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国际广告奖首次在中国首演

伦敦国际广告奖首次在中国首演

一、伦敦国际广告奖精品首次来华展映(论文文献综述)

邬玲[1](2018)在《资本与文化的缝合 ——万达电影院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万达电影,即万达电影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万达集团。万达电影成立于2005年,经历13年的发展,它已占有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票房市场份额,位居国内院线行业第一。那么,万达电影发展至今面临如此局势的原因是什么?万达电影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万达电影院线存在这些问题是否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万达电影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本文通过梳理万达电影相关资料,展开深入分析,并反思电影产业中资本与文化的矛盾关系,探索万达电影在资本与文化方面的裂隙与缝合。本文从电影文化传播角度,借鉴文化资本理论和电影缝合理论,把万达电影作为电影文化传播个案来考察中国电影产业的资本与文化缝合问题,主要从符号、结构、意识和文化四个角度论述万达电影的四种缝合过程及效果。万达电影作为资产联结型的电影院线,因万达集团雄厚的资本后盾而具有强大的资本优势,却因其地产商业模式,使其在文化创意、内容生产方面比较缺乏现实关怀和艺术审美,而一味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因此,万达电影的经济资本亟需缝合文化,构建电影文化资本,来创造经济效益、扩大社会效益和实现文化增值。在资本与文化的缝合方面,万达电影通过将资本与符号、结构、意识和文化进行缝合,塑造万达电影的符号资本、社会资本、象征资本和文化资本等电影资本形态,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路径与方向。在符号缝合方面,万达电影品牌作为一种符号资本,已然深入人心,具有扩大消费、标识身份的功能,并成为一种符号暴力控制人们的消费欲望和行为方式。在结构缝合方面,万达电影结构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具有垄断电影市场,形塑社会结构,建构社会认同等功能。在意识缝合方面,万达电影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象征资本,具有整合大众、意识形态控制和强化权力支配等功能。在文化缝合方面,万达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在传播电影文化,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还具有社会区隔和文化全球化等功能。综上所述,资本与文化的深入缝合是否能解决现阶段电影产业中“IP化、资本逐利化、票房量化”等问题,是否能促进中国电影事业健康发展,万达电影在此方面探索出了一个发展方向和一种发展思路,值得中国电影产业借鉴与学习。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也需取长补短,避免重犯万达电影发展中的某些失误。电影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艺术。中国电影产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还需注重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审美艺术。电影资本与文化缝合的关键在于电影文化深层缝合,通过电影传播中国文化,进行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孟令光[2](2017)在《中国广告企业发展进程研究(1978-2016)》文中指出中国广告企业的成长与集团化发展进程,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宏观社会背景相适应,也与中国广告企业在独特的市场环境下坚持变革与创新的发展理念相观照。从1979年中国广告业务开始恢复发展至今,中国广告企业的成长与集团化进程经历了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等不同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广告企业发展成长史是近四十年中国社会变革的缩影,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进程也揭示了中国广告业不断发展变化的逻辑关系。研究该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运用传播学、广告学、营销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理论,对中国广告企业发展进程和历史脉络进行较为系统梳理和勾勒,对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环境下我国广告企业在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主要从制度变革、技术进步、资本运营、受众需求、广告主愿景等几个维度切入,探究我国广告企业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市场环境中的发展规律。对广告经营管理专业化发展的意义与局限、中国广告从企业到产业的跨越发展、中国广告企业与跨国广告集团的博弈、中国广告企业集团的规模化发展路径、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与趋势等多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侧重从广告发展历史的角度对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路径和模式进行探讨,重点探寻中国广告企业在集团化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与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重视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行业发数据收集与整理,特别注重不同时期广告企业的典型案例研究,重点访谈了二十余家优秀企业营销高管和本土广告企业负责人,及时了解和掌握受访企业的营销新需求和新动向,探析本土优秀广告企业集团快速崛起的推动因素,剖析内陆省份部分中小广告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为研究中国广告企业的成长与集团化发展的基本路径与规律提供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中国广告市场的特殊环境决定着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进程中独特的成长历程和发展模式,中国广告企业的创新实践也为世界广告企业集团化进程增加了鲜活的中国元素,为世界各国广告企业集团化路径选择提供了智慧和贡献。其一、中国广告企业拓展国际化竞争视野,树立全球竞争理念,积极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企业集团化道路,用中国思维和方法,解决中国市场的问题;其二、中国广告企业能够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在特定的时间节点,整合优质资源,组建新型广告企业集团;其三、中国广告企业能够适时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展开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实现管理科学化和运营规范化;其四、中国广告企业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用中国思维、中国智慧来化解集团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持续保持中国广告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中国广告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成为世界广告企业集团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较为完整勾勒出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进程的基本路径,探寻到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为中国广告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推进中国广告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不断开拓视野和深挖内涵,坚持集团化发展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和文化建设创新,优化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策略方案,为新媒体环境中新型主流广告集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吴朋珊[3](2014)在《当城市遇见微电影—城市微电影发展现状研究》文中提出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城市不断扩张发展,不仅成为一个客观的物质组织,还成为了一个文化秩序体。微电影发源于城市,并在城市文化中发展起来,是新媒体时代和经济发展新阶段共同的产物,微电影的发展与表述始终逃不脱城市的影子。现阶段的城市形象在这些微电影中被无序地表现、组合。微电影的独特魅力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是有目共睹,城市为其提供了空间、背景和内容,同时,微电影的传播也有意无意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广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当城市遇上微电影,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便是本文讨论的课题。从2012年的“新青年网首届城市微电影节”到2013年“中国城市微电影产业联盟”,城市微电影这个概念虽不清晰,却已经被人们所接受。城市微电影目前发展现状如何,又将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扩大城市微电影的城市形象传播效果,尽量规避负面影响,是我们需要一直探索的问题。

孙绍君[4](2013)在《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近百年的宏观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图像案例分析,结合历史、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艺术设计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规律进行梳理,与此同时,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特点和商业艺术设计的成果与问题加以论述,希望能够对丰富我国近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内容有所助益。绪论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百年历史发展的研究意义和研究范式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概念做了进一步的解析和说明。第一章回溯了中国古代原始品牌意识的萌生以及古代至近代中国商业标记的诞生和发展,述清了中国近现代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源流关系。第二章概述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萌生、发展的外部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纵向的历史阶段划分和横向的设计形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民国时期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述评,突出其在中国近现代艺术设计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第三章主要从建国后在政治语境下对商业美术进行的改造入手,阐述了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国内的艺术设计转型对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影响,并着重以当时的标志设计为例进行了说明。第四章主要探讨了当代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状况,并着重对此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暴露的问题进行了肯定与反思。同时也尝试从品牌理念的更新以及国内专业品牌形象设计机构的发展等角度入手,挖掘品牌形象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从中寻找适合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路径。第五章则跳出历史发展的思路,在视觉文化发展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视觉形象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并在此基础上感悟中国百年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所带来的启示。结论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基于目前国内缺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进行整体、系统研究的现状,本文将研究的侧重点设置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脉络,尝试分析和把握其中的发展规律,为我国当下与未来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可藉此从一个侧面认识和了解我国商业艺术设计的发展特征。其次,以我国近代以来社会历史的变迁为背景,从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因素对我国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切入,对自民国至今我国各历史阶段中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得失与意义加以思考。最后,站在视觉文化发展的高点,以整体性、多维度的视角来俯瞰视觉形象设计与品牌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视觉形象设计在现代品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总结出近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嬗变对于促进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夏蕾[5](2013)在《法国文化与戛纳广告影片审美取向》文中研究表明法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她的文化包罗万象,无论是绘画、文学、电影、建筑还是美食或时尚,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法兰西民族的热情、浪漫与美都包含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中。19世纪后,巴黎成为欧洲的文化中心,产生了许多新的文化思潮和流派。法国丰富的文化遗产、先进的思想体系以及发达的经济致使法国的广告业也非常发达,她是世界五个广告大国之一,年广告费在百亿元以上,在戛纳还有闻名世界的国际广告节。因此,可以说法国广告业是世界广告的风向标,法国文化对全球广告都产生了直接影响。戛纳国际广告节被誉为“广告界的奥林匹克”,这是广告界的一大盛会,能在广告节上获奖的作品都是全球各广告作品中的佼佼者。虽然戛纳国际广告节的作品来自世界各地,评委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由于戛纳广告节地处法国,受到法国文化的浸染和影响,再加上法国广告业极其发达,所以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从三个方面说明法国文化对戛纳获奖广告影片审美取向的影响。首先是对法国文化对戛纳广告获奖影片叙事模式影响的研究,这部分主要是分析获奖影片主题、情节、结构和符号的特征,以及法国文化对这些特征的影响。其次是从戛纳获奖广告影片的美学风格方面着手,着重叙述法国文化思潮中的浪漫主义风格、超现实主义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以及意识形态风格在戛纳获奖影片中的体现和运用。复次是论述法国文化对戛纳获奖广告影片在创意模式方面的影响,笔者把这些创意模式分为五个原则:美与艺术至上的原则、观念至上的原则、性与幽默诉求为中心原则、广泛运用时尚流行符号元素原则。本文将例证这些原则中要么暗含法国的思想观念,要么就是有法国流行的元素在其中。文章最后,将分析戛纳广告节对我国广告及全球广告的积极影响,并通过对法国文化与戛纳获奖影视广告审美取向研究得出的经验和结论,对我国广告及世界影视广告的发展提出看法。

李思潇[6](2012)在《机遇与困境:中国独立动画人生态与作品新型推广方式探析》文中指出2008年至今,中国的互联网上逐渐涌现一批优秀的原创独立动画作品,风格独特,构思精妙,想象丰富,作者活跃的创作力、潜在的获奖实力获得众多网友的追捧以及媒体的热议,点击率达到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彰显着独立动画正从曾经边缘化、小众化的个人创作,因互联网的发展,日趋绽放勃勃生机,一些作者在公众中,已然逐渐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独立动画作为动画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独立视觉影像制作人深刻思考和辛勤创作的成果,他们对于内容和技法创新的探索,一直是内容产业创意创新的源泉。然而事实上,独立动画作者群体目前仍然处在我国动漫产业的边缘,在商业动画侵袭的中国动漫产业之中,大部分原创独立动画作者的生存与创作究竟是怎样的状态,在学界与业界的研究中仍属空白,非常值得探寻。因此,本文将研究视点投向了中国独立动画人这一小众并分散的群体,并聚焦他们与网络播出平台之间的联结,以及双方对于作品推广模式的新的尝试。文章开篇将对于独立动画和生存状态进行定义,介绍国内外独立动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剖析独立动画与商业动画交融发展的趋势。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探索独立动画作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存状态以及创作状态,并于第三部分挖掘独立动画作者的作品与网络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互动,以探索互联网视频发布平台对于作者提供的机遇与挑战、对于动画作者生存条件和创作状态的改变,总结独立动画作品进一步开发推广的新模式,而这些都直接关系着独立动画群体作为小众、实验性的艺术创新人群,能否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当下,长久可持续地发展与创作。其中,土豆网主办的“十豆映像节”,是国内网络原创影展的代表,本文希冀通过描述独立动画作者,挖掘原创作品与以土豆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平台运作结合的渠道,探明网络播放平台作为独立动画推广发布的中心点,在连结动画创作者、后续的作品开发,以及作者培养中的作用,并试图为国产动画的发展建言献策,建言保护独立动画作者的生存渠道和发声渠道,加强对独立动画作者及其作品的扶持,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挖掘培育人才,保护版权,为我国国产动画内容、技法的丰富,可持续发展与创新提供不竭动力。

Chris Zhang[7](2010)在《Event》文中指出上海旁氏专业护肤中心正式落成旁氏专业护肤中心全球网络的新成员——上海旁氏专业护肤中心于最近宣告正式落成。这个研究机构,把屡获殊荣的科学家聚集到上海。为护肤品的科学创新,与研究组建立起精英团队。该中心拥有先进的全新设施,对于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专业人士来说,是一项富挑战性的工作。旁氏全球副总裁David Steele出席了开幕礼,同时发表了讲话。

高兰英[8](2008)在《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表现形态及审美特征》文中提出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发展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萌动与模仿时期、开拓与探索时期、嬗变与丰富时期。1978年至80年代末的萌动与模仿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限,路牌成为商业招贴的主要媒介;其时,在经济交流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日本招贴设计风格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商业招贴的审美表现。20世纪90年代的开拓与探索时期,中国本土广告人在商业招贴的版式和色彩表现上作了大胆的尝试,成绩斐然。进入21世纪的嬗变与丰富时期,中国商业招贴大张旗鼓地登上国际舞台,在业界知名的广告大赛上屡获佳绩;引起国际同行广泛关注的多媒体技术、名人效应和系列化表现趋势,也成为中国商业招贴表现形态的突出特征。商业招贴的审美特征交叉融汇在这三个时期中,其中高纯度的色彩美、简洁的版式美、趣味性、隐喻性、生态意识的审美体现、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等,使得中国商业招贴具有了民族性和时代性。中国商业招贴的演变原因:市场经济的推动、外来文化的影响和本土广告人的努力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给了广告业自由发展的空间。国际交流和协作带来了先进的创意理念和管理经验。本土广告人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探索是中国现代广告业发展的原动力。

陈燕[9](2007)在《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文中认为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是中国艺术产业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艺术产业得以不断扩展和延伸。演出产业,音像产业,电影产业,艺术品业等等各行业市场迅速发展。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艺术产业竞争将更加趋于激烈。我国艺术产业经营者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又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发达国家的艺术产业相比,我们在生产方式、经营理念、营运资本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尤其是在市场化运作方面,人家积累了上百年的历史经验,我们所经历的艺术市场实践不过十来年时间。我国艺术产业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低廉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市场。我国的艺术产业要虚心学习人家的先进技术手段、生产方式和市场经验。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博采众长、勇于进取,才能创造辉煌的未来。本文主要以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为资料,从发展轨迹、产业结构、产业政策、产业地位等方面进行研究,呈现其发展的具体面貌,也希望为中国艺术产业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操慧[10](2004)在《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媒介消费已经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的文化景观。媒介文化,是一种以媒介为中心,通过媒介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介入社会生活,从而渐进式、渗透性地发生、扩散自身影响的亚文化。媒介与人在文化传播中建构起千丝万缕的社会关联,而这一关联就是媒介文化的内涵。而对这一内涵的形成、特征的具体研究,理应成为媒介文化理论应用性的开拓。中国晚报文化,是以中国晚报发展、运作及审美为有机构成的媒介文化,它是媒介文化发展的本土化与特色化的产物,它具有媒介文化的一般共性与晚报文化的特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晚报的持续繁荣,其作为强势媒体的普适度与社会认同度是晚报文化得以相对独立的研究前提。中国晚报从弱到强,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效益为上”的运作到市场经济时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品牌经营,目前正经历着现代晚报集约化发展的转型;其蓬勃发展、开拓创新的媒介现实,为我们从媒介文化的发生、特点、内涵等主要方面去解析这一文化现象,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工具与理性思维的角度,并使这样的角度成为可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晚报的审美特征,也是中国晚报文化由来已久的被认同的文化特质。晚报在现代中国传媒中具有改革试验、创新示范的先锋性;它伴随人们的生活,成为大众日常性的媒介消费选择,并且在当今网络媒体的强有力冲击下,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接触率,拥有很高的媒介忠诚度。这些都启发我们在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去认识媒介文化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本文首次将晚报文化作为整体研究对象,从媒介研究的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出发,通过对晚报生产、传播、接受的阶段性发展的过程解析,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此建立起基本的逻辑框架。《北京晚报》的代表性与典型性,使其成为总体演绎中个案选择的必然。《北京晚报》是我国传统晚报中成功转型的代表,在走向晚报现代化的运作实践中,它所表现出的启示中国晚报文化以及媒介文化走向的深远意义,正是中国报业文化、媒介文化整体研究中由点带面的归纳的逻辑依据。对晚报的历史文献的搜集与整理,是把握晚报文化内涵与走向的重要文本。本文除了提供不同时期晚报发展的大量素材以及分析以外,还根据报纸版面的报道,整理了相关的重要“大事记”,运用一些简洁明了的版面统计,量化了晚报文化研究中的效果实证,力图弥补传统晚报研究中抽象说理、主观推断、随意定性的研究缺憾;同时,在“演绎—归纳”、“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色”的交叉论证框架下,以媒介文化的媒介事实说话,在媒介文化生发机理及以媒介人为核心的动力机制的研究视角中,客观呈现《北京晚报》的文化价值,详尽解析((J七京晚报》文化的形成、内容与特征。中国晚报以城市为中心的定位,以市民消费为取向的策略,以人文塑造为终极诉求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在中国社会市民化、世俗化的日常审美中平衡着导向,深化着取向,预示着走向。本文着眼于媒介文化与晚报研究的结合点,在个案中演绎 “晚报发展上的文人传统、晚报运作中的文人创新、晚报人文中的文人自觉”,归纳中国晚报文化现实的“有为”与“可为”;从而使研究在演绎与归纳、理论与应用、现实与未来的三重视野中找寻指导中国晚报实践、旨在提升中国晚报文化的内在规律。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从媒介文化切入,以晚报文化的衍生性立足,围绕“需要与满足”的作用机理,对媒介文化的发生机制、模式、特点作总体推演,然后界定媒介文化的内涵,主要从它与“新闻文化”的异同比较中,归纳出媒介文化的主要功能以确立本文立足的逻辑框架:即媒介文化的发展、运作、审美三大层次是媒介文化阐释的核心要素,它是晚报文化研究的总体结构模式和逻辑演绎的思维模式。本章着重阐述媒介文化的中国特色,对媒介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运作以及人文实况做概括式的特性描述,为中国晚报文化的生发作文化与媒介研究的生态铺垫,它是中国媒介文化立足与发展的宏观背景与中国晚报文化特色化的阐释依据。 第二章为中国晚报文化的独立性。建立在媒介文化生发普遍机理上的中国晚报文化,是媒介文化共性与晚报文化个性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定时空中的特定产物。“社会需要与满足”的媒介化表现,对于中国晚报来说,就是使其在功能分工、政策介入的差异化选择中从边缘走向中心的总体面貌。它体现出与中国社会发展同步、与中国新闻改革同步、与中国人生活方式改变同步的本土特色。本章的重点,是对中国晚报作历史沿革的综述,并采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客观呈现中国晚报发展、运作以及审美的特点,这是中国晚报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章承接第一、二章的逻辑铺垫,从二般、普遍过渡到《北京晚报》文化的个案研究。在((j匕京晚报》文化的生发研究中,注意了晚报影响力构建与扩散的可能性与现实性,对北京的地域文化特征与传媒生态作了较为充分的“全息扫描”。始终围绕晚报产品、制作、经营三个方面,在晚报人与晚报读者的传受视阂下,以媒介市场化的效益导向为中心,建构起《北京晚报》人文品牌的解读方

二、伦敦国际广告奖精品首次来华展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伦敦国际广告奖精品首次来华展映(论文提纲范文)

(1)资本与文化的缝合 ——万达电影院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三、为何选择“万达电影”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电影产业及电影院线的研究情况
        二、关于万达电影院线的研究情况
        三、电影院线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步骤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步骤
        二、创新之处
第一章 资本与文化的裂隙与缝合
    第一节 资本与文化的内涵界定
        一、资本的双重属性
        二、文化的三层属性
        三、资本与文化的关系
    第二节 资本与文化的裂隙
        一、艺术作品的裂隙
        二、万达电影裂隙的具体农现形式
    第三节 缝合的四种表现形态
        一、从电影缝合体系到电影意识形态缝合
        二、缝合的四种表现形态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符号缝合:塑造品牌的符号资本
    第一节 缝合内容:企业符号和资本形态
        一、万达符号和万达电影符号
        二、万达的企业文化与商业形象
        三、万达的资本逻辑
    第二节 缝合手段:意指、阐释和联想
        一、意指:万达符号指称万达品牌神话
        二、阐释:万达品牌“无限符号化”
        三、联想:万达品牌符号建构万达符号资本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符号资本的万达电影品牌
        一、塑造万达电影品牌的符号资本
        二、万达电影符号资本的功能:扩大消费和标识身份
        三、万达电影品牌隐喻符号暴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构缝合:形塑社会的资本结构
    第一节 缝合内容:产业结构和观众结构
        一、万达电影纵向与横向产业结构
        二、万达电影院线结构与市场结构
        三、万达电影的人才结构与观众结构
    第二节 缝合手段:嵌入、并购和认同
        一、嵌入:万达资本嵌入电影产业
        二、并购:万达资本并购文化产业
        三、认同:万达电影建构文化认同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社会资本的万达电影结构
        一、形塑社会的资本结构
        二、万达电影社会资本的功能:建构社会认同和权力支配
        三、万达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衰落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意识缝合:隐含霸权的资本意识
    第一节 缝合内容:商业意识和人文意识
        一、商业意识与人文意识
        二、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三、管理意识与控制意识
    第二节 缝合手段:整合、涵化与规训
        一、整合:构建万达电影的“集体无意识”
        二、涵化:培养万达电影受众
        三、规训:万达电影规则的破与立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象征资本的权力意识
        一、隐含霸权的资本意识
        二、万达电影象征资本的功能:整合大众和意识形态控制
        三、万达电影强化象征权力与资本意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文化缝合:走向世界的文化资本
    第一节 缝合内容:万达电影的文化传播特征
        一、万达电影渲染享乐文化
        二、万达电影凸显草根文化
        三、万达电影传播消费文化
        四、万达电影呈现空间文化
    第二节 缝合手段:杂糅、改编、延伸与衍生
        一、杂糅:电影文化和电影类型杂糅
        二、改编:电影IP化、商业化改编
        三、延伸:电影媒介延伸至社会生活领域
        四、衍生:电影衍生新文化产品
    第三节 缝合效果:作为文化资本的万达电影
        一、走向世界的文化资本
        二、万达电影文化资本的功能:传播文化和区分阶层
        三、万达电影文化资本的再生产与转换
    本章小结
余论: 万达电影的“缝合逻辑”与发展前景
附录1 万达集团发展历程及大事记
附录2 万达电影发展历程及大事记
附录3 万达影视(影业)出品发行的影片目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中国广告企业发展进程研究(1978-2016)(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我国传媒产业格局变化背景的研究
        二、广告产业发展与广告企业集团化内在关联的研究
        三、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动因的研究
        四、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历史的研究
        五、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策略的研究
    第三节 核心理念阐释
        一、广告企业
        二、广告集团
        三、并购
        四、广告资本运营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二章 "改革开放"与我国广告业复苏(1978-1988)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与广告活动复苏背景
        一、从计划经济到商品经济:广告经营环境的变化
        二、为广告正名:广告经营思想的"破冰"
    第二节 广告业复苏时期广告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燕舞现象:本土广告创意表现的新探索
        二、上海实践:国营外贸广告业务的恢复与展开
        三、广告业恢复时期广告经营活动的特征
        四、广告经营专业化发展路径探析的得与失
    第三节 广告经营活动市场化发展路径的探析
        一、亚细亚商战:市场对广告经营的反应
        二、广告市场结构的调整与变化
        三、广告绩效测评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四、广告经营业务的问题与困境
        五、从广告经营活动到广告产业链条的打造
    第四节 广告管理意识觉醒与规范制定
        一、《广告管理暂行条例》颁布
        二、《广告管理条例》审核通过
第三章 中国广告企业专业化道路探索(1988-1992)
    第一节 中国广告企业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二、广告代理制:国外广告经验的引入与影响
    第二节 广告企业:中国广告经营专业化的形态
        一、外在动力:企业广告投入变化与市场份额发展强关联
        二、行业品牌:本土广告企业的发展与营销观念的革新
        三、媒介环境:大众媒体的发展与受众意识的变化
        四、广告企业群落分布:三大广告企业聚集地形成
        五、中国广告联合总公司:积极探索"综合代理"模式
    第三节 广告企业专业化发展的意义与局限
        一、意义与价值:推动中国广告企业进入专业化发展时期
        二、国际化比较: "散小弱乱"现实与市场经济内在需要的差距
第四章 中国广告企业市场化道路探索(1992-2002)
    第一节 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中国广告产业腾飞
        一、"南巡讲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步
        二、经济的迅猛发展助力我国广告业快速崛起
        三、大众传媒快速发展为广告业发展提供重要传播平台
        四、我国广告业高速发展的现象与特征
        五、广告业发展呈现区域不平衡特征
    第二节 从企业到产业:中国广告企业市场化路径的新选择
        一、政策创新:广告企业提升品牌资产的新机遇
        二、资源整合: "强媒介、弱公司"现象的改变
        三、经营误区:广告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四、规范发展:广告企业市场秩序的重构
        五、省广模式:中国本土广告企业市场化实践的新范式
    第三节 《广告法》颁布:广告行业规制的新纪元
        一、《广告法》颁布实施的意义
        二、广告行业各方须严格遵守并认真实施《广告法》
第五章 中国广告企业与国际广告集团的博弈(1992-2016)
    第一节 国际化竞争对中国广告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电通事务所成立:国际广告集团进入中国市场
        二、国际广告集团在华扩张加剧
        三、本土化:国际广告集团在华扩张的有效方式
        四、国际广告集团在华扩张对中国广告业利弊分析
    第二节 国际化背景下本土广告企业的自强之路
        一、国际化背景下不进则退的困境
        二、本土广告企业与国际广告公司的"竞与合"
        三、集团化发展:本土广告企业国际化成长方式
        四、广告企业管控方式与运营模式的优化
        五、广告企业的内生增长与资本扩张
    第三节 本土广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一、本土广告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二、本土广告企业应具有忧患意识和未来意识
第六章 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实践路径(2002-2016)
    第一节 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背景
        一、"入世":推动中国广告产业格局巨变
        二、大国崛起与国家广告战略
        三、媒介技术带动传播环境巨大变革
        四、应对国际广告竞争与挑战
    第二节 规模化:中国广告企业集团从小到大的实现路径
        一、依靠政府力量引导重组
        二、组建业务互补战略联盟
        三、依托强势媒体资源实现业务扩张
        四、借助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整合外部资源
        五、自主发展多元经营
        六、规模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风险
    第三节 规范化:中国广告企业集团运营科学化的体现
        一、规范化是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中国4A成立:规划化运营和建立行业标准的新阶段
        三、管理科学化是广告企业集团规范化的核心特征
        四、规范化运营的优化方向
    第四节 跨界合作:新时期广告企业集团运营的重要特征
        一、技术升级推动广告业务流程变化
        二、传统广告模式的困境与新利润增长点的出现
        三、集团化组织模式与跨界合作的协调
    第五节 新时期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案例分析
        一、分众传媒—我国最大的电梯媒体集团
        二、剧星传媒—互联网+广告的先行者
第七章 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影响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影响
        一、对中国广告市场结构不断优化的影响
        二、对中国广告文化、消费文化的影响
        三、对社会公益广告事业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趋势
        一、广告市场环境持续优化、广告产业日益繁荣
        二、不断改善产业结构、扩大民族品牌国际影响
        三、融合媒体时代:规模发展、规范运营与跨界合作并行
    第三节 中国广告企业集团化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增强法制意识
        二、顺应技术变革规律,前瞻式布局
        三、创新资本运营方式,发展新兴广告模式
        四、把握受众与广告主心理、创新服务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历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当城市遇见微电影—城市微电影发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关于微电影
    2.1 定义
    2.2 发展历程
    2.3 出现的原因及条件
    2.4 微电影的类别
    2.5 微电影的活动延展
    2.6 微电影的发展利好与障碍
第3章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微电影
    3.1 城市形象的传播现状
        3.1.1 城市形象的多渠道传播
        3.1.2 我国现阶段城市形象传播的问题
    3.2 微电影与其他影视传播形式的对比
        3.2.1 与城市形象广告的对比
        3.2.2 与城市形象宣传片的对比
        3.2.3 与城市电影电视剧的对比
        3.2.4 与城市相关网络视频的对比
    3.3 城市微电影的发展状况梳理
        3.3.1 城市微电影的范畴与属性
        3.3.2 城市微电影的诞生与成长
第4章 个案
    4.1 视频网站——爱奇艺出品“城市映像”系列微电影
    4.2 官方组织——中国城市微电影官方微信
    4.3 民间制作——梧州微电影
第5章 城市微电影传播的解构与思考
    5.1 城市微电影内容研究
    5.2 城市微电影制作缘起
        5.2.1 商业市场需求
        5.2.2 政府宣传需求
        5.2.3 民意表达需求
    5.3 城市微电影传播渠道研究
        5.3.1 门户网站与网络播放器
        5.3.2 微博及 SNS 社交网站
        5.3.3 移动媒体
        5.3.4 其他传播方式
    5.4 城市微电影受众研究
    5.5 城市微电影传播效果与价值
        5.5.1 城市微电影的传播效果调查
        5.5.2 城市微电影推动城市发展
        5.5.3 城市微电影发展的再思考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中国经济网·城市频道·城市微电影统计表

(4)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选题研究的意义
    三、 选题研究的现状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 相关概念的厘定
    六、 对于研究资料的说明
第一章 中国古代标记设计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标记意识的形成
    第二节 中国古代商业标记设计与视觉传达体系
        一、 古代商业标记的设计
        三、 古代商业活动中的标记视觉传达体系
    第三节 近代西方商标与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萌生
        一、 近代西方商标与中国传统商业标记的比较
        二、 “洋货”的渗透与近代中国商标、广告的萌生
        三、 商业文化背景下的图像传媒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民国时期中国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第一节 品牌视觉形象构建的外部环境逐渐成熟
        一、 近代商业城市的崛起和品牌传播媒介的发展
        二、 商标管理的法制化和广告行业的发展
        三、 民族工商业的勃兴与民族企业品牌意识的建立
    第二节 民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初期
        二、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繁盛期
        三、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的衰败期
    第三节 民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分析
        一、 多样化的内容题材
        二、 中西融通背景下的多元设计风格
        三、 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形式分析
        四、 设计机构的发展与技术进步的支持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第一节 政治语境下的商业美术改造
        一、 从月份牌画到新年画的改造
        二、 宣传画的创作与流行
    第二节 倍受抑制的广告业与产品品牌的缩减
        一、 广告业的衰退
        二、 品牌数量的缩减
    第三节 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产品标志设计
        一、 产品标志设计的内容题材
        二、 产品标志设计的风格形式
        三、 代表性产品标志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革开放至今的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第一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恢复与探索
        一、 政策方针的革新、实施与社会经济的起飞
        二、 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复兴
    第二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发展与成长
        一、 稳定社会环境下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浪潮
        二、 企业 CI 战略下的品牌视觉形象设计
        三、 国内品牌形象构建的要素与问题
    第三节 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走向成熟
        一、 数字、信息时代的设计变革
        二、 消费社会背景下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成熟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思考
    第一节 视觉文化演变对审美趋向的影响
        一、 视觉文化概念的提出与释读
        二、 视觉文化的发展对审美需求的满足
        三、 视觉文化的繁盛对审美趋向的影响
        四、 视觉文化的发展阶段与审美趋向转变
    第二节 品牌形象的视觉化构建
        一、 商业社会中的视觉消费与品牌形象
        二、 品牌形象视觉化构建的必然性
    第三节 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的反思
        一、 对中国品牌文化的思考
        二、 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发展历程的思考
        三、 对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影响力的归纳与思考
        四、 对国内品牌视觉形象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结论
征引书目
图片来源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项目
附录
    附录一·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相关大事(1912——2012)
    附录二·民国至今中国品牌标志设计演变典型案例图汇
致谢

(5)法国文化与戛纳广告影片审美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戛纳广告节简述
    第一节 戛纳广告节(Cannes Lions advertising festival)简介
    第二节 金狮评奖机制
    第三节 广告饕餮之夜
第二章 法国文化与广告
    第一节 法国文化特点
    第二节 法国思想与法国广告美学
    第三节 法国艺术与法国广告美学
第三章 法国文化与戛纳广告节获奖影片审美取向
    第一节 戛纳广告节获奖影片叙述模式研究
        一、获奖影片的主题特征
        二、获奖影片的情节特征
        三、获奖影片的结构特征
        四、获奖影片的符号特征
    第二节 戛纳广告节获奖影片美学风格研究
        一、浪漫主义风格
        二、超现实主义风格
        三、后现代主义风格
        四、意识形态风格
    第三节 戛纳广告节获奖影片创意模式研究
        一、美与艺术至上原则
        二、观念至上原则
        三、性与幽默诉求为中心原则
        四、广泛运用时尚流行符号元素原则
第四章 戛纳广告节对全球广告美学的影响
    第一节 对全球广告美学的影响
    第二节 对我国广告美学的影响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机遇与困境:中国独立动画人生态与作品新型推广方式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独立精神艺术探索之重要贡献
        1.1.2. 我国动漫产业现状简述
        1.1.3. 当代独立动画的兴起与制肘
    1.2. 研究的对象和目的
    1.3. 研究的理论起点
        1.3.1. 分众化与小众化时代
        1.3.2. “差异逻辑”及对于单边思路的抗争
        1.3.3. 作者论
        1.3.4. 五个阶段的文化创意产业过程
    1.4. 研究问题和主要创新点
    1.5. 研究现状梳理
        1.5.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5.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第二章 独立动画
    2.1. 本文命题中的定义
        2.1.1. 独立动画
        2.1.2. 本文探讨的“生存状态”和创作状态定义
    2.2. 独立动画在西方
    2.3. 商业化推广:境外模式
第三章 中国当代独立动画人
    3.1. 浅探中国近现代独立动画和独立动画人
    3.2. 问卷调查:当代中国独立动画人生存状态与创作状态小探
        3.2.1. 研究定位和目的
        3.2.2. 研究思路和设计
        3.2.2.1. 调查对象的界定
        3.2.2.2. 调查样本的构成
        3.2.2.3 调查地区构成
        3.2.2.4.调查方式
        3.2.3. 问卷调查
        3.2.3.1. 受访者人口统计相关信息
        3.2.3.2. 受访者的生存状态
        3.2.3.3. 受访者的动画创作状态
        3.2.3.4. 作品发布渠道意向
第四章 中国当代独立动画人群体素描
    4.1. 问卷调查结论综述
    4.2. 中国当代独立动画人群体素描
        4.2.1. 旺盛的创作欲求和自我表达的欲望
        4.2.2. 较高的个人素质和深入的自我认知
        4.2.3. 创作受经济与时间的制约
        4.2.4. 推广与发布主要依存于网络
        4.2.5. 边缘化和与商业脱节
        4.2.6. 孤独感与矛盾的生活状态
第五章 独立动画推广模式:视频网络播出平台机遇与困境
    5.1. 平台与受众
        5.1.1. 新媒体传播平台:视频网站
        5.1.2. 视频网站的受众基础
    5.2. 视频网站的内容创新:土豆网与土豆映像节
        5.2.1. 土豆网
        5.2.2. 土豆映像节
        5.2.2.1. 网络原创盛事:土豆映像节与独立动画作品
        5.2.2.2. 原创作品推广模式与发展创新
    5.3. 视频网站与独立动画人:作品推广的机遇与困境
        5.3.1.独立动画人与土豆映像节
        5.3.2. 革新与机遇
        5.3.2.1. 视频网站的创新:融合创意产业过程
        5.3.2.2. 新的推广模式孕育生机
        5.3.3. 缺失与局限
        5.3.3.1. 独立动画人群困境未除
        5.3.3.2. 网络视频播出平台:商业纠缠与版权困顿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表现形态及审美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本论
    一、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基本表现形态
        (一) 萌动与模仿时期
        1、简单告白的路牌广告
        2、对日本设计风格的效仿
        (二) 开拓与探索时期
        1、版式设计的变化
        2、色彩构成的变化
        (三) 嬗变与丰富时期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2、名人效应
        3、系列化表现
    二、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审美特征
        (一) 高纯度的色彩美
        (二) 简洁的版式美
        (三) 趣味性
        (四) 隐喻性
        (五) 生态意识的审美体现
        (六) 民族传统文化的体现
    三、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演变原因探略
        (一) 市场经济背景
        (二) 外来文化的影响
        1、合资经营广告公司
        2、国际广告大赛和会议
        3、广告人出国考察、学习
        (三) 本土广告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1、广告管理法制化建设
        2、广告行业自律与广告公司
        3、广告教育
余论
    1、优势和局限
    2、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基础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角度
    1.4 研究意义
第2章 历史:发展轨迹
    2.1 中国现当代艺术产业的发展
    2.2 世纪之交中国艺术产业现状
第3章 系统:产业结构
    3.1 演出产业
    3.2 音像产业
    3.3 影视产业
    3.4 艺术品业
    3.5 其他艺术服务业
第4章 管理:产业政策
    4.1 文艺体制改革
    4.2 艺术产业的政策演变
    4.3 世纪之交的中国主要艺术行业的产业政策
第5章 空间:产业地位
    5.1 艺术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地位
    5.2 艺术产业对国家艺术事业的作用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晚报文化的衍生性
    第一节 媒介文化的发生
        一、媒介文化的发生机理:社会需要与媒介满足
        二、媒介文化的发生模式:三个面向的历时交错与循环回归
        三、媒介文化的发生特点:同步性与同构性
    第二节 媒介文化的内涵
        一、媒介文化的一般涵义
        二、媒介文化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功能
        三、媒介文化内涵的有机构成
    第三节 媒介文化的中国特色
        一、媒介发展:传统媒介与电子媒介并存混合
        二、媒介运作:“内容为王”与“品牌经营”并重导向
        三、媒介人文:媒介自律与文化自觉并立兼顾
第二章 中国晚报文化的独立性
    第一节 中国晚报文化的发生
        一、中国晚报文化的发生机理
        二、中国晚报文化的发生特点
    第二节 晚报文化的内涵
        一、晚报文化的涵义
        二、晚报文化的有机构成
    第三节 晚报文化的中国特色
        一、中国晚报的历史沿革
        二、中国晚报的运作
        三、中国晚报的人文特色
第三章 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
    第一节 《北京晚报》文化的发展沿革
        一、《北京晚报》文化生发的条件
        二、《北京晚报》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二节 《北京晚报》的媒介运作
        一、晚报产品的全新运作
        二、《北京晚报》经营的攻略化运作
        三、早攻晚守的运作个案:一社两报的合力联动
    第三节 《北京晚报》人文:晚报,不晚报
        一、《北京晚报》的人文意识:人、城、报的相对统一与同一
        二、《北京晚报》的文本策略与审美特征
第四章 中国晚报文化的发展走向
    第一节 现代报业与晚报现代化
        一、现代报业的形态与功能特征
        二、晚报现代化
    第二节 “后喻文化”语境中的晚报文化走向
        一、“后喻文化”语境中的晚报读者
        二、晚报文化的发展走向
    第三节 晚报人的精神守望与文化书写
        一、新型媒介知识分子的含义
        二、现代晚报人—创新不断的复合型知识分子
        三、晚报人的精神守望与文化书写
附录
    1、《北京晚报》大事记
    2、《北京晚报》的版面流变
    3、《羊城晚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副刊栏目比较
    4、中国晚报基本情况
    5、中国晚报协会会员各大区全名单
    6、中国晚报集团化经营模式
参考文献
本人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声明
后记

四、伦敦国际广告奖精品首次来华展映(论文参考文献)

  • [1]资本与文化的缝合 ——万达电影院线研究[D]. 邬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8(12)
  • [2]中国广告企业发展进程研究(1978-2016)[D]. 孟令光.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9)
  • [3]当城市遇见微电影—城市微电影发展现状研究[D]. 吴朋珊. 南昌大学, 2014(02)
  • [4]百年中国品牌视觉形象设计研究[D]. 孙绍君. 苏州大学, 2013(10)
  • [5]法国文化与戛纳广告影片审美取向[D]. 夏蕾. 华东师范大学, 2013(S2)
  • [6]机遇与困境:中国独立动画人生态与作品新型推广方式探析[D]. 李思潇. 复旦大学, 2012(03)
  • [7]Event[J]. Chris Zhang. 明日风尚, 2010(01)
  • [8]新时期中国商业招贴的表现形态及审美特征[D]. 高兰英. 内蒙古大学, 2008(02)
  • [9]世纪之交的中国艺术产业 ——关于历史、系统、管理、空间的研究[D]. 陈燕. 福建师范大学, 2007(01)
  • [10]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D]. 操慧. 四川大学, 2004(02)

标签:;  ;  ;  ;  ;  

伦敦国际广告奖首次在中国首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