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架构

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架构

一、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性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蒋椿磊[1](2020)在《移动边缘计算中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研究》文中指出移动边缘计算(MEC)是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新型网络架构,它可以解决传统集中式云计算架构的问题,同时也为新移动应用的产生提供平台基础,例如任务迁移。任务迁移使用任务组件托管技术将用户任务从移动终端迁移到边缘服务器,利用服务器的丰富计算资源更好地完成任务。容器技术是当前热门的任务组件托管技术,它凭借着Docker容器标准受到人们的青睐,但容器依旧有着迁移速度慢和不适应异构环境的缺点。移动代理则是一项新兴的任务组件托管技术,与容器相比,移动代理拥有着数据传输量小,启动和运行速度快,适应异构环境等优点。但移动代理在任务迁移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可以直接使用的任务迁移框架。针对这种研究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框架,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系统模型及其中的组件,解释了框架中移动代理实现任务迁移的机制和过程。然后实现了能够承担任务迁移工作的移动代理程序,介绍了程序的需求和实现过程。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检验了框架的功能,并且对比了移动代理与容器在任务迁移中的表现,结果表明移动代理比容器更加小巧灵活,迁移的速度更快。此外,本文还提出一种基于能量预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来指导移动代理在多台边缘服务器之间的移动。算法利用移动代理能够获取全局状态信息的优势,使移动代理根据用户对Qo S的需求来动态调整迁移策略。然后本文做了两个方面的仿真实验分别测试算法中的调节参数与能量预算对算法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让移动代理在用户设定的能量预算的约束下做出最优的迁移决策。

王丽沙[2](2020)在《基于近邻传播和模糊C均值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聚簇算法》文中研究表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Mobil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MWSNs)由许多部署在监测区域的传感器节点构成,是一门综合多个学科的高集成度技术。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物联网的基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通信、医院等很多领域,前景光明且应用价值较高,因此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一个热点。由于网络内的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且不易替换,研究一个高效的节能聚簇算法是降低网络能耗、延长网络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方法。本文对基于AP聚类和模糊C均值聚类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聚簇算法进行了研究。(1)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近邻传播(Affinity propagation,AP)和改进的K-medoids的能量有效的节能聚簇算法APEEA。首先,利用AP算法确定初始簇头的数目和位置。然后,考虑节点的通信距离、剩余能量和移动速度,建立了新的权值函数。其次,采用改进的K-medoids方法,根据新的权值函数,找到优化的簇头,形成网络拓扑结构。最后,网络采用贪婪算法进行数据传输,进入通信阶段。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降低整个网络的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存期。与LEACH、LEACH-M和APSA相比,该算法的网络生存期分别延长了 719轮、684轮和90轮。同时,能耗性能的改善分别达到16.553J(66.2%)、13.973J(55.9%)和 3.544J(14.2%)。(2)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层聚簇结构的集中式聚簇算法TCMA。在最早提出的基于两层聚簇结构的分布式LEACH算法,基于三层聚簇结构的分布式TL-LEACH算法和基于三层聚簇结构的混合式聚簇算法HHCA的基础上,引入了模糊C均值算法,并将提出的APEEA算法应用到簇头的选择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三层聚簇结构的集中式聚簇算法TCMA。在基于三层聚簇结构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第0层是普通传感器节点,第1层采用本文提出的APEEA算法选取簇头,第2层采用模糊C均值聚簇算法选取网格头。为了使网络的通信稳定,针对节点的移动性,本文又提出每个网格头维护一个与它相关联的簇头列表,每个簇头维护一个与它相关联的传感器节点列表。相比TL-LEACH分布式聚簇算法、HHCA混合式聚簇算法和基于两层聚簇结构的APEEA算法,本章提出的TCMA算法的网络生命周期分别实现了 300轮,180轮和90轮的性能提升,在能耗方面分别实现了 7.5J(30%)、5.75J(23%)和2.75J(11%)的性能提升,达到了增加网络寿命和网络节能的目的。可以发现,在移动的环境中,集中式层次聚簇优于混合式层次聚簇优于分布式层次聚簇。

李东昂[3](2019)在《低轨星座的移动性管理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低轨卫星网络能够实现全球覆盖,提供面向全球个人通信服务,是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补充和延伸。在星座系统建设方面,传统低轨星座快速更新换代,新兴低轨星座稳步推进部署,共同促进了低轨卫星网络构建的发展。移动性管理技术是实现卫星组网通信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由于卫星网络的高动态性、拓扑变化等特点,构建一个适用于低轨卫星网络的高效移动性管理机制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针对卫星网络特点以及应用现有地面移动性管理机制所突显的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工作如下:本文针对低轨卫星网络高动态特性导致用户频繁发生被动切换现象致使移动性管理负荷重和切换时延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代理簇的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本文是在MIPv6协议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虚拟化移动性管理机制,即虚拟移动IPv6协议,虚拟化侧重于逻辑概念的设定。在该机制中,针对资源严格受限,地面站部署困难的问题,设计了虚拟代理簇协同共管虚拟代理域内用户的网络架构。利用星上处理与交换能力,采用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架构思想,支持虚拟代理簇内的信息共享,降低对单颗卫星的性能要求,也能提高系统的伸缩性。此外,在低轨卫星星座系统中,网络拓扑结构动态变化,高速移动的卫星使得用户经常发生被动移动现象。频繁地切换导致移动性管理协议的信令开销显着增加。同时,网络中长时延链路特性也会导致切换时延的增大。针对移动性管理负荷重和切换时延大的问题,设置了归属移动代理锚点和本地移动代理锚点,用户只有在归属移动代理锚点丢失时才触发到家乡代理的绑定更新,而用户在域内的切换只需更新其域内关系即可。该机制优化了移动性管理协议的流程,能够适应低轨卫星网络的高动态特性,降低对地面站数量的要求,提升移动性管理的性能。在设定场景下,该机制的移动性管理开销仅为移动IPv6协议的64%。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仿真平台,该平台由拓扑管理、移动性管理协议实现以及性能评估和展示三个子系统组成。仿真平台结合本文所提出的新型移动性管理机制,实现了基于虚拟代理簇的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协议。在测试仿真环境下,平台实现了功能性测试、协议工作流程测试以及协议运行数据的统计,验证了协议的可用性与高效性。

吕欣[4](2019)在《认知无线电网络基于群体智能的移动代理协作感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和移动设备的不断增加,频谱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认知无线电技术因其能够在不影响主用户的条件下动态接入空闲频谱,从而提升频谱的利用率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频谱感知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前提。然而,随着便携移动设备的增加,用户的移动性大大增加了频谱感知的挑战。频谱感知与信号状态、信号覆盖范围及设备的移动性密切相关,仅依靠固定位置的次级用户无法提供有效的感知数据,因此,在动态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次级用户的协作将会有效提高感知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针对主用户移动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群体智能的移动代理协作感知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标准粒子群算法在动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寻找多目标的分布式粒子群算法。每个粒子独立更新速度、位置,仅当发现更好的适应度值时通过广播告知其它粒子;限制了粒子的最大速度,避免因跳出搜索范围而增加搜索难度;此外,加入了修正机制,防止所有的粒子朝着同一个目标移动,失去多样性。(2)在动态环境中,次级用户没有关于主用户的先验知识,无法获取其移动轨迹,追踪主用户也会影响次级用户自身的需求。本文提出使用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移动代理协作感知方法,在网络中部署移动代理,利用分布式粒子群,通过代理间协作完成任务,减少了硬件投入成本及能量消耗,同时,避免了次级用户参与频谱感知但无法分配到频谱的情况。每个代理被映射为一个粒子,根据RSS判断主用户信号。感知同一主用户的代理构成邻域,使用分布式数据融合方法,得到收敛值,与能量阈值进行比较,得到最终判决。最后,设计仿真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解决因主用户移动对频谱感知造成的影响,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董彦磊[5](2018)在《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当今世界,大国竞争日趋激烈,促使空间已经成为世界各强国间高新技术角逐的主战场。作为空间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卫星通信的建设和发展对国防安全、民用生产等领域具有深刻影响,而构建智能、高效、合理、可行的运控系统是发挥卫星通信系统效能的关键。针对地球同步轨道(Geosynchronous Earth Orbit,GEO)卫星移动通信、GEO宽带卫星通信和低轨道(Low Earth Orbit,LEO)星座卫星通信等典型卫通系统的管控问题,本文开展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全文工作,其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面向GEO卫星移动通信运行控制的资源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针对GEO卫星移动通信运行控制的资源规划问题,设计了GEO卫星点波束平面覆盖和球面覆盖计算模型;构建了GEO卫星的滚动姿态偏差、俯仰姿态偏差、偏航姿态偏差与地面波束覆盖范围之间的数理模型,分析了三类偏差对地面波束覆盖范围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卫星移动通信资源描述模型、终端分布模型和通信业务模型,提出了基于多模型融合的GEO卫星移动通信资源规划算法。将所提模型和算法工程化实现,并转化应用到了国内第一个军民共用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实践表明:上述工作为G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姿态控制、波束资源规划提供了合理的设计支撑。2.面向GEO宽带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的资源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围绕各类星、网、地等异构资源和任务需求,建立了基于资源虚拟化思想的统一模型;探讨了通信任务与卫星、网系和地面站型资源之间的匹配约束问题,确定了基于任务的卫星资源需求匹配关系;以卫星资源使用效率最高为优化目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粒子群任务资源调度算法。将所提模型和算法工程化实现,并转化应用到了我国某军事卫星通信系统中。实践表明:上述工作能够为多任务资源规划调度等实际工程应用提供通用理论支撑。3.面向LEO星座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的移动性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针对LEO星座网络拓扑高动态变化带来移动性管理负荷重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基于移动代理簇、归属移动外地代理和托管移动外地代理,探索了地面移动节点对于LEO卫星的接入切换策略,优化了移动性管理流程,降低了移动性管理信令开销。对上述研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移动性管理机制能适应LEO星座网络的高动态特性,减少移动性管理中星地之间信息交互次数和移动性管理开销与切换时延,降低网络的移动性管理负荷。4.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态势精确感知技术研究。针对目前卫通系统通信效能感知精细化程度低问题,从态势体系要素建立和态势信息获取入手,建立了板卡级、设备级、节点级、网络级和应用级的卫星通信态势信息获取模型;建立了分层分级的态势评估综合指标体系,并通过引入“决策融合”和“可信度”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决策融合的系统态势评估方法;结合逆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并行处理、快速学习以及模糊集算法适合处理不精确和不确定语义变量的优势,提出了模糊集-神经网络混合态势预测算法,对比验证了所提算法在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等方面相比传统BP神经网络算法的优越性。

杜丽娟[6](2012)在《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移动设备的大量涌现,提出了移动网格的概念。本文将Overlay Network思想应用到移动网格中,研究了移动网格中的部分关键问题:(1)提出基于覆盖网络的移动网格体系结构(Mobile Grid based on Overlay network, MGO),解决了服务域划分、核心节点选举、核心网链路选取等问题;(2)基于移动网格覆盖层结构提出分布式资源管理模型,针对资源注册和注销、资源移动和更新、资源发现和共享等行为提出相应的资源管理机制,并对机制进行了Petri网描述和验证;(3)研究移动网格的路由机制,解决域内路由和域间路由的优化选择,同时有效的支持节点移动性;(4)研究复杂资源环境下的任务调度问题;考虑资源加入、离开、移动、故障等动态行为,提出可分任务、独立性任务和依赖性任务的调度策略和调度算法。

李昕[7](2009)在《利用网关实现MANET接入Internet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移动Ad Hoc网络(MANET)以其组网灵活、可自我配置以及易于实施等特点在未来无线及移动通信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人们日常所需的绝大部分信息资源和服务都存储在Internet中,因此人们自然期望能通过有效的无线移动设备不受实际物理位置的制约随时随地的获得连续、稳定、质量有保证的网络连接以获取Internet上的信息。随着各种无线技术整合形成未来无线系统的趋势日益明朗,将MANET与Internet等IP网络进行互联、形成无线多跳接入网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混合的MANET网络将对既有的基础设施网络形成一个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补充和扩展。如何实现MANET接入Internet正在成为业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MANET和Internet具有本质上的差别,因此要将这两个异构的网络实现互联并非易事,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其中就包括地址自动配置、网关发现、负载均衡、移动性管理、QoS、网关转发策略、开销控制等诸多关键性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对当前关于MANET接入Internet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包括接入过程中的基于多路径的互联、负载均衡策略、网关的布局与选取、自适应的网关发现方法、接入过程中的开销控制等问题,在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后,通过理论分析和NS2仿真验证了这些方案的有效性。这些研究对于进一步讨论和开展MANET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创新性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MANET接入Internet路由算法。该算法通过在路由发现过程中根据节点的可用度避开重负荷节点和网关、使用不对称的多径传输技术分散网络负载以提高接入网络的性能。在经过NS2网络仿真平台的验证后,证明该方案能够较好地均衡网络负载及节点能耗,保护网络中的低能量节点,有效地延长网络寿命。(2)针对接入网网关布局的研究空白领域,对MANET接入Internet过程中网关的布局与选取问题进行了研究。考虑到动态网关在整个接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MANET接入Internet的动态网关布局与选取的三层规划模型。该模型通过引入具有协调控制功能的节点(即决策节点)来对接入网络中网关和路径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控,通过上下层的交互决策协调网络整体利益和节点局部利益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作为配置网关的依据,从而优化网关布局。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后发现:引入该模型后,网络的延迟、开销以及吞吐率等性能指标得到了改善,模型的有效性得到验证。(3)提出一种自适应的网关发现方法,该方法根据网络的实时状态动态地调整网关通告报文的发送范围和发送间隔,以减少网络的控制开销;通过对节点的转发权进行控制,避免同一报文在网络内重复转发所带来的不必要的开销,将网络中控制报文的数目尽量降到最少。结果表明,该方法以少许的平均传输延迟为代价,换取了控制开销的大幅度降低。(4)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MANET接入Internet路由算法。该算法不预先设置网关,而是通过使用移动代理的代码迁移功能使普通的移动节点实现网关功能来提供接入服务,从而达到灵活控制网关的目的;同时,利用移动代理来收集和传播信息,可以有效降低控制分组的数量。通过仿真验证,该算法能够在保证原有接入性能的前提下,明显降低网络开销,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5)根据蚂蚁寻径与移动节点寻找网关的相似性,借鉴蚁群算法中信息素的更新方式,提出一种基于网关信息素更新的接入网络开销控制算法。该算法运用路由应答报文中携带的信息对网关信息素进行更新,节点在寻路时根据路径上的网关信息素浓度、链路带宽和时延等参数计算转发概率后再进行转发。同时,模仿蚁群算法中信息素挥发过程,对网关信息素进行局部调整,使之更符合网络特点。该方法变传统的广播网关通告的方法为节点保存并更新网关信息素的方法,避免了网关通告报文广播过程带来的洪泛开销。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后,可以在保证一定的平均传输延迟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归一化路由开销,提高分组投递率。同时,该算法可以独立于底层协议工作,对存在硬件或链路功能局限性的MANET接入Internet的特定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席曼[8](2009)在《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目前的计算机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不断增加,异构程度以及对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SNMP网络管理逐步暴露出其基于管理者/代理者(Manager/Agent)模型的局限性,这种集中式的网络管理方式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智能性,很容易造成网络瓶颈,这就需要引入新的管理方法和体系结构。移动Agent技术的出现给网络管理带来了一次革命,移动Agent的高智能性和强大的远程数据处理能力,可明显减少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量,减轻管理站的负担;它与平台无关,可移植性好,可用于管理大型分布式异构网络;它的功能可定制性,能提供灵活的网络管理功能,使网络具有动态的可编程能力。将移动Agent引入网络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移动Agent的优势,很好地弥补了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的不足,大大提高了网络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降低了网络管理负载和延时,使整个网络管理系统的性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本文根据移动Agent技术的特点和现代网络管理的要求,采用了一种基于移动Agent与SNMP相结合的混合网络管理结构,并利用IBM公司的Aglet移动平台设计了系统的原型。该体系结构在充分应用移动Agent优点的同时很好地向上兼容了现有的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文中重点设计和实现了网络管理中的性能管理模块,通过设计一个Data Collection Agent去获取设备系统信息,论述了移动代理技术在性能管理中的应用。在每一部分的设计实现中,详细讨论了相关的关键技术以及这些关键技术在Aglet移动平台中的实现。同时,在实现中成功地将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和设计模式技术应用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中,使得系统平台的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并且通过理论分析了系统的性能。此模型的提出对以移动代理为基础的网管系统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任水[9](2009)在《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对摆脱有线网络束缚、随时随地可以进行自由通信的渴望,一种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模式——Ad Hoc网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Ad Hoc网络是移动节点通过分布式协议自组织方式形成的网络,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气象、航空航天、通信、医疗、商业等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Ad Hoc网络的巨大应用价值,它已经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军事部门、工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Ad Hoc网络作为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方面向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挑战性研究课题,其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就是Ad Hoc网络的网络管理。网络管理是对网络上的通信设备及传输系统进行有效的监视、诊断、测试和控制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Ad Hoc网络管理同样也是保障Ad Hoc传感器网络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的重要条件。本文正是根据Ad Hoc网络的发展前景和Ad Hoc网络管理的应用需求,研究Ad Hoc网络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等相关问题。本文对Ad Hoc网络理论和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及方法进行整体介绍后,比较了现有Ad Hoc网络管理体系的优劣,针对Ad Hoc网络节点能量有限、网络流量不均衡等网络管理的特殊性,使用了移动代理技术和策略管理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策略代理的AdHoc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对体系结构中的各组成部分和管理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本文讨论了策略在体系结构中的分层定义和Ad Hoc网络管理功能,这是对体系结构的一个补充。针对于传感器网络的特殊要求,文中对策略库进行了扩充,增强了对Ad Hoc网络数据的可监管性。最后通过设计与实现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故障管理原型系统来验证基于策略代理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具有的优势。

易燕[10](2007)在《基于移动代理的Ad hoc网络DSR路由协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Ad Hoc网络是一种能随时随地组成网络而不需要任何固定的底层设备支持的自组网,由于它的这种特性使得它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通常的应用领域包括灾难等突发性事件的恢复、人群寻找和援救等。Ad Hoc网络也多用于战场上的相互联络,而且其结构简单,无需固定的网络构架。无线Ad Hoc网络具有自组织性,多跳以及网络拓扑动态变化等特点,网络的特殊性使得传统有线网络的技术无法直接在Ad Hoc网络使用,这就需要为Ad Hoc网络设计许多新的协议和技术,比如信道接入技术、安全技术、路由技术等。本文主要着眼于Ad Hoc网络的路由技术,将路由技术中的基于移动代理的路由作为研究方向进行探讨。本文首先研究讨论了Ad Hoc网络技术和代理技术的相关背景知识;分析了按需路由协议DSR的运行机制以及它的优缺点。DSR的缺点是:一旦开始路由发现,就会有较长的延迟,不能有效利用邻节点的已知路由信息。本文接着讨论了将移动代理技术引入到Ad Hoc网络的路由协议中的优势和已有成果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移动代理的优点恰恰是可以共享其它节点的路由信息,通过遍历网络的各个节点来搜集和传播路由信息,实现整个网络路由信息的共享机制。这样一旦节点路由表中存在现成的路由就可以立即开始发送数据包。可见,两种技术的优缺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并加入新的机制,建立一个新的路由协议:基于移动代理的DSR路由协议,及在移动代理收集路由信息后节点基于负载均衡的约束条件,据此,选出较优路由发送数据。阐述了实现这个模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最后实现了该设计方案,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以及在灵活性和容错性,网络拓扑适应性等方面具有的优势。

二、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性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性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边缘计算中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背景知识介绍
    2.1 MEC与任务迁移
        2.1.1 MEC
        2.1.2 任务迁移
    2.2 移动代理技术
        2.2.1 结构
        2.2.2 生命周期
        2.2.3 运行环境
        2.2.4 标准与开发平台
    2.3 JADE代理开发平台
        2.3.1 JADE API
        2.3.2 JADE的特点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框架
    3.1 系统模型
    3.2 迁移机制
        3.2.1 任务卸载
        3.2.2 MS间的任务迁移
    3.3 移动代理实现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实现
    3.4 仿真实验
        3.4.1 功能测试
        3.4.2 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能量预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
    4.1 算法模型
        4.1.1 系统概述
        4.1.2 任务计算模型
        4.1.3 通信和能量消耗模型
    4.2 基于能量预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
        4.2.1 问题建模
        4.2.2 算法描述
    4.3 仿真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2)基于近邻传播和模糊C均值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聚簇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知识介绍
    2.1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2 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
    2.3 MWSNs与WSNs的区别与联系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AP和改进的K-medoidss的能量有效节能聚簇算法设计
    3.1 系统模型
    3.2 算法设计
    3.3 APEEA算法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三层聚簇结构的移动感知层次聚簇算法
    4.1 系统模型
    4.2 算法设计
    4.3 TCMA算法仿真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3)低轨星座的移动性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低轨卫星星座通信系统
        1.2.2 移动性管理技术
    1.3 研究内容以及论文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技术及其面临的挑战
    2.1 移动性管理技术概述
    2.2 移动性管理协议
        2.2.1 移动性管理协议分类
        2.2.2 移动性管理协议简介
        2.2.3 移动性管理协议总结
    2.3 卫星网络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虚拟代理簇的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
    3.1 现有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策略分析
    3.2 基于虚拟代理簇的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协议
        3.2.1 系统模型
        3.2.2 基于虚拟代理簇的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
    3.3 分析模型
        3.3.1 用户移动和流量模型
        3.3.2 绑定更新(注册)信令开销
        3.3.3 切换时延
        3.3.4 缓存空间
    3.4 性能评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仿真平台设计与实现
    4.1 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协议仿真平台总体设计和方案
    4.2 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协议仿真平台实现
        4.2.1 拓扑管理系统
        4.2.2 移动性管理协议
        4.2.3 性能评估和展示系统
    4.3 低轨卫星网络移动性管理协议仿真平台测试
        4.3.1 测试场景设定
        4.3.2 功能性测试
        4.3.3 协议实现
        4.3.4 数据统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认知无线电网络基于群体智能的移动代理协作感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2.1 认知无线电研究现状
        1.2.2 协作频谱感知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知识
    2.1 引言
    2.2 协作频谱感知概述
        2.2.1 网络架构
        2.2.2 数据融合
        2.2.3 频谱共享模式
        2.2.4 移动环境下的频谱感知
    2.3 粒子群算法概述
        2.3.1 基本粒子群算法
        2.3.2 动态环境中的粒子群
        2.3.3 粒子群算法在频谱感知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代理协作感知方法
    3.1 引言
    3.2 动态粒子群的改进
        3.2.1 问题分析
        3.2.2 多目标分布式粒子群
    3.3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移动代理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3.3.1 主用户流量模型
        3.3.2 移动代理模型
        3.3.3 移动代理协作频谱感知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4.1 引言
    4.2 多目标分布式粒子群仿真
        4.2.1 参数确定
        4.2.2 算法性能
    4.3 基于改进PSO的移动代理协作感知仿真
        4.3.1 匀速直线运动
        4.3.2 随机位点模型
        4.3.3 检测能力
        4.3.4 方案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系统及技术简介
    2.1 引言
    2.2 国外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2.2.1 TSAT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系统
        2.2.2 Thuraya卫星移动通信运行控制系统
        2.2.3 Iridium低轨星座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系统
    2.3 国内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系统发展概况
        2.3.1 中星16卫星通信运行控制系统
        2.3.2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运行控制系统
    2.4 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2.4.1 GEO卫星移动通信资源规划技术
        2.4.2 GEO宽带卫星通信资源调度技术
        2.4.3 LEO星座移动性及路由管理技术
        2.4.4 基于态势感知的效能评估技术
    2.5 本文选题的背景和研究重点
第三章 基于多模型融合的GEO卫星移动通信资源规划
    3.1 引言
    3.2 波束覆盖计算
        3.2.1 星地相对静止平面覆盖计算
        3.2.2 星地相对静止球面覆盖计算
    3.3 卫星姿态偏置对波束覆盖影响
        3.3.1 构建卫星姿态坐标系
        3.3.2 姿态偏置对波束覆盖影响分析
    3.4 基于多模型融合资源规划算法
        3.4.1 资源描述模型
        3.4.2 终端分布模型
        3.4.3 通信业务模型
        3.4.4 资源规划
    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1 波束覆盖仿真分析
        3.5.2 卫星姿态偏置仿真分析
        3.5.3 资源规划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混合遗传粒子群算法的GEO宽带卫星通信资源调度
    4.1 引言
    4.2 多域异构资源统一建模
        4.2.1 卫星资源描述模型
        4.2.2 通信网系资源描述模型
        4.2.3 地面站型资源描述模型
    4.3 任务资源匹配约束分析
        4.3.1 任务需求描述模型
        4.3.2 任务资源匹配约束
    4.4 基于混合遗传粒子群算法的任务资源调度
        4.4.1 资源调度问题模型抽象
        4.4.2 基于遗传和粒子群的资源调度改进方法
    4.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LEO星座网络移动性管理
    5.1 引言
    5.2 地面移动IP协议适用性分析
    5.3 面向动态外地代理的移动性管理机制
        5.3.1 系统模型
        5.3.2 基于移动代理域的位置区划分
        5.3.3 移动节点接入切换策略
        5.3.4 信关站接入切换策略
    5.4 移动性管理开销分析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
        5.5.1 移动性管理开销
        5.5.2 绑定更新次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移动、宽带、低轨融合卫星通信运行态势精确感知技术研究
    6.1 引言
    6.2 细颗粒度态势信息获取模型
    6.3 基于决策融合的态势综合评估
        6.3.1 态势评估数据预处理
        6.3.2 分层分级的态势评估指标体系
        6.3.3 基于决策融合的态势评估方法
    6.4 模糊集-神经网络混合态势预测算法
    6.5 仿真结果与分析
        6.5.1 基于决策融合的态势评估分析
        6.5.2 态势预测仿真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
    7.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6)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详细摘要
Detailed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移动网格的概念及研究对象
        1.1.2 移动网格的本质特征
        1.1.3 移动网格技术面临的挑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移动网格体系结构的研究现状
        1.2.2 移动网格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
        1.2.3 移动网格路由的研究现状
        1.2.4 移动网格资源调度的研究现状
        1.2.5 移动网格研究项目
        1.2.6 国内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及核心思想
    1.4 本文土要工作和贡献
    1.5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格体系结构
    2.1 移动网格体系结构所面临的问题
    2.2 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格体系结构
        2.2.1 Overlay Network的主要思想
        2.2.2 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格体系结构理论模型
        2.2.3 移动网格覆盖层的构造思想
    2.3 移动网格服务域划分问题(SRD)研究
        2.3.1 节点移动性的处理
        2.3.2 移动网格服务域划分问题(SRD)模型
        2.3.3 求解SRD问题的预优化K-means算法(POKM)
        2.3.4 求解SRD问题的遗传算法SRD-GA
        2.3.5 仿真模拟及分析
    2.4 核心节点的选举(KNE)问题
        2.4.1 核心节点选举问题描述
        2.4.2 相关研究
        2.4.3 基于最小生成树的分布式选举算法MST-DE
        2.4.4 算法性能分析与比较
    2.5 核心网络虚拟链路的选取KN-LS问题研究
        2.5.1 核心网络虚拟链路的选取KN-LS问题模型
        2.5.2 求解KN-LS问题的免疫克隆算法IC-LS
        2.5.3 IC-LS算法的收敛性分析
        2.5.4 仿真实验和结果
    2.6 小结
3 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格资源管理
    3.1 移动网格资源管理需求分析
    3.2 移动网格分布式资源管理模型MGDRM
    3.3 基于MGDRM的资源管理机制
        3.3.1 资源注册和注销
        3.3.2 资源移动和更新
        3.3.3 资源发现和共享
    3.4 移动网格资源管理机制的形式化描述与验证
        3.4.1 Petri网基本原理
        3.4.2 移动网格资源管理机制的petri网描述
        3.4.3 移动网格资源管理机制的petri网验证
    3.5 小结
4 移动网格路由问题
    4.1 引言
    4.2 移动网格域内路由问题
        4.2.1 移动网格域内路由问题(MGADR)描述
        4.2.2 移动网格域内路由算法MGADR-GAT
        4.2.3 算法MGADR-GAT性能评价
        4.2.4 仿真模拟和分析
    4.3 移动网格域间路由问题
        4.3.1 移动网格域间路由问题(MGEDR)描述
        4.3.2 移动网格核心网络路由算法MGEDR-AS
        4.3.3 算法MGEDR-AS的性能分析
        4.3.4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4.4 移动网格移动性管理机制
        4.4.1 目前网络对移动性的支持
        4.4.2 移动网格移动性解决方案HON-MR
        4.4.3 基于层次覆盖网络的移动性路由机制HON-MR的特点
        4.4.4 性能分析与仿真实验
    4.5 小结
5 移动网格任务调度问题
    5.1 引言
        5.1.1 移动网格任务调度而临的挑战
        5.1.2 任务模型和计算平台模型
        5.1.3 移动网格任务调度研究进展
    5.2 移动网格可分任务调度研究
        5.2.1 可分任务调度策略和问题描述
        5.2.2 基于任务窗口的滚动调度算法(TWSS)
        5.2.3 TWSS算法仿真实验
    5.3 移动网格独立任务调度(MGDS)研究
        5.3.1 相关研究
        5.3.2 MGDS思想及问题描述
        5.3.3 解决MGDS问题的模拟退火算法MGDS-SA
        5.3.4 算法MGDS-SA的收敛性分析
        5.3.5 实例分析与仿真
    5.4 移动网格依赖性任务调度问题
        5.4.1 移动网格环境下依赖性任务调度模型及目标
        5.4.2 重调度机制
        5.4.3 求解任务子集调度的混合粒子群算法MPSO
        5.4.4 MPSO算法的复杂性与收敛性分析
        5.4.5 仿真结果和分析
    5.5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及创新性工作总结
    6.2 设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主要获奖

(7)利用网关实现MANET接入Internet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MANET概述
        1.1.1 MANET体系结构
        1.1.2 MANET发展现状
        1.1.3 MANET的应用
    1.2 网络接入技术概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MANET接入INTERNET研究现状
    2.1 概述
    2.2 现有接入方法及特点
        2.2.1 基于移动子网的MANET接入Internet方法
        2.2.2 基于移动IP的MANET接入Internet方法
        2.2.3 基于中心代理的MANET接入Internet方法
    2.3 现有网关发现方法及特点
        2.3.1 主动式网关发现方法
        2.3.2 反应式网关发现方法
        2.3.3 混合式网关发现方法
    2.4 接入过程中的开销控制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静态网关的接入路由算法设计及性能分析
    3.1 概述
    3.2 互联协议的基本框架
    3.3 系统模型及相关定义
        3.3.1 系统模型
        3.3.2 相关概念定义
    3.4 路由的建立
    3.5 路由的维护
    3.6 路由的负载均衡
        3.6.1 MANET内部的负载均衡
        3.6.2 网间的负载均衡
    3.7 ARMGLB的特点
    3.8 ARMGLB性能分析
        3.8.1 ARMGLB算法的可扩展性
        3.8.2 ARMGLB算法的有效性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MANET接入INTERNET动态网关布局与选取模型
    4.1 概述
    4.2 动态网关
    4.3 三层规划问题的模型结构
        4.3.1 上层模型
        4.3.2 中层模型
        4.3.3 下层模型
    4.4 基于三层规划模型的接入路由协议
        4.4.1 路由的建立
        4.4.2 路由的维护
        4.4.3 负载均衡
    4.5 协议特点
    4.6 性能分析
    4.7 静态网关与动态网关混合应用实现接入
        4.7.1 可行性分析
        4.7.2 仿真场景
        4.7.3 性能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MANET接入INTERNET中的开销控制
    5.1 概述
    5.2 基于开销控制的自适应网关发现方法
        5.2.1 网关通告半径的自适应调整
        5.2.2 网关通告间隔的自适应调整
        5.2.3 节点转发权的控制
        5.2.4 性能分析
    5.3 基于移动代理的开销控制策略
        5.3.1 接入模型
        5.3.2 移动代理体系结构
        5.3.3 接入算法
        5.3.4 性能分析
    5.4 基于网关信息素更新的开销控制算法
        5.4.1 状态转移规则
        5.4.2 网关信息素全局调整规则
        5.4.3 网关信息素局部调整规则
        5.4.4 算法描述
        5.4.5 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8)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移动 Agent 在网管系统中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与动态
        1.2.2 国内现状与动态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基于SNMP 的网络管理系统
    2.1 网络管理概述
    2.2 网络管理的功能
    2.3 网络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2.3.1 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2.3.2 网络管理的三种模式
    2.4 网络管理的协议及相应的管理模型
        2.4.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及SNMP 管理模型
        2.4.2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及CMIP 管理模型
    2.5 现代网络管理的新趋势和新技术
        2.5.1 基于WEB 的网络管理
        2.5.2 基于CORBA 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
        2.5.3 基于移动Agent 的网络管理
    2.6 AdventNet SNMP
3 移动 Agent 技术的应用研究
    3.1 移动 Agent 简介
    3.2 移动 Agent 的体系结构
    3.3 移动 Agent 的关键技术
        3.3.1 移动Agent 通信语言ACL
        3.3.2 Agent 的传输协议ATP(Agent Transfer Protocol)
        3.3.3 移动Agent 的安全机制
        3.3.4 路由策略
        3.3.5 容错策略
        3.3.6 强移动性和弱移动性(Strong vs Weak Mobility)
    3.4 移动 Agent 的应用及优势
    3.5 典型的移动 Agent 平台
        3.5.1 IBM 公司的Aglet
        3.5.2 General Magic 公司的Odysses
        3.5.3 Recursion 公司的Voyager
        3.5.4 IKV++的Grasshopper
4 基于移动 Agent 的网络管理系统设计
    4.1 系统开发平台介绍
        4.1.1 Aglet 系统框架
        4.1.2 Aglet 的对象模型
        4.1.3 Aglet 的设计样式
        4.1.4 Aglet 的packets 和workbench
        4.1.5 Aglet 安全性
    4.2 系统开发语言的选择——JAVA
        4.2.1 体系结构的中立和对移动性的支持
        4.2.2 多线程
        4.2.3 安全性
        4.2.4 面向对象
        4.2.5 数据库连接——JDBC
        4.2.6 其他特性
    4.3 移动 Agent 在网络管理中主要领域的应用
        4.3.1 拓扑结构自动发现
        4.3.2 网络故障检测
        4.3.3 性能管理
        4.3.4 配置管理
    4.4 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分析和设计
        4.4.1 系统体系结构
        4.4.2 系统工作流程
        4.4.3 移动Agent 分类
    4.5 系统部分功能模块设计和说明
        4.5.1 拓扑发现模块
        4.5.2 性能管理模块
        4.5.3 故障管理模块
        4.5.4 配置管理模块
    4.6 移动代理与 SNMP Agent 的交互方式设计
5 基于移动 Agent 的网管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实现的网络环境的建立
        5.1.1 试验环境
        5.1.2 Aglets 的安装与配置
        5.1.3 Aglets 移动代理开发概述
    5.2 性能管理模块的实现
        5.2.1 系统功能和结构分析
        5.2.2 系统流程设计
        5.2.3 Data Collection Agent 的实现
    5.3 SNMPAPI 的选择
    5.4 移动代理与数据库接口设计与实现
    5.5 系统性能分析
        5.5.1 对NMS 流量的比较分析
        5.5.2 对系统响应时间的比较分析
6 结论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工作介绍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Ad Hoc网络
    2.1 Ad Hoc网络定义
    2.2 Ad Hoc网络的应用
    2.3 Ad Hoc网络的基本特征
    2.5 Ad Hoc网络的研究热点问题
        2.5.1 Ad Hoc网络的通信协议
        2.5.2 Ad Hoc网络管理技术
    2.6 Ad Hoc网络性能评价指标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管理及Ad Hoc网络的网络管理
    3.1 网络管理概念
    3.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3.3 与论文相关的网络管理技术
        3.3.1 基于策略的网络管理
        3.3.2 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络管理
    3.4 现有的Ad Hoc网络管理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管理的设计
    4.1 Ad Hoc网络管理的需求
    4.2 策略代理(Policy Agent)和策略的层次结构
    4.3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4.3.1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的设计
        4.3.2 多种代理之间的关系
        4.3.3 基于策略代理的网管结构的管理流程
    4.4 基于策略代理的管理结构的信息结构
        4.4.1 根据Ad Hoc网络特点对PIB子树的扩充
        4.4.2 策略类实例
    4.5 基于策略代理的管理结构的功能实现
    4.6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中的策略管理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故障管理的设计与实现
    5.1 相关技术
        5.1.1 现有的移动Agent系统
        5.1.2 IBM Aglet系统体系结构
    5.2 故障管理的需求
    5.3 策略框架的详细设计
        5.3.1 策略控制入口模块的设计
        5.3.2 策略应用程序接口模块的设计
        5.3.3 中心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5.3.4 策略决策点模块的设计
        5.3.5 策略执行点PEP模块的设计
        5.3.6 策略通讯协议选择
    5.4 移动Agent的设计
    5.5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实现
        5.4.1 系统的初始化
        5.4.2 静态监控代理的实现
        5.4.3 移动代理的实现
    5.6 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故障管理系统的测试
        5.5.1 测试环境布置
        5.5.2 测试步骤
        5.5.3 测试结果与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系统原型相关界面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基于移动代理的Ad hoc网络DSR路由协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基于移动代理的Ad hoc网络DSR路由协议问题的研究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动因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无线Ad hoc网络
        2.1 Ad hoc网络路由算法特点
        2.1.1 传统路由协议问题
        2.1.2 无线自组网路由协议要求
        2.2 路由协议分类
        2.2.1 主动路由
        2.2.2 按需路由
        2.2.3 集群路由
        2.3 无线自组网路由度量
        2.3.1 拓扑感知类度量
        2.3.2 能量感知类度量
        2.3.3 负载感知类度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代理技术研究
        3.1 移动代理概念
        3.2 移动代理的关键技术
        3.2.1 移动代理的迁移
        3.2.2 移动代理的安全性
        3.3 移动Agent系统体系结构
        3.3.1 移动Agent体系结构及需求
        3.4 移动Agent系统的技术优势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移动代理的Ad Hoc网络路由协议
        4.1 DSR路由协议分析
        4.1.1 路由发现
        4.1.2 路由维护
        4.2 采用移动代理传递路由的思想
        4.3 按需路由与移动代理的结合
        4.4 Mobile Agents-DSR路由协议的设计
        4.4.1 协议的运行环境
        4.4.2 运行原理与机制
    第五章 Mobile Agents-DSR路由协议的仿真实现
        5.1 仿真流程
        5.2 Mobile Agents-DSR路由协议的实现
        5.2.1 主要数据结构的定义
        5.2.2 主要机制的实现
        5.3 仿真参数设置
        5.4 仿真结果
        5.4.1 路径中断次数
        5.4.2 归一化路由开销
        5.4.3 平均端到端延迟
    第六章 结论与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Research the DSR Routing Protocol for Ad hoc Networks based on mobile agent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The background and the motive of the research
        1.2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1.3 The plan of the article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Chapter two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2.1 The character of Ad hoc network route algorithm
        2.1.1 The problem of Traditional route protocol
        2.1.2 The requirement of wireless network route protocol
        2.2 The classification of route protocol
        2.2.1 Initiative route
        2.2.2 Route depend on need
        2.2.3 Distributing centre routes
        2.3 The wireless route measure
        2.3.1 The topological perception measure
        2.3.2 The energy perceiving measure
        2.3.3 The load perceiving measure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Mobile agent technical research
        3.1 The concept of Mobile agent
        3.2 The key technology of mobile agent
        3.2.1 Migration of mobile agent
        3.2.2 The security of mobile agent
        3.3 The structure of mobile agent
        3.3.1 The structure and demand of mobile agent
        3.4 The advantage of mobile agent
        3.6 Summary
    Chapter four The route protocol of Ad Hoc based on mobile agent
        4.1 DSR route protocol analysis
        4.1.1 Route Discovery
        4.1.2 Route Safeguard
        4.2 The thought of using mobile agent in Ad Hoc route
        4.3 Combine need route with mobile agent
        4.4 The design of mobile agent -DSR route
        4.4.1 The environment of the protocol
        4.4.2 Operation principle and mechanism
    Chapter five The simulation of mobile Agent-DSR route protocol
        5.1 Emulation procedure
        5.2 Realization of Mobile Agents-DSR protocol
        5.2.1 Definition of the key structure
        5.2.2 Realization of the key technology
        5.3 The emulation parameter
        5.4 Emulation result
        5.4.1 The pause time of path
        5.4.2 The cost of normalized routing load
        5.4.3 Average end-to-end delay
    Chapter six conclude
无线网络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面向Ad hoc网络的技术解析研究
    第一章 无线网络模型
        1.1 移动通信网络
        1.1.1 发展及应用领域
        1.1.2 特点
        1.1.3 GSM通信系统
        1.1.4 GSM关键技术
        1.2 Ad hoc网络
        1.2.1 概念
        1.2.2 发展及应用领域
        1.2.3 特征
        1.2.4 关键技术
        1.3 无线局域网络
        1.3.1 特点
        1.3.2 发展及应用领域
        1.3.3 关键技术
    第二章 无线网络的接入方式
        2.1 无线网络基本接入方式
        2.1.1、轮询策略
        2.1.2、随机竞争冲突避免策略
        2.1.3、多信道和预约相结合的策略
        2.2、随机多址协议和新技术、新网络的结合与发展
        2.3、MAC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移动IP
        3.1、移动IP与传统IP之间的区别
        3.2、移动性带来的技术问题
        3.3、移动IP的实现
        3.3.1、实体和服务
        3.3.2、操作
        3.3.3、移动IPv4的规范
        3.3.4、协议对移动性的支持
        3.3.5、移动IP工作过程
        3.3.6、RTP对移动性的支持
        3.3.7、SIP对移动IP的支持
        3.4、移动IPv6技术
        3.4.1、IPv6对IPv4在移动通信中的改进
        3.4.3、移动IPv6中的新增选项
        3.5、移动IP技术要解决的问题[V.Tsaoussidis2 et al 2002]
    第四章 无线网络的路由问题
        4.1、传统网络路由协议与Ad Hoc路由协议的区别
        4.1.1、ad hoc网络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路由问题上的区别
        4.1.2、ad hoc网络与无线局域网在路由问题上的区别[Abolhasan M et al 2004]
        4.2、路由协议的分类
        4.3、ad hoc网络几种典型的路由协议
        4.3.1、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 Routing)路由协议[PERKINS C 1994]
        4.3.2、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路由协议
        4.3.3、临时按序路由算法(TORA)
        4.3.4、AODV(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路由协议
        4.4、特点比较分析
    第五章 无线网络中的TCP
        5.1、基本概念
        5.2、影响无线网络中TCP性能的因素
        5.3、改善蜂窝网络中TCP性能的技术
        5.3.1、TCP分段练接
        5.3.2、TCP缓存
        5.3.3、层交叉
        5.3.4、纯链路层解决方案
        5.4、改善ad hoc网络TCP性能的方法
        5.4.1、跨层协作反馈式
        5.4.2、启发式
        5.5、改善卫星网络TCP性能的方法
        5.5.1、TCP层技术
        5.5.2、应用层技术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The research of wireless network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the research about the technology of ad hoc network
    Chapter one Wireless network model
        1.1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1.1.1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1.1.2 Character
        1.1.3 GSM communication system
        1.1.4 Key technology in GSM
        1.2 Ad hoc network
        1.2.1 Concept
        1.2.2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1.2.3 Character
        1.2.4 Key technology
        1.3 Wireless LAN networks
        1.3.1 Character
        1.3.2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1.3.3 Key technology
    Chapter two Method of Access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2.1 Basic access method in wireless network
        2.1.1 turn asked
        2.1.2 Compete for the conflict
        2.1.3 Many channels combining together
        2.2 The comb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ny agreements and new technology
        2.3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AC access technology
    Chapter three Movement IP
        3.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ve IP and traditional IP
        3.2 The technological changell that the moving IP brings
        3.3 The realization of move IP
        3.3.1 The entity and service
        3.3.2 Operate
        3.3.3 Move IP working course
        3.3.4 RTP in moving support
        3.3.5 SIP to moving support of IP
        3.4 Move IPv6 technology
        3.4.1 The improvement of IPv4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of IPv6
        3.4.2 Increasing and selecting in moving IPv6
        3.5 The problem that IP technology should solve
    Chapter four Problem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about route
        4.1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network route agreement and Ad Hoc route agreement
        4.1.1 Ad hoc network and difference on rout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4.1.2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 hoc network and wireless in LAN
        4.2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route agreement
        4.3 Several kinds of typical route agreements in ad hoc network
        4.3.1 DSDV(Destination-Sequenced Distance-Vector Routing) route agreement
        4.3.2 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 route agreement
        4.3.3 TORA route algorithm
        4.3.4 AODV(Ad-hoc On-Demand Distance Vector Algorithm) route agreement
        4.4 The comparatiye analysis
    Chapter five TCP technology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5.1 Basic conception
        5.2 The influencing about TCP performance in the wireless network
        5.3 The technology of TCP performance in the cellular network
        5.3.1 TCP practised in the stage
        5.3.2 TCP buffer memory
        5.3.3 Layers in TCP
        5.3.4 Solution of one layer in chain
        5.4 Improve ad hoc network TCP performance method
        5.4.1 Let layers cooperate in feedbacking
        5.4.2 Heuristic
        5.5 Improve of the network in TCP performance
        5.5.1 TCP layer technology
        5.5.2 Use one layer technology
    Chapter six Conclusion
致谢

四、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性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边缘计算中基于移动代理的任务迁移研究[D]. 蒋椿磊.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2]基于近邻传播和模糊C均值的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次聚簇算法[D]. 王丽沙.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3]低轨星座的移动性管理技术[D]. 李东昂.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认知无线电网络基于群体智能的移动代理协作感知[D]. 吕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5]卫星通信系统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D]. 董彦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2018(03)
  • [6]基于Overlay Network的移动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杜丽娟.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2(04)
  • [7]利用网关实现MANET接入Internet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李昕. 东北大学, 2009(10)
  • [8]基于移动代理的网管系统的研究[D]. 席曼. 西安科技大学, 2009(07)
  • [9]基于策略代理的Ad Hoc网络管理研究[D]. 任水.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10]基于移动代理的Ad hoc网络DSR路由协议问题研究[D]. 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07(S1)

标签:;  ;  ;  ;  ;  

基于移动代理的个人移动架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