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对不同品质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硫磺对不同品质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一、硫对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烁然[1](2021)在《施硫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文中认为协同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玉米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玉米产量的不断提升,其蛋白质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严重影响了玉米的营养品质。同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存在肥料用量不合理和不平衡现象,导致肥料利用率偏低及一系列环境问题。如何协同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成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挑战。硫素作为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与利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类型土壤玉米(良玉99)田上设置施硫田间试验及氮硫互作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硫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氨基酸平衡及氮硫养分利用的影响,阐明了施硫协同提高玉米产量、籽粒品质及肥料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为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施硫提高了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与不施硫处理相比,施硫处理吐丝期玉米叶片中谷胱甘肽含量提高了40.5%~100.3%,叶片过氧化氢含量下降了8.9%~67.3%,叶片Rubisco活性提高了6.0%~36.8%,叶片光合速率提高了10.3%~27.7%,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6.6%~25.9%,成熟期籽粒产量提高了6.5%~26.0%,当施硫为60~90 kg ha-1时,玉米产量处于最高水平。总体来看,施硫通过提高玉米叶片中谷胱甘肽含量,抵消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积累的过氧化氢,维持了光合作用的氧化还原平衡,使Rubisco免受氧化损伤,提高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促进了干物质的积累与转移,从而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2.施硫提高了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并促进了籽粒氨基酸平衡与不施硫处理相比,施硫处理成熟期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8.1%~36.7%,半胱氨酸含量提高了23.1%~76.9%,赖氨酸含量提高了21.3%~63.7%,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提高了26.9%~52.1%。当施硫为60~90 kg ha-1时,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均处于最高水平。综合分析表明,施硫提高了玉米籽粒中半胱氨酸的含量,促进了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及氨基酸的交联,从而提高了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半胱氨酸含量的增加促进了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之间的交联,提高了籽粒中必需氨基酸含量而降低了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促进了籽粒氨基酸平衡,实现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同步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玉米籽粒营养品质。3.氮和硫的协同施用同步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与营养品质玉米籽粒产量及营养品质与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之间关系密切,氮硫配施通过调控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提高了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在本研究中,最佳产量下的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为12.2,最佳籽粒蛋白质含量下的氮硫化学计量比为14.0。当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在12.2~14.0之间时,可同时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同时,籽粒中半胱氨酸、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及总必需氨基酸达到最高含量时的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分别为11.0、12.1、11.2、10.6和12.1。综合考虑玉米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当玉米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在11.0~12.0时,可实现玉米籽粒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同步提升。4.施硫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氮肥的利用效率在本研究中,施硫提高了玉米籽粒、茎杆及叶片中的氮素含量,并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从而提高了玉米对氮肥的利用。与不施硫处理相比,施硫处理籽粒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6.7%~60.5%,茎杆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1.8%~43.1%,叶片的氮素积累量提高了21.7%~64.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7.9%~25.6%。但是,随着施硫量的增加,硫肥利用率逐渐降低。黑土上的硫肥利用率分布在6.5%~17.4%之间,以施硫60 kg ha-1处理最高。风沙土上的硫肥利用率分布在4.8%~16.1%之间,以施硫30 kg ha-1处理最高。在确保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结合高产、优质条件下的最佳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并综合分析玉米氮、硫养分利用效率得出,施硫60 kg ha-1为最佳的田间硫肥施用量。综上所述,施硫通过提高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必需氨基酸含量及氮硫吸收,协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营养品质和养分利用效率,为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汤小庆[2](2021)在《减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氮素是影响小麦产量与品质的主要营养元素。弱筋小麦籽粒以低蛋白质含量为优质目标,为保证其丰产且低蛋白含量,要求严格把控适宜施氮量。施氮量相同时,不同施氮运筹比例会导致弱筋小麦籽粒品质下降,难以实现量质协同。不合理施用氮肥还会降低氮肥利用率,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弱筋小麦施氮量的氮肥运筹,前人虽有大量研究,但进一步减氮对产量、品质、经济效益等影响如何,尚待研究明确。本试验于2018-2019和2019-2020年度在弱筋小麦优势产区的盐城市大丰区和仪征市进行,选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24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减氮处理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农艺性状、生理特性、氮肥效率、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了减氮条件下叶面肥喷施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以期探明弱筋小麦优质、丰产、增效的减氮技术与途径,为弱筋小麦大面积提质增效生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施氮量 270 kg hm-2下基本苗由180×104 hm-2(CK1)增加至225×104 hm-2(CK2),未显着影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但显着提高了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基本苗225×104 hm-2条件下,施氮量由270 kg hm-2减少至225 kg hm-2,不同施氮处理M5122、M7120、M5050间籽粒产量无显着差异,且与减氮前无显着差异;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较减氮前或低或相似;氮肥农学效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经济效益较减氮前均未显着减少。在施氮量225 kghm-2基础上拔节期施氮比例减少10%至202.5 kghm-2(M5040),籽粒产量与经济效益较减氮前(CK1和CK2)无显着变化,同时氮肥农学效率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硬度指数显着降低。在施氮量202.5 kg hm-2(M5040)基础上,继续减少施氮量会显着降低籽粒产量和经济效益,尽管测定的籽粒品质指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但无法实现优质、丰产、高效的协同。因此,生产中在施氮量270 kghm-2基础上可适当增密减少追氮,可减氮至202.5 kghm-2,采用基本苗225×104株hm-2、基肥施氮112.5 kg hm-2和拔节肥施氮90 kg hm-2的模式,可实现弱筋小麦优质、丰产、高效协同。2、在施氮量225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施50%的基础上,基肥与拔节肥施氮比例各减少10%(M4040)会降低主要生育期群体茎蘖数,显着降低有效穗数;降低主要生育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同时降低花后剑叶净光合速率、SPAD值、抗衰老酶SOD、POD、CAT酶活性,增加MDA含量,抑制了光合同化物的积累与转运,造成籽粒粒重降低,导致减产。在施氮量225 kg hm-2、基肥和拔节肥各施50%的基础上,保持基肥施氮量不变,仅在拔节肥施氮比例减少10%(M5040)可保证群体茎蘖数,对茎蘖成穗率和最终穗数无显着影响;且未导致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显着变化,构建了良好的群体结构。因此,少量减少追氮量在生育前期保证了氮素的供应,稳定群体数量,对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生产能力无显着影响,与不减氮处理维持同一水平。但拔节肥施氮比例减少20%以上会显着降低群体质量和叶片光合特性,导致减产。因此,减氮生产中应确保在生育前期有较高的茎蘖数基础上,稳定茎蘖成穗率,以保障足够穗数;同时注重花后叶片的抗衰能力,保障籽粒灌浆光合物质。3、基施氮肥和叶面肥喷施及其互作显着影响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基肥在0~180kghm-2施氮范围内,随施氮量减少,籽粒产量、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以180 kg hm-2施氮量下穗数、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显着较高。此外,180kghm-2施氮量下花后剑叶SPAD值、SOD、CAT、POD、NR、GS酶活性均高于其他施氮量处理,MDA含量较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开花后喷施1.5%N、0.1%KH2PO4、1.5%N+0.1%KH2PO4等叶面肥可较喷施清水对照显着增加了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其中以喷施1.5%N+0.1%KH2PO4和1.5%N增重效果最明显。叶面肥1.5%N、1.5%N+0.1%KH2PO4可提高花后剑叶SPAD值,提高SOD、POD、CAT酶活性,降低MDA含量,延缓叶片的衰老,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加大对籽粒的供应,提高产量。叶面肥对籽粒品质的影响因肥料类型而异,其中喷施叶面肥1.5%N、1.5%N+0.1%KH2PO4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但籽粒品质均符合弱筋小麦国家标准。因此,在小麦生育期仅施一次基肥的情况下,施氮量为180 kg hm-2时可保证充足的穗数与每穗粒数,同时花后喷施叶面肥1.5%N或1.5%N+0.1%KH2PO4可延缓叶片衰老,提升碳氮代谢活力,显着提高籽粒重,同时籽粒品质符合优质弱筋小麦标准,有助于优质高效生产。

欧阳雪莹[3](2020)在《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研究》文中指出滴灌小麦是一种密植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的种植方式。新疆滴灌小麦栽培过程中仍遵循传统的高肥高产理念,造成氮肥投入过量、氮效率降低。因此,探究在减氮条件下滴灌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规律,同步提高氮肥利用率,是新疆小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论文设置7个不同的施氮处理,从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角度,研究减氮配施有机肥多水平处理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籽粒中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积累量的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籽粒库特征展开分析,探求减氮配施有机肥对籽粒灌浆的调控效应,进一步挖掘滴灌春小麦产量和品质提升潜力,以期为新疆滴灌春小麦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的茎鞘、叶片、麦穗、粒重的干物质积累均随着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大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以N15(有机肥替代15%氮肥,即85%N+15%有机肥)处理表现最优。两品种的理论最高千粒重、最大灌浆速率及平均灌浆速率也均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表现出增加再减小的趋势,并以N15处理表现最好。这说明适宜的减氮配施有机肥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进程。而相比两个品种而言,新春38号(强筋)的干物质变化在减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的比新春49号(中筋)更为敏感。2.随灌浆期推进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籽粒中蔗糖合成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结合态淀粉合成酶(GBSS)及淀粉分支酶(SBE)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在花后28d时达到峰值。不同处理下,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两品种均在N15处表现最优,并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新春38号的SS、ADPG-PPase、SSS、GBSS与SBE活性的N15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7.40%~39.50%、9.90%~56.20%、6.86%~55.97%、3.15%~6.07%、5.74%~54.31%;新春49号的SS、ADPG-PPase、SSS、GBSS与SBE活性的N15处理相比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2.93%~31.9%、7.90%~54.14%、5.00%~54.69%、5.72%~15.95%、2.47%~41.80%。由此可见新春38号的碳代谢关键酶活性在减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更为明显。而籽粒碳代谢物质含量在灌浆期内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蔗糖含量随着灌浆期的推进呈逐渐减小的趋势,淀粉含量则表现为不断上升的变化。不同处理下,两品种的蔗糖与淀粉(直链、支链及总淀粉)含量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直/支比则表现为先降后升的变化,均以N15处理达到最优。3.随着灌浆时间的推进,两个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逐渐降低。不同处理下,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均在N15处表现最优,并与其他处理均存在显着性差异;新春38号在N15条件下NR、GS、GPT活性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3.54%~28.86%,3.23%~38.85%,1.25%~28.48%,新春49号在N15条件下小麦籽粒的NR、GS、GPT活性相比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2.25%~27.39%,1.64%~31.80%,1.20%~21.17%。灌浆期内,适宜的减氮配施有机肥不仅能够提高籽粒总蛋白含量,还能够提高蛋白质质量。不同处理下,新春38号与新春49号的蛋白质含量随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再降低的变化,在N15处理下表现最优。从不同品种上分析,新春38号(强筋)在花后35d,N15处理下,比新春49号(中筋)提高了21.67%。籽粒中的清蛋白、球蛋白、醇蛋白、谷蛋白以及谷醇比也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不同处理下均以N15处理最佳。4.新春38号和新春49号小麦产量构成随着减氮配施有机肥程度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两个品种的籽粒千粒重、穗数以N15处表现最优,穗粒数在N20处理处最优。且在减氮配施有机肥条件下,两个品种的N15处理的籽粒产量及蛋白质产量均大于其他处理,N15与N20处理间的没有显着差异,与其他处理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经拟合,籽粒产量与氮肥水平呈二次曲线关系:y=-0.0533x2+23.023x+4910.7(新春38号,R~2=0.9869),y=-0.052x2+23.141x+4783.6(新春49号,R~2=0.9934);即当两个品种的施氮量为255 kg·-2时,新春38号产量为7315.73 kg·-2,新春49号产量为7303.26 kg·-2。蛋白质产量与氮肥水平也呈二次曲线关系:y=-0.0173x2+6.6221x+522.33(新春38号,R~2=0.8925),y=-0.0107x2+4.5175x+454.51(新春49号,R~2=0.9387),即当两个品种的施氮量为255 kg·-2时,新春38号蛋白质产量为1086.03 kg·-2,新春49号蛋白质产量为910.71 kg·-2。综上所述,适宜的减氮和有机肥配施不仅能够改善小麦灌浆特性,对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蛋白质、淀粉及其组分和产量的提高也有重要影响。本试验中,减氮配施有机肥对新春38号(强筋型品种)的淀粉和蛋白质含量的调控效应比新春49号(中筋型品种)更为明显。且不同处理条件下,最优减氮配施有机肥配比组合为N15,即85%+15%有机肥。

杨晓婉,朱志明,马自清,哈东兴,陈晓军[4](2019)在《小麦品质影响因子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对影响小麦品质的品种特性、环境及栽培措施进行了综述,在生产实际中,应综合考虑遗传、生态环境、栽培措施等因素,根据目标产品需求,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全面提升小麦品质。

刘莹,王德梅,常旭虹,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王玉娇,陶志强,赵广才[5](2018)在《施氮量对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明确黑土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品种实现优质高效的施氮量,于2016—2017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温室选用2个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4号’(‘NM4’)和‘农麦5号’(‘NM5’),2个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JQ7’)和‘津强8号’(‘JQ8’)为材料,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3种施氮量0 kg/hm2(N0)、120 kg/hm2(N120)、240 kg/hm2(N240)与品种互作对黑土条件下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品种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产量均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P<0.05或P<0.01),且施氮量×品种互作效应显着(P<0.05)。黑土条件下,如果仅从施氮量角度考虑,应采用N 120 kg/hm2的处理实现春小麦优质高效;如果仅从品种角度考虑,要获得较多的蛋白质产量和氨基酸产量,应选用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8号’;如果从施氮量和品种互作的角度分析,强筋春小麦品种‘津强7号’×施氮量N 240 kg/hm2,中筋春小麦品种‘农麦5’号×施氮量N 240 kg/hm2能够实现黑土地小麦优质高效。

吕钊彦[6](2017)在《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新疆春小麦产量及品质行间差异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文中认为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是我国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92.4%的耕地为灌溉农田,然而新疆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仅为100-200 mm,农业生产完全依赖于灌溉。近些年,新疆为了应对极端水分短缺以及因为极少降雨和大的蒸散造成的水分平衡,在小麦生产中较好的应用了滴灌技术。然而现在普遍应用的一管四行小麦的滴灌模式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以新春6号为材料,于2014、2015年在大田滴灌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滴灌模式(TR4:行管比4;TR5:行管比5;TR6:行管比6;小麦行距15 cm)对近行小麦(R1)、次远行小麦(R2)以及远行小麦(R3)产量、品质、水分利用及土壤水氮行间分布状况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春小麦产量及土壤水氮分布在三种滴灌模式间的行间差异随着滴灌带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增加滴灌带间距,不同行的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TR5和TR6远行得到的水氮的量相对于近行大幅降低,水分的亏缺,造成了远行小麦受到干旱胁迫,不利于小麦产量的形成,同时也造成了产量的行间差异。TR5和TR6的产量和水分利用率低于TR4,然而蒸散高于TR4。R2和R3的产量相对于R1减少的百分比远低于灌溉后水分增加量(RIW)。这个机制有利于在减少RIW的前提下发展较大的行管比滴灌模式。2.适当增加滴灌带间距,有利于籽粒面粉品质的提高,但也提高了小麦行间差异。滴灌对不同行小麦品质行间差异的影响主要是由P2-P6品质行间差异引起的。相对于TR4,TR5和TR6提高了新疆春小麦籽粒面粉麦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同时,TR5的总蛋白含量高于TR6,且行间差异较小,说明TR5更有利于提高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在三种滴灌模式中,TR5和TR6有较高的GMP含量、干湿面筋含量、SDS-沉降值、面团形成时间,由于远行降低幅度较大,特别是在在TR6下行间差异最大,因此TR5更有利于小麦面粉蛋白加工品质的提高。同时,TR5的小麦籽粒具有最小的淀粉直/支比,有利于小麦籽粒淀粉加工品的提高。因此,三种滴灌模式下,TR5的小麦品种相对于TR6具有较小的行间变异系数,因而TR5更有利于新疆春小麦籽粒品质的稳定。对不同滴灌模式下各行小麦籽粒分层分析表明,各行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主要集中在第二到第六层(pearling fraction(P)2-P6)。小麦行间麦谷蛋白差异主要在P2-P7层,籽粒不同层谷/醇比表现为R1和R2显着大于R3,R1和R2差异不显着,面粉麦谷蛋白含量和谷/醇比高低反应了蛋白质加工品质。不同层的GMP含量行间变异主要在P2-P4层较大。干、湿面筋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面粉的加工品质,干、湿面筋含量在P2-P4层有较大的行间变异。沉降值行间变异主要在P3-P5层较大。通过籽粒分层分析可知,品质行间变异主要由P2-P5层品质变异引起。3.三种模式间,随着滴灌带间距的增加,春小麦源库碳氮代谢能力降低且行间差异增大。TR4的各行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最高,TR5灌浆过程中旗叶可溶性糖与蔗糖含量与TR4差异较小,TR6均低于TR4和TR5,因为远行的旗叶碳氮积累大幅下降,造成滴灌带间距越大,行间差异越大。三种滴灌模式下不同行小麦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表现为R1大于R2大于R3,且行间差异随着滴灌带间距增大而增大,且在灌浆中期行间变异大于灌浆末期,这可能跟生育前期干旱适应,缓解了远行在灌浆后期再次受到的干旱胁迫,因此行间差异逐渐缩小。更高的氮代谢酶活性有利于更多的氮素同化并向小麦籽粒转运并积累,酶活性的行间差异增大,会导致籽粒最终氮积累及品质的行间差异变大。TR4的小麦籽粒蔗糖合成酶(SS)活性高于其它两个处理,TR6的R3的SS活性较R1和R2显着降低,不利于淀粉的合成,导致行间籽粒重差异较大。TR4和TR5的小麦籽粒SSS和GBSS活性高于TR6,TR6远行小麦籽粒SSS和GBSS活性显着下降,不利于籽粒中的淀粉合成。淀粉是籽粒干重形成得重要组成部分,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的高低直接影响籽粒淀粉的含量,TR5和TR6远行淀粉合成酶活性降低幅度增大,造成籽粒淀粉合成降低,最终导致产量行间差异随着滴灌带间距的增大而增大。花前干物质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DMR-C)在适度干旱胁迫下提高,而在重度干旱胁迫下下降。R2和R3适度干旱胁迫下干物质再转运量(DMR)低于R1,然而转运率(DMR-R)和DMR-C却提高了。这与R3的叶面积指数和旗叶相对含水量相对于R1降低的幅度较少有关,也与R2和R3营养生长期干物质积累再转运对籽粒贡献率的补偿性提高有关。增强的花前积累物质的再转运量和叶面积指数保证了远行相对近行产量降幅较少。小麦营养生长阶段干旱适应(前期适度干旱)能够增强小麦对花后抗旱能力,有利于小麦保持较好的水势,保证较高的产量。4.在一管6行小麦滴灌模式下,不同品种间因为根系干重、活力以及叶面积等行间差异造成产量行间差,且产量行间差异在品种间区别较大。在一管6行小麦滴灌模式下,新春40和新春44产量行间差异较小且产量较高,其叶面积和伤流液值较大,并且均与产量呈显着相关性。而新春11和新春22行间差异较大且产量较低,其叶面积和伤流液的值较小。较高的根系干重有利于小麦对土壤水肥的吸收,进而有利于小麦产量的形成。根系干重行间差异较大,也会增加产量的行间差异。筛选在高行管比滴灌模式下,产量较高且行间差异较小的品种对新疆地区稳产增效具有积极意义。

邹春雷[7](2016)在《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探究叶面喷施碳和氮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克旱19和龙麦33为材料,分别采用质量浓度为5%和2%的蔗糖和尿素作为外源碳氮调控物质,从齐穗期开始分3次进行叶面喷施处理。通过测定源、库器官干物质积累、糖含量变化和籽粒品质,分析源、库关系,探讨叶面喷施碳氮物质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叶面喷施5%蔗糖降低了小麦旗下叶、倒二节的干物质重,增加了旗叶、旗下叶的干物质重下降幅度及其干物质转运对“库”器官的贡献率;而叶面喷施2%尿素增加了小麦旗下叶、穗下节、穗部的干物质重,降低了旗叶的干物质转运对“库”器官的贡献率。2.叶面喷施5%蔗糖降低了春小麦旗叶、旗下叶等“源”器官以及籽粒的可溶性糖含量;叶面喷施2%尿素增加了小麦旗叶、穗下节等“源”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同时降低了穗轴、籽粒等“库”器官的可溶性糖含量。叶面喷施5%蔗糖和2%尿素增加了小麦不同时期籽粒总淀粉含量。3.叶面喷施5%蔗糖和2%尿素使小麦的籽粒灌浆速率提高了12.8%38.1%,喷施2%尿素效果更加明显。5%蔗糖处理下克旱19和龙麦33穗粒数分别提高了11.9%和9.5%;而2%尿素处理下穗粒数提高了20.6%和8.9%,千粒重提高了4.6%和7.2%,产量提高了16.9%和15.8%。叶面喷施2%尿素处理下龙麦33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了6.2%,湿面筋含量提高了5.5%,沉降值提高了14.7%。4.叶面喷施5%蔗糖处理下龙麦33的面粉吸水率提高了2.8%;2%尿素处理下龙麦33的面粉吸水率分别提高了4.7%。2%尿素处理下龙麦33的面团稳定时间延长了26.7%,断裂时间延长了12.5%,公差指数降低了18.1%。5%蔗糖处理下克旱19的面团拉伸阻力提高了10.8%,拉伸面积提高了8.7%,拉伸比例提高了9.1%;龙麦33的拉伸面积提高了7.9%,拉伸比例提高了5.0%。2%尿素处理下克旱19的拉伸面积提高了8.7%,拉伸比例提高了9.1%;龙麦33的拉伸面积提高了6.7%,拉伸比例提高了5.0%。

陈雪燕[8](2016)在《小麦及其近缘种属品质相关基因avenin-like b和NAM-B1的研究》文中认为小麦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人们在追求高产的情况下,对其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麦品质是由蛋白质、脂质、淀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决定的,其中蛋白质的含量、质量以及相互作用尤为重要。小麦储藏蛋白包括麦谷蛋白(glutenin)和麦醇蛋白(gliadin),其与面筋流变学特性相关,分别决定面团的粘弹性。麦谷蛋白分为高分子量麦谷蛋白(HMW-GS)和低分子量麦谷蛋白(LMW-GS);醇溶蛋白包括α-、β-、γ-及ω-gliadin等类型。然而大量研究证实,目前研究的传统面筋蛋白仅能解释小麦品质变异的30%-70%。在传统面筋蛋白的氨基酸中半胱氨酸只占一小部分(约2%),它们可形成分子间二硫键,使蛋白质结构变成超高分子聚合物,为面筋提供黏弹性,而avenin-like蛋白(ALPs)作为一种新发现的小麦贮藏蛋白因其含有高冗余的半胱氨酸残基,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avenin-like b蛋白含有18-19个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二硫键,进而影响小麦面粉的加工品质。但在该蛋白的研究上仍然缺乏关于该蛋白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等位基因的数量以及等位基因的影响等遗传信息。野生型NAM-B1基因主要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中,其控制小麦中铁、锌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加快植株衰老,促进叶片中的营养物质向籽粒中的运输。在栽培小麦中很少被发现,尤其在中国栽培小麦中的分布仍不清楚。本研究主要围绕在小麦品质中影响蛋白质量和含量的avenin-like b和NAM-B1基因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选取中国春和野生二粒小麦Bethlehem代换系的材料L16-3BS进行蛋白质组学研究,获得47个差异蛋白点,2个是和对照品种BL相比较,在材料L16-3BS新出现的蛋白点,35个表达量上调的点,10个表达量下调的点。结合质谱鉴定技术,47个差异蛋白点被鉴定为:球蛋白(Globulin)5个,α-醇溶蛋白(Alpha-gliadin)2个,γ-醇溶蛋白(gamma gliadin)2个,MYB转录因子(MYB transcription)1个,延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1个,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2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7个,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1个,类燕麦蛋白(avenin-like)2个,小麦果聚糖(triticin)3个,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1个,热激蛋白(Heat shock protein)2个,18个未知蛋白(unknown protein)。确定与品质相关基因avenin-like b为候选基因进行深入研究。2、对avenin-like b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avenin-like b基因全长855-858bp,无内含子,并且与数据库中的中国春参考序列分别匹配在染色体7DS(99%),4AL(98%)和7AS(97%)上。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进行基因的染色体定位,首次明晰了该基因属于多基因家族,有三位基因位点,并分别位于7A、4A和7D上,依次命名为TaALPb-7A,TaALPb-4A和TaALPb-7D。序列比对分析发现:TaALPb-7A基因有3个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TaALPb-7A1、TaALPb-7A2、TaALPb-7A3。TaALPb-4A基因有4个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TaALPb-4A1、TaALPb-4 A2、TaALPb-4A3、TaALPb-4A4,而在TaALPb-7D位点上没有发现新的变异类型。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相同染色体上avenin-like b基因克隆序列分别聚在一起,形成一小类;与已报道的avenin-like蛋白序列在图中构成一大类,彼此间相似度较高,与低分子量谷蛋白(LMW-GS)、高分子量谷蛋白(HMW-GS)亲缘关系较近,与ω-醇溶蛋白亲缘关系最远。3、dd-PCR表达分析:有功能的TaALPb-7A等位基因(TaALPb-7A1、TaALPb-7A2)可正常表达,与内参基因表达拷贝数比例在1:2.54到1:3.36之间。而无功能的TaALPb-7A等位基因(TaALPb-7A3)不能正常表达。4、构建可正常表达的TaALPb-7A1、TaALPb-7A2体外表达载体,进行体外诱导表达、并纯化TaALPb-7A1、TaALPb-7A2目标蛋白,掺粉试验表明,这2种等位基因均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正相关作用。5、针对TaALPb-7A两种类型等位基因(正常表达和沉默)序列开发了ASP功能标记,功能验证表明:正常表达的等位基因和揉混特性中的和面时间(P<0.0443)及8分钟带宽(P<0.0096)呈显着相关。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籽粒蛋白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关联分析发现,可表达的TaALPb-7A等位基因及沉默的TaALPb-7A等位基因与这些参数相关性不显着。表明可表达的TaALPb-7A对品质的贡献并未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6、对小麦近缘种属12个基因组(W、E^e、E^b、St、Q、Ns、Ta、U、C、N、V、R)的avenin-like b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一些基因组中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并且在一些基因组中发现一些新的变异类型,为小麦的品质改良提供了丰富的基因资源和良好的研究基础。7、利用218份中国小麦栽培种,进行NAM-B1等位基因的筛选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中国栽培种中没有发现野生型NAM-B1存在,只有NAM-B1的插入型(24.3%)和缺失型(75.7%)两种类型存在,深入剖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为今后如何更好利用野生型NAM-B1以及在小麦营养品质改良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作用。

李建伟[9](2015)在《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探究外源碳氮对春小麦花后源库器官碳氮代谢平衡及籽粒蛋白质品质的影响,选用不同基因型的春小麦品种克旱19和龙麦33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的蔗糖和尿素作为外源调控,于小麦花后开始,分3次叶面喷施。通过测定源库器官光合碳代谢和氮代谢变化和籽粒品质,分析花后小麦源库器官氮代谢活性,以及源库间碳氮代谢的相互作用,对外源碳氮物质调控的响应机制,进一步分析其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源碳氮处理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小麦籽粒形成阶段的氮含量,进而增加了面筋含量,尤其是5%蔗糖和2%尿素处理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不同浓度碳氮处理增加了面团的拉伸曲线面积和抗延阻力,其中,外源碳处理对拉伸曲线面积的影响大于氮处理,而外源氮更利于抗延阻力的提高。综合表现,5%蔗糖和2%尿素处理更利于小麦籽粒品质的改善。2.2%尿素处理增加了旗叶叶片、旗下叶叶片、穗下节间和旗下叶叶鞘中含氮量,5%蔗糖处理增加了成熟期籽粒中氮含量。2%尿素的源器官氮含量大于5%蔗糖。3.叶面施用5%蔗糖处理显着提高了克旱19和龙麦33籽粒的清蛋白含量,分别较清水对照增加了14.5%和25.2%;而2%尿素处理的球蛋白含量增加了22.0%和20.1%,谷蛋白含量增加了5.0%和7.3%,醇溶蛋白含量增加了16.0%和11.0%。4.2%尿素处理促进了贮藏蛋白的积累,提高了克旱19和龙麦33面筋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占总蛋白含量的比例,从而增加了湿面筋含量(增加5.8%和9.5%);同时提高了面粉吸水率,增加了面团的稳定时间。此外,2%尿素处理改善了面团的延展性,增加拉伸曲线面积。

田由甲[10](2015)在《甲硫氨酸和无机硫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受品种、环境和栽培措施的共同影响,而肥料管理是最重要的栽培调控措施之一。本试验以中筋小麦扬麦16为材料,研究了甲硫氨酸与无机硫施用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和加工品质的影响,并研究了含硫氨基酸喷施对籽粒谷蛋白和加工品质的影响,以明确含硫氨基酸对小麦籽粒品质的调控效应,为小麦品质的调优合理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具体结果如下:1.甲硫氨酸与无机硫配比及施用时期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硫肥施用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总蛋白及其组分的含量。基施硫肥S60和Met6o能够显着提高GMP含量。S60(追施硫肥,T)处理显着提高了 GMP的体积平均粒径,各硫肥处理提高了 GMP的数目平均粒径(除S60处理),拔节期追施硫肥处理的GMP数目平均粒径高于与之对应的基施硫肥处理,但对GMP表面积平均粒径影响不显着。对谷蛋白亚基来说,Met60(T)处理下亚基综合的表现最优,S60(T)处理次之。硫肥施用对巯基和二硫键的含量影响差异不显着,但基施硫肥处理的二硫键含量高于追施硫肥处理。施用硫肥显着增加了面粉湿面筋含量(除Met15S45)、干面筋含量(除Met15S45、Met30S30)和SDS沉降值(除S60),增加了面团吸水率、弱化度,但降低了面筋指数、显着降低了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指数。Met30S30显着提高了面团形成时间。基施和拔节期追施S60能够显着提高产量,Met60(T)的施用反而使产量显着降低。综合考虑对产量和品质的效应,S60(T)处理效果较优。2.叶面喷施含硫氨基酸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叶面喷施能够提高千粒重和穗粒数。氨基酸和尿素混合施用(Ser/Met/Cys+Urea)和UreaI处理能够显着提高扬麦16籽粒总蛋白含量。Ser+Urea和Met+Urea处理能提高小麦的GMP含量。对GMP粒度的影响,扬麦16的各喷施处理中以硫铵II表现最优。各喷施处理多数能提高了籽粒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含量,除硫铵Ⅱ、Cys和UreaI处理外均能提高低分子量谷蛋白的总量,Ser表现最优。各喷施肥料处理对面粉巯基、二硫键影响不显着。叶面喷施肥料能够显着提高扬麦16的干湿面筋含量但对面筋指数无显着影响。对SDS沉降值,Cys和UreaⅡ显着降低了扬麦16面粉SDS沉降值。综合考虑,氨基酸和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较佳,Ser+Urea处理最优。

二、硫对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硫对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施硫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玉米生产现状
        1.2.2 玉米籽粒品质
        1.2.3 玉米产量与品质之间的关系
        1.2.4 硫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对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2.5 硫素的吸收、同化及其对氮、硫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1.3 问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1 研究思路
    2.2 研究内容
        2.2.1 施硫对玉米产量提升的作用机制
        2.2.2 施硫对玉米籽粒品质提升的生理机制
        2.2.3 施硫对玉米氮、硫吸收与利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2.2.4 施硫对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的协同作用机制
        2.2.5 氮、硫协同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制
    2.3 技术路线
    2.4 创新点
第三章 施硫对玉米光合作用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区气候概况
        3.2.2 试验田基本情况
        3.2.3 试验设计
        3.2.4 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测定
        3.2.5 玉米叶片Rubisco活性、GSH含量及H_2O_2含量的测定
        3.2.6 玉米叶面积的测定
        3.2.7 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测定
        3.2.8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施硫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2 施硫对玉米叶片Rubisco活性、GSH含量及H_2O_2含量的影响
        3.3.3 施硫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的生理机制
        3.3.4 施硫对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3.5 施硫对玉米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施硫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设计
        4.2.2 玉米籽粒产量的测定
        4.2.3 玉米考种
        4.2.4 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测定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施硫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4.3.2 施硫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4.3.3 花前干物质积累与籽粒产量的关系
        4.3.4 花前干物质转移对玉米产量的贡献
        4.3.5 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玉米产量的贡献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施硫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平衡的影响机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设计
        5.2.2 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2.3 玉米籽粒超微结构的测定
        5.2.4 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5.2.5 玉米籽粒显微结构的测定
        5.2.6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施硫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5.3.2 施硫提升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作用机制
        5.3.3 施硫对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平衡的影响
        5.3.4 施硫促进籽粒氨基酸平衡的作用机制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施硫对玉米氮、硫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玉米叶片、茎杆和籽粒干物质量的测定
        6.2.3 玉米叶片、茎杆和籽粒氮、硫含量的测定
        6.2.4 肥料利用效率的计算
        6.2.5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施硫对玉米氮、硫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3.2 施硫对玉米氮、硫吸收的影响
        6.3.3 施硫对玉米氮、硫积累量的影响
        6.3.4 花前与花后氮硫吸收对氮硫积累量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七章 氮硫协同施用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设计
        7.2.2 光合速率测定
        7.2.3 叶片Rubisco活性、H_2O_2含量和GSH含量的测量
        7.2.4 玉米产量的测定
        7.2.5 叶片和籽粒氮、硫含量的测定
        7.2.6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7.2.7 籽粒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7.2.8 籽粒超微结构的测定
        7.2.9 籽粒显微结构的测定
        7.2.10 数据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氮硫配施对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7.3.2 氮硫配施对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
        7.3.3 氮硫配施对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7.3.4 氮硫配施对玉米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7.3.5 氮硫配施促进玉米籽粒氨基酸平衡的作用机制
        7.3.6 氮硫配施对玉米叶片和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的影响
        7.3.7 玉米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与籽粒氮硫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7.3.8 玉米籽粒中不同类型氨基酸与氮硫化学计量比的关系
    7.4 讨论
    7.5 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减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生理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氮肥施用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2 氮肥施用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 氮肥施用对小麦氮效率的影响
    4 氮肥施用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5 氮肥施用对小麦生理特性的影响
    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减氮对弱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氮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减氮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2.3 减氮对氮效率的影响
        2.4 减氮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2.5 减氮间籽粒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间关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减氮对弱筋小麦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减氮对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2.2 减氮对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3 减氮对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2.4 减氮对叶片衰老酶活性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减氮条件下叶面肥对弱筋小麦花后生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2.3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叶片光合衰老生理的影响
        2.4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花后剑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施氮量下叶面肥对花后剑叶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弱筋小麦高产、优质、高效减氮技术
        1.2 弱筋小麦减氮丰产机理
        1.3 减氮条件下叶面肥对弱筋小麦的影响效应
    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氮肥运筹对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2.2 氮肥运筹对小麦灌浆特性的影响
        1.2.3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碳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1.2.4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1.2.5 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1.3 研究内容
        1.3.1 氮肥运筹对春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运转和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1.3.2 氮肥运筹对春小麦籽粒碳代谢的影响
        1.3.3 氮肥运筹对春小麦籽粒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区概况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3.1.1 茎鞘干物质积累变化
        3.1.2 叶片干物质积累变化
        3.1.3 穗干物质积累变化
        3.1.4 营养器官干物质转移及其贡献率变化
    3.2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灌浆参数的影响
        3.2.1 粒重变化
        3.2.2 籽粒灌浆参数的变化
        3.2.3 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性
        3.2.4 灌浆参数与粒重的通径分析
    3.3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3.1 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
        3.3.2 蔗糖含量的变化
        3.3.3 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活性变化
        3.3.4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变化
        3.3.5 结合态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变化
        3.3.6 淀粉分支酶的活性变化
        3.3.7 籽粒中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直/支比及总淀粉含量的变化
        3.3.8 籽粒淀粉含量与其关键酶活性的相关性
    3.4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3.4.1 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变化
        3.4.2 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变化
        3.4.3 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变化
        3.4.4 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4.5 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
    3.5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3.5.1 籽粒产量与蛋白质产量的变化
        3.5.2 碳代谢关键酶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相关性
        3.5.3 氮代谢关键酶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相关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讨论
        4.1.1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4.1.2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1.3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氮代谢及其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4.1.4 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产量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小麦品质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麦品质的概念
    1.1 营养品质
    1.2 加工品质
        1.2.1 磨粉品质
        1.2.2 食品加工品质
    1.3 小麦品质分类及指标
        1.3.1 强筋小麦
        1.3.2 中强筋小麦
        1.3.3 中筋小麦
        1.3.4 弱筋小麦
2 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 环境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3.1 地理纬度和海拔高度
        3.1.1 地理纬度
        3.1.2 海拔高度
    3.2 气候条件
        3.2.1 温度
        3.2.2 水分
        3.2.3 光照
    3.3 土壤条件
4 栽培技术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1 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1.1 氮肥
        1)施氮量
        2)施氮时期及基追比例
        3)氮肥形态
        4.1.2 磷肥
        4.1.3 钾肥
        4.1.4 硫肥
        4.1.5 微量元素肥料
        4.1.6 有机肥
    4.2 灌水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3 播期及播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4 收获期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4.5 耕作及播种方式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5 结语

(5)施氮量对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千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
    2.2 施氮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氨基酸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6)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新疆春小麦产量及品质行间差异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灌溉研究进展
    2 滴灌节水的理论依据
        2.1 根系的吸收补偿能力
        2.2 保持光合速率,降低腾速率
        2.3 根系的信号调节
        2.4 提高养分吸收
        2.5 降低土壤蒸发,减少深层渗漏
        2.6 作物全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的敏感性差异和缺水消除后的“补偿作用”
    3 水分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4 水分对小麦生理代谢的影响
    5 水分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6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7 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新疆春小麦土壤水氮分布及行间产量形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土壤体积含水量
        2.2 土壤水分增加量
        2.3 土壤尿素氮含量
        2.4 产量、作物蒸散和水分利用效率
        2.5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2.6 经济效益
        2.7 不同土层灌水增加量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2.8 产量三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新疆春小麦籽粒品质特性及行间差异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面粉蛋白品质
        2.2 面粉淀粉品质
        2.3 籽粒分层蛋白品质
    3 讨论
        3.1 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2 滴灌对春小麦籽粒蛋白品质空间分布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新疆春小麦行间源库碳氮代谢特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旗叶相对含水量和叶面积指数
        2.2 旗叶叶面积和比叶重
        2.3 旗叶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2.4 旗叶可溶性总糖含量、蔗糖含量
        2.5 旗叶糖氮代谢相关酶活性
        2.6 籽粒蔗糖含量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
        2.7 籽粒直支链淀粉及总淀粉含量
        2.8 籽粒游离态淀粉合成酶(SSS)和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
        2.9 籽粒蛋白质含量
        2.10 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
        2.11 籽粒淀粉合成酶编码基因表达
        2.12 植株氮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率
        2.13 小麦干物质积累量
        2.14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2.15 籽粒干物质积累量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产量行间差异对一管6行滴灌模式的响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2.2 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
        2.3 根系干重
        2.4 伤流液量
        2.5 产量及其形态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6 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通径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三种滴灌模式对不同行小麦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1.2 三种滴灌模式对不同行小麦品质的影响
        1.3 滴灌对籽粒品质空间分布的影响
        1.4 不同春小麦品种的产量行间差异在一管6行滴灌模式下的响应
    2 结论
    3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4 今后的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研究论文
致谢

(7)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小麦品质的概述
        1.2.2 小麦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1.2.3 干物质积累与碳氮代谢的关系
        1.2.4 源、库关系与碳氮代谢
    1.3 本研究的切入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基本情况
        2.1.1 试验田基本情况
        2.1.2 试验用品种
        2.1.3 外源碳氮调控物质
        2.1.4 试验设计
    2.2 取样与测定方法
        2.2.1 干物质积累的测定与计算
        2.2.2 可溶性糖含量和籽粒淀粉含量的测定
        2.2.3 籽粒灌浆速率的测定
        2.2.4 产量的测定
        2.2.5 籽粒及面粉品质的测定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1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2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库器官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1.3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间物质运输的影响
    3.2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各部位糖含量的影响
        3.2.1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器官糖含量的影响
        3.2.2 花后碳氮调控对小麦穗部糖含量的影响
    3.3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3.3.1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形成的影响
        3.3.2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3.3.3 产量性状与植株物质转运特性及糖代谢的关系
        3.3.4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3.5 花后碳氮调控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3.3.6 产量与籽粒品质的关系
        3.3.7 籽粒品质与植株物质转运的关系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器官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的影响
        4.1.2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器官糖运转的影响
        4.1.3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形成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4.1.4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加工品质的影响
        4.1.5 品质性状与源、库干物质转运的关系
    4.2 讨论
        4.2.1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4.2.2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糖运转的影响
        4.2.3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4.2.4 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参考 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8)小麦及其近缘种属品质相关基因avenin-like b和NAM-B1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小麦品质研究现状
        1.1.1 国际小麦品质的研究
        1.1.2 我国小麦品质的研究
    1.2 小麦的品质性状
    1.3 影响小麦品质性状的因素
    1.4 贮藏蛋白的分类及研究现状
        1.4.1 麦谷蛋白的研究
        1.4.2 醇溶蛋白的研究
    1.5 小麦贮藏蛋白的研究方法
    1.6 avenin-like基因的研究现状
        1.6.1 avenin-like蛋白(基因)在小麦中的研究现状
        1.6.2 avenin-like b在小麦近缘种属中的研究现状
    1.7 小麦及其近缘植物与品质相关的研究
        1.7.1 小麦以及近缘植物分类
        1.7.2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在小麦近缘种属的相关研究
        1.7.3 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在小麦近缘种属中的相关研究
        1.7.4 小麦近缘种醇溶蛋白的研究
    1.8 NAC转录因子的研究
        1.8.1 NAC转录因子的发现及其家族成员
        1.8.2 NAC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分类
        1.8.3 NAC基因的功能与作用
        1.8.4 NAC基因在小麦及其近缘种属中的研究
    1.9 本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9.1 本研究的内容
        1.9.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栽培小麦中Avenin-like b基因的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种子全蛋白提取
        2.2.2 双向凝胶电泳
        2.2.3 候选基因的克隆
        2.2.4 PCR扩增、检测、回收和测序
        2.2.5 基因定位和克隆测序
        2.2.6 droplet digital PCR(ddPCR)
        2.2.7 序列多态性分析和功能标记开发、验证
        2.2.8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电泳
        2.2.9 品质测定
        2.2.10 功能验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蛋白质组学的分离与鉴定
        2.3.2 目的蛋白(基因)的确定
        2.3.3 目的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2.3.4 序列分析和基因定位
        2.3.5 不同染色体上的克隆和序列多态性分析
        2.3.6 TaALPb-7A两种类型等位基因表达水平比较与分析
        2.3.7 功能标记开发和验证
        2.3.8 系统进化关系分析
        2.3.9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鉴定和品质测定
        2.3.10 诱导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2.3.11 IPTG诱导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检测
        2.3.12 蛋白纯化
        2.3.13 重组蛋白的品质效应分析
    2.4 讨论
第三章 小麦近缘种属中Avenin-like b基因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avenin-like b基因克隆
        3.2.2 PCR扩増
        3.2.3 PCR产物检测、回收、转化和测序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扩增结果
        3.3.2 7D染色体的结果分析
    3.4 讨论
第四章 中国栽培种中NAM-B1等位基因的研究
    4.1 试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基因克隆
        4.2.2 引物设计
        4.2.3 PCR扩増、克隆、测序
        4.2.4 PCR产物检测、回收、转化、测序
        4.2.5 基因序列比对分析
        4.2.6 总RNA的提取
        4.2.7 RNA完整性和浓度检测
        4.2.8 cDNA的合成
        4.2.9 RT-PCR扩増
        4.2.10 RT-PCR产物检测、回收、转化、测序
        4.2.11 c DNA序列的比对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NAM-B1等位基因的筛选和分布
        4.3.2 53 份栽培种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4.3.3 DNA和cDNA序列的比较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本研究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碳氮代谢
        1.2.1.1 小麦光合碳氮代谢平衡的关系及其调节
        1.2.1.2 小麦光合碳氮代谢平衡的酶学机制
        1.2.2 叶面肥
        1.2.3 小麦籽粒蛋白质积累规律
        1.2.4 氮素对小麦产量的调控效应
        1.2.5 氮素对小麦品质的调控效应
        1.2.6 小麦籽粒蛋白质代谢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
第二章 花后外源碳氮供应浓度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品种
        2.1.2 外源碳氮调控物质
        2.1.3 试验地条件
        2.1.4 试验设计
        2.1.5 取样方法
        2.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1.7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浓度的外源碳氮对春小麦籽粒全氮含量的影响
        2.2.2 不同浓度的外源碳氮对春小麦籽粒物理品质的影响
        2.2.3 不同浓度的外源碳氮对春小麦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2.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源库氮含量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地条件
        3.1.2 试验设计
        3.1.3 取样方法
        3.1.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源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3.2.2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库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3.2.3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旗叶叶片 SPAD 值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
        4.1.1 试验地条件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形成的影响
        4.2.2 籽粒中蛋白质组分含量间的相关性
        4.2.3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
        4.2.4 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与面粉加工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4.2.5 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4.3 结论与讨论
        4.3.1 花后外源碳氮对产量和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4.3.2 花后外源碳氮对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粉加工品质影响
第五章 结论
    5.1 花后外源碳氮供应浓度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2 花后外源碳氮对源库氮含量的影响
    5.3 花后外源碳氮对籽粒蛋白质及其各组分含量的影响
    5.4 花后外源碳氮对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甲硫氨酸和无机硫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小麦品质概念及主要指标
    2 籽粒蛋白与小麦品质
        2.1 小麦蛋白分类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2.2 谷蛋白
        2.2.1 谷蛋白大聚合体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2.2.2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2.2.3 低分子量蛋白亚基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3 硫素与小麦品质
        3.1 硫素的功能
        3.2 硫素的吸收、转运
        3.3 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的合成
        3.4 硫素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3.4.1 硫素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3.4.2 硫素对谷蛋白亚基的影响
    4 氨基酸肥与小麦品质
        4.1 作物对氨基酸的吸收
        4.2 氨基酸功能
        4.3 氨基酸肥料在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甲硫氨酸与无机硫配比及施用时期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指标
        1.2.1 蛋白含量及其组分的测定
        1.2.2 GMP含量的测定
        1.2.3 GMP粒度的测定
        1.2.4 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测定
        1.2.5 巯基、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1.2.6 干、湿面筋和SDS沉降值的测定
        1.2.7 粉质参数的测定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对蛋白及其组分的影响
        2.3 对谷蛋白亚基的影响
        2.3.1 对HMW-GS含量的影响
        2.3.2 对HMW-GS和LMW-GS总量的影响
        2.4 对GMP含量和粒度的影响
        2.4.1 对GMP含量的影响
        2.4.2 对GMP体积分布的影响
        2.4.3 对GMP表面积分布的影响
        2.4.4 对GMP数目分布的影响
        2.5 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2.5.1 对巯基、二硫键含量的影响
        2.5.2 对干、湿面筋和沉降值的影响
        2.5.3 对粉质参数的影响
        2.6 小麦不同化学组分含量和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3.3 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3.4 对于追施硫肥Met_(60)与其他处理表现不一致的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叶面喷施含硫氨基酸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验设计
        1.2 测定项目与指标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 对蛋白及其组分的影响
        2.3 对谷蛋白亚基含量的影响
        2.3.1 对HMW-GS含量的影响
        2.3.2 对HMWGS和LMW-GS总量的影响
        2.4 对GMP含量和粒度的影响
        2.4.1 对GMP含量的影响
        2.4.2 对GMP体积分布的影响
        2.4.3 对GMP表面积分布的影响
        2.4.4 对GMP数目分布的影响
        2.5 对面筋品质的影响
        2.5.1 对巯基、二硫键含量的影响
        2.5.2 对干、湿面筋和沉降值的影响
        2.6 小麦不同化学组分和品质形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1 讨论
        1.1 甲硫氨酸与无机硫配比及施用时期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1.1.1 对蛋白及其组分
        1.1.2 加工品质
        1.2 叶面喷施含硫氨基酸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1.2.1 对产量的影响
        1.2.2 对蛋白品质的影响
    2 结论
        2.1 甲硫氨酸与无机硫配比及施用时期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2.2 叶面喷施含硫氨基酸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
    3 创新之处
    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硫对春小麦不同品质类型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施硫提高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生理机制[D]. 刘烁然. 吉林农业大学, 2021
  • [2]减氮对弱筋小麦产量、品质、效益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 汤小庆. 扬州大学, 2021
  • [3]氮肥运筹对滴灌春小麦籽粒碳氮代谢的调控效应研究[D]. 欧阳雪莹.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小麦品质影响因子研究进展[J]. 杨晓婉,朱志明,马自清,哈东兴,陈晓军. 耕作与栽培, 2019(05)
  • [5]施氮量对黑土条件下春小麦品质的影响[J]. 刘莹,王德梅,常旭虹,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王玉娇,陶志强,赵广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23)
  • [6]不同行管比滴灌模式对新疆春小麦产量及品质行间差异形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理[D]. 吕钊彦. 南京农业大学, 2017(07)
  • [7]花后碳氮调控对春小麦源库关系与籽粒品质的影响[D]. 邹春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
  • [8]小麦及其近缘种属品质相关基因avenin-like b和NAM-B1的研究[D]. 陈雪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9]花后外源碳氮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D]. 李建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5(08)
  • [10]甲硫氨酸和无机硫对小麦籽粒谷蛋白积累与加工品质的影响[D]. 田由甲.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硫磺对不同品质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