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的节能概述

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的节能概述

一、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节能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鲁旭旻,隋杰礼,韩兆鹏,张为祥,吴松[1](2021)在《基于建筑节能策略差异化对比——以德国、日本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能源紧缺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如何节约能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领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德国和日本是两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他们在建筑节能领域领先于世界。从技术、标准、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对德国、日本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他们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希望能对中国的建筑节能工作有所帮助。

王岩峰[2](2020)在《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节能领域中的翘楚,在德国以及其他欧盟地区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2007年,中国开始引进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理念和技术,但十几年过去了,仍处于基础理论适应性的研究阶段,推广效果并不理想,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推广应用严重落后。随着中国建筑节能要求的不断提高,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如何有效利用并快速推广有效的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被动式建筑节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现状,研究制约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的因素,力求找出推动中国被动式建筑节能发展的对策措施。首先,论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基础上,对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比中德被动式建筑节能的发展环境、人文环境、建筑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环境的异同,指出应根据气候、发展基础等条件的不同,对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和标准加以调整和完善以便更好的应用。接着,本文在现有资料和文献的整理的基础上,归纳出可能影响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推广应用的21个因素,并按找类别属性将影响因素分为社会、技术、成本、管理和其他五类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软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分析,得出相关政策法规、开发商的开发成本、消费者的购房成本、主导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的冲突解决是影响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的五个关键因素。最后,在借鉴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应用推广在政策、标准、激励制度、消费者认知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案例应用中的问题,从国家及地方的目标设置、政策法规的完善、财税及市场激励机制的建立、典型企业的示范引导、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选择的结合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论文的研究为政府在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方面的政策的制定、开发企业的市场开拓以及生产制造企业的标准化生产等提供了借鉴思路。

赵亮[3](2019)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人们物质和生活品质的改善,对建筑面积、居住环境和舒适度等条件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能源消耗持续上升,因此建筑行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刻不容缓。对于建设项目而言,能源消耗贯穿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和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本文以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和多目标优化策略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科学计量学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界定和识别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其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节能动力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关系,探究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社会、自然和经济三个维度出发,提出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策略;最后,通过工程项目案例验证优化策略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能客观反映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提出的建筑能耗、采光和成本多目标优化策略能获得平衡多性能目标的非支配解和进行成本预测。论文开展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使用Citespace分别绘制了国际、国内建设项目节能研究知识图谱。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和界定,构建了政府政策、节能技术、节能认知和设施管理对节能动力作用的理论模型。(2)根据实证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开发了节能影响因素的测量量表,并对江苏省内从事建设项目管理和相关专业背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利用SPSS和AMOS等统计分析工具对调研样本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检验,借助因子分析识别出影响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的5个因子,共包含33个二级测量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拟合指标检验和修正,最终构建出建设项目节能驱动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修正后的模型和理论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厘清了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政府政策、节能技术、节能认知和设施管理对节能动力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3)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建设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自然和经济维度出发,确立以降低能耗为自然维度目标,以采光性能为社会维度目标,以项目成本为经济维度目标的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模型。通过BIM技术、参数化驱动和云计算等方法进行建筑能耗和采光模拟,研究了不同参量因素下建筑能耗和采光性能的变化机理。(4)针对本文提出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Optimo作为优化引擎,分析NSGA-II算法在经典多目标优化问题上的收敛性、多样性和局限性;提出包括BIM模型建立、参数化驱动开发、建筑性能模拟、多目标优化设计、帕累托前沿分析、节能决策和评估6个步骤的基于NSGA-II算法的建筑性能多目标优化策略;并采用遗传算法改进BP-神经网络,实现成本预测的神经网络模型。(5)以某会展中心项目为例,选取窗墙比、建筑朝向、窗高、玻璃材质和墙体材质等设计参量,通过Dynamo参数化驱动BIM模型进行基于NSGA-II算法的项目能耗、采光性能优化,结果表明优化过程的收敛效果较好,并计算出平衡多性能目标要求的非支配解。将优化结果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训练,结果表明训练数据的迭代误差较小,可用于项目成本的预测分析。论文从工程项目管理视角厘清了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并探究了节能驱动机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融合BIM技术、参数化驱动、云计算、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进行建筑能耗、采光和成本多目标优化的策略,实现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复合权衡节能调控,提升了我国建筑节能研究的信息化水平。该论文有图89幅,表55个,参考文献353篇。

李怀,张时聪,奥宫正哉,尹奎英[4](2017)在《日本零能耗建筑发展现状》文中指出本文从日本建筑节能政策发展出发,详细介绍了日本零能耗建筑的定义、发展目标,分析总结了既有建筑的零能耗发展现状。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日本建筑节能政策的发展以及零能耗政策的建立,从日本建筑能源消费入手,介绍了日本现有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能耗消费特点和能耗水平。详细解读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和暖通空调协会对日本零能耗公共建筑定性和定量定义,同时阐述了零能耗住宅的定义,在此之后介绍了日本零能耗办公建筑和零能耗住宅发展目标,文章最后总结了既有公共建筑迈向零能耗的技术措施。日本零能耗建筑从定义、目标和发展思路十分细致,为我国零能耗建筑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的参考。

刘刚,彭琛,刘俊跃[5](2015)在《国外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建筑节能标准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步聚。本文通过分析欧洲及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标准的发展历程,总结出当前各国建筑节能标准主要的两大类别,即一种是已经发展到以整体能耗为指标,对建筑运行能耗进行约束;一种则仍然是以各类技术参数作为指标,指导节能建筑设计等过程环节。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建筑节能标准发展的具体建议。

杨力吉[6](2015)在《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的能耗在我国所有能耗中占比加大,中小学建筑的能耗在建筑能耗中亦有很大的比重。现在,世界各国均深入的研究了中小学建筑的节能设计,这主要包括对中小学建筑的体形系数、采光通风技术、围护体系的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的运用等方面,然而这只是有些片面或侧重于局部的技术节能,对中小学建筑从基地选址、规划布局到平面设计、体形系数、围护结构的性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运用的全方面的节能设计考虑的较少,而对中小学建筑的全方面的节能设计使我们在设计中需要解决问题。本文以中小学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寒冷地区作为研究范围,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特征,综合考虑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设计特点和能耗情况,从建筑的规划布局、单体设计以及可再生能源的运用三个方面总结节能设计策略,为将来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的节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具体从下面几个方向展开论述。文章首先介绍了选题的由来以及中小学建筑节能的研究意义,论述了国内外中小学建筑的理论发展和研究情况,对我国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的概括进行了分析。其次在规划层面,从建筑的选址、布局、通风、日照四个方面总结节能设计策略;在单体设计层面,从体形系数、平面设计、通风设计和围护体系设计四个方面总结节能设计策略;在可再生能源运用层面,从太阳能、地热能和风能三个方面总结节能设计策略。最后,作者分析了寒冷地区三个中小学的节能设计实例以及一个试设计,来验证总结出的节能设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吴丹红[7](2014)在《日本节能法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地球已探明能源资源储量却并未增加,甚至有枯竭的可能。在能源勘探面临困局、新能源开发成本高昂的情况下,节能成为人们的不二选择。日本在节能方面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并且通过立法的方式确保节能的有效实施。目前我国各级政府也积极探索节能立法执法之路,节能减排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着制度设计相对滞后、节能机构不够完善、节能措施不配套等诸多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出台的节能管理办法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建立和完善我国节能法律体系已迫在眉睫,因此,或许可以通过研究邻国日本较为成熟的节能法律法规体系而得到某些借鉴与启示。

张海文[8](2014)在《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经济学视角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建筑节能是关系到建设低碳经济、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要想切实达到建筑节能的各项指标,就必须认真规划、强力推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从细节抓起。德国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法律法规完善、政策连续、措施齐全,节能改造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在发达国家当中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典型。本文在界定相关概念和梳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德国既有建筑节能的制度框架、融资模式、风险管理、绩效评估,提出了中国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建议。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中国有借鉴价值和参考价值。

张夫灿[9](2011)在《借鉴日本经验优化中国石油安全供需战略的研究》文中认为2010年在世界各国能源总体消费下滑的形势下,只有中国和印度的一次能源消费量不降反增,而世界上大多数的石油生产国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开始减少石油的生产。中国要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要在持续高价的石油能源上保持稳定的供应和高效的使用,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石油能源的安全战略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日本的能源消费与供给结构经过多年来对能源安全问题的关注及相关有效措施的实施得到了很大改善,特别是在石油的稳定供给和使用方面明显走在中国的前面。因此,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优化发展中国的石油安全战略是解决中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危机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石油供应与需求角度,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最新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日本保障石油供应体现在石油储备体系的构建、进口多元化及海外自主开发三个方面,而石油需求安全战略则侧重于节能与开发石油替代能源方面,中国在这些安全战略的具体实施上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严密的管理层次和职责分明的管理制度、进口多元化程度不足、节能意识与技术相对落后以及缺乏相应的金融、技术支持等问题。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经验逐步完善本国的石油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并以保障石油的安全供应与提高石油的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构建两级石油储备体系、扩展进口渠道、加强对外能源合作、加大现有能源的节能技术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投入等手段,优化中国的石油安全供需战略。

戴广超[10](2011)在《公路运输客货运站(场)节能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交通运输行业作为主要的终端用能部门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其中公路运输以发达的公路网和汽车工业作为其物质基础,又具有机动灵活、覆盖面广和通达度深等特点,促使公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业中跃至主导地位,其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消耗大量的汽油、柴油、燃料油等石化资源。因此,加强公路运输的能源消耗和排放水平的研究,成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的关键问题。目前,为推动公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交通行业在长期的公路运输节能工作中组织制订一系列公路运输节能减排标准,在已制定标准中主要为运输设备测量方法方面的标准,而当前运输装备,评价及管理类标准严重缺乏,许多方面仍处于空白状态,对深入做好公路运输节能降耗工作形成了障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站场节能现状及相关法规、标准的研究整理,根据对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11个大型客运站与7个大型货运站(场)的现场调研及能耗数据的折标煤和标准化处理比较分析后,借鉴国外经验从宏观选址、布局工艺、建筑设施和设备配备四个方面选取了影响站场能耗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站场能耗影响因素应用群决策层次分析法(GAHP),通过加权几何均值法(WGMM)集结个体判断矩阵(AIJ)、加权算术均值法(WGMM)集结个体排序(AIP)两种数学方法集结专家的偏好,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站场能耗影响因素的各权重。将国家对规范工程建设项目的节能设计、节能评估工作要求及其相关标准,与公路运输客、货运站场的建设设计标准等相结合,参考建筑节能评价等,研究确定了客、货运站(场)的节能评价原则、评价指标及节能评价方法。

二、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节能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节能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建筑节能策略差异化对比——以德国、日本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德国和日本建筑节能概况
    1.1 德国建筑节能概况
    1.2 日本建筑节能概况
2 目前中国的节能状况
3 德国和日本节能措施对比分析
    3.1 德国和日本建筑节能技术对比分析
        3.1.1 德国建筑节能技术
        3.1.2 日本建筑节能技术
        3.1.3 德国和日本建筑节能技术对比
    3.2 德国和日本建筑节能评估标准对比分析
        3.2.1 德国建筑节能标准
        3.2.2 日本建筑节能标准
        3.2.3 德国和日本建筑节能标准对比
    3.3 德国和日本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对比分析
        3.3.1 德国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3.3.2 日本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3.3.3 两国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对比
4 结语

(2)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总结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3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应用现状分析
    2.1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内容及应用
        2.1.1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内容
        2.1.2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
    2.2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现状
        2.2.1 总体示范推广情况
        2.2.2 典型应用案例
        2.2.3 典型应用案例对比分析
    2.3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示范应用的主要问题分析
        2.3.1 鱼骨图分析
        2.3.2 主要问题分析
3 影响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推广的因素分析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1 扎根理论
        3.1.2 技术扩散理论
    3.2 中德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基础的对比分析
        3.2.1 被动式节能建筑概念关注点的对比
        3.2.2 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应用环境的对比
        3.2.3 被动式节能建筑技术和相关管理的对比
    3.3 基于调查问卷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基于调查问卷法的影响因素识别
        3.3.2 基于主成分的关键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4 德国的成功经验及其对中国未来推广应用的启示
    4.1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德国的推广应用
        4.1.1 发展历程
        4.1.2 推广应用成效
    4.2 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德国的推广应用经验和启示
        4.2.1 成功经验
        4.2.2 对中国的启示
5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对策建议
    5.1 政策法规方面
        5.1.1 整体规划及法律法规的顶层设计
        5.1.2 被动式节能建筑系列强制性标准的完善
        5.1.3 被动式节能建筑认证制度与标识体系的建立
        5.1.4 市场推广及应用的激励政策的完善
        5.1.5 全产业链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支持
    5.2 市场调节方面
        5.2.1 降低消费者的购房成本
        5.2.2 解决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的矛盾
        5.2.3 强化主导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5.3 建筑本体方面
        5.3.1 降低开发商的开发成本
        5.3.2 降低开发商的采购成本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相关理论分析
    2.1 全生命周期能耗理论
    2.2 知识图谱理论
    2.3 建设项目管理领域的多目标优化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理论模型构建
    3.1 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知识图谱的节能影响因素识别
    3.3 影响因素和测量指标的界定
    3.4 建设项目节能驱动理论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建设项目节能驱动机制的实证研究
    4.1 实证研究的方法
    4.2 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
    4.3 数据分析和处理
    4.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4.5 假设检验和关键路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建设项目节能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
    5.1 可持续发展目标分析
    5.2 多目标优化模型的构成
    5.3 基于BIM的建筑能耗和采光模拟
    5.4 基于NSGA-II算法的建筑性能多目标优化
    5.5 基于神经网络的项目成本预测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案例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建筑能耗和采光性能优化与分析
    6.3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成本预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结论
    7.2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的局限性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日本零能耗建筑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日本建筑节能发展及能耗现状
    1.1 建筑节能法规发展
    1.2 日本建筑行业能源消费情况
        1.2.1 办公建筑能源消费现状
        1.2.2 居住建筑能源消耗现状
2 日本零能耗建筑发展
3 零能耗建筑定义和内涵
    3.1 零能耗公共建筑 (ZEB) 定义
    3.2 零能耗住宅定义
        3.2.1 零能耗住宅[15]
        3.2.2 近零能耗住宅
    3.3 ZEB和ZEH的比对
4 零能耗建筑发展路线
    4.1 零能耗公共建筑
    4.2 零能耗居住建筑
5 既有建筑零能耗化发展
6 结论

(5)国外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欧洲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
    1.1欧盟
        1、《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2002/91/EC, 建筑能效指令》 (EPBD2002)
        2、《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2010/31/EU, 新建筑能效指令》 (EPBD2010)
    1.2德国
        1、起步阶段
        2、第一次变革
        3、第二次变革
        4、第三次变革
        5、第四次变革
    1.3丹麦
        1、欧盟建筑能效指令 (EPBD)
        2、本国法规及标准体系
        3、建筑条例
        4、SBi指南
2、美日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
    2.1美国
        1、推行强制性的最低标准及有针对性的强制措施
        2、存在自愿性的节能标准与标识
    2.2 日本
        1、《节约能源法》
        2、《东京都环境确保条例》
        3、住宅和非住宅节能标准
3、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发展趋势
4、对我国建筑节能的启示

(6)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业的能源危机
        1.1.2 对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势在必行
        1.1.3 提出研究课题
    1.2 研究概况
        1.2.1 研究范围及概念界定
        1.2.2 论文创新点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框架
第二章 中小学建筑节能综述
    2.1 国外中小学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2.1.1 英国
        2.1.2 美国
    2.2 我国中小学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2.2.1 建筑节能理论研究概况
        2.2.2 学校建筑节能理论研究概况
        2.2.3 中小学建筑节能实践概况
    2.3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发展概况
        2.3.1 寒冷地区气候特征
        2.3.2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能耗组成
    2.4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规定分析
        2.4.1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规定
        2.4.2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现状调研
    3.1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概况及特点
        3.1.1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设概况
        3.1.2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特点
    3.2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调研
        3.2.1 规划设计调研
        3.2.2 建筑设计调研
        3.2.3 可再生能源运用调研
    3.3 建筑节能分析软件介绍
    3.4 小结
第四章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4.1 群体布局策略
        4.1.1 合理学校选址
        4.1.2 完善学校布局
        4.1.3 有效组织通风
        4.1.4 充分利用日照
    4.2 单体设计策略
        4.2.1 优化体形系数
        4.2.2 平面合理分区
        4.2.3 组织自然通风
        4.2.4 提高围护体系节能性能
    4.3 建立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策略
        4.3.1 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4.3.2 太阳能的运用
        4.3.3 地热能的运用
        4.3.4 风能等其它能源的运用
    4.4 小结
第五章 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典型案例与试设计分析
    5.1 针对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的典型案例
        5.1.1 北京四中长阳校区
        5.1.2 北京金茂府小学
        5.1.3 天津生态城低能耗中学
    5.2 大连某中学建筑节能试设计
        5.2.1 规划节能设计
        5.2.2 单体节能设计
        5.2.3 可再生能源的运用
    5.3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判定表
附录B 国内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案例整理
附录C 国外中小学建筑节能案例整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日本节能法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日本 《节能法》产生的背景及沿革
2 日本 《节能法》的内容和实施特点
    2. 1 日本 《节能法》的主要内容
    2. 2 日本 《节能法》的主要特征
        2. 2. 1 日本 《节能法》的主要特征
        2. 2. 2 相关节能法规的特征
    2. 3 节能法的实施情况
        2. 3. 1 实施特点
        2. 3. 2 实施效果
    2. 4 总结
3 日本节能法规对中国的启示

(8)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经济学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提要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主要内容与主要创新及存在的不足
        1.4.1 主要内容
        1.4.2 主要创新
        1.4.3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概述
    2.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含义
        2.1.1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概念
        2.1.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内容
    2.2 合同能源管理
        2.2.1 合同能源管理的产生
        2.2.2 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
        2.2.3 合同能源管理的特点
        2.2.4 合同能源管理的模式
第3章 建筑节能的相关理论分析
    3.1 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理论
        3.1.1 产品生命周期的内涵
        3.1.2 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3.1.3 建筑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价
    3.2 外部性理论
        3.2.1 外部性的内涵
        3.2.2 正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3.2.3 负外部性与资源配置效率
        3.2.4 外部性的纠正方式
        3.2.5 建筑节能领域的外部性
    3.3 以庇古税方式治理环境污染
        3.3.1 庇古税的内涵
        3.3.2 庇古税的征收前提与征收方式
        3.3.3 庇古税征收后的用途
        3.3.4 建筑节能领域的庇古税
    3.4 信息不对称理论
        3.4.1 信息不对称的内涵
        3.4.2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3.4.3 信息不对称的应对手段
        3.4.4 建筑节能领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4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发展历程
    4.1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起步阶段(1973 ~1984 年)
        4.1.1 能源危机的影响
        4.1.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与标准制定
        4.1.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4.2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推进发展阶段(1984 ~2007 年)
        4.2.1 德国能耗消耗形势严峻
        4.2.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与标准制定
    4.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稳步实施阶段(2007 年~至今)
        4.3.1 外部环境促使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稳步实施
        4.3.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政策与标准制定
        4.3.3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措施
        4.3.4 政府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支持手段
        4.3.5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
        4.3.5.1 德国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情况
        4.3.5.2 德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供给主体
        4.3.5.3 德国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需求主体
        4.3.5.4 服务体系的运行
第5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制度框架
    5.1 德国建筑节能立法的历史背景与形成过程
        5.1.1 建筑节能立法的历史背景
        5.1.2 建筑节能立法的形成过程
    5.2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相关法律法规
        5.2.1 建筑节能法
        5.2.2 建筑保温法规
        5.2.3 建筑节能法规
        5.2.4 欧盟建筑物能效准则
    5.3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
        5.3.1 税收优惠政策
        5.3.2 财政补贴政策
        5.3.3 贷款优惠政策
        5.3.4 资金多元化政策
第6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融资模式
    6.1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融资主体构成
        6.1.1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主体
        6.1.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融资各参与方的关系分析
    6.2 金融机构贷款
        6.2.1 政策性银行信贷
        6.2.2 商业银行信贷
    6.3 自筹资金
        6.3.1 平均收入水平业主的自筹资金
        6.3.2 低收入水平业主的自筹资金
        6.3.3 高收入水平业主的自筹资金
    6.4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现的节省资金
    6.5. 德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
        6.5.1 德国合同能源管理概况
        6.5.2 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
第7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风险管理
    7.1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7.2 德国政府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管理的原则
    7.3 德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分析
        7.3.1 风险规划的分析
        7.3.2 风险识别的分析
        7.3.3 风险评价的分析
        7.3.4 风险控制的分析
        7.3.5 风险监控的分析
    7.4 德国的节能服务公司项目风险管理体系
        7.4.1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风险管理明细表
        7.4.2 风险识别程序
        7.4.3 风险评价程序
        7.4.4 风险控制程序
        7.4.5. 风险监控程序
    7.5 德国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
第8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绩效评估和经验总结
    8.1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绩效评估
        8.1.1 居住环境改善
        8.1.2 能源得到节约
        8.1.3 环境受到保护
    8.2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验总结
        8.2.1 注重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
        8.2.2 注重发展规划的制定
        8.2.3 建立合理的融资模式
        8.2.4 注重风险控制
        8.2.5 打造节能服务产业
        8.2.6 供热机制体制创新
        8.2.7 节能改造示范计划
第9章 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给中国的启示
    9.1 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成绩与问题
        9.1.1 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取得的成绩
        9.1.2 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临的问题
    9.2 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发展对策建议
        9.2.1 完善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中长期建筑节能目标
        9.2.2 构建适合不同气候特征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和推广体系
        9.2.3 制定细则,破解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障碍
        9.2.4 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9.2.5 发挥市场调节机制作用,提倡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居民参与
        9.2.6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改造措施进一步完善
        9.2.7 创新供热机制体制
结论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9)借鉴日本经验优化中国石油安全供需战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出发点和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3 论文内容及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日能源结构的演变
    2.1 中国能源结构的演变
        2.1.1 中国能源现状
        2.1.2 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及其变化
        2.1.3 中国能源供应结构及其变化
        2.1.4 中国能源供需矛盾
    2.2 日本能源结构的演变
        2.2.1 日本能源现状
        2.2.2 日本一次能源供应结构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
        2.2.3 日本能源供需状况
第三章 日本石油能源安全战略
    3.1 日本石油安全战略框架概述
        3.1.1 日本能源安全战略的演变
        3.1.2 日本石油安全战略框架
    3.2 日本石油供应安全战略
        3.2.1 日本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及完善
        3.2.2 实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降低对中东石油的依赖
        3.2.3 重视新技术争取海外油田的自主开发权
    3.3 日本石油需求安全战略
        3.3.1 节能战略
        3.3.2 开发石油替代能源
第四章 中国石油能源安全战略及不足
    4.1 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演变
    4.2 中国石油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的现状与不足
        4.2.1 我国石油储备战略及不足
        4.2.2 我国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及不足
        4.2.3 中国石油能源的"走出去"战略及不足
    4.3 中国石油能源需求安全战略及不足
        4.3.1 中国的石油节能战略及不足
        4.3.2 中国开发石油替代能源的战略与不足
第五章 优化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建议
    5.1 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与石油能源安全相关的法律规则体系
    5.2 优化我国石油供应安全战略
        5.2.1 石油安全储备体制的构建
        5.2.2 自主开发方面的建议
    5.3 优化我国石油需求安全战略
        5.3.1 实施节能优先的石油能源安全战略
        5.3.2 优化能源结构,实施替代石油政策,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5.3.3 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以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安全的保障率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公路运输客货运站(场)节能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站场节能现状
        1.2.1 国外站场节能现状
        1.2.2 国内站场节能现状
    1.3 制定标准的原则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站场相关节能法规及标准现状
    2.1 美国相关法规及标准
        2.1.1 相关节能法规
        2.1.2 汽车节能标准
        2.1.3 建筑节能标准
    2.2 欧洲相关法规及标准
        2.2.1 欧盟节能法规
        2.2.2 汽车节能标准
        2.2.3 建筑节能标准
    2.3 日本相关法规及标准
        2.3.1 日本节能法规
        2.3.2 汽车节能标准
        2.3.3 建筑节能标准
    2.4 国内相关法规及标准
        2.4.1 相关节能法规
        2.4.2 汽车节能标准
        2.4.3 建筑节能标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站场能耗数据处理及影响因素选取
    3.1 能耗数据来源
        3.1.1 调研地点选择原则
        3.1.2 能耗数据的调查项目
    3.2 能耗数据处理
        3.2.1 能耗数据折标煤处理
        3.2.2 能耗数据标准化处理
        3.2.3 能耗数据处理结果
    3.3 能耗影响因素选取
        3.3.1 站场基本功能
        3.3.2 站场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4 能耗影响因素选取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站场能耗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4.1 GAHP法相关理论
        4.1.1 群决策相关理论
        4.1.2 AHP法相关理论
    4.2 GAHP法基本步骤
        4.2.1 建立AHP模型及判断矩阵
        4.2.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2.3 决策者权重的确定
        4.2.4 决策者偏好集结
    4.3 基于GAHP确定能耗因素权重
        4.3.1 建立AHP模型及判断矩阵
        4.3.2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3.3 专家权重的确定
        4.3.4 专家偏好集结
        4.3.5 集结结果的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站场节能评价指标及方法确定
    5.1 宏观选址
    5.2 布局工艺
        5.2.1 客运站布局工艺
        5.2.2 货运站布局工艺
    5.3 建筑设施
    5.4 设备配置
        5.4.1 运输和装卸设备
        5.4.2 暖通空调设备
        5.4.3 电气设备
        5.4.4 给排水设备
        5.4.5 计量设备
    5.5 站场节能评价方法
        5.5.1 节能评价指标分类
        5.5.2 站场节能等级划分
    5.6 本章小结
结论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节能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建筑节能策略差异化对比——以德国、日本为例[J]. 鲁旭旻,隋杰礼,韩兆鹏,张为祥,吴松. 能源与节能, 2021(11)
  • [2]德国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D]. 王岩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节能驱动机制与多目标优化策略研究[D]. 赵亮.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4]日本零能耗建筑发展现状[J]. 李怀,张时聪,奥宫正哉,尹奎英. 建筑科学, 2017(08)
  • [5]国外建筑节能标准发展历程及趋势研究[J]. 刘刚,彭琛,刘俊跃. 建设科技, 2015(14)
  • [6]寒冷地区中小学建筑节能设计研究[D]. 杨力吉.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7]日本节能法规研究[J]. 吴丹红. 中国市场, 2014(40)
  • [8]德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经济学视角的分析[D]. 张海文. 吉林大学, 2014(09)
  • [9]借鉴日本经验优化中国石油安全供需战略的研究[D]. 张夫灿. 青岛大学, 2011(06)
  • [10]公路运输客货运站(场)节能评价研究[D]. 戴广超. 长安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日本的节能法规和石油公司的节能概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