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袁平平[1](2020)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行车流量和行车荷载与日俱增,水泥混凝土路面凭借其在公路建设中的诸多优势,在我国的使用比例很大。但与日俱增的使用年限,在极端天气、湿度和地质条件等作用下,使得诸如开裂、破碎、板角断裂和脱空等不同方面的病害愈加频繁,从而严重影响了道路车辆的行驶安全,制约了其作为城市主干路的交通服务能力。因此,未来基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白改黑”项目必然逐渐成为城市道路改造的趋势,对实现城市道路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的技术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现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白改黑”展开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评价方法,即引入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和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到“白改黑”技术方案评价体系中,为后期选择最优技术方案提供理论支撑。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单件产品研制和生产的成本不足以用来判断产品总费用的多少,决策人员应该将生产成本和运营维护成本这两方面进行结合,考虑总体成本。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详细研究:(1)分析了论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基于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理论引入到项目技术经济分析体系中,实现项目以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包括其概念、特点以及进行经济评价的标准,并论述了全生命周期费用管理的必要性,为项目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和技术经济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本文研究案例项目建设的自然环境及公路现状概况、对国内三种常用的“白改黑”技术方案设计进行了分析,包括各方案的特点、施工要求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三种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各方案实施方法及流程的异同,比较了三者的优缺点,界定了适用范围。(3)以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港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项目为实例,选择了目前成熟的直接罩面技术方案、冲击碾压技术方案和碎石化技术方案三大类技术方案,对比分析了各技术方案的优势与适用性。通过全寿命周期理论得出各技术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然后利用技术经济分析理论对上述三种技术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合理性分析以及社会影响性分析,最后综合比选得出最优方案。本文通过研究论证,在“白改黑”技术方案评价体系中,引入全寿命周期理论和技术经济分析理论,为“白改黑”技术方案选择过程中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能够实现道路工程建设“降本增效”的目的。

孟大勇[2](2019)在《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处理措施》文中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其路面性能逐渐下降,需要进行处治和养护。目前采用加铺沥青混凝土层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处治方法,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原路面材料及其残余强度,同时显着提高其路面使用性能。但由于旧水泥混凝土板与沥青面层之间性能差异的巨大性,导致基层的路面病害很容易反射到面层上,形成路面病害。目前的研究面临着多方面的空白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首先分析总结了目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结论和成果。其次,以实际工程为基础,研究了旧水泥砼路面使用状况评价与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路面破损调查、探地雷达调查、承载能力检测以及结构参数检测等内容。针对检测评价结果,开展了旧水泥砼路面加固与修复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典型病害的处理方法,并且进行了多方式的加固修复效果评价。结合处理方法,论文进行了旧水泥砼加铺沥青混凝土的结构设计。首先确定了罩面结构的最不利加载方式,然后分析了原水泥砼板、原路面基层以及土基结构对罩面层中应力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罩面结构的罩面厚度和罩面层模量以及新旧结构层层间接触条件的影响分析。同时,开展了白加黑的材料设计研究。分析旧水泥砼板处理方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随后进行了罩面层的材料设计和性能分析。针对界面层进行材料性能分析和选用标准研究。最后,通过试验段,跟踪路面处治后的病害发展情况,评价处治效果。

宋超[3](2020)在《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行为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通过对路面施加纵向或横向预应力,可以有效地改善路面受力状态,延长使用寿命;减少路面接缝数量,提高行车舒适性。但目前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平直路段,缺少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研究。因此,本文立足于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现有研究,从预应力筋布置和力学行为两个方面分析平曲线和竖曲线因素对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平纵曲线路段混凝土路面预应力设计方案。根据设计的路面结构,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力学行为。基于路面受力特点,提出优化措施,并建立评价指标评价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力学性能。平曲线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圆曲线纵向预应力筋的布置难度,并导致斜向预应力筋与路面的夹角不统一;而竖曲线由于曲线半径较大,对预应力筋布置的影响总体较小。因此,在平曲线路段,纵向预应力筋可以采用多段直线预应力筋代替圆曲线预应力筋进行布置,斜向预应力筋可以控制其与路面中线的夹角进行布置;在竖曲线路段,预应力筋可以采用与平直路段相同的布置方式。在施工阶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内的预应压力在路面板中部分布比较均匀,在预应力筋锚固端存在应力集中。由于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路面板内实际预应力水平略小于设计值。在有粘结预应力作用下,路面板内预应力水平比无粘结预应力作用略高,预应力分布均匀性更好。在平曲线路段,路面板内的预压应力分布均匀性比平直路段差。在竖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纵向预应力水平比平直路段略大。在使用阶段,竖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车辆荷载应力最大,平直路段次之,平曲线路段最小;平纵曲线路段温度应力与平直路段基本相同。车辆荷载在驶近到驶离的过程中,在作用区域板底压应力先略微增加,再突然减小,最后恢复至初始水平,板顶的变化趋势则相反。路面不同深度处温度呈正弦函数式变化,随着路面深度增加,温度变化相位滞后,路面四周的温度应力总体上比路面中部小。根据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受力特点,本文提出纵横向预应力筋中间张拉锚固、综合型斜向预应力方案、竖曲线路段路面板中部固定等优化措施,并运用扩展有限元法和能量法,从承载力极限状态和疲劳极限状态两个方面评价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的抗裂能力和疲劳性能。研究表明,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达到设计弯拉强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不会出现裂缝,即使路面存在裂缝也不会扩展;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抵抗裂缝萌生和扩展以及疲劳损伤的能力均优于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三种预应力混凝路面中纵横向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总体最好。

何锐烽[4](2020)在《主被动模式抗反射裂缝的旧水泥路面沥青超薄罩面结构数值分析》文中提出铺设沥青罩面结构是一种常见的修复改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法,它不仅能有效改善原有道路的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还能提高驾驶员的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感。然而当修复后的路面结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在温度和车辆荷载对旧水泥路面接缝位置的反复作用下,路面结构会逐渐产生裂缝最终扩展并贯穿新加铺罩面结构,使得路表面出现多种类型的裂纹。为研究如何有效减缓新加铺层结构反射裂缝的扩展,参考已有研究方法,探究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反射裂缝产生机理,为提出主被动防裂系统打下基础。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研究主被动系统中相关对象对反射裂缝扩展的影响。最后通过相关试验段工程以及后续的追踪调查验证了主被动防治反射裂缝的效果。文中以断裂力学为主要理论基础分析裂缝扩展机理,以预防和抵抗反射裂缝为出发点,针对反射裂缝产生的源头以及减缓反射裂缝扩展两个角度提出主被动两种模式相结合的防裂体系。基于断裂力学和热力学,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以板底注浆材料、应力吸收层、沥青罩面层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探究在温度、车辆荷载作用下各研究对象相关参数的变化对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情况。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将主被动防裂体系应用于佛山市三水X495西大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修复工程当中,在施工过程中确定完善了相关的工艺流程,并在施工结束后从多个角度对工后质量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对试验段进行长期追踪调查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轮荷载作用在板角时裂缝发生扩展的可能性要大于作用在水泥板接缝边缘中点;当接缝位置板角出现板角局部脱空和接缝两侧范围脱空时,经过注浆处理后,能有效降低在各荷载条件下裂缝继续扩展开裂的可能性,且脱空尺寸越大注浆后的修复效果越明显;注浆材料模量的增大能减小张开型裂缝发生扩展的可能性;在沥青罩面结构中,选择模量较小的应力吸收层以及模量较大的沥青罩面层更有助于减少裂缝发生扩展的可能性;在总加铺厚度一定时,应力吸收层厚度较小,沥青罩面层厚度较大的组合更有助于降低裂缝发生扩展的可能性;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和长时间的路况追踪证明了主被动防裂体系对保护旧水泥路面、抵抗反射裂缝、改善路面功能状况具有很好的效果。

钟彪,王向峰,李燕[5](2020)在《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与时机决策》文中研究说明考虑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及病害特点,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的宏观路况标准和微观路况标准,给出基于路况触发法和基于路面病害发展机理的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方法,并依托实际工程案例,通过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规范法对比,其预防性养护决策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成果为各地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决策提供参考。

孙炜[6](2019)在《扬州市城市道路路面养护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里程以及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城市道路进入了管养并重的阶段,这也对道路养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在城市道路养护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技术问题,主要涉及到道路材料的选用、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养护施工方法的改善等;二是管理问题,涉及到养护制度、管理策略和水平的提升。为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道路全寿命周期维护费用,需对这两方面进行全面改善。本文从养护技术和养护管理制度两方面,对扬州市城市道路的养护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扬州市现行道路养护管理体制和常用的养护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基于路面检测和现场钻芯取样的结果,研究了扬州市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类型,从沥青质量、设计规范、气候因素、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沥青混凝土拌和温度的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平行交叉作业对路面质量的影响等方面对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而后,通过扬州市文昌路养护维修案例工程,从设计方案、施工方法、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沥青混凝土抗病害能力和路基承载能力的有效技术以及养护工作质量控制优化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对道路养护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扬州市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坏、变形、裂缝等病害是主要病害类型,设计、施工质量控制、气候、日常养护管理等为病害的主要成因;选取SUP、SMA等级配作为面层沥青结合料,并采用地聚合物等新材料级新工艺对路基进行补强,能够有效提高城市道路的路用性能;强化日常养护质量、采用再生沥青技术应用及道路挖掘恢复养护技术等,能够显着提高道路的养护效能。要做好道路养护工作,本文认为主要从系统化、专业化、科技化等方面入手,即建立科学养护体系、编制执行合理化的养护规划,实现系统化养护;通过市场化行为选择专业的养护维修队伍,实行专业化养护;引进运用好先进的养护观念和养护材料、技术和设备,实现科技化养护。本研究所提出的道路养护技术及管理的问题与对策提升方案及具体建议,可用于指导扬州市城市道路养护质量的提升,对相关城市道路养护的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程[7](2019)在《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文中指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有效改善了原路面结构的性能,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之间存在接缝,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底部接缝位置易出现反射裂缝。沥青加铺层路面设置减速带能有效降低车速,但会增加路面的冲击破坏,若减速带位置距离接缝较近,冲击荷载将加剧加铺层反射裂缝扩展破坏,极大地缩短了沥青加铺层路面的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响应分析的数值模型;借鉴桥头跳车车辆荷载处理方式,建立车辆通过减速带路面的冲击荷载作用数值模型,并提出冲击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两步走”原则,旨在改善沥青加铺层结构应力状况,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成因与类型,分析反射裂缝的产生机理。详细推导了材料强度理论,作为影响反射裂缝产生强弱程度的评价指标,进行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分析。沥青加铺层接缝处应力集中是导致反射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冲击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结构力学响比静力作用增加了25.39%,因此冲击作用不可忽视。(2)因减速带路面车辆冲击荷载的定量描述成果有限,本文借鉴桥头跳车车辆荷载的处理方式,结合减速带具体参数,研究建立了适合减速带路面的冲击荷载作用“半波正弦型”加载模型。基于此,进一步建立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含接缝的沥青加铺层结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其成果为后续冲击荷载下反射裂缝的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3)围绕反射裂缝防治问题,提出冲击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两步走”原则。第一步:分析冲击荷载作用位置对沥青加铺层结构的力学响应,建立减速带设置位置建议关系表达式,使减速带位置合理避开接缝区域,降低或消除冲击荷载对反射裂缝的影响;第二步:在一些无法调整减速带位置的特殊区域,建议通过增设应力吸收层降低冲击荷载对沥青加铺结构反射裂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降低沥青加铺层接缝处应力集中,减速带设置位置应满足表达式:L?l(10)s,且有冲击位置与接缝距离l大于等于0.5m。增设应力吸收层对冲击荷载下沥青加铺层抗裂性能的提高效果显着,应力吸收层厚度增加和模量降低能有效改善加铺层应力状况。研究成果为冲击荷载下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

王都兴[8](2019)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和耐久性好、成本低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自上个世纪八十年开始,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早期建设水泥路面到达了使用周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病害。将原有旧水泥路面上进行升级和改造是改善道路行驶质量,提高路用性能的重要技术,在节省工程造价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升级改造中,旧水泥路面的破碎化、变形均质化及加铺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进行了介绍,将各大类病害程度的划分等级进行了详细说明以及总结分析了各类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并且介绍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2)介绍了微裂式碎石化机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从夯击能的选择、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分析它的碎石影响因素,以及研究了它的碎石效果。3)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施工流程和工艺,包括微裂化处治、均质化处治、加铺层铺筑。从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两方面,提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4)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由原旧路面复合地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组成的平面模型,在车辆轴载、沥青加铺层厚度、沥青加铺层模量以及地基模量改变的前提下,分析了沥青加铺层层底接缝处应力和弯沉变化,为防止和延缓“白加黑”加铺形式反射裂缝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5)以咸阳市宝泉路旧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为依托,在对现有路况典型破坏形式分析基础上,制定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方案,提出了处治流程和施工要点。

白雪峰[9](2019)在《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矿产资源开采力度加大,但矿区大部分公路是按照一般等级进行设计施工的。在重载车辆的长期作用下,路面病害较为严重。为满足重载交通下路面病害改造技术的需求,本文选取矿资源丰富的泰安地区对路面结构破坏进行分析及并研究改造方案。本文收集了国内外路面结构及其应用情况,总结了国外路面结构应用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对路面性能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分析,通过深入调查泰安市一级、二级公路路面结构类型、建设材料和技术、路面损坏的原因,为典型的路面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基于诸如泰安市的自然环境条件、轴载特点、建筑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因素,给出了一、二级公路改造的典型结构。针对公路改建为沥青路面结构,利用敏感性分析,对交通等级和基础强度等级进行了划分。经计算,分别提出了半刚性基层、复合式和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选取三种典型路面结构进行效果验算,选取沥青层底拉应变、基层层底拉应力以及剪应力三个指标,在面层、基层为最不利层间粘结状态下时,在标准轴载100k N和重载作用130k N下路面各结构层的拉应变、拉应力和剪应力都能满足其重载交通及规范要求,可有效提高路面通车性能和使用寿命。针对公路改造工程中的水泥路面结构,首先分析了水泥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划分了交通等级和基础强度等级。然后提出了不同的水泥路面类型及其应用条件,利用内实验法来确定路基、垫层厚度与土基模量大小间的关系,依据现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对结构层材料及厚度进行了设计,给出了水泥路面改造工程中典型的水泥路面结构。根据加铺层设计原则,提出了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分离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和组合式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典型结构。

魏建辉[10](2019)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柔性基层和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路面中应用广泛。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路面下面层,不仅承受交通荷载的反复作用,还受到温度变化的作用;作为路面结构联结层,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承担路面基层的荷载,并控制半刚性基层或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下面层反射裂缝向上扩展。沥青路面在低温、长期老化和疲劳作用下,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疲劳裂缝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尚没有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的研究,开展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对加深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阻裂机理的认识,开发新的沥青混合料结构类型,控制半刚性基层和刚性基层反射裂缝向沥青路面中扩展和防止沥青路面下面层疲劳开裂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通过overlay tester(OT)试验模拟路面结构,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进行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确定应变范围、试件合理厚度和应变分布特征,基于扰动状态概念建立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扰动演化规律和损伤演化规律。考虑粗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影响,采用60mm厚的试件进行试验研究。试件采用轮碾成型,全部试件均从车辙板中切出,确保试件成型条件及厚度能够较真实地模拟实际路面情况。1.基于OT试验方法,研究了单调偏心加载时,加载速率、拉伸位移、沥青含量和老化程度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裂缝扩展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断裂能对油石比的变化不敏感,破坏荷载没有明显变化;分维数和断裂能随温度提高而降低、随着老化的程度而增加;随着加载速率增大,破坏荷载增大,断裂应变没有明显降低。这些特征这表明:降低油石比、降低温度、提高加载速率和增加老化程度对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抗裂能力没有明显不利影响,总体上是有利的。本研究基于扰动状态理论建立了偏心受拉荷载作用下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本构关系,选择的扰动函数拟合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颇为相符,为使用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进行结构分析和验算提供了依据。2.重复荷载作用下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中的裂缝扩展行为受到很大关注。本研究基于OT试验和虚位移概念,采用Paris公式研究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规律,利用J-积分替代Paris公式中的应力强度因子。试验采用位移控制模式,通过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拉伸位移、不同油石比和不同老化条件对重复荷载作用下裂缝扩展行为的影响,提出了裂缝扩展模型并给出了Paris公式中参数A和9)值。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的9)值均较小,说明疲劳裂缝扩展缓慢,对重复应变不敏感,大粒径沥青混合料具有明显的应力松弛特性,有利于控制疲劳裂缝扩展。3.为了避免沥青混合料疲劳过程中损伤的分散性、随机性和非均质性等问题,本文改进了OT试验方法,选取有代表性区域的材料研究不同温度、不同拉伸位移、不同油石比和不同老化条件对重复荷载作用下损伤演化行为的影响。基于黏弹性连续损伤模型建立了虚刚度演化规律,参数Z反映了材料损伤的变化情况,随频率增加、荷载增大以及老化程度而减小。提出扰动参数的概念,该参数可以表示疲劳过程中损伤的演化,结果表明扰动随频率增加、荷载增大和老化程度而逐渐增加,寿命逐渐减少,基于扰动状态建立的疲劳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综上所述,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良好,耐低温、耐疲劳,对应力和重复应变不敏感,是沥青路面下面层及防止反射裂缝优良的结构材料。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评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技术经济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2.1 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
        2.1.1 全寿命周期理论
        2.1.2 全寿命周期经济评价标准
        2.1.3 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必要性
    2.2 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学分析
        2.2.1 技术经济分析内容
        2.2.2 技术经济分析原则
        2.2.3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2.3 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评价
        2.3.1 施工方案经济分析内容
        2.3.2 施工方案经济指标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分析
    3.1 双港大道建设环境分析
        3.1.1 沿线自然环境分析
        3.1.2 显现沿线公路现状
    3.2 “白改黑”技术方案设计
        3.2.1 直接罩面方案
        3.2.2 机械重铺法
        3.2.3 碎石化方案
    3.3 “白改黑”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3.3.1 实施方法
        3.3.2 实施流程
        3.3.3 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经济分析
    4.1 工程施工技术经济分析
        4.1.1 路面现状分析
        4.1.2 路面改造方案
        4.1.3 工程造价概算及其影响
    4.2 全寿命周期技术经济分析
        4.2.1 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4.2.2 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4.2.3 运维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4.3 施工综合风险分析
        4.3.1 项目影响分析
        4.3.2 施工不利风险分析
        4.3.3 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工程实例应用
    5.1 项目基本概况
        5.1.1 基本概述
        5.1.2 重难点分析
        5.1.3 实施必要性
    5.2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组织实施方案
        5.2.1 资金来源及组织架构
        5.2.2 高弹橡胶沥青施工工艺
        5.2.3 橡胶沥青混凝土施工工艺
        5.2.4 项目完工质量检测
    5.3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经济效益分析
        5.3.1 投资估算分析
        5.3.2 经济评价分析
        5.3.3 社会效益分析
    5.4 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保障机制
        5.4.1 质量保障机制
        5.4.2 进度保障机制
        5.4.3 安全保障机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面使用状况评估
        1.2.2 原路面补强措施
        1.2.3 反射裂缝预防措施
        1.2.4 “白加黑”设计方法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的评价与分析
    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检测方法
    2.2 路面破损调查
    2.3 探地雷达调查
        2.3.1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方法
        2.3.2 传力杆与拉杆调查
    2.4 承载能力的检测
    2.5 结构参数的检测
    2.6 小结
第三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固与修复技术研究
    3.1 典型病害的处治方法
        3.1.1 混凝土路面裂缝断板处理措施
        3.1.2 断角的处理
        3.1.3 传荷能力差的处理
        3.1.4 坑洞的修补
        3.1.5 错台的处理
    3.2 板底脱空的处治
    3.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固与修复效果评价
        3.3.1 基于弯沉的效果评价
        3.3.2 基于雷达的效果评价
    3.4 小结
第四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结构设计分析
    4.1 沥青混凝土加铺路面荷载加载方式研究
        4.1.1 旧水泥砼沥青罩面结构对不同加载方式的应力有限元模型
        4.1.2 沥青罩面应力响应分析
        4.1.3 最不利加载方式选择
    4.2 原水泥砼路面性能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原水泥砼面板相关参数分析
        4.2.2 原路面基层与土基相关参数分析
        4.2.3 基础脱空对加铺层结构影响分析
    4.3 加铺层结构设计参数影响分析
        4.3.1 层间接触条件
        4.3.2 罩面厚度
        4.3.3 罩面层模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材料设计
    5.1 原水泥砼路面材料处理方案研究
        5.1.1 典型板块处理方法研究
        5.1.2 典型板块处理方法选用确定依据
        5.1.3 处治技术措施选用方案
    5.2 加铺沥青面层材料设计
        5.2.1 加铺沥青层的性能要求
        5.2.2 加铺沥青层级配设计
        5.2.3 加铺沥青层路用性能研究
        5.2.4 加铺沥青层材料设计选用标准
    5.3 白黑界面处理方案研究
        5.3.1 白黑界面材料的性能要求
        5.3.2 白黑界面材料粘结性能研究
        5.3.3 白黑界面抗疲劳和反射裂缝性能研究
        5.3.4 白黑界面材料设计选取标准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6.1 试验段现场检测
    6.2 改造后道路病害跟踪调查
    6.3 弯沉跟踪观测
    6.4 构造深度与摩擦系数
    6.5 跟踪观测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下一步研究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3)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行为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类型
        1.2.2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设计
        1.2.3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分析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基本设计理论
    2.1 设计影响因素
        2.1.1 交通荷载
        2.1.2 温度荷载
        2.1.3 基层约束
        2.1.4 预应力损失
        2.1.5 道路线形
    2.2 设计准则
        2.2.1 弹性设计准则
        2.2.2 疲劳设计准则
        2.2.3 开裂恢复设计准则
    2.3 设计程序
        2.3.1 初步设计
        2.3.2 设计步骤
        2.3.3 设计内容
    2.4 试验路设计示例
        2.4.1 试验路概况
        2.4.2 初拟路面结构
        2.4.3 路面材料参数
        2.4.4 路面结构应力
        2.4.5 预应力筋布置
        2.4.6 预应力方案调整
        2.4.7 接缝设计
        2.4.8 锚固区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有限元分析模型
    3.1 结构模型
        3.1.1 路面结构模型
        3.1.2 预应力筋模型
        3.1.3 地基模型
        3.1.4 边界条件
        3.1.5 主要参数
    3.2 车辆荷载模型
    3.3 温度场模型
        3.3.1 辐射传热
        3.3.2 气温
        3.3.3 对流传热
        3.3.4 材料热物性参数
    3.4 混凝土裂缝扩展模型
        3.4.1 粘聚裂缝模型
        3.4.2 本构关系
        3.4.3 裂缝扩展准则
    3.5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3.5.1 本构关系
        3.5.2 主要参数
    3.6 模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施工阶段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分析
    4.1 分析方法
    4.2 无粘结预应力
        4.2.1 平直路段
        4.2.2 平曲线路段
        4.2.3 竖曲线路段
    4.3 有粘结预应力
        4.3.1 平直路段
        4.3.2 平曲线路段
        4.3.3 竖曲线路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使用阶段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分析
    5.1 分析方法
        5.1.1 车辆荷载
        5.1.2 温度荷载
    5.2 车辆荷载应力
        5.2.1 平直路段
        5.2.2 平曲线路段
        5.2.3 竖曲线路段
    5.3 温度应力
        5.3.1 温度场
        5.3.2 平直路段
        5.3.3 平曲线路段
        5.3.4 竖曲线路段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优化与评价
    6.1 优化措施
        6.1.1 平曲线路段
        6.1.2 竖曲线路段
    6.2 评价指标
    6.3 评价方法
    6.4 评价结论
        6.4.1 平曲线路段
        6.4.2 竖曲线路段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无粘结预应力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底应力分布图
附录B 有粘结预应力作用下预应力混凝土路面板底应力分布图
附录C 车辆荷载ABAQUS用户子程序
附录D 温度场ABAQUS用户子程序
作者简介

(4)主被动模式抗反射裂缝的旧水泥路面沥青超薄罩面结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旧水泥路面沥青罩面结构反射裂缝扩展机理
    2.1 沥青罩面结构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
    2.2 断裂力学基础理论
        2.2.1 裂缝的扩展模式
        2.2.2 裂缝尖端奇异场
    2.3 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
        2.3.1 应力强度因子理论
        2.3.2 断裂判断准则
    2.4 主被动模式联防抗反射裂缝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
    3.1 ABAQUS有限元软件可靠度计算验证
        3.1.1 应力强度因子SIF理论解析值计算
        3.1.2 ABAQUS有限元软件计算解
    3.2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3.2.1 车辆荷载简化方式与加载位置分析
        3.2.2 温度荷载作用下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板底局部注浆对反射裂缝的影响
    4.1 板底局部注浆主动防裂效果研究
        4.1.1 接缝位置板角局部脱空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1.2 接缝位置板角局部注浆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1.3 接缝位置板角局部脱空注浆对比分析
        4.1.4 接缝两侧脱空宽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1.5 接缝两侧注浆宽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1.6 接缝两侧脱空注浆对比分析
        4.1.7 脱空深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1.8 注浆深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1.9 脱空注浆深度对比分析
        4.1.10 注浆材料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罩面结构对反射裂缝的影响
    5.1 沥青罩面结构被动防裂效果研究
        5.1.1 沥青罩面层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1.2 应力吸收层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1.3 沥青罩面层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1.4 应力吸收层厚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1.5 加铺层结构组合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5.2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超薄罩面系统试验段工程
    6.1 项目概况
    6.2 适用范围
    6.3 道路现状调查方案选择
    6.4 沥青超薄加铺层系统的实现
        6.4.1 工艺总流程
        6.4.2 试验段水泥混凝土板的脱空调查
        6.4.3 接缝处板底压浆处治工艺
        6.4.4 接缝填充处治工艺
        6.4.5 应力吸收层施工工艺
        6.4.6 沥青超薄层罩面施工工艺
    6.5 沥青罩面系统的质量检验
        6.5.1 抗滑摆值
        6.5.2 构造深度
        6.5.3 渗水系数
        6.5.4 钻芯取样
    6.6 沥青罩面系统抗反射裂缝效果跟踪分析
        6.6.1 第一次裂缝反射情况追踪分析
        6.6.2 第二次裂缝反射情况追踪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5)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与时机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概况
2 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确定
    2.1 路况指标的选取
    2.2 宏观路况标准
    2.3 微观路况标准
3 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时机决策方法
    3.1 基于路面状况触发法的时机决策
    3.2 基于路面病害发展机理的时机决策
    3.3 两者关系
4 决策案例
5 结语

(6)扬州市城市道路路面养护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市道路特点
        1.2.2 市政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1.2.3 市政道路养护技术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扬州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现状
    2.1 扬州市城市道路情况介绍
    2.2 扬州市城市道路现行养护管理体制及技术
        2.2.1 路面养护管理体制现状介绍
        2.2.2 路面养护技术现状介绍
        2.2.3 路面养护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3 扬州市城市道路主要病害及成因分析
    3.1 扬州市城市道路的主要病害
    3.2 扬州市城市道路病害成因分析
        3.2.1 常见破坏类型
        3.2.2 典型道路病害分析
        3.2.3 主要病害成因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扬州市城市道路养护对策应用研究
    4.1 道路养护方案
        4.1.1 案例工程概况
        4.1.2 道路数据调查
        4.1.3 案例工程养护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4.1.4 案例工程养护技术方案
    4.2 道路养护管理对策
        4.2.1 优化技术方案解决养护存在的问题
        4.2.2 主要原材料质量管理
        4.2.3 养护施工过程管理
    4.3 城市道路使用性能评价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研究现状
        1.2.2 道路冲击荷载作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技术
    2.3 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产生机理
    2.4 材料强度理论
        2.4.1 最大拉应力理论
        2.4.2 最大切应力理论
        2.4.3 形状改变能密度理论
    2.5 沥青加铺层荷载响应分析
        2.5.1 沥青加铺层结构数值模型
        2.5.2 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冲击荷载作用模型与沥青加铺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3.1 引言
    3.2 车辆冲击荷载
        3.2.1 减速带类型
        3.2.2 冲击荷载产生
        3.2.3 车辆冲击过程
        3.2.4 冲击荷载作用模型重要参数
        3.2.5 减速带冲击荷载作用模型
        3.2.6 冲击荷载模拟
        3.2.7 不同冲击加载方式对比分析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材料参数
        3.3.1 基本假定
        3.3.2 模型计算参数
        3.3.3 车辆荷载简化
        3.3.4 临界荷位选取
        3.3.5 力学指标确定
    3.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参数敏感性分析
        3.4.1 轴载大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3.4.2 加铺层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3.4.3 水泥混凝土路面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3.4.4 基础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防治研究
    4.1 引言
    4.2 减速带设置位置对反射裂缝防治研究
        4.2.1 冲击荷载下沥青加铺层时程响应分析
        4.2.2 冲击位置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4.3 设置应力吸收层对反射裂缝防治研究
        4.3.1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
        4.3.2 应力吸收层加铺结构计算模型和材料参数
        4.3.3 应力吸收层加铺结构与直接加铺层结构对比分析
        4.3.4 应力吸收层厚度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4.3.5 应力吸收层模量变化对沥青加铺层力学响应的影响分析
    4.4 反射裂缝防治措施叠加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8)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必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旧水泥路面病害分析与评价
        1.2.2 旧水泥路面的破碎技术
        1.2.3 化学压浆技术
        1.2.4 旧水泥路面的加铺技术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2.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形式
        2.1.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形式
        2.1.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形式
        2.1.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形式
        2.1.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形式
    2.2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
        2.2.1 水泥混凝土面层断裂类病害成因
        2.2.2 水泥混凝土面层竖向位移类病害成因
        2.2.3 水泥混凝土面层接缝类病害成因
        2.2.4 水泥混凝土面层表层类病害成因
    2.3 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评价方法
        2.3.1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
        2.3.2 结构承载力评价
        2.3.3 板底脱空评价
        2.3.4 路面行驶质量评价
        2.3.5 路面抗滑能力评价
        2.3.6 路面使用性能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的因素和效果评价
    3.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式碎石化机
        3.1.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化机理
        3.1.2 微裂式碎石化机设备构成及技术参数
    3.2 旧水泥混凝土板微裂均质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夯击能的选择
        3.2.2 夯击点位的布设形式
    3.3 微裂式碎石化机碎石效果分析
        3.3.1 消除板底脱空
        3.3.2 分散板端变形
        3.3.3 提高旧水泥面板与加铺层结合力
        3.3.4 充分利用旧路残余强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
    4.1 旧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与加铺施工工艺
        4.1.1 施工流程
        4.1.2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化破碎处治
        4.1.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均质化处治
        4.1.4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4.2 水泥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4.2.1 主控项目
        4.2.2 一般项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裂均质化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力学分析
    5.1 有限元计算模型及参数
        5.1.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5.1.2 计算模型的建立
    5.2 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结构层受力特性分析
        5.2.1 轴载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5.2.2 加铺层厚度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5.2.3 沥青加铺层模量变化对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5.2.4 地基模量对沥青混合料加铺层结构的影响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工程实践分析
    6.1 项目概况
    6.2 旧水泥路面处治施工技术方案
    6.3 微裂式破碎再生加固施工流程
        6.3.1 施工准备
        6.3.2 进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微裂式破碎
        6.3.3 地聚合物注浆加固处治
        6.3.4 路表缺陷进行修复
        6.3.5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铺筑
    6.4 微裂均质化处治再生技术处治效果评价
        6.4.1 微裂式破碎效果评价
        6.4.2 注浆加固效果评价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泰安市一级、二级路现状调查与分析
    2.1 泰安市公路区划
    2.2 泰安市一、二级公路交通量
    2.3 泰安市一级、二级公路现状调查
        2.3.1 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调查
        2.3.2 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及成因分析
        2.3.3 水泥路面结构类型及厚度调查
        2.3.4 水泥路面典型破坏及成因分析
    2.4 路面典型结构改造影响因素分析
        2.4.1 环境条件
        2.4.2 交通轴载
        2.4.3 材料供应情况
        2.4.4 旧路使用状况及破损程度
        2.4.5 施工技术水平
        2.4.6 经济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路面改造工程典型结构及受力分析
    3.1 现有沥青路面调查与评价
    3.2 沥青路面改造方案的提出
    3.3 重新铺筑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3.3.1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3.3.2 复合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分析
        3.3.3 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3.4 旧沥青路面加铺方案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3.4.1 旧沥青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方案及力学响应分析
        3.4.2 旧沥青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层结构方案及力学响应分析
        3.4.3 旧沥青路面加铺补强层结构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路面改造工程典型结构及受力分析
    4.1 水泥路面评价指标
    4.2 重新铺筑水泥混凝土路面典型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4.2.1 设计标准和方法
        4.2.2 路基强度等级划分
        4.2.3 交通等级划分
        4.2.4 结构层材料及厚度设计
        4.2.5 典型结构方案设计
        4.2.6 典型结构力学响应分析
    4.3 旧水泥路面加铺结构方案设计及力学响应分析
        4.3.1 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典型路面结构及其力学响应分析
        4.3.2 旧水泥路面加铺水泥混凝土典型路面结构及力学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沥青路面开裂机理及LSAM路用性能
        1.2.2 沥青路面裂缝扩展研究现状
        1.2.3 沥青路面疲劳损伤研究现状
    1.3 常用试验方法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及试验方法
    2.1 组成设计
        2.1.1 级配设计
        2.1.2 油石比确定方法
    2.2 试验方法
        2.2.1 试件成型和老化方法
        2.2.2 overlay tester(OT)试验
    2.3 小结
第三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断裂性能研究
    3.1 断裂性能表征方法
        3.1.1 断裂性能
        3.1.2 裂缝形态的分形特征
        3.1.3 扰动状态表征
    3.2 试验方案
    3.3 断裂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3.3.1 荷载速率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3.2 油石比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3.3 温度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3.4 老化对断裂性能的影响
    3.4 裂缝分形特征研究
        3.4.1 裂缝分形特征
        3.4.2 分形维数与断裂能的关系
    3.5 扰动本构方程
        3.5.1 扰动状态本构方程
        3.5.2 模型验证
    3.6 小结
第四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研究
    4.1 裂缝扩展计算模型
        4.1.1 Paris公式和虚应变能(Pseudostrain Energy)概念
        4.1.2 材料无损状态下的力学分析
        4.1.3 裂缝扩展过程力学分析
        4.1.4 裂缝扩展参数
    4.2 有限元分析
        4.2.1 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分析
        4.2.2 试件几何尺寸对试验的影响
        4.2.3 应力强度因子与J—积分
    4.3 试验方案和模型验证
        4.3.1 试验设计
        4.3.2 模型验证
    4.4 裂缝扩展试验结果分析
        4.4.1 温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2 拉伸位移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3 油石比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4 老化对裂缝扩展的影响
        4.4.5 裂缝扩展参数确定
    4.5 小结
第五章 大粒径沥青混合料重复荷载作用下的扰动和损伤研究
    5.1 损伤参数及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本构模型
        5.1.1 损伤参数的确定
        5.1.2 基于扰动状态概念的本构模型
    5.2 试验方案
    5.3 扰动和损伤演化影响因素研究
        5.3.1 频率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3.2 荷载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3.3 沥青含量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3.4 老化对扰动和损伤演化的影响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水泥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技术方案及经济分析[D]. 袁平平.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2]城市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处理措施[D]. 孟大勇. 东南大学, 2019(01)
  • [3]平纵曲线路段预应力混凝土路面力学行为与优化研究[D]. 宋超. 东南大学, 2020(01)
  • [4]主被动模式抗反射裂缝的旧水泥路面沥青超薄罩面结构数值分析[D]. 何锐烽.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水泥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路况标准与时机决策[J]. 钟彪,王向峰,李燕. 公路, 2020(02)
  • [6]扬州市城市道路路面养护问题及对策研究[D]. 孙炜. 扬州大学, 2019(06)
  • [7]冲击荷载作用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破坏机理及防治研究[D]. 张程. 广西大学, 2019(03)
  • [8]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与加铺技术[D]. 王都兴. 长安大学, 2019(07)
  • [9]矿区重载公路路面结构破坏分析及改造方案[D]. 白雪峰.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大粒径沥青混合料裂缝扩展行为及阻裂机理研究[D]. 魏建辉. 广西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和裂缝破坏的预防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