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研究

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研究

一、氢氧化镁的表面处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姚栋威[1](2021)在《基于玄武岩纤维、氢氧化镁改性及其乙烯-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性能评价》文中认为高分子材料的高速发展使其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乙烯-醋酸乙烯酯(EVA)作为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根据EVA中醋酸乙烯含量的不同广泛用于各个行业。但EVA树脂属于易燃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巨大的火灾隐患,因此需要添加阻燃剂来提高其阻燃性能,但是这通常会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基体中添加补强材料或对阻燃剂进行表面改性,从而提高其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本论文中,首先对玄武岩纤维(BF)进行表面改性,并研究了BF对阻燃EV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随后,通过没食子酸(GA)改性氢氧化镁(MH)来提高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并将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和氢氧化镁复配加入EVA基体中,研究了阻燃EV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极限氧指数(LOI),垂直燃烧测试(UL-94)和锥形量热(CCT)等测试对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拉伸测试和无缺口冲击测试对其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本论文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以BF作为功能性补强材料,通过水解后的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与玄武岩纤维表面的羟基进行接枝改性,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玄武岩纤维的添加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未改性的EVA/MH复合材料相比,添加15 phr改性玄武岩纤维的复合材料可提高34.8%的拉伸强度和47.8%的冲击性能,而且其阻燃性能没有明显降低。2为了进一步提高EV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采用生物质没食子酸(GA)和Fe3+的络合物对氢氧化镁进行改性,通过GA上的多酚结构引入具有催化成炭作用的Fe3+,以形成高效阻燃剂。将GA改性氢氧化镁(MH@Fe-GA)与纯氢氧化镁(MH)和硬脂酸改性氢氧化镁(MH@SA)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A成功接枝在氢氧化镁表面,且中位径由5.4μm减小至2.9μm,主要分布在0.9μm~6.0μm;MH@SA的粒径介于MH@Fe-GA和MH之间,亲油效果优于GA改性的氢氧化镁。3将MH,MH@SA和MH@Fe-GA加入EVA基体中制备复合材料。研究发现经过GA改性的MH表现出了优异的阻燃和抑烟性能,复合材料的垂直燃烧测试顺利通过了V-0等级;和EVA/MH复合材料相比,EVA/MH@Fe-GA的热释放速率峰值降低了82.6%,总的烟释放量下降了55%。将改性后的玄武岩纤维加入EVA/MH,EVA/MH@SA和EVA/MH@Fe-GA复合材料中,和EVA/MH相比,EVA/MH@Fe-GA-MBF的拉伸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40.9%和115.1%。本文采用简单低成本的方法对玄武岩纤维和氢氧化镁进行了表面改性,所制备的阻燃EV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明显提升,本文研究设计的方法对提高阻燃EVA复合材料性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李男[2](2020)在《利用轻烧镁粉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及其处理NH3-N废水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化利用轻烧氧化镁和高效处理废水中氨氮对于实现我国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拟研究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原位表面改性法将轻烧氧化镁转化为高品质的高分散纳米级氢氧化镁,用于解决处理废水的科学问题。目前对于氨氮处理的研究多针对与高于500ppm的超高浓度的氨氮污染水源或者低于50ppm的氨氮废水。本文针对处理中高浓度(NH3-N浓度为200mg/L)的氨氮废水水样,进一步利用磷酸镁铵沉淀法将制备得到的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用于处理含量为200ppm的氨氮废水。经过实验研究得到利用机械力化学法/原位表面改性法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的最优工艺参数为轻烧镁粉:蒸馏水:研磨介质配比为1:4:4、研磨转速为1300 r/min、反应最佳时长为180 min、表面改性剂为1%的聚乙二醇。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样品,经测试计算得到其d50为1.04μm,d90为2.75μm,平均晶粒尺寸为10.7 nm;样品经XRD测试分析产物为结晶度较高的水镁石型氢氧化镁,氧化镁几乎完全水化转化为氢氧化镁,经计算得到产物沉降速度为V=0.067ml/min,与未经改性多的氢氧化镁沉降速度相比大幅度减小。对样品进行了SEM测试并观察样品颗粒形貌为完整度较高的六方片状,薄片厚度为510nm,分散性好,颗粒团聚现象较未经改性的氢氧化镁得到改善。利用此高分散纳米级氢氧化镁处理200mg/L浓度的氨氮废水,获得了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各因素对废水中氨氮去除的效果影响,得到结果:磷酸添加量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最大,氢氧化镁添加量次之,反应时间影响较小,混合时长影响微乎其微。单因素对比实验研究确定了氨氮去除效果最优反应参数为:n(P)/n(N)为0.8、混合时间为20min、n(Mg)/n(N)为2.0、反应时间为18min时,氨氮极限残余浓度为61mg/L。本实验研究不仅对废水中氨氮去除效果较好,而且工艺简单、工艺条件易实现,降低了处理成本,且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污染,因此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闫闯[3](2020)在《改性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氢氧化镁(MH)是一种迅速发展的环境友好型无机阻燃添加剂之一,具有阻燃、填充、抑烟三重作用,然而其与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容性不佳,在聚合物中不容易分散而造成团聚现象,与聚合物基体缺乏亲和力,因此需要对氢氧化镁粒子进行超细化处理或表面修饰。本论文采用溶液改性法、共混涂覆法、接枝改性三种表面处理技术,分别在不同工艺下将改性剂化学包覆、物理涂覆、接枝在粒子表面,以改善其与聚合物相容性。系统研究了改性氢氧化镁制备工艺对改性体结构、表面性质的影响,以及在天然胶、丁苯胶、乙丙胶中的应用规律。首先分别研究了改性剂及用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偶联剂对氢氧化镁完成初步表面改性,得到改性剂包覆的氢氧化镁改性体,然后通过溶液聚合反应,在初步改性的基础上进行接枝改性,得到氢氧化镁接枝改性体。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氢氧化镁的表面性质明显改善,接枝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改性后其表面亲水性明显减弱,活化指数也相应提高。将制备的氢氧化镁改性体应用于天然橡胶(NR)中,研究结果表明,填充改性氢氧化镁的天然胶明显改善了加工过程、硫化过程、动静态力学性能和分散性等。研究了氢氧化镁与多种无卤配合体系的协同作用,各组分之间相互配合通过发生反应或促进作用改善了NR的综合性能。相比于单纯的氢氧化镁,NR协效配方的加工流动性、机械性能提升,改性和复配改善了与NR基体的相容性。单一的氢氧化镁阻燃效率较低,而因复配体系具有协同作用,阻燃性能均较为优异,而且残炭表面更加致密紧凑,其中含磷复配体系阻燃性能较好。将经过涂覆改性的氢氧化镁改性体应用于丁苯橡胶(SBR)和乙丙橡胶(EPDM)中。研究结果表明,在SBR和EPDM中氢氧化镁改性体对硫化过程和加工性能有不同程度改善,对动静态力学性能有较大提升,同时使胶料残余炭量增加,燃烧速度减缓,阻燃性能提高,改性粒子在橡胶基体中表面浸润效果更好,其中硅烷改性氢氧化镁的微观分散性最优异。

郭莲[4](2018)在《镁合金表面水滑石及氢氧化镁改性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镁合金由于密度小、比强度高、良好的加工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等领域,然而其过快的腐蚀速率限制了进一步应用。为了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能,镁合金在应用以前一般要进行表面处理。为了提高镁合金耐蚀性,本文制备了两种复合涂层:(1)利用水热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氢氧化镁涂层,然后通过浸泡法得到不同浓度硅烷/铈盐改性氢氧化镁的复合涂层;(2)利用水热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氢氧化镁涂层,然后浸泡到不同浓度的十二硫醇溶液中得到改性的复合涂层。此外,本文还探究了钒酸根水滑石作为缓蚀剂对镁合金的缓蚀作用。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立叶红外仪(FT-IR)、拉曼光谱仪(Raman)、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接触角测试仪(CA)、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来表征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结构和元素成分;通过电化学测试、析氢试验以及浸泡试验表征样品的耐蚀性能及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水热法制备的氢氧化镁涂层结构致密,有效地提高了 AZ31基体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耐蚀性。硅烷/铈盐改性后的氢氧化镁复合涂层具有疏水性能,当硝酸铈的添加量为10-3 M(mol/L)时,复合涂层接触角为151°,达到超疏水效果。同时电化学测试表明该复合涂层的腐蚀电流密度比基体下降了三个数量级。析氢及浸泡实验证明复合涂层能为基体提供长期有效的保护。并由此构建了复合涂层的成膜机理及耐蚀机理。十二硫醇改性氢氧化镁复合涂层也具有疏水效果,10 mM(mmol/L)为十二硫醇溶液最适宜的浓度,此时接触角为105。,自腐蚀电流密度为9.01×10-8 A·cm-2,比基体下降了三个数量级。同时讨论了十二硫醇改性膜的耐蚀机理。此外,钒酸根水滑石对镁合金有明显的缓蚀作用,对比镁铝和锌铝两种钒酸根水滑石,锌铝钒酸根水滑石缓释效果更佳,并探究了其缓蚀机理。锌离子和钒酸根协同作用,为镁合金提供更长、更好的保护。

李玉芳,伍小明[5](2012)在《氢氧化镁阻燃剂在塑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概述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阻燃机理以及制备方法,重点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在塑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冯钠,刘建辉,常素芹[6](2012)在《氢氧化镁表面化学改性及其在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性能特点,阐述了氢氧化镁的表面化学改性方法,主要包括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处理法、聚合物包覆法、高能辐射法、等离子体法和固相包覆法,指出了聚合物包覆法是氢氧化镁表面改性的发展方向。

俞振海[7](2010)在《阻燃级氢氧化镁表面处理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无卤环保型阻燃剂,具有热分解温度高、抑烟、无毒排放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本论文利用硅烷偶联剂在水相中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改性,通过活化指数、SEM、FT-IR等手段分析硅烷偶联剂的结构和改性条件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又进一步采用原位聚合法使用脲醛树脂和聚苯乙烯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高分子包覆,结合SEM、TEM、FT-IR、TG等表征手段分析表面包覆效果;同时将氢氧化镁应用于聚丙烯材料中,通过阻燃性能和机械性能分析氢氧化镁填充量、表面改性、尺寸大小对MH/PP体系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采用硅烷偶联剂在常温下水体系中对工业级氢氧化镁改性可提高氢氧化镁表面疏水性,使氢氧化镁的分散性和与材料的相容性提高;偶联剂n-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在水相中稳定性好,可以较好地包覆于氢氧化镁表面,达到了很好的表面有机化效果,其改性氢氧化镁填充聚丙烯材料冲击强度比未处理时提高了53.5%,断裂伸长率是未改性时的7倍,其最佳改性条件为:温度85℃,用量0.8wt%,改性时间为60min。(2)采用原位聚合法可以实现氢氧化镁表面用脲醛树脂包覆,形成的氢氧化镁/脲醛树脂复合粒子包覆层厚度在80-100nm。原料配比为氢氧化镁5g:尿素10.1g,36%甲醛溶液27.8ml,反应pH值控制在78,反应温度为7080℃,SMA乳化条件下制备得到的包覆粒子最佳。同样用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聚苯乙烯/氢氧化镁包覆粒子,结果显示,用聚苯乙烯包覆的氢氧化镁颗粒间分散性较好,包覆层厚度适中,成壳效果好。(3)在聚丙烯材料中,随着氢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不断提高,机械物理性能呈下降趋势,当添加量在40%以上时,机械性能开始剧烈下降。填充量50%,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氢氧化镁在PP中高度分散,氢氧化镁尺寸大小对材料的阻燃性能和各种机械性能有较大影响。其中具有800nm尺寸的MH-3填充对PP机械性能破坏最小;颗粒尺寸分布在150nm和大于800nm的氢氧化镁表现出较好的阻燃性能。

刘生鹏,危淼,张文祥[8](2010)在《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无机粒子的表面改性方法和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机理与发展现状,详细阐述了氢氧化镁对聚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无机粒子填充改性阻燃聚丙烯的发展趋势。

刘晶[9](2009)在《聚丙烯高性能化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针对聚丙烯(PP)缺口敏感性,低温脆性、热变形温度低、成型收缩率大、易老化等缺点,通过填充、增强、共混等方法对聚丙烯进行改性,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对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研究。结果表明:玻璃纤维的加入使PP的硬度及拉伸强度增大,热变形温度提高,收缩率小于1%;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三元乙丙橡胶(EPDM)、LLDPE/EPDM (1:1)均可提高GFPP的缺口与非缺口冲击强度;三元共混物GFPP/LLDPE/EPDM的冲击强度最大,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较好的硬度与耐磨性。(2)研究氢氧化镁(Mg(OH)2)与表面处理氢氧化镁对聚丙烯的填充改性。结果表明:氢氧化镁可以提高聚丙烯的刚性、硬度、热稳定性与阻燃性;随氢氧化镁粒径的减小,提高越明显;偶联剂表面处理能够改善氢氧化镁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其中,硅烷偶联剂KH-550可以提高复合体系的拉伸强度与弯曲强度;铝酸酯偶联剂可以提高材料的韧性。(3)研究废胶粉(WRP)对二次回收聚丙烯(WPP)增韧改性。结果表明:当废胶粉加入80份时,缺口冲击强度可以提高约67%;WPP/废胶粉共混体系热变形温度、硬度较高,属于非牛顿性假塑性流体。因此,废胶粉可以部分替代POE作为某些制品的增韧剂。(4)对聚丙烯耐老化性能的研究。实验加入0.2%的主抗氧剂1010与0.2%的辅助抗氧剂168提高材料的耐热氧老化性能,采用比例为1:1的UV-326与UV944或UV-327与622复配提高材料的耐光老化性。

晏泓[10](2009)在《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氢氧化镁作为添加型无机阻燃剂,具有热稳定性好、无毒、抑烟、高效促基材成炭的作用,且在不产生腐蚀性气体的同时还具有中和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酸性和腐蚀性气体功能,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阻燃剂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然而,氢氧化镁在高分子材料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较差,往往导致阻燃材料力学性能下降。因此,如何增加氢氧化镁与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减少其使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采用以下方法对氢氧化镁进行了制备和改性。采用反向化学沉淀法、利用聚乙二醇(PEG1000)作为软模板在室温下制备了一维纳米Mg(OH)2粒子。获得针状形貌氢氧化镁的最佳PEG含量为4%,此时的氢氧化镁晶型完整,形貌规整而且分散性好,高分子型分散剂PEG1000的使用能够有效地控制氢氧化镁晶体的生长取向,并推测和探讨了此一维材料的形成机理。首次以水/环己烷/Triton X-100/正己醇四元油包水微乳液体系中的微乳液滴作为纳米微反应器,向增溶有镁离子的微乳液区通入氨气作为沉淀剂,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镁粒子。这些空间受限的纳米微反应器可用来控制氢氧化镁纳米粒子的成核、生长和结晶。调整水和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ω0)可以有效地控制微乳胶束的大小,从而达到控制纳米粒子粒径的目的,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随ω0的增大而增大。微乳液法获得的纳米氢氧化镁粒子在有机相中的分散性和相容性都较化学沉淀法有了较大改善。通过在水热溶液中加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实现了在较低的水热温度下获得高分散片状超细氢氧化镁。用此法得到的超细氢氧化镁的平均粒径为400nm,厚度为60nm,最佳工艺条件为150℃,pH为8, Mg2+/CTAB摩尔比为80的条件下水热6h。令人关注的是:CTAB的加入可以明显地促进氢氧化镁在水热条件下的溶解-沉淀过程,在较低水热温度下,生成形貌规整、粒径分布窄、结晶性好的超细氢氧化镁粒子。并探讨了CTAB在水热过程中对产物氢氧化镁形貌的影响机理。通过对纳米氢氧化镁粒子进行油酸(OA)表面改性,然后在其表面接枝大分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得到了疏水纳米氢氧化镁粒子。首先,通过油酸对氢氧化镁进行表面修饰,在其表面引入双键烯烃基团,利用分散聚合法在修饰过的氢氧化镁表面接枝上有机大分子PMMA。接枝改性后的氢氧化镁粒子分散性得到较大的提高,在有机相中的分散稳定性和相容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氢氧化镁的分散及阻燃效率问题,研究了一步法原位合成PMMA/Mg(OH)2/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工艺及阻燃性能,借助蒙脱土(MMT)来提高氢氧化镁的阻燃效率。首次将微乳液法和分散聚合法相结合,利用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并在同一体系中利用分散聚合法原位一步合成了PMMA/Mg(OH)2/MMT三相纳米复合材料。氢氧化镁纳米粒子蒙脱土纳米片层在基体材料中呈单分散状态,有效地解决了纳米粒子在高聚物基体中的团聚问题,基本保证了复合材料的透明性;复合材料阻燃性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其热释放速率(HRR)和热释放速率峰值(PHRR)均明显降低,并在文中对阻燃机理进行了详细讨论。

二、氢氧化镁的表面处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氢氧化镁的表面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玄武岩纤维、氢氧化镁改性及其乙烯-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性能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阻燃剂概述
        1.2.1 阻燃剂简介
        1.2.2 阻燃剂的分类
    1.3 氢氧化镁阻燃剂
        1.3.1 氢氧化镁简介
        1.3.2 氢氧化镁的特性
        1.3.3 改性氢氧化镁的研究现状
    1.4 纤维增强材料
        1.4.1 碳纤维
        1.4.2 玻璃纤维
        1.4.3 玄武岩纤维
        1.4.4 其他
    1.5 乙烯和乙酸乙烯共聚物(EVA)
        1.5.1 EVA简介
        1.5.2 EVA应用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1.6.1 本文的研究意义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改性玄武岩纤维及其对阻燃EVA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药品
        2.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2.2.3 玄武岩纤维的预处理
        2.2.4 改性玄武岩纤维的制备
        2.2.5 表征和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玄武岩纤维的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
        2.3.2 玄武岩纤维的扫描电镜分析
        2.3.3 玄武岩纤维的元素分析
        2.3.4 复合材料的LOI和UL-94 测试
        2.3.5 复合材料的CCT测试
        2.3.6 复合材料残炭扫描分析
        2.3.7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
        2.3.8 复合材料的力学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没食子酸对氢氧化镁改性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药品
        3.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3.2.3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
        3.2.4 表征和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氢氧化镁粉体的沉降测试
        3.3.2 氢氧化镁粉体的吸油值
        3.3.3 氢氧化镁粉体的接触角测试
        3.3.4 氢氧化镁粉体的激光粒度分布测试
        3.3.5 氢氧化镁粉体的红外光谱分析
        3.3.6 氢氧化镁粉体的SEM分析和EDX分析
        3.3.7 氢氧化镁粉体的XRD分析
        3.3.8 氢氧化镁粉体的XPS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没食子酸改性氢氧化镁对EVA材料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药品
        4.2.2 主要实验仪器
        4.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4.2.4 表征和性能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复合材料的UL-94 测试
        4.3.2 复合材料的CCT测试
        4.3.3 复合材料的残炭分析
        4.3.4 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4.3.5 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学术成果

(2)利用轻烧镁粉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及其处理NH3-N废水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氢氧化镁性质和结构
    1.3 纳米材料的性质
    1.4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1.4.1 固相法
        1.4.2 气相法
        1.4.3 液相法
    1.5 纳米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
        1.5.1 湿法改性
        1.5.2 干法改性
    1.6 纳米氢氧化镁的应用
        1.6.1 阻燃剂
        1.6.2 抗菌剂
        1.6.3 脱硫剂
        1.6.4 废水处理剂
        1.6.5 氢氧化镁的其他用途
    1.7 国内外纳米氢氧化镁生产及研究现状
        1.7.1 纳米氢氧化镁国内外生产现状
        1.7.2 纳米氢氧化镁国内外研究现状
    1.8 论文研究内容和意义
        1.8.1 研究内容
        1.8.2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二章 机械研磨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与装置
        2.1.4 产品表征
    2.2 纳米氢氧化镁的制备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浆料固液比
        2.3.2 物料最优反应质量
        2.3.3 搅拌磨搅拌速率-研磨时间
        2.3.4 氧化镁的水化过程机理研究
        2.3.5 氢氧化镁结晶过程机理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对纳米氢氧化镁原位表面改性实验研究
    3.1 前言
    3.2 制备高分散性纳米氢氧化镁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与用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处理氨氮废水
    4.1 引言
    4.2 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处理氨氮废水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与装置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正交试验
        4.3.2 单因素对比试验
        4.3.3 确定最优工艺条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改性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阻燃剂研究概述
    1.2 阻燃剂的分类
        1.2.1 卤系阻燃剂
        1.2.2 其他有机阻燃剂
        1.2.3 无机阻燃剂
        1.2.4 膨胀型阻燃剂
    1.3 聚合物燃烧及阻燃机理
        1.3.1 聚合物燃烧过程
        1.3.2 阻燃剂作用机理
    1.4 无卤阻燃剂的研究及应用
        1.4.1 无卤阻燃剂研究进展
        1.4.2 聚合物中的阻燃应用研究
    1.5 表面改性方法
        1.5.1 共混涂覆法
        1.5.2 粒子表面化学改性法
        1.5.3 微胶囊化法
    1.6 偶联剂作用机理
    1.7 研究目的与内容
        1.7.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7.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及阻燃NR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材料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3 氢氧化镁表面改性方法及反应机理
        2.2.4 改性氢氧化镁粉体及阻燃NR的制备
        2.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2.3 改性氢氧化镁的表征及影响因素
        2.3.1 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的影响
        2.3.2 核壳比的影响
        2.3.3 接枝单体种类的影响
    2.4 氢氧化镁填充NR的性能影响及表征
        2.4.1 硫化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
        2.4.2 机械性能测试及其影响因素
        2.4.3 门尼粘度测试
        2.4.4 动态力学性能测试
        2.4.5 阻燃性能测试
        2.4.6 氢氧化镁在NR中的微观形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材料
        3.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2.3 复配机理与协同效应
        3.2.4 无卤复配型阻燃NR的制备
        3.2.5 测试与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复配体系对NR门尼粘度的影响
        3.3.2 复配NR体系对硫化特性的影响
        3.3.3 各NR体系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3.3.4 复配体系对NR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3.3.5 各复配体系对NR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3.3.6 各复配体系对NR的剩炭率和残炭形貌的影响
        3.3.7 阻燃性能测试
        3.3.8 复配型阻燃剂在NR中的微观形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氢氧化镁在SBR和 EPDM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改性氢氧化镁的制备
        4.2.4 SBR和 EPDM的成型加工试验配方
        4.2.5 SBR和 EPDM的成型加工工艺
        4.2.6 测试与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偶联剂对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4.3.2 偶联剂对胶料硫化特性的影响
        4.3.3 静态力学性能和热机械性能测试
        4.3.4 偶联剂对胶料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
        4.3.5 偶联剂对胶料剩炭率的影响
        4.3.6 偶联剂对胶料阻燃性能的影响
        4.3.7 SBR和 EPDM基体中填料的微观形貌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镁合金表面水滑石及氢氧化镁改性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镁及镁合金简介
    1.2 镁合金的腐蚀
    1.3 镁合金的防护
    1.4 硅烷涂层的发展现状
    1.5 水滑石类化合物
    1.6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2.2 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制备
    2.3 涂层的表征
    2.4 耐蚀性能表征
    2.5 钒酸根水滑石粉末的制备及缓蚀性能表征
3 硅烷/铈盐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3.1 引言
    3.2 硅烷/铈盐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性质
    3.3 硅烷/铈盐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耐蚀性能
    3.4 硅烷/铈盐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成膜机理和耐蚀机理
    3.5 本章小结
4 十二硫醇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
    4.1 引言
    4.2 十二硫醇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性质
    4.3 十二硫醇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耐蚀性能
    4.4 十二硫醇改性氢氧化镁涂层的耐蚀机理
    4.5 本章小结
5 钒酸根水滑石对镁合金的缓蚀性能探究
    5.1 引言
    5.2 水滑石的性质
    5.3 钒酸根水滑石粉末对镁合金的缓蚀性能探究
    5.4 钒酸根水滑石粉末对镁合金的缓蚀机理探究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6)氢氧化镁表面化学改性及其在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表面活性剂或偶联剂处理法
2 聚合物包覆法
    2.1 包覆剂直接与阻燃剂和基体树脂熔融共混
    2.2 聚合物溶解后在阻燃剂表面形成包覆层
    2.3 氢氧化镁粒子表面单体聚合包覆法
        2.3.1 粒子表面预先接枝不饱和基团
        2.3.2 粒子表面预先接枝引发基团
3 高能辐射法和等离子体法
4 固相包覆法
5 结语

(7)阻燃级氢氧化镁表面处理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阻燃剂概述
    1.2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
        1.2.1 氢氧化镁粉体的晶体微观结构及阻燃要求
        1.2.2 氢氧化镁阻燃机理
    1.3 氢氧化镁的生产研究现状
        1.3.1 形貌控制合成
        1.3.2 粒径大小及超细化技术
        1.3.3 水热改性
        1.3.4 协同增效阻燃
    1.4 氢氧化镁表面处理技术
        1.4.1 表面改性剂处理
        1.4.2 高分子包覆处理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表征方法
        2.2.1 氢氧化镁的形貌分析
        2.2.2 氢氧化镁晶粒度的测量
        2.2.3 氢氧化镁表观粒径
        2.2.4 活化指数
        2.2.5 氢氧化镁包覆粒子增重率测定
        2.2.6 傅立叶变换远红外分析(FT-IR)测定
        2.2.7 TGA 分析
第三章 硅烷偶联剂湿法表面改性
    3.1 前言
    3.2 实验方法
    3.3 硅烷偶联剂改性效果
        3.3.1 活化指数
        3.3.2 形貌分析
        3.3.3 红外光谱分析
        3.3.4 作用机理分析
    3.4 硅烷偶联剂514 改性条件分析
        3.4.1 硅烷偶联剂用量
        3.4.2 反应时间
        3.4.3 反应温度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氢氧化镁表面高分子包覆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脲醛树脂包覆
        4.2.2 聚苯乙烯包覆
    4.3 脲醛树脂包覆粒子
        4.3.1 脲醛树脂包覆粒子分析
        4.3.2 尿素甲醛比例对包覆粒子的影响
        4.3.3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4 反应酸碱度的影响
        4.3.5 乳化剂的影响
        4.3.6 核壳比例的影响
    4.4 聚苯乙烯包覆
    4.5 本章小节
第五章 氢氧化镁在聚丙烯(PP)材料中的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共混加工成型
        5.2.2 材料氧指数测定
        5.2.3 材料机械性能测定
    5.3 氢氧化镁填充量对PP 性能影响
        5.3.1 阻燃性能
        5.3.2 机械性能
    5.4 不同硅烷偶联剂改性氢氧化镁对PP 性能研究
        5.4.1 SEM 分析
        5.4.2 阻燃性能
        5.4.3 力学性能
    5.5 氢氧化镁粒径对PP 体系性能研究
        5.5.1 氢氧化镁阻燃剂表征
        5.5.2 复合材料表征
        5.5.3 阻燃性能
        5.5.4 热稳定性
        5.5.5 机械性能
    5.6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专利

(8)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无机粒子增强增韧聚丙烯
    1.1 无机粒子增强增韧聚合物的机理
    1.2 无机粒子的表面处理
        (1) 表面物理改性
        (2) 表面化学改性
2 聚丙烯的阻燃改性
    2.1 聚丙烯燃烧与阻燃机理
    2.2 聚丙烯的阻燃剂
        2.2.1 氧化锑和硼酸盐
        2.2.2 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
    2.3 氢氧化镁阻燃聚丙烯
        (1) 阻燃剂的微细化处理
        (2) 各阻燃剂间的协同效应
        (3) 阻燃剂的表面处理
3 结语

(9)聚丙烯高性能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聚丙烯概述
    1.2 聚丙烯的改性研究
        1.2.1 化学改性
        1.2.2 物理改性
    1.3 废旧聚丙烯与废胶粉的再利用
        1.3.1 废旧聚丙烯塑料的改性再利用
        1.3.2 废旧聚丙烯的改性研究
        1.3.3 废旧胶粉的研究
    1.4 聚丙烯的老化及其防护
        1.4.1 太阳的紫外辐射
        1.4.2 聚丙烯的热降解机理
        1.4.3 聚丙烯的光降解机理
        1.4.4 聚丙烯老化的防护
    1.5 聚丙烯的加工
    1.6 改性聚丙烯的应用
    1.7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8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原料与设备
    2.2 实验工艺流程及工艺条件
    2.3 测试与表征
        2.3.1 力学性能测试
        2.3.2 硬度测试
        2.3.3 流变性能测试
        2.3.4 热性能测试
        2.3.5 热失重分析
        2.3.6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3.7 形态结构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GFPP)的研究
        3.1.1 GFPP与纯PP的各项物理性能
        3.1.2 GFPP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
        3.1.3 共混体系的热变形温度与球压痕硬度
        3.1.4 共混材料的毛细管流变性能
        3.1.5 转矩流变性能
    3.2 氢氧化镁(Mg(OH)_2)填充改性聚丙烯(PP)的研究
        3.2.1 氢氧化镁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
        3.2.2 表面处理对PP/MH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3.2.3 PP/MH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
    3.3 二次回收聚丙烯(WPP)再利用的研究
        3.3.1 胶粉与POE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胶粉与POE对共混体系硬度与耐热性的影响
        3.3.3 胶粉与POE对共混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3.3.4 共混体系结晶与熔融分析
        3.3.5 共混体系的断面形貌
    3.4 聚丙烯老化的防护研究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10)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阻燃剂及阻燃机理
        1.1.1 阻燃剂概述
        1.1.2 高聚物的燃烧过程及危害因素
        1.1.3 聚合物阻燃机理
        1.1.4 阻燃剂分类及基本要求
    1.2 无机无卤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1.2.2 无机阻燃剂的研究现状
        1.2.3 无卤无机阻燃剂的发展趋势
    1.3 氢氧化镁与氢氧化镁阻燃剂
        1.3.1 氢氧化镁的性能和用途
        1.3.2 氢氧化镁阻燃剂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1.3.3 阻燃用氢氧化镁的制备与改性
    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阻燃材料
        1.4.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
        1.4.2 层状硅酸盐的结构和性能
        1.4.3 层状硅酸盐的表面改性
        1.4.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纳米复合材料的类型
    1.5 选题依据及目的
        1.5.1 选题依据及目的
        1.5.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反向沉淀法室温合成针状与棒状纳米氢氧化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过程
        2.1.3 测试表征
    2.2 结果与讨论
        2.2.1 XRD 分析
        2.2.2 TEM 分析
        2.2.3 FT-IR 分析
        2.2.4 热稳定性分析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氢氧化镁的微乳液法制备与表征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过程
        3.2.1 微乳液体系的确定
        3.2.2 纳米Mg(OH)_2 的微乳液法合成
        3.2.3 测试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微乳液中胶束的粒径分布
        3.3.2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3.3.3 红外分析
        3.3.4 热重-差热分析
        3.3.5 分散稳定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水热改性制备高分散超细氢氧化镁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过程
        4.1.3 测试表征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晶体结构与形貌分析
        4.2.2 热分析(TGA-DSC)
        4.2.3 粒径分布分析
        4.2.4 CTAB 和pH 值对再结晶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PMMA 接枝改性制备疏水氢氧化镁
    5.1 实验原料
    5.2 实验过程
        5.2.1 油酸表面改性氢氧化镁
        5.2.2 PMMA 接枝改性氢氧化镁
    5.3 测试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表面修饰油酸
        5.4.2 表面接枝PMMA
        5.4.3 XRD 分析
        5.4.4 TGA 分析
        5.4.5 FESEM 及EDS 分析
        5.4.6 分散稳定性测试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原位制备PMMA/Mg(OH)_2/MMT 纳米复合材料
    6.1 实验原料
    6.2 实验过程
        6.2.1 蒙脱土的提纯
        6.2.2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氢氧化镁
        6.2.3 三相复合粒子的原位合成
    6.3 测试表征
    6.4 结果与讨论
        6.4.1 XRD 分析
        6.4.2 FT-IR 分析
        6.4.3 TGA 分析
        6.4.4 DSC 分析
        6.4.5 FESEM 分析
        6.4.6 分子量分析
        6.4.7 UV-Visible 分析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三相纳米复合材料阻燃性能的研究
    7.1 试样制备
    7.2 测试表征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燃烧行为
        7.3.2 燃烧性能
        7.3.3 阻燃机理
    7.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氢氧化镁的表面处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玄武岩纤维、氢氧化镁改性及其乙烯-醋酸乙烯酯复合材料性能评价[D]. 姚栋威. 沈阳化工大学, 2021(02)
  • [2]利用轻烧镁粉制备高分散纳米氢氧化镁及其处理NH3-N废水应用基础研究[D]. 李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09)
  • [3]改性氢氧化镁及复配型阻燃剂在聚合物中的应用研究[D]. 闫闯.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4]镁合金表面水滑石及氢氧化镁改性膜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 郭莲.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5]氢氧化镁阻燃剂在塑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李玉芳,伍小明. 国外塑料, 2012(11)
  • [6]氢氧化镁表面化学改性及其在塑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冯钠,刘建辉,常素芹. 塑料科技, 2012(01)
  • [7]阻燃级氢氧化镁表面处理及在聚丙烯中的应用[D]. 俞振海. 浙江工业大学, 2010(08)
  • [8]无机粒子增强增韧阻燃聚丙烯的研究进展[J]. 刘生鹏,危淼,张文祥. 上海塑料, 2010(01)
  • [9]聚丙烯高性能化的研究[D]. 刘晶. 天津科技大学, 2009(S1)
  • [10]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 晏泓. 太原理工大学, 2009(02)

标签:;  ;  ;  ;  ;  

氢氧化镁表面处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