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寻常痤疮167例的治疗与护理

面部寻常痤疮167例的治疗与护理

一、167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1](2021)在《张丰川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辨证思路总结及用药特色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总结张丰川教授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辨治思路,探讨张丰川教授的组方、用药特色,对其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中医药临床对寻常痤疮的辩证、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张教授的经验系统化整理,便于今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方法:①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张丰川教授门诊中肺胃热盛证型的寻常痤疮患者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②通过跟诊学习、阅读中医文献及张丰川教授既往撰写的文章,结合张丰川教授亲自讲授,对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进行总结,并对收集的经典个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临床观察的30例有效病例中,女性26例,男性4例,年龄以26-30岁之间居多;观察到最长病程为14年,最短为半年,其中以1-3年间最多见;多数患者的皮肤性质为油性皮肤(17例,57%)及混合性皮肤(12例,40%)。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发现,饮食辛辣、油腻、月经不调及熬夜被患者认为是影响痤疮加重的主要因素;多数患者自觉痤疮加重与季节无关(14例,47%),部分自觉夏季加重12例,40%),少有自觉秋冬季加重者(4例,13%)。量表评估显示,轻度焦虑者2人(7%);轻度及中度抑郁患者分别为2人(7%)及6人(20%);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23例,76%),其中大部分患者有失眠情况(16例,53%);分别有7例(23%)、5例(17%)和5例(17%)的患者在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受到痤疮影响。皮损数量方面,治疗第2周及第4周时皮损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0%及97%,平均皮损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 34%、58%,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数量有所减少;中医证候方面,治疗2周、4周后的平均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 38%、71%,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均较前有所改善;结合皮损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综合评价,治疗第2周时有效4人,无效26人,总有效率13%;治疗第4周时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7%;在观察期间用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安全性较好。张丰川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根本为郁,与湿、热、瘀、毒相关,病位在肺胃、肝肾,临床中根据痤疮的发病时间及病程分期辨证,从阴阳角度以阳证、阴证、半阴半阳证辨治痤疮皮损,从三焦角度宣通上焦、运化中焦、通利下焦,还根据皮损形态、皮损部位、皮损轻重多个角度进行痤疮的特色辨治。治疗时以自拟的消痤汤为核心处方,擅用疏风清热、清热凉血、逐瘀散结、补益肝肾、解郁安神类药物,常配伍加减的方剂有枇杷清肺饮、麻杏石甘汤、青蒿鳖甲汤、二至丸等。结论:采用消痤汤加减治疗肺胃热盛证痤疮,在皮损及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张丰川教授对寻常痤疮的诊疗有其独到的见解与体悟。他以“郁”为痤疮的发病根本,结合脏腑辨证及分期辨证,并从阴阳、三焦、皮损形态、皮损部位等多个角度进行痤疮的特色辨治,以核心处方为主,灵活加减用药,注重散郁火的同时固护阴液及正气,在临床中颇具疗效。

王月[2](2021)在《中医体质调理配合药物治疗湿热体质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1)以中医体质理论为基础,探讨痤疮与湿热体质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其相关因素。通过规避相关危险因素,调理体质,达到预防、治疗痤疮并减少其复发的效果。(2)观察枇杷清肺饮配合耳穴压豆、中医体质调理治疗湿热体质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1)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从问卷星网络平台发放调查问卷,对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整形美容外科与皮肤科就诊的128名痤疮患者发布调查问卷,统计并分析数据,从而分析湿热体质与痤疮的相关性。(2)将68例湿热体质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地分为中医药治疗组和西医药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予湿热体质调理指导、枇杷清肺饮汤剂口服配合耳穴压豆治疗,对照组予盐酸米诺环素胶囊(通用名:“玫满”)口服,配合夫西地酸乳膏(立思丁)外用。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GAGS)评分变化及湿热体质量表积分变化。结果:(1)128名痤疮患者中,湿热体质患者人数为84人(占65.6%),非湿热体质患者人数为44人(占34.4%)。(2)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在饮食、睡眠、运动习惯、遗传因素、皮肤质地等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在痤疮严重程度(Pillsbury分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对照组在治疗前GAGS评分为(26.32±7.79)分,治疗后为(12.79±2.86)分;治疗组在治疗前GAGS评分为(27.12±7.07)分,治疗后为(10.94±2.39)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GAGS评分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的GAGS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更多(p<0.05)。(5)对照组治疗前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为(72.43±8.58)分,治疗后为(72.18±7.09)分;治疗组治疗前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为(72.55±7.68)分,治疗后为(41.67±6.65)分;治疗组治疗后与前相比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下降(p<0.05),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6)治疗组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达91.18%,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0.5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痤疮与湿热体质之间具有相关性,湿热体质是痤疮的重要易感因素之一,湿热体质的形成与饮食、睡眠、运动习惯、遗传、精神状态等多种因素相关。(2)运用中医体质调理,口服枇杷清肺饮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湿热体质痤疮,能有效减轻皮损症状,改善患者湿热体质,临床疗效确切。

石晓亮[3](2020)在《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观察研究与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研究30%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并与二者单独应用进行对比,比较三种方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复发率、自我评价等,从而为痤疮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和更好治疗措施。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期间,选择在皮肤科门诊确诊为痤疮的患者,研究对象为经伦理委员会论证并通过审定的亚人群,并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18岁~35岁;2.面部痤疮为轻中度患者;3.近3月无外用药和口服药治疗史;4.无光敏感史及水杨酸类药物过敏史等。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30%超分子水杨酸和红蓝光联合治疗。先进行水杨酸治疗,间隔7d后进行红蓝光治疗,均2周1次,共治疗4次;B组采用30%超分子水杨酸治疗,2周治疗一次,治疗4次;C组采用红蓝光治疗,一周1次,治疗8次。治疗前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向患者仔细交代本研究注意事项。每次治疗前患者先彻底清洗面部皮肤,由同一位观察者确定皮损程度及类型,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皮损变化情况。治疗时间总计8周。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包括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及自我评价。最后一次治疗后2月观察评估复发情况。结果1.ABC三组共收集有效病例178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93例,年龄在18岁~35岁,年龄的中位数为27岁。三组在患病病程、年龄、性别及病情轻重程度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4周后,ABC三组有效率为65.00%、48.33%及50.00%,对ABC三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212,P=0.016,P<0.05),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而BC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对ABC三组间非炎性皮损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051,P<0.001,P<0.05),A组非炎性皮损消退优于B组和C组,B组非炎性皮肤消退优于C组;对ABC三组间炎性皮损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63,P=0.031,P<0.05),A组炎性皮损消退优于B组,而AC两组及BC两组炎性皮损消退无差异。治疗8周后,ABC三组有效率为81.67%,56.67%及55.17%,对ABC三组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061,P=0.001,P<0.05),即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和C组,而BC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对ABC三组间非炎性皮损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330,P<0.001,P<0.05),A组非炎性皮损消退优于B组和C组,B组非炎性皮肤消退优于C组;对ABC三组间炎性皮损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389,P=0.006,P<0.05),A组炎性皮损消退优于B组和C组,而BC两组炎性皮损消退无差异。3.对ABC三组自我评价进行比较,其中三组皮肤细腻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289,P<0.001,P<0.05),A组患者自我评价高于C组;B组患者自我评价高于C组,而AB两组评价无差别;三组皮肤光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157,P=0.028,P<0.05);A组患者自我评价高于B组和C组,而BC两组评价无差别;三组皮肤油性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161,P=0.046,P<0.05),A组患者自我评价高于B组和C组,而BC两组评价无差别。4.ABC三组发生的局部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术中和术后反应,三组均未发生全身不良反应。术中不良反应于下次治疗或多次治疗后均能耐受;术后不良反应包括皮肤干燥、脱屑及色素沉着等,对ABC三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行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02,P=0.924,P>0.05),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5.完成治疗后2月观察评估复发情况,三组复发率分别为5.17%,16.98%,21.57%,对ABC三组复发率进行比较,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39,P<0.05),B组和C组复发率显着高于A组,即单独治疗组复发率高于联合治疗组,而对照组B组和C组复发率无差别。结论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优于单独治疗,两者联合有协同作用,疗效更好,患者依从性高,远期疗效较明显,且超分子水杨酸在非炎性皮损治疗上优于红蓝光治疗。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轻中度痤疮与痤疮其它治疗措施未做比较研究,本次也未选择重度及以上痤疮,期待下一步进行对比研究。

徐妍[4](2020)在《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面部损容性皮肤病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评估,系统评价疾病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心理因素和生活质量与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患者共129例为病例组,其中包括脂溢性皮炎30例、激素依赖性皮炎31例、痤疮32例、玫瑰痤疮36例。对照组为同时期本院职工及其家人、同事、同学或朋友等,共入选120例。入选的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人员按照本研究实施方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问卷包括:(1)一般情况调查表;(2)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问卷调查表;(3)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4)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使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运用SPSS 21.0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有统计描述、方差分析、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1两组间性别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及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SAS、SDS及DLQI评分中位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S、SDS、DLQI与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与患者发生抑郁和焦虑状态,生活质量下降密切相关,尤其是对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3四种损容性皮肤病组间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分析显示,四种损容性皮肤病之间SAS、SDS、DLQ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脂溢性皮炎最低,玫瑰痤疮最高。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玫瑰痤疮、痤疮对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玫瑰痤疮的影响最大。另外,女性与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要高于男性(P<0.05)。结论1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使得生活质量下降。2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存在影响,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状态。3玫瑰痤疮较痤疮、脂溢性皮炎及激素依赖性皮炎对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更大。图6幅;表9个;参184篇。

张天博[5](2020)在《加减祛风润面散治疗湿毒夹瘀型寻常痤疮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试验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一:本文查阅近年来关于寻常痤疮中医证候规律的相关论文,分别从寻常痤疮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与体质、病情严重程度、地域差异、皮损特征、用药规律、性激素、免疫指标、幽门螺旋杆菌方面进行系统综述,并对结果加以归纳与总结,探求寻常痤疮中医证候规律能够为中医药治疗提供较全面的指导作用。文献综述二:本文查阅近年来关于寻常痤疮发病机制和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相关论文,发病机制方面列举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如:P.acnes、免疫、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治疗方面分别从物理疗法、系统治疗和局部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对寻常痤疮发病机制和现代医学治疗的总结以此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试验研究部分:目的:评价中药加减祛风润面散治疗湿毒夹瘀型寻常痤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安慰剂、随机、双盲的对照临床试验方法。根据入选顺序,将湿毒夹瘀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或安慰剂对照组,给予加减祛风润面散或安慰剂,145g/袋,每日1次,疗程4周。疗效的主要指标是痤疮严重程度评分(痤疮严重程度评分标准表)的有效率。疗效的次要指标包括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DLQI)评分的变化以及VISIA皮肤测试仪对斑点、毛孔、棕色斑、紫质和红色区的测评前后对比;SOFT皮肤分析仪检测的pH、油脂和皮肤水分测评前后对比。结果:共纳入220例患者,治疗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完成随访20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50%和31.68%。两组总有效率的95%置信区间(CI)为57.84%(39.26%-66.38%)。治疗组有2例轻度药物过敏。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DLQI评分较基线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果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DLQI,但治疗组疗效较好。经治疗,治疗组的斑点、棕色斑和红色区得分较基线下降(P<0.05),但毛孔和紫质得分无差异。对照组棕色斑、毛孔较基线减少(P<0.05),但斑点、毛孔、红色区评分无差异。治疗组各项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加减祛风润面散有利于改善面部斑点、棕色斑和红色区。同时,它的表现比安慰剂组更好。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H均较基线显着降低(P<0.01),但未发现组内差异(P=0.384);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油脂值均较基线显着降低(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着改善(P<0.01)。两组在皮肤水分的作用上与基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出现两例轻度药物过敏现象。结论:加减祛风润面散治疗湿毒夹瘀型寻常痤疮疗效优于安慰剂,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闵佳怡[6](2020)在《关于热毒壅盛型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张燚教授治疗经验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习惯对热毒壅盛型寻常性痤疮严重程度的影响,以及导师从“火郁发之”理论遣方用药治疗此证的经验。材料与方法: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研究,研究对象为131例在2017年9月至2019年5月之间就诊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满足纳排标准的证属热毒壅盛型寻常性痤疮患者。通过初诊问诊调查的方式,对其一般资料、日常生活习惯特点及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记录收集。统计方法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各单因素相关性,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相关性。导师治疗经验总结研究,通过查阅相关理论和分析导师诊治思路,阐述导师对热毒壅盛型寻常性痤疮病因病机的理解及治法方药的制定。结果:1.热毒壅盛型寻常性痤疮青春期男性多发,青春期后女性多发。大部分集中在15至35岁之间,极少部分分布在15岁以下及35岁以上。2.单因素相关性分析中熬夜、饮酒或咖啡、喜食辛辣油腻甜食、运动的P值<0.05,多因素相关性分析中喜食辛辣油腻甜食、运动的P值<0.05。3.导师认为热毒壅盛型寻常性痤疮由火热郁滞,阻于血脉,局部气血凝结所致,遂循“火郁发之”理论,立“清热凉血,升阳散结”之法,自拟中药方治疗此证。方中双花、连翘为君,配伍薄荷清疏并用;臣药黄芩、北豆根、生石膏、知母清热润燥不伤阴,地榆、丹皮、赤芍、生地、胡黄连凉血活血,清热益阴;佐药女贞子滋补阴液,莪术行气活血,白术、甘草顾护脾胃;使药柴胡、黄芪升阳散郁,宣发郁火,诸药伍用共奏“火郁发之”之义。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注重日常调护,临床疗效可观。结论:1.饮食和运动是影响本研究中131例热毒壅盛型寻常性痤疮患者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2.热毒壅盛型痤疮的病机关键在于火热郁滞,循“火郁发之”理论,立“清热凉血,升阳散结”法,自拟中药方治疗,疗效确切。3.自拟中药方的用药特点在于:因势利导,清疏并用;合邪兼治,行气活血;养阴护胃,中病即止。4.此病发生发展与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常规治疗时注意日常调护,尤以“节饮食、慎起居”为重。

李利萍[7](2020)在《光动力治疗联合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光动力治疗联合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省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66例痤疮患者,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单独采用光动力治疗的光动力治疗组,第二组是单独采用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的水杨酸治疗组,第三组是采用光动力治疗联合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的联合治疗组,每组患者各22例。结果:对比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皮损变化情况,光动力治疗组和水杨酸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之间在治疗之前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四次治疗之后,光动力治疗组、水杨酸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治疗之后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动力治疗组有效率为40.91%,水杨酸治疗组有效率为22.73%,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72.73%,三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各治疗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上皮损减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光动力治疗组和水杨酸治疗组。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粉刺和脓疱变化情况可知,三组患者在分组与时间上存在交互效应,说明各个时间点上粉刺和脓疱的个数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联合治疗组患者粉刺和脓疱的下降趋势高于光动力治疗组和水杨酸治疗组。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ISIA检查结果,组内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三种治疗对VISIA检查斑点值、皱纹值、毛孔、紫外线色斑值、棕色斑值、红斑区值、紫质值的改善均随时间呈现逐渐好转的趋势,对纹理的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和时间无交互效应,组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VISIA检查毛孔值的比较,三组治疗从第2周开始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联合治疗组对VISIA检查毛孔值的改善情况早于单用光动力治疗和单用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对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发现三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光动力治疗后出现灼热、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均较轻微,予以冰敷后或治疗结束后自行消退,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出现灼热、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明显减少;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过程中出现干燥、瘙痒症状亦较轻微,治疗结束后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联合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症状亦较轻微,予以冷敷后消退。结论:光动力治疗联合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单用光动力治疗以及单用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均能减少中度痤疮患者皮损数目,减轻痤疮的严重程度。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73%,高于其他两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较于单一的光动力治疗(有效率40.91%)或者是单一的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有效率22.73%),联合治疗组更有效,且联合治疗组皮损减退趋势明显优于光动力治疗组和水杨酸治疗组,能够更好的改善皮损情况及面部皮肤状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灼热、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轻微,可耐受,治疗结束后可快速消失,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方元芝[8](2020)在《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座疮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和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更快捷、更有效的方法,并更进一步为火针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62例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座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治疗组予毫火针辨证治疗痤疮,每次选取(面、胸、背部)7-8个皮损点刺,并清除黑头粉刺或脓疱分泌物,再辨证取穴点刺(风热证取肺俞穴、大椎穴;湿热证取胃俞穴、大肠俞穴;冲任失调取肝俞穴、肾俞穴、膈俞穴),每隔1天1次,2周为1疗程。对照组白天予局部皮损外涂过氧化苯甲酰凝胶1次,睡前外涂维A酸乳膏1次,交替用药,连续使用,2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1个月后评价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复发率,得出结论。成果:治疗4周结束后,总共收集6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脱落1例患者,对照组29例,脱落2例患者。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痤疮分级和中医证型经卡方检验,P>0.05,说明两组的性别、痤疮分级和中医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P>0.05,说明两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痤疮的皮损分布、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皮损总积分在满足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的情况下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的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经检验后均P>0.05,说明两组的皮损分布、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皮损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上说明,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1)治疗4周后,两组的皮损分布、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皮损总积分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后,两组的皮损分布、皮损总积分有差异(P<0.05),而两组的皮损数量、程度、颜色、肿痛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4周后,毫火针组有8例痊愈,16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西药外治组有5例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9例无效,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0%。对两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4周后,毫火针组风热证、湿热证、冲任失调这三种中医证型的疗效进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随访1个月后,随访到所有治疗有效的47例患者中,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组有1例复发,对照组有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进行卡方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5)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事件,可见两种疗法安全有效。结论:1.毫火针疗法和西药外治法对青春期寻常型痤疮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毫火针疗法的疗效优于西药外治法。2.与西药外治法相比,毫火针疗法在改善青春期寻常型痤疮患者的整体皮损情况,尤其在减少皮损分布方面疗效更明显。3.毫火针疗法与西药外治法在改善青春期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皮损数量、程度、颜色、肿痛方面疗效相当。4.毫火针疗法与西药膏法在防治痤疮复发方面疗效相当。5.毫火针可有效辨证治疗风热型、湿热型、冲任失调这三种中医证型的痤疮,其不良反应轻,操作安全简便,值得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刘浪[9](2020)在《中药抗痘香皂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评价中药抗痘香皂辅助用于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检测其对面部皮肤生理性指标如水分、弹性、色素等的影响,并对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进行比较,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痤疮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每日早间及晚间均使用中药抗痘香皂清洁面部,晚间洁面后于痤疮处均匀薄薄涂抹一层0.1%阿达帕林凝胶。对照组60例每日早间及晚间均使用清水清洁面部,晚间洁面后于痤疮处均匀薄薄涂抹一层0.1%阿达帕林凝胶。两组患者疗程均为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GAGS评分,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分别使用皮肤测试仪(Derma-Expert MC760)对患者面部皮肤水分、弹性、血红素等皮肤生理性指标进行检测,在治疗前后分别填写DLQI量表。疗程结束后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疗效,停药30天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皮损积分比较:两组均能改善皮损积分(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皮肤生理性指标检测值比较:(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改善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降低血红素方面均有效(P<0.05),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2)在改善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弹性方面,治疗4周与治疗8周均有效(P<0.05),且治疗8周优于治疗4周(P<0.05);(3)在降低血红素方面,治疗4周与治疗8周均有效(P<0.05),治疗4周与治疗8周效果相当(P>0.05)。4.生活质量积分比较:两组均能改善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积分(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治疗组及对照组中均有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疗程结束30天后随访,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均有1例患者复发,治疗组复发率11.11%,对照组复发率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抗痘香皂对寻常痤疮患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皮损积分。使用中药抗痘香皂洁面能增加面部皮肤水分与弹性,降低血红素含量,具有改善肤质、抗炎的作用。中药抗痘香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的功能性洁面药皂。

萧叶,孙艳[10](2019)在《对接受石膏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的面部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对接受石膏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的面部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接受石膏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的96例面部寻常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这96例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均对其进行综合护理,观察其治护的效果。结果:这96例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2.71%。结论:对接受石膏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的寻常面部痤疮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取得显着的治护效果。

二、167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67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张丰川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辨证思路总结及用药特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寻常痤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寻常痤疮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
        1.2 寻常痤疮的发病因素
    2. 寻常痤疮的现代医学治疗
        2.1 外用药物治疗
        2.2 系统药物治疗
        2.3 物理治疗
    3. 中医对寻常痤疮的认识及治疗
        3.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一 研究方法与临床资料
        1. 研究方法
        2. 临床资料
    二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量表评估
        3 疗效评价
    三 讨论
        1. 资料分析
        2. 张丰川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及用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2)中医体质调理配合药物治疗湿热体质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祖国医学对痤疮的相关研究
        1.古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1.1 概述
        1.2 病因病机
        1.3 辩证分型
        2 现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中医内治法
        2.3 中药外治法
        2.4 其他疗法
    二、现代医学对痤疮的研究
        1.痤疮的流行病学调查
        2.病因与发病机制
        2.1 内分泌因素
        2.2 毛囊及皮脂腺角化异常
        2.3 微生物感染
        2.4 免疫学因素
        2.5 遗传因素
        2.6 其他因素
        3.痤疮的西医治疗
        3.1 外用药治疗
        3.2 系统药物治疗
        3.3 物理和化学疗法
    三、湿热体质的相关研究
        1.湿热体质的临床特征
        2.湿热体质的形成因素
        2.1 先天禀赋
        2.2 后天因素
        3.湿热体质与疾病相关性
        3.1 体质与病因
        3.2 体质与发病
        3.3 体质与治疗
        3.4 湿热体质与疾病的关系研究
        4.湿热体质与湿热证
        4.1 湿热体质与湿热证的联系
        4.2 湿热体质与湿热证的区别
        4.3 湿热体质与湿热证治疗区别
第二部分 痤疮与湿热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标准
        1.6 脱落病例处理方法
        1.7 湿热体质诊断标准
    2.方法
        2.1 设计调查问卷
        2.2 临床调查方法
        2.3 统计方法
    3.结果
        3.1 湿热体质痤疮患者人数构成比较分析
        3.2 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严重程度(Pillsbury分度)比较
        3.3 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遗传情况比较
        3.4 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皮肤质地比较
        3.5 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压力情况比较
        3.6 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运动习惯对比
        3.7 湿热体质与非湿热体质痤疮患者熬夜情况对比
        3.8 湿热体质痤疮患者饮食情况分析
    4.讨论
        4.1 痤疮患者中医体质的流行病学调查
        4.2 湿热体质与痤疮的相关因素分析与调养建议
        4.3 展望与不足
第三部分 枇杷清肺饮配合耳穴压豆治疗湿热体质痤疮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与脱落病例处理
    2.治疗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疗效观察
        2.4 安全性观察
        2.5 随访
        2.6 统计学方法
    3.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GAGS)评分
        3.3 湿热体质亚量表转化积分
        3.4 临床疗效分析
        3.5 安全性评价
        3.6 复发率比较
    4 讨论
        4.1 选方依据与分析
        4.2 耳穴压豆治疗痤疮的研究
        4.3 研究结果情况分析
        4.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寻常型痤疮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二 病情记录表
    附录三 痤疮综合分级系统(GAGS)
    附录四 知情同意书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观察研究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选择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病例标准
        1.4 排除病例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入选病例分组
    2 治疗方法
        2.1 所需治疗产品
        2.2 治疗仪器
        2.3 具体操作方法
        2.4 注意事项
    3 观察指标
    4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1 一般情况
        1.1 基本情况
        1.2 人口学特征
        1.3 皮损情况
        1.4 一般资料比较
        1.4.1 三组性别分布
        1.4.2 三组年龄分布
        1.4.3 三组病程分布
        1.4.4 三组病情严重程度分布
    2 治疗效果比较
        2.1 疗效比较
        2.2 皮损计数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2.4 自我评价比较
        2.5 复发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组与对照组选择
        1.1.2 调查方法
        1.1.3 调查内容及工具
        1.1.4 统计学方法
        1.1.5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1.2.2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类型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1.3 讨论
        1.3.1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分析
        1.3.2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
    1.4 小结
    1.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 常见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的研究进展
        2.2.1 脂溢性皮炎
        2.2.2 激素依赖性皮炎
        2.2.3 痤疮
        2.2.4 玫瑰痤疮
    2.3 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与心理因素、生活质量的关系
    2.4 常见评估量表
    2.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一般情况调查表
附录 B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
附录 C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 D 抑郁自评量表(SDS)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5)加减祛风润面散治疗湿毒夹瘀型寻常痤疮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寻常痤疮的中医证候研究进展
        1. 临床研究
        1.1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1.2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体质关系
        1.3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
        1.4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地域差异
        1.5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皮肤损害特征关系
        1.6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用药规律关系
        2. 实验研究
        2.1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性激素关系
        2.2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免疫指标关系
        2.3 寻常痤疮中医证候与幽门螺旋杆菌关系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寻常痤疮的治疗研究进展
        1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
        1.1 P.acnes与发病机制
        1.1.1 P.acnes与皮脂分泌的关系
        1.1.2 P.acnes与毛囊皮脂腺角化过度的关系
        1.1.3 P.acnes与炎性反应的关系
        1.1.4 P.acnes与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关系
        1.2 游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发病机制
        2 寻常痤疮的治疗
        2.1 物理治疗
        2.1.1 激光
        2.1.2 光动力疗法
        2.1.3 果酸
        2.2 系统药物治疗
        2.2.1 抗生素
        2.2.2 维A酸类药物
        2.2.3 激素类药物
        2.3 局部治疗
        2.3.1 维A酸
        2.3.2 过氧苯甲酞
        2.3.3 抗生素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1.2 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1.2.2 纳入标准
        1.2.3 排除标准
        1.2.4 病例剔除标准
        1.2.5 脱落标准
        1.3 随机双盲方法
        1.4 治疗方法
        1.4.1 试验组
        1.4.2 安慰剂组
    2 疗效评价标准
        2.1 主要疗效指标
        2.2 次要疗效指标
        2.3 安全性评价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基线数据
        3.2 主要疗效指标
        3.2.1 痤疮严重程度评分的有效率
        3.3 次要疗效标准
        3.3.1 DLQI评分
        3.3.2 VISIA皮肤检测仪评分
        3.3.3 SOFT皮肤分析仪评分
        3.4 随访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寻常痤疮概述
        4.2 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
        4.3 寻常痤疮的中医外治法概述
        4.4 中医外治法的发展
        4.5 导师经验
        4.5.1 病因病机
        4.5.2 辨证论治
        4.5.3 治则治法
        4.6 组方分析
        4.7 疗效分析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
    附件1 痤疮严重程度评分标准
    附件2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
    附件3 寻常痤疮证候分型调查问卷
    附件4 患者治疗前后照片对比

(6)关于热毒壅盛型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张燚教授治疗经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热毒壅盛型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张燚教授治疗热毒壅盛型痤疮的经验总结
    1 依据临床症状,解析“火郁”病机
    2 因由“火郁”病机,建立“发之”治则治法
    3 运用“发之”治则治法,组建自拟药方
    4 遵中医“整体观念”,注重日常调护
    5 验案举隅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病例记录表
综述 中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光动力治疗联合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寻常痤疮的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西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痤疮定义及流行病学调查
        二、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目前西医治疗概况
    第二节 中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一、痤疮的历史渊源
        二、痤疮的中医治疗方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诊疗标准
        一、病理诊断标准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剔除、脱落、中止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实施方案
        三、注意事项
        四、观察指标(见附录1)
        五、疗效评价
        六、不良事件观察和评价
        七、两组复发率的评价标准
        八、安全性评价
        九、统计学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病例入组情况
        二、基线数据情况
        三、治疗后结果及分析
        四、随访情况
        五、不良事件情况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疗效分析
    第二节 临床疗效探讨
        一、选择火针疗法的依据
        二、选穴的依据
        三、研究不足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简单随机分组表
    附录2: 痤疮观察表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发表论文
致谢
附件

(9)中药抗痘香皂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的来源
        2.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研究方案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评定标准
        3.5 随访观察
        3.6 安全性评价
    4.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及分析
        1.1 性别、年龄、病程比较
        1.2 病情分级比较
    2.研究结果及分析
        2.1 临床疗效比较
        2.2 皮损积分(GAGS评分)比较
        2.3 皮肤生理性指标检测值比较
        2.4 生活质量积分比较
    3.不良反应
    4.复发情况
第三部分 讨论与分析
    1.中医对痤疮的认识
        1.1 痤疮病名及病因病机探析
        1.2 痤疮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2.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2.1 痤疮的发病机制
        2.2 痤疮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3.中医美容的发展及功能性香皂的开发应用
        3.1 中医美容的历史沿革
        3.2 中医美容发展现状
        3.3 洁面产品的选择与科学洁面方法
        3.4 香皂市场发展现状及功能性香皂的兴起
    4.中药抗痘香皂组方依据
        4.1 组方单味药传统功效及药理作用
        4.2 整方功效
    5.本研究结果简要分析
    6.问题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知情同意书
附录 B 随机分组法与随机数字表
附录 C GAGS评分表
附录 D 面部区域图
附录 E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问卷(DLQI)
附录 F 临床疗效观察表
附录 G 临床治疗效果图
综述 痤疮的发病机制及中西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对接受石膏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的面部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2]
2 结果
3 讨论

四、167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的治疗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张丰川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辨证思路总结及用药特色分析[D]. 王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中医体质调理配合药物治疗湿热体质痤疮的临床观察[D]. 王月.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超分子水杨酸联合红蓝光治疗痤疮的观察研究与疗效分析[D]. 石晓亮. 青岛大学, 2020(01)
  • [4]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对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D]. 徐妍.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加减祛风润面散治疗湿毒夹瘀型寻常痤疮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D]. 张天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关于热毒壅盛型痤疮严重程度影响因素及张燚教授治疗经验的研究[D]. 闵佳怡.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光动力治疗联合2%水杨酸祛痘控油面膜治疗中度痤疮的疗效观察[D]. 李利萍. 西南医科大学, 2020(12)
  • [8]毫火针治疗青春期轻中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 方元芝.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中药抗痘香皂防治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对接受石膏面膜联合红蓝光照射治疗的面部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J]. 萧叶,孙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9(23)

标签:;  ;  ;  ;  ;  

面部寻常痤疮167例的治疗与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