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优工艺条件控制研究

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优工艺条件控制研究

一、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佳工艺条件控制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岩[1](2021)在《中成药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特性》文中指出中成药产业是将现代技术与传统中药生产相结合的新型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同时其生产废水难以处理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本论文以中成药废水中有机化合物与色素物质的高效去除为目的,针对其生产废水水质波动幅度大、可生化性差引起的污水处理工艺稳定性不佳所导致的排放不达标问题,构建了“混凝预处理-厌氧水解-SBR(序批式生物反应器)-臭氧气浮”的物化-生化组合处理工艺,探明了组合工艺对于生物处理系统稳定性的作用原理。研究成果对中成药废水的高效稳定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工程指导价值。本文通过组合物化-生物工艺逐级去除中成药废水污染物,研究了各单元运行参数对处理中成药废水效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各单元最佳运行工况。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最佳混凝剂与投加量为800mg/L PAC(聚合氯化铝),对废水中COD(化学需氧量)、SS(悬浮物)去除率达到30.28%、67.78%;厌氧水解反应器HRT为24h,出水可生化性显着提高;SBR反应器的先缺氧后好氧环境对废水脱氮除磷的效果优于先好氧后缺氧,对废水中类富里酸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降低了臭氧气浮深度处理单元的负荷,使得臭氧单元10min对COD、色度污染物去除率达到60%以上。以最佳工艺参数进一步组合物化-生物工艺处理中成药废水,根据出水水质指标评价工艺处理中成药废水可行性,研究了生物反应器污泥微生物群落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混凝预处理工艺可有效去除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和部分色度物质,降低了后续生化处理负荷;厌氧水解单元可以有效提高污染物的生化降解性,稳定均和处理水质,利于后续好氧系统形成稳定的生物菌群;臭氧气浮终端处理单元对于尾水色度和生物难降解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提供了水质保障,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组合工艺对COD、NH3-N(氨氮)、TP(总磷)、TN(总氮)、SS、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可稳定在90.24%、93.94%、87.93%、92.62%、97.71%、92.70%。厌氧水解与SBR活性污泥分别形成以Blastocatellaceae属水平微生物种群和Competibacter属水平微生物种群的优势菌属。

陆静怡[2](2021)在《大型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文中提出石化行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为工农业、人民的生产生活及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主要包括企业定期清洗油库收集、储存石油的油罐及运输船舱的清洗废水,从前石化仓储没有专门设置处理此类废水的设施,部分废水可能不经处理便排入河湖或城市污水管网,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愈加重视,此类清罐清舱废水亟需得到有效处理。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具有浓度高、成分复杂、水量波动大,难以直接使用传统的生化法来进行处理等特点。本研究以中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为对象,结合实际水质特征,进行废水处理可行性实验研究。通过技术筛选,本课题采用加压溶气气浮+Fenton氧化+厌氧生物膜+SBR组合工艺处理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研究中通过考察破乳剂投加量、进水pH值、反应时长对气浮降解COD效果的影响,确定气浮的最佳反应工况;通过考察初始pH、H2O2/COD(质量比)、H2O2/Fe2+(摩尔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长对Fenton氧化降解COD效果的影响,确定Fenton氧化工艺最佳工况;考察溶液初始pH和反应时长对新型金属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COD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比Fenton氧化工艺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处理气浮出水的各方面优缺点,选择更优的Fenton氧化工艺为本研究的处理工艺;采用厌氧生物膜法和SBR法作为生物处理工艺,研究两种工艺对Fenton氧化出水COD的降解情况。通过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多次试验研究并结合实际水质特点,形成的加压溶气气浮+Fenton氧化+厌氧生物膜+SBR组合工艺,对此类大型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废水进水COD浓度28000~38000 mg/L,处理后最终出水COD剩余浓度320~400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2)结合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油类物质较多的特点,选择气浮工艺作为第一步处理工艺,对此类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可达52.54%。当气浮进水pH为7.0、破乳剂投加量为0.8 ml/L,控制溶气压力为0.4 Mpa、溶气水流量100 mL/min时,反应90 min后气浮处理效果最佳,COD去除率达到52.54%,同时B/C由原水的0.052经气浮后提升至0.105,但可生化性仍小于0.3,难以进行生物降解;(3)针对废水难降解物质多、难以直接进行生物处理的特点,选择高级氧化法对气浮出水进行处理,在对比Fenton氧化工艺和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在最佳工况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后,选择Fenton氧化工艺处理气浮出水,当进水pH为4.0、H2O2/COD(质量比)=1:1、H2O2/Fe2+(摩尔比)=10:1、反应温度为40℃时,反应120 min后,Fenton氧化反应COD剩余浓度最低,COD去除率达到最高64.1%。酸性条件下尤其是pH为4.0时COD去除率较高是因为Fenton反应在酸性环境中产生·OH,使氧化反应成为主导反应;但pH值过低会导致H2O2的稳定性升高,减缓H2O2的分解速率和·OH产生的速率,同时过多的H+会捕捉·OH结合生成H2O,抑制Fe3+还原成Fe2+,阻碍Fe2+的催化再生,不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而当pH值升高至中性或碱性时,Fe2+无法催化H2O2产生·OH,同时溶液中的Fe2+和Fe3+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失去催化能力,从而影响Fenton反应降解COD的能力。当H2O2/COD(质量比)=1:1时Fenton氧化反应效果最好,因为H2O2投加量较少时,产生的·OH量少,不足以氧化水中全部有机物,使COD无法有效降解;而过量的H2O2会与羟基自由基·OH结合,产生水和化学反应性比·OH低很多的HO2.,导致Fenton反应的氧化能力降低。H2O2/Fe2+(摩尔比)=10:1时Fenton氧化效果最佳,因为当Fe2+浓度较低时,H2O2催化产生的·OH浓度较低,水中污染物不能完全被有效的氧化分解,导致COD剩余浓度偏高;但当H2O2/Fe2+(摩尔比)过高时,过量的Fe2+会与·OH发生反应,导致·OH浓度降低,影响COD的去除率。反应温度为40℃时Fenton氧化降解COD效果最佳,当反应温度由20℃升高至40℃,反应活化能和反应速率提高,COD去除率提高;当反应温度继续升高时,H2O2会热分解成H2O和O2,使芬顿反应不能进行完全,从而阻碍反应的进行。在新型复合金属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的实验中,当pH=9、反应时长为120min时,COD去除率达到50.02%,在反应达到60 min时,废水颜色基本褪至透明无色。废水中存在部分简单有机物,在臭氧催化氧化0~40 min实验初期阶段,易被O3或产生的·OH快速降解矿化,因此COD剩余浓度下降较快;40~120 min实验中期,易被氧化降解的有机物基本被降解完全,此时·OH或O3开始对余下的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但未能使其完全矿化为CO2,依然留在水体中,因此COD剩余浓度下降趋势逐渐减缓;反应进行120min后,COD剩余浓度和去除率变化幅度不大。臭氧催化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效果明显,但若初始pH过高时,存在的OH-数量过大,产生的·OH过多,过量的·OH极易发生淬灭反应,并不能全部参与到有机物的降解矿化反应中去,因此过高的pH对于臭氧催化氧化并非一定存在提升作用,反而有可能弱化臭氧催化氧化效果。在COD降解方面,Fenton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略优于臭氧催化氧化;在反应时长方面,反应进行120 min左右Fenton氧化工艺与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均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废水脱色方面,臭氧催化氧化略优于Fenton氧化工艺,臭氧催化氧化过程中可明显观察到废水颜色的褪除,在60min时基本褪至透明无色;在提高可生化性方面,两种方法差别不大,均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能够提高出水的可生化性。综合各方面因素,最终选择Fenton氧化工艺处理气浮出水。(4)考察采用厌氧生物膜法加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对气浮加芬顿氧化工艺出水进行处理的效果,厌氧生物膜COD去除率为50.51%,SBR法COD平均去除率可达86.95%,最终出水COD剩余浓度320~400mg/L。考察厌氧生物膜工艺降解COD的效果时,进水pH控制在6.5~7.5范围内,外加一定量的硝酸钠,反应柱运行温度控制在(30±1.0)℃,水力停留时间HRT设定为48h,厌氧生物膜反应柱出水COD浓度在2500~3000 mg/L,平均COD去除率为50.51%。考察SBR工艺处理厌氧生物膜出水时,当控制进水pH为7.0~8.0、运行温度为15~30℃、污泥沉降比为30~40%时,出水较为清亮,水质较稳定,出水COD剩余浓度320~400mg/L,平均剩余浓度约为356.4 mg/L,COD平均去除率可达86.95%。

倪静[3](2021)在《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造纸行业产生的大量废水一直以来被列为我国重点水环境污染源,也是环境监管的重点对象。随着国家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企业需要断提升自身废水处理能力才能使得生产废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本课题以扬州某制浆造纸公司配套废水处理厂中生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升级和技术改进为背景,通过了解制浆造纸废水的来源,研究制浆废水处理方法,分析扬州某制浆造纸公司废水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提出工艺改造方案。运用厌氧+A/O+芬顿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废纸制浆造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其中采取IC厌氧反应器+A/O处理一般有机物,采用芬顿氧化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最后结合混凝沉淀去除剩余的有机物,确保废水达标排放。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IC厌氧+A/O+芬顿氧化+混凝沉淀组合工艺处理制浆造纸废水效果稳定,出水达到《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表二制浆和造纸联合企业的要求(COD:90mg/L)。(2)探讨了芬顿氧化反应时间、温度、pH值、FeSO4·7H2O和双氧水的投加量对处理效率的影响,各个受影响因子之间的主次相互关系是:H2O2投加量>FeSO4·7H2O投加量>pH值>反应时间。(3)芬顿氧化系统当pH值为4,浓度为27.5%的H2O2投加量为500mg/L,FeSO4·7H2O投加量为800mg/L时,其去除效率最佳。其后混凝沉淀最好的反应性和环境处理条件分别为:水温30摄氏度,pH值8,PAM用量4mg/L。在该条件下的组合工艺的COD去除率为66.99%。运行费用为3.16元/吨左右。(4)通过工艺实际运行效果证明本次厌氧+A/O+芬顿氧化+混凝沉淀的工艺组合,效果稳定,厌氧系统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A/O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当进水COD500065mg/L出水COD低于65mg/L,总去除效率可达98%以上,能够稳定达到制浆造纸废水排放标准。

谢莉[4](2021)在《电催化高盐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性能及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更加严格的工业废水处理政策、标准,要求废水处理逐步达到“零排放”目标。焦化废水作为一类典型的难生物降解处理的工业废水,具有高有机负荷、高盐分和高毒性的特点。经过常规二级生化处理后,出水中仍含有大量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悬浮物、色度、含盐量仍然较高,需进行深度处理降低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高级氧化技术是可行的方法,其中电催化氧化因其无需另加氧化剂,可充分利用电解液中的高盐组分,仅利用电能,通过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即可降解废水中有机物,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高级氧化技术而引人注目。本课题首先采用电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探索组合工艺去除难降解有机物规律;然后利用紫外光诱导高盐产生氯自由基强化电催化性能,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比较强化前后的优劣。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电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性能和机理研究。阳极选用已商业化应用的Ti/Ir O2-Ru O2电极,阴极选用Ti板。探讨电流密度、极板数量、极板间距等影响因素对电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影响。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为137mg/L,TOC为57mg/L时,当极板数量为两对,间距为1.8cm,电流密度为20m A/cm2,反应6h时,电催化出水COD去除率可达99.7%,TOC去除率为47.9%。相较于椰壳炭,比表面积大的煤质炭对电催化处理出水吸附效果更好。当煤质炭投加量为20g/L,反应120min时,出水TOC为18.2mg/L,总TOC去除率可达67.9%。煤质炭吸附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粒内扩散模型反映该吸附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三维荧光光谱表明,电催化能氧化分解生化出水中部分类腐殖酸物质,活性炭吸附可进一步去除残留的类腐殖酸物质。为提升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研究采用紫外氯强化电催化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性能和机理。阳极选用Ti/Ir O2-Ru O2电极,阴极选用Ti板。探讨极板间距、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紫外强化电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影响。在生化出水COD为170mg/L,TOC为65mg/L,色度为717倍的条件下,当电流密度为10m A/cm2,极板间距为6cm,反应3h时,COD、TOC和色度去除率分别可达95.8%、77.2%和94.0%,COD、TOC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85×10-2min-1和1.16×10-2min-1。机理和性能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的辐射下,电化学氧化产生的HCl O形成高氧化活性的氯自由基的间接氧化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时发挥了主要作用;紫外氯强化电催化过程相较于单独的电解过程可以产生具有高氧化性的活性氯自由基,与电化学氧化自身的活性氧自由基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氧化去除废水中的类腐殖酸物质;相较于电催化,紫外氯强化电催化降解TOC的速率常数提高了约3.1倍,表明紫外氯强化电催化的处理效率远高于电催化;紫外氯强化电催化的处理能耗为41.56k W·h/m3和0.83k W·h/g TOC,低于大部分含盐废水处理工艺,表明其具有作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经济可行性。为验证DSA(Dimension stable anode,形稳性阳极)在紫外氯强化电催化处理高盐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应用中具有普适性,选取DSA—Ti/Ir O2、Ti/Ir O2-Ta2O5电极作为阳极,采用紫外氯强化DSA电极电催化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探讨极板间距、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紫外强化DSA电极电催化氧化焦化废水生化出水的影响。在生化出水COD为175mg/L,TOC为83mg/L,色度为1120倍的条件下。当电流密度为5m A/cm2,极板间距为9cm,反应3h时,紫外氯强化Ti/Ir O2阳极电催化COD、TOC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7.8%、86.2%和94.8%,COD、TOC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1×10-2min-1和1.09×10-2min-1;当电流密度为20m A/cm2,极板间距为6cm,反应3h时,紫外氯强化Ti/Ir O2-Ta2O5阳极电催化COD、TOC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9.2%、87.2%和96.4%,COD、TOC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64×10-2min-1和1.15×10-2min-1。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DSA电极电催化,紫外氯强化DSA电极电催化具有高处理效率;紫外氯强化DSA电极电催化处理能耗均低于大部分含盐废水处理工艺,验证了其作为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低能耗优势。

任丹[5](2021)在《两段A/O工艺对分子筛废水的处理研究》文中认为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高形状选择性的催化剂,被广泛应用于甲醇制烯烃、烷基化等多相催化工艺过程中,分子筛催化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往往具有复杂的成分、较高的有机物浓度,属于较难处理的工业废水。目前对这种工业废水的处理研究数量还比较少,尤其是在生化处理方面的研究。本论文以某公司提供的SPAO-34分子筛催化剂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两段A/O工艺进行了实验室小试研究,对两段A/O工艺系统的运行情况以及污染物沿程变化情况进行了大约160天的监测,从而分析该物化生化相结合工艺的稳定性与可行性。此外,又将未经过物化预处理的废水以经过长期实际废水驯化的系统进行直接处理研究,探究其处理效果并与组合工艺进行对比。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化学沉淀对分子筛催化剂废水进行处理,经过化学沉淀处理后,能去除5.9%的COD和23.1%的氨氮,主要在于对SS与总磷的去除,废水的平均总磷浓度为3500±176mg/L,经过化学沉淀后平均浓度为50±10mg/L,去除率高达98.6%,大大降低了后续生化段处理的负荷。生化段达到稳定以后COD平均去除率为91.2%,最高达到94.2%。其中第一段A/O起主要的脱碳作用,占总去除率的91.3%,第二段A/O起辅助作用。两段A/O工艺的进水氨氮浓度为114.7-198.4mg/L,平均为157.9mg/L,出水氨氮浓度相比进水有了提升,进水的总氮浓度为1600-2500mg/L,平均为1771.6mg/L,出水的总氮浓度平均值为890.5mg/L,由于氨氮的去除率不高导致总氮去除率为56.6%。综合物化与生化的处理结果,该组合系统对分子筛催化剂废水的污染物去除能够为后续深度处理的工艺创造条件,能够达到进膜的要求。(2)通过对比高、低进水负荷两种情况下两级A/O工艺对原水的去除效果,可以发现,在相同情况下,低负荷进水时两级A/O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性能显着地好于高负荷进水的系统,在运行期内COD平均去除率为91.4%,高负荷反应器对废水COD的去除率无法长期维持在高水平状态,前期去除率能到达89.3%,在大约第100天系统的去除率开始逐渐下降。(3)考察两套系统的脱氮除磷性能,发现虽然经过长期的专项废水驯化,反应器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脱氮除磷效果。由于硝化作用受到了较大程度的抑制,系统的出水氨氮高于进水,两套反应器对总氮的去除率最高仅为23.3%和44.6%,对总磷的去除率最高为50.0%和48.8%,且去除率在后期呈下降趋势。在反应器运行的过程中,随着废水中污染物成分的积累,各单元的污泥状态(污泥量、沉降性、脱水性等)均逐渐变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泥膨胀、老化、污泥流失等现象,其中进水负荷相对较低的一套反应器中的污泥特性显着地好于进水负荷相对较高的一套反应器。

李娉[6](2021)在《高COD啶虫脒废水处理工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兰州新区某化工企业产生的啶虫脒废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具有盐分含量高、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低等特点,遵循低成本高效率的处理原则,选用减压蒸馏、Fe/C微电解、芬顿氧化等工艺,分别对高COD啶虫脒废水进行预处理,并探究各工艺的最佳实验条件。通过对比不同顺序组合工艺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废水处理成本,确定出啶虫脒废水的预处理方案。借助GPS-X污水处理工艺仿真模拟软件,对预处理后的出水,进行生物处理工艺的比选、仿真模拟和参数优化,为该化工企业废水处理和同类废水处理提供参考。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减压蒸馏单因素实验表明,不调整原废水酸碱度,蒸馏温度为50℃时,能够去除37.04%的CODCr。蒸馏过程去除了大部分啶虫脒等大分子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并且降低了废水中的氨氮、总氮和含盐量。利用蒸馏后收集的冷凝液进行后续预处理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污染物去除效果,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废水处理的药剂成本。(2)铁碳微电解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表明,Fe/C质量比为0.96,Fe/C投加量为210.01 g/L,进水pH为3,反应时间为90 min时,能够去除44.64%的CODCr。(3)芬顿氧化工艺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表明,H2O2投加量为1.28Qth(243.38 m L/L),进水pH为4,n(H2O2):n(Fe2+)为8.90,反应时间为95 min时,能够去除61.93%的CODCr。(4)通过对比不同组合工艺的CODCr去除效果和运行成本,本研究确定采用先减压蒸馏,后进行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组合工艺作为啶虫脒废水的预处理工艺。组合工艺单因素、响应面优化实验表明,在过氧化氢投加量为0.77Qth(80.93 m L/L),投加次数为3,进水pH为4,反应时间为98 min时,能够去除80.52%的CODCr,B/C值可提高至0.425。组合工艺对啶虫脒废水的CODCr去除效果和可生化提高效果优于单独处理工艺,且能够节省一部分药剂成本。(5)运用GPS-X模拟软件进行建模和比选,最终选择水解酸化池+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池(IFAS)+沉淀池为废水生物处理方案。通过单因素模拟确定了该工艺的最佳运行参数:水解酸化池的停留时间为1 d,IFAS池DO浓度为3 mg/L,污泥回流比为60%,沉淀池排泥量为3 kg/d。经过工艺参数优化后的出水水质既远低于园区污水处理厂低浓度废水纳管标准,又能够节约废水处理费用,工艺参数优化效果较好。

陈德林[7](2021)在《催化臭氧-絮凝联用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研究》文中提出焦化废水经过生物处理后,残留的化学需氧量往往在100 mg/L~300 mg/L之间,不能达标排放。面对愈加严格的焦化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必须寻求高效、彻底、经济的深度处理工艺解决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无法达标排放问题。本研究首先采用自主设计的分体式流化床反应器结合催化臭氧-絮凝联用工艺,考察了催化剂用量、臭氧投加量、废水初始p H和絮凝剂投加量对联用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且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探究催化臭氧-絮凝联用工艺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在30%体积比的催化剂投加量、3 L/min的臭氧流量以及700 ppm的絮凝剂投加量的最优条件下,出水各项指标分别为:COD为33.1 mg/L,去除率为83.7%;TOC为30.9 mg/L,去除率为72.3%;NH3-N为9.5 mg/L,去除率为70.1%;TN为45.1 mg/L,去除率为16.2%;TP为0.015 mg/L,去除率为99.6%。除总氮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已低于《GB16171-2012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新建企业水污染物直接排放浓度限值。通过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对联用工艺处理过程中各阶段水样DO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存在单环芳香族化合物、多环芳烃以及杂环化合物,荧光有机物组分为色氨酸蛋白类物质、微生物代谢类物质、类富里酸物质和类腐殖质物质。木质素或含羧基的脂肪族类和芳香烃类物质是原水DOM中的主要的生物化学组分,两类组分占比92.8%,CHOS类物质在各个阶段废水中有较高的占比。经过联用工艺处理后,废水中大分子物质被转化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废水的芳香度显着减小,腐殖化程度逐渐降低。CHO和CHOS类物质在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留存率。通过超滤法以及更为直观的Van Krevelen图和KMD图深入到分子层面,对联用工艺处理过程中废水DOM的元素组成、分子结构和去除转化规律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催化臭氧化过程主要去除含羧基基团数量较少、氧化程度较低的木质素或含羧基的脂肪族类和芳香烃类物质,保留和生成含羧基基团数量较高、氧化程度较高的脂类、脂肪族或蛋白类、木质素或含羧基的脂肪族类、芳香烃类以及单宁酸类物质。絮凝过程更容易去除含羧基基团数量较高、氧化程度较高木质素或含羧基的脂肪族类、芳香烃类和单宁酸类物质,保留和生成含羧基基团数量较少、氧化程度较低的脂类、脂肪族或蛋白类、木质素或含羧基的脂肪族类和芳香烃类物质。催化臭氧化工艺与絮凝工艺在去除物质组分方面实现互补,二者的联用实现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DOM的有效去除。

司桂芳[8](2021)在《电氧化-电絮凝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多。生活垃圾通常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造成大量垃圾渗滤液的产生。这类废水成分复杂,对环境污染严重。目前的处理工艺通常为生物法+膜滤组合,但由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bio-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简称BTLL)中难降解污染物含量较多、色度大、盐度高,常常会带来严重膜污染、处理成本高以及二次污染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无法达标排放的情况。为缓解这类问题,本文尝试采用电絮凝和电氧化技术进行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的初步探究,旨在高效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色度、磷等污染物。本论文首先研究了单独的电絮凝和电氧化工艺深度处理渗滤液的去除效果。其中电絮凝采用铁和/或铝极板,探究不同极板组合方式、极板间距和电流密度等的影响。电氧化技术采用Ti/Ru O2-石墨的极板组合方式,探究初始p H、电流强度、极板间距和浸没深度的影响。单独工艺实验结果表明,电氧化和电絮凝技术在其最优条件下对污染物的去除均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其中,铁电絮凝对磷的去除效果极佳,在极板间距0.9 cm、电流密度5.5 A/m2条件下运行1 h,对BTLL中磷、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99.5%、59.8%、85%,但对UV254的去除效果在50%以下。而电氧化技术对UV254的去除效果相对较高,在电流强度4 A、极板间距0.9 cm、浸没深度23.7 cm条件下运行2h,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55.4%、89.2%和67%,说明BTLL中有机物通过直接和/或间接氧化作用可得到有效的氧化降解。在上述取得的最佳电絮凝、电氧化实验条件下,进一步采用电氧化-电絮凝组合工艺连续流运行处理BTLL,探究连续流的运行效果及其稳定性。实验发现,组合工艺中的电氧化出水在经电絮凝处理后,COD、TOC、色度的去除均可得到进一步提升,且出水各水质指标基本稳定,COD、TOC、UV254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8.5%、54%、71.2%和96.2%,出水色度值在15左右,符合垃圾填埋场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但电絮凝出水的UV254相比电氧化处理后并无较大提升。电絮凝和电氧化的能耗分别为0.135元/立方米和3.385元/立方米,铁极板损耗成本为1.08元/立方米。除强氧化性能外,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能谱)分析表明该电氧化体系还可将溶液中金属离子转化为固体物质从而达到去除金属的效果。三维荧光光谱图分析表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含有大量的腐殖酸以及部分富里酸、微生物副产物和芳香类氨基酸。经电氧化处理后腐殖酸含量大大降低,芳香类氨基酸的荧光强度已基本消失,富里酸也得到部分去除。电絮凝过程可去除少量富里酸,出水中微生物副产物占据了的主要荧光强度。GC/MS(气质联用)分析展示了渗滤液生化出水中可能含有的有机组分及其去除情况,结果显示电絮凝-电氧化组合工艺可实现对BTLL中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

许娜[9](2021)在《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纸浆造纸工业的环境管制及其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纸浆造纸工业经历了20世纪前期的迅猛发展,1950年后发展趋于缓慢,但其产量和规模仍在不断增长。20世纪中期纸浆造纸工业一直是美国的污染大户,在纸浆造纸工业迅猛发展时期,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进入1970年代后,纸浆造纸工业在经营规模、地理位置、行业整合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在这些变化发生的同时,环境管制也进入了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中。1970年美国环境保护署成立后,相继颁布了《清洁空气法》和《清洁水法》。纸浆造纸工业的制浆和漂白过程中不仅会排放大量的废水而且也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于是美国环境保护署根据《清洁水法》和《清洁空气法》为纸浆造纸工业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制法规。1974年通过颁布目前可用的最适宜控制技术排放标准(BPT)、可实现的最佳可用控制技术排放标准(BAT)、新源执行标准(NSPS)和新污染源预处理标准(PSNS),开始对该行业的废水排放进行限制。1978年颁布了新源执行标准(NSPS),以限制硫酸盐纸浆厂颗粒物(PM)和总还原硫(TRS)的排放。由于过于严格的排放标准,企业不得不支出高额的污染治理和技术更新的成本,以遵守环境管制法规。这使得许多企业的运营成本负担加重,财务绩效下降,发展受阻。在环境管制法规颁布初期受到了许多企业的抵制与反对。1980年代初期,大多数纸浆造纸企业基本完成了技术升级,以遵守环境管制法规。且在80年代也并没有颁布对纸浆造纸工业具有重大影响的法规。1982年和1986年虽然对纸浆造纸工业的废水排放法规进行了修订,管制的类别更加详细与全面,但在企业的反对声中其管制标准变得更加的宽松。1985年和1986年还给予了欧文斯伊利诺斯股份有限公司(Owens Illinois Incorporated,O-I)创新技术豁免权等等。这种放松管制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末,1998年环境保护署整合并颁布了针对纸浆造纸工业环境管制条例的《综合规章》(Cluster Rules),该合集中包括了纸浆造纸工业的《废水排放管制法规》以及新颁布的《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相较于1970-80年代企业对于环境管制的反对,进入90年代后,环境管制的方式发生变化,企业对于环境管制的态度发生转变,企业开始与政府共同寻求环境管制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修订的环境管制法规包含了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激励计划,其更加注重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希望企业自愿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环境管制在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演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造成了短期高额的污染治理成本和运营成本,使得许多企业破产、工厂关闭和失业率增长,但长期来看,其给予了企业无法衡量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加快了该行业结构的调整。

王哲毅[10](2021)在《化学竹浆废水中微生物群落解析及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四川省竹材资源比较丰富,随着国家禁废令的颁布与实施,以竹代木制浆造纸推广潜力巨大,有助于原料短缺问题的解决。竹材制浆造纸过程当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的浓度高、色度大,如果不妥善处置会对环境产生危害。因此构建高效稳定可持续的竹浆废水处理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提高二级生化处理的效率以减少深度处理的负荷,进而减少化学药品的使用,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本文依据化学竹浆废水的污染物特性,对化学竹浆废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解析,并通过商业菌剂强化好氧处理系统,提高好氧单元的处理效率,以降低深度处理的污染负荷。本文以四川省四个化学竹浆制浆造纸企业综合进水和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气质联用、ICP-AES等方法探究了化学竹浆废水水质特征。研究表明:生物处理前的化学竹浆废水溶解态有机物较高,其CODCr和BOD5分别为788mg/L和326mg/L,BOD5/CODCr为0.41,废水的可生化性一般。根据生物降解速率来划分有机物的类型,化学竹浆废水中的易生物降解的占比23.10%,有机碳多数为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所占比例为61.19%,剩余部分为惰性有机物(15.71%)。表明慢速生物降解有机物占有较高比重,此时可以尝试采用生物强化技术,使得处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化学竹浆废水中存在着大量发色、助色基团,使废水的色度较深。通过GS-MS分析出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包括:苯类、酸类、烷烃类、醇类和脂类物质。经过生化处理后的化学竹浆废水的CODCr和BOD5都有大幅的下降,分别为206mg/L和7mg/L,去除率达到73.85%和97.85%。说明好氧生物处理对于化学竹浆废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效果。生化处理后,有机物减少了11种,并且所得的特征性污染物的峰面积明显减少强度下降,说明生化处理效果显着。对不同化学竹浆废水好氧处理单元当中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的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得出其成因主要由于进水水质差异和处理工艺的不同而导致其不断演化而形成了菌落结构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化学竹浆废水的好氧处理单元活性污泥细菌菌群结构的组成当中优势门包括:Proteobacteria、Chloroflexi、Bacteroidetes 和 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 丰度为35.76%~59.47%。核心属为:Hyphomicrobium、SWB02、Bryobacter和Pedomicrobium。其中Hyphomicrobium占主导地位,丰度为 3.69%~18.29%。这些菌属不仅与硝化,反硝化相关,还与多环芳香族类化合物,醇类及烷烃类物质的降解直接有关。这些研究结果为好氧处理单元的优势菌属作为强化菌剂以构建针对不同特征的竹浆废水的人工调控菌群提供了理论参考。向活性污泥系统当中添加生物菌剂和促生剂,初步探究其对化学竹浆废水进行生物强化处理效果。当COD降解菌剂为30mg/L,PP菌剂50mg/L,OBT裂解菌剂30mg/L,曝气时间24h,反应温度为30℃,初始pH为7时CODCr的去除率为62.45%,较对照组提高了22.30%。分析显示,废水经过生物强化处理后,有机物具有相对更少的共轭结构,在可见光范围内,使得废水具有相对更低的吸光度和色度;废水中仍含有苯环类、酚类、脂类等物质,但具有相对更少的含量。推测微生物先消耗快速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并分泌木质素纤维素酶和漆酶等,同时还会断裂木质素大分子的连接键,最终产生单体,因而也就呈现出较多低分子量化合物。醌类物质多被漆酶氧化为醛类物质和酮类物质,酮类物质可以实现愈创木酚的生成,后者开环,这一阶段所形成的主要产物就是芳香酮和脂类等,微生物更容易吸收利用这类物质,进而使得废水的色度降低。这些研究结果为在好氧处理单元的构建强化菌剂以针对不同特征的竹浆废水的人工调控菌群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为更好的解决竹材制浆造纸废水的污染问题,及商业菌剂在化学竹浆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佳工艺条件控制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佳工艺条件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中成药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中成药废水的来源及水质特点
        1.2.1 中成药废水的来源
        1.2.2 中成药废水的水质特点
    1.3 中成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3.1 物化处理工艺
        1.3.2 生物处理工艺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思路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废水来源与废水水质
    2.2 实验接种污泥
    2.3 实验仪器和装置
    2.4 实验分析检测项目及方法
        2.4.1 常规水质指标分析
        2.4.2 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
        2.4.3 三维荧光图谱
        2.4.4 分子量测定
    2.5 主要实验药品和仪器
    2.6 实验方法
        2.6.1 混凝预处理实验
        2.6.2 生物反应器启动实验
        2.6.3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中成药废水实验
3 中成药废水混凝预处理的效能研究及工艺参数特性
    3.1 混凝剂的筛选与最佳投加量的确定
    3.2 混凝预处理工艺单因素实验
        3.2.1 搅拌速度对混凝去除中成药废水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3.2.2 PAM投加量对混凝去除中成药废水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3.2.3 沉淀时间对混凝去除中成药废水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3.2.4 pH对混凝去除中成药废水污染物效果的影响
    3.3 混凝正交实验及工艺参数优化
    3.4 小结
4 中成药废水生物反应器启动实验及系统参数特性
    4.1 厌氧水解生物反应器的启动实验
        4.1.1 接种污泥
        4.1.2 厌氧水解反应器进水水质的变化
        4.1.3 启动阶段对废水处理的效能研究
        4.1.4 水解反应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的研究
    4.2 SBR生物反应器的启动实验
        4.2.1 接种污泥
        4.2.2 SBR反应器进水水质的变化
        4.2.3 启动阶段对废水处理的效能研究
        4.2.4 SBR生物反应器的运行参数研究
    4.3 小结
5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对中成药废水污染物的去除特性
    5.1 臭氧气浮深度处理单元对中成药废水的处理特性
        5.1.1 臭氧气浮深度处理单元对混凝出水的去除效能
        5.1.2 臭氧气浮深度处理单元对生物出水的去除效能
        5.1.3 臭氧气浮深度处理单元与生物系统组合特性分析
    5.2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中成药废水的效能研究
        5.2.1 最优参数下系统对COD的去除效能
        5.2.2 最优参数下系统对NH_3-N、TN的去除效能
        5.2.3 最优参数下系统对TP的去除效能
        5.2.4 最优参数下系统对SS、色度的去除效能
    5.3 物化-生化组合工艺中处理成药废水的特性分析
        5.3.1 混凝预处理单元处理中成药废水的特性分析
        5.3.2 厌氧水解单元处理中成药废水的特性分析
        5.3.3 SBR单元处理中成药废水的特性分析
        5.3.4 臭氧气浮单元处理中成药废水的特性分析
        5.3.5 组合工艺处理中成药废水的特性分析
    5.4 生物反应器的微生物分析
        5.4.1 厌氧水解与SBR工艺不同阶段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
        5.4.2 厌氧水解与SBR工艺不同阶段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比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大型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综述
        1.2.1 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处理现状
        1.2.2 物理处理法
        1.2.3 物化处理法
        1.2.4 化学处理法
        1.2.5 生物处理法
        1.2.6 组合工艺
    1.3 课题的提出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分析方法与处理工艺筛选
    2.1 实验分析及计算方法
        2.1.1 COD测定方法
        2.1.2 可生化性(B/C)测定方法
        2.1.3 其他水质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
    2.2 处理工艺筛选
        2.2.1 处理工艺选择原则
        2.2.2 工艺筛选
第3章 气浮-Fenton氧化与气浮-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效果比较研究
    3.1 实验装置及材料
        3.1.1 实验试剂及材料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装置
    3.2 实验内容
        3.2.1 气浮实验主要内容
        3.2.2 Fenton氧化实验主要内容
        3.2.3 臭氧催化氧化实验主要内容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1 破乳剂投加量对气浮效果影响的研究
        3.3.2 反应时长对气浮效果影响的研究
        3.3.3 pH值对气浮效果影响的研究
        3.3.4 pH值对Fenton反应COD去除率影响的研究
        3.3.5 H_2O_2/COD(质量比)对Fenton反应COD去除率影响的研究
        3.3.6 H_2O_2/Fe~(2+)(摩尔比)对Fenton反应COD去除率影响的研究
        3.3.7 反应温度与反应时长对Fenton反应COD去除率影响的研究
        3.3.8 pH值与反应时长对臭氧催化氧化COD去除率影响的研究
        3.3.9 各阶段处理水可生化性B/C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后续生物处理工艺降解COD的性能研究
    4.1 实验装置
    4.2 实验内容与用水
        4.2.1 实验内容
        4.2.2 实验用水
    4.3 生化处理系统启动与运行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水力停留时间对厌氧生物膜处理法降解COD的影响
        4.4.2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设计方案
    5.1 设计依据及原则
        5.1.1 设计标准及依据
        5.1.2 设计原则
    5.2 污水水质水量及排放标准
        5.2.1 进水水质水量
        5.2.2 设计出水水质
    5.3 工艺方案论证
        5.3.1 污染物的去除机理
        5.3.2 工艺选择
    5.4 工程设计
        5.4.1 设计工艺流程简图
        5.4.2 设计工艺单元去除率分析表
        5.4.3 设计工艺流程简述
        5.4.4 工艺单体设计
    5.5 运行成本分析
        5.5.1 电费
        5.5.2 药剂费
        5.5.3 人工费
        5.5.4 污泥处置费
        5.5.5 设备维修费
        5.5.6 费用合计
        5.5.7 平面图及高程图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制浆造纸废水来源与特点
        1.1.1 研究背景
        1.1.2 制浆造纸废水来源与特点
    1.2 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方法
        1.2.1 废水初级处理
        1.2.2 废水生化处理技术
        1.2.3 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3 国内外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及应用
    1.4 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
    1.5 扬州市某制浆造纸公司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1.6 研究目标、意义、方法与内容
        1.6.1 研究目标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方法
        1.6.4 研究内容
        1.6.5 技术路线
第2章 废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和存在问题分析
    2.1 扬州某制浆造纸公司废水处理工艺简述
        2.1.1 废水处理厂概况
        2.1.2 废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简述
        2.1.3 废水处理厂实际运行处理效果
    2.2 扬州某制浆造纸公司废水处理工艺存在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扬州某制浆造纸公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3.1 制浆造纸废水生化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方案
        3.1.1 生化处理工艺改造方案
        3.1.2 厌氧反应器选型
        3.1.3 A/O工艺改造可行性试验研究
    3.2 制浆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升级改造方案
        3.2.1 深度处理改造方案
        3.2.2 芬顿工艺参数研究
        3.2.3 芬顿氧化处理试验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改造设计及运行效果
    4.1 处理工艺改造设计
        4.1.1 进出水参数
        4.1.2 主要处理工艺流程及简述
    4.2 废水处理工艺改造后运行效果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5.1 改造工程投资
    5.2 废水处理运行费用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困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电催化高盐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性能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焦化废水简介
        1.1.1 焦化废水的产生、组分及危害
        1.1.2 焦化废水的常规处理方法及出水特点与危害
        1.1.3 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1.2 电催化氧化技术
        1.2.1 电催化氧化技术的原理
        1.2.2 电催化氧化材料的种类与选择
        1.2.3 电催化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
    1.3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的提出
        1.4.1 目的与意义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装置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装置
        2.1.1 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水质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药剂与仪器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 电催化氧化-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方法
        2.3.1 Ti/IrO_2-RuO_2电极的表征分析
        2.3.2 电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3.3 活性炭对电催化处理出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2.3.4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2.4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方法
        2.4.1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2.4.2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机理研究
        2.4.3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研究
    2.5 紫外氯强化DSA电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普适性验证的实验方法
        2.5.1 紫外氯强化Ti/IrO_2阳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方法
        2.5.2 紫外氯强化Ti/IrO_2-Ta_2O_5阳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方法
第3章 电催化氧化-活性炭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研究
    3.1 Ti/IrO_2-RuO_2电极的表征分析
    3.2 电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电流密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极板数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极板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活性炭对电催化处理出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3.3.1 吸附平衡研究
        3.3.2 吸附动力学研究
        3.3.3 吸附反应条件优化
    3.4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实验研究
    4.1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电流密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1.2 极板间距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2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机理研究
        4.2.1 淬灭研究
        4.2.2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4.3 紫外氯强化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紫外氯强化DSA电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普适性验证
    5.1 紫外氯强化Ti/IrO_2阳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5.1.1 紫外氯强化Ti/IrO_2阳极电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5.1.2 紫外氯强化Ti/IrO_2阳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研究
    5.2 紫外氯强化Ti/IrO_2-Ta_2O_5阳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
        5.2.1 紫外氯强化Ti/IrO_2-Ta_2O_5阳极电催化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5.2.2 紫外氯强化Ti/IrO_2-Ta_2O_5阳极电催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性能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两段A/O工艺对分子筛废水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分子筛合成废水的研究现状
        1.1.1 分子筛合成废水的来源
        1.1.2 分子筛合成废水的分类
        1.1.3 分子筛合成废水的处理现状
    1.2 生化法脱氮除磷机理及影响因素
        1.2.1 生物脱氮机理
        1.2.2 生物除磷机理
    1.3 高盐高氨氮废水的生化处理现状
        1.3.1 高盐度工业废水的生化法处理现状
        1.3.2 高氨氮工业废水的生化法处理现状
    1.4 多级A/O工艺的研究进展
    1.5 研究意义与内容
        1.5.1 研究背景
        1.5.2 研究意义
        1.5.3 研究内容
        1.5.4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
    2.2 实验用水与污泥
    2.3 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材料
        2.3.2 分析与检测方法
3 化学沉淀与两级A/O组合工艺处理分子筛废水结果分析
    3.1 引言
    3.2 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物化预处理去除效果
        3.3.2 生化处理COD去除效果
        3.3.3 生化处理氨氮去除效果
        3.3.4 生化处理总氮去除效果
        3.3.5 生化处理总磷去除效果
        3.3.6 两段A/O工艺出水深度处理小试结果
    3.4 本章小结
4 两级A/O工艺直接处理分子筛废水的结果及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设计
    4.3 两级A/O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
        4.3.1 COD的去除效果分析
        4.3.2 氨氮的去除效果分析
        4.3.3 TN的去除效果分析
        4.3.4 TP的去除效果分析
    4.4 生物处理系统污泥特性
        4.4.1 污泥浓度变化情况
        4.4.2 污泥沉降性分析
        4.4.3 污泥脱水性分析
    4.5 生物处理系统pH变化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高COD啶虫脒废水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高COD化工废水水质特征及处理现状
    1.3 蒸馏技术概述
        1.3.1 蒸馏技术的主要方法
        1.3.2 减压蒸馏技术的应用
        1.3.3 减压蒸馏工艺的影响因素
    1.4 铁碳微电解技术概述
        1.4.1 铁碳微电解工艺反应机理
        1.4.2 铁碳微电解工艺的应用
        1.4.3 铁碳微电解工艺影响因素
    1.5 Fenton氧化工艺概述
        1.5.1 Fenton氧化工艺机理
        1.5.2 Fenton氧化工艺的应用
        1.5.3 Fenton氧化工艺影响因素
        1.5.4 铁碳微电解和Fenton氧化组合工艺机理及应用
    1.6 污水生物处理软件的概述
        1.6.1 污水生物处理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1.6.2 污水厂模拟软件的介绍
        1.6.3 污水厂模拟软件的应用
    1.7 研究内容、创新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创新点
        1.7.3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啶虫脒废水处理路线设计
    2.1 啶虫脒废水
        2.1.1 废水水量及水质
        2.1.2 排放标准
    2.2 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2.2.1 废水预处理工艺
        2.2.2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
    2.3 废水预处理实验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3.2 实验装置
        2.3.3 实验方案
        2.3.4 分析测定方法
    2.4 废水生物处理仿真模拟方法
第三章 废水预处理单独实验研究与结果讨论
    3.1 减压蒸馏实验
        3.1.1 单因素实验
        3.1.2 处理能力分析
    3.2 铁碳微电解实验
        3.2.1 单因素实验
        3.2.2 响应面优化实验
        3.2.3 效果分析实验
    3.3 芬顿氧化实验
        3.3.1 单因素实验
        3.3.2 响应面优化实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水预处理组合实验研究与结果讨论
    4.1 组合工艺顺序的确定
    4.2 单因素实验
    4.3 响应面优化实验
    4.4 组合工艺与单独工艺处理能力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仿真模拟与结果讨论
    5.1 进水水质分析
    5.2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的确定
    5.3 废水生物处理工艺参数的确定
        5.3.1 水解酸化池停留时间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5.3.2 IFAS池溶解氧(DO)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5.3.3 污泥回流比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5.3.4 沉淀池排泥量对出水水质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催化臭氧-絮凝联用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催化臭氧化工艺研究现状
        1.2.1 金属氧化物类催化剂
        1.2.2 负载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类催化剂
        1.2.3 碳材料类催化剂
        1.2.4 金属改性矿物类催化剂
    1.3 絮凝工艺研究现状
        1.3.1 无机盐絮凝剂
        1.3.2 有机合成絮凝剂
        1.3.3 天然高分子絮凝剂
    1.4 焦化废水DOM的研究现状
        1.4.1 紫外-可见光谱法
        1.4.2 荧光光谱法
        1.4.3 高分辨质谱法
    1.5 研究目的、内容、创新性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废水
        2.1.2 实验试剂及材料
        2.1.3 实验设备及分析仪器
    2.2 实验装置
        2.2.1 催化臭氧化实验装置
        2.2.2 絮凝实验装置
    2.3 分析方法
        2.3.1 废水水质检测
        2.3.2 紫外-可见光谱
        2.3.3 三维荧光光谱
        2.3.4 超滤法
        2.3.5 固相萃取
        2.3.6 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第三章 联用工艺深度处理实际废水的效果
    3.1 催化臭氧化条件优化
        3.1.1 催化剂投加量的影响
        3.1.2 臭氧气体流量的影响
        3.1.3 废水初始p H的影响
        3.1.4 处理时间的影响
    3.2 絮凝条件优化
        3.2.1 絮凝剂投加量的影响
    3.3 催化臭氧化-絮凝联用处理实际废水
    3.4 臭氧利用率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用工艺深度处理过程中废水DOM的表征
    4.1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4.2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4.3 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
        4.3.1 局部谱图分析
        4.3.2 全谱图分析
        4.3.3 Van Krevelen图分析
        4.3.4 杂原子类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用工艺深度处理过程中DOM的去除转化特征
    5.1 分子量分布
    5.2 Van Krevelen图分析
        5.2.1 催化臭氧化阶段
        5.2.2 絮凝阶段
    5.3 Kendrick Mass Defect分析
        5.3.1 催化臭氧化阶段
        5.3.2 絮凝阶段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电氧化-电絮凝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垃圾渗滤液深度处理研究现状
        1.2.1 吸附法
        1.2.2 臭氧氧化法
        1.2.3 膜分离法
        1.2.4 组合工艺
    1.3 电絮凝、电氧化技术研究现状
        1.3.1 电絮凝技术
        1.3.2 电氧化技术
    1.4 电絮凝-电氧化组合工艺研究现状
        1.4.1 工业废水
        1.4.2 地表水
        1.4.3 垃圾渗滤液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装置与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装置
    2.2 实验用水
    2.3 分析方法及仪器
        2.3.1 常规分析
        2.3.2 GC/MS分析
        2.3.3 三维荧光分析
        2.3.4 EDS-mapping
    2.4 能耗分析
3 电絮凝技术深度处理渗滤液的效能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极板材料的影响
        3.3.2 极板间距的影响
        3.3.3 电流密度的影响
        3.3.4 投加过硫酸钾的影响
        3.3.5 成本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电氧化技术深度处理渗滤液的效能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初始p H的影响
        4.3.2 电流强度的影响
        4.3.3 极板间距的影响
        4.3.4 浸没深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连续流电氧化-电絮凝组合工艺的效能与机理
    5.1 引言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连续流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
        5.3.2 组合工艺的机理探究
        5.3.3 组合工艺能耗估算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9)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纸浆造纸工业的环境管制及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一)原始资料
        (二)环境管制的政策法规
        (三)国外研究概述
        (四)国内研究概况
    三、研究思路和问题意识
        (一)研究思路
        (二)问题意识
    四、重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美国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及污染概况
    一、美国纸浆造纸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20 世纪60-70 年代初规模扩张期
        (二)20 世纪70-80 年产业结构转型期
        (三)20 世纪90 年代产业资本并购期
    二、纸浆造纸工业的污染概况及其环境影响
        (一)纸浆造纸工业的工厂分类及产品
        (二)纸浆造纸工业的污染概况及环境影响
第二章 20 世纪70-90 年代《清洁水法》对纸浆和造纸工业的环境管制及其应对
    一、20 世纪70 年代环境管制的演变
        (一)1974 年废水排放管制法规
        (二)1977 年废水排放管制法
    二、20 世纪80 年代环境管制的演变
        (一)1982 年废水排放管制法规
        (二)1986 年废水排放管制法规
    三、20 世纪90 年代环境管制的演变
        (一)纸浆造纸工业子类别的重新整合
        (二)1998 年废水排放管制法规
第三章 20 世纪70-90 年代《清洁空气法》对纸浆造纸工业的环境管制及其应对
    一、20 世纪70 年代环境管制的演变
        (一)硫酸盐纸浆厂新源执行标准
        (二)纸浆及造纸厂使用的锅炉污染物排放限制标准
    二、20 世纪80 年代环境管制法规的演变
        (一)硫酸盐纸浆厂新源执行标准的修订
        (二)纸浆及造纸厂使用的锅炉污染物排放限制标准修订
    三、20 世纪90 年代环境管制法规的演变
        (一)1998 年有害空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
        (二)1998 年纸浆厂回收燃烧排放有害空气污染物的提议标准
        (三)1998 年自主技术创新激励计划漂白系统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修订
第四章 20 世纪70-90 年代环境管制对纸浆造纸工业的影响,以惠好纸业公司为例
    一、环境管制对纸浆造纸工业的影响
        (一)环境管制对纸浆造纸资本投资和工业成本的影响
        (二)环境管制对纸浆造纸工业市场的影响
        (三)环境管制对技术创新的推动
        (四)环境管制对纸浆造纸工厂存亡及劳动力的影响
    二、美国惠好纸业公司(Weyerhaeuser Paper Co.)个例分析
        (一)环境管制下美国惠好纸业公司的应对措施
        (二)环境管制下惠好纸业公司的经营状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化学竹浆废水中微生物群落解析及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我国造纸工业废水污染状况
        1.1.1 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状况
        1.1.2 制浆造纸废水的来源及特点
    1.2 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化处理
        1.2.2 生化处理
        1.2.3 深度处理
    1.3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现状
        1.3.1 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
        1.3.2 废水处理系统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
    1.4 生物强化技术
        1.4.1 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制
        1.4.2 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
        1.4.3 生物强化技术存在的问题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客
        1.5.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课题的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化学竹浆废水污染特性分析
    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2.1.3 分析测试方法
    2.2 生物处理前化学竹浆废水的污染特性分析
        2.2.1 生物处理前化学竹浆废水的污染特性
        2.2.2 废水的生物降解性分析
        2.2.3 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
        2.2.4 红外光谱分析
        2.2.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2.6 废水中金属离子的测定
    2.3 化学竹浆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变化
        2.3.1 生物处理对化学竹浆废水污染特性的影响
        2.3.2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分析
        2.3.3 红外光谱分析
        2.3.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2.3.5 生物处理前后化学竹浆废水金属离子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3 微生物群落解析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 活性污泥的来源及特征
        3.1.2 污泥细菌总DNA提取、PCR和16S rDNA测序
        3.1.3 Miseq高通量测序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3.2.2 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微生物菌剂强化化学竹浆废水处理
    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4.1.3 分析测试方法
    4.2 微生物菌剂降解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4.2.1 不同菌剂的添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4.2.2 曝气时间对COD_(Cr)降解效果的影响
        4.2.3 初始pH值对COD_(Cr)降解效果的影响
        4.2.4 温度对COD_(Cr)降解效果的影响
    4.3 不同菌剂复配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4.3.1 菌剂复配对COD_(Cr)去除率的影响
        4.3.2 菌剂复配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
    4.4 光谱分析
        4.4.1 强化菌剂处理前后废水的紫外分析
        4.4.2 强化菌剂处理前后废水的红外分析
        4.4.3 强化菌剂处理前后废水的气质联用分析
        4.4.4 化学竹浆废水有机物可能的降解过程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佳工艺条件控制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成药废水的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处理特性[D]. 王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大型石化仓储清罐清舱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 陆静怡. 扬州大学, 2021(08)
  • [3]制浆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与实践[D]. 倪静. 扬州大学, 2021(08)
  • [4]电催化高盐焦化废水生化出水性能及优化研究[D]. 谢莉.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两段A/O工艺对分子筛废水的处理研究[D]. 任丹. 东华大学, 2021(01)
  • [6]高COD啶虫脒废水处理工艺研究[D]. 李娉. 兰州大学, 2021(09)
  • [7]催化臭氧-絮凝联用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的研究[D]. 陈德林. 青岛科技大学, 2021(01)
  • [8]电氧化-电絮凝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D]. 司桂芳. 烟台大学, 2021(11)
  • [9]20世纪70-90年代美国纸浆造纸工业的环境管制及其影响[D]. 许娜.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10]化学竹浆废水中微生物群落解析及生物强化处理技术应用[D]. 王哲毅.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有机工业废水生化处理最优工艺条件控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