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服务器原理与实现

代理服务器原理与实现

一、代理服务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王鸿璋[1](2021)在《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视频业务QoS保障研究》文中认为移动边缘计算(Mobile Edge Computing,MEC)通过下沉存储和计算资源,可以在网络边缘侧提供就近的响应和服务能力,为视频业务的QoS保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有限的边缘缓存及终端算力资源与视频业务苛刻的QoS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MEC缓存、计算和通信资源,实现视频业务的QoS保障,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论文围绕配备有MEC的无线通信网络中视频业务的QoS保障优化技术而展开,针对现有的MEC资源分配算法在视频缓存和传输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从边缘缓存策略设计和视频传输系统实现两方面进行了研究:(1)基于视频片段的MEC缓存资源和推荐系统联合优化研究针对缓存资源有限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细粒度的MEC缓存资源分配策略,考虑视频片段流行程度的差异,并引入缓存感知的推荐系统,通过向用户推荐满足其观看兴趣同时缓存在MEC节点中的视频,来提高视频文件的缓存命中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在降低视频文件平均传输时延和提高缓存命中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基于图像超分辨的回程带宽受限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针对终端算力受限的问题,本文面向融合了 MEC的星地协同网络场景,引入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图像超分辨算法,在不需要终端算力提升的前提下,利用MEC服务器的计算能力提升视频分辨率,同时基于HLS(HTTP Live Streaming)视频传输协议,设计并实现了端到端视频传输系统,有效节省回程链路带宽的占用,利用MEC服务器的计算能力弥补回程链路带宽受限的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系统在提升视频分辨率的同时,可以满足实时传输的目标。

李俊辰[2](2021)在《移动APP行为数据获取和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移动上网用户成为我国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应用的使用也带来了庞大的数据,但目前尚不具备成熟的工具对移动应用的数据进行获取和分析。移动应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涉及个人隐私泄露的安全问题,需要对移动应用的行为进行检测,提早发现风险。并且移动应用作为当前新闻媒体的重要发声途径,有着利于传播、方便快捷的优点,这也为谣言等虚假信息的散布提供了条件。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将主要利用Spring Boot、Vue和ECharts等前后端开发框架设计和实现一个移动应用数据自动化获取和可视化分析平台。不同于普通的网络爬虫,移动应用的数据获取在页面跳转、数据解析等方面都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本文分别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措施。同时在移动应用运行期间对其进行权限检测和域名访问检测,提前为个人隐私泄露等安全风险预警。本文以搜狗手机助手应用市场和电子科技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为例,重点分析了当前市面上移动应用的行为特点和公众号上的文章数据,为移动应用的使用者和微信公众号的维护者提出了参考建议。最后本文还在微信公众号新闻文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预训练模型的虚假新闻检测算法,将字向量和词向量拼接,综合不同级别的语义信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完成对新闻的分类,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陈诚[3](2020)在《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发展,资源调度的核心由传统路由器转变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已成为数据支撑平台,承载用户请求并对外提供服务。传统运营商的网络测量方法面向的场景是尽力而为的服务,而不关心具体应用在网络上的服务质量,而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资源调度是为应用提供服务的,因此数据中心之间需要更精细化的网络测量方法,从而为细粒度的资源调度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测量对当今互联网资源的调度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云网场景,提出了面向云网环境的数据中心网络传输质量的测量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是,基于开源监控工具OpenFalcon二次开发、部署了面向云网环境的测量系统,实现了测量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而网络测量涉及到资源消耗和准确性的权衡,合理的网络状态抽样和统计方法对数据中心之间网络资源视图的精确刻画具有关键性作用。围绕上述问题,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网络QoS特征分析方法研究。本文借鉴统计学模型、深度学习模型等,根据QoS测量结果,选择相应的模型对QoS数据进行拟合,以提取面向云网环境的数据中心广域网之间QoS变化特征规律。(2)测量配置优化方法研究。测量是整个网络资源调度的基础,而测量本身也伴随着系统网络资源的开销,本文提出了测量配置优化方法,根据被测链路网络QoS变化特性,分析测量系统长期稳定测量配置,旨在以较小的测量代价获得数据中心之间广域网传输质量视图。(3)网络测量系统网络QoS特征变化检测研究。在测量系统运行过程中,实时检测当前网络QoS特性是否发生变化,用于评估测量长期配置的合理性。

张天亮[4](2020)在《基于移动边缘智能的内容分发研究与平台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业务开始快速增长,移动终端迅速普及,海量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不断接入云计算平台,从而带来了带宽不够,功率过高,云计算中心不能实时分发决策数据等问题。在当今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每个移动终端不仅仅是内容消费者,同时也是内容制造者,而目前的内容分发网络技术(CDN)对于移动终端用户往云端数据中心传输的海量数据没有进行任何处理,仅对内容提供商提供给移动终端用户的数据进行了缓存。同时在5G时代,我们对移动蜂窝网络的要求更高,相比于从前,低时延,高带宽已经成为必要的网络质量保障标准,而CDN对于移动终端数据的访问加速效果十分有限,目前的CDN节点一般部署在ISP网络外部,而移动网络的最后一公里时延,也就是通信运营商机房中交换机到用户终端设备的时延非常大,与固网中的最后一公里时延有着明显的差距,CDN受限于位置无法影响到移动网络中存在的最后一公里时延。因此当前的CDN已经不足以满足人们对于5G时代数据分发的需求。本文基于已有的合作搭建的移动边缘计算MEC平台架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边缘内容存储与分发系统,该系统不仅将CDN业务节点下沉到移动网络边缘,同时还拓展了边缘内容分发的适用对象范围。在保证能够对移动端设备内容数据访问进行加速的情况下,系统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云端内容提供商的数据,同时也适用于分布式的海量移动终端内容源。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本文基于运行在虚拟化平台OpenStack上的MEC,利用开源DNS域名解析服务软件以及缓存代理软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边缘内容分发系统。该系统通过将CDN节点下沉到移动网络边缘,解决了移动端设备内容访问请求加速受限的问题。同时本文以该系统为基础,对后续边缘存储系统进行功能性整合,并对整合后系统中的边缘内容分发子系统模块进行功能对比测试以及性能对比测试。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在DNS解析速度以及TCP连接建立速度上比传统CDN系统分别要快43%和39%左右,同时该系统在静态网页加速效果上也优于传统CDN系统,其对静态网页的平均加载时间要比传统CDN系统缩短65%左右。二、本文利用MEC平台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FastDFS的边缘内容存储系统。该系统仅针对移动终端设备作为网络中数据内容提供者的业务应用场景。在移动网络边缘处,系统能够对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的内容数据的存储以及分发进行处理。同时,该系统还引入Kafka消息中间件以及Redis非关系型数据库,来对数据接入部分以及缓存部分进行功能拓展和业务优化。在目前大部分物联网应用场景中,边缘内容存储系统均能够解决海量非结构化小文件在移动网络边缘的存储以及分发问题。从系统的性能测试对比结果中可以看出,在改进后的基于FastDFS的边缘内容存储系统中,非结构化小文件数据的上传速率以及下载速率分别要比在基于HDFS的边缘内容存储系统中高 63.3%和 40.8%。三、为了便于上述系统在不同业务应用场景下,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内容存储及分发请求,本文将边缘内容分发系统以及边缘内容存储系统进行功能性整合,通过利用开源分布式系统软件Go-FastDFS进行系统功能接口的修改以及适配,实现了整合系统的用户交互以及管理界面。整合系统的功能界面主要分为边缘内容分发系统的视频点播加速交互界面以及边缘存储系统的内容上传,下载以及监控等交互界面。在保证对移动端设备内容访问请求加速的基础上,整合系统的交互界面不仅提供了便于管理人员的监控调试接口,同时也为5G物联网不同业务应用场景下的内容存储和分发提供了拓展性功能接口。

黄大飞[5](2020)在《匿名网络Tor代理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层出不穷的互联网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隐私泄露的问题,因此匿名通信系统越来越有必要。目前,Tor是用户量最大的匿名通信系统。截至2020年3月,Tor已经拥有250万用户。为了给用户提供便捷的匿名服务,Tor官方和社区开发了一系列应用和插件,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是Tor浏览器。然而,这些Tor应用和插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说:不可跨平台、不可复用、不够轻量级、不够便捷。为了避免这些缺陷,本文将设计一个Tor代理系统。首先,本文将介绍Tor和Tor隐藏服务的基本原理。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对几个用户量较大的Tor应用的调研,分析它们的缺陷。随后,本文将介绍代理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包括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Socks5、iptables、Redsocks、Tor2web。接下来,为了避免Tor应用存在的缺陷以及提升代理的安全性,本文将设计一个Tor代理系统。该系统包含Tor正向代理和Tor隐藏服务反向代理两部分。一方面,Tor正向代理的核心技术是Socks5,通过代理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匿名服务。借助Tor正向代理,无需使用Tor浏览器,用户使用普通浏览器就可以匿名访问目标Web服务。另一方面,Tor隐藏服务反向代理的核心技术是Tor2web。其将隐藏服务暴露在普通互联网中,使得用户使用普通浏览器就可以访问原本无法访问的Tor隐藏服务。该系统具有跨平台、可复用、轻量级、便捷、透明、相对安全的优点。

罗复翰[6](2020)在《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文中提出在一些商场、超市和医院等场所,都采用纸质媒介进行信息的传递,这样的传递方式容易造成信息的丢失,同时更换纸质操作不方便,既造成了大量纸张的浪费,也污染了环境。由于物联网的兴起,人们对智能化、可操作、低功率的电子标签有很大的需求,如果将生活中的纸质信息替代成电子显示标签,那么必然需要一款应用程序和一套管理系统将多个电子标签设备信息进行整合以及统一管理,同时可以实时更新标签信息,电子标签的出现将极大的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并提高工作效率。在这样迫切需求的驱使下,通过对智能终端软件的开发和MQTT协议相关知识进行了解,系统地分析了通用电子标签的设计需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MQTT推送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该系统包含基于Linux系统的服务端系统、手机客户端为控制系统和电子标签信息显示系统,主要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服务端采用的微服务架构进行搭建的后端平台,主要用来进行与数据的读写操作,将手机控制端编辑的内容推送给电子标签显示端。服务器端是以B/S的结构进行设计,主要分为应用服务器和代理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是以MVC思想进行设计,代理服务器的核心是mosquitto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用来控制和监控用户信息和电子标签信息,代理服务器是手机APP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桥梁。手机客户端是基于React Native框架技术进行开发设计的,通过对用户的分析,确定手机客户端的功能模块,电子标签显示设备端是以MSP430主芯片进行设计低能耗的电路,对于电子标签设备传输是通过ESP8266芯片设计的无线传播方式,对于三者的通信传播设定了格式,确保传播之间的安全性。为了使传输速率得到提升,设置用户信息表,模板信息表以及电子标签信息表,系统模型最终将手机APP端发布的消息可以在某个具体的电子标签中准确显示标签信息。最后,本文对该系统进行各个模块的测试,验证通用电子标签系统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可以很好的满足设计需求,各部分功能模块可以很好的实现,采用MQTT推送协议的通信方案可以很好的满足系统设计。

刘栋[7](2019)在《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器的高可靠性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现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智能家居系统已经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然而,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家居系统的建设中,具有建设复杂、维护困难、稳定性低等多种弊端。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智能家居的建设发展。本课题旨在通过云平台性能高和成本低的特点能够改善传统智能家居系统建设中的不足。通过对软件系统和互联网架构相关理论的研究,实现了智能家居云平台的设计及部署,并且对智能家居云平台的高可靠性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器可靠性的设计和实现。针对云计算服务平台用户量大、多设备接入和动态资源调度的特征结合H3C智能家居云平台项目,通过负载均衡设计、集群设计、消息中间件设计和数据库缓存设计来缓解智能家居云平台系统的高并发访问压力,提高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器负载能力,保证云平台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实效性。在此基础之上,重点研究基于Nginx服务器的集群和负载均衡设计,提出了一种基于WebSocket长连接的Nginx动态负载均衡方法,通过动态收集后端服务器节点负载信息来调节负载权重,使得Nginx负载分配更加合理。并且设计并实现了RabbitMQ消息中间件在平台中三种应用模式,解决了多模块之间耦合严重的问题,保证了不同模块间的信息交互。最后通过对Redis缓存服务器的研究,根据智能家居云平台具体需求,动手修改源码,使其满足智能家居云平台设计要求,实现Redis服务器在平台中的更好应用。本文充分结合当前云计算平台领域的热点技术并且兼顾工程应用中的价值,为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通过实验,证明该设计能够提高云平台的负载性能,增强云平台服务器的高可靠性。

张淇[8](2020)在《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算法在商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随着网上购物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在进入21世纪后,我国网购用户规模在持续增长,据统计中国的网购用户规模早已突破5亿人,然而随着用户量的不断增长,对电商系统的访问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因此对网络服务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单位时间内对系统访问量很大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系统响应时间长,稳定性差,甚至导致系统崩溃的结果。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得出解决该问题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是构建集群系统,使集群中的应用服务器共同处理请求任务,来满足用户短时间内大量的访问需求。然而集群系统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各服务器节点合理分配请求任务,防止出现负载不均衡的情况,达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负载均衡调度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集群性能的高低。首先对常用的加权轮询调度策略进行分析,通过其研究工作原理及代码结构,总结出该算法的局限性,根据动态反馈原理,对加权轮询算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反馈机制的负载均衡算法,该算法考虑到集群系统中的实际运行情况,根据各节点的负载情况对各服务器的权重做出动态改变,修改负载调度器中各服务器节点的权值以此来达到动态负载均衡的目的,并搭建了基于Nginx和Tomcat的服务器集群系统,通过分析Nginx内置的数据结构、核心模块和HTTP请求处理流程,对改进的算法进行具体实现,包括收集各服务器的负载信息,根据负载信息数据对权值做出修改等过程。最后使用搭建的集群系统,利用Apache-Jmeter压测工具对原有的加权轮询算法和优化后的负载均衡算法进行了性能测试。通过实验得到了负载均衡算法改进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后得出了改进后的负载均衡算法在并发连接数达到1500以上时,服务器集群的整体性能是优于原有的加权轮询算法,适用于相对并发量较高的系统。此项研究成果在以后的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图30幅;表13个;参49篇。

李威[9](2019)在《自治网络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与此同时互联网的缺陷也暴露无疑。传统互联网中“尽力而为”的服务原则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网络服务需求,越来越复杂的网络结构,也给网络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环境越来越复杂,请求连接的终端用户身份安全难以保证,并且传统的安全接入认证协议存在网络接入对象不可控、认证过程容易受到恶意软件侵袭与网络攻击以及接入对象与网络之间缺乏身份的双向认证等问题,从而使得网络接入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为解决上述问题,2014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成立了自治网络集成模型方法工作组,并基于自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自治网络模型,该模型定义了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Bootstrapping Remote Secure Key Infrastructures,BRSKI)、自治控制平面以及通用自治信令协议三个具体部分。BRSKI机制是自治网络中一种接入认证机制,旨在保证网络接入的安全性。本文以上述自治网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自治网络的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本文首先介绍了自治网络以及BRSKI机制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其中,主要阐述了自治网络的架构以及网络特点、常见的接入认证协议以及实现BRSKI机制所需的相关关键技术。其次,阐述了BRSKI机制相关原理以及工作流程,包括BRSKI机制的相关定义以及消息类型。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现有BRSKI机制存在日志请求消息冗余、日志不合理以及面临重放攻击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效合理的日志更新方法和基于双重校验的抗重放攻击方法,并基于上述两种新方法设计了高效抗重放攻击的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然后,详细阐述了BRSKI机制中各个模块的原理与工作流程以及网络模型中各个节点操作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案以及BRSKI机制整体实现方案。同时,在Linux操作系统中使用C语言分别完成了对原BRSKI机制和新机制的软件编程实现,其中注册模块通过移植与修改Libest开源项目实现。通过搭建测试平台,完成了对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各模块功能的测试与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各个模块功能运行正常,满足系统设计要求。通过对比新旧机制,发现相较原机制,新机制有效地降低了控制开销,提高了日志的合理性,减小了日志存储开销;同时通过双重校验抗重放攻击方法使得网络能有效地避免重放攻击。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BRSKI机制的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熊娟涓[10](2019)在《弹性网络中的拓扑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传统互联网各类问题的不断出现,创建新型网络架构已成为信息通信领域研究的重点。弹性网络可以基于网络环境感知分析结果进行自主决策,通过调整或重构网络结构以提升自身的弹性应变能力,因此受到业界的关注。在弹性网络中,网络环境感知是实现智能决策的基础,本论文在实验室已经实现的流量和性能感知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网络拓扑信息的感知和采集。由于网络拓扑相关参数较多,单一拓扑发现技术无法满足多维的拓扑感知需求。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现有的拓扑发现技术,设计并实现适用于弹性网络应用场景下的拓扑感知系统。具体工作如下:首先,对弹性网络拓扑感知系统的设计需求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设计方案。构建了拓扑发现代理服务器节点和拓扑感知控制服务器两大功能实体;设计了弹性网络拓扑发现协议,用于满足两功能实体间通信需求;将功能实体按照需求分别划分了数据采集模块、通信模块和数据存储模块、拓扑生成模块、参数绑定模块、登录验证模块、拓扑显示模块。然后,根据弹性网络拓扑感知系统的功能需求对各模块进行实现。完成了多信息源拓扑数据采集;利用弹性网络拓扑发现协议实现了两大功能实体的通信;完成了所接收拓扑数据的后台数据库存储;通过拓扑发现算法生成了网络实体间的拓扑连接关系并进行了参数绑定;搭建了 Web客户端;通过jTopo完成了网络拓扑可视化,界面显示结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图、设备参数以及链路间的拓扑参数。最后,搭建测试环境,验证了功能模块的整体运行效果。完成了拓扑显示模块及拓扑参数显示模块的功能性测试;对比了实际搭建拓扑与Web客户端所显示的拓扑结构;分析了收集的拓扑数据与Web客户端所显示的设备和链路拓扑参数信息,体现了本系统在弹性网络环境下拓扑感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代理服务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代理服务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视频业务QoS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基于MEC的视频业务QoS保障关键技术分析
    2.1 移动边缘计算
        2.1.1 基本概念
        2.1.2 体系架构
        2.1.3 应用场景
    2.2 推荐系统
        2.2.1 基于内容的推荐
        2.2.2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
        2.2.3 混合推荐
    2.3 图像超分辨
        2.3.1 深度学习在图像超分辨中的应用
        2.3.2 超分辨重建的评价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视频片段的MEC缓存资源和推荐系统联合优化研究
    3.1 问题描述
    3.2 系统建模
        3.2.1 系统模型
        3.2.2 问题建模
    3.3 算法设计
    3.4 仿真验证与结果分析
        3.4.1 仿真参数设置
        3.4.2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图像超分辨的回程带宽受限视频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问题描述
    4.2 系统概述
        4.2.1 系统架构
        4.2.2 关键技术与创新
        4.2.3 系统工作原理
    4.3 系统开发工具
        4.3.1 HLS视频传输协议
        4.3.2 Nginx
        4.3.3 Django
    4.4 系统设计与实现
        4.4.1 视频内容服务器
        4.4.2 MEC服务器
    4.5 系统功能测试
        4.5.1 测试环境
        4.5.2 测试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成果总结
    5.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移动APP行为数据获取和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爬虫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移动App数据分析的研究现状
        1.2.3 虚假新闻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与原理
    2.1 爬虫相关技术
        2.1.1 爬虫的基本原理
        2.1.2 Scrapy爬虫框架
    2.2 代理相关技术
        2.2.1 代理服务器
        2.2.2 代理工具
    2.3 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
        2.3.1 词向量的表示
        2.3.2 卷积神经网络
        2.3.3 Bert预训练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概述
    3.2 问题与解决方案
    3.3 系统整体架构
    3.4 系统的功能结构
    3.5 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3.5.1 任务管理模块
        3.5.2 爬虫模块
        3.5.3 App数据获取模块
        3.5.4 微信公众号数据获取模块
        3.5.5 数据管理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
    4.1 移动App的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
        4.1.1 移动App应用权限的统计分析
        4.1.2 移动App域名访问的统计分析
    4.2 微信公众号的数据统计和特征分析
        4.2.1 历史发文的统计分析
        4.2.2 文章访问指标的统计分析
        4.2.3 文章发布时间分布的统计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ert的虚假新闻检测算法
    5.1 概述
        5.1.1 算法整体结构
        5.1.2 特征提取
        5.1.3 分类模块
    5.2 实验对比与分析
        5.2.1 数据集
        5.2.2 数据预处理
        5.2.3 评测标准
        5.2.4 结果对比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
    6.2 功能测试
        6.2.1 任务管理功能测试
        6.2.2 爬虫模块功能测试
        6.2.3 数据管理功能测试
    6.3 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1.3 主要工作
    1.4 文章结构
第二章 网络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分析
    2.1 网络测量概述与研究现状
        2.1.1 网络测量概述
        2.1.2 网络测量研究现状
        2.1.3 网络性能指标
    2.2 开源监控工具调研
        2.2.1 Nagios
        2.2.2 Zabbix
        2.2.3 OpenFalcon
        2.2.4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系统技术选型
    2.3 小结
第三章 广域网QoS预测模型与特征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3.1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指标
    3.2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研究
        3.2.1 ARMA模型
        3.2.2 Facebook Prophet模型
        3.2.3 LSTM模型
        3.2.4 云网测量系统QoS预测模型小结
    3.3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评估
        3.3.1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评估环境
        3.3.2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预测模型评估
    3.4 基于噪声评估的广域网QoS预测方法
    3.5 小结
第四章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配置研究
    4.1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配置优化研究
    4.2 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特征变化性检测
    4.3 小结
第五章 面向云网环境广域网QoS测量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架构设计
    5.2 基础测量模块
        5.2.1 模块简介
        5.2.2 模块设计
        5.2.3 方法介绍
    5.3 数据备份模块
        5.3.1 模块简介
        5.3.2 模块设计
        5.3.3 方法介绍
    5.4 系统告警模块
        5.4.1 模块简介
        5.4.2 模块设计
        5.4.3 方法介绍
    5.5 数据分析模块
        5.5.1 模块简介
        5.5.2 模块设计
        5.5.3 方法介绍
    5.6 自动化配置模块
        5.6.1 模块简介
        5.6.2 模块设计
        5.6.3 方法介绍
    5.7 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性能分析
    6.1 测试设计
        6.1.1 测试内容
        6.1.2 测试环境
        6.1.3 测试指标
    6.2 功能测试
        6.2.1 测量配置优化功能测试
        6.2.2 测量配置优化适应性测试
        6.2.3 网络特征变化检测功能测试
    6.3 性能测试
        6.3.1 测量配置分析耗时测试结果
        6.3.2 网络特征变化检测耗时测试结果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研发成果

(4)基于移动边缘智能的内容分发研究与平台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边缘分发系统平台的相关技术框架
    2.1 移动边缘计算技术平台架构
    2.2 CDN原理与关键技术
        2.2.1 传统网站访问流程
        2.2.2 利用CDN网站访问流程
        2.2.3 CDN原理
        2.2.4 CDN关键技术
    2.3 分布式文件系统FastDFS
        2.3.1 FastDFS概念与系统架构
        2.3.2 FastDFS文件上传流程
        2.3.3 FastDFS文件下载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的设计
        3.1.1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部署方案
        3.1.2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架构设计
        3.1.3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工作流程
    3.2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的实现
        3.2.1 DNS解析服务模块
        3.2.2 代理缓存服务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的设计
        4.1.1 FastDFS文件索引标识
        4.1.2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架构设计
        4.1.3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文件上传流程
        4.1.4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文件下载流程
    4.2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的实现
        4.2.1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的搭建
        4.2.2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功能测试
    4.3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改进设计
        4.3.1 消息中间件Kafka
        4.3.2 改进的系统架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边缘分发系统平台的整合及测试
    5.1 系统整体架构
    5.2 测试环境配置
    5.3 系统功能测试
        5.3.1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功能测试
        5.3.2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功能测试
    5.4 系统性能测试
        5.4.1 边缘内容分发系统性能测试
        5.4.2 边缘内容存储系统性能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匿名网络Tor代理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工作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Tor代理相关技术介绍
    2.1 匿名网络Tor
        2.1.1 Tor原理简介
        2.1.2 Tor专有名词解释
        2.1.3 Tor应用的缺陷
        2.1.4 Tor隐藏服务
    2.2 代理相关理论
        2.2.1 正向代理和反向代理
        2.2.2 Socks5
        2.2.3 Iptables
        2.2.4 Redsocks
        2.2.5 Tor2web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or代理系统可行性研究和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研究
        3.1.1 技术可行性
        3.1.2 经济可行性
        3.1.3 法律可行性
    3.2 需求分析
        3.2.1 系统业务分析
        3.2.2 系统角色分析
        3.2.3 功能性需求
        3.2.4 非功能性需求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or代理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网络架构设计
    4.2 系统模块设计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E-R图设计
        4.3.2 数据库表设计
    4.4 系统开发运行环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or代理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流量代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5.1.1 握手协商子模块
        5.1.2 用户验证子模块
        5.1.3 建立连接子模块
        5.1.4 传输数据子模块
    5.2 端口转换模块设计与实现
    5.3 流量重定向模块设计与实现
    5.4 匿名服务模块设计与实现
    5.5 反向代理模块设计与实现
        5.5.1 核心技术架构模型
        5.5.2 实现流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Tor代理系统测试
    6.1 测试方法
    6.2 测试工具
    6.3 功能测试分析
        6.3.1 提供匿名服务测试
        6.3.2 正向代理测试
        6.3.3 反向代理测试
    6.4 性能测试分析
        6.4.1 平均内存占有率
        6.4.2 平均启动时间
        6.4.3 平均响应时间
    6.5 系统特征分析
    6.6 系统安全性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目标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二章 关键技术研究
    2.1 即时通信MQTT协议
        2.1.1 协议介绍
        2.1.2 协议特点
        2.1.3 物联网中MQTT协议的应用
    2.2 微服务架构的原理
    2.3 REST技术原理
    2.4 Spring MVC框架介绍
    2.5 React Native相关技术
        2.5.1 React Native简介
        2.5.2 React Native特性
第三章 基于MQTT的通用电子标签方案设计
    3.1 整体架构设计
        3.1.1 服务器设计
        3.1.2 手机客户端设计
        3.1.3 电子标签显示端设计
    3.2 系统安全模块设计
    3.3 通信协议相关设计
        3.3.1 通信协议格式设计
        3.3.2 数据交互格式设计
        3.3.3 数据通信设计
    3.4 数据库设计
        3.4.1 电子标签设备信息
        3.4.2 电子标签显示信息
        3.4.3 用户信息
        3.4.4 模板信息
第四章 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实现
    4.1 服务器功能实现
        4.1.1 Web服务模块
        4.1.2 数据交互模块
        4.1.3 信息处理模块
        4.1.4 Mosquitto通信模块
    4.2 手机客户端功能实现
        4.2.1 注册和登陆功能
        4.2.2 个人信息编辑功能
        4.2.3 设备选型和编辑功能
        4.2.4 模板列表功能
        4.2.5 客户端设置功能
第五章 系统测试
    5.1 手机客户端功能测试
    5.2 电子标签显示测试
        5.2.1 显示结果测试
        5.2.2 显示功耗指标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器的高可靠性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智能家居研究现状
        1.2.2 云计算平台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智能家居系统的实现原理和需求设计
    2.1 智能家居系统实现原理
        2.1.0 智能网关
        2.1.1 智能面板
        2.1.3 智能设备
        2.1.4 智能家居控制流程
    2.2 云平台系统的需求设计
        2.2.1 功能性需求
        2.2.2 可靠性需求(性能需求)
        2.2.3 安全性需求
        2.2.4 开放性需求
    2.3 本课题中的云平台架构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Nginx服务器研究与介绍
    3.1 Nginx总体介绍
    3.2 Nginx的反向代理
    3.3 Nginx的内部进程模型
    3.4 Nginx的负载均衡
        3.4.1 集群技术介绍
        3.4.2 Nginx的负载均衡
    3.5 Nginx的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研究及改进
        3.5.1 Nginx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3.5.2 Nginx动态负载均衡算法研究及改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abbitMQ服务器研究与设计
    4.1 消息中间件的选型
    4.2 RabbitMQ基本介绍
    4.3 RabbitMQ的具体应用
    4.4 RabbitMQ集群方式
        4.4.1 默认集群模式
        4.4.2 镜像集群模式
        4.4.3 主备集群模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edis缓存服务器研究与设计
    5.1 Redis服务器介绍
    5.2 Redis的主要数据类型及应用
    5.3 Redis解决session共享问题
        5.3.1 Session简单介绍
        5.3.2 Redis解决session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测试结果与分析
    6.1 实验设计
        6.1.1 实验目的
        6.1.2 实验内容
    6.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程序清单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8)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算法在商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介绍与研究
    2.1 服务器集群技术
        2.1.1 服务器集群简介
        2.1.2 集群系统分类
    2.2 负载均衡技术
        2.2.1 负载均衡简述
        2.2.2 负载均衡的目标
        2.2.3 负载均衡的实现类型
        2.2.4 负载均衡调度策略
    2.3 Nginx服务器
        2.3.1 Nginx概述
        2.3.2 Nginx的模块化结构
        2.3.3 Nginx的反向代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Nginx动态负载优化算法
    3.1 现有负载均衡算法不足
    3.2 动态反馈算法改进思路
        3.2.1 动态反馈机制
        3.2.2 服务器负载参数的分析
        3.2.3 动态调节权重反馈型负载均衡算法的设计
        3.2.4 动态权值计算模块
        3.2.5 权值修正模块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Nginx优化负载均衡算法分析与系统实现
    4.1 系统整体概述
    4.2 Nginx编码基础及核心模块分析
        4.2.1 HTTP请求处理过程分析
        4.2.2 Nginx 源码目录结构
        4.2.3 Nginx核心数据结构
    4.3 优化算法具体实现
        4.3.1 负载参数信息收集
        4.3.2 负载信息整合与处理
        4.3.3 算法调度过程
        4.3.4 权值修改模块实现
    4.4 Nginx性能配置优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进的算法在集群中的实现及测试分析
    5.1 系统测试指标与工具
        5.1.1 性能测试概念
        5.1.2 性能测试指标的选取
        5.1.3 系统测试工具
    5.2 测试环境
        5.2.1 测试环境搭建
        5.2.2 Nginx的安装与配置
        5.2.3 周期T的实验方案与结果分析
        5.2.4 Jmeter进行并发测试
    5.3 测试内容与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自治网络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自治网络的研究现状
        1.2.2 接入认证协议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自治网络及相关技术概述
    2.1 自治网络简介
        2.1.1 自治网络架构
        2.1.2 自治网络特点
    2.2 常见接入认证协议概述
        2.2.1 Web认证协议
        2.2.2 PPPoE认证协议
        2.2.3 802.1 x认证技术
    2.3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的实现技术
        2.3.1 SSL/TLS协议原理概述
        2.3.2 PKI系统概述
        2.3.3 加密算法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及其改进
    3.1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的基本原理
        3.1.1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的相关概念
        3.1.2 消息类型与功能
        3.1.3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的工作原理
    3.2 问题描述
    3.3 一种高效合理的日志更新方法设计
        3.3.1 高效合理的日志更新方法原理
        3.3.2 高效合理的日志更新方法操作流程
    3.4 基于双重校验的抗重放攻击方法设计
        3.4.1 基于双重校验的抗重放攻击方法原理
        3.4.2 基于双重校验的抗重放攻击方法操作流程
    3.5 高效抗重放攻击的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操作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架构
    4.2 系统开发平台
    4.3 消息类型定义与实现
    4.4 Pledge软件设计与实现
        4.4.1 HTTPS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4.4.2 Pledge消息操作模块设计与实现
        4.4.3 证书验证模块设计与实现
    4.5 注册服务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4.5.1 洪泛模块设计与实现
        4.5.2 注册服务器消息操作模块设计与实现
    4.6 MASA服务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4.7 注册模块实现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洪泛模块功能测试
        5.2.2 HTTPS通信模块功能测试
        5.2.3 接入认证模块功能测试
        5.2.4 注册模块功能测试
        5.2.5 抗重放攻击模块功能测试
    5.3 性能测试与分析
        5.3.1 端到端往返时延测试与分析
        5.3.2 日志请求过程传输控制开销测试与分析
        5.3.3 新旧机制的日志有效存储性能的对比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全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10)弹性网络中的拓扑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
    2.1 弹性网络简介
    2.2 网络拓扑发现技术
    2.3 本章小结
3 弹性网络中拓扑感知系统设计
    3.1 设计需求
    3.2 设计方案
    3.3 拓扑发现协议设计
        3.3.1 请求及应答报文
        3.3.2 出错报文
    3.4 拓扑发现代理服务器节点设计
        3.4.1 数据采集模块
        3.4.2 通信模块
    3.5 拓扑感知控制服务器设计
        3.5.1 通信模块
        3.5.2 数据存储模块
        3.5.3 拓扑生成模块
        3.5.4 参数绑定模块
    3.6 WEB客户端设计
        3.6.1 登录验证模块
        3.6.2 拓扑显示模块
    3.7 本章小结
4 弹性网络中拓扑感知系统实现
    4.1 拓扑环境搭建
    4.2 拓扑发现协议实现
    4.3 拓扑发现代理服务器节点实现
        4.3.1 数据采集模块的实现
        4.3.2 通信模块的实现
    4.4 拓扑感知控制服务器实现
        4.4.1 通信模块的实现
        4.4.2 数据存储模块的实现
        4.4.3 拓扑生成模块的实现
    4.5 WEB客户端实现
        4.5.1 登录验证模块的实现
        4.5.2 拓扑显示模块的实现
    4.6 本章小结
5 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环境搭建
    5.2 拓扑感知功能测试
        5.2.1 拓扑结构显示
        5.2.2 拓扑感知参数显示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代理服务器的原理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移动边缘计算的视频业务QoS保障研究[D]. 王鸿璋.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移动APP行为数据获取和特征分析[D]. 李俊辰.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面向云网环境的广域网QoS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陈诚.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4]基于移动边缘智能的内容分发研究与平台实现[D]. 张天亮.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匿名网络Tor代理服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黄大飞.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基于MQTT协议的通用电子标签系统[D]. 罗复翰.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7]智能家居云平台服务器的高可靠性设计与实现[D]. 刘栋.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8]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算法在商务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 张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自治网络安全自启动通信机制研究与实现[D]. 李威. 重庆邮电大学, 2019(02)
  • [10]弹性网络中的拓扑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熊娟涓.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代理服务器原理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