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

一、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提高母乳喂养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俊英,张兰,刘颖,江会[1](2021)在《国内外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母乳喂养保障政策对促进母婴健康和母乳喂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母乳喂养相关保障政策的发展、实施现状和我国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旨在立足我国国情, 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母乳喂养保障政策, 提高母乳喂养率提供参考。

付贞艳[2](2021)在《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2.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3.评价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1)采用文献研究法,按照金字塔“6S”模型检索临床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意见等金字塔上端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获取高质量证据。(2)采用专家会议法,邀请试点病区专家从证据应用的可行性、适宜性、临床意义及有效性四个方面对证据进行评价,确定适合纳入临床的证据,并构建审查指标。(3)采用现状调查法,以审查指标为标准,制定《审查指标执行情况调查表》,调查试点病区证据应用现况,识别临床实践与证据的差距。(4)采用焦点小组讨论法,以i-PARIHS(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动促进框架)为理论指导框架,结合自行拟定的提纲,分析证据应用于临床的障碍和促进因素。(5)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选择2020年1月~6月符合纳排标准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2020年7月~12月的作为干预组:(1)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对审查指标的执行情况,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医护人员的影响。(2)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使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进行调查,比较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3)采用非同期对照研究,比较产妇及其患儿相关结局指标变化(产妇:审查指标执行情况、泌乳不足发生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患儿:母乳喂养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完全经口喂养时间、NEC发生率、住院时间),评价开展循证实践、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产生的影响。结果:1.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构建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4篇系统评价、1篇专家共识、2篇专家意见。总结了9个方面的共44条证据:倡导母乳喂养4条、知情同意1条、识别泌乳延迟/障碍高危人群1条、制定喂养目标1条、泌乳监测5条、泌乳支持12条、泌乳启动5条、吸奶要求9条及催奶剂应用6条。(2)根据专家会议法中专家建议,删除病房已实施、目前不适宜引入临床的证据,对欲纳入临床实践的证据进行调适与整合,本研究最终纳入24条证据进入临床实践,并根据24条证据,共制定20条审查指标,包括科室层面2条、医护人员层面9条及产妇层面9条。(3)根据20条审查指标,调查证据临床应用现况,结果表明有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零,有10条审查指标执行率<60%,执行率>60%的仅有4条审查指标。说明审查指标执行情况不佳,证据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差距。(4)经焦点小组讨论,本研究从变革层面、变革接受者层面、组织环境层面分析出证据应用的障碍因素17条、促进因素24条。(5)本研究基于VLBWI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促进和维持VLBWI母亲泌乳的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资料准备、人员培训)、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和患儿)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结果(1)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开展循证实践后,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审查指标执行率较开展循证实践前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循证实践前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得分为45(40,60)分,开展循证实践后为80(7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对照组与干预组产妇及其患儿各33名,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及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产妇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为39.39%,对照组为6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为66.03±5.56分,对照组为59.42±6.6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相关结局指标比较:干预组患儿首次母乳喂养时间为生后2(1,4)天,对照组为5(3,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母乳喂养总量为7252(4136,11310)ml,对照组为3867(1673,8048.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0~7天、8~14天及15~28天的纯母乳喂养率分别为18.18%、60.61%、93.94%、72.73%,对照组分别为0、6.06%、42.42%、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4.24%,对照组为4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为生后21(15,26)天,对照组为28(20,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29天~出院纯母乳喂养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研究构建了基于最佳证据的本土化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综合性干预方案,包括组建团队、前期准备、产妇干预内容、干预方案应用、效果评价5个部分。(2)基于最佳证据的VLBWI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适宜性和可行性:应用干预方案可提高科室、医护人员及产妇对最佳证据的执行率、提升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促进母乳喂养、降低产妇泌乳不足发生率、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态度得分、改善患儿临床结局。

赵淑冉[3](2021)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期间的心理感受和切实需求,为制定适用于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2.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结合半结构式访谈、专家讨论等方式构建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探讨该方案在GDM患者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5~7月于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病房的17名G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和需求的资料,采用主题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2.量性研究:根据文献查阅和质性研究结果,结合专家讨论和预试验,确定了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GDM患者母乳喂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青岛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孕24~28周的GDM患者140例,2019年8~9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对照组,2020年5~6月招募的研究对象为干预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组接受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包括在孕晚期、住院期和出院后提供的增强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感的护理措施。应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和喂养方式调查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进行调查,产后第3天、产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为调查时间点,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纯母乳喂养率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价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GDM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研究结果访谈17名GDM患者后资料达到饱和,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提炼,最终形成5个主题和14个副主题,即(1)知识和技能不足(产前学习意识淡薄、母乳喂养知识匮乏、欠缺正确哺乳技能);(2)消极的心理感受(泌乳状况增加哺乳压力、巨大儿吸吮行为引发喂养顾虑、疑虑和担忧乳汁质量);(3)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困难后的获得感、纯母乳喂养的幸福感);(4)母乳喂养的阻碍(强烈的身体疲惫感、家属传统喂养认知的干扰、新生儿疾病改变喂养态度、医护人员的不同喂养指导);(5)社会支持的需求(期望专业人员的针对性指导、希望配偶的积极参与和支持)。2.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在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两组GDM患者在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方面的基线均衡可比,干预前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的结果显示:(1)干预组的泌乳Ⅱ期在产后24~48h启动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72h启动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组产后3天、1个月、3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组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GDM患者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知识总分高于干预前测评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4)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后1个月、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和产后3天的得分(P<0.05)。干预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技能维度得分为产后3个月>产后1个月>产后3天>干预前(P<0.05),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内心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得分(P<0.05)。多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产后3天、产后1个月和产后3个月时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两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GDM患者产后早期会面临多方面的母乳喂养压力,其主要来源于产后泌乳相关问题、自身知识和能力、个体心理、新生儿健康问题、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支持不足,医护人员应重视GDM患者的情感和信息需求,提供针对性的资源和支持,提高家属的母乳喂养支持能力,促使GDM患者成功母乳喂养。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方案是有效可行的,该方案有利于增加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提高对科学母乳喂养的了解;有利于降低产后泌乳Ⅱ期启动延迟发生率,促进纯母乳喂养;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改善产后母乳喂养状况。

邝钰贤[4](2021)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初产妇产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水平的现状,探讨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为制定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为改善母乳喂养状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5月~2020年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在南昌市某三甲医院产科门诊及住院部选取116名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抛硬币法,以病区划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入住产科一病区的初产妇作为干预组,入住二病区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指导,干预组除了接受常规指导外,还实施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措施。在产前进行基线调查,产后第1周、产后第42天、产后第4个月、产后第6个月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使用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母乳喂养知识问卷、母乳喂养状况调查问卷分别去评测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以及纯母乳喂养率。最后采用Excel 2019对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录入,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调查结果:干预组、对照组完成资料收集分别为55例和52例,共107例。两组初产妇干预前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初产妇具有可比性。2.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经组间比较,产后第1周、产后第42天、产后第4个月、产后第6个月干预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技能和内心活动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随时间的推移,两组产后第42天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但干预组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产后第6个月干预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较前提高,而对照组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较产后第42天有所下降;通过组内比较,两组在干预前后5个时间点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通过组间比较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产后各时间点,干预组的母乳喂养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通过组间比较,产后各时间点,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初产妇产前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母乳喂养知识均处于中等水平,基于聚焦解决模式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给予初产妇心理、信息等各方面的支持,可有效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2.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3.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初产妇产后的纯母乳喂养率,延长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改善母乳喂养状况。

贺娅楠,王晨霞,杨秋霞,马玉霞,卢存存,韩琳[5](2020)在《产后家庭访视对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系统评价产后家庭访视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辅以手工检索,收集有关产后家庭访视对母乳喂养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3月。两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包括4 037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显示:产后家庭访视可提高纯母乳喂养率(RR=1.70,95%CI:1.44~2.02,P<0.001)、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RR=1.19,95%CI:1.09~1.29,P <0.001)、母乳喂养技能掌握率(RR=1.09,95%CI:1.03~1.14,P<0.01)。结论基于现有证据,产后家庭访视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和技能掌握率,进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为便于临床推广使用,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标准化家庭访视流程及内容体系的探索。

回艳涛,张玲,李娜[6](2020)在《孕妇学校组合QQ交流平台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孕妇学校组合QQ交流平台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产科门诊建卡的180例健康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并按摸球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孕产妇采取孕妇学校教学模式,研究组孕产妇则在采取孕妇学校教学模式的同时建立"爱心妈妈"QQ交流平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比较两组孕产妇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以及自护能力评分。结果研究组孕产妇产后6个月的母乳喂养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χ2=4.472,P=0.034),平均自护能力评分(8.94±1.17)分高于对照组的(7.03±1.05)分(t=11.526,P <0.001)。结论使用孕妇学校组合QQ交流平台教学模式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并优化护理效果。

王芳[7](2020)在《路径化健康教育及配偶支持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路径化健康教育联合配偶支持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3月的160对新生儿父母,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80例,干预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由各责任护士根据护理常规,依据自身临床工作经验、知识掌握程度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严格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表对产妇及其配偶进行健康教育,整个过程强调配偶对产妇的支持。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父母亲婴儿喂养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产妇自我效能高于对照组(P<0.05),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产后1、4、6个月随访两组纯母乳喂养率,产后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37,P=0.038)。结论全面系统的路径化健康教育有效地强化了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支持力度,改善了父母双方婴儿喂养态度,增加了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提高了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最终使产后6个月内的纯母乳喂养率得到提高。

熊美仁[8](2020)在《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母乳喂养影响因素,结合母乳喂养实际情况构建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合理地进行连续护理,探讨实施连续护理对初产妇自护能力的影响和评价该模式对母乳喂养率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于随机干预试验研究。将2019年01月初至2019年12月末南昌市某三甲医院入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其中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连续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实施综合干预,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现连续性护理模式。于初产妇入院时收集一般资料情况,出院时填写初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评估表并统计48h内纯母乳喂养率、乳汁淤积发生率,出院后随访统计产后6周、4个月、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乳汁淤积发生率评估实施连续护理对纯母乳喂养率、产妇自护能力及乳腺通畅程度的影响情况。所有资料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χ2检验等。结果:1.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48.1%、88.9%、92.6%、81.5%;常规组分别为37.0%、74.1%、68.5%、40.7%。干预组和常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2.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1),两组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得分均呈上升的趋势。干预组产妇自护自评量表中的自护态度、自护知识、自护技能三个维度评分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均高于常规组(P<0.05)。3.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6周、4个月、6个月分别为3.7%、7.41%、3.7%、5.56%;常规组分别为5.56%、38.89%、37.04%、18.52%。两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48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乳汁淤积发生率在产后6周、4个月、6个月均低于常规组(P<0.05)。4.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总分为(38.15±7.49),常规组总分为(31.44±5.61)。干预组住院期间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高于常规组,两组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通过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分娩住院期间专人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哺乳姿势指导、出院后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实施连续性护理模式,进一步提高了纯母乳喂养率,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初产妇实施连续护理模式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周蓉[9](2020)在《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理解职业女性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体验和经历,从中识别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内涵及其风险性和保护性因素,构建返岗女性坚持母乳喂养抗逆力特质的概念模型,旨在激发更多的职业女性返岗后形成坚持母乳喂养的抗逆力潜质,也为促进母乳喂养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内涵和思路。[方法]以现象学为方法论,通过方便选样、目的性选样和“滚雪球”选样的方法在海南省范围内寻找13名职业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回顾后确定研究问题、制定访谈提纲,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资料,以Colaizzi的资料分析模式分析资料,通过撰写、修改备忘录和Office软件中的Excel表格手工录入和编码,层层析出并凝练主题后,寻找主题联系,构成主体框架图,识别返岗女性抗逆力特质的内涵及其保护性和风险性因素。[结果]1.职业女性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体验和经历析出5个主题:承受压力、获得支持、获得成长、行为改变和结局形成,每个主题之间存在内在联系。2.承受压力包括:角色承重、遭受质疑、旧患复发、育儿压力、乳少压力、缺少依靠、居住距离远、经济压力;获得支持包括:家庭支持、榜样激励、同事理解、社会支持、工作负荷轻、乳量自信、经验分享。压力和支持具有个体性和动态变化性。3.获得成长包括:激发个人坚韧、倔强、忍耐的优秀品质,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念,提升母亲角色在责任感、天性和亲子纽带的认知.,从而获得个人品质、信念和角色认知上的成长。4.获得成长后的返岗女性发生行为改变,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准备改变、时间目标改变和自我调整。5.随着坚持母乳喂养时间的延长,返岗后的职业女性将继续面临新的压力和支持,并不断产生行为的改变,最终形成三种结局:温柔离乳、强迫离乳和被迫离乳。[结论]1.本研究通过分析主题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概念框架,即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由环境—个体互动的前抗逆力过程和个体抗逆力特质—环境互动的后抗逆力过程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2.压力、支持作为环境因素和个体的互动激发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形成,进而促进改善环境的行为产生,增加支持因素以缓冲压力因素,促进形成高支持、低压力的母乳喂养环境。随着母乳喂养时间延长,职业女性面临不断出现的新的压力和支持,抗逆力特质与环境处于持续动态互动过程中,最终形成三种抗逆力结局:自然离乳的抗逆力性重构、强迫离乳的适应结局和被迫离乳的适应不良性重构结局。3.通过识别返岗女性持续母乳喂养的抗逆力特质的内涵,判断激发返岗女性抗逆力特质的压力和促进抗逆力特质发展的支持因素,分析抗逆力行为对改善环境的意义,界定抗逆力结局,为促进母乳喂养、提升助产护理服务水平提供新的思路。

陈燕[10](2020)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以促进早期建立母乳喂养,为今后优化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8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分娩的90名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试验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自妊娠37周开始接受产前手挤奶的指导,持续至临产。评估两组产妇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产后泌乳启动时间,产后3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以评价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结果】1.基线情况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及早接触早吸吮开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1)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总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上均呈上升趋势,但试验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干预一周后(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对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作用在不同的组别间有显着差异,试验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产妇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与37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但产后第3天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2)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比较:组别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效应,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有明显上升趋势,而对照组技能维度得分随着时间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技能维度得分整体高于对照组。干预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37周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无差异(P>0.05),而试验组38周、产后第3天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技能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时间因素的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38周、产后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7周(P<0.017),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显着高于38周(P<0.017);对照组38周、产后第3天技能维度得分与37周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7),并且产后第3天与38周仍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17)。3.对泌乳启动的影响试验组产妇的泌乳启动时间较对照组提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前手挤奶频次在泌乳启动时间分组中存在分布差异,产前手挤奶频次越高,泌乳启动时间越早,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产前手挤奶频次≥20次时,对产妇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3)。4.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两组研究对象产后第1、2、3天纯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纯母乳喂养率均呈上升趋势,试验组各测量时间点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1.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低,AME指导可通过反复实践手挤奶技能,进一步强化孕产妇的母乳喂养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初产妇产前及产后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水平。2.初产妇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较高,AME指导可通过刺激乳腺组织,使泌乳素受体和血清泌乳素水平增加,促进产后泌乳启动,降低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率。3.产后初期是母乳喂养建立的关键时期,AME能够提高初产妇产后三天的纯母乳喂养率,为持续母乳喂养建立良好的开端。

二、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提高母乳喂养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提高母乳喂养率(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第一节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最佳证据
        1 文献检索
        2 文献筛选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节 确定适合引入临床实践的证据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节 识别证据与临床实践的差距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分析证据应用的障碍与促进因素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节 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拟定行动策略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第六节 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第一节 方案实施前准备
        1. 改善试点病区组织文化环境
        2. 对试点病区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及干预方案培训
        3. VLBWI 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预实施
    第二节 开展循证实践对科室及试点病区医护人员的影响
        1 试点病区科室及医护人员层面审查指标执行情况变化
        2.开展循证实践前后试点病区护士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变化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节 干预方案应用对产妇及其患儿的影响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节 总结
        1 研究结论
        2 研究的创新性
        3 研究的局限性
        4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综述 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理论依据
    3 相关概念
    4 研究目的及意义
    5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早期母乳喂养体验及需求的质性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质量控制
    结果
        1 GDM患者的一般资料
        2 研究结果
    讨论
        1 加强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
        2 关注和改善GDM患者的母乳喂养心理状况
        3 完善针对GDM患者的母乳喂养支持系统
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伦理问题
        3 研究方法
        4 干预内容及方法
        5 资料收集
        6 质量控制
        7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研究样本脱落情况
        2 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结果
        3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的影响
        5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产后喂养方式的影响
        6 干预对两组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讨论
        1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2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结局指标的影响
        3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GDM患者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结论
研究创新性、局限性及展望
    1 研究创新性
    2 研究局限性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产后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附录
致谢

(4)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1.1.2 全球的母乳喂养状况
        1.1.3 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理论
        1.2.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1.3 聚焦解决模式的概述和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2.3 剔除标准
    2.3 研究方案
        2.3.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3.2 分组方法
        2.3.3 伦理原则
    2.4 研究工具
        2.4.1 初产妇一般资料调查表
        2.4.2 中文版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简式量表(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Scale-Short Form, BSES-SF)
        2.4.3 母乳喂养知识问卷
        2.4.4 母乳喂养状况调查表
    2.5 干预方法
        2.5.1 对照组
        2.5.2 干预组
    2.6 资料的收集与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初产妇的一般资料
    3.2 两组初产妇干预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知识得分比较
    3.3 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3.3.1 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的比较
        3.3.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3.3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干预前后的组内比较
    3.4 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3.4.1 两组初产妇干预后母乳喂养知识得分的比较
        3.4.2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知识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3.5 干预对初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资料结果分析
    4.2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分析
        4.2.1 初产妇产前母乳喂养自我效能情况
        4.2.2 基于SFA模式的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
    4.3 基于SFA的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知识的影响
    4.4 基于SFA的护理干预对纯母乳喂养率的影响
第5章 结论
第6章 创新性与展望
    6.1 研究的创新性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产后家庭访视对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文献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一般情况
    2.2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和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主要指标的Meta分析
        2.3.1 纯母乳喂养率
        2.3.1. 1 6周内纯母乳喂养率
        2.3.1. 2 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2.3.1. 3 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
    2.4 其他结局指标的Meta分析
        2.4.1 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
        2.4.2 母乳喂养技能掌握率
        2.4.3乳腺炎患病率
3 讨论
    3.1 产后家庭访视可以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及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
    3.2 产后家庭访视的其他作用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启示
        3.3.1 局限性
        3.3.2 启示

(6)孕妇学校组合QQ交流平台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研究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母乳喂养率
        1.4.2 自护能力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2.2 两组孕产妇的自护能力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7)路径化健康教育及配偶支持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健康教育方法
    1.3 结局指标及评价工具
    1.4 调查方法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2.2 父母亲婴儿喂养态度
    2.3 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2.4 纯母乳喂养率
    2.5 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水平
3 讨论
    3.1 路径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3.1.1 路径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婴儿喂养态度
        3.1.2 路径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
        3.1.3 路径化健康教育能提高产后4、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
        3.1.4 路径化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母乳喂养知识水平
    3.2 配偶支持在路径化健康教育中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
    3.3 局限性

(8)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连续护理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对象
        2.2.1 样本量的选择
        2.2.2 纳入标准
        2.2.3 排除标准
        2.2.4 剔除标准
        2.2.5 样本量的确定
    2.3 研究方法
        2.3.1 评价工具
        2.3.2 研究流程
    2.4 统计学方法
    2.5 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6 技术路线图
    2.7 质量控制
    2.8 伦理考虑
第3章 结果
    3.1 失访率
    3.2 两组初产妇一般资料的比较
    3.3 产妇母乳喂养综合干预结果比较
        3.3.1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纯母乳喂养率的比较
        3.3.2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自护能力得分的比较
        3.3.3 两组初产妇不同时期乳汁淤积发生率的比较
        3.3.4 两组初产妇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初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4.2 连续护理在母乳喂养中的作用
    4.3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自我护理能力
    4.4 连续护理可以减少产后乳汁淤积发生率
    4.5 连续护理可以提高初产妇母乳喂养健康教育满意度
第5章 结论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与局限性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9)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1.2 国内外现状
    1.2 操作性定义
    1.3 研究内容
        1.3.1 识别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
        1.3.2 分析返岗女性持续母乳喂养抗逆力特质的内涵
        1.3.3 形成动态交互作用下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概念框架
    1.4 理论分析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过程
        2.2.1 确立问题
        2.2.2 资料收集
        2.2.3 资料诠释
        2.2.4 伦理原则
        2.2.5 资料信效度评价
        2.2.6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职业女性的基本信息
    3.2 形成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各级编码
    3.3 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过程的经历和体验
        3.3.1 承受压力
        3.3.2 获得支持
        3.3.3 获得成长
        3.3.4 行为抗逆
        3.3.5 离乳方式
    3.4 形成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概念框架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分析
        4.1.1 年龄和文化水平对本研究的影响
        4.1.2 产假结束时间对本研究的影响
        4.1.3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对本研究的影响
        4.1.4 职业种类、工作性质对本研究的影响
    4.2 动态交互作用下返岗女性持续母乳喂养的抗逆力特质的形成过程
        4.2.1 职业女性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前抗逆力过程是环境与个体动态互动激发抗逆力特质的过程
        4.2.2 职业女性返岗后坚持母乳喂养的后抗逆力是环境与抗逆力特质动态互动形成抗逆力结局的过程
    4.3 本研究对助产护理的作用和意义
        4.3.1 关注早返岗仍坚持母乳喂养的女性,挖掘这种“少数人”的抗逆力特质
        4.3.2 重视婴儿身心需求评估,正确看待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4.3.3 提供信息,帮助职业妈妈理解抗逆力特质对坚持母乳喂养的重要意义
        4.3.4 科学评估职业女性在坚持母乳喂养方面面临的环境因素
        4.3.5 正确评估压力激发的抗逆力特质
        4.3.6 正确识别抗逆力行为的三阶段,分阶段实施针对性干预
        4.3.7 正确界定职业女性的抗逆力结局,促进良好结局的转归
    4.4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5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职业女性母乳喂养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学习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评价指标及测量工具
    1.4 数据处理
    1.5 质量控制
    1.6 伦理原则
    1.7 技术路线
研究结果
    2.1 研究对象筛选结果
    2.2 研究对象的基线情况
    2.3 两组研究对象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得分情况
    2.4 两组研究对象泌乳启动情况
    2.5 两组研究对象产后三天喂养方式
讨论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
    3.3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早期母乳喂养护理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加强健康教育力度 提高母乳喂养率(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母乳喂养保障政策的研究现状[J]. 李俊英,张兰,刘颖,江会.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1(28)
  • [2]基于最佳证据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泌乳维持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实证研究[D]. 付贞艳.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3]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母乳喂养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D]. 赵淑冉. 青岛大学, 2021(02)
  • [4]基于聚焦解决模式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D]. 邝钰贤. 南昌大学, 2021(01)
  • [5]产后家庭访视对母乳喂养影响的Meta分析[J]. 贺娅楠,王晨霞,杨秋霞,马玉霞,卢存存,韩琳. 中国妇幼保健, 2020(19)
  • [6]孕妇学校组合QQ交流平台对孕产妇母乳喂养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J]. 回艳涛,张玲,李娜. 中国医药指南, 2020(25)
  • [7]路径化健康教育及配偶支持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 王芳.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0(08)
  • [8]实施连续护理模式对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D]. 熊美仁. 南昌大学, 2020(08)
  • [9]返岗后持续母乳喂养的职业女性抗逆力特质的研究[D]. 周蓉. 海南医学院, 2020(01)
  • [10]产前手挤奶对初产妇产后三天纯母乳喂养的影响[D]. 陈燕. 海南医学院, 2020(01)

标签:;  ;  ;  ;  ;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母乳喂养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