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肋烟TN90熟化期淀粉降解、淀粉酶活性及碳水化合物动力学研究

白肋烟TN90熟化期淀粉降解、淀粉酶活性及碳水化合物动力学研究

一、白肋烟TN90晾制期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糖类动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博远,赵松超,李一凡,贺凡,阳苇丽,赵铭钦[1](2021)在《不同成熟度雪茄烟晾制过程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文中指出为了解不同成熟度晾制对雪茄烟叶品质的影响,以雪茄烟品种‘H382’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在晾制过程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并对不同成熟度雪茄烟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晾制过程中适熟采收的烟叶失水速度和含水率适中,能促进内在物质的转化;雪茄烟适熟时采收,淀粉含量最低,淀粉降解速率快、降解较彻底,总糖、还原糖含量相对较高;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均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晾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的主成分综合得分也以适熟采收的烟叶最高,化学品质较好。研究可为五指山雪茄烟叶采收提供理论基础。

罗凯玉,付凯睿,田斌强[2](2019)在《烟叶淀粉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烟叶淀粉作为天然产物,受到烟草品种、烟叶着生部位、生育期、生产技术、田间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含量、结构和性质也发生变化。文章简单介绍淀粉对烟叶品质的影响,淀粉在田间积累的影响因素,阐述了烟叶采收与调制对淀粉含量的影响,重点综述了大田和调制期间酶活性和基因表达以及烟叶淀粉提取、结构和特性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王柯涵[3](2018)在《烟叶挥发油提取定量优化及晒烟调制初期的挥发油研究》文中提出晒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品种多样,是发展低焦、减害的中式卷烟尤其是混合型卷烟的重要原料。晒烟挥发油作为烟气品质的重要成分,成分复杂,且影响烟叶外观品质。了解晒烟调制过程中挥发油含量的变化趋势,尤其是其中的植醇和新植二烯含量变化,对于认识调制过程与烟叶品质间的关系有重要帮助。本研究首先探索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烟叶挥发油,进而优化了同时蒸馏萃取器的器型和提取挥发油的方法参数;动态取样分析了晒烟常规调制中主要香气物质含量变化;并以外施H2O2和NO的方式探索了调制期间活性氧与烟叶挥发油主要成分植醇和新植二烯含量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紫外光范围内,烟叶挥发油溶液随浓度增大发生红移现象;但其浓度与在波长239nm的吸光度有最佳线性回归关系(R2=0.9993),且其线性回归方程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用于定量烟叶挥发油含量。2.确定了单热源同时蒸馏萃取器的6孔接收内管提取效率最高;经正交实验分析确定了提取烟叶挥发油时6孔内管单热源同时蒸馏萃取器各因素影响作用大小为:氯化钠量>提取时间>料液比;最优提取参数组合分别为:料液比为1:25、NaCl用量40 g、蒸馏提取时间为3 h。3.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了晾晒烟叶调制变黄阶段的挥发油成分,发现1)晒烟中西柏烷类物质茄酮在变黄后期增加较快,主要类胡萝卜素降解物质都在调制变黄后期达到最大值;2)烟叶在晒制第1-7 d内,虽然有叶绿素降解,但并未见到大量的植醇出现,新植二烯含量低;第7-13 d内叶绿素基本降解结束、新植二烯含量大幅增加,二者相关性极高;期间仅有少量植醇检出,且其含量变化与新植二烯含量变化相关性较低,物质量关系上也不匹配,推测在“叶绿素-植醇-新植二烯”这条路径中存在着尚未知晓的植醇快速转化途径。4.外加低浓度的NO会使晒制期烟叶叶绿素降解较慢;高浓度的NO会使其叶绿素降解加快;喷施H2O2的烟叶调制期间,叶绿素降解速度快于喷施NO的烟叶;与喷施NO的烟叶相比,喷施H2O2的烟叶中酚类物质大幅减少,且叶色更易变黄、变深。通过外施活性氧可以调控烟叶调制期物质转化的进度、提升烟叶调制效果。

蒋博文[4](2018)在《采后烟叶呼吸作用及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呼吸代谢和碳代谢是生长发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代谢活动,对判定烟叶烘烤特性,合理调整烘烤工艺具有重要影响。为探讨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和碳代谢变化规律,本研究测定了红花大金元暗箱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温度、不同失水程度处理下烟叶呼吸强度的变化;以豫烟12号和秦烟96为材料,测定采后不同时段烟叶淀粉、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并对淀粉和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探究采后离体烟叶碳代谢变化规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呈先略微下降,继而上升再下降、最后再上升下降的双峰曲线;鲜烟叶呼吸强度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其中下部叶呼吸强度变化两峰较接近,且变化幅度不明显;不同部位烟叶对温度敏感性不同,下部烟叶随温度上升呼吸强度逐渐降低,中部烟叶呼吸代谢最稳定,而上部烟叶随温度上升呼吸强度呈逐渐上调趋势,不同部位烟叶在不同温度下,烟叶呼吸强度峰值发生变化且持续时间不同,下部烟叶38℃最高,中部烟叶40℃下呼吸强度峰值较高,上部烟叶42℃最高;鲜烟叶进行失水处理后,呼吸强度均有所提高,但不同部位烟叶呼吸强度与烟叶失水程度的规律不同,暗箱过程中下部烟叶失水10%呼吸强度峰值均较CK提高,失水20%烟叶第一个和第二个呼吸强度峰出现时间较CK分别提前和推迟,有利于烟叶定色,失水30%烟叶呼吸强度较CK下降,中部烟叶和上部烟叶分别失水20%、10%呼吸峰值较CK明显提高。2、采后烟叶的淀粉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加强,Nt AGPS1和Nt GBSS1是采后离体烟叶中碳代谢途径的关键调控基因;离体烟叶直链淀粉合成代谢持续减弱,支链淀粉合成代谢减弱缓慢甚至有上调趋势,推测采后烟叶内部淀粉形态重新发生分配,直链淀粉逐渐向更易水解的支链淀粉转化;采后烟叶糖代谢先逐渐旺盛,当糖代谢底物消耗殆尽或叶片衰老至一定程度,糖代谢又减弱。同一生态条件(豫西烟区)和栽培措施下,秦烟96成熟鲜烟叶中淀粉和糖代谢较豫烟12号强,营养物质充实,且采后烟叶中淀粉分解代谢和糖代谢旺盛,碳水化合物降解转化更加充分。

蒋东来[5](2018)在《海南雪茄茄衣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研究》文中提出成熟采收是影响雪茄外包皮烟叶品质形成和工业可用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把烟叶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作为重点,于2017年至2018年,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畅好乡雪茄种植基地进行了多次大田实验,研究了雪茄茄衣烟叶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感官质量与采收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内酶活性的影响海南五指山雪茄烟叶处在田间的成熟阶段时,POD活性呈现的是下降的趋势;PPO、SOD和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打顶后30天采收的中部叶PPO、SOD和淀粉酶活性最高;上部叶打顶后40天采收时,烟叶内PPO、SOD和淀粉酶活性处于最高值。2.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海南五指山雪茄烟叶在田间成熟过程中,中部叶色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打顶后30天达到最高值,然后其含量则会逐渐下降。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烟叶内叶绿素含量迅速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趋势缓慢,从而导致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逐步增加,但各个试验之间比值不存在显着性差异。3.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随着五指山雪茄烟叶采收时间的不断延长,其中、上部叶的淀粉、烟碱以及总糖等化学成分含量在烟叶成熟的前期呈现升高趋势,而在成熟后期则呈现下降趋势。中部叶与上部叶相比,总氮含量较高,烟碱含量较低,两者的烟碱含量在该过程中主要呈现的是上升趋势,总氮与总碱之间的比值随着成熟度增加而不断减小。随着采收时间不断延迟,晾晒后烟叶中的烟碱含量逐渐增大,钾含量不断减少,氯含量不断增加,同时在总糖含量与糖碱比上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总氮与总碱之间的比值随着成熟度增加而不断减小。采收中部叶的最合适时间应当是打顶后30天,而采收上部叶的最合适时间应当是打顶后40天,这个时期的茄衣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能充分表现出雪茄烟叶“低糖高氮”的品质特点,并且与国外优质雪茄外包皮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相似。4.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雪茄的中部烟叶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各个处理过程中的平衡含水率基本不变,叶厚、叶质重以及拉力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减少,叶厚以及拉力达到最大的时间点是在打顶后30天,烟叶含梗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叶片厚度呈负相关性,在打顶后30天时烟叶含梗率最小。对于雪茄上部烟叶来说,叶厚和质重随着采收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打顶后50天时最小,拉力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打顶后40天最大,含梗率不断增大;平衡含水率不断下降。就叶厚和拉力而言,海南中部叶茄衣适宜采收时间为打顶后30天,即MC3处理,上部叶茄衣适宜采收时间为打顶后40天,即MB3处理。5. 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能够明显增加雪茄茄衣烟叶中的致香物质的含量,但中部叶和上部叶中性香气物质含量的峰值并不处在同一个时期内。针对于中部叶来说,试验检测的28种香气物质,有17种在MC3出达到了顶峰;从上部叶角度来讲,包括苯甲醇、面包酮以及愈创木酚等香气在内的11种不同香气成分在MB2采收时达到了顶峰。由于雪茄烟具有高香气的特性,综合来看中部叶最适宜的采收时间在其烟叶打顶后的30天(MC3处理),而对于上部茄衣烟叶来说,应当在打顶40天(MB2处理)后进行采收。6.采收时间对海南茄衣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伴随烟叶采收程度的不断提高,晾制后烟叶的香气质与香含量会有一个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劲头、甜度、燃烧性、透发性、灰分等特征先上升后下降,刺激性、细腻度、吃味等口感特征稍有下降,杂气、成团性和浓度等特征变化不大。中部叶MC2、MC3时期采收的烟叶、上部叶MB2、MB3时期采收的烟叶卷制后,抽吸质量评价得分最高,主要表现为燃烧性好,劲头大、香气醇厚丰满、香气质好、吃味回甘,刺激性强、茄灰雪白等方面。综合考虑海南雪茄烟叶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中性香气物质、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感官质量评价等指标,海南雪茄烟叶中部叶应在打顶后25-30天内采收,此时中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体现为:烟叶主脉、支脉变白发亮,烟叶落黄,茸毛少数至大部分脱落,叶尖下垂程度较多,茎叶角度大约为60°。上部叶应在打顶后35-40天内采收,此时上部烟叶的成熟特征体现为:此时烟叶为淡绿色,主脉变白发亮,支脉由青转黄,茸毛少数脱落,叶尖稍微下垂,茎叶角度大约为45°。

赵晓军[6](2016)在《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20132014年研究了吉林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激素含量和主要酶活性的变化、不同成熟度和调制方法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及调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晒红烟在发育及成熟过程中上部叶和中部叶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在B(C)M3之后下降速度明显加快;中上部叶转化酶(INV)活性变化均呈现先降后升再降低趋势,均在B(C)M3时达到最高峰值;中上部叶淀粉酶活性变化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分别在B(C)M3时达到最大值;中上部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双峰曲线变化,最高峰均分别出现在叶龄30d和B(C)M3时;进入成熟期后,ABA、IAA呈上升趋势,ZR、GA3呈下降趋势,ABA、ZR、GA3含量均在B(C)M3之后有较大幅度的增加,IAA则有小幅度的降低趋势。2.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环境昼夜均温度表现为T3>T2>T1,昼夜均相对湿度表现为T1>T2>T3;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表现为T3>T2>T1;淀粉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脂氧合酶活性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3>T2>T1;多酚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酶活性表现为T1>T2>T3。3.在整个晒制期间,晒红烟不同部位不同调制方法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其含量表现为T3>T2>T1;多酚类物质(绿原酸、芸香苷及莨菪亭)含量大致呈上升趋势,其含量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3>T2>T1;TSNAs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NAT、NNK、NNN及其总量均表现为T1>T2>T3;淀粉含量变化呈降低趋势,其降解速度表现为T3>T2>T1。4.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增加,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糖碱比逐渐增大,淀粉含量降低,氯含量先升后降,总氮、烟碱含量适宜,且处理间差异不大,钾含量偏低,主要化学成分在B(C)M3时更趋协调;中上部叶所测中性香味物质中众多成分及总量均在M3烟叶中处于较高水平;中上部叶B(C)M3烟叶单叶重、含梗率、填充值、叶质重等物理特性均优于其它处理;中上部叶B(C)M3烟叶感官质量整体最佳,B(C)M1最差,B(C)M3烟叶香气质、余味、燃烧性较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刺激性、杂气小;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比例均以M3烟叶最佳,M4次之,M1最差。5.中上部叶总糖、还原糖、钾、糖碱比及氮碱比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含量较高,淀粉、烟碱及氯含量在大棚晒制(T3)烟叶中处于较低水平;中上部叶众多中性、碱性香味物质及香味物质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高;中上部叶中NAT、NNK、NNN、NAB及TSNAs总量均在大棚晒制(T3)烟叶含量较低,在传统露天晒制(T1)烟叶中含量最高;中上部叶均表现为大棚晒制(T3)烟叶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单叶重、含梗率及叶质重优于露天晒制(T1、T2)烟叶,不同调制方法烟叶填充值差异较小,且符合优质晒烟要求;中上部叶大棚晒制烟叶中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灰色等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总评分均为大棚晒制烟叶较好;T3(大棚晒制)烟叶亩产量产值均高于露天晒制的T1和T2,上等烟比例也以大棚晒制占优势。6.研究结果表明,吉林长春农安烟区上部叶和中部叶按B(C)M3进行成熟采收,并采用大棚晒制方法进行调制,有利于晒红烟品质的提升。

戚莹[7](2016)在《烤烟基因型间美拉德反应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美拉德反应是烟草特征香味形成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产生的香味物质具有阈值较低,香气质好,刺激性小等作用,为烟草香气提供较大贡献率。为了研究不同烤烟品种间美拉德反应的差异及原因,本论文对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进行喷施氨基酸和还原糖的人工发酵试验,筛选出对美拉德反应影响较大的因素,并研究烤烟品种的氨基酸代谢和还原糖代谢的差异及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为筛选优质烟叶品种和控制烟叶美拉德反应,提高烟叶香气品质提供理论依据。1.对30个品种的烤后烟叶进行美拉德反应产物及色值测定并进行外观和评吸评价。结果表明:豫烟10号和豫烟11号美拉德反应产物最高,豫烟8号和NC89含量较低,品种间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均值达到22.24μg/g,变异系数为30.27,品种间存在差异。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高的品种,在色值方面上红度值、黄度值和饱和度值均较高,色度角值较小;而评吸结果上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和柔细度等香气品质指标含量较高。美拉德反应对烟叶外观颜色有一定的贡献,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较高的品种外观质量评价较高。说明了美拉德反应在烤烟品种间存在差异,并对烟叶外观质量和评吸质量有显着影响。2.测定烤烟的氨基酸和还原糖,并对烟叶喷施不同种类浓度的氨基酸和还原糖,测定发酵过程中褐变程度。结果表明:烤后烟叶中的氨基酸含量较高的有脯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品种间均以豫烟10号和豫烟11号含量较高,NC89和豫烟8号较低;不同品种氨基酸的总量也有相同的差异,品种间氨基酸总量的均值达到7.04 mg/g,变异系数达到14.03。品种间还原糖含量存在差异,以豫烟10号和豫烟11号较高,NC89较低。还原糖的组分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麦芽糖的含量最低,且品种间存在差异。各品种烟叶经过1年陈化后褐变程度和褐变量均存在差异。还原糖和氨基酸与美拉德反应产物及褐变量存在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不同处理烟叶褐变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喷脯氨酸、甘氨酸和赖氨酸的烟叶褐变程度均高于喷还原糖的烟叶,增加烟叶氨基酸的含量更能提高烟叶美拉德反应。品种间烟叶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存在差异,氨基酸和还原糖对美拉德反应均有影响,但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更为重要。3.研究糖和氨基酸的代谢,测定相关酶活性、糖和氨基酸的含量及烟叶美拉德反应产物。结果表明,豫烟10号的蔗糖合成酶、转化酶和淀粉酶酶活性较高,而对应的还原糖含量也较高,而NC89较低,中烟100居中。豫烟10号的Δ1-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鸟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激酶酶活性较高,脯氨酸和氨基酸总量也较高,而NC89较低,中烟100居中。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表现相同的变化规律。品种间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的差异来源于烟叶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的差异,并与烟叶的氨基酸代谢和还原糖代谢相关指标密切相关。

李宝宝[8](2016)在《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针对广昌黑老虎晒烟烟叶质量风格弱化、燃烧性差、总体质量不高的现象,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了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论如下:1)调制期间,烟叶的失水速率表现为先慢后快再慢的变化趋势。不同调制方式对烟叶失水速率及调制时间具有明显影响,常规调制(晾制)烟叶的失水速率较慢,调制时间最长;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均加速了烟叶水分的排除,缩短了调制时间,特别是全晒调制时间最短。2)在调制过程中,烟叶的淀粉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淀粉降解速率均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脂氧合酶的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不同调制方法的烟叶脂氧合酶和淀粉酶活性、质体色素和淀粉降解速率均有明显差异,常规调制脂氧合酶和淀粉酶活性较低,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降解较慢,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调制脂氧合酶和淀粉酶活性相对较高,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降解较快,特别是全晒处理的烟叶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淀粉降解最快,降解也最彻底。3)烟叶的糖含量和多酚含量在调制期间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常规调制相比,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调制的烟叶糖含量和多酚含量增加,尤以全晒处理烟叶糖和多酚含量最高。4)调制期间,常规调制的NNN、NAB、NNK、NAT的含量一直在增加,而其它4个处理均为先升后降。与常规调制相比,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显着降低了烟叶TSNA的含量,提高了烟叶的安全性。5)SOD、POD和CAT的活性在调制期间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MDA的含量则一直在增加。与常规调制相比,晒晾结合调制和全晒调制的烟叶SOD、POD和CAT的活性较高,MDA的积累量降低。6)不同调制方法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较显着,与常规调制相比,延长晒制时间可提高烟叶糖含量和糖碱比,协调烟叶的化学成分,增加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改善烟叶的感官质量,以全晒处理的烟叶感官质量最高,变黄期和变红期晒制干筋期晾制处理的烟叶感官质量次之。7)不同堆捂时间研究表明,适当增加堆捂时间,有利于降低烟叶的失水速率以及MDA的积累量,增加脂氧合酶、淀粉酶、SOD和CAT的活性。上部叶采收后堆捂2-3 d、中部叶采收后堆捂1-2 d,有利于烟叶调制过程中色素等大分子物质的降解,促进烟叶变黄和香味物质的形成,改善烟叶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

薛进东[9](2010)在《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主要探讨白肋烟调制过程中烟碱、总氮、总糖和还原糖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叶绿体色素的降解和催化酶的变化来探析其生理生化反应,为改进白肋烟晾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淀粉酶、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叶绿体色素、呼吸强度、比叶重、含水率等都随晾制进程而下降,各类叶绿体色素的降幅是chla>chl>chlb>CTK,其中还原糖的变化趋势是变黄期和干筋期迅速减少;烟碱总体呈增加趋势,晾制开始阶段是烟碱相对含量增加较多的时期,结束前有所减少;总氮和蛋白质相对含量的趋势是持续下降,晾制期间钾含量略有增加;淀粉酶活性下降较快的时间滞后于淀粉,并与淀粉含量动态密切相关;过氧化物酶(POD)在3d与6d时出现双峰值;多酚氧化酶(PPO)是随晾制进程而增加的双峰曲线,酶的活动主要在6d后烟叶的变褐期,并与多酚的动态密切相关。晾制期间以上各种酶活性及各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均可能与烟叶含水量的逐渐下降相关。晾制结束时,各叶位的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总氮、蛋白质、烟碱、钾的含量及chla/chlb与chl/CTK的比值都在优质白肋烟适宜化学成分指标范围内,证实当地现行生产技术及晾制规范切实可行。

胡建斌,尹永强,邓明军[10](2007)在《主要晾晒烟调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综述了我国主要晾晒烟调制的生理、生化基础,调制方法与烟叶质量关系和调制工艺研究,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今后主要晾晒烟调制研究需加强的几个方面。

二、白肋烟TN90晾制期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糖类动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白肋烟TN90晾制期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糖类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成熟度雪茄烟晾制过程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地点
    1.2 试验处理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晾制过程中的温湿度变化
    2.2 晾制过程不同成熟度雪茄烟的失水率变化
    2.3 晾制过程不同成熟度雪茄烟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2.4 晾制过程不同成熟度雪茄烟的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变化
    2.5 晾制过程不同成熟度雪茄烟碳水化合物含量与酶活性相关性分析
    2.6 晾制后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
    2.7 晾制后不同成熟度雪茄烟内在化学成分综合评价
3 讨论

(2)烟叶淀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淀粉对烟叶品质的影响
2 烟叶淀粉在田间的积累
    2.1 品种
    2.2 部位
    2.3 海拔
    2.4 施肥
3 烟叶采收与调制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3.1 采收成熟度对淀粉含量影响
    3.2 不同调制方式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3.3 调制过程淀粉的损耗
4 烟草淀粉酶活性及基因表达
    4.1 大田期烟草淀粉酶淀粉合成酶活性
    4.2 烘烤过程烟草淀粉酶活性
5 草淀粉的结构与特性
    5.1 烟草淀粉的提取
    5.2 烟草淀粉结构与性质
6 展望

(3)烟叶挥发油提取定量优化及晒烟调制初期的挥发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晾晒烟生产的状况及发展意义
    1.2 烟叶调制
        1.2.1 烟叶调制
        1.2.2 烟叶调制与逆境
        1.2.3 烟叶调制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1.3 晾晒烟的调制的研究进展
        1.3.1 晾晒烟调制的特点
        1.3.2 晾晒烟调制研究概况
    1.4 烟叶的挥发油
        1.4.1 烟叶的油分和挥发油香气物
        1.4.2 烟叶香气物质中的植醇与新植二烯
        1.4.3 烟叶油分和挥发油与品质的关系
    1.5 烟叶挥发油的研究进展
        1.5.1 挥发油的提取
        1.5.2 单热源SDE挥发油提取装置及其演化
        1.5.3 挥发油的定量
        1.5.4 挥发油的成分定性分析
    1.6 调制对烟叶挥发油的影响
        1.6.1 烘烤调制对烤烟叶挥发油的影响
        1.6.2 晒烟调制对烟叶挥发油的影响
    1.7 外源试剂辅助调制的研究
    1.8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1 研究目的
        1.8.2 研究意义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烟草挥发油的定量和提取方法优化研究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
    2.2 烟叶挥发油紫外光吸收量方法研究
        2.2.1 烟叶挥发油的制备
        2.2.2 烟叶挥发油梯度溶液的配制及其紫外光谱扫描
        2.2.3 定量工作曲线的建立与检测方法
    2.3 烟叶挥发油提取方法优化研究
        2.3.1 三种单热源SDE内管器型的比较
        2.3.2 单热源同时蒸馏萃取器提取方案优化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烟叶挥油的紫外光谱特征分析
        2.4.2 烟叶挥油定量工作曲线的建立
        2.4.3 工作曲线的检验
        2.4.4 模型检验分析
        2.4.5 单热源提取器的内管器型的比较
        2.4.6 与六孔内管单热源SDE配套的提取参数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规晒烟调制下烟叶挥发油动态分析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烟草栽培和调制方法
        3.2.2 烟叶样品的制备
        3.2.3 烟叶挥发油提取方法
        3.2.4 叶绿素含量测定
        3.2.5 晒烟挥发物物质GC-MS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晒烟调制变黄期挥发性致香物质结果分析
        3.3.2 晒烟调制变化时期叶绿素含量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外源H_2O_2、NO对晒烟挥发油成分和叶绿素影响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晒烟样品的准备
        4.2.2 晒烟烟叶编杆调制
        4.2.3 梯度溶液配制
        4.2.4 晒烟叶SPAD值测量与分析
        4.2.5 植醇和新植二烯物质相对含量动态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施H_2O_2、NO对调制期烟叶SPAD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下烟叶挥发油的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草挥发油
    5.2 烟叶挥发油提取设备及方法的优化
    5.3 常规晾晒调制下烟叶挥发油成分和叶绿素含量分析
    5.4 外施H_2O_2和NO对烟叶SPAD和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
致谢

(4)采后烟叶呼吸作用及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草呼吸作用研究进展
        1.1.1 成熟过程中烟叶呼吸作用变化规律
        1.1.2 烘烤过程中烟叶呼吸作用变化规律
        1.1.3 不同部位烟叶呼吸作用变化规律
        1.1.4 温湿度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5 气体成分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6 水分含量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7 乙烯释放量对烟叶呼吸作用变化的影响
        1.1.8 烟草呼吸作用研究展望
    1.2 烟草碳代谢研究进展
        1.2.1 碳代谢的生理作用
        1.2.2 碳代谢对烟叶品质的作用
        1.2.3 碳代谢相关酶基因
        1.2.3.1 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
        1.2.3.2 糖代谢相关酶基因
        1.2.4 烟叶碳代谢研究展望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技术路线和试验设计
        3.1.1 技术路线
        3.1.2 试验设计
        3.1.2.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规律
        3.1.2.2 采后烟叶碳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的测定
        3.2.2 采后烟叶化学成分和含水量的测定
        3.2.3 采后烟叶碳代谢相关基因的实时定量RT-PCR
    3.3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1.1 不同部位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1.2 不同温度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1.3 不同失水程度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4.2 采后烟叶碳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
        4.2.1 采后烟叶淀粉和糖含量变化
        4.2.2 采后烟叶淀粉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4.2.3 采后烟叶糖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量变化
        4.2.4 采后烟叶淀粉、糖含量变化与相关酶基因表达量变化的相关性
5 结论与讨论
    5.1 采后烟叶呼吸强度变化
    5.2 采后烟叶碳代谢的动态变化分析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5)海南雪茄茄衣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雪茄烟发展情况
        1.1.1 雪茄简介
        1.1.2 国内外雪茄烟现状及发展趋势
    1.2 成熟度与烟叶质量的关系
        1.2.1 雪茄烟叶的成熟
        1.2.2 成熟度与烟叶生长、发育方面的研究
        1.2.3 成熟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设计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1 酶活性测定方法
        3.2.2 质体色素测定方法
        3.2.3 化学成分测定方法
        3.2.4 物理特性测定方法
        3.2.5 中性香气物质测定方法
        3.2.6 感官质量评价
    3.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酶活性的影响
        4.1.1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过氧化物酶活性
        4.1.2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4.1.3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多酚氧化酶活性
        4.1.4 不同采收时间烟叶的淀粉酶活性
    4.2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
        4.2.1 茄衣成熟过程中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4.2.2 采收时间对晾制后茄衣质体色素含量的影响
    4.3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4.3.1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总氮含量变化
        4.3.2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烟碱含量变化
        4.3.3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总糖含量变化
        4.3.4 雪茄烟叶在大田成熟过程中的淀粉含量变化
        4.3.5 采收时间对晾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4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5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4.6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酶活性的影响
    5.2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质体色素的影响
    5.3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5.4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5.5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中性香气物质的影响
    5.6 采收时间对茄衣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6)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烟叶成熟度
    1.2 烟叶调制方法
    1.3 烟叶发育及成熟过程生理指标的变化
        1.3.1 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3.2 烟叶转化酶、淀粉酶及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变化
        1.3.3 烟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1.4 烟叶晒制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1.4.1 烟叶晒制环境温湿度的变化
        1.4.2 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
        1.4.3 烟叶淀粉酶、脂氧合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1.4.4 烟叶游离氨基酸、多酚类物质、TSNAs及淀粉含量的变化
    1.5 成熟度与调制方法与烟叶质量关系
        1.5.1 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1.5.2 对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1.5.3 对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1.5.4 对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3.1.1 试验材料
        3.1.2 成熟度试验
        3.1.2.1 试验设计
        3.1.2.2 取样方法
        3.1.3 调制方法试验
        3.1.3.1 试验设计
        3.1.3.2 取样方法
    3.2 测指定标与方法
        3.2.1 生理指标的测定
        3.2.2 温湿度的测定
        3.2.3 调制后烟叶各指标的测定
        3.2.3.1 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3.2.3.2 中性香味物质的测定
        3.2.3.3 碱性香味物质的测定
        3.2.3.4 物理特性的测定
        3.2.3.5 感官质量的测定
        3.2.3.6 经济性状的测定
    3.3 数据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
        4.1.1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色素含量变化
        4.1.2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转化酶活性的变化
        4.1.3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4.1.4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的变化
        4.1.5 叶片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烟叶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4.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环境温湿度变化
        4.2.1 温度
        4.2.2 相对湿度
    4.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生理指标的变化
        4.3.1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色素含量的变化
        4.3.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4.3.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脂氧合酶活性的变化
        4.3.4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4.3.5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4.3.6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4.3.7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TSNAs含量的变化
        4.3.8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淀粉含量的变化
    4.4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4.1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4.4.2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中性香味物质的影响
        4.4.3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的物理特性的影响
        4.4.4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4.5 不同成熟度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4.5.1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中外观特征的影响
        4.5.2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影响
        4.5.3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香味物质的影响
        4.5.3.1 中性香味物质
        4.5.3.2 碱性香味物质
        4.5.4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TSNAs的影响
        4.5.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物理特性的影响
        4.5.6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5.7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制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5 结论与讨论
    5.1 晒红烟发育及成熟过程生理生化变化
    5.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环境温湿度变化
    5.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生理生化变化
        5.2.1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色素含量的变化
        5.2.2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部分酶活性变化
        5.2.3 不同调制方法晒制期间烟叶内在成分的变化
    5.4 不同成熟度对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5.5 不同调制方法对晒后烟叶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ABSTRACT

(7)烤烟基因型间美拉德反应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美拉德反应
    1.2 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
        1.2.1 反应物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1.2.2 反应温度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1.2.3 反应时间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1.2.4 反应体系水分含量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1.2.5 反应体系pH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1.3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中的应用
    1.4 美拉德反应在烟草中的研究应用
        1.4.1 美拉德反应产物在烟草加香中的应用
        1.4.2 加料改变烟草品质
        1.4.3 烟叶中美拉德反应研究
        1.4.4 烟草中与美拉德反应相关物质研究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4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品种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的差异
    4.2 糖和氨基酸对烟叶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4.3 烤烟氨基酸代谢和还原糖代谢的品种间差异
5 结论与讨论
    5.1 不同品种美拉德反应产物含量的差异及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5.2 糖和氨基酸对烤后烟叶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5.3 烟叶还原糖代谢的品种间差异
    5.4 烟叶氨基酸代谢代谢的品种间差异
    5.5 糖和氨基酸代谢对烤烟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5.6 创新点
参考文献
Abstract

(8)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的变化
        1.1.1 调制过程中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与脂氧合酶的变化
        1.1.2 调制过程中淀粉酶的变化
        1.1.3 调制过程中内源保护体系的变化
    1.2 调制方法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1.2.1 总氮和烟碱
        1.2.2 总糖和还原糖
        1.2.3 淀粉
    1.3 调制过程中多酚的变化
    1.4 烟草特有亚硝胺与安全
    1.5 主要晾晒烟的调制工艺
    1.6 堆捂方式对晾晒烟品质的影响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2.1 调制试验
        3.2.2 堆捂试验
    3.3 测定项目和方法
        3.3.1 烟叶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指标的测定
        3.3.2 调制后烟叶物理性状的测定
        3.3.3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的测定
        3.3.4 中性致香物质的测定
        3.3.5 感官质量的评定
        3.3.6 TSNA的测定
    3.4 数据分析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调制方式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4.1.1 水分含量
        4.1.2 质体色素含量与脂氧合酶活性
        4.1.3 主要碳水化合物(总糖、还原糖、淀粉)与淀粉酶
        4.1.4 多酚含量
        4.1.5 主要内源保护体系(SOD、POD、CAT)和MDA
        4.1.6 总氮和烟碱
        4.1.7 TSNA含量
        4.1.8 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4.2 不同调制方式对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
        4.2.1 烟叶的物理特性
        4.2.2 烟叶常规化学成分
        4.2.3 烟叶感官质量
        4.2.4 烟叶中性香味物质的含量
        4.2.5 晒红烟产量产值
        4.2.6 烟叶的调制时间
    4.3 堆捂时间对晒红烟调制过程中主要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
        4.3.1 水分含量
        4.3.2 烟叶的质体色素
        4.3.3 主要碳水化合物(总糖、还原糖、淀粉)与淀粉酶
        4.3.4 多酚含量
        4.3.5 主要内源保护体系(SOD、POD、CAT)和MDA
        4.3.6 总氮和烟碱
        4.3.7 钾离子和氯离子
        4.3.8 色素与各指标间的直线相关回归分析
    4.4 不同堆捂时间对晒红烟产、质量的影响
        4.4.1 烟叶的物理特性
        4.4.2 烟叶的化学成分
        4.4.3 调制后烟叶的感官质量
        4.4.4 中性香味物质
5 结论与讨论
    5.1 调制方法与晒红烟品质的关系
    5.2 堆捂时间对晒红烟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9)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混合型卷烟的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3.1 混合型卷烟国外发展现状
        1.3.2 国内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历程
        1.3.3 中式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前景
        1.3.4 发展中式混合型卷烟的目标定位及特色
    1.4 混合型号卷烟原料——白肋烟生产综述
        1.4.1 我国白肋烟生产概况
        1.4.2 优质白肋烟的品质特点
        1.4.3 优质白肋烟的适宜生态条件
        1.4.4 优质白肋烟的各生育期田间长相标准
    1.5 白肋烟成熟与调制
        1.5.1 白肋烟成熟与调制技术要求
        1.5.2 白肋烟烟叶品质要求
        1.5.3 白肋烟调制研究进展情况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1.1 田间主要农艺措施
        2.1.2 采样时间及部位
        2.1.3 测定方法
    2.2 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晾制期烟叶淀粉酶活性动态
    3.2 晾制期烟叶淀粉含量动态
    3.3 晾制期烟叶可溶性总糖含量动态
    3.4 晾制期烟叶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
    3.5 晾制期烟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动态
    3.6 晾制期烟叶烟碱含量趋势变化
    3.7 晾制期烟叶总氮含量及氮碱比变化趋势
    3.8 晾制期烟叶钾含量变化趋势
    3.9 晾制期烟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动态
    3.10 晾制期烟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动态
    3.11 晾制期烟叶叶绿体色素含量动态
    3.12 晾制期烟叶呼吸强度动态
    3.13 晾制期烟叶含水率动态及烟叶外观变化
    3.14 晾制期烟叶比叶重动态
4 结果讨论
    4.1 淀粉及非含氮化合物
    4.2 溶性蛋白质
    4.3 烟碱
    4.4 白肋烟晾制中含氮化合物的变化
    4.5 白肋烟调制的成分协调性
    4.6 PPO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
    4.7 POD参与酚类物质的氧化
    4.8 叶绿体色素的变化趋势
    4.9 烟叶的晾制对含水率的影响
    4.10 晾制后其它值的变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主要晾晒烟调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调制生理、生化基础研究
2 调制技术研究
    2.1 调制方法与烟叶质量
    2.2 调制工艺研究
3 研究展望

四、白肋烟TN90晾制期淀粉降解与淀粉酶活性及糖类动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成熟度雪茄烟晾制过程碳水化合物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J]. 刘博远,赵松超,李一凡,贺凡,阳苇丽,赵铭钦.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04)
  • [2]烟叶淀粉研究进展[J]. 罗凯玉,付凯睿,田斌强.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9(10)
  • [3]烟叶挥发油提取定量优化及晒烟调制初期的挥发油研究[D]. 王柯涵.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4]采后烟叶呼吸作用及碳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研究[D]. 蒋博文.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5]海南雪茄茄衣成熟特征与采收时间研究[D]. 蒋东来. 河南农业大学, 2018(02)
  • [6]成熟度与调制方法对吉林晒红烟品质的影响[D]. 赵晓军.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7]烤烟基因型间美拉德反应差异研究[D]. 戚莹.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8]不同堆捂时间和调制方式对广昌晒红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D]. 李宝宝.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5)
  • [9]白肋烟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研究[D]. 薛进东.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2)
  • [10]主要晾晒烟调制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J]. 胡建斌,尹永强,邓明军.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标签:;  ;  ;  ;  ;  

白肋烟TN90熟化期淀粉降解、淀粉酶活性及碳水化合物动力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