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护理探讨

脑血管病护理探讨

一、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唐燕,廖若夷,刘彬,郭元,彭露,周娜[1](2021)在《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文中指出目的:构建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式访谈法初步确定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采用德尔菲法邀请21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两轮专家函询的积极性分别为100.0%、95.3%;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0.92;一级条目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24,0.246,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终形成的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包括一级条目5项、二级条目16项、三级条目77项。结论:构建的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科学、全面、可靠,可用于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的培养。

马子华[2](2021)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与人口老龄化高度相关的居民慢性病疾病负担也随之增加。掌握当前慢性疾病经济负担情况及其增长趋势,分析医疗费用增长的驱动因素对于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经合组织发布的最新核算框架——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SHA2011)分析了2015-2019年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变化趋势及其推动因素;并根据文献研究确定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的病种范围,测算了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住院费用的规模和分布;最后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以癌症治疗费用为例展开辽宁省慢性疾病费用研究,分析导致当前费用分布现状的原因及其对医疗费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控费措施。研究方法:首先,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核算框架研究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现况,分析2015年至2019年辽宁省慢性疾病治疗费用的水平及其变动趋势,采用拉式因素分解法分析费用发展变化的推动因素,并通过结构变动度方法了解费用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第二部分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确定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ACSCs)的病种范围,并基于SHA2011核算框架测算辽宁省可避免住院疾病住院费用的规模和分布,并根据这些疾病测量的结果从人群层面对辽宁省初级医疗保健的质量进行评价;第三部分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辽宁省癌症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的分布进行分析,并使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癌症患者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控费措施和政策建议。结果:1、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现况研究:(1)从慢性病疾病构成来看,住院患者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占比最高,超过50%,其次是癌症患者、糖尿病患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而门诊患者构成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和呼吸系统疾病。(2)2015-2019年辽宁省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治疗费用呈逐年增长趋势,年均增长9.5%,其中糖尿病的治疗费用增速最快,年均增长21.4%,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费用有所下降,年均降低5.2%。此外,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次均住院费用略有增长,而次均门诊费用呈下降趋势。(3)基于拉式因素分解法对增长因素分解的结果表明,从2015-2019年,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门诊治疗费用增加了407295万元,其中因就诊人次增加引致的费用增长为1068162万元,因次均费用降低引致费用减少了112654万元,因二者共同作用引致费用减少了548215万元,门诊治疗费用的增长主要由就诊人次增长所导致。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住院治疗费用增加了735416万元,其中因住院人次增加引致的费用增长为436662万元,因次均费用增长引致的费用增加为216108万元,因二者共同作用引致的费用增加为82646万元,住院治疗费用的增长主要由就诊人次增长以及次均费用的增长导致。(4)基于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分析结果表明,2015-2019年,4类主要慢性疾病的次均住院费用略有增长,其中药品费用呈下降趋势,年均下降近8个百分点,其他各项费用呈上升趋势,并且手术、护理、化验、治疗等劳务性费用增速较快。次均门诊费用平均下降了95.8元,主要为药品费用和检查费用下降导致,其中药品费用降低了72.6元,占75.8%,检查费用降低了20.6元,占21.5%。2、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研究:(1)2015-2019年,辽宁省ACSCs患者累计26.6万例,可避免住院率为6.0%,且可避免住院率有逐年增长趋势;ACSCs患者住院费用累计124.4亿元,占全省总住院费用的4.0%。(2)男性ACSCs患者数量高于女性(13.6万例vs.13.0万例),可避免住院率亦高于女性(6.8%vs.5.3%)。(3)ACSCs患者数量及住院费用主要分布在省、市级医院中,但区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可避免住院率较高。(4)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所有ACSCs患者人数的54.4%,可避免住院费用占全部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的50%左右。(5)ACSCs患者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人群,患者数量和住院费用占所有慢性病可避免住院的比例均在90%以上,且可避免住院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ACSCs患者的平均住院日(10.1天)高于非ACSCs患者的平均住院日(9.7天),ACSCs患者的次均住院费用(8238.6元)低于非ACSCs患者(12497.9元)。3、基于门诊住院费用分布视角下的癌症医疗费用研究:(1)辽宁省癌症治疗费用前10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胃癌、宫颈癌、甲状腺癌、肝癌、子宫体癌、肾癌和淋巴癌。其中,男性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发生在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膀胱癌和前列腺癌。女性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发生在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和甲状腺癌。按不同年龄别来看,40岁以下人群费用主要集中在甲状腺癌、宫颈癌和白血病,40-54岁人群费用主要分布在乳腺癌、肺癌和宫颈癌,55-69岁人群费用主要分布在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而70岁以上人群费用主要分布在结直肠癌、肺癌和胃癌中。(2)2019年辽宁省癌症治疗费用为1286843万元,占辽宁省总治疗费用的11.5%。癌症的次均住院费用为21069元,次均门诊费用为505元。不同类型癌症的次均费用差异较大。次均住院自付费用为12638元,占次均住院费用的60%。次均门诊自付费用为322元,占次均门诊费用的62.5%。不同类型癌症的自付比例差异显着,各疾病的门诊自付比例均高于住院自付比例。(3)辽宁省癌症的治疗费用主要集中在住院服务中,占总费用的79.2%。不同疾病的门诊住院费用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乳腺癌、淋巴癌等疾病的门诊费用占比较高,约占总费用的30%,而胃癌、甲状腺癌等疾病的门诊费用占比较低,不足10%。住院费用中药品费用和材料费用比重最高,其次为手术费、检查费和化验费。门诊费用中,药品费占比最高,其次为检查和化验费。不同癌症类型的费用构成略有差异,其中乳腺癌和淋巴癌的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检查、化验和材料费构成,胃癌的住院费用主要由药品费和材料费构成,甲状腺癌的住院费用主要由手术费和材料费构成。(4)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的癌症次均费用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结果显示,是否手术、医保支付类型、医院类型对4种癌症的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有显着影响,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在不同癌症和门诊住院服务中的影响不同。一般来说,手术患者的费用显着高于非手术患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患者较其他医保类型的患者次均费用高。此外,住院服务中,综合医院的次均费用显着高于专科医院和中医医院的次均费用;而门诊服务中,中医医院的费用较高。结论:1.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现况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治疗费用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医疗费用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上,糖尿病医疗费用增速较快;慢性病治疗费用增长主要由次均费用与诊疗人次增长导致,因次均药品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及次均门诊费用等得到较好控制,某些主要慢性疾病的医疗费用的实际增幅低于次均费用不变条件下的预期水平。辽宁省慢性病防控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费用的逐渐增长,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需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控制。2.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现象普遍存在,费用规模较大,且主要集中在省市大医院、糖尿病和40岁以上人群中,提示应优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强对重点人群和疾病的初级保健管理,多措并举控制可避免住院现象的发生,以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3.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下的癌症治疗费用研究结果提示,在癌症治疗方面,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存在不合理的费用模式,患者过度依赖住院服务获得治疗。需要采取相关政策,多方面促进癌症疗护向门诊的转移,从而有效合理利用卫生资源,控制癌症治疗费用。

张凤娇[3](2020)在《基于FBS模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根据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成为我国目前死亡率居首位的疾病。另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中,有75%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终身残疾,这对康复医疗设备的研究和发展,康复医疗体系的完善以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调查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致残的最主要原因是早期康复阶段的患侧肢体缺乏活动锻炼,进而导致神经系统损坏,肌肉痉挛、萎缩,关节活动僵硬,甚至瘫痪的情况。大量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早期康复锻炼,对其身体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理论得知,肢体不断的重复训练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映射区域发生改变,从而促进大脑的可塑性改变。因此,本文通过引入FBS理论设计模型,提出一种运用FBS设计模型的心脑血管疾病早期康复锻炼的康复椅设备,探讨从用户需求入手到运用模型进行设计的完整流程。本文运用FBS设计模型对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需求分析,总结分析用户需求因素,确立用户的层次需求因素。将用户需求进行参考价值和可行性分析,转化为设计过程中的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的功能需求,以此运用用户体验地图的方式探寻用户的预期行为。结合文献分析和研究,以预期行为为参考,再次寻找设计过程中的设计点以及用户的痛点,推导产品的结构组成。从而形成以需求为基础,以FBS理论设计模型为指导的设计方法,完成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的设计实践部分。本研究拓宽了FBS设计理论模型的应用领域,完善了FBS理论模型的设计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研究提供借鉴,为康复医疗产品的设计提供新的设计策略和思路。康复产品的设计研究解决了传统康复方式的弊端,为用户和家庭带来康复的希望,为医护人员分担工作压力,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前进动力。

田小华[4](2020)在《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择该院2015年8月—2016年10月脑血管疾病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参考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通过实施护理,观察两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例为7.81%,参考组患者的并发症比例17.19%,观察组并发症比例显着低于参考组患者并发症(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4.38%,参考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65.63%,观察组比参考组满意度更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好转,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病痛折磨,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由此可见,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实施集束化护理服务,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范海霞[5](2020)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在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对D型人格患者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干预方案;运用Delphi法进行2轮专家咨询并结合预实验,修改、确定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一病区和二病区住院的58例D型人格P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病区入组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二病区入组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健康教育和出院后2次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从直接经验、间接经验、言语劝说和生理情绪状态四个途径分别提出增强患者自我效能的措施,促进患者采取自我管理行为。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冠心病自我效能感量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及干预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以及负性情绪得分情况。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干预方案的构建:两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0%;两轮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两轮函询专家的协调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329和0.348(P<0.05)。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包括积极心理干预、情绪放松训练、引导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榜样示范、提供家庭和社会双重支持等内容。2.干预方案的应用:(1)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负性情绪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自我管理能力干预效果显示:干预后1个月,除疾病医学管理维度外(P>0.05),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自我管理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3)自我效能干预效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3个月自我效能总分分别为(32.82±2.31)分、(36.61±2.06)分均高于对照组总分(29.59±3.44)分、(32.07±3.09)分(P<0.05);干预组患者干预后1个月、3个月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4)负性情绪干预效果显示:干预后1个月,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总分及焦虑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较好,专家协调程度较高且专家意见趋向一致,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该干预方案有利于提高D型人格PCI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加强其对术后的自我管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战胜疾病的自信心;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其正向情绪,促进其积极应对疾病。

彭利[6](2020)在《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在老年脑血管疾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94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康复依从性和疾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和常规组(P<0.05);观察组的康复依从性为93.62%,高于常规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环节予以重视,实施针对性的个体化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确保其对疾病与自身状况有准确的认识,促进其预后良好。

马国玉[7](2020)在《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现状和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患病现状,分析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该地区农村老年人早期干预睡眠习惯、改善睡眠质量现状、预防和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宁洱县≥60岁的1700名农村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信息、睡眠质量现状以及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情况,采用PSQI量表评价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通过体格检查记录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以及血压值等。选择Epidata软件(3.1版本)作为数据的录入软件,并采取双录入方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集中录入,采用SPSS软件(23.0版本)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资料中不同组别之间的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分析,连续性资料用t检验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人的PSQI量表的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老年人PSQI量表上的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睡眠质量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 α=0.05。[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1700名,有效的调查问卷为1629份,问卷的有效率高达95.82%。其中,男性为688人(占42.23%),女性为941人(占57.77%)。女性在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五个维度上均比男性差,PSQI得分显着高于男性(P<0.001)。不同年龄组的老年人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以及PSQI总得分上均存在差异(P<0.05)。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分别为56.78%、52.85%、8.16%和8.66%。不同的性别、年龄组、民族、教育水平、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和医疗服务可及性的老年人其睡眠障碍率不同(P<0.05)。60~6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其它三组(P<0.001),≥75岁年龄组老年人的冠心病患病率高于其它三个年龄组老年人的患病率(P<0.001)。男性的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60~64岁年龄组的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低于其它三组(P<0.001),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的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率越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年龄组和少数民族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较高的家庭人均年收入以及较好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为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睡眠障碍是老年人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患有睡眠障碍的老年人其患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可能性较高(P<0.05),分别为无睡眠障碍老年人的1.307倍、2.967倍和1.511倍。[结论]云南省宁洱县≥60岁的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障碍、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率较高。睡眠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应加强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教育,早期干预其睡眠习惯,尤其针对于女性、高年龄组、少数民族、家庭年收入低和医疗服务可及性差的农村老年人,以改善和提高其睡眠质量。同时,应该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对农村老年人健康的威胁和危害。

李璐[8](2020)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文中指出目的分析探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90例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5例给予综合护理方法,进一步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①在心脑血管不良时间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的2.22%,和对照组的35.56%对比显着要低,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②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均没有显着差异性(P> 0.05);通过有效护理之后,在SAS、SDS评分上观察组均显着要比对照组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性(P> 0.05)。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的95.56%,和对照组的75.56%对比显着要高,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着差异性(P <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方法能够预防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使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提升;所以,具备推广与使用的价值。

何庆红[9](2020)在《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效果评估 ——以四川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如何控制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一直是我国医疗改革面临的主要挑战,其中药品费用的居高不下更是一大难题。近些年,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比重虽然开始有所下降,但2009年的这一比重依然高达40.3%。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这一比重一般不超过20%。在大多数经济发达国家,这一比重鲜有超过25%。即便在被认为偏重用药的东亚发达国家(日本和韩国)中,这一比重一般也不超过30%。药品费用居高不下,不仅加重患者的医疗负担,也一定程度折射出药品过度使用甚至滥用现象的存在,以及医疗机构中普遍存在的“以药补医”的格局,说明我国医疗资源的配置结构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为打破“以药养医”的弊端和减轻居民的医疗负担,自2009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实施取消药品加成改革。通过梳理不同类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可以发现,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取消药品加成重塑公立医疗机构的激励机制,最关键的目标是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降低患者负担;同时,考虑到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功能定位、服务对象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改革的进程中,因地制宜地实施了不同的配套措施,因此对不同类型公立医疗机构在取消药品加成之后的补偿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以政府补偿为主,而县级公立医院、城市公立医院则以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为主、政府财政补助为辅。本文的研究重点包括以下三个问题:(1)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取消药品加成之后,患者支付的药品费用下降的同时,是否会因为非药品的医疗负担的上涨导致实际的医疗负担并没有减轻,甚至可能会导致新一轮“诱导需求”和“以药养医”的出现,影响取消药品加成效果的实现?(2)由于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面临不同的环境和约束,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后,为了弥补收入减少,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主要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收入,而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主要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两种补偿模式取得的政策效果是否一致?对于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财政补助政策的到位是否会影响取消药品加成的效果?而对于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是否足以保障取消药品加成的效果?(3)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对医药费用和医疗服务量的影响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在较长时期内,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是否会对患者实际医疗负担和医疗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因为服务对象的差异,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对患者实际医疗负担和医疗质量产生的影响是否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对此,本文基于医疗机构与患者结合的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合成控制等计量方法,系统评估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政策效果。结果发现:(1)取消药品加成之后,所有公立医疗机构的药品费用都显着下降,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短期内有所降低,长期变化不明显;(2)对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而言,药品费用下降的同时非药品费用也有所降低,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短期内显着下降,但住院费用长期变化不明显;对县级公立医院而言,药品费用下降的同时包括检查费用在内的非药品费用显着增加,门诊和住院费用在短期和长期都显着下降;对城市公立医院而言,药品费用显着下降的同时非药品费用显着增加,但检查费用变化不明显,结果门诊费用变化不明显,而住院费用短期内显着下降,长期变化不明显。在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补偿模式增加了非药品费用,甚至检查费用,而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采用增加财政补助的方式,此时非药品费用并未增加,反而下降;(3)对于住院患者,发现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显着改善了医疗质量,但是对医疗负担的影响因病种不同存在差异。根据以上结论,本文发现仅仅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改革来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效果是有限的。因此政策制定者应该着力于落实政府财政补助,考虑开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内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改革,形成控费合力,并立足医疗机构实际,深化和推进改革等其他相应的配套措施来控制费用。

徐丽丽[10](2020)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9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46例,常规组采用以往的传统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生活自理能力和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常规组患者(19.26±7.22)分和观察组患者(20.18±7.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P>0.05);护理后常规组患者(40.35±10.65)分显着低于观察组患者(58.36±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84.78%)明显高于常规组(63.04%)。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改善病情,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因此,早期康复护理应该积极推广。

二、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1.1 成立研究小组
    1.2 初步拟定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
        1.2.1 文献回顾
        1.2.2 半结构式访谈
        1.2.3 形成指标体系初稿
    1.3 专家函询问卷编制
    1.4 遴选函询专家
    1.5 实施专家函询
        1.5.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1.5.2 问卷条目筛选
        1.5.3 权重的确定
    1.6 数据统计及分析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资料
    2.2 专家可靠性分析
        2.2.1 专家积极程度
        2.2.2 专家权威程度
        2.2.3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2.3 Delphi专家函询结果
        2.3.1 第1轮专家函询结果
        2.3.2 第2轮专家函询结果
3 讨论
    3.1 构建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意义
    3.2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
    3.3 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条目权重分析
        3.3.1 培训目标明确具体
        3.3.2 培训内容层次分明
        3.3.3 培训方法及课程设置科学合理
        3.3.4 培训考核方式全面多样
        3.3.5 培训选拔条件切实可行
4 小结

(2)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序言
第一部分: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现况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1.1 宏观数据来源
        2.1.2 个案数据现场调查
        2.2 研究样本
        2.3 计算方法
        2.3.1 估算与慢性病相关的总治疗费用
        2.3.2 估算与慢性病相关的次均住院和次均门诊费用
        2.4 拉式因素分解法
        2.5 结构分析法
    3 结果
        3.1 慢性病患者基本情况
        3.1.1 慢性疾病患者疾病别构成
        3.1.2 慢性疾病患者性别构成
        3.1.3 慢性疾病患者年龄构成
        3.2 2015-2019年辽宁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变动趋势
        3.2.1 4 类慢性疾病总治疗费用
        3.2.2 4 类慢性疾病次均费用情况
        3.3 辽宁省医疗费用增长的相关因素研究
        3.4 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的结构变动分析
        3.4.1 次均费用构成变化情况
        3.4.2 次均费用结构变动值及结构变动度
        3.4.3 各项目对次均费用结构变动的贡献率
    4 讨论
        4.1 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增长态势和主要特征的分析
        4.2 主要慢性疾病费用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5 结论
第二部分: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
        2.3 研究对象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分布情况分析
        3.1.1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总体分布情况
        3.1.2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3.1.3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机构分布情况
        3.1.4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
        3.2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患者的住院日分析
        3.2.1 ACSCs患者住院日及占比情况分析
        3.2.2 ACSCs患者和非ACSCs患者平均住院日对比分析
        3.3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规模分析
        3.3.1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规模总体情况
        3.3.2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在性别上的分布情况
        3.3.3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在机构的分布情况
        3.3.4 慢性病可避免住院费用在年龄上的分布情况
        3.4 慢性病可避免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的辽宁省慢性疾病费用研究——以癌症医疗费用为例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变量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辽宁省癌症患者的基本信息
        3.1.1 住院患者的基本信息
        3.1.2 门诊患者的基本信息
        3.2 基于SHA2011的辽宁省癌症治疗费用研究
        3.2.1 按性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2 按年龄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3 按机构类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4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的门诊治疗费用和住院治疗费用
        3.2.5 按机构类别划分的癌症门诊治疗费用与住院治疗费用的对比分析
        3.2.6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门诊治疗费用与住院治疗费用的对比分析
        3.3 基于样本数据的癌症的次均门诊费用和次均住院费用的比较研究
        3.3.1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
        3.3.2 按疾病别分类的癌症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中的患者自付费用
        3.3.3 癌症次均住院费用和次均门诊费用的构成情况
        3.4 基于门诊和住院就医视角的癌症次均费用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的个案研究
        3.4.1 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各癌症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构成分析
        3.4.2 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的各癌症的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辽宁省癌症疾病经济负担相对较重
        4.2 辽宁省癌症疾病经济负担主要来源于住院服务利用
        4.3 医保类型和医院类型等是辽宁省癌症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5 结论
附录一 辽宁省卫生总费用核算样本数据库指标变量
附录二 医院调查表—门诊
附录三 医院调查表—住院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病疾病经济负担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基于FBS模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心脑血管疾病现状
        1.1.2 心脑血管疾病病理和临床表现
        1.1.3 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研究
    1.2 研究现状
        1.2.1 康复产品研究现状
        1.2.2 FBS模型研究现状
        1.2.3 问题与不足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分析研究
    2.1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生理特征
        2.1.1 基本生命体征特点
        2.1.2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功能障碍
    2.2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心理特征
    2.3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行为特征
        2.3.1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上肢结构特征
        2.3.2 心脑血管疾病用户下肢结构特征
        2.3.3 运动康复疗法
    2.4 康复椅的使用环境研究
    2.5 用户需求研究总结
        2.5.1 用户人群定位
        2.5.2 用户需求研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设计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设计
    3.2 FBS模型概述
    3.3 FBS模型的设计流程
    3.4 FBS模型理论的优缺点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构建基于用户需求因素的FBS设计体系
    4.1 用户需求因素的模型建立
        4.1.1 层次分析法与用户需求
        4.1.2 用户需求层次排列
    4.2 康复椅FBS设计
        4.2.1 康复椅的功能确定
        4.2.2 用户预期行为分析
        4.2.3 康复椅的结构选择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康复椅的设计实践
    5.1 设计目标
    5.2 设计点分析
    5.3 方案研究
        5.3.1 方案初想
        5.3.2 方案完善
    5.4 三维模型构建
        5.4.1 人机工学尺寸分析
        5.4.2 三维模型建立
    5.5 设计说明
        5.5.1 康复椅简介
        5.5.2 康复椅使用说明
    5.6 方案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护理方法
        1.3.1 参考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
        1.3.2 观察组在常规方法护理基础上,进行集束化护理干预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组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情况
    2.2 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5)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
    一、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初步构建
    二、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修改与确定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4 预试验
        5 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学原则
        3 研究方法
        4 资料收集
        5 统计学方法
        6 质量控制
    结果
        1 样本失访情况
        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3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CSMS)评分比较
        4 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CSES)评分比较
        5 干预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比较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与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6)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常规组
        1.2.2 观察组
        1.2.2.1 个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与实施计划的设计和制定
        1.2.2.2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落实
        1.2.2.3 个体化健康教育的内容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两组的疾病知识知晓评分比较
    2.2 两组康复依从性对比
3 讨论

(7)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老年人睡眠障碍流行现状
    1.2 老年人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1.3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关系
    1.4 研究意义
2 研究目标
    2.1 总目标
    2.2 具体目标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研究地点
    3.3 研究时间
    3.4 研究总体
    3.5 研究内容及方法
    3.6 质量控制
    3.7 医学伦理
4 结果
    4.1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4.2 宁洱县农村≥60岁不同性别的老年人PSQI量表得分情况
    4.3 宁洱县农村≥60岁不同年龄组的老年人PSQI量表得分情况
    4.4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不同性别的体格检查情况
    4.5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的睡眠障碍情况
    4.6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4.7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的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患病情况分析
    4.8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障碍与高血压、冠心病和脑卒中患病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讨论
    5.1 云南省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5.2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现状
    5.3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冠心病患病现状
    5.4 宁洱县≥60岁农村老年人脑卒中患病现状
    5.5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与高血压的关系
    5.6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与冠心病的关系
    5.7 宁洱县农村≥60岁老年人睡眠质量与脑卒中的关系
6 结论及建议
7 创新及不足之处
    7.1 创新之处
    7.2 不足之处
8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
    附录二 问卷调査表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评价指标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2.2 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9)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效果评估 ——以四川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2.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信息不对称
        2.1.2 委托——代理理论
        2.1.3 医生诱导需求
        2.1.4 防御性医疗
        2.1.5 本文的理论模型
    2.2 文献综述
        2.2.1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
        2.2.2 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改革
        2.2.3 公立医院的其他改革
    2.3 本章小结
3.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背景
    3.1 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发展沿革与建设要点梳理
        3.1.1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改革
        3.1.2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
        3.1.3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
        3.1.4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与县级、城市公立医院对比分析
    3.2 四川省公立医疗机构发展趋势分析
        3.2.1 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
        3.2.2 县级公立医院
        3.2.3 城市公立医院
    3.3 本章小结
4.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的效果分析
    4.1 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和描述性分析
        4.1.1 模型设计
        4.1.2 数据来源
        4.1.3 描述性分析
    4.2 实证结果讨论
        4.2.1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4.2.2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对医疗服务量的影响
        4.2.3 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对财政补助收入的影响
        4.2.4 对基本药物制度改革长期影响的进一步讨论
    4.3 稳健性分析
        4.3.1 运用倾向得分倍差模型(PSM-DID)
        4.3.2 平行趋势假设检验
    4.4 本章结论与讨论
5.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效果分析
    5.1 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5.1.1 模型设定
        5.1.2 数据来源
        5.1.3 变量选择
    5.2 实证结果讨论
        5.2.1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5.2.2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对医疗服务量的影响
        5.2.3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对医院药占比的影响
        5.2.4 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改革对医院财政补助收入的影响
    5.3 有效性检验
        5.3.1 安慰剂检验
        5.3.2 均方误差比值检验
    5.4 本章结论与讨论
6.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效果分析
    6.1 模型设定、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6.1.1 模型设定
        6.1.2 数据来源
        6.1.3 变量选择
    6.2 实证结果讨论
        6.2.1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医疗费用的影响
        6.2.2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医疗服务量的影响
        6.2.3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财政补助收入的影响
        6.2.4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药占比的影响
        6.2.5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的动态影响
    6.3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住院患者的影响
        6.3.1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肺癌和食管癌住院患者的影响
        6.3.2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高血压和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6.3.3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影响
        6.3.4 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对阑尾炎、胆囊结石、腹股沟疝和痔疮住院患者的影响
    6.4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结论与讨论
7.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2.1 落实政府财政补助,切实发挥改革效果
        7.2.2 开展综合性医疗服务改革,形成控费合力
        7.2.3 立足医疗机构实际,深化和推进改革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2 患者对早期康复护理的满意度
3 讨论

四、脑血管疾病的护理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脑血管疾病专科护士培训方案的构建[J]. 唐燕,廖若夷,刘彬,郭元,彭露,周娜. 护理研究, 2021(20)
  • [2]健康中国背景下基于“卫生费用核算体系2011”的辽宁省主要慢性疾病医疗费用研究[D]. 马子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基于FBS模型的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椅的设计研究[D]. 张凤娇. 青岛理工大学, 2020(01)
  • [4]集束化护理干预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管内介入术中的应用效果[J]. 田小华. 中外医疗, 2020(30)
  • [5]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D型人格PCI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范海霞. 青岛大学, 2020(01)
  • [6]个体化健康教育在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彭利.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0(06)
  • [7]云南省宁洱县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现状及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D]. 马国玉.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8]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 李璐. 中国医药指南, 2020(10)
  • [9]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政策的效果评估 ——以四川省为例[D]. 何庆红.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10]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作用研究[J]. 徐丽丽. 系统医学, 2020(03)

标签:;  ;  ;  ;  ;  

脑血管病护理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