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

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

一、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的新增长点(论文文献综述)

李稻葵[1](2021)在《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取向》文中指出2020年,中国迎难而上,果断抗疫,精准复产复工,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0年,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出口在全球贸易萎缩的背景下实现正增长,消费由于疫情导致的就业尤其是服务业就业减少、居民收入增速下降等因素出现了明显放缓。展望中长期发展,应积极培育需求,打造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具体而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通过推动经济地理再布局,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在产业有序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保经济安全底线,重点关注产业链、能源和金融三个领域的安全问题;优化互联网平台监管。

王立粉[2](2020)在《消费者视角下快消品电商市场趋势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阿里平台交易数据为例》文中提出现阶段,我国电商市场的发展业已成为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刺激消费者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关键驱动力。电商行业的迅猛发展推动快消品市场持续发生结构性演变,电商渠道逐渐成为快消品市场现阶段以及未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但伴随物联网与互联网领域的快速繁荣、消费市场的逐渐分层,促销为王的销售策略逐渐遭受流量瓶颈,与日俱增的新消费需求与滞后的行业商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消费者的个性化体验与品牌商的服务质量是现今快消品电商市场必须关注的重点议题,因此,如何把电商市场的营销方式从“以货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以统计学、经济学和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以人(消费者)、货(品牌)、场(销售渠道)为主线,从消费者视角出发,以阿里电商平台为例,对中国快消品电商市场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深入剖析品牌商如何实现人、货、场的精准高效匹配,并提出相应的人群运营策略。以期能够为电商市场完成“以人为本创造销售额”的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实现我国电商行业的持续蓬勃发展。文章首先对消费者层面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对阿里电商平台积累的消费者基本特征(性别、年纪、职业、收入水平等)与消费偏好的分析,同时综合每个细分行业普遍运用的人群特性标签(公司职员、高校学生、都市潮男等)对不同特征的消费人群进行辨别和分类。明晰资深中产、新锐白领、精致妈妈、小镇青年、Gen Z、都市银发、小镇中老年和都市蓝领(1)这八类消费者驱动快消品电商市场现阶段与未来的发展,同时发现这几类消费群体在消费实力与消费习惯方面存在结构性差异。其次从货(品牌)和场(营销推广渠道)的维度出发,经深度研究不同人群在品牌使用数量、中高端品牌的销售额以及细分品类的增长率等方面的消费情况发现,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逐渐多样化、高端化以及品类细分化;同时发现不同消费群体对产品沟通主题偏好存在显着性差异,且对场的偏好各不相同,年轻一代的新势力与新锐白领人群偏爱“颜值经济”,蓝海人群偏爱折扣渠道,基于这些特征分析不同消费者对品牌和营销推广渠道的偏好差异。接着基于消费者自身特征以及对品牌和消费渠道的偏好特征,将人货场结合,借助维度丰富、颗粒细致的全量消费者数据,运用GBDT算法构建精准全面的消费群体购买预测分析系统预计消费群体购买趋势。那么针对核心人群,品牌商可以实时观测并及时反馈,即时监控交易全程,迭代优化产品组合,逐层提升品牌商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最后,根据阿里电商平台现状,结合阿里巴巴内部治理经验与基于平台之上精准营销的应用和实践,结合案例和理论研究,以期能够为电商市场完成“以人为本创造销售额”的数字化转型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实现我国电商行业的持续蓬勃发展。

王世耀[3](2020)在《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家。自2014年始中国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对外直接投资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相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增长点。而沿线国家资源禀赋不尽相同,与我国的合作基础、国家间的宗教、文化、历史认同感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中国对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的产业选择、经济目标也不同,区域内的投资具有复杂性,多维度等特点。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投资策略成为关注的热点。本文依据商务部发布的历年中国对外投资公报,统计分析了中国对外投资总况,并在“一带一路”区域作了投资流存量及行业层面分析,明确了“一带一路”区域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新增长点的事实;进一步对沿线国家投资现状按照划定区域深入到产业层面做了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现有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投资选择,主要是资源获取和低端制造加工的投资目的,但综合性投资已开始布局。考虑到“一带一路”区域的特点,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东盟11国和中亚五国的数据,采用回归模型验证了对外产业投资的影响因素有劳动力规模,研发水平,基建设施等,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政策性因素来考虑对中国对外产业投资也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的比较研究,得出利用资源禀赋,在投资重点基础上,辐射区域的投资策略。基于研究结论与启示,提出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的三大建议。

张琳[4](2020)在《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新动能”、“为数字中国建设加油助力”;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当前,数字技术与各产业深度融合,互联网平台为各领域数据流通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传输通道,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本文基于已有学者的研究,首先界定数字经济的内涵和特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同时研究欧盟、OECD为代表的世界组织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为代表的国内政府及组织企业等构建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基础上,依据指标构建原则构建本文的数字经济指数体系框架。基于熵权法所得权重,进行指数加权测算得出中国区域数字经济指数。在此基础上,根据罗默知识溢出模型构建本文面板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最后,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提出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观点包含以下几点:根据数字经济指数测算结果,本文将31省份分为五大类(全面发展省份、快速超越省份、初见成效省份、起步阶段省份、观望探索省份)。其中“全面发展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快速超越省份”为河南、四川、福建、安徽、湖北、河北、湖南、天津、重庆;“初见成效省份”为辽宁、陕西、江西、广西;“起步阶段省份”为云南、内蒙古、黑龙江、山西、贵州、吉林;“观望探索省份”为新疆、甘肃、海南、青海、宁夏、西藏。其中,贵州、北京、重庆、安徽、西藏是数字经济增速最快的5个省份。第二,比较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计量回归结果看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指数系数基本一致,且高于东部地区。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核心生产要素,数字经济突破地理条件限制,可推动中西部获得更多发展机遇。第三,从八大经济区域来看,黄河中游的数字经济指数系数最高。对于发展较为滞后的区域,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在新领域中“弯道超车”,需要结合先进技术支撑,找准定位持续投入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如何推动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启示。

王紫鹦[5](2020)在《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互联网不断渗透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正逐渐成为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互联网发展通过增加居民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居民的购买力;互联网发展通过减少信息不对称以及提供多样化的流通渠道和购买方式,使得消费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提升居民消费结构。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背景下消费结构的研究,找到消费结构升级的现存问题与障碍,为未来消费结构优化寻找切实有效的路径与对策。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对居民消费结构在互联网发展下的变化进行多角度分析。通过梳理相关理论与文献资料,分析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阐述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收入效应、成本效应、匹配效应剖析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分析了城乡居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差异。在实证部分,本文收集整理了2005-2016年30个省份(港澳台、西藏除外)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岭回归的方法,检验互联网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区分城镇与农村的不同情况,并在全样本分析基础上,从分时段样本、恩格尔系数两个角度分析互联网发展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以期得到更多的发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得到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2005-2016年互联网发展总体上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则影响不大。第二,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生存型、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第三,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影响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第四,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小于等于40%的居民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消费结构提升程度更大。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互联网发展与消费结构升级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建议。

祁鸣[6](2019)在《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产业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和流通方式,都给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为了把握电子商务产业等互联网经济发展浪潮下的新机遇,进一步带动促进全市经济发展,扬州市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关于政府在发展电子商务中职能与作用方面的文献进行了研究与摘选,介绍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理论,解释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职能理论,为本文研究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本文研究了扬州市政府在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对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具体作用进行了总结,对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梳理分析。扬州市政府的具体作用有,制定发展的政府指导方针、强化全社会电子商务意识、对市场的调控干预、创造良好的经济生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同时,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存在问题,主要在指导方针定位模糊、带动效应未达预期、调控干预不够精准、载体匹配度不高、对人才的培育和吸引不够重视等方面。结合政府干预市场、政府经济职能等相关公共管理理论,得出政府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利益博弈”与“道德风险”、全能型政府思维制约、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型政府治理能力尚未健全等原因。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政府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案例与启示,提出了完善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具体改进对策,明晰产业发展的定位、提升全社会发展共识、提升调控干预的水平、重塑载体功能、围绕人才打造外部环境等五个方面提出若干举措。

陈小君[7](2019)在《YM女装电商品牌转型新零售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从网络购物在我国兴起以来,掀起了网购的热潮,带动了一批电商企业从线上崛起,同时也给实体零售业也带来冲击,线上和线下竞争愈演愈烈。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进入平稳增长期,线下传统品牌也纷纷开拓线上渠道,电商平台体量逐渐增大,线上成本也随之增加。进入这一时期,流量红利消退,传统品牌的品牌影响力和资源优势也在电子商务市场中逐渐显现,许多女装电商品牌遭遇市场“大洗牌”,发展进入“瓶颈”时期。随着消费升级的浪潮涌现,“新零售”概念的提出,以及“互联网+”的国家战略,推动了我国消费结构正从“卖方侧”向“买方侧”转变,这给女装电商品牌的发展出路指明了方向。本文以YM女装电商品牌为案例进行研究,先分析了在新零售环境下,服装类电商行业的发展现状,YM品牌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和现有战略资源,然后分析YM品牌在电商平台所遭遇的困境问题和原因。YM女装电商品牌抓住机遇,顺应形势变化,为品牌的长远发展实施了新零售战略转型。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对YM品牌新零售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成效进行概述,作出SWOT分析,得出YM新零售战略转型对于品牌扩大发展的优势,以及品牌自身仍存在的劣势,总体来看机遇多于挑战,其前景较为开阔的结论。并结合对YM品牌战略环境和困境问题的分析,提出优化建议和保障措施,为品牌顺利推进战略转型做好“铺路”工作,同时也对其他女装电商品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曾维新[8](2019)在《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文化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新兴产业,并日益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大部分国家对该产业采取扶持政策。目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以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新闻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型业态已初具规模,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网络基础设施的完善及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支持。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了众多涉及该产业的重要政策,从明确该产业的重要地位到文化产业统计范围变化以及各种财政、税收、金融扶持补助政策不一而足。这些财税金融扶持政策提供的各种政府资源最终落实到企业层面都归入了政府补助范畴。然而对于政府是否应当介入和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尚存争议,有关网络文化产业的相关扶持政策情况如何,因扶持政策形成的巨额补助是如何落实到网络文化企业层面,补助是否实现了政府部门既定目标,这些问题都亟待深入探讨。因此研究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政府补助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一是当前国内外对网络文化产业并无权威统一的界定,众多学者或部门将其称之为数字创意产业、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内容产业、互联网文化产业等;二是现有对政府补助的研究大都聚焦于战略新兴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鲜有以网络文化产业为对象的研究;三是对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研究主要以定性为主,较少以定量方法来研究政府补助的绩效;四是在考察政府补助对企业的影响时,大都只考察总体补助的作用,较少考察不同类型补助的效果差异,且对政府补助类型的研究仍有细化的空间。基于此,本文依据“要不要-怎么样-行不行”的逻辑,聚焦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研究其政府补助问题。“要不要”是解决政府是否有必要对网络文化产业进行补助,这就需要对网络文化产业的特性及在中国国情下的现实必要性开展研究。“怎么样”是解决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现状如何,这就需要梳理中国现有的关于网络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研究当前中国网络文化企业获取政府补助所呈现的总体特征和内容特征。“行不行”则要解决政府补助是否有效,即绩效评价问题,这就需要验证政府补助(包括总体补助和不同细分类型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创新和社会责任方面是否起到积极作用。最终目的在于为政府通过补助扶持网络文化产业提供依据,并帮助其更好的制定和修正补助政策,实现补助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文的研究工作可概括为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政府通过补助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本文采用归纳演绎法在明确和完善网络文化产业概念及系统研究网络文化产业各种特性的基础上,先是从市场失灵、产业竞争力理论和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出发论述政府扶持该产业的理论依据;然后在介绍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新兴业态发展现状及其原因之后,从中国经济转轨及文化体制改革角度探讨政府通过补助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必要性。同时尝试明确政府在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应扮演的角色。第二部分全面剖析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现状。一是依据重要政策出台或技术进步的关键节点将中国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并详细梳理各阶段的政府政策,总结政策演进情况以及特点和问题。二是依据筛选的179家网络文化上市公司(其中核心领域132家,相关领域47家)年报中披露的政府补助金额数据剖析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特征,包括总体政府补助和不同类型补助(财政拨款、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在所有制、细分行业和区域等方面呈现出的分布特征;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和LSD多重比较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验证所有制性质、细分行业和区域因素是否是影响网络文化企业获取政府补助的因素。三是对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基于补助的目的和具体指向性,将样本企业补助明细科目归类整理分为七大内容板块,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内容结构特征。第三部分检验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有效性。本文搭建了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有效性的综合评价框架,利用179家网络文化样本企业2013-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政府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财务绩效和市场价值)、创新和增加就业三方面的影响。不仅考察总体政府补助,还考察财政拨款、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三种细分类型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影响。在整个实证研究中还考虑了所有制因素和细分行业因素对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各种绩效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调节作用。此外还检验了研发投入在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之间是否起到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可归纳为:第一,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动态概念。通过梳理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学者繁杂众多的概念中可知,从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内容产业到数字文化产业、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再到互联网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这些概念的出现是文化产业和不同时段的技术融合发展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科技进步,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网络文化产业的定义还会不断演进。第二,中国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网络文化产业具有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三重属性,同时表现出强大的产业融合和技术关联性等特征,这些特征让其具备了其他产业没有的优势。市场失灵理论(外部性、公共产品、信号传递理论)、产业竞争力理论及幼稚产业保护理论为政府介入网络文化产业提供了理论基石。同时我国经济转型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缓解中小科技型网络文化企业融资困境的现实情况也需政府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本文还明确政府的角色应定位为公共网络文化产品的监管者和提供者,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者和调控者,网络文化市场秩序的建设者和维护者。第三,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政策不断完善但仍需优化。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从萌芽发展至今可划分为六个阶段,管理和补助扶持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并不断丰富完善的过程。现有补助政策呈现出规制监管的专门性和政府补助的一般性,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网络化转型补助政策多过扶持新兴网络文化产业补助政策等特征。同时补助政策也存在不够具体,相对被动和滞后需求等问题。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含财政资金、专项基金、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项目补贴和政府奖励等在内的多种手段的综合补助政策体系,但尚未建立对各种政策和措施的效果和绩效进行评价的机制。第四,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具有普惠性并且特征复杂。我国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2013-2017年政府补助覆盖率在95%以上,说明补助对于网络文化上市公司是“普惠”政策,而非“特惠”政策。财政拨款是我国网络文化上市公司政府补助最主要的形式,其次为税收优惠;政府奖励呈现出“奖励名目较多,奖励金额不高”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网络文化企业、相关领域企业和东部地区的网络文化企业相较于非国有、核心领域和中西部地区的网络文化企业在获取补助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法研究发现,网络文化企业在获取政府补助上存在显着的所有制和细分行业差异,而地区差异并没有统计上的显着性。第五,技术创新类补助是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主要内容。中国政府对网络文化产业的补助大部分都投向了技术和创新方面,这符合网络文化产业与技术高度关联的特征。其次为产业专项补助和项目专项补助,投融资补助、涉外补助、人才和就业补助、无形资产补助四块内容的政府补助金额占比较少。第六,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总体而言,在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方面,政府补助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对企业市场价值具有显着正向影响,对企业财务绩效并无显着影响;在网络文化企业创新和社会责任(就业)方面,政府补助均有积极正向促进作用;(2)不同类型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财政拨款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市场价值、创新和增加就业方面均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税收优惠对其网络文化企业的市场价值和增加就业方面均有显着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奖励对网络文化企业创新有负向影响;(3)所有制因素并没有对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的经营绩效、创新和就业之间的关系起到调节作用;(4)细分行业是影响政府补助和网络文化企业创新、就业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以生产网络文化设备为主的相关领域相较于以网络内容生产为主的核心领域而言,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和增加就业的影响更加显着;(5)研发投入(RD)在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政府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有6.63%是通过企业研发投入来实现的。鉴于以上主要发现和研究结论,本文就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提出如下优化建议:一是要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补助体系;二是明确财政拨款、政府奖励和税收优惠三类补助各自的特征和效果,依据政策既定目标选择合适的补助类型,确保补助发挥最佳效用;三是破除“所有制惯性”,坚持“竞争中性”和“所有制中立”原则,给予国有和民营网络文化企业平等市场地位,公平合理分配补助资源。四是关注网络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差异,鉴于核心领域企业是网络文化产业的主体最能体现该产业特性,补助可适当向核心领域企业倾斜;五是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化产业补助绩效评价机制,以提高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的利用效率。

张蕊[9](2019)在《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关税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虽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强劲。由于跨境电子商务具有交易电子化、手段多样化和过程隐蔽化等特征,所以这种全新的经济形式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可能造成关税完税价格难以认定和课税凭证弱化,这也就促使海关监管面临新的问题;我国海关目前的监管模式和监管手段相对落后,有针对性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也相对缺失,无法跟进其快速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中的数字化产品交易额不断增加,但计税属性模糊不清。当前世界各国都在根据自身国情积极建立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注重对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频繁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措施。例如,美国主张对跨境电子商务采取免征关税政策,欧盟主张采取可视实际情况而变的适时政策,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主张采取对跨境电子商务征收关税的政策。这些政策都体现了国际上对跨境电子商务关税问题的重视。本文聚焦于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关税问题。首先,详细阐述了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分类、特征以及关税的基本原则和政策理论,并结合我国当前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剖析在关税征收的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关于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关税完税价格难以认定、课税凭证弱化、数字化产品估价中的贸易归类、海关监管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其次,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方法,比较了美国和欧盟在跨境电子商务方面关于关税问题所采取的不同政策,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提出了对我国关税政策的看法。最后,针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的现存困境,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提出了完善关税征管法规、构建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管体系、创建行邮渠道监管方式、运用第三方加强事前监管、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国际税收合作等措施。

李顺东[10](2019)在《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全球网民数量与日俱增,对消费观念和贸易模式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电子商务经过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从国内交易发展为境外交易,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模式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重要途径,跨境进口也为消费者选择国外产品提供了便利。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跨境B2B、B2C的交易模式结合保税区、保税仓、保税港的物流仓储方式,大大缩短了跨境交易完成的时间,增进了个性化商品交易。跨境交易主要依靠多方协同运作机制,在运转过程中其信用体系往往存在缺失或不完善,造成交易双方在成本和利益实现过程中增加了信用风险博弈成本。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协同机制下的信用体系和运行机理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系统论等为理论基础,对“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的概念及功能流向”、“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理论框架”、“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指标体系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验证”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研究对跨境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和评价体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界定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和信用协同的概念及功能。研究以系统理论、协同理论和三维信用理论为理论基础,形成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理论框架。其次,对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运用结构方程方法处理调查问卷数据,定量分析出对消费者信用感知具有重要影响的信用协同因素,以此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的一级指标。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的特点及功能流向,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定性的选取了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形成了理论层面的完整指标体系。第三,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分析静态的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指标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形成信用协同体系总体因果关系反馈图。通过专家问卷的形式,筛选出相对重要的体系指标,并计算出指标权数。运用VENSIM软件仿真信用流功能,构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模型仿真模拟,依据实际统计数据,调整参数值,对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并预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发展趋势。第四,结合京津冀地区PEST宏观环境分析结果,以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模型为依据,分析指标体系中各主要因素对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的影响,为政府的科学管理和决策、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业务发展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研究特点在于:首先通过基础理论形成研究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定量分析得出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一级指标;其次,静态定性的分析出完整的信用协同体系;第三,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动态仿真模拟信用协同体系的运行机理,并通过实际统计数据进行验证,得出结论并预测发展;第四,依据京津冀地区实证研究,为决策提供对策建议。总体来说,本研究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既有调查问卷和专家打分的数据采集,也有宏观统计数据的使用,并在验证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模型进行预测和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的新增长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的新增长点(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与判断
    (一)投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支撑2020年经济增长,2021年制造业将成为稳投资主力
    (二)消费:2020年消费恢复缓慢,2021年将成为拉动经济第一动力
    (三)进出口:2020年出口超预期增长,2021年有望实现平稳增长
    (四)价格:警惕煤油矿价格上涨推升经济运行成本
    (五)金融市场:信用债还款高峰期将至,但风险整体可控
二、中长期分析:积极培育需求,打造经济增长新动力
    (一)经济地理再布局:中国经济新的中长期增长点
    (二)在产业有序转移的过程中实现产业升级
        1. 全球新“三明治”格局正在形成
        2.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部分产业、部分生产环节向其他经济体转移是正常的跨国产业转移
    (三)保经济安全底线,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 经贸摩擦风险与产业链安全
        2. 能源供给风险与石油安全
        3. 金融风险与金融安全
    (四)认真研究互联网平台监管原则,巩固并推动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1. 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态势
        2. 互联网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3. 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原则
三、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取向选择
    (一)通过推动经济地理再布局,打造中国经济新增长点
    (二)有序引导产业转移,推动中国产业转型升级
    (三)保经济安全底线,重点关注产业链安全、能源安全和金融安全
    (四)优化互联网平台监管,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2)消费者视角下快消品电商市场趋势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阿里平台交易数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快消品电商的发展现状
        1.2.1 快消品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2.2 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路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路径
2 电商行业消费群体分类及预分析
    2.1 消费群体分类
        2.1.1 消费群体初步分类及定义
        2.1.2 各类人群关键词分析
        2.1.3 消费群体深度提炼分类
    2.2 基于分类的消费群体消费实力分析
    2.3 基于分类的消费群体销售额增长驱动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交易数据的消费群体对商品类别及品牌偏好分析
    3.1 消费群体对品牌高端化趋势的差异性分析
    3.2 消费群体品牌多元化趋势差异分析
    3.3 消费人群被商品细分品类的渗透程度分析
    3.4 消费群体间产品沟通主题偏好的差异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消费者营销渠道偏好分析
    4.1 线上触达渠道的分类及定义
    4.2 消费群体对基础链路的偏好分析
    4.3 消费群体对内容渠道的偏好分析
    4.4 消费群体对折扣和新品频道的偏好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人、货、场匹配的消费者在线购买行为预测分析
    5.1 GBDT模型
        5.1.1 GBDT模型原理及思想
        5.1.2 GBDT算法的具体流程
    5.2 模型评价标准
        5.2.1 混淆矩阵
        5.2.2 ROC曲线图
    5.3 模型构建流程
        5.3.1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5.3.2 样本选取
        5.3.3 特征工程
    5.4 模型训练与评价
        5.4.1 模型训练
        5.4.2 模型评价
        5.4.3 模型检测
    5.5 本章小结
6.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技术路线
    1.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对外产业投资研究
        2.1.1 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理论
        2.1.2 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2.1.3 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
    2.2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研究
        2.2.1 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
        2.2.2 中国对“一带一路”投资的产业选择研究
    2.3 相关研究评述
3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现状分析
    3.1 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地位
    3.2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投资总况分析
        3.2.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存量分析
        3.2.2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投资流存量分析
        3.2.3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投资成果
    3.3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投资产业分析
        3.3.1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投资产业比较
        3.3.2 中国对“一带一路”各区域投资产业分析
    3.4 小结
        3.4.1 “一带一路”区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新增长点
        3.4.2 投资区位分布集中,辐射范围较小
        3.4.3 投资产业不平衡,合作空间广阔
4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产业投资影响因素检验模型
        4.1.1 检验模型介绍
        4.1.2 数据来源
        4.1.3 数据处理
    4.2 实证检验
        4.2.1 平稳性检验
        4.2.2 协整检验
        4.2.3 相关性
    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3.1 实证结果
        4.3.2 小结
5 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策略分析
    5.1 投资基础
        5.1.1 政府引领
        5.1.2 市场导向
        5.1.3 企业主体
    5.2 投资平台
        5.2.1 推动形成中国为核心的产业投资
        5.2.2 “一带一路”倡议
    5.3 投资策略
        5.3.1 投资区位选择
        5.3.2 投资产业选择
        5.3.3 投资中心选择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基本结论
    6.2 相关政策建议
        6.2.1 降低区位选择的地理影响
        6.2.2 增强产业选择的梯度布局
        6.2.3 扩大中心选择的调整范围
参考文献

(4)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数字经济文献综述
        1.3.2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影响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数字经济概念与经济增长作用机理
    2.1 数字经济概念研究
        2.1.1 数字经济发展历程
        2.1.2 数字经济内涵
        2.1.3 数字经济特征
    2.2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
第3章 区域数字经济指数指标体系构建及结果分析
    3.1 国内外数字经济测度研究
    3.2 区域数字经济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3.2.1 指标构建原则
        3.2.2 指数指标体系构建
        3.2.3 具体指标解释
        3.2.4 熵值法及数据来源
    3.3 数字经济指数测算方法及结果分析
        3.3.1 测算方法
        3.3.2 结果分析
第4章 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
    4.1 数字经济与经济增长模型构建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4.3 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影响实证分析
        4.3.1 基于全国31个省市区的整体角度分析
        4.3.2 基于全国八大经济区域角度分析
    4.4 稳健性检验
第5章 相关政策启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相关政策启示
    5.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科研成果清单
致谢

(5)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相关理论
        一、经典消费理论
        二、理性预期的消费理论
        三、消费行为理论
        四、需求层次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
        二、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
        三、互联网与消费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文献评述
第三章 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居民消费现状
        一、居民消费总量增速渐缓
        二、居民消费水平长期偏低
        三、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有一定差距
    第二节 居民消费结构问题
        一、供给端中高端消费品有效供给不足
        二、消费端和供给端的需求层次错位
    第三节 互联网背景下的消费现状
        一、网络消费不断增加,下沉市场网络消费增长空间大
        二、流通渠道和流通方式多样化,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三、消费需求不断被重视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机理及消费差异
    第一节 互联网发展对消费结构升级的传导路径
        一、收入效应
        二、成本效应
        三、匹配效应
    第二节 城乡居民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消费差异
        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之间的消费效应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互联网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设定
    第二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一、变量选取
        二、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第三节 实证检验
        一、平稳性检验
        二、多重共线性检验
        三、回归与结果分析
        四、稳健性检验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的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1.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研究
        2.政府发展电子商务职能的研究
        3.政府发展电子商务作用的研究
        4.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实证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个案调研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重点、难点
        2.研究创新点
二、地方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概念界定与理论支撑
    (一)概念界定
        1.电子商务产业
        2.地方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
    (二)理论支撑
        1.政府干预经济理论
        2.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理论
三、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作用与成效
    (一)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作用
        1.出台了较为完备的政府指导方针
        2.通过正面市场预期带动市场主体具体行动
        3.通过目标奖励、成本补贴等市场机制实施调控干预
        4.通过载体建设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
        5.在物流、金融、人才、监管、推广等方面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二)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成效
        1.指导作用明显,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2.市场动能迸发,相关产业成为全社会发展共识
        3.调控干预有效,内外发展环境不断完善
四、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指导方针定位模糊
        2.带动效应未达预期
        3.调控干预不够精准
        4.载体功能匹配度不高
        5.对人才的培育和吸引不够重视
    (二)制约政府作用充分发挥的原因
        1.政府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影响资源配置效率
        2.“利益博弈”与“道德风险”蕴含政府失灵风险
        3.全能型政府思维制约了形成社会组织推进产业发展的合力
        4.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型政府治理能力尚未健全
五、完善扬州市政府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对策
    (一)国内外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案例与启示
        1.国外案例
        2.国内案例
        3.总结
    (二)完善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的对策
        1.明晰产业发展的定位
        2.提升全社会发展共识
        3.提升调控干预的水平
        4.重塑载体功能
        5.围绕人才打造外部环境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7)YM女装电商品牌转型新零售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1.1.2 政策扶持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电商品牌企业研究
        1.4.2 新零售研究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电商品牌的概念
    2.2 新零售的概念与理论
        2.2.1 新零售的概念
        2.2.2 新零售的特点
        2.2.3 新零售的起因
        2.2.4 新零售的演变
    2.3 企业战略的概念
第三章 YM品牌转型新零售战略环境分析
    3.1 企业简介与品牌介绍
    3.2 服装类电商行业概况
        3.2.1 发展特征
        3.2.2 发展规模
        3.2.3 行业形势
    3.3 宏观环境分析
        3.3.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3.3.3 社会环境分析
        3.3.4 技术环境分析
    3.4 行业环境分析
        3.4.1 行业内竞争格局
        3.4.2 潜在进入者的竞争力
        3.4.3 替代品的威胁
        3.4.4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3.4.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3.5 现今形势下的战略资源
        3.5.1 品牌资源
        3.5.2 人才资源
        3.5.3 金融资源
        3.5.4 物流资源
        3.5.5 信息技术资源
    3.6 战略环境分析总结
第四章 YM品牌在电商平台发展困境分析
    4.1 YM品牌在电商平台发展遭遇的困境
        4.1.1 流量红利消退导致销售额下滑及线上成本增大
        4.1.2 电商平台体量增大引发市场“大洗牌”
        4.1.3 供应链受到品牌快速增长的考验
        4.1.4 电商品牌相比传统品牌影响力表现弱势
        4.1.5 消费者对产品体验与服务的需求提高
    4.2 YM品牌在电商平台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4.2.1 过度依赖流量营销且销售渠道单一
        4.2.2 移动互联网普及推动线上市场需求变化
        4.2.3 柔性快速供应链体系需逐步完善
        4.2.4 品牌快速成长但品牌建设时间不长
        4.2.5 服务场景单一导致线下体验缺失
第五章 YM品牌新零售战略实施现状分析
    5.1 YM新零售战略概述
        5.1.1 战略内容概述
        5.1.2 线下门店运营模式
    5.2 战略实施现状与成效
        5.2.1 实施现状
        5.2.2 获得成效
    5.3 YM新零售战略SWOT分析
        5.3.1 内部优势
        5.3.2 内部劣势
        5.3.3 外部发展机会
        5.3.4 面临的威胁
    5.4 YM新零售战略SWOT分析总结
第六章 YM品牌新零售战略转型优化与保障
    6.1 YM品牌战略转型的优化建议
        6.1.1 从多元化营销角度拓展渠道
        6.1.2 从跨界合作角度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6.1.3 从互利共赢角度选择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6.1.4 从突出品牌个性角度有效积累品牌资产
        6.1.5 从数据思维角度了解消费者
    6.2 战略优化的保障
        6.2.1 企业组织架构保障
        6.2.2 品牌文化建设保障
        6.2.3 粉丝忠诚度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论文结构和创新
    四、研究不足及展望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文献综述
    第一节 政府补助研究综述
        一、政府补助界定及类型
        二、政府补助的动机研究—政府宏观角度
        三、政府补助的影响研究—企业微观角度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研究综述
        一、网络文化产业的界定和分类
        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评价
        三、网络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四、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及国际经验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综述
        一、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和角色
        二、网络文化产业的财税金融补助政策
        三、政府补助对网络文化企业的影响
    文献述评
第二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的特性
        一、网络文化产业的“三重属性”
        二、网络文化产业的经济特征
        三、网络文化产业的产业特征
    第二节 政府补助网络文化产业的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理论
        二、产业竞争力理论
        三、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第三节 政府补助网络文化产业的现实依据
        一、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简析
        二、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因
        三、中国政府补助网络文化产业的现实考虑
    第四节 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定位
        一、网络文化产业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演进历程及政策梳理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孕育期(2000 年以前)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初步发展期(2001-2004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期(2005-2008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四节 网络文化产业全面发展期(2009-2012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五节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期(2013-2015 年)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第六节 成为战略新兴产业新时期(2016 年至今)
        一、发展演进情况
        二、政策梳理和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特征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筛选与政府补助总体情况
        一、样本公司筛选和数据来源
        二、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政府补助总体情况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总体政府补助特征
        一、总体政府补助的所有制分布特征
        二、总体政府补助的实际控制人分布特征
        三、总体政府补助的细分行业分布特征
        四、总体政府补助的区域分布特征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不同类型政府补助特征
        一、不同类型补助的所有制分布特征
        二、不同类型补助的细分行业分布特征
        三、不同类型补助的区域分布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第一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分类
        一、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补助明细科目情况
        二、网络文化上市公司补助内容分类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特征
        一、网络文化产业上市公司补助内容结构总体分析
        二、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三、不同细分行业的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四、不同区域的政府补助内容结构分析
    第三节 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一、区域与细分行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二、区域与所有制性质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三、所有制性质与细分行业政府补助内容结构交互分析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有效性验证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
        二、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
        三、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和数据来源
        二、变量选取和度量
        三、模型设计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一、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经营绩效
        二、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创新
        三、政府补助与网络文化企业社会责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一、网络文化产业是一个不断变化和演进的动态概念
        二、中国扶持网络文化产业存在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
        三、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政策不断完善但仍需优化
        四、中国网络文化产业补助具有普惠性并且特征复杂
        五、技术创新类补助是网络文化产业补助的主要内容
        六、补助有益于企业提升市值及促进创新和增加就业
    第二节 网络文化产业补助优化建议
        一、建立专门的网络文化产业管理体制和补助体系
        二、明确各类补助的特征和效果确保发挥最佳效用
        三、破除所有制惯性确保市场主体可公平获得补助
        四、关注产业内部结构差异可适当向核心领域倾斜
        五、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文化产业补助绩效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A:《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
附录 B:中国网络文化及相关产业上市公司名单
致谢

(9)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关税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跨境电子商务概念与税收政策理论
    2.1 跨境电子商务相关概念
        2.1.1 电子商务概念
        2.1.2 跨境电子商务概念
    2.2 跨境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及特点
        2.2.1 跨境电子商业的商务模式
        2.2.2 跨境电子商务的特点
    2.3 税收基本原则
        2.3.1 税收公平原则
        2.3.2 税收中性原则
        2.3.3 税收主权原则
    2.4 关税政策理论
        2.4.1 财政关税政策
        2.4.2 保护关税政策
        2.4.3 自由关税政策
    2.5 税收管辖权
    2.6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及监管分析
第3章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现状及关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
    3.2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关税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缺乏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关税法律规范
        3.2.2 完税价格难以认定和课税凭证弱化
        3.2.3 数字化产品估价中的贸易归类问题
        3.2.4 监管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第4章 跨境电子商务关税政策的国外借鉴
    4.1 美国实施的零关税政策
    4.2 欧盟实施的适当关税政策
    4.3 印度实施的关税政策
    4.4 国外经验总结及借鉴
第5章 完善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关税问题的建议
    5.1 完善关税法律规范
    5.2 构建数字化产品估价征管体系
        5.2.1 建造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规则
        5.2.2 打造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关税征管体系
    5.3 创新行邮渠道监管方式
        5.3.1 建立大数据体系
        5.3.2 以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
    5.4 充分运用第三方前置管理,加强事前监管
    5.5 推进信用管理体系建设
    5.6 加强国际税收合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方法及研究难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难点
第2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研究的相关概念
        2.1.1 电子商务的概念、类型及发展
        2.1.2 跨境电子商务的概念及特征
        2.1.3 跨境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2.2.2 国内研究综述
        2.2.3 相关文献述评
    2.3 理论基础
        2.3.1 系统理论
        2.3.2 协同理论
        2.3.3 三维信用理论
    2.4 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2.4.1 全球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2.4.2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2.4.3 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3章 跨境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研究
    3.1 信用的概念及内涵
    3.2 关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的研究
        3.2.1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的涵义
        3.2.2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的特点
        3.2.3 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中存在的信用问题
    3.3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研究
        3.3.1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的概念
        3.3.2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的功能流向
    3.4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研究
        3.4.1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的理论研究框架
        3.4.2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多视角分析
第4章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4.1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研究的必要性
        4.1.1 信用协同问题的提出
        4.1.2 信用协同研究的必要性
    4.2 跨平台协同下跨境电子商务消费者信用感知的研究
        4.2.1 平台协同研究
        4.2.2 信用感知的维度研究
    4.3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影响因素分析与假设提出
        4.3.1 指标选取
        4.3.2 假设提出
    4.4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4.1 调查问卷的发放
        4.4.2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4.4.3 实证分析结果
    4.5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
第5章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跨境电子商务与信用协同体系的相互关系
    5.2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5.3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的协同体系指标选取原则
    5.4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指标选取的来源
        5.4.1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企业
        5.4.2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业务
        5.4.3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5.5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指标选取
        5.5.1 交易信用协同指标选取
        5.5.2 信用信息协同指标选取
        5.5.3 服务信用协同指标选取
        5.5.4 管理信用协同指标选取
    5.6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构建总结
第6章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及运行机理研究
    6.1 系统动力学的相关介绍
        6.1.1 系统动力学理论的起源
        6.1.2 系统动力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6.1.3 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特点
    6.2 基于跨境电子商务信用流的协同体系因果关系分析
        6.2.1 概念模型
        6.2.2 因果关系分析
        6.2.3 信用协同指标体系总因果关系分析
    6.3 重要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计算
        6.3.1 专家打分法简介
        6.3.2 专家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6.3.3 专家打分结果的处理
        6.3.4 重要体系指标的选取及权重
    6.4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仿真模型的构建
        6.4.1 模型假设
        6.4.2 系统动力学流图
        6.4.3 仿真模型变量的确定
        6.4.4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体系运行机理仿真模型方程
    6.5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仿真模型检验
        6.5.1 模型方程的完整性检验
        6.5.2 模型方程的量纲一致性检验
        6.5.3 模型方程的敏感性检验
    6.6 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的仿真分析
        6.6.1 模型仿真研究背景和目的
        6.6.2 数据选取及准备
        6.6.3 模型的仿真结果分析
第7章 案例分析与对策建议——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7.1 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环境PEST分析
        7.1.1 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政治环境
        7.1.2 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7.1.3 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7.1.4 京津冀地区跨境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技术环境
    7.2 基于模型原因曲线的分析及对策
        7.2.1 跨境客户满意度曲线分析及对策
        7.2.2 第三方机构信用评级曲线分析及对策
        7.2.3 跨境市场占有率曲线分析及对策
        7.2.4 跨境被投诉率曲线分析及对策
        7.2.5 累计跨境金额增长率曲线分析及对策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限制与研究展望
        8.3.1 研究限制
        8.3.2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后记

四、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的新增长点(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取向[J]. 李稻葵. 改革, 2021(01)
  • [2]消费者视角下快消品电商市场趋势分析及策略研究 ——以阿里平台交易数据为例[D]. 王立粉.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3]中国对“一带一路”区域产业投资研究[D]. 王世耀. 浙江大学, 2020(02)
  • [4]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 张琳.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5]互联网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 ——基于2005-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D]. 王紫鹦.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6]扬州市政府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作用研究[D]. 祁鸣.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7]YM女装电商品牌转型新零售战略研究[D]. 陈小君.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8]中国网络文化产业政府补助研究[D]. 曾维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9]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中的关税问题研究[D]. 张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10]跨境电子商务信用协同运行机理研究[D]. 李顺东.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标签:;  ;  ;  ;  ;  

电子商务:21世纪经济新增长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