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地设计提升居住区环境水平——珠海卓富山庄小区规划设计介绍

聚焦绿地设计提升居住区环境水平——珠海卓富山庄小区规划设计介绍

一、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高珊[1](2020)在《基于工程成本与雨洪调控效益分析的西宁市LID设施优选研究》文中认为经过大量的试点城市建设与理论研究,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已进入阶段性验收时期,亟需总结已有的建设经验,制定具有明确地域针对性的建设与管理标准,思考如何使海绵城市建设达到成本合理化、效益最大化,避免LID设施使用的盲目性。因此,本文聚焦于具有西北地区地域特征的海绵试点城市西宁市,以当地已建成的海绵项目为研究样本、常用的LID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等方法对设施的工程成本、雨洪调控效益和费效比进行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比较分析;试为西宁市未来的海绵项目设计提供LID设施成本、效益的标准参考值和设施种类、规模的优选指导,并构建基于工程成本与雨洪调控效益分析的LID设施优选方法。本文确定的研究对象包括渗透型设施(下沉绿地、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透水铺装)、转输型设施(植草沟)以及储存型设施(蓄水池)。样本项目类型包括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两种,基于费效比的概念量化成本与效益的关系,研究技术平台包括SWMM模型、广联达、stata等。通过所得结论的分析与研究,笔者认为:在西宁市常用的LID设施中,做法一雨水花园和做法一生物滞留带为西宁市处理雨水成本最低的渗透型设施,二者费效比参考值分别为130.65元/m3和180.93元/m3,单位面积年雨水处理量均大于2 m3,为常规条件下建筑与小区类型项目中的首选设施;包含排水层的透水铺装费效比为275.88元/m3,属于成本适中的渗透型LID设施,而仅对面层改造的透水铺装基本无法起到雨洪调控作用,年雨水处理量均小于0.01m3/m2,使用意义不大;两种做法的植草沟成本参考值分别为44.80、54.37元/m2,是成本值最低的LID设施;蓄水池成本较高,但若能保证存蓄雨水的使用频率,则可将费效比控制在300元/m3以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各类设施单体规模的确定应根据其成本效益规律在区间范围内进行调整。综合各设施的成本与效益值,西宁市建筑与小区类型项目更适宜进行海绵建设,城市道路的海绵化改造相对不经济。另外,本文所得费效比仅反应设施使用一年状态下的雨水处理成本,实际应用参考值时需根据设施使用年限进行调整。

孙晨[2](2018)在《新世纪十年中国风景园林实践类型、特征及经验研究(2000-2009)》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全球化时代来临使得国门敞开,中国以更加广阔的胸襟包容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和思想。在这样一个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风景园林从形式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也在持续发生着变化。这段时期是一个快速而多变的时期,学术研究环境复杂,设计实践风格多变,是一个需要在消化外来影响的同时、并构建自我的时期,更是一个需要对实践进行全面总结的时期。在新时期内发生的设计实践也有自己独有的时代特征和标签,有其背后的推力和动因。因此这一时期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实践也是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在新时期内,传统园林的继承仍是我国风景园林发展的重要命题。一方面是风景园林学者始终心系传统园林文化,另一个方面传统造园思想与当下时代的新思潮、新技术、新材料迸发出新的活力,使我们看到传统园林继承的当代新思路。城市园林绿地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调整自身定位,更宜人亲切的城市广场、带动地区发展的中央公园、更具生态和人情味的居住区环境、灵活近人的开放式绿地,使得城市园林绿地焕发出新的气象。在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国人的生态意识全面觉醒,风景园林设计进入生态文明时代,滨水景观修复、废弃地改造等大批生态实践成为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人的观念和思想在时代变化中也发生了改变,对文化和情感的诉求愈加强烈,对城市记忆的保留、历史的纪念也成为该时期内风景园林实践的重要内容。随着学科实力的增强,风景园林的设计范畴越来越广、实践的尺度也越来越大,通过与其他的学科的交叉复合解决更多问题。本文以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实践类型在新世纪的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代表性实践案例进行梳理,探索已有的实践类型在新时代的发展和转变,新类型的产生和传入,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分析其发生的动因和缘由,总结其发展特征,透过现象去认识与解读其背后的行业思潮,从中探讨和总结中国风景园林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脉络与变迁。

余小元[3](2017)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江门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江门市绿地系统优化为切入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江门市绿地系统现状问题,充分挖掘现有绿地的潜力,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绿地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探究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可持续性城市绿地设计方法,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江门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首先,对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解析,对城市绿地可持续性现状,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目标和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三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通过资料搜集和文献研究,整理了国内外城市绿地发展历史、绿地系统理论形成过程,梳理了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几个主要的发展阶段,明确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绿地持续稳定提高的必然趋势。其次,构建城市绿地可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框架,从城市绿地自身发展和外部区域影响两个方面对江门市城市绿地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江门市城市基本概况,梳理了江门市城市空间演变历程,对江门市各类绿地的分布情况、绿地数量、建设质量和绿化植被状况等进行调研分析。探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发展等因素对城市绿地发展的影响,为江门市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发展优化提供现实支撑。再次,梳理了可持续性城市绿地、城市绿地可持续性和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联系,互为指导的关系,总结了实现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的基本框架,重点从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和可持续性城市绿地优化设计两方面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其中,可持续性城市绿地优化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内容,包含了综合规划、分类设计和绿化实施三个层面,从宏观规划到微观实践,提出各层面的主要优化措施。最后,以可持续性优化设计方法为指导对江门市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进行探讨,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出发进行综合规划的调控,优化了江门市绿地系统总体结构。并对江门市绿地现状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各类绿地的分类设计优化措施,以植物群落现状和未来发展目标为前提,提出了基调树种名录、骨干树种名录,为江门市绿地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基础。通过江门市主城区绿地系统的优化实践,为珠三角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实现理念与具体实践的结合。

卢毅[4](2016)在《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龄人口数量的增多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社区中心作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倡导的“老年人生活圈”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老年人提供了便利的服务。本文基于社会老龄化的背景,在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需求的基础上,研究社区中心的设计策略。随着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了不同的需求,从而导致老年人的活动空间范围、组织形式及类型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西方,社区中心建设起源于18世纪末,并伴随着社区管理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和完善。在我国,社区中心在城市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社区公共活动的物质载体,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一般有社区商业型、社区行政服务型、文体活动型和综合功能型的四种类型。随着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发展,社区中心的建设呈现出关注养老服务设施、注重绿色可持续性以及人性化与地域性的发展趋势。本文选取了苏州工业园区的新城、师惠邻里中心作为调查对象,研究了老年人对社区中心的行为活动需求、使用功能需求及外部环境需求。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和调查数据分析,本文提出了社区中心设计要坚持适宜性、安全性、易达性、人性化的原则,并从规划布局、空间组织、功能构成、内部空间、外部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设计策略。本文探索性地研究了老龄化背景下社区中心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当下和未来社区中心的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竹丽[5](2007)在《长沙市园林绿化现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城市园林绿地发展越来越受到当今人们的重视。我国响应世界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呼吁,根据自身国情以及环境特点相应制定了一系列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园林绿化指标和建设措施。以园林绿化为主,走生态园林的道路,成为当今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正处于发展阶段,各项改革都在探索之中。本文围绕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的内容,对长沙市的园林绿化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经过理论分析和对于国内外园林绿化的研究发现长沙市园林绿化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紧迫性。长沙集省会城市、历史名城、旅游城市及全国生态示范城市于一身,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中独具魅力。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努力把长沙建设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创业者和居住者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和具有浓郁江南气息的生态文化型山水园林城市”的建设目标。本课题经过详细调查,发现长沙市园林绿化概况分析以及长沙市园林绿化出现了问题,比如局部绿化覆盖率指标不足;绿地分布不均匀;对于绿地的保护不够严格;没有很好地发挥长沙水体作用;城市园林绿化系统管理不够完善等等。造成长沙市园林绿化出现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长沙园林绿化机构的体制不健全,园林绿化法规建设不健全,公众素质有待提高,经济投入的不足等因素造成了长沙市园林绿化出现了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分析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在长沙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改进上只有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都开始改革,才能真正达到建立生态园林城市的目的。宏观上要把握长沙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于可持续发展与园林绿化要有清楚并且深刻的认识。中观层面上,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环境效益为基础、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参与度、建立全方位的园林绿地管理系统、加强规划,合理布局、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建立科学民主的园林绿化决策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措施改善长沙的园林绿化环境。而微观层面上,则要细化到具体的植物造景如何利用到每一寸绿地上。总之,在论文完成过程中,笔者深深的感觉到研究长沙园林绿化深有价值。限于能力、时间、篇幅所制,论文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长沙市的园林绿化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之士共同努力。

熊国平[6](2005)在《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文中指出90年代以来我国有着新的经济社会背景,城市形态演变呈现新的特征,有着新的动力和机制,及时总结,对城市理论是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城市形态演变研究的实践性强,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城市绿地系统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我国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此项研究对规划管理和编制实践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形态研究的综述,指出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是本研究观察问题的基本途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循环反复,逐步提高是本研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人为本是本研究判断问题的基本标准。首先从城市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和外部轮廓的迅速扩展两个方面归纳了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演变的总体特征,指出两者互相关联、互为因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次从90年代以来新的社会经济背景出发,建立了信息化、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快速城市化与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联系,在新的时代背景中考察城市形态的动态演变。分析了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内在动力,分别为经济增长、功能调整、新的消费需求等,外在动力分别为快速交通、行政区划的调整等,指出城市形态演变是内外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出了城市形态演变的复杂性。揭示了推动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别为市场机制、产业进化机制、投资机制和调控机制,认为无形的机制的综合作用引起了城市形态有形的变化。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并不是一个线性的具有明显因果关系的过程,而是一个非线性的多因素多层面的交织耦合过程。同时,各机制之间存在着相互反馈,机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体现出了城市形态演变的综合性。基本总结了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形态的演变,指出外延跳跃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形式,以产业空间为中心的新空间主导城市形态的演变,人文关怀和人地和谐将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方向,认为这既是中国转型期的特色,也适应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还从形态的协调性,形态的成长性,形态的生态性,形态的经济性等方面初步提出合理形态的评价标准,为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最后指出了本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谢升平[7](2002)在《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结合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 ,提出居区规划设计应以创造优美的住区外部空间环境为目标 ,重点搞好中心公共绿地设计。

二、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工程成本与雨洪调控效益分析的西宁市LID设施优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待总结阶段
        1.1.2 海绵城市相关标准与规范不完善
        1.1.3 海绵城市建设普遍投资较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海绵城市发展与相关标准规范制定研究
        1.2.2 LID设施优化研究
        1.2.3 LID设施成本与效益研究
        1.2.4 小结
    1.3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基于工程成本与雨洪调控效益分析的LID设施优选方法构建
    2.1 LID设施优选流程
    2.2 LID设施优选方法——研究对象选取原则
        2.2.1 LID单项设施选取原则
        2.2.2 LID设施选取结果
        2.2.3 样本项目选取原则
        2.2.4 样本项目选取结果
    2.3 LID设施优选方法——工程成本与雨洪调控效益分析方法
        2.3.1 LID设施工程成本量化方法
        2.3.2 LID设施雨洪调控效益量化方法
        2.3.3 成本-效益关系量化方法
    2.4 LID设施优选方法——量化数据分析方法
        2.4.1 区间确定方法
        2.4.2 参考值确定方法
    2.5 本章小结
3 LID设施及样本项目研究
    3.1 LID设施研究
        3.1.1 生物滞留设施
        3.1.2 透水铺装
        3.1.3 植草沟
        3.1.4 蓄水池
    3.2 样本项目研究
        3.2.1 建筑与小区类型
        3.2.2 城市道路类型
    3.3 本章小结
4 LID设施工程成本研究
    4.1 生物滞留设施工程成本研究
        4.1.1 下沉绿地成本研究
        4.1.2 雨水花园成本研究
        4.1.3 生物滞留带成本研究
    4.2 透水铺装工程成本研究
        4.2.1 透水铺装一
        4.2.2 透水铺装二
        4.2.3 透水铺装三
        4.2.4 透水铺装成本与规模对比分析
    4.3 植草沟工程成本研究
        4.3.1 植草沟一
        4.3.2 植草沟二
        4.3.3 植草沟规模与成本对比分析
    4.4 蓄水池成本研究
    4.5 工程成本研究结论与对比分析
5 LID设施雨洪调控效益与费效比研究
    5.1 生物滞留设施雨洪调控效益与费效比研究
        5.1.1 下沉绿地效益与费效比研究
        5.1.2 雨水花园效益与费效比研究
        5.1.3 生物滞留带雨洪调控效益量化与费效比研究
    5.2 透水铺装雨洪调控效益与费效比研究
        5.2.1 透水铺装一
        5.2.2 透水铺装二
        5.2.3 透水铺装三
        5.2.4 透水铺装雨洪调控效益与费效比对比分析
    5.3 蓄水池雨洪调控效益与费效比研究
    5.4 雨洪调控效益与费效比研究结论与对比分析
6 西宁市LID设施优选指导
    6.1 标准参考区间与参考值指导
    6.2 设施优选指导
        6.2.1 设施单体规模优选指导
        6.2.2 设施种类与结构做法优选指导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第三章表格
    附录 B 第四章表格
    附录 C 第五章表格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2)新世纪十年中国风景园林实践类型、特征及经验研究(2000-200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
        1.2.1 新世纪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1.2.2 西方现代风景园林思潮的涌入
        1.2.3 材料与技术发展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意义
        1.3.1 认识行业发展脉络的现实意义
        1.3.2 启发风景园林实践的借鉴意义
        1.3.3 总结重要发展时期的必要意义
    1.4 研究目的
        1.4.1 展现与梳理新世纪十年间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历史脉络
        1.4.2 归纳与把握新世纪十年间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特征
        1.4.3 分析与洞察新世纪十年间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研究动态
    1.5 研究内容与范围界定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6.1 对新世纪十年间中国现代风景园林(2000-2009)的研究
        1.6.2 对其他特定历史时期的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研究
        1.6.3 对中国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研究
        1.6.4 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相关的西方发展综述及研究
    1.7 研究方法
    1.8 研究框架
2 文化延脉:传统园林继承的当代新理路
    2.1 新世纪之前的传统园林当代转型背景
        2.1.1 借古开新,洋为中用:西湖花港观鱼公园
        2.1.2 巅峰之作:上海松江方塔园
    2.2 孟兆祯:师从古意,勇赋新诗
        2.2.1 中国工程院庭院园林设计
        2.2.2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林泉奥梦”
    2.3 王向荣:中西并收,开放创新
        2.3.1 厦门园博园竹园
        2.3.2 西安世博园四盒园
    2.4 朱育帆与北京金融街13号四合院
    2.5 陈跃中与上海世博会亩中山水园
    2.6 本章小结
3 功能复合: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新气象
    3.1 城市广场:小而美的功能复合空间
        3.1.1 世纪前后改造的对比:北京西单文化广场
        3.1.2 新世纪城市广场发展特征小结
    3.2 中央公园规划设计:城市绿心
        3.2.1 城市中央公园在新世纪的发展
        3.2.2 通向自然的轴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设计
        3.2.3 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景区
    3.3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更具人情味的生态人居环境
        3.3.1 居住区景观在新世纪的发展
        3.3.2 以现代方式传递传统山居精神:香山81号院外环境设计
        3.3.3 园林式社区标杆:北京星河湾设计
        3.3.4 新世纪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特征小结
    3.4 单位附属绿地景观设计
        3.4.1 单位附属绿地在新世纪的发展
        3.4.2 中关村软件园中心花园设计
    3.5 城市开放式绿地景观设计
        3.5.1 城市开放式绿地在新世纪的发展
        3.5.2 都市伊甸园:北京CBD现代艺术中心公园
        3.5.3 为市民而建:上海徐家汇公园
    3.6 本章小结
4 生态优先:人与自然交互的新视野
    4.1 滨水区规划设计与生态修复
        4.1.1 滨水区规划设计在新世纪的发展
        4.1.2 与洪水为友的艺术: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4.1.3 景观提升环境质量:杭州西湖西进工程
    4.2 废弃地更新与改造
        4.2.1 废弃地更新与改造在新世纪的发展
        4.2.2 工业遗产景观改造典范:中山岐江公园设计
        4.2.3 上海辰山植物园矿坑花园
    4.3 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4.3.1 郊野公园在新世纪的发展
        4.3.2 山林野趣:深圳塘朗山郊野公园
    4.4 本章小结
5 以人为本:文化与情感的再追寻
    5.1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更新设计
        5.1.1 历史文化遗迹保护与更新设计
        5.1.2 城市的文化复兴:杭州南宋御街历史街区综合保护与更新
        5.1.3 置换功能,承旧焕新:上海新天地步行街
    5.2 纪念性空间景观设计
        5.2.1 纪念性空间景观设计
        5.2.2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二期扩建设计
    5.3 本章小结
6 尺度拓展:绿地系统规划与区域景观的新内容
    6.1 绿地系统规划
    6.2 区域景观规划
        6.2.1 风景名胜区规划
        6.2.2 旅游度假区规划
        6.2.3 乡村景观规划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江门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快速发展与园林绿地系统建设矛盾突出
        1.1.2 城市园林绿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1.3 江门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地系统综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提出背景
        2.1.2 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1.3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内涵
        2.1.4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2.2 城市绿地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2.2.1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历程
        2.2.2 国内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历程
    2.3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意义
        2.3.1 城市绿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2.3.2 城市绿地系统可持续发展概念框架
        2.3.3 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启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门市城市绿地可持续性现状调研
    3.1 江门市概况
        3.1.1 地理区位与行政区划
        3.1.2 人口与社会经济条件
        3.1.3 城市环境保护情况
        3.1.4 历史文化与景观资源
    3.2 江门市城市空间发展
        3.2.1 市域山水格局
        3.2.2 城市发展历程
        3.2.3 城市绿地发展历程
    3.3 江门市绿地现状调查
        3.3.1 城市绿地总体分布
        3.3.2 绿地指标数据统计与分析
        3.3.3 各类绿地现状分析
        3.3.4 园林植物资源与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设计方法探索
    4.1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设计模式
        4.1.1 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
        4.1.2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的实现途径
    4.2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优化设计
        4.2.1 城市绿地综合规划
        4.2.2 城市绿地分类设计优化
        4.2.3 城市绿化实施关键
    4.3 可持续性城市生态系统优化
        4.3.1 城市空间管制
        4.3.2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3.3 生物多样性保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江门市主城区绿地系统可持续性优化
    5.1 绿地系统发展优势和现存问题
        5.1.1 绿地建设优势
        5.1.2 面临矛盾及主要问题
    5.2 主城区绿地系统综合规划
        5.2.1 综合规划的基本思路
        5.2.2 以生态为导向的绿地结构优化
        5.2.3 以社会为导向的景观轴线构建
        5.2.4 以经济发展为导向的游览路线构建
    5.3 可持续性城市绿地分类优化
        5.3.1 公园绿地
        5.3.2 道路绿地
        5.3.3 滨水景观带
        5.3.4 防护绿地
        5.3.5 风景林地
        5.3.6 立体绿化
    5.4 树种选择优化
        5.4.1 树种选择意义与原则
        5.4.2 各类绿地树种优化
        5.4.3 园林绿化新树种
        5.4.4 古树名木保护措施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情况统计(2017年)
    附录2:江门市景区(景点)列表(2014年)
    附录3:江门市主城区主要山体和江河现状
    附录4:江门市区1950年至今园林绿化情况
    附录5:江门市主城区各区现状公园统计(2014年)
    附录6:城市空间分区管制依据与措施
    附录7:生态保护分级控制
    附录8:植物拉丁名检索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
        1.1.2 社区服务设施滞后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求
        1.1.3 国家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视
    1.2 相关概念及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对象界定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老年人行为活动特征
    2.1 影响因素分析
        2.1.1 自身因素
        2.1.2 外界环境因素
    2.2 生理、心理特征及需求
        2.2.1 生理特征及需求
        2.2.2 心理特征及需求
    2.3 行为活动特征探析
        2.3.1 活动空间范围
        2.3.2 活动组织形式
        2.3.3 活动类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区中心现状及发展趋势
    3.1 源起
    3.2 国外现状
        3.2.1 多类型发散式
        3.2.2 功能集聚型
        3.2.3 TOD或TND模式
    3.3 国内现状
        3.3.1 社区商业为主的社区中心
        3.3.2 社区行政服务为主的社区中心
        3.3.3 文体活动功能为主的社区中心
        3.3.4 综合功能的社区中心
    3.4 发展趋势
        3.4.1 养老服务设施的置入
        3.4.2 绿色可持续性
        3.4.3 人性化与地域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老年人对社区中心需求调查研究
    4.1 调研概述
        4.1.1 调研目的及意义
        4.1.2 调研对象、内容及方法
    4.2 调研场所解析
        4.2.1 苏州新城邻里中心
        4.2.2 苏州师惠邻里中心
    4.3 老年人需求调查分析
        4.3.1 基本情况
        4.3.2 行为活动需求
        4.3.3 使用功能需求
        4.3.4 外部环境需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区中心设计策略
    5.1 设计原则
        5.1.1 适宜性原则
        5.1.2 安全性原则
        5.1.3 易达性原则
        5.1.4 人性化原则
    5.2 合理的规划布局
        5.2.1 以步行尺度限定服务半径
        5.2.2 与公共服务设施结合选址
    5.3 有机的空间组织
        5.3.1 集中式
        5.3.2 分散式
    5.4 多样的功能布局
        5.4.1 完善的功能构成
        5.4.2 适宜的功能组合
        5.4.3 单一空间多元化
    5.5 适宜的内部空间
        5.5.1 室内空间室外化
        5.5.2 交通空间复合化
        5.5.3 内部空间生态化
    5.6 舒适的外部环境
        5.6.1 边界的模糊性
        5.6.2 景观的地域性
        5.6.3 设施的丰富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5)长沙市园林绿化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概况综述
        1.2.1 国外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概况
        1.2.2 国内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概况
2 研究所涉及的相关理论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生态景观理论
        2.2.1 空间分异性与生物多样性理论
        2.2.2 景观异质性与异质共生理论
        2.2.3 生态建设与生态区位理论
    2.3 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理论
3 长沙市概况以及园林绿化现状
    3.1 长沙市资源概况
        3.1.1 地理位置及区位
        3.1.2 气候
        3.1.3 地貌特征
        3.1.4 水系特征
        3.1.5 自然物产资源
        3.1.6 历史文化
    3.2 长沙市经济和社会发展
        3.2.1 近期经济发展
        3.2.2 城市建设现状及目标
    3.3 长沙市园林绿化概况简述
        3.3.1 长沙市园林绿化概况
        3.3.2 长沙市园林绿化出现的问题
        3.3.3 影响长沙市园林绿化出现问题的原因探讨
4 长沙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建议
    4.1 长沙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宏观思路
        4.1.1 园林绿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1.2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1.3 长沙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基本思路
    4.2 长沙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中观策略
        4.2.1 以环境效益为基础
        4.2.2 转变群众观念,提高群众参与度
        4.2.3 建立全方位的园林绿地管理系统
        4.2.4 加强规划,合理布局
        4.2.5 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4.2.6 建立科学民主的园林绿化决策机制和评价机制
    4.3 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微观策略——建设生态园林系统
        4.3.1 长沙市生态园林系统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4.3.2 长沙市生态园林系统的设计要素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6)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作者简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畴
        一、城市形态的概念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主旨、方法及框架
        一、研究主旨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
    一、经济学的理论
    二、政治和社会学的理论
    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
    四、小结
第三章 90 年代以来城市形态演变的特征
    第一节 内部结构的急剧变化
        一、结构趋势明显,专业中心逐步形成
        二、商业块状集聚,新的商务区逐步形成
        三、居住由同质到分异,由分散到集聚
        四、工业优先增长,向开发区集聚
        五、城市空间快速垂直增长,天际线的日益丰富
    第二节 外部轮廓的快速扩展
        一、用地持续快速扩展,城市形态多变
        二、向交通设施靠近,沿交通轴线扩展
        三、区域群体空间发展,城市空间区域化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90 年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新背景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影响
    第一节 迅速融入全球化进程
        一、城市体系的水平结构向垂直结构转化
        二、城市商务区形成
        三、新的外向型产业空间兴起
    第二节 信息化不断渗透到各个领域
        一、促进城市用地的相互兼容
        二、新的信息产业空间兴起
        三、虚拟空间成为新的城市空间形式
        四、促进管理机构的集聚和城市空间的扩散
    第三节 知识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
        一、促进城市用地构成的变化
        二、新的知识型的城市空间兴起
    第四节 进入和经历快速城市化阶段
        一、大城市及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区(圈)优先增长
        二、促进新城的建设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变化
    第一节 经济快速粗放增长
        一、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城市快速扩展
        二、经济粗放增长引起城市外延低效扩展
    第二节 功能迅速调整
        一、引起用地结构变化
        二、区域功能增强促进商业或商务区形成
        三、导致新空间出现
    第三节 新的消费需求不断涌现
        一、小汽车迅速增加
        二、住宅建设不断增长
        三、旅游休闲快速发展
    第四节 快速交通方式兴起
        一、高速铁路初现端倪
        二、城市轨道交通逐步发展
        三、高速公路快速增加
        四、城市快速路不断发展
    第五节 行政区划调整明显增多
        一、优化中心城市的结构
        二、促进多中心城市、组合城市的形成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城市形态演变的机制分析
    第一节 市场机制逐步完善
        一、土地市场日渐成熟
        二、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
    第二节 产业进化机制主导
        一、产业结构调整迅速
        二、产业不断升级
        三、产业组织方式向集聚集群发展
    第三节 投资机制多元
        一、国际资本外在促进
        二、民间资本内在推动
        三、政府资本示范引导
    第四节 调控机制多样
        一、规划引导
        二、政策指导
    第五节 小结
第七章 城市形态演变的基本总结
    第一节 外延跳跃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形式
        一、内涵外延复合,以外延增长为主
        二、渐进跳跃共存,以跳跃扩展为主
        三、开发区是跳跃扩展的主要载体
    第二节 以产业空间为中心的新空间主导城市形态的演变
        一、多种新空间并起
        二、开发区为主体的新产业空间主导
    第三节 人文关怀和人地和谐将是城市形态演变的主要方向
        一、人文关怀是城市形态演变的新理想
        二、人地和谐是城市形态演变的新追求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城市合理形态的讨论
    第一节 形态的协调性
        一、与规模的协调
        二、与功能的协调
    第二节 形态的成长性
        一、适应空间生长
        二、适应结构生长
    第三节 形态的生态性
        一、尊重和利用自然
        二、完善的绿地系统
        三、多中心的城市结构
    第四节 形态的经济性
        一、符合城市发展方向
        二、节地、节水、节能,集中、集聚、集约发展
        三、高效使用设施
    第五节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一、基本结论
    二、主要创新与特色
    三、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7)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外部空间环境设计
    1.1 小区规划定位
    1.2 小区总体布局
    1.3 组团设计
    1.4 中心公共绿地及环境设计
2 小区道路设计
3 小区配套设施
4 建筑设计
    4.1 多层住宅
        4.1.1 平面设计
        4.1.2 屋面设计
        4.1.3 立面设计
    4.2 别墅设计

四、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工程成本与雨洪调控效益分析的西宁市LID设施优选研究[D]. 高珊.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2]新世纪十年中国风景园林实践类型、特征及经验研究(2000-2009)[D]. 孙晨. 华中科技大学, 2018(06)
  • [3]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江门市主城区绿地系统优化设计研究[D]. 余小元.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7)
  • [4]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中心设计策略研究[D]. 卢毅. 苏州科技大学, 2016(04)
  • [5]长沙市园林绿化现状研究[D]. 竹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7(02)
  • [6]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形态演变研究[D]. 熊国平. 南京大学, 2005(04)
  • [7]以绿地设计为重点 提高住区环境水平——简介珠海市卓夫山庄小区规划设计[J]. 谢升平.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2(S1)

标签:;  ;  ;  ;  ;  

聚焦绿地设计提升居住区环境水平——珠海卓富山庄小区规划设计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