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和牧区文化的宏观管理

浅谈农村和牧区文化的宏观管理

一、浅谈农村牧区文化宏观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秦昌胜[1](2021)在《正规信贷对青藏高原牧民消费结构和生产效率的影响》文中认为当前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而农村居民消费不足,制约经济增长,影响整体消费结构的升级。受经济、文化和民族习性的影响,农村牧区牧民的消费水平有待提升,通过优化牧民消费结构可以缩小农村和城镇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信贷支持能够提供农户生产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有利于提升农户消费水平。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健全,正规信贷资金逐渐流入农村牧区,是否会对牧民生产和生活支出产生影响?当牧民将正规信贷资金用于生产性投资,是否会影响牧民的生产效率?为此,本文主要探究正规信贷对牧户家庭消费和畜牧业生产的影响。基于甘肃、青海和西藏牧业县的544份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首先采用倾向得分匹配的方法实证分析了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水平的作用,以及在不同财富水平下的异质性影响。其次通过逐步回归的方法检验了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影响的中介效应。最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估计牧民的生产效率,并采用处理效应模型分析正规信贷对牧民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正规信贷显着促进牧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而且对牧民家庭生产性消费的提升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优化牧民消费结构。牧户参与正规信贷使其家庭总消费、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性消费分别增加17550元、9940元和7610元,以及分别提高30.05%、130.10%和15.25%。(2)不同家庭财富水平下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正规信贷对财富水平较高牧民的生活性消费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于财富水平较低的牧民,正规信贷对其生产性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显着。(3)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存在中介效应。正规信贷可通过影响牧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其家庭消费。(4)青藏高原地区牧户畜牧业技术效率普遍偏低,而参与正规信贷有助于提升牧民畜牧业生产效率。其中正规信贷对牧户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而对牧民草地产出率的影响并不显着,表明参与正规信贷有助于牧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尤其体现在牧民劳动力要素的有效配置方面。(5)参与正规信贷对牧民生产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在技术效率方面,参与正规信贷对较低技术效率分位数牧民的积极作用更明显;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正规信贷对劳动生产率较高家庭的效率提升具有更大的效果。据此提出:完善牧区金融信贷体制,积极发挥政策性融资机构的作用,增加牧民收入,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通过正规信贷支持进一步提升牧民消费水平。

苏纤纤[2](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研究 ——以林芝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翟琇,侯智惠,哈斯海日汗[3](2020)在《牧区现代化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文中提出牧区现代化是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短板与难点,在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能转变的新时代背景下,与时俱进思考牧区现代化的内涵和指标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对牧区现代化的内涵界定为基础,从牧区生产现代化、牧区生活现代化、牧区生态现代化、牧区文化现代化和牧区治理现代化5个方面,构建起包含11个指标的牧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指标综合指数法,对内蒙古牧区现代化试点阿巴嘎旗进行试评价,结果表明当前阿巴嘎旗牧区现代化水平已进入了转型跨越阶段,由此提出当前牧区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萨苏拉[4](2020)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在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理论指导下,我国坚持的原则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从我国提出绿色发展观以来,各地区相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绿色发展的方案。本文以科左后旗为例,分析了当前科左后旗在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科左后旗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实现农村绿色发展的措施。本文由以下部分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的背景、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所采用的究方法和创新点等问题进行了介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在选题方面具有一定的新意。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和习近平的绿色发展理念。这些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对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现有基础及存在的问题的论述。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左后旗干部、群众生态意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绿色发展制度、机制得到了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趋向合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绿色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产业发育不全、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绿色产业尚未真正形成等。第四章对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策与措施进行了论述。科左后旗绿色发展方面的对策包括:加强农村牧区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加强执行力度;调整绿色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大绿色产业的各项投入等。

李雪莲[5](2020)在《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文中指出西藏的基础教育是促进西藏现代化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它在现代教育事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探其本源必须要把原因放在西藏基础教育的政策上面。政策在制定以后,需要进行有效的执行和落实,这样才能争取政策效益的最大化,这是促进西藏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关的教育政策越来越引起重视,其中教育“三包”政策就是这样的一项政策,该教育政策是从1985年开始,在西藏实施的一项“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的“三包”优惠政策。政策实施多年以来,保障对象不断增加、保障范围不断扩大、经费标准不断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牧区和城镇困难家庭子女的经济负担,让每个适龄儿童都可以上得起学,促进了教育公平及西藏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一部分论文说明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阐述了研究方法,以及宏观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梳理了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公平观。第三部分分析了教育“三包”政策在西藏实施的必要性,从西藏的自然条件、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介绍了“三包”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及实施意义。第五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理论联系实际法、访谈法,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的角度了解政策实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

王家琳[6](2019)在《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我国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中央政府制定指导性政策、地方政府积极落实和配合,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但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关系变化、优质农产品缺乏等问题的存在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后,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经验积累,从目前的实践结果可以看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一条符合中国农业实情、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政府作为主要的推动力量之一,其行为直接影响着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方向和质量。政府在其中如何发挥职能,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我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反映出了目前地方政府在农业管理方面的观念与水平还存在差距,政府职能在农业发展领域还存在不足,虽然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如何把这些理论切实的运用到实现农业现代化中,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在此情形下,政府在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实践过程中的职能转变成为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因此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搜集与梳理,形成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地方政府职能的科学认识。以管理学、农业经济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内蒙古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实际案例,对农村三产融合过程中政府的定位和作用、政府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的成绩和问题以及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对比国内外不同地区实现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不同途径,总结出值得借鉴的经验,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应当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的职能,提出了政府要转变传统认知观念、明确角色定位、科学设置职能,通过宏观政策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组织协调等方式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王力平[7](2019)在《要素转变与精细治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牧区社会治理》文中研究表明农村牧区治理属于地域性基层社会治理范畴,农村牧区治理精细化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牧区治理需要重新审视治理理念的共赢化转换、治理目标的综合化转向、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转置、治理客体的问题化转移、治理资源的市场化转轨、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转型等治理要素的重大转变,走向良治的复合治理成为农村牧区精细治理的必然选择。农村牧区治理精细化需要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两个层面予以突破,治理体系强调协同机制和两支队伍建设,治理能力建设强调"四化"治理。

王瑾[8](2018)在《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案例分析法,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的前提下,对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蒙古受多元化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经济发展不平衡等诸多因素影响,内蒙古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城区、农区和牧区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在牧区,出现了供给不足、可及性差和实施质量不高等问题。分析的同时,借鉴国内外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以及对内蒙古实施健康“小药箱工程”的实证研究,提出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及方法:以加强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为目标,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健全完善保障机制、人事薪酬制度、财政补助考评机制,建立起适合内蒙古农村牧区现状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满足农村牧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维护边疆民族团结与稳定。

王谨[9](2018)在《南疆牧区基层卫生服务现状及可及性分析 ——以阿合奇县、乌恰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南疆克州阿合奇县和乌恰县卫生服务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可及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当地调整和完善基层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6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对调研地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牧民进行问卷调查。首先通过典型抽样法确定克州阿合奇县和乌恰县为样本县:(1)普查辖区内所有乡镇卫生院14所和所有村卫生室56所作为调查机构,采用《乡镇卫生院调查表》和《村卫生室调查表》对其基本情况、房屋建设及床位设置情况、设备配置情况、财政支出和收入情况、卫生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再采用《卫生人力资源状况调查表》对选取机构内所有在岗卫生人员456名,其基本情况、学历和职称情况、编制及聘用情况、培训情况及工资待遇情况进行调查。(2)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样本县中抽取样本乡、镇(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色帕巴依乡、阿合奇镇,乌恰县吉根乡、黑孜苇乡、膘尔托阔依乡、托云乡、巴音库鲁提乡),再随机抽样确定样本村,共26个。最后简单随机抽样,抽取743个牧民,采用《居民卫生服务调查表》对其基本情况、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就诊和未就诊情况进行调查。(3)同期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调查地区关键知情人23名,进行深入访谈。定量资料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卫生人力资源情况:456名卫生人员中,86.8%为柯尔克孜族,61.4%为中专学历,94.6%为初级及以下职称,46.7%不具备执业资格,66.0%在职在编。共419名(91.9%)参加过培训,61.1%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培训,74.4%认为培训效果较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月平均收入分别为(4251.3±1513.3)元和(1173.3±690.5)元。2.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乡镇卫生院平均年总收入25.08万元,收入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45.0%);同年平均总支出18.56万元,主要用于药品支出(47.7%)。村卫生室平均年总收入约0.65万元,收入主要来源于上级财政补助收入(61.6%);同年平均总支出约0.25万元,主要用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63.7%)。3.基础设施设备配置情况:11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大于或等于800m2,平均每所乡镇卫生院编制床位数17.4张,实有床位数16.3张。基本设备平均配置率为36.4%(14.2/39);56所村卫生室,业务用房面积平均为(119.1±118.7)m2。基本设备平均配备率为70.0%(20.3/29)。4.卫生服务开展情况: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均已广泛开展国家规定的1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即化验检查功能、常见病诊疗功能和家庭诊疗及转诊功能的平均开展率分别为80.0%(16.7/21)、75.0%(24/32)、56.0%(2.8/5);村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率均大于70.0%。5.牧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被调查牧民两周患病率20.6%(153/743),慢性病患病率32.3%(240/743),两周患者就诊率9.2%(68/74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1.8%,两周患病未就诊率17.6%(27/153),牧民两周患病率与性别、年龄有关,慢性病患病率与性别、年龄和婚姻状况有关。6.访谈结果:深度访谈共提炼出四个范畴的11个主题群:(1)卫生人员方面:专业卫生技术人才匮乏,卫生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医务人员培训机会少;公共卫生人员一人身兼多职,工作负担重;执业资格考试困难;工资低,工作任务重,经济负担重。(2)物力方面:基本药物缺乏,药物配送机制不健全;(3)卫生服务方面:开展牧区基层流动医疗服务尚存在诸多阻碍;牧民自我保健意识水平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困难;检查严格,考核无奖励制度。(4)牧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方面:首诊选择乡镇卫生院;医疗负担重。结论:克州两样本县农牧区卫生服务资源现状及不同资源可及性方面与国家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同时面临着与其他农村地区,更具地域和气候特点的问题。政府应因地制宜地构建适合农牧区的、差异化的人才吸引政策,加强专科技术人员技能和业务培训。继续贯彻落实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完善药品配送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本设备配置水平,逐步提高基层卫生服务可及性。

李逸哲[10](2018)在《锡林郭勒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内蒙古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当中的重要问题。解决好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可以给经济和社会效益带来巨大的好处。但同时,劳动力转移问题严重影响了内蒙古农牧业发展的稳定,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当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内蒙古锡林郭勒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现状,了解造成内蒙古锡林郭勒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并提出锡林郭勒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二、浅谈农村牧区文化宏观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农村牧区文化宏观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正规信贷对青藏高原牧民消费结构和生产效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信贷影响家庭消费的研究综述
        1.3.2 信贷影响生产效率的研究综述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2.1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的影响分析
    2.2 不同财富水平下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分析
    2.3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影响的中介效应分析
    2.4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第三章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3.1 样本区域选择与研究区概况
    3.2 数据来源
    3.3 样本牧户的基本特征
    3.4 样本牧户的家庭消费和畜牧业生产特征
第四章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
    4.1 变量选取
    4.2 模型构建
        4.2.1 倾向得分匹配
        4.2.2 逐步回归检验系数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牧户正规信贷参与决策方程估计
        4.3.2 共同支撑域与匹配平衡性检验
        4.3.3 正规信贷对青藏高原地区牧民家庭消费的影响效应
        4.3.4 不同家庭财富水平下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的异质性影响
        4.3.5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消费影响的中介效应检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生产效率的影响
    5.1 模型构建
        5.1.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5.1.2 处理效应模型
    5.2 投入产出变量
    5.3 实证结果
        5.3.1 技术效率的估计结果
        5.3.2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生产效率影响的估计结果
        5.3.3 正规信贷对牧民家庭生产效率影响的异质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3)牧区现代化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牧区现代化的内涵
二、牧区现代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三、牧区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价
    (一)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
    (二)预测目标值
    (三)评价模型及评价结果
四、当前牧区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大草原保护力度,建设生态屏障
    (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牧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完善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提升牧民福祉
    (四)振兴牧区文化,提升牧区社会文明水平
    (五)推进牧区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护牧区社会和边疆稳定

(4)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关于绿色发展理念研究
        1.2.2 国外关于绿色发展研究
    1.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5.1 研究方法
        1.5.2 创新之处
2 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
    2.1 马克思恩格斯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2 毛泽东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 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1 邓小平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2 江泽民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3.3 胡锦涛的绿色发展相关思想
    2.4 绿色发展理念
        2.4.1 绿色发展理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4.2 绿色发展理念的发展历程
        2.4.3 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
        2.4.4 绿色发展理念的主要特点
        2.4.5 绿色发展理念的当代价值
3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现有基础及存在的问题
    3.1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现有基础
        3.1.1 科左后旗的自然地理情况
        3.1.2 科左后旗在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
    3.2 科左后旗在绿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2.1 观念层面:绿色发展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3.2.2 制度层面:绿色发展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2.3 基础设施层面: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3.2.4 产业层面:产业发育不全、结构有待进一步合理化,绿色产业尚未真正形成
4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对策与措施
    4.1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
    4.2 科左后旗绿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4.2.1 加强农村牧区绿色发展的宣传教育
        4.2.2 建立健全绿色发展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4.2.3 调整绿色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4.2.4 加大绿色产业的各项投入
5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5)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问卷调查法
        1.3.3 理论联系实际法
        1.3.4 访谈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的创新点
        1.5.2 研究的不足点
第一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理论来源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平思想
        1.1.1 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1.1.2 教育公平的最高理想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1.3 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1.2 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公平观
        1.2.1 为广大工农争取受教育的权利(1919—1949)
        1.2.2 面向工农的教育公平观(1949—1978)
        1.2.3“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观(1978 至今)
第二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的现实因素
    2.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的自然因素
    2.2 政治制度的变革是实施教育“三包”政策的政治因素
    2.3 经济发展是实施教育“三包”政策的经济因素
第三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发展历程、实施效果及实施意义
    3.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发展历程
        3.1.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起步阶段
        3.1.2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形成阶段
        3.1.3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发展与完善阶段
    3.2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施效果
        3.2.1 教育“三包”政策在国家不断支持下稳步推进
        3.2.2 减轻了农牧民家庭和城镇困难家庭送子女上学的经济负担
        3.2.3 家长送子女上学和学生上学积极性明显提高
    3.3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施意义
        3.3.1 对国家的教育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3.3.2 保障了西藏人民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3.3.3 推动了西藏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3.3.4 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第四章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
    4.1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现状分析
        4.1.1 教育“三包”政策的内容发生变化
        4.1.2 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
        4.1.3 家长对教育的认识有所提高
        4.1.4 学生身体素质逐渐变好
    4.2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教育主管部门对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4.2.2 学校对教育“三包”政策执行的能力有待提升
        4.2.3 家长对“三包”政策内容和实施意义理解不到位
        4.2.4 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方面认识不足
        4.2.5 学生感恩意识有待加强
    4.3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教育主管部门重宏观管理,轻实践指导和监督检查
        4.3.2 学校在提升伙食质量等方面受诸多因素制约
        4.3.3 家长关注政策本身比关注“恩从何来”的意识更强烈
        4.3.4 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重,良好习惯养成欠缺及感恩意识淡薄
第五章 对西藏教育“三包”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5.1 教育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5.1.1 制定规范统一的实施细则与管理办法
        5.1.2 规范“三包”学生资格认定工作
        5.1.3 积极提高生均资助标准
        5.1.4 规范经费收支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加机制
    5.2 学校要多方位提升政策执行能力
        5.2.1 多举措提高学生伙食质量
        5.2.2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学生营养健康保障体制
        5.2.3 进一步规范学校食堂物资采购行为
        5.2.4 避免物资发放行为
    5.3 通过宣传渠道促进家长深刻理解政策内容与意义
    5.4 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并规范个人行为
        5.4.1 强化学生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
        5.4.2 加强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西藏教育“三包”政策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研究思路
        2.结构框架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一)产业融合相关理论研究
        1.产业链理论
        2.产业集群理论
        3.产业融合理论
    (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研究
        1.农业“六次产业化”
        2.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四)政府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政府职能发挥的现状分析
    (一)内蒙古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府工作实践情况
        1.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基础
        2.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政策制定情况
        3.财政资金投入情况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5.农牧业主导产业发展对三产融合促进情况
        6.融合模式探索情况
    (二)内蒙古在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政府职能存在的不足
        1.对农村牧区三产融合认识不足
        2.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3.政府引导作用相对较弱
        4.公共服务力度不强
        5.产业尚未形成集聚优势
        6.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7.政策制定与实施脱离实际的情况仍然存在
    (三)内蒙古在推进农村牧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政府职能存在不足的原因分析
        1.界定不清,认识存在偏差
        2.定位不准,服务职能转换不彻底
        3.规划不健全,政府支持制度建设滞后
        4.职责不清,部门合作机制不健全
        5.基础服务体系薄弱
        6.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不到位
四、国内外政府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经验
    (一)国外政府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1.日本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2.美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3.荷兰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二)国内政府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借鉴
        1.四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黑龙江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江苏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国内外经验总结
        1.建立完善的农业制度体系
        2.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供给
        3.重视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层次培养
        4.重视农业科技的运用和农村教育
        5.重视农业的深层发展和资源保护
        6.让农民共享融合发展的红利
五、优化内蒙古在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对策建议
    (一)各级政府明确自身定位
        1.转变传统认知观念
        2.树立正确的角色定位
        3.科学设置职能部门
    (二)完善宏观政策指导职能
        1.把握产业发展方向
        2.完善相关优惠政策
        3.提供良好制度环境
    (三)加强各类基础保障建设
        1.创新财政资金扶持办法
        2.强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完善金融支持体系
    (四)充分发挥协调调控职能
        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与人才培育
        2.协调发展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3.总结推广适合本地区的三产融合模式
    (五)拓宽三产融合发展渠道
        1.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
        2.开发农牧业多种功能
        3.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参考文献
致谢

(7)要素转变与精细治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牧区社会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农村牧区社会治理的内蒙古实践样态
三、农村牧区治理的要素转变与经验审视
    (一)治理理念的共赢化转换
    (二)治理目标的综合化转向
    (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转置
    (四)治理客体的问题化转移
    (五)治理资源的市场化转轨
    (六)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转型
四、乡村振兴进程中农村牧区精细治理的实现路径
    (一)推进农村牧区治理主体的多元协同
    (二)加强农村牧区治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创新推进农村牧区志愿服务
    (四)研发农村牧区治理的标准化操作规程
    (五)力推农村牧区治理资源的系统化整合
    (六)探索农村牧区的智能化治理
    (七)深化农村牧区治理绩效动态化管理
五、结语

(8)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成果综述
        2.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1.本文的创新之处
        2.本文的不足之处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公共卫生服务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二)理论基础
        1.公共产品理论
        2.公共选择理论
        3.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1.公共卫生服务人员配备情况
        2.公共卫生服务设备配备情况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特殊性
        1.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牧区居民就医不便
        2.恶劣的气候条件,导致牧区居民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保障
        3.服务半径大、可及性差,导致防病治病任务难以落实
        4.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牧区居民患病风险增加
        5.卫生技术人员素质不高,导致牧区居民难以就近就便得到医疗卫生服务..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就
        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
        2.公益性管理体制得以确立
        3.竞争性用人机制全面建立
        4.激励性分配机制日渐成效
        5.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
        6.农村牧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建立
        7.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步实施
三、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证研究
    (一)内蒙古“小药箱工程”的起源
    (二)内蒙古“小药箱工程”的实施现状
        1.“小药箱工程”内容
        2.“小药箱工程”管理制度
        3.“小药箱工程”运行状况
        4.“小药箱工程”经验
        5.“小药箱工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
    (三)内蒙古“小药箱工程”取得的成效
        1.探索出了适合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新模式
        2.实现了牧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
        3.促进了家庭医生责任制的落实
        4.促进了牧区一体化管理的进程
        5.加速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的落实
四、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1.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相对不足
        2.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不足
        3.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结构失衡
        4.公共卫生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
    (二)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2.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执行不到位
        3.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足质量不高
        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五、完善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健全完善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
        1.做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建立长效运行机制
        4.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二)建立完善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人事薪酬制度
        1.配备必需的人员
        2.出台适宜基层特殊人才政策
        3.建立人事激励与分配激励机制
    (三)健全完善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与考评机制
        1.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对卫生投入的主次责任
        2.落实基层卫生机构运转经费
        3.实施经费绩效考评管理
六、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南疆牧区基层卫生服务现状及可及性分析 ——以阿合奇县、乌恰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3.2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
    3.3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财力资源现状
    3.4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物力资源现状
    3.5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卫生服务开展现状
    3.6 南疆克州柯族牧民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现状
    3.7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相关知情人的访谈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及可及性探讨
    4.2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财力资源现状及可及性探讨
    4.3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物力资源现状及可及性探讨
    4.4 克州两样本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现状及可及性探讨
    4.5 克州两样本县柯族牧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及可及性影响因素探讨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农牧区基层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髙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
    5.2 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力度,改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5.3 创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继续推广“小药箱工程”,建设牧区流动医疗服务站
    5.4 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高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可及性
    5.5 合理规划村卫生室布局,提高基本医疗服务地理可及性
    5.6 紧跟“脱贫攻坚”步伐,助力克州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第六章 结论
    6.1 小结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下一步计划
    6.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锡林郭勒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劳动力转移研究综述
2 内蒙古锡林郭勒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2.1 劳动力转移增长趋势
    2.2 劳动力转移以盟内就业为主, 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2.3 劳务收入成为主要经济来源
3 内蒙古锡林郭勒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当中的突出问题
    3.1 整体素质得不到提高
    3.2 就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3.3 农村牧区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3.4 政府组织的服务体系薄弱和领导力度松懈
4 解决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对策
    4.1 提高农牧民整体素质
    4.2 调节产业结构, 增加农牧民的就业空间
    4.3 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4.4 提供全面服务, 加强政府领导力度
5 结束语

四、浅谈农村牧区文化宏观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正规信贷对青藏高原牧民消费结构和生产效率的影响[D]. 秦昌胜. 兰州大学, 2021(02)
  • [2]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发展乡村旅游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研究 ——以林芝市为例[D]. 苏纤纤. 西藏大学, 2021
  • [3]牧区现代化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翟琇,侯智惠,哈斯海日汗. 北方经济, 2020(09)
  • [4]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思想指导下的少数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研究 ——以科左后旗为例[D]. 萨苏拉.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5]西藏教育“三包”政策的实效性研究[D]. 李雪莲. 西藏大学, 2020(07)
  • [6]内蒙古农村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 王家琳.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7]要素转变与精细治理: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牧区社会治理[J]. 王力平. 贵州民族研究, 2019(04)
  • [8]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 王瑾. 内蒙古大学, 2018(02)
  • [9]南疆牧区基层卫生服务现状及可及性分析 ——以阿合奇县、乌恰县为例[D]. 王谨. 石河子大学, 2018(12)
  • [10]锡林郭勒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J]. 李逸哲. 山西农经, 2018(13)

标签:;  ;  ;  ;  ;  

浅谈农村和牧区文化的宏观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