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碘含量

碘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碘含量

一、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碘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刘蓉[1](2020)在《多孔材料制备及其对碘吸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众所周知,核能会产生放射性污染物,会导致环境污染风险显着提高。因此,对核废料需要进行慎重的管理和处置。在放射性核废料中,129I和131I作为碘的两种同位素,是重要且危险的,因此更需要谨慎对待。与此同时,碘也是一种稀缺资源,由于用碘及含碘的化合物生产的下游产品众多,许多国家对碘对具有较大的需求缺口。有研究称,盐湖卤水中的碘含量远高于海水,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但是从盐湖卤水中提取碘鲜有报道。另外,由于碘在水中以多种形态存在,难以测定其在水中的准确含量,而且碘的吸附剂一般具有强极性,在水中稳定性较差,目前报道的大多数研究都是从有机溶剂中吸附碘,还没有从水环境中直接吸附碘的相关报道。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准确测定水中的碘浓度的方法,同时制备能够高效吸附碘的材料,从水环境中吸附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保护环境和开发资源都有现实意义。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提出了用环己烷萃取法测定碘分子浓度的方法,实现了碘分子与其他离子的分离,环己烷-碘溶液显色性好,吸收峰强且单一,建立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到99.9%以上,是一种较为良好的测定水溶液中碘单质的方法。另外,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两种沸石咪唑骨架材料ZIF-8和ZIF-67,利用XRD、TGA、SEM-EDS、TEM、XPS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形貌结构及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验证了两种材料良好的化学和热稳定性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探究了两种材料对碘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60 min内,两种吸附剂对碘达到吸附平衡,吸附行为可以通过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两种材料对碘单质的吸附过程都属于线性吸附,对碘单质的吸附量可以高达2000.00 mg g-1。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两种了以锆为中心离子,卟啉为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PCN-223和PCN-223-HPP(PCN-223-HPP经过超高压处理)用作吸附剂,能够有效吸附水中的碘。PCN-223和PCN-223-HPP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能够在300 Mpa高压下对碘进行吸附。PCN-223-HPP的比表面积比PCN-223高200 cm2g-1,因此,PCN-223-HPP的吸附能力高于PCN-223。PCN-223和PCN-223-HPP的再生能力良好,四个循环周期后仍然能保持75%以上的吸附能力。首次吸附试验中对碘的吸附能力最高可达1300.00 mg g-1。另外,材料在超高压下的吸附效果与常压下没有差别,说明材料具有优越的稳定性及在深海高压下工作的能力。

何思琪[2](2020)在《湿法磷酸中碘的高效分离提取》文中研究说明磷矿所含的伴生碘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却难以直接开采。在使用湿法磷酸(WPA)工艺分解磷矿时发现碘会进入磷矿酸解液(PA)中,对PA中的微量碘进行高效分离回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实现了从WPA中提碘的工业化生产,但随着磷矿中碘的含量降低,导致在PA中碘的浓度大幅度降,使得碘的富集捕捉越发困难,成本也在逐步攀升。本文对PA中碘的分离体系提出一种新型分离方式-泡膜分离法。论文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开展不同条件下对磷矿中碘的浸出及其氧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不同磷酸和硫酸的比值、液固比、温度对磷矿中碘浸出率的影响,当温度75℃、液固比4:1、磷酸和硫酸的比值为3:2时,碘的浸出率可达68.8%,碘离子在PA中的浓度为2.12 ppm,碘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于PA中。以不同氧化剂(NH4)2S2O8、H2O2、Fe(NO3)3等将I-氧化成I2的效果影响进行研究,其中(NH4)2S2O8对I-的氧化性能最好,氧化后I-在PA的残留率仅为1.91%。(2)开展不同捕捉剂对碘捕捉效率的影响研究。在(NH4)2S2O8氧化条件的基础上,采用SO17、二甲苯、四氯化碳,磺化煤油等不同捕捉剂,在不同的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率等对碘捕捉效率的影响。当温度为45℃、(NH4)2S2O8:PA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24、SO17:PA加入量的体积比为1:3、反应时间为60 min、其中SO17对碘的捕捉效率最好,在不搅拌的情况下碘的捕捉效率可达99%,同时对SO17展开循环性能研究,经过7次循环测试后,对碘的捕捉率仍在95%以上。将捕捉剂的温度加热至185℃,可将捕捉剂中的碘进行回收利用。(3)开展了碘的捕捉机理分析研究。以气泡运输原理为基础,运用恒界面池法,设定分离层相和溶液相最大接触面积,开展在不同温度下对含碘气泡在PA及捕捉相中形成与上升过程的研究。利用温度、PA的粘度、捕捉剂的粘度、捕捉剂的表面张力,碘蒸汽的粘度等对气泡的上升速率及破裂进行计算,探讨气泡运输速率方程Peebles方程并借助该方程建立含碘气泡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与实验数据结果相符性能较好,可以指导碘的分离和捕捉过程。

任蓉[3](2020)在《碘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CV)将L-谷氨酸、L-组氨酸、甘氨酸、L-酪氨酸、L-甲硫氨酸以及石墨烯分散液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出了聚L-谷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G-GO/GCE)、聚L-组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H-GO/GCE)、聚甘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Gly-GO/GCE)、聚L-酪氨酸/石墨烯(PLT-GO/GCE)、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PLM/GCE)和聚L-甲硫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M-GO/GCE)。运用交流阻抗(EIS)及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制备的电极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循环伏安技术(CV)、示差脉冲伏安技术(DPV)、线性溶出伏安法(LSV)和方波溶出伏安法(SWV)研究了碘的电化学行为,探讨了电化学反应机理。建立了碘的测定新方法,运用于含碘离子的样品检测中,结果令人满意。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有:(1)聚L-谷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G-GO/GCE)、聚L-组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H-GO/GCE)、聚甘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Gly-GO/GCE)、聚L-酪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T-GO/GCE)、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PLM/GCE)和聚L-甲硫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PLM-GO/GCE)最佳条件的选择和修饰电极的表征;(2)探究在PLG-GO/GCE、PLH-GO/GCE、Gly-GO/GCE、PLT-GO/GCE、GCE、PLM/GCE以及PLM-GO/GCE等修饰电极下碘离子的电化学行为;(3)碘离子在PLG-GO/GCE、PLH-GO/GCE、Gly-GO/GCE、PLT-GO/GCE等修饰电极下的最佳测定条件的选择;(4)碘离子在GCE、PLM/GCE以及PLM-GO/GCE修饰电极下的机理探讨;(5)碘离子和抗坏血酸在Gly-GO/GCE修饰电极下同时测定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着重探究部分如下:1、将GCE电极以及采用循环伏安技术(CV)制备的PLG-GO/GCE、PLH-GO/GCE、Gly-GO/GCE、PLT-GO/GCE、PLM/GCE和PLM-GO/GCE修饰电极使用扫描电镜(SEM)表征,对PLG-GO/GCE、PLH-GO/GCE、Gly-GO/GCE、PLT-GO/GCE修饰电极再使用交流阻抗(EIS)进行表征。2、分别使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L-谷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聚L-组氨酸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聚甘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和聚L-酪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技术(CV)和示差脉冲伏安技术(DPV),在各自最佳条件下对I-的电化学行为进行研究和比较。聚L-谷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在5.00×10-71.00×10-3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1.00×10-7mol/L;聚L-组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在2.50×10-61.00×10-3mol/L浓度范围内与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为7.50×10-7mol/L;I-在Gly-GO/GCE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1.00×10-61.00×10-3mol/L,最低检出限为5.00×10-7mol/L;PLT-GO/GCE修饰电极上的线性范围5.00×10-61.00×10-3mol/L,最低检出限为1.00×10-6mol/L。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的I-,结果令人满意。3、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极:玻碳电极、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和聚L-甲硫氨酸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建立了测定碘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使用差分脉冲安法测定碘,其浓度分别在1.00×10-61.00×10-3mol/L范围内与峰电流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碘的最低检出限为7.50×10-7mol/L。其中聚L-甲硫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RSD为2.4%。使用不同电极和不同测定方法检测海产品中的碘离子,结果无显着性差别,令人满意。4、分别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极:玻碳电极、聚L-甲硫氨酸修饰电极和聚L-甲硫氨酸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详细研究了不同酸碱度条件,不同电位范围和扫描速率下碘的电化学行为,并且探讨了碘的氧化还原机理。5、采用循环伏安技术(CV)和示差脉冲伏安技术(DPV),以工作电极为聚甘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对溶液中碘离子和抗坏血酸的电化学行为进行同时测定。在双组份测定的底液为pH2.5和最佳实验参数下,碘离子的最低检出限为3.00×10-6mol/L,抗坏血酸的最低检出限为8.30×10-7mol/L。

卢柄彤[4](2019)在《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的测定及脱除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子膜法生产烧碱是世界制碱行业的主流技术。其中,离子膜造价高昂,但原料盐水中碘的存在会对离子膜的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从而增加了制碱的成本。盐水中的碘最开始以I-的形式存在,但在电解过程中I-失电子将被氧化成IO3-、IO65-等,这是淡盐水中碘的主要存在形式。随着淡盐水循环利用次数增加,这些离子将会积聚,导致二次盐水中碘的含量较高。当碘浓度高于0.2 mg/L(以I-计)时,将会与Na+、Ba2+、Mg2+、Ca2+、Sr2+等离子结合生产难溶的 Ba5(I06)2、Mg5(IO6)2、Ca5(I06)2、Sr5(I06)2等沉淀沉积于离子膜上,从而导致槽电压升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增加等。因此,对工艺盐水中的碘含量进行准确的分析检测,选用合适的脱除方法除去工艺盐水中的碘,对于保护离子膜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通过对改进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和硫氰化铁-亚硝酸分光光度法的讨论,建立了适用于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复合吸附剂吸附法对脱氯淡盐水和高盐水进行碘的脱除研究,成功脱除了这两种盐水中所含的大部分碘。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建立了氯碱工艺盐水中碘含量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其检出限为0.3 μg·L-1,测定下限低于1.0 μg·L-1。对烧碱生产工艺中二次盐水和脱氯淡盐水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5.00%~104.0%范围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低于8.0%;此外,卤水中高浓度的氯化钠对该测定方法的准确度没有明显的影响。(2)研究了脱氯淡盐水的脱碘技术。通过实验确定的脱碘条件为:pH值2.5左右,反应30 min后,加入1.8 mL浓度为1 g/L的还原剂溶液,反应40 min,通入复合吸附剂吸附柱,以5 mL/min的流速流出,脱除后溶液中的碘含量在0.31 mg/L左右,碘脱除率在90%以上。(3)研究了电厂高盐水的脱碘技术。通过实验确定的脱碘条件为:调节pH值至2.0左右,加入0.3 mL 5%的氧化剂溶液对100 mL的电厂高盐水氧化50 min,通入复合吸附剂吸附柱,以6 mL/min的流速流出,脱除后卤水中的碘含量约为0.04 mg/L,碘脱除率可达95%以上。

李宏[5](2019)在《天然气水合物水体组分和气体组分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天然气水合物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清洁能源之一,它对资源分配以及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建立了对天然气水合物中水体组分的分析方法和对其气体分子的分析方法,同时通过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合成进行模拟实验研究,并将该方法应用到水合物样品的测试,对其合成及分解过程中的气体组分和水体组分变化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溶液中主要离子(包括Cl-、Br-、I-、Na+、K+、Ca2+等)的测定条件进行分析,包括离子调节剂、pH适用范围、搅拌速度、响应时间等,通过各离子进行标准线性关系实验、灵敏度实验以及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进行评价。得各离子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基本在0.9964~1之间,各离子电位与其浓度的对数的线性关系均良好;检出限满足操作说明的要求,灵敏度较高;各离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37%~1.268%之间,优化条件下测试结果良好。(2)对离子间相互干扰分析研究,卤族元素离子间相互干扰性较强,氧化性强的离子相对于氧化性较弱的离子,测定结果使得氧化性较弱的离子的线性范围发生变化,并且二者之间浓度的差级越大,使得测量结果越偏离标准线性曲线;而氧化性较弱的离子相对于氧化性较强的离子,电极膜表面会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使得氧化性高的离子电极发生中毒现象。二者实验均可以通过回归实验得出在干扰离子下的回归方程,并且相关系数均挺好。(3)通过一次进样方式,利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和热导检测器并联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可以同时测定天然气水合物中CH4、C2H6、C3H8、C4H10、C5H12等烃类气体和CO2、O2等多种常规气体组分的含量。对色谱柱及柱箱温度、柱流速、进样口温度、检测器温度以及尾吹气与参考气流量条件优化。对标准气保留时间实验、校正曲线实验、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进行评价,其相关系数(R2)基本在0.9972~1之间,说明各气体组分浓度与其相对应的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在0.5%~3%以内,能较好地完成天然气中各组分的测定要求。(4)模拟研究了水合物在冰砂环境下的合成及分解过程,同时对天然气水合物合成及分解过程中的多元气体组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水合物在形成过程中会产生排盐效应,未参与水合物合成的残余溶液中的主要离子如Na+、K+、Ca2+、Cl-、SO42-离子浓度明显增大,水合物在合成过程中吸收了溶液中的纯水,使得周围的离子浓度变高。而主要的烃类气体组分在水合物合成过程发生了分异,并且未参与水合物合成的残余游离气及水合物分解气的各组分发生的分异程度不同,甲烷含量在游离气中明显增大,在分解气中明显减小;而乙烷、丙烷、丁烷组分含量在残余游离气中明显减小,在分解气中明显增大。该结论可以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层周围孔隙水中的离子浓度出现异常”这一现象提供很好的证明,同时气体组分的分异作用为气体来源的判断提供了方法。

吴俊,张明杰,李剑超[6](2017)在《农业地质样品中碘的分析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容量法、分光光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离子色谱法(IC)、离子选择电极法(ISE)、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中子活化分析(NAA)等不同的碘测定方法,并展望了该分析测试领域的前景。

江喜桥,高蓉[7](2017)在《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碘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摄入过多或不足都易对健康造成危害。碘的检测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法、离子色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等。前处理方法主要有湿消解法、干灰化法和微波消解法等。一种方便高效的检测方法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于准确了解碘水平至关重要,作者综述了国内外多种碘的检测分析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并展望未来检测方法和前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

柏林洋,蔡照胜[8](2014)在《食品中微量碘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食品中碘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摄入过多过少都会引起碘紊乱。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食品中碘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分子光谱法、原子光谱法、中子活化法、电化学法等。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作了比较和评述,并展望未来碘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

庞锦伟[9](2014)在《绿豆芽苗的碘营养强化及富碘芽苗烹制中成分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工作利用循环液膜培养方式添加外源碘制备富碘绿豆芽苗,同时考察了不同浓度外源碘对绿豆萌发至豆苗过程中萌发、生长和营养质量方面的影响,以及不同烹制处理对富碘绿豆芽苗中碘等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将富碘绿豆芽苗开发为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的富碘新食品提供一定理论和实验基础。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为了对含水率不同的植物样品中碘元素进行测定,建立了两种适用于不同植物样品的处理方法。其中,干法灰化-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适用于含水率较低的干植物样品(烘干样等)中碘元素的测定,测定紫菜标准品含量为82.00±1.68mg·kg-1符合参考值(79±8mg·kg-1),表明该方法准确度良好,采用干法灰化处理得到的灰分可应用于铁(Fe)、锌(Zn)、锰(Mn)、铜(Cu)等4种微量元素的测定;湿法还原-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适用于含水率较高的鲜植物样品中碘元素的测定,加标回收率96.2%,该法具有方便快捷、处理量大、设备简单、灵敏度高,为测定碘强化绿豆芽苗中碘元素含量提供测量手段。(2)采用循环液膜培养法,进行外源碘在绿豆芽苗中的生物强化:先用去离子水浸种6h,继用0~300mg·L-1碘离子(KI)溶液培育96h(从浸种开始计时)。研究碘浓度对绿豆发芽率,鲜重(单株重量),初生叶、上胚轴、下胚轴、初生根长度,下胚轴直径,次生根数等生长指标以及I和Cu、Fe、Mn、Zn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以考察碘强化对绿豆芽苗生长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0mg·L-1碘离子培养液对绿豆各生长指标显示无促进或弱促进作用,20~80mg·L-1对各项生长指标,尤其是胚轴长度和次生根数有显着促进,而大于100mg·L-1显着抑制其生长。24h时整株碘含量为2.25mg·kg-1FW (1mg·L-1)~183mg·kg1FW (300mg·L-1),48h时为1.58mg·kg-1FW(0mg·L-1)~104mg·kg-1FW(300mg·L-1),72h时为1.17mg·kg-1FW (CK)~163mg·kg-1FW(300mg·L-1),96h时为0.70(CK)~193mg·kg-1FW (300mg·L-1),同一培养时间绿豆芽苗中碘含量随碘培养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至一定浓度后再增加;同一培养液浓度绿豆芽苗碘含量随培养时间增长先降低后升高,综合考虑生长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碘强化绿豆芽苗培育适宜培养液浓度为20~80mg·L-1。综合考虑生长指标和微量元素含量,碘强化绿豆芽苗培育适宜培养液浓度为20~80mg·L-在优化后的消化条件(干法灰化法)和FAAS工作参数下,对不同浓度碘离子培养液、不同时间下所培养的绿豆产品中Cu、Fe、Mn和Zn等4种微量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各浓度培养液所培养的绿豆芽苗中4种元素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显着降低,缺碘Hoagland’s培养液在所研究时间中亦不能增加绿豆芽苗中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适当浓度的碘离子(20~80mg·L-1)可以促进绿豆对Cu、Fe、Zn的溶出,但过高的碘浓度(>100mg·L-1)将抑制绿豆对Cu、Fe、Mn的渗出,培养末期绿豆均能从培养液中重新利用Fe、Mn、Zn三种微量元素。(3)采用2,6-二氯靛酚法和考马斯亮蓝G250法分别对碘强化绿豆芽苗中Vc和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定萌发时间、不同碘离子培养液浓度下所培养绿豆产品中Vc、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着性变化。除48h外,其余培养时间下Vc含量均呈现随培养液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一培养时间、20~80mg·L-1培养液所培养绿豆产品中Vc含量显着高于其他浓度培养液相应产品的Vc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同浓度碘强化绿豆产品中蛋白质均显着性降低;1~60mg·L-1培养绿豆产品中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其余浓度培养液相应产品的蛋白质含量,说明一定浓度的碘离子促进了绿豆蛋白质分解转化为有利于人体吸收的小分子肽链和氨基酸。因此,综合考虑生长指标、微量元素含量、Vc和蛋白质含量等指标,碘强化绿豆芽苗培育适宜培养液浓度为20~60mg·L-1。(4)模拟实际情况,建立了煮制、蒸制、烘烤、油炸四种常见烹制实验方法。对富碘绿豆芽苗进行了烹制实验(煮制、蒸制、烘烤、油炸),研究不同烹制条件下碘含量的变化;此外,对富碘绿豆芽苗还进行了煮制实验,考察了煮制过程中4种金属微量元素(Cu、Fe、Mn和Zn)的损失程度。结果表明,不同烹制方法对富碘绿豆芽苗中碘元素的保留存在显着性差异。富碘绿豆芽苗中碘含量随煮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煮制时间超过10min后,碘元素溶出基本达到平衡,其(碘)保留率仅为33.5%,煮制0~30min碘含量近似符合方程Cr=55.49-6.13t+0.313t2-4.99×10-3t3,R2=0.9898;除Mn元素无明显变化外,其余金属元素保留率随煮制时间的增长而降低,各元素保留率由小到大依次为:I(33.5%)、Cu(50.0%)、Zn(54.1%)、Fe(61.9%)、Mn(几乎无损失)。经烘烤处理发现,富碘绿豆芽苗(鲜样)中碘元素不会随水分的加热挥发而损失;短时间烘烤(<15min)对碘元素量无显着减小,但长时间烘烤(30min)会导致碘元素显着损失。油炸处理主要考察油温对富碘绿豆芽苗中碘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油炸温度的升高,碘元素保留率越高,较低温度(150℃)对色素破坏程度较小,但碘含量显着降低,保留率为75.1%,高温(180℃和220℃)油炸处理对碘含量无显着影响。在蒸制处理方面,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富碘绿豆芽苗中碘含量变得越低,蒸制30min碘保留率仅65.8%。使用普通绿豆芽苗菜(未富碘)进行了加碘煮制实验并与富碘绿豆芽苗煮制实验进行对比,以考察富碘绿豆芽苗菜和实际生活中加碘煮制普通绿豆芽苗菜在补充碘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绿豆芽苗在加碘煮制过程中(0~30min)碘含量无显着增加,而富碘绿豆芽苗在煮制过程中碘含量虽然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在煮制含量最低时(15min,18.19mg·kg-1FW),富碘绿豆芽苗中碘含量是普通绿豆芽苗中碘含量的50.8倍。以摄入150μg碘作为日摄入参考值,仅需8.24g即可满足人体需求,因此富碘绿豆芽苗产品有潜力作为人体摄入碘元素的来源。

王君,郑静雨[10](2013)在《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快速测定尿碘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一种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快速测定尿碘的方法进行实际应用评价。方法根据我国机械行业标准JB/T9362-1999《离子选择电极技术条件》要求测定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的性能参数及选择性系数;以国家标准参考物质(GBW09108~GBW09110)了解该方法测定的准确度;并应用该方法快速检测126例现场尿样的尿碘含量,并与国家卫生行业标准方法(WS/T107-2006)——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斜率≥55 mV,响应时间<2 min,适用pH值范围为2~10,内阻<500 kΩ,重复性误差<2 mV,稳定性<±8 mV/24 h,检测范围为50~690μg/L,适用温度范围为5~60℃;碘离子对氯离子(Cl-)和硫离子(S2-)等离子的选择性系数达到10-7数量级;尿液中的有机物质均不干扰测定。对国家标准参考物质的测定结果在给定的标准值范围内。2种方法测定126份样本尿碘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7,P=0.604),相关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972 9X+4.484 5,r=0.978 7)。结论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可以用于尿碘的测定。

二、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碘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碘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多孔材料制备及其对碘吸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碘的概述
    1.2 碘的行业现状
    1.3 碘的提取技术
    1.4 ZIFs材料概述
    1.5 MOFs材料概述
    1.6 本论文的意义及基本内容
    1.7 本论文的研究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ZIFs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碘的吸附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材料和方法
        2.3.1 材料制备
        2.3.2 材料表征
        2.3.3 吸附实验
        2.3.4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材料表征
        2.4.2 吸附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卟啉MOFs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碘单质的吸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3.3 材料和方法
        3.3.1 材料制备
        3.3.2 材料表征
        3.3.3 吸附实验
        3.3.4 数据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材料表征
        3.4.2 吸附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及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2)湿法磷酸中碘的高效分离提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磷矿资源概况
        1.1.1 国外磷矿资源概况
        1.1.2 国内磷矿资源概况
    1.2 碘及其资源概况
    1.3 湿法磷酸工艺
        1.3.1 硫酸法
        1.3.2 盐酸法
        1.3.3 硝酸法
    1.4 湿法磷酸中碘的分离研究现状
        1.4.1 空气吹出法
        1.4.2 离子交换法
        1.4.3 吸附法
        1.4.4 溶剂萃取法
        1.4.5 沉淀法
        1.4.6 其他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2.3 实验工艺路线
    2.4 实验方法
        2.4.1 磷矿酸解液的制备
        2.4.2 碘模拟液的制备
        2.4.3 泡膜分离法
        2.4.4 碘的收集方法
    2.5 分析检测方法
        2.5.1 磷矿组分分析
        2.5.2 磷矿中碘含量的测定
        2.5.3 磷矿酸解液中P_2O_5的测定
        2.5.4 磷矿酸解液中碘的存在形式
        2.5.5 磷矿酸解液中碘含量的测定
        2.5.6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5.7 表面张力的测定
        2.5.8 偏光显微镜分析
第三章 氧化剂及捕捉剂对碘分离效果的影响
    3.1 磷矿酸解液的制备对碘浸出率的影响
        3.1.1 正交实验
        3.1.2 方差实验
    3.2 磷矿酸解液成分分析
        3.2.1 化学成分分析
        3.2.2 碘的存在形式
    3.3 氧化剂对碘的氧化性研究
        3.3.1 氧化剂的选择
        3.3.2 氧化特性曲线的分析
        3.3.3 酸解液中碘的氧化机理
    3.4 捕捉剂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矿酸解液中碘的泡膜分离
    4.1 工艺条件对磷矿酸解液中碘的分离效率研究
        4.1.1 搅拌速率的影响
        4.1.2 反应时间的影响
        4.1.3 氧化剂的影响
        4.1.4 捕捉剂的影响
        4.1.5 不同温度下分离体系的平衡速率
        4.1.6 分离体系对其他离子的影响
    4.2 捕捉相的红外分析
    4.3 捕捉剂的循环利用性探究
    4.4 捕捉相中碘的收集
        4.4.1 收集剂的选择
        4.4.2 碘收集条件的选择
        4.4.3 收集相中碘的存在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离捕捉碘的动力学研究
    5.1 分离碘的宏观迁移分析
    5.2 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5.3 各系统下的扩散系数计算
        5.3.1 碘蒸汽-空气
        5.3.2 碘-磷矿酸解液
        5.3.3 碘蒸汽-SO17
    5.4 动力学过程的分析
        5.4.1 碘分子在水相中的作用力
        5.4.2 捕捉剂表面张力的计算
        5.4.3 泡膜法中含碘气泡的成长
        5.4.4 泡膜法中含碘气泡上升速度的计算
        5.4.5 SO17分子之间的空间大小的计算
        5.4.6 含碘气泡在理想条件下运动模式的模拟
        5.4.7 泡膜法含碘气泡热流率的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3)碘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碘的作用及危害
        1.1.2 碘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
    1.2 碘的检测方法
        1.2.1 质谱法及其在碘中的应用
        1.2.2 色谱法及其在碘中的应用
        1.2.3 光谱法及其在碘中的应用
        1.2.4 催化法及其在碘中的应用
        1.2.5 电化学分析法及其在碘中的应用
    1.3 化学修饰电极
        1.3.1 氨基酸简介及其修饰电极的应用
        1.3.2 石墨烯简介及其修饰电极的应用
    1.4 课题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电极的制备及表征
    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试剂
    2.3 修饰电极的制备
    2.4 修饰电极的表征
        2.4.1 扫描电镜
        2.4.2 交流阻抗图谱
第三章 四种不同聚氨基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对碘的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碘在两种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3.3.2 扩散系数
        3.3.3 底液酸度的影响
        3.3.4 扫描速率对I-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3.3.5 差分脉冲伏安法定量分析I-
        3.3.6 精密度及稳定性
        3.3.7 干扰实验
        3.3.8 样品分析
        3.3.9 不同结构氨基酸对测定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类型的修饰电极对碘的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碘的循环伏安特性
        4.3.2 pH的影响
        4.3.3 扫速对碘的影响
        4.3.4 工作曲线
        4.3.5 精密度和稳定性
        4.3.6 干扰实验
        4.3.7 样品测定
    4.4 结论
第五章 不同电极对碘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5.1 引言
    5.2 碘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5.2.1 底液酸碱度对碘的影响
        5.2.2 电位对碘的影响
        5.2.3 扫速对碘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聚甘氨酸/石墨烯修饰电极同时测定抗坏血酸和碘离子
    6.1 引言
    6.2 实验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碘离子和抗坏血酸在修饰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
        6.3.2 扫描速度
        6.3.3 酸度的影响
        6.3.4 工作曲线和检出限
        6.3.5 稳定性和干扰实验
        6.3.6 样品测定
    6.4 结论
第七章 小结
    7.1 方法小结
    7.2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的测定及脱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离子膜法生产烧碱
        1.2.1 工艺介绍
        1.2.2 离子膜寿命的影响因素
    1.3 盐水中碘含量测定的意义
    1.4 碘脱除的意义
    1.5 碘的测定方法
        1.5.1 滴定法
        1.5.2 色谱法
        1.5.3 电化学法
        1.5.4 分光光度法
    1.6 碘的脱除方法
        1.6.1 离子交换法
        1.6.2 空气吹出法
        1.6.3 萃取法
        1.6.4 溶剂浮选法
        1.6.5 液膜分离法
        1.6.6 沉淀法
        1.6.7 新型材料法
        1.6.8 吸附法
    1.7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2 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
        2.2.1 溶液的配制
        2.2.2 实验步骤
    2.3 硫氰化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
        2.3.1 溶液的配制
        2.3.2 实验步骤
    2.4 复合吸附剂吸附法脱碘实验
        2.4.1 复合吸附剂吸附柱的填充
        2.4.2 实验步骤
    2.5 离子交换法脱碘实验
        2.5.1 离子交换树脂柱的填充
        2.5.2 实验步骤
第三章 氯碱工艺盐水中碘含量的测定研究
    3.1 引言
    3.2 硫酸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分析
    3.3 硫氰化铁-亚硝酸催化动力学分光光度法分析
        3.3.1 亚硫酸钠加入量的影响
        3.3.2 加标回收实验
        3.3.3 精密度
        3.3.4 氯化钠浓度测定结果的影响
        3.3.5 检出限与测定下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脱氯淡盐水中碘的脱除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分析碘的存在形式
    4.3 复合吸附剂吸附法除碘
        4.3.1 脱氯淡盐水中碘含量的测定
        4.3.2 模拟脱碘实验
        4.3.3 还原剂用量对碘脱除的影响
        4.3.4 溶液pH值对碘脱除的影响
        4.3.5 反应时间对碘脱除的影响
        4.3.6 流速对碘脱除的影响
    4.4 离子交换树脂法除碘
        4.4.1 模拟脱碘实验
        4.4.2 溶液pH值对碘脱除的影响
        4.4.3 流速对碘脱除的影响
    4.5 两种脱碘方法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厂高盐水中碘的脱除技术研究
    5.1 引言
    5.2 碘含量的测定
    5.3 碘化钾溶液模拟脱碘实验
    5.4 影响碘脱除效果的因素
        5.4.1 氧化剂加入量对碘脱除的影响
        5.4.2 溶液pH值对碘脱除的影响
        5.4.3 氧化时间对碘脱除的影响
        5.4.4 流速对碘脱除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与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天然气水合物水体组分和气体组分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天然气水合物概述
    1.3 天然气水合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1.4 孔隙水阴阳离子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5 天然气水合物气体组分分析测试方法现状
    1.6 天然气水合物合成模拟实验研究现状
    1.7 研究内容
2 离子选择电极对于离子浓度的测定研究
    2.1 方法原理简介
    2.2 实验部分
    2.3 实验方法
    2.4 条件优化
    2.5 方法评价
    2.6 离子选择电极与离子色谱法的对比
    2.7 小结
3 天然气水合物气体分子分析方法
    3.1 方法原理简介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3 条件优化
    3.4 方法评价
    3.5 小结
4 天然气水合物合成模拟实验研究
    4.1 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装置
    4.2 实验方法及步骤
    4.3 结果分析
    4.4 地质意义
    4.5 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农业地质样品中碘的分析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碘的介绍
2 碘主要分析方法及现状
    2.1 容量法
    2.2 分光光度法
    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2.4 电化学分析法
    2.5 色谱分析法
    2.6 中子活化分析
    2.7 其他分析方法
    2.8 碘的形态分析
3 展望

(7)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
    1.1 分光光度法
    1.2 色谱法
    1.3 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
    1.4 其他方法
2 样品预处理
3 结语

(8)食品中微量碘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方法
    1. 1 分子光谱法
        1. 1. 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 1.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1. 1. 3 化学发光法
        1. 1. 4 荧光光度法
    1. 2 原子光谱法
        1. 2. 1 原子吸收光谱法
        1. 2. 2 电感耦合质谱法
    1. 3 中子活化法
    1. 4 电化学分析法
        1. 4. 1 极谱法
        1. 4. 2 溶出伏安法
        1. 4. 3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1. 5 其它方法
2 结语

(9)绿豆芽苗的碘营养强化及富碘芽苗烹制中成分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碘元素分布
        1.1.1 自然界碘元素分布
        1.1.2 自然界中碘循环
        1.1.3 食物中碘含量
    1.2 全球碘缺乏人群分布及各国碘元素RDA
        1.2.1 全球IDD分布
        1.2.2 我国及全球碘摄入情况
        1.2.3 各国碘元素RDA对比
    1.3 碘元素生物强化研究概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烹制过程对微量元素和营养素的影响
        1.4.1 对微量元素影响
        1.4.2 对营养素的影响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参数确定及样品处理研究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及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1.3 溶液配制
    2.2 实验部分
        2.2.1 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剂和碘离子还原剂的选择研究
        2.2.2 干扰离子研究
        2.2.3 pH干扰研究
        2.2.4 样品处理方法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碘强化绿豆萌发过程中生长指标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药品及试剂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培养前处理
        3.3.2 循环液膜培养
        3.3.3 生长指标测量
        3.3.4 碘含量的测定
        3.3.5 金属微量元素的测定
        3.3.6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参数
        3.3.7 显着性检验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绿豆萌发率结果
        3.4.2 绿豆生长指标结果
        3.4.3 绿豆萌发过程碘含量变化
        3.4.4 绿豆萌发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4. 碘强化绿豆萌发过程中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药品及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2,6-二氯靛酚法测定Vc
        4.3.2 考马斯亮蓝G250蛋白质测定方法学考察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浸种阶段维生素C含量
        4.4.2 萌发阶段维生素C含量
        4.4.3 其他文献维生素C数据
        4.4.4 蛋白质测量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碘强化绿豆芽苗烹饪过程中微量元素损失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试剂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药品及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煮制法
        5.3.2 烘烤法
        5.3.3 油炸法
        5.3.4 蒸制法
    5.4 实验结果与讨论
        5.4.1 绿豆芽苗煮制结果
        5.4.2 绿豆芽苗烘烤结果
        5.4.3 绿豆芽苗油炸结果
        5.4.4 绿豆芽苗蒸制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论文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快速测定尿碘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仪器和试剂
        1.仪器
        2.电极
        3.试剂
        4.碘标准溶液
    二、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的性能参数
    三、干扰试验
        1.测定依据
        2.测定方法
    四、检测样本与测定方法
    五、使用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标准物质 (质控物质)
    六、统计学方法
结 果
    一、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性能参数试验
    二、干扰试验
    三、方法应用
讨 论

四、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碘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孔材料制备及其对碘吸附性能研究[D]. 刘蓉. 青海师范大学, 2020
  • [2]湿法磷酸中碘的高效分离提取[D]. 何思琪. 贵州大学, 2020
  • [3]碘的电化学研究及测定[D]. 任蓉.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4]离子膜烧碱工艺盐水中碘的测定及脱除技术研究[D]. 卢柄彤.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5]天然气水合物水体组分和气体组分分析方法研究及应用[D]. 李宏.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农业地质样品中碘的分析方法[J]. 吴俊,张明杰,李剑超.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0)
  • [7]生物样品中碘的检测方法[J]. 江喜桥,高蓉. 职业与健康, 2017(14)
  • [8]食品中微量碘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柏林洋,蔡照胜. 广州化工, 2014(09)
  • [9]绿豆芽苗的碘营养强化及富碘芽苗烹制中成分变化[D]. 庞锦伟. 海南大学, 2014(08)
  • [10]新型碘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快速测定尿碘评价[J]. 王君,郑静雨. 检验医学, 2013(08)

标签:;  ;  ;  ;  ;  

碘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水中碘含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