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方法探讨

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方法探讨

一、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量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陈司南[1](2021)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效果的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估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控制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4例经后路行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例患者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后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术,7例患者在髂内动脉栓塞下行后路骶骨肿瘤切除。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输血量及引流量、术后Frankel分级及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球囊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30.47±100.02)min,术中出血(761.76±903.21)ml,术中输血(494.12±794.10)ml,术后输血(70.59±211.44)ml。术后平均住院(14.24±9.57)d,平均引流量(990.35±1139.42)ml,平均拔管时间(7.00±3.02)d。栓塞组患者手术时间(255.71±41.68)min,术中出血(1642.86±596.82)ml,术中输血(885.71±630.95)ml,术后输血(435.71±280.94)ml。术后平均住院(31.00±17.06)d,平均引流量(1018.71±472.79)ml,平均拔管时间(14.71±4.23)d。就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拔管时间而言,腹主动脉球囊辅助下行骶骨肿瘤切除的患者明显优于通过髂内动脉栓塞行手术治疗的患者(P<0.05)。球囊组17例患者中共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脂肪液化1例,皮下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术中输尿管损伤长期留置导尿1例,术后谵妄1例,经换药、清创缝合及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平均随访21个月(6-41个月),死亡3例。栓塞组7例患者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2例,皮下积液1例,双下肢麻痛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平均随访20个月(6-39个月),死亡4例。球囊组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和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栓塞组患者术前术后Frankel分级没有明显差异。球囊组术后KP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栓塞组术前术后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有效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值得临床上应用推广。

赵志庆,董森,燕太强,张熙哲,张学民,郭卫,杨荣利,汤小东,杨毅,唐顺,曲华毅,石惊天[2](2021)在《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骨盆和骶骨肿瘤由于其解剖复杂,周围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内脏器官,且肿瘤发病相对隐蔽,早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肿瘤体积巨大,肿瘤血供丰富。因此手术切除和重建的难度大,最主要的困难仍是大出血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失血量会危及生命,巨大的手术风险使很多骨肿瘤大夫望而却步。受到战伤腹主动脉球囊成功发挥"血管内止血带"的启示,国内外逐步将其应用于非战伤躯干部位创伤出血救治和外科手术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2003年开始将低位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应用于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至今有超过1 500例使用经验,为全世界应用球囊最多的医疗机构。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的使用主要是针对预计术中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参考因素包括患者年龄、肿瘤血供、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累及范围、血管条件等。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安全性。但腹主动脉球囊的使用也带来了相应的并发症,如穿刺点血肿、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动脉闭塞等。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回顾,并总结十余年的腹主动脉球囊应用经验,对腹主动脉球囊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适应证、操作流程、安全性、有效性、并发症预防措施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腹主动脉球囊更好的临床推广应用。

尚家一[3](2020)在《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骶骨肿瘤在骨与软组织肿瘤中较为少见,其中包括原发性骶骨肿瘤和继发性骶骨肿瘤。相较于后者,原发性骶骨肿瘤更多地采用外科手段进行治疗。原发性骶骨肿瘤多起病较隐匿,部分患者初次就诊时肿瘤体积已较大。该疾病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一旦确诊后应尽快采取及时且规范的治疗手段,以阻止并扭转疾病的进程。骶骨位置特殊、结构复杂,与盆腔脏器相邻,与骶神经关系密切,手术难度较大,且手术方式也较为多样。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原发性骶骨肿瘤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我们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地重视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个体化的手术方式需兼顾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骶神经的保留情况、术中出血量的大小以及骨缺损重建后的稳定性,这些进而会影响到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患者术后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水平、疾病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等。从原始社会的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再到近代的生物医学模式,人类对于医学的认知一直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上世纪70年代,美国医生恩格尔公开批评了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并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概念。该模式把人理解为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三种属性的统一体,人类的健康和疾病不仅仅是单一的生物学过程。对于肿瘤性疾病,躯体上和心理上的健康同等重要。尤其是对于骶骨肿瘤术后患者,常面临来自疾病本身以及术后骶神经功能异常带来的种种困扰,有时会出现严重的负性生活事件。目前,我们临床上更多地关注患者的身体状态,而较少关注患者的内心深层感受和心灵需求。“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新时代的临床医生,要不畏直面疾病的险恶,也要关注患者内心的脆弱。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了解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术后骶神经功能状态以及术后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相关因素,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研究目的回顾性分析及探讨影响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状态及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相关因素。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骨外科入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排除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收集其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基本情况(年龄、性别),术前主要症状及体征,既往病史,病理诊断结果(术前活检/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手术用时、出血量,手术方式,术中骶神经保留水平,术后短期/长期并发症情况等。末次随访时对患者行骶神经功能评价及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其中骶神经功能评价采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提出的骶骨肿瘤患者骶神经功能评分系统,心理健康状况评价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疾病构成比、性别年龄特征、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等方面进行统计学概述。对骶神经根保留水平不同的患者之间骶神经功能得分进行统计学比较。分别以SAS和SDS评分为因变量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骶神经保留情况、术后是否出现感染、随访时长等采用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分别得出影响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中共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53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4例,年龄14-77岁(47.64±15.417岁),术前骶神经功能评分为18-27分(23.81±2.193分),手术至末次随访时间8-66个月(31.83±19.17月)。脊索瘤19例,骨巨细胞瘤12例,神经源性肿瘤14例,软骨肉瘤2例,骨肉瘤1例,尤文肉瘤1例,畸胎瘤3例,骨软骨瘤1例。35例患者于术前诉骶尾部疼痛感,20例患者曾出现坐骨神经痛的症状,17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4例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单纯后入路肿瘤切除术19例,后入路肿瘤切除、内固定术21例,后入路肿瘤切除、定制骶骨假体重建术9例,后入路肿瘤切除、钛网骨水泥重建术1例,单纯前入路或前后联合肿瘤切除术3例。手术时长1.5-13h(5.71±3.014h),术中出血量100-13000ml,平均术中出血量2177.36ml。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并行二次清创术者12例,其中2例存在骶尾部长期窦道及渗液。2.本研究中53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平均骶神经功能评分为19.74分,其中最高为27分,最低为3分。以骶神经根保留水平与骶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作为行和列,制作交叉表,用Fisher确切概率法作差异显着性检验,得到p=0.000。据表可见,骶神经根全部保留的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评分接近正常水平,仅离断S4-S5神经根的患者评分稍有降低,而离断单侧或双侧S3神经根者评分降幅较大,离断双侧S2神经根及全部离断者评分极低。3.本研究中5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SDS标准分均值为44.96±7.14分,SAS标准分均值为40.62±7.30分,与国内相应常模相比,p=0.00(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骶神经根保留水平、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有无感染、病理类型是否为脊索瘤、手术是否行定制假体重建均为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况的相关因素(p<0.05);逐步多元回归结果表明,骶神经根保留水平、年龄、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况的主要相关因素(p<0.01)。结论1.原发性骶骨肿瘤较少见,包含多种病理类型,且临床症状不尽相同,手术方式多样,应持续规范诊疗标准,重视个体化治疗。2.手术中骶神经根保留水平不同的患者之间骶神经功能评分存在显着差异。总体上,骶神经根保留水平越高者术后骶神经功能越差,其中S3神经根的保留与否对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有较重要的影响。临床医生在制定手术方案时需要兼顾到安全的切除范围与重要骶神经根的去留。3.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易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患者手术中骶神经根保留水平、年龄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患者术后抑郁、焦虑状况的主要相关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对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更多关注,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陈司南,欧云生,李凯,蒋电明[4](2020)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效果的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估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降低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7例巨大骶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后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术。观察患者术中出血量及输血量、术后输血量及引流量、术后Frankel分级及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结果肿瘤平均最大直径(9.2±2.1)cm,平均手术时间(230.5±100.0)min,术中出血(761.8±903.2)mL,术中输血9人,术后输血2人。术后平均住院(14.4±9.4)d,术后引流量(990.4±1 139.4)m L,平均拔管时间(7.0±3.0)d。术后Frankel分级和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Z=-2.828,P=0.005),术后Karnofsky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81.2±8.6)vs.(71.2±7.8);t=-11.662,P<0.001]。共7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切口脂肪液化1例,皮下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长期留置导尿1例,术后谵妄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恢复。随访6~41个月,死亡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肺癌骶骨转移2例),复发4例(脊索瘤2例,畸胎瘤1例,肝癌骶骨转移1例),复发患者经放化疗处理后病灶均得到控制。结论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有效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杨进坤,李羽[5](2019)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系统评价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收集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RCT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表,队列研究的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由2位研究员独立按照本研究制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及偏倚风险后,提取文献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对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Meta分析。其结局观察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本研究初检共检出相关文献219篇,经过逐层筛选,最后符合本研究文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的文献为6篇。其中,1篇为RCT,5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共计纳入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患者609例,包括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患者258例,未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者351例。②本研究纳入的6篇文献中,1篇RCT研究的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结果为偏倚风险不确定,5篇回顾性队列研究的NOS评分均为7分。根据文献质量评价结果,将5篇高质量队列研究纳入Meta分析。③本研究相关Meta分析结果显示,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排除临床异质性),均较未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者减少,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MD=-917.12,95%CI:-1 239.61~-594.62,P<0.001;SMD=-532.89,95%CI:-866.84~-198.94,P=0.002;SMD=-52.40,95%CI:-70.53~-34.26,P<0.001)。而二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神经损伤(RR=0.55,95%CI:0.20~1.48),伤口感染(RR=0.52,95%CI:0.24~1.10),阴道损伤(RR=0.47,95%CI:0.05~4.31)及尿道损伤(RR=1.06,95%CI:0.04~30.57)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能减少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同时不增加术后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尿道损伤及阴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王喆,崔波,方子乔,陈骞,池琦[6](2019)在《骶骨肿瘤外科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低位阻断术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骶骨肿瘤外科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低位阻断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抚矿总医院骶骨肿瘤手术切除100例病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术前分别给予A组球囊导管阻断术控制血流,B组动静脉置管麻醉,降低血压,观察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复发变化规律。结果:所选病例中A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A组小于2 500 ml病例肿瘤复发率低于B组大于2 500 ml病例,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腹主动脉球囊导管低位阻断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卢炜,向阳,庄景义,赵许亚,雷鹰[7](2018)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前,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多采用术前肿瘤滋养血管栓塞、术中开腹结扎单侧、双侧髂内动脉或直接腹主动脉阻断、介入穿刺置管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等手段减少出血,但前3种方法均增加手术创伤且控制出血效果不确切。目的:探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切除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68例行骨盆及骶骨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阻断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切除肿瘤,阻断组采用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进行常规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阻断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15)、出血量显着减少(P=0.022)、术后复发率较低(P=0.029)。结论: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血流技术可有效提高骨盆及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郭卫,尉然[8](2018)在《中国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进步》文中提出骶骨肿瘤为少见肿瘤,其中原发肿瘤更为少见。骶骨原发肿瘤病理类型中以脊索瘤最多见,其次为骨巨细胞瘤及骶骨部位的神经源性肿瘤;同时,骶骨亦为继发性肿瘤好发部位之一,主要为转移癌[1]。骶骨肿瘤的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由于骶骨解剖结构复杂,同时其与大血管、重要脏器毗邻,术中出血汹涌,手术风险高。由于在骶骨部位难以达到广泛切除边缘,因而,骶骨肿瘤术后的局部复发

马翔,肖砚斌,张漾杰,李文忠,彭灼辉[9](2016)在《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在高位骶骨肿瘤手术中的相关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技术在高位骶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高位骶骨肿瘤患者79例,其中行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骶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非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血流骶骨肿瘤切除术的患者29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1例,通过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拔管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球囊组手术时间(146.36±29.38)min,非球囊组手术时间(206.03±125.93)min,球囊组出血量(1610.70±491.14)m L,非球囊组出血量(2 658.62±562.213)m L,球囊组拔管时间(6.60±2.76)d,非球囊组拔管时间(12.52±2.8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位骶骨肿瘤的切除术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出血,良好显露肿瘤边界,便于术中创面的止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渗出,基本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高位骶骨肿瘤的切除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臧乐源,初同伟[10](2016)在《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原发性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相关文献,并对其手术方式、术中止血、骨盆重建、骶神经根的保护、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手术治疗是原发性骶骨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但在手术方式选择、骶神经根的保护及术中止血处理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同时,骨盆稳定性重建的复杂性、并发症的多样性及与多因素相关的预后,也给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带来困难和挑战。结论迫切需要形成一个行之有效的统一标准,来对原发性骶骨肿瘤进行综合性诊断和治疗。

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量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量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骶骨肿瘤切除的手术方式和出血控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3)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效果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纳入
    1.2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方法
        1.2.1 术前球囊置入:
        1.2.2 术中球囊阻断:
        1.2.3 术后球囊拔除: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骶骨肿瘤减少术中出血方法的选择
    4.2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机制及适应症
    4.3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注意事项

(6)骶骨肿瘤外科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低位阻断术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的纳入标准
    1.3 球囊导管置入及使用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中观测指标
    2.2 术中、术后并发症
    2.3 术后随访
3 讨论
    3.1 骶骨肿瘤的血供及常规止血方法
    3.2 球囊导管应用的注意事项
    3.3 球囊导管阻断对术中出血的控制效果
    3.4 球囊阻断并发症
    3.5 研究结果与肿瘤复发

(7)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随访计划及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中情况
    2.2 术后情况
3 讨论
    3.1 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优势
    3.2 并发症的预防
    3.3 手术注意事项

(9)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在高位骶骨肿瘤手术中的相关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10)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
2 外科分期
3 手术入路及方式
4 骶神经根的保留
5 手术出血及控制
6 术后骨盆的稳定及重建
7 并发症
8 预后
9 问题与展望

四、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量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效果的评价[D]. 陈司南.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2]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的应用进展[J]. 赵志庆,董森,燕太强,张熙哲,张学民,郭卫,杨荣利,汤小东,杨毅,唐顺,曲华毅,石惊天. 中华骨科杂志, 2021(07)
  • [3]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术后骶神经功能及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D]. 尚家一. 山东大学, 2020(02)
  • [4]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减少巨大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效果的评价[J]. 陈司南,欧云生,李凯,蒋电明. 循证医学, 2020(02)
  • [5]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应用于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临床效果的Meta分析[J]. 杨进坤,李羽.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9(04)
  • [6]骶骨肿瘤外科切除术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导管低位阻断术的效果观察[J]. 王喆,崔波,方子乔,陈骞,池琦. 现代肿瘤医学, 2019(16)
  • [7]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重建术中的应用[J]. 卢炜,向阳,庄景义,赵许亚,雷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08)
  • [8]中国骶骨肿瘤外科治疗的进步[J]. 郭卫,尉然.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04)
  • [9]腹主动脉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血流在高位骶骨肿瘤手术中的相关应用[J]. 马翔,肖砚斌,张漾杰,李文忠,彭灼辉.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05)
  • [10]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J]. 臧乐源,初同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6(04)

标签:;  ;  ;  ;  ;  

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失血量的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