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ber​​IQ Systems - 让您的网络系统更智能

Cyber​​IQ Systems - 让您的网络系统更智能

一、CyberIQ Systems——让你的网络系统更聪明(论文文献综述)

袁传辉[1](2021)在《基于多视图网络的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识别》文中研究指明心理健康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焦躁、抑郁,甚至引发辍学、自杀、犯罪等问题,尤其是对身心都还不太成熟的学生可能更为严重。因此,提前识别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并在早期进行对其干预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现阶段一些研究通过社交网络来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人与人通过在不同场景下的一些社交行为形成了多视图社交网络,然而现有的使用学生社交网络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识别的研究,很多仍存在研究只局限于在单个视图中对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很少通过多个视图进行对比分析的问题,这可能会遗漏很多重要的规律。另一方面,对社交网络数据进行处理时,现有的很多多视图网络嵌入算法没有考虑到视图间的二阶协作关系,这可能会在网络嵌入过程中损失一部分信息,进而降低识别的性能。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生社交网络进行多视图间的对比来对社交网络进行分析,并在网络嵌入时保留视图间的二阶协作关系,使用最后的嵌入向量与学生的其他信息结合来进行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本文具体工作包括以下两个部分:(1)针对现有通过社交网络分析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大多使用单视图网络数据进行分析的问题,本文提出使用JS散度来量化视图间的距离以及使用学生的心理得分来量化其朋友圈的心理健康程度,使用这些指标本文对学生社交网络进行了分析,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和该学生朋友的心理健康程度密切相关,这证明社交网络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识别的一个重要特征。(2)针对现有的多视图网络嵌入算法没有考虑到二阶协作关系和二阶协作关系带来的噪声影响的问题,本文基于社交网络的特性和视图间的二阶协作关系,提出了多视图网络嵌入算法MANEF,并使用MANEF算法对社交网络进行嵌入,使用网络嵌入数据、学生成绩信息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对有较大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识别。最后,本文对模型有效性和特征权重对识别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些实验,结果显示本文的方法达到了良好的识别效果。本文通过实验说明了社交网络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证明了社交网络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识别任务中的有效性和价值,并提出了多视图网络嵌入算法MANEF,该算法可以为网络嵌入算法后来的改进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且有利于心理健康预测的发展。

蔡博雅[2](2021)在《访谈中口语化特征的同声传译策略 ——基于“深度思考公司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口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篇实践报告是基于模拟口译实践所撰写的,选取的语料是2020年7月3日在网络上进行的一场有关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直播访谈。该访谈由计算机科学家莱克斯·弗里德曼主持,访谈嘉宾为认知科学家马修·博特维尼克。译员译后转写语料进行分析,并总结翻译方法。译员对原语文本和译文进行了分析。所选语料针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主题进行阐释与探讨,专业性很强;同时,由于访谈是即兴的,发言人的表达形式具有明显的口语化特征。针对访谈中表达层面存在的高速发言、修正和冗余,可以采用省略、预测和归纳等口译策略;针对语法层面存在的并列连词、插入语和句子结构破碎,可以采用逻辑显化、增补和顺句驱动等口译策略。本篇实践报告结合本次英汉同声传译,总结了同声传译中如何应对口语化特征引发的翻译困难,并提高同声传译的质量。希望能为其他译员进行类似的口译实践提供借鉴。

孙荣廷[3](2021)在《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文中研究表明《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是音乐表演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着作,它旨在以新的角度审视音乐练习和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为音乐家提供实用指导。此书涉及可能性和限制因素、练习策略、技法和措施三个部分,讨论了音乐内的策略和音乐外的技术对音乐家演奏和表演水平的提升。第一部分提供了实现卓越音乐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介绍了提高练琴有效性和高效性的策略,介绍了针对各式各样表演环境的练习特征,并根据其所依赖的心理学机制来组织练习策略,以生成高效实用的练习方法;第三部分向读者介绍的是多学科层面的前沿技法和提升手段,包括用于提升音乐演奏的运动科学、心理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医学。从生理、心理、药理方面阐释了这些措施的可行性,同时强调了音乐家身心意义的问题及保护措施;后记则提出了提升音乐表演的未来研究方向。

刘乐[4](2020)在《《机器学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在大数据、纳米技术、机器学习等领域以强劲的势头迅猛发展。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学科领域分支,近年来得到了显着而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与此同时,机器学习领域的英文文献不断涌现,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本翻译实践报告选择的翻译文本是《机器学习》(节选)。原文属于科技英语文本,句式复杂,结构紧凑,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具有独特的语篇特点。在《机器学习》中,作者为了确保语言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许多地方高频使用语法衔接手段,其中大多数是照应和连接。然而,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的使用方面存在着差异,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方式。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英译汉中的衔接问题成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难点。本报告在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指导下,分析了原文的语法衔接特点,在案例分析部分结合具体实例,根据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探讨照应和连接两种语法衔接手段的翻译,并尝试性地总结出不同的翻译方法,力求实现译文的衔接与连贯。在翻译照应时,译者主要采用五种翻译方法:(1)省略人称照应;(2)重复指称对象;(3)调整指示照应和人称照应;(4)增加范畴词;(5)比较照应动词化。在翻译连接时,译者主要采用两种翻译方法:(1)隐性连接显性化;(2)显性连接保留。

张皓[5](2020)在《顺应论下英汉同传译员失误及对策研究 ——以马云国际论坛讲话为例》文中提出作为口译的重要形式,同声传译在国际高端会议论坛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声传译对译员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工作中译员若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源语传递为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译文,必然出现各种失误,影响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本文以顺应论为指导,选取马云与埃隆·马斯克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的对话,马云在世界经济论坛2019年年会上的讲话及其在2017《财富》全球论坛讲话的英汉同传为研究语料,采用顺应论的四个角度作为理论工具,分析译员在英汉同传中出现的失误、产生原因以及相关应对策略,旨在帮助译员在今后的英汉同传中避免或减少失误。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的方法。研究语料为三个视频,时长总计124分05秒,音频转写后的文字总计约47700字。研究发现:(1)译员在口译中停留时间较长以及口误较多,主要是由于没有遵循语境顺应原则;(2)译员若未明确中英语言结构特点,其产出的译文很容易缺乏逻辑关系;(3)缺乏动态顺应意识容易造成输出信息错误;(4)不适当的意识凸显程度更容易造成信息缺失。因此,研究认为:顺应语境关系能够帮助译员减少口误及时滞;译员需要掌握源语和目标语的特点,恰当地顺应语言结构,以此增强译文的逻辑关系;具备动态顺应意识能减少输出信息错误;适当的意识凸显程度能帮助译员减少信息缺失。

赵婕妤[6](2020)在《《精神食物: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高效》(节选)汉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人的大脑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衰退。很多老年人会经常出现记忆力下降或者遗忘的现象,这让他们担心自己会得阿尔茨海默病。然而,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或选择特定的生活方式来降低大脑的年龄,保持身体健康。本翻译材料选自科普图书《精神食物: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高效》的第九章和第十章,探讨了如何通过睡眠、饮食和锻炼提高认知能力和记忆力,从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目前,我国此类科普图书的翻译研究较少,因此,此类文本的汉译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着重探讨了科普文本的翻译策略。本报告主要由四章组成:第一章对翻译任务进行了描述,主要介绍了文本来源、文本特点及相应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任务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质量控制;第三章是案例分析,是整个报告的核心,主要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探讨了科普文本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第四章是翻译实践总结,归纳了翻译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并指出整个翻译任务尚未解决的问题。希望该报告能对今后科普文本翻译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卢安妮[7](2020)在《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社科类文本中长句的翻译 ——以《退休指南》的翻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现今,退休生活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因此,本报告选择的翻译实践对象是一本社科类读物——《退休指南》(Retirement)。此书是一份退休计划,涵盖了退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精神状态、金融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生活安排以及休闲娱乐活动等等。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简洁明了,它为读者呈现了一份退休后的行动方案,让你在退休后的生活从物质成功的浅层面转变到更有层次感和满足感的目标。真实的案例研究和引人注目的插图使得该书的内容更为充实,完全称得上是一本透彻研究退休生活的指南性着作。原文本的语言准确、简洁、生动,结构十分严谨。然而,在翻译实践中发现,文本中包含有大量长句,这给译者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也收获了不少心得体会。遇到长句时,译者很难安排语序,但是在使用一些长句翻译方法后,译者更易处理语序,翻译变得更加顺畅。因此,结合原文文本特点和语言表达习惯,译者选择了功能对等理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以此来指导和规范本次翻译实践的整个过程,并结合长句的翻译方法如包孕法和顺译法等来处理和分析长句。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原语文本;第三章介绍了文本的翻译过程;第四章对长句以及功能对等理论做了简要阐述;第五章是案例分析部分,探讨了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如何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不同类型的长句进行翻译;第六章是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及报告撰写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刘慧鸿[8](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提出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林郑云[9](2020)在《顺应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科技未来》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近期,随着人工智能日渐成熟,人们对其的关注度也日渐高涨。人工智能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的顾忌,大多担忧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从而造成大幅度的工人失业。对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开始致力于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此翻译实践摘自一本广受欢迎的科技类书籍《科技未来》,此书列举了截止至目前的数例人工智能发展的成功案例,还描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和医学等方面的未来发展,同时抛砖引玉,引发读者深思科技发展与人类自身的密切关系,让读者以辩证的思维正视科技的未来发展。译者以顺应论为指导,节选了该书的第二章进行英汉翻译实践,并以此作为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素材。顺应论是由比利时着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地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顺应则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译者结合翻译实践过程中的译例,重点研究语言语境顺应和交际语境顺应两方面,其中语言语境分为词汇、句法和语篇三方面,交际语境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在译例分析的过程中,译者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论证了顺应论对于科技文本的适用性和解释力。在本翻译实践报告中,译者首先介绍了选材的背景、目标和意义,描述了整个翻译过程,如理论准备、相关的平行文本及术语整理等,并指出了翻译实践中所遇到的难点,然后结合顺应论的理论框架对选材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总结了翻译的体会和仍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建议。通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希望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方面,通过理论的学习和运用来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掌握翻译技巧;另一方面,通过此类科技文本的翻译,译者希望广大读者可以减少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过分忧虑,从而客观看待和对待科技。

刘安然[10](2020)在《《滴血成金:硅谷创业公司的秘密和谎言》(节选)翻译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篇是一篇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美国华尔街时报记者、两届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约翰·卡鲁里(John Carreyrou)的纪实小说《滴血成金:硅谷创业公司的秘密和谎言》(Bad Blood: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作者讲述了一桩硅谷丑闻,即美国生物科技初创公司西拉诺斯(Theranos)的百亿美元科技骗局。这场骗局由公司创始人伊丽莎白·霍尔姆斯(Elizabeth Holmes)一手主导,甚至涉及到许多美国政商界大人物。在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的涉事人物采访和材料新闻整理揭露出霍尔姆斯建立的公司只不过是一个谎言的堆砌物。行文简洁精炼,意在向读者传达最真实的信息。全书包括二十四个章节,该报告选取作者说明、前言与前五章(“宗旨明确的一生”A purposeful life、“胶水机器人”The gluebot、“苹果公司的嫉妒”Apple’s envy、“再见了东帕罗奥图”Goodbye East Paly和“童年邻居”The Childhood Neighbor)作为翻译材料。意在呼吁人们关注在国内处于新兴发展的生物医疗投资市场和创新创业市场。根据对翻译材料的分析,译者发现文本各部分的文本类型和功能差异不大:主要是信息型文本,其次有部分表达型文本。译者选取彼得·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和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策略为指导,以使译文达到更好效果。译者在对保持原文准确性的基础上,为了不让文本过于枯燥而对部分语言加以润色,使目的语读者能阅读到更具美感的语言。该报告包括五章,第一章为概述,介绍了对翻译材料的大致分析(作者与文本)、相关背景介绍和翻译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了翻译过程,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准备、翻译进行和译后审校:准备过程中,译者详细分析原文本后选取恰当翻译工具,在通读文本后制作术语表,保持前后翻译内容的一致性。翻译进行过程即提出共性问题并想出办法解决共性问题。审校过程主要是依据经验与外部指导使文本更具阅读性;第三章是译者选取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根据原文本特点所运用的翻译理论和策略;第四章是案例分析,译者根据原文本特点提出翻译中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句子和词汇层面的问题,句式的不易之处在于如何合理组织句子结构并忠实、准确传达原文所含信息。词汇上的问题主要在于从多个意思中选取最准确的意思。译者依照不同的侧重点对案例进行划分并加以分析,提出翻译解决方案;最后一章为结论,总结了译者在此次翻译项目中所获得的经验和领悟,译者将翻译理论运用到翻译实践报告中的体会,并说明了译者的翻译中仍然存在的缺陷。

二、CyberIQ Systems——让你的网络系统更聪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yberIQ Systems——让你的网络系统更聪明(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视图网络的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1 学生社交网络分析
        1.3.2 多视图网络嵌入
        1.3.3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
        1.3.4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理论介绍
    2.1 机器学习
    2.2 网络表示学习
    2.3 深度学习
    2.4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2.5 本章小结
3 多视图社交网络分析
    3.1 数据集的收集和处理
        3.1.1 社交网络数据
        3.1.2 心理问题标签数据
        3.1.3 成绩数据
    3.2 问题形式化
    3.3 视图内分析
        3.3.1 平均度
        3.3.2 社区数
        3.3.3 节点强度
        3.3.4 平均路径长度
        3.3.5 出入度统计
        3.3.6 分析结果
    3.4 视图间相似性分析
        3.4.1 Jaccard系数
        3.4.2 视图聚合分析
    3.5 视图间边共现分析
        3.5.1 边共现率
        3.5.2 计算结果
    3.6 朋友的心理得分
    3.7 本章小结
4 学生心理问题识别
    4.1 MANEF算法
        4.1.1 MANE算法
        4.1.2 MANEF算法
    4.2 基线方法
        4.2.1 Deep Walk
        4.2.2 Node2vec
        4.2.3 DMNE
        4.2.4 GATNE
        4.2.5 He GAN
        4.2.6 时间复杂度分析
    4.3 实验
        4.3.1 评价标准
        4.3.2 网络嵌入算法比较
        4.3.3 协作关系权重的影响
        4.3.4 其他数据对模型性能的影响
        4.3.5 分类算法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访谈中口语化特征的同声传译策略 ——基于“深度思考公司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访谈背景
    1.2 语料特征
第2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模拟口译准备
        2.1.2 策略准备
    2.2 口译过程
    2.3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表达层面
        3.1.1 高速发言
        3.1.2 修正
        3.1.3 冗余
    3.2 语法层面
        3.2.1 并列连词
        3.2.2 插入语
        3.2.3 句子结构破碎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实践情况总结
    4.2 意义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与译文
附录2 术语表
致谢

(3)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音乐表演提升指南
    1.1,第I,II和III部分简介
        1.1.1,第一部分:前景和限制因素
        1.1.2,第二部分:练习策略
        1.1.3,第三部分:技法和干预措施
    1.2,提升的潜力
        1.2.1,生理和心理的提升
        1.2.2,管理和克服障碍
    1.3,选择针对个人的提升项目
    1.4,结语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现音乐卓越性的总体审视
    2.1,练习量:十年法则
    2.2,练习的质量
    2.3,卓越音乐的基本特征
        2.3.1,专注
        2.3.2,目标设定
        2.3.3,自我评估
        2.3.4,策略
        2.3.5,大局
        2.3.6,警告
    2.4,音乐卓越的社会心理先决条件
        2.4.1,动力来源
        2.4.2,归因
        2.4.3,自我效能
    2.5,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管理音乐表演的身体需求
    3.1,调查
    3.2,特殊医学诊断
        3.2.1,结构性疾病
        3.2.2,局灶性肌张力障碍
    3.3,非结构性肌肉骨骼问题
        3.3.1,一般说明
        3.3.2,独奏乐器
        3.3.3,预防伤害的一般建议
    3.4,结论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衡量音乐表演的提升
    4.1,评估音乐表演的过程
    4.2,音乐的价值
    4.3,测量误差
    4.4,音乐外的因素
        4.4.1,与表演者相关的方面
        4.4.2,环境相关方面
        4.4.3,评估者的特征
    4.5,非音乐因素
        4.5.1,偏见
        4.5.2,表演顺序
    4.6,具有实际意义的模型:乔哈里窗格
    4.7,总结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个人练习的策略
    5.1,个人练习:历史性考察
    5.2,规划和准备策略
        5.2.1,活动选择和组织的策略
        5.2.2,设定目的和目标的策略
        5.2.3,时间管理策略
    5.3,执行策略
        5.3.1,排练策略
        5.3.2 把练习分散在一段时间里的策略
        5.3.3,公开表演的准备策略
    5.4,评估策略
        5.4.1,评估的必要性
        5.4.2,流程评估策略
    5.5,元策略
        5.5.1,关于策略的知识
        5.5.2,策略的控制和调节
    5.6,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七章 记忆音乐的策略
    7.1, 记忆:结构和一般建议
        7.1.1,结构
        7.1.2,一般性建议
    7.2,音乐的记忆
        7.2.1,死记硬背
        7.2.2,记忆视觉信息
        7.2.3,用耳朵记忆
        7.2.4,将视觉信息转化为想象的声音
        7.2.5,开发并运用概念记忆
        7.2.6,歌唱家的记忆策略:将词与曲结合起来
    7.3,结论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九章 体能
    9.1,背景
    9.2,长期运动
    9.3,临场运动
    9.4,与音乐家合作的研究
        9.4.1,长期运动与音乐表演
        9.4.2,临场运动与音乐表演
        9.4.3,学生的主观回应
    9.5,给音乐家的指导原则
    9.6,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亚历山大技法
    10.1,亚历山大技法在音乐表演中的应用
    10.2,亚历山大技法与科学
    10.3,普通人群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10.4,对音乐家的研究
        10.4.1,生理学研究
        10.4.2,行为研究
    10.5,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着作和期刊文章
    音乐期刊文章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生理性自我调节:生物反馈和神经反馈
    11.1,生物反馈
    11.2,生物反馈与音乐表演
    11.3,神经反馈
    11.4,神经反馈与注意力
    11.5,神经反馈与放松
    11.6,音乐家的神经反馈与表演提升
        11.6.1,增强注意力
        11.6.2,抵达演奏的巅峰
    11.7,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心智技能训练
    12.1,放松
    12.2,心智排练
        12.2.1,心智排练简介
        12.2.2,唤起的符号和图象
    12.3,针对特定的表演情况使用和开发心智技能
        12.3.1,表演前的常规活动
        12.3.2,专注
        12.3.3,理想的表演状态和模拟
    12.4,运用心智技能进行长期学习,并为表演做准备
    12.5,总结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13.1,表现力的本质
        13.1.1,关于表现力的常见误解
        13.1.2,来自实证研究的观点
    13.2,一种新颖的方法:音乐表现力的反馈学习
        13.2.1,关于有的用教学策略的标准
        13.2.2,透镜模型
        13.2.3,认知反馈
        13.2.4,认知反馈研究
        13.2.5,认知反馈方法的通用性
        13.2.6,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13.3,结论
    致谢
    注释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药物与音乐表演
    14.1,作为精神运动性任务的音乐表演
        14.1.1,焦虑对精神运动性表演的影响
    14.2,药物种类
        14.2.1,生活型药物
        14.2.2,处方药
        14.2.3,违禁药物
    14.3,结论
    致谢
    延伸信息和阅读
    参考文献
结语:展望提升音乐表演品质的愿景
附录 培养天才音乐家的新路径——评《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
    引言
    一、音乐表演研究的起源与发展现状
    二、音乐家的成才新路径
        1, 重要的不是练习,而是如何练习
        2,提升练习有效性的策略
        3,影响表演的限制性因素
    三、多学科联合对音乐表演的价值
        1,提高音乐表演能力的现代科学方法
        2,新学科技术的联合参与
    四、译者翻译心得与研究浅思
        1,中英文表达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成语、多意词以及引申含义的翻译
        3,音乐表演研究文献翻译中的跨学科术语
        4,跨学科音乐文献翻译对译者素质的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机器学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1.TASK DESCRIPTION
    1.1 About Machine Learning
    1.2 About the Author
    1.3 Project Objectives
2.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s
        2.1.1 Glossary Building
        2.1.2 Translation Tools
        2.1.3 Parallel Texts
    2.2 Translation Plan
    2.3 Quality Control
3.CASE STUDY
    3.1 Grammatical Cohesive Devices in the Source Text
        3.1.1 Reference
        3.1.2 Conjunction
    3.2 Translation of Reference
        3.2.1 Omission of Personal Reference
        3.2.2 Repetition of the Referential Object
        3.2.3 Shifting of Demonstrative and Personal Reference
        3.2.4 Addition of Category Words
        3.2.5 Verbal Substitution of Comparative Reference
    3.3 Translation of Conjunction
        3.3.1 Explicitation of the Implicit Conjunction
        3.3.2 Preservation of the Explicit Conjunction
4.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

(5)顺应论下英汉同传译员失误及对策研究 ——以马云国际论坛讲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cronym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Methodology of the Research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f Adaptation Theory at Home and Abroad
        2.1.1 Studies of Adaptation Theory abroad
        2.1.2 Studies of Adaptation Theory at home
    2.2 Studies of S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2.3 Studies of Ma’s Speeche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Introduction to Adaptation Theory
    3.2 Key Notions of Adaptation Theory
        3.2.1 Making choices
        3.2.2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3.2.2.1 Variability
        3.2.2.2 Negotiability
        3.2.2.3 Adaptability
        3.2.3 Four angles of investigation
        3.2.3.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3.2.3.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3.2.3.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3.2.3.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Chapter Four AN ANALYSIS OF INTERPRETERS’MISTAKES FROM THEPERSPECTIVE OF ADAPTATION THEORY
    4.1 Mistakes of the Interpreters
        4.1.1 Wrong information
        4.1.2 Loss of information
        4.1.3 Unclear logic relations
        4.1.4 Slip of the tongue
        4.1.5 Long time lag
    4.2 Causes Analysis
        4.2.1 Violation of contextual adaptability
        4.2.2 Violation of structural adaptability
        4.2.3 Lack of consciousness of dynamic adaptation
        4.2.4 Improper degree of salience
Chapter Five COUNTERMEASUR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ADAPTATION THEORY
    5.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5.1.1 Adaptation to the mental world
        5.1.1.1 Omission
        5.1.1.2 Supplementation
        5.1.2 Adaptation to the social world
        5.1.2.1 Substitution
        5.1.2.2 Full preparation
    5.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5.2.1 Words adaptation
        5.2.2 Sentences adaptation
        5.2.3 Discourses adaptation
    5.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5.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of th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Ⅰ
APPENDIXⅡ
APPENDIXⅢ

(6)《精神食物: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高效》(节选)汉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Task Description
    1.1 Introduction of the Source Text
    1.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3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ask
Chapter 2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s before Translation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3 Case Analysis
    3.1 Translation at Lexical Level
    3.2 Translation at Syntactic Level
    3.3 Translation at Discourse Level
Chapter 4 Practice Summary
    4.1 Translation Experience
    4.2 Unsolved Problem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Target Text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作者简历
Acknowledgements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社科类文本中长句的翻译 ——以《退休指南》的翻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of the Project
    1.2 Methods of the Research
Chapter Two Description of the Project
    2.1 Description of the Source Text
    2.2 Textual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3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 Three Procedures of the Task
    3.1 Pre-translation Task
    3.2 While-translation Task
    3.3 Post-translation Task
Chapter Four Introduction to Long Sentences and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1 Introduction to Long Sentences
    4.2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4.3 The Importance of the Theory to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Translation Methods of English Long Senten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5.1 Synchronizing
    5.2 Recasting
    5.3 Splitting
    5.4 Embedding
    5.5 Reversing
    5.6 Inserting
    5.7 Synthesizing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1 Source Text and Target Text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顺应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科技未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1.3 Objectives of the Research
    1.4 Layout of the Thesis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Text
        2.1.2 Preparation of Relating Tools
        2.1.3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2.1.3.1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2.1.3.2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2.1.3.3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Adaptation Theory to ScientificTranslation
    2.2 While Translation
        2.2.1 Implementation of Translation Plan
        2.2.2 First Draft of the Translation
    2.3 Modification after Translation
        2.3.1 Check and Revision
        2.3.2 Quality Inspection and Reflection
Chapter3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3.1 Specific Terms
    3.2 Syntactic Adjustment
Chapter4 Case Analysis
    4.1 Adaptation to the Linguistic Context
        4.1.1 Lexical Level
        4.1.1.1 Parts of Speech
        4.1.1.2 Brand Name Translation
        4.1.1.3 Semantic Selection
        4.1.2 Syntactic Level
        4.1.2.1 Active Voice Versus Passive Voice
        4.1.2.2 Animate Versus Inanimate
        4.1.2.3 Hypotaxis Versus Parataxis
        4.1.3 Discourse Level
        4.1.3.1 Cohesion
        4.1.3.2 Coherence
    4.2 Adaptation to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
        4.2.1 Mental World
        4.2.2 Physical World
        4.2.3 Social World
Chapter5 Conclusion
    5.1 Findings of the Study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ies
References
Appendix1
Appendix2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10)《滴血成金:硅谷创业公司的秘密和谎言》(节选)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1.2 Overview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2.1 The Author
        1.2.2 The Source Text
    1.3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1.3.1 The Significance of Cross-cultural Translation
        1.3.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ource Text
Chapter2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
        2.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2 Translation Tools to be Adopted
        2.1.3 Glossary
    2.2 During-Translation
        2.2.1 Translation Methods to be Adopted
        2.2.2 Translation Stage
        2.2.2.1 Common Problems in Translation
        2.2.2.2 Solutions to Common Problems
    2.3 Post-Translation Revision
Chapter3 Theoretical Foundation
    3.1 The Text Type
    3.2 Translation Strategy to be Adopted
Chapter4 Case Study
    4.1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4.2 Problems Description
    4.3 Translation of Words and Phrases
        4.3.1 Analysis of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Refinement
        4.3.2 Analysis of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nt Clarity
        4.3.2.1 Settlement on Coherence
        4.3.2.2 Settlement on Comprehension
        4.3.3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4.4 Translation of Long Sentences
        4.4.1 Analysis of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ttributive Clause
        4.4.2 Analysis of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xt Type
        4.4.2.1 Settlement on Informative Texts
        4.4.2.2 Settlement on Expressive Texts
Chapter5 Conclusion
References
Appendix1:Source Text and Translated Text
Appendix2:Glossary
Acknowledgments

四、CyberIQ Systems——让你的网络系统更聪明(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视图网络的学生心理问题分析与识别[D]. 袁传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2]访谈中口语化特征的同声传译策略 ——基于“深度思考公司的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的口译实践报告[D]. 蔡博雅.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译着《卓越音乐-提升表演的策略与方法》及学术评述[D]. 孙荣廷. 上海音乐学院, 2021(09)
  • [4]《机器学习》(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刘乐.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5]顺应论下英汉同传译员失误及对策研究 ——以马云国际论坛讲话为例[D]. 张皓.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6]《精神食物:让你更聪明、更快乐、更高效》(节选)汉译实践报告[D]. 赵婕妤.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7]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社科类文本中长句的翻译 ——以《退休指南》的翻译为例[D]. 卢安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3)
  • [8]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顺应论视角下的科技文本翻译实践报告 ——以《科技未来》为例[D]. 林郑云.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10]《滴血成金:硅谷创业公司的秘密和谎言》(节选)翻译报告[D]. 刘安然.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Cyber​​IQ Systems - 让您的网络系统更智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