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一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鼻炎一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一、鼻炎Ⅰ号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袁婷[1](2021)在《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项累积Meta分析及TS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系统运用方法学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在经典Meta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累积Meta分析评价合并结果在时间和样本量中的动态变化趋势。同时,运用试验序贯分析(TSA)估算期望信息量和检验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为针灸医师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提供更加可靠的循证证据。方法:1文献检索:全面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1979~2021)、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21)、重庆维普数据库VIP(1989~2021)、万方数据库Wan Fang(1998~2021)、Pub Med数据库(1966~2021)、EMbase数据库(1980~2021)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止2021年1月。2质量评价:全面收集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选择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2.0(Ro B2.0)评价RCT的方法学质量。选择CONCORT指南及STRICTOM标准评价RCT的报告质量。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初次筛选:使用Note Express3.2.0软件进行第一次查重,并剔除重复的文献。再根据作者、题目等基本信息进行第二次手工查重。其次筛选:初步浏览标题和摘要,排除和本研究明显不相符合的文献。如:实验研究、个案报道等。再次筛选:对于无法确定是否纳入的研究,选择下载全文来决定是否纳入。如: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等。确定纳入研究:按照预先设定的纳排标准,确定纳入RCT的数量。选择Excel软件进行文献资料的数据提取。4统计学分析:4.1经典meta分析:选择Rev Man5.4.1软件进行数据资料的Meta分析。二分类资料和连续型资料分别选择RR和SMD进行分析。效应量选择95%CI。当合并的文章数量大于10篇时,选择STATA12.0软件的Egger法检测发表偏倚。4.2累积meta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选择STATA12.0。首先根据P值和I2值的大小判断异质性的大小,再根据一定的顺序对合格的研究进行排列累积的一种meta分析方法。其累积的因素通常选择发表时间和样本量。选择的检验标准是RR、SMD和95%CI。根据效应量的大小和95%CI的范围,来评定结局效应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数据结果。以观察灸法治疗AR的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时间趋势,以及是否随样本量的增大而发生变化。4.3 TSA分析:选择Copenhagen Trial Unit开发的统计软件TSAv0.9进行试验序贯分析。选定Ⅰ类错误概率为α=0.05,Ⅱ类错误概率为β=0.1。统计学效能选择80%。期望信息量(required information size,RIS)即样本量。基于重要结局指标选择TSA分析方法估算期望信息量来验证meta分析结果的真实性。结果:1质量评价:纳入RCT文献60篇。有32篇RCT(53.33%)给出了详细的随机化方法。有6篇RCT(10%)报告了具体的分配隐藏方法。对盲法的描述尚不足。有35篇RCT(58.33%)记录了受试者的合格标准。有14篇RCT(23.33%)在结局指标的描述中区分了主要和次要结局指标。2经典Meta分析:纳入RCT文献60篇。共有6376名研究对象(试验组VS对照组=3221:3031)。分析meta分析结果得出:在改善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灸法的疗效更好(RR=1.22,95%CI[1.10,1.35])。在改善症状积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灸法组的评分更低(SMD=0.89,95%CI[0.52,1.26])。在改善RQLQ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灸法组的评分更低(SMD=1.22,95%CI[0.61,1.83])。在改善IgE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灸法组的评分更低(SMD=-9.31,95%CI[-12.48,-6.15])。3累积Mete分析:3.1总有效率:合计纳入29篇RCT,样本量为2809例。累积因素基于发表时间和样本量。结果表明:RR值变化趋于稳定,且95%CI逐次缩窄,提示精确度不断提高。3.2症状积分:合计纳入14篇RCT,样本量为1688例。累积因素基于发表时间和样本量。结果表明:SMD值变化趋于稳定,且95%CI逐次缩窄,提示精确度不断提高。3.3 RQLQ评分:合计纳入12篇RCT,样本量为885例。累积因素基于发表时间和样本量。结果表明:SMD值变化趋于稳定,且95%CI逐次缩窄,提示精确度不断提高。3.4 IgE:合计纳入4篇RCT,样本量为287例。累积因素基于发表时间和样本量。结果表明:SMD值变化趋于稳定,且95%CI逐次缩窄,提示精确度不断提高。4 TSA分析:4.1基于总有效率的TSA结果显示:RIS=24911>2949。提示样本量尚未达到期望信息量。但是Z值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表明现在的结论基本是肯定的,支持灸法的疗效优势,尚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真实性。4.2基于症状积分的TSA结果显示:RIS=1286<1897。提示样本量已达到期望信息量。且Z值(Z-curve)在纳入第2个研究后穿过了传统界值,在纳入第3个研究后穿过了TSA界值。提示meta分析得出的结果稳定,结论肯定,尚不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真实性。结论:1目前国内外灸法治疗AR的RCT研究的质量尚有待提高。建议今后进行的临床研究应严格按照CONSORT指南和STRICTOM报告标准进行规范的报告。2从Meta分析得出灸法治疗AR在总有效率、症状积分、RQLQ评分及IgE评分改善上均优于常规治疗。累积Meta分析得出研究合并结果具有时间和样本量的动态变化趋势。TSA分析证实结论基本是确定的,进一步的RCT基本很难改变结论。

杨骏[2](2021)在《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比较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研究现状及评价当前证据质量,引入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不同针刺疗法治疗AR的有效性。并对各干预措施进行疗效排序,为针刺治疗AR的临床决策和方案优选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获取针刺疗法治疗AR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OB 2.0风险偏倚评估工具,报告学质量评价采用CONSORT联合STRICTA。研究者提取纳入研究数据资料后,基于频数统计方法,采用STATA 15.1软件(Stata Corporation,Lakeway,Tenas,USA)进行数据分析及证据关系图绘制。连续性变量采用MD或SMD为效应量,二分类变量选用RR为效应量,分别计算各自的效应量即95%可信区间(95%CI)。运用“环形法”及“点分法”检验研究的局部不一致性。若存在不一致性,选用不一致模型,且对其敏感性分析观察局指标的稳定性,反之选用一致性模型。基于不同结局指标,对各治疗措施进行排序得到“累计排序曲线下面积图”(SUCRA)及其相应数值。计算各干预措施比较效应量,绘制联赛表。发表偏移采用漏斗图进行评价。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12篇文献,10310例患者。二臂研究93篇,三臂研究8篇,四臂研究1篇,涉及12种单一针刺干预,4种针刺联合干预。2.纳入研究的总体证据都存在偏倚风险,其中高风险9篇(8.03%),可能存在风险90篇(80.36%),低风险13篇(11.61%)。部分研究分配隐藏不明确,盲法缺失,对缺失数据未采取合理的校正分析方法。3.纳入研究文献报告中清楚描述受试者的纳入标准,干预方式,结局指标测量等基本要素。63(56.25%)篇文章描述了随机序列产生,16(14.29%)篇研究报道分配隐藏方法。11(9.82%)篇文章记录人员实施分配安排,16(14.29%)篇研究描述了盲法的实施。31(27.68%)篇文章记录受试者流动,25(22.32%)篇对于缺失人群的未选择正确分析方法。关于结局评估,所有纳入研究都描述了效应值的大小,3(2.68%)篇研究计算了效应值的精确度。二分类结局指标,没有文章陈述绝对和相对效值。45(40.18%)篇文章记录了各组不良反应及危害,44(39.29%)篇研究报告了自身试验的局限性,10(8.93%)篇研究提供了注册登记号。针刺报告方面明确针刺治疗的类型,并提供针刺治疗的依据,而针刺细节与针灸师的背景的信息不足。4.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改善患者鼻部症状方面,相比于穴位注射,电针联合穴位埋线、电针、毫针针刺在改善患者鼻部症状有统计学差异。针刺(新吾穴)优于穴位注射和穴位埋线,且电针联合穴位埋线最优。部分干预措施样本量小,存在异质性和发表偏倚,结局稳定性差。毫针针刺为改善非鼻部症状最佳措施,对比西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统计学差异。电针联合穴位埋线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最佳干预措施,且一致性好,发表偏倚小。降低血清Ig E方面,电针联合穴位埋线、火针、穴位埋线优于西药,火针优于毫针针刺,证据排序电针最佳。该证据稳定性好,不存在发表偏倚。电针治疗AR的有效率优于火针联合穴位埋线、针刀联合穴位注射、针刀、毫针针刺、刺络放血。穴位注射优于毫针针刺、刺络放血。头皮针、针刺(新吾穴)疗效都优于西药,有效率排序电针为最佳干预措施。该结局整体证据存在不一致,局部一致性较好,且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1.本研究大部分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存在风险偏倚,分配隐藏不明确或缺失。部分研究对于缺失数据未采用合理的分析方法,结局测量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2.纳入研究报告学质量偏低,尤其是在试验方法学及结果部分。分配隐藏及盲法报告的缺失,统计分析方法单一。部分研究结果报告缺乏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信息。针刺报告中针刺细节及治疗师背景介绍不完善。3.网状Meta结果显示针刺联合干预优于单一针刺治疗。电针联合穴位埋线能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佳。不同针刺技术疗效各有利弊,毫针针刺为改善患者非鼻部症状最佳干预措施,电针能显着降低Ig E水平且有效率优于其他干预措施。考虑当前研究存在部分不足,仍需高质量的证据以助临床决策。

黄丹[3](2020)在《抗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风客营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导师确立小儿过敏性鼻炎中医证型“风客营卫证”的临床思路和理论认识,通过临床试验观察评价经验方“抗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风客营卫证)的临床疗效,丰富中医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辨证思路和用方选择。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门诊收集的62例患儿分别纳入试验组(抗敏煎治疗组)31例,对照组(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组)31例。两组疗程均为14天,分别记录患儿治疗前后的主症、次症及鼻腔体征评分,观察患儿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比评价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病例情况:本研究共纳入病例62例(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试验组脱落1例,实际符合研究方案病例61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31例)。2、总有效率: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当。治疗14天后,试验组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两组总有效率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主症疗效:两组治疗主症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对鼻痒、喷嚏、流涕、鼻塞均有显着改善(P<0.01);治疗后主症总积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4、次症疗效:试验组次症疗效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对肤痒皮疹、眼痒、咽痒、咳嗽、恶风寒、自汗、大便不爽均有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对肤痒皮疹、眼痒、咽痒有显着改善(P<0.01),对恶风寒、自汗、咳嗽、大便不爽治疗作用不明显(P>0.05);治疗后次症总积分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5、鼻腔体征疗效:两组治疗鼻腔体征疗效相当。两组治疗对鼻腔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1),治疗后鼻腔体征积分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安全性:两组治疗方案相对安全,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均为0.00%。结论:风客营卫证可以作为小儿过敏性鼻炎辨证分型的补充应用于临床,抗敏煎具有调和营卫,祛风燥湿,缓冲激惹,缓解过敏的功效,是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风客营卫证)的有效方剂,临床值得推广。

黄翔明[4](2019)在《基于miRNA-21调控基因探讨益气活血外治法改善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模型鼠的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文中认为目的:以miRNA-21为研究靶点,探讨益气活血外治法(克敏芪丹鼻喷剂)改善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力竭游泳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卵清蛋白制作出变应性鼻炎模型。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克敏芪丹模型组及糠酸莫米松模型组,每组6只,建立模型后予克敏芪丹鼻喷剂、糠酸莫米松、生理盐水干预,治疗2周后借助电生理、ELISA、血液流变学、病理免疫组化、PCR等技术观察克敏芪丹鼻喷剂对大鼠体重、气虚血瘀症状、体征、心电图、病理免疫、ELISA、PCR检测进行机制作用及量效关系分析。结果:1一般观察(1)体重(1)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体重均有上升,与空白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方法对体重有明显影响;各造模组之间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2)治疗14天后:与空白组比较,高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给药14天后高剂量中药组体重恢复至空白组水平;中、低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给药14天后,虽然中、低剂量组体重有接近空白组的趋势,但是未恢复至空白组水平;西药组、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着差异性,说明在给药第14天后两组体重均为发生变化。高剂量中药组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1),其是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提示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的改善对体重会有影响。(3)克敏芪丹鼻喷剂剂量变化与体重量效关系拟合效果较差(P>0.05),R2=0.0062,二者量效关系较弱。(2)症状体征(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积分下降发生在给药后14天的中高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与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性很明显(P<0.01),而与中剂量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气虚血瘀以及过敏症状体征的控制效果显着,是其三者发挥了作用,低剂量中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说明疗效不佳。(2)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说明造模成功;而低剂量中药组在给药第14天后过敏症状积分下降,但未恢复到空白组水平即正常情况(P<0.05)。高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给药第14天后症状积分恢复到空白组水平即正常情况。(3)与西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说明在给药第14天后西药组疗效明显;低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者疗效有差异,且后者优于前者。(4)各组的治疗相比较:两者疗效旗鼓相当其中体现在中、低、高剂量中药组在给药后的14天差异性明显(P<0.01);西药组与高剂量中药组之间无明显性差异,证明了它们的疗效相似。2病理学(1)和模型组相比较:空白组与模型组对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发现P<0.01,即有比较强的差异显着性,经过治疗之后西药组与模型组在病理方面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中药组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对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研究意义(P<0.05)。(2)和空白组相比较:具有显着的差异性(P<0.01);每个治疗分组(除高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对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经过高剂量中药治疗的,病理表现相对优良。(3)与西药组比较:中、低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病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表明使用西药治疗的病理表现与使用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的病理表现并无明显差异。(4)中药剂量变化与病理积分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在剂量范围内表现为随着剂量的增加,病理积分逐渐下降;中药剂量变化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拟合效果较差,量效关系较弱。3免疫组化(1)相比较于空白组,生理盐水组的AR大鼠,鼻粘膜组织ECP蛋白含量有显着回升迹象,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研究意义(P<0.01),说明AR造模成功;(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西药组和高剂量中药组AR大鼠,鼻粘膜组织ECP蛋白含量有显着下调迹象,在统计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说明这两者对ECP有明显回降的作用,但未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其余组大鼠鼻粘膜组织ECP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低剂量中药对ECP作用不明显。(3)中药剂量变化与ECP平均光密度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拟合效果较差,量效关系较弱。4细胞因子检测(1)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发现,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在高剂量中药和西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相进行的比较中,结果一致,实验结果验证了造模成功的大鼠,其体内IL-4浓度上升明显(P<0.01),在高剂量中药和西药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2)与空白组比较:低剂量中药组IL-4浓度回降不如高、中剂量中药和西药组明显(P<0.01),且未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而高、中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IL-4浓度回降明显(P>0.05),均已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3)与西药组比较:高、中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的结果为,在统计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性(P>0.01),表明西药在AR大鼠身体内,对IL-4有下调的作用,下调效果与高、中剂量中药相当,但是明显优于低剂量中药组(P<0.01)。(4)中药剂量变化与IL-4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在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IL-4的含量逐渐下降。5 RT-PCR(1)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说明在造模成功后miRNA-21量明显下降;中、低剂量组中药与空白组在统计学方面出现了显着性的差异(P<0.05),证明治疗后效果不理想;高剂量中药、西药组与空白组进行比较后,未发现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说明两者治疗后对miRNA回升有一定效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有一定差异性(P≈0.1),说明两者可能在治疗上有比较弱的效果。(2)中药剂量变化与miRNA-21表达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二者拟合度较差,相关性较弱。(3)miRNA-21与IL-4、IL-12、ECP回归分析显示三者呈弱相关。6电生理检测(1)与造模前比较,造模中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P<0.05),但T波没有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ST段则明显抬高(P<0.05),T波明显高耸(P<0.05);与治疗后比较,造模中大鼠心电图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造模后有明显差异(P<0.05)。(2)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大鼠心率与造模前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治疗后完全恢复至造模前的心率(P<0.01);造模中、后R波电压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亦完全恢复至造模前的电压;造模中、后发生室性早搏事件,且造模后差异性较明显,治疗后则未发生室性早搏事件。可观察到部分大鼠造模后心电图ST段显示下移达0.05mv,说明该大鼠长期心肌缺血的效果较明显,存在血瘀体质改变。7血液流变学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切、中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粘度明显降低,差异呈显着性(P<0.01);高切指数未发生明显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外治法(克敏芪丹鼻喷剂)对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大鼠具有明确治疗效果,高剂量组疗效较优,且与西药组疗效相当,不同剂量克敏芪丹鼻喷剂对miRNA-21网络的影响各不相同。2益气活血外治法治疗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miRNA-21含量,使IL-4含量降低,继而Th2比例下降,下调组织中ECP的释放,从而减少鼻黏膜上皮细胞的损害。

任雪飞[5](2019)在《鼻内针配合中药治疗鼻鼽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鼻内针联合鼻炎1号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应用中药组进行比较,探讨鼻内针联合中药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临床疗效及治疗机制。方法:病例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耳鼻喉科门诊确诊为鼻鼽(肺脾气虚型),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病人,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两组:鼻内针联合鼻炎1号为观察组(30人)和单纯应用鼻炎1号为对照组(30人)。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评分等相关数据,分别于治疗前、治疗7天、治疗14天观察临床指标改变情况,统计分析鼻内针联合中药对该病的疗效优势所在。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6.67%,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即观察组较对照组而言,疗效更为显着。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所有观察指标经秩和检验分析(P值均<0.05),即两种治疗方案在改善所有观察指标方面疗效显着。3.治疗14天后,两组在改善喷嚏、食少纳呆、下鼻甲情况症状积分方面,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即观察组比对照组疗效更佳。其余观察指标经秩和检验分析(P>0.05),无显着性差异,即该两种方案在改善这些指标方面疗效相当。结论:在本次治疗鼻鼽(肺脾气虚型)的14天临床疗效观察中,在第1疗程末,鼻内针配合中药疗效与单纯中药疗效相当,于第2疗程末,鼻内针配合中药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疗效。

田亚峰[6](2016)在《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变态反应性鼻炎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8例变态反应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分别给予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相关免疫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免疫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相关免疫因子水平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青[7](2014)在《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有中医特色的生活质量量表观察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对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其作为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可行性,探索分析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的作用机理,以研究其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为中医内外治法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临床思路及方法。方法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选择来浙江省中医院就诊的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99例,按随机方法分为3组,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组(Ⅰ组),脱敏止嚏汤内服组(Ⅱ组),内舒拿组(Ⅲ组)。观察者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2月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2个月后自行填写生活质量量表,观察者分别计算各观察点的总积分和各维度积分。结果l、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总有效率,能够改善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对生活质量某些维度效果显着,且远期较近期效果更好。2、从症状体征计分标准来看,三组在治疗后均有疗效,2月疗程较2周疗程改善明显,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比较,脱敏止嚏汤外熏内服组与内舒拿组无显着差异,疗效相当,脱敏止嚏汤外熏内服组、内舒拿组优于脱敏止嚏汤内服组;治疗2月后总有效率比较,脱敏止嚏汤外熏内服组73.33%、脱敏止嚏汤内服组51.72%与内舒拿组65.63%,脱敏止嚏汤外熏内服组和内舒拿组优于脱敏止嚏汤内服组。3、从变应性鼻炎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来看,三组在治疗后均能提高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治疗2周后,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组总维度优于脱敏止嚏汤内服组,在自身状况、社会交际、心理影响、精神状况方面的维度也优于脱敏止嚏汤内服组;治疗2月后,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组在总维度及心理影响、精神状况维度方面优于脱敏止嚏内服组和内舒拿组,在自身状况、社会交际方面优于脱敏止嚏汤内服组。4、变应性鼻炎生活质量量表能从现代医学模式角度综合反映治疗的疗效,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结论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与单用脱敏止嚏汤或内舒拿治疗相比,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在于全身症状的改善,由患者自行填写的生活质量量表作为一种评价疗效的方法,更注重患者的自身感觉,能从多方面反映治疗的疗效,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

张佳佳[8](2012)在《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文中提出[背景]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即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疾病。以鼻塞、鼻痒、喷嚏、清水样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率近年成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AR主要药物能快速有效的控制AR症状,但尚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某些药物潜在的毒副作用也为患者的长期服药带来了困扰。针灸相关疗法种类颇丰,临床常用的有:针刺、电针、温针、耳针、灸法、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等,且其治疗AR临床报道较多,疗效较好,但尚需要严格客观的评价。[目的]研究一对针刺治疗AR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初步得出其取穴及操作规律,为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依据。研究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国内外针灸治疗AR的随机对照试验性的文献,对针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1研究一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上进行计算机检索。检索1989年1月一2011年12月在国内发表的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期刊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初步得出针刺治疗AR取穴及操作规律。2研究二根据严格制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程序和要求,电子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1979—)、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VIP,1989—)、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1998—)、PubMed (1966—)、EMbase (1980—)和Cochrane Library,并手工检索《中国针灸》、《针灸临床杂志》、《针刺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新中医》等杂志。检索时间截至2011年12月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有效率、症状体征积分、IgE等实验室指标、RQLQ (鼻结膜炎生命质量调查表)、SF-36(健康调查简表)及不良反应等指标评价针灸疗法治疗AR的疗效及安全性。统计学处理采用Cochrane Review Manager5.1.6软件。二分类资料采用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连续性资料采用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并采用GRADE系统对证据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研究一最终纳入155篇针刺治疗AR文献,经统计分析整理后,结果显示:1.1取穴方面,迎香、印堂、合谷、风池、足三里等穴应用频次最多;除经穴外,鼻通、鼻根及蝶腭神经节近年来也被广泛应用。取穴原则以辨病取穴为主,155篇文献中仅有23篇文献涉及随证或对症取穴。1.2针刺操作方面,针刺鼻周腧穴,朝向鼻部以求针到病所;远端腧穴以得气为度;某些特殊穴位有其特定角度及深度。1.3辅助疗法方面,针刺多配合艾灸或拔罐,取其振奋阳气,增强免疫力之效。1.4针刺疗程方面,以每日一次,连续治疗2-6周者为多。2研究二本研究共纳入40篇文献,其中5篇英文文献。按照不同干预措施分类,包括针刺相关文献10篇,电针相关文献4篇,温针相关文献5篇,耳针相关文献3篇,灸法相关文献2篇,穴位贴敷相关文献15篇,穴位注射相关文献2篇。各研究均存在方法学缺陷。提取数据后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结果如下:2.1疗效比较2.1.1近期有效率:针刺与西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RR=1.06,95%CI(0.85,1.32)];针刺配合中药与单纯中药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1.06,1.23)];电针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1.25,95%CI(1.13,1.39)];温针灸与西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RR=1.18,95%CI (0.94,1.49)];耳针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84,0.99)];赵氏雷火灸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1.08,95%CI(1.01,1.15)];穴位贴敷与西药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1.18,95%CI(1.04,1.34)];穴位贴敷配合基础疗法与基础疗法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1.29,95%CI (1.16,1.44)]:穴位贴敷与安慰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2.19,95%CI(1.55,3.08)];穴位注射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RR=1.28,95%CI(1.12,1.45)]。2.1.2远期有效率:针刺[RR=3.54,95%CI (1.84,6.8)].温针[RR=1.79,95%CI (1.36,2.37)]、赵氏雷火灸[RR=1.71,95%CI(1.43,2.04)]与西药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2.1.3症状体征积分改善:针刺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效应量检验P值小于0.05];温针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SMD=1.96,95%CI(1.38,2.53)];耳针与西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SMD=0.16,95%CI(-0.15,0.47)];赵氏雷火灸与西药相比有统计学意义[SMD=0.69,95%CI(0.30,1.07)];穴位贴敷与安慰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SMD=1.27,95%CI(1.05,1.49)]。2.1.4实验室指标改善:针刺、电针、耳针、穴位贴敷与西药相比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穴位贴敷与安慰针、安慰剂相比亦无统计学意义[效应量检验P值均小于0.05]。2.1.5复发率:三伏贴配合基础疗法与单纯基础疗法相比,其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7,95%CI(0.35,0.62)]。2.2安全性比较有5个研究报道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程度较轻微,均未予特殊处理。余文献均未报道试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2.3GRADE证据质量采用"GRADEprofiler"软件评估证据质量,仅有1项GRADE系统质量分级为中等(moderate),余每个结局的GRADE系统质量分级均为很低(very low)。[结论]针刺治疗AR的取穴及操作有一定规律,且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文献整理过程中,研究方法及文章描述的欠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给文献的整理带来不便,应加强临床科研规范性意识。本系统评价从有限的证据中发现,数种针灸疗法治疗AR有一定疗效,且没有明显副作用。但因纳入文献质量较低,对于系统评价的结果还应谨慎看待。

琚小芳[9](2012)在《头穴透刺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头穴透刺疗法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运用头穴透刺法,每周3次,12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32例,口服氯雷他定片和局部应用盐酸氮卓斯汀鼻喷雾剂,连续用药12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及疗后3个月随访,应用症状体征评价量化表评价其疗效。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优于对照组的80.00%,经统计学处理P=0.005,结果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3个月随访时,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74.07%和42.86%,P=0.004,差异具有显着性,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和对照组都能降低患者临床症状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P=0.002,具有统计学意义。4.3个月随访时,两组临床症状总评分比较,P=0.000,具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5.两组均对鼻堵症状的改善最显着,对喷嚏症状的改善则相对较差。6.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流涕症状上较对照组有明显疗效,其余三个症状两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头穴透刺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安全性和依从性较好,更易被患者接受。

高尚社[10](2012)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近况》文中研究指明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态性疾病,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据统计,过敏性鼻炎约占全部鼻炎的40%。临床上一般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两型[1-3]。在儿童鼻窦炎当中,最常见的致病菌是肺炎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急性鼻窦炎早期症状与急性鼻炎相似或与感冒

二、鼻炎Ⅰ号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鼻炎Ⅰ号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项累积Meta分析及TS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
    1.5 资料提取
    1.6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1.7 统计分析
    1.8 证据质量分级
2 文献检索结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
    2.2 纳入研究特征
    2.3 质量评价
    2.4 Meta分析结果
    2.5 累积Meta分析结果
    2.6 TSA分析结果
    2.7 不良反应发生率
    2.8 发表偏倚
    2.9 GRADE证据质量分级
讨论
    1 立题依据
        1.1 病种选择依据
        1.2 方法学评价工具选择依据
        1.3 Meta分析方法选择依据
    2 质量评价结果
        2.1 RoB2.0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探讨
        2.2 CONSORT声明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探讨
        2.3 STRICTOM标准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探讨
    3 Meta分析评价灸法疗效的探讨
        3.1 经典Meta分析结果探讨
        3.2 累积Meta分析结果探讨
        3.3 TSA分析结果探讨
    4 GRADE分级系统证据质量评价结果探讨
    5 同类研究比较
    6 安全性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7.1 本次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7.2 创新点
        7.3 对策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个人简介

(2)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比较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 现代医学对AR的认识
    2 中医学对AR的认识
    3 针刺疗法治疗AR的临床研究
    4 网状Meta分析在针刺疗法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第二章 不同针刺疗法治疗AR的网状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1.6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基本特征
        2.3 ROB2.0 偏倚风险评估
        2.4 纳入研究CONSORT+ STRICTA报告学评价
        2.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选题依据
        3.2 网状Meta分析价值与意义
        3.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
        3.4 纳入研究的报告学质量
        3.5 网状Meta分析结果
        3.6 同类研究比较
        3.7 优点与不足
        3.8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3)抗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风客营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观察内容
    4 疗效评价
    5 数据处理
    6 研究结果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祖国医学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与研究
    2 现代医学对儿童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与研究
    3 讨论
第三部分 结论与问题展望
    1 研究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1:小儿过敏性鼻炎病例收集表
附录 2:小儿过敏性鼻炎临床观察登记表
附录 3: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 4: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4)基于miRNA-21调控基因探讨益气活血外治法改善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模型鼠的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一 变应性鼻炎中西医研究进展
    二 中药剂量—疗效关系探讨
    三 中药经鼻给药治疗耳鼻喉科疾病概要
    四 变应性鼻炎的中医气虚血瘀研究进展
    五 miRNA-21 在过敏性疾病中研究进展
    六 益气活血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具体实验研究(方法、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研究一:一般观察
        2.2 实验研究二:病理学分析
        2.3 实验研究三:免疫组化
        2.4 实验硏究四:细胞因子检测(IL-4、IL-12)
        2.5 实验研究五:RT-PCR
        2.6 实验研究六:电生理检测
        2.7 实验研究七:血液流变学检测
    3 讨论
        3.1 研究思路解析
        3.2 组方依据
        3.3 AR动物模型证候的探讨
        3.4 量效实验结果探讨
        3.5 益气活血临床有效剂量的探索
        3.6 miRNA-21 益气活血的作用机制
        3.7 从miRNA-21 调控网络探索中医益气活血的理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5)鼻内针配合中药治疗鼻鼽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鼻鼽的研究论述
        1.1 释名
        1.2 病名沿革
        1.3 病因病机
        1.4 治疗
    2.西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论述
        2.1 变应性鼻炎的概念及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见附录1)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医症候分级量化标准[33](见附录2)
        1.6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见附录3)
        1.7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见附录3)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指标观察及数据记录方法
        2.4 统计分析
        2.5 研究结果
讨论
    1.研究目的及意义
    2.鼻内针治疗鼻鼽的理论依据
    3.选穴依据
    4.方药探析
    5.单味中药探析
存在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免疫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7)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临床资料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方案设计与分组
    (二) 治疗方案
    (三) 观察指标
    (四) 观察周期
    (五) 统计学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
    (二) 治疗结果
四、分析与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发病机理的认识
    (二) 鼻用皮质类固醇与变应性鼻炎
    (三) 中医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研究概况
    (四) 中药制剂熏蒸法与变应性鼻炎
    (五) 脱敏止嚏汤配合熏鼻治疗变应性鼻炎
    (六) 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行性
五、小结
    (一) 研究结论
    (二)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六、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变应性鼻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概述
    2 临床流行病学
    3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因素
    4 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5 变应性鼻炎的诊断及疗效评定
    6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治疗
    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研究一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取穴及操作规律探讨
        概述
        病因病机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取穴及操作规律
        1 常用腧穴
        2 取穴原则
        3 针刺方法
        4 辅助疗法
        5 针刺频率及疗程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 结局指标
        3 文献检索
        4 研究的评价与统计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纳入研究特点
        3 Meta分析结果
        4 不良反应
        5 经济学指标
        6 GRADE系统证据质量评估
        讨论
        1 研究结果
        2 研究的局限性
        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9)头穴透刺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概况
    综述二 变应性鼻炎的西医治疗进展
前言
临床资料
    1. 病例来源
    2. 一般资料
诊疗标准
    1 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方法
结果
    1 两组疗效
    2 不良事件及脱落病例
讨论
    1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2 取穴依据
    3 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探讨
    4 透刺疗法
    5 疗效分析
    6 安全性和依从性
    7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近况(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正虚邪侵论
    1.2 肝肺郁闭论
    1.3 肺肾气虚论
    1.4 阳气亏虚论
    1.5 热毒壅遏论
    1.6 瘀血内结论
2 治疗大法
    2.1 中医汤剂治疗
        2.1.1 扶正祛邪 宣肺通窍
        2.1.2 补气固表 祛风通窍
        2.1.3 调和营卫 疏风通窍
        2.1.4 益气温阳 宣通肺窍
        2.1.5 清热利胆 祛风通窍
        2.1.6 活血开窍 通鼻排脓
        2.1.7 辛凉清热 宣肺通窍
        2.1.8 疏肝解郁 益肺通窍
        2.1.9 疏风通络 活血化瘀
        2.1.1 0 辨证论治 分型治疗
    2.2 中医针灸治疗
    2.3 中药敷贴疗法
        2.3.1 伏天穴位贴敷法
        2.3.2 耳穴贴敷法
    2.4 中药雾化吸入
    2.5 中药滴鼻疗法
    2.6 穴位注射疗法
    2.7 中医综合疗法
3 小结

四、鼻炎Ⅰ号治疗常年性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一项累积Meta分析及TSA分析[D]. 袁婷.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不同针刺疗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比较的网状Meta分析研究[D]. 杨骏.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抗敏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风客营卫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黄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基于miRNA-21调控基因探讨益气活血外治法改善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模型鼠的作用机制及量效关系[D]. 黄翔明.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5]鼻内针配合中药治疗鼻鼽的临床观察[D]. 任雪飞.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耳鼻喉综合治疗仪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 田亚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27)
  • [7]脱敏止嚏汤内服外熏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 张青.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4(05)
  • [8]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系统评价[D]. 张佳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3)
  • [9]头穴透刺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D]. 琚小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近况[J]. 高尚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03)

标签:;  ;  ;  ;  ;  

鼻炎一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