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普萘洛尔、西比林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阿司匹林、普萘洛尔、西比林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一、阿斯匹林、心得安、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高梅傲[1](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熄风健脾化痰法、针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收集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并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60例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将患者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单独服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熄风健脾化痰方及针灸治疗。通过观察各组患者就诊时、治疗3周、治疗3个月的V-HIT、脑彩超检测,眩晕残障量表(DHI)、头痛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在年龄、性别、V-HIT、脑血流图、眩晕残障量表(DHI)、头痛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的数据结果等方面,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相应的比较。2.客观指标评价: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在治疗3周时、治疗3个月后V-HIT、脑血流图的检查结果均向正常趋势发展,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P<0.05)。3.主观指标评价: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在治疗3周时、治疗3个月后的眩晕残障量表(DHI)、头痛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的结果均逐渐趋近正常,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加明显(P<0.05)。结论:1.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够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症状和体征。2.治疗组方案在V-HIT、脑血流图的客观指标检查中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方案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头痛量表、中医证候积分的主观指标评价中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方案的总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付彩红[2](2013)在《川芎定痛饮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疗效特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特发性头痛,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其发病率高,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大量劳动力丧失,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防治偏头痛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中西医学医师的共同职责。目前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认识尚不十分清楚,且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应用,影响了偏头痛的治疗效果。近些年来,文献及临床报道发现中医药在防治偏头痛方面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但大多研究方法较为简单,疗效评价较为单一,且对偏头痛具体分期不是很明确,难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如何体现中医药辨治内涵及疗效评价的规范化,提高中医疗效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始终是中医临床研究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属于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课题“偏头痛辨证论治方案与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前瞻性研究中的一部分,对128例偏头痛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川芎定痛饮在不同时点治疗偏头痛缓解期肝风挟瘀型头痛的疗效特点,为临床中医药的辨治应用提供有力的证据,并对偏头痛缓解期的中医临床研究及疗效评价奠定基础。目的通过对128例偏头痛(肝风挟瘀型)患者的头痛发作情况及中医证候、生活质量、睡眠状况等其他指标的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川芎定痛饮治疗偏头痛缓解期肝风挟瘀证头痛的疗效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充分证据。方法选取128例偏头痛(肝风挟瘀证)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治疗组86例,对照组42例,治疗组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对照组服用川芎定痛饮免煎颗粒安慰剂,所有患者疗程均为12周,服药结束后4周随访1次。以患者的头痛日记为主要依据,同时参照《匹兹堡睡眠指数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分别对两组在治疗期不同时点和随访期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天数、疼痛程度等头痛相关指标,以及伴随症状、睡眠、生活质量和中医证候要素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疗效的评价。结果头痛主要疗效指标:两组在治疗前后头痛发作次数及天数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在治疗12周及随访期,两组的头痛发作次数与基线差值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43、0.033);在治疗12周及随访期,头痛发作天数与基线差值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33、0.042);随访期治疗组和对照组头痛发作天数反应率(与基线比减少一半或以上)分别占83.7%、6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12周和随访期治疗组在改善头痛程度上优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37、0.013),随访期疼痛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性显着(P=0.005)。其他疗效指标:治疗期两组的止痛剂使用次数均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治疗组止痛剂使用次数持续下降,而安慰剂组则有反弹趋势;治疗12周及随访期伴随症状总积分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8、0.025);治疗12周时两组的匹兹堡睡眠指数(PISQ)总积分与基线差值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8),其中睡眠质量成份积分在治疗4周、12周与基线差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32、0.047),且与头痛次数变化呈正相关(R=0.215,P=0.047),日间功能障碍成份积分在治疗12周与基线差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8);治疗12周时两组的生活质量指数(QLI)总积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9),与基线差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中前景条目在治疗12周时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与头痛次数变化呈负相关(R=-0.213,P=0.049);治疗组在中医风证、血瘀证候积分上均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定痛饮对防治偏头痛缓解期肝风挟瘀型头痛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尤其在减少头痛发作次数、天数及缓解头痛程度上优于安慰剂对照组,并在治疗后的随访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改善头痛发作情况的同时,对头痛患者的伴随症状、生活质量及睡眠情况也有一定的改善,为临床应用川芎定痛饮辨证防治缓解期偏头痛发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董晗[3](2013)在《钙离子拮抗剂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和目的: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疾病。反复发作导致患者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的同时也存在着药物滥用以及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公共卫生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健康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治疗包括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抗癫痫药物、抗抑郁药物、5-HT受体拮抗剂等预防性治疗药物。其中钙离子拮抗剂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预防性治疗一线药物。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3种钙离子拮抗剂的疗效及安全性,从而评价其治疗作用,更好的为临床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材料与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三个英文数据库,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三类中文数据库,手动人工补充检索其他文献。文献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2年6月。按照严格、统一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RCT质量评价标准对所有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利用Revman5.1.0软件绘制森林图及漏斗图进行meta分析。结果:1.氟桂利嗪分析结果:经过初步筛选,共检索出英文文献11篇,中文文献47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文献8篇:英文文献1篇,中文文献7篇。疗效:根据不同药物剂量进行亚组分析。(1)5mg氟桂利嗪与阳性对照药物比较:5mg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0001),10mg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05);副反应:2例研究报告了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氟桂利嗪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52)。2.尼莫地平分析结果:经初步筛选文献26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病例8篇,其中,英文文献0篇,中文文献8。疗效:(1)最终评价计数资料文献5篇,结果显示:尼莫地平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率高于阳性对照组(P<0.00001)。(2)评价计量资料文献2篇。结果显示治疗4周、8周、12周其头痛天数、头痛指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反应:4项研究报道了全部副反应分析结果显示尼莫地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洛美利嗪洛美利嗪共纳入文献3篇,最终进入meta分析2篇。对其进行异质性检验,组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考虑其偏倚风险较大,偏倚因素难以确定,未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论:1.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阳性对照组,安全性与对照组相当。2.尼莫地平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安全性与对照组相当。

常东红[4](2012)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基底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基底型偏头痛发作期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基底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与西比灵联合,对照组采用单用西比灵。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按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偏头痛疗效判断标准来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值的变化。结果:1、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8%,两组比较,经统计学检验,有显着性意义(P<0.05)。2、观察两组对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降低程度,治疗纠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1、针刺颈夹穴能明显改善基底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的临床症状。2、针刺颈夹脊穴能显着降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

李耀平,陈丽香[5](2011)在《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药物与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收治的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应用连续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11,P<0.01)。结论 SGB能够显着提高顽固性偏头痛的治愈率。

王书惠[6](2010)在《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病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文献研究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医文献中有关头痛的内容及汉代至2009年底治疗头痛的方药进行了分析研究。探求头痛的证治规律,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头痛提供更多的指导及诊治思路。第一部分,运用文献学的方法,收集整理古代文献,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历代医家关于头痛病的论述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系统的分析了头痛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等诸多方面问题,力求从整体上认识头痛病证治的发展规律,为今后的研究奠定文献基础。第二部分,搜集历代医家治疗头痛的医案,建立症状、药物数据库,利用SASV9.1统计软件对这些数据库分别进行频数、因子、聚类等统计分析。第三部分,通过统计分析和文献研究,综合探讨了统计学应用及头痛证治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探讨了头痛的病因病机,以风、热、痰、瘀、虚为主;其次探讨了头痛的治疗,多从肝入手;第三,在用药方面讨论了治疗头痛以川芎为第一要药,最后概括并总结了头痛的治疗思路。

蒋蕾[7](2010)在《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即时镇痛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与口服常规西药做比较,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头痛缓解率的变化以及首次针刺后头痛缓解持续时间,探讨电针太阳穴与西药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即时镇痛效应差异,以此验证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疗效,为制定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方案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收集到的10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符合方案的48例,对照组46例。治疗组给予电针刺激太阳穴(双侧)治疗,治疗1次,观察首次针刺后24h内的即时镇痛效应。对照组使用口服去痛片每次2片;麦角胺咖啡因,每次2片(每片含麦角胺1mg,咖啡因100mg);安定每次2.5mg。以上三种药物同时一并服用,第一次服药后,每隔4小时服一次,连服三次,共观察24小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头痛强度评分、头痛缓解度、头痛缓解率的变化以及首次针刺后头痛缓解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首次针刺或服药后,头痛强度的VAS评分呈动态降低趋势,治疗组治疗后3-4小时头痛强度评分达最低值,且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O.01);两组头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首次针刺或服药后头痛缓解持续时间分别为(399.1±427.1)分钟和(160.1±218.3)分钟,治疗组的头痛缓解持续时间显着长于对照组的头痛缓解持续时间(P<0.01);头痛平均缓解率分91.7%和87.0%,组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且PP集和ITT集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1、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显着的即时镇痛效应,针刺后20分钟左右头痛开始缓解,其作用可持续6小时左右,较目前常规西药治疗的头痛缓解持续时间(3小时)更长。2、研究中未发现电针太阳穴的不良反应,使用安全。3、采用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具有一定优势:症状缓解迅速,效果肯定,综合调整作用突出;不用药物,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取穴少,成本低;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周晓丽[8](2007)在《偏头痛的药物治疗》文中研究说明偏头痛(Migraine)是多发病、常见病,是血管性头痛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周期性发作为特点,多在青春期起病,女性多见。本病在药物治疗方面亦取得了很大进展。

边连防[9](2004)在《偏头痛的诊断及治疗》文中认为

曾桄伦,刘道强[10](2002)在《偏头痛的血液流变性与临床》文中研究指明

二、阿斯匹林、心得安、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斯匹林、心得安、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西医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川芎定痛饮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疗效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偏头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偏头痛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分析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件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3)钙离子拮抗剂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2.3 检索策略
        2.3.1 数据库选择
        2.3.2 检索式制定
    2.4 方法学质量评估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一般情况
    3.2 研究质量评价
    3.3 疗效评价
        3.3.1 氟桂利嗪
        3.3.2 尼莫地平
        3.3.3 洛美利嗪
    3.4 敏感性分析
    3.5 发表偏倚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第6章 综述
    6.1 偏头痛病因及发病机制
        6.1.1 偏头痛病因
        6.1.2 偏头痛发病机制
    6.2 偏头痛治疗现状
        6.2.1 急性偏头痛发作的药物治疗
        6.2.2 偏头痛预防性用药
    6.3 分析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基底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祖国医学对基底型偏头痛的论述
        1 头痛病名的沿革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治疗概况
    二、现代医学对基底型偏头痛的论述
        1 基底型偏头痛的概念及流行病学研究
        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3 西医治疗慨况
    三、颈夹脊穴的来源及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论述
    四、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技术
        1 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检测与正常值
        2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的现代应用范围
临床研究
    一、一般资料
        1 病例来源、分析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察指标
        3 疗效评定标准
        4 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6)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病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头痛文献研究综述
    一、古代文献研究概况
        1 头痛名称考证
        1.1 按病因不同命名
        1.2 按病性不同命名
        1.3 按病位不同命名
        1.4 按经络不同命名
        2 头痛病因病机阐述
        2.1 外感六淫
        2.2 内伤不足
        3 头痛的论证施治
        3.1 内治法
        3.2 外治法
        4 头痛的分经论治
        4.1 六经头痛学说的理论渊源
        4.2 六经头痛的部位
        4.3 六经头痛的治疗
    二、近现代头痛的研究进展
        1 偏头痛
        1.1 治法的研究
        1.2 名医经验
        1.3 其他治疗
        2 紧张性头痛
        2.1 治法研究
        2.2 其他疗法
        3 丛集性头痛
        3.1 辨证治疗
        3.2 治法的研究
        4 头痛的特殊疗法
        4.1 鼻腔用药
        4.2 针灸治疗
        4.3 中药薰洗治疗
    三、头痛的辨证要点
        1 辨头痛之属外感或内伤
        2 辨头痛所属部位
第二部分 头痛证治规律研究
    一、统计学方法在中医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二、课题的设计
        1 研究目的、方法和统计学依据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依据
        2 研究对象的确立
        2.1 文献来源
        2.2 入选文献
        2.3 入选医家
        2.4 选案标准
        2.5 排除医案标准
        3 数据规范化及数据库的建立
        3.1 数据规范化
        3.2 建立数据库
        4 选择统计分析软件
        5 设计方案与技术路线
        5.1 设计方案
        5.2 设计路线
        6 统计学应用方面的探讨
        6.1 聚类和因子分析过程中高频次药物和症状个数的选择
        6.2 对统计过程中的随机波动问题的说明
    三、结果分析
        1 症状统计分析
        1.1 头痛症状的频数分析
        1.2 高频次症状的因子分析
        1.3 高频次症状的聚类分析
        2 药物统计分析
        2.1 药物的频数分析
        2.2 高频次药物的因子分析
        2.3 高频次药物的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证治规律与理论探讨
    一、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结果探讨头痛的病因病机、辨治思路
        1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库头痛症状结果分析
        1.1 头部多风
        1.2 头部多热
        1.3 头易被痰扰
        1.4 头部多瘀
        1.5 头部多虚
        2 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库头痛药物结果分析
        2.1 外感头痛,重在祛风
        2.2 风火上窜,要在泻肝
        2.3 治痰求本,调气清热
        2.4 因瘀为病,气血兼理
        2.5 虚者头痛,补气养血
        2.6 肾亏脾虚,补健并用
    二、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库头痛的用药特点探讨
        1 基于统计结果的川芎治疗头痛地位的探讨
        1.1 外感头痛川芎散风
        1.2 瘀血头痛川芎活血
        1.3 血虚头痛川芎养荣
        1.4 痰浊头痛川芎通阳
        1.5 阴虚头痛川芎引经
        2 基于统计结果的风药治疗头痛应用的探讨
        2.1 风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机理
        2.2 风药的临床功用
        3 基于统计结果的虫类药治疗头痛应用的探讨
        4 基于统计结果的甘味药治疗头痛应用的探讨
    三、基于统计结果的性别因素与头痛的探讨
    四、基于统计结果的头痛从肝论治理论的探讨
    五、基于统计结果的头痛的治未病探讨
        1 心平气和,乐观向上
        2 禁烟戒酒,锻炼身体
        3 饮食节制,饥饱适度
        4 寒温适宜,冬暖夏凉
结论
    一、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二、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详细摘要

(7)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即时镇痛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概况(综述)

(8)偏头痛的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抗5-HT剂
2 β-受体阻滞剂
3 抗抑郁药
4 血小板拮抗剂
5 抗惊厥药物
6 钙通道阻断剂
7 镁制剂

(10)偏头痛的血液流变性与临床(论文提纲范文)

1 偏头痛的血液流变异常及微循环障碍
2 偏头痛的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辩证分型[17]
3 偏头痛的血液流变性与其诊治
4 结论

四、阿斯匹林、心得安、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西医结合治疗肝风夹痰型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高梅傲.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川芎定痛饮治疗偏头痛肝风挟瘀证的疗效特点研究[D]. 付彩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3]钙离子拮抗剂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 董晗. 吉林大学, 2013(09)
  • [4]针刺颈夹脊穴治疗基底型偏头痛的临床研究[D]. 常东红.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5]连续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 李耀平,陈丽香. 中国医学创新, 2011(14)
  • [6]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病证治规律研究[D]. 王书惠.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7]电针太阳穴治疗偏头痛(肝阳上亢证)的即时镇痛效应研究[D]. 蒋蕾. 泸州医学院, 2010(04)
  • [8]偏头痛的药物治疗[J]. 周晓丽.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8)
  • [9]偏头痛的诊断及治疗[J]. 边连防. 现代医院, 2004(05)
  • [10]偏头痛的血液流变性与临床[J]. 曾桄伦,刘道强. 微循环学杂志, 2002(04)

标签:;  ;  ;  ;  ;  

阿司匹林、普萘洛尔、西比林治疗偏头痛的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