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一、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李潇雁[1](2021)在《宽幅高分辨热像仪几何定位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时效、高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影像是研究人类痕迹精细刻画,地表特征反演、资源勘查、及海洋生态监视等领域的重要资源。CASEarth小卫星是我国“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专项支持的首颗卫星,其搭载的核心载荷红外热像仪可获取地表300Km幅宽30m分辨率的三谱段热红外数据。常用的线阵遥感相机数据获取方式主要有长线列推扫和短线列摆扫两种,但受卫星结构尺寸、重量、及功耗等工程边界条件约束,长线列推扫的成像方式难以满足短时相、大幅宽、高分辨的需求。长线列摆扫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积分时间缩短、几何定位模型参数增加,增大了高灵敏度、高精度几何定位的困难。本论文针对于我国幅宽和分辨率比最大的热红外载荷CASEarth卫星热像仪,开展了多模块拼接的2000元三谱段并列摆扫式相机高精度几何定位方法研究,建立了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严格几何定位模型,提出了地面物像的精确测量与解算方法,并验证了在轨解算的可行性,解决了影响其定标精度的热红外影像控制点提取难题,实现了基于光迹追踪及DOM、DEM参考数据的大幅宽高分辨在轨影像仿真,并通过仿真数据,验证了严格几何定位模型及所提几何检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总结如下:1.基于CASEarth小卫星的轨道参数与宽幅高分辨热像仪的结构及成像特点,介绍了热像仪内、外方位模型的相关坐标系及其转换关系,构建了宽幅高分辨热像仪的严格几何定位模型,分析了模型中各输入参量对定位结果的影响及其在模型解算中的作用;最后,以严格定位模型为依据,系统地讨论了各个误差源对影像几何定位精度的影响,为宽幅高分辨热像仪成像仿真及几何处理奠定了理论基础。2.摆扫式热像仪扫描镜安装矩阵,相机内参等几何定位参数受发射过程力学、在轨温度场等因素的影响,需在轨重新进行标校。本文分析了摆镜误差、主点主距误差、探测器拼接模块旋转和平移、及焦平面倾斜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多模块拼接的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的自校正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长线列摆扫式相机物像模型解算方法,并基于实验室测试数据,实现了优于0.3像元的物像模型标定精度,验证了在轨时基于地面控制点及所提模型进行物像高精度解算的可行性。3.针对热红外影像对比度低,灰度映射差异性大及高维图像特征不明显等导致的地面控制信息获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几何纹理模式的热红外影像地面控制点提取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遥感影像本身大量的几何纹理信息,采用Moravec算法、Sobel算子、自适应滤波及形态学处理等方法提取纹理显着的局部特征模式;针对获取的纹理模式图,构建了一种基于Log-polar变换的几何纹理描述符,有效避免了传统控制点提取算法对特征点及其周围梯度信息的依赖;同时,针对传统的相似性匹配中存在的误匹配较多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位数及位匹配误差双重约束的误匹配剔除方法,通过描述符的循环移位,实现了特征匹配过程中的极值寻优,极大地减小了误匹配对控制点数据库精度的影响。4.针对宽幅高分辨热像仪在轨影像缺乏的问题,根据热像仪轨道参数、严格几何定位模型、参考影像以及DEM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迹追踪的长线列摆扫式相机在轨成像仿真方法,实现了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在轨影像仿真。同时,根据热像仪几何定位模型,构建了基于“广义”修正矩阵的长线列摆扫式相机几何检校模型,并通过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采用先外后内的解算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检校,最终实现了优于2像元的定位精度,验证了严格几何定位模型及所提检校方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可为长线列摆扫式遥感相机在轨几何处理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陈青[2](2021)在《自然资源移动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资产确权登记、项目选址等实际的自然资源决策应用场景中,面对海量的自然资源文档和数据信息,依旧存在着自然资源决策系统客户端移动不便,实时性不强、数据采集到决策应用时间长等问题。因此,本文尝试对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支持下的自然资源移动决策支持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对其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这一套方法对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推广以及提升自然资源分析决策的效能有一定的科学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利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大量国内外文献与实际项目的研究,从自然资源决策分析需要的数据与其来源,以及数据如何支持决策方面开展了自然资源移动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来源分析。并采用实验法,以昆明市某区域为例,通过Context Capture软件及少量人工干预,展示了基于消费级无人机快速采集并输出三维模型的一套数据生产方法,并结合其他数据,为自然资源决策分析提供多源数据来源。(2)深度地研究了自然资源决策分析平台开发关键技术及步骤,在对自然资源业务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并用xml可扩展标记语言对各个功能模块的界面布局做了详细设计。利用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Kotlin语言编码以及Arc GIS Runtime SDK for Android开发包,探索深挖多项关键技术,包括数据切片制作、数据导入和三维服务技术等,实现了平台的关键功能。(3)对自然资源移动决策支持系统这一整套集成系统的应用与实践的思考与探究。运用场景模拟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层面上,借助空间化管理自然资源“一张图”、自然资源资产确权、解决资源数据冲突问题等应用场景,分析了移动决策支持系统在以上自然资源决策场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决策实时性等问题,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提升决策分析的效能。

黄鹏[3](2021)在《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遥感影像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理国情监测、公共安全保障、交通设施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等各个领域。然而想要获得高精度的遥感影像数据,必须使用影像控制点进行影像纠正。与此同时,人们在生产遥感影像产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影像控制点数据。如何高效管理这些影像控制点数据,以提高影像控制点数据的重复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避免资源浪费,进而缩短遥感影像产品生产周期,成为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在深入研究影像控制点数据类型特点的基础上,从地图管理的角度入手,基于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影像控制点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包括:(1)研究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开发涉及到的相关技术。首先对比分析了4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影像控制点数据管理的特点,确定选用SQL Server进行数据管理;其次引入模板技术来定制化表达影像控制点的多种可视化形式及数据库表结构;最后应用一种改进的动态内存管理方法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2)基于影像控制点数据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用户使用的需求分析了系统建设的需求,并对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分析了系统的数据分类和特点,进而研究系统数据标准化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数据库设计。(3)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关系数据库和Mapstore平台,使用C++作为系统的开发语言,完成了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的开发。系统功能主要包括系统信息管理、数据输入、像控点管理、像控点查询分析、GIS基础功能、数据输出等。最后设计测试用例,采用黑盒测试的方法对系统的功能及性能等方面进行了测试。论文结合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设计并实现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实现了影像控制点数据图属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多种方式的影像控制点可视化查询。为影像控制点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等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手段。对于提升遥感影像数据实时快速处理能力,为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倩[4](2020)在《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各类国产卫星的成功发射,控制点数据作为重要的中间数据也逐渐向多源化发展。控制点数据常用于遥感数据分析与处理流程中,同时也是几何处理和地面精准定位技术的重要数据源和成果。控制点数据管理历经了由纸质到电子的转变,纸质管理存在着易丢失、应用难以及不全面等问题,电子管理虽然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仍然需要解决现阶段多源控制点数据带来的问题,包括控制点种类繁多、利用率低、更新覆盖不及时等。如何高效而又全面地将这些控制点数据进行管理和储存,是当今遥感数据领域的热点问题。影像匹配,就是寻找同名点的过程。作为与控制点管理相伴而生的技术,影像匹配的高精度处理也将有益于后期影像几何处理,广泛地应用于图形识别、图形分类以及图像质量检查等方面。论文在简单分析影像匹配技术的基础上,对控制点库进行设计,通过引入控制点数据库数据来进行匹配操作。数据库中的控制点数据具有多源性、重覆盖性、即时性的特点,将极大地提升控制点匹配成功率和精度。本文在Visual Studio 10.0的开发环境下,采用C++语言开发,以QGIS开源库作为软件影像操作底层,采用Oracle软件对控制点数据进行管理,利用GDAL库实现控制点瓦片数据的生成,设计了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论文对软件所需要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针对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需求分析,设计了该软件的整体架构、内外接口以及数据库,实现了控制点编辑、控制点查询、影像金字塔显示、控制点自动匹配以及控制点手动匹配等的模块。最后,对软件进行了系统的测试与分析,针对测试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详实记录和认真修改。论文设计的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来源于XX卫星影像处理系统,支持常见各类卫星控制点数据以及野外实测控制点数据的管理,并且可以利用数据库中的控制点数据对待匹配影像进行简单的影像匹配操作。软件的实现将进一步推动多源控制点管理的发展,对于控控制点的高效管理和影像快速匹配有着实践指导意义。

赖广陵[5](2020)在《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构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遥感测绘领域,无控定位和有控定位并不矛盾,其优势和价值均不可替代。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对于提升对地观测影像定位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控制点大都通过人工布设或者对基准影像进行特征提取的方式得到。人工布设方式得到的控制点,区域固定、布设成本高、需要定期维护并实地控制测量,在应用时需要在待处理影像上进行人工选点,工作量大。影像特征提取的方式采用的是人为设计的特征,该方式受限于基准影像的质量,在应用时,需要进行基准影像与待处理影像之间的匹配,而由于影像来源、分辨率、成像环境等差异,匹配的难度较大,不利于在全球范围内生成和应用地面控制点。论文针对地面控制的特点和应用需求,重点研究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构建及应用方法。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指的是运用智能化手段从泛在地理空间信息中获取地球表面典型地物作为地标,以地标控制点集拓展或替代传统的控制点,并能够提供给星载和机载(含无人机)等多源遥感平台用于地面控制,从而建立的拥有知识储备和智慧服务能力的全球立体地标控制网结构。构建地标控制网的主要目的在于,采用高定位精度的影像数据或三维场景数据作为基准数据生成地标控制点,一方面为定位精度弱的对地观测数据提供增强的地面控制;另一方面为失去GNSS星上精密定轨支持的各类遥感卫星,传递空间基准和全球目标定位的控制基础。通过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的迭代更新和不断丰富完善,为提升全球遥感定位的精确性、可靠性及智能化水平,构筑信息资源支撑。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针对全球范围内地标控制点数据的统一组织和管理问题,构建了全球三维网格剖分和编码体系,提出了适用于地标数据组织的多尺度整数编码方法,设计了地标数据管理策略,实现了大规模地标数据的有效组织。论文提出的三维空间多尺度整数编码方法可将三维数据组织问题转换为一维索引问题,只需要通过整数间的加减、位域运算就能实现地标数据的快速检索,能够极大地提升数据管理效率。论文以商用空间数据库为工具,采用该方法对大规模的地标数据进行了管理实验,并对比了三维Geohash、三维R树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数据导入、索引构建、区域查询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其效率分别约为三维R树的20倍、40倍和20倍;在区域查询方面,其效率为三维Geohash的3~5倍。随着数据复杂程度和数据量的增加,该方法的优势更加明显。2.针对小倾角或垂直观测的待处理影像难以通过与基准影像直接匹配的方式进行控制信息的高精度传递问题,本文以高定位精度的影像数据作为基准,提出了二维地标控制点智能处理与应用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特征明显、分布广泛且位置相对固定,不会频繁变化的地物作为地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高定位精度影像上的地标进行智能检测,并通过网格、地标分布、地标质量等作为约束条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筛选和质量等级分类,确保地标控制点的均匀分布,实现地标控制点的智能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地标几何结构和位置矢量约束的影像匹配方法,实现了地标控制点的应用。论文以道路交叉口作为地标进行了实验,构建了道路交叉口数据集,对Center Net目标检测网络增加了数据增强模块,对比了经典的目标检测方法,并采用本文设计的地标控制点应用方法实现了地标控制点在不同定位精度卫星影像上控制信息的传递。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地标的高精度检测,检测精度可达96%(AP50),能够满足地标控制点生成的需要。相比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将待处理影像与基准影像的直接匹配问题转换为地标影像块之间的匹配问题,有效地缩小了匹配范围,减少了匹配难度,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地标影像块间的匹配精度更高,可达亚像元级,能够满足控制信息传递的需要。3.针对大倾角成像的影像数据难以通过二维地标控制点实现控制信息传递的问题,本文以结构化的三维场景数据与相应的影像数据为基准,提出了三维地标控制点的智能生成及控制方法。该方法以现有的开源地标影像数据集为基础,通过人工采集的方式对数据集进行了扩展,增加了数据集的多样性。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实现了二维影像上地标的智能检测。在检测的基础上,研究了二维影像与三维地标之间的空间关系模型,实现了三维地标的自动提取。以地标分布、地标尺寸、定位精度等作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三维地标控制点的筛选和质量等级分类方法,实现了三维地标控制点的智能生成。在三维地标控制点生成的基础上,根据待处理影像的成像参数将三维地标模型进行重投影,得到与待处理影像相似度更高的影像,通过重投影影像与待处理影像间的匹配实现控制信息的传递。论文选取建筑物为地标,设计了地标控制点的生成和应用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三维地标控制点的生成,三维地标控制点的应用匹配精度可达亚像元。相比于传统方法,本文方法通过对三维地标模型重投影,减少了影像间的差异,有效地提升了控制信息传递的稳定性,可以为大倾角对地观测数据提供高精度的地面控制点数据,实现影像定位精度的提升。

张善彬[6](2020)在《基于标准路牌的单目视觉车辆自定位》文中认为近些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也跟着发生了变化,自驾出行逐渐成为出行的第一选择,但是由此带来得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现有的交通系统难以在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为了改善和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智慧交通系统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其中,车辆自定位作为智慧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中的基础和关键技术,对行车的安全性,驾驶决策都极为重要。针对现有车辆自定位算法受到驾驶环境的限制,部分算法复杂度高,成本高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新型标准路牌的车载单目相机位置估计算法,实现了在城市交通复杂的道路环境下准确高效的车辆位置估计。首先,针对于现有道路指示特征点不明显的缺陷,提出并设计了一种特征明显、结构简单的新型标准路牌。其次,搭建了一个由标准路牌的尺寸,控制点信息以及标准路牌所在道路的车道数量,车道宽度和前进方向组成的数据库。接下来使用车载单目相机采集包含有新型标准路牌的道路图像,通过图像的预处理分割提取出标准路牌的控制区域,求取控制区域的质心点作为后续计算的控制点。然后利用该控制点与数据库中预存的控制点信息相结合计算得到平面投影变换矩阵,并使用该矩阵将数据库中基准路牌配准到拍摄的每一帧图像中的标准路牌中,验证提取的控制点和平面投影变换矩阵计算的准确性。最后在解决了方程组的病态性后分解该矩阵得到车辆在以标准路牌中心为世界坐标原点坐标系下的位置信息,与实际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标准路牌检测识别率和正确率明显高于现有的道路指示牌。质心点计算的坐标误差上下在一个像素误差之内。车辆位置估计结果在距离标准路牌100内定位置计算误差在0.5米以内,在30米以内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1米,20米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05米。本文提出的方法成本低、简单可靠,利用车载单目相机与标准路牌,准确的计算出了车辆的位置信息和所在车道信息,实现了车辆在复杂交通路段的精准自定位。论文首先阐述了智慧交通和车辆自定位技术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进展,其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算法流程和车载单目相机输入图像的预处理过程,详细推导了由平面投影变换矩阵求解得到车辆位置参数的计算过程,最后进行了实验分析和结果讨论。

宋亦然[7](2020)在《基于物体识别地理配准的跨视频行人检测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跨视频行人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该技术在监控视频系统日益普及的今天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价值。现有系统主要通过提取目标特征参数,采用视频检索的方法,实现跨视频目标追踪,因此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主要通过寻找优化的特征参数和检索方法达到更好的追踪效果。由于该方法并未解决对行人地理位置信息描述的问题,故无法获取目标行人的运动轨迹。本文主要对基于物体识别的地理配准技术以及跨视频行人追踪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应用示范,建立行人轨迹仿真系统,对行人实现地理信息定位。针对监控视频系统缺少地理位置信息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物体识别的视频地理配准方法,获取视频监控区域的地理位置信息。针对实时视频流多视频行人追踪方法运算量大、复杂度高、应用能力弱的缺点,采用基于运动物体检测优化的快速人头识别的方法,提高行人定位速度,并获取行人地理位置信息。在多视频联动的监控场景下,行人地理位置信息作为先验数据,可应用于跨视频行人追踪。本文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点:(1)提出一种基于物体识别和空间地物拓扑匹配的视频地理配准方法:采用多种网络公开训练集结合3D模型图片的方式优化训练集,结合地物空间数据库,计算监控视频成像平面的控制点,进而实现视频地理信息配准。(2)提出一种视频人员检测定位和跨视频行人检测的方法:针对多视频联动系统数据量大的特点,设计满足实时性要求的行人检测和定位方法。结合行人地理位置信息,跨视频获取行人定位轨迹。(3)开发了基于视频流和三维地理场景虚实融合的跨视频行人检测原型系统:系统有视频接入、视频显示、监控回放和场景漫游等功能。开发了相关算法、技术对应的功能和模块,展示相关方法应用的效果。系统可实现对行人定位方法、行人检测方法以及跨视频行人检测方法的验证。

张政[8](2020)在《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生成、管理与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地理信息系统以其独特的空间观点和空间思维,从空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出发,揭示了各种事物与现象之间潜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随着GIS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意识到时空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研究的重要性,描述、管理、分析和表达时空对象间泛在的关联关系,有利于发现潜在的规律和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实用价值。本文从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基础理论出发,分别从“理论方法、技术实现、实验验证”的角度,研究了关联关系数据生成、管理和可视化的关键技术。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从理论基础、数据生成与管理、数据可视化等角度分析了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分析并总结了时空关联关系相关研究在理论、技术和应用方面的不足,由此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畴、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2)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基础理论研究。论述了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基本概念、定义、特点及分类体系;研究了构成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基础数据模型的图模型、节点模型、连边模型、关系属性、关系强度及关系规则等;在研究现有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SIGM模型,以支持关联关系动态变化的描述。(3)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生成方法研究。阐述了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生成的基本概念,在分析现有方法及其适用性的基础上,给出了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生成的方法体系;从基础数据生成、动态数据生成、强度数据生成以及方法适用性等方面论述了基本生成方法;针对基本生成方法存在的问题,分别研究了基于算子、基于规则和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关联关系数据推理生成方法,论述了各个方法的步骤、流程、算法以及方法的适用性。(4)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存储技术研究。论述了关联关系数据的现有存储策略及其不足,在综合关系型数据库和图数据库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混合模式下的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存储策略;对主从数据库进行了设计,并通过数据同步管道实现了主从数据库的数据同步;研究了混合模式下的关联关系数据访问,对访问框架、访问模式、访问接口和访问语句进行了设计与分析;研究了时空对象数据、关联关系数据、动态数据的数据组织问题。(5)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可视化算法研究。论述了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可视化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体系,分析了关联关系可视化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顾及节点分布特征的关联关系图化简算法、节点和连边的聚合可视化算法、空间位置耦合的关联关系节点布局算法、以节点为中心的关联关系连边布局算法,这些方法分别从选取和位移的角度缓解了大规模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地图可视化时造成的视觉混乱问题。(6)基于上述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搭建了微服务架构环境下的“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实验系统”,以“河南省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的相关专题数据为例,通过关联关系数据交互生成、关联关系数据计算生成、关联关系数据推理生成、关联关系化简可视化、关联关系聚合可视化、关联关系节点布局、关联关系连边布局等系统功能实验,验证了相关研究成果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汤新能[9](2020)在《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逐步向地质条件复杂的山区完善。传统的公路选线设计理念,侧重政治、经济、国防等方面要求,对于地形地貌、构造、水文等地质条件考虑较少,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频发,不仅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甚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工程经验的积累,地质条件在公路选线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选线已成为行业研究热点;无人机遥感技术具有操作灵活、成本低、精度高等优势,能有效解决传统地质调查的交通不便、危险性高、通视条件差等问题,将外业工作转为在室内进行,是未来山区公路地质选线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广西某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为背景,针对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问题进行研究,并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一套辅助公路选线系统,推进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山区无人机遥感系统配置研究针对山区地形地貌特点,以操作灵活、续航时间、任务荷载重量、图像获取精度等参数为控制目标,通过对比分析现行设备的技术参数与技术水平,拟定多旋翼无人机,配备多组大容量电池,搭载五镜头倾斜相机等适合山区作业的无人机遥感系统方案。(2)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研究针对山区地形高差过大,调整地面分辨率、飞行高度和重叠度等航线规划参数,按照不同地形条件选择全野外、航线网或区域网像控点布设方法,根据网络信号覆盖程度选择传统或网络RTK测量方式,快速高效地获取无人机遥感影像。(3)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研究将多源数据进行坐标转换,结合像控点数据进行空中三角测量,获得每张像片所需的外方位元素;针对影像数据的畸变、视觉效果不佳和图幅较小的问题,选用反解法、SIFT算法、搜索最佳缝合线等进行影像处理,得到高精度的三维模型和4D产品等成果。(4)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选线系统设计与实现利用Visual Studio平台、ArcGIS Engine组件、SQL Server数据库等开发工具进行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地质选线系统的开发,实现三维实景模型展示、地质灾害点数据管理、公路地质选线等功能。(5)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程应用将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应用到广西某高速公路扩改建工程项目中,选取哈瓦四轴八旋翼测绘无人机,搭载五镜头倾斜相机组成的无人机遥感系统,布设30个像控点并进行精确测量,获取36590张原始航片,运用Context Capure等软件对无人机遥感影像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等处理,获取三维模型和4D成果,最后使用开发的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选线系统完成该项目的工程地质选线。

张莹莹[10](2019)在《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建筑工业化是我国建筑业实现传统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预制装配式生产建造技术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措施,信息化可以使项目各阶段、各专业主体之间在更高层面上充分共享资源,极大高预制装配式建造的精确性与效率。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准确地追踪和定位预制构件能够更好地管理装配式建筑的整个流程。构件追踪定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与各阶段的工作内容息息相关。因此,深入了解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分析和总结各阶段工作需要的构件空间信息,是建立合理追踪定位技术框架的重要前。显然,仅用单一技术难以满足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的要求,因此需要充分了解相关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性,以便根据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技术方案。另外,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及空间信息管理技术的研究涉及到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计算机、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但是,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学以外的学科,鲜有从建筑学专业角度出发,综合地研究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而建筑学专业在装配式建筑的全流程中起着“总指挥”的作用,需要汇总、评估、共享各阶段与各专业的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因此,建筑学专业对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的缺失不仅会导致构件空间信息的片段化,而且难以深度参与到项目的各阶段、协调各专业的工作。基于上述需求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本文首先梳理了典型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结构构件类型,以及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装配、运营维护直至拆除回收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总结出各阶段所需的构件空间信息以及追踪定位的内容,并根据精度需求将构件追踪定位分为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其中物流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低,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运输和运维管理;建造层级的定位精度要求较高,主要用于构件的生产和施工装配。其次,详细分析了BIM、GIS等数据库,GNSS、智能化全站仪、三维激光扫技术、摄影测量技术等数字测量技术,以及RFID、二维码、室内定位等识别定位技术的功能和在装配式建筑中的适用性。通过对现有技术的选择和优化,建立了一套基于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结合多项数据采集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并分别从物流和建造两个层级对此技术链的应用流程进行了探索。着重介绍了装配式建筑数据库中预制构件分类系统和编码体系,分析二者在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中的作用。最后,以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的设计、生产和建造过程为例,说明以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为核心,结合数据采集技术实现预制构件追踪定位和信息管理的方法。本文以装配式建筑的结构构件作为基本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库和数据采集技术建立了适用于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对于整合项目各阶段构件空间信息、形成完整信息链、协调各专业工作、优化资源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些方面是实现预制构件精细化管理、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效率的关键。本文共计约160000字,图片143幅,表格63张

二、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宽幅高分辨热像仪几何定位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宽幅高分辨成像技术发展与研究现状
        1.2.2 线阵摆扫式相机几何定位技术研究现状
        1.2.3 在轨成像仿真技术研究现状
        1.2.4 控制信息及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1.3 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几何定位技术难点分析
    1.4 论文内容安排与创新点总结
        1.4.1 论文内容安排
        1.4.2 创新点总结
第2 章 宽幅高分辨热像仪定位模型构建及误差源分析
    2.1 宽幅高分辨热像仪系统组成及成像特点
        2.1.1 系统组成简介
        2.1.2 成像特点分析
    2.2 相关坐标系定义及转换
        2.2.1 时间系统简介
        2.2.2 坐标系定义
        2.2.3 坐标系转换
    2.3 热像仪严格几何定位模型
        2.3.1 内方位模型
        2.3.2 外方位模型
        2.3.3 严格几何定位模型
    2.4 几何定位误差源理论分析
        2.4.1 内方位误差
        2.4.2 外方位误差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 基于改进自校正模型的多模块拼接相机物像标定方法
    3.1 传统遥感相机物像标定方法及其局限性分析
        3.1.1 两维拉格朗日插值法
        3.1.2 畸变模型法
        3.1.3 局限性分析
    3.2 多模块拼接的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标定参数分析
        3.2.1 主点主距及畸变误差
        3.2.2 摆镜误差
        3.2.3 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物像标定模型
    3.3 基于改进自校正模型的多模块拼接热像仪物像标定方法
        3.3.1 测试条件分析
        3.3.2 改进的自校正标定模型
        3.3.3 基于最小二乘理论的标定方法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主点主距计算
        3.4.2 原始畸变解算
        3.4.3 物像参数解算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 章 基于几何纹理模式的热红外影像控制点提取方法
    4.1 常用控制点提取方法及其局限性
        4.1.1 控制点提取流程
        4.1.2 Moravec算法
        4.1.3 SIFT算法
    4.2 热红外影像控制点提取难点分析
        4.2.1 热红外影像特点
        4.2.2 热红外影像控制点提取难点
    4.3 基于几何纹理模式的热红外影像控制点提取方法
        4.3.1 基于互相关及Moravec算法的纹理图像块提取
        4.3.2 基于Log-polar变换的几何纹理描述符构建
        4.3.3 基于匹配位及位匹配误差的描述符匹配及误匹配剔除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评价指标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 章 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成像仿真及几何检校方法
    5.1 热像仪在轨成像仿真流程及参数设置
        5.1.1 热像仪在轨成像仿真流程
        5.1.2 热像仪在轨成像仿真相关参数设置
        5.1.3 姿轨参数仿真
    5.2 基于光迹追踪的地面投影位置计算方法
        5.2.1 基于光迹追踪的直接定位
        5.2.2 地面交点计算方法
        5.2.3 基于地理坐标的灰度重投影
    5.3 热像仪成像仿真结果及定位误差仿真分析
        5.3.1 热像仪在轨成像仿真结果
        5.3.2 仿真影像直接定位误差分析
    5.4 基于仿真影像的热像仪在轨几何检校方法
        5.4.1 长线列摆扫式热像仪几何检校流程
        5.4.2 热像仪几何检校方法
        5.4.3 实验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 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自然资源移动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然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1.2.2 自然资源决策分析系统研究现状
        1.2.3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用于自然资源决策系统
        1.2.4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数据来源
    2.1 数据需求及来源
    2.2 数据如何支持自然资源决策分析
    2.3 三维倾斜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
        2.3.1 数据采集与处理流程
        2.3.2 三维模型成果输出
第三章 数据预处理关键技术
    3.1 数据制作
        3.1.1 制作内容
        3.1.2 报表制作
        3.1.3 Geodatabase制作
        3.1.4 其他矢量数据制作
        3.1.4.1 地图切片技术原理
        3.1.4.2 地图切片方法
    3.2 数据导入
        3.2.1 自然资源多源数据融合叠加
        3.2.2 数据加载方法
第四章 自然资源决策分析平台搭建关键技术
    4.1 需求分析
        4.1.1 功能需求分析
        4.1.2 性能需求
        4.1.3 平台开发关键技术
    4.2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4.2.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4.2.2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2.3.1 数据流程设计
        4.2.3.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2.3.3 数据交互设计
    4.3 平台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具体功能实现
        4.3.1.1 用户登录
        4.3.1.2 数据管理
        4.3.1.3 图层管理
        4.3.1.4 空间查询
        4.3.1.5 测量工具
        4.3.1.6 占地分析
        4.3.1.7 对比分析
        4.3.1.8 绘制
        4.3.1.9 跟踪采集
        4.3.1.10 书签管理
        4.3.1.11 轨迹查询:
        4.3.2 三维服务功能实现
        4.3.2.1 三维可视化
        4.3.2.2 三维空间特征量算
        4.3.2.3 视域控制关键算法
第五章 移动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探究
    5.1 数据准备
    5.2 空间化管理自然资源“一张图”
        5.2.1 业务概念
        5.2.2 决策功能实现
        5.2.3 应用分析
    5.3 辅助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确权
        5.3.0 业务概念
        5.3.1 决策功能实现
        5.3.2 应用分析
    5.4 解决资源数据冲突
        5.4.1 业务概念
        5.4.2 决策功能实现
        5.4.3 应用分析
    5.5 决策支持系统能力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
    6.2 不足之处
    6.3 发展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硕士论文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开发环境搭建和配置
附录 C:三维服务核心代码

(3)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影像控制点管理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关键技术分析
    2.1 数据库
        2.1.1 数据库系统
        2.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2.2 模板技术
        2.2.1 模板体系介绍
        2.2.2 影像控制点模板定制
    2.3 内存管理
        2.3.1 静态内存管理
        2.3.2 传统动态内存管理
        2.3.3 改进的动态内存管理机制
第三章 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体系结构
    3.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3.1 设计目标
        3.3.2 设计原则
        3.3.3 总体结构设计
    3.4 系统功能设计
        3.4.1 系统信息管理
        3.4.2 数据输入
        3.4.3 像控点管理
        3.4.4 像控点查询分析
        3.4.5 GIS基础功能
        3.4.6 数据输出
第四章 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4.1 数据内容及标准化处理
        4.1.1 数据来源
        4.1.2 数据特点
        4.1.3 数据分类
        4.1.4 数据标准化处理
    4.2 数据库设计原则
    4.3 数据库总体设计框架
    4.4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第五章 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及运行环境
    5.2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5.2.1 系统信息管理
        5.2.2 影像控制点入库
        5.2.3 影像控制点管理
        5.2.4 影像控制点查询
        5.2.5 GIS基础功能
        5.2.6 影像控制点输出
    5.3 系统测试
        5.3.1 测试概述
        5.3.2 测试用例及结果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遥感影像处理流程
    2.2 遥感影像匹配原理
        2.2.1 点特征提取
        2.2.2 相关函数分析
        2.2.3 金字塔多级匹配策略
        2.2.4 遥感匹配算法
    2.3 开发工具及环境
        2.3.1 开发环境
        2.3.2 底层开发依赖库
        2.3.3 操作层开发依赖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功能概述
    3.2 功能性需求
        3.2.1 坐标配置管理
        3.2.2 数据库接口
        3.2.3 控制点管理
        3.2.4 影像显示
        3.2.5 控制点匹配
    3.3 非功能性需求
        3.3.1 可靠性
        3.3.2 安全性
        3.3.3 可移植性
        3.3.4 可用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概要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设计
    4.3 系统工作流程
    4.4 系统接口设计
        4.4.1 内部接口
        4.4.2 外部接口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数据库ER模型设计
        4.5.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4.5.3 数据库物理模型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坐标配置管理模块
        5.1.1 功能概述
        5.1.2 内部设计
    5.2 数据库接口模块
        5.2.1 功能概述
        5.2.2 内部设计
    5.3 控制点管理模块
        5.3.1 控制点信息数据结构
        5.3.2 控制点入库
        5.3.3 控制点查询
        5.3.4 控制点编辑
        5.3.5 控制点导出导入
        5.3.6 控制点属性查看
    5.4 影像显示模块
        5.4.1 影像金字塔显示
    5.5 控制点匹配模块
        5.5.1 控制点自动匹配
        5.5.2 控制点手动匹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6.1 测试环境
    6.2 测试以及过程
        6.2.1 测试内容
        6.2.2 功能测试
        6.2.3 非功能测试
        6.2.4 接口测试
        6.2.5 代码测试
    6.3 测试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构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面控制网布设及应用概况
        1.2.2 大规模地标数据组织管理现状
        1.2.3 地标数据资源的智能化生成与筛选现状
    1.3 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构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设计及数据组织
    2.1 地标控制网构建原则
    2.2 地标控制点元数据体系
    2.3 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数据组织
        2.3.1 全球网格剖分方案
        2.3.2 三维多尺度整数编码方案
        2.3.3 三维多尺度整数编码计算
    2.4 地标数据组织与范围查询策略
        2.4.1 二维地标数据组织与范围查询策略
        2.4.2 三维地标数据组织与范围查询策略
    2.5 大规模地标数据组织与检索实验
        2.5.1 实验数据及环境
        2.5.2 多尺度整数编码网格尺寸选择实验
        2.5.3 地标数量对编码影响实验
        2.5.4 地标管理与地标应用区域查询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维地标控制点智能处理与应用
    3.1 二维地标控制点智能处理与应用思路
    3.2 二维地标控制点智能处理
        3.2.1 二维地标数据集的构建
        3.2.2 二维地标的智能检测及控制点初选
        3.2.3 二维地标控制点筛选及质量等级分类
        3.2.4 二维地标控制点的更新与扩展
        3.2.5 二维地标的网格化
    3.3 二维地标控制点应用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环境
        3.4.2 二维地标检测实验
        3.4.3 二维地标控制点应用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维地标模型及三维控制构建
    4.1 三维地标控制点构建及应用思路
    4.2 三维地标模型及空间关系
        4.2.1 三维地标模型
        4.2.2 二维影像与三维模型的空间关系模型
    4.3 三维地标控制点智能生成
        4.3.1 三维地标数据集的构建
        4.3.2 三维地标的智能检测与控制点初选
        4.3.3 三维地标控制点的筛选与质量等级分类
        4.3.4 三维地标控制点的更新与扩展
        4.3.5 三维地标的网格化
    4.4 三维地标控制点应用
    4.5 实验与分析
        4.5.1 地标影像智能检测与三维地标控制点生成实验
        4.5.2 三维数据网格化实验
        4.5.3 三维地标控制点应用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6)基于标准路牌的单目视觉车辆自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智慧交通与自动驾驶
        1.2.2 车辆自定位技术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本章节安排
第2章 标准路牌数据库设计
    2.1 标准路牌设计
    2.2 标准路牌搭建位置
    2.3 数据库详细信息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标准路牌检测
    3.1 颜色空间转换
        3.1.1 颜色空间HSV与RGB
        3.1.2 颜色空间RGB转HSV
    3.2 图像知理
        3.2.1 RGB颜色空间提取红色区域
        3.2.2 HSV域提取红色控制区域
    3.3 感兴趣区域划分
    3.4 连通域条件约束
        3.4.1 面积约束
        3.4.2 长宽比例约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点精确提取
    4.1 图像特征提取方法
        4.1.1 SIFT特征提取
        4.1.2 SUFT特征提取
    4.2 质心点精确提取算法
        4.2.1 图像矩知识
        4.2.2 图像各阶矩计算
    4.3 控制区域质心点计算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辆位置计算
    5.1 相机透视投影原理
        5.1.1 预备知识
        5.1.2 四种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5.2 平面投影变换矩阵
        5.2.1 矩阵计算
        5.2.2 矩阵验证
    5.3 求解相机位置
        5.3.1 计算旋转平移矩阵
        5.3.2 计算车辆位置
        5.3.3 病态矩阵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环境
    6.2 路牌检测对比
    6.3 车辆位置结果分析
        6.3.1 实验横向距离分析
        6.3.2 车辆位置结果分析
    6.4 算法性能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基于物体识别地理配准的跨视频行人检测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图像地理配准方法
        1.2.2 行人识别和追踪
        1.2.3 跨视频下的行人追踪
    1.3 现有方法存在的局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2章 跨视频行人定位技术框架
    2.1 跨视频行人定位技术框架
        2.1.1 跨视频行人定位系统框架
        2.1.2 跨视频行人定位技术内容
    2.2 关键模块技术路线
        2.2.1 视频地理配准模块
        2.2.2 跨视频行人检测定位模块
    2.3 跨视频行人原型系统开发工具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物体识别和拓扑匹配的视频配准方法
    3.1 引言
    3.2 地物空间数据库设计
    3.3 摄像头成像原理与校准方法
        3.3.1 摄像机成像原理
        3.3.2 非线性成像畸变与校准
    3.4 基于物体识别的控制点标定
        3.4.1 物体分类识别
        3.4.2 物体类型拓扑匹配
    3.5 视频地理配准
        3.5.1 世界坐标系转换
        3.5.2 透视变换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跨视频行人检测定位技术
    4.1 引言
    4.2 行人检测算法及性能
        4.2.1 运动目标提取
        4.2.2 基于场景分离优化的快速行人检测
        4.2.3 行人检测性能
    4.3 跨视频行人追踪定位算法及性能
        4.3.1 跨视频行人轨迹最大似然估计
        4.3.2 跨视频行人定位性能
        4.3.3 跨视频行人追踪性能
    4.4 跨视频行人检测定位原型系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8)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生成、管理与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问题
        1.2.1 理论研究现状
        1.2.2 技术研究现状
        1.2.3 应用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范畴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基础理论
    2.1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基本问题
        2.1.1 关联关系的概念
        2.1.2 关联关系的特点
        2.1.3 关联关系的分类
    2.2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基础数据模型
        2.2.1 关联关系图模型
        2.2.2 关联关系节点模型
        2.2.3 关联关系连边模型
        2.2.4 关联关系的属性
        2.2.5 关联关系的强度
        2.2.6 关联关系的规则
    2.3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动态数据模型
        2.3.1 快照模型
        2.3.2 增量模型
        2.3.3 SIGM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生成方法
    3.1 关联关系数据生成概述
        3.1.1 关联关系数据生成的基本概念
        3.1.2 现有方法及其适用性分析
        3.1.3 关联关系数据生成的方法体系
    3.2 关联关系数据生成的基本方法
        3.2.1 数据生成理念
        3.2.2 基础数据生成
        3.2.3 动态数据生成
        3.2.4 强度数据生成
        3.2.5 方法适用性分析
    3.3 基于算子的关联关系数据计算生成
        3.3.1 筛选条件
        3.3.2 过滤器
        3.3.3 布尔算子
        3.3.4 元算子
        3.3.5 方法适用性分析
    3.4 基于规则的关联关系数据推理生成
        3.4.1 规则的结构定义
        3.4.2 规则集合的性质
        3.4.3 规则的提取方法
        3.4.4 规则的生成策略
        3.4.5 规则质量的度量
        3.4.6 方法适用性分析
    3.5 基于改进重力模型的关联关系数据推理生成
        3.5.1 特征参数选择
        3.5.2 特征参数分析
        3.5.3 改进重力模型
        3.5.4 模型参数标定
        3.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6 方法适用性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数据管理技术
    4.1 关联关系数据的存储策略
        4.1.1 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策略
        4.1.2 图数据库存储策略
        4.1.3 对比与分析
        4.1.4 混合模式存储策略
    4.2 混合模式下的关联关系数据存储
        4.2.1 主数据库存储设计
        4.2.2 从数据库存储设计
        4.2.3 主从数据库同步
    4.3 混合模式下的关联关系数据访问
        4.3.1 访问框架设计
        4.3.2 访问模式分析
        4.3.3 访问接口设计
        4.3.4 访问语句映射
    4.4 混合模式下的关联关系数据组织
        4.4.1 时空对象数据组织
        4.4.2 关联关系数据组织
        4.4.3 动态数据组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可视化算法
    5.1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的可视化体系框架
        5.1.1 关联关系可视化的基本概念
        5.1.2 关联关系可视化的分类体系
        5.1.3 关联关系可视化存在问题分析
    5.2 顾及节点分布特征的关联关系图化简算法
        5.2.1 算法步骤
        5.2.2 节点重要性度量
        5.2.3 节点空间聚类
        5.2.4 节点选取
        5.2.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 节点和连边的聚合可视化算法
        5.3.1 算法设计
        5.3.2 节点聚合
        5.3.3 连边聚合
        5.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空间位置耦合的关联关系节点布局算法
        5.4.1 相关工作
        5.4.2 算法设计
        5.4.3 算法改进
        5.4.4 算法评价
        5.4.5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以节点为中心的关联关系连边捆绑算法
        5.5.1 边方向聚类
        5.5.2 边捆绑
        5.5.3 渲染处理
        5.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时空对象关联关系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系统总体设计
        6.1.1 体系结构
        6.1.2 功能组成
    6.2 实验数据
    6.3 系统功能实现及验证
        6.3.1 关联关系数据交互生成
        6.3.2 关联关系数据计算生成
        6.3.3 关联关系数据推理生成
        6.3.4 关联关系化简可视化
        6.3.5 关联关系聚合可视化
        6.3.6 关联关系节点布局
        6.3.7 关联关系连边布局
    6.4 实验结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7.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研究方向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9)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研究现状
        1.2.2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研究现状
        1.2.3 GIS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山区无人机遥感系统配置研究
    2.1 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
    2.2 无人飞行器系统选择
        2.2.1 飞行器平台
        2.2.2 动力系统
        2.2.3 飞行控制系统
        2.2.4 数据传输系统
        2.2.5 发射与回收系统
    2.3 任务荷载系统选择
    2.4 地面辅助系统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精度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技术研究
    3.1 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流程
    3.2 资料收集整理
    3.3 像控点布设和测量
        3.3.1 像控点的布设
        3.3.2 像控点的测量
    3.4 航线规划
        3.4.1 确定航测范围和划分航摄分区
        3.4.2 航线规划参数设计
        3.4.3 航线敷设
    3.5 飞行检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研究
    4.1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流程
    4.2 坐标系统及坐标转换
        4.2.1 常用的坐标系统
        4.2.2 坐标转换
    4.3 空中三角测量
    4.4 无人机影像几何畸变校正
    4.5 无人机图像增强
    4.6 无人机影像拼接
        4.6.1 无人机影像匹配
        4.6.2 无人机影像融合
    4.7 三维模型重建
    4.8 生成4D产品
        4.8.1 数字地表模型DSM生成
        4.8.2 数字正射影像图DOM生成
        4.8.3 数字线划地图DLG生成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公路选线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山区公路地质选线方法
    5.2 系统总体设计
        5.2.1 系统开发平台
        5.2.2 系统总体架构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5.4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4.1 数据管理模块
        5.4.2 地图浏览模块
        5.4.3 地质选线模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概况
    6.2 工程地质条件
        6.2.1 地形地貌
        6.2.2 地层岩性
        6.2.3 气象水文
        6.2.4 水文地质
        6.2.5 地质构造及地震
    6.3 山区无人机系统配置
    6.4 无人机遥感影像获取
        6.4.1 像控点布设和测量
        6.4.2 航线规划
        6.4.3 影像拍摄
    6.5 无人机遥感影像处理
        6.5.1 坐标系统确定
        6.5.2 Context Capture影像处理
        6.5.3 处理成果
        6.5.4 DLG生产
    6.6 公路地质选线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致谢

(10)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建筑工业化与信息化
        1.1.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
        1.1.3 构件追踪定位与空间信息管理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
        1.3.1 构件空间信息
        1.3.2 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1.3.3 现有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的空间信息
    2.1 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类型
        2.1.1 装配式结构体系类型
        2.1.2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类型
    2.2 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工作流程
        2.2.1 设计阶段
        2.2.2 生产运输阶段
        2.2.3 施工安装阶段
        2.2.4 运营维护阶段
        2.2.5 拆除回收阶段
    2.3 构件空间信息
        2.3.1 构件空间信息的内容
        2.3.2 构件空间信息的传递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构件追踪定位技术
    3.1 数据库
        3.1.1 建筑信息模型
        3.1.2 地理信息系统
        3.1.3 BIM与 GIS的特性
        3.1.4 BIM-GIS与装配式建筑供应链的契合性分析
    3.2 数字测量技术
        3.2.1 GNSS定位系统
        3.2.2 全站仪测量系统
        3.2.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3.2.4 摄影测量技术
        3.2.5 施工测量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
        3.3.1 自动识别技术
        3.3.2 追踪定位系统
        3.3.3 自动识别和追踪定位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流程
    4.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
        4.1.1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的基本组成
        4.1.2 装配式建筑构件追踪定位技术链中的关键技术
        4.1.3 数据库交互设计
    4.2 建造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2.1 基于BIM的构件定位
        4.2.2 设计阶段
        4.2.3 生产阶段
        4.2.4 装配阶段
    4.3 物流层面的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流程
        4.3.1 构件生产与运输
        4.3.2 构件施工装配
        4.3.3 运营维护与拆除回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示例
    5.1 装配式建筑结构构件定位技术的实现
        5.1.1 南京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
        5.1.2 预制构件追踪管理技术的实现
    5.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结构构件追踪定位
        5.2.1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概况
        5.2.2 轻型可移动房屋系统设计
        5.2.3 构件生产与运输
        5.2.4 构件装配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各章内容归纳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鸣谢

四、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宽幅高分辨热像仪几何定位关键技术研究[D]. 李潇雁.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1(01)
  • [2]自然资源移动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陈青.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影像控制点库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 黄鹏. 长安大学, 2021
  • [4]基于QGIS的遥感影像控制点管理软件设计与实现[D]. 韩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 [5]全球智慧地标控制网构建关键技术研究[D]. 赖广陵.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6]基于标准路牌的单目视觉车辆自定位[D]. 张善彬. 山东大学, 2020(02)
  • [7]基于物体识别地理配准的跨视频行人检测定位技术研究[D]. 宋亦然.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020(07)
  • [8]时空对象关联关系生成、管理与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D]. 张政.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2020(01)
  • [9]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山区公路地质选线中的应用研究[D]. 汤新能. 武汉工程大学, 2020(01)
  • [10]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结构构件追踪定位技术研究[D]. 张莹莹. 东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图像控制点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