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一、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裴文钰[1](2020)在《基于SCA的多协议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软件无线电系统与传统无线电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配置性,可通过加载软件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需求。软件通信体系结构是一种实现了软件无线电思想的结构,提高了波形的移植性、兼容性和可伸缩性,使波形开发的成本大大降低。当前已有非常成熟的基于SCA2.2.2规范的标准框架,然而由于SCA2.2.2有相对严格的接口规范,基于SCA2.2.2规范设计的框架在非分布式的平台设备上运行会有资源消耗过大等不足之处,本文针对小型多协议终端设备的有限资源特点,引入SCA4.1规范的思想设计了一套轻量级的SCA核心框架。轻量级核心框架引入了 SCA4.1规范中接口重组和选择性继承的思想,并且根据核心框架接口的可裁剪性,对平台的功能需求进行了精简,提炼出轻量级平台所必须的功能模块,并根据这些功能模块设计了相应的管理部署流程,最后将设计好的核心框架进行实现并在测试平台上进行功能验证,完成预期的功能需求。同时本文设计了一个可以应用于多协议终端应用背景的软件架构方案,结合了轻量级SCA核心框架和优化COBRA中间件。ACE/TAO中间件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COBRA开源实现,本文在研究CORBA中间件基本工作原理及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广泛使用的TAO中间件进行了性能分析,并提出了对于TAO中间件的优化策略。最后本文设计了相应的测试应用组件验证了基于轻量级SCA核心框架和优化中间件的平台的基本功能,确认了软件架构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张宝琴[2](2020)在《用于导弹自动测试系统开发的通用模拟器研制》文中研究指明通常导弹自动测试设备的研发进度依赖于导弹的研发进度,而且需要用价格昂贵的导弹来验证测试设备。用于导弹自动测试系统开发的通用模拟器可以在导弹研制完成前对自动测试设备进行验证,可以模拟导弹的各种故障,实现对自动测试设备的全面考核。研制这种通用模拟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根据通用模拟器的研制需求设计了课题总体方案。在硬件设计上,根据导弹接口信号类型的归纳结果,选用8种接口的PXI总线模块模拟导弹接口资源,设计专用的测试接口。软件开发上,利用哈工大测控所自研的联合试验平台(H-JTP)开发模拟器软件,封装了8个PXI总线模块组件使得H-JTP平台能够控制硬件接口;设计激励响应组件来模拟导弹的行为;设计数据处理组件对数据进行运算;设计故障注入组件来模拟导弹的故障;设计网络接口组件来控制通用仪器。各组件间通过H-JTP平台中间件进行交互。在H-JTP平台上使用PXI总线模块组件、激励响应组件、数据处理组件、故障注入组件和网络接口组件构建模拟器软件系统。用户在使用这个模拟器时,完全免编程,通过改变激励响应组件的配置来模拟器不同型号导弹的行为,实现模拟器的通用性。通过配置故障注入组件来模拟导弹不同的故障,实现模拟器的灵活性。模拟器具备通用、灵活和免编程的特点。最后,开发模拟测试设备和模拟硬件板卡,通过模拟的方式验证了通用模拟器的功能,验证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通用导弹模拟器运行稳定,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张帅林[3](2018)在《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雷达、汽车电子、航空电子等诸多大型嵌入式系统的研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体系集成困难、可移植性差等难题,根据特定的硬件平台和功能需求来设计对应的软件,软硬件具有非常强的耦合性。中间件位于应用软件之下、操作系统之上,能够屏蔽不同硬件架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差异,给应用程序提供一致的调用接口,使开发人员从复杂的硬件结构学习中解脱出来,只需专注软件功能需求的开发即可。本课题是在对国内外使用的中间件技术做了充分的调研后,选择在大型分布式系统中应用广泛的三种中间件作为研究方向,分别是CORBA、DDS以及HAL。前两种是OMG制定和维护的中间件规范,在分布式系统中有较多的应用;HAL是在SCA中提出的对专用处理器与通用处理器之间实现无缝连接的一种补充性规范,在软件无线电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CORBA和DDS中间件技术研究与性能评估以及基于DSP的HAL软件设计与实现。对前两种中间件的研究主要是详细分析其体系结构及通信机制,并且对它们的体系结构作对比研究,最后对两种中间件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基于DSP的HAL软件设计与实现是本课题的核心,在对其体系结构充分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在异构处理器之间通信的方案,并且对用来标识不同组件的逻辑地址进行了层次性划分,实现了关键数据结构以及阻塞和非阻塞接口的设计,最后在实验室自主研制的通用信号处理平台上作了测试验证,符合预期结果。

赵俣[4](2017)在《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高效传输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软件无线电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开放性、可重用性等传统无线电不可比拟的特点,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美军于1997年启动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计划中提出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一个全面而具体的标准。SCA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渐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其最新版本是于2015年推出的SCA4.1。过去版本的SCA均基于CORBA中间件实现,而在SCA4.1中,传输机制取代了CORBA,意味着引入其他中间件和技术的可能。传输机制是一系列传输技术的集合。它可以以中间件的形式实现,也可通过对底层传输方式进行封装来实现。本文以寻找、研究CORBA的替代品,进一步提高SCA的效率为目的,首先,研究了当前主流的三类中间件,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以及消息中间件,并分别选取了各类型的典型代表—omniORB、Binder和ZeroMQ,对它们进行了传输效率测试及对比;然后,通过比较中间件与底层传输方式的效率差异,分析影响中间件效率的因素。最后,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种自定义的中间件。该中间件基于远程过程调用,内部封装了POSIX消息队列、TCP套接字、共享内存等多种底层传输方式,并实现了各类传输方式的灵活可插拔;此外,设计了自定义的数据帧结构和序列化方式。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所设计的自定义中间件相对于CORBA以及同类型的中间件在效率方面有显着优势。

雷鹏斌[5](2016)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软件无线电概念的提出使无线电设备从长期依赖于固定硬件的方式解放出来,利用软件思想实现各种功能;为了使软件无线电标准化,并具有更好的移植性和重用性,美军提出了软件通信体系结构SCA规范,SCA采用CORBA中间件来实现不同功能波形组件间的相互通信;在软件无线电系统,CORBA中间件起到屏蔽处理器、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差异的软总线的重要作用。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迅速发展,当前CORBA中间件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应用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方面,大多数CORBA产品性能并不理想,其主要表现在较大的传输时延、较低的数据吞吐量等方面,CORBA性能直接影响到系统整体传输效率;另一方面,现有CORBA实现只支持GPP通用处理器,对于DSP、FPGA等专用处理器不能提供有效支持,这将导致DSP上的波形组件不能通过简单的、标准的方式实现与其他组件的通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实现了对CORBA中间件的优化处理和支持DSP的CORBA中间件的研发。首先,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和SCA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并对SCA中采用的CORBA中间件的实现技术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广泛应用的TAO中间件进行性能分析与测试,得出了报文处理过程是造成TAO传输时延大的内在因素的结论,为此,本文提出了简化TAO的工作流程、优化报文中冗余字节等优化策略对TAO进行优化处理。其次,针对CORBA中间件在DSP处理器上的实现展开深入的研究,指出了硬件抽象层技术存在的缺陷;分析了实际应用中DSP对CORBA中间件的功能需求,提出采用SCA中轻量级中间件标准作为总体的设计原则;详细设计了各个功能模块,如传输协议选择、封装和解析模块等,另外,本文还设计实现了IDL-C编译器,用于将IDL语言描述的接口编译成C语言框架代码文件。最后,搭建了测试平台对本文设计实现的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进行了测试验证,结果表明,经优化后的TAO中间件传输时延明显下降,性能得到改善,同时验证了DSP波形组件能够通过本文设计的中间件实现与GPP波形组件通信,从而证明了支持DSP的CORBA中间件的有效性。

唐麒[6](2011)在《小型化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软件无线电系统通过加载软件来实现不同的通信功能,与传统无线电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可配置性。美国国防部于1997年启动的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计划提出的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实现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提高了波形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和可伸缩性,降低了波形开发成本。软件通信体系结构基于CORBA中间件实现,适应于所有JTRS群集无线电家族。对于小型化无线终端,如第五群集、手持式、背负式无线电平台,运行功能齐全的基于CORBA的SCA并不经济,在操作上也不可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小型化SCA。本文研究了软件通信体系结构规范,提出了各种小型化SCA的方法,重点分析了软件体系结构中的CORBA中间件和核心框架,从这两方面对SCA进行小型化。根据CORBA中间件在SCA实现中的作用抽象出了SCA中的中间件功能集,并采用自定义中间件的方法设计实现了一种实现上述功能集、应用于小型化无线终端的的轻量级中间件方案。研究了SCA核心框架的接口关系,分析了小型化无线终端平台架构的特点,提出了轻量级框架接口的概念,对SCA核心框架接口进行裁减与重组,修改接口的功能及相互关系,以提供一种资源占用更少的框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基于轻量级中间件和轻量级框架实现了小型化SCA,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波形应用演示验证实例,验证了轻量级中间件和轻量级框架设计的合理性及所实现的波形应用接口功能的正确性。最后,对实现的轻量级中间件的内存占用和效率进行了测试,并对比omniORB对性能进行分析比较,验证了轻量级中间件在资源占用方面的优势。

刘鹏[7](2009)在《分布式系统中容错中间件冗余服务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关键领域的深入,应用环境变得异常复杂,网络异构问题也更加突出,对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系统提供容错则是保证高可靠性和高可用性的重要举措。如果直接开发分布式容错,就要处理复杂的应用逻辑和容错逻辑,为了减轻容错应用开发者的负担,尽可能的将一些容错的共性提炼出来,为分布式应用提供统一的容错管理,在中间件层提供容错备受关注。本文在遵循现有容错规范的基础上,吸收和改进传统容错中的部分容错思想和技术,建立了容错的计算模型,构建了基本容错框架,设计和改进了复制管理模块和失效管理模块,将副本以对象组的形式由复制管理器进行统一管理。通过接收复制管理器的请求,驻留在本地主机上的通用对象工厂进行对象的创建与删除,系统根据复制模式的选择,进行副本之间的状态同步。对失效管理模块建立了一个基于推/拉混合模式的失效检测模型,采用三层的层次式失效检测方法,进行进程级、对象级和主机级的失效检测,在传统失效检测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添加信任参数和修正比例因子改进了失效检测算法。测试结果表明,在10/100M自适应的以太局域网环境下,当消息长度不大于3k,对象副本数目小于4时,请求平均响应时间不会太长,系统具有较好的性能;采用心跳消息对系统进行检测,能及时的检测到对象和主机的失效。

孙冬梅[8](2006)在《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集群体性、交互性、分布性和协作性于一体,适应了信息社会中人们的工作方式,是未来协同设计的必然趋势。在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过程中,通信问题依然是一个不可回避和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分布式异构环境中协同用户之间的通信问题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实现的核心,是目前协同设计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享模型驱动的异地实时协同设计方法和技术研究》(项目编号50175113)和教育部高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网络环境下协同设计三维模型实时共享方法及实现》(项目编号20040611006)的资助下,对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分析了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的特点,及其对于网络通信的要求,探讨了传统以HTML技术为代表、基于客户/服务器两层模型的Web体系结构所造成的网络瓶颈和事务处理能力不足等缺陷,提出了带有Web中间件的三层模型的分布式协同设计体系结构,即Browser/Server体系结构。研究了协同设计过程中网络通信的中间件技术,分析了CORBA和Java结合的优越性,确定系统采用基于Web的Java/CORBA中间件技术,使协同设计通信的内部接口和实现透明化,技术上具有中立性和稳定性。研究了协同设计过程中异构网络环境下构件间的互操作问题——即来源不同的构件之间能相互通信、相互提供服务,共同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分析了CORBA机制和Java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CORBA和Java的通信体系结构模型,建立了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开发了基于CORBA和Java的通信体系结构的协同设计应用实例,建立了服务器和客户端功能模块,用CORBA软总线和Java语言实现了分布式用户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初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实用性。

王晓庆[9](2006)在《面向智能网演进的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下一代网络将是一种可以提供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各种业务的综合性开放式网络。本文以实现网络开放、智能网(IN)的在线演进为目标,研究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原理及其实现技术问题。在对异构网络中间件的概念、原理进行详细定义的基础上,以OSA/Parlay的技术标准为背景,以独立于实现技术的MDA方法对异构网络中间件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全面描述。之后详细研究了基于IN平台构建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原理和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基于最小改变策略的增强IN模型以满足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功能和性能新需求,为了应对开放环境下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新挑战,将反射特征以业务的方式引入到中间件平台。 论文工作的主要创新点简要归纳如下: 1.建立了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原理框架 首先从网络运营商的角度,以开放网络能力、支持第三方简捷制作业务为目标,提出在业务层和网络层之间引入异构网络的中间件层,以屏蔽网络的异构性,为基于异构网络中间件的业务开发人员提供了一个直观的、易于理解的基准模型。 2.分析了异构中间件平台体系结构的全貌 从全局的视点,以与具体实现技术无关的MDA模型,借助“4+1”多视点的方法,分析了中间件平台体系结构的全貌,为构造独立于实现技术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提供了统一的理论模型。 3.提出了基于IN构造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方法 深入研究了基于IN平台基本架构,用私有化的IN平台和制作业务的私有技术,构建开放式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理论和实现技术,并以业务的方式实现了OSA GCC SCF原型系统。 4.提出了基于最小改变策略的增强IN平台功能模型 针对用IN平台直接构造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在许多功能和性能的支撑方面的不足,基于最小改变策略,将截取器的概念自然引入到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作为增强IN功能的基本手段。 5.研究了基于IN业务特征的反射式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 以面向业务层的需求为导向,利用IN本身的特征,建立了基于

付政[10](2005)在《中间件技术在TGOP中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需要在各种平台之间进行移植,或者一个平台需要支持多种应用软件和管理多种应用系统,软、硬件平台和应用系统之间需要可靠和高效的数据传递或转换,使系统的协同性得以保证。这些,都需要一种构筑于软、硬件平台之上,同时对更上层的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软件系统,而中间件正是在这个环境下应孕而生。由于中间件技术正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因此目前尚不能对它进行精确的定义。比较流行的定义是: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分布式应用软件借助这种软件在不同的技术之间共享资源。中间件位于客户机/ 服务器的操作系统之上,管理计算资源和网络通讯。通常意义下,中间件应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满足大量应用的需要;运行于多种硬件和OS 平台;支持分布式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OS 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功能;支持标准的协议;支持标准的接口。程序员通过调用中间件提供的大量API,实现异构环境的通讯,从而屏蔽异构系统中复杂的操作系统和网络协议。中间件提供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它们可以有符合接口和协议规范的多种实现。由于标准接口对于可移植性和标准协议对于互操作性的重要性,中间件已成为许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部分。对于应用软件开发,中间件远比操作系统和网络服务更为重要,中间件提供的程序接口定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层应用环境,不管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怎样更新换代,只要将中间件升级更新,并保持中间件对外的接口定义不变,应用软件几乎不需任何修改,从而保护了企业在应用软件开发和维护中的重大投资。本文分析了当前主要的中间件技术,发展趋势,并在TGOP 电信通用对象平台上进行了研究和实现,论证了中间件技术的可用性及其优势。

二、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CA的多协议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来源
    1.2 SCA的发展历史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技术研究
    2.1 软件通信体系架构简介
        2.1.1 总线层
        2.1.2 网络和串行接口服务层
        2.1.3 POSIX操作系统接口层
        2.1.4 中间件数据传输层
        2.1.5 核心框架层
        2.1.6 应用层
    2.2 COBRA在SCA中的应用
        2.2.1 COBRA通信机制
        2.2.2 ORB
        2.2.3 可移植的对象适配器POA
        2.2.4 接口定义语言(IDL)
        2.2.5 对象引用
        2.2.6 命名服务
        2.2.7 事件服务
        2.2.8 GIOP协议
    2.3 域描述文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SCA框架的轻量级设计
    3.1 轻量级框架设计原理
        3.1.1 框架接口组成
        3.1.2 接口选择性继承设计
        3.1.3 域描述文件解析优化
        3.1.4 静态部署
        3.1.5 功能需求划分
    3.2 轻量级框架的设计
        3.2.1 域管理模块设计
        3.2.2 波形管理模块设计
        3.2.3 文件管理模块设计
        3.2.4 域描述文件解析模块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轻量级CORBA中间件的设计
    4.1 TAO性能分析
        4.1.1 数据分布服务DDS
        4.1.2 TAO传输模型
        4.1.3 TAO时间性能分析
        4.1.4 TAO空间性能分析
    4.2 轻量级TAO设计
        4.2.1 协议层消息结构优化设计
        4.2.2 消息发送模块优化设计
    4.3 基于TAO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多协议终端应用背景
        5.1.1 多协议终端简介
        5.1.2 系统架构设计
    5.2 嵌入式环境下系统功能验证
        5.2.1 平台搭建
        5.2.2 轻量级核心框架功能和性能测试
        5.2.3 轻量级中间件性能测试
    5.3 应用波形的开发与验证
        5.3.1 波形组件功能模块划分
        5.3.2 组件设计实现
        5.3.3 MSK波形验证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论文内容及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用于导弹自动测试系统开发的通用模拟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总体方案
    2.1 需求分析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2.2.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导弹模拟器接口组件开发
    3.1 导弹接口协议格式分析
    3.2 协议在模拟器中解析方法
    3.3 模拟器接口组件开发
        3.3.1 通讯资源组件
        3.3.2 物理资源组件
        3.3.3 硬件资源组件功能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导弹模拟器专用组件资源开发
    4.1 引言
    4.2 激励响应组件开发
        4.2.1 需求定义
        4.2.2 激励响应组件软件设计
        4.2.3 激励响应组件界面设计
        4.2.4 激励响应组件单元测试
    4.3 数据处理组件开发
        4.3.1 需求定义
        4.3.2 数据处理组件软件设计
        4.3.3 数据处理组件界面设计
        4.3.4 数据处理组件单元测试
    4.4 故障注入组件开发
        4.4.1 需求分析
        4.4.2 故障注入组件软件设计
        4.4.3 故障注入组件界面设计
        4.4.4 故障注入组件单元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拟器系统构建
    5.1 模拟器系统构建
    5.2 模拟器软件部署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模拟器系统测试
    6.1 模拟器测试方案
        6.1.1 模拟器功能验证方案
        6.1.2 模拟器系统验证方案
    6.2 模拟器系统测试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中间件技术介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间件技术介绍
        1.2.2 中间件技术国外的发展现状
        1.2.3 中间件技术国内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CORBA中间件技术分析与性能评估
    2.1 本章引言
    2.2 CORBA体系结构
        2.2.1 CORBA基本组成
        2.2.2 对象请求代理ORB
        2.2.3 GIOP协议
        2.2.4 IDL语言和映射
    2.3 CORBA的工作方式
        2.3.1 静态调用方式
        2.3.2 动态调用方式
    2.4 CORBA应用的开发过程
    2.5 CORBA性能测试与分析
第3章 DDS中间件技术分析与性能评估
    3.1 本章引言
    3.2 DDS体系结构
        3.2.1 DDS主要实体及其关系
        3.2.2 服务质量Qos
    3.3 发布/订阅过程
        3.3.1 发布数据流程
        3.3.2 订阅数据流程
        3.3.3 DDS和 CORBA对比分析
    3.4 DDS性能测试与分析
        3.4.1 平台介绍与配置
        3.4.2 性能分析
第4章 基于DSP的 HAL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本章引言
    4.2 HAL原理介绍及功能需求分析
        4.2.1 HAL功能需求
        4.2.2 HAL关键术语介绍
        4.2.3 HAL体系架构
    4.3 HAL核心模块设计
        4.3.1 硬件抽象层通信流程设计
        4.3.2 关键数据结构设计
        4.3.3 关键接口函数设计
    4.4 HAL性能测试
        4.4.1 平台介绍
        4.4.2 测试验证与性能分析
第5章 工作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高效传输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典型传输机制的研究与性能测试
    2.1 典型传输机制介绍
        2.1.1 OmniORB
        2.1.2 Binder
        2.1.3 ZeroMQ
    2.2 典型传输机制的效率测试
        2.2.1 测试环境与方法
        2.2.2 测试结果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影响传输时延的因素
        2.3.2 影响中间件效率的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自定义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总体设计
    3.2 基于远程过程调用
    3.3 自定义消息格式及序列化、反序列化方式
        3.3.1 自定义消息格式
        3.3.2 自定义序列化方式
    3.4 自适应、可插拔的底层传输方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定义中间件的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
    4.1 自定义中间件功能验证
        4.1.1 远程过程调用功能验证
        4.1.2 消息转换验证
        4.1.3 底层传输方式功能验证
    4.2 自定义中间件性能测试
        4.2.1 自定义中间件资源占用测试
        4.2.2 自定义中间件传输效率测试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定义中间件在SCA V4.1 中的应用
    5.1 核心框架的主要功能及接口
        5.1.1 核心框架的主要功能
        5.1.2 核心框架的接口
    5.2 自定义中间件对核心框架接口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软件无线电系统中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
2. 软件无线电技术基础
    2.1 软件无线电
        2.1.1 软件无线电基本原理
        2.1.2 软件无线电优势
    2.2 软件通信体系结构
    2.3 CORBA中间件
        2.3.1 CORBA体系结构
        2.3.2 对象请求代理ORB
        2.3.3 GIOP协议
        2.3.4 IDL语言和映射
    2.4 CORBA在软件无线电系统中面临的挑战
    2.5 本章小结
3. CORBA实时性优化策略
    3.1 ACE/TAO简介
    3.2 TAO性能分析
        3.2.1 时间性能分析
        3.2.2 空间性能分析
    3.3 TAO性能测试
        3.3.1 测试环境与方法
        3.3.2 测试结果分析
    3.4 TAO实时性优化策略
        3.4.1 TAO工作流程分析
        3.4.2 简化处理流程
        3.4.3 报文内容优化
    3.5 本章小结
4. 支持DSP处理器的CORBA中间件设计
    4.1 硬件抽象层实现方法
        4.1.1 硬件抽象层简介
        4.1.2 存在的缺陷
    4.2 基于DSP的CORBA中间件总体设计
        4.2.1 需求分析
        4.2.2 设计原则
        4.2.3 总体结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4.3.1 传输协议
        4.3.2 封装模块
        4.3.3 发送驱动
        4.3.4 接收驱动
        4.3.5 解析模块
        4.3.6 POA
    4.4 IDL-C编译器设计
        4.4.1 IDL语言到C的映射规则
        4.4.2 编译器的设计
        4.4.3 框架代码自动生成
    4.5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验证
    5.1 验证平台
    5.2 优化后TAO实时性测试
    5.3 支持DSP的CORBA功能验证
        5.3.1 与GPP ORB互通能力验证
        5.3.2 统一波形装配方法验证
    5.4 本章小结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小型化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安排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SCA小型化策略
    2.1 轻量级中间件技术
        2.1.1 轻量级CORBA 中间件
        2.1.2 数据分布服务
        2.1.3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
        2.1.4 自定义中间件
    2.2 轻量级框架设计技术
        2.2.1 轻量级框架接口
        2.2.2 静态部署
        2.2.3 域描述文件预解析
    2.3 轻量级应用环境
    2.4 小结
第三章 轻量级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CORBA 在SCA 中的应用
    3.2 自定义传输机制功能集
    3.3 传输机制设计思想
    3.4 传输机制层次结构
    3.5 传输机制的实现
        3.5.1 传输机制内核设计
        3.5.2 传输模块的实现
        3.5.3 IDL 桩和框架
        3.5.4 命名服务
        3.5.5 消息结构定义及转换
        3.5.6 对象请求代理
        3.5.7 平台相关模型映射技术
    3.6 小结
第四章 轻量级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4.1 轻量级框架设计原理
    4.2 轻量级框架结构
    4.3 域管理模块
        4.3.1 设备与服务管理
        4.3.2 波形管理
    4.4 波形控制模块
    4.5 基础模块
    4.6 小结
第五章 功能验证与性能测试
    5.1 波形实现与验证
        5.1.1 波形组件的设计与实现
        5.1.2 波形算法
        5.1.3 实验结果
    5.2 轻量级中间件性能测试
        5.2.1 轻量级中间件内存测试
        5.2.2 轻量级中间件效率测试
    5.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撰写的论文

(7)分布式系统中容错中间件冗余服务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容错的研究现状
        1.2.1 冗余容错的研究现状
        1.2.2 容错中间件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与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 CORBA的容错中间件
    2.1 CORBA的结构与原理
        2.1.1 CORBA标准的一些重要概念
        2.1.2 CORBA的工作原理
    2.2 容错 CORBA的计算模型
    2.3 容错 CORBA的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
        2.3.1 复制管理
        2.3.2 失效管理
    2.4 系统结构模式
        2.4.1 集中式模式
        2.4.2 选择式模式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制管理器的设计与实现
    3.1 复制管理器的模型与原理
    3.2 属性管理器的设计
        3.2.1 容错域
        3.2.2 容错属性的设计
    3.3 对象组管理器的设计
        3.3.1 对象组的生命周期管理
        3.3.2 对象组管理器的功能设计
    3.4 通用对象工厂的设计
        3.4.1 通用对象工厂的地位与作用
        3.4.2 通用对象工厂的功能设计
    3.5 复制管理功能模块设计
        3.5.1 对象创建模块的设计
        3.5.2 对象删除模块的设计
        3.5.3 对象查询模块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失效管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4.1 失效检测的基本模式
        4.1.1 拉模式失效检测
        4.1.2 推模式失效检测
    4.2 分布式失效检测的构架
        4.2.1 流言式失效检测
        4.2.2 层次式失效检测
    4.3 常用失效检测算法
        4.3.1 Chen预测算法
        4.3.2 Jacobson预测算法
    4.4 失效通告模型的设计
        4.4.1 事件通告服务
        4.4.2 失效通告模型
    4.5 失效检测器的设计
        4.5.1 三层分层式失效检测的设计
        4.5.2 对象级失效检测的设计
        4.5.3 主机级失效检测的设计
    4.6 改进的失效检测算法
        4.6.1 添加信任度参数 Tru
        4.6.2 修正比例因子α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5.1 复制管理模块的实现及分析
    5.2 失效管理模块的实现与分析
        5.2.1 检测标准
        5.2.2 算法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8)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来源和意义
        1.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1.2 本课题的来源
        1.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条件
        1.3.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论文的研究条件
    1.4 本章小结
2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
    2.1 引言
    2.2 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结构的确定
        2.2.1 传统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
        2.2.2 应用B/S 体系结构的优势
    2.3 Web 中间件技术
        2.3.1 引言
        2.3.2 中间件技术概述
        2.3.3 基于Web 的Java/CORBA 中间件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
    3.1 引言
    3.2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系统的通信需求
    3.3 基于CORBA 和Java 的协同设计通信机制
        3.3.1 CORBA 概述
        3.3.2 Java 概述
    3.4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体系结构模型
        3.4.1 协同设计通信体系结构的组成部分
        3.4.2 协同设计过程中的通信协议
        3.4.3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体系结构建模和实现
    3.5 本章小结
4 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应用实例
    4.1 引言
    4.2 人机界面开发环境
    4.3 服务器端的建立和实现
        4.3.1 服务器端功能模块的建立
        4.3.2 服务器端程序的实现
    4.4 客户端的建立和具体实现
        4.4.1 客户端功能模块的建立
        4.4.2 客户端程序的实现
        4.4.3 程序运行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面向智能网演进的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介绍
    1.2 本文的宗旨
    1.3 本文的组织
第二章 异构网络中间件原理框架
    2.1 中间件的概念
        2.1.1 中间件技术的产生背景
        2.1.2 中间件概念及现状
        2.1.3 中间件的发展趋势
    2.2 电信领域的中间件系统
        2.2.1 业务与应用及服务的概念
        2.2.2 业务驱动的概念
        2.2.3 业务平台的演进
        2.2.3.1 基于SPC的业务提供
        2.2.3.2 基于传统智能网的业务提供
        2.2.3.2.1 智能网概念模型
        2.2.3.2.2 智能网体系结构
        2.2.3.3 基于API的业务提供
        2.2.3.3.1 Parlay API技术
        2.2.3.3.2 JAIN API技术
        2.2.3.3.3 Web Service技术
        2.2.3.3.4 SIP技术
        2.2.4 业务平台的特征分析
    2.3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提供
        2.3.1 下一代网络的概念
        2.3.2 下一代网络的特征
        2.3.3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提供
        2.3.3.1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特点
        2.3.3.2 下一代网络的业务提供方式
    2.4 实现开放的业务体系
        2.4.1 实现开放业务体系的需求
        2.4.2 目前网络的现状
        2.4.2.1 异构的网络
        2.4.2.2 异构的业务平台
        2.4.2.3 异构的开放API技术
        2.4.3 异构网络中间件
        2.4.3.1 异构网络中间件概念
        2.4.3.2 异构网络中间件功能框架
        2.4.4 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外延
        2.4.4.1 异构网络中间件和OSA
        2.4.4.2 异构网络中间件和智能网
        2.4.5 研究异构网络中间件的意义
    2.5 传统智能网的演进
        2.5.1 传统智能网的缺陷
        2.5.2 针对智能网演进的研究
        2.5.3 智能网的演进目标
    2.6 面向智能网演进的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
        2.6.1 针对智能网演进研究的不足
        2.6.2 针对开放业务体系研究的不足
        2.6.3 解决方案概述
    2.7 本章小结
    2.8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结构的复合视点分析
    3.1 对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的分析应具有的特征
    3.2 分析方法选择
        3.2.1 模型的概念
        3.2.2 模型的作用
        3.2.2.1 从系统分析与开发过程角度
        3.2.2.2 从系统分析与开发方法角度
        3.2.3 MDA方法
        3.2.4 API规范的模板选取
    3.3 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结构的复合视点研究
        3.3.1 视点和平面的概念
        3.3.2 基于异构网络中间件的网络模型
        3.3.3 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复合视点研究
        3.3.3.1 可借鉴的多视点模型
        3.3.3.2 “5+1”复合视点的形成
        3.3.3.3 中间件平台的逻辑视点模型
        3.3.3.3.1 异构网络中间件构造的商业角色及其关系
        3.3.3.3.2 基于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商业模型研究
        3.3.3.4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开发视点模型
        3.3.3.4.1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上的功能组件以及关系
        3.3.3.4.2 协议适配中的关键问题
        3.3.3.5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进程视点模型
        3.3.3.6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部署视点模型
        3.3.3.7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物理视点模型
        3.3.3.8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场景视点模型
        3.3.3.8.1 异构网络中间件服务的基本机制
        3.3.3.8.2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实现应用的主要步骤
        3.3.3.8.3 场景视点模型实例
    3.4 本章小结
    3.5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实现方法研究
    4.1 智能网模型的演进
        4.1.1 智能网模型与异构网络中间件模型
        4.1.2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参考模型
    4.2 基于IN构建异构网络中间件的可行性分析
        4.2.1 基于API抽象网络能力的可行性
        4.2.2 功能上的相似性
    4.3 智能网相关技术
        4.3.1 智能网的平台特性
        4.3.2 基于SIB的业务
        4.3.2.1 SIB和SLPL介绍
        4.3.2.2 业务的生命周期管理
        4.3.2.3 业务(SLP)之间的交互
    4.4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实现
        4.4.1 从IN_SCP到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
        4.4.2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实现原理
        4.4.3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软件体系结构
        4.4.3.1 通信服务功能的增强
        4.4.3.2 中间件平台的协议栈
        4.4.3.3 SCE开发环境的增强
        4.4.3.4 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4.4.3.4.1 安全保障机制的增加
        4.4.3.4.2 过载控制和优先级调度功能的增加
        4.4.4 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功能集的实现
        4.4.4.1 Framework功能集的实现
        4.4.4.2 SCS功能集的实现
        4.4.4.3 协议适配器功能集的实现
        4.4.5 基于业务的中间件平台服务过程
        4.4.5.1 服务对象的标识和触发条件的设置
        4.4.5.2 基于业务的中间件平台服务实例
        4.4.5.2.1 网络触发服务逻辑
        4.4.5.2.2 应用触发服务逻辑
        4.4.6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原型系统的实现
        4.4.6.1 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4.4.6.2 连通性测试
        4.4.7 基于IN构建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的优势
    4.5 本章小结
    4.6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截取器原理增强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关键问题
        5.2.1 集中式到分布式的转变
        5.2.1.1 IN_SCP平台中的ORB
        5.2.1.2 IN_ORB的不足
        5.2.2 为应用提供不同的Qos
    5.3 增强IN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
        5.3.1 增强IN_ORB的平台功能
        5.3.1.1 IN平台对CORBA的支持机制
        5.3.1.2 IN平台对Web Service的支持机制
        5.3.2 基于截取器原理增强IN_ORB的服务功能
        5.3.2.1 对象的生命周期
        5.3.2.2 截取器的工作原理
        5.3.2.3 截取器的种类
        5.3.2.3.1 请求级截取器
        5.3.2.3.2 消息级截取器
        5.3.2.4 增强IN平台中的截取器
        5.3.2.4.1 安全截取器
        5.3.2.4.2 服务调度截取器
        5.3.2.4.3 命名服务截取器
        5.3.2.5 截取器的顺序问题
        5.3.2.6 截取器的效率问题
        5.3.2.7 截取器的实现
        5.3.3 截取器中的计算
        5.3.3.1 一种复合的优先级排队模型及过载控制算法
        5.3.3.1.1 优先级排队模型
        5.3.3.1.2 过载控制
        5.3.3.1.3 低时延、自适应负载控制算法
        5.3.3.2 系统仿真
        5.3.3.3 仿真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5.5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基于反射的异构网络中间件平台研究
    6.1 软件系统的可靠性
    6.2 IN系统中的高可靠性设备
        6.2.1 IN_SCP系统自维护
        6.2.1.1 单机监控技术
        6.2.1.2 异机监控技术
        6.2.1.3 基于监控技术实现系统维护的弊端
    6.3 异构网络中间件面向的应用环境
    6.4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6.5 可用技术分析
        6.5.1 反射系统
        6.5.2 自治系统
        6.5.3 基于反射的系统自治
    6.6 开放网络环境下的SLA
        6.6.1 SLA的概念
        6.6.2 中间件平台上的SLA
        6.6.3 SLA与QoS
    6.7 IN_SCP反射机制
        6.7.1 反射策略
        6.7.2 元层实体的引入
        6.7.3 元层实体的命名
        6.7.4 元层实体和基层实体之间的耦合关系
        6.7.4.1 元层实体的构成
        6.7.4.2 建立元层实体与基层实体的关联
        6.7.4.3 反射三元素
        6.7.5 平台的反射
        6.7.5.1 平台反射接口的增加
        6.7.5.2 平台反射机制
        6.7.5.3 反射运行时
        6.7.5.4 平台的反射计算
        6.7.6 服务的反射
        6.7.6.1 应用执行空间的概念
        6.7.6.2 服务反射的元层实体的引入
        6.7.6.3 元层实体和基层实体的映射
        6.7.6.4 服务的反射计算
    6.8 反射的正确性保证
    6.9 反射性的不足
    6.10 本章小结
    6.11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文工作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工作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中间件技术在TGOP中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中间件的研究和发展
    1.3 中间件的发展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中间件技术
    2.1 中间件技术简介
        2.1.1 远程过程调用中间件
        2.1.2 面向消息的中间件
        2.1.3 对象请求代理中间件
        2.1.4 事务处理监控中间件
        2.1.5 数据库中间件
    2.2 中间件技术能解决以及面临的问题
    2.3 采用中间件技术的必要性
第三章 中间件的运行环境和开发平台
    3.1 Weblogic技术
    3.2 EJB技术
        3.2.1 EJB简介
        3.2.2 三种不同类型EJB技术
    3.3 J2EE技术
        3.3.1 J2EE框架
        3.3.2 J2EE核心技术
第四章 中间件的工作原理与实现机制
    4.1 数据库中间件的工作流程
    4.2 数据库中间件关键技术
        4.2.1 Client客户端
        4.2.2 JNDI
        4.2.3 数据库中间件实现方法
        4.2.4 数据库和中间件接口的选择
    4.3 数据库中间件的结构
第五章 本文的开发环境和设计思想
    5.1 TGOP电信通用对象平台
        5.1.1 TGOP电信通用对象平台架构
        5.1.2 构架目标和约束
    5.2 中间件实现策略
        5.2.1 中间件类型选择
        5.2.2 数据库接口的选择
        5.2.3 中间件设计的选择
        5.2.4 中间件容器的选择
        5.2.5 中间件开发平台的选择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四、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CA的多协议终端软件体系架构的研究与设计[D]. 裴文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1)
  • [2]用于导弹自动测试系统开发的通用模拟器研制[D]. 张宝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嵌入式处理器的高性能中间件软件设计与实现[D]. 张帅林.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4]软件通信体系结构高效传输机制的研究[D]. 赵俣.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5]软件无线电系统中CORBA中间件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雷鹏斌.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6]小型化软件通信体系结构的研究与实现[D]. 唐麒.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7)
  • [7]分布式系统中容错中间件冗余服务的设计与实现[D]. 刘鹏. 中南大学, 2009(03)
  • [8]网络驱动的协同设计通信平台研究[D]. 孙冬梅. 重庆大学, 2006(01)
  • [9]面向智能网演进的异构网络中间件体系研究[D]. 王晓庆. 北京邮电大学, 2006(11)
  • [10]中间件技术在TGOP中的研究与实现[D]. 付政. 吉林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通用对象中间件在个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