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头双曲拱坝监测数据分析

通头双曲拱坝监测数据分析

一、铜头双曲拱坝监测资料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维强[1](2020)在《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拱坝破坏过程及变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拱坝-坝基的整体稳定影响着工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以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研究高拱坝-坝基的破坏演化过程,对于整体安全度的确定、工程安全性和可行性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超载状况下的拱坝-地基的开裂破坏过程,概括了高拱坝破坏演化规律。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相似原理,提出了一种以重晶石粉、膨润土和胶水在不同配比下压制成的相似材料,并确定了相似材料试验所采用的配比为重晶石粉:膨润土:胶水=12:0.3:1.5(工业胶:水=1:2)。该配比下重晶石粉、膨润土和工业胶的质量占比分别为89.96%,2.17%和3.63%,当相似材料密度为2.0g/cm3时,相应的变形模量和抗压强度分别为87.45,0.686MPa,表明该相似材料可用于模拟力学参数范围大的岩体,满足试验要求。(2)采用小块体砌筑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方法,按照1:250的几何相似比,模拟了拱坝坝型、两岸坝肩山体的岩体力学特性、不连续结构面和断层、基础处理措施等,进行了超载破坏试验。研究了坝体-基础从加载至破坏的整个过程,并分析和评价了拱坝-基础的变形特征、失稳破坏过程、破坏形态、整体稳定性以及超载能力。通过分析拱坝在正常和超载工况的位移、坝体变形及其分布特征、内部断层测点的相对位移,对拱坝坝体-基础破坏前后裂缝发展的全过程及其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进行超载试验时,坝踵左侧在2.0~2.5倍时最先开始出现微破裂,加载至5.0~6.0倍时,坝体开始进入非线性,随着超载的继续,地基裂缝逐渐向两岸延伸,加载到11.0~12.0倍时,结构出现大变形,很难继续施加荷载,大坝丧失承载力。最终破坏时,破坏区域主要集中在基础,且基础右岸破坏程度较左岸严重,而坝体破坏程度较小。综合位移应变测试及声发射处理结果可知,在超载工况下,K1=2.0~2.5倍上游坝踵开裂;K2=5.0~6.0倍坝体处于非线性变形;K3=11.0~12.0倍坝体失去承载能力。(3)基于多个高拱坝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破坏过程和工程类比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形地质条件(河谷的宽窄度及两岸基础的不对称性)下拱坝地基系统破坏演化的规律,以及对整体安全度的影响,并深入分析了拱坝设计中应力强度判别准则与拱坝非线性开始安全度K2之间的关联。

范哲,张进平,卢正超[2](2017)在《地震前后铜头拱坝位移变化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铜头拱坝在芦山地震前后的位移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拱坝三个方向位移的统计模型,对坝体位移观测精度、主要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解释和分析;然后根据建立的二维位移分布模型对拱坝位移整体性和连续性进行了评价;最后,通过对比芦山地震前后拱坝位移的变化,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对铜头拱坝的变形提出了结论和建议,可为今后拱坝变形分析提供参考和借鉴。

胡森映[3](2016)在《特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整体安全度评价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已建、在建特高拱坝具有工程量大、投资大、地质条件复杂、水推力巨大、施工周期长、过程复杂等特点。特高拱坝的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尽管国内外开展了大量针对拱坝安全评价的非线性有限元研究,但是目前尚缺乏一套特高拱坝稳定评价与控制的标准化分析流程。本文依托溪洛渡、锦屏一级和小湾三座特高拱坝工程,开展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对比研究,深入分析考虑孔口细部结构后特高拱坝的主要应力控制区域和相应的应力、变形和超载安全度等,建立合理的控制标准,归纳特高拱坝整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归纳与分析特高拱坝应力分析与安全评价理论及方法,总结了主要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优缺点以及研究进展。在对多个高拱坝安全评价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后,深入分析了高拱坝整体安全的含义。(2)通过采用相近尺寸网格模型,相同本构关系、分析路径及判别指标,系统比较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一套针对特高拱坝整体稳定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标准化流程,包括计算模型要求、荷载施加及计算流程,对边界条件、材料本构模型及屈服条件的选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3)基于特高拱坝坝身孔口多,结构复杂,泄洪流量大,而以往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法往往不考虑孔口。应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考虑孔口的特高拱坝进行应力分析与整体安全评价,包括正常蓄水位与超载工况下位移、应力分布研究,探讨位移、应力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孔口分布的大坝-基础整体真实应力分布评价指标。(4)探索不同超载倍数下,特高拱坝的局部与整体屈服开裂的规律,建立考虑孔口的特高拱坝整体安全控制指标,进一步明晰超载作用下大坝-基础起裂安全度、非线性变形超载安全度、极限超载安全度以及相应的控制标准。对特高拱坝变形、应力、安全度控制指标进行了量化研究,给出了建议值。

王开拓[4](2012)在《务川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运行期反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以贵州省务川沙坝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为依托,采用国际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运行期的沙坝进行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结合运行期的实际监测资料对务川沙拱坝及基岩的参数进行反演计算,并对坝体的实际状态进行安全校核,提出切合实际而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并计算得出合理的变形监控指标,确保务川沙坝安全运行。本文的研究重点如下:(1)首先根据大坝实际监测仪器的种类和分布情况,对务川沙坝运行期的原型观测资料进行汇总整编和分析,可得到务川沙拱坝运行期的坝体变形及温度变化规律,既可初步掌握沙坝的变形规律,又可为沙坝的坝体及基岩的参数反演分析做好前期准备;再者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来模拟监测中沙坝变形发展趋势,得到相应地位移变形的统计模型,为拱坝控制运用提供科学决策依据。(2)利用ANSYS结构分析模块对务川沙拱坝进行三维数值模拟,以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对坝体和基岩的不同分区进行参数反演分析,目的在于得到一组符合当前大坝材料实际的弹性模量值及有限元的反演模型。(3)按照规范中不同荷载组合工况,利用ANSYS重新对沙坝结构应力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反演模型进行工况反馈分析,校核沙坝的应力和运行状态并对其作出准确的评价。其中针对有限元计算拱坝的应力计算存在应力集中问题及拱坝应力控制标准问题做了相应的探讨,并对沙坝安全运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4)根据务川沙坝的应力及运行状态,采用三维有限元理论分别模拟分析水压、温度以及时效位移分量的变化过程,从而较为精确地拟定沙坝相应的变形监控指标。确保务川沙坝的正常管理和安全运行。实质上本论文的研究是集监测分析、反分析、数值分析于一体,对务川沙坝进行综合分析,既适应现场监测及数值分析的需要,又将数值分析与反分析理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对沙坝系统准确分析的体系,对运行期拱坝进行综合分析,在理论上和实际的工程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宁娜[5](2009)在《高拱坝开裂对坝体静动力性能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拱坝的开裂分析和安全评价是拱坝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应用有限元法从网格密度、材料本构模型定量分析和坝体体型定性分析两个角度对高拱坝坝体开裂分析关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高拱坝在考虑开裂作用下的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重点研究了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裂缝对高拱坝的静、动力特性的影响。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选择典型工程实例,分别建立不同坝体体型、不同网格密度和不同本构关系的三维高拱坝数值分析模型,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研究了坝体体型、网格疏密及本构模型的不同对高拱坝开裂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拱坝自身的体型以及坝址区的河谷形状是影响拱坝开裂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网格的疏密对拱坝高应力区、角缘应力集中部位应力影响较大,在这些部位适当加密网格可以获得拱坝较为真实的应力状态;对于坝高较大,应力水平较高的高坝,其材料的非线性性态十分显着,采用弹塑性开裂模型进行开裂分析更能反映坝体的实际应力状况。(2)应用弹塑性理论,在坝体不同位置和不同深度人工设置裂缝,研究裂缝深度以及裂缝面上有无水压对高拱坝静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的存在降低了结构的刚度,造成空库和正常蓄水位时坝体自振频率随裂缝的深度加大而下降。裂缝对坝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裂缝附近的局部区域,裂缝的存在使得坝体高应力区拉应力得到显着释放,引起应力重分布,裂缝深度的增加对拱坝的整体性未产生显着影响。同时,初始裂缝存在时,裂缝面有无水压作用对坝体的位移和应力响应影响较大,裂缝面上的水压力是促使裂缝进一步扩展的主要因素。

付圣尧[6](2009)在《深埋引水隧洞高水头渗流场模拟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地下工程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的不断提出,以及能源开发、环境改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的需要,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在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下进行地下洞室的开挖,已有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因此,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研究也随着试验技术的提高进一步向前发展。本文结合锦屏二级水电站的深埋长大引水隧洞工程,在已有模型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对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这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引水隧洞的开挖进行物理仿真模拟,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引水隧洞区域内的应力场、位移场和渗流场的变化情况,以研究其力学效应及变形机理,为引水隧洞的施工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这些隧洞及洞室群的安全与长期稳定做出正确的评估和预测。本课题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选择主要考虑重力相似准则来进行相似条件的设计,并根据实际工程与试验条件确定采用几何比尺为1:100的正态模型进行试验,容重比尺为1:1。2)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渗流场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供水系统进行校核,以保证其能满足试验需要;通过对有限元计算和模型试验得到的渗流场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深化对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条件下渗流场的特殊性的认识。3)利用SAP2000对试验台架的改造和增加的渗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及变形进行校核并修改设计,使改装后的试验系统在受力及变形上能满足试验要求。4)设计出具有防水功能的离散化多主应力面加载系统,既保证了模型试验中地应力的模拟,也保证了离散化的加载方式不引起渗流场的变化。5)对监测系统中多种类、多位置的监测仪器的布置埋设进行设计,既保证了所测数据的代表性,又防止了仪器之间的位置冲突。6)研究、设计制作了能让位移传递杆自由移动而又不引起水流渗漏的密封装置,确保了渗流场模拟的稳定性及真实性,并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在对模型材料进行分层分仓填筑夯实的时候,利用已有的基于击实功复合作用函数逆向控制原理的变密度控制夯筑法来对模型材料的密度进行控制,以确保模型材料的均匀性。

杨强,付德宇,薛利军[7](2008)在《基于混合模型的铜头拱坝多参数反演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大坝观测位移回归的混合模型,对铜头拱坝多个材料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在反分析过程中,对于多参数优化反演采用简化单变量算法,并针对铜头大坝库水位变幅较小的情况提出了利用特征水位对应的位移差值建立目标函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分析流程。

陈英儒[8](2008)在《变形加固理论及其在高拱坝工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高拱坝结构整体稳定性评价、高拱坝坝踵开裂稳定评价、高拱坝坝趾加固设计、高拱坝基础断层的加固处理及岩体力学参数取值问题为高拱坝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论文在完善变形加固理论的理论基础之上,采用变形加固理论从变形稳定的角度分别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如下:1.按照一般的弹塑性理论重新构建了弹塑性结构变形加固理论的理论框架。提出了结构失稳的明确定义,建立了此定义的严格的集合逻辑表述,并以此定义为出发点,推导并证明了变形加固理论的理论基础—最小塑性余能原理。推导表明,最小塑性余能原理是结构平衡条件、变形协调条件和本构关系的集中体现。2.运用变形加固理论,采用工程类比的方法评价高拱坝的整体稳定性。变形加固理论的分析方法是在给定整体安全系数的前提下推求维系结构稳定的不平衡力,塑性余能为结构不平衡力的标量范数,其大小可以反映结构偏离稳定状态的距离,故可评价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从拱坝超载加固的角度评价高拱坝的整体稳定性,建立了高拱坝超载系数K与塑性余能ΔE间的K ?ΔE关系曲线,并以此曲线对国内部分高拱坝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价。3.运用变形加固理论对拱坝坝趾加固设计、断层加固设计及坝踵开裂评价进行研究,实现了坝趾、断层加固力的量化计算及坝踵开裂程度的量化评价。对坝趾加固分析,提出了坝趾加固力的统计方法及便于锚固施工需要的加固力调整方法;对断层加固,根据断层不平衡力的分布和方向,对加固措施的设计和分析进行指导;对坝踵开裂评价,以不平衡力的大小、分布范围和方向评价坝踵可能的开裂程度、开裂范围及开裂模式。4.提出了复合介质强度参数的塑性余能等效方法。推导了复合介质塑性余能的表达式,揭示了复合介质强度参数与变形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材料不同配比下复合介质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计算说明了塑性余能等效方法用于确定复合介质强度参数的可行性。

王仁坤[9](2007)在《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本文简称建基面优化)的分析与评价,是当前高坝建设领域的难点和热点研究课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意义,对于制定特高拱坝设计准则或修订新的工程规范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节理岩体的破坏机理出发,建议了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运用弹塑性损伤理论和最小余能原理推导了基础加固力的量化计算方法;建议了特高拱坝常规安全分析与非线性仿真分析的评判标准,并将其应用到溪洛渡特高拱坝的建基面优化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模拟三维应力状态下三维节理岩体的细观损伤开裂破坏,分析了影响节理岩体破坏强度的因素。在试验和现场概率统计的基础上,从损伤力学出发,探讨了节理岩体力学参数的不同损伤张量计算方法,建议了考虑节理岩体起裂、扩展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提出了有限元实现流程。(2)基于拱坝整体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运用弹塑性损伤理论和最小余能原理,推导了基础加固力的计算方法,实现了拱坝基础加固力的量化计算。(3)提出了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原则,总结了建基面优化设计的步骤和详细的工作流程,讨论并拟定了特高拱坝安全分析方法的评价内容与参考准则,初步提出了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体系。(4)对溪洛渡拱坝三种建基面方案,在常规安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整体稳定分析和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成果。论证了溪洛渡拱坝基础利用Ⅲ1级岩体和上部高程部分利用Ⅲ2级岩体作为大坝基础的可行性;建基面优化方案较可研方案减少基础开挖和大坝混凝土工程量各100多万m3,节省直接投资约6亿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

陈永[10](2006)在《园满贯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应力应变及稳定性分析》文中指出拱坝的结构特性和坝肩稳定性问题在拱坝的设计中历来都得到高度重视。园满贯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地质条件复杂,坝区内有八组裂隙和九条较发育的小断层。碾压混凝土拱坝一般不设或设置较少横缝,园满贯拱坝即采用不设置横缝,而是设置两条诱导缝的结构形式。针对本工程情况,在充分考虑地形地质构造特点以及拱坝和坝体诱导缝的三维空间形式的情况下,综合运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分析,对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应力应变状态、坝基(肩)稳定性和坝体诱导缝的开裂程度、工作状态及对其坝体作用进行系统研究。1.利用Visual Lisp和AutoCAD VBA技术开发了半自动网格剖分程序,并将其应用于有限元前处理过程中,方便地实现对网格的剖分以及对单元信息的查询和修改,显着提高了工作效率。2.根据坝址区地形地质构造特点以及拱坝和两条诱导缝的三维空间形式,较为真实地建立了圆满贯双曲拱坝与地基共同作用的整体三维数值模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坝体及坝基(肩)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应变状态展开分析,评价各工况下坝体的运行状态;采用超载法和综合法研究拱坝坝基(肩)稳定性,模拟坝基(肩)的渐进破坏过程,从而得到坝基(肩)在超载和强度下降过程中的破坏模式和破坏发展路径,最终确定坝基(肩)超载安全系数和综合安全系数。3.研究两条贯穿型诱导缝在温度荷载作用下的自身变化特点,从而对诱导缝的效果做出评价。4.收集其他拱坝的有限元计算成果并进行工程类比分析。

二、铜头双曲拱坝监测资料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铜头双曲拱坝监测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拱坝破坏过程及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2章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相似材料研制
    2.1 相似原理
    2.2 相似材料的选择
    2.3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
        2.3.1 配比确定流程
        2.3.2 试件制备
        2.3.3 相似材料配比的确定
    2.4 各组分敏感性
第3章 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高拱坝超载破坏过程研究
    3.1 高拱坝-坝基系统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3.1.1 模型试验的总布置
        3.1.2 岩体地质构造、基础加固及荷载模拟
        3.1.3 坝体及基础测量及采集设备的布置
    3.2 拱坝工作状态分析
        3.2.1 正常工况下拱坝位移分析
        3.2.2 正常工况下拱坝应力分析
    3.3 基于声发射的高拱坝破坏过程研究
        3.3.1 声发射技术的测量原理
        3.3.2 声发射测点布置
        3.3.3 拱坝破坏过程分析
    3.4 高拱坝-坝基的开裂破坏过程研究
    3.5 断层软弱带的滑动变形和稳定性研究
        3.5.1 夹泥裂隙Rnj3稳定性和加固处理分析
        3.5.2 断层f5稳定性和加固处理分析
        3.5.3 大裂隙L22稳定性和加固处理分析
        3.5.4 裂隙Lnj1稳定性分析
    3.6 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拱坝破坏演化规律和整体安全度研究
    4.1 高拱坝破坏演化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宽河谷和窄河谷的拱坝破坏过程研究
        4.1.2 不对称型拱坝影响破坏过程研究
    4.2 高拱坝-坝基的整体安全度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成果与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2)地震前后铜头拱坝位移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统计模型建立
2 位移变化规律分析
    2.1 Y向位移统计模型分析
    2.2 X向位移统计模型分析
    2.3 Z向位移统计模型分析
    2.4 二维分布模型分析
    2.5 芦山地震对坝体变形的影响
3 结论

(3)特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整体安全度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特高拱坝发展情况
        1.1.2 特高拱坝安全评价研究必要性
    1.2 特高拱坝应力与安全评价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特高拱坝安全评价理论讨论
    2.1 特高拱坝应力分析方法讨论
        2.1.1 拱梁分载法
        2.1.2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法
        2.1.3 有限元法
    2.2 特高拱坝安全评价理论讨论
        2.2.1 基于强度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
        2.2.2 基于稳定理论的安全评价方法
        2.2.3 其他安全评价方法
    2.3 小结
第3章 三座特高拱坝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
    3.1 三座特高拱坝工程概况
    3.2 网格模型
    3.3 材料参数
    3.4 计算荷载
    3.5 计算工况
    3.6 小结
第4章 孔口对高拱坝工作性态影响分析
    4.1 正常荷载下特高拱坝成果分析
        4.1.1 坝体位移分析
        4.1.2 坝体应力分析
    4.2 超载工况下特高拱坝成果分析
        4.2.1 超载位移分析
        4.2.2 超载应力分析
        4.2.3 超载安全度分析
    4.3 孔口对高拱坝安全稳定影响分析
        4.3.1 孔口对变形影响
        4.3.2 孔口对应力影响
        4.3.3 孔口对整体稳定影响
    4.4 小结
        4.4.1 位移分析总结
        4.4.2 应力分析总结
        4.4.3 整体安全度分析总结
第5章 特高拱坝有限元安全评价标准
    5.1 特高拱坝有限元模型分析
    5.2 位移控制指标分析
    5.3 应力控制指标分析
    5.4 安全度控制指标分析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务川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运行期反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1.1 碾压混凝土坝发展概况
        1.1.2 务川沙坝的实际问题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进展
        1.2.1 水工结构数值计算
        1.2.2 反分析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1 资料整理及回归分析
        1.3.2 拱坝坝体及基岩参数反演分析
        1.3.3 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安全校核
        1.3.4 沙坝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
第二章 基于 ANSYS 的碾压混凝土拱坝数值模拟
    2.1 ANSYS 简介
        2.1.1 ANSYS 软件简介
        2.1.2 ANSYS 参数化设计语言 APDL
    2.2 结构有限元理论
        2.2.1 有限元法基本理论
        2.2.2 有限元法在拱坝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2.3 ANSYS 结构分析简介
        2.3.1 物体离散化
        2.3.2 单元特性分析
        2.3.3 单元组集
    2.4 碾压混凝土拱坝反分析理论
    2.5 拱坝坝体结构有限元分析
        2.5.1 模型建立
        2.5.2 荷载施加
        2.5.3 其他几个关键问题
        2.5.4 后处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务川沙坝基本资料整理及回归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坝体总体布置
        3.1.2 工程等别及标准
        3.1.3 工程特性
        3.1.4 工程地址概况
        3.1.5 工程建设运行概况
    3.2 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3.2.1 坝体外部变形监测布置
        3.2.2 监测成果分析
    3.3 大坝变形监测资料回归分析
        3.3.1 拱坝变形回归因子的选取及统计模型
        3.3.2 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的建立
        3.3.3 多元逐步回归计算步骤及检验指标
        3.3.4 回归成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坝体及基岩参数反演分析
    4.1 反演计算有限元模型
    4.2 参数确定
        4.2.1 荷载组合
        4.2.2 材料参数
    4.3 反演分析
        4.3.1 反演思路及方法
        4.3.2 判别标准
        4.3.3 反演计算工况
        4.3.4 反演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安全校核
    5.1 沙坝拱坝应力控制标准
    5.2 计算过程
    5.3 各工况结果分析
        5.3.1 工况 1 结果分析
        5.3.2 工况 2 结果分析
        5.3.3 工况 3 结果分析
    5.4 结论与建议
        5.4.1 拱坝应力评价标准的探讨
        5.4.2 沙坝安全校核结论分析
        5.4.3 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变形监控指标
    6.1 混凝土拱坝变形过程及转异特征
    6.2 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方法
        6.2.1 拱坝变形监控指标的力学定义
        6.2.2 一级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
    6.3 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一级变形监控指标的拟定
        6.3.1 粘弹性本构模型
        6.3.2 三维有限元分析
        6.3.3 计算成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高拱坝开裂对坝体静动力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拱坝的发展概况和结构特点
        1.1.1 拱坝的发展概况
        1.1.2 拱坝的结构特点
    1.2 拱坝开裂概况及机理
        1.2.1 拱坝开裂概况
        1.2.2 拱坝开裂机理
    1.3 拱坝应力分析方法
        1.3.1 拱梁分载法
        1.3.2 有限元法
        1.3.3 模型试验法
    1.4 拱坝开裂的主要研究方法
        1.4.1 模型试验法
        1.4.2 有限元法
        1.4.3 边界元法
        1.4.4 流形元法
        1.4.5 无单元法
        1.4.6 扩展有限单元法
    1.5 问题的提出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
    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和原理
        2.1.1 线弹性有限单元法
        2.1.2 非线性有限单元法
    2.2 混凝土非线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2.2.1 混凝土本构关系模型
        2.2.2 混凝土强度多参数准则
    2.3 拱坝设计主要荷载及计算方法
        2.3.1 拱坝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
        2.3.2 坝-地基-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理论与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拱坝开裂分析关键问题探讨
    3.1 前言
    3.2 实例选取及有限元模型
        3.2.1 实例选取
        3.2.2 有限元模型
    3.3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1 网格密度对开裂分析结果的影响
        3.3.2 本构关系对开裂分析结果的影响
        3.3.3 柔度系数对开裂分析结果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拱坝开裂对坝体静动力影响分析
    4.1 前言
    4.2 计算模型及工况
    4.3 裂缝存在对高拱坝静动力影响
        4.3.1 静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4.3.2 模态计算结果及分析
        4.3.3 动力计算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期间的项目情况

(6)深埋引水隧洞高水头渗流场模拟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工程概述
        1.1.2 引水隧洞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1.1.3 引水隧洞水文地质概述
        1.1.4 相关地质力学参数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概况
        1.2.1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发展概况
        1.2.2 应力场与渗流场相耦合的相关研究概况
    1.3 深埋引水隧洞高水头渗流场模拟试验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模型材料相关研究
    2.1 概述
    2.2 模型相似条件设计
    2.3 模型材料试验
        2.3.1 模型材料配比及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2.3.2 模型材料渗透系数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渗流计算
    3.1 渗流分析的基本理论
    3.2 有限元法渗流计算概述
        3.2.1 有限元法渗流计算的基本方法
        3.2.2 有限元法渗流计算主要步骤
    3.3 试验模型渗流计算分析
        3.3.1 计算参数选取及数值计算模型
        3.3.2 渗流计算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安装
    4.1 试验台架的设计及改造
        4.1.1 原试验台架简介
        4.1.2 试验台架的结构改造
        4.1.3 试验台架钢结构支撑系统计算
    4.2 渗流模拟系统
        4.2.1 总体方案比选
        4.2.2 渗流产生系统设计
        4.2.3 供水计算校核
        4.2.4 试验台架顶部密封设计
    4.3 加载系统
    4.4 模型材料的填筑
        4.4.1 模型制作方法
        4.4.2 模型材料的密度控制
        4.4.3 隧洞开挖轴线辅助定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布置
    5.1 概述
    5.2 压力监测
        5.2.1 压力监测设计
        5.2.2 土压力盒的布置埋设
    5.3 位移监测
        5.3.1 位移测量系统简介
        5.3.2 位移传感器布置设计
        5.3.3 普通位移传感器的防渗设计及相关试验
        5.3.4 防水位移传感器的校验
        5.3.5 位移传感装置的布置埋设
    5.4 收敛监测
    5.5 渗流场监测
        5.5.1 测量仪器的选用
        5.5.2 孔压传感器布置设计及埋设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1.1 相似条件设计
        6.1.2 渗流场设计
        6.1.3 试验台架的加固
        6.1.4 加载系统设计
        6.1.5 监测系统设计
        6.1.6 试验系统的防渗设计及措施
        6.1.7 模型材料的填筑
        6.1.8 本论文工作的创新性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混合模型的铜头拱坝多参数反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多参数混合模型反演法
    1.1 统计模型
    1.2 混合模型
    1.3 目标函数
    1.4 基于位移差值分析的目标函数
2 铜头电站拱坝多参数反演
    2.1 工程简介
    2.2 参数反演
3 结论

(8)变形加固理论及其在高拱坝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岩土工程中加固作用的基本机理及加固方法
    1.3 高拱坝结构的安全评价方法
        1.3.1 应力控制标准评价方法
        1.3.2 柔度系数评价方法
        1.3.3 稳定性评价方法
        1.3.4 可靠度评价方法
        1.3.5 能量判据法
    1.4 拱坝坝踵开裂的研究及评价方法
        1.4.1 地质力学模型实验方法
        1.4.2 数值分析研究方法
    1.5 高拱坝坝趾及基础断层加固分析
    1.6 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研究综述
    1.7 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
    1.8 本文的工作及创新点
第2章 变形加固理论
    2.1 本章引论
    2.2 变形加固理论
        2.2.1 关联理想弹塑性本构关系
        2.2.2 弹塑性失稳结构的机制
        2.2.3 最小余能原理
        2.2.4 最小塑性余能原理的证明
        2.2.5 变形加固理论的推论和讨论
        2.2.6 结构稳定性分析
        2.2.7 变形加固理论的有限元表述
        2.2.8 基于 D-P 准则的不平衡力计算方法
    2.3 变形加固理论和刚体极限平衡法的对比分析
    2.4 变形加固理论的应用范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拱坝整体稳定性评价及断层加固分析
    3.1 本章引论
    3.2 高拱坝整体稳定性评价
        3.2.1 变形加固理论评价高拱坝整体稳定性的合理性探讨
        3.2.2 各高拱坝的整体稳定性评价
    3.3 高拱坝基础断层加固分析研究
        3.3.1 溪洛渡高拱坝错动带加固分析
        3.3.2 小湾拱坝基础断层加固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拱坝坝趾加固分析及坝踵开裂评价研究
    4.1 本章引论
    4.2 高拱坝坝趾锚固
        4.2.1 坝趾锚固机理算例分析
        4.2.2 坝趾锚固力标准探讨
        4.2.3 拱坝坝趾加固分析
        4.2.4 坝趾抗力体锚固力计算
        4.2.5 小湾拱坝坝趾加固分析
    4.3 高拱坝坝踵开裂评价
        4.3.1 坝踵开裂分析
        4.3.2 坝踵抗裂标准探讨
        4.3.3 变形加固理论研究坝踵破坏的试验验证
        4.3.4 结构试件开裂及不平衡力规律分析
        4.3.5 小湾拱坝坝踵开裂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复合介质强度参数塑性余能等效方法研究
    5.1 本章引论
    5.2 复合介质变形参数等效方法
        5.2.1 Voigt 近似
        5.2.2 Reuss 近似
        5.2.3 Voigt 近似与 Reuss 近似上下限的证明
        5.2.4 能量方法
    5.3 复合介质强度参数确定方法
        5.3.1 复合介质等效强度参数研究思路
        5.3.2 基于塑性余能等效的复合介质强度参数确定方法
    5.4 算例研究
        5.4.1 复合介质变形参数的数值验证
        5.4.2 复合介质强度参数的数值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章引论
    6.2 主要成果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研究的工程意义
    1.2 影响高拱坝建基面及稳定安全的主要因素
    1.3 高拱坝建基面的破坏机制
    1.4 国内外对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的研究现状
        1.4.1 国内外规范对建基面的规定
        1.4.2 高拱坝对基础岩体的要求及参数取值研究
        1.4.3 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的评价方法研究
        1.4.4 高拱坝建基面开挖的加固处理研究
    1.5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6 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及成果
第2章 拱坝基础节理岩体力学参数及损伤模型
    2.1 节理岩体力学参数与岩体破坏特征
        2.1.1 概述
        2.1.2 常规抗剪强度和变形模量的确定
    2.2 节理岩体三维细观损伤开裂破坏试验
        2.2.1 试验方法
        2.2.2 节理岩体的细观损伤破坏过程
        2.2.3 节理岩体的破坏强度试验分析
    2.3 节理岩体结构的概率统计及损伤计算
        2.3.1 节理岩体几何参数概率统计
        2.3.2 节理岩体损伤张量计算
        2.3.3 节理岩体损伤张量计算应用
    2.4 节理岩体的损伤等效柔度张量
        2.4.1 节理岩体的几何特征张量--组构张量
        2.4.2 损伤体等效柔度张量的计算
        2.4.3 损伤体等效柔度张量的计算应用
    2.5 节理岩体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2.5.1 节理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推导
        2.5.2 拱坝坝踵的损伤开裂扩展判据
        2.5.2.1 裂纹微裂损伤区的本构关系
        2.5.2.2 微裂纹扩展准则
        2.5.3 节理岩体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有限元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特高拱坝基础损伤加固理论与方法
    3.1 基础变形加固理论
        3.1.1 加固力的提出
        3.1.2 确定拱坝加固力系的基本思路
        3.1.3 加固力的定义及有限元法表述
        3.1.4 最小塑性损伤余能原理
        3.1.5 关联理想弹塑性损伤材料本构关系
        3.1.6 最小塑性损伤余能原理的证明
    3.2 基于塑性余能原理的整体稳定分析
    3.3 坝趾抗力体加固力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评价体系
    4.1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原则与工作步骤
    4.2 建基面拟定的基本要求
        4.2.1 建基面基础岩体质量要求的分区
        4.2.2 建基面基础岩体抗变形能力要求
        4.2.3 建基面的形体要求
    4.3 特高拱坝的体形设计
        4.3.1 一般要求
        4.3.2 体形设计方法
        4.3.3 基础综合变形模量的计算
        4.3.4 特高拱坝的应力控制标准
        4.3.5 拱坝体形优选
    4.4 特高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的常规分析与评价
        4.4.1 坝体应力分析与强度安全评价
        4.4.2 基础抗滑稳定安全分析与评价
        4.4.2.1 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4.4.2.2 刚体极限平衡法进行坝肩稳定分析的局限性
        4.4.2.3 刚体弹簧元法
        4.4 3 拱坝抗震分析与评价
        4.4.4 常规分析初步评价
    4.5 特高拱坝整体稳定安全分析与评价
        4.5.1 建立特高拱坝整体稳定分析评判准则的必要性
        4.5.2 特高拱坝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安全评价
        4.5.2.1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程序TFINE 的本构模型及计算流程
        4.5.2.2 基本组合工况下的安全评价
        4.5.2.3 超载分析与安全评价
        4.5.3 地质力学模型试验
        4.5.3.1 模型试验方法及其特点
        4.5.3.2 拱坝地质力学模型与试验
        4.5.3.3 整体安全评价方法
    4.6 坝趾加固力的分析与评价
    4.7 综合评比确定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溪洛渡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
    5.1 溪洛渡拱坝建基面优化设计概况
    5.2 溪洛渡拱坝基础岩体条件、建基面拟定及体型设计
        5.2.1 拱坝基础岩体条件
        5.2.2 拱坝建基面的拟定
        5.2.3 拱坝体型设计
    5.3 常规方法安全分析与评价总结
    5.4 拱坝非线性有限元整体稳定分析与安全评价
        5.4.1 计算范围、网格及材料参数
        5.4.2 计算工况
        5.4.3 正常工况-非线性分析结果与比较
        5.4.3.1 位移分析成果比较
        5.4.3.2 坝体受力性状比较
        5.4.4 大坝超载分析
        5.4.4.1 可研方案-拱坝超载破坏过程
        5.4.4.2 优化方案-拱坝超载破坏过程
        5.4.4.3 比较方案-拱坝超载破坏过程
        5.4.4.4 大坝整体超载安全度
        5.4.5 非线性分析与评价小结
    5.5 拱坝整体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成果比较
        5.5.1 地质力学模型的制作
        5.5.2 试验结果及其评价
        5.5.2.1 正常水载作用下的坝体位移比较
        5.5.2.2 正常水载作用下的坝体应力比较
        5.5.2.3 坝体破坏试验成果比较
    5.6 拱坝坝趾区加固力分析
    5.7 各建基面方案的大坝工程量与投资比较
    5.8 综合比选
    5.9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园满贯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应力应变及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拱坝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思路
第二章 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2.1 岩体弹塑性本构关系
    2.2 坝体结构缝强度分析模型
    2.3 坝基岩体稳定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2.4 有限元前处理程序开发
    2.5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
第三章 园满贯 RCC 拱坝三维有限元模型
    3.1 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3.2 研究的基本参数
    3.3 计算范围和结构离散
    3.4 研究方案和荷载组合
第四章 坝体及诱导缝结构特性研究
    4.1 符号约定
    4.2 坝体变位
    4.3 坝体应力
    4.4 各工况下诱导缝开裂状态
第五章 稳定性研究
    5.1 坝基(肩)岩体变形分布特征
    5.2 坝基(肩)岩体应力分布特征
    5.3 坝基(肩)点安全系数分布特性
    5.4 坝基(肩)超载破坏模式及安全度分析
    5.5 国内外其他拱坝部分有限元计算成果及对比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致谢

四、铜头双曲拱坝监测资料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的拱坝破坏过程及变形研究[D]. 王维强. 青海大学, 2020(02)
  • [2]地震前后铜头拱坝位移变化规律研究[J]. 范哲,张进平,卢正超. 人民长江, 2017(S1)
  • [3]特高拱坝三维非线性整体安全度评价标准研究[D]. 胡森映. 清华大学, 2016(04)
  • [4]务川沙坝碾压混凝土拱坝运行期反分析研究[D]. 王开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5]高拱坝开裂对坝体静动力性能影响研究[D]. 周宁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6]深埋引水隧洞高水头渗流场模拟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D]. 付圣尧. 清华大学, 2009(03)
  • [7]基于混合模型的铜头拱坝多参数反演分析[J]. 杨强,付德宇,薛利军. 水力发电学报, 2008(05)
  • [8]变形加固理论及其在高拱坝工程中的应用[D]. 陈英儒. 清华大学, 2008(09)
  • [9]特高拱坝建基面嵌深优化设计分析与评价[D]. 王仁坤. 清华大学, 2007(06)
  • [10]园满贯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应力应变及稳定性分析[D]. 陈永. 四川大学, 2006(03)

标签:;  ;  ;  ;  ;  

通头双曲拱坝监测数据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