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

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

一、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论文文献综述)

曹晓燕[1](2016)在《2.5D SiO2/SiO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力与表面评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力学特性愈来愈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但由于此种材料的非均质和各向异性,给材料二次加工的质量控制和机理研究带来困难,造成复合材料后加工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本文以2.5维编织石英纤维增强二氧化硅基(2.5D SiO2/SiO2)陶瓷基复合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此种复合材料的磨削加工关键技术包括磨削力、磨削机理和表面质量评价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发现不同于单一均质脆性材料,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损伤裂纹扩展、磨削力模型和表面质量测量与评价,存在与纤维方向角有密切相关特性。基于纤维方向角建立编织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力模型填补了研究空白。根据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纤维与基体的界面类型和纤维方向角对材料内部裂纹扩展的影响分析,基于陶瓷材料压痕断裂力学模型,推导并建立石英纤维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力数学模型,并通过了实验验证;同时研究了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力随磨削参数的变化关系,搭建声发射测试平台研究探讨了磨削损伤机理。表面质量的测量与评价是加工与零件性能之间的桥梁,准确评价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可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以2.5D SiO2/Si O2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编织结构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三维表面形貌测量实验与表面性能参数稳定性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复合材料的三维微观形貌测量评价方法,并探讨了不同于单一均质材料的微观表面形貌评价标准。为了研究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表面特性,创造性的提出从介观波纹度层面研究复合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纤维方向角的关系,以2.5维编织石英纤维增强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为对象,揭示了复合材料微凹槽和微凸起的表面微结构特性,扩展研究了不同切削面的表面特性和使役性能差异,并根据纤维方向与磨削方向夹角的变化建立了不同的磨削模型,分析了磨削加工过程中材料的损伤过程。在复合材料的加工工业中,控制材料加工表面质量是一个异常重要又困难的问题。本文采用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磨削加工各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表面微观结构和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材料表面形貌幅值、波纹分布和表面支撑性能与磨削参数变化的映射关系,并基于上述增强纤维方向角决定加工表面形貌的特性,通过一系列实验寻找改变材料磨削表面特征的关键条件。上述研究为编织陶瓷基复合材料的高精度、高效率、高质量加工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姜波,薛海峰,陈雄[2](2012)在《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热防护材料烧蚀形貌重构方法》文中研究说明通过二维图像扫描仪获取硅橡胶类热防护层材料烧蚀试样切片图像。采用Matlab图像处理技术对烧蚀试样切片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使用Otsu方法来对烧蚀试样图像进行分割获取试样切片的烧蚀边界。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图像处理计算得到了试样表面局部烧蚀量,由表面积分得到的烧蚀质量与称重获得的烧蚀质量误差较小。证明了基于Matlab图像处理技术的耐烧蚀材料烧蚀形貌重构方法简单经济并且能够保证数据的精确性。该研究成果为后续完善此类热防护材料烧蚀模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陆鹏,张熹[3](2012)在《回转体三维扫描形貌测量及其应用》文中指出本文提出一种测量三维形貌的扫描系统,该系统可被用于测量回转体的三维形貌。激光光刀被投射在被测物体表面,由于被测物体表面的形貌而改变了光刀的弯曲方式,摄像机将变形后的图像采集到计算机中。当被测物体放置在转台上旋转一周时,相应的一系列光刀变形的图片被采集到计算机中,这一系列图片包含了物体表面形貌的全部信息。通过连续扫描采集系列图片并计算,最终可以获得整个被测物体的三维形貌。当被测物体直径在一百毫米左右尺寸范围内的测量灵敏度可到0.01mm,其它尺寸范围要更换成像系统,才能达到相应的灵敏度。本文给出了两个较为复杂模型的三维形貌测量结果。该结果表明,本系统在对回转体表面形貌的测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广泛的工程需求,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吕宏申[4](2012)在《基于投影栅法的几何量测量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投影栅线法具有图像质量高、实验操作方便、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计算速度快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光测实验力学领域。近年来,随着近代光学理论、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性能器件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强劲的理论和物质基础,该技术在物体形态测量、大物体变形测量、回转体形貌测量、粗糙度测量等方面有新的应用。本文基于投影栅法的基本原理,进行几何量测量,测量的几何量包括物体的空间距离、平面度和面形。第一章中介绍了光学测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投影栅技术的发展;介绍了投影正弦光栅法进行几何量测量的优点,给出了本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总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第二章中介绍了首先光学距离测量的背景以及选择投影栅法确定物体空间位置的原因。然后提出了三种实现物体空间距离测量的方法:投影栅CCD定距测量方法、投影栅光学三角法和频谱扫描测量方法。文中分别介绍了三种确定物体空间位置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都能实现物体空间位置的快速、自动化识别,但也存在一定不足。最后对三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投影栅频谱扫描与光学三角法相结合的确定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能实现非平面物体的空间距离测量,而且有实验操作简便、图像处理简单、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第三章中首先介绍了物体面形测量方法的发展,分析各种物体面形的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然后基于投影栅傅立叶变换物体面形测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频谱扫描的物体面形测量方法。该方法比相移的物体面形测量方法数据量小、处理速度快,比傅立叶变换面形测量的方法计算量小,只需要一幅图像的一次傅立叶变换,实现了物体三维面形的自动、准确、快速的测量,而且该方法能实现物体的相对变形测量,因而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第四章中首先介绍了物体平面度测量的原理和目前主要的测量方法。然后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两种实现物体平面度测量的方法:CCD定距测量线性拟合的方法和基于物体面形测量的方法。两种方法都只用一幅待测物面的图像,实现了物体表面的平面度测量。第五章中总结全文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工作中的创新点以及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了三种确定物体空间位置的方法、一种实现物体面形测量的方法和两种实现物体平面度的方法。但是各种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进一步改善。本文基于投影栅法的基本光路,提出了一个利用投影栅法实现物体几何量测量的测量系统,该系统同时实现了物体空间位置、物体的面形和物体的平面度测量。提出多种物体几何量测量的方法,实现了一个系统的多个功能,具有高效性。因此将在反求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加工技术、工业快速成型、产品质量检测、人体测量、医学诊断以及建筑、桥梁隧道等大型基础设施检测等诸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但是研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善。

宋中权[5](2011)在《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钻削加工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质量轻、比强度和比刚度大、耐腐蚀、耐磨损、抗疲劳、热膨胀系数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体育、特种车辆等领域。但由于其各向异性、导热性差、层间强度低等特点,钻孔加工时易产生抽丝、分层、撕裂等缺陷,制约了复合材料的推广应用。本文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钻削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其在特种车辆上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分析了复合材料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切削热和切屑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切屑的形成与纤维方向角有关。并对分层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介绍了分层检测的方法和评价指标,提出了分层等缺陷的抑制方法。通过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钻削试验,探讨了垫板、横刃、涂层等参数对轴向力和分层的影响,并建立了进给速度、主轴转速、钻头直径等因素的轴向力经验公式。选用S刃钻尖TN涂层麻花钻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进行孔加工试验;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孔壁表面进行微观观察,分析玻璃纤维破坏机理和切削表面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结果表明,S刃钻尖与普通钻尖麻花钻相比,可以有效减小钻削轴向力,减小分层缺陷的发生。最后还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质量孔加工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PCD麻花钻钻孔质量和刀具寿命都优于普通钻尖和S刃钻尖麻花钻,真正实现了高效、高质加工。

伍小平[6](2010)在《近40年光力学进展的回顾》文中提出近40年来,由于激光的出现,使光力学测试的理论和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测试技术丰富多彩。特别是数字图像处理硬件和软件的飞速发展,使光力学方法成为了常规的技术,在基础研究的探索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该阶段的主要进展,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上世纪60年代激光的问世推动了光测实验力学的发展;70~80年代光测方法的发展着重于信息获得方面;90年代以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信息提取的能力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如今,光测实验力学不仅灵敏度大大提高,而且已发展为常规的测试手段和现场测试技术。

李喜德,施惠基[7](2006)在《器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检测》文中提出本文基于光学计量技术及扫描显微技术,从结构和器件的表面轮廓和粗糙度两个参数入手,介绍表面高度起伏从厘米到原子级水平的检测和分析中的一些重要方法,如适用于表面起伏从厘米到微米量级的结构光投影方法、表面起伏从毫米量级到亚微米量级的相干光形貌测试技术,以及从亚微米到亚纳米水平的光散射技术和扫描显微表面形貌与表面粗糙度测试技术等,并讨论各种尺度下表面的表征方式和检测参数。最后结合散斑统计分析技术,应用局域散斑场强度统计平均和散斑场自相关函数计算,给出了某战斗机机体蒙皮材料在环境应力腐蚀条件下表面粗糙度(范围从0.025微米到0.7微米)随腐蚀介质温度、腐蚀时间等参数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缪泓,于一丁,续伯钦,伍小平[8](2003)在《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文中研究说明碳纤维编织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其表面经过模拟烧饰后,其表面的光反射率很低.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投影光刀法,可以用非接触式的光学测量方法测量其表面的粗糙度分布和细微三维形状.首先在物体表面投影一黑白边界;接收时在CCD上做适度的散焦,因而CCD里可以接收到一灰度渐变的投影界面;选用适当的阈值,可以得到受物体高度调制的投影边界.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采用了边界提取、扫描、线形拟合、图像拼接等技术,可以得到被测区域的细微三维形状数据,进而可以计算出其二维的粗糙度分布.

二、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论文提纲范文)

(1)2.5D SiO2/SiO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力与表面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字母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复合材料加工研究现状
        1.2.2 复合材料力学模型与损伤监测
        1.2.3 复合材料表面质量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复合材料磨削力建模与声发射实验研究
    2.1 磨削力模型分析
        2.1.1 与磨削力相关的重要因素
        2.1.2 脆性材料延性磨削条件
    2.2 复合材料磨削力建模
        2.2.1 延性磨削力模型的建立
        2.2.2 脆性磨削力模型的建立
    2.3 复合材料磨削力的实验研究
        2.3.1 实验方案
        2.3.2 磨削加工参数对磨削力的影响
        2.3.3 磨削力模型的实验验证
        2.3.4 复合材料磨削力经验公式
    2.4 复合材料磨削过程声发射特性研究
        2.4.1 声发射基础理论
        2.4.2 声发射信号处理方法
        2.4.3 声发射在线检测系统
        2.4.4 复合材料磨削过程声发射特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复合材料表面测量与评价
    3.1 表面三维微观形貌测量基础
        3.1.1 三维微观形貌测量仪器
        3.1.2 三维形貌测量数学模型
        3.1.3 计算采样平面上任意点到平均平面偏距的数学模型
        3.1.4 计算参数的数学模型
        3.1.5 三维形貌测量表征参数的发展
    3.2 三维表面形貌的评定方法研究
        3.2.1 表面粗糙度的三维评价基准
        3.2.2 表面粗糙度三维评价参数的计算和意义
    3.3 复合材料磨削表面微观形貌测量评定标准的建立
        3.3.1 复合材料磨削表面评定参数选择
        3.3.2 FRCMC磨削表面微观形貌测量评定标准探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材料磨削表面特性研究
    4.1 磨削表面波纹度研究及表面特性的发现
        4.1.1 表面测量评价实验方案设计
        4.1.2 表面波纹度分析与表面特性阐述
        4.1.3 实验结果验证
    4.2 基于纤维编织特性磨削表面质量研究
        4.2.1 不同磨削方向表面测量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复合材料磨削加工实验研究与优化
    5.1 基于纤维方向角磨削实验方案
        5.1.1 实验样品准备
        5.1.2 实验设备和条件概述
    5.2 正交实验数据分析
        5.2.1 正交实验结果
        5.2.2 极差分析
        5.2.3 信噪比分析
        5.2.4 方差分析(ANOVA)
    5.3 磨削参数对表面质量的影响
        5.3.1 磨削深度的影响分析
        5.3.2 砂轮线速度的影响分析
        5.3.3 砂轮粒度的影响分析
        5.3.4 磨削表面微观结构特性改变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热防护材料烧蚀形貌重构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图像预处理及目标分割
    1.1 图像获取及预处理
    1.2 图像分割
2 对分割图像的处理
3 烧蚀形貌重构结果及分析
    3.1 烧蚀形貌重构
    3.2 烧蚀率分析研究
4 结论

(3)回转体三维扫描形貌测量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测量原理
2 实验结果及过程
3 系统测量灵敏度及误差原因分析
4 结论

(4)基于投影栅法的几何量测量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主要设计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基于投影栅法的距离测量技术
    2.1 引言
    2.2 投影栅 CCD 定距距离测量
        2.2.1 平面距离测量
        2.2.2 斜面距离测量
    2.3 投影栅三角法平面测距
        2.3.1 测量原理
        2.3.2 典型实验
        2.3.3 斜面距离测量
        2.3.4 总结
    2.4 频谱扫描的物体空间距离测量
        2.4.1 频谱扫描法与 CCD 定距测量结合
        2.4.2 频谱扫描与光学三角法结合
    2.5 总结
第三章 频谱扫描的物体面形测量方法
    3.1 引言
    3.2 频谱扫描的物体面形测量方法
        3.2.1 测量原理
        3.2.2 典型实验
        3.2.3 总结
    3.3 物体相对变形测量
    3.4 总结
第四章 物体平面度测量
    4.1 引言
    4.2 CCD 定距测量线性拟合的平面度测量方法
    4.3 基于面形测量的平面度测量方法
    4.4 总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钻削加工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应用与发展
    1.3 国内外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研究综述
        1.3.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1.3.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工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1 课题来源和加工材料
        1.4.2 论文主要工作
2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概述
    2.1 玻璃纤维
        2.1.1 玻璃纤维分类及成分
        2.1.2 玻璃纤维的物理及化学性能
    2.2 树脂
        2.2.1 热固性树脂
        2.2.2 热塑性树脂
    2.3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2.3.1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基本构造形式
        2.3.2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2.3.3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
    2.4 本章小结
3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
    3.1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切削机理
        3.1.1 基本假设
        3.1.2 切屑与纤维方向角
    3.2 切削过程分析
        3.2.1 切削力
        3.2.2 切削热
    3.3 分层和分层检测技术
        3.3.1 分层机理
        3.3.2 分层检测技术
        3.3.3 分层等缺陷的抑制
    3.4 本章小结
4 轴向力和分层试验研究
    4.1 试验材料和刀具
        4.1.1 试验材料
        4.1.2 刀具
    4.2 轴向力和轴向力测定系统
        4.2.1 轴向力
        4.2.2 轴向力测定系统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垫板与轴向力、分层
        4.3.2 钻头横刃与轴向力、分层
        4.3.3 钻头涂层与轴向力
        4.3.4 主轴转速n、进给速度v_f与轴向力
        4.3.5 钻头直径d、进给量f与轴向力
        4.3.6 钻型与轴向力
    4.4 本章小结
5 S刃钻尖麻花钻钻削GFRP试验研究
    5.1 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5.1.1 试验条件
        5.1.2 试验方法
    5.2 轴向力试验结果分析
        5.2.1 S刃钻尖与普通钻尖的影响
        5.2.2 主轴转速n与进给速度v_f的影响
    5.3 分层结果分析
        5.3.1 主轴转速n与进给速度v_f的影响
        5.3.2 轴向力F_s与分层因子F_d
    5.4 纤维断口形貌和切削表面微观结构
    5.5 本章小结
6 PCD钻头钻削GFRP试验研究
    6.1 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6.1.1 试验条件
        6.1.2 试验方法
    6.2 轴向力试验结果与分析
        6.2.1 主轴转速n与进给速度v_f的影响
        6.2.2 PCD与S刃钻尖
    6.3 分层结果与分析
        6.3.1 主轴转速n与进给速度v_f的影响
        6.3.2 临界轴向力与分层
    6.4 纤维断口形貌和切削表面微观结构
    6.5 PCD麻花钻的失效和刃磨
        6.5.1 PCD麻花钻的失效
        6.5.2 PCD麻花钻的刃磨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近40年光力学进展的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丰富多彩的光力学测量方法
    1.1 全息干涉计量 (Holographic Interferometry)
    1.2 光测弹性力学和全息光弹 (Holo-photoelasticity)
    1.3 云纹 (Moire) 、云纹干涉和电子显微镜云纹
        1.3.1 条纹倍增
        1.3.2 用Tablot效应提供参考栅
        1.3.3 云纹干涉法
        1.3.4 电镜云纹
    1.4 散斑干涉计量
        1.4.1 双散斑场干涉
        1.4.2 散斑照相
        (1) 逐点分析法:
        (2) 全场分析法:
        1.4.3 电子散斑干涉 (ESPI) 和数字散斑干涉 (DSPI)
        1.4.4 非相干光散斑计量
        1.4.5 其它散斑计量技术
        (1) 粗糙度和疲劳检测:
        (2) 形状测量:
        (3) 瞬态运动和随机振动:
        (4) 温度场测量:
        (5) 流体速度场的测量:
    1.5 投影栅线法
        (1) 测量运动物体的姿态
        (2) 测量大物体的变形
        (3) 测量回转体的形貌
        (4) 测量粗糙度
    1.6 焦散线法 (Caustics)
2 数字处理的强大功能
    2.1 直接获得位相的方法
        2.1.1 时间相移法
        2.1.2 空间相移法
        2.1.3 空间载波相移法
        2.1.4 Fourier 变换法 (FT)
        2.1.5 相移逻辑云纹法
    2.2 时间序列散斑法
        2.2.1 变初始干涉图序列法[37]
        2.2.2 序列脉冲计数法[38]
        2.2.3 光强极值法
        2.2.4 时间平均法
    2.3 数字图像相关法
    2.4 同步辐射层析 (SR-CT) 法
    2.5 数字全息
3 结束语

(7)器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表面轮廓测量
    1.1 结构光投影轮廓检测技术 (Structured light intensity pattern profilometry)
    1.2 光干涉轮廓检测技术 (Interferometric profilometry)
    1.3 三角轮廓测量技术 (Triangulation profilometry)
    1.4 探针轮廓测量技术 (Stylus profilometry)
2 表面粗糙度测量
    2.1 接触式粗糙度检测技术 (Contact roughness measurement)
    2.2 非接触式粗糙度检测技术 (Noncontact roughness measurement)
3 飞机蒙皮材料在环境应力腐蚀条件下表面粗糙度的测量
    3.1 实验系统
    3.2 检测系统标定
    3.3 机身材料表面粗糙度检测
4 结论

(8)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测量原理
    2.1 表面粗糙度定义
    2.2 评定标准
    2.3 实验原理及光路设计
3 实验
    3.1 实验参数设置
    3.2 标准圆柱体侧面粗糙度测量
    3.3 整流罩表面某区域的粗糙度测量
4 讨论

四、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论文参考文献)

  • [1]2.5D SiO2/SiO2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磨削力与表面评价技术研究[D]. 曹晓燕. 天津大学, 2016(11)
  • [2]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热防护材料烧蚀形貌重构方法[J]. 姜波,薛海峰,陈雄. 四川兵工学报, 2012(12)
  • [3]回转体三维扫描形貌测量及其应用[J]. 陆鹏,张熹. 实验力学, 2012(02)
  • [4]基于投影栅法的几何量测量技术[D]. 吕宏申. 山东师范大学, 2012(08)
  • [5]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钻削加工试验研究[D]. 宋中权. 南京理工大学, 2011(05)
  • [6]近40年光力学进展的回顾[J]. 伍小平. 实验力学, 2010(05)
  • [7]器件表面形貌及粗糙度检测[J]. 李喜德,施惠基. 实验力学, 2006(02)
  • [8]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J]. 缪泓,于一丁,续伯钦,伍小平. 实验力学, 2003(04)

标签:;  ;  ;  ;  ;  

投影光刀法测量碳纤维编织材料烧蚀表面粗糙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