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巨大

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巨大

一、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大(论文文献综述)

唐昊[1](2020)在《A场站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铁路货运,特别是铁路集装箱货运的发展处于一个快速上升期,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工具以及管理理念被应用到了实践当中,比如有着更高运输效率的双层集装箱列车就已经开始被一些企业所采用,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铁路场站是实现货物运输方式转换以及货物集散的关键节点,场站的装卸作业能力能够达到一定的标准,是铁路货运网络高效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对于铁路场站自身而言,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列车装卸业务量越大也就意味着效益更好,保证场站的装卸作业效率就是保障场站利益。因此,装卸作业效率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双层集装箱列车在铁路场站中的装卸作业活动,研究了装卸作业资源应如何配置才能使得作业效率与作业成本同时达到最优这一问题。首先通过对A场站以及该站运营的双层集装箱列车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明确了“站台正面吊→集装箱卡车→堆场正面吊”的双层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完整流程、各类装卸设备的运作逻辑以及相互之间的协作关系。其次,根据多目标优化思想,建立了作业时间和作业成本最小化的双目标优化模型。为确定最佳的作业资源配置方案,在双目标优化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仿真模型。在仿真模型中,根据站台正面吊、集装箱卡车和堆场正面吊三类设备的运作逻辑,将装卸作业系统进行拆分并分别建立了三个子系统,然后基于Python编程语言开发了仿真程序。通过对集装箱装卸作业这一复杂系统的仿真模拟,得出了不同资源配置方案下的装卸作业时间以及装卸作业成本,而后通过建立评价指标,选取了最佳的装卸资源配置方案,并提出了不同目标追求下的资源配置方案选择方法。最后根据整体的研究过程,本文指出优化装卸计划对于提升场站的运作水平非常关键,另外,仿真模拟的方法对于场站决策者解决装卸作业优化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本文按照问题分析、模型构建、仿真实验的研究方法,最终确定了不同目标追求下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方案,丰富了铁路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领域的研究,对于铁路场站内的集装箱装卸作业实践也有着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包含图20幅,表8个,参考文献59篇。

常祎妹[2](2019)在《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的优化》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得到了迅速地发展。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具有方便、快捷、节能、安全、环保等优势。在当前国际贸易的形势下,集装箱运输在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集装箱铁水联运作为集装箱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铁路运输的优势和水路运输的优势较好地结合起来,成为现阶段迅速崛起的运输方式。铁水联运港口作为集装箱铁水联运的主要发生场所,其运营效率和生产效率对铁水联运港口的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铁水联运港口中的作业不仅涉及传统的集装箱港口的作业,还涉及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作业,故铁水联运港口的作业更加复杂。因此,合理地确定铁水联运港口各个作业的作业计划,对提高整个铁水联运港口的运营效率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铁水联运港口的核心作业计划,研究重点为核心作业计划优化,并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了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的理论与方法。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铁水联运港口以及其核心作业的界定。首先,通过与传统的集装箱港口进行对比,对铁水联运港口进行了界定。之后,分析了铁水联运港口的功能布局、作业模式以及作业流程等方面,对本文研究的铁水联运港口的布局模式进行了确定。最后,根据进出口集装箱作业流程的描述,确定了铁水联运港口的核心作业的构成以及其核心作业计划。(2)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总体框架的建立。通过对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简要分析,构建了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的总体框架;并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优化问题的约束条件、决策变量和优化目标,简单地描述了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模型构建,从而为接下来的核心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考虑岸桥操作的集装箱配载计划优化研究。在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分析船舶的结构、船舶的稳性和强度约束以及配载原则,在传统的配载计划优化问题的基础上考虑了岸桥操作对配载计划的影响,构建了以最小化集装箱在所有港口的停留时间以及集装箱的总移动次数为目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根据模型的特点,设计了基于新的编码方式的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即,根据集装箱的属性、装卸船作业的策略以及岸桥的操作策略对染色体进行编码。最后,利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4)考虑配载计划的铁路运输箱和公路运输箱混合堆存的箱位指派研究。在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分析铁水联运港口的堆存模式、堆存原则以及铁路运输箱和公路运输箱的到达特点,在考虑集装箱配载计划的同时考虑了铁路运输箱和公路运输箱的到达特点以及混合堆存的特点,构建了以堆存过程中压箱数最小为目标的出口集装箱箱位指派模型。为了有效地对模型进行求解,首先利用马尔科夫链对公路运输箱的到达顺序进行预测,从而确定公路运输箱的到达顺序,然后利用启发式算法对箱位指派模型进行求解。最后,利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5)“堆场-铁路作业区”集装箱双向同步装卸作业计划优化研究。在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的总体框架下,通过分析龙门吊、集卡和场吊的操作特点,在考虑了进出口集装箱同步装卸、集卡堵塞、龙门吊和场吊的走行时间、龙门吊间的安全距离等多个实际约束条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装卸作业总完成时间最短为目标的“龙门吊-集卡-场吊”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且为了求解模型,设计了改进的多层遗传算法,即,在传统的多层遗传算法中引入均衡操作以及解决集卡堵塞问题的集卡走行时间浮动比例。最后,利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

陈希[3](2019)在《铁水竞争下的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研究》文中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中欧班列、中亚班列的相继开通,中国与欧洲、中亚各国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经济活动愈发频繁。集装箱运输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运输方式,具有方便、节能、安全、环保等优势,在此国际贸易的新形势下,对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运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和海运作为国际集装箱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具有诸多异同点,也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劣势。海运以其较为低廉的运输成本以及较大运载容量的优势,在国际集装箱运输、尤其是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国际集装箱运输中占有主导地位。而铁路集装箱运输由于其运输时间与海运相比显着缩短,对于较高附加值的货物有着明显的吸引力。因此,研究两种运输方式在国际集装箱运输中的竞争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国际集装箱的铁路运输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时间优势,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力,这也需要对国际集装箱的铁路运输组织进行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而由于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运营管理、功能布局、作业调度、运输组织等方面与传统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有所不同,其生产效率对国际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中转集结模式下铁路中转作业组织的研究,将对铁路提高作业效率、提高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铁水竞争下的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为研究对象,以国际集装箱的铁水竞争以及国际集装箱在铁路运输中的运输组织和作业组织方法为研究点,对国际集装箱的铁水竞争情况、铁路集装箱中转集结模式的班列开行方法以及中转集结模式下的集装箱铁路中转过程中的堆存与装卸作业集成优化进行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国际集装箱铁水竞争的基本问题进行界定。主要对国际集装箱在铁水竞争中涉及到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国际集装箱运输中铁路和海运的基本情况、竞争现状、影响铁水竞争的基本要素以及铁水竞争下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特别是中欧班列的优劣势等,提出铁水竞争形势下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即国际集装箱铁水运输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问题、国际集装箱运输过程中铁路中转集结模式的组织优化问题以及中转集结模式下中转集装箱的堆存与装卸作业调度优化问题,为本文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对国际集装箱铁路和海运的竞争关系模型进行构建。通过博弈论中“进入—遏制”模型,针对国际集装箱在铁路与海运两种运输方式中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中国合肥到德国汉堡的算例对国际集装箱铁路中欧班列和海运班轮的竞争情况进行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并由此提出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优化方向。(3)对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中的中转集结模式的组织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分析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主要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集结模式中的集装箱流接续问题,从数学优化模型的转化及求解思路上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集装箱流中转和集装箱中转班列开行方案综合优化的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重庆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上海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实际数据提取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4)对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过程中,中转集结模式下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作业优化进行研究,以中转集装箱的堆存和装卸作业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转集结模式下主作业区轨道门吊的装卸调度优化与集装箱堆存的箱位指派优化两个优化目标之间的信息交互与反馈关系,建立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过程中堆存与装卸集成调度优化的双层模型,并设计了双层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其中,对于堆存的箱位指派优化,主要考虑了混合堆存模式下产生优化的作业序列,从而使堆存区的压箱数最小。对于装卸作业的优化,主要考虑多作业线柔性范围,以轨道门吊进行装卸作业集装箱的最大完工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并对上述模型进行信息交互与反馈,最后采取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通过开展基于铁水竞争的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优化的研究,不仅能为新形势下铁水集装箱运输的竞争与合作、铁路集装箱的运输组织、多式联运系统的运输组织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还能实现对铁路中转集装箱箱流的组织优化、中转作业中堆存与装卸作业调度的集成优化,保持和缩短国际集装箱的铁路运输时间、降低铁路系统运营成本,使国际集装箱的铁路运输保持和提升竞争力,推动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体系有序、高效、通畅的运营,从而实现效益最优,对铁路集装箱运输以及集装箱多式联运网络有着广泛的实际意义。

陈舒芮[4](2018)在《基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的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方案研究》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铁路企业市场化改制与货运改革的重要阶段。集装箱化运输是现代化铁路运输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的重要方向。同时,快递物流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也刺激了运输业的不断增长。抢占快递货物运输市场是铁路货运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铁路部门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利用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快递货物的设想。我国现有铁路集装箱运输无论从设备还是运输组织条件上,均处于较低水平。但由于铁路集装箱具有明显的运输优势与巨大的运输潜力,开展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本文结合现有运输条件与预期实现的目标,对相关运输组织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首先,论文总结发达国家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相关经验,并在我国铁路快运产品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以及铁路快递货物运输发展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讨论集装箱运输的自有优势,对铁路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进行可行性分析。其次,论文分析铁路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组织的关键问题。总结并分析铁路集装箱快捷运输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客运化”运输组织模式、集装箱“旅客化”管理、集装箱班列直达化组织形式以及集装箱运输网络布局等等。分析并提出快递货物专用的集装箱“拼箱”模式,进行新型箱型设计与装载方式探讨。分析集装箱班列运输相关设备配置问题,包括集装箱场站的装卸设备配置、双动力机车牵引方案以及车辆选型探讨等,并介绍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根据快递物流企业合作需要,讨论集散中心设置与选址、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经营网络以及集装箱集散方式等相关问题。然后,论文完成快递集装箱班列“客运化”开行方案的编制优化。描述了开行方案编制问题,确立市场导向、优势互补、循序渐进的重要原则,并确定编制流程。分析开行方案编制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运输需求与箱流量预测、班列编组辆数、节点停站时间、旅行时间消耗以及铁路企业收益等。考虑快递货物运输的时效性,建立以路网箱小时消耗最小为目标的集装箱班列“客运化”开行方案优化模型。对模型的算法求解过程进行设计,通过拆分中转箱流将路网问题转化为线路问题,并确定列车的开行数量,选用遗传算法进行列车停站方案问题的最终求解。最后,论文完成快递集装箱班列的开行实例分析。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实例选取与数据准备,选择京广线上6个集装箱中心站或专办站的快递货物每日OD箱流量作为基础数据。通过相关参数标定与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运用遗传算法进行列车停站方案的求解,并进行方案评价。考虑车底与箱体循环运用的实际运输需要,进行列车成对开行条件下的方案调整。根据快递企业与铁路集装箱站各环节作业时间,进行快递集装箱班列的具体开行时间与方案设计,包括机车与乘务交路、列检作业地点、配送接续时间等,并得到列车车底循环运用方案。

金艳萍,冯姗姗,信聪聪[5](2016)在《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集装箱运输是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重要载体。从设备设施、市场营销、铁水联运3方面阐述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结合目前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在铁路区段运输能力、集装箱场站设施、市场营销机制、多式联运数据交换网络和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5方面存在的限制因素,提出加快推进"十三五"铁路建设、提高集装箱办理站设施设备功能、健全集装箱运输市场营销机制、加快推进集装箱多式联运EDI建设和完善集装箱运输组织管理5条发展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策,为促进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提供参考。

邓蕴倞[6](2016)在《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与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原铁道部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建设的,目的是要适应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满足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的需求,提高物流效率。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主要经济中心和主要交通枢纽建设并运营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专门服务于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铁路集装箱运输提供配套以及相关服务,为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进作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现已陆续建成的有昆明、上海、重庆、郑州、成都、大连、青岛、武汉和西安9个中心站,初步形成了全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集装箱运输需求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已建成的集装箱中心站的功能,以及以后如何建设其他的集装箱中心站,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展开对重庆中心站的分析与研究。首先从概况、产品与服务、客户及其特点、运营班列、财务情况等方面对重庆中心站现状进行分析。在对重庆中心站货源分析后,根据近五年的办理量进行需求预测。然后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方法(DEA)对重庆中心站效率进行评价分析。需求决定发展,效率决定发展速度。最后运用经典SWOT分析法对重庆中心站进行综合分析,并依此提出适应发展的战略建议。

王洋[7](2016)在《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导致铁路货运量持续下滑,铁路运力出现富余,需要开辟新的货源。与此同时,社会对于小件货物、快递包裹的运输需求日益增长。中国铁路总公司在2014年重新启动零担货物运输业务,进军零担货物运输市场。我国铁路集装箱自2003年组建中铁集装箱运输责任有限公司之后得到了很快地发展,但发送量较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就是将普通铁路零担货物与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零担货物,同时集装箱的应用也能够促进零担货物的多式联运和全程物流服务。本文围绕着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可行性、模式、设施设备、经营网络、拼箱模型和经济性展开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零担货物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可行性和优势。分析了适合铁路集装箱运输的零担货物种类。(2)对集装箱箱型进行研究,提出了新型集装箱的概念和设计原则。根据“大箱套小箱”的思路设计了新型集装箱的箱型和尺寸。对于“整箱-拼箱”模式的优势、思路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将新型集装箱分为不同等级,量化了每一级集装箱的装载能力和装载范围。(3)新型集装箱的运输需要通过专门的经营网络,根据铁路集装箱运输现有机构节点的情况和经营网络的布局原则,设计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地区分拨中心和办理点的三级网络结构,对于不同机构节点的运输设备、装卸设备和其他设备进行了分析。(4)对于不同的机构节点之间零担货物集装箱的运输方式进行了分析。由于作业地点、拼箱依据、装车依据的不同,新型集装箱的拼箱、装车过程有多种方式,论文研究了三种主要的集散方式,并通过比较作业量选择了最优的方式。(5)提出模型假设和变量定义,建立拼箱方案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最佳方案.通过算例来证明“整箱-拼箱”模式和拼箱方案的优势。(6)分析了普通铁路零担货物运输的定价方式、价格的构成和价格的水平,制定了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定价原则。从运输价格、运输效率和运输质量三个角度分析了两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最终得出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具有更好的经济性的结论。

刘勇[8](2016)在《集装箱铁水联运中的铁路疏运组织优化模型和方法》文中研究表明铁水联运作为我国多式联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单元,也是国家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环节。铁水联运的有效开展不仅需要完善的集疏运网络和先进的转运装卸设备,还需要科学、合理的集疏运组织予以保障。本文以铁水联运网络中的运输线路和作业节点为载体,以铁水联运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方案为研究对象,针对铁水衔接与换装作业时的能力协调问题,在时空资源配置视角下,对集装箱铁水联运能力协调的内涵及机理进行研究,形成时空资源约束下的集装箱铁水联运疏运组织静态计划和动态调整方案的编制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铁水联运疏运组织体系框架分析。以铁水联运疏运网络为基础,对铁水联运疏运网络的构成要素、特点和结构形式进行分析,提出港航运输组织约束下铁水联运中铁路集装箱疏运组织的基本原则、组织形式、组织特点及具体要求,为铁水联运疏运组织优化提供理论支撑。(2)铁水联运疏运组织要素分析。在铁水联运疏运组织体系框架下,提出了铁水联运疏运协调区的概念,界定了铁水联运疏运组织优化的物理空间边界;从“铁-水”和“铁-堆场-水”两种疏运组织模式的作业流程分析着手,明确了疏运组织协调的关键因素,界定了铁水联运疏运组织优化的逻辑边界。(3)铁水联运疏运组织计划优化研究。在分析影响疏运组织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提高铁路集装箱疏运效益为目标,将港站作业能力、铁路运输网络能力以及集装箱的时效性等因素考虑在内建立了疏运组织计划优化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了基于分配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此外,从疏运组织综合效益角度建立了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对疏运组织优化结果进行评价。(4)铁水联运疏运组织动态调整研究。以静态组织方案为基础,对不确定干扰下的疏运组织动态调整机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干扰因素的类型,制定了相应的调整策略和调整方法;在组织优化模型的基础上,以初始计划方案扰动的最小化和系统方案最优为目标建立了疏运动态调整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智能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此外,对多种类型干扰下的调整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开展铁水联运的铁路集装箱疏运组织的研究,不仅能丰富铁水联运疏运组织等领域的理论基础,也能为铁水联运运输组织作业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杰[9](2013)在《新华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从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从目前国内经济和贸易情况来看,国内GDP和外贸进出总额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将对我国集装箱运输产生更大的需求。集装箱运输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而铁路具有全天候、运量大、运距长、运价低、安全环保等优势,作为物流链的重要环节,作用是不可替代。长盐铁路公司是典型的铁路集装箱运输企业,在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率先改革,进行物流化尝试。尤其在海铁联运方而,新华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下文简称新华国际)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资源整合,利用自有疏港铁路长盐铁路通过京广、京九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络融合,将货源腹地扩展至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步将长盐铁路公司打造成为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核心优势的现代化物流企业。本文主要以企业战略理论为基础,系统分析了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状况,中国港口海铁联运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明确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物流化的发展目标,并指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薄弱环节。运用波特的产业竞争战略分析工具对新华国际的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竞争状态、供需状况、成长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借助SWOT模型分析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自身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遇和挑战,设计一整套操作性强,并能为新华国际发展海铁联运带来实际变革的铁路集装箱运输物流化的发展方案,同时对同类企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金龙,张红亮[10](2013)在《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铁路集装箱运输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在分析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有关发展对策,即提高运输保障能力,建立市场化的集装箱运价体系,提升市场营销能力,大力发展铁路联运和国际联运,加快推进集装箱场站建设和重视人才引进与培养,从而推进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

二、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大(论文提纲范文)

(1)A场站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
    2.2 多目标优化思想
    2.3 智能算法
    2.4 系统仿真方法
    2.5 小结
3 A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基本问题分析
    3.1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一般概念
        3.1.1 集装箱办理站的功能区划
        3.1.2 集装箱办理站的一般作业流程
    3.2 铁路集装箱办理站装卸作业资源
        3.2.1 站台作业设备
        3.2.2 场内运输设备
        3.2.3 堆场作业设备
        3.2.4 集装箱装卸作业的基本过程
    3.3 A场站的基本情况分析
        3.3.1 A场站的功能定位
        3.3.2 A场站的功能区划与作业流程
        3.3.3 A场站双层集装箱列车特殊性及设备作业能力分析
        3.3.4 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的基本要求
    3.4 本章小结
4 A场站的装卸作业过程分析与模型构建
    4.1 场站装卸作业基本问题分析
        4.1.1 装卸作业时间的构成
        4.1.2 装卸作业成本的构成
        4.1.3 集装箱装卸作业顺序
    4.2 装卸资源数量配置模型的构建
        4.2.1 模型假设及符号释义
        4.2.2 装卸效率模型
        4.2.3 装卸成本模型
        4.2.4 综合模型
    4.3 配置方案求解方法选择
    4.4 本章小结
5 仿真程序开发与配置方案效果分析
    5.1 A场站双层集装箱列车卸车作业的基本仿真建模条件
        5.1.1 基本参数
        5.1.2 任务分配规则与设备调度规则
    5.2 仿真程序开发
        5.2.1 装卸作业设备运行逻辑与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5.2.2 三类设备运作过程的仿真程序实现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方案评价指标
        5.3.2 最佳资源配置方案选择
    5.4 A场站装卸作业资源配置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成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仿真程序代码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集装箱配载计划优化
        1.3.2 堆存资源优化
        1.3.3 装卸作业计划优化
        1.3.4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和结构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结构框架
    1.5 小结
2 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的总体框架
    2.1 铁水联运港口的界定
        2.1.1 铁水联运港口的含义
        2.1.2 铁水联运港口的功能
        2.1.3 铁水联运港口的作业设备
    2.2 铁水联运港口的布局以及作业流程
        2.2.1 铁水联运港口布局以及作业模式
        2.2.2 铁水联运港口集装箱作业流程
        2.2.3 铁水联运港口布局模式的确定
    2.3 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的界定
        2.3.1 集装箱装船作业
        2.3.2 集装箱堆存作业
        2.3.3 “堆场-铁路作业区”集装箱装卸作业
    2.4 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基本内容
        2.4.1 考虑岸桥操作的集装箱配载计划优化问题
        2.4.2 考虑配载计划的铁路运输箱和公路运输箱混合堆存的箱位指派问题
        2.4.3 “堆场-铁路作业区”集装箱双向同步装卸作业计划优化问题
    2.5 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基本描述
        2.5.1 约束条件的基本描述
        2.5.2 决策变量的基本描述
        2.5.3 优化目标的基本描述
    2.6 小结
3 考虑岸桥操作的集装箱配载计划优化研究
    3.1 考虑岸桥操作的集装箱配载计划优化问题的思路
        3.1.1 优化前提
        3.1.2 问题描述
    3.2 考虑岸桥操作的集装箱配载计划优化模型
        3.2.1 模型假设
        3.2.2 符号与变量
        3.2.3 目标函数
        3.2.4 约束条件
    3.3 模型求解
        3.3.1 染色体编码
        3.3.2 适应度函数与选择操作
        3.3.3 交叉操作
        3.3.4 变异操作
        3.3.5 终止条件
        3.3.6 惩罚因子的引入
    3.4 算例分析
        3.4.1 算例基本情况
        3.4.2 结果分析
    3.5 小结
4 考虑配载计划的铁路运输箱和公路运输箱混合堆存的箱位指派研究
    4.1 箱位指派问题的思路
        4.1.1 优化前提
        4.1.2 问题描述
    4.2 箱位指派模型
        4.2.1 模型假设
        4.2.2 符号与变量
        4.2.3 目标函数
        4.2.4 约束条件
    4.3 模型求解
        4.3.1 公路运输箱到达序列的预测
        4.3.2 箱位指派求解算法
    4.4 算例分析
        4.4.1 算例基本情况
        4.4.2 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堆场-铁路作业区”集装箱双向同步装卸作业计划优化研究
    5.1 装卸作业计划优化问题的思路
        5.1.1 优化前提
        5.1.2 问题描述
    5.2 装卸作业计划优化模型
        5.2.1 模型假设
        5.2.2 符号与变量
        5.2.3 目标函数
        5.2.4 约束条件
    5.3 模型求解
        5.3.1 染色体编码
        5.3.2 适应度函数以及选择操作
        5.3.3 交叉操作
        5.3.4 变异操作
        5.3.5 均衡操作
        5.3.6 集卡走行时间的处理
        5.3.7 终止条件
    5.4 算例分析
        5.4.1 算例基本情况
        5.4.2 结果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附录E
附录F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铁水竞争下的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铁水竞争研究
        1.3.2 铁路集装箱中转接续相关研究
        1.3.3 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作业堆存与装卸作业相关研究
        1.3.4 研究现状评述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框架
        1.4.1 主要内容
        1.4.2 结构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国际集装箱铁水竞争的基本问题
    2.1 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现状
    2.2 影响铁水竞争的基本要素分析
        2.2.1 时间要素的构成
        2.2.2 成本要素的构成
    2.3 铁水竞争中的铁路优劣势分析
        2.3.1 优势
        2.3.2 劣势
        2.3.3 机会
        2.3.4 威胁
    2.4 实现铁路竞争优势的重点问题
        2.4.1 铁水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问题
        2.4.2 中转集结模式的组织优化问题
        2.4.3 集装箱场站作业优化问题
        2.4.4 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进入—遏制”模型的国际集装箱铁水竞争关系
    3.1 国际集装箱铁水竞争关系模型的优化思路
        3.1.1 优化前提
        3.1.2 优化思路
    3.2 铁水竞争关系“进入—遏制”模型
        3.2.1 基本假设
        3.2.2 模型描述
        3.2.3 模型求解
    3.3 算例分析
        3.3.1 参数设置
        3.3.2 数值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时间—收益”双目标的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集结模式组织优化
    4.1 铁路集装箱班列开行模式分析
        4.1.1 直达模式
        4.1.2 中转集结模式
        4.1.3 两种开行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4.2 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集结模式组织优化思路
        4.2.1 优化前提
        4.2.2 优化思路
    4.3 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集结模式组织优化模型
        4.3.1 基本假设
        4.3.2 模型描述
        4.3.3 模型求解
    4.4 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中转集结模式下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作业优化
    5.1 国际集装箱铁路中转集结作业流程分析
        5.1.1 中心站布局
        5.1.2 中转集结作业流程分析
        5.1.3 集装箱中转作业的堆存与装卸模式分析
        5.1.4 集装箱作业状态分类
    5.2 堆存与装卸集成调度作业优化问题及方法
        5.2.1 堆存与装卸模式选择
        5.2.2 集成调度优化对象
        5.2.3 问题描述
        5.2.4 优化思路
    5.3 主作业区堆存与装卸集成双层模型
        5.3.1 基本假设
        5.3.2 堆存区箱位指派优化模型
        5.3.3 轨道门吊装卸调度优化模型
        5.3.4 模型求解
    5.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论文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基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的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铁路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概述
    2.1 国内外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2.1.1 国外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2.1.2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2 铁路快运市场概述
        2.2.1 快递行业与快递货物概述
        2.2.2 铁路快运产品现状分析
        2.2.3 铁路快递货物运输发展概述
    2.3 铁路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优势与可行性分析
        2.3.1 铁路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优势分析
        2.3.2 铁路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可行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铁路集装箱班列快递货物运输组织相关问题分析
    3.1 铁路集装箱快捷运输组织与网络布局概述
        3.1.1 “客运化”运输组织模式
        3.1.2 集装箱“旅客化”管理
        3.1.3 快递集装箱班列组织形式
        3.1.4 集装箱运输网络布局
    3.2 快递货物集装箱装载方式分析
        3.2.1 快递货物运输“拼箱”模式
        3.2.2 新型集装箱箱型分析与设计
        3.2.3 装载方式分析
        3.2.4 相关运输装卸设备
    3.3 集装箱班列相关设备配置分析
        3.3.1 装卸设备配置
        3.3.2 机车牵引方案
        3.3.3 集装箱运输车辆选型探讨
    3.4 集装箱运输信息系统
    3.5 铁路集装箱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运输相关问题分析
        3.5.1 集散中心设置与选址
        3.5.2 集装箱快递货物运输经营网络
        3.5.3 集装箱集散方式
    3.6 本章小结
4 快递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编制优化
    4.1 开行方案编制概述
        4.1.1 问题描述
        4.1.2 编制原则
        4.1.3 编制流程
    4.2 开行方案影响因素
        4.2.1 运输需求与箱流量预测
        4.2.2 班列编组辆数
        4.2.3 节点停站时间
        4.2.4 旅行时间消耗
        4.2.5 铁路企业收益
    4.3 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构建
        4.3.1 条件假设
        4.3.2 相关参数
        4.3.3 模型构建
    4.4 模型求解与算法
        4.4.1 列车开行起讫点、开行区段、开行数量确定
        4.4.2 列车停站方案算法求解
    4.5 本章小节
5 快递集装箱班列开行实例分析
    5.1 实例选取与数据准备
    5.2 开行方案确定
        5.2.1 相关参数与列车开行数量
        5.2.2 列车停站方案算法求解
        5.2.3 开行方案评价
        5.2.4 列车成对条件下的开行方案
    5.3 快递物流企业集装箱快运班列开行方案设计
        5.3.1 快递集装箱班列具体开行时间与方案设计
        5.3.2 快递集装箱班列车底循环运用方案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
    1.1 设备设施
    1.2 市场营销
    1.3 铁水联运
2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主要限制因素
3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4 结束语

(6)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与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现状
        1.1.2 中铁联集与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总体框架
        1.3.1 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现状分析
    2.1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概况
        2.1.1 站内设施与资源
        2.1.2 重庆铁路口岸
        2.1.3 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
        2.1.4 西部现代物流园区
    2.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产品与服务
    2.3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客户及其特点
    2.4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班列
        2.4.1“中欧—渝新欧”国际大通道
        2.4.2 渝深(平湖南)铁水联运班列
    2.5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盈利情况
        2.5.1 运营收入分析及测算
        2.5.2 营业成本分析及测算
        2.5.3 利润及其趋势
    2.6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需求预测
    3.1 货源及其需求
    3.2 利用灰色系统进行需求预测
        3.2.1 灰色预测模型步骤
        3.2.2 需求预测
    3.3 利用回归方法进行需求预测
    3.4 组合预测模型
第四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效率分析
    4.1 基于DEA的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效率分析
        4.1.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简介
        4.1.2 DEA方法的模型
        4.1.3 效率指标的选取
        4.1.4 中心站效率评价
    4.2 结果分析
第五章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发展战略分析
    5.1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5.1.1 SWOT分析法
        5.1.2 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法
        5.1.3 企业价值链分析
    5.2 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SWOT分析
        5.2.1 内部优势分析
        5.2.2 内部劣势分析
        5.2.3 外部机会分析
        5.2.4 外部威胁分析
    5.3 发展战略选择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7)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实施可行性
        1.3.2 新型集装箱设施设备
        1.3.3 经营网络
        1.3.4 运输组织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可行性分析
    2.1 零担货物概述
        2.1.1 零担货物的内涵和特点
        2.1.2 零担货物运输的市场规模分析
        2.1.3 铁路零担货物运输发展概述
    2.2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概述
        2.2.1 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历程
        2.2.2 我国铁路集装箱发展现状
    2.3 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可行性和优势
        2.3.1 可行性分析
        2.3.2 优势分析
    2.4 适合铁路集装箱运输的零担货物的范围
        2.4.1 铁路运输货物的种类
        2.4.2 适箱货物的范围
    2.5 本章小结
3 零担货物集装箱化“整箱-拼箱”模式的分析
    3.1 零担货物运输“整箱-拼箱”模式的提出
        3.1.1 “整箱-拼箱”模式的理解
        3.1.2 “整箱-拼箱”模式的目的和原则
        3.1.3 “整箱-拼箱”模式的思路
    3.2 新型集装箱箱型的分析
        3.2.1 传统集装箱箱型概述
        3.2.2 新型集装箱设计原则
        3.2.3 新型集装箱箱型的设计
        3.2.4 特种集装箱的设计
    3.3 装载能力和装载范围的分析
        3.3.1 量化装载能力
        3.3.2 确定装载范围
    3.4 本章小结
4 经营网络和设施设备的分析
    4.1 经营网络的建立
        4.1.1 构建原则
        4.1.2 机构节点的设置和布局
        4.1.3 网络的构建
    4.2 运输设备
        4.2.1 铁路运输设备
        4.2.2 公路运输设备
    4.3 装卸设备
        4.3.1 新型集装箱装卸设备
        4.3.2 集装箱中心站的装卸设备
        4.3.3 地区分拨中心的装卸设备
        4.3.4 办理点的装卸设备
    4.4 其他设备
    4.5 本章小结
5 “整箱-拼箱”作业的优化
    5.1 作业模式的分析
        5.1.1 运输方式的分析
        5.1.2 “整箱-拼箱”作业模式的实施
        5.1.3 集散方式的分析
        5.1.4 集散方式的选择
    5.2 建立模型
        5.2.1 建模思路
        5.2.2 模型假设和变量定义
        5.2.3 模型的建立
    5.3 算例分析
        5.3.1 问题描述
        5.3.2 模型求解
        5.3.3 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经济性的分析
    6.1 普通零担货物运输经济性分析
        6.1.1 定价方式
        6.1.2 价格的构成
        6.1.3 价格的水平
    6.2 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经济性评价
        6.2.1 定价原则
        6.2.2 影响经济性的其他因素
        6.2.3 运输经济性的比较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集装箱铁水联运中的铁路疏运组织优化模型和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运输组织计划优化
        1.2.2 运输组织动态调整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2 铁水联运的铁路集装箱疏运组织
    2.1 铁水联运疏运网络
        2.1.1 铁水联运疏运网络构成基本要素
        2.1.2 铁水联运疏运网络构成特点
        2.1.3 铁水联运疏运网络结构形式
    2.2 集装箱班轮运输组织
        2.2.1 班轮到港规律特点
        2.2.2 铁水联运箱流组织特点
    2.3 港航运输组织约束下铁水联运疏运组织
        2.3.1 铁水联运疏运组织原则
        2.3.2 铁水联运疏运组织形式
        2.3.3 铁水联运疏运组织特点
    2.4 本章小结
3 铁水联运铁路集装箱疏运组织要素分析
    3.1 铁水联运疏运组织协调区
    3.2 集装箱疏运作业流程分析
        3.2.1 铁-水模式流程分析
        3.2.2 铁-堆场-水模式流程分析
    3.3 集装箱疏运组织协调因素分析
        3.3.1 信息协调
        3.3.2 能力协调
        3.3.3 时间协调
    3.4 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运输方案
        3.4.1 集装箱班列运行区段
        3.4.2 集装箱班列开行对数
        3.4.3 集装箱班列编组内容
        3.4.4 集装箱班列开行时间
    3.5 本章小结
4 集装箱铁水联运铁路疏运组织计划优化模型及算法
    4.1 疏运组织计划影响因素分析
    4.2 疏运组织计划优化模型
        4.2.1 前提假设
        4.2.2 符号说明
        4.2.3 模型目标函数
        4.2.4 模型约束条件
    4.3 基于分配的遗传算法
    4.4 疏运组织计划优化算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集装箱铁水联运铁路疏运组织动态调整模型及算法
    5.1 疏运组织动态调整方法
        5.1.1 不确定干扰因素分析
        5.1.2 动态调整策略分析
    5.2 疏运组织动态调整模型
        5.2.1 前提假设
        5.2.2 符号说明
        5.2.3 模型目标函数
        5.2.4 模型约束条件
    5.3 基于分配的遗传算法
    5.4 疏运组织动态调整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新华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写作目的
    1.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战略理论基础
        2.1.1 早期战略思想阶段
        2.1.2 古典战略理论阶段
        2.1.3 竞争战略理论阶段
    2.2 多式联运发展综述
        2.2.1 国外多式联运发展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多式联运发展研究现状
第三章 新华国际内部环境分析
    3.1 新华国际集装箱码头现状
        3.1.1 新华国际使命及愿景
        3.1.2 新华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现状
        3.1.3 新华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
        3.1.4 新华国际临港仓储现状
        3.1.5 新华国际疏港通道建设现状
        3.1.6 新华国际集装箱码头服务现状
    3.2 长盐铁路概况
        3.2.1 长盐铁路吞吐量现状
        3.2.2 长盐铁路集装箱运输腹地范围
        3.2.3 长盐铁路集装箱服务现状
        3.2.4 长盐铁路集装箱运输特点
        3.2.5 长盐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新华国际外部环境分析
    4.1 中国海铁联运状况及发展趋势
        4.1.1 新经济形势对海铁联运的影响
        4.1.2 中国集装箱海铁联运的需求状况
        4.1.3 国内主要港口海铁联运的发展现状
        4.1.4 国内海铁联运的业务特点
        4.1.5 国内海铁联运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4.1.6 中国海铁联运的未来发展趋势
    4.2 铁路改革对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4.2.1 铁路体制改革现状及存在问题
        4.2.2 铁路体制改革模式
        4.2.3 铁路集装箱运输管理体制
        4.2.4 铁路改革对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的影响
        4.2.5 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划
        4.2.6 铁路集装箱运输规划对新华国际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影响
    4.3 新华国际铁路集装箱需求生成量预测
        4.3.1 总体预测思路及步骤
        4.3.2 六省一市外贸集装箱生成量预测
        4.3.3 影响铁路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因素
        4.3.4 新华国际铁路集装箱需求生成量预测
        4.3.5 新华国际铁路集装箱可能办理量预测
    4.4 竞争环境分析
        4.4.1 潜在进入者竞争
        4.4.2 替代产品竞争
        4.4.3 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4.4.4 货主的议价能力
        4.4.5 对新华国际港竞争能力的评价
第五章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选择
    5.1 SWOT分析
        5.1.1 竞争优势(Strengths)
        5.1.2 竞争劣势(Weaknesses)
        5.1.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5.1.4 威胁分析(Threats)
    5.2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定位
    5.3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目标
    5.4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选择
        5.4.1 优势与机会战略
        5.4.2 劣势与机会战略
        5.4.3 优势与威胁战略
        5.4.4 劣势与威胁战略
第六章 新华国际海铁联运发展战略实施的策略和建议
    6.1 新华国际发展铁路物流业的策略
    6.2 口岸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建议
        6.2.1 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必要性
        6.2.2 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可能性
        6.2.3 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设想
        6.2.4 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试点的政策建议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10)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现状
2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存在的问题
    2.1 铁路整体运输能力不足
    2.2 运输价格缺乏弹性
    2.3 市场营销能力不强
    2.4 集装箱多式联运水平不高
    2.5 场站技术装备和人才队伍不适应
3 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
    3.1 提高运输保障能力
    3.2 建立市场化的集装箱运价体系
    3.3 提升市场营销能力
    3.4 大力发展铁水联运和国际联运
    3.5 加快推进集装箱场站建设
    3.6 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 结束语

四、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大(论文参考文献)

  • [1]A场站的双层集装箱列车装卸作业资源配置研究[D]. 唐昊.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铁水联运港口核心作业计划的优化[D]. 常祎妹.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3]铁水竞争下的国际集装箱铁路运输组织研究[D]. 陈希.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基于快递物流企业合作的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组织方案研究[D]. 陈舒芮.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1)
  • [5]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J]. 金艳萍,冯姗姗,信聪聪. 铁道货运, 2016(10)
  • [6]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运营与发展战略研究[D]. 邓蕴倞.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7]零担货物铁路集装箱化运输的研究[D]. 王洋.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1)
  • [8]集装箱铁水联运中的铁路疏运组织优化模型和方法[D]. 刘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16(07)
  • [9]新华国际海铁联运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 李杰. 山东大学, 2013(05)
  • [10]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对策的思考[J]. 李金龙,张红亮. 铁道货运, 2013(01)

标签:;  ;  ;  ;  ;  

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潜力巨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