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危险做好准备,努力工作

为危险做好准备,努力工作

一、务必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论文文献综述)

朱洲[1](2021)在《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干部队伍建设。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贯彻落实新时代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伟大实践中,党的干部队伍工作从研究探索到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其过程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光辉,又以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适应形势任务需要的干部队伍,为党国家事业的顺利发展和取得重大成就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眼于党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科学提出了新时代好干部的标准,强化了党管干部、组织选人,加大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并修改完善党章,先后两次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实践充分证明,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在自我革命的优秀传统鞭策下,坚持守正创新,形成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中国共产党在干部队伍建设长期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做法以及由此淬炼的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着优势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的世界观、方法论,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提供了遵循。本文以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为研究对象,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指导下,重点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关键问题展开探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对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及其建设等进行概念界定。重点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在理性甄别的基础上,分析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中的有益成分。同时分析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作为后续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时期进行系统梳理,并对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进行分析,提出不同历史阶段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主要体现和价值所在。第三,归纳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的政治、思想、组织、能力、作风以及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做法与基本经验。第四,总结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在特点方面,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包括: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在形式上是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与时俱进丰富完善等。提出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贡献,包括: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建立的党员干部队伍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贯彻落实。第五,分析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对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的发展历程、经验、内容以及方法等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阐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

解金鹏[2](2020)在《习近平忧患意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机遇与风险并存,与挑战同在。人们唯有增强忧患意识,做到未雨绸缪,方能实现转危为机、化危为安。习近平指出:“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1),这告诫人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我国面临着许多不可预料的国内外风险挑战,全体共产党人必须时刻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谨慎,常怀对党、国家、人民和世界的高度责任感,防微杜渐、防范未然,绝不犯战略性系统性颠覆性错误,不断提升风险识别管控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本选题研究主要涉及习近平忧患意识及其时代意义、生成逻辑、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意蕴、培育践行等章节,它系统回答了习近平忧患意识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来的、有什么内容、怎么样和怎么办等理论问题:其一,习近平忧患意识可以从外延定位、内涵结构和理论场域等层面来界定。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党执政地位稳固、民族振兴发展和世界和平大同,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提出的关于防范和应对党、人民、国家、民族和世界发展所面临的风险挑战的系列观点、论断和思想。其二,习近平忧患意识的时代意义体现在四个层面。一是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如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等;二是有助于实现国家总体安全,如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大局、推进民族复兴大业、巩固社会稳定大势等;三是有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如有助于刺激生产发展、达到生活富裕、实现生态良好等;四是有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和平,如有助于国际持久和平、普遍安全,世界共同繁荣、开放包容,全球绿色清洁、美丽生态等。其三,习近平忧患意识的生成有着四重逻辑。一是关于民族历史、我国近代历史、党的历史的历史逻辑;二是关涉世界共同挑战、国家内部风险、党执政考验、人民生活问题等的实践逻辑;三是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理论思想战略等的理论逻辑;四是关涉习近平优良家风熏陶、艰苦知青岁月锤炼、丰富从政经历磨砺、大量文史阅读积累的个人逻辑。其四,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基本内容有着四个维度。一是忧党,忧党的执政本领不强、党的建设被削弱、党的领导被弱化等;二是忧国,忧生态保护、经济转型、文化自信、政治民主、社会稳定、国土安全和国家统一等;三是忧民,忧脱贫攻坚、青年成长、国民健康、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就业质量等;四是忧世,忧和平与发展、开放与包容、人类命运等。其五,习近平忧患意识具有多重的马克思主义意蕴。一是具有现代与未来兼顾、吸收外来立足实际结合、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共存的科学性;二是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统一、绿色青山与金山银山统一、底线思维与进取精神统一的辩证性;三是具有以全人类命运为整体,以党、国家、人民发展为整体,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整体的整体性;四是具有以问题为导向、以防范为引领、以实干为根本等的实践性;五是具有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主体地位、践行群众路线等的人民性。其六,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培育践行可以从四个层次展开剖析。一是增强忧患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注重底线意识与奋进意识、提升防范意识和创新意识、树立批判意识和辩证意识、激发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等;二是注重忧患理论: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修养、掌握机遇哲学和主体性理论、培养前瞻性整体性和战略性思维等;三是提升忧患能力:自我反省能力、情绪疏导能力、忧患兢慎能力;四是打造忧患机制:挑战应对机制、风险抵御机制、阻力克服机制、矛盾解决机制。

李芹[3](2020)在《毛泽东“赶考”精神及其当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毛泽东“赶考”精神蕴含着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的公仆精神、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居安思危和忧党忧民的忧患意识、履职尽责和勇于担当的责任精神等思想品质,具有永恒的时代价值。在毛泽东“赶考”精神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踏上了执政的征程,并在长期执政道路上勇往直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习近平总书记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对新时代“赶考”进行了新的科学定位;把“赶考”中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到新高度;对新时代“赶考”的共产党人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在“赶考”过程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在新时代条件下,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不断继承和发展更有利于我们继续学习和弘扬“赶考”精神。毛泽东“赶考”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当代价值,它是新时代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武器、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及其党员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进一步探索和学习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

王慢慢[4](2020)在《“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文中指出党的作风建设关乎党的生死存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两个务必”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自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以来就备受重视,成为全党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思想在全党弘扬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用“两个务必”思想教育全党同志摒弃错误思想腐蚀,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坚持把“两个务必”思想作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新形势,江泽民同志重温“两个务必”思想,概括性地提出了“六十四字”创业精神。进入新世纪,胡锦涛同志在丰富发展“两个务必”思想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四个一定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为深入推进党风建设采取了系列重大举措,并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新时代重温“两个务必”思想,对于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历史分析等方法,厘清了“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脉络,归纳了“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积累了历史经验,对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由引言和正文两部分构成。引言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和创新点。这为全文有序写作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正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论述“两个务必”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脉络。首先,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分析“两个务必”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其次,从建国初期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历经的五个发展阶段厘清了“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脉络。第二部分在厘清“两个务必”思想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两个务必”思想的五点科学内涵,并归纳出四点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在前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两个务必”思想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四点历史经验,并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做到“两个维护”五点行文,深入探究“两个务必”思想对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周乾[5](2019)在《论西柏坡精神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贡献》文中研究说明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革命文化,集中表现在忧患意识、创业与守业意识、人民本位意识等,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精神动力。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突出意义。当前,中国的发展进入关键期、攻坚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既依靠国家“硬实力”,也依靠国家“软实力”,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多的依靠国家的“软实力”。弘扬和传承西柏坡精神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紧密相连。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时期体现出来的从严治党、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艰苦奋斗等精神是西柏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弘扬和传承西柏坡精神有利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全国胜利,实现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农村走向城市、由革命走向建设,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的过程中,我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成果。西柏坡精神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基础;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理念;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略;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行为逻辑;规定了中共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深入挖掘和传承西柏坡精神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抓手。

周彪[6](2012)在《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传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实践,伟大的革命实践孕育伟大的革命精神。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从1947年5月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至1949年3月中共中央迁移至北平,这段时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西柏坡时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所进行的革命实践孕育出了伟大的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创举,产生了巨大的历史价值。在西柏坡精神的影响下,党领导人民最终成功实现了由革命失败走向革命彻底胜利的历史转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的革命实践还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准备,同时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性课题。正是在西柏坡精神的精神指导下,党才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是党长期执政的精神力量,更是需要被不断传承并赋予时代诠释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的各届领导集体都非常重视西柏坡精神,同时很好的传承了西柏坡精神,让西柏坡精神的璀璨光芒照耀在跟随时代前行的穹庐上。本文在认真研读大量文献和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历史价值探析与时代创新相结合、比较研究法等方法,探析了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价值,更从各代领导集体在不同的时期进行传承的角度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传承,分析其与当今社会主流思想的联系,最终归结到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

宫厚英[7](2008)在《新一届党中央执政忧患意识的时代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必须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戒骄戒躁,坚持"两个务必",确保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强烈的执政忧患意识,已经成为新一届党中央执政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赵惠娟,于洋[8](2005)在《“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文中研究表明继承和弘扬西柏坡精神,就要深刻领会蕴含在西柏坡精神内部的价值取向、实质和核心。西柏坡精神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以人民利益为重”;其实质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其精髓和核心是居安思危、艰苦奋斗。“两个务必”构成了西柏坡精神的核心,是贯穿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和灵魂。

金崇碧,杨海青[9](2005)在《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两个务必”所包含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发扬这一传统和作风,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曾端祥[10](2004)在《“三忧”“三治”战略忧患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忧患意识论纲》文中研究表明文章论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忧患论的基本含义和以居安思危治党、治国、治军论为主要内容的 17个基本观点及 3个基本特征。

二、务必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务必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核心观点、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核心观点
        1.4.2 创新点
        1.4.3 重点及难点
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理论渊源与借鉴
    2.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相关概念
        2.1.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
        2.1.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
        2.1.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2.2 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2.2.1 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2 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2.3 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
    2.3 中华优秀传统吏治思想
        2.3.1 中国传统吏治思想的传承
        2.3.2 中华传统吏治思想的批判与吸收
    2.4 国外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1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4.2 非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形成及发展历程
    3.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1.1 突出党员干部的阶级立场
        3.1.2 强调党员干部的斗争精神
        3.1.3 重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
        3.1.4 服从真理,改正错误
        3.1.5 坚持五湖四海,反对山头主义
    3.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2.1 注重保持革命战争年代精神
        3.2.2 强调一切听从党安排
        3.2.3 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
        3.2.4 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
        3.2.5 经验教训
    3.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3.1 强调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方针
        3.3.2 强调党员干部具备开拓进取精神
        3.3.3 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党性锻炼
        3.3.4 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3.3.5 强调党员干部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3.3.6 注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化与规范化
    3.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思想
        3.4.1 提出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突出忠诚干净担当
        3.4.2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3.4.3 坚持党管干部,强调发挥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
        3.4.4 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干部工作五大体系
        3.4.5 增强执政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4.6 组织选拔与群众拥护有机统一
        3.4.7 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统一
4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4.1 干部队伍的政治建设
        4.1.1 对党绝对忠诚
        4.1.2 坚定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能力
        4.1.3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4.2 干部队伍的思想建设
        4.2.1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2.2 坚定理想信念
        4.2.3 干群平等
        4.2.4 不谋私利
    4.3 干部队伍的组织建设
        4.3.1 根据党和国家事业的需要选人用人
        4.3.2 坚持民主集中制
        4.3.3 任人唯贤
        4.3.4 在实际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
        4.3.5 完善考核评价使用机制
        4.3.6 注重干部来源广泛性代表性
    4.4 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
        4.4.1 注重实绩
        4.4.2 突出胜任力
        4.4.3 注重实践锻炼
        4.4.4 强调斗争精神
        4.4.5 注重班子整体建设
    4.5 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
        4.5.1 密切联系群众
        4.5.2 理论联系实际
        4.5.3 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4.5.4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4.5.5 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4.5.6 惩治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和奢靡之风
    4.6 干部队伍的纪律建设
        4.6.1 模范遵守纪律
        4.6.2 自觉接受监督
        4.6.3 实行问责制度
        4.6.4 开展反腐败斗争
        4.6.5 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5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精髓和价值
    5.1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发展特点
        5.1.1 体现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工作要求
        5.1.2 经由党的主要领导人阐述
        5.1.3 与时俱进丰富完善
    5.2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精髓
        5.2.1 干部是党的正确路线确定后的决定因素
        5.2.2 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及杜绝个人依附
        5.2.3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暨任人唯贤
        5.2.4 坚持民主集中制决定干部问题
        5.2.5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
        5.2.6 干部权责一致
        5.2.7 干部成长体现组织培养与个人努力相统一
        5.2.8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
    5.3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价值
        5.3.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
        5.3.2 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5.3.3 建立了保证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贯彻落实的干部队伍
6 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时代际遇和创新发展
    6.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创新发展的境遇
        6.1.1 世情的深刻变革引发新的国际力量博弈
        6.1.2 国情的深刻变革要求统揽和推进“四个伟大”
        6.1.3 党情的深刻变革激励全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6.1.4 社情的深刻变革考验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6.2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的创新发展
        6.2.1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6.2.2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6.2.3 全面提升干部解决实际问题本领能力
        6.2.4 建立常态化考核评价机制
        6.2.5 健全科学选拔任用机制
        6.2.6 加强监督管理狠抓作风
        6.2.7 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和保护机制
        6.2.8 完善人才工作体系
        6.2.9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习近平忧患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依据和研究思路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2 研究现状和评价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简要评价
    1.3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点
        1.3.2 研究的难点
        1.3.3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范畴界定及其时代意义
    2.1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范畴界定
        2.1.1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外延定位
        2.1.2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内涵结构
        2.1.3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理论场域
    2.2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时代意义
        2.2.1 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
        2.2.2 有助于实现国家总体安全
        2.2.3 有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2.4 有助于维护世界的正义和平
第三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生成逻辑
    3.1 历史逻辑
        3.1.1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沉淀
        3.1.2 中国近代170多年的历史教训
        3.1.3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经验
    3.2 实践逻辑
        3.2.1 世界发展面临的风险
        3.2.2 党执政面临的考验
        3.2.3 民族复兴面临的挑战
        3.2.4 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
        3.2.5 人民生活面临的困难
    3.3 理论逻辑
        3.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3.2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3.3 党的理论、思想和战略
        3.3.4 其它国家和民族的经验智慧
    3.4 个人逻辑
        3.4.1 优良革命家风熏陶
        3.4.2 艰苦知青岁月锤炼
        3.4.3 丰富从政经历磨砺
        3.4.4 大量文史阅读积累
第四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基本内容
    4.1 忧党
        4.1.1 忧党的执政本领不强
        4.1.2 忧党的建设被削弱
        4.1.3 忧党的领导被弱化
    4.2 忧国
        4.2.1 生态环境保护之忧
        4.2.2 经济转型之忧
        4.2.3 文化自信之忧
        4.2.4 政治民主之忧
        4.2.5 社会稳定之忧
        4.2.6 国土安全和国家统一之忧
    4.3 忧民
        4.3.1 脱贫攻坚之忧
        4.3.2 青年成长之忧
        4.3.3 国民健康之忧
        4.3.4 社会保障之忧
        4.3.5 教育公平之忧
        4.3.6 就业质量之忧
    4.4 忧世
        4.4.1 和平与发展之忧
        4.4.2 开放与包容之忧
        4.4.3 人类命运之忧
第五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意蕴
    5.1 科学性
        5.1.1 现代与未来兼顾
        5.1.2 吸收外来与立足实际结合
        5.1.3 和平发展与民族复兴共存
    5.2 辩证性
        5.2.1 继承性与发展性辩证统一
        5.2.2 绿色青山和金山银山辩证统一
        5.2.3 底线思维与进取精神辩证统一
    5.3 整体性
        5.3.1 以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为整体
        5.3.2 以党、国家和人民的发展为整体
        5.3.3 以全人类命运为整体
    5.4 实践性
        5.4.1 以问题为导向
        5.4.2 以防范为引领
        5.4.3 以实干为根本
    5.5 人民性
        5.5.1 坚持人民立场
        5.5.2 保持血肉联系
        5.5.3 尊重主体地位
第六章 习近平忧患意识的培育践行
    6.1 增强忧患意识
        6.1.1 强化问题意识和危机意识
        6.1.2 注重底线意识与奋进意识
        6.1.3 提升防范意识和创新意识
        6.1.4 树立批判意识和辩证意识
        6.1.5 激发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6.2 注重忧患理论
        6.2.1 加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修养
        6.2.2 掌握机遇哲学和主体性理论
        6.2.3 培养前瞻性、整体性和战略性思维
    6.3 提升忧患能力
        6.3.1 提升自我反省能力
        6.3.2 提升情绪疏导能力
        6.3.3 提升忧患兢慎能力
    6.4 打造忧患机制
        6.4.1 打造挑战应对机制
        6.4.2 打造风险抵御机制
        6.4.3 打造阻力克服机制
        6.4.4 打造矛盾解决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毛泽东“赶考”精神及其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毛泽东“赶考”精神产生与形成的研究
        1.2.2 关于毛泽东“赶考”精神内涵的研究
        1.2.3 关于毛泽东“赶考”精神当代价值的研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综合分析法
    1.4 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不足
        1.4.2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毛泽东“赶考”精神产生和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
    2.1 毛泽东“赶考”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2.1.1 从中国的历史周期律中进行历史经验的总结
        2.1.2 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
        2.1.3 对共产党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2.2 毛泽东“赶考”精神形成的思想渊源
        2.2.1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思想的影响
        2.2.2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思想的影响
第三章 毛泽东“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3.1 毛泽东“赶考”精神的科学内涵
        3.1.1 公仆精神:以人为本和执政为民
        3.1.2 优良作风: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
        3.1.3 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和忧党忧民
        3.1.4 责任精神:履职尽责和勇于担当
    3.2 毛泽东“赶考”精神的基本特征
        3.2.1 时代性
        3.2.2 指导性
        3.2.3 开放性
第四章 习近平对毛泽东“赶考”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4.1 对新时代“赶考”进行了新的科学定位
    4.2 把“赶考”中执政为民的理念提高到新高度
    4.3 对新时代“赶考”的共产党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4.4 强调在“赶考”过程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第五章 毛泽东“赶考”精神的当代价值
    5.1 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5.1.1 永葆“赶考”心态,把“赶考”精神有效融入党的建设中
        5.1.2 永葆“赶考”精神,把“赶考”精神贯穿群众路线实践的全过程
    5.2 是新时代加强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武器
        5.2.1 牢记“考试”的制度意识,强化制度建党
        5.2.2 牢记“考试”的思想意识,加强思想建党
    5.3 是新时代推进全面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动力
        5.3.1 牢记“考试”依靠人民,推进改革事业的发展
        5.3.2 牢记“考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开拓改革工作的新局面
第六章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4)“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历史研究法
    1.4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1 “两个务必”思想的形成
        2.1.1 “两个务必”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1.2 “两个务必”思想的提出
    2.2 “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
        2.2.1 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后对“两个务必”思想的丰富
        2.2.2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时期对“两个务必”思想的发展
        2.2.3 江泽民同志在新形势下对“两个务必”思想的重温
        2.2.4 胡锦涛同志在新世纪对“两个务必”思想的深化
        2.2.5 习近平同志在新时代对“两个务必”思想的飞跃
第3章 “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3.1 “两个务必”思想的科学内涵
        3.1.1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3.1.2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奋斗进取的政治本色
        3.1.3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3.1.4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思想
        3.1.5 “两个务必”思想蕴含着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
    3.2 “两个务必”思想的基本特征
        3.2.1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结合
        3.2.2 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3.2.3 坚持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结合
        3.2.4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第4章 “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经验及当代价值
    4.1 “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经验
        4.1.1 人民立场是“两个务必”思想的根本立场
        4.1.2 实事求是是“两个务必”思想的本质要求
        4.1.3 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是加强作风建设的题中之义
        4.1.4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实干兴邦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集中体现
    4.2 “两个务必”思想的当代价值
        4.2.1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
        4.2.2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筑牢理想信念的坚实防线
        4.2.3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途径
        4.2.4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
        4.2.5 牢记“两个务必”思想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内生动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5)论西柏坡精神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1. 选题缘由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关于西柏坡精神形成的背景研究
        2.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研究
        3.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价值研究
        4.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研究述评
        5. 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背景研究
        6. 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研究
        7. 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价值研究
        8. 关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述评
    (三) 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1. 研究方法
        2. 重难点
    (四) 本文的核心概念及其内涵
        1. 西柏坡精神的基本理论问题
        2. 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理论问题
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与西柏坡精神的形成
    (一) 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由战争向和平转变
        1. 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
        2. 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和平建国
    (二)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1. 军事战略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2. 民主政权建设由农村转向城市
    (三)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由革命向建设转变
        1.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
        2. 建设社会主义是巩固新生政权的必要途径
    (四) 西柏坡精神的形成
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与实质
    (一) 西柏坡精神的内涵
        1. “两个敢于”——敢于接受挑战,敢于积极进取
        2. “两个善于”——善于实事求是,善于破旧立新
        3. “两个坚持”——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
        4. “两个务必”——务必反腐倡廉,务必从严治党
    (二) 西柏坡精神的实质
        1.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集中体现
        2.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3. 实事求是、敢打必胜的品质
        4. 从严治党、发扬民主的特征
        5. 艰苦奋斗、与时俱进的本质
    (三) 西柏坡精神的重大意义
        1.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理想坚守
        2.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3.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崇高品质
        5.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的重要原则
三、西柏坡精神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贡献
    (一) 西柏坡精神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执政文化的基础
        1. 从总体上要求中国共产党要保住底线、与时俱进
        2. 从内容上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反腐倡廉、从严治党
    (二) 西柏坡精神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理念
        1.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2.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遵循
    (三) 西柏坡精神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执政方略
        1.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建设民主政治
        2. 中国共产党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担当
    (四) 西柏坡精神阐明了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处理各种关系
        1. 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处理党与人民、党与国家的关系
        2. 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
        3. 中国共产党要正确处理政府组织层级之间的关系
    (五) 西柏坡精神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行为逻辑
        1. 中国共产党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2. 中国共产党要适应国内外环境,科学估计所面临的各种风险
        3. 中国共产党要明确自己的工作重心,正确认识与处理当前的主要任务
    (六) 西柏坡精神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
        1. 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坚持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
        2. 中国共产党党员要发扬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四、深入挖掘西柏坡精神,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一)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 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三) 坚持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四) 立足中国社会实际,积极回应新时代课题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 研究阶段
        2. 形成的主要观点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1. 研究重点
        2. 研究创新点
一、西柏坡精神的形成
    (一)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理论探析
        1.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2.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新传承
        3. 西柏坡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升华
    (二)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历史条件
        1.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前提条件
        2.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现实土壤
        3. 西柏坡精神形成的主观条件
二、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历史价值
    (一) 西柏坡精神的科学内涵
        1.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
        2.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3. 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4. 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
    (二) 西柏坡精神的历史价值
        1. 成功实现党的历史伟大转折的思想武器
        2. 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3. 提出了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课题
三、西柏坡精神的继续传承
    (一) 建国初期,对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传承
        1. 传承西柏坡精神,以身作则,艰苦奋斗
        2. 传承西柏坡精神,顺利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3. 传承西柏坡精神,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积极探索
    (二) 改革开放后,对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传承
        1. 传承西柏坡精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 传承西柏坡精神,在改革开放中防微杜渐,惩治腐败
        3. 传承西柏坡精神,继续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
    (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继续传承西柏坡精神
        1. 传承西柏坡精神,居安思危,身体力行
        2. 传承西柏坡精神,从严治党,科学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作风
        3. 传承西柏坡精神,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四) 新世纪,坚持求真务实,执政为民,赋予西柏坡精神新的诠释
        1. 新世纪、新时代对西柏坡精神的重视和传承
        2. 传承西柏坡精神,以民为本,体恤民生
        3. 传承西柏坡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升华
    (一) 西柏坡精神与当今社会的主流思想
        1. 西柏坡精神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西柏坡精神与科学发展观
        3. 西柏坡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 弘扬西柏坡精神的时代意义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2.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3.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4. 党魂,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民族魂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新一届党中央执政忧患意识的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
    (一) 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1.党的忧患意识将其本身蕴含的辩证法思想运用于中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
        2.党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对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运用
        3.党的忧患意识来自于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科学运用
二、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一) 增强忧患意识, 契合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方位
    (二) 增强忧患意识, 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三) 增强忧患意识, 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
    (一) 增强忧患意识, 加强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
    (二) 增强忧患意识, 始终保持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
    (三) 增强忧患意识, 切实落实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
四、坚持“两个务必”具有极强的实践价值
    (一) 居安思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二) 保持忧患意识:加强、改善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1.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有助于巩固党的根本宗旨
        2.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有助于从严治党
        3.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有助于我们党提高执政能力
        4.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有助于党的事业开拓创新、加快发展

(8)“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的核心(论文提纲范文)

一、“两个务必”形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一) 新的长征——“两个务必”鲜明的时代背景
    (二) 优良传统——“两个务必”深厚的思想文化渊源
二、“两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及主要内容
    (一) 居安思危、永不懈怠——“两个务必”的思想精髓
    (二) 艰苦奋斗——“两个务必”的核心内容
三、保持党的先进性是“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
四、“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主题和灵魂

(9)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0)“三忧”“三治”战略忧患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忧患意识论纲(论文提纲范文)

一、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基本含义
二、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基本观点
    (一) 居安思危治国论
    (二) 居安思危治党论
    (三) 居安思危治军论
三、居安思危战略忧患论的鲜明特征
    (一) 理论的继承发展性
    (二) 内涵的深邃时代性
    (三) 价值定位的最高性

四、务必居安思危艰苦奋斗(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干部队伍建设思想研究[D]. 朱洲.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习近平忧患意识研究[D]. 解金鹏.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毛泽东“赶考”精神及其当代价值[D]. 李芹.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两个务必”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D]. 王慢慢. 新疆大学, 2020(07)
  • [5]论西柏坡精神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贡献[D]. 周乾.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6]西柏坡精神的时代传承[D]. 周彪. 天津师范大学, 2012(10)
  • [7]新一届党中央执政忧患意识的时代价值[J]. 宫厚英.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4)
  • [8]“两个务必”——西柏坡精神的核心[J]. 赵惠娟,于洋.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03)
  • [9]坚持“两个务必”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J]. 金崇碧,杨海青.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02)
  • [10]“三忧”“三治”战略忧患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战略忧患意识论纲[J]. 曾端祥. 社会科学, 2004(08)

标签:;  ;  ;  ;  ;  

为危险做好准备,努力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