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霉属的影响。引起温室蔬菜病害的三种病原菌

木霉属的影响。引起温室蔬菜病害的三种病原菌

一、木霉(Trichoderma spp.)对三种引起大棚蔬菜病害病原菌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佟昀铮[1](2021)在《玉米茎腐病生防菌鉴定及其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玉米茎腐病(Corn Stalk Rot,CSR)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人们对自身健康和食品安全也愈加重视,所以对玉米茎腐病的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2019和2020年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分离确定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以此病原菌为指示菌,在玉米植株残体以及根际土壤中分离真菌,通过对峙培养筛选玉米茎腐病生防菌株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生防菌生物学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绿色防控技术中,为我国玉米茎腐病的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策略。本研究结果如下:1.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2019年和2020年在吉林省进行了玉米茎腐病病害发生的调查分析,并对病原进行了采样分离,选取分离频率最高的病原菌。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吉林省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为禾谷镰孢(Fusarium graminearum)。分离得到180株病原菌,其中禾谷镰孢(F.graminearum)158株,轮枝镰孢(Fusarium verticillioides)19株,层出镰孢(Fusarium proliferatum)3株。2.玉米茎腐病生防菌株的分离及鉴定在玉米植株残体以及根际土壤中分离14株木霉菌。将这14株木霉菌株与禾谷镰孢(F.graminearum)进行对峙培养初筛,最终得到两株具有显着抑菌效果的菌株CCTH-2和CCTH-6。木霉菌CCTH-2和CCTH-6对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抑制率分别为82.83%和82.42%。通过木霉菌株CCTH-2和CCTH-6的发酵液、易挥发性代谢产物、难挥发性代谢产物对禾谷镰孢(F.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以及菌株CCTH-2、CCTH-6对其它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分析,对CCTH-2和CCTH-6的生防效果进行复筛。综合分析后确定木霉菌株CCTH-2的生防效果更好。对木霉菌株CCTH-2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木霉菌株CCTH-2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3.生防菌株哈茨木霉CCTH-2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最适合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是PDA;最适合CCTH-2菌落生长的温度是30℃,最适合CCTH-2产孢的培养基的温度是25℃;最适合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的光照条件为全光照;Mn2+和Fe2+对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均有促进作用;CCTH-2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在p H值为7时最佳;CCTH-2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在含盐量小于6%时可以继续生长发育。4.哈茨木霉CCTH-2菌株的生防机制研究生防菌株的竞争作用通过CCTH-2与禾谷镰孢的平板对峙实验的观察分析可知,木霉菌丝生长迅速,可以占领更多的生长空间,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生防菌株的重寄生作用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CCTH-2与禾谷镰孢对峙培养的菌落可以发现,CCTH-2的菌丝缠绕在禾谷镰孢的菌丝上,木霉对禾谷镰孢的重寄生作用明显。生防菌CCTH-2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通过促生效果盆栽实验证实,经过生防菌CCTH-2处理的玉米幼苗的平均鲜重、干重、株高、根长、茎宽均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生防菌CCTH-2诱导植物抗性的作用通过防效盆栽实验证实。相对于经过生防菌CCTH-2孢子悬浮液处理的玉米幼苗玉米茎腐病病斑面积为对照组病斑面积的34.78%。探究CCTH-2对玉米植株体内的抗病相关基因PR1、PR5、An2、AOS、LOX10、PAL相对表达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经过生防菌CCTH-2诱导后,玉米的抗病基因PR1、PR5、An2、AOS、LOX10、PAL的表达量有显着提高。5.以耐病品种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通过对吉林省境内不同的玉米品种种植区的玉米抗耐病品种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玉米品种的抗耐性正在被逐渐挖掘,但是玉米品种抗耐性较为单一问题仍会导致玉米因其他病害的影响而产量、质量降低。因此,玉米品种对于玉米病害的抗耐性的广谱性仍需继续深入研究和开发。在通过玉米茎腐病的发生情况,分析调查地区的玉米茎腐病流行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意见。对筛选得到的生防菌CCTH-2固体发酵的培养基基质进行了初步筛选,为哈茨木霉的菌剂开发提供基础。

王天君[2](2021)在《马铃薯黑痣病菌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对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很大程度制约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随着绿色农业发展,生物防治日益受重视,对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本研究旨在筛选出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抑制效果好的木霉菌株,通过盆栽及田间试验,探索木霉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效果及机制,为木霉菌剂的研发和马铃薯黑痣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通过生长速率法、平板对峙法和对扣培养法,筛选对马铃薯黑痣病菌抑制效果突出的木霉菌株。结果表明,17株木霉菌均可以通过空间竞争抑制马铃薯黑痣病菌的生长,其中棘孢木霉、拟康宁木霉78、哈茨木霉22、绿色木霉3的产孢量较高,产孢量为1.58×109/皿~3.68×109/皿,且拮抗系数为Ⅰ。木霉菌通过缠绕寄生病菌菌丝内生长,致使其菌丝发生断裂、溢缩,最终导致病原菌解体死亡。不同木霉菌的代谢物质对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拟康宁木霉78抗生效果最强。综合分析确定拟康宁木霉78对黑痣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2.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研究拟康宁木霉78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及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木霉菌对马铃薯有明显促生作用,木霉菌可以显着促进马铃薯植株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物量的增加,同时增加马铃薯产量,木霉菌盆栽处理最高可增产28.41%,田间处理最高可增产18.81%。拟康宁木霉78能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木霉菌不同处理盆栽防效为56.80%~85.37%,田间防效为37.50%~71.65%。3.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拟康宁木霉78不同处理马铃薯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木霉菌可诱导马铃薯植株根茎SOD、POD、CAT、PPO、PAL活性增强,较其对照平均增幅分别为45.83%、67.61%、31.24%、67.78%、15.35%;降低MDA含量,较对照平均降幅为62.98%。拟康宁木霉78能显着提高马铃薯植株抗性,降低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4.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拟康宁木霉78能增加马铃薯根际土细菌与放线菌数量,降低立枯丝核菌的数量,与对照处理差异显着。施入木霉菌使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较对照平均增幅分别为28.91%、43.58%、19.73%、22.86,促进了马铃薯植株生长。5.对施用拟康宁木霉78的盆栽和田间处理进行根际土细菌和真菌类群高通量测序,分别检测出26个细菌门和424个细菌属类,10个真菌门和137个真菌属类。施加拟康宁木霉78可以提高马铃薯根际土细菌的种群密度,降低根际土真菌的种群密度。分析结果显示施用拟康宁木霉78能够显着提高根际土中有拮抗效果与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属(Gemmatimonas)和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的丰度,降低根际土中植物病原菌类群丝核菌属(Rhizoctonia)和罗河杆菌属(Rhodanobacter)的丰度。

刘常利[3](2021)在《柑橘黑点病生防菌筛选、鉴定和制剂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柑橘黑点病,也称砂皮病,是一种重要的柑橘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柑橘的品质,给果农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黑点病的致病菌为柑橘间座壳菌(Diaporthe citri),以田间枯枝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为主要侵染源;果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枯枝既是可成为黑点病致病菌的繁殖基质材料,也是难以处置的重要、物污染废物。寻找既可以杀灭枯枝中滋生的黑点病病原真菌又可以加快枯枝降解的生防菌,在此基础上研发出制剂和田间处理技术,这对于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筛选到同时具有拮抗柑橘黑点病菌和加快枯枝降解的生防真菌3株,将其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制剂,并进行了室内和大田生防效果验证;构建了测定D.citri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体系,对利用生防菌处理枯枝过程中黑点病菌的数量进行动态监测。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获得3株既具抑制黑点致病菌又具降解枯枝能力的生防菌。通过与致病菌的对峙培养试验、枯枝降解试验在柑橘园枯枝中分离筛选到兼具D.citri抑制作用和枯枝降解作用的生防真菌三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3株菌株鉴定为2个种,其中一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菌株编号WLP31;另外两株为Trichoderma asperelloides种,菌株编号WLA94、WL123。对三株生防真菌对黑点病菌的抑制效果、枯枝降解效果、作物安全性、菌株生长速度、产孢速度和漆酶产酶量等指标进行了量化。2.分别制备出三株生防木霉菌株的可湿性粉剂。制剂的配方如下:有效成分为分生孢子,含量5%;载体为硅藻土,含量87%;润湿剂选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含量3%;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含量5%,紫外保护剂为荧光素钠,含量为5 mg/kg。产品最终质量参数如下:孢子含量5.8*108个/g,润湿时间17 s,悬浮率92%,水分含量2.7%,p H值7.6,25℃储藏120 d后孢子萌发率为93.25%3.构建出针对D.citri的快速定量检测体系。在D.citri的翻译延长因子(TEF1-α)序列中筛选到特异性引物一对,具体信息如下:正向引物WL-F:5’-CACTGCACCTCAAATCATCAGCCT-3’,反向引物WL-R:5’-GGTGGTGACAAGGAT-3’;优化了从枯枝中提取黑点病菌DNA的方法和QPCR检测条件,其检测灵敏度:0.013 pg/μL,比PCR条件下监测灵敏度高出1000倍。4.对三种生防菌制剂进行了室内和大田效果验证,发现三种生防制剂均可满足枯枝降解和病原菌杀灭要求。效果评价结论如下:1)室内枯枝降解实验:三种生防制剂均可以高效降解枯枝,处理30 d、90 d和120 d后,相对于空白对照,田间枯枝粉碎物的干物质分别降低10%、25%和25%-35%;2)室内病原菌抑制实验:三种生防制剂分别对田间枯枝粉碎物处理7d,均可将每克枯枝中初始含有的超3*104拷贝数的致病菌处理至低于QPCR体系检出阈值;3)大田枯枝降解实验:发酵培养60 d,WLA94、WL123、WLP31三种生防制剂的加入使田间枯枝粉碎物干物质重量降低的比例相对于空白对照分别增加了14.89%,13.48%和10.83%;4)大田柑橘果面黑点病防治试验证明三种生防菌制剂的喷施对于黑点病在果面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且相对防效和生防菌使用浓度呈正相关。

王荣群[4](2021)在《木霉菌内生病毒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真菌病毒(Mycovirus或Fungal virus)是近10年来国际上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类感染丝状真菌、蘑菇、酵母并在寄主体内复制与增殖的病毒。目前研究较多的是植物致病菌的内生病毒(又称低毒病毒),主要是利用内生病毒降低致病菌的毒性,从而实现对植物病害的防控。但生防真菌木霉菌内生病毒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截止2020年,国际上共发掘到9株木霉菌内生病毒,资源量还十分有限,因此对于木霉菌内生病毒的资源挖掘、基因组结构和功能解析、种类多样性以及它们对木霉菌生物学特性和生防作用的影响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实验室2014-2016年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三地分离获得了大量的木霉菌菌株,本研究从同种木霉菌存在形态差异变化的现象,推测疑似含有内生病毒,因此从中发掘到3株疑似含有内生病毒的木霉菌菌株,并完成了来自新疆木霉菌(T673)的内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解析了其基因组结构和分类地位,同时评价了该病毒对木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防功能的影响情况。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含有内生病毒木霉菌株的筛选。对本实验室2014-2016年从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土壤中获得的大量木霉菌菌株进行DNA提取和同种菌形态差异分析,筛选出120株木霉菌资源进行ds RNA的提取,发现3株含有内生病毒的木霉菌株,分别是哈茨木霉T673、橘绿木霉T703、T827。2.哈茨木霉T673内生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测定及分类地位的获得。对提取的ds RNA进行了宏组学测序,获得了大部分基因组片段,在这基础上,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病毒的两端序列,拼接序列得到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菌株T673的内生病毒含有两条病毒亚基因组结构,ds RNA1全长为1693bp,编码Rd Rp;ds RNA2全长为1458bp,编码假定蛋白,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病毒属于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的一个未见报道的新种,我们将该内生病毒命名为Trichoderma Harzianum Partitivirus 2(Th PV2)。3.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原生质体-利巴韦林脱毒法构造了木霉菌内生病毒的脱毒体系,获得了不携带内生病毒菌株T673-F。在菌丝生长速度和菌落形态方面,T673与菌株T673-F在PDA、CMD和CZA培养基中,Th PV2会减慢菌丝的生长速度;在PD培养基中,Th PV2能够降低菌株T673的生物量。在PDA培养基上,同等孢子浓度和同等培养环境下,内生病毒的存在使菌株T673的产分生孢子量较T673-F提高了1.12倍。在向T673-F的PDA培养基中加入10%T673发酵液,T673-F的产分生孢子量可以增加0.35倍;在向T673-F的诱导培养基中加入10%T673发酵液,T673-F的产厚垣孢子量可以增加0.3倍。4.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防性能的影响。在与病原菌平板拮抗实验中,T673对除立枯丝核菌之外的其他病原菌(茄链格孢、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灰霉菌、辣椒疫霉、假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均高于T673-F。在观察木霉与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时,发现存在菌丝缠绕和融合,因此猜测内生病毒可能存在水平传播,但在病原菌中未提取到Th PV2,说明内生病毒的种间不亲性的存在。在内生病毒-木霉菌-黄瓜枯萎病菌的互作体系中,T673和T673-F均具有抗病促生作用,其中T673较T673-F对枯萎病的防效更明显,而T673-F较T673对黄瓜的促生能力更强,此外内生病毒介导木霉菌T673促进黄瓜提前开花。紫甘蓝田间试验结果表明T673和T673-F对紫甘蓝均具有促生作用,但T673-F的促生效果更为明显。

丛韫喆[5](2020)在《生防菌混合发酵液对植物土传病害防治、土壤性质微生物区系和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农药和连茬耕作,造成了土壤退化、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降低,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病原微生物增加,土传病害发病严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最终使作物品质下降,农药残留增加,药害肥害严重,严重阻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目前,对土传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包括换土、暴晒消毒等措施,因其工程量大,实际应用效果不理想;化学防治手段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增加,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生防微生物进行防治,而现在单一生防菌防病谱狭窄,防治效果不稳定。利用多种生防微生物防治可在土壤中植入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可以竞争、抑制病原菌,减轻病原压力,诱导植物抗性,促进植物生长,从而达到防治土传病害的效果。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和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ii)是本实验室从土壤传播疾病严重地区的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生物防治活性的两种丝状真菌。本文以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为基础,研究了混合发酵工艺,通过混合发酵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该工艺增加了抗菌物质,增加了增加系统抗性的物质,增加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显着,改良了土壤理化生性状和微生物区系,并且采前用该制剂处理农作物,还提高了采后储藏期果实品质。1.混合发酵液对植物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抑菌实验表明混合发酵液对多种植物土传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混合发酵液对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达61.12%,孢子萌发实验与发酵液抑菌实验结果表明,混合发酵液抑菌率达到92.83%。确立了混合发酵工艺,最优组合为豆粕70 g/L,磷酸二氢钾0.4g/L,可溶性淀粉30 g/L。黑根霉与拟康氏木霉接种比例为1:1、1:4、1:9,接种量2%;混合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12 d;初始pH为6.5。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比例为1:4的发酵液对链格孢的抑制效果最好,达到66.73%的水平,对灰葡萄孢的抑制效果达到84.87%的水平。田间实验中混合微生物制剂对黄瓜枯萎病和番茄灰霉病的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并且植物株高、各时期叶片数与茎粗均高于对照组。证明混合发酵液处理具有抗病促生的作用。SOD、POD、PAL等抗性相关酶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混合发酵比单独发酵产物变化明显,其中抗菌物质如酚类和芳香族化合物如水杨酸甲酯等含量显着增加,诱导植物抗性的寡糖类物质含量上升。这些实验结果初步表明了混合发酵液的抑菌促生机制。2.混合发酵液对土壤理化生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质,是支撑农作物生长的根本资源。土壤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植物构成了一个微生态系统,与植物病害特别是土传病害密切相关。土壤是否健康是决定植物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健康的土壤生态极易导致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经混合发酵液处理后,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明显。两年实验结果证明,土壤孔隙度、田间持水量、有机质含量、总氮、速效磷及速效钾显着升高,而土壤容重、pH值、铵态氮、硝态氮降低。土壤有机质、总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与混合发酵液施用量成正相关。处理后,土壤结构性变好,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熟化程度增加,养分含量增加。施用混合发酵液后,土壤脲酶、转化酶及过氧化氢酶的的活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增强了相关酶的活性。施用混合发酵液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提升。真菌方面,纲水平上的优势种群粪壳菌纲、银耳纲和散囊菌纲,处理后粪壳菌纲相对含量减少,而银耳纲和散囊菌纲相对含量增加。在属水平上,常见病原菌分布较多的赤霉菌属和镰刀 菌属在处理过后的土壤中相对含量下降明显。在种水平上,几种病原菌如立枯丝核菌、腐皮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相对含量都有明显的减少。在细菌方面,在纲水平上酸杆菌纲相对含量减少,变形菌纲、放线菌纲和梭菌纲相对含量增加。科水平上黄色单胞菌科,产碱菌科相对含量增加显着。在种水平上,几种有益细菌如根瘤菌、慢生根瘤菌和硝化细菌的相对含量都有明显的增加。证明混合发酵液对于土壤内植物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产生了抑制作用,调节土壤微生物区系,使其更利于植物生长。3.混合发酵液采前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采后品质和保鲜的影响果实的采后品质与植物的健康程度息息相关,只有健康作物才能够产出高品质的果实。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最终目的就是让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得到提升。因此,对采后品质的研究能够反映农艺措施在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有效性。混合发酵液处理后,猕猴桃溃疡病的相对防效达到68.11%;叶片光和效率提高11.58%,防御相关酶SOD、POD、PAL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显着提高。在采后猕猴桃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混合发酵液处理后单果重平均增加27.69%,果实硬度提高2.15倍,SSC提高34.40%,可滴定酸含量提升,乙烯产量和呼吸速率下降,相关防御酶活性提升。采后实验表明,处理组果实失水率显着下降,采后病害发病率显着降低,防病效果达到72.2%。猕猴桃果实转录组实验结果表明,在采后果实抗病性方面,与抗氧化抗逆,生长素的运输有关的类黄酮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转录水平上调最为显着,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和水杨酸等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同样提升显着,多种抗病蛋白基因表达水平上调,有效提高了果实抗病能力。在果实抑制成熟方面,混合发酵液处理后生长素相关基因(AUX/IAA)上调表达及其显着;显着促进了果实中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了贮藏后期猕猴桃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酯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等多个细胞壁水解酶基因的表达。果实成熟相关转录因子RIN4、CNR6表达量显着降低;乙烯合成相关途径中,两个最重要的限速酶ACS3和ACO表达量极显着下调,乙烯信号转导途径中的负调控因子CTR1、EIN3和EIN4表达量极显着上调。实验结果证明了混合发酵液采前处理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壁降解过程和乙烯合成转导途径中的相关基因表达,从而达到延缓猕猴桃果实成熟的结果。代谢组学实验结果表明,采后果实植物激素含量发生改变,生长素、水杨酸含量上升,脱落酸含量下降,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类黄酮物质含量上升。这些结果在基因水平证明混合发酵液促进了果实的发育,提升果实品质,延长果实保鲜期。综上所述,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混合发酵液可以提升土壤理化生性状,改善土壤微生物区系,有效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生长,从而达到防治土传病害的目的。对猕猴桃的采后实验表明,混合发酵液采前处理有效提高了采后果实品质,延长果实储藏时间。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防治植物病害,抗逆增产的生物防治新思路,对国家农药化肥增效减施策略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赛牙热木·哈力甫[6](2020)在《哈茨木霉与褐环乳牛肝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研究》文中认为樟子松为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常绿树种,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在苗圃病害防治中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会破坏土壤生态系统、导致有害微生物对药物产生抗药性及污染土壤生态环境。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具有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宿主抗病抗逆能力的益生菌及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技术与方法,其对土壤环境友好、不污染土壤环境、不杀伤天敌。外生菌根真菌、木霉菌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宿主抗病抗逆能力,是两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类群,目前在农林生产上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樟子松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同时筛选具促生、抗病能力的益生菌,通过室外盆栽接种试验筛选促进一年生樟子松幼苗生长的高效木霉菌株-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E15,通过室内拮抗实验、转录组测序探讨哈茨木霉E15拮抗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J.G.Kuhn)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利用哈茨木霉E15及前期研究中分离得到的外生菌根真菌-褐环乳牛肝菌(Suillus luteus)N94复合接种研究提高樟子松幼苗抗立枯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同时研究复合接种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幼苗养分、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如下:(1)枯梢病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显着高于枯梢病感病樟子松且各季节土壤养分含量具有显着的差异。枯梢病感病樟子松和枯梢病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真菌门绝对含量无显着差异,属分类水平下共得到28个差异显着真菌菌属,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中差异菌属绝对含量显着高于感病樟子松,差异菌属包括木霉菌、菌根真菌及深色有隔真菌等益生菌,土壤pH值、OM、TN、NH4+、NO3-、AP、TP、AK、TK是影响枯梢病感病樟子松、枯梢病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子。枯梢病感病樟子松和枯梢病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细菌在门分类水平上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idobacteria为优势菌门,属分类水平上具有19个差异显着的细菌菌属,其中6个菌属是未知菌属外其余菌属为根际有益微生物,枯梢病未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中丰度高的菌属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含量极显着性正相关,枯梢病感病樟子松根际土壤中菌属相对丰度与土壤养分含量负相关。(2)以英国引进哈茨木霉E15、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章古台实验林场分离得到的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ZT05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种木霉对樟子松一年生幼苗生长、根系结构、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E15、绿木霉ZT05单接种显着促进樟子松一年生幼苗生长的同时,改变根系结构及根际微环境,其中哈茨木霉E15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效率显着高于绿木霉ZT05,同时哈茨木霉E15接种可显着提高根际土壤有机质、全磷含量,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哈茨木霉在一年生樟子松幼苗根际中的定殖率显着高于绿木霉。(3)哈茨木霉E15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对峙培养中哈茨木霉E15与立枯丝核菌形成明显的拮抗线并最终哈茨木霉E15菌落覆盖病原菌菌落;非挥发性代谢产物抑制病原菌生长的同时,降低保护酶活性,从而导致病原微生物菌丝的死亡;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对峙培养过程中与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相关功能基因均显着上调表达,其中与重寄生作用、抗生作用相关基因分别有70、181个。(4)褐环乳牛肝菌N94、哈茨木霉E15复合接种可显着提高樟子松幼苗对立枯病的抗病能力,褐环乳牛肝菌N94、哈茨木霉E15复合接种幼苗CAT、PAL、POD、SOD、脯氨酸、β-1,3-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显着高于对照。同对照相比,复合接种樟子松苗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得到9884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WGCNA分析得到的turquoise、pink、green共表达模块中褐环乳牛肝菌N94、哈茨木霉E15复合接种处理组差异基因表达量高于未接种处理组,且该模块中的差异基因显着富集到抗病功能及代谢通路。(5)褐环乳牛肝菌N94、哈茨木霉E15复合接种可显着提高樟子松一年生、二年生幼苗生长、幼苗养分含量、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随年度变化幼苗生长、幼苗养分含量、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显着增加。此外褐环乳牛肝菌N94、哈茨木霉E15复合接种对幼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具有显着的影响,复合接种处理一年生幼苗根际土壤中木霉菌为优势菌属,未复合接种处理组中真菌群落结构比较丰富其中包括植物病原菌,复合接种处理二年生幼苗根际土壤中木霉菌相对丰度降低的同时外生菌根真菌相对丰度增加,且共生环境中益生菌群增加。菌群相对丰度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网络分析发现一年生幼苗根际土壤中木霉菌(Trichoderma)、外生菌根真菌(Suillus)对全磷、有机质转换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二年生樟子松幼苗根际土壤中Suillus对钾、磷、氮、有机质转换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郑柯斌[7](2020)在《海洋生境棘孢木霉TCS007的抑菌、促生长及抗逆作用》文中认为本论文以南极海洋沉积物分离的木霉菌株TCS007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分类地位及离体抑菌效果并初步分离得到活性物质,揭示其抑菌;探究TCS007促进黄瓜生长的效果及机制;探究TCS007在低温、高盐两种逆境胁迫下,对植物体抗逆性能的影响。为TCS007开发成集抑菌、促生长和抗逆为一体的新型植保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具体方法和结果如下:1经形态学与分子技术鉴定,TCS007菌株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且TCS007属于高耐盐种,具有在盐碱地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2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发现,TCS007菌株展现了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对小麦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sis的抑制率最高,达到87.62%;利用乙酸乙酯对TCS007发酵滤液进行代谢产物提取,发现有机相提取物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EC50值为38.799μg·m L-1;对TCS007大米培养基发酵产物提取物进行柱层析分离,得到TCS007-A~D共4个组分,其中TCS007-D具有高抑菌活性,优于嘧菌酯,具有开发成为商品化产品或者进行天然产物仿生合成的潜在价值。根据一维1H NMR表征结果,推测其可能为羧酸类化合物。3通过种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发现,TCS007可以显着促进黄瓜种子萌发,在多个指标上观测到对黄瓜幼苗显着的促生长效果,株重、叶面积、根鲜重、根系活力相较于空白对照分别提升了13.53%、17.97%、66.67%和27.30%。叶片总叶绿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2.75%、18.24%、8.60%,证明该菌株具有良好的促生长效果。4通过逆境条件下的盆栽试验和水培试验,研究了TCS007对黄瓜抗寒效果和对水稻抗盐效果的影响。在低温胁迫(5-15℃)下,经TCS007孢子悬浮液处理的黄瓜苗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提高,而相对电解质外渗率(REC)和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均下降。在5℃下,诱导抗寒效果最为显着,SOD和POD活性分别提高了17.88%、23.60%,REC和MDA含量分别下降了36.73%和44.29%。在高盐胁迫(0.1 mol/L Na Cl)下,不同浓度的TCS007菌悬液均可以显着缓解对水稻的盐害作用,与仅添加Na Cl的处理组(CKN)相比,添加0.5%、1.0%、2.5%、5.0%TCS007菌悬液的处理组株高分别增加14.54%、24.23%、36.78%和59.25%,且添加菌悬液含量越高,对水稻幼苗盐害的缓解效果越为明显。

高长敏[8](2020)在《2种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该试验于2019年48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内进行。试验黄瓜品种“长春密刺”,采用盆栽试验,根据前期试验结果,在种植黄瓜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条件下,设置拟康氏木霉(Trichoderma.pseudokoningii)886、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各2个浓度进行处理,分别为木霉886浓度为104cfu/g、106cfu/g的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木霉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4cfu/g、105cfu/g,分生孢子浓度为104cfu/g、106cfu/g;经定期检测土壤中木霉分生孢子、木霉厚垣孢子、尖孢镰刀菌的种群变化,进一步明确尖孢镰刀菌对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种群数量产生的影响、木霉菌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种群对尖孢镰刀菌种群的抑制作用;通过取样后分析木霉菌与镰刀菌互作状态下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指标与土壤酶相关酶活性等指标测定,为明确木霉菌与镰刀菌互作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对黄瓜幼苗枯萎病发病情况、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以及土壤酶活性的作用效应,因而明确木霉菌与镰刀菌种群数量与黄瓜枯萎病发病情况、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以及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最终为木霉菌在设施黄瓜生产中枯萎病生态防治与促进效应为黄瓜高产生产的综合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同时在木霉菌的开发利用过程中提供崭新的技术理念,为农业生产“减肥、减药”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研究结果如下:1、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在播种后1022d,各项指标木霉处理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过氧化物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T2,即接种木霉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在互作状态下酶活性最高,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与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抗逆性指标的影响,在播种后1022d,各指标木霉处理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及游离氨基酸等指标的M2,即接种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以及其他各处理;木霉886与木霉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分别降低了黄瓜幼苗丙二醛含量、质膜透性及脯氨酸含量,仅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对照1(CK1)且显着高于对照2(CK2)及其他处理。2、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播种后725d,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土壤蛋白酶活性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指标的T2,即接种木霉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条件下酶活性最高,且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在播种后725d,土壤蔗糖酶、土壤脲酶、土壤蛋白酶活性均呈现逐渐升高的变化规律,其中土壤蔗糖酶活性、土壤蛋白酶活性指标的M2,即接种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条件下酶活性最高,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处理。木霉886与木霉525土壤磷酸酶活性整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播种后725d,仅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对照1(CK1)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分别显着高于对照2(CK2)及其他处理,木霉处理均显着高于对照2(CK2)。3、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中木霉菌孢子数量及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的影响,在播种后1028d,木霉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木霉菌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处理,即T2,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最大,其木霉菌孢子数量最多,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最少。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幼苗土壤中木霉菌孢子数量及尖孢镰刀菌菌数量的影响,在播种后1028d,木霉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呈现上升-下降的变化规律,其中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与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互作处理,即M2,对尖孢镰刀菌的影响最大,其木霉菌孢子数量最多,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最少。仅接种尖孢镰刀菌的对照1(CK1)尖孢镰刀菌孢子数量最多,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拟康氏木霉(T.pseudokoningii)886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播种后22d,其中接种木霉菌886厚垣孢子浓度为106cfu/g及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即T2,黄瓜幼苗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棘孢木霉(T.asperellum)525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在播种后22d,其中接种木霉菌525厚垣孢子浓度为105cfu/g及尖孢镰刀菌浓度为104cfu/g,即M2,黄瓜幼苗病情指数最低,防治效果最好;木霉886、木霉525均对黄瓜枯萎病有显着地防治效果。5、通过对黄瓜幼苗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木霉886在CK1、CK2条件下,质膜透性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随着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MDA、PRO、POD、CAT、PPO、APX和SOD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随着增加,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其中PRO达到极显着水平;各抗氧化指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MDA、POD、CAT、APX、SOD达到极显着水平。木霉525在CK1、CK2条件下,质膜透性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显着水平,质膜透性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随着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MDA、PRO、POD、CAT、PPO、APX和SOD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也随着增加,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各抗氧化指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其中POD、CAT、SOD达到极显着水平。

陆淼[9](2020)在《木霉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与蔓枯病防效的研究》文中认为甜瓜蔓枯病是一种葫芦科植物常见病害,在各地都有发生,尤其是在设施生产条件下发病尤为严重,导致甜瓜产量减产明显,严重时甚至绝收,已成为设施甜瓜生产中的主要限制瓶颈之一。生产者主要利用化学药剂抑制设施甜瓜栽培中蔓枯病的发生,但是大量化学农药的使用不仅引起了病原菌的抗药性增加,且导致甜瓜果实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土壤的污染。木霉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防益生菌,已引起研究者和种植者的广泛关注,且发现木霉菌能有效抑制真菌性病原菌的生长及病害发生。但是关于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的生防作用及在设施甜瓜栽培中的应用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已获得木霉菌不同菌株和甜瓜蔓枯病病原菌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并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平板对峙试验发现19种木霉菌菌株均能明显抑制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生长,抑制率达到72.20%-86.64%,其中哈茨木霉DQ002对甜瓜蔓枯病的抑制率最高(86.64%),其次为棘孢木霉DQ001(85.42%)、长枝木霉DQ004(85.03%)和绿色木霉DQ003(84.51%),且空间竞争和重寄生的作用明显。依据以上结果,选择这4种木霉菌菌株进行了挥发性物质和代谢产物抑菌试验,发现这4种木霉菌菌株挥发性物质对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3.95%-10.17%,代谢产物对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8.04%-20.98%,其中抑制率最大为哈茨木霉DQ002菌株。2、依据以上结果,选用哈茨木霉DQ002研究了甜瓜蔓枯病病原菌接种下哈茨木霉菌DQ002对甜瓜幼苗的促进作用。与CK(清水处理)相比,单独接种1.0×105个/mL孢子量的甜瓜蔓枯病病原菌明显抑制了甜瓜幼苗的生长,而在接种蔓枯病病原菌条件下,接种哈茨木霉菌DQ002能显着缓解病原菌对甜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先接种哈茨木霉DQ002后接种病原菌(T4)处理能有效促进甜瓜幼苗在病原菌胁迫下的生长,促生效果优于T3处理(先接种蔓枯病病原菌后接种木霉菌)。3、与单独接种蔓枯病病原菌(T1处理)相比较,接种哈茨木霉DQ002通过调节甜瓜幼苗根、茎、叶中PPO、POD、SOD、β-1,3-葡聚糖酶活性,减弱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积累对植株的伤害,并通过激活PAL、纤维素酶活性,促进植株各部位木质素的合成积累,增强甜瓜植株对蔓枯病病原菌的抗性,进而促进了蔓枯病病原菌胁迫下甜瓜幼苗的生长。4、为了验证哈茨木霉菌DQ002对甜瓜蔓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温室接种木霉菌和蔓枯病病原菌试验,发现单独接种蔓枯病病原菌的甜瓜幼苗发病率为55.00%,接种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条件下,根部浇灌哈茨木霉菌DQ002(A1)处理和地上部喷施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A2)的甜瓜蔓枯病发病率分别为21.67%和30.00%,而应用恶霉灵处理(CK2)甜瓜发病率为38.33%,哈茨木霉菌DQ002的使用对蔓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显着高于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且在接种病原菌的条件下,利用根部浇灌哈茨木霉菌DQ002(A1)处理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地上部喷洒处理(A2)效果。5、温室接种试验表明,单独接种甜瓜蔓枯病病原菌限制了甜瓜幼苗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而化学药剂(恶霉灵)的使用能减弱蔓枯病病原菌对甜瓜幼苗吸收氮、磷、钾元素吸收的抑制;在接种蔓枯病病原菌的条件下,接种哈茨木霉菌DQ002明显促进了甜瓜植株体内氮、磷、钾元素的积累;与单独接种蔓枯病病原菌(CK1)相比较,根部浇灌哈茨木霉菌DQ002(A1)处理甜瓜幼苗氮、磷、钾积累量分别提高了7.64%、14.10%、9.07%,而地上部喷洒哈茨木霉菌DQ002处理的甜瓜幼苗中氮、磷、钾元素的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21%、8.1%、4.26%。

朱洪江[10](2020)在《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烟草青枯病是烟草种植中一种典型的土传根茎类病害,此病害发生范围广,防治困难,一旦大面积发生便会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的影响,在发生严重地区,烤烟甚至绝收,是如今限制烟草生产,阻碍烟草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现代农业烟草生产过程中,防治烟草青枯病的方法有轮作、抗病品种选育等,但主要防治手段还是依赖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是近年来在根茎类病害防治上应用广泛的一种防治手段,生防微生物因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容易获得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本身具有绿色无污染,安全,成本低廉等优点。本研究主要通过在烟草青枯病发病区域的健康地块健康烟株采集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的方式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生防菌哈茨木霉TMN-1,评估了分离菌株对烟草生长及烟草青枯病的生物活性,并结合室内及田间防治青枯病发病情况,通过软件统计,从而明确了分离菌株对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理及效果。为生防菌株哈茨木霉TMN-1在烟草根茎病害防治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1.分离、纯化、鉴定出一株哈茨木霉菌株,明确了该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及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得到了实验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对分离菌株进行生物学鉴定;通过ITS序列对分离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落初期为白色,菌丝絮状或丝状,由中心向外呈辐射状生长,菌落后期为绿色孢子簇密实围绕接菌点呈环状或同心圆分布;分生孢子梗主轴和各分支末端瓶梗3-5个轮状排列;瓶梗安瓿型或烧瓶型,顶部下方缢缩变细呈细颈,顶端产孢;分生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浅绿色,边缘光滑无凸起。形态学特征与木霉属哈茨木霉相同;ITS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Hypocrea lixii同源性为100%,再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分离菌株鉴定为木霉属的哈茨木霉并命名为哈茨木霉TMN-1。在得到纯化的菌株基础上,本研究继续开展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生长的影响。采用浸种法在平板上检测了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悬浮液(1×108孢子数/mL、1×107孢子数/mL、1×106孢子数/mL)对烟草种子萌发的影响,并确定了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烟草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继而在以上浓度的基础上采用灌根的方式探究了该浓度下对烟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种子经过不同浓度的木霉孢子悬浮液浸泡后,可以显着地提高烟草种子的发芽势(P<0.05),烟草种子在60 h后达到发芽高峰期,与对照组相比,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提高了22.03%、22.92%、20.86%和19.33%、36.31%、23.81%。96 h后,计算烟草种子发芽率,各个处理间种子发芽率没有显着性差异。温室中,烟株根部灌根使用生防菌株孢子悬浮液后,能显着地促进烤烟平均株高、平均叶长、平均叶宽和最大根长的增长,1个月后,处理组各项农艺性状比照组高1.57、1.22、1.16、2.48倍;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地下部鲜重、地下部干重处理组比对照组高1.79、2.17、3.73、2.94倍。通过平板拮抗实验初步评价了生防菌株对烟草青枯菌的平板抑菌活性,同时评估生防菌株液体无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青枯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在PDA平板上对青枯菌不表现出抑菌作用,同时,后续实验也表明,分离菌株的无菌发酵液提取物对青枯菌在B培养基中也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灌根方式,探究了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浮液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哈茨木霉菌株孢子悬浮液的适用浓度为1×108孢子数/mL,在适用浓度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不同使用时间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灌根使用孢子悬浮液,结果表明,提前3d灌根可以显着提高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控作用。通过SMSA检测,探究了灌根使用哈茨木霉TMN-1后在不同时间段对烟草根部青枯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根使用哈茨木霉TMN-1菌株孢子悬浮液后接种烟草青枯菌,1-5天可以显着降低烟草根部青枯菌含量。2.明确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性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在明确了生防菌对烟草青枯病的室内生防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测定了烟草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木霉可以显着诱导烟草体内过氧化物酶及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提升。在探究哈茨木霉TMN-1菌株对烟草植株防御酶比活力影响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木霉对烟草体内水杨酸信号途径、茉莉酸/乙烯信号途径相关基因PR1a/c、PR2、EFE-26、ACC Oxidase和PDF1.2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霉可以显着刺激水杨酸途径的两条基因PR1a/c、PR2显着上调表达,以及茉莉酸/乙烯途径ACC Oxidase基因的上调表达。3.分析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使用后对烟株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在烟苗移栽期窝施使用哈茨木霉TMN-1菌株发酵生产的生防菌剂,在烟叶采收期分别采集了烟株根际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土壤中真菌微生物和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alpha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木霉菌剂会降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且对真菌影响大于对细菌的影响;对细菌微生物类群丰度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处理组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金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根瘤菌属(Allorhizobium)、Paenarthrobacter、鞘脂菌属(Sphingobium)、贪噬菌属(Variovorax)、地杆菌属(Pedobacter)丰度高于对照组。其中,金黄杆菌属、根瘤菌属、Paenarthrobacter、贪噬菌属的丰度显着的高于对照组。真菌类群属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真菌主要以镰刀菌属真菌为主其丰度占真菌类群的80%以上。对照组Campylospor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丰度高于处理组,其中Campylospora丰度显着性的高于处理组。通过LEfSe分析对处理土壤根际中影响青枯病发生的关键微生物因子进行筛选得到7个细菌类群分别是:链孢子囊菌属、Chitinophaga、Chthoniobacter、Filimonas、Parafilimonas等,以及真菌类群7个:Cyberlindnera、Apiotrichum等可作为潜在的抑制青枯病的指示菌群。4.探究了哈茨木霉TMN-1菌株生防菌剂的发酵条件,验证了其对青枯病的室内相对防效可达61.56%,大田相对防效可达56.80%。在实验室条件下,探究了不同的固体发酵基质,不同的接种量,不同含水量,不同接种浓度,不同发酵温度对固体发酵产物的影响,同时,探究了在实验室获得的最佳发酵条件下,对生防菌株发酵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菌条件下,稻壳粉是最佳的固体发酵基质。哈茨木霉TMN-1菌株固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在28℃的条件下进行固体发酵,同时保持发酵基质初始含水量在30%-50%,接种量在不低于4%的条件下可以达到木霉的最佳发酵效果,发酵周期为7-8天,发酵产物中木霉孢子浓度最佳可达1×1010孢子数/g左右。发酵菌剂的室内盆栽实验结果表明,固体发酵的木霉菌剂可以有效的防控烟草青枯的发生,对青枯病的相对防效可达61.5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移栽期窝施木霉菌剂可以有效的促进烟草的生长,同时对烟草青枯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防效可达56.80%。

二、木霉(Trichoderma spp.)对三种引起大棚蔬菜病害病原菌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木霉(Trichoderma spp.)对三种引起大棚蔬菜病害病原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玉米茎腐病生防菌鉴定及其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玉米茎腐病的研究现状
        1.1 玉米茎腐病的发生及危害
        1.2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
        1.3 玉米茎腐病的病害循环
        1.4 玉米茎腐病流行原因
    2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现状
        2.1 农业防治
        2.2 化学防治
        2.3 生物防治
    3 木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其作用机制
        3.1 竞争作用
        3.2 抗生作用
        3.3 重寄生作用
        3.4 诱导系统抗病性
        3.5 促进植物生长
        3.6 协同拮抗作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1.1 实验材料
        1.2 试剂及培养基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病原菌的采集
        2.2 病原菌的分离纯化
        2.3 病原菌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形态学鉴定
        3.2 分子生物学学鉴定
    4 讨论
第三章 玉米茎腐病生防菌株的分离及鉴定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及样品
        1.2 试剂及培养基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供试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2.2 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
        2.3 生防木霉菌株的鉴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供试菌株的分离和纯化
        3.2 生防木霉菌株的筛选
        3.3 生防木霉菌株的鉴定
    4 讨论
第四章 生防菌株哈茨木霉CCTH-2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
        1.2 培养基
        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2 不同的温度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3 不同的光照类型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4 不同微量元素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5 不同pH值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2.6 不同的含盐量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2 不同的温度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3 不同的光照类型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4 不同微量元素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5 不同pH值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3.6 不同的含盐量对哈茨木霉CCTH-2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
    4 讨论
第五章 哈茨木霉CCTH-2菌株的生防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菌株及植物材料
        1.2 培养基
        1.3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2 实验方法
        2.1 哈茨木霉CCTH-2菌株对禾谷镰孢的竞争作用观察
        2.2 哈茨木霉CCTH-2菌株对禾谷镰孢的重寄生作用观察
        2.3 哈茨木霉CCTH-2菌株对玉米植株的促生作用研究
        2.4 哈茨木霉CCTH-2菌株诱导玉米植株抗病的研究
        2.5 哈茨木霉CCTH-2菌株诱导玉米抗茎腐病机制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生防木霉菌对禾谷镰孢的竞争作用观察结果
        3.2 生防木霉菌对禾谷镰孢的重寄生作用观察结果
        3.3 生防木霉菌对玉米植株的促生作用研究
        3.4 生防木霉菌诱导玉米植株抗病的研究
        3.5 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六章 以耐病品种为核心的绿色防控技术研究
    1 玉米抗耐病品种的调查
        1.1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1.2 调查方法与过程
        1.3 调查结果
        1.4 玉米抗耐病品种的分析
    2 玉米茎腐病大发生以及流行性原因分析和防治建议
        2.1 玉米茎腐病大发生以及流行性原因分析
        2.2 玉米茎腐病的防治建议
    3 生防菌CCTH-2固体发酵培养基基质的筛选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2)马铃薯黑痣病菌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概述
    1.2 马铃薯黑痣病研究进展
        1.2.1 马铃薯黑痣病分布与危害
        1.2.2 马铃薯黑痣病症状及病原菌
        1.2.3 马铃薯黑痣病发病规律
        1.2.4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1.3 木霉菌研究进展
        1.3.1 木霉菌概述
        1.3.2 木霉菌生防机制
    1.4 木霉菌对根际土微环境的影响
        1.4.1 木霉菌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1.4.2 木霉菌与根际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4.3 木霉菌对根际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品种
        2.1.2 供试菌种
        2.1.3 试验用土
    2.2 试剂与仪器
        2.2.1 供试试剂
        2.2.2 供试培养基
        2.2.3 常用贮备试剂配制
        2.2.4 主要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黑痣病菌拮抗木霉菌筛选及拮抗作用测定
        2.3.2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
        2.3.3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控作用
        2.3.4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丙二醛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2.3.5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理化特性的影响
        2.3.6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其对黑痣病菌抑制作用
        3.1.1 17 株木霉菌菌丝生长速度与产孢能力
        3.1.2 17 株木霉菌与立枯丝核菌空间竞争能力
        3.1.3 8 株木霉菌对立枯丝核菌的重寄生作用
        3.1.4 8 株木霉菌的固体培养代谢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3.1.5 8 株木霉菌液体发酵滤液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3.2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的促生作用
        3.2.1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
        3.2.2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生物量的影响
        3.2.3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块茎重量的影响
    3.3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控作用
        3.3.1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盆栽防控效果
        3.3.2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防控效果
    3.4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丙二醛和防御酶活性的影响
        3.4.1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4.2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3.4.3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3.4.4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3.4.5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3.4.6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植株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3.5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理化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5.1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脲酶活性的影响
        3.5.2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5.3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5.4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5.5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3.6 拟康宁木霉78 对马铃薯根际土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3.6.1 高通量测序基本信息
        3.6.2 Alpha多样性分析
        3.6.3 拟康宁木霉78 对根际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3.6.4 拟康宁木霉78 对根际土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3.6.5 物种丰度聚类热图
4 讨论
    4.1 木霉菌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机制
    4.2 木霉菌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控作用
    4.3 木霉菌对马铃薯植株系统抗性的影响
    4.4 木霉菌对马铃薯根际土理化特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4.5 木霉菌对马铃薯根际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柑橘黑点病生防菌筛选、鉴定和制剂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黑点病的发生与防治
        1.1.1 柑橘黑点病研究现状
        1.1.2 柑橘黑点病的检测与防治
    1.2 DNA提取方法的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
    1.3 QPCR技术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
        1.3.1 植物病害检测方法分类
        1.3.2 QPCR检测在植物病害检测上的应用进展
    1.4 木霉主要功能及其制剂应用
        1.4.1 木霉主要功能
        1.4.2 木霉的商品化制剂研究进展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柑橘园枯枝样本(用于分离生防菌)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
        2.1.4 黑点病致病菌相关菌种
        2.1.5 生防菌制剂所需试剂产品
    2.2 实验方法
        2.2.1 柑橘黑点病致病菌Q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2.2.2 柑橘枯枝中寄生的黑点病致病菌D.citri的DNA提取方法的确立
        2.2.3 枯枝所携带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2.2.4 对黑点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筛选
        2.2.5 生防菌制剂成分的筛选
        2.2.6 生防菌制剂的效果评价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QPCR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
    3.2 柑橘枯枝中寄生的黑点病致病菌DNA提取方法的确立
    3.3 柑橘园枯枝携带真菌的分离和鉴定
    3.4 对黑点病致病菌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筛选
    3.5 生防菌制剂成分的筛选
    3.6 生防菌制剂效果评价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4)木霉菌内生病毒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木霉菌
        1.1.1 木霉菌的分类
        1.1.2 木霉菌的生防特性
        1.1.3 木霉菌产孢机理
        1.1.4 木霉菌可防控的主要致病菌
        1.1.5 木霉菌的生产应用现状
    1.2 真菌病毒的研究进展
        1.2.1 真菌病毒
        1.2.2 真菌病毒的分类
        1.2.3 真菌病毒的传播方式
        1.2.4 真菌病毒对植物病原菌的生防机理
        1.2.5 真菌病毒的检测技术
    1.3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初步发掘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所用引物
        2.1.5 试剂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内生病毒的发掘
        2.2.2 宏转录组测序
        2.2.4 随机引物反转录
        2.2.5 PCR扩增验证
    2.3 实验结果
        2.3.1 内生病毒的发掘
        2.3.2 宏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内生病毒的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试剂
        3.1.3 试剂配制
        3.1.4 引物设计
    3.2 实验方法
        3.2.1 病毒基因组的5’和3’RACE
        3.2.2 RACE结果的获得
        3.2.4 病毒全基因组的获得及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内生病毒的5’和3’RACE结果
        3.3.2 病毒基因组结构分析
        3.3.3 病毒分类地位的确定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供试菌株
        4.1.2 实验用引物
        4.1.3 实验试剂
        4.1.4 培养基配制
        4.1.5 主要试剂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剔除(利巴韦林-原生质体脱毒)
        4.2.2 脱毒菌株RT-PCR验证
        4.2.3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菌株形态的影响
        4.2.4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物量的影响
        4.2.5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4.2.5.1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分生孢子能力的影响
        4.2.5.2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厚垣孢子能力的影响
        4.2.6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菌株拮抗能力影响的研究
        4.2.7 内生病毒水平传播的研究
        4.2.8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1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促生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2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防病生防功能的影响
        4.2.9 大田中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与不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生防功能的研究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木霉菌内生病毒的剔除
        4.3.2 脱毒菌株RT-PCR验证
        4.3.3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菌株形态的影响
        4.3.4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物量的影响
        4.3.5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4.3.5.1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分生孢子能力的影响
        4.2.5.2 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发酵液对未携内生病毒木霉菌株产厚垣孢子能力的影响
        4.3.6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株拮抗能力的影响
        4.3.7 关于内生病毒水平传播的研究
        4.3.8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1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促生生防功能的影响
        4.2.8.2 内生病毒对木霉菌防病生防功能的影响
        4.3.9 大田中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与不携内生病毒的木霉菌生防功能的研究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5)生防菌混合发酵液对植物土传病害防治、土壤性质微生物区系和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土传病害的危害
    1.2 土传病害的治理方法
        1.2.1 生物防治土传病害的优点与不足
        1.2.2 生防微生物混合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现状
        1.2.3 生防微生物混合发酵工艺
    1.3 生防菌防治土传病害机理
    1.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4.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1.4.2 外来微生物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影响
    1.5 果实采后品质
    1.6 猕猴桃的采后生理
        1.6.1 呼吸作用
        1.6.2 品质变化
        1.6.3 激素变化
        1.6.4 果实采后成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调控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生防菌混合发酵工艺优化及其发酵液对土传病原菌的防效及机制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菌种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菌种的保藏与活化
        2.2.2 对峙实验
        2.2.3 发酵液抑菌试验
        2.2.4 孢子萌发与菌丝生长实验
        2.2.5 混合发酵工艺优化
        2.2.6 盆栽实验
        2.2.7 混合发酵液对黄瓜叶片膜电解质外渗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2.2.8 叶片抗病相关酶活测定
        2.2.9 混合发酵液有效成分初探
        2.2.10 数据整理和统计
    2.3 实验结果
        2.3.1 对峙实验测定生防菌对病原微生物的抑制效果
        2.3.2 体外抑菌实验测定混合发酵液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效果
        2.3.3 混合发酵工艺优化
        2.3.4 不同接种比例混合发酵液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2.3.5 盆栽实验测定混合发酵液防病效果
        2.3.6 混合发酵液对黄瓜叶片膜电解质外渗和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2.3.7 混合发酵液对抗病相关酶活的影响
        2.3.8 HPLC法测定混合发酵液物质变化
        2.3.9 代谢谱测定混合发酵液的物质变化
    2.4 讨论
第三章 生防菌混合发酵液对土壤理化生性状及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菌种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田间实验
        3.2.2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
        3.2.3 土壤相关酶活测定
        3.2.4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检测
        3.2.5 统计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混合发酵液对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2 混合发酵液发酵液对土壤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3.3.3 混合发酵液对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生防菌混合发酵液对田间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菌种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地点
        4.2.2 混合发酵液的制备
        4.2.3 黄瓜枯萎病田间实验
        4.2.4 番茄灰霉病田间实验
        4.2.5 猕猴桃溃疡病生物防治效果评价
        4.2.6 光合效率和抗氧化酶活性
        4.2.7 数据整理和统计
    4.3 实验结果
        4.3.1 田间实验测定混合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防病效果
        4.3.2 混合发酵液对抗病相关酶活的影响
        4.3.3 田间实验测定混合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病效果
        4.3.4 混合发酵液猕猴桃溃疡病的生物防治作用
        4.3.5 混合发酵液对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混合发酵液对采后果实品质和保鲜的效应与机理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菌种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地点
        5.2.2 混合发酵液的制备
        5.2.3 实验方案
        5.2.4 猕猴桃采后实验
        5.2.5 转录组分析
        5.2.6 荧光定量PCR验证
        5.2.7 代谢组学分析
        5.2.8 统计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混合发酵液对采后猕猴桃果实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5.3.2 混合发酵液对猕猴桃采后病害的影响
        5.3.3 混合发酵液对猕猴桃果皮转录组的影响
        5.3.4 RT-qPCR验证转录组测序数据
        5.3.5 代谢谱测定混合发酵液对采后猕猴桃果肉代谢物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总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与项目
附件

(6)哈茨木霉与褐环乳牛肝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樟子松
        1.1.1 樟子松引种及出现的问题
        1.1.2 樟子松主要病害
    1.2 根际土壤有益微生物
    1.3 木霉菌
        1.3.1 木霉菌生防作用机制
        1.3.2 木霉菌与植物互作作用机制
    1.4 外生菌根真菌
        1.4.1 外生菌根真菌促进植物生长
        1.4.2 外生菌根真菌对植物抗病能力的影响
    1.5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高通量测序分析
    1.6 转录组测序分析
    1.7 本文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技术路线
2 樟子松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样品采集
        2.1.3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1.4 土壤DNA的提取
        2.1.5 PCR扩增和Illumina Miseq测序
        2.1.6 绝对定量PCR(qPCR)
        2.1.7 生物信息分析
        2.1.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2.2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2.3 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分析及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2.4 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分析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2.3 本章小结
3 两种木霉菌株对樟子松一年生幼苗生长、根际土壤养分及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菌株、种子来源及前期准备工作
        3.1.2 实验设计与幼苗接种
        3.1.3 幼苗取样及指标测定
        3.1.4 土壤样品采集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测定
        3.1.5 苗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测定分析
        3.1.6 生物信息分析
        3.1.7 数据统计与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木霉接种对幼苗生长的影响
        3.2.2 木霉接种对樟子松苗木根系结构的影响
        3.2.3 木霉菌接种对樟子松根际土壤的影响
        3.2.4 木霉接种对樟子松根际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E15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制作用机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菌株来源及培养条件
        4.1.2 哈茨木霉E15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作用
        4.1.3 哈茨木霉E15代谢产物对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4.1.4 哈茨木霉E15与立枯丝核菌对峙培养转录组测序分析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哈茨木霉E15对立枯丝核菌的拮抗效果
        4.2.2 哈茨木霉E15代谢产物对病原菌的抑制效果
        4.2.3 哈茨木霉E15与立枯丝核菌对峙培养转录组测序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木霉菌、外生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幼苗病原菌胁迫转录组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菌株、种子来源及前期准备工作
        5.1.2 实验设计与幼苗接种
        5.1.3 幼苗取样、幼苗病情调查、幼苗酶活性测定及转录组测序分析
        5.1.4 数据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复合接种对樟子松抗立枯病的影响
        5.2.2 幼苗生理指标分析
        5.2.3 幼苗转录组测序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木霉菌、外生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樟子松幼苗生长、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菌株、种子来源及前期准备工作
        6.1.2 实验设计与幼苗接种
        6.1.3 幼苗采集及指标测定
        6.1.4 土壤样品采集及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的测定
        6.1.5 幼苗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测定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木霉菌、外生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幼苗生长、养分含量的影响
        6.2.2 外生菌根真菌、木霉菌复合接种对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6.2.3 木霉菌、外生菌根真菌复合接种对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7)海洋生境棘孢木霉TCS007的抑菌、促生长及抗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木霉菌的简介及应用研究
        1.1.1 木霉菌的简介
        1.1.2 木霉菌的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
        1.1.3 海洋生境木霉的研究概况
    1.2 木霉菌抑菌研究进展
        1.2.1 木霉菌生防机制
        1.2.2 木霉菌抑菌物质
    1.3 木霉的促生研究进展
        1.3.1 木霉的促生效果
        1.3.2 木霉菌促生机制
    1.4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逆研究进展
        1.4.1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盐研究进展
        1.4.2 木霉菌诱导植物抗寒研究进展
    1.5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 TCS007的分类鉴定及生长特性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1.4 主要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TCS007菌株形态特征
        2.2.2 TCS007分子鉴定
        2.2.3 TCS007菌株抗逆能力评价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菌株形态特征
        2.3.2 分子鉴定
        2.3.3 TCS007菌株抗逆能力评价
    2.4 小结
3 棘孢木霉TCS007抑菌效果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供试菌株
        3.1.2 培养基
        3.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菌种的活化
        3.2.2 TCS007抑菌谱的测定
        3.2.3 TCS007代谢产物的提取
        3.2.4 TCS007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3.2.5 TCS007代谢产物的分离
        3.2.5.1 薄层层析
        3.2.5.2 梯度洗脱
        3.2.5.3 活性验证
        3.2.6 化学结构的初步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TCS007菌株抑菌谱
        3.3.2 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
        3.3.3 TCS007代谢产物的分离
        3.3.4 化学结构的初步鉴定
    3.4 小结
4 棘孢木霉TCS007的促生长作用
    4.1 试验材料
        4.1.1 供试黄瓜品种
        4.1.2 木霉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4.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4.2 试验方法
        4.2.1 TCS007对黄瓜种子萌发及胚根的影响
        4.2.2 TCS007对黄瓜形态指标的影响
        4.2.3 TCS007对黄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4.2.4 TCS007对黄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2.4.1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4.2.4.2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4.2.4.3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CS007对黄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4.3.2 TCS007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4.3.3 TCS007对黄瓜根系生长的影响
        4.3.4 TCS007对黄瓜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4.4 小结
5 棘孢木霉TCS007的抗逆作用
    5.1 试验材料
        5.1.1 供试材料
        5.1.2 试验试剂
        5.1.3 主要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TCS007对抗寒的影响
        5.2.1.1 相对电解质外渗率(REC)的测定
        5.2.1.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5.2.1.3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5.2.1.4 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的测定
        5.2.3 TCS007对抗盐的影响
        5.2.3.1 试验材料培养
        5.2.3.2 胁迫处理
        5.2.3.3 调查与计算
    5.3 结果与分析
        5.3.1 TCS007对抗寒的影响
        5.3.2 TCS007对抗盐的影响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6.2.1 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
        6.2.2 TCS007发酵及代谢产物提取工艺优化
        6.2.3 促生及抗逆机制的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8)2种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1.2.1 木霉菌在生物防治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1.2.2 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1.1 供试黄瓜种子
        2.1.2 供试黄瓜土壤
        2.1.3 供试培养基
        2.1.4 供试菌株
    2.2 木霉菌孢子悬液和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1 尖孢镰刀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2 木霉菌525、886 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悬浮液制备
    2.3 试验方法
        2.3.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发病规律影响的研究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3.1.1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1.2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3.1.3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4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1.5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1.6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1.7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
        3.1.8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1.9 木霉对黄瓜幼苗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2 木霉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3.2.1 木霉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3.2.2 木霉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3.2.3 木霉对土壤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3.2.4 木霉对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3.3 木霉对黄瓜枯萎病抗性影响的研究
        3.3.1 在镰刀菌存在条件下,木霉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的种群变化动态
        3.3.2 在木霉菌存在条件下,镰刀菌在土壤中的种群变化动态
        3.3.3 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3.4 黄瓜幼苗发病率、病情指数与抗氧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3.4.1 黄瓜抗氧化指标与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
        3.4.2 黄瓜抗氧化指标与病情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4.2 木霉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4.3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土壤木霉菌及枯萎病病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4.4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对黄瓜枯萎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4.5 木霉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之间的差异性
5 结论
    5.1 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影响的研究
    5.2 木霉土壤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5.3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土壤木霉菌及尖孢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5.4 木霉菌与尖孢镰刀菌互作下对黄瓜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5.5 木霉厚垣孢子与分生孢子之间的差异性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木霉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与蔓枯病防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甜瓜蔓枯的研究概况
        1.1.1 甜瓜蔓枯病的发生
        1.1.1.1 发病环境与发病规律
        1.1.1.2 症状识别
        1.1.1.3 传播路径及发病原因
        1.1.2 防治方法
        1.1.2.1 化学防治
        1.1.2.2 农业防治
        1.1.2.3 生物防治
    1.2 木霉菌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木霉菌概况
        1.2.2 木霉菌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3 木霉菌防治病害
        1.2.4 木霉菌的生物防治机制
        1.2.4.1 竞争作用
        1.2.4.2 重寄生作用
        1.2.4.3 抗生作用
        1.2.4.4 溶菌作用
        1.2.4.5 诱导抗性作用
        1.2.4.6 协同拮抗作用
        1.2.5 木霉菌的促生机制及研究进展
        1.2.5.1 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
        1.2.5.2 促进生长因子的调节作用
        1.2.5.3 木霉菌的根系定殖能力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菌株的筛选
        2.2.2 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3 木霉菌发酵代谢产物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2.2.4 木霉菌对甜瓜幼苗生长、生理及蔓枯病发生的影响
        2.2.4.1 木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4.2 蔓枯病病原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2.4.3 育苗
        2.2.4.4 木霉菌和蔓枯病病原菌接种试验
        2.2.4.5 取样时期和取样方法
        2.2.4.6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木霉菌菌株对甜瓜蔓枯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效果
        3.1.1 木霉菌菌株和甜瓜蔓枯病原菌的对峙试验
        3.1.2 木霉菌挥发性物质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1.3 木霉菌代谢产物对蔓枯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形态指标的影响
        3.2.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株高的影响
        3.2.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根长的影响
    3.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生物量的影响
    3.4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3.4.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抗氧化性指标的影响
        3.4.1.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3.4.1.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1.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活性氧指标的影响
        3.4.2.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3.4.2.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的影响
        3.4.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抗病性指标的影响
        3.4.3.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3.4.3.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3.4.3.3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3.4.3.4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甜瓜幼苗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5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病防效的影响
    3.6 木霉菌对甜瓜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的影响
4 讨论
    4.1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的抑制作用效果
    4.2 木霉菌对甜瓜幼苗形态建成和生物量的影响
    4.3 木霉菌对甜瓜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4.3.1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抗氧化性相关指标及活性氧的影响
        4.3.2 木霉菌对蔓枯病病原菌处理下抗病性相关指标的影响
    4.4 木霉菌对甜瓜蔓枯病防效的影响
    4.5 木霉菌对甜瓜蔓幼苗养分积累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烟草青枯病及其生物防治
        1.1 烟草青枯病及其生物防治
    2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的机制研究
        2.1 哈茨木霉对种子的影响
        2.2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的生理变化
        2.3 哈茨木霉在植物根系的定殖
        2.4 哈茨木霉与植物互作过程中植物中的基因表达
    3 哈茨木霉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3.1 哈茨木霉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
        3.2 哈茨木霉与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互作
    4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抗烟草青枯病的哈茨木霉菌株筛选与生物活性测定
    第一节 抗烟草青枯病活性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的促生活性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青枯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哈茨木霉TMN-1菌株的室内控病效果及发酵技术探究
    第一节 哈茨木霉TMN-1的室内控病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固体发酵条件初探及发酵菌剂的室内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机制研究
    第一节 哈茨木霉TMN-1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生理生化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节 哈茨木霉TMN-1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分子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节 哈茨木霉TMN-1影响烟草抗青枯病的微生态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哈茨木霉TMN-1对烟草青枯病的田间控病效果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Reference)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木霉(Trichoderma spp.)对三种引起大棚蔬菜病害病原菌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玉米茎腐病生防菌鉴定及其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D]. 佟昀铮. 吉林大学, 2021(01)
  • [2]马铃薯黑痣病菌拮抗木霉菌的筛选及其生防机制研究[D]. 王天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1
  • [3]柑橘黑点病生防菌筛选、鉴定和制剂开发[D]. 刘常利. 浙江大学, 2021(01)
  • [4]木霉菌内生病毒鉴定及生物学功能研究[D]. 王荣群.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5]生防菌混合发酵液对植物土传病害防治、土壤性质微生物区系和采后果实品质的影响[D]. 丛韫喆. 山东大学, 2020(01)
  • [6]哈茨木霉与褐环乳牛肝促进樟子松幼苗生长及抗病性研究[D]. 赛牙热木·哈力甫. 东北林业大学, 2020
  • [7]海洋生境棘孢木霉TCS007的抑菌、促生长及抗逆作用[D]. 郑柯斌.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2)
  • [8]2种木霉对黄瓜幼苗抗氧化系统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D]. 高长敏.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9]木霉菌对甜瓜的促生作用与蔓枯病防效的研究[D]. 陆淼.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09)
  • [10]哈茨木霉TMN-1菌株诱导烟草抗青枯病的活性及机理研究[D]. 朱洪江.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木霉属的影响。引起温室蔬菜病害的三种病原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