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康营养饮食

我国小康营养饮食

一、我国小康营养饮食(论文文献综述)

成升魁,董纪昌,刘秀丽,刘晓洁,宗耕,李秀婷,邓祥征[1](2021)在《新时代中国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49期“双清论坛”综述》文中指出国民营养和粮食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重大基础性和战略性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年11月召开了以"新时代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为主题的第249期双清论坛。会议围绕国家需求和国际前沿,聚焦"国民膳食、营养、健康变迁与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可持续供需格局与保障"两大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凝练出该领域科学研究的热点、难点,包括国民膳食营养特征和精准化评价与需求、基于营养健康和粮食安全的粮食中长期需求预测、营养健康导向的动物性食物与饲料粮需求、营养目标与资源环境双重约束的粮食供给优化、新技术支撑下粮食绿色控制与系统治理、新时代面向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的绿色消费体系与模式等,并就该主题如何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部署,聚焦及分步重点突破关键科学问题,从而助力建成满足新时代国民营养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粮食安全体系提出建议。

陈梦[2](2020)在《面向农村空巢三高老人的健康饮食服务设计研究 ——以皖北某村为例》文中指出我国农村居民的第一大死因是心血管代谢疾病,作为该类疾病初步生理表现特征和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农村空巢老人群体中出现的比例较高。三高疾病的管理控制方式为药物控制和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其中生活方式干预控制需要伴随患者管控疾病的全过程。对于农村空巢三高老人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劳动量已经很大,所以从生活方式干预中的饮食干预入手更有利于老人的病情控制,且饮食干预较生活方式干预的其他内容来说具有可重复性高、性价比高、受益范围广等特性。作为整合资源的有利工具,服务设计被广泛用于复杂社会问题的解决,不断拓展着实践边界。如何运用服务设计理论工具为面临着防控意识弱、家庭照料缺失、服务资源不足、社会支持力度低等现状的空巢三高老人提供形成其健康饮食习惯的服务,是一个极具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的课题。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桌面研究,对目标用户、农村地域背景、三高疾病管控方式间关系等关键词进行概念界定。对“跨理论模型”等饮食行为干预理论和服务设计概念、原则进行阐述。其次,针对目标用户现有饮食服务模式比较单一的现状,对目标人群现有服务资源进行了研究,归纳其服务流程与触点,而后推导出农村空巢三高老人健康饮食服务系统中的利益相关者,并以此展开调研。然后,开展实地调研。通过问卷初筛出目标人群,通过对目标用户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初步访谈与文化探查相机完成了老人饮食环境初探,聚类分析初步访谈结果后确定了深度访谈提纲;而后对老人进行入户观察和情境访谈,并使用“一周饮食记录卡”记录其一周的饮食情况,客观输出自然状态下老人饮食相关的典型生活场景。此外,借助于“动机矩阵”等分析工具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归纳,输出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期望点,并尝试将其转化为设计功能点。通过对农村背景下现有饮食服务系统的引入定位了本文健康饮食服务系统,输出了农村语境下可持续发生的健康饮食服务系统的服务设计原则与设计策略,用以指导具体服务设计实践。最后,依托典型用户主要服务场景描绘出促进农村空巢三高老人形成健康饮食行为习惯的故事板、服务蓝图和服务生态图,并输出部分服务触点的设计实践,以验证服务构想。本课题将服务设计理论、工具结合饮食干预理论运用于目标用户的饮食,以达到饮食行为健康化的目标。从提升老人自身、家庭、周边环境的健康饮食意识、激发老人健康饮食行为及调动老人身边的家庭关怀与社会支持方面促进老人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从而更好地管控三高疾病的发展,提升老人生活质量。本课题研究可为农村语境下的社会问题研究提供服务设计视角的解决方案,促使更多人关注农村社会服务问题的设计研究。

汪美红[3](2020)在《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最主要的表现是肉类消费迅速增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将进一步提升,主要食物消费量将进一步接近城镇居民,未来农村居民肉类消费总量增加将成为必然趋势。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我国饲料粮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未来将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决定性因素。此外,肉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和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合理的肉类消费水平关乎农村居民膳食营养健康,形成人力资本积累的一部分。因此,把握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对于判断未来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变化,判断粮食安全及人力资本积累情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基于统计年鉴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基础上,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的中国农村微观经济数据,利用恩格尔模型和考虑“零消费”问题的近乎理想需求系统模型(AIDS)的两阶段分析模型,对全国八个省份的农户微观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模型结果显示,首先,肉类食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均为正值,农村居民肉类需求随着收入增长而增加。其次,肉类食品需求收入弹性存在差异,其中,禽肉收入弹性最大,牛羊肉收入弹性最小。再次,不考虑“零消费”问题时,各类食物需求弹性大多被高估,且出现“零消费”问题越严重,被高估的程度越大。最后,到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时,目前低于收入标准的农村居民人均猪肉、禽肉和牛羊肉消费量将分别增加3.42kg、1.86 kg和0.57 kg,消费结构将进一步优化。研究表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促进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进而扩大人均肉类消费量、优化肉类消费结构;农村家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肉类消费具有正向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建议在保障口粮绝对安全的同时,需注重肉类产品有效供应。其次,建议综合利用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介和微信、直播平台等新媒体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膳食营养意识和丰富相关知识。

王平平[4](2020)在《居民膳食营养合理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较好的营养和健康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时期,也是转变食物生产、消费结构,提高居民膳食质量的重要时机。相比过去,居民消费水平,尤其是食物消费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但我国现实国情是城乡发展差距显着、食物消费数量刚性增长、食物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食物安全问题依旧存在,迫切需要增加城乡及区域间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方面的研究。在将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现实基础上,食物消费持续增长、营养需要不断增强将成为常态,城乡和区域间居民食物膳食营养状况的差异继续扩大,加强膳食营养指导研究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事业成败,也是促进我国膳食营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前,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新的发展现象,面对复杂全新的世界经济环境,我国膳食营养结构必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适时拟定今后我国食物消费与营养保障相关政策,对引导居民合理饮食和均衡营养、养成科学健康生活的方式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将探讨居民膳食营养合理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主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首先为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发展寻求理论支撑,再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编制我国主要食物与营养素转换表。从城乡居民9种食物消费数量,以及能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胆固醇等12类营养素指标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值进行比较,分析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合理性指数以及空间分异格局。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与营养状况存在显着差异,绝大多数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数量尚未达到推荐值。从营养合理性的区域差异来看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合理性水平总体呈现“东中部>西部”、“沿海>内陆”格局,内部差异呈现“城镇>农村”、“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特征。然后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影响城乡居民营养合理性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因素对城镇居民营养合理性的影响要大于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城乡居民营养合理性的最主要2个因素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平均受教育水平,最主要的2个自然环境因素是≥0℃积温和海拔高度。因此逐步缩小城乡及区域营养差别的最关键因素是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与教育文化水平。最后,从国情出发,以上述研究结论为依据,提出均衡膳食营养、提高城乡居民总体健康水平的几点对策建议。包括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异、强化全民营养意识,提高膳食质量、依靠城镇化,促进农村家庭非农业化、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保障食品安全。

郭亚茹[5](2020)在《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超重肥胖作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易感性由遗传因素决定,但是否发生肥胖很大程度上由环境因素决定。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及气候复杂多样,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自然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SES)、城镇化程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恩格尔系数等社会环境因素逐渐成为导致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因素。鉴于此,本研究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的角度出发,探讨纬度、海拔、家庭SES、城镇化程度等环境因素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为改善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相关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上海、黑龙江、河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川、贵州、福建、海南、新疆、吉林、云南16个省份,随机抽取各省份1018岁儿童青少年,共26120名学生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首先,根据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家庭月收入三个指标计算家庭SES。其次,运用卡方检验对不同自然以及社会环境条件下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检出率进行比较;最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自然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研究结果:(1)在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从10岁的22.6%、17.7%降至18岁的10.1%、3.5%;女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从10岁时的15.8%、6.3%降至18岁时的4.7%、1.2%。但在超重方面,男女生均在11岁时最高,分别为23.3%、17.8%。(2)在自然环境因素方面:高海拔地区超重、肥胖检出率均低于低海拔地区(OR=0.79,95%CI:0.660.95和OR=0.6,95%CI:0.450.8),高海拔不仅降低了儿童青少年超重风险(P<0.05),而且显着降低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风险(P<0.001)。而高纬度地区超重、肥胖检出率均高于低纬度地区(OR=1.33,95%CI:1.151.54和OR=1.52,95%CI:1.241.86),高纬度显着提高了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风险(P<0.001)。(3)在社会环境因素方面:中SES家庭(OR=1.17,95%CI:1.031.34)与高SES家庭(OR=1.41,95%CI:1.241.61)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低SES家庭、中上层收入(OR=1.5,95%CI:1.022.21)和高收入(OR=1.66,95%CI:1.112.47)的超重检出率均高于中等偏低收入。其中,高SES家庭显着提高了儿童青少年超重风险(P<0.001),中SES家庭、中上层收入和高收入提高了儿童青少年超重风险(P<0.05)。城镇化程度最高时的肥胖检出率高于城市化程度最低时(OR=1.29,95%CI:1.011.65),城镇化程度增加提高了儿童青少年肥胖风险(P<0.05)。而城镇化程度与儿童青少年超重的关系并不显着,家庭SES、GDP与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关系并不显着,恩格尔系数与超重、肥胖关系均不显着(P>0.05)。研究结论:(1)在1018岁的儿童青少年中,超重、肥胖检出率整体上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且男生的超重肥胖率均高于女生;男女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在10-11岁时最高。(2)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则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海拔使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风险降低。(3)儿童青少年超重的风险随着家庭SES水平以及GDP的增高而加大;而城镇化程度越高,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风险越大。

赵小敏[6](2019)在《1949年以来广州市民饮食生活方式流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彦华[7](2017)在《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81.4 国人饮食新发现》文中研究说明自"中国饮食小康指数"推出"国人最偏爱的味道"调查以来,"咸"首次以高达66.5%的得票率击败"辣"和"甜",位列榜首";国人最偏爱的五大外国菜系"榜单自2010年推出以来,榜首首次易主",日本料理"以2.7个百分点的微弱优势击败了常胜将军"韩国料理"……国人饮食,还有哪些新变化?

刘莉[8](2015)在《海峡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根据国际发展经验,人均收入跨越3000美元大关将是食物消费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跨越3000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超过1000美元,已进入食物消费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当前,我国食物数量安全方面,面临人口刚性增长与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双重压力;食物质量安全方面,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负面影响凸显,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面对严峻的形势,保障我国食物安全需要尽快优化食物生产与消费结构、引导居民科学消费、及时进行营养干预。鉴于此,本研究以发展经济学、消费经济学及计量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从两岸比较研究的视角,对比分析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迁特征,探讨影响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因素,并参考台湾食物消费结构变迁经验,预测大陆食物消费结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引导大陆居民形成科学健康地食物消费行为,指导食物生产结构合理调整,保障食物安全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本文从经济发展及食物消费发展总体水平,食物消费量、食物消费结构及膳食营养结构等角度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了两岸食物消费结构变迁特征,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综合对比海峡两岸恩格尔系数、人均GDP、收入及消费支出指标,可以判断大陆经济发展及食物消费发展水平大约滞后台湾30年。按照经济发展和食物消费发展水平,可将20世纪60年代以来台湾食物消费发展划分为温饱向小康过渡期、小康向富裕过渡期、食物结构优化期三个阶段;将大陆改革开放以来食物消费发展划分为温饱向小康过渡期、小康向营养健康过渡期两个阶段。在食物消费发展水平相近阶段,两岸食物消费发展总体趋势相同。两岸居民各类食物消费量存在一定差异,但差距日趋缩小。两岸动植物类食物占比变化均呈现动物类食物消费占比上升,植物类食物消费占比下降的特征。在达到富裕生活水平之前,两岸三大营养素摄入量均呈递增趋势。达到富裕生活水平后,台湾食物消费发展趋势表明,食物消费量及结构的变化存在拐点。收入和价格是影响食物消费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但不同食物受收入和价格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变动方向不同。两岸大多数食物的消费支出弹性为正值,而各类食物的价格弹性为负值。对比大陆居民各类食物支出弹性与价格弹性,可以发现,若要调整口粮、蔬菜、肉类及水产品的消费份额,调节收入比干预价格更为有效;而调整蛋类、乳类和水果的消费份额,干预价格的效果更为显着。城镇化、户均人口规模及老龄化等社会结构因素也对食物消费结构变迁产生一定影响。参考台湾发展经验,本文较为可信地预测了大陆未来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根据预测结果,到2020年大陆城镇居民口粮消费份额呈下降趋势;蔬菜、水果、肉类和乳类消费份额有上升趋势;水产品和蛋类消费份额变化较小。根据预测所得2020年大陆各类食物消费量,若仍要保证目前的食物自给率水平,国内生产将面临较大压力。因此,在力保口粮绝对安全的前提下,调整其他食物的自给率水平,发挥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来调节国内供需平衡显得十分必要。

唐清萍[9](2013)在《饮食结构视角下的我国粮食安全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发生了植物性食物增加而对动物性食物的减少的变化,居民口粮消费减少的同时也经历着由于对动物性食物增加而引起的对饲料粮增加的过程。由此可见,饮食结构的变化会引起粮食需求的改变从而影响粮食安全。本文先分析了近二十几年来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化,并预测了在时间趋势下的未来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然后从现行饮食结构、未来饮食结构和营养饮食结构三个方面计算我国粮食需求,并将粮食需求与我国粮食产量和粮食供给进行对比,从而分析粮食安全。此外,在价格一致的前提下,饮食结构不同,居民对对食物的支出也不同,因此在不同饮食结构下,保障我国贫困人口粮食需求能力的压力也不同。现行饮食结构下与未来饮食结构下我国粮食需求在结构上有所差异,但是在总量上相差较小,所以两种饮食结构下我国粮食从供需角度和粮食自给率上来看,在保障粮食安全中应该更加注重粮食供需的结构匹配。在营养标准饮食结构下,粮食需求均比现行饮食结构和未来饮食结构下高,所以粮食安全压力均比后两者大。从保障贫困人口粮食需求能力的角度看,在现行饮食结构下我国保障贫困人口压力最小,其次是在未来饮食结构下,压力最大的是营养标准饮食结构下。

鄂璠[10](2013)在《最受国人重视的三个“吃的问题” 口味 安全 营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2~2013中国饮食小康指数:78.9国人最重视的"吃的问题"是口味、安全与营养。在口味方面,国人最爱"辣"的味道,最喜欢的中外菜系分别是川菜和韩国料理。对于饮食安全与营养的重视超过了食品价格与饮食健康,89.3%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从不参考饮食营养类书籍的受访者还不到一成

二、我国小康营养饮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小康营养饮食(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49期“双清论坛”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新时期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1 中国粮食安全发展进入新时代
    1.2 新时期保障国民膳食营养需求面临新挑战
    1.3 农业空间布局与可持续供给模式亟需优化
    1.4 粮食质量控制与系统治理仍需加强
    1.5 新技术为保障国民食物营养安全提供了新途径
2 国民食物营养安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1 国民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研究
    2.2 可持续健康食物消费结构研究
    2.3 粮食供给现状与结构优化研究
    2.4 国民粮食需求预测研究
    2.5 动物产品消费与饲料粮需求研究
    2.6 粮食质量绿色控制与治理研究
3 未来5~10年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研究目标及资助重点
    3.1 发展目标
    3.2 资助重点
        (1)国民膳食营养特征与精准化评价
        (2)基于营养健康和粮食安全的粮食中长期需求预测
        (3)营养健康导向的动物性食物与饲料粮需求
        (4)营养目标与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下的粮食供给优化
        (5)新技术支撑下粮食质量绿色控制与系统治理
        (6)新时代面向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的绿色消费体系与模式
4 结语

(2)面向农村空巢三高老人的健康饮食服务设计研究 ——以皖北某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心血管代谢疾病是我国农村居民死亡的首要病因
        1.1.2 健康饮食是控制三高病情的基础手段
        1.1.3 服务设计是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有利手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三高人群健康饮食理念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关于空巢三高老人健康饮食的相关研究
        1.3.3 服务设计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服务设计在健康饮食领域的研究现状
        1.3.5 现有研究问题小结
    1.4 研究框架及方法
        1.4.1 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5.1 研究创新点
        1.5.2 研究难点
第二章 课题概念细化
    2.1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概述
        2.1.1 农村的界定与特征
        2.1.2 农村空巢老人的界定
        2.1.3 三高疾病定义与特征分析
        2.1.4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的界定与特征
    2.2 三高老人健康饮食概述
        2.2.1 中国居民健康饮食的基本标准
        2.2.2 三高人群的健康饮食模式
    2.3 饮食行为干预手段
        2.3.1 健康宣教
        2.3.2 健康咨询
        2.3.3 膳食干预
        2.3.4 其他干预手段
    2.4 行为改变理论概述
        2.4.1 健康信念模型
        2.4.2 计划行为理论
        2.4.3 跨理论模型
    2.5 服务设计概述
        2.5.1 服务设计概念与原则
        2.5.2 服务设计的表现形式
        2.5.3 服务设计介入农村空巢三高老人健康饮食问题的思考
第三章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相关服务资源分析及案例研究
    3.1 农村现有关于空巢老人的服务模式研究
        3.1.1 政府主导的社会型公共服务
        3.1.2 承载“沟通”需求的商业服务
        3.1.3 农村慢病管理服务
        3.1.4 现有服务模式总结
    3.2 现有服务设计系统流程触点分析
        3.2.1 服务系统流程分析
        3.2.2 服务系统接触点分析
        3.2.3 饮食服务系统利益相关者分析
    3.3 服务设计运用于健康饮食的案例与启发
        3.3.1 关于家庭烹饪的服务设计研究
        3.3.2 关于广州市“长者饭堂”服务案例研究
第四章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健康饮食问题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4.1 调研安排
        4.1.1 调研目标
        4.1.2 调研方法与内容
    4.2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饮食服务现状预调研
        4.2.1 用户行为与环境初探
        4.2.2 初步调研问题及需求方向归纳
    4.3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饮食服务现状深度调研
        4.3.1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调研总结
        4.3.2 利益相关者的调研分析
        4.3.3 关于农村空巢三高老人随行观察的分析总结
        4.3.4 深度调研问题总结及需求点归纳
    4.4 小结
第五章 农村空巢三高老人健康饮食服务系统定位与设计原则策略输出
    5.1 农村背景下的健康饮食服务系统引入
        5.1.1 典型用户获取饮食的流程
        5.1.2 家庭饮食服务系统触点分析
        5.1.3 家庭健康饮食服务生态系统图
    5.2 农村背景下的健康饮食服务系统设计定位与设计原则策略输出
        5.2.1 农村背景下健康饮食服务系统设计定位
        5.2.2 农村背景下健康饮食服务系统设计原则与策略
    5.3 小结
第六章 服务提案
    6.1 典型人物模型建构及其行为特征分析
    6.2 健康饮食系统服务场景构想与流程优化
        6.2.1 服务场景
    6.3 服务蓝图绘制与服务归纳
    6.4 服务系统构建
        6.4.1 服务系统要素
        6.4.2 服务系统展示
    6.5 健康饮食服务系统触点设计
        6.5.1 “好食”平台设计——患者端
        6.5.2 物理触点设计
    6.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附录1 目标人群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2 针对利益相关者的深度访谈提纲
附录3 一周饮食记录表
附录4 部分用户人物卡片

(3)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肉类消费特征和趋势分析
        1.2.2 肉类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1.2.3 肉类消费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概念界定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查阅与资料收集法
        1.4.2 描述性统计分析法
        1.4.3 计量统计分析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创新点与不足
        1.6.1 创新点
        1.6.2 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2.1 消费理论
        2.1.1 收入消费理论
        2.1.2 恩格尔定律
    2.2 需求理论
        2.2.1 马歇尔需求函数
        2.2.2 希克斯需求函数
        2.2.3 消费需求系统模型
        2.2.4 效用的可分离性假设
    2.3 研究假设
第三章 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结构现状及特征分析
    3.1 我国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现状
        3.1.1 食品支出水平不断提升、支出占比不断下降
        3.1.2 主要食品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3.1.3 肉类消费量不断增加
        3.1.4 肉类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3.2 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特征分析
        3.2.1 农村居民肉类消费存在区域差异
        3.2.2 不同收入群体农村居民肉类消费差异明显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实证分析
    4.1 模型框架
    4.2 第一阶段:食品消费的恩格尔模型
    4.3 第二阶段:AIDS模型
        4.3.1 基础AIDS模型
        4.3.2 考虑“零消费”问题的Heckman两阶段估计
    4.4 估算方法
    4.5 数据
        4.5.1 数据来源
        4.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6 样本整体的肉类消费结构分析
        4.6.1 第一阶段的Engel模型估计结果
        4.6.2 第二阶段的AIDS模型结果
    4.7 弹性分析
        4.7.1 考虑“零消费”问题时食物的需求弹性分析
        4.7.2 忽略“零消费”问题导致弹性高估
        4.7.3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肉类消费前景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建议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4)居民膳食营养合理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评析
        1.2.1 食物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
        1.2.2 膳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研究
        1.2.3 膳食营养评价方法研究
        1.2.4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内容、目标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膳食(Food)
        2.1.2 营养素(Nutrient)
        2.1.3 营养地域系统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系统理论
        2.2.2 消费需求理论
        2.2.3 膳食营养地理决定因素
        2.2.4 平衡膳食理论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1.1 食物消费数据
        3.1.2 膳食营养素数据
        3.1.3 影响因素数据
    3.2 主要方法
        3.2.1 营养素转换方法
        3.2.2 营养合理性指数计算方法
        3.2.3 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第四章 居民膳食营养合理性的空间分异格局
    4.1 食物消费的城乡差异
        4.1.1 食物消费结构城镇优于农村
        4.1.2 人均食品消费支出农村高于城镇
    4.2 膳食营养素的转换
        4.2.1 食物消费转营养素的必要性
        4.2.2 食物营养素转换表的编制
        4.2.3 城乡居民主要营养素摄入量
数据来源: 《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而得
    4.3 膳食营养合理性指数
        4.3.1 膳食宝塔各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4.3.2 膳食营养数量合理性指数
        4.3.3 膳食营养结构合理性指数
    4.4 膳食营养合理性的空间分异格局
        4.4.1 营养数量合理性城镇优于农村,东部优于中西部
        4.4.2 营养结构合理性城镇优于农村,沿海优于内陆
        4.4.3 营养数量合理性与营养结构合理性差异不显着
第五章 膳食营养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指标遴选与数据来源
    5.2 社会经济对营养合理性的影响大于自然环境
    5.3 人均GDP与平均受教育水平是社会主导因子
    5.4 海拔高度与≥0℃积温是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
第六章 均衡膳食营养的对策建议
    6.1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
    6.2 强化全民营养意识,提高膳食质量
    6.3 依靠城镇化,促进农村家庭非农业化
    6.4 加快调整农业结构,保障食品安全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
        2.1.1 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
        2.1.2 国内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
    2.2 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2.1 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2.2 国内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3 国内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2.3.1 国外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3.2 国内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2.4 小结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对象的地域划分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测量法
        3.3.4 数理处理与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基本情况
        4.1.1 10 ~18 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分布特征
        4.1.2 各省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分布特征
        4.1.3 不同环境因素下儿童青少年的体格发育状况
    4.2 影响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自然环境因素研究
        4.2.1 不同自然环境因素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比较
        4.2.2 不同自然环境因素下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龄的变化
    4.3 影响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的社会环境因素研究
        4.3.1 不同社会环境因素下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比较
        4.3.2 不同社会环境因素下超重肥胖检出率随年龄的变化
    4.4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4.1 儿童青少年消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4.2 儿童青少年超重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4.4.3 儿童青少年肥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讨论与分析
    5.1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状况分析
    5.2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自然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5.3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关系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海峡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理论与文献综述
        1.3.1 理论概述
        1.3.2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研究展望
第二章 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迁比较研究
    2.1 两岸经济发展及食物消费发展总体水平比较
        2.1.1 恩格尔系数
        2.1.2 人均GDP
        2.1.3 收入与消费水平
        2.1.4 小结
    2.2 两岸居民食物消费量变化比较
        2.2.1 主要食物消费量变化趋势
        2.2.2 分阶段两岸居民食物消费量比较
    2.3 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比较
        2.3.1 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2.3.2 分阶段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比较
    2.4 两岸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变化比较
        2.4.1 膳食营养结构变化趋势
        2.4.2 分阶段两岸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比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因素
    3.2 研究假设
    3.3 理论模型
    3.4 数据来源及处理
    3.5 实证分析
        3.5.1 参数估计
        3.5.2 支出弹性与价格弹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陆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预测
    4.1 时间序列模型预测
    4.2 借鉴台湾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征预测大陆趋势
    4.3 基于食物消费结构变化趋势的生产供给判断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饮食结构视角下的我国粮食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2 发达国家饮食结构变迁的借鉴——以美国和日本为例
    2.1 发达国家与我国饮食文化背景的比较
    2.2 发达国家饮食结构变迁路径的借鉴——以美国和日本为例
3 不同饮食结构下我国居民粮食食用需求的预测分析
    3.1 人口预测的数据选择
    3.2 我国居民饮食结构变迁路径
    3.3 现行饮食结构下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食用需求
    3.4 基于饮食结构变迁趋势下的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食用需求预测
    3.5 基于营养标准饮食结构下的我国居民对粮食的食用需求预测
4 三种饮食结构下我国粮食供需分析
    4.1 工业用粮和种子用粮的估算和预测
    4.2 三种饮食结构下粮食总需求的比较
    4.3 我国粮食的供给状况
    4.4 以供需缺口为指标的粮食安全结论分析
5 基于三种饮食结构下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结论的补充
    5.1 关于粮食自给率的分析
    5.2 贫困人口保障压力的分析
6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6.1 粮食生产结构优化
    6.2 倡导健康饮食习惯
    6.3 对贫困人口的援助
    6.4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最受国人重视的三个“吃的问题” 口味 安全 营养(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人的“舌尖”最爱“辣”近六成受访者会在20分钟吃完一顿饭
川菜、韩国料理三度领衔中外菜系最看重的还是口味:一个是透着鲜美的辣;一个是后劲十足的辣
公众期待政府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89.3%的受访者“关注”食品安全问题;54.1%的受访者对当前食品安全状况“不满意”
国人常饮品:白开水、茶、牛奶、豆浆、酸奶五成人饮食注重荤素搭配, 六成受访者会“相信大多数营养专家的意见”
98%的受访者会买有机或绿色食品

四、我国小康营养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国民营养与粮食安全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第249期“双清论坛”综述[J]. 成升魁,董纪昌,刘秀丽,刘晓洁,宗耕,李秀婷,邓祥征. 中国科学基金, 2021(03)
  • [2]面向农村空巢三高老人的健康饮食服务设计研究 ——以皖北某村为例[D]. 陈梦.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8)
  • [3]收入增长对农村居民肉类消费的影响[D]. 汪美红.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2)
  • [4]居民膳食营养合理性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其影响因素[D]. 王平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环境影响因素研究[D]. 郭亚茹.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6]1949年以来广州市民饮食生活方式流变研究[D]. 赵小敏. 暨南大学, 2019
  • [7]2017中国饮食小康指数:81.4 国人饮食新发现[J]. 刘彦华. 小康, 2017(04)
  • [8]海峡两岸居民食物消费结构比较研究[D]. 刘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1)
  • [9]饮食结构视角下的我国粮食安全研究[D]. 唐清萍. 暨南大学, 2013(01)
  • [10]最受国人重视的三个“吃的问题” 口味 安全 营养[J]. 鄂璠. 小康(财智), 2013(01)

标签:;  ;  ;  ;  ;  

我国小康营养饮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