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FRA21-1、NSE、CEA联合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CYFRA21-1、NSE、CEA联合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一、CYFRA21-1、NSE、CEA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林道烺,陈洁琼,于鹏飞,林平,陈瑀[1](2021)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联合癌胚抗原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及血清癌胚抗原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七区呼吸科收治并经病理证实为肺癌的207例老年患者为肺癌组,男174例,女33例,年龄(57.26±5.57)岁,年龄范围为46~72岁,另选取同期至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体检的207名健康老年人为健康组,男166名,女41名,年龄(59.85±6.06)岁,年龄范围为49~73岁。比较两组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不同肺癌分型患者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联合检测与单独检测肺癌组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的效果评价。结果肺癌组血清NSE[(20.14±5.37)μg/L]、CYFRA21-1[(9.71±7.44)μg/L]、癌胚抗原肿瘤标志物水平[(12.28±8.51)μg/L]均高于健康组[(5.62±2.59)μg/L、(2.18±0.83)μg/L、(2.36±1.01)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肺癌患者的NSE[(33.14±7.25)μg/L]高于肺鳞癌[(26.78±4.39)μg/L]、肺腺癌患者[(19.68±7.51)μg/L],肺鳞癌患者的CYFRA21-1水平[(15.22±8.74)μg/L]高于小细胞肺癌[(5.01±4.13)μg/L]、肺腺癌患者[(9.15±6.91)μg/L],肺腺癌患者的癌胚抗原水平[(23.82±10.94)μg/L]高于小细胞肺癌[(8.21±7.67)μg/L]、肺鳞癌患者[(16.27±9.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3种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显着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CYFRA21-1、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老年肺癌诊断及分型鉴别诊断中应用效果显着,值得临床借鉴。

庄学山,李毅俊[2](2021)在《探究肿瘤标志物检验用于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肿瘤标志物水平检验用于肺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110例肺癌患者视作肺癌组,另外选取同期110名健康体检者视作健康组,均测定血清CA125、SCCAg、NSE、CEA、CYFRA21-1水平,分析结果。结果肺癌组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分别为(25.23±4.18)ng/ml、(7.68±2.19)ng/mL、(5.82±1.94)ng/mL、(62.38±8.15)U/mL、(10.18±3.23)ng/mL,均高于健康组(10.12±3.35)ng/mL、(1.42±0.62)ng/mL、(0.86±0.34)ng/mL、(21.15±5.19)U/mL、(1.76±0.5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84、28.846、26.412、44.754、26.993,P<0.05);小细胞肺癌组NSE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腺癌组CEA、CA125水平均高于鳞癌、小细胞肺癌组,鳞癌组SCCAg、CYFRA21-1水平均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期NSE、CEA、SCCAg、CA125、CYFRA21-1水平均高于T1期、T2期,且T2期均高于T1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68、6.319、4.215、8.542、6.862,P<0.05);五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肺癌的灵敏度为80.91%,特异度为86.36%,准确度为83.64%。结论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患者NSE、CEA、SCCAg、CA125、CYFRA21-1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存在差异,联合测定各肿瘤标志物水平能获得较高的诊断效能,辅助临床肺癌的准确诊断。

陈永康,周军,高小文[3](2021)在《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35例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135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比较各项指标水平并分析检测阳性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观察组CEA、CA125、NSE、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肺癌的NSE水平最高,鳞癌的CYFRA21-1水平最高(P<0.05)。观察组CEA、CA125、NSE、CYFRA21-1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中,小细胞癌的NSE阳性率最高,鳞癌的CYFRA21-1阳性率最高(P<0.05)。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明显高于任何一单项检测(P<0.05),特异度明显低于任何一单项检测。结论肺癌患者诊断中采用CEA、CA125、NSE、CYFRA21-1检测利于明确病理类型,且联合检测能够显着提高检出率及诊断效能,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宋红磊[4](2021)在《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主要探讨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53(CA153)、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糖类抗原199(CA199)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中的作用及其联合检测的价值,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了我院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在我院就诊并符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诊断标准而且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53例,作为肺癌组(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腺癌组52例,鳞癌组51例,小细胞肺癌组50例)。并选取了肺部良性疾病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入院48小时内采集NSE、CYFRA21-1、Pro GRP、SCCA、CEA、CA125、CA153、CA199等指标,采用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探讨分析了八项肿瘤标志物在原发性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1.肺癌组中NSE、Pro GRP、CYFRA21-1血清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小细胞肺癌组中NSE、Pro GRP血清浓度均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p<0.05),在鳞癌组中CYFRA21-1、SCCA血清浓度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小细胞肺癌中III-IV期组的NSE、CYFRA21-1、CEA、SCCA、CA125、CA153血清浓度均高于I-II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小细胞肺癌中广泛期组的NSE、CA153血清浓度均高于局限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癌组中NSE、Pro GRP、CYFRA21-1、CEA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小细胞肺癌组中NSE、Pro GRP的阳性率均高于鳞癌组和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组中CYFRA21-1、SCCA的阳性率均高于腺癌组和小细胞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八项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以NSE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730,灵敏度54.90%,特异度82.00%,两项联合以Pro GRP+CYFPA21-1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灵敏度55.56%,特异度90%,三项联合以Pro GRP+CYFPA21-1+SCCA最佳,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灵敏度71.24%,特异度76.00%。结论:1.NSE、CYFRA21-1、Pro GRP血清浓度对鉴别肺部良恶性疾病具有临床价值。2.NSE、CYFRA21-1、Pro GRP、CEA的阳性率对鉴别肺部良恶性疾病具有临床价值。3.NSE、Pro GRP有助于小细胞肺癌的诊断,CYFRA21-1、SCCA有助于鳞状细胞肺癌的诊断。4.NSE、CYFRA21-1、SCCA、CEA、CA125、CA153有助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NSE、CA153有助于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期。5.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度。

徐鲁[5](2021)在《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肺癌相关自身抗体(tumor associated antibody,TAAbs)在初诊肺癌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的383名就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诊断和影像学诊断将上述患者分为肺癌组和良性肺部疾病组,将同期就诊于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47例设为健康人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7种肺癌自身抗体(P53、SOX2、GAGE7、PGP9.5、MAGE A1、GBU4-5、CAGE)的浓度,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的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CEA、NSE、CYFRA21-1、SCC、pro GRP)的浓度。进一步研究7种肺癌自身抗体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与TNM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肿瘤大小等的关系。分析7种肺癌自身抗体单独和联合检测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析7种肺癌自身抗体与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肺癌自身抗体各单项在三组间表达水平均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肺癌自身抗体单项和7项自身抗体联合判读(7-TAAbs)在各组中的阳性率比较发现:自身抗体PGP9.5和MAGE A1在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6,p=0.138、χ2=2.864,p=0.239,均p>0.05),其他各项自身抗体均在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TAAbs联合判读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后发现肺癌组vs良性疾病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65,p=0.000),肺癌组vs健康人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195,p=0.000),良性疾病组vs健康人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47,p=0.199),7-TAAbs联合判读阳性率肺癌组高于健康人群组和良性肺部疾病组。3、自身抗体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 A1和CAGE在早期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732、7.235、3.057、3.856、7.870、13.427和16.470;均p<0.05);PGP9.5和MAGE A1在早期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中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45和0.358);P53、SOX2、GAGE7、GBU4-5、CAGE和7-TAABs在早期肺癌组中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025、13.797、29.130、18.908、25.601和107.844;均p<0.05)。4、7-TAAbs阳性率在不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是否淋巴结转移、是否远端转移、肿瘤大小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晚期肺癌阳性率>早期肺癌阳性率、鳞状细胞癌阳性率>腺癌阳性率、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有远端转移阳性率>无远端转移阳性率、“肿瘤大小>3cm组”阳性率>“肿瘤大小≤3cm组”阳性率。5、自身抗体各单项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以健康人群和良性肺部疾病人群为对照组诊断肺癌均表现出低敏感度高特异性的特点;7-TAAbs可提高诊断试验的敏感度(58.55%)但降低了特异性(89.30%);7-TAAbs与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相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8.55%vs 54.18%)和较低的AUC(敏感性:58.55%vs 54.18%,AUC:0.747 vs 0.761;均p>0.05);7-TAAbs+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为66.91%,特异性为90.42,AUC为0.812(95%CI:0.779-0.841),7-TAAbs+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和AUC高于7-TAAbs或传统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度:66.91%vs 58.55%、54.18%,AUC:0.812 vs 0.747、0.716;均p<0.05)。结论:1、单项TAAbs在早期肺癌患者血清表达水平升高,表明其在早期肺癌筛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7-TAAbs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高于单项TAAbs检测,联合传统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对肺癌的诊断效能。3、7-TAAbs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在肺癌的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病理分型中均有统计学差异,表明其在区分肺癌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型中存在一定的应用价值。

唐兴[6](2020)在《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及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 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运用目的: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与临床病理资料、手术分期等进行相关性研究,分析其应用于临床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54例健康人外周血进行叶酸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检测循环肿瘤细胞,并用肿瘤特异性叶酸配体寡核苷酸偶合物进行标记,再对其定量PCR扩增,分析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与TNM分期的相关性。评估其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与CEA、CA125、CA724、CYFRA21-1、NSE等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结果:(1)健康人组CTC中位数为4.95 FU/3ml,肺良性疾病组为7.55FU/3ml,肺癌组为11.21Fu/3ml。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检验,P=0.000和0.018),健康组与良性肺疾病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检验,P=0.000)。(2)肺癌患者 CTC 中位数分别为:Ⅰ 期 11 FU/3ml,Ⅱ 期 13.25 FU/3ml,Ⅲ期14.77 FU/3ml,Ⅳ期17.89 FU/3ml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不同T分期、分化等级、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及病理亚型患者间的CT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Kruskal-Wallis检验:T1 vs T2 vs T3 vs T4,P=0.254;G1 vs G2 vs G3,P=0.424;Mann-Whitney U 检验:<60 岁 vs≥60 岁,P=0.853;男 vs 女,P=0.739;≤3cm vs>3cm,P=0.322;鳞癌 vs 腺癌,P=0.497)。(3)以 CTC=8.70 FU/3mL为cutoff值,此时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98.1%,AUC曲线下面积为0.953(95%CI:0.926,0.979),诊断效能优于 CEA、CA125、CA724、CYFRA21-1、NSE 等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CTC 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分化等级、病理亚型、TNM分期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为0.319、0.972、0.341、0.268、0.125和 0.208)。结论:本研究通过以叶酸为靶点的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扩增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TC,发现该技术具备良好的诊断效能,可用于肺癌筛查。第二部分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18F-FDG显像在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目的:对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患者手术前行18F-FDG PET/CT显像与经皮肺穿刺活检,比较其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对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早期诊断的优劣。方法:对44例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患者手术前行18F-FDGPET/CT显像测定SUV max值,经皮肺穿刺活检并测定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比较三者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推断对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1)18F-FDG PET SUVmax中位数为2.35<2.5(阳性诊断标准值),单样本Wilcoxon带符号秩和检验,P=0.46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该组患者18F-FDG PET检查总体阳性率不高。PET/CT敏感度36%,特异度57.89%,准确度45.45%,kappa=0.058,P=0.680>0.05,PET/CT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2)本组CTC中位数为9.35FU/3ml,敏感度88%,特异度84.21%,准确度86.36%,kappa=0.722,P=0.00,CTC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一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敏感度84%,特异度100%,准确度90.91%,kappa=0.819,P=0.000,经皮肺穿刺活检与最终手术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以CTC、SUVmax结果绘制ROC曲线,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5(95%CI:0.916,1.000)和 0.656(95%CI:0.487,0.825),CTC 诊断效能明显优于PET/CT。结论:由于早期恶性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尤其是磨玻璃样病变,18F-FDG PET/CT摄入量偏低,容易造成PET/CT假阴性结果,导致诊断效能不高。经皮肺穿刺活检虽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都很高,却是一种有创操作且容易引起并发症。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具有快捷方便、非侵入性、可重复性、诊断效能高等特点,可以弥补前两者的缺点,成为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有力武器。

黄星铭,闵晓霞[7](2019)在《CYFRA21-1、NSE和SCC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指出目的考察不同样本CYFRA21-1、NSE和SCC水平差异,比较单检和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86例肺癌患者血清中CYFRA21-1、NSE和SCC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78例)和良性病变组(93例)的测定值作对照分析。结果肺癌组的血清CYFRA21-1、NSE及SCC水平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血清CYFRA21-1、NSE及SCC阳性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以正常对照组和良性病变组为阴性病例,CYFRA21-1、NSE及SCC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肺癌诊断中联合检测较单一检测更具临床价值,其检测结果可作为肺癌诊断中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张海晨[8](2018)在《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中国医疗资源有限,卫生投入巨大,但过度医疗造成的严重浪费却同时存在。其中,过度检查尤其是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的不适宜检验(inappropriate request,IR)国内外都具有普遍性。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抑制过度医疗,从而更合理地使用宝贵的医疗经费,遂成为各国医疗改革的重点,中国也不例外。本文以肺部疾病TM检测为研究对象,以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AE)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lung cancer,PLC)两个病种为例,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和回顾性分析研究,对上海市三家综合性医院的入院诊断为AE-COPD和PLC的4191份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建立这两种疾病TM检测的最优策略,作为TM检测适宜与否的判断标准。然后对三家医院肺部疾病TMIR的现况进行了评价,并初步探讨了临床路径干预对肺部疾病TM检测适宜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究临床医生IR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理论,深入剖析临床医生肺部疾病TMIR的原因,进而提出降低临床IR的可行干预路径,为改善肺部疾病TMIR现况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CEA+CYFRA 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CEA+CYFRA 21-1+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组合,可作为AE-COPD和PLC的TM检测最优策略。若以该策略作为两种肺部疾病TM检测申请适宜与否的判断标准,被调查的三家医院中,97.0%的患者存在TMIR现象,可见肺部疾病TMIR具有普遍性。此外,临床路径干预对肺部疾病TM检测的适宜性影响效果显示,临床路径能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支出,对COPD患者还能改善疗效。而通过三家医院临床医生深度访谈,以及以北京和上海为主的各级医院有处方权的224位临床医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在近一个月的肺部疾病TM检测方案的适宜概率未超过50%,且对问卷中两个病例所作TM检测方案的适宜率也仅39.7%,进一步印证了肺病疾病TMIR现象的严峻性。不适宜检验的产生,既有临床医生保护自身利益、避免医疗纠纷以及缺乏主动学习卫生经济学知识的动力对其医疗行为的间接原因,也有医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不高和医患沟通能力不强等直接原因。而疾病既往信息的完整性、疾病的复杂性、患者经济条件的好坏、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意愿或依从性、对病情的焦虑程度、以及临床医生所处的医院、政策和社会环境因素,均增加了临床医生的执业压力,使其在与患者的委托代理关系中,更多地选择了不适宜的TM检测方案。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通过对肺部疾病的TMIR现象的揭示,反映了目前临床诊疗中过度医疗的普遍存在;AE-COPD和PLC的TM临床检测最优策略,既符合专家共识,也得到了调查数据的验证;临床路径是控制IR的有效途径;支付类型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是导致IR的重要影响因素;IR原因分析表明,医疗体制、医院运行和医生教育的改善是形成最佳诊断治疗决策的关键。本文创新点主要为以下两方面:第一,正确区分适宜和不适宜检验,是对IR现象进行有效干预的第一步。然而,迄今有关检验适宜性的判断标准,多基于临床指南、行业规范和诊疗习惯,常局限于某些医疗机构和某些特定项目,结论也多是定性的,不同研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大规模定量的令人信服的临床研究。本文以AE-COPD和PLC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咨询,结合临床数据论证,最终获得了两种疾病诊断最优TM检测策略,为判断这两种疾病的TM检测行为是否适宜奠定了基础;第二,本论文聚焦临床检验的关键决策人——有处方权的医生,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其在肺部疾病TM检测方案制定时所受到的来自医院、政策、社会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临床医生自身在肺部疾病TM检测动机和行为技巧方面的表现,并进一步借助经济学、管理学、行为干预理论中的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IMB)模型,对临床医生肺部疾病TMIR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剖析和实证验证,从而为有效干预的实施指明了方向。

张红巧[9](2012)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肿瘤标志蛋白芯片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近年来逐步上升、居高不下,如今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诊疗技术快速提高,然而因肺癌早期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患者重视,且临床缺乏对于高危人群的有效早期诊断方法,因而当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再就诊时,大多已属于晚期,所以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不令人满意。因此探讨及发展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对于改善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与患者的健康及生命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血清肿瘤标志的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辅助诊断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对肺癌的诊断、病情进展和疗效的观察等都有极大的价值。并且该方法具有检测结果定量客观、创伤小、标本易获得、可重复测定等优点。然而由于目前并未发现肺癌的特异性血清肿瘤标志,故有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为改善这一问题及提高对早期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临床多采用多种肿瘤标志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的联合检测的确能提供许多信息,然而也带来大量的参数,用一般的统计学手段很难做出正确的处理。决策树是用以提取数据内在规律并对新数据对象进行分类预测,其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较高,便于临床证候诊断时的实际操作。人工神经网络(ANN)是应用与大脑神经突触联接的结构类似的模型对数据及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运算模型,可以很容易的解决具有大量参数的问题,为解决大复杂度问题提供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且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应用蛋白芯片检测技术分别测定血清中CA199、 NSE、 CEA、 CA242、 Ferritin、 AFP、 CA125、 HGH和CA1539项肿瘤标志的水平。将上述肿瘤标志利用新型数据挖掘技术和传统的统计学分类技术,抽取可用于肺癌辅助诊断的有效特征,建立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Fisher判别分析、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4种适合的模型,探讨这几种模型对肺癌辅助诊断的特异度、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通过ROC曲线筛选最优模型,为实现肺癌的快速辅助诊断、改善肺癌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对象与方法1.样本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及肿瘤科,收集有肿瘤标志蛋白芯片检测结果的肺癌患者202例、肺良性疾病患者201例。所有样本经过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2.血清肿瘤标志的检测采用浙江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肿瘤标志定量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中Ferritiin、 AFP、 CEA、 NSE、 CA199、 CA242、 CA125、 CA153和HGH9项肿瘤标志的水平。3.建立模型随机选取所有肺癌、肺良性的75%作为训练集(肺癌、肺良性各150例),分别用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Logistic回归和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合适的模型,然后用所有样本作为预测集(肺癌202例,肺良性201例)检测模型优劣。用筛检实验的评价指标和ROC曲线比较4种模型对预测集样本的预测效果。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定量资料应用非参数检验的两独立样本检验,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结果;定性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1.9项血清肿瘤标志中,肺癌组CA153、Ferritin、 CEA. NSE、 AFP、 CA125、CA242水平显着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25、 CA19-9、 CEA、 NSE、 CA242、 CA153、 Ferritin在两组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种模型分类结果决策树模型结果:灵敏度为92.08%、特异度为92.54%、阳性预测值为92.54%、阴性预测值为92.08%,对预测集分类的准确度为92.31%,RUC为0.923。ANN模型结果:灵敏度为83.66%、特异度为88.56%、阳性预测值为88.02%、阴性预测值为84.36%,此模型对测试集分类的准确度为86.10%,RUC为0.861。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灵敏度为75.74%、特异度为86.07%、阳性预测值为84.53%、阴性预测值为77.93%,此模型对测试集分类的准确度为80.89%,RUC为0.809。Fisher判别分析结果:灵敏度为63.86%、特异度为89.05%、阳性预测值为85.43%、阴性预测值为71.03%,此模型对测试集预测分类的准确度为76.43%,RUC为0.765。结论1.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联合多肿瘤标志蛋白芯片建立的模型可以快速鉴别诊断肺癌和肺良性疾病。2.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肺癌和肺良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效果优于Fisher判别分析和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其中决策树鉴别诊断效果最优。

朱传新,周玉平[10](2011)在《血清标志物CYFRA21-1、NSE、CEA、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表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肿瘤血清学诊断中被广泛的使用,但单个肿瘤标志物的阳性诊断率不高。本实验探讨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CEA、CA125在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联合检测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二、CYFRA21-1、NSE、CEA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YFRA21-1、NSE、CEA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2)探究肿瘤标志物检验用于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肺癌组、健康组5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2.2 肺癌组病理类型比较
    2.3 肺癌组不同分期比较
    2.4 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
3 讨论

(3)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的CEA、CA125、NSE、CYFRA21-1水平比较
    2.2 各组的CEA、CA125、NSE、CYFRA21-1阳性率比较
    2.3 四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
3 讨论

(4)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1.2 入选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指标
        2.2.2 仪器与试剂
        2.2.3 检测方法
        2.2.4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临床表达特点
        3.1.1 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和对照组间水平的比较
        3.1.2 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组和对照组间阳性率的比较
    3.2 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临床表达特点
        3.2.1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八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3.2.2 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中八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的比较
        3.2.3 非小细胞肺癌在 TNM 不同临床分期中八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3.2.4 小细胞肺癌组在局限期及广泛期中八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3.3 八项肿瘤标志物的 ROC 曲线
        3.3.1 ROC 曲线下面积(AUC)以及临界值
        3.3.2 单独检测肿瘤标志物ROC结果
        3.3.3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ROC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4.2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
    4.3 展望和缺陷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肿瘤标志物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肺癌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1.1.1 肺癌的诊断标准
        1.1.2 肺癌组纳入标准
        1.1.3 肺癌组排除标准
        1.2 良性疾病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良性疾病组纳入标准
        1.2.2 良性疾病组排除标准
        1.3 健康人群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1.3.1 健康人群组纳入标准
        1.3.2 健康人群组排除标准
        1.4 临床资料收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样本的采集、处理及保存条件
        2.2 肺癌自身抗体7 项检测方法
        2.2.1 检测原理
        2.2.2 实验前的准备
        2.2.3 实验步骤
        2.2.4 结果判读
    3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
    2 7 种TAAbs单项及联合判读在三组人群中血清表达水平和阳性率的比较
        2.1 7 种TAAbs在三组人群血清中表达水平的比较
        2.2 7 种TAAbs单项及联合判读在三组人群组间阳性率的比较
    3 7 种TAAbs单项及联合判读在早期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中血清表达水平和阳性率的比较
        3.1 7 种TAAbs单项在早期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表达水平比较
        3.2 7 种TAAbs单项及联合判读在早期肺癌组和健康人群组间阳性率比较
    4 7 种TAAbs联合判读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不同病理特征肺癌患者中阳性率的比较
        4.1 7 种TAAbs联合判读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腺癌组和鳞癌组中阳性率的比较
3cm组中阳性率的比较'>4.2 7种TAAbs联合判读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肿瘤大小≤3cm和>3cm组中阳性率的比较
        4.3 7 种TAAbs联合判读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率的比较
        4.4 7 种TAAbs联合判读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有无远端转移组中阳性率的比较
        4.5 7 种TAAbs联合判读和传统肿瘤标志物在早期肺癌组和晚期肺癌组中阳性率的比较
    5 自身抗体、传统肿瘤标志物单项及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肺癌七种自身抗体在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及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免疫磁珠阴性富集法、靶向荧光定量PCR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检测中的运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一、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检测外周血CTC的意义
        二、正常健康人、肺良性疾病和肺癌患者外周血CTC数值的比较
        三、CTC诊断肺癌的ROC曲线及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
        四、不同临床特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CTC 阳性检出率的差异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结合~(18)F-FDG显像在周围型肺部结节疾病早期诊断中的运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分析
    结果
        一、受试者的一般特征
        二、肺结节疾病患者~(18)F-FDG PET/CT检测结果
        三、CTC组检测结果
        四、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结果
        五、CTC、PET/CT对早期NSCLC的诊断效能比较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一 液体活检在肺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诊疗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奖项
致谢

(7)CYFRA21-1、NSE和SCC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阳性标准与效能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血清样本标志物水平比较
    2.2 三组血清样本标志物单检及联检阳性率比较
    2.3 三种肿瘤标志物单检及联检的效能评价
3 讨论

(8)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主要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1 导言
    2.2 不适宜检验的国外研究现状
        2.2.1 过度医疗
        2.2.2 过度治疗
        2.2.3 不适宜检验的定义
        2.2.4 不适宜检验的标准研究
        2.2.5 不适宜检验的不良后果
        2.2.7 不适宜检验的干预
        2.2.8 临床路径的干预
    2.3 不适宜检验的国内研究现状
        2.3.1 过度医疗
        2.3.2 过度治疗
        2.3.3 不适宜检验的定义
        2.3.4 不适宜检验的标准研究
        2.3.5 不适宜检验的影响因素
    2.4 国内外不适宜检验研究的不足与困惑
    2.5 肿瘤标志物的不适宜检验
        2.5.1 肿瘤标志物的定义
        2.5.2 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
        2.5.3 肿瘤标志物的不适宜检验
        2.5.4 肿瘤标志物不适宜检验的标准研究
    2.6 肿瘤标志物临床适宜检验方案的评价与判断
        2.6.1 肿瘤标志物诊断价值的评价指标
        2.6.2 肿瘤标志物临床适宜检验方案的获得路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床肿瘤标志物不适宜检验的现状研究与优化策略
    3.1 导言
    3.2 数据来源和方法
        3.2.1 临床数据采集
        3.2.2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方案的获得
        3.2.3 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不适宜检验的实证研究
    3.3 TM临床检验适宜方案
        3.3.1 医疗机构基本情况
        3.3.2 单项肿瘤标志物指标诊断价值测算
        3.3.3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判定
    3.4 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现状
        3.4.1 医疗机构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分布
        3.4.2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人群差异
        3.4.3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费用分布情况
        3.4.4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转归差异
        3.4.5 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适宜性的费用分析
    3.5 基于PLC预测模型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优化策略
        3.5.1 临床数据采集
        3.5.2 基于PLC预测模型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优化策略获得
        3.5.3 基于PLC预测模型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检验优化策略优势
    3.6 临床路径实施的疾病和费用情况
        3.6.1 COPD和 PLC的比较
        3.6.2 按肿瘤类型比较
    3.7 本章小结
        3.7.1 针对COPD和 PLC早期诊断的肿瘤标志物检验方案的适宜性
        3.7.2 医疗机构临床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的现状分析
        3.7.3 对策与建议
第四章 临床不适宜检验影响因素研究
    4.1 导言
    4.2 数据来源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样本选择
        4.2.3 数据来源
        4.2.4 主要研究指标及研究假设
        4.2.5 主要研究指标的测量工具
    4.3 主要研究结果
        4.3.1 样本纳入情况
        4.3.2 临床医生的人口社会学特征
        4.3.3 主要研究指标的信效度分析
        4.3.4 主要研究指标的描述性分析
        4.3.5 人口社会学因素对各主要研究指标的简单效应
        4.3.6 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原因分析
    5.1 导言
    5.2 相关理论基础
        5.2.1 委托代理理论
        5.2.2 供给诱导需求理论
        5.2.3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5.3 基于IMB模型的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传导通路分析
        5.3.1 信息因素、动机因素对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作用分析
        5.3.2 行为技巧对信息因素、动机因素在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作用中的中介作用
        5.3.3 临床医生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IMB理论模型的提出
    5.4 临床医生肺部疾病肿瘤标志物检测行为的IMB模型验证分析
        5.4.1 IMB模型的验证方法
        5.4.2 变量设置
        5.4.3 模型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降低临床不适宜检验的讨论与建议
    6.1 当前的问题与挑战
        6.1.1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医患博弈现状
        6.1.2 绩效支付带来医务人员的行为倾向
        6.1.3 临床数据缺乏统一管理
    6.2 进一步避免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建议
        6.2.1 以卫生决策数据分析为基础构建临床路径
        6.2.2 加强检验临床合作,控制不适宜检验
        6.2.3 加强医患沟通,避免医患不当博弈
        6.2.4 促进医生绩效模式的改变,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
        6.2.5 改革支付制度,促进医疗模式转变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1.1 临床不适宜检验普遍存在
        7.1.2 不适宜检验的标准制定
        7.1.3 临床路径是控制不适宜检验的有效途径
        7.1.4 支付类型和临床病情是临床不适宜检验的重要影响因素
        7.1.5 临床不适宜检验的原因分析表明,医疗体制、医院运行和医生教育的改善是形成最佳诊断治疗决策的关键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后续研究的展望
        7.2.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7.2.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一:肺部疾病肿瘤标志物检测方案影响因素调研工具
    附二:信息因素的得分统计
    附三:动机因素的得分统计及差异性分析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肿瘤标志蛋白芯片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血清的收集与保存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肿瘤标志的测定
        2.2.2 正常参考值范围
    2.3 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
        2.3.1 统计学分析
        2.3.2 决策树的设置
        2.3.3 ANN的设置
        2.3.4 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3.5 Fisher判别分析的设置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血清肿瘤标志的检测结果
    3.3 决策树、神经网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Fisher判别分析结果
        3.3.1 决策树结果
        3.3.2 ANN结果
        3.3.3 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3.4 Fisher判别分析结果
    3.4 决策树、神经网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Fisher判别分析预测结果的比较
4 讨论
    4.1 肿瘤标志对肺癌的辅助诊断的临床价值
    4.2 四种模型对肺癌的预测
        4.2.1 决策树模型的评价
        4.2.2 ANN模型评价
        4.2.3 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价
        4.2.4 Fisher判别分析模型评价
    4.3 四种分类模型的比较
    4.4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肿瘤标志在肺癌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四、CYFRA21-1、NSE、CEA联检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联合癌胚抗原在老年肺癌诊断中的应用[J]. 林道烺,陈洁琼,于鹏飞,林平,陈瑀.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1(04)
  • [2]探究肿瘤标志物检验用于肺癌诊断的应用价值[J]. 庄学山,李毅俊. 中外医疗, 2021(24)
  • [3]CEA、CA125、NSE、CYFRA21-1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J]. 陈永康,周军,高小文.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4)
  • [4]八项肿瘤标志物在诊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中的临床应用[D]. 宋红磊. 延边大学, 2021(02)
  • [5]肿瘤相关自身抗体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研究[D]. 徐鲁.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6]循环肿瘤细胞、经皮肺穿刺活检及18F-FDG PET/C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中的临床应用[D]. 唐兴. 苏州大学, 2020(06)
  • [7]CYFRA21-1、NSE和SCC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黄星铭,闵晓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08)
  • [8]肿瘤标志物检验适宜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海晨.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肿瘤标志蛋白芯片在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D]. 张红巧. 郑州大学, 2012(10)
  • [10]血清标志物CYFRA21-1、NSE、CEA、CA125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朱传新,周玉平.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1(02)

标签:;  ;  ;  ;  ;  

CYFRA21-1、NSE、CEA联合检查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