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

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

一、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鑫[1](2020)在《丙烯酸系环氧环己烷酯的制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领域对于材料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丙烯酸酯往往性能单一,因此常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改性处理。改性后多样的结构使得丙烯酸酯具有了不同的特性,从而广泛应用于涂料、纤维、纺织、粘合剂和油墨等诸多领域。本研究在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作用下,采用环氧环己烷对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进行改性。环氧环己烷中的环氧基发生开环,与酸中的羧基反应,生成的酯类单体中同时具有环己基和羟基。该反应过程无小分子物质生成,原子利用率100%。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环氧环己烷和甲基丙烯酸酯反应的研究中,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产物符合预期。通过响应面法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对于产物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作用下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95℃,催化剂用量2.5%,反应物摩尔比0.9。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环氧环己烷和丙烯酸反应的研究中,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产物符合预期。通过响应面法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对于产物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作用下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3.5h,反应温度95℃,催化剂用量1.97%,反应物摩尔比0.9。离子液体[Bmim]Br催化环氧环己烷和甲基丙烯酸酯反应的研究中,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产物符合预期。通过响应面法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对于产物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作用下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95℃,催化剂用量2.5%,反应物摩尔比0.9。离子液体[Bmim]Br催化环氧环己烷和丙烯酸酯反应的研究中,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的分析,产物符合预期。通过响应面法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物摩尔比对于产物收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在三乙基苄基氯化铵催化作用下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94.6℃、催化剂用量2.495%、反应物摩尔比0.903。通过对比,发现TEBAC在MAA和CHO的反应过程中催化效果更好,收率最高为94.37%;[Bmim]Br在AA和CHO的反应过程中催化效果更好,收率最高为98.97%。

于忠勇[2](2020)在《负载型催化剂羟醛缩合催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丙烯酸(甲酯)具有不饱和双键以及羧基结构,可以衍生成丙烯酸及其酯类聚合物。它们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高吸水性树脂(SAP),粘合剂以及新型电子材料(光刻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开发一条绿色可持续和原子经济型合成丙烯酸(甲酯)的路线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工业生产丙烯酸(甲酯)主要采用丙烯两步氧化法,丙烯原料主要来源石油。一方面大量开采石油,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石油价格昂贵,导致丙烯酸(甲酯)的生产成本增加,失去了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随着我国煤化工的行业以及煤化工技术的蓬勃发展,煤基化工产品迅速发展,甲醇、醋酸等化工原材料过于饱和。因此研究一种以煤基化工产品为原料,利用醋酸(甲酯)与甲醛(甲醇)合成丙烯酸(甲酯)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主要通过制备各种负载型催化剂用于合成丙烯酸(甲酯),结合催化剂的表征与催化性能,探讨催化剂结构以及物化性质与催化效果之间的关系。本论文的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采用浸渍法制备二氧化硅负载型V-P-O催化剂,用于氧气存在条件下催化甲醇和醋酸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丙烯酸(甲酯)的反应。考察了催化剂的负载量、P/V摩尔比以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利用XRD、XPS、BET、CO2-(NH3-)TPD、Raman和Pyridine-IR对催化剂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SiO2负载的V-P-O催化剂由VOPO4和(VO)2P2O7两相组成。催化剂中同时存在酸性和碱性位点。V物种催化甲醇氧化成甲醛。P/V摩尔比为2:1的VPO/SiO2(20–30 wt%)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80°C时,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的总选择性为28%。甲醇作为甲醛的替代物,在合成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2)采用传统的浸渍法制备了SiW/SiO2、PW/SiO2和PMo/SiO2催化剂,用于催化醋酸与甲醛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丙烯酸。考察了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以及催化反应的最佳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反应效果的影响。其中,三聚甲醛作为甲醛源,从而减少水分对羟醛缩合反应的影响,提高了催化反应活性。另外,对催化剂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的失活原因。研究发现,催化剂的负载量为30 wt%,焙烧温度为450°C的PW/SiO2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340–400°C时,催化反应活性较高,丙烯酸的选择性为87.1–84.2%,甲醛的转化率为35.7–45.2%。催化剂的酸性和碱性位点,特别是较弱的酸性和碱性位点,对醋酸与甲醛羟醛缩合合成丙烯酸具有重要意义。(3)首先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WO3,然后进一步通过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纳米WO3催化剂,催化醋酸甲酯与甲醛羟醛缩合反应合成丙烯酸甲酯。考察水热反应时间,水热反应温度,以及修饰剂的种类等条件对纳米WO3颗粒粒径的影响以及对催化剂的酸碱性影响,然后对WO3/SiO2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研究WO3/SiO2催化剂表面结构以及酸碱性强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纳米WO3颗粒粒径越小和催化剂的碱含量较多对催化活性有利。水热反应温度为160°C,水热反应时间为6 h,草酸钠作为辅助剂,反应温度为400°C时,丙烯酸甲酯的选择性为95.3%,甲醛的转化率为10.3%。

蒙彬[3](2020)在《甲基丙烯酸萃取分离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模拟计算对甲基丙烯酸萃取的烃类、酯类和混合烃酯类萃取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对比了不同萃取剂对甲基丙烯酸的萃取效果剂、萃取剂回收率及萃取相中水的含量确定了最优的萃取剂。对于烃类萃取剂来说,环己烷、己烷和邻二甲苯为最优萃取剂,而酯类萃取中优选丙酸乙酯、丙酸丙酯和丙烯酸乙酯。最后将优选的烃类和酯类萃取剂作为混合萃取剂应用到甲基丙烯酸萃取模拟计算中,发现烃类的加入不仅可以降低萃取效果,而且还可以降低萃取相中的水的含量,为工业中甲基丙烯酸的萃取提供指导意义。

陶然[4](2018)在《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环境协调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环境协调性评价又称为生命周期评价(Life Cycle Assessment,LCA),是对一个产品系统的生命周期中输入、输出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的汇编和评价。生命周期评价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将对材料的绿色化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指导和推进作用。混凝土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不可缺少的组分之一,是混凝土改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技术。本文采用了目前国际通用的Recipe方法体系来评价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环境负荷,确定了影响评价中的八种环境影响类型:气候变化(GWP)、人体毒性(HTP)、光化学氧化物形成(POFP)、颗粒物形成(PMFP)、陆地酸化(AP)、海洋富营养化(MEP)、金属资源耗竭(MDP)和化石资源耗竭(FDP)。通过对萘系高效减水剂、醚类高性能减水剂和酯类高性能减水剂高性能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得到了三种减水剂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各个工序以及综合环境负荷。萘系减水剂的主要影响流程是辅料的生产过程,该过程的环境影响占整个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的58.0%;萘系减水剂的主要环境负荷为颗粒物形成,其次是陆地酸化和海洋富营养化,分别占到总环境效应的30.5%、15.5%和14.6%。醚类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影响流程是大单体的生产过程,该过程的环境影响占整个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的82.6%;醚类高性能减水剂主要环境负荷为化石资源耗竭,其次是人体毒性和光化学氧化物形成,分别占到总环境效应的29.6%、18.2%和15.7%。酯类高性能减水剂的主要影响流程是大单体的生产过程,该过程的环境影响占整个生命周期总环境影响的58.5%;酯类高性能减水剂主要环境负荷为化石资源耗竭,人体毒性和颗粒物形成,分别占到总环境效应的29.5%、18.7%和17.7%。在达到相同减水率条件下,萘系减水剂的各项环境负荷都要高于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环境负荷,其中颗粒物形成是环境负荷中最突出的类型,萘系减水剂是聚羧酸系减水剂的8.4倍。萘系减水剂的总环境影响负荷是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总环境影响负荷的3.1倍。因此可以说,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资源消耗少、污染排放低,是绿色环保型减水剂。混凝土中使用减水剂时,在保持混凝土强度不变的情况下,统筹考虑混凝土加入减水剂对环境负荷影响的增加和节约水泥对环境负荷影响的减小因素,发现通过减少水泥用量可以显着减小混凝土材料的环境负荷。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通过使用减水剂可以使颗粒物形类型负荷指标降低150倍,其他类型环境负荷亦显着降低。加入的聚羧酸减水剂占C3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0.2%,加入外加剂后可节约125kg水泥,节约的水泥占C3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7.1%。强度等级为C60的混凝土,通过使用减水剂可以使颗粒物形类型负荷指标降低121倍,其他类型环境负荷亦显着降低。加入的聚羧酸减水剂占C6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0.3%,加入外加剂后可节约196kg水泥,节约的水泥占C60混凝土环境影响的10.1%。

赵庚香[5](2017)在《碱金属改性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乳酸脱水制丙烯酸的失活行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生物质乳酸脱水制丙烯酸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用于乳酸脱水制丙烯酸反应的分子筛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初始活性,但其稳定性较差,研究催化剂的失活行为对进一步提升催化剂性能具有指导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在该反应中不同碱金属改性ZSM-5分子筛失活的原因,并探索整体催化剂的催化和抗积炭性能。本文首先采用XRD、FT-IR、TG-DSC、XPS对新鲜和再生碱金属改性的ZSM-5催化剂在乳酸脱水制丙烯酸反应中的失活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i-ZSM-5催化剂失活主要是因为副产物乙醛和产物丙烯酸在活性位上结焦生成酮类或醛类积炭前驱体、低聚烃类和高聚烃类积炭物种,活性位减少而失活。Na-ZSM-5主要是反应中间体乳酸钠分解为丙酸钠和乙酸钠,并进一步和乳酸聚合,形成聚羧酸钠,反应中间体乳酸钠减少而失活。K-ZSM-5表面因形成大量酯类物质而造成催化剂结块。Rb-ZSM-5表面形成不饱和小分子积炭前驱体、低聚烃类和高聚烃类积炭物种造成活性位较少而失活。催化经焙烧再生,若炭物种不能脱除干净,将导致积炭速率增加,活性位减少的速度加快,稳定性降低,故Li-ZSM-5和Rb-ZSM-5再生后稳定性降低。Na-ZSM-5由于表面钠物种变为Na2O的形成,形成聚羧酸钠物种的速率降低,催化剂稳定性增加。其次,本文通过涂覆法制备Na-ZSM-5/堇青石整体催化剂,通过对不同负载量以及工艺条件液体空速、乳酸浓度、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催化乳酸脱水反应催化性能和积炭情况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催化剂和颗粒状催化剂失活机理一样。当负载量为20.7%时丙烯酸收率最高,积炭量最低为7.62%,抗积炭能力最好。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65℃,Na-ZSM-5/堇青石整体催化剂催化乳酸脱水制备丙烯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空速2.43 L·g-1·h-1,反应温度365,乳酸浓度39%。在最佳负载量和最优条件下进行稳定性考察发现催化剂在128h时才失活,积炭量为22.34%。

高伟伟[6](2016)在《醋酸甲酯法合成丙烯酸甲酯的钾系催化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醋酸甲酯作为聚乙烯醇合成等工业生产过程的副产物,副产量大,附加值低。本文以醋酸甲酯为原料,实现绿色合成丙烯酸甲酯。通过对催化剂活性组分、制备条件及助剂等因素的研究,以达到用钾取代铯作为催化剂活性中心,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利用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热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化学吸附等技术对载体及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碱中心强度进行了表征。其具体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N2吸附-脱附法对催化剂载体孔结构参数进行了表征,获得了载体孔径分布,微孔结构孔径集中在0.8-1.2nm之间,介孔孔径集中在5-15nm之间;对载体最小有效孔径进行了理论估算,其理论估算值为1.4nm,为载体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2)对密置单层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活性组分的单层分散阀值进行了理论估算,SiO2载体上K的单层分散阀值为8.21%。对活性组分负载量进行的实验考察表明,负载量为15%时,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丙烯酸甲酯的收率达到6.8%。(3)对催化剂的浸渍过程及焙烧过程等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通过SEM、CO2-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超声浸渍可以增加活性中心在催化剂载体表面分散均匀度;升高焙烧温度可以增加硝酸钾分解成亚硝酸钾的几率,增强催化剂碱性。(4)考察了不同助剂元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讨论了助剂元素负载量及浸渍顺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确定了催化剂的最佳制备条件:硝酸钾作为钾源,钾负载量为15%,超声浸渍1.5h,550℃温度下焙烧8h,镁负载量为1g/100molSiO2,钠负载量为0.5g/100molSiO2,先浸渍钠、镁元素后浸渍钾元素。制得的催化剂活性中心在载体表面负载均匀,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丙烯酸甲酯的收率达到10.65%。(5)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合成丙烯酸甲酯的较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340℃,液时空速为0.9h-1,进料液醛酯摩尔比为1:3,原料液中甲醇含量为30%。(6)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测评,发现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差,催化剂失活严重。通过ICP、BET和SEM等方法对失活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中心流失及催化剂积炭孔结构堵塞是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

蒋士峰[7](2016)在《丙烯酸甲酯合成的流化床新工艺研究》文中指出丙烯酸甲酯(MA),一种重要的工业单体,主要用来生产涂料、胶粘剂、塑料和高吸水性树脂(SAP)。在传统工艺上,MA是通过丙烯酸和甲醇的酯化反应制得,前者丙烯酸是通过丙烯两步氧化法制得。然而,由于中间产物(丙烯醛)的毒性加之丙烯成本上涨,大大限制了这种传统工艺的应用。因此,寻求另一种可替代MA的生产工艺迫在眉睫。近些年,国内醋酸(酯)、甲醛(FA)等生产增幅过快,产能过剩。醋酸甲酯(MAC)与FA一步羟醛缩合反应制备MA,工艺流程短,环境友好,是一条绿色的工艺路线。酸碱协同催化剂应用于该反应显示出了良好的催化效果,然而催化剂因积炭结焦失活较快。本文开发和优化了MAC与FA制备MA的流化床新工艺。运用超声浸渍法制备了新型耐磨球形酸碱协同Cs-P/γ-Al2O3催化剂。利用XRD、BET、SEM、TEM、TG/DTA、ICP、NH3和CO2-TPD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催化性能评价表明10 wt%Cs-5 wt%P/γ-Al2O3催化剂性能最佳,这与其具有较多的弱酸和弱碱位点直接相关。运用响应曲面优化法(RSM)优化流化床新工艺,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反应温度623.0 K,MAC与FA的摩尔比5:1,LHSV 0.66 h-1),MA收率达到39.5 mol%.10 wt%Cs-5 wt%P/γ-Al2O3催化剂1000 h稳定性评价实验表明催化活性保持稳定,催化剂磨损导致的形状变化不明显。

丁旭[8](2015)在《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工艺与管道优化方案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选用J设计工程公司的工艺技术兴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装置,并对该工艺及管道方案进行了优化。在此工艺中,丙烯酸的生产工艺为丙烯氧化生成丙烯醛,之后将丙烯醛进一步氧化生成丙烯酸;丙烯酸丁酯的生产工艺用酯化级丙烯酸与丁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连续酯化获得。因日益严格的环境要求,对J设计工程公司的工艺进行优化,优化后采用双醋酸提纯塔进行提纯与回收,并采用PROⅡ软件对新增醋酸提纯塔进行过程模拟。通过计算得出新增醋酸提纯塔的处理能力为324kg/h,醋酸的吸收率为33.4%,采用双醋酸提纯塔进行醋酸的提纯与吸收完全符合各项工艺技术参数的要求,可以使丙烯酸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酯化反应所采用的酸催化剂配比是影响反应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关键因素。采用以对甲苯磺酸为主的复合酸作催化剂,在克服了无机酸型催化剂腐蚀性高的缺点的基础上,提高了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反应停留时间缩短到3-4h,明显高于一般酯化工艺。管道是工艺实现的灵魂,而管道设计与管道应力分析及支吊架的选择紧密相关,可以有效解决管道的布置、阻力降、柔性、震动等问题,为优化管道设计提供依据,对整个工程而言,有效的应力分析可以减少装置中的安全隐患,进而可以保证装置安全稳定的运行。本论文对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工艺管道技术方案作了充分说明,对工艺的可行性,三废的处理及管道的特性等做了充分的对比,也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该项目生产产品合格率高于其他装置。

周春艳[9](2015)在《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市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国内外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的生产和市场现状,预测了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的生产及市场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建议。

邵玉戎[10](2015)在《丙烯酸及酯产品市场浅析及发展策略》文中研究指明2012年以来,我国丙烯酸及酯类行业产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2014年,国内产能严重过剩,国内各生产企业都对如何在未来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开展了深入研究,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生产企业唯有积极进行丙烯酸及酯产品营销调整及策略改进,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丙烯酸系环氧环己烷酯的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丙烯酸酯
        1.2.2 丙烯酸酯的分类及应用
        1.2.3 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应用
        1.2.4 通用丙烯酸酯的生产及消费情况
        1.2.5 特种丙烯酸酯的发展情况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1 特种丙烯酸酯的发展
        1.3.2 丙烯酸酯的制备方法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TEBAC催化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2.2.4 分析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单因素变量对收率的影响
        2.3.2 响应面法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EBAC催化邻羟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2.3 TEBAC催化邻羟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的制备
        3.2.4 分析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EBAC催化合成邻羟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的工艺选择
        3.3.2 响应面法优化
    3.4 本章小结
    3.5 催化剂催化效果对比分析
第4章 [Bmim]Br催化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2.3 离子液体[Bmim]Br的制备
        4.2.4 [Bmim]Br催化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
        4.2.5 分析检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EBAC催化合成邻羟基环己基甲基丙烯酸酯的工艺选择
        4.3.2 响应面法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Bmim]Br催化邻羟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与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2.3 离子液体[Bmim]Br的制备
        5.2.4 [Bmim]Br催化邻羟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的制备
        5.2.5 分析检测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EBAC催化合成邻羟基环己基丙烯酸酯的工艺选择
        5.3.2 响应面法优化
    5.4 本章小结
    5.5 催化剂催化效果对比分析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负载型催化剂羟醛缩合催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丙烯酸(酯)的应用
    1.3 丙烯酸(酯)的产能与消费市场状况
        1.3.1 全球丙烯酸的产能与消费市场状况
        1.3.2 中国丙烯酸的产能与消费市场状况
    1.4 丙烯酸(酯)的生产工艺概述
        1.4.1 (氯)氰乙醇法
        1.4.2 Reppe法(乙炔羰基化法)
        1.4.3 丙烯腈水解法
        1.4.4 烯酮法
        1.4.5 丙烯氧化法
        1.4.6 醋酸甲醛法
    1.5 醋酸(甲酯)与甲醛羟醛缩合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进展
        1.5.1 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1.5.2 醋酸(甲酯)与甲醛羟醛缩合催化剂的研究
    1.6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氧化硅负载的V-P-O催化剂催化甲醇与醋酸在氧气存在下的反应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试剂
        2.2.2 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
        2.2.3 负载型VPO催化剂制备
        2.2.4 活性测试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VPO/SiO_2催化剂的物理性能
        2.3.2 VPO/SiO_2催化剂的化学性能
        2.3.3 VPO/SiO_2催化剂的酸碱度
    2.4 VPO/SiO_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2.5 反应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氧化硅气凝胶负载SiW/PW/PMo氧化物催化醋酸与甲醛羟醛缩合合成丙烯酸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中使用的药品
        3.2.2 实验中主要的仪器
        3.2.3 催化剂的制备
        3.2.4 催化活性测试
    3.3 催化剂的表征
        3.3.1 XRD分析
        3.3.2 N_2 的吸附和脱附
        3.3.3 FT-IR分析
        3.3.4 Raman分析
        3.3.5 XPS分析
        3.3.6 TG分析
        3.3.7 催化剂的酸性和碱性
    3.4 催化性能
    3.5 反应机理
    3.6 催化剂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3.7 结果与讨论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iO_2气凝胶负载纳米WO_3催化醋酸甲酯与甲醛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中使用的试剂
        4.2.2 实验中使用的仪器
        4.2.3 负载型纳米WO_3催化剂的制备
        4.2.4 催化活性测试
    4.3 催化剂的表征
        4.3.1 SEM分析
        4.3.2 XRD分析
        4.3.3 FT-IR分析
        4.3.4 催化剂的酸碱性
    4.4 催化性能
    4.5 反应机理
    4.6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3)甲基丙烯酸萃取分离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模拟和方法
    2.1 热力学方法
    2.2 模型选择及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烃类萃取
    3.2 酯类萃取
    3.3 混合萃取剂萃取
4 结论

(4)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环境协调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外外加剂发展历史和现状
        1.1.2 国内外加剂发展历史和现状
    1.2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1.2.1 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1.2.2 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
    1.3 论文选题依据
    1.4 论文研究内容
第2章 评价方法体系的构建与选取
    2.1 LCA方法学的框架
        2.1.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2.1.2 清单分析
        2.1.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2.1.4 结果解释
    2.2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2.2.1 评价方法和影响类型的选择
        2.2.2 特征化
        2.2.3 归一化和加权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萘系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3.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3.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3.2.1 工业萘的清单分析
        3.2.2 浓硫酸的清单分析
        3.2.3 甲醛的清单分析
        3.2.4 氢氧化钠的清单分析
        3.2.5 运输和电力清单分析
        3.2.6 生产过程的清单分析
    3.3 萘系减水剂的影响评价
        3.3.1 特征化
        3.3.2 归一化
    3.4 结果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醚类聚羧酸系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4.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4.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4.2.1 甲基烯丙醇的清单分析
        4.2.2 环氧乙烷和液氮的清单分析
        4.2.3 HPEG清单分析
        4.2.4 丙烯酸和过氧化氢的清单分析
        4.2.5 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生命周期清单
    4.3 醚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评价
        4.3.1 特征化
        4.3.2 归一化
    4.4 结果解释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环境协调性评价
    5.1 目标与范围的确定
    5.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5.2.1 甲氧基聚乙二醇的清单分析
        5.2.2 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生命周期清单
    5.3 酯类聚羧酸减水剂的影响评价
        5.3.1 特征化
        5.3.2 归一化
    5.4 结果解释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减水剂应用混凝土时环境负荷影响分析
    6.1 相同减水率的环境负荷影响对比
    6.2 使用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对环境负荷的影响
    6.3 掺加减水剂对混凝土生产中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致谢

(5)碱金属改性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乳酸脱水制丙烯酸的失活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丙烯酸简介
        1.1.1 丙烯酸的性质及用途
        1.1.2 丙烯酸的市场需求
        1.1.3 丙烯酸的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1.2 乳酸简介
        1.2.1 乳酸的性质及用途
        1.2.2 乳酸脱水制备丙烯酸中所发生的反应
        1.2.3 乳酸脱水生产丙烯酸的研究进展
    1.3 沸石分子筛和整体催化剂简介
        1.3.1 ZSM-5分子筛
        1.3.2 整体催化剂
        1.3.3 整体催化剂的制备
        1.3.4 ZSM-5/整体催化剂及其应用
    1.4 催化剂的失活与再生
        1.4.1 乳酸脱水制丙烯酸催化剂失活研究
        1.4.2 分子筛催化剂的失活
        1.4.3 ZSM-5分子筛催化剂失活的研究
        1.4.4 ZSM-5分子筛催化剂再生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的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再生
    2.4 ZSM-5/堇青石整体催化剂的制备
        2.4.1 载体的预处理
        2.4.2 涂覆法制备ZSM-5/堇青石整体催化剂
    2.5 乳酸脱水性能评价实验
    2.6 产物分析
        2.6.1 液体产物预处理
        2.6.2 气相色谱条件
    2.7 催化剂表征
        2.7.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2.7.2 热重分析(TG)
        2.7.3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2.7.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8 文中常用简写符号说明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碱金属改性ZSM-5沸石分子筛失活研究
    3.1 引言
    3.2 空白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碱金属改性ZSM-5沸石分子筛稳定性和再生性能考察
        3.3.2 催化剂表征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整体催化剂积炭失活的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剂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Na-ZSM-5/堇青石整体催化剂及颗粒催化剂催化性能比较
        4.3.2 工艺条件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和积炭的影响
        4.3.3 催化剂的稳定性和积炭考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醋酸甲酯法合成丙烯酸甲酯的钾系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丙烯酸甲酯概述
    1.2 丙烯酸甲酯的用途
        1.2.1 作为单体合成聚丙烯腈
        1.2.2 酯交换合成高级丙烯酸酯
        1.2.3 用于阻垢剂的合成
        1.2.4 皮革生产中的应用
        1.2.5 水性聚氨酯改性中的应用
        1.2.6 热塑性甲基丙烯酸甲酯树脂改性中的应用
        1.2.7 胶粘剂合成中的应用
        1.2.8 高吸水性树脂合成中的应用
        1.2.9 表面活性剂合成中的应用
        1.2.10 在造纸中的应用
    1.3 丙烯酸及其酯的生产与消费情况
        1.3.1 世界丙烯酸及其酯的需求
        1.3.2 世界丙烯酸及其酯类的产能
        1.3.3 我国丙烯酸及其酯的需求
    1.4 丙烯酸甲酯合成工艺概述
        1.4.0 乙炔法
        1.4.1 氰乙醇法
        1.4.2 丙烯腈水解法
        1.4.3 丙烯直接氧化法
        1.4.4 丙烷氧化法
        1.4.5 雷珀(Reppe)法
        1.4.6 乙烯酮法
        1.4.7 甲酸甲酯法
    1.5 醋酸甲酯羟醛缩合制丙烯酸甲酯的反应机理
        1.5.1 羟醛缩合反应机理
        1.5.2 醋酸甲酯与甲醛合成丙烯酸甲酯的反应机理
    1.6 催化剂研究进展
        1.6.1 酸性催化剂
        1.6.2 碱性催化剂
        1.6.3 酸碱双功能催化剂
    1.7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8 课题的创新点
2 实验部分
    2.1 试剂和仪器
        2.1.1 化学试剂
        2.1.2 仪器设备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2 热重分析(TD-TDG)
        2.3.3 物理吸附分析(BET)
        2.3.4 化学吸附(NH3-TPD,CO_2-TPD)
        2.3.5 扫描电镜(SEM)
        2.3.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2.4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2.4.1 实验装置及流程图
    2.5 分析和计算方法
        2.5.1 产物分析
        2.5.2 数据处理
    2.6 甲醛浓度的标定
        2.6.1 配制溶液
        2.6.2 滴定
        2.6.3 滴定结果
    2.7 绘制色谱标准曲线
        2.7.1 丙烯酸甲酯的标准曲线
        2.7.2 醋酸甲酯的内标曲线
    2.8 蠕动泵转速与流量的校准
3 活性组分K对催化剂的影响
    3.1 引言
    3.2 载体的表征
        3.2.1 N_2吸附-脱附曲线
        3.2.2 孔径分布
    3.3 活性组分钾来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3.4 硝酸钾理论负载量的估算
        3.4.1 最小孔径估算
        3.4.1.1 分子直径估算
        3.4.1.2 最小有效孔径估算
        3.4.2 单层理论负载量估算
    3.5 钾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浸渍过程对催化剂的影响
        4.2.1 浸渍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4.2.3 超声时间对催化剂的影响
    4.3 焙烧过程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3.1 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3.2 焙烧时间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助剂元素及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不同助剂元素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5.3 助剂元素镁含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5.4 助剂元素钠含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5.5 浸渍顺序对催化剂活性影响
    5.6 工艺条件的优化
        5.6.1 引言
        5.6.2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6.3 液时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6.4 原料醛酯摩尔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6.5 原料中水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6.6 原料中甲醇含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5.7 K/SiO_2催化剂可行性分析
    5.8 本章小结
6 催化剂失活研究
    6.1 引言
    6.2 催化剂的稳定性
    6.3 失活催化剂的表征
        6.3.1 失活催化剂活性组分测定
        6.3.2 失活催化剂的BET表征
        6.3.3 失活催化剂的SEM表征
        6.3.4 失活催化剂的DTA-TG表征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丙烯酸甲酯合成的流化床新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丙烯酸甲酯应用及合成工艺介绍
        1.1.1 丙烯酸甲酯简介
        1.1.2 丙烯酸(酯)的应用
        1.1.3 丙烯酸(酯)的产能和市场
        1.1.3.1 全球产能及市场
        1.1.3.2 国内产能及市场
        1.1.4 丙烯酸甲酯的合成工艺
    1.2 醋酸(酯)法合成丙烯酸(酯)
        1.2.1 反应机理
        1.2.2 催化剂研究进展
    1.3 流化床新工艺
    1.4 响应曲面优化法
        1.4.1 响应曲面优化法简介
        1.4.2 Box-Behnken Design
        1.4.3 RSM模型
        1.4.4 RSM拟合检验
        1.4.5 响应曲面优化法最优值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试剂和仪器
    2.2 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的表征
    2.4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2.4.1 反应产物的分析
        2.4.2 催化性能的评价标准
        2.4.3 单因数实验设计
        2.4.4 RSM优化实验设计
第3章 载体选择
    3.1 不同载体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3.2 不同 γ-Al_2O_3载体磨损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催化剂物化性能分析与活性评价
    4.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4.2 差热-热重(TG/DTA)
    4.3 N_2-物理吸附(BET)和磨损指数
    4.4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
    4.5 全自动程序升温化学吸附(CO_2-TPD和NH_3-TPD)
    4.6 不同Cs负载量对Cs/γ-Al_2O_3催化活性的影响
    4.7 不同P负载量对Cs/γ-Al_2O_3催化活性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流化床工艺优化
    5.1 流化床调试
        5.1.1 流态化介绍
        5.1.2 流化床工艺参数确定
        5.1.2.1 操作气速
        5.1.2.2 循环周期再生条件
    5.2 工艺条件优化
        5.2.1 单因数实验优化
        5.2.2 RSM优化
        5.2.2.1 RSM优化模型
        5.2.2.2 因数影响分析
        5.2.2.3 因数交互作用分析
        5.2.2.4 RSM最优化检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催化剂稳定性
    6.1 催化剂长周期评价
    6.2 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形貌和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工艺与管道优化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简介
        1.1.1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用途
        1.1.2 丙烯酸应用领域
        1.1.3 丙烯酸丁酯应用领域
    1.2 价格分析及预测
    1.3 生产工艺技术
        1.3.1 索亥俄技术
        1.3.2 巴斯夫技术
        1.3.3 三菱化学技术
        1.3.4 触媒化学公司技术
        1.3.5 丙烯酸工艺技术及催化剂
    1.4 艺管道基本概况
        1.4.1 工艺管道的概念
        1.4.2 压力管道特点
        1.4.3 压力管道的分类和分级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5.1 论文研究的内容
        1.5.2 论文研究的意义
2 工艺技术方案
    2.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2.1.1 产品方案
        2.1.2 产品规格
    2.2 丙烯酸合成工艺
        2.2.1 丙烯酸工艺流程
        2.2.2 丙烯酸提纯塔物料衡算
    2.3 丙烯酸丁酯合成工艺
        2.3.1 丙烯酸丁酯工艺流程
        2.3.2 换热器及泵的计算
    2.4 设备布置及管路计算
        2.4.1 换热器的布置
        2.4.2 管径的计算
    2.5 工艺装置的“三废”排放
3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管道特性
    3.1 管道敷设要求
        3.1.1 管道敷设特点和特殊要求
        3.1.2 管道设计的一般规定
        3.1.3 管道设计方案研究
    3.2 管道应力分析
        3.2.1 管道应力分析工作任务和一般过程
        3.2.2 管道柔性设计的方法
        3.2.3 管道柔性设计的典型示例
        3.2.4 管道补强板计算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生产现状及预测
    1.1 全球
    1.2 国内
2 市场分析及预测
    2.1 国际市场
    2.2 国内市场
        2.2.1 供需关系
        2.2.2 2013年市场价格走势
3 进出口
4 建议

(10)丙烯酸及酯产品市场浅析及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丙烯酸及酯全球产能概况
2 2014年现有装置产能及2015年新投产产能国内丙烯酸及酯产能状况
3 国内外丙烯酸及酯消费市场调查
    3.1 国外丙烯酸及酯消费情况
    3.2 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需求情况
        3.2.1 丙烯酸主要用途
        3.2.2 丙烯酸丁酯主要用途
4 我国丙烯酸及酯发展现状
    4.1 行业特点
    4.2 国内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应用市场分析
    4.3 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主要特点
5 发展策略

四、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丙烯酸系环氧环己烷酯的制备[D]. 刘佳鑫.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2]负载型催化剂羟醛缩合催化合成丙烯酸(甲酯)的研究[D]. 于忠勇. 江苏大学, 2020(02)
  • [3]甲基丙烯酸萃取分离模拟研究[J]. 蒙彬. 山东化工, 2020(06)
  • [4]萘系和聚羧酸系减水剂环境协调性评价[D]. 陶然. 北京工业大学, 2018(03)
  • [5]碱金属改性ZSM-5沸石分子筛催化乳酸脱水制丙烯酸的失活行为研究[D]. 赵庚香. 浙江工业大学, 2017(01)
  • [6]醋酸甲酯法合成丙烯酸甲酯的钾系催化剂研究[D]. 高伟伟.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7]丙烯酸甲酯合成的流化床新工艺研究[D]. 蒋士峰. 青岛科技大学, 2016(08)
  • [8]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工艺与管道优化方案研究[D]. 丁旭.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9]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市场分析[J]. 周春艳. 化学工业, 2015(Z1)
  • [10]丙烯酸及酯产品市场浅析及发展策略[J]. 邵玉戎. 甘肃科技, 2015(05)

标签:;  ;  ;  ;  ;  

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