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孙武的“限河自保”

论孙武的“限河自保”

一、孙吴“限江自保”述论(论文文献综述)

陈凯,陈恩虎[1](2021)在《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遗产的类型分析与传承策略》文中指出三国时期的环巢湖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必争地和主战场,留下一大批闻名遐迩的三国军事文化遗存,形成了一系列三国军事文化资源厚集带。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资源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个脉络分明和要素齐备的完整结构,总体上可概括为"四核三带两区"。资源类型丰富而全面,可分为古城砦、古战场、古工程、古遗物、古墓葬、军事交通、军事思想、历史故事、名将形象和历史事件十个大类。研究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遗产的遗存类型,有助于推动军事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卫丛姗[2](2021)在《万绳楠史学成就研究》文中提出

赵娜[3](2020)在《孙吴宗室墓葬的考古学研究》文中提出孙吴宗室墓葬研究在此前学术界的关注度较低,原因在于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少,特别是缺乏孙吴早期宗室墓葬的考古材料。如今安徽马鞍山“天子坟”孙吴墓和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三国孙吴墓的考古发掘工作为孙吴宗室墓葬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新材料,填补了孙吴早期宗室墓葬资料的空白。本文通过对目前考古发掘的十二座孙吴宗室墓葬进行系统梳理,概括孙吴宗室墓葬形制与墓主身份、等级的对应关系,考察汉晋贵族墓葬变迁轨迹;同时探讨孙吴宗室墓葬时空分布与孙吴疆域经略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墓葬外部空间与墓葬内部空间两个角度讨论孙吴宗室墓葬的空间性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孙吴宗室墓葬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为孙吴墓葬文化研究这一课题增加一些新的研究内容,帮助我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孙吴政权的丧葬制度与社会文化。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对研究简史进行回顾,包括孙吴宗室墓葬资料的发表、孙吴宗室墓葬综合性研究、墓主身份探讨、分期分类研究、地域性研究以及疆域经略政区变迁研究;明确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对十二座孙吴宗室墓葬进行型式划分,分为多室墓,双室墓,单室墓三类,其中多室墓根据耳室多寡与位置细分为三型三亚型;在形制划分基础上探讨孙吴宗室墓葬的等级,将目前发现的孙吴宗室墓葬分为宗室王、列侯或将军等重臣、王侯家族成员三个等级,同时简要探讨了墓主身份;分析梳理汉至西晋时期贵族墓葬的文化因素,探讨汉晋贵族墓葬文化的变迁。第三章总结了十二座孙吴宗室墓葬的早晚关系与时空分布规律,结合孙吴政权成立以来疆域经略与政治、军事中心频繁转移的路线,探讨孙吴宗室墓葬分布与政权中心转移的内在联系。第四章对孙吴宗室墓葬的墓葬空间进行梳理,探讨“汉制”与“晋制”转变过程中墓葬空间方面的表现及孙吴墓葬文化所发挥的承上启下作用。宏观角度,通过梳理孙吴宗室墓葬的选址及周边孙吴贵族墓葬,总结孙吴家族墓地的选址思路与排葬规律;微观角度,通过考察孙吴宗室墓葬随葬器物的出土位置,探讨随葬器物分区和墓室结构共同构建礼仪空间的象征功能。对墓内祭祀设施与祭器组合进行梳理总结,归纳两汉至东晋南朝时期墓内祭祀空间形式与内涵的转变。第五章是结语部分,对上述各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

宋杰[4](2018)在《孙吴的江防部署与作战方略》文中研究说明三国时期,孙吴施行的江防战略是"临江塞要",即固守江北的西陵、沔口、江陵、濡须等要地,封锁敌军进入长江的水运干道,以阻敌东进或南下。在此战略之下,孙吴在沿江要地构筑了石头城与濡须坞,武昌城,夏口城与鲁山城,邾城,乐乡城,江陵城,西陵的步骘城与步阐城等城垒坞堡,以提高其军队的防御能力;同时还采取筑堤堰遏水的防御战术,即构筑东兴堤、堂邑涂塘、江陵大堰等以阻断魏军南侵的水陆通道。孙吴的整个长江防线分为荆州西部、荆州东部和扬州三个战区,并在这些战区设置了西陵与乐乡,武昌与夏口,濡须与牛渚等都督辖区,并派有军队驻守以御敌。孙吴的江防部署与作战方略总体上比较成功,屡次挫败了魏、蜀等强敌的进攻。

张兴照[5](2016)在《孙吴“限江自保”国策刍议》文中指出孙吴与曹魏、西晋相抗衡,南北对峙达七十余年,"限江自保"是其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这一国策是在充分考虑了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是应对当时复杂局势的较为正确的战略决策。孙吴通过全据长江、构建防线、积极保江,成功实施了这一基本国策。

宋杰[6](2015)在《蜀吴统治下江陵军事地位之演变》文中研究说明刘备、关羽统治下的江陵是蜀汉西征北伐的后方基地,又是荆州战区的指挥中心、主将驻节之所。凭借附近财赋人力的支持,刘备集团在出征益州和襄樊的战役中获得过巨大胜利。孙权袭取荆州后,在"限江自保"的战略指导下后撤北部防线,移民江南,并将战区军队主力和都督治所迁往南岸的乐乡,使江陵成为孤悬江北的军事堡垒,防御态势相当被动,再未给曹魏、西晋造成严重威胁,其战略地位显着下降。

胡阿祥[7](2014)在《关于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政治地理的若干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延续约400年之久的"魏晋南北朝",可以划分为分裂的三国、统一的西晋、分裂的东晋十六国南北朝三个阶段,也可以区别为三国、西晋、东晋南朝、十六国北朝四个系统。就四个系统而言,三国、西晋、东晋南朝的统治民族为汉族(或称华夏),十六国北朝的统治民族主要为非汉族(或称胡)。而对应到政区建置尤其是政区制度,则作为"外来"征服者的胡族之十六国北朝,颇异于作为"土着"

胡莲玉[8](2013)在《建国以来孙权形象研究述论》文中研究指明关于孙权形象的研究,可分为对于历史人物孙权的研究和对于《三国演义》人物孙权的研究。梳理这两个方面有关孙权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孙权和《三国演义》中的孙权的理解和认识,也有助于推动孙权及孙吴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并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正确评价《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历史意义所在。

张健[9](2013)在《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文中认为应当说,豪族研究是汉魏史研究的热点,不过从地域豪族角度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并不多。方北辰①、王永平②在地域视角下丰富了六朝江东吴姓研究,崔向东从地域性上对两汉豪族群体进行探讨,构建起豪族地域性研究的整体框架,也为地域豪族研究提供了崭新的视角。③本文的"吴地"基本遵循了《汉书·地理志》中"吴地"的地理概念,即"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尽吴分也。"④主要是淮河以南

高永涛[10](2013)在《孙吴相关历史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东汉末年,王纲解纽,各地枭雄割据,国家分崩离析。面对中原动荡的政局,孙坚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崛起,组建武装力量,为孙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武力基础。孙策以袁术部曲将领的名义渡江南下,讨平吴郡、会稽、豫章等郡,占据江东大部分地区,开启了建设孙氏政权的历程。孙策遇难后,其弟孙权统领江东事务,孙权完成孙策保有江东的政治嘱托,立国江东,形成三国鼎峙局面。公元221年,曹丕称帝后,孙权称臣于魏,并接受曹魏封号称吴王。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建立吴国,旋迁都建业(今南京),史称孙吴或东吴。孙吴政权共历孙权、孙亮、孙休、孙皓四帝,历时59年。孙吴虽偏安江东一隅,但为三国政权中统治时间最长者,这与孙吴统治者实施的各种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措施密切相关。明末王夫之《读通鉴论》评论孙吴云:“自汉末以来,数十年无屠戮之惨,抑无苛繁之政,生养休息,唯江东也独。”对孙吴君臣统治所取得的历史功绩十分称赞。本篇硕士论文由《论孙氏立足江东的策略》、《孙吴改元问题研究》和《论孙吴末帝孙皓时期与晋关系》三篇专题论文组成。《论孙氏立足江东的策略》论述了东汉末政局的动荡,造成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的增强,冲击了汉武帝以来形成的天命正统观念。孙坚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孤微发迹,组建了一支颇具战斗力的军队。孙策在谋士和宗族势力的支持下,逐渐形成立足江东的策划,渡江南下,并占有大部分江东地区。孙权谨记孙策“保有江东”的嘱托,争取宾客寄寓之士的归附;听从周瑜、鲁肃、甘宁等谋士的建议,完善并执行“立足江东”的既定策略,平定山越、攻取荆州、开疆拓土,最终立国江东。《孙吴改元问题研究》指出孙吴统治时期的多次因符瑞改元,除受江东风尚及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外,亦与孙吴所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局势有关。认为孙皓统治时期频繁改元的原因与孙皓幼年生活在丹阳郡,受江东巫觋风习的影响,过度崇信卜筮、符瑞、祠祀有关。《论孙吴末帝孙皓时期与晋关系》论述了孙皓统治时期对西晋外交关系的发展历程。孙皓执政前期,试图缓和与西晋的关系。孙皓统治地位稳固之后,孙吴收复交趾,平定步阐叛乱,稳定了孙吴的政局。但孙皓统治期间,不修德政,滥用刑罚,竟崇信巫觋谶语,企图统一天下,亲自兴师北伐,无端消耗国力;听任江边诸将循名邀功之举,多次北击晋境谋取小利,致使吴国境内上下离心,亦直接导致了孙吴灭亡。

二、孙吴“限江自保”述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孙吴“限江自保”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1)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遗产的类型分析与传承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环巢湖地区———全国重要的三国军事文化资源厚集区
    (一)关于环巢湖地区地理范围的理解
    (二)环巢湖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三国军事文化资源厚集区的主要依据
    (三)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资源厚集区的地理分布情况
二、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资源的主要类型
    (一)文化遗存分类
        1. 古城砦。
        2. 古战场。
        3. 古道路。
        4. 古工程。
        5. 古墓葬。
        6. 古遗物。
    (二)历史主题分类
        1. 历史故事。
        2. 军事思想。
        3. 名将形象。
        4. 科学技术。
三、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资源的传承策略
    (一)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促进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三)鼓励产业知识创新
    (四)健全多元化融资渠道
四、结语

(3)孙吴宗室墓葬的考古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简史
        一、考古材料发现
        二、考古学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孙吴宗室墓葬形制与等级
    第一节 墓葬形制
        一、多室墓
        二、双室墓
        三、单室墓
    第二节 墓葬等级与墓主身份推定
    第三节 汉晋贵族墓葬变迁
第三章 孙吴宗室墓葬时空分布与疆域经略
    第一节 孙吴宗室墓葬的分期
        一、孙吴早期
        二、孙吴中期与中晚期
        三、孙吴晚期至西晋初年
    第二节 孙吴宗室墓葬分布与疆域经略
        一、草创江东
        二、西征荆州
        三、迁都建业
第四章 孙吴宗室墓葬的空间性研究
    第一节 墓区分布与家族墓地
        一、墓区分布
        二、家族墓地
    第二节 墓葬内部空间
        一、整体空间观念
        二、祭祀空间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孙吴宗室墓葬发掘情况一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孙吴的江防部署与作战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临江塞要”的边防战略
    (一) 西陵
    (二) 沔口
    (三) 江陵
    (四) 濡须
二、在沿江要地构筑城垒
    (一) 石头城与濡须坞
    (二) 武昌城
    (三) 夏口城与鲁山城
    (四) 陆逊所筑邾城
    (五) 乐乡城
    (六) 朱然所筑江陵城
    (七) 西陵的步骘城与步阐城
三、筑堤堰遏水的防御战术
    (一) 东兴堤
    (二) 堂邑涂塘
    (三) 江陵大堰
四、孙权对江防作战区域的部署及其演变
    (一) 荆州西部各都督辖区的设置与变更
        1. 江陵 (乐乡) 、西陵都督辖区的分置。
        2. 乐乡、西陵都督辖区的数次合并与分离。
    (二) 荆州东部的武昌 (左右部) 都督辖区
        1. 吴初建都武昌时期的情况。
        2. 陆逊任武昌都督期间的情况。
        3. 陆逊死后武昌都督辖区的分置。
    (三) 扬州各都督辖区的划分与演变
        1. 周瑜死后孙吴江防战线的收缩与主攻方向的演变。
        2. 孙权建都武昌期间扬州的都督辖区设置。
        3. 孙权还都建业以后的扬州布防情况。

(5)孙吴“限江自保”国策刍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孙吴“限江自保”国策的制定
    (一)“限江自保”国策制定的条件
        1. 长江之险———限江自保的依托条件
        2. 南方发展———限江自保的经济基础
        3. 强大水军———限江自保的军事保障
    (二)“限江自保”国策的制约因素
        1. 国力不足以反守为攻
        2. 豪族不愿舍守为攻
        3. 其它制约因素
二、孙吴“限江自保”国策的实施
    (一)“全据长江”战略的提出与实践
    (二)构建稳固的长江防线
    (三)守在江北,积极保江

(6)蜀吴统治下江陵军事地位之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规定巴蜀,次取襄阳”的后方基地———周瑜、刘备、关羽治下的江陵
    (一)周瑜驻节江陵与其战略谋划
    (二)刘备对荆州北部的谋取与治理
    (三)关羽治下江陵的重要地位
        1. 江陵成为蜀汉荆州的统治中心。
        2. 荆州兵员财力的显着增强。
        3. 蜀魏荆州战线的进退演变。
二、移民南岸、孤悬江北的前线堡垒———黄初三、四年围城之役后的江陵
    (一)西陵军事地位陡升并与南郡战区分离
    (二)南郡移民江南与北边防线的后撤
    (三)南郡战区主将与军队主力移驻南岸的乐乡
    (四)公安督将与军队直属朝廷
    (五)南郡太守和荆州牧治所不在江陵
三、江陵军事地位发生演变的原因
    (一)未能攻夺襄阳
    (二)南郡战区兵力有限
    (三)西陵多次另立战区,分散与削弱南郡兵力
    (四)限江自保,不思进取
四、结语

(8)建国以来孙权形象研究述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孙权的立国方针
二、关于“争荆州”、“孙刘联盟”及“外交政策”
三、关于孙权的用人
四、关于孙权的整体形象和历史地位问题
五、关于孙权形象研究的历程概述及研究展望

(10)孙吴相关历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论孙氏立足江东的策略
    一、东汉末正统观念受到的挑战及孙坚军事力量的形成
    二、孙策“据江东”策略的形成及实践
    三、孙权保有江东之努力
孙吴改元问题研究
    一、孙权时期的改元
    二、孙亮时期的改元
    三、孙休时期的改元
    四、孙皓时期的改元
论孙吴末帝孙皓时期与晋关系
    一、孙皓执政前期缓和与晋关系
    二、孙皓执政中后期与晋对峙关系
    三、孙吴政权抵御晋的南征及其灭亡的原因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孙吴“限江自保”述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环巢湖地区三国军事文化遗产的类型分析与传承策略[J]. 陈凯,陈恩虎. 巢湖学院学报, 2021(05)
  • [2]万绳楠史学成就研究[D]. 卫丛姗. 鲁东大学, 2021
  • [3]孙吴宗室墓葬的考古学研究[D]. 赵娜. 山东大学, 2020(12)
  • [4]孙吴的江防部署与作战方略[J]. 宋杰. 军事历史研究, 2018(01)
  • [5]孙吴“限江自保”国策刍议[J]. 张兴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04)
  • [6]蜀吴统治下江陵军事地位之演变[J]. 宋杰.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
  • [7]关于三国两晋南朝时期政治地理的若干思考[J]. 胡阿祥. 历史地理, 2014(02)
  • [8]建国以来孙权形象研究述论[J]. 胡莲玉. 明清小说研究, 2013(04)
  • [9]汉魏时期的吴地豪族[J]. 张健. 秦汉研究, 2013(00)
  • [10]孙吴相关历史问题研究[D]. 高永涛. 安徽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论孙武的“限河自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