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侧忽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康复的影响

患侧忽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康复的影响

一、患侧忽略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整体康复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付晨,李薇,刘晓萱[1](2022)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肢体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康复锻炼及治疗,干预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比较两组病人出院时及出院后4周、8周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出院时、出院后4周、出院后8周,干预组病人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可显着提高早期康复中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功能。

梁明,徐奕鹏,曲源,李红燕,丁轩[2](2021)在《基于3D环境的虚拟现实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究基于3D环境的虚拟现实(VR)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平衡康复,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给予VR平衡康复,两组训练方案均为40 min/d, 5 d/周,共3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给予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及Berg平衡功能评定(BBS)。同时行身体压力中心移动指标及稳定极限范围(LOS)测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LE及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睁眼及闭眼时摆动面积、长度及速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向各个方向LOS值均较治疗前增高(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FMA-LE及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睁眼及闭眼时摆动面积、长度及速度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向各个方向LOS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3D环境的VR任务导向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及姿势控制能力。

刘传淮[3](2021)在《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偏瘫患者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超声观察偏瘫患者两侧腹肌募集能力的对称性及其与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探讨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偏瘫患者腹肌募集能力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1)招募中风后左侧偏瘫患者30例、右侧3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超声测量两侧Tra、IO、EO在收缩过程的厚度变化以量化肌肉募集能力,对比两侧腹肌募集能力的对称性;(2)选取96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评价双侧Tra、IO、EO的募集能力,采用PASS、BBS、ADL量表评估姿势控制、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3)将96例脑卒中随机为对照组、浅剌组、深刺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浅刺组在基础治疗上加双侧带脉穴针刺至IO肌腹;深刺组则加双侧带脉穴针刺至Tra肌腹。以腹肌募集能力与PASS、BBS、FAC评分为评价指标,在治疗前、3周后进行评价,三部分实验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静息状态下偏瘫患者的患侧EO比健侧明显较厚(P<0.05),对照组双侧Tra比偏瘫患者明显较薄(P<0.05);在运动过程中对照组两侧Tra、IO及EO的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偏瘫患者两侧腹部肌肉的收缩比例均有显着差异(P<0.05)。(2)PASS、BBS及ADL评分与患侧Tra、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PASS量表中的姿势维持评分与健、患两侧的Tra与患侧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姿势变换评分与完成ADIM时患侧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患侧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与完成AC时健、患侧的Tra和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患侧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3)治疗后深刺组和浅刺组完成ADIM时患侧的Tra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完成AC时深刺组健患两侧和浅刺组患侧的Tra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深刺组健患两侧Tra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深刺组患侧Tra收缩明显高于浅刺组、对照组(P<0.05);治疗后深刺组和浅刺组完成ADIM和AC时患侧的IO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深刺组、浅刺组两侧IO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深刺组、浅刺组病例的患侧IO收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深刺组和浅刺组完成ADIM时患侧EO的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P<0.05),完成AC时三组健侧的EO收缩比与治疗前对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深刺组、浅刺组两侧EO收缩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完成ADIM时深刺组、浅刺组病例的患侧EO收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完成AC时深刺组患侧EO收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病例的PASS、BBS、FAC评分治疗前与治疗3周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刺组病例在治疗后PASS、BBS、ADL评分明显高于浅刺组、对照组(P<0.05);三组PASS量表中两部分得分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深刺组在治疗后姿势维持得分明显高于浅刺组、对照组(P<0.05),深刺组、浅刺组在治疗后姿势变换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健康人群两侧的腹部肌肉运动时总体变化趋势都是增厚(收缩比例>1),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完成收缩动作时,健、患两侧腹部肌肉的收缩比例有着明显差异,健侧与正常人收缩比例相似,但患侧明显较差,甚至有部分患者出现逆收缩(收缩比例<1)。(2)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受嗜烟史、嗜酒史、病变类型、偏瘫侧、病程、高脂血症史、心血管病史和是否康复指导、继发肺部感染史因素影响;卒中患者患侧腹部肌群收缩比例受嗜烟史、病变类型、偏瘫侧、病程、高脂血症史和是否康复指导、继发肺部感染史等因素影响。PASS、BBS、ADL量表评分与患侧Tra、IO的收缩比例呈正相关,与EO的收缩比例呈负相关,患侧Tra、IO收缩比例越高,EO的代偿性收缩越低,量表得分越高。(3)深刺带脉穴能有效提高卒中偏瘫患者患侧Tra、IO的收缩比例,使健患两侧Tra、IO、EO的厚度与收缩比例趋于平衡。从而改善患者的姿势控制能力(静态和动态稳定)、平衡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步行功能的恢复;浅刺带脉穴能提高患者IO的收缩比例,使健患两侧的IO、EO的收缩收缩比例相对平衡,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动态平衡能力。

周亚娟[4](2021)在《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照顾者照顾知识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将针对脑卒中照顾者进行主题式健康教育,为脑卒中照顾者提供专业的照顾知识,并评价主题式健康教育方法在临床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在广东省中医院康复科健康教育内容的基础上制定脑卒中照顾着主题式健康教育,通过专家咨询,构建主题式健康教育内容。2.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20年8月~2020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康复科就诊的80名脑卒中照顾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顾。试验组采用主题式健康教育进行宣教,对照组使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试验组以2天1次的频率进行上课,每次上课时间为10分钟,每次上课有主研究员主讲,每个单元的讲解分为两个主题,总共有8个小主题,每个主题讲解时间为10分钟,需要示范的操作择优护士进行床边示范。3.评价指标:在入院前后采用《脑卒中照顾者健康知识水平评估问卷》测评照顾者的知识掌握水平,出院时采用《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满意度》《Zarit照顾负担量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调查表来评价本次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1.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脑卒中照顾者《脑卒中照顾者健康知识水平评估问卷》得分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对照组《脑卒中照顾者健康知识水平评估问卷》得分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健康教育满意度调查反馈。在本次调查的满意度中,主题式健康教育的满意度高于传统健康教育。有86.84%的照顾者对主题式健康教育感到基本满意,有10.52%的照顾者对主题式健康教育感到完全满意,说明满意度高。3.Zarit照顾负担量表调查反馈。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Zarit照顾负担量表》得分低于试验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调查反馈。研究结果显示,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85>0.05)。结论1.主题式健康教育具有互动、直观、通俗易懂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2.脑卒中照顾者对主题式健康教育方法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可以减轻照顾者负担,从总体上肯定了教育效果。3.本研究采用的主题式健康教育方法,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为临床脑卒中健康教育提供了依据。

朱凯云,黄玉婵,邓燕芬[5](2021)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5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运动功能指标、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进步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89.29%(P<0.05);治疗后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躯干控制测试及改良的Barthel生活指数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核心肌群能力及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效果,且无特殊不良反应。

陈登钟,苏小燕,黄祖成[6](2021)在《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肌张力、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临床观察,明确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足下垂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30),试验组进行肢体康复训练合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的规范化练习,对照组仅接受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Fugl-Meyer下肢运动得分、"起立-步行"计时测试结果的变化。结果:在改善小腿三头肌肌张力上,两组疗效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Fugl-Meyer下肢运动得分、"起立-步行"计时测试上,试验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可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肌张力,特别在促进分离运动的形成、提高行走功能上较常规的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刘远文,胡昔权[7](2020)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新技术》文中提出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不仅阻碍脑卒中病人全面康复,而且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社会参与、重返职场及工作表现等[1]。据报道,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在脑卒中早期和后期的发病率分别高达23.2%和56.6%[2]。另一方面,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治疗现状并不乐观。目前常用的传统认知康复训练,存在起效慢、费时费力、病人依从性差等不足,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PSCI康复新技术尤为重要。本文除介绍PSCI概念及诊断外,着重阐述其康复新技术。

吴苗,巫灵苑,单筱淳,李秀莲[8](2020)在《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训练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训练结合醒脑开窍对脑卒中后得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针灸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根据随机对照,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卒中类型、偏瘫部位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皆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训练及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两组患者每周进行6次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进行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评估、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Fug1-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 FMA-UE)、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健康调查简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MOS)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 SF-36)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其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评估、FMA-UE、MBI、SF-36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训练结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患者,可促进上肢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

王文帅[9](2020)在《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ADL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康复治疗师采用呼吸训练方法联合核心肌群训练方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BBS、WG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康复治疗科给招募到的志愿者被试(40人)开展为期8周的康复训练,实验组20人,康复训练方案为:常规康复方案45分钟、呼吸练习15分钟、核心肌群练习15分钟;对照组20人,康复训练方案为:常规康复方案75分钟。本次康复训练临床观测指标平衡能力(BBS)、步态水平(WGS)以及日常生活活动(ADL)的数据测量分别在康复训练之前以及每周康复训练结束后进行,共计9次,以反映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的纵向变化趋势及改善情况。结果:通过对追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研究结果:1.常规康复方案能够显着改善脑卒中患者的BBS、WGS以及ADL;2.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显着改善脑卒中患者的BBS、WGS以及ADL;3.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的康复方案比常规康复方案效果更好,体现为:(1)患者八周后的BBS、WGS以及ADL均有更好的表现;(2)患者在八周的治疗过程中BBS、WGS以及ADL的改善速度更快。结论:两种康复方案(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常规康复方案)均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且前者的康复效果优于后者。

胡靖然,陈小飞,王建红,成涛,张甜甜[10](2020)在《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康复影响的研究与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单侧空间忽略(USN)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患者在上肢机器人的辅助下,能更好地锻炼运动控制能力,减少躯干的代偿性运动等,提高上肢运动的功效及效率,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康复。本文围绕上肢康复机器人、USN及上肢康复机器人对USN康复治疗的影响展开综述。

二、患侧忽略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整体康复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患侧忽略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整体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干预方法
        1.2.1 基础支持
        1.2.2 整体评估
        1.2.3 优化干预
        1.2.3. 1 运动想象疗法
        1.2.3. 2 视频反馈训练
    1.3 评价指标
        1.3.1 Barthel指数评分
        1.3.2 肢体功能评估
        1.3.3 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s,BBS)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康复训练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见表4)
    2.2 两组病人康复训练前后BBS评分比较(见表5)
    2.3 两组病人康复训练前后上肢、下肢、整体FMA评分比较(见表6)
3 讨论
    3.1 早期运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频反馈训练显着
    3.2 早期运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频反馈训练有效增强了病人活动时的平衡能力,减少跌倒风险
    3.3 早期运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康复治疗有明显优势
4 小结

(2)基于3D环境的虚拟现实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案
        1.2.2 测试指标及评定过程
        1.2.2.1 平衡功能临床评定
        1.2.2.2 姿势平衡能力评定[8]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FMA-LE及BBS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睁眼闭眼时身体压力中心摆动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LOS值比较结果
3 讨 论

(3)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偏瘫患者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脑卒中偏瘫患者两侧腹部核心肌群收缩对称性的研究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脑卒中偏瘫患者
        2.2 健康对照组
        2.3 脑卒中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偏瘫患者)
        3.2 纳入标准(对照组)
        3.3 排除标准(偏瘫患者)
        3.4 排除标准(对照组)
    4 超声检查方法与募集能力指标
        4.1 检测仪器与观察指标
        4.2 检测肌肉
        4.3 检测操作
        4.4 检测动作
        4.5 注意事项
    5 统计学分析
    6 技术路线图
    7 研究结果
        7.1 一般资料比较
        7.2 各组受试者肌骨超声结果
    8 讨论
        8.1 偏瘫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腹部肌群肌肉厚度的差异
        8.2 偏瘫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腹部肌群收缩比例的差异
第二部分 脑卒中偏瘫患者腹部核心肌群收缩情况与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研究
    1 研究类型
    2 研究对象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3 研究工具
        3.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3.2 肌骨超声检测
        3.3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量表
        3.4 Berg平衡量表
        3.5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
    4 研究过程
        4.1 资料收集
        4.2 统计方法
        4.3 技术路线图
    5 研究结果
        5.1 一般资料
        5.2 姿势控制能力相关量表评分情况
        5.3 脑卒中偏瘫患者腹部核心肌群功能情况
        5.4 脑卒中患者姿势控制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5.5 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能力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5.6 脑卒中患者腹部核心肌群功能的单因素分析
        5.7 脑卒中患者腹部核心肌群功能影响因素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5.8 脑卒中患者腹部核心肌群收缩情况与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6 分析与讨论
        6.1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分析
        6.2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疾病相关资料分析
        6.3 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平衡及生活功能现状
        6.4 脑卒中偏瘫患者姿势控制、平衡及生活功能的影响因素
        6.5 脑卒中偏瘫患者腹部肌群收缩功能现状
        6.6 脑卒中偏瘫患者腹部肌群收缩功能的影响因素
        6.7 脑卒中偏瘫患者腹部肌群收缩情况与姿势控制能力的相关性
第三部分 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腹部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与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样本量估算
        2.2 随机分组与盲法
        2.3 针刺用品
        2.4 研究方法
        2.5 疗效评价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分析
        2.8 技术路线图
    3 医学伦理问题
    4 研究结果
        4.1 临床研究完成情况及脱落病例
        4.2 基线比较
        4.3 临床指标观察结果
    5 分析与讨论
        5.1 课题设计分析
        5.1.1 中医对中风偏瘫运动功能及平衡功能障碍的认识
        5.1.2 康复医学对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的认识
        5.1.3 带脉穴选穴理论支持
        5.1.4 针刺深度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与安全性
        5.1.5 腹部肌群测量动作的选择与依据
        5.1.6 肌骨超声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5.1.7 量表的选择与依据
        5.2 研究结果分析和讨论
        5.2.1 基线情况分析
        5.2.2 静息状态下腹部肌群厚度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2.3 完成ADIM和 AC时腹肌收缩比例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2.4 脑卒中姿势控制量表(PASS)评分结果分析与讨论
        5.2.5 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结果分析与讨论
        5.2.6 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分结果分析与讨论
        5.2.7 针刺带脉穴的安全深度分析
    6 课题创新点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卒中后姿势控制障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的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照顾者照顾知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脑卒中照顾者研究现状
        一、脑卒中及流行病学研究
        二、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现状研究
        三、脑卒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主题式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主题式教学模式的概念
        二、主题式模式结构及内涵
        三、主题式健康教育的意义
        四、主题式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脑卒中照顾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
        一、脑卒中照顾者健康教育方式
        二、脑卒中照顾者健康教育内容
        三、脑卒中照顾者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主题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照顾者中的应用
    第一节 研究理论基础
        一、理论基础
        二、研究思路
    第二节 脑卒中照顾者主题式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
        一、健康教育内容基础
        二、文献分析
        三、形成脑卒中照顾者主题式健康教育的初稿
        四、专家咨询
        五、形成脑卒中照顾者主题式健康教育的终稿
        六、预实验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抽样方法
        三、样本量计算
        四、干预方案
        五、研究工具
        六、资料收集与分析
        七、技术路线
        八、质量控制与伦理原则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的比较
        二、干预前后两组脑卒中照顾者健康知识水平得分比较
        三、护理健康教育质量满意度反馈调查结果
        四、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及积极感受结果
    第五节 讨论
        一、主题式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脑卒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二、主题式健康教育应用的评价分析
        三、照顾者负担和积极感受水平分析
        四、小结
全文总结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四、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5)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下肢运动功能及核心肌群肌力比较
    2.3 生活质量评定
    2.4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6)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终止标准
    1.3 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试验组
    1.4 观察指标
        1.4.1 肌张力
        1.4.2 运动功能
        1.4.3“起立-步行”计时测试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肌张力
    2.2 运动功能
    2.3“起立-步行”计时测试
3 讨论

(7)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PSCI概述
2 PSCI的诊断
3 PSCI的康复新技术
    3.1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3.2 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
    3.3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training,VR)
        3.3.1 基于VR的认知训练:
        3.3.2 基于VR的ADL训练:
4 结语与展望

(8)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训练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评估
    2.2 治疗前后Fug1-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
    2.3 治疗后Barthel指数
    2.4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健康调查简表
3 讨论
    3.1 对大脑的影响
    3.2 上肢运动功能
    3.3 康复治疗积极性

(9)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ADL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任务
2 文献综述
    2.1 脑卒中功能障碍
        2.1.1 运动障碍
    2.2 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现状
        2.2.1 基于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康复技术
        2.2.2 基于神经重塑机制的康复技术
    2.3 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3.1 核心肌群训练
        2.3.2 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4 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2.4.1 呼吸训练
        2.4.2 呼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入组患者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实验法
        3.2.2.1 实验流程
        3.2.2.2 康复方案实施原则
        3.2.2.3 对照组康复方案
        3.2.2.4 实验组康复方案
        3.2.3 测试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
    4.1 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与BBS、WGS和 ADL的相关关系
        4.1.1 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与BBS的相关关系
        4.1.2 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与WGS的相关关系
        4.1.3 脑卒中患者基本情况与ADL的相关关系
    4.2 脑卒中患者BBS、WGS和 ADL的纵向变化趋势
        4.2.1 脑卒中患者BBS的纵向变化趋势
        4.2.2 脑卒中患者WGS的纵向变化趋势
        4.2.3 脑卒中患者WGS的纵向变化趋势
    4.3 脑卒中患者BBS、WGS和 ADL的康复效果评估
        4.3.1 脑卒中患者BBS的康复效果评估
        4.3.2 脑卒中患者WGS的康复效果评估
        4.3.3 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效果评估
5 讨论
    5.1 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BBS的影响
        5.1.1 脑卒中患者BBS的纵向变化趋势
        5.1.2 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BBS的康复效果评估
        5.1.3 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改善BBS的内在机制
    5.2 呼吸训练配合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WGS的影响
        5.2.1 脑卒中患者WGS的纵向变化趋势
        5.2.2 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WGS的康复效果评估
        5.2.3 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改善WGS的内在机制
    5.3 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5.3.1 脑卒中患者ADL的纵向变化趋势
        5.3.2 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ADL的康复效果评估
        5.3.3 呼吸训练配合核心肌群训练改善ADL的内在机制
6 小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知情同意书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康复影响的研究与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肢康复机器人
    (一)上肢康复机器人的发展
    (二)上肢康复机器人的训练模式与类型
二、单侧空间忽略
    (一)USN的概述
    (二)USN的康复治疗
三、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疗法对脑卒中患者USN康复的影响

四、患侧忽略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整体康复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运动想象疗法联合视觉反馈训练在脑卒中偏瘫病人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 付晨,李薇,刘晓萱. 护理研究, 2022(01)
  • [2]基于3D环境的虚拟现实任务导向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 梁明,徐奕鹏,曲源,李红燕,丁轩.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21(05)
  • [3]带脉穴不同针刺深度对中风偏瘫患者核心肌群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影响[D]. 刘传淮.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照顾者照顾知识的影响研究[D]. 周亚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5]核心肌群训练结合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朱凯云,黄玉婵,邓燕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21(03)
  • [6]下肢机器人步态训练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的疗效观察[J]. 陈登钟,苏小燕,黄祖成.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03)
  • [7]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康复新技术[J]. 刘远文,胡昔权. 实用老年医学, 2020(07)
  • [8]偏瘫上肢七级功能训练配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研究[J]. 吴苗,巫灵苑,单筱淳,李秀莲.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7)
  • [9]呼吸训练联合核心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及ADL的影响[D]. 王文帅. 吉林体育学院, 2020(02)
  • [10]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康复影响的研究与进展[J]. 胡靖然,陈小飞,王建红,成涛,张甜甜.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02)

标签:;  ;  ;  ;  ;  

患侧忽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整体康复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