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一、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凌勇根,白璐,何媚,吴梦瑶,张素英,龚云,杨秀伟[1](2022)在《中药大品种妇科千金片/胶囊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妇科千金片/胶囊在治疗妇科疾病的中成药领域享有盛誉。近10年来,国内医药工作者对妇科千金片/胶囊的基础药学和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妇科千金片/胶囊具有抑菌、抗炎、镇痛、补益气血、提高免疫力等作用。临床单独应用或联合其他药物应用能治疗急慢性妇科炎症、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等症,疗效确切,市场前景良好,已列入国家中药标准化提高项目。本文对妇科千金片/胶囊及原药材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现代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林楚娟,卿荣珍[2](2021)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主要病因为湿毒,谷道虚、"咪腰"虚是发病的内在条件,湿毒入侵水道、谷道,致花肠不固是带下病的核心病机。壮医治疗该病原则为补体虚,利湿邪,止带下,根据不同证型相对应补"咪隆"、补"咪腰"、祛湿毒,内治法选用不同壮药煎汤或研末后内服;外治方有中药、壮药煎水熏洗坐盆,纱布包鲜桃叶留置阴道,药线点灸体表脾经、肾经、带脉相应穴位等。壮医药线点灸的治病原理是通过火力和药物的温通力结合,疏通三道两路,令火、热、湿、毒之邪得以消除,使三气同步、气血平衡而达到邪祛正复的目的。因浸泡药线的药物多属辛温香窜之品,活血通络、温经止痛之力强,通过火力和药物的温通力结合,以热引热,而通经活络,调气解毒,使疾病向愈。运用药线点灸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的特性以治疗慢性子宫颈炎,从而减少异常阴道分泌物,改善宫颈接触性出血,提高女性生活质量,预防和减少宫颈病变可能。

李军茂[3](2021)在《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宫颈炎(Cervicitis)为临床中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复发率均较高,病程较长,愈合较慢;严重困扰广大妇女的健康和生活,同时也是引起不孕及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当前临床诊断宫颈炎主要以医生判断、患者描述及炎症指标测定为主,但宫颈炎的发病机制仍然不明确,值得深入研究。复方杏香兔耳风是以杏香兔耳风和白术(漂)二味中药组成的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去瘀生新的功效,其中复方杏香兔耳风颗粒剂收载于2020年版《中国药典》,临床常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当前,复方杏香兔耳风涉及到一个共性前沿问题:药效物质不明,作用机制不清。这严重限制了该制剂的二次开发及临床应用,因此,有必要深入开展复方杏香兔耳风的相关研究,以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1.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为了阐明复方杏香兔耳风的物质基础,本论文运用UHPLC-QTOF-MS技术对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表征,根据化合物的不同结构类型分别建立了诊断离子和中性丢失过滤策略,用于该复方的化学成分鉴定。在该复方中共鉴定244个化合物,其中黄酮类成分38个,绿原酸类成分79个,木脂素类成分65个,倍半萜类成分29个,其它类成分33个。该复方的化学成分的研究为复方杏香兔耳风的体内代谢、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基础。2.复方杏香兔耳风大鼠体内成分及代谢产物的研究为了阐明复方杏香兔耳风的代谢轮廓、体内过程及代谢途径,本文采用UHPLC-QTOF-MS技术建立大鼠生物样品包括血浆、尿液、粪便、胆汁的代谢产物轮廓谱,同时建立了“体内-体外、诊断离子过滤及中性丢失过滤”关联分析策略,并运用到复方杏香兔耳风的体内代谢物的分析和鉴定。在大鼠体内检测到原型成分(29个)及相关代谢产物(93个)共计122个。大鼠血浆中检测到24个,可能为该复方的活性成分;大鼠尿液中检测到76个,其中19个仅在尿液中能够被检测到;大鼠粪便中检测到60个,其中绿原酸类的相关代谢产物仅在大鼠粪便中检测到;胆汁中检测到29个倍半萜类相关代谢产物,且仅在胆汁中检测到。复方杏香兔耳风主要代谢途径为水解、还原、葡萄糖醛酸化和磺酸化等,阐明了该复方的体内动态过程和代谢途径,为深入研究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3.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学研究为了进一步证明复方杏香兔耳风的临床疗效。本文首先对苯酚胶浆致大鼠宫颈炎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苯酚胶浆复制的大鼠宫颈炎模型,其操作简单可行,重复性好,且造模成功率高,造模后的组织能保持原有的形态及生化特征。其次从行为学指标、子宫指数、子宫组织病理结构和炎症因子等方面对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方杏香兔耳风可以明显改善宫颈炎大鼠的病理症状和生命体征;减轻子宫组织出血、坏死、炎症程度和炎性细胞浸润的病变,降低子宫指数及血清中L-1β和TNF-α的含量,从而起到治疗宫颈炎的作用。4.基于代谢组学探究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作用机制为了阐明宫颈炎的发病机制及复方杏香兔耳风治疗宫颈炎的作用机制,本文复制大鼠宫颈炎模型,运用UHPLC-QTOF-MS技术对大鼠血浆和粪便样品进行了代谢组学研究。在血浆代谢组学中鉴定了内源性差异代谢物63个,主要为Lipids、Amino acids、Free fatty acids等化合物,主要代谢通路为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Phenylalanine metabolism、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Ether lipid metabolism、Tyrosine metabolism、Sphingolipid metabolism、Primary bile acid biosynthesis等。经复方杏香兔耳风干预后,其中49个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有回调作用,分别对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Sphingolipid metabolism、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Primary bile acid biosynthesis、Pantothenate and CoA biosynthesis等通路均有调节作用。在粪便代谢组学中鉴定了内源性差异代谢物57个,主要与Vitamin B6 metabolism、α-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Sphingolipid metabolism、Amino acid metabolism等通路相关。经复方杏香兔耳风干预后,其中53个潜在生物标志物有回调作用,分别对Vitamin B6metabolism、α-Linolenic acid metabolism、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Sphingolipid metabolism、Amino acid metabolism等代谢通路均有调节作用。说明了复方杏香兔耳风可能通过调节上述代谢网络发挥治疗宫颈炎作用。此外,在大鼠血浆和粪便中发现的共同信号通路有Phenylalanine,tyrosine and tryptophan biosynthesis、Sphingolipid metabolism、Aminoacyl t RNA biosynthesis、Glycerophospholipid metabolism、Arachidonic acid metabolism、Phenylalanine metabolism。综上所述,本论文从体内外角度阐明该复方的化学成分的代谢轮廓谱图、体内过程及代谢途径;从体内药效角度研究该复方对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作用的影响;最后采用U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从整体角度阐明该复方多成分的活性物质基础及多靶点的治疗作用,阐明了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为人们深入了解宫颈炎的发病机制及复方杏香兔耳风临床合理使用和二次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钱雪佳[4](2020)在《534例HR-HPV感染患者中医证型、阴道微生态分布及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534例HR-HPV感染患者的中医证型和阴道微生态分布特征,探讨中医证型、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以及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HR-HPV感染和防治宫颈病变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阴道镜门诊HR-HPV感染的患者534例,行一般情况调查和中医证候问卷调查。非等级计数资料分析采用c(17)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型分析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宫颈细胞学结果、宫颈组织病理、中医证型和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探讨中医证型、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以及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34例HR-HPV感染者中,感染率前五位亚型依次为HPV16型(186例,34.8%),HPV52型(118例,22.1%),HPV58型(64例,12.0%),HPV56型(53例,9.9%)和HPV51型(49例,9.2%),HPV18型(42例,7.9%)感染率位列第七位。HR-HPV感染以单一感染为主(360例,67.4%)。2、534例HR-HPV感染者中,20~29岁年龄段和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较高,分别为27.3%和31.5%,呈双峰分布。3、534例HR-HPV感染者中,宫颈病理结果显示低级别鳞状细胞病变(LSIL)87例(16.3%),高级别鳞状细胞病变(HSIL)96例(18.0%),宫颈癌14例(2.6%)。4、534例HR-HPV感染者中,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下注证(189例,35.4%)、脾虚证(153例,28.7%)、阴虚夹湿证(77例,14.4%)、气滞血瘀证(64例,12.0%)、肾阳虚证(51例,9.6%)。宫颈病变者的中医证型分布,LSIL者以脾虚证为主(40.3%),HSIL者以湿热下注证为主(46.9%),宫颈癌者以阴虚夹湿证为主(35.7%)。5、HR-HPV感染者中,阴道微生态失调组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P<0.05)。不同阴道微生态失调类型中,BV组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P<0.05),AV组、VVC组、TV组和混合性感染组与阴道微生态正常组宫颈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泌物pH值>4.5组宫颈病变检出率高于阴道分泌物pH值≤4.5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BV和阴道分泌物pH值>4.5是宫颈病变的危险性因素(OR>1)。6、单因素分析中,是否饮酒、妊娠次数、分娩次数、药物流产次数和是否绝经与宫颈病变无关(P>0.05),HR-HPV感染类型、年龄、居住环境、学历、吸烟、初次性生活年龄、性伴侣个数、避孕方式、人工流产次数、有无性交出血与宫颈病变有关(P<0.05),其中HR-HPV多重感染、居住农村、初中及以下学历、吸烟、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个数≥2个、人工流产≥3次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OR>1),使用避孕套是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OR<1)。结论:534例HR-HPV感染者中医证型以湿热下注证最常见,其次为脾虚证、阴虚夹湿证、气滞血瘀证、肾阳虚证。本次研究中,宫颈病变患者LSIL以脾虚证为主,HSIL以湿热下注证为主,宫颈癌以阴虚夹湿证为主。阴道微生态失调类型中,BV和阴道分泌物pH值>4.5是宫颈病变的危险因素。HR-HPV多重感染、农村、初中及以下、吸烟、初次性生活年龄≤18岁、性伴侣个数≥2个、人工流产≥3次是宫颈病变的其他危险因素,使用避孕套是宫颈病变的保护因素。

王丽娜,张莹,刘荣霞,梁珊[5](2020)在《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炎疗效及对IL-6、TNF-α和VEGF水平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炎的疗效及对IL-6、TNF-α和VEGF水平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宫颈炎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治疗组给予康复新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宫颈修复时间、免疫功能指标水平、SF-36评分、VA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宫颈修复时间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CD+3、CD+4、NK、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TNF-α、IL-6和VEGF水平显着降低,VEGF水平显着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CRP、TNF-α、IL-6和VEGF水平改善程度较明显(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显着降低,SF-36评分显着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VAS评分和SF-36评分改善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用于治疗宫颈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王欣欣[6](2020)在《基于Th1/Th2平衡研究沙棘果油及其有效成分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沙棘果油及沙棘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L.,TFH)对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小鼠的干预作用及免疫学机制,为从天然产物中寻找AD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第一部分:健康雌性SPF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每组6只。实验第1天,给所有小鼠背部皮肤做除毛处理,除毛面积约2×2 cm2。于实验第1、4、7天,使用浓度为1%的DNCB溶液200μL对AD模型组、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背部皮肤进行致敏,每天一次,共致敏3次。于实验第14、17、19、22、24、27、29天,使用浓度为0.5%的DNCB溶液20μL涂抹于AD模型组、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背部皮肤处进行激发,在上述时间点每天激发一次。正常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涂抹等体积的DNCB基质溶液。自实验第15天起,分别对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按照不同浓度灌胃沙棘果油,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按照5ml/kg浓度灌胃,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按照10ml/kg浓度灌胃,BALB/c小鼠体质量20±2g,最终的给药剂量为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灌胃沙棘果油0.2ml,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灌胃沙棘果油0.1ml,橄榄油0.1ml,正常对照组和AD模型组小鼠均灌胃橄榄油0.2ml。每天灌胃一次,至实验第29天结束。从实验第15天开始,每天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损严重程度,每间隔3天应用数字厚度测量仪测量所有小鼠左耳相同部位皮肤厚度并记录数值。实验第30天,眼眶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左耳组织及颌下淋巴结,称量淋巴结重量并记录,左耳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淋巴结一部分制成单细胞悬液用于流式检测,另一部分-80oC冻存。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甲苯胺蓝(TB)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g E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组织中IL-4、IFN-γ和TNF-αm 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表达细胞所占百分比。第二部分:健康雌性SPF级C57BL/6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每组6只。从实验第1天起,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均涂抹2 nmo L MC903(20μL,溶剂为无水乙醇),每日下午于小鼠左耳背部皮肤涂抹一次,共涂抹14天。正常对照组小鼠于相同时间点相同部位涂抹20μL无水乙醇,亦共涂抹14天。自实验第7天起,基质组、TFH干预组小鼠分别涂抹TFH基质和1%TFH乳剂(各20μg),每日清晨于小鼠左耳背部皮肤涂抹一次,共涂抹8天。对照组和AD模型组小鼠不做处理。从实验第7天起,每天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损严重程度,于实验第7、10、12、15天,每天应用数字厚度测量仪测量所有小鼠左耳相同部位的皮肤厚度并记录数值。实验第15天,眼眶取血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离左耳组织及颌下淋巴结。左耳一部分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另一部分置于-80oC冻存。淋巴结置于4%多聚甲醛固定。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病理形态表现;采用TB染色计数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FLG和LOR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左耳皮肤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Ha Ca T细胞),以含10%FBS,双抗(青霉素,100U/m L;链霉素,100μg/m L)的高糖DMEM培养液培养,培养条件:温度37℃,CO2浓度5%,隔日1:2传代。细胞培养至所需瓶数,根据研究目的将细胞进行分组。共分为四个检测部分进行相关指标检测。(1)不同浓度TFH对Ha Ca 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2)TFH对Ha Ca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筛查,采用细胞因子芯片技术,对各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进行筛查;(3)采用ELISA验证细胞因子芯片结果;(4)TFH对TNF-α/IFN-γ刺激Ha Ca T细胞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38、p-p38、ERK、p-ERK、NF-κB、p-NF-κB表达水平。结果:第一部分1肉眼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炎症损害表现。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肤于实验第7天开始出现红肿、粗糙、变硬,第14天开始出现表皮干燥和脱屑,随着激发次数增多,皮肤炎症症状逐渐加重,部分小鼠出现皮肤溃烂及出血。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皮肤炎症症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皮肤炎症评分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相比,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皮肤炎症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结构规则,细胞形态正常,上皮层次清晰完整。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表皮角化过度伴随有部分区域角化不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左耳上皮层厚度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表皮仍可见轻度角化过度现象。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上皮层厚度显着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 TB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均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肥大细胞数均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各组小鼠血清Ig E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血清Ig E水平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血清Ig E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均出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6各组小鼠左耳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平均光密度(AOD)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左耳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中IL-4、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的IL-4、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都出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高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的IL-4、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呈现出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AD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的IFN-γ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表达的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沙棘果油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单细胞悬液中CD207/CD326、CD86、OX40和MHCⅡ阳性细胞所占的比例均显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各组阳性细胞下降的趋势与沙棘果油剂量呈相关性。第二部分1肉眼观察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未见明显炎症损害改变表现。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肤于实验第7天开始出现红肿、粗糙、变硬,随着涂抹MC903次数的增加,小鼠逐渐出现表皮干燥和脱屑,皮肤炎症症状日渐加重,个别小鼠左耳部皮肤出现溃烂和出血。基质组和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表现无明显差别。TFH干预组小鼠皮肤炎症症状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溃烂和出血表现减轻至消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及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炎症评分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炎症评分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炎症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组小鼠左耳厚度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第7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第10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第12天和第15天,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厚度均显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耳厚度显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第7、10、12、15天,与AD模型组比较,基质组小鼠左耳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HE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结构规则,细胞形态正常,上皮层次清晰完整。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表皮角化过度伴随有部分区域角化不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上皮层厚度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相比,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上皮层厚度显着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上皮层厚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4 TB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和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均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相比,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左耳部皮肤组织中肥大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5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统计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TFH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显着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显着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质组小鼠颌下淋巴结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6各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皮损处皮肤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FLG、LOR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模型组和基质组比较,FLG、LOR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7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D模型组、基质组、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D模型组比较,TFH干预组小鼠左耳部组织中IL-4、IFN-γ、TNF-α和及TSLP m RNA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基质组IL-4、IFN-γ、TNF-α和TSLP m 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8不同浓度的TFH对Ha Ca T细胞增殖活性影响检测显示:与0mg·L-1 TFH组比较,仅2.5 mg·L-1 TFH组OD值呈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细胞因子抗体阵列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IFN-γ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MCP-1、MCP-3、MDC、PDGF-BB和TARC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NF-α/IFN-γ组比较,TNF-α+IFN-γ+TFH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α、IL-1β、IL-6、MCP-1、MCP-3、MDC、PDGF-BB和TAR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和TARC含量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余四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TARC的含量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NF-α/IFN-γ模型组比较,不同浓度TFH干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TARC的含量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个浓度的TFH干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MDC、TARC的含量随TFH浓度增加而降低,呈量效关系。11 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38、ERK、NF-κB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显示:各组细胞中p38、ERK和NF-κB蛋白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NF-α/IFN-γ模型组中p-P38、p-ERK和p-NF-κB表达水平显着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NF-α/IFN-γ模型组比较,三个浓度TFH干预组细胞中p-p38、p-ERK和p-NF-κB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呈量效关系。结论:1沙棘果油能够减轻AD小鼠皮肤局部炎症反应,降低AD小鼠由Ig E介导的超敏反应强度,抑制AD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应答强度。2沙棘果油通过抑制AD小鼠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TSLP表达,进而抑制皮肤LCs的迁移和成熟,调节Th1/Th2平衡。3 TFH能够减轻AD小鼠皮肤局部炎症反应,抑制AD小鼠局部引流淋巴结的免疫应答强度。4 TFH上调AD小鼠皮损组织中FLG、LOR的表达水平,修复AD小鼠皮肤屏障。5 TFH通过抑制AD小鼠皮损部位皮肤组织中TSLP的表达,改善AD小鼠Th1/Th2失衡状态。6浓度为2.5 mg·L-1的TFH对Ha Ca T细胞具有促增殖作用。7 TFH通过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TNF-α/IFN-γ诱导的Ha Ca T炎症反应。

涂心云[7](2020)在《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文中认为目的:系统分析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希望做出客观且可靠的评价,为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用药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有关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的临床研究文献。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使用Cochrane手册评价符合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争议通过讨论解决。应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纳排标准,有25篇中文文献符合标准,总共包含3358例患者,应用改良Jadad量表质量评价,25篇低于3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有效率(RR=1.39,95%CI[1.22,1.57]),转阴率(RR=1.73,95%CI[1.41,2.11]),宫颈炎疗效(RR=2.55,95%CI[1.36,4.77]),宫颈炎积分(WMD=5.84,95%CI[4.13,7.55]),RLU/CO(WMD=85.09,95%CI[80.38,89.79]),HCII改善的(RR=2.09,95%CI[1.65,2.65];不良反应(RR=0.39,95%CI[0.19,0.80])。结论: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临床疗效确切。但因为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RCT来验证,因此本次研究结果尚不能完全指导临床。

陈施梦[8](2020)在《加味二妙方防治SIL 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加味二妙方防治SIL患者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评价该经验方防治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减少术后HPV持续感染,预防SIL复发及进展提供中医治疗新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3月因SIL在江苏省中医院妇科就诊行LEEP治疗的患者,术前HR-HPV阳性,中医辨证符合湿热下注证60例,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二妙方治疗,对照组予术后随访观察,于治疗6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术后HR-HPV转阴率:治疗组HR-HPV转阴率为82.76%(24/29),对照组HR-HPV转阴率为58.62%(17/29),治疗组术后HR-HPV转阴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HPV感染构成术后转阴率:单一 HPV感染转阴率,治疗组转阴率为84.21%(16/19),对照组转阴率为82.35%(14/17),两组对单一 HPV感染转阴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重HPV感染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88.89%(8/9),对照组转阴率为30.00%(3/10),治疗组对二重HPV感染转阴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HPV感染型别术后转阴率:16型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77.78%(7/9),对照组转阴率为60.00%(6/10):18型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66.67%(2/3),对照组转阴率为50.00%(2/4);33型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100.00%(3/3),对照组转阴率为50.00%(1/2);52型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100.00%(6/6),对照组转阴率为45.45%(5/11):56型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100.00%(1/1),对照组转阴率为33.33%(1/3):58型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100.00%(5/5),对照组转阴率为50.00%(1/2)。治疗组在16、18、33、52、56、58型感染中转阴率都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病理级别术后HPV转阴率:慢性宫颈炎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100.00%(2/2),对照组转阴率为50.00%(1/2);LSIL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81.82%(9/11),对照组转阴率为50.00%(5/10):HSILHPV转阴率比较,治疗组转阴率为81.25%(13/16),对照组转阴率为64.71%(11/17)。治疗组在慢性宫颈炎、LSIL、HSIL中的术后HPV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宫颈细胞学结果:治疗组细胞学异常率为3.45%(1/29),对照组细胞学异常率为13.79%(4/29),异常结果均为ASC-US,治疗组细胞学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中医证候积分: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7)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0%(27/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2%(19/29),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二妙方能够防治湿热下注证SIL患者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2)加味二妙方对于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防治在HPV:::重感染中疗效确切。

蒲卫[9](2020)在《对比两种药物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对比两种药物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9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者140例,随机分为A组68例和B组72例。A组给予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B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对比两组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宫颈液基细胞学指标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在30-50岁之间比例为77.1%;2.两组治疗后1月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A组51.5%,B组3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A组75.0%,B组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不同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慢性宫颈炎76.1%,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7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组不同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慢性宫颈炎76.1%,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73.1%)与B组不同宫颈病变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慢性宫颈炎为53.1%,低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为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A组HPV16/18转阴率(44.4%)与B组(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A组宫颈液基细胞学ASCUS/LSIL转阴情况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0%)与B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对慢性宫颈炎或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疗效比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好;2.尤其是停药3个月后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转阴率更高;3.抗HPV生物蛋白敷料可更好的改善宫颈液基细胞学指标;4.抗HPV生物蛋白敷料药物安全性好。

覃晓洵[10](2019)在《“益气清热法”治疗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比较“益气清热”方中药口服联合辛复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内给药与单纯使用辛复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阴道给药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PV转阴情况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等,评估“益气清热”方干预对本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形成新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治疗方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同时探索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以为中医治疗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机制研究做铺垫。方法:收集30-55岁,并于2017年9月-2018年11月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且中医证型均符合气阴两虚兼湿热下注证的患者74例。根据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益气清热”方联合辛复宁治疗)和对照组(辛复宁治疗)各37例。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含带下情况)、HPV转阴情况,并研究治疗前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后,两组各证候积分及总积分都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积分及总积分的变化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次要证候的组间比较,两组在改善患者“大便干结”证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405,P=0.160>0.05);气阴两虚证(次要证候)中的其他证候(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口干舌燥,自汗盗汗;面色?白;胃纳饮食)及总积分治疗后比较,组间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0<0.01)。(2)根据中医证候评定标准,将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进行评定,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74,P=0.008<0.05)。(3)治疗后,试验组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为65.4%;对照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率为42.2%;试验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转阴结果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5.222,P=0.022<0.05)。(4)对比HPV16型、HPV18型、HPV51型、HPV52型、HPV58型以及其余高危型6种病理分型的转阴情况,试验组中HPV18型转阴率最高,为83.3%,而对照组该分型转阴率为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Fisher精准检验P=0.048<0.05),其余分型转阴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5)血液中IL-1β、IL6、IL8、TNF-α的水平与宫颈病变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54、0.409、0.314、0.406,P值均小于0.05)。结论:(1)采用“益气清热”方中药口服联合辛复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阴道给药治疗气阴两虚兼湿热下注型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较单纯使用西药局部用药更能提高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转阴率,且“益气清热”方干预本病对HPV18型疗效最佳。(2)随着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加深,患者血液中IL-1β、IL6、IL8、TNF-α的水平也随之升高。

二、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大品种妇科千金片/胶囊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妇科千金片/胶囊及原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
    1.1 千斤拔
    1.2 金樱根
    1.3 穿心莲
    1.4 单面针
    1.5 功劳木
    1.6 当归
    1.7 鸡血藤
    1.8 党参
2 妇科千金片/胶囊的质量控制
    2.1 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2.2 成药的质量控制
3 妇科千金片/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药理作用
    3.1 药代动力学[74]
    3.2 抗炎作用
    3.3 抑菌作用
    3.4 镇痛作用
    3.5 免疫增强作用
    3.6 补血作用
    3.7 补气作用
4 妇科千金片/胶囊的临床应用
    4.1 治疗慢性盆腔炎
        4.1.1 单独服用治疗
        4.1.2联合西药治疗
        4.1.3 联合其他疗法治疗
    4.2 治疗慢性宫颈炎
        4.2.1 单独服用治疗
        4.2.2联合西药治疗
        4.2.3 联合物理疗法治疗
    4.3 治疗子宫内膜炎
    4.4 其他临床应用
5 结语

(2)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论文提纲范文)

1 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目前的治疗措施
2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的可行性

(3)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1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1.1 杏香兔耳风化学成分
        1.2 白术的化学成分
    2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质量分析研究
    3 复方杏香兔耳风药理学研究
        3.1 杏香兔耳风的药理学研究
        3.2 白术的药理学研究
    4 临床应用
        4.1 阴道炎
        4.2 盘腔炎
        4.3 子宫内膜炎
        4.4 宫颈炎、宫颈糜烂
第一章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制备及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引言
    1.2 实验部分
        1.2.1 样品与试剂
        1.2.2 仪器设备
        1.2.3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制备
        1.2.4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鉴别
        1.2.5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质量测定
        1.2.6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的分析供试品制备
        1.2.7 液质条件
    1.3 复方杏香兔耳风质量分析实验结果
        1.3.1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浸膏得率
        1.3.2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鉴别
        1.3.3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含量测定
    1.4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1.4.1 液质条件优化
        1.4.2 黄酮类化合物
        1.4.3 绿原酸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1.4.4 木脂素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1.4.5 倍半萜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
        1.4.6 其他类化合物
    1.5 总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体内代谢物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仪器设备
        2.2.3 动物实验
        2.2.4 样品收集
        2.2.5 生物样品处理
        2.2.6 液相与质谱条件
    2.3 实验结果
        2.3.1 关联分析策略
        2.3.2 复方杏香兔耳风大鼠血浆、尿液、粪便和胆汁代谢产物分析
        2.3.3 有机酸类化合物代谢产物解析与鉴定
        2.3.4 黄酮类化合物代谢产物解析与鉴定
        2.3.5 绿原酸类化合物代谢产物解析与鉴定
        2.3.6 木脂素类化合物代谢产物解析与鉴定
        2.3.7 倍半萜类化合物代谢产物解析与鉴定
    2.4 讨论与总结
第三章 复方杏香兔耳风的药效学研究
    3.1 引言
    3.2 动物模型的建立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动物
        3.2.3 实验方法
        3.2.4 结果
    3.3 复方杏香兔耳风对宫颈炎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
        3.3.1 材料
        3.3.2 实验方法
        3.3.3 结果
    3.4 讨论与总结
第四章 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代谢组学研究
    4.1 引言
    4.2 大鼠血浆代谢组学的研究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
    4.3 粪便代谢组学的研究
        4.3.1 材料与仪器
        4.3.2 实验方法
        4.3.3 实验结果
    4.4 讨论与总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个人简历

(4)534例HR-HPV感染患者中医证型、阴道微生态分布及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样本量估算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标本采集
    3.2 调查问卷
    3.3 质量控制
    3.4 统计方法
    3.5 技术路线图
4 研究结果
    4.1 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4.2 HR-HPV感染的宫颈细胞学结果分布
    4.3 HR-HPV感染的中医证型分布
    4.4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4.5 宫颈病变的其他相关危险因素 讨论
1 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HR-HPV感染规律
    1.2 HR-HPV的年龄分布特征
2 HR-HPV的宫颈细胞学分布特征
3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4 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5 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
6 中医指导HPV预防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1 西医对人乳头瘤病毒的认识
    1.1 HPV病毒的结构
    1.2 HPV分型
    1.3 HR-HPV致病机制
    1.4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1.5 HPV流行病学研究
    1.6 HPV的防治
2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
    2.1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2.2 阴道微生态的评价方法
    2.3 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
3 中医对HR-HPV感染的认识
    3.1 带下病病因病机
    3.2 现代医家对HR-HPV感染病因病机的认识
    3.3 邪伏子门与宫颈HPV感染
    3.4 HR-HPV感染的中医证型
    3.5 中医药治疗宫颈HPV感染及宫颈病变
4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炎疗效及对IL-6、TNF-α和VEGF水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疗效评定
        1.4.1 疗效判定标准[8]
        1.4.2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宫颈修复时间比较
    2.3 两组CD+3、CD+4、NK、CD+4/CD+8水平比较
    2.4 两组CRP、TNF-α、IL-6和VEGF水平对比
    2.5 两组VAS评分和SF-36评分比较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6)基于Th1/Th2平衡研究沙棘果油及其有效成分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沙棘果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
    论文一 沙棘果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沙棘果油对特应性皮炎小鼠Th1/Th2平衡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沙棘总黄酮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
    论文三 沙棘总黄酮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皮肤屏障的保护作用及Th1/Th2平衡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四沙棘总黄酮对IFN-γ/TNF-α诱导的Ha Ca T细胞抗炎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沙棘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文献检索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文献筛选
    3 资料提取
    4 质量评价
    5 统计分析方法
    6 流程图
结果
    1 文献情况
    2 Meta 分析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加味二妙方防治SIL 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SIL的研究进展
        1.1 SIL发病相关因素
        1.2 SIL防治现状
        1.3 SIL与术后HPV持续感染
    2. 中医对带下病的研究进展
        2.1 病名沿革
        2.2 病因病机与辨证分型
        2.3 治则治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3 诊断标准
        1.4 LEEP术指征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标准
    2. 研究内容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2.4 统计学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HPV感染情况分析
        3.3 试验结果
        3.4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加味二妙方解析
        2.1 加味二妙方组方
        2.2 加味二妙方特点
        2.3 加味二妙方防治HPV及SIL的研究现状
    3. 术后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
    4. 术后随访
    5. 试验结果分析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对比两种药物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2 纳入排除原则
    3 给药方法
    4 筛查方法及评判标准
    5 随访观察指标
    6 统计学处理
    附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益气清热法”治疗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分组
        1.2.1 样本量估算及其计算依据
        1.2.2 随机分组方法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诊断标准
        1.3.3 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4.1 纳入标准
        1.4.2 排除标准
        1.4.3 剔除标准
        1.4.4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与设计
    2.2 标本采集
        2.2.1 HPV标本采集方法
        2.2.2 TCT标本采集方法
        2.2.3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方法
    2.3 检测方法
        2.3.1 宫颈HPV分型检测方法
        2.3.2 新柏氏TCT液基细胞检测方法
        2.3.3 阴道镜活检标本病理检测方法
        2.3.4 细胞因子检测方法
    2.4 治疗方案
        2.4.1 药物
        2.4.2 给药方式
    2.5 观察指标
        2.5.1 宫颈高危型HPV分型
        2.5.2 新柏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
        2.5.3 阴道镜检查及活检
        2.5.4 中医证候积分
        2.5.5 细胞因子检测
        2.5.6 安全性指标
    2.6 不良事件的观察与评价
        2.6.1 定义
        2.6.2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关性的判别标准
        2.6.3 安全性评价标准及解决方案
    2.7 疗效评定标准
    2.8 统计学检测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1.1 两组患者入组年龄的比较
        3.1.2 两组患者孕次及产次的比较
        3.1.3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1.4 两组患者宫颈 HPV 分型构成情况
    3.2 中医临床疗效比较
        3.2.1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2.2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3.2.4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宫颈高危型HPV转阴情况比较
        3.3.1 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 HPV 转阴结果
        3.3.2 两组患者治疗后宫颈 HPV 各亚型转阴结果比较
    3.4 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3.5 安全性评价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4.1 理论依据
        4.1.1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相关阐述
        4.1.2 宫颈HPV感染相关治疗
        4.1.3 宫颈HPV感染与中医“带下病”
        4.1.4 “益气清热”组方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4.1.5 辛复宁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作用机制
        4.1.6 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
    4.2 临床疗效分析
        4.2.1 中医临床证候的疗效分析
        4.2.2 宫颈高危型HPV转阴结果分析
        4.2.3 细胞因子与宫颈病变相关性分析
    4.3 不足与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在校期间已发表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附录2 :在校期间其他已发表学术论文
    附录3 :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四、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大品种妇科千金片/胶囊的研究进展[J]. 张鹏,凌勇根,白璐,何媚,吴梦瑶,张素英,龚云,杨秀伟.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02)
  • [2]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子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J]. 林楚娟,卿荣珍. 河南中医, 2021(09)
  • [3]复方杏香兔耳风抗宫颈炎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D]. 李军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534例HR-HPV感染患者中医证型、阴道微生态分布及宫颈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D]. 钱雪佳.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康复新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宫颈炎疗效及对IL-6、TNF-α和VEGF水平影响[J]. 王丽娜,张莹,刘荣霞,梁珊.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0(06)
  • [6]基于Th1/Th2平衡研究沙棘果油及其有效成分对特应性皮炎小鼠的干预作用[D]. 王欣欣.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保妇康栓治疗高危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系统评价[D]. 涂心云.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加味二妙方防治SIL LEEP术后HR-HPV持续感染的临床研究[D]. 陈施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对比两种药物治疗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感染的临床疗效[D]. 蒲卫.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10]“益气清热法”治疗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的临床研究[D]. 覃晓洵.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中药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