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盘病变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盘病变的临床观察

一、针刺为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袁晓彤,颉瑞萍,王永涛,张子怡[1](2022)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急性视神经疾病,该病的高发病率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视乳头循环的短暂中断为其特征,因此治疗方案并不明确,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NA-AION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式,发现本病的治疗方式多样,改善循环药物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用以增加视乳头血液供应;营养神经药物以防止受损神经进一步损失;高压氧的方式增加视乳头氧供;还有最近应用的新方式免疫抑制剂;另外传统中医中药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这些治疗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NA-AION的治疗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提倡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为在不同病程内提供更多样的选择。

袁晓彤[2](2021)在《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针药联合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视野指标及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等指标的影响,来评价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并为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程超过2周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ischemic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88例(170眼),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三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28例,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30例,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剂组30例。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治疗方案为: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取该药物2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日1次;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治疗方案为: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剂组治疗方案为:针刺同前,药物选取氢溴酸樟柳碱片,口服,1毫克/次,一日2次。治疗疗程为2周。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度(Mean defect,MD)、视野指数(Visual Field Index,VFI)、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疾病疗效、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比较各组一般指标:性别、年龄、病程;评价疗效指标:视力、RNFL、VFI、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视力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3.MD: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眼在治疗后MD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较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组改善MD的效果更为显着(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意义。4.VFI: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在治疗后视野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且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较单纯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的视野指数提高程度更显着(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意义。5.RNFL: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在治疗后RNFL厚度均有所增厚(P<0.05);但3组间比较无意义(p=0.417>0.05)。6.疾病疗效评价:在治疗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65.52%、71.43%、68.97%。7.安全性:在治疗后,3组患者眼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且3组患者亦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3组治疗方式均可改善非急性期NAION患者视功能,提高疗效。2.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较单纯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更有助于提高非急性期NAION患者的VFI。3.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较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组更有助于改善非急性期NAION患者的MD。

唐雪凤[3](2020)在《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使用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的视神经萎缩后,患者的视力、视野及VEP的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客观评价揿针埋穴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确诊为“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患者共60例。按照就诊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加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球旁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揿针埋穴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视力、视野、P-VEP的变化,并检测安全指标。结果:1.两组视力经治疗后均有所提升,但组间比较P=0.738>0.05,无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说明治疗组视力增长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治疗组视野参数MD、MS及对照组视野参数MD经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的MS经治疗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经检验治疗后两组MD值,P=0.004<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视野平均敏感度MD提升优于对照组;MS,P=0.435>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患者的MS疗效优于对照组。3.治疗后,两组P100振幅经检验P=0.005<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所以可以认为治疗组的P100振幅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P100潜伏期均有所好转(P=<0.05),组间对比P=0.003<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P100潜伏期改善要优于对照组。4.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所改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46.67%,经卡方检验,P=0.38>0.05,无统计学意义,所以不能认为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揿针埋穴加西医治疗对比单纯西医治疗在视力提升、视野平均缺损降低,P-VEP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稍有优势,为治疗视神经萎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康婷婷[4](2020)在《韦氏三联九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即刻效应》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视神经萎缩是多种视神经疾病发展的最终结局,临床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或丧失,视野缺损,眼底可见视盘颜色变淡或苍白,它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致盲眼病,目前视神经萎缩的治疗仍是世界难题。西医主要针对病因治疗,在病因去除后则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而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特色治疗手段之一,其在临床治疗视神经萎缩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电生理的改善尤为明显,但目前关于针灸治疗本病的机制,尤其是针灸如何干预患者电生理而改善视功能的研究较少。“韦氏三联九针”是韦氏中医眼科治疗视神经疾病的重要处方,既往研究证明其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显着,因此本研究从视觉电生理角度探讨“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神经萎缩产生疗效的机理,为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性提供证据,弘扬和推广韦氏眼科学术思想,提高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使广大患者受益。方法:本试验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应用“韦氏三联九针”疗法对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东方医院的35例不同原因的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并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得气后即刻、留针30 min、拔针后10 min对患者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检查,记录1°和15 ’空间频率下各时间点P100波峰潜时及N75-P100振幅数据,应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分析针刺前后不同时间点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①P100峰潜时:1°和15’空间频率下,针刺前、针刺得气后即刻、留针30 min,拔针后10 min各时间点P100波峰潜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空间频率下拔针后10 min与15 ’空间频率下留针30 min与针刺前相比P100峰潜时缩短,有统计学意义;1°空间频率下针刺得气后即刻、留针30 min与15 ’空间频率下针刺得气后即刻、拔针后10 min与针刺前相比P100峰潜时有缩短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后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P100峰潜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N75-P100振幅:1°和15’空间频率下,针刺前、针刺得气后即刻、留针30 min,拔针后10 min各时间点N75-P100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后各时间点与针刺前相比N75-P100振幅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后各时间点间两两比较N75-P100振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韦氏三联九针”疗法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进行针刺,患者针刺后P100峰潜时较针刺前有所改善,可见“韦氏三联九针”对PVEP电位的改变表现为易化效应,这种改变考虑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①针刺即刻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视觉中枢生物电活动增强;②针刺引起视觉中枢神经递质含量改变,进而影响VEP变化;③针刺改善了视神经的血液循环以及暂时提高了未完全受损的神经节细胞的兴奋性,通过每次针刺作用的叠加,促进视神经的修复,进而改善视神经的传导功能;④“得气”可能是针灸产生即刻效应的中医理论基础。“韦氏三联九针”可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保护未完全受损的神经节细胞,为韦氏三联九针治疗视神经萎缩的有效性提供了依据。

洪小思[5](2020)在《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前后患者视力、视野、中医症状的变化,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并辩证为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共48例(56眼),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4例(28眼),两组均使用激素、营养神经药物等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导师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口服联合针刺治疗,15天为一疗程,两组均治疗6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野、视力、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及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实际完成病例数为46例(52眼),治疗组和对照组各完成23例(26眼)。1.两组视力、视野缺损、中医证候变化组内比较:比较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缺损、中医症状积分变化,p值均小于0.05,表明两组治疗后均能改善症状,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2.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治疗15天、30天总疗效经分析后P>0.05,此时两组疗效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60天、90天时总疗效,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均能改善症状,但治疗组疗效更好;3.两组视力、视野组间分析:治疗15天、30天时,对比两组视力变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天、90天时,两组视力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60天后治疗组视力提高显着优于使用常规疗法的对照组。治疗15天时对比两组视野变化,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60天、90天时,两组视野缺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30天后治疗组视野改善提高显着优于对照组。4.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积分变化组间分析:治疗30天时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气虚懒言、面色淡白p值均大于0.05,说明两组治疗30天时气虚懒言、面色淡白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倦乏力、头晕头痛P值均小于0.05,说明治疗30天时体倦乏力、头晕头痛的变化治疗组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治疗60天时、90天时两组患者各项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各中医症状积分P值均小于0.05,说明治疗60天后两组之间各中医症状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30天、60天、90天时中医症状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得出p均小于0.05,说明两组中医症状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疗效显着。结论:1.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配合可有效的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标本同治,其效果好于单纯使用常规西医治疗;2.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比于单纯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可更好的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野缺损情况。3.针药联合可显着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中医证候,且治疗时间越长,改善越明显。4.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未出现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史航[6](2020)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第一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NAION患者中医证型的分类及不同证型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及病房确诊为NAION的患者167例,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年龄、性别、眼别、双眼发病间隔、病程、体重指数等。根据有关NAION危险因素综述分析,收集的既往病史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脑梗死等病史。所有病例都进行视力、视野、辨证分型等分析。结果:NAION患者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之间BCVA、MD、M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及以下与50岁以上人群中医证型构成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50岁及以下人群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50岁以上以气虚血瘀为主。50岁及以下与50岁以上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的患病人数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患病人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NAION患者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病史在不同证型的分布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NAION患者伴有不同危险因素对中医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根据既往研究发现,NAION患者以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为基本证型。50岁及以下人群证型以气滞血瘀为主,50岁以上以气虚血瘀为主。单双眼发病对中医证型总体构成比无影响。50岁以上人群高脂血症、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明显多于50岁及以下人群。单双眼之间不同危险因素的构成无差异。有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冠心病、外周动脉硬化病史对不同证型的分布有一定相关性。第二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特点目的:探讨NAION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变化特征。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2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纳入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检查,获得 BOLD-fMRI 大脑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结合眼科视力、视野指标,探讨 NAION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的变化特征。结果:和对照组相比,NAION组BCVA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NAION组MS水平下降、MD值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NAION组初级视觉皮层区ALFF降低,右脑岛、额中回区域的ALFF降低;但是NAION组患者大脑皮质的其他脑区存在ALFF增加区域,包括脑桥、舌状回、顶下小叶、中央旁小叶区域。结论:与健康人比较,NAION组初级视觉皮层区、右脑岛、额中回区域功能明显下降,DMN功能障碍,这可能利于NAION的早期诊断。第三节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学特点目的:从血管舒缩因子、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常规相关的炎症指标,以期探讨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病的血清学特点。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30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健康人群30例做对照。观察NAION患者与相匹配健康人群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与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glucose,GLU)、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小板计数(blood 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率(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NO与ET-1、PGI2与TXA2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组Hcy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LDL、GLU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PLT、MP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NLR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发现NAION患者Hcy、NLR水平升高。因此Hcy、NLR可能是NAION患者诊断和发病重要的参考指标。研究二加味黄芪汤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cy、NLR的影响目的:观察加味黄芪汤对NAION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加味黄芪汤对NAION患者Hcy、NLR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病房的NAION患者16例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NAION患者15例做对照。纳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基础治疗包括维生素类、神经营养和改善循环等药物);实验组在基础治疗外予以加味黄芪汤颗粒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干预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视野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NLR、Hcy的改变。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BCVA、MD、MS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BCVA、MD、MS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BCVA改善幅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MD、MS改善幅度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与实验组有效率(按眼数计)分别为55.56%、68.4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率虽然大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治疗后NLR、Hcy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NLR 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Hcy 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治疗前后NLR、Hcy改善幅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味黄芪汤可明显改善NAION患者的BCVA、MD、MS等指标,视野改善幅度有统计学差异,视力改善幅度无统计学差异。加味黄芪汤可降低NAION患者NLR、Hcy水平,对NAION患者疗效可能与降低NLR、Hcy水平密切相关。

郭佳青[7](2019)在《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性。材料与方法:纳入的所有病例全部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患者,收集时间是2017年10月到2019年1月,并且符合制定的纳入标准,共60例(60只眼),若患者为双眼患病,则只取患者右眼纳入。经过简单随机分配,分成两组,中药组30例(30只眼),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每日一剂,早中晚三次温服;针刺联合中药组(简称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取患者的百会穴、患侧太阳穴、阳白穴、攒竹穴、丝竹空穴、四百穴、承泣穴,双侧合谷穴。两组的治疗均为四个疗程,每疗程10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视力、视野平均缺损情况,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指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治疗前后视力变化、视野平均缺损值的结果进行统计,进一步分析联合治疗的有效性。结果:1.针药组和中药组的最佳矫正视力有提高、视野平均缺损有改善。2.针药组与中药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67,P>0.05,最佳较正视力两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3.针药组与中药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06,P<0.01,视野平均缺损(MD)两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4.针药组与中药组经过统计学处理,针药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3.33%,而中药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83.33%,P=0.02,P<0.05,有明显差异,针药组要优于中药组。结论:1.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治疗AION要比单一使用中药治疗更有效。2.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治疗AION,对于改善患者视野平均缺损比单纯中药治疗效果更显着。3.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丹栀逍遥散为主方)治疗AION,与单纯中药治疗AION,在最佳矫正视力的治疗上无明显差异。

李媛媛[8](2019)在《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吉林省中医院眼科近6年的AION临床病例的回顾性统计分析,统计出应用“开导之后宜补论”患者资料,得出应用该理论治疗AION的有效率,并统计出在该医院治疗该疾病的临床常用有效中药,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并为后续学者针对该疾病中药方面的研究提供素材。方法:通过收集2013.01-2018.12住院于吉林省中医院眼科符合中西医临床诊断的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并筛选出应用“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该疾病的患者,统计出该病各证型的总有效率及临床常用有效中药。结果:(1)统计的103名患者(112只眼,右眼54只,左眼58只,其中同时发病3人,先后发病6人),三种证型中,气滞血瘀型发病率最高,统计分析显示各证型所占比率依次为:气滞血瘀型共47人52只眼(占45.63%),阴虚阳亢型共35人37只眼(占33.98%),风痰阻络型共21人23只眼(占20.39%)。(2)经“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收集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1)气滞血瘀型中,开导法频次较多的前15位药物为:柴胡、生地、川芎、桃仁、红花、郁金、丹参、赤芍、甘草、三七、栀子、牡丹皮、细辛、青皮、牛膝。在补益法中频次较多的前15位药物为:丹参、川芎、柴胡、木香、生地、桃仁、红花、当归、牡丹皮、白术、黄芪、枸杞子、甘草、枳实、桔梗。(2)阴虚阳亢型中,开导法中频次出现较多的前15位药物为:生地、川芎、当归、熟地、茯苓、栀子、石决明、白芍、桃仁、红花、酸枣仁、杜仲、牛膝、黄芩、枸杞子;补益法中频次出现较高的前15位药物为:川芎、熟地、生地、当归、黄芪、白术、杜仲、白芍、枸杞子、山茱萸、石斛、五味子、山药、甘草、远志。(3)风痰阻络型中,开导法中频次出现较高的前15药物为:半夏、白术、茯苓、竹茹、苍术、厚朴、桃仁、红花、甘草、生姜、泽泻、陈皮、升麻、车前子、大枣;补益法中频次出现较高的15位药物为:当归、黄芪、陈皮、白术、半夏、茯苓、薏苡仁、丹参、升麻、桔梗、砂仁、山药、红花、川芎、甘草。(3)统计应用“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AION三种证型的总有效率:气滞血瘀型治疗的有效率为90.31%,阴虚阳亢型治疗的有效率为89.19%,风痰阻络型治疗的有效率为82.61%,总有效率为89.29%。结论:应用“开导之后宜补论”在治疗AION的疾病当中,疗效确切。

赵展波[9](2019)在《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ION)是指供给视神经的血管发生阻塞引起筛板前后的视神经供血不足而导致的视力突然下降的眼病。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ON,NA-AION)是最为常见的类型,是危害中老年人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NA-AION属中医“视瞻昏渺”或“暴盲”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NA-AION是目系阻塞所致,“气为血之帅”,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致血液瘀滞,阻塞目系,气血不能上行濡养目系而发病。目前临床上治疗NA-AION无明确的方法,本人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治疗NA-AION数十年,观察到针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气虚血瘀型NA-AION有不错的疗效。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眼科门诊、眼科医院、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4例确诊为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且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疲证,根据随机数字信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针刺每日1次,连续5天后休息2天,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共治疗8周;对照组予激素口服和腺苷钴胺肌注,激素按0.5-lmg/Kg服用,每周减量10mg,至停药。肌肉注射每日1次,2周1个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周,治疗3个疗程。观察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5分记录法)、视野平均敏感度、视野平均缺损度等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在提高NA-AION视力方面均有疗效,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9>0.05);治疗组在改善视野平均敏感度、降低视野平均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治疗第8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44<0.05)。结论:针刺联合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NA-AION可改善视野平均敏感度、降低视野平均缺损,在治疗第8周优于激素联合腺苷钴胺注射液组。两组在提高视力方面均有效果,疗效无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李昕[10](2019)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成像研究及加味黄芪汤疗效回顾总结》文中认为临床研究一 NA-AION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索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病房住院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对照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彩超室行眼部血管的彩色多谱勒超声血流成像(CDFI)检查,年龄与NA-AION组相匹配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眼部血管的CDFI检查,测量睫状后短动脉(sPC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以及眼动脉(OA)的管径、PSV和RI,并使用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9例NA-AION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年龄分布在46~71岁(平均年龄57.53±8.04岁);单眼发病患者7人,双眼发病患者12人,共计31只眼。入院时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10年,双眼发病间隔时间最短1周,最长6年。(1)患眼组与对照组眼部血流动力学对比:患眼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R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眼组眼动脉管径明显较对照组细(P<0.01),但是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的PSV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2)NA-AION患者的患侧眼与健侧眼对比:患侧眼与健侧眼在睫状后短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眼动脉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上均无明显差异;(3)NA-AION患者的眼部血管CDFI各项指标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眼动脉的PSV与鼻侧RNFL厚度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25,其余血流各参数均与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4)非急性期NA-AION患者的眼部血管CDFI各项指标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眼动脉管径与鼻侧RNFL厚度呈负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46,眼动脉PSV与鼻侧RNFL厚度呈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为-0.581,其余血流各参数均与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NA-AION患者的眼部血管阻力指数升高,但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2.NA-AION患者的眼动脉流速与鼻侧RNFL厚度呈负相关,而其余血流各参数均与RNFL厚度无明显相关性。临床研究二加味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NA-AION的疗效观察目的:评价加味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AION)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病房住院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患者,且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所有患者均采用加味黄芪汤加减联合常规疗法(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治疗前后均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分别进行视力评分和视野评分,两项总分相加用显效、有效和无效三分类进行评价。应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例气虚血瘀型NA-AION患者,其中男性7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33~71岁(平均年龄55.46±8.11岁);单眼发病患者14例,双眼发病患者10例,共计34只眼。入院时发病时间最短1天,最长10年,双眼发病间隔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7年。(1)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的0.47±0.36提升到治疗后的0.56±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视野:平均敏感度(MS)由治疗前的12.34±6.62提高到治疗后的15.03±6.42,平均缺损(MD)由治疗前的13.39±1.26下降到治疗后的10.52±1.14,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综合疗效:经治疗后显效3人,有效13人,无效8人,总有效率67%:(4)疗效与性别的关系:男性总有效率为63.6%,女性总有效率为56.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疗效与年龄的关系:50岁及以下患者总有效率为50%,51~60岁患者总有效率为66.7%,61岁及以上患者总有效率为50%,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疗效与基础视力的关系:基础视力在0.1~0.5之间的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是三组中疗效最好的一组,其次为基础视力<0.1组,总有效率为50%,基础视力>0.5组疗效最差,总有效率为30.8%。其中,基础视力在0.1~0.5之间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基础视力>0.5的患者(P<0.01);(7)疗效与病程的关系:发病1个月以内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4.3%,发病1个月~1年的患者总有效率为45.5%,发病1年以上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黄芪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气虚血瘀型NA-AION患者的视力、视野;2.加味黄芪汤加减联合常规治疗对气虚血瘀型NA-AION的疗效与基础视力有关,而与性别、年龄、病程均无关。

二、针刺为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刺为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特征
2 可能的发病机制及其假说
3 西医治疗进展
    3.1 减轻视乳头水肿
    3.2 改善局部循环及增加氧供
    3.3 营养神经
    3.4 免疫抑制剂
4 中医治疗进展
    4.1 中药内治
    4.2 针刺疗法
5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6 小结

(2)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西医诊断标准
    3 纳排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及处理
研究方法
    1 样本量估算
    2 病例分组
    3 治疗方案
    4 指标观察
        4.1 基本资料
        4.2 安全性指标
        4.3 疗效判定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5.1 疾病疗效总判定标准
        5.2 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处理
        5.3 安全性评价标准
    6 统计学处理
    7 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
    2 基线资料对比
    3 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3.1 3 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 MD 值比较
        3.3 3组患者治疗前后 VFI 比较
        3.4 3组患者治疗前后 RNFL 厚度比较
    4 3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NAION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1.2 治疗方法
        1.3 局部循环
        1.4 NAION视野的改变
    2 中医学对NAION的认识
        2.1 暴盲的历史沿革
        2.2 病因病机
        2.3 针刺疗法
    3 药物选用的科学理论依据
        3.1 氢溴酸樟柳碱片的现代应用
        3.2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的现代应用
    4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1 论文研究结论
    2 本次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3 治疗方法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主要研究成果

(3)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临床疗效分析
6.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视神经萎缩中医证候观察表
    视神经萎缩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韦氏三联九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即刻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视神经萎缩的西医研究进展
        1. 视神经萎缩的定义
        2. 视神经解剖组织学
        3.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病理
        4. 视神经萎缩的病因
        4.1 视神经炎
        4.2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4.3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4.4 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Glaucomatous Optic Neuropathy,GON)
        4.5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
        4.6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
        4.7 中毒性视神经病变
        5. 视神经萎缩的分类
        6. 视神经萎缩的临床表现及诊断依据
        6.1 临床表现
        6.2 诊断依据
        7. 视神经萎缩的辅助检查
        7.1 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
        7.2 视野检查
        7.3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
        7.4 瞳孔检查
        7.5 影像学检查
        7.6 基因检查
        8. 视神经萎缩的治疗
        8.1 病因治疗
        8.2 药物治疗
        8.3 体外反搏治疗
        8.4 高压氧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视神经萎缩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视神经萎缩的认识
        1.1 病名溯源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论治
        1.4 专方验方
        2.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
        2.1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溯源
        2.2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临床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技术路线
        3. 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评价标准
        3.4 减少误差及控制偏倚的措施
        3.5 统计方法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分析
        2. 观察指标分析
        2.1 1 °空间频率下P-VEP结果分析
        2.2 15'空间频率下P-VEP结果分析
    三、讨论
        1. “韦氏三联九针”理论基础及处方思路
        2. “韦氏三联九针”针刺手法及临床应用讨论
        2.1 近眼周三针
        2.2 眼周透穴三针
        2.3 全身辨证三穴
        3. 韦氏三联九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P-VEP的即刻效应讨论
        3.1 针灸治疗视神经萎缩疗效机理讨论
        3.2 针刺干预视觉诱发电位的机制讨论
        4. 结论
        5.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1: 病例观察表
附录2: 不良事件记录表

(5)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历史回顾
    1.中医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认识
        1.1 中医病因病机
        1.2 中医治则
    2.中医治疗方法
    3.经方验方治疗
    4.针药联合治疗
    5.中成药治疗
    6.中西医结合治疗
    7.小结
    参考文献
临床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排除标准
        1.4 治疗方案
        1.5 观察指标
        1.6 观察疗效评价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2.2 临床疗效比较
        2.3 安全性观察
    3.讨论
        3.1 证候选择依据
        3.2 中医选方依据
        3.3 药物分析及药理研究
        3.4 针刺的理论依据
        3.5 针刺组方分析
        3.6 针刺配穴特点
        3.7 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作用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机制探讨
    4.研究结果分析
    5.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1 系统性疾病
        2 解剖学异常
        3 血清学指标变化
        4 药物或外科手术的影响
        5 遗传因素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医治疗进展
        1 历史沿革
        2 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3 中医分期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功能磁共振技术在视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1 青光眼导致的视神经病
        2 缺血性视神经疾病
        3 视神经炎
        4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5 其他的视神经病变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点
        第一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特点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血清学特点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加味黄芪汤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Hcy、NLR的影响
        1 前言
        2 临床资料
        3 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定义
    2 发病机制学研究
        2.1 中医学认识
        2.2 西医学认识
    3 治疗研究
        3.1 中医治疗研究
        3.2 西医治疗研究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的来源
    3 病例的选择标准
        3.1 中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辩证分型标准
        3.3 西医诊断标准
        3.4 纳入标准
        3.5 排除标准
        3.6 疗效观察
    4 研究方法
        4.1 数据来源
        4.2 技术路线
    5 数据及分析
        5.1 一般数据
        5.2 数据录入
        5.3 数据分析
讨论
    1 理论依据
    2 发病情况
    3 用药分析
    4 存在问题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文献综述
    一、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1 发病原因及机制
        2 临床特点
        3 西医临床治疗
        4 预后
    二、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3 治疗
        4 小结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7 病案分享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10)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成像研究及加味黄芪汤疗效回顾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西医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NA-AION的病理生理改变
        3. NA-AION的临床表现
        4. 治疗
        5. 预后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临床研究
        3.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彩色多谱勒超声血流成像在NA-AION的应用研究概况
        1.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相关血供
        2. 彩色多谱勒超声血流成像的基本原理
        3. 正常人眼部血流测定
        4. NA-AION患者眼部血流变化
        5. CDFI在NA-AION疗效评价方面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研究一 NA-AION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其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方法
        1. 分组
        2. 指标检测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3. NA-AION患者的CDFI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的差别
        4. NA-AION患者的眼部血管CDFI各项指标与健侧眼的差别
        5. NA-AION患者的眼部血管CDFI各项指标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
        6. 非急性期NA-AION患者的眼部血管CDFI各项指标与RNFL厚度的相关性
        小结
        讨论
        1. 眼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因素
        2. 统计结果分析
    临床研究二 加味黄芪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NA-AION的疗效观察
        前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方法
        1. 治疗方法
        2. 指标检测
        3. 疗效评价标准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诱发因素和危险因素
        3. 治疗结果
        4. 典型病例介绍
        小结
        讨论
        1. 中医理论基础
        2.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3. 统计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针刺为主治疗缺血性视乳头病变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 袁晓彤,颉瑞萍,王永涛,张子怡.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01)
  • [2]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D]. 袁晓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观察揿针治疗“气血两虚型”缺血性视乳头病变继发视神经萎缩的临床疗效[D]. 唐雪凤.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韦氏三联九针对视神经萎缩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即刻效应[D]. 康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自拟益气活血明目方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洪小思.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6]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加味黄芪汤的疗效评价[D]. 史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针刺联合疏肝理气法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D]. 郭佳青.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基于“开导之后宜补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回顾性研究[D]. 李媛媛.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针刺联合中药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D]. 赵展波.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10]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血流成像研究及加味黄芪汤疗效回顾总结[D]. 李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针灸治疗缺血性视盘病变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