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一、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韦翠玲,秦玉娟,黄晓云[1](2020)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症状体验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症状体验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现状,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emorial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MSAS)、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对10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研究对象MSAS总分为(1.80±0.72)分,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为(87.85±26.57)分,症状体验与自我管理效能感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妇科术后化疗患者普遍存在症状困扰,自我管理效能感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该对妇科术后化疗患者的症状体验进行评估,重视症状管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体验。

徐令婕[2](2020)在《营养状况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接受辅助化疗的耐受性及负性情绪影响,为此类患者预见性临床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并提升护理工作内涵。方法:纳入2015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根治术后首次行辅助化疗的患者,共计78例。化疗前依据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ESPEN)推荐标准,以患者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小于18.5 kg/m2为截断值,将入组患者化疗前营养状况分为营养不良组(n=40)和无营养不良组(n=38)。对比两组患者初次化疗前血液学营养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患者接受氟尿嘧啶类及紫杉烷类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实施辅助化疗,每3周1疗程,最长6个周期。每次化疗前后均常规行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以及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红细胞降低等骨髓抑制反应;记录患者完成化疗的情况,包括是否完成既定化疗疗程或提前终止,统计因严重化疗不良反应而提前终止化疗的患者比例。与此同时,采用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两组患者之间及同组患者化疗前后负性情绪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高血压、糖尿病、肿瘤TNM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未见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研究对象均完成至少2周期化疗,其中60例完成既定的6周期化疗;18例因不耐受化疗毒副反应提前终止化疗,包括营养不良组13例,无营养不良组5例。3.辅助化疗期间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化疗不良反应,包括非血液学毒性消化系统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及血液学毒性骨髓抑制反应(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及红细胞降低),其中营养不良组患者出现的非血液学毒性消化系统反应(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及血液学毒性骨髓抑制反应(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及红细胞降低)的比例均显着高于无营养不良组(P<0.05)。营养不良组提前终止化疗的患者比例显着高于无营养不良组[(32.5%,13/40)vs(13.2%,5/38),P=0.032]。4.两组患者化疗前PAN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终止化疗时,两组患者PANAS评分均显着高于本组化疗前(P<0.01);营养不良组患者的PANAS评分高于无营养不良组患者(P<0.01)。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中,营养不良的患者较营养正常者更容易发生化疗不耐受,产生负性情绪,从而影响辅助化疗的顺利进行。

曾春苑[3](2020)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患者6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常规护理同时给予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的评分,饮食和睡眠情况及获得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SDS和SAS评分的改善程度更好,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和睡眠正常的比例分别为93.33%与96.67%,高于对照组的53.33%与66.67%,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的满意度76.67%相比,观察组的满意度96.67%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73、9.017、5.192,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的饮食和睡眠恢复正常,有利于化疗的进行和肿瘤的治疗,并且获得了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田秋菊[4](2020)在《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阐述胃癌术后居家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基于对患者经口营养问题和需求的调查,结合H2H营养管理模式,构建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和纵向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探索导致胃癌术后3个月内体重丢失的高危人群特质;采用PG-SGA、食物频率问卷、张璟编制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知识-态度-行为问卷、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问卷等研究工具,描述160例胃癌居家患者的营养状况、经口营养摄入情况及生活质量,并阐述影响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及影响经口摄入达标的相关因素;采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确定胃癌术后居家患者饮食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对相关需求进行文献检索和证据总结,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结合H2H营养管理模式,构建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结果:1.胃癌术后居家患者体重变化的分析:对49例胃癌术后患者纵向随访研究结果提示,从术前到术后1个月患者体重平均减少了 9.2%(P<0.001),到术后2个月平均减少了 11.0%(P<0.001),到术后三个月平均减少了 11.4%(P<0.001)。广义估计方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全胃切除(P=0.014)和术前BMI(P=0.005)是术后体重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与部分切除患者相比,全胃切除患者在术后3个月内更易发生体重丢失(β=2.8%,P=0.014);与术前低体重患者相比,术前肥胖患者更容易发生体重丢失(β=4.5%,P=0.026)。2.胃癌居家患者营养状况:①在160例胃癌居家患者中,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0.6%。21.9%患者能量摄入不达标,32.5%的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达标;且营养不良组患者能量不达标(26.5%vs 10.6%,P=0.027)和蛋白质不达标(38.9%vs 14.9%,P=0.002)比例显着高于非营养不良组患者;②不同治疗阶段胃癌患者,居家期经口饮食不达标颇多,其中蛋白质摄入不达标率以胃癌术后3个月内患者(占53.3%)居高、继之依次为胃癌治疗前患者(占40.3%)、术前化疗患者(占25.9%)及术后3个月后患者(占16.0%),且不同治疗阶段胃癌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有显着差异(χ2=8.84,P=0.029);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65岁(OR=3.62,P=0.005)、经口蛋白摄入不达标(OR=3.01,P=0.018)是导致胃癌居家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④营养不良患者在躯体功能(Z=-3.33,P=0.001)、角色功能(Z=-3.39,P=0.001)、认知功能(Z=-2.37,P=0.018)、情绪功能领域(Z=-3.28,P=0.001)和总体健康状况得分(Z=-4.88,P<0.001)显着低于营养正常患者,在疼痛(Z=-2.32,P=0.021)、恶心呕吐领域(Z=-2.98,P=0.003)显着高于营养正常患者;⑤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胃癌患者的营养知识水平(Waldχ2=15.77,P<0.001)、ECOG 得分(Waldχ2=10.40,P=0.015)是蛋白摄入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胃癌患者的营养知识水平(Waldχ2=18.42,P<0.001)、ECOG得分(Waldχ2=11.16,P=0.011)是能量摄入不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3.基于互联网的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问题和需求调查结果:采用人工检索和爬虫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互联网上关于胃癌术后患者经口营养问题及需求进行提取,经去重、清洗后,最终纳入1420个饮食相关问题,提问中饮食问题的时间点涉及拟出院到胃切除术后数年。询问关于胃癌术后“如何吃”的问题占全部问题的83.87%,询问饮食相关症状的原因和处理类问题占12.04%,询问营养品类问题占3.45%,询问饮食和预后问题占0.56%,询问饮食和运动类问题占0.07%。其中,在“如何吃”问题中,胃癌术后“常规饮食”及针对某一食物“是否可以吃”的提问分别占43.84%和44.44%。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饮食期间出现最多的七大症状分别为呕吐、吞咽困难、腹痛、腹胀、嗳气、反酸、体重下降,共占81.13%。针对胃癌术后患者经口营养情感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术后患者经口营养问题情感倾向整体上处于正向(正性vs负性得分:1758 vs-1531),但是饮食和症状类问题情感倾向整体上处于负向(正性vs负性得分:256.5 vs-410),提示饮食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会给患者带来负面情绪。患者经口营养需求分析提示: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需求包括胃癌术后饮食相关知识、心理支持及专业人员提供营养知识的需求。4.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结果显示:基于胃癌术后患者经口营养实践、运动管理、心理支持主题分别进行文献检索,本部分共纳入22篇实验性研究文章、4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6篇胃癌术后经口营养宣教手册。对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系统地对营养评估、促进经口营养实施的措施、运动管理、心理支持等进行证据评价和综合,结合前期的文献回顾和研究结果,构建《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结论:1.胃癌患者术后3个月内经历体重持续丢失,全胃切除、BMI≥25kg/m2是胃癌术后3个月内体重丢失的独立危险因素。2.胃癌居家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3.胃癌切除术后3个月内接受化疗的居家患者蛋白质摄入不达标率最高,且蛋白质摄入不达标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4.患者的营养知识、活动情况是导致胃癌患者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患者营养知识不足会影响经口营养摄入,进而影响营养状况。5.胃癌术后居家患者常见饮食问题主要涉及“如何吃”、“出现饮食相关症状的原因和处理措施”;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的需求主要为对饮食知识的需求、对专业人员实施营养支持的需求、对心理社会支持的需求。6.以本研究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构建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由经口营养管理模块、运动管理模块和心理支持模块三部分组成。

吴贤琳[5](2020)在《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水平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有效干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方案。方法本研究采用类实验性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6月11月入住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血液科的血液肿瘤化疗患者。通过严格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确定病区内符合的研究对象为85例,将其纳入研究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42例,实验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静脉置管护理、预防出血及化疗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持续4周的正念冥想训练。两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癌因性疲乏量表(CFS)、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对研究对象进行先后两次测评,并分析干预效果。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检验的标准α为0.0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过程中有3例患者退出试验,本次研究最终纳入有效样本量为82人,其中为实验组42人,对照组40人。(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民族、家庭所在地、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现状、有无医保、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抽烟、是否饮酒、BMI、化疗疗程、疾病分类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CRF得分比较:干预前,实验组CRF总分,M(P25,P75)为31.5(27.0,36.3),躯体疲乏得分,M(P25,P75)为17.5(14.0,20.0),认知疲乏得分,M(P25,P75)为6.0(4.8,8.0),情感疲乏得分,M(P25,P75)是9.0(8.0,11.0);干预前对照组CRF总分,M(P25,P75)为31.0(27.0,33.0),躯体疲乏得分,M(P25,P75)是14.5(14.0,18.0),认知疲乏得分,M(P25,P75)是7.0(5.0,8.0),情感疲乏得分,M(P25,P75)是8.0(8.0,10.0)。两组患者CRF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前实验组焦虑得分,M(P25,P75)为9.0(6.0,10.0),抑郁得分,M(P25,P75)是9.0(7.0,10.0);对照组焦虑得分,M(P25,P75)是8.0(6.0,9.0),抑郁得分,M(P25,P75)是8.0(5.3,10.0)。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CRF得分及焦虑、抑郁得分比较: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CRF总分,M(P25,P75)为23.0(19.9,27.0)、焦虑得分,M(P25,P75)为5.0(4.0,6.0)、抑郁得分为M(P25,P75),4.0(3.0,6.0)。对照组CRF总分,M(P25,P75)为28.5(24.3,31.0),焦虑得分,M(P25,P75)为8.5(6.0,10.0)、抑郁得分,M(P25,P75)为7.5(5.3,10.0)。实验组患者CRF总分及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得分范围,且低于实验组干预前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念冥想可以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2)正念冥想可以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郭慧云[6](2020)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了解患者正念水平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分析正念水平、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在正念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为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改善患者的睡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间河南省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中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360例结直肠癌肠造口化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到有效问卷352份。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应用SPSS22.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量表总分及各个维度得分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患者在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依次检验的方法分析应对方式在正念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1.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现状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总分为(9.47±4.13)分,处于较差水平。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日间功能障碍(1.86±1.17)分、睡眠障碍(1.67±0.54)分、入睡时间(1.64±0.91)分、睡眠效率(1.56±1.02)分、主观睡眠质量(1.48±0.72)分、睡眠时间(1.15±1.03)分、催眠药物(0.10±0.30)分。2.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和应对方式现状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总分为(50.14±9.61)分,处于中等水平。应对方式总分为(44.38±5.38)分,其中各维度得分分别为面对(16.98±5.20)分、回避(16.22±3.86)分、屈服(11.18±2.97)分。3.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以社会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为自变量,以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得分为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造口术后时间、造口自理情况、是否发生造口并发症、造口类型和化疗次数(p<0.05)。4.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显着负相关(r=-0.682,p<0.01);面对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显着负相关(r=-0.394,p<0.01),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总分呈显着正相关(r=0.666,p<0.01;r=0.568,p<0.01);正念水平与面对应对方式呈显着正相关(r=0.533,p<0.01),与回避和屈服应对方式呈显着负相关(r=-0.466,p<0.01;r=-0.580,p<0.01)。5.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发生造口并发症、造口类型、化疗次数、正念水平和不同的应对方式是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6.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在正念水平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在正念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其中面对维度可解释总效应的14.3%、回避维度可解释总效应的30.3%、屈服维度可解释总效应的22.2%。结论1.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的睡眠质量普遍较差。2.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的正念水平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较倾向于采取回避和屈服的应对方式。3.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的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之间密切相关。正念水平越高,越容易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正念水平和面对可以正向预测患者的睡眠质量,回避和屈服可以负向预测患者的睡眠质量。4.家庭人均月收入、是否发生造口并发症、造口类型、化疗次数、正念水平和应对方式是影响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5.中介变量应对方式在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杨敏[7](2020)在《综合护理对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营养及心理状况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对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从而为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建议。方法:收集内蒙古某三甲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肿瘤内科接受首次辅助化疗,且符合纳排标准的80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将收治于三楼病区的40名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与肿瘤内科常规护理,收治于二楼病区的40名患者设为干预组,给与综合护理,包括营养评估与教育、营养补充干预及心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首次化疗前及化疗2个周期后的体重(BW)、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总蛋白(TP)、淋巴细胞计数(TLC)的指标及患者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量表(PG-SGA)、简式心境量表(POMS-SF)的得分情况。收集资料双人录入数据库,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进行描述;两组之间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两组之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营养指标:两组患者化疗前BW(体重)、ALB(白蛋白)、TP(总蛋白)、HGB(血红蛋白)、TLC(淋巴细胞)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营养指标比较,显示干预组患者ALB、TP、HGB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自身比较,显示化疗后BW、ALB、TP、HGB、TLC的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营养指标下降幅度比较,显示化疗后干预组BW、ALB、TP、HGB的指标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G-SGA评分: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PG-SGA评分组内差异比较,显示化疗后PG-SGA得分均呈上升趋势,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PG-SGA评分组间差异比较,显示干预组PG-SGA得分均值为(6.85±0.8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G-SGA得分(8.85±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OMS-SF评分:两组患者化疗前POMS-SF得分显示,患者在紧张-焦虑、疲劳-迟钝、抑郁-沮丧、迷惑-混乱、愤怒-敌意、精力-活力以及总分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POMS-SF得分显示,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在紧张-焦虑、抑郁-沮丧、疲劳-迟钝、愤怒-敌意、精力-活力及总分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将肿瘤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风险筛查做为临床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给予患者包含营养评估与教育、营养补充干预和心理干预等措施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改善恶性肿瘤首次行辅助化疗患者的不良营养状况,降低其营养水平下降幅度,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降低焦虑、抑郁水平,缓解疲劳、迟钝感,使精力、活力提高,整体情绪好转。

王海燕[8](2020)在《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结直肠癌术后患者不同化疗阶段营养状况、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炎性因子水平、化疗药物副反应等发生情况及动态变化特点,分析不同化疗阶段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实施具有预见性、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0日以吉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结直肠癌术后接受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价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炎性因子水平调查表、化疗药物副反应评价表为测评工具,对患者完成为期5个化疗周期的追踪随访,观察营养状况、睡眠质量、心理状态、炎症水平、化疗药物副反应的纵向变化,选取并分析化疗初期(第1次化疗后)、中期(第3次化疗后)、后期(第5次化疗后)营养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121例结直肠癌术后行化疗患者,其中4例治疗中断,5例转院退出本研究,最终剩余112例。入院及化疗期间内各阶段均存在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2.3%83.0%,处于较高水平,其中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9%20.5%。化疗前及化疗初期PG-SGA得分均高于化疗中期、后期,提示中后期的营养状况较化疗前及初期有所改善。2.化疗期间白蛋白水平在化疗初期出现峰值,在化疗中期出现最低值,化疗后期较化疗中期有所提高,但未达到化疗初期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化疗初期较化疗前上升,到化疗中期下降。视黄醇蛋白水平在第4次化疗后出现峰值。3.睡眠障碍总体发生率为45.5%,第1、2次化疗后发生率最高,为26.8%,后呈现下降趋势,化疗初期、中期、后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逐步下降,睡眠状况改善,且化疗后期较化疗前有所改善。4.焦虑总体发生率为45.5%,抑郁总体发生率为31.3%,化疗初期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分别为21.4%、12.5%,且此期焦虑得分出现峰值,患者心理状态处于较低水平。5.化疗期间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5、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150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3.2%,17.0%30.4%,PLR≥150发生率在化疗期间存在升高趋势。6.化疗期间化疗药物副反应发生情况:消化道反应(67.0%)、骨髓抑制(62.5%)、肝/肾系统(42.4%、29.7%)。其中恶心、腹泻、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等发生率较高。7.将化疗各阶段营养状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化疗初期,年龄、临床病理分期(Tumor node metastasis,TNM)、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恶心、呕吐、腹泻、便秘、NLR≥5、血尿、焦虑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中期,年龄、TNM分期、白蛋白、前白蛋白、NLR≥5、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化疗后期,年龄、TNM分期、白蛋白、前白蛋白、PLR≥150、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胆红素升高对营养状况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将化疗3个时期营养状况影响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化疗初期,影响因素为TMN分期、呕吐、焦虑、BMI、腹泻、便秘,在化疗中期,影响因素为恶心、腹泻、便秘、TMN分期、前白蛋白,在化疗后期,影响因素为恶心、腹泻、便秘、PLR≥150、前白蛋白,不同时期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结论:1.化疗期间营养不良为普遍现象,且营养不良随化疗进程动态变化,对于化疗患者实行全程、密切、动态、有效的营养状况评估非常必要。2.不同化疗阶段症状表现存在差异,其中化疗的副反应对机体各系统的不良影响贯穿整个化疗周期,以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最常见,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在初期处于较低水平,提示护理人员应结合不同时期症状特点,进行综合评价和干预。3.化疗不同时期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提示给予营养支持时,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消化道反应在3个化疗阶段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是营养状况的持续性影响因素,且每个阶段均存在3个相关症状,提示在纠正副反应时,应关注多个副反应的协同作用和症状群效应。焦虑是化疗初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之一,提示护理人员应将心理干预作为纠正营养不良的重要举措。PLR升高是化疗后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之一,而营养不良又将加重炎性反应,互为因果,提示医护人员应将炎症相关指标的动态观察作为营养状况评价之一。TMN分期、BMI、前白蛋白为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说明传统营养评价指标仍具有较高临床意义,本研究近一步发现化疗初期应关注TMN分期、BMI,中后期应加强对蛋白水平的监测。4.本研究发现不同化疗阶段,症状及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提示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干预时,应以动态变化特点为指导,明确营养护理要点及重点,给予侧重性的措施。

郑莹莹[9](2020)在《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模块的汉化及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引进并汉化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模块,对汉化版妇科恶肿瘤围手术期症状测评量表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评价,形成适合我国文化环境的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症状测评量表。2.对我国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症状变化进行纵向研究,探索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症状体验、变化轨迹、影响因素,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数据。方法1.量表汉化:获取授权,采用Brislin双人翻译-回译模式进行正译和回译;通过专家咨询和预调查进行文化调适;采用横断面调查、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四川省两所三甲医院的324例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开展问卷调查,评价量表的可行性(接受率、完成率、完成时间),信度(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重测信度),效度(内容效度、校标效度、结构效度),反应度。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sα系数,重测系数评价量表的信度;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校标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评价结构效度,t检验分析反应度。2.临床应用研究:采用纵向调查,便利抽样的方法对2019年6月~12月四川省两所三甲医院的322名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运用MDASI-Peri Op-GYN中文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术后1、2、3、5、7、14、21日进行症状测评;EORTC QLQ-C30中文版对患者手术前、术后7日、21日进行生活质量测评。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症状影响因素和常见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结果1.MDASI-Peri Op-GYN中文版的考评(1)MDASI-Peri Op-GYN中文版量表包括22个症状条目和6个症状困扰条目。量表的回收率为97%、完成率为98%、平均完成时间为12分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2)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26,折半信度为0.841,重测信度为0.922,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3)量表的内容效度为0.902,各条目的内容效度均>0.71,以中文版EORTC QLQ-OV58为校标工具,相关系数为0.873,校标效度较好,探索性因子结果显示该量表包括了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常见的症状,量表具有较好的效度。(4)量表可以有效的区分不同时间(术后1日、2日)、不同手术方式、不同体能评分的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P<0.001),具有较好的反应度。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变化轨迹(1)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与症状困扰的发生率与严重程度随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缓解与康复。症状总分与症状困扰评分术前总体较低,分别为20.97±13.15和1.24±2.44;术后1日~3日躯体症状最严重;术后5日,症状评分显着下降;术后7日,症状困扰评分显着下降;术后14、21日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2)术前,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总体较低。心理症状突出(苦恼、悲伤感),发生率在40%以上,睡眠不安的严重程度(3.78±2.03)与发生率(91.9%)最高(3)术后1~3日,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最高。发生率在50%以上的有11个症状,包括疲劳(乏力)、疼痛、昏昏沉沉/迷迷糊糊、瞌睡(昏昏欲睡)、口干、食欲下降、潮热、腹胀/腹部紧绷感、头晕、睡眠不安、肢体麻木,症状严重程度得分在4分以上的有疲劳(乏力)8.26±1.34、瞌睡(昏昏欲睡)7.51±1.76、昏昏沉沉/迷迷糊糊7.43±1.60、食欲下降6.90±2.91、口干5.79±1.86、睡眠不安5.39±3.14、潮热4.33±2.00、疼痛4.11±1.46。(4)术后5、7日,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显着下降。发生率在50%以上的症状有5个症状,包括疼痛、疲劳(乏力)、腹胀/腹部紧绷感、食欲下、睡眠不安;症状严重程度得分在4分以上的仅有疲劳(乏力)4.26±1.08。(5)术后14日、21日,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基本恢复到术前的水平。疲劳(乏力)发生率仍在75%以上。疲劳(乏力)是整个围手术期发生率高且持续时间长的严重症状。(6)症状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在手术前较低,主要影响患者的情绪(27%),术后1日~7日较严重,对一般活动、工作(家务劳动)、走路的影响发生率在89%以上,严重程度得分为2.96±1.18~9.99±0.14,术后14、21日症状困扰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影响因素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1)对疼痛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手术方式(腹腔镜β=-0.171,P=0.007)、手术术式(子宫与双附件切除β=-0.366,P=0.004)、引流管留置时间(β=0.288,P=0.007)、时间因素(各时间点β=0.49~3.66,P<0.001)。(2)对疲劳(乏力)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疾病病种(子宫颈癌β=-0.861,P=0.004、子宫内膜癌β=-0.583,P=0.001)、手术方式(腹腔镜β=-0.419,P=0.001)、基础疾病(无β=-0.421,P=0.034)、术后是否转入ICU(否β=-0.278,P=0.041、术前其他抗肿瘤治疗(无β=-0.488,P=0.000、宫颈锥形切除β=-0.883,P=0.000)、时间因素(各时间点β=0.569~6.157,P<0.001)。(3)对睡眠不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疾病病种(子宫颈癌β=-0.845,P=0.005、子宫内膜癌β=-0.583,P=0.001)、手术方式(腹腔镜β=-0.415,P=0.001)、术后是否转入ICU(无β=-0.267,P=0.047)、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费β=285,P=0.009)、时间因素(除术后14日外其余时间点β=0.909~4.598,P<0.001)。(4)对苦恼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疾病病种(子宫颈癌β=-0.606,P=0.014、子宫内膜癌β=-0.504,P=0.000)、肿瘤转移(无β=-0.55,P=0.040)、排气时间(β=0.239,P=0.001)、时间因素(除术后14日外其余时间点β=0.236~1.183,P≦0.001)。(5)对食欲下降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疾病病种(子宫颈癌β=-1.936,P=0.000、子宫内膜癌β=-1.205,P=0.001)、手术方式(腹腔镜β=-0.529,P=0.001)、ECOG评分(0分β=-0.830,P=0.007)、术前其他抗肿瘤治疗(无β=-0.829,P=0.000、宫颈锥形切除β=-1.407,P=0.000)、时间因素(各时间点β=0.258~5.473,P≦0.011)。(6)对腹胀/腹部紧绷感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疾病病种(子宫颈癌β=-0.903,P=0.000、子宫内膜癌β=-0.693,P=0.001)、手术方式(腹腔镜β=-0.32,P=0.001)、排气时间(β=0.19,P=0.000)、时间因素(各时间点β=0.846~3.385,P<0.001)。(7)对症状总分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疾病病种(子宫颈癌β=-9.184,P=0.000、子宫内膜癌β=-6.671,P=0.000)、手术方式(腹腔镜β=-1.827,P=0.042)、ECOG评分(0分β=-4.723,P=0.001)、尿管留置时间(β=0.255,P=0.045)、时间因素(各时间点β=3.128~53.841,P<0.001)。4.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对生活质量影响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1)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疲劳(乏力)(β=-1.606,P<0.001)、食欲下降(β=-0.407,P=0.049)、苦恼(β=-1.724,P<0.001)、症状总分(β=-1.229,P<0.001),时间因素(术后7日β=-16.69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躯体功能的影响因素:疲劳(乏力)(β=-1.024,P<0.001)、睡眠不安(β=-0.669,P<0.001)、疼痛(β=-0.555,P=0.009)、腹胀/腹部紧绷感(β=-0.405,P=0.005),时间因素(术后7日β=-41.50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角色功能的影响因素:食欲下降(β=-0.443,P=0.011)、苦恼(β=-2.177,P<0.001),时间因素(术后7日β=-36.47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情绪功能的影响因素:睡眠不安(β=-0.659,P<0.001)、食欲下降(β=-0.713,P<0.001)、苦恼(β=-2.606,P<0.001),时间因素(手术前β=-10.0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疲劳(乏力)(β=-0.443,P=0.046)、睡眠不安(β=-0.631,P=0.002)、食欲下降(β=-0.894,P<0.001)、苦恼(β=-1.492,P<0.001),时间因素(术后7日β=-16.56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MDASI-Peri Op-GYN中文版量表条目适用于中国社会文化环境中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评估。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和可行性均具有良好的临床适应性。该量表的特征是评估间隔时间短(24h),为术后症状管理提供了高质量的评估工具,有利于围手术期早期康复管理。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症状随时间逐步康复,3日内症状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最高,需要密切照护,5、7日明显缓解,14、21日基本能恢复到术前状态。术前患者心理症状突出;术后早期躯体症状严重,疲劳(乏力)对患者康复与治疗有长期影响。患者围手术期症状随时间变化的轨迹特征一方面可让患者了解康复过程,增强康复信心;另一方面可为患者提供预见性照护,对不同阶段的主要症状给以重点控制。3.卵巢癌、开腹手术、术前接受过化疗与放疗、自费、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等患者症状负担较高,临床应对这些患者重点关注、实施个体化护理。4.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严重程度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低。术前患者情绪功能最差,术后7日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最差。提高围手术期症状管理质量,将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夏超[10](2021)在《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纵向调查分析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症状的发生率、严重度的连续变化轨迹,分析患者各症状群在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上的差异,并分析症状群与生活质量、KP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以上分析确定临床肿瘤患者重点症状评估;调查患者化疗期各症状首发时间并分析各症状群内症状发生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是否存在“前哨症状”,为日后探索性前哨症状干预及个性化临床症状群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江苏省中医院胃癌术后化疗期的166例患者在化疗前、化疗当天开始7天内(D1~D7)进行问卷调查,化疗前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症状评估及一般资料情况;化疗期调查内容包括:化疗当天开始连续7天患者各症状首发时间、每日症状发生严重度。调查工具包括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胃癌特异性模块(MDASI-GI)、一般资料调查表、首次症状出现时间表、胃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P-ST)和卡诺夫斯基功能状态量表(KPS)。采用 IBM SPSS Statistic 22.0、IBM SPSS Modeler18.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度;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进行症状群内症状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运用两个或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方法,比较各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在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症状群与生活质量、KP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化疗前胃癌术后患者发生症状数目为5.46±1.76个,发生率较高症状依次为悲伤、感觉饱胀、苦恼,严重度前3的症状分别为苦恼(1.30±1.76)分,悲伤(1.23±1.36)分、疼痛(1.22±1.51)分。化疗期胃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发生的症状数目、发生率、严重度呈迅速增加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患者每天同时经历症状数目波动在5.48±3.79~8.57±3.78个之间,共存症状数目在第3天达到峰值。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度在不同时间点峰值在D2~D4的区间内变化,具体症状情况如下:①化疗当日(D1)发生率与严重度名列前3的症状是一致的,依次为苦恼(1.95±1.70)分、疲乏(1.90±1.80)分、悲伤(1.70±1.60)分;②第2天(D2)发生率与严重度名列前3的症状也是一致的,依次为疲乏(3.17± 1.48)分、食欲下降(2.5±1.58)分、恶心(2.13±1.82)分;③第3天(D3)发生率前3的症状为疲乏、食欲下降、苦恼,而严重度前3的症状为疲乏(3.52±1.27)分、食欲下降(2.53±1.53)分、恶心(2.08±1.76)分/苦恼(2.08±1.63)分;④第4天(D4)发生率前3症状为疲乏、食欲下降、恶心,严重度前3的症状为疲乏(3.55±1.12)分、食欲下降(2.31±1.54)分、苦恼(1.95±1.57)分;⑤第5天(D5)发生率与严重度名列前3的症状是一致的,依次为疲乏(3.40±1.12)分、食欲下降(2.17±1.53)分、苦恼(1.84±1.56)分;⑥第6天(D6)发生率与严重度名列前3的症状依然是一致的,依次仍为疲乏(2.95±1.16)分、食欲下降(1.75±1.45)分、苦恼(1.53±1.36)分;⑦第7天(D7)发生率与严重度名列前3的症状依然是一致的,同D5、D6,依次仍为疲乏(2.58±1.22)分、食欲下降(1.62±1.46)分、苦恼(1.47±1.39)分。由此可见疲乏、食欲下降是化疗期患者的最常见最严重的症状。调查的18个症状中发生率低于20%的为气短、健忘、便秘、吞咽困难,予以剔除。2 团队前期通过大样本量探索研究分析得出胃癌术后化疗期患者存在5个较为稳定的症状群,分别为病感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胃癌特异性症状群、情绪症状群和神经系统相关性症状群。本研究中病感症状群内稳定症状为疼痛、疲乏、睡眠不安,其中疼痛出现最早,首次出现时间为(18.64±23.83)小时,分析生成2条有效关联规则,疼痛→疲乏(前项支持度为53.0%,规则置信度为98.9%),疼痛→睡眠不安(前项支持度为53.0%,规则置信度为60.2%),即病感症状群内倾向于先发生疼痛,再出现疲乏、睡眠不安;消化道症状群内稳定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口干、食欲下降,其中口干出现最早,首次出现时间为(23.67±13.20)小时,分析生成5条有效关联规则,呕吐→恶心(前项支持度为52.9%,规则置信度为98.8%),呕吐→食欲下降(前项支持度为52.9%,规则置信度为98.8%),恶心→食欲下降(前项支持度为74.5%,规则置信度为96.6%),口干→食欲下降(前项支持度为53.5%,规则置信度为89.3%),口干→恶心(前项支持度为53.5%,规则置信度为67.9%),其中关联度最高的为出现恶心为前项症状的患者中有74.5%的患者出现了食欲下降症状,口干症状先发生后倾向于出现恶心及食欲下降,并不能触发呕吐症状出现;胃癌特异性症状群内稳定症状为腹泻、感觉饱胀、胃口改变,其中感觉饱胀最早出现,首次出现时间为(22.58±14.74)小时,分析生成2条有效关联规则,感觉饱胀→胃口改变(前项支持度为51.1%,规则置信度为66.7%),腹泻→胃口改变(前项支持度为51.9%,规则置信度为62.9%);本研究中情绪症状群中悲伤出现最早,首次出现时间为(11.88±8.95)小时,分析生成1条有效关联规则,悲伤→苦恼(前项支持度为86.5%,规则置信度为99.1%),即情绪症状群内患者倾向于先出现悲伤症状,再出现苦恼症状;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群中稳定症状为昏睡、麻木,两者首次出现时间接近,麻木略早,未分析生出有效关联规则。3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在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上存在差异。5个症状群均在年龄、教育程度、肿瘤分期、化疗方案及中医证型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前哨症状疼痛及悲伤均在肿瘤分期、化疗方案、化疗周期、中医证型方面有显着差异(P<0.05)。4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KPS评分存在相关性。5个症状群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症状群严重度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低。病感症状群与KPS评分呈负相关,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在此期间病感症状群越严重,KPS得分越低。[结论]1 化疗前胃癌术后患者经历的症状在症状数量、发生率及严重度等方面均较化疗期低。化疗期胃癌术后患者经历的症状特点在于高发生率、高严重度、数目多、动态变化性,造成患者的症状负担重,患者经历共存症状数目在D3出现峰值,即化疗第3天患者症状负担最重,提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且应重视患者的动态、连续的症状评估,化疗前应提前进行患者症状相关健康教育,预先或及时做好症状管理。2 胃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稳定存在病感症状群、消化道症状群、胃癌特异性症状群、情绪症状群和神经系统相关症状群。因症状群内结构复杂,各症状之间有协同作用,但症状群内部可能并不存在同一病因或机制,因此症状群研究需要关注共性的机制研究,也需要关注个性的个别分析。本研究中病感症状群中疼痛为其前哨症状,疼痛症状出现最早,出现疼痛症状的患者更易同时出现疲乏、睡眠不安。情绪症状群中悲伤为其前哨症状,悲伤症状出现最早,出现悲伤症状的患者易同时出现苦恼症状。症状群内前哨症状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症状干预、提高症状管理效率提供了可能。消化道症状群中口干出现最早,出现口干症状的患者更易同时存在恶心、食欲下降;出现恶心症状的患者,更易同时出现食欲下降;存在呕吐症状的患者更易同时出现恶心、食欲下降。消化道特异性症状群中感觉饱胀出现最早,感觉饱胀症状的患者易同时出现胃口改变,存在腹泻症状的患者也易同时出现胃口改变。这说明消化道症状群、胃癌特异性症状群中症状数目较多,交替出现,症状之间关系复杂、互为因果,形成动态循环影响,并不存在确定的前哨症状,提示日后可进行群内核心症状的探索研究及探索性核心症状干预研究,以达到个性化症状群整体管理的目的。神经系统症状群中未发现明显前哨症状。3 患者各症状群、前哨症状在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上存在差异,可以尽早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特征识别出发生症状群的高危人群,为做好重点症状评估奠定基础,也可以为临床开展更有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4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的5个症状群与患者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病感症状群与KPS评分呈负相关,提示KPS评分更注重患者生理症状、功能状态,与病感症状群密切相关;此也利于提前做好患者重点症状群评估,做好症状群干预。

二、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症状体验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1.2.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营养状况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胃癌流行病学特征
    1.2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
    1.3 研究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必要性
    1.4 胃癌患者营养状况评估方法
    1.5 化疗耐受性研究
    1.6 胃癌患者情绪状况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考察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患者首次化疗前营养状况比较
    3.3 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4 两组患者提前终止化疗情况
    3.5 两组患者化疗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比较
4 讨论
    4.1 胃癌患者血液学营养指标评价意义
    4.2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
    4.3 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耐受性的关系
    4.4 胃癌根治术后营养状况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5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个人简历
    附录2:研究所用问卷和记录表
致谢
综述 胃癌术后患者营养状况和化疗耐受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价标准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SDS和SAS评分
    2.2 饮食和睡眠情况
    2.3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3 讨论

(4)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1. 胃癌流行病学概述
    2. 营养不良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3. 胃癌患者营养不良流行病学特征
    4. 胃癌患者营养治疗状况
    5. 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实践现状
    6. 胃癌术后居家经口营养中存在的问题
    7. 营养评估和评价指标
    8. 营养管理理论
    文献回顾小结
第二部分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的
    2. 理论基础
    3. 相关概念界定
    4. 研究内容
    5. 研究方法
    6. 统计方法
    7. 质量控制
    8. 技术路线
第三部分 胃癌术后居家患者体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设计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部分研究总结及对下一步研究启示
第四部分 胃癌居家患者营养状况调查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部分研究结论及对下一步研究的启示
第五部分 基于互联网的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问题和需求调查
    1. 研究目的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本部分研究总结及对下一步研究启示
第六部分 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第七部分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5)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理论依据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质量控制
    2.4 伦理原则
    2.5 技术路线图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3.3 干预前两组患者CRF及焦虑抑郁的现状
    3.4 干预对两组患者CRF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效果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分析
    4.2 正念冥想训练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CRF的影响
    4.3 正念冥想训练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
    4.4 本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4.5 局限与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睡眠质量
        1.2.2 正念水平
        1.2.3 应对方式
    1.3 理论依据及框架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工具
        2.2.2 资料收集
        2.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2.4 质量控制
        2.2.5 伦理原则
    2.3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的一般资料
        3.1.1 社会人口学资料
        3.1.2 疾病相关资料
    3.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现状
    3.3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现状
        3.3.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得分情况
        3.3.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3.4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3.4.1 不同社会人口学资料的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差异性比较
        3.4.2 不同疾病相关资料的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差异性比较
    3.5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3.5.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3.5.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
        3.5.3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3.6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7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在正念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4 讨论
    4.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的基本情况
        4.1.1 社会人口学资料
        4.1.2 疾病相关资料
    4.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现状分析
    4.3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4.3.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现状分析
        4.3.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现状分析
    4.4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4.4.1 年龄和文化程度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
        4.4.2 家庭人均月收入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
        4.4.3 造口术后时间、造口自理情况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
        4.4.4 造口并发症、造口类型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
        4.4.5 化疗次数对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的影响
    4.5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
        4.5.1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
        4.5.2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分析
        4.5.3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与应对方式的关系分析
    4.6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4.7 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应对方式在正念水平和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8 研究局限与展望
        4.8.1 局限
        4.8.2 展望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综合护理对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营养及心理状况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研究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5 结论
6 创新点
7 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相关概念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8)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现状
        1.2.2 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
        1.2.3 结直肠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
        1.2.4 营养状况评价量表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样本选择
        2.1.2 样本量计算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类型
        2.2.2 研究工具
        2.2.3 资料收集方法及过程
        2.2.4 统计学处理
        2.2.5 质量控制
        2.2.6 伦理原则
        2.2.7 技术路线
第3章 研究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3.1.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资料
        3.1.2 研究对象疾病相关资料
    3.2 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变化情况
    3.3 化疗期间睡眠质量变化情况
    3.4 化疗期间焦虑、抑郁水平变化情况
    3.5 化疗期间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
    3.6 化疗期间化疗药物副反应水平变化情况
        3.6.1 化疗期间消化道反应水平变化情况
        3.6.2 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水平变化情况
        3.6.3 化疗期间肝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3.6.4 化疗期间肾功能水平变化情况
    3.7 化疗初期、中期、后期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分析
        3.7.1 化疗初期营养状况单因素分析
        3.7.2 化疗中期、后期营养状况单因素分析
        3.7.3 化疗初期、中期、后期营养状况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化疗期间营养不良现状分析
    4.2 化疗期间常见症状发生情况
        4.2.1 化疗药物副反应
        4.2.2 睡眠质量及心理状态
        4.2.3 炎性因子水平
    4.3 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影响因素
        4.3.1 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单因素分析
        4.3.2 化疗期间营养状况多因素分析
    4.4 不同化疗时期营养护理应关注的重点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特色与意义
    5.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模块的汉化及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四、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一、症状管理的概述
        (一)症状管理的理论
        (二)症状管理理论(TSM)简介
        (三)症状管理的研究现状
    二、妇科恶性肿瘤症状评估工具
        (一)症状评估方式
        (二)症状评估工具
        (三)国内症状评估工具的使用现状
    三、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症状管理的研究现状
        (一)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症状负担
        (二)妇科恶性肿瘤症状与生活质量相关研究
第三部分 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模块的汉化与信效度检验
    一、量表的翻译与修订
        (一)汉化量表
        (二)量表的回译
        (三)量表的跨文化调适
    二、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样本量估算
        (三)评价工具和观察指标
        (四)资料收集
        (五)质量控制
        (六)科研伦理
        (七)统计分析
    四、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量表的文化调适结果
        (三)量表的可行性分析
        (四)信度分析
        (五)效度分析
        (六)反应度
    五、讨论
        (一)量表的汉化
        (二)量表的考评
    六、结论
第四部分 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模块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类型
        (二)样本量估算
        (三)评价工具和观察指标
        (四)资料收集
        (五)质量控制
        (六)科研伦理
        (七)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与生活质量的统计描述
        (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各症状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四、讨论
        (一)研究对象分析
        (二)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体验
        (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影响因素的分析
        (四)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五)症状管理对临床护理的意义
    五、结论
第五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症状管理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分析
    1 肿瘤症状群相关文献回顾
        1.1 肿瘤症状群的相关概念
        1.2 肿瘤症状群的理论模型
        1.3 肿瘤症状群的识别方法
        1.4 肿瘤症状群的研究工具
    2 肿瘤症状群前哨症状研究
        2.1 前哨症状一般概念
        2.2 前哨症状识别方法
    3 胃癌症状群与前哨症状研究现状
        3.1 胃癌患者症状群的研究现状
        3.2 胃癌前哨症状研究现状
    4 前期研究基础
    5 研究目标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设计
        1.1 设计方案
        1.2 技术路线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2.3 样本量计算
    3 研究方法
        3.1 调查方法
        3.2 调查工具
        3.3 统计学处理
        3.4 质量控制
    4 研究结果
        4.1 调查完成情况及失访原因
        4.2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一般资料
        4.3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症状情况
        4.4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在化疗期间不同症状群内的前哨症状
        4.5 患者化疗期间各症状群在不同临床资料上的差异
        4.6 前哨症状在不同临床资料上的差异
        4.7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4.8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与KPS评分的相关性
    5 讨论
        5.1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体验分析
        5.2 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化疗期间的症状群及其前哨症状分析
        5.3 各症状群在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上的差异
        5.4 前哨症状在一般资料、临床资料上的差异
        5.5 症状群及其前哨症状对症状管理的启示
    6 结论
    7 本课题创新性与局限性
        7.1 创新性
        7.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化疗期间症状体验与自我管理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J]. 韦翠玲,秦玉娟,黄晓云.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11)
  • [2]营养状况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耐受性和负性情绪的影响研究[D]. 徐令婕.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3]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应用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分析[J]. 曾春苑. 中外医疗, 2020(21)
  • [4]胃癌术后居家患者经口营养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D]. 田秋菊.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5]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焦虑抑郁的应用研究[D]. 吴贤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结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化疗期间正念水平、应对方式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D]. 郭慧云. 河南大学, 2020(02)
  • [7]综合护理对有营养风险的恶性肿瘤辅助化疗患者营养及心理状况的干预研究[D]. 杨敏.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8]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D]. 王海燕. 吉林大学, 2020(08)
  • [9]安德森症状系列量表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模块的汉化及临床应用研究[D]. 郑莹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胃癌术后化疗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的调查研究[D]. 夏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