产地的地上部位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部位的含量;乙酰紫堇灵在苦地丁地上、地下部位差异性没有紫堇灵大,但地上部位普遍比地下部位含量高;二氢血根碱在苦地丁中的含量相对于紫堇灵、乙酰紫堇灵低,但在地下部位的含量远远高出地上部位,邳州产地的二氢血根碱在地下部位的含量最高,甚至高于其含有的紫堇灵含量。苦地丁中的3种生物碱类成分无论在地上部位还是地下部位,在5月中下旬达到峰值,考虑到量-效比的关系,认为苦地丁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中下旬。

王凯[3](2021)在《丹参工厂化育苗及其产业化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其根及根茎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为临床最常用中药之一。丹参繁殖方式较多,常用的有芦头繁殖、根段繁殖和种子繁殖,尤以种子繁殖后育苗移栽所得丹参药材质量较佳,而随着市场对丹参药材质量和产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育苗方式中土地利用率低、难以管理、育苗周期长、季节性强、种苗均一性差、种植的药材质量波动较大等缺点,已经严重制约了其种苗产业化发展,而工厂化育苗能够标准化、规范化、高效率生产丹参种苗,并且有利于形成产业化。本研究针对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及其培育而成的穴盘苗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基础研究:(1)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2)丹参穴盘苗不同栽种季节生长特性及药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3)穴盘苗与传统种苗种植的丹参药材比较研究;(4)丹参穴盘苗种植方式的筛选优化研究,从而为丹参工厂化育苗及其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主要通过研究丹参工厂化育苗方式、工厂化育苗营养液与基质的选择以及不同规格穴盘苗的质量评价,初步建立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工厂化育苗方式研究结果显示,黑色穴盘育苗、白色泡沫穴盘漂浮育苗方式所得幼苗植株根系明显较传统种苗发达,且幼苗农艺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综合效果较优,可作为企业进行丹参工厂化育苗的方式。工厂化育苗营养液与基质研究综合得分正交结果显示,最优营养液水平组合为 KNO3 810 mg/L:CaC12 295 mg/L:NH4H2PO4 208 mg/L:MgSO4·7H2O 493 mg/L,最优基质水平组合为草炭:蛭石:珍珠岩为9:3:1。不同规格穴盘苗的质量研究结果显示,规格一穴盘苗(株高≥5.88 cm,叶宽≥1.95 cm,叶片数≥8片)种植的丹参种苗存活率、产量、营养成分和药效成分含量综合效果最佳,生产中应尽量调整育苗条件,使其生产出达到规格一标准的丹参穴盘苗。(2)丹参穴盘苗不同栽种季节生长特性及药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 主要通过动态取样方式研究了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的生长特性以及地上部分与根部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的积累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地上部分旺盛生长阶段均为5.10~9.20日,根部旺盛生长阶段均为8.15~9.20日;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地上部分药效成分中,丹参素、迷迭香酸、丹酚酸B含量较高积累阶段均为7.10~11.5日;丹参根部药效成分中,迷迭香酸含量较高积累阶段均为7.10~9.20日,丹酚酸B含量较高积累阶段均为7.10~11.5日,丹参酮类成分含量(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均于6.14~8.15日以及11.5日左右积累较高,在4.19~11.5日从整体药效成分综合评价来看,丹参穴盘苗秋栽后根部药效成分积累高于春栽,药效成分综合得分较高的时间段均为6.14~9.20日以及11.5日左右。因此,考虑到产量因素,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可在当年或次年10月底至11月初采收丹参药材,并以穴盘苗秋栽采收的丹参药材效益最佳。(3)穴盘苗与传统种苗种植的丹参药材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了穴盘苗在两个移栽季节与传统种苗种植的丹参药材在根系形态、农艺性状、产量以及不同部位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含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穴盘苗秋栽种植的丹参药材较传统种苗根条数和产量明显增加,且在相同部位(芦头、根部、须根)药效成分含量综合排名中也均明显优于传统种苗。而在穴盘苗与传统种苗种植的丹参药材各自不同部位药效成分含量综合排名中,穴盘苗春栽种植的丹参药材与传统种苗均为芦头>根部>须根,穴盘苗秋栽种植的丹参药材则为芦头>须根>根部。(4)丹参穴盘苗种植方式的筛选优化研究 主要通过大田区组设计,研究了穴盘苗平作、垄作及其不同密度、垄作覆膜与否以及不同时间刈割部分茎叶对丹参药材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平作还是垄作,基本均随着密度的降低,丹参药材的单根干重均呈上升趋势,而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上升趋势;从药效成分综合评价上来看,穴盘苗在高、中密度下定植,垄作具有一定优势,在低密度下定植则平作具有一定优势。综合考虑产量和质量因素,丹参穴盘苗选用平作方式定植时,密度为14.8株·m-2较为合适,选择垄作方式定植时密度为22.2株·m-2较为合适。穴盘苗垄作覆膜的丹参药材亩产干品较不覆膜处理仅增产14.06%,但药效成分却显着低于垄作不覆膜处理,其中药典规定的丹酚酸B含量垄作覆膜处理比不覆膜处理降低了 9.84%,丹参酮总量降低了 30.73%,因此,春季穴盘苗垄作定植宜采用不覆膜方式。9.16日刈割部分茎叶的丹参药材产量变化不大,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呈现一定程度下降,但药效成分含量增加,因此,可在9月中旬对丹参部分茎叶(距地面10 cm以上部分)进行一次刈割,增获优质丹参茎叶资源的同时,保障丹参药材资源。

李克杰[4](2020)在《广佛手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广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的功效。主产于两广地区,在广东具有悠久的种植和使用历史,在2016年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是广东省重点发展保护的道地药材品种。本课题组前期调查发现广佛手在广东省几乎未见野生资源,人工种植资源也由于病害严重而大幅减少,仅在道地产区肇庆市、罗定市还存在较大规模种植,但由于种植技术、管理技术等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导致广佛手药材质量存在差异。本文从广佛手的种苗繁育、种苗分级、生态种植、采收加工、存储年限等方面对广佛手生产的关键技术展开研究,结果如下:1.结合道地产区育苗实际情况,通过研究不同的扦插枝条长度、扦插枝条直径、不同浓度的IAA、NAA以及市售生根粉处理扦插枝条对其性状的影响,以其生根率、根长等为检测指标,结果表明:用扦插枝条长度为15 cm,直径0.5-1.0 cm,且扦插前用500 mg/L的IAA处理的苗木具有最佳的性状。2.采集广佛手道地产区肇庆市、罗定市7个规模化种植基地共计700株繁育一年的广佛手种苗,测定8个主要生长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种苗实际生产情况,对广佛手种苗进行等级划分。最终根据株高、根系长、地径、叶片数4个指标把广佛手种苗分成3个等级,Ⅰ级种苗:株高≥134cm,根系长≥33 cm,叶片数≥94片,地径≥18 mm;Ⅱ级种苗:134 cm>株高≥69 cm,33 cm>根系长≥18 cm,94片>叶片数≥24片,18 mm>地径≥12 mm;Ⅲ级种苗:69 cm>株高≥30 cm,18 cm>根系长≥2 cm,24片>叶片数≥7片,12 mm>地径≥6mm。等级外苗属于不合格苗。3.为充分利用土地、空间资源,减少水肥和农药的使用,根据广佛手与广藿香、广金钱草、穿心莲生长期、采收期、生态位、需肥特点、药用部位的不同,提炼广佛手套种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以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态元素变化、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为指标,对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广佛手套种广藿香、广金钱草、穿心莲对广佛手根际土壤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显着影响了土壤的pH和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有效铜、铁、锌、锰、硼的含量,改变了土壤酶的活性,提高了有益菌的相对丰度,抑制了有害菌的增长,同时提高了广佛手田间的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广佛手生态种植提供了一个实践模板。4.在广佛手采收期,选择不同的采收时间、不同的果实成熟度、不同的干燥方式处理广佛手,通过观察其饮片外观形态、含水量、及三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在整个采收期所采收的广佛手以8月1日采收的黄果在40℃干燥条件下香叶木苷和橙皮苷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216 mg/g、2.291 mg/g;在7月1日采收的黄果在60℃干燥条件下其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最高,为1.684 mg/g。为广佛手有效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采收加工数据参考。5.研究了不同存储年限对广佛手中药材的品质的影响,以总多糖、总黄酮、三种主要成分(香叶木苷、橙皮苷、5,7-二甲基香豆素)的含量为检测指标,结果发现香叶木苷含量高低变化为:存储1年>存储3年>存储2年;同时橙皮苷的含量也存在显着差异,其高低顺序为存储3年>存储1年>存储2年;而存储2年和存储3年的广佛手的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并未存在显着差异,存储1年的广佛手中与另两组存在显着差异,且含量最高。总黄酮含量高低变化为:存储3年>存储2年>存储1年,总多糖含量变化为:存储1年>存储3年>存储2年。为广佛手的药材的保存时间及其药效价值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郑丽美[5](2020)在《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连翘作为中药材应用十分广泛,以其抗逆性强、疗效显着、副作用小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连翘作为武安市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是在武安市连翘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在经营管理、采收加工、市场流通等方面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统计分析、归纳与总结相结合等方法,对武安市连翘种植生产、加工、市场营销和生产经营模式等环节进行调研,了解连翘产业现状,分析了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提出有关连翘产业的发展对策及建议。具体内容如下:通过对武安市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初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表明,连翘生产面积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为野生连翘林和人工栽植林。同时,对生产经营主体(药材基地、农户)的基本情况、经营模式、栽培管理、连翘初加工、专业技术培训、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统计归纳,深入剖析制约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连翘生产环节主要影响因素是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缓慢,生产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较低;二、连翘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的主要因素是加工企业规模小,精深加工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经营理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信息流通不畅;三、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结合武安区位优势和生产实际,从连翘的生产经营、栽培管理、加工和市场营销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即在生产环节主要是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推行规范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在加工和流通环节重点是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创新“基地共建共享”生产经营模式,从而推动武安市连翘产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况勇[6](2019)在《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中药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在“健康中国”战略与国家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下,中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雅安市作为中国中药材栽培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近年来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药材的产量呈不断增长趋势,以药材生产、中药制药、研发为主的中药产业化体系也逐渐健全,中药材产业化发展为雅安市经济的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整体速度远远落后于整个健康产业的发展速度,产业信息不通畅,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企业缺乏核心的竞争力,中药材的产业链较短,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这些因素都制约着雅安市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收集2010-2017年中药材行业发展的数据,对对雅安市中药材在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雅安市在自然环境、品牌、技术研发实力、产业链等方面具有优势;在中药材栽培技术、种植结构、销售渠道、生产产业化等方面存在问题;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人们对健康保健的需求不断增长,以及政府对中医药行业的支持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激烈的市场竞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产业融合度低等对中药材产业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根据SWOT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促进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1)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扩大中药材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提升现有药材品种的知名度,提高产品附加值;(2)改善种植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完善现有的中药材生产经营标准,提高现有产业化的水平;(3)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建立完善中药材产业链,提高市场竞争力水平;(4)完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产业保障机制、交易市场体系,加大对骨干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融合度。

侯美珍[7](2019)在《桂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对营养保健食品的偏爱,致使社会上对于中药材的需求量更是愈加旺盛。中药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在人们的生活需求,广泛的受到了欢迎。中药材的国内市场需求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展现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与空间。在省内外有很多地区运用本身资源的优势与有利的条件,努力开展中药材的产业。桂阳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已具备了一定基础,且拥有特有的地区性特色与良好的资源方面优势,如何根据本身资源的优势来顺应世界上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对加快桂阳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理论,对桂阳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县域方面的经济建设主要以产业的发展作为核心,只有将产业很好的发展起来,才能够为建设成和谐小康社会打下物质基础:选择发展哪些产业,对于发展县域的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选择中药材产业的投入,将是桂阳县在产业布局上的一次重要决定,对于整个桂阳县域的经济发展与壮大,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以桂阳的产业导向和资源的丰富为基础,研究并规划了桂阳中药材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思路。通过研究提出了,桂阳的中药材产业要进行发展,必须要把握以下三个重点,即“打品牌、搞精深、抓特色”。围绕着研究所提出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从几个主要影响产业系统的因素切入,研究从企业方面的经营带动以及政府方面引导扶持两大层面,相应的提出推动桂阳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杨传强[8](2019)在《广西莪术良种选育及其规范化种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优良品种的选育是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育是提高广西莪术产量、稳定和提高质量的重要措施,从已经筛选出的8个广西莪术优良品系中再筛选1-2个更为优良的品系,进行种质资源优化,为良种申报打下基础。广西莪术规范化种植,是在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化(GAP)的指导下,制定广西莪术的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栽培出质量稳定、绿色、无污染的药材,使广西莪术的质量在源头上得到保障,保证广西莪术原材料质量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方法:以王建教授多年来筛选出的8个广西莪术优良品系为研究基础,利用HPLC法测定其中的主要药效成分吉马酮含量的多少,确定8个品系中吉马酮含量的高低;参考2015版《中国药典》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对8个品系的广西莪术挥发油进行提取并用气质联用仪分析其成分,确定这8个品系中挥发油的含量以及挥发油中所含成分的种数;通过8个优良品系的品比试验,测定其植株生长形态和产量,确定高产品系;结合王建教授之前的研究,根据综合数据从8个广西莪术优良品系中筛选出较优良品系。通过开展广西莪术栽培密度、播种时期、施肥时期、施肥种类、施肥量等试验,结合其产量及形态学数据分析,研究出优良的广西莪术栽培技术,并通过测定种植基地土壤农残、重金属等含量来确定栽培基地的栽培安全。结果:通过品比试验发现B97产量相对其他7个品系较高;通过HPLC分析发现不同品系之间吉马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其中含量最高的两个品系依次是玉11/A28和B97;挥发油含量最高的两个品系为依次是11/A28和B97;且通过GC-MS分析发现不同品系之间成分也有着一定的差异。综合产量、吉马酮含量及GC-MS成分等数据分析,可以确定B97为广西莪术8个优良品系中最为优良的品系。通过各栽培试验发现,适合广西莪术最佳的栽培密度为50cm×30cm,适合广西莪术最佳播种时间为三月中旬左右,最佳施肥种类为硫酸钾型复合肥,每次施肥以每株15g最佳,最佳施肥时期为生长旺盛期,即7月左右;通过农残重金属检测可以确定灵山县种植基地土壤农残及重金属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通过良种选育确定了广西莪术B97品系为最优品系,为新品种申报打下基础。通过栽培试验确定了适合广西莪术的栽培方法,制定出适合广西莪术栽培的标准操作规程。确定了广西灵山陆屋镇莪术种植基地符合国家农用地土壤标准。

范婷婷[9](2019)在《环境因子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与代谢的影响及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以穿龙薯蓣种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初生、次生代谢产物及代谢过程中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动态分析研究,探讨环境因子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与代谢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药材质量与均一可控性提供依据。同时以全国不同产地穿龙薯蓣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级方法进行研究,为穿龙薯蓣种子分级标准的建立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材料:本课题实验材料为不同产地的27批穿龙薯蓣种子,经辽宁中医药大学尹海波教授鉴定为薯蓣属植物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种子,其根茎入药,药材称为穿山龙。2方法:2.1查阅古籍完成了穿山龙的本草考证并进行薯蓣属药用资源研究。2.2采用培养皿纸上发芽法进行萌发试验,并于相应时间点收集样品。利用人工气候箱模拟不同温度环境,测定相应温度条件下不同阶段可溶性糖与丙酮酸两种初生代谢产物,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五种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根粗、茎粗等七项生长及生理指标,以及HMGR、FPS、CAS三种关键酶基因表达量,比较各成分间与指标间相关性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各成分变化情况。2.3基于不同光照周期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穿龙薯蓣种子萌发过程中初生代谢产物产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法测定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利用游标卡尺和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其生长及生长及生理指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2.4基于不同光质条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穿龙薯蓣种子萌发过程中初生代谢产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法测定关键酶的基因表达量,利用游标卡尺和叶绿素测定仪测量其生长及生长及生理指标,并对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2.5汇总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不同类型环境间的横向比较,选取主要指标,即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关键酶进行分析,探求各指标与温度、光照周期、光质间的密切程度。2.6参照《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穿龙薯蓣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发芽率、生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将穿龙薯蓣种子分为不同等级,并得到穿龙薯蓣种子的分级判别式。结果:1通过查阅古籍完成了穿山龙的别称考证、基原植物考证、产地考证、功效考证,完成了其近缘药用植物功效研究。2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初生代谢产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HMGR、FPS基因表达量直接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说明随着穿龙薯蓣幼苗初生代谢产物的增加、关键酶活性的增强,次生代谢产物也随之增加,进一步验证次生代谢产物是由可溶性糖、丙酮酸等转化而来,丰富的初生产物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且在不同温度的影响下,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HMGR、FPS的基因表达量密切相关,即不同温度条件主要通过调节HMGR、FPS的基因表达量来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同时通过折线图可以直观地看出原薯蓣皂苷累积的最适温度为20℃,原纤细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最适温度为25℃,甲基原薯蓣皂苷最适温度为30℃,薯蓣皂苷最适温度为15℃。3各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光照周期影响下初生、次生代谢产物均在日夜光照条件下增长速度最快,累积量显着高于其他分组。由此证明,长时间光照更有利于药材质量的形成。可溶性糖与五种次生代谢产物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丙酮酸与薯蓣皂苷呈显着正相关关系。FPS、CAS与次生代谢产物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在光照周期的影响下,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与FPS和CAS的基因表达量密切相关,即不同周期的光照条件主要通过调节FPS、CAS的基因表达量来调控次生代谢产物的生成。4各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在全光谱白光作用下累积量最多,薯蓣皂苷在红光环境下累积最多,丙酮酸以及其他四种次生代谢产物均在白光条件下累积最为显着。可溶性糖与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均呈现正相关关系,丙酮酸与几种产物均无显着相关关系。FPS与原纤细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呈正相关关系,CAS与原纤细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呈正相关关系。5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可溶性糖、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的含量及HMGR、FPS、CAS基因表达量均与每日光照时间(即光周期)关系最密切,说明药材栽培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光照周期最大程度上控制以上成分。6种子净度、含水量、百粒重、发芽率、生活力可作为穿龙薯蓣种子分级的参考指标,依据这些指标将全国不同产地27份种子分为2级,并得到穿龙薯蓣种子等级的判别式。结论:1通过查阅古籍对穿山龙进行别称考证、基原植物考证、产地考证、功效考证,我们发现,穿山龙距今已有近200年的用药历史,虽然药用历史不是很长,但是在全国各地应用广泛,而且民间应用很多。所以考证穿山龙的药用记载,明确穿山龙在各地区的药用名称尤为重要,这为穿山龙的广泛使用提供依据,为今后穿山龙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通过对其近缘性药物的研究表明,薯蓣属多种植物均含有大量的薯蓣皂苷,可以作为抗肿瘤、抗血栓形成、抗过敏、抗病毒和抗休克新药的重要原料。2种子的好坏是保证其原药材质量优劣的重要前提,种子是个体植株的雏形,萌发被认为是植物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因此,探究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生化及代谢情况对穿龙薯蓣植物生长、药材品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次对穿龙薯蓣萌发过程中初生、次生代谢产物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进行了测定,并得到了萌发过程中各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证明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初生代谢产物在关键酶的作用下转化生成次生代谢产物。通过比对不同温度对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得出,不同温度下各成分含量累积量不同。提示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调控关键酶活性,进而调控某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控制药材质量。3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通常是其累积的次生代谢产物,光照周期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与代谢影响的实验表明,更长时间的光照有利于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即更长时间的光照有利于药材质量的提高。此结论可应用于中草药栽培种植产业,通过人工干预增加光照时间提高药材质量。4本实验研究发现,薯蓣皂苷在红光作用下累积最多,其余四种皂苷均在白光作用下累积最多。因此农业生产时可人工干预不同光质的光源来控制不同皂苷类成分的含量,以控制药材质量。这对提高药材质量,控制药材质量均一化具有重要意义。5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出,穿龙薯蓣种子萌发期间各成分含量与每日光照时间(即光周期)关系最密切,说明药材栽培种植过程中应首先满足足够的光照时间这一条件,可以通过控制光照周期最大程度上控制各成分含量。这对穿龙薯蓣药材栽培与种植有重要指导意义。6优质的中药材种子是药材产量和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重要源头。本研究首次采用了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三种分析方法结合,对穿龙薯蓣种子进行分级,并得到了种子质量等级的判别式,为提高药材质量、落实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

陈华华[10](2019)在《延胡索绿色炮制条件的探究》文中指出中药材延胡索作为“浙八味”之一,具有很好的疗效,应用于临床,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具有抗菌作用、抗肿瘤的作用,生物碱是其有效成分,其中延胡索乙素的镇痛效果最佳,关于延胡索的栽培,需要注意选地、栽种时间、种植方法、田间管理、施肥、病害防治等。关于干燥方法有多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对于延胡索的有效成分含量影响不同,关于延胡索的炮制方法有多种,炮制会影响延胡索的化学成分、药性、药理,合理的炮制可以提升延胡索的疗效,本实验选择的炮制方法含醋蒸、醋烘、酒炙、酒煮。有效成分的检测1、以化学成分做为传统的制剂与质量控制指标;2、指纹图谱法通过建立指纹图谱测定多指标。(一)通过四种炮制方法,醋蒸、醋烘、酒炙、酒煮对延胡索进行炮制,首先建立单因素实验,后建立正交实验,利用HPLC法测定了原阿片碱、盐酸黄连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脱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说明炮制可以有效的提高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合理的炮制工艺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延胡索中的有效成分含量。(二)炮制是中药材重金属增加的其中一个环节,关于炮制与重金属的关系研究仍较为匮乏,本实验对于炮制后延胡索中无机元素Cd、Cr、Zn、Pb、Cu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进行了测定,炮制后各元素含量均未超标,Pb≤5mg/kg,Cd≤0.3mg/kg,Cu≤20mg/kg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经贸行业标准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但炮制前后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生了变化,改变任何一个炮制因子,都会影响各元素的含量。(三)以单株产量、增产率、折干率为指标,栽培种植不同种源延胡索,含大德(DD)、浙江(ZJ)、江苏(JS)、安徽(AH)、陕西(SX)等地,对比知单株产量,大种茎>中>小,说明种植大种茎可以增加单株产量,通过对比知折干,率知延胡索种植深度可选5-6cm其次为9-10cm,时间最佳为九月中旬,以延胡索总生物碱含量为指标,利用HPLC法测定生物碱含量,知种植深度选择5-8cm,种植时间为九月中下旬至十月上中旬。(四)分别采用晒干法与水煮法处理9种种源地延胡索,分别为陕西汉中(HZ)、安徽芜湖(WH)、仁川(RC)、古竹母(GZ)、郭家(GJ)、东阳(DY)、大德(DD)、尚湖(SH)、江苏南通(NT)的延胡索,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利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晒干>水煮。其中,仁川生物碱总含量最高达到3.6888mg.g-1,与此同时也说明了地区会影响延胡索中生物碱含量。(五)利用8种干燥方法处理相同种源延胡索块茎,以延胡索生物碱总含量为指标,利用HPLC法进行测定,知不同的干燥方法会影响中药材中有效成分含量。其中阴干法为传统干燥方法但所含生物碱总含量最高,说明新方法的兴起,不代表传统方法被摒弃。

二、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江西中花吴茱萸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吴茱萸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及的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
        1.1 生物碱类
        1.2 苦味素类
        1.3 黄酮类
        1.4 挥发油
        1.5 其他类化学成分酚酸及其衍生物
    2 药理作用
        2.1 心血管系统疾病
        2.2 消化系统疾病
        2.3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4 抗肿瘤作用
    3 临床应用
        3.1 吴茱萸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防治作用
        3.2 吴茱萸治疗胃肠炎的作用
        3.3 吴茱萸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栽培技术
        4.1 选地整地
        4.2 繁殖方法
        4.3 移栽
        4.4 田间管理
        4.5 病虫害防治
        4.6 采收初加工
    5 结语
第二章 不同条件对吴茱萸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
        1.1 试验地的基本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仪器与试剂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溶液的制备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的含量测定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采收期吴茱萸的含量及产量变化规律
        3.2 不同种植密度吴茱萸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变化规律
        3.3 不同生长年限吴茱萸有效成分及产量变化规律
    4 讨论
第三章 吴茱萸配方施肥技术的研究
    1 试验地与材料
        1.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 仪器与耗材
    3 研究方法
        3.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2 产量及果实性状指标测定
        3.3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施肥处理对吴茱萸产量影响与效益分析
        4.2 吴茱萸最佳效益下理论施肥量分析
        4.3 不同施肥处理对吴茱萸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含量影响
    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吴茱萸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
    1 吴茱萸机械化种植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显着问题
        1.1 制约吴茱萸实现机械化技术应用的因素
        1.2 吴茱萸实现种植机械化的意义
    2 吴茱萸机械化种植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与创新
        2.1 吴茱萸施肥车机构与功能设计
        2.2 吴茱萸机械化喷药机的设计
        2.3 吴茱萸机械化修剪机的设计
    3 吴茱萸机械化试验设计的研究
        3.1 机械化施肥车试验研究
        3.2 机械化喷药机试验研究
        3.3 机械化修剪机试验研究
    4 结果与分析
        4.1 机械化施肥车的试验结果
        4.2 机械化喷药机的试验结果
        4.3 机械化修剪机的试验结果
    5 结语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蒲公英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节 苦地丁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苦地丁的鉴别研究
        4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板蓝根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节 黄芩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五节 中药资源评估研究进展
        1 思路与方法
        2 中药资源评估现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蒲公英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蒲公英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蒲公英质量评价
        5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蒲公英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蒲公英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三章 苦地丁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苦地丁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苦地丁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
        1 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
        2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四节 苦地丁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苦地丁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四章 板蓝根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板蓝根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板蓝根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板蓝根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五章 黄芩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黄芩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黄芩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黄芩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黄芩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丹参工厂化育苗及其产业化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丹参研究现状
    第三节 种植方式对作物的影响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第一节 丹参种子质量检验
    第二节 丹参工厂化育苗方式研究
    第三节 丹参工厂化育苗营养液筛选优化研究
    第四节 丹参工厂化育苗基质筛选优化研究
    第五节 丹参不同规格穴盘苗的评价研究
    第六节 丹参工厂化育苗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丹参穴盘苗不同栽种季节生长特性及药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
    第一节 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的生长特性研究
    第二节 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地上部分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
    第三节 丹参穴盘苗春栽、秋栽后根部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动态积累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穴盘苗与传统种苗种植的丹参药材比较研究
    第一节 根系形态、农艺性状与产量比较研究
    第二节 各部位营养成分与药效成分含量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丹参穴盘苗种植方式的筛选优化研究
    第一节 穴盘苗平作、垄作及其不同密度对丹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第二节 穴盘苗垄作覆膜与否对丹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第三节 穴盘苗移栽后不同时间刈割部分茎叶对丹参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广佛手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研究
    1.2 中药材栽培、加工、存储现状研究
        1.2.1 种苗繁育技术研究
        1.2.2 种苗分级标准研究
        1.2.3 栽培技术研究
        1.2.4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
        1.2.5 采收加工技术研究
        1.2.6 存储时间研究
    1.3 广佛手的研究进展
        1.3.1 本草考证
        1.3.2 栽培现状
        1.3.3 应用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广佛手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1.1 实验材料
        2.1.2 仪器与试剂
    2.2 研究区概况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扦插长度处理
        2.3.2 不同直径处理
        2.3.3 生根剂及浓度处理
        2.3.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不同扦插长度对佛手生根状况的影响
        2.4.2 不同扦插枝条直径对佛手生根状况的影响
        2.4.3 不同生根剂及浓度处理对佛手生根状况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广佛手扦插苗种苗分级标准的初步研究
    3.1 材料、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材料
        3.1.2 仪器和试剂
    3.2 方法
        3.2.1 种苗的健康检查
        3.2.2 种苗质量测定指标与方法
        3.2.3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种苗指标的测定结果
        3.3.2 种苗分级指标的确定
        3.3.3 广佛手种苗分级
    3.4 小结
第四章 广佛手生态种植技术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仪器与试剂
        4.1.1 实验材料
        4.1.2 仪器与试剂
    4.2 研究区概况
    4.3 实验方法
        4.3.1 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4.3.2 根际土壤酶活性检测
        4.3.3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4.3.4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广佛手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4.4.2 广佛手根际土壤有效态元素分析
        4.4.3 广佛手根际土壤有效态元素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PCA分析
        4.4.4 广佛手根际土壤酶的变化
        4.4.5 广佛手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测序数据总结
        4.4.6 广佛手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测序数据分析
        4.4.7 不同套种模式下的产量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广佛手采收加工技术的研究
    5.1 材料、仪器与试剂
        5.1.1 药材
        5.1.2 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干燥时间及药材外观测定
        5.2.2 水分测定
        5.2.3 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广佛手的外观形态描述
        5.3.2 广佛手的含水量变化
        5.3.3 广佛手的化学成分含量(除水后)变化
    5.4 小结
第六章 不同存储年限广佛手的化学成分的变化
    6.1 材料、仪器与试剂
        6.1.1 药材
        6.1.2 仪器与试剂
    6.2 实验方法
        6.2.1 指纹图谱研究
        6.2.2 总黄酮含量测定
        6.2.3 总多糖含量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三种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6.3.2 指纹图谱分析及评价
        6.3.3 不同存储年限广佛手总黄酮含量分析
        6.3.4 不同存储年限广佛手总多糖含量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名称表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河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2.1 相关概念
        2.1.1 中药材
        2.1.2 中药材产业
    2.2 理论依据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产业组织理论
        2.2.4 农业现代化理论
第3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
    3.1 武安市中药材产业概况
        3.1.1 武安市中药材生产条件
        3.1.2 中药材主要区域分布
        3.1.3 生产规模状况
        3.1.4 合作经营组织状况
        3.1.5 技术培训和科学研究情况
        3.1.6 政策扶持
    3.2 武安市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3.2.1 武安市连翘资源概况
        3.2.2 连翘生产情况调查
    3.3 武安市连翘加工情况调查
    3.4 武安市连翘营销情况调查
    3.5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调查
第4章 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4.1 武安市连翘生产环节的制约因素
        4.1.1 栽植连翘种质基源不清,野生连翘有待提纯复壮
        4.1.2 连翘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低
        4.1.3 生产管理技术传统,知识更新缓慢
        4.1.4 生产经营模式传统,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4.2 武安市连翘加工环节的制约因素
        4.2.1 加工企业规模小,深加工程度不够
        4.2.2 缺乏地标性品牌
    4.3 武安市连翘营销环节的制约因素
        4.3.1 经营观念传统,销售渠道单一
        4.3.2 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
        4.3.3 信息流通不畅
第5章 促进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创新连翘生产经营模式
    5.2 培育连翘优质丰产品种,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5.2.1 加强连翘种质资源保护
        5.2.2 重视种质提纯复壮
        5.2.3 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
        5.2.4 建立种子种苗繁育体系
    5.3 推行生态化种植,实施品牌培育战略
    5.4 培育龙头企业,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5.4.1 培育龙头企业
        5.4.2 提高加工技术水平
    5.5 加强中药材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增加市场竞争力
    5.6 加快市场信息化建设
    5.7 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县级平台
    5.8 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监督管理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6)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目标、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 国内中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2.1.1 中药材产业化概述
        2.1.2 国内中药材分类分布情况
        2.1.3 我国中药材种植业发展历程
    2.2 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2.2.1 雅安市区位条件
        2.2.2 雅安市中药材种植现状
        2.2.3 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状况
第三章 中药材的行业环境分析
    3.1 政策环境分析
    3.2 经济环境分析
    3.3 社会环境分析
    3.4 技术环境分析
第四章 雅安市中药材市场竞争力分析
    4.1 雅安市中药材的竞争优势分析
    4.2 雅安市中药材的竞争劣势分析
    4.3 雅安市中药材发展存在的机遇
    4.4 雅安市中药材发展面临的挑战
    4.5 SWOT总结
第五章 雅安中药材产业化对策研究
    5.1 SO策略
    5.2 WO策略
    5.3 ST策略
    5.4 WT策略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桂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药材的概念
        2.1.2 中药材产业的内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产业经济学理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2.4 循环可持续发展理论
3 桂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3.1 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3.2 湖南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3.3 桂阳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
        3.3.1 种植面积
        3.3.2 中药材产销品牌情况
        3.3.3 种植项目情况
4 桂阳发展中药材产业的SWOT分析
    4.1 优势
        4.1.1 气候适宜,资源丰富
        4.1.2 历史悠久,区位优势
        4.1.3 龙头带动,产业支撑
    4.2 劣势
        4.2.1 政府引导疲软,政策扶持相对乏力
        4.2.2 科学规划不够,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4.2.3 整体配套滞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4.3 机遇
        4.3.1 市场需求较旺
        4.3.2 政策产业导向
    4.4 挑战
        4.4.1 市场竞争激烈
        4.4.2 建立品牌难度大
        4.4.3 局部生态环境恶化
    4.5 本章小结
5 桂阳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思路与整体布局
    5.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5.1.1 指导思想
        5.1.2 基本原则
    5.2 发展思路与目标
        5.2.1 发展思路
        5.2.2 发展目标
    5.3 桂阳中药材产业布局
        5.3.1 建设一个产业园
        5.3.2 打造三个产业带
        5.3.3 构建
    5.4 主要任务
        5.4.1 构建现代中药材产业体系
        5.4.2 加强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
        5.4.3 大力推进本地优势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5.4.4 建立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
        5.4.5 弘扬桂阳中药材文化
6 促进桂阳县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6.1 政府: 引导、打造、健全、服务中药材产业成长
        6.1.1 注重政府引导,加大扶持力度
        6.1.2 打造优势品牌,培育龙头企业
        6.1.3 集聚融合发展,健全服务体系
        6.1.4 健全行业监督体制
    6.2 企业: 分工、协作、提升中药材产业竞争
        6.2.1 调整企业的发展战略
        6.2.2 加强协作与人才培育
        6.2.3 提升核心竞争力
        6.2.4 增强科教服务,提高技术水平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广西莪术良种选育及其规范化种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广西莪术良种选育
    第一章 八个优良品系广西莪术吉马酮含量的测定
        1 实验材料
        1.1 广西莪术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2.1 仪器
        1.2.2 试剂
        2 试验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方法选择
        2.3 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系统适用性试验
        2.6 方法学考察
        2.6.1 线性关系的考察
        2.6.2 精密度实验
        2.6.3 重复性试验
        2.6.4 稳定性试验
        2.6.5 加样回收率考察试验
        2.7 样品测定
        3 讨论
        3.1 吉马酮的选择依据
        3.1.2 提取方法优化
        3.1.3 结果分析
        3.1.4 展望
    第二章 8 个优良品系广西莪术挥发油GC-MS分析
        1 实验材料
        1.1 材料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挥发油提取
        2.2 样品溶液的制备
        2.3 挥发油GC-MS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挥发油提取分析
        3.2 挥发油GC-MS分析
        3.3 讨论
    第三章 8 个优良品系广西莪术的品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用具
        1.3 样地的选择
        1.4 田间设计
        1.5 种茎的选择
        1.6 种植
        1.7 莪术成熟期植株形态测量
        1.8 药材性状数据测量
        1.9 数据处理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系的广西莪术形态学比较
        2.2 不同品系的广西莪术产量比较
        2.3 分析
        3 讨论
第二部分 广西莪术的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
    第一章 广西莪术规范化种植之播种时期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1.2 试验材料
        1.3 仪器设备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章 广西莪术规范化种植之栽培密度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地点、时间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广西莪术规范化种植之施肥种类试验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田间设计
        1.3 栽培技术
        1.4 植株形状数据的测
        1.5 药材数据的测量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1 植株形态的测量数据分析
        2.2 产量数据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广西莪术规范化种植之施肥时期试验
        1 材料与器材
        2.实验方法
        2.1 广西莪术种苗的处理
        2.2 试验方法
        2.3 选地整地
        2.4 种植
        2.5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施肥时期对广西莪术地上部分的影响
        3.2 不同施肥时期对广西莪术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广西莪术规范化种植之施肥量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种植方法
        1.4 施肥方法
        1.5 莪术成熟期植株形态性状的数据测量
        1.6 药材性状数据的测量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肥量对莪术原植株性状的影响
        2.2 不同施肥量对莪术产量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第六章 种植基地土壤农残重金属的测定
        1 实验材料与用具
        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检测结果
        3.2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不同品系广西莪术形态图
综述 广西莪术的研究进展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科研成果

(9)环境因子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与代谢的影响及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穿山龙的本草考证与薯蓣属药用资源研究
    1 穿山龙的本草考证
    2 穿山龙的近缘药用植物与功效
    小结
第二章 温度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及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光周期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及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光质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及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五章 穿龙薯蓣初生、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1 数据与方法
    2 分析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六章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穿龙薯蓣种子分级方法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10)延胡索绿色炮制条件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延胡索药用研究现状
        1.1.1 延胡索的相关简介
        1.1.2 对延胡索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1.1.3 栽培环境对延胡索产量与质量的影响
        1.1.4 延胡索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1.2 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相关
        1.2.1 重金属研究现状
        1.2.2 农药残留技术流程概况
        1.2.3 重金属及农残与炮制的关系
    1.3 炮制对中药材的影响
        1.3.1 炮制对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性及药理的作用
        1.3.2 炮制对延胡索临床疗效的影响
        1.3.3 延胡索炮制工艺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立题思路
        1.4.1 市场背景
        1.4.2 问题
        1.4.3 研究意义
        1.4.4 研究内容
2 炮制对延胡索中生物碱含量的影响及炮制条件的选择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3 炮制对延胡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关系及最优炮制条件探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4 延胡索种茎大小、播种深度、播种期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5 不同产地晒干与水煮延胡索对其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结论
6 不同干燥方法处理对延胡索质量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材料
        6.1.2 实验方法及数据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参考文献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参与的科研项目
    已发表与拟发表文章
    专利申请
    硕士在读期间的主要奖励
    立项相关
致谢

四、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西中花吴茱萸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D]. 佘贻谋.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D]. 惠西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丹参工厂化育苗及其产业化基础研究[D]. 王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广佛手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D]. 李克杰.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5]武安市连翘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郑丽美.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6]雅安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 况勇.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7]桂阳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D]. 侯美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9(02)
  • [8]广西莪术良种选育及其规范化种植[D]. 杨传强.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环境因子对穿龙薯蓣种子萌发与代谢的影响及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研究[D]. 范婷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延胡索绿色炮制条件的探究[D]. 陈华华. 重庆三峡学院, 2019(03)

标签:;  ;  ;  ;  ;  

栽培技术研究是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关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