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10年变化分析

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10年变化分析

一、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的10年变化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1](2019)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在知识高度分化与新兴学科不断涌现的整体背景下,我国教育管理学逐渐走向成熟与专业化。基于四十余年纷繁复杂的研究成果,对学科已有研究开展系统性、理论性的回顾与反思,既有助于厘清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又有助于准确掌握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研究工作。然而,现有对学科整体审视的研究,多为学者凭借自身知识积累所作的阶段性的回顾与展望,又或是囿于某一分支学科、具体研究领域当中。既有研究在视角上缺少全景维度与长时间段的系统检视,难以从海量繁杂信息中洞悉学科发展的真实样貌和客观动态规律,系统性的学科审思需引入新的研究范式加以完善。知识图谱作为反映科学知识发展进程以及结构关系的一种知识管理工具,能有效克服以上不足。通过对海量复杂信息开展缜密的数据挖掘与分析,可动态展现学科的演进特征,探究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现学科发展过程中的缺失与薄弱环节,对拓宽学科研究广度与挖掘研究深度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实践价值。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将知识图谱方法运用于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研究当中,以学科归宗、学科渗透、学科价值为研究基点,以正视学科发展的复杂本质、顺应跨学科的发展态势为研究原则,通过构建三维矩阵(以学科给养、主题演化、知识流动、学术群体为目的维,以各类知识单元为对象维,以统计分析、引文分析、共引分析、聚类分析等科学计量分析为方法维),将CNKI中1979-2018年我国教育管理学38162篇文献信息转化成一系列的知识图谱,以期更深层次地揭示学科结构的相似性与承接性,具体的研究过程及研究发现如下:(1)“学科给养”视角。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层面呈现学科演进与发展的动力来源与基础条件。总体来说,学科目前仍处于成长阶段,学科发展的内部与外在条件整体较好,高等院校引领拉动学科发展,但机构之间“贫富”差距较大。此外,研究成果分布在829种不同的期刊上,涉及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14个学科,呈现学科交叉性强,领域广泛等特性。(2)“发展轨迹”视角。前述文献样本涉及到的50351个关键词之间存在强弱关系,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开展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挖掘出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亲疏关联。整体来看,学科经40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明确的范畴体系,整体呈现“核心—衍生—边缘”的主题格局。阶段性分析表明,学科演进过程中新老话题的更替,存在明显的“政策依赖”特性,与繁荣的应用研究相比,基础性研究量少质低,纵向连贯性研究不足。(3)“知识关联”视角。通过探测突现词把握学科研究前沿。学科研究中具有时代特征“变”的研究域,是学科发展对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回应。综合“主题演化”的分析结果可知,关注度高的热点领域,容易聚集集体智慧创造新知识,引领学科的发展方向。对前述38162篇文献样本涉及到的144618篇参考文献开展引文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学科发展的奠基性文献在学科发展初期较为欠缺,这与学科发展初期学术研究规范性存在欠缺有关,因学科研究更注重现实性与实用性,学术积累在延续性和体系上较为薄弱。(4)“学术群体”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别对作者合作与作者共被引形成的“显性网络”与“隐性网络”进行考察。整体而言,作者合作构成的“显性网络”密度低,“权威学者”之间的学术联系不紧密,“师生型”、“同事型”是合作的主要方式,网络中派系林立的程度值不高,整体科研合作网络仍处于待优化的初级阶段。基于核心作者共被引构成的“隐性网络”按照研究领域可分为10个学术群体,研究跨领域特性明显,但不具备明显的学派效应。整体上来看网络连通性好,信息传递快,具有典型的“小世界”效应,存在“学术明星”现象。(5)综合上述分析,研究基于知识图谱视角,总结出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范式特征,并对学科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反思。从建构均衡化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打造本土化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一系列建议。研究借由宏观概括、中观分析、微观扫描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四十年进行回溯与总结,结合学科发展范式特征提出展望,客观呈现学科总体图景、发展态势与结构特征,为后续研究把握研究重点、捕捉研究前沿、规范学科布局奠定了研究基础。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未来还需进一步扩充基础数据,扩大文献样本的来源范围,将学术着作、学位论文吸纳进来,同时增加中外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横向对比,以客观评价我国教育管理学在国际学术领域的地位、优势与差距。此外,还需丰富研究内容,将学科研究成员的知识结构与研究取向纳入学科建设的重点考察范围,进一步完善本研究。

刘春宇,马路[2](2018)在《基于SCI数据库的2007-2016年中美针灸研究文献计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2007-2016年中美两国在针灸领域的研究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国在针灸领域的研究弱项,为未来发展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阅读相关文献确定检索策略,使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检索,将收集到的资料导入InCites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索到文献2 824篇,中国1 935篇,美国1 158篇。美国文献被引情况好于中国。研究机构中,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是哈佛大学,中国发文量最多的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期刊分布中,美国针灸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中,有9个分布在Q1、Q2区;中国发文量排名前10的期刊分布在Q1、Q2区的为6个。研究方向中,中美两国均集中在补充与替代医学,但相同研究方向中美国的研究水平高于中国。结论中国针灸研究相关文章数量多,但整体质量没有美国好。中国研究者需进一步提高研究水平,提高针灸文献影响力。

井深,周晓颖,孟洁[3](2017)在《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中国肿瘤学期刊的评价指标》文中研究指明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科技期刊的评价指标,以深入了解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的进展情况。选取CNKI数据库中2014年1月至12月含中英文文种的33本中国肿瘤学期刊,对主要的3类和15项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入选中国肿瘤学期刊Top10的期刊均被SCI或Medline收录,其中综合评价指标CI指数最高的为中文期刊《中华肿瘤杂志》。通过分析中国肿瘤学期刊的评价指标,发现我国科技期刊评价体系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以及与国际主要医学检索系统评价的一致性。高水平科技期刊的界定对完善科技期刊评价体系,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具有借鉴意义。

郭凤娇[4](2017)在《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科学作为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繁荣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水平是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研究也逐渐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在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下,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研究机构也日益重视在国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以提高研究机构、学术成果乃至学者个人的国际影响力。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最主要形式,通过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评价研究能全面了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发展水平。学术论文影响力不仅能反映研究成果所具有的科研学术价值以及其被社会公众认知了解的程度,还对项目成果、创新研究及前沿科技有着深远的影响。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科学交流模式和学术生态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需要扩展以适应时代发展与科学进步的需要。学术论文的传统影响力体现了学术论文的学术价值获得认可和被吸收;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体现了学术论文的知识信息满足了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得了大众群体关注,把两种模式融合才能全面的反映学术论文影响力。本文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影响力评价进行了全面研究,除了引言和总结与展望部分以外,还包含6部分研究内容,各部分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相关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梳理。首先界定了相关术语,明确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其次对科学交流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再次,梳理了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Altmetrics的兴起与发展过程以及学术论文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为本论文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方法基础。第二部分,对学术论文影响力和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框架进行分析。首先,对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研究,包括内涵、类型划分和产生过程;其次,对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原生影响因素和次生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框架;最后,构建了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数量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对学术论文数量的年代分布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了解中国社会科学国际研究所处的发展阶段,并通过与世界其它国家/地区的比较,了解了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数量的世界水平;然后,分别对学术论文的学科结构和研究方向、研究机构、来源期刊以及基金的论文数量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传统影响力表现进行了分析。传统影响力包括原生影响力和线下影响力两种类型,论文基于期刊影响因子对原生影响力进行分析,基于被引频次和ESI高水平论文对线下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并分别探讨了原生影响因素(发表时间、研究机构、论文篇幅、基金资助以及参考文献量)与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传统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第五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在线影响力表现进行了分析。在线影响力包括webl.0影响力和web2.0影响力两种类型,论文基于使用次数对webl.0影响力进行了分析,基于Altmetrics指标对web2.0影响力进行了分析。论文还基于Altmetrics指标构建了含媒介传播、论文使用、读者数量、论文质量和公信力5个一级指标的影响力评价模型,得到每篇学术论文的AIF得分。最后,根据原生影响因素与使用次数、Altmetrics指标的影响关系,提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的具体措施。第六部分,对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进行了评价实证研究。首先,融合传统影响力指标和在线影响力指标,构建出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模型,并对两个数据组(包含1个对照组)进行了实证,计算得到每篇学术论文的影响力得分;其次,对影响力得分和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影响力得分与学术论文来源期刊相对影响因子及被引频次最相关;再次,根据学术论文影响力得分,挖掘出每个学科领域的影响力得分高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机构,并对学术论文覆盖的学科领域按影响力相对大小进行了分类,了解了每个学科领域的世界影响水平;最后提出了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张俊彦[5](2016)在《中国肿瘤学期刊的10年发展概况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通过检索国内外常用数据库及期刊官网,分析中国肿瘤学期刊在最近10年来的发展变化,包括期刊总数、版本及分类、数据库收录与影响因子、刊名、刊期、年度发表文献数、出版地、主办/主管单位以及栏目设置和学术热点等方面的变化特点,以期为我国肿瘤学期刊的定位及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刘健[6](2016)在《手术对比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循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食管癌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存的肿瘤之一,而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证据高级别的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对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明确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同时,利用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食管癌手术治疗及化学治疗各手术方式及化疗方案的优劣,明确食管癌各种手术及各种化疗方案的优劣,并进行Ⅲ期食管癌手术与化疗病例对照研究,探讨Ⅲ期食管癌手术与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今后食管癌的研究及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1)文献计量学分析:首先对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可视化分析,即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分别纳入所有关于食管癌的中外文随机对照试验及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Excel进行年代趋势分析,采用BICOMS软件抽取和整理作者、期刊、关键词和国家分布信息,并生成关键词共现矩阵,采用g CLUTO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采用Ucinet6.0软件中的Net Draw进行作者和关键词的社会网络分析,数据计算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2)网状Meta分析:对手术和化疗治疗食管癌进行网状Meta分析,即系统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期刊论文资源,纳入所有关于食管癌手术和化疗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筛选、数据的提取及文献质量评价由2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再进行网状Meta分析。3)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手术与化疗治疗III期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调取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及甘肃省肿瘤医院胸外科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所有III A期及III B期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手术组和化疗组。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和与最终结局指标有关的相关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并计算各组间HR值。结果1)1966-1989年关于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外文文献量增长缓慢,总文献量109篇(4.93%),1990-2008年关于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外文文献量缓慢增多,总文献量927篇(41.95%),2009年之后关于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量猛增,总文献量1174篇(53.12%)。1981-1999年关于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量增长缓慢,总文献量251篇(7.13%),2000-2016年关于食管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中文文献量逐渐增多,总文献量3268篇(92.87%)。1996-2008年关于食管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外文文献量87篇(11.01%),2009年之后关于食管癌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外文文献量猛增,总文献量703篇(88.99%)。1993-2009年关于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量增长缓慢,总文献量46篇(18.9%),2010年后关于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迅速增加,5年时间内文献量达197篇(81.1%)。共8312个作者在1966-2016.5之间从事外文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共7328个作者在1981-2016.5之间从事中文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共3029个作者在1996-2016.5之间从事食管癌外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共有704位作者在1993-2016.5从事食管癌中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从关键词来看,外文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共7423个关键词,中文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共16780个关键词,外文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共2554个关键词,中文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共1143个关键词。从关键词的分析来看,食管癌的研究面广而分散,食管癌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食管癌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食管癌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食管癌围手术期管理、术后的管理及食管癌预后等方面。从国家地区分布来看,外文随机对照试验中,由50个国家参与外文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的撰写与发表,发表最多的5个国家为:美国、中国、英国、日本、德国。中文随机对照试验共31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发表最多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河南、江苏、广东、山东、四川。外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35个国家参与外文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撰写与发表,发表文章最多的5个国家为:中国、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中文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发表文章最多的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甘肃、河北、江苏、广东、河南。总体呈现广泛分布,部分城市集中分布的现象。2)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化疗的方案中,化疗方案的疗效方面,多西他赛+顺铂方案成为最优的可能性最大(SUCRA=99.5%);在降低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方面,奈达铂+5-Fu成为最优的可能性最大(SUCRA=97.05%,SUCRA=87.05%,SUCRA=84.22%),而多西他赛+顺铂和紫杉醇+顺铂可能会引起更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方面结果提示新辅助化疗+Sweet方案在1年生存率(OR=6.59)、3年生存率(OR=1.55)、5年生存率(OR=1.58)上均优于单纯Sweet方案,但在吻合口瘘和心肺并发症上差异不明显;术前放化疗+Ivor Lewis在3年生存率(OR=1.62)和5年生存率(OR=1.58)上优于单纯Ivor Lewis,且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但在1年生存率和吻合口瘘发生率上无差异;微创手术在1年生存率上优于单纯Sweet(OR=1.29),但不如新辅助化疗+Sweet方案(OR=7.41);根据概率排序结果,术前放化疗+Sweet、新辅助化疗+Sweet和微创手术在改善1年和3年生存率上成为最优的可能性最大;术前放化疗+Ivor Lewis在降低吻合口瘘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上成为最佳治疗措施的概率最大。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最终共纳入27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单纯手术治疗)178例,对照组(根治性化疗)100例。试验组(单纯手术治疗)平均生存时间23.1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1个月;对照组(根治性化疗)平均生存时间23.9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χ2=0.29,P=0.59,P>0.05,两组间总生存期(OS)无统计学差异。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试验组(单纯手术治疗)vs.对照组(根治性化疗)HR=0.92(0.66-1.27),P=0.602。试验组(单纯手术治疗)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平均20.79个月,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17个月;对照组(根治性化疗)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平均21.57个月,中位肿瘤无进展生存期17个月;χ2=0.39,P=0.53,P>0.05,两组间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统计学差异。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试验组(单纯手术治疗)vs.对照组(根治性化疗)HR=0.90(0.65-1.25),P=0.54。对于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位置、分期及户籍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二者的总生存期,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国内外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集中发表于2000年之后,而国内外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分析集中发表于2008年后,说明食管癌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关注,同时,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具有作者众多、国家地区分布和期刊分布广泛的特点。2)网状Meta分析显示在降低患者贫血、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方面,奈达铂+5-Fu成为最优的可能性最大,而多西他赛+顺铂和紫杉醇+顺铂可能会引起更多以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而各种手术方案比较提示,在不同方面各有利弊。3)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手术与根治性化疗之间的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对于不同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位置、分期及户籍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二者的总生存期,肿瘤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对于III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治疗并无明显生存优势,而根治性化疗由于患者耐受性较好,可接受性较高,是III期食管癌患者较为可行的治疗方案。

刘群[7](2016)在《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了解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基本情况,分析我国期刊发展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按学科分析入选PubMed数据库期刊的基本特征,为未入选期刊的收录提供对策和建议;分析我国生物医学期刊在SCI数据库中的被引频次,了解我国生物医学期刊在国际学术界影响力的大小。研究对象与方法整理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130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根据2011-2015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统计130种期刊的计量指标发现有46种期刊(港澳台期刊《报告》未收录)数据不全,即共有84种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数据齐全的生物医学期刊。另外根据2014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对84种生物医学期刊进行学科分类,共分为18类,其中生物学期刊16种,基础医学类期刊12种,中国医学类期刊8种,外科学期刊7种,大学学报(医药卫生)类期刊6种,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5种,眼耳鼻咽喉科学期刊4种,医药卫生总论期刊4种,妇产科学与儿科学期刊3种,口腔医学期刊3种,内科学期刊3种,肿瘤学期刊3种,药学、环境与安全科学期刊各2种,临床医学、特种医学、化学、历史各1种期刊。其中包含3种及3种以上期刊的有12类学科,共76种期刊。对PubMed数据库收录的130种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包含3种及3种以上期刊的学科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根据研究需要,按学科筛选76种未被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作为对比期刊。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计量法,以PubMed数据库收录的76种数据齐全的大陆期刊和未被PubMed数据库收录76种对比期刊为研究对象,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和SC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评价指标为比较指标,选择其中的7项引用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被引半衰期、H指标,以及5项来源指标: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引用半衰期。利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使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标准差)等。研究结果1 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呈相对集中趋势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有地区集中的趋势。PubMed共收录我国130种期刊,其中北京、上海共出版67种,占收录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与我国科技资源的分布有关。我国科技资源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地区占有有较大比重,科技期刊作为对科技成果的反映,自然会追逐科技资源的发展。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有学科集中的趋势。被PubMed数据库收录大陆期刊按学科分为18类,其中生物学、基础医学、中国医学、外科学、大学学报(医药卫生)5类学科共有49种期刊,占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总数的58%。从期刊出版方式上来看,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有国际化发展的集中趋势。分析被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出版单位,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办刊单位的期刊有43种。与国外出版社或出版集团以海外发行、网络版发行、联合出版等方式合作的期刊有36种,占期刊总数近1/3,其中与Elsevier、wiley-Blackwell和Springer这3家国际出版社开展合作的期刊为21种,占与国外合作出版机构合作期刊数的58%左右。2 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为国内优秀期刊通过对Pub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期刊国内计量指标的分析发现,被PubMed数据库收录各学科期刊的引用指标和来源指标均优于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被PubMed数据库收录大部分中国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他引率、学科影响力、被引半衰期、H指数、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平均水平高于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整体平均水平;而引用半衰期是“越小越好”的指标,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中国期刊引用半衰期平均水平低于我国生物医学期刊整体平均水平。这都说明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大部分为生物医学期刊各学科内比较优秀的期刊。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仅口腔医学、内科学、眼耳鼻咽喉科学类期刊来源文献量平均水平略高于生物医学期刊整体水平。与相关学者“学术质量高的科技期刊都具有论文稿源数量大、来源文献量大、作者群学术水平高、科技期刊论文评审标准高的特征”的研究结论不符合,来源文献量对提高期刊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具体作用还有待探讨。3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发展不平衡为了解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学科的发展情况,按照“越大越好”的原则,筛选出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学科影响力、平均引文数、H指数6个指标,对12类学科指标由大到小进行赋值。结果显示:基础医学、生物学、口腔医学、外科学、医药卫生总论、眼耳鼻咽喉科学得分处于平均水平以下,其中基础医学得分最低,其各项指标都处于较低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期刊学科性质决定的。口腔医学、眼耳鼻喉科学期刊属于小学科类期刊,而且基础医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总论类期刊多基础研究,期刊的学科性质决定了期刊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二,期刊的发展与学科发展息息相关。这几类学科期刊得分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此几类医学期刊学科发展比较不成熟,缺少高影响力的优秀期刊;第三,期刊的发展与国家扶持力度也密切相关,得分较低可能与国际对此几类期刊扶持力度不够存在一定关系。另一方面,大学学报(医药卫生)、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内科学、肿瘤学、妇产科学与儿科学等学科期刊得分较高,分析其原因,除与学科性质、学科发展程度、国家扶持力度等息息相关外,还与科学技术研究热点、社会关注度等存在密切的关系。其中中国医学作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传统医学,由于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学文化,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被PubMed数据库收录。预防医学与卫生学期刊在学术影响和学术质量方面发展较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主要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的影响。2012年提出的卫生政策改革目标明确要求: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将重心前移,逐步重视预防工作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这种政策导向使得政府加大了对预防相关研究的投入,从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另外,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的发展还与人民对健康及疾病认识的提高存在一定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并关注公共卫生对健康的影响。目前,肿瘤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就肿瘤学期刊来看,我国目前有肿瘤学期刊38种,其中3种被PubMed数据库收录,2种被SCI数据库收录。这对一个小学科来说,显示出较快的发展速度。4被PubMed数据库收录对提升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与未收录期刊被引频次的比较可以看出,PubMed数据库收录对提升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4方面:PubMed数据库是全球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医学期刊入选PubMed数据库对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加国际被引频次具有重要的作用;PubMed数据库的选刊原则是强调内容的先进性和原创性,在某种程度上比SCI数据库更为实用。其使用的广泛性和内容的权威性使入选PubMed数据库的医学期刊具有更高的国际引用频次;医学期刊在入选PubMed数据库后,更容易吸引到优质的稿源,使得期刊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在语言方面,入选PubMed数据库的医学期刊均有中英文摘要,方便国内外读者阅读引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期刊的国际引用率。研究结论入选PubMed数据库可以提高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发挥作用:(1)PubMed数据库是全球最权威的生物医学数据库,医学期刊入选PubMed数据库对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对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加国际被引频次具有重要的作用。(2) PubMed数据库的选刊原则是强调内容的先进性和原创性,在某种程度上比SCI数据库更为实用。其使用的广泛性和内容的权威性使入选PubMed数据库的医学期刊具有更高的国际引用频次。(3)医学期刊在入选PubMed数据库后,更容易吸引到优质的稿源,使得期刊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4)在语言方面,入选PubMed数据库的医学期刊均有中英文摘要,方便国内外读者阅读引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期刊的国际引用率。被SCI数据库收录对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也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入选SCI数据库对英语语种要求较高,而我国大部分生物医学期刊为中文期刊,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展期刊学术水平建设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寻求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引用率的途径。我国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进程任重道远,加入SCI数据库只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一种途径,办刊人在加强期刊学术质量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开阔思想,积极寻求其他途径,如医学期刊加入PubMed等专业型数据库,重视期刊编辑质量,加强与国外学术机构和出版机构合作。另外,针对我国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积极面对国际竞争的大趋势,还需要办刊人及学者的共同努力:调整生物医学期刊学科结构,使其学科分布与生物医学发展相适应:大力建设精品化期刊,树立期刊国际化发展趋势,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重视期刊编辑出版规范,积极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健全生物医学期刊评价体系,充分考虑期刊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改革我国的学术评价制度,转变我国学术期刊在国际竞争上的不利局面。

罗惠予,游雪梅,阮萃才,刘俐屏,梁伊希[8](2015)在《20082012年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我国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肿瘤学期刊的评价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2013,扩刊版)9项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统计数据为依据,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收录的9种肿瘤学期刊20082012年9项文献计量学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采用学术影响力动态评估模型及动态评价指标——趋势指数对其影响力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估。结果 9种期刊近5年间学术影响力总体上升,其中2012年平均影响因子(IF)较2008年增长7.67%,平均总被引频次增长28.88%,学术影响力增长34.46%。结论 9种期刊学术影响力呈总体上升、稳步发展的趋势,但增长速度参差不齐,期刊质量提高幅度不一,升降参半。

林萍[9](2015)在《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指出研究目的全面分析我国医学期刊群的学术质量水平、学术影响力现状、发展特征,以提升医学期刊的整体水平。评估医学期刊群的学科发展特征并分析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探索影响期刊影响力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医学期刊整体水平提供对策与建议。研究方法以《中文核心要目总览》为依据筛选出248种医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医学期刊分为17个学科。以2010-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为数据来源,选取9种文献计量指标作为期刊评价工具,其中包括5项引用指标: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他引率,以及4项来源指标: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和基金论文比。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17类医学期刊群的基本发展特征:被引用指标和来源指标描述性分析、区间分布以及5年变化趋势,并采用excel软件、spss13.0软件对9项文献评价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判断spearman相关系数以及P值来分析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哪些因素可以对影响因子产生影响。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文献计量指标指标研究我国医学期刊影响力现状,每项评价指标可以从不用角度来反映各类医学期刊的特征,从而分析当前国内医学期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2.数据处理与统计:利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区间分析、绘制数据的5年变化趋势分析;将数据导入spss13.0软件,使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和标准差)、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我国医学核心期刊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以及对期刊的学科分类,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有248种,占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总数的12.5%,是重要期刊群之一。与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提供的1989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总体水平比较,我国医药类卫生核心期刊整体水平高于中国科技期刊核心期刊的总体水平。17类医学期刊中共有11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12类医学期刊的影响因子、9类医学期刊的即年指标、16类医学期刊的平均作者数、13类医学期刊的他引率高于全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在基金论文比指标上,17类医学期刊中仅有2类医学期刊(基础医学和中国医学)的基金论文比高于全国科技期刊平均水平,其他15类医学期刊的基金论文比均较低。医学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1958)、影响因子(0.68)、他引率(0.85)、即年指标(0.09)均高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总被引频次1180、影响因子0.523、他引率0.81、即年指标0.07),基金论文比水平(0.49)低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水平(0.56)。以上指标说明,我国医学核心期刊在科技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有较强的影响力。2.中国医学类期刊、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发展迅速,属于热门学科期刊,主要受卫生政策、社会关注影响在对17类医学期刊的9项计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医学、预防医学的影响力、影响范围、学术质量以及关注度在近年来增长迅速,两个学科期刊的各项指标在统计期刊中处于前列,且近5年的增长幅度较大,增长率也处于领先水平。反映出中国医学类期刊与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在近5年内发展态势良好。虽然这两类期刊发展各项指标水平均较高、增长态势良好,但同时存在着高离散度、低即年指标的问题。说明这两类期刊学科内发展不均衡,期刊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且期刊及时性、前瞻性不够高。中国医学类期刊、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在被利用程度、影响力、学术质量上有了快速增长,越来越受到关注。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受到国家卫生政策、社会关注以及学科发展的影响。2012年卫生政策提出的改革要求中显示目前医疗卫生事业逐渐将重心前移,逐步重视预防卫生工作以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重视公共卫生服务、初级医疗卫生服务以减少疾病发生。这项政策与预防医学与卫生学、中国医学这两类学科的研究内容相符合,政策的重视和导向必然会加大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投入,从而促进学科的发展。另外,预防医学与卫生、中国医学研究内容也与社会关注问题相符合,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健康的管理和疾病的预防,并关注公共环境卫生对健康的影响。3.外科、妇产科、儿科类医学期刊较为成熟,发展稳定外科学、妇产科学以及儿科学类期刊发展良好且稳定,已有较为成熟的指标状态,在影响力、学术质量、学科反应速度及受关注度方面均有良好发展。三类医学期刊群的总被引频次水平较高,也有较低的标准差,说明其整体被引用程度良好。妇产科、外科以及儿科类医学类期刊有较高的平均影响因子水平,并有合理的影响因子分布格局、被引频次分布格局,显示了成熟的学科期刊发展结构。另外,外科类期刊、妇产科学的即年指标较高,均大于0.1,说明这几大学科期刊具有较快的反应速率和被引用速度,且受关注度较高。外科、妇科、儿科的发展与学科领域范围、尖端科技发展、时间积累息息相关。由于发展成熟,该学科期刊具有高质量的稿源基础,有医院和科研机构的支持,从而保证了期刊影响力。4.我国医学期刊来源指标发展平缓,引用指标增长明显,部分学科期刊发展不均衡17类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在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方面的发展较为平缓;有13类医学期刊的来源文献量在5年中持续下降。各学科平均作者数(合作度)差异小,且离散度小,说明医学期刊整体的合作水平较高,该指标在近5年中增长缓慢。17类医学期刊的地区分布数在5年间均保持较为稳定的增长,但幅度较小,说明医学期刊的影响范围已基本覆盖全国。因此,我国医学期刊在稿源、研究合作度、覆盖地区等方面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医学期刊在近年来重视对来源指标的控制,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大部分医学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2009-2013年呈现增长趋势,但17类医学期刊的即年指标的发展特征较模糊,在5年的发展中波动明显,但仍然有较大增长率,各学科增长率均大于25%。另外,医学期刊被引半衰期、他引率发展稳定,各类期刊之间的差异小,增长幅度小。各医学期刊影响力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发展结构不均衡的问题,指标平均水平较高的几类期刊也有较高的标准差水平。离散度较高显示了同一学科内期刊之间差异大: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中国医学、临床医学类、综合性医药卫生类以及内科学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离散程度颇大。另外,在指标的区间分析中,许多学科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分布不合理,存在过多的低被引频次期刊、低影响因子期刊,或缺少高被引频次期刊、高影响因子期刊。不合理的期刊指标分布格局会影响某一学科期刊的整体影响力发展。5.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影响力有限学报类期刊与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相比,虽然在影响因子、即年指标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但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的影响力均较低(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值0.523相近)、反应速度也较小(与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平均值0.0.72相近);学报类医学期刊虽然在基金论文比、他引率、作者合作度等方面都高于其他综合类期刊,但其总被引频次仍较低。因此,学报类期刊以及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在保证学术质量的同时,均需要采取措施以提高自身影响力。首先,该类期刊的文献范围较广,因此其在组稿、栏目设置方面可以进行重点管理:分析医学研究动态进展,了解热门医学学科、新兴发展学科以及医学研究中的趋势(比如预防医学、中国医学),并将其作为期刊组题选稿的重要方向,从而增加期刊文献的社会关注度和被利用的机会。其次,高校学报应学习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充分扩大该期刊群的知名度,提高学报论文被获取的可能性,从而提高论文的被利用率。6.学科性质影响期刊评价指标的意义不同学科期刊间存在性质、特点间的差异,从而会使同一种期刊评价指标在不同学科所反映的问题不同,因此不宜用一种指标进行片面评价。影响因子方面: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其所属的科学领域及涉及的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热门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来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多,报道其研究成果的杂志数目也会增多,进而带来专业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发表论文被引用的频率增加。一些比较窄或者是处于科研尖端的研究领域,由于从事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少,相关的期刊较少,论文即使质量水平很高,被引用次数也会比较少。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已转向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这类研究成果和科学论文日渐增多,其文献相互引用数量亦增多,所以该类学科的期刊数目及引证行为迅速上升,并导致影响因子增大,而已趋成熟的学科领域的期刊平均影响因子近年来则没有明显增多充分说明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与期刊所属学科的性质和论文内容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大小有关。另外,偏向技术和应用性的学科,较易产生大量较为新颖的、借鉴意义更强的研究成果,这类论文可以为其他研究提供研究方法、工具和成果上的借鉴,从而提高被引用的几率。因此偏应用性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普遍高于理论性学科期刊的影响因子,同一影响因子值在两类不同学科中代表的影响力存在差异。文献更新速度方面:理论型学科期刊的文献老化较慢,而应用型学科期刊文献老化快、文献更新快。在17类医学期刊中,外科、妇产科学、神经病与精神病学、临床科学、内科类期刊的即年指标较高;儿科、眼科、预防医学即年指标的增长率最高,分别为:80%、60%;而皮肤病与性病学、神经病与精神病学、眼科学的被引半衰期较长;临床、耳鼻咽喉学、肿瘤学和综合类期刊的被引半衰期较短,有较快的文献更新速度。因此即年指标较高、被引半衰期较短的几类医学期刊都属于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被引半衰期较长的几类学科研究领域较窄、规模较小,且其应用性相比而言较弱。7.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不相关,绩效评估导向与人为因素是关键通过对9项文献计量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及对基金论文比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后,得出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的结论。这与通常认为的基金论文比增长会促进影响因子发展的观点相反。将原因归结为客观因素和人为因素。客观因素。在绩效评估体系的导向下,各期刊评估部门、作者单位和科研人员过于强调对英文文献的引用,部分国际检索机构已有规定稿件中引用英文文献不足一半的文章不予收录,这样的规定就使许多作者减少引用中文文献,转而引用更多英文文献,从而造成了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率难以提升。而另一方面,目前统计的数据只是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在国内的引用情况,而未统计国内发表论文被国外期刊的引用。人为因素。作者方面,为了提高论文被期刊录用的机会,无中生有,冠名与文章无关的虚假基金;期刊为增加基金论文比,出现不恰当使用基金项目、混乱使用基金标识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基金论文内容与基金项目不相关;基金项目已经结题;无基金项目标号。编辑方面,长期以来,学术界把期刊的基金论文比作为评价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科技期刊也普遍认为基金资助论文的学术质量较高,在筛选稿件时偏爱基金论文。另外,有少数专家在审稿过程中,因为时间、精力有限,并不认真审读,而是简单的看三方面:作者单位、作者职称以及资助基金的级别,然后笼统给出审稿意见。针对上述现象,期刊管理者需要客观看待基金论文比的作用,不应盲目追求基金论文,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减弱人为因素对基金论文比的影响,努力为期刊评价、科研统计提供客观的数据,营造公平的学术环境。8.期刊影响因子受引用指标影响较大,来源指标作用小各计量评价指标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医学期刊的发展特征,通过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影响因子与来源指标之间不相关;引文指标间有一定相关性,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相互影响,即年指标也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相关;来源指标之间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弱。就各指标对影响因子的作用而言,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被引半衰期、来源文献量、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和影响因子存在显着的线性关系,即这6项指标对影响因子可以产生影响,其中对影响因子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即年指标,其次为:总被引频次、平均作者数。基金论文比对影响因子起着相反作用,来源文献量、被引半衰期对影响因子有着反向作用,但影响作用极小。他引率、地区分布数对影响因子并没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来源指标对影响因子产生的效应较小,引用指标中的被引情况、即年指标则为主要影响因素。该结论说明,虽然期刊的来源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期刊的学术水平,但不可作为单独因素进行评价,需要综合各指标的作用从而对期刊影响力进行客观评价。因此,提高期刊影响力应从论文质量着手,而不能喧宾夺主,过于重视来源因素。另外,即年指标的影响作用显示了学科文献更新速度对影响因子的积极作用,即学科性质的影响。结论为解决目前各学科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宏观方面(社会评价):要提高我国医学期刊影响力,应改善目前绩效评估机制的导向作用,鼓励引导国内学者将优质文章留在国内出版,减少稿源外流;对期刊质量的评估不能只看影响因子,需从各指标全面反映期刊特征;应客观看待影响因子对于期刊的意义,期刊评估不仅靠指标,还应根据不同的学科性质客观评价,同一指标值在不同学科内有不同意义;为提高各学科医学期刊影响力,在期刊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均衡学科内部期刊的发展结构,在发展高影响力期刊的同时,减少低影响力期刊,保持合理科学的指标水平。微观方面(期刊管理):.期刊管理者应加强对基金论文质量的审核,吸引更多优质稿源,更关注文章的学术质量而不是文章的身份背景;为提高期刊影响力,应注重期刊的管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工具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影响范围,从而增加论文显示度和被利用率;期刊编辑在组稿环节应增加主动性,关注医学研究的热点,并据此选题、组稿、约稿,从而提高期刊论文的新颖性和被利用率。

慕佳佳[10](2015)在《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能力比较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医学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生命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学科基础研究能力制约着医药科技领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是影响着高校医学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1986年建立以来,在支持医学学科基础研究、促进医学基础学科建设、培养医学学科优秀科技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是国家资助高校医学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一所高校、一个地区医学学科基础研究领域的水平和科技竞争力。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选取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项目类别、项目数量、资助金额、优势学科分布、科技论文产出数量、被引频次等数据,围绕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能力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结论如下:1.国家基金资助呈现多样性特点;2.国家基金的资助与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成果的取得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基金投入与基金资助论文产出能力的相关性最高;3.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六省间差异明显,湖北、湖南两省高校基础研究能力明显高于其他四个省份;4.肿瘤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等在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的前沿热点区域,在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处在研究领域重点位置上。关于今后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1.进一步收集中部六省高校各类学科领域更多的相关资料,增加研究的全面性;2.力争在国家层面上全面考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高校各类学科发展情况,对全国不同层次高校各类学科基础研究能力与知识生产能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的10年变化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的10年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及文献综述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与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可能的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基础
        一、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二、研究方法
        三、知识图谱绘制流程
        四、辅助软件
第二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给养”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时序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论文时序分布
        二、基于学科成长规律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文献的空间分布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机构分析
        二、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文献的期刊分布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基金项目分析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项目资助年度分布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基金类别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典型基金项目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学科知识生产仍处于成长阶段
        二、学科发展呈现交叉性强领域广的特点
        三、学科发展存在分化不均的现象
第三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发展轨迹”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展现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整体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时间演化
        一、1979-198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二、1990-199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三、2000-2009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四、2010-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特点总结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主题的演进总结
第四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关联”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前沿的阶段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文献共被引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期刊共被引分析
    第三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研究前沿的分析
        二、基于研究基础的分析
第五章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第一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科学者分布状态
        一、高产作者界定标准
        二、高产作者产出与分布分析
    第二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合作网络解析
        一、数据选择与研究方法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状况整体分析
        三、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合作网络特征分析
    第三节 我国教育管理学学术群体的知识图谱
        一、数据来源和分析架构
        二、作者共被引网络分析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一、基于学者合作状况的分析
        二、基于学术群体构成的分析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工作及发现
        一、基于“学科给养”视角的研究发现
        二、基于“发展轨迹”视角的研究发现
        三、基于“知识关联”视角的研究发现
        四、基于“学术群体”视角的研究发现
    第二节 知识网络视角下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特点
        一、我国教育管理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机制
        二、学科交叉与互涉促进分支学科不断生成
        三、以混合团体为基础聚合的学术共同体
    第三节 学科视角下完善我国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展望
        一、建构均衡化的教育管理学科体系
        二、打造本土化的教育管理学学术格局
        三、完善教育管理学学科制度化建设
    第四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后续研究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术语缩写列表
    附录二 数据索引
    附录三 本研究涉及的部分法律与政策文件
    附录四 1979-2018 年我国教育管理学部分着作统计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基于SCI数据库的2007-2016年中美针灸研究文献计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收集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检索方法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数据录入及规范
    1.6 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结果
    2.2 机构分布
    2.3 期刊分布
    2.4 研究方向
3 讨论与结论
    3.1 文献整体情况
    3.2 研究机构水平比较
    3.3 期刊质量对比
    3.4 研究方向对比
4 小结

(3)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中国肿瘤学期刊的评价指标(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出版指标
    2.2 网络传播指标
    2.3 学术影响力指标
3 讨论
    3.1 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的再认识
    3.2 定量评价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4)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术语界定
        2.1.1 社会科学
        2.1.2 国际学术论文
        2.1.3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
    2.2 科学交流的类型划分
    2.3 文献计量学相关理论
        2.3.1 文献信息增长规律
        2.3.2 文献信息统计分析原则
        2.3.3 引文分析法
    2.4 Altmetrics的兴起与发展
    2.5 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
        2.5.1 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2.5.2 比较与分类理论
        2.5.3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2.5.4 学术论文评价指标
        2.5.5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
    2.6 本章小结
3 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与评价框架
    3.1 学术论文影响力
        3.1.1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内涵
        3.1.2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类型
        3.1.3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产生过程
    3.2 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
        3.2.1 原生影响因素
        3.2.2 次生影响因素
        3.2.3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3.1 评价指标选取
        3.3.2 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3.3.3 评价指标体系融合
    3.4 本章小结
4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的数量影响分析
    4.1 论文数量增长变化趋势及与其它国家/地区的比较
        4.1.1 学术论文的年代分布
        4.1.2 学术论文数量的增长变化趋势
        4.1.3 论文数量与其它国家/地区论文数量的比较
    4.2 学科结构与研究方向的论文数量
        4.2.1 学科结构的论文数量
        4.2.2 研究方向的论文数量
    4.3 研究机构的论文数量
        4.3.1 高产研究机构
        4.3.2 研究机构合作情况
        4.3.3 第一/通讯作者研究机构
    4.4 来源期刊的论文数量
    4.5 资助基金的论文数量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传统影响力分析
    5.1 基于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论文原生影响力
        5.1.1 期刊影响因子的相对转化
        5.1.2 发表时间对篇均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5.1.3 研究机构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5.1.4 学术论文篇幅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5.1.5 基金资助情况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5.1.6 参考文献数量对相对影响因子的影响
    5.2 基于被引频次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5.2.1 发表时间对篇均被引频次的影响
        5.2.2 研究机构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5.2.3 学术论文篇幅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5.2.4 基金资助情况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5.2.5 参考文献数量对被引频次的影响
    5.3 基于ESI高水平论文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5.3.1 基于高被引论文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5.3.2 基于热门论文的学术论文线下影响力
    5.4 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传统影响力的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分析
    6.1 基于使用次数的学术论文web1.0影响力
        6.1.1 发表时间对篇均使用次数的影响
        6.1.2 研究机构对使用次数的影响
        6.1.3 基金资助情况对使用次数的影响
        6.1.4 学术论文篇幅与参考文献数量对使用次数的影响
    6.2 基于Altmetrics的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
        6.2.1 Altmetrics论文的数量发展影响分析
        6.2.2 Altmetrics论文的指标特征
        6.2.3 Altmetrics论文的Altmetric Attention Score
        6.2.4 基于Altmetrics指标的学术论文web2.0影响力评价
    6.3 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在线影响力的建议
    6.4 本章小结
7 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实证分析
    7.1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指标与模型
        7.1.1 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
        7.1.2 影响力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7.1.3 影响力评价模型构建
    7.2 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结果分析
        7.2.1 影响力与评价指标的相关性
        7.2.2 学术论文影响力分析
        7.2.3 研究机构的学术论文影响力
        7.2.4 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影响力
    7.3 提高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的对策建议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5)中国肿瘤学期刊的10年发展概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检索方法及内容
2 中国肿瘤学期刊基本情况分析结果
    2.1 期刊总数
    2.2 版本及分类
    2.3 数据库收录及影响因子变化
    2.4 创刊时间及期刊名称变化
    2.5 刊期及年度文献数变化
    2.6 栏目设置及研究热点趋势
    2.7 主办单位及地区分布
3 中国肿瘤学期刊10年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3.1 肿瘤学期刊的整体数量明显增加
    3.2 肿瘤学英文刊的发展突飞猛进
    3.3 肿瘤学期刊的个性化特色尚不够明显, 尤其是中文刊
    3.4 中文肿瘤学期刊的年度发表文献数量逐年减少
    3.5 中国肿瘤学期刊的地域分布和主办主管单位的属性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集中

(6)手术对比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循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Ⅰ
第一章 前言
    一、背景
        1.1 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
        1.2 食管癌治疗现状与进展
        1.3 文献计量学方法在食管癌中的应用
        1.4 循证方法在食管癌研究中的应用
        1.5 可视化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4.1 方法
        4.2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与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一、研究背景
    二、资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资料的来源
        2.3 纳入及排除标准
        2.4 筛选文献及资料提取过程
        2.5 数据提取及分析
    三、结果
        3.1 数据库检索结果
        3.2 年代分布
        3.3 作者分布
        3.4 关键词分析
        3.5 期刊分布
        3.6 国家分布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化疗和手术治疗食管癌的网状Meta分析
    一、背景
    二、材料和方法
        2.1 技术路线图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文献检索
        2.4 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2.5 偏倚风险评估
        2.6 统计分析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单纯手术与根治性化疗治疗III期食管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一、背景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技术路线图
        2.3 研究对象
        2.4 样本量计算
        2.5 病例收集调查
        2.6 观察结局指标
        2.7 随访
        2.8 数据分析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特色与创新
    三、食管癌手术与化疗的治疗建议
附录Ⅰ 食管癌随机对照试验数据库检索策略
附录Ⅱ 食管癌系统评价/Meta 分析数据库检索策略
附录Ⅲ 食管鳞状细胞癌TNM分期
附录Ⅳ 食管腺癌TNM分期
附录Ⅴ Ⅲ期食管癌患者病例资料提取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指标
    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PubMed数据库收录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基本情况
    2 PubMed数据库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的国内外计量指标分析
    3 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生物医学期刊与未被收录期刊的比较
    4 被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与被SCI数据库收录生物医学期刊的国际被引频次比较
第四章 讨论
    1 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呈集中趋势
    2 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我国生物医学期刊为国内优秀期刊
    3 PubMed数据库收录我国生物医学期刊的学科发展不平衡
    4 入选PubMed数据库对提升生物医学期刊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5 被PubMed数据库收录的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力
    6 PubMed数据库收录期刊与SCI数据库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还存在一定差距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与指标
    2 研究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医学期刊基本概况
    2 医学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分析
    3 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与其他综合性医学期刊比较
    4 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我国医学核心期刊在全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占有重要地位
    2. 中国医学类期刊与预防医学与卫生类期刊成为发展热点,国家政策、社会关注为主要影响因素
    3. 外科、妇科、儿科类医学期刊发展成熟
    4. 我国医学期刊来源指标发展平缓,引用指标不断增长,部分学科期刊发展不均衡
    5. 高校学报类医学期刊影响力有限
    6. 学科性质影响期刊评价指标的意义
    7. 理性看待基金论文比的评价作用,注重改善绩效评估导向与人为因素
    8. 期刊影响因子受引用指标影响较大,来源指标作用小
    9. 医学核心期刊的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10)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能力比较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数据来源及检索方法
    1.6 创新点
    1.7 技术路线
2 核心概念与研究现状
    2.1 核心概念
        2.1.1 基础研究
        2.1.2 医学学科基础研究
        2.1.3 科学基金制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家基金资助基础研究现状与作用的研究综述
        2.2.2 国家基金管理与评估情况的研究综述
        2.2.3 国家基金资助科技论文产出情况的研究综述
3 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3.1 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3.2 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各类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3.2.1 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3.2.2 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3.2.3 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其他类别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3.3 小结
4 中部六省同类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资助情况统计分析
    4.1 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1.1 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1.2 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1.3 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其他类别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2 中部六省“211”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2.1 中部六省“211”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2.2 中部六省“211”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2.3 中部六省“211”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其他类别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3 中部六省省属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资助项目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3.1 中部六省省属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3.2 中部六省省属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3.3 中部六省省属高校医学学科获得国家基金其他类别项目资助及优势学科分布情况
    4.4 小结
5 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国家基金论文产出分析
    5.1 2001-2013年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国家基金论文产出数量情况分析
        5.1.1 基金论文产出数量统计分析
        5.1.2 国家基金论文学科分布统计分析
    5.2 1999-2013年中部六省“985”高校医学学科国家基金论文产出质量分析
        5.2.1 国家基金论文被引次数统计分析
        5.2.2 国家基金论文来源分布状况统计分析
    5.3 小结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主要结论和未来趋势
    6.2 不足之处
    6.3 继续开展本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的10年变化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教育管理学知识图谱研究 ——基于1979-2018期刊文献的实证分析[D]. 热孜万古丽·阿巴斯.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8)
  • [2]基于SCI数据库的2007-2016年中美针灸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 刘春宇,马路.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18(01)
  • [3]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中国肿瘤学期刊的评价指标[J]. 井深,周晓颖,孟洁. 科技与出版, 2017(05)
  • [4]中国社会科学国际学术论文影响力评价研究[D]. 郭凤娇. 武汉大学, 2017(06)
  • [5]中国肿瘤学期刊的10年发展概况分析[J]. 张俊彦. 学报编辑论丛, 2016(00)
  • [6]手术对比化疗治疗食管癌的循证研究[D]. 刘健. 兰州大学, 2016(02)
  • [7]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D]. 刘群.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8]20082012年肿瘤学中文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动态分析[J]. 罗惠予,游雪梅,阮萃才,刘俐屏,梁伊希.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2015(06)
  • [9]我国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 林萍.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3)
  • [10]中部六省高校医学学科基础研究能力比较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角[D]. 慕佳佳.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标签:;  ;  ;  ;  ;  

我国肿瘤学期刊和肿瘤学文献量10年变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