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和何香凝

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和何香凝

一、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与何香凝(论文文献综述)

卫恒先[1](2019)在《民国上海雕塑家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以民国时期活跃在上海地区的雕塑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一手资料的挖掘整理,系统的考察民国上海雕塑家的社会活动、艺术实践和创作观念,以点带面的反映中国早期现代雕塑的发展历程。阐述特定的城市商业环境、文化语境和时代背景对于雕塑家的深刻影响。救亡和启蒙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时代主题,五四运动以来,从“科技救国”到“文化救国”意识转型催生了中国学子对于西方艺术领域的关注,他们对于西方雕塑的学习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考察了上海的文化背景和城市建设背景对于现代雕塑产生的有利条件,以及西学东渐浪潮下早期上海雕塑家的出现及学习情况。第二部分以社会学的视角还原历史的现场,微观考察雕塑家们留洋归国后,如何在上海的都市背景和文化语境下进行自我经营、从事雕塑展览活动和教学活动的,以及这些艺术活动的公众评价和社会效应。第三部分考察上海雕塑家多重艺术实践的以及他们对于艺术语言、风格的自觉追求。民国上海文化中既具有最时尚和最具活力的元素,也有最传统和最经典的元素,这两种元素在艺术家的实践中是并存的,他们多数都接受过“新”“旧”之学,在面对“中”和“西”两种语汇时往往能应对自如,这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的“分”,也体现在雕塑观念上的“合”。同时,他们将雕塑作为自我表达的媒介,在雕塑创作中强调个人风格,通过不同艺术语言和形式来诠释个人化的、特定的艺术观念。第四部分考察在民国社会和时代巨变下,雕塑家们对于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诠释与解读,他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建造的领袖和英雄形象,借鉴西方雕塑的形式和构图,塑造出符合中国时代特征的大写的“人”,将民族意志融入到公共空间中,从而促进民族公共意识的觉醒,激励全民族的爱国热情。第五部分考察民国雕塑家的历史贡献与当代意义。在民国的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下,雕塑家们都有着浓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的艺术活动与“美育救国”的思潮是相联系的,在他们的作品中也有深刻的人文主义关怀。可以说民国上海雕塑家们是中国现代雕塑的拓荒者、美育的传播者、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他们的雕塑作品成为城市独特的公共记忆和历史记忆,它们提升了城市的精神内涵,为城市注入了灵魂。文章的最后探讨民国时期雕塑家的艺术创作对于当今雕塑创作的启示,笔者认为雕塑民族化是一个变化的概念,不同的历程有着特定的历史语境,民族化应与时代内涵相联系。同时认为雕塑应该表现人文精神,对于人性的表现、对于情感的表现是雕塑创作恒常的主题,当代雕塑在面对不同时代和不同经历的对象时,依然会迸发出新的活力。

王帅[2](2019)在《全面抗战时期延安与中国红十字运动》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红十字会自创立以来,一直将“博爱恤兵”作为其行动准则,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适时地调整组织机构,由林可胜博士主持设立救护总队部,并编遣灵活的救护队遍遣全国各战区进行战地救护。而全面抗战爆发之初的延安,缺医少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现实,使得争取外来的医疗援助变得极为迫切,在中共的争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下,救护总队先后派出了多支医疗队、医护队和防疫队前往延安,这些专业医护人员的到来,为改善战争初期延安落后的医疗条件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在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强烈感召下,诸如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等外籍医生和医疗团体也在来华后,经救护总队的引导前往延安工作;与中国红十字会密切相关的史沫特莱和宋庆龄等人,也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延安提供尽可能多的人道援助。全面抗战时期延安与中国红十字运动的联系,正突出体现在包括中国红十字会本身和与之相关联的人或团体对延安进行的人道援助。研究全面抗战时期延安与中国红十字运动,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红十字运动在敌后战场的空白;同时也能丰富对抗日战争研究的成果,并对弘扬延安当地红十字文化的传播也有启发意义。

游海华[3](2018)在《战地服务与社会动员——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考察》文中研究说明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是淞沪抗战中成立的、由中国共产党秘密领导的妇女抗日救亡团体,后来的全称为"十九集团军总司令部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是抗战初中期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产物。该团以劳动妇女为主体、以胡兰畦为核心,既做军队服务和动员,又做地方和社会动员,是军队和社会士气的鼓动者,也是军民联系的桥梁和军民关系的润滑剂。在1937年10月至1940年10月的三年中,服务团团员先后在沪苏皖赣浙鄂豫湘等八省市留下了舍己救国的艰辛足迹,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挥洒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妇女从军,无疑凸显了普通女性在民族抗战中的特殊作用,也彰显了女性在历史大变革中的应有价值。

林家有[4](2011)在《论宋庆龄的大爱精神》文中研究指明宋庆龄是中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国际主义者。她用她的智慧、品德和人格完满地体现了她的大爱精神,以及对中国和世界建构和谐社会做出的贡献,赢得中国和世界人民对她的敬仰和爱戴。她不愧是中国造就的杰出政治家。我们中国为有宋庆龄这样的伟人而自豪。

于继增[5](2010)在《胡兰畦:毁誉交加的一代女杰》文中研究指明她时尚漂亮,曾登上过上海滩《良友》画报的封面;她叱咤风云,曾被宋庆龄、鲁迅挽救出纳粹德国的女牢;她写出过影响世界的报告文学,曾被斯大林亲定为高尔基的灵柩执绋人;她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却被国民党授予少将军衔;她婚姻生活曲折不幸,却与陈毅有过一段"互等三年"的恋情……她叫胡兰畦,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杰出女性。

徐锋华[6](2009)在《身份、组织与政治 ——1938-1958年的宋庆龄和保盟—中福会》文中研究指明保卫中国同盟是宋庆龄1938年在香港创立的抗日救亡组织,它对海内外呼吁抗战、发起募捐,举办工业合作社和各种义演、义卖活动,为中共及其军队提供了大量医药和物资援助,并创办《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华商报》等刊物,向世界宣传中共的抗战业绩。1941年香港沦陷后,保盟迁至重庆继续募款支援抗日根据地,并致力于救济自然灾害。1945年,保盟改组为中国福利基金会,迁到上海,除继续援助解放区外,主要进行赈济难民和孤儿、救助贫困的文化界人士等工作,演变为一个社会救济机构。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于1950年将中国福利基金会改组为中国福利会,受中央和上海市政府双重领导,主要从事妇女、儿童的福利工作,弥补了初建的新政权无力顾及社会福利的不足;并以福利研究机构的名义创办《中国建设》英文刊物,向国际社会宣传新政权,打破了少数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随着共和国建立初期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开展及行政人事的变革,中共党组织在中福会总会及其下属单位逐步建立并完善。到1958年,中国福利会嬗变为中共领导下的一个具有妇幼保健、儿童文化、校外教育、国际宣传等8个机构的文教事业单位。保盟—中福会之所以能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国共两个不同的政治社会体制而延续至今,并为近代中国的社会救济和福利事业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除了该组织本身的特殊性外,还在于宋庆龄的特殊身份及由此所织就的社会权力关系网络的影响力。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论执政的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对宋庆龄及其领导的保盟—中福会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包容,这无形中为它营造了一种微妙的政治氛围。正因如此,使得保盟能够在开展社会救济福利的同时支援中共,中福会在中共执政后又能避免被取缔的命运并纳入国家体制继续服务,而宋庆龄的社会思想和实践也在此过程中得以体现。

宋凤英[7](2008)在《传奇女性胡兰畦》文中研究表明胡兰畦的一生起伏跌宕。她从逃婚到走上革命道路,结识了陈毅、何香凝与宋庆龄等对她一生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30年代初她在德国加入中共,又因与宋庆龄的关系被开除党籍;以后辗转德、法、苏,坐过纳粹德国的监狱,为高尔基执绋;抗战期间她组织战地服务团在前线工作,受到国共两党的赞扬,并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详见《传奇女性胡兰畦》一文。

谭玉峰,陈平[8](2005)在《上海市抗日战争史迹综述——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在上海地区抗战史迹中,大多数为遗址和纪念地,地面以上可以看到的实物弥足珍贵。在上海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各级文物部门对上海抗战文物史迹的保护,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年加强措施和加大保护力度。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上海市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中,计有抗日战争史迹200

谭玉峰,陈平[9](2005)在《上海市抗日战争史迹综述——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中研究表明 在上海地区抗战史迹中,大多数为遗址和纪念地,地面以上可以看到的实物弥足珍贵。在上海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各级文物部门对上海抗战文物史迹的保护,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逐年加强措施和加大保护力度。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上海市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中,计有抗日战争史迹200

刘蓉宝[10](2005)在《花朵和雄狮——论宋庆龄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文中指出“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之一的宋庆龄,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发动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呼号,为促成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不懈奋斗,她的地位和作用无人能够替代,成为中国民主抗日的旗帜,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

二、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与何香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与何香凝(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上海雕塑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
    五、前期相关文献
    六、创新点
第一章 上海雕塑家的出现背景
    1.1 上海都市背景
        1.1.1 大上海的商业背景
        1.1.2 作为文化和艺术中心的上海
        1.1.3 上海的都市建设与公共雕塑
    1.2 “西学东渐”与早期雕塑的开展
        1.2.1 传教活动及对于早期雕塑的影响
        1.2.2 救亡图存与留学运动
    1.3 上海雕塑家的国外求学背景
        1.3.1 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的求学
        1.3.2 法国自由画室的雕塑学习
        1.3.3 张充仁在比利的雕塑学习
        1.3.4 日本雕塑背景及留日雕塑家的学习
第二章 现实境遇——雕塑家在上海的活动
    2.1 商业活动
        2.1.1 艰难生存与谋求业务
        2.1.2 商业经营
    2.2 人际活动
        2.2.1 江小鹣的朋友圈
        2.2.2 其他雕塑家的人际交往
    2.3 展览活动
        2.3.1 雕塑展览的开创(1925-1929 年)
        2.3.2 雕塑展览的发展(1930-1936 年)
        2.3.3 雕塑展览的衰落(1937 以后)
    2.4 教学活动
        2.4.1 在美术学校的雕塑教学
        2.4.2 在社团和画室的雕塑教学
第三章 上海雕塑家的个人创作与自我追求
    3.1 李金发雕塑中的“诗歌意象”
    3.2 江小鹣“通变中西”的多种艺术实践
        3.2.1 江小鹣作品的现代艺术形态
        3.2.2 传统文化对于江小鹣艺术的影响
        3.2.3 江小鹣雕塑的“西体中魂”
    3.3 滕白也艺术中的“东方表现主义”
    3.4 岳仑、张澄江雕塑的折衷风格
    3.5 张充仁雕塑的“罗丹风格”
    3.6 其他雕塑家关于“民族风格”的探索
        3.6.1 张辰伯
        3.6.2 万籁鸣
        3.6.3 严德晖
        3.6.4 滑田友
    3.7 女性雕塑家的自我关照
第四章 塑造时代形象
    4.1 “国父”形象的塑造
        4.1.1 民国早期公共空间的孙中山像
        4.1.2 上海市府总理铜像及影响
        4.1.3 南京新街口总理铜像
    4.2 革命英烈的塑造
        4.2.1 骑马像
        4.2.2 立像
    4.3 抗战形象的塑造
    4.4 民众肖像的塑造
第五章 民国上海雕塑家的价值
    5.1 社会价值
        5.1.1 促进美育的传播,凸显社会责任
        5.1.2 作品中的人文主义思想
    5.2 历史价值
        5.2.1 雕塑事业的拓荒者
        5.2.2 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5.2.3 公共雕塑提升了城市的精神内涵和时代内涵
        5.2.4 上海雕塑家的艺术活动丰富了“海派”文化的内涵
    5.3 当代启示
        5.3.1 雕塑创作要有人文关怀
        5.3.2 雕塑创作要体现民族个性
        5.3.3 雕塑创作要反映时代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民国上海雕塑家活动年表
    二、民国时期三次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会参展作品名录
    三、民国上海雕塑家着述、译介文献名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专着、科研成果
致谢

(2)全面抗战时期延安与中国红十字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对延安的医疗援助
    第一节 抗战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救护及救护总队部的组建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红十字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二、全面抗战初期中国红十字会的战地救护行动
        三、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部的组建
    第二节 救护总队派往延安地区的救护队
        一、各支救护队概况
        二、各救护队在延安所开展的工作
        三、救死扶伤践行红十字精神——第23医疗队在延安的光辉岁月
    第三节 中共对救护总队医疗援助的争取
        一、中共在红会救护总队建立秘密党支部
        二、中共红十字会总支委员会的成立及其活动
        三、红会总支委员会挫折与解散时期
    小结
第二章 活跃在延安的外籍医生和医疗团体
    第一节 “中印友谊的桥梁”——印度援华医疗队
        一、促成印度医疗队援华的多方面动因
        二、参与扩建延安八路军军医院
        三、承担救死扶伤的医疗任务
    第二节 “医林乔木,友好飞鸿”——美国医生马海德
        一、马海德前往延安的多方面动因
        二、中央红军卫生总顾问
        三、延安的“万能博士”
    第三节 “不死鸟”——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
        一、白求恩在红会救护总队的引导下前往延安
        二、白求恩为完善延安医疗体系所做的努力
    小结
第三章 争取人道援助的路径和方式
    第一节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对延安的人道援助
        一、史沫特莱与中国红十字会
        二、史沫特莱在延安
    第二节 宋庆龄与“保盟”对延安的医疗援助
        一、全面抗战爆发前创办“国民伤兵医院”的实践
        二、“保盟”的成立及其对延安的医疗援助
    第三节 战争时期延安人道主义的坚守
        一、人道主义和国际人道法
        二、中国共产党一贯遵循人道的战俘政策
        三、延安日本工农学校
    小结
余论: 延安精神与红十字精神
    一、延安精神与红十字精神的紧密结合
    二、延安精神与红十字精神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5)胡兰畦:毁誉交加的一代女杰(论文提纲范文)

茅盾小说人物的原型
高尔基的座上宾
蒋介石委任的女将军
陈毅苦恋的凄凉女友

(6)身份、组织与政治 ——1938-1958年的宋庆龄和保盟—中福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二、问题的提出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章 保盟—中福会的创建与沿革
    第一节 保盟创建的背景
        一、宋庆龄早期经历与救济工作
        二、宋庆龄与国共的早期过从
        三、国内外形势与香港环境
    第二节 保卫中国同盟时期
        一、保卫中国同盟的筹备与成立
        二、保盟的上海分会
        三、重庆时期的新局面
    第三节 中国福利基金会
        一、保盟改名
        二、人事变动与迎接解放
        三、面临新的选择
    第四节 中国福利会
        一、中国福利会的改组和职能定位
        二、中福会的发展和嬗变
        三、工作性质和内容的延续与变化
第二章 战争中的人权:救济与福利
    第一节 对中共的经济、医药支援
        一、抗战时期的奥援
        二、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的帮助
    第二节 社会救济与儿童福利
        一、战乱时期心系儿童
        二、募捐救济天灾人祸
    第三节 中国工业合作运动
        一、工合运动始末
        二、保盟与工合
第三章 民间外交:保盟—中福会的对外宣传工作
    第一节 创办刊物对外宣传
        一、《“保盟”通讯》与《华商报》
        二、《中国建设》的对外报道
    第二节 宋庆龄对抗战和救济福利的呼吁
        一、抗战时期的外交宣传
        二、1945年后的对外交流
第四章 中国福利会的转型与职能变迁
    第一节 从战时救济到社会福利的开展
        一、儿童的物质生存与养护
        二、妇幼保健与医疗工作的展开
        三、为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
    第二节 中国福利会与中共的关系
        一、中福会行政领导关系的确立
        二、工资改革与各项政治运动
        三、中共党组织在中福会的建立
第五章 宋庆龄的社会权力关系网络
    第一节 与宋氏家族及国民党的关系
        一、血浓于水的亲情
        二、与国民党高层的关系
    第二节 与中共及民主人士的关系
        一、与中共的关系
        二、组织内部关系网络的形成
    第三节 国际关系网络的构建
        一、组织核心中的外国成员
        二、国际友人对宋庆龄及组织的支持
结语: 身份、组织与变动时代的政治
参考文献
致谢

(10)花朵和雄狮——论宋庆龄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一、抗战时期, 为发动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奔走呼号
    1.谴责蒋介石集团的倒行逆施。
    2.支援十九路军抗战。
    3.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二、全面抗战中, 为促成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而努力奋斗
    1.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牵线搭桥
        ①积极响应中共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②全力促成国共两党的接融合作。
    2.创建领导保卫中国同盟, 支援全民抗战
        ①通过《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 (以下简称《保盟通讯》) 及其他出版物, 宣传抗战。
        ②多方筹集医疗和救济资金, 支持抗战。
    3.注重海外统战, 争取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声援支持
三、结语

四、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与何香凝(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上海雕塑家研究[D]. 卫恒先. 上海大学, 2019(02)
  • [2]全面抗战时期延安与中国红十字运动[D]. 王帅. 苏州大学, 2019(04)
  • [3]战地服务与社会动员——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考察[J]. 游海华. 安徽史学, 2018(02)
  • [4]论宋庆龄的大爱精神[A]. 林家有. “宋庆龄及其时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1
  • [5]胡兰畦:毁誉交加的一代女杰[J]. 于继增.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0(12)
  • [6]身份、组织与政治 ——1938-1958年的宋庆龄和保盟—中福会[D]. 徐锋华. 复旦大学, 2009(12)
  • [7]传奇女性胡兰畦[J]. 宋凤英. 文史精华, 2008(08)
  • [8]上海市抗日战争史迹综述——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J]. 谭玉峰,陈平. 上海文博论丛, 2005(03)
  • [9]上海市抗日战争史迹综述——谨以此文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J]. 谭玉峰,陈平. 上海文博论丛, 2005(03)
  • [10]花朵和雄狮——论宋庆龄在抗日战争中的杰出贡献[J]. 刘蓉宝.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03)

标签:;  ;  ;  ;  ;  

淞沪抗战中的宋庆龄和何香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