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一、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董方丹[1](2019)在《nm23和COX-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nm23(non一metastatie,第23株被检测的基因克隆)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COX-2和nm23的阳性表达情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各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分析二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尝试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术前治疗方案的设定及预后的判断寻找到特异性及灵敏性更高的生物学指标。方法1本实验收集了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之间经唐山工人医院头颈外科手术切除、石蜡包埋的甲状腺病变组织共计119例。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6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20例。所有甲状腺疾病患者在术前均为初诊,未经过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激素治疗等,且病案资料完整。2通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实验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m23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两种蛋白表达情况。探讨nm23和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及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二者存在相互作用关系。结果1 nm2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是28.99%,显着的低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76.67%和8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的阳性表达率是71.01%,显着高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正常甲状腺组中的阳性表达率20.00%和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55岁年龄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是28.57%,≥55岁年龄组的阳性表达率是30.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是20.00%,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是32.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23在病灶数单发组的阳性率30.77%与病灶数多发组阳性率23.5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1cm组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为37.78%,肿瘤直径>1cm组为12.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侵出腺体包膜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为8.70%,在腺体包膜完整组的阳性表达率39.13%,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中nm23的阳性表达率是11.43%,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是4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55岁年龄组的阳性表达率是69.64%;≥55岁年龄组的阳性表达率是76.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男性组阳性表达率是70.00%,在女性组中阳性表达率是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病灶数单发组的阳性率71.15%,病灶数多发组阳性率70.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直径≤1cm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2.22%,肿瘤直径>1cm组为87.5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侵出腺体包膜组的阳性表达率为95.65%,在腺体包膜完整组的阳性表达率是58.7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伴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是85.7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是5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COX-2的阳性表达程度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病灶数量临床特征之间不具有显着性差异,而在肿瘤直径大小、病灶是否侵犯腺体包膜及是否伴淋巴结转移之间则具有显着性差异。4经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以发现,nm23和COX-2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96,P<0.05)。结论1 nm23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显着低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肿瘤抑制基因nm23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及发展中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OX-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显着高于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COX-2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进展中起着促进作用。2 nm23及COX-2的阳性表达分别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大小及病灶数量之间无显着性差异,而与是否侵犯腺体包膜、肿瘤直径大小及淋巴结是否发生转移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3 nm23和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二者之间可能有着相互抑制作用。4 nm23及COX-2的联合检测可能对我们临床上鉴别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及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否发生了转移起到一定作用。图6幅;表7个;参109篇。

徐振宇,白文忠,李广平[2](201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ZNF703、CD44v6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配对癌旁组织、50例结节性甲状腺瘤组织中ZNF703、CD44v6蛋白的表达,并分析ZNF703和CD44v6)与癌组织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组织中,ZNF703和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9. 86%、78. 08%)均分别高于癌旁组组织(12. 32%、21. 92%)和结节性甲状腺癌组织(24. 00%、36. 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ZNF70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均与年龄、性别无关(P>0. 05),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 05); ZNF70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 722,P=0. 00)。结论 ZNF703和CD44v6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均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ZNF703和CD44v6可能协同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可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刘俊锋[3](2014)在《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其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各器官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甲状腺功能失调严重影响人体的新陈代谢,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一系列的功能异常;甲状腺位于气管前方,其形态异常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甲状腺癌是较为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其发病率以14.51%的速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女性多于男性,男:女=1:3.38,成为女性恶性肿瘤上升速度最快的肿瘤之一。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然而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肿瘤分子标记物,协助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IMP3(insulin-likegrowth ⅡmRNA-binding protein3IMP3)是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家族的一员,已有研究表明其在多种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CD44v6也在多种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侵润性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对于IMP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确诊的甲状腺病理组织中IMP3和CD44v6表达水平,从而探讨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研究IMP3及CD44v6基因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并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探讨该两者是否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否可以作为特异性的分子标志物,协助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方法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70例甲状腺患者,病理类型均经病理确认,所有标本经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10例,非滤泡型乳头状癌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淋巴结转移20例;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确诊的甲状腺病理组织中IMP3和CD44v6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选择积分光密度(IOD)作为评价参数。同时应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方法分析相关数据。结果IMP3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质和(或)胞核,阳性者出现黄褐色。IMP3在各组中IOD的总体表达情况见表2;IMP3在各组中I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82,P<0.05);IMP3在PTC中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在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胞膜,阳性者出现棕褐色。CD44v6在各组中IOD的总体表达情况见表2;CD44v6在各组中IO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29,P<0.05);CD44v6在PTC中的表达高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4v6在PTC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和CD44V6在PTC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905P<0.05)。本文进一步分析IMP3、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两种类型(即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与非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的差别,结果示:IMP3、CD44v6在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78P>0.05;T=0.96P>0.05)。结论1IMP3和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IMP3和CD44v6可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评测远处转移情况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刘俊锋,张腾艺,李利文,付利军,李洪婷,邱新光[4](2014)在《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IMP3及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10例,非滤泡型乳头状癌20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0例甲状腺良性组织(10例正常组织,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IMP3和CD44v6表达水平,检测结果用Biosens Digital Imaging System v1.6专业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选择积分光密度(IOD)作为评价参数。结果 IMP3与CD44V6在PTC中的表达高于良性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与CD44v6在PTC有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P3与CD44v6在PT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903,P<0.05)结论 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呈高表达,有作为分子标志物协助PTC的诊断及判断PTC的侵袭力及转移力的价值。

许沈华,毛伟敏,葛明华,高永良,凌志强,林能明,高赟[5](2013)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浙江省肿瘤医院科研发展历程》文中提出全文记述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研究所的科研发展历程。多年来医院和研究所科研取得巨大进步,获得的科研成果有:①大肠癌研究建细胞系填补国内空白。②建卵巢癌模型提供研究转移理想工具。③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④肺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起示范作用。⑤头颈部恶性肿瘤转化型研究不断推进。⑥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迈入分子靶向时代。⑦食管癌研究推陈出新前景辉煌。

邹庆涛,张东伟[6](2011)在《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索CD44v6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及与甲状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2002-01~2005-12手术切除甲状腺标本的存档腊块。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对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运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60例乳头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有44例表达,阳性率为73.3%。结节性甲状腺肿CD44v6无阳性表达。肿瘤组织的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经过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差异(χ2=32.593,P<0.01)。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表达强度与病灶的单发与多发病灶、有与无颈淋巴结转移相关,与肿瘤直径无关。结论:CD44v6可以用于了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其转移潜能,在甲状腺癌治疗决策、预后评估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秦玉[7](2011)在《CD44v6、MUC-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TC)是人体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每年平均发病率约为24/10万,该病以女性多见,且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按照甲状腺癌的病理类型,可将其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和髓样癌四种类型。除甲状腺髓样癌以外,绝大多数均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多种步骤作用而成的一个复杂过程。放射性损伤、遗传、机体内基因的变化等许多因素可能与甲状腺癌发生的过程相关。CD44蛋白是一种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普遍分布在机体内,其主要作用是产生异质性粘附,即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和基质与肿瘤细胞之间产生粘附作用,使其在癌细胞发生侵犯和转移中起到促进作用。CD44蛋白位于人类11号染色体短臂,大小接近50kb,是由20个高度保守的外显子共同组成的,大小不等的内含子插入在外显子的中间将他们分隔开来。由于转录方式不同,CD44蛋白的20个外显子可分为标准型(s)和变异型(v)两大类。在恶性肿瘤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的高低各不相同,阳性表达者比较容易发生局部浸润及远处转移;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者的5年生存率低,预后差。近年来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CD44v6蛋白在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其阳性表达可以看作为预测淋巴结转移以及评估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粘蛋白1(简称MUC1)是一种大分子量的高糖基化糖蛋白,属于跨膜分子,又被称为附膜蛋白。在维持上皮细胞的完整性、更新与分化以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和转移等方面,MUC1都起到一定的作用。MUC1在正常上皮组织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然而在恶性肿瘤细胞中则能够降低癌细胞之间的粘附力从而促进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产生粘附作用。MUC1还可以通过位阻现象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利于癌细胞进行转移。因此,MUC1的表达在某些恶性肿瘤的发展、转移、治疗及预后中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作为某些上皮源性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标志物。本实验通过对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和MUC1的表达进行研究,来探讨它们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从而进一步的通过这些相关的肿瘤标记物来反映甲状腺癌的存在,从而协助临床早期诊断,拟定治疗方案和评价治疗效果以及监测甲状腺癌患者的预后。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分别检测75例甲状腺癌(其中59例为甲状腺乳头状癌、8例为甲状腺滤泡状癌、2例为甲状腺髓样癌,6例为甲状腺未分化癌)和16例甲状腺腺瘤组织石蜡切片组织中的CD44v6和MUC1阳性表达率,分析其阳性率与甲状腺癌转移和侵袭的关系。结果:1 CD44v6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CD44v6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8%(3/16)和62.7%(47/75),说明其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χ2=10.274,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23/28)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4/47)(χ2=7.244,P<0.05);CD44v6蛋白在甲状腺癌Ⅰ~Ⅳ期的各分期中阳性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8,P<0.05),其表达率分别为48.3%、75.0%、94.1%和22.2%。2 MUC1在不同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MUC1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内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4/16)和70.1%(53/75),说明其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χ2=11.751,P<0.05);MUC1蛋白在存有淋巴结转移者中的阳性表达率(24/28)显着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9/47)(χ2=4.881,P<0.05);在甲状腺癌Ⅰ~Ⅳ期的各分期中,其间阳性表达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91,P=0.060>0.05),其表达率分别为62.0%、80.0%、88.2%及44.4%。结论1 CD44v6蛋白的阳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恶肿瘤之间的存有差异;并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2 MUC1蛋白的阳性表达在甲状腺良恶肿瘤间有差异,可能与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与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3在甲状腺癌中,CD44v6蛋白的表达与MUC1蛋白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二者均在甲状腺癌的进展和转移中起到重要作用。CD44v6蛋白和MUC1蛋白的表达对判断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及恶性程度、预测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可能存在重要的临床价值,或许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任俊奇[8](2010)在《HBME-1、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滤泡癌与不典型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HBME-(1human bone marrow endothelial cell-1)、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滤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与不典型腺瘤(atypical thyroid adenoma,ATA)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表达强度与表达分布特性,寻找有助于二者临床病理诊断的肿瘤标记物及试探索其部分发病机制,拟解决在甲状腺临床病理中对良恶性难以确定的滤泡性肿瘤的准确判定、试解释其生物学特性及其相互间关系,以及对其预后的预示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三步法检测HBME-1、Galectin-3和CD44v6在37例甲状腺滤泡癌、18例甲状腺不典型腺瘤、10例甲状腺嗜酸性腺瘤(oncocytic thyroid adenoma,OTA)、8例普通甲状腺腺瘤(follicular thyroid adenoma,FTA)、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以肿瘤旁非癌腺体组织和5例尸检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HBME-1、Galectin-3及CD44v6在FT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64.9%和62.2%,在ATA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61.1%和61.1%,三者在FTC与ATA中的表达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074、0.094、0.245,P值分别为0.786、0.759、0.62,P值均>0.05);在10例OTA中的表达均为100%,8例FTA中的表达分别为37.5%(3/8),75%(6/8)及50%(4/8),7例PTC的表达分别为100%(7/7),85.71%(6/7)及100%(7/7),5例正常尸检甲状腺组织均无表达。结论:HBME-1、Galectin-3和CD44v6对FTC与ATA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提示此三者标记物可能在甲状腺滤泡癌与不典型腺瘤的发病机制及进展过程中起着某种部分共同机制。由于此三种标记物已被证实在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中也证实在癌中高表达,故在实际工作甲状腺临床病理诊断中对表达此三种标记物的良、恶性难以确定的滤泡性甲状腺肿瘤则可能提示其恶性程度增高,可能具有一定程度侵袭性,尽管不足以诊断为癌但仍应加强随访。有关FTC与ATA的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发生发展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张丽[9](2009)在《Galectin-3、CD44V6、LMP-1、EBNA-2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Galectin-3、CD44v6、LMP-1、EBNA-2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中表达的异同性,分析表达强度与表达分布特性,从而试解释其生物学特性、相互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alectin-3、CD44v6、LMP-1、EBNA-2在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甲状腺滤泡癌、3例甲状腺未分化癌、10例甲状腺滤泡腺瘤及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中的表达,设肿瘤旁甲状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甲状腺病变中Galectin-3、LMP-1与EBNA-2表达均主要位于细胞质,偶见于细胞核,CD44v6表达位于细胞膜,肿瘤旁甲状腺组织均呈阴性。2.Galectin-3在PTC、FTC、UDC、FA及HT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67%,81.81%,66.67%,30.00%及100.00%。甲状腺癌与滤泡腺瘤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TC和FTC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P>0.05)。3.CD44v6在PTC、FTC、UDC、FA及HT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81.81%、66.67%、60.00%、60.00%,甲状腺癌与滤泡腺瘤、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LMP-1在PTC、FTC、UDC、FA及HT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3%、9.09%、33.33%、33.33%、60.00%,甲状腺癌与滤泡腺瘤、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EBNA-2在PTC、FTC、UDC、FA及HT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67%、0.00%、0.00%、10.00%、40.00%,甲状腺癌与滤泡腺瘤、乳头状癌与滤泡癌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 Galectin-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的表达有相关性,LMP-1与EBNA-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Galectin-3、CD44v6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性揭示其肿瘤之间存在型转化、恶性转化之相关性;联合检测Galectin-3、CD44v6可能是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病理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EBV感染可能与部分甲状腺癌的发生及演变有关,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邢志博,许景伟[10](2007)在《Nm23、CD44v6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二、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nm23和COX-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试剂及来源
        1.1.3 实验试剂及来源
        1.1.4 实验方法及步骤
        1.1.5 结果判定
        1.1.6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nm23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正常甲状腺组的表达
        1.2.2 COX-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正常甲状腺组的表达
        1.2.3 nm23 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1.2.4 COX-2 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
        1.2.5 nm23和COX-2 的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3.1 nm23 基因
        1.3.2 COX-2 基因
        1.3.3 nm23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及含义
        1.3.4 COX-2 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正常甲状腺组织的表达及含义
        1.3.5 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临床特征中nm23 的表达及含义
        1.3.6 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临床特征中COX-2 的表达及含义
        1.3.7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nm23和COX-2 的相关性分析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Nm23、COX-2 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2.1 nm23 与甲状腺的相关性研究
        2.1.1 nm23 的发现
        2.1.2 nm23 基因的功能
        1) nm23 的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活性
        2) 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
        3) 参与细胞分化和发育
        2.1.3 nm23 在甲状腺的研究
        2.1.4 小结
    2.2 COX-2 在肿瘤中的相关研究
        2.2.1 环氧合酶的发现
        2.2.2 COX-2 的作用机制
        2.2.3 COX-2 在肿瘤中的作用
        2.2.4 COX-2 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ZNF703、CD44v6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免疫组化过程
    1.4 结果判定[8]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2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ZNF703和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ZNF703和CD44v6在结节性甲状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
3 讨论

(3)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分子标记物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5)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浙江省肿瘤医院科研发展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大肠癌研究建细胞系填补国内空白
2 建卵巢癌模型提供研究转移理想工具
3 胃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达国内外先进水平
4 肺癌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起示范作用
5 头颈部恶性肿瘤转化型研究不断推进
6 乳腺癌个体化治疗迈入分子靶向时代
7 食管癌研究推陈出新前景辉煌

(6)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各种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
    2.2 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学行为与CD44v6免疫组化阳性结果的关系
    2.3 不伴颈淋巴结转移与伴颈淋巴结转移CD44v6强阳性的表达情况
3 讨论

(7)CD44v6、MUC-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D44v6 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HBME-1、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滤泡癌与不典型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标本来源
        1.2 标本切片的制备
        1.3 试剂
        1.4 仪器及耗材
    2. 方法
        2.1 染色步骤
        2.2 对照设计
        2.3 染色结果判断
    3.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附图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Galectin-3、CD44V6、LMP-1、EBNA-2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标本来源
        1.2 标本切片的制备
        1.3 试剂
    2. 方法
        2.1 染色步骤
        2.1.1 切片处理
        2.1.2 抗原修复
        2.1.3 抗原抗体结合
        2.1.4 显色
        2.1.5 染色结果判断
    3. 统计分析
结果
    1.筛选甲状腺标本种类及例数
    2.Glaecitn-3在各类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3.CD44v6在各类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4.LMP-1在各类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5.EBNA-2在各类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
    6.甲状腺乳头状癌Galectin-3与CD44v6表达的相关性
    7.甲状腺滤泡癌Galectin-3与CD44v6表达的相关性
    8.甲状腺乳头状癌LMP-1与EBNA-2表达的相关性
讨论
    1.Galectin-3与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
    2.CD44v6与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
    3.LMP-1与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
    4.EBNA-2与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
    5.Galectin-3、CD44v6与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
    6.LMP-1、EBNA-2与甲状腺乳头状癌
    7.Galectin-3、CD44v6、LMP-1、EBNA-2与桥本氏甲状腺炎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四、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nm23和COX-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D]. 董方丹.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ZNF703、CD44v6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J]. 徐振宇,白文忠,李广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01)
  • [3]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刘俊锋. 郑州大学, 2014(02)
  • [4]IMP3与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刘俊锋,张腾艺,李利文,付利军,李洪婷,邱新光.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4(02)
  • [5]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浙江省肿瘤医院科研发展历程[J]. 许沈华,毛伟敏,葛明华,高永良,凌志强,林能明,高赟. 中国肿瘤, 2013(12)
  • [6]CD44v6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邹庆涛,张东伟.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10)
  • [7]CD44v6、MUC-1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王秦玉.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8]HBME-1、Galectin-3和CD44v6在甲状腺滤泡癌与不典型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任俊奇. 新疆医科大学, 2010(05)
  • [9]Galectin-3、CD44V6、LMP-1、EBNA-2在滤泡上皮起源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张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09(03)
  • [10]Nm23、CD44v6与甲状腺癌的相关性研究[J]. 邢志博,许景伟.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7(21)

标签:;  ;  ;  ;  ;  

CD44v6基因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