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的耐酸处理与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

纳米碳酸钙的耐酸处理与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

一、纳米碳酸钙耐酸性处理、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创优[1](2016)在《汽车用镀锌钢板表面晶态磷化工艺与电泳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镀锌钢板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车身及其他零部件。它的使用不仅可以轻量化车身,还可以增加车身耐腐蚀性,延长汽车使用寿命,因而在镀锌钢板表面的前处理和涂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几乎所有汽车制造商们都还在使用传统的Zn2+、Mn2+、Ni2+及亚硝酸盐中温三元磷化处理工艺,该工艺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危害施工人员健康,而且还消耗大量能源。为此,本论文从节能环保角度开发了和电泳配套性较好的不同晶态磷化工艺,具有一定的市场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通过对促进剂和添加剂的选择和复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配制了一种无亚硝酸盐的常温低渣磷化液,该磷化液在2833°C下磷化处理镀锌钢板2.5 min,即能够在其钢板表面形成优良的晶态磷化膜,且磷化沉渣极少。通过电位-时间曲线、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交流阻抗(EIS)图谱、扫描电镜(SEM)、XRD图谱和中性盐雾循环等实验研究了晶态磷化成膜过程及膜层性能。结果表明:磷化膜表面紧凑致密,呈片颗粒状结构,主要成分为Zn3(PO4)2·4H2O、Mn2Zn(PO4)2·4H2O、Zn2Ni(PO4)2·4H2O及Zn2Mn(PO4)2·4H2O,膜层各项性能均能达到国家标准,可满足汽车板涂装行业需求。(2)选用小分子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强其在溶液中的分散性。通过粒径、Zeta电位等测试表明,在乙醇水溶液体系中纳米SiO2含量为0.3 g,硅烷含量为0.15 g时,改性效果最好,改性后的纳米SiO2平均粒径为165 nm。将改性后的纳米SiO2代替镍离子加入磷化液,制备出复合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的无镍磷化膜。当改性纳米SiO2在磷化液中含量达到0.4 g/L时,钢板表面的磷化膜耐蚀性较强,膜厚也适中,然后继续增加改性纳米SiO2含量,膜层开始粗糙,膜厚大幅增加。通过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EIS阻抗图谱、扫描电镜(SEM)、XRD图谱等实验对复合改性纳米SiO2磷化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膜层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介质对膜层的腐蚀,膜层主要由Mn2Zn(PO4)2·4H2O、Zn2Mn(PO4)2·4H2O、Zn3(PO4)2·4H2O及少量SiO2所组成。(3)利用上述晶态磷化工艺所制备的磷化样板作为阴极电泳的基板,探究电泳电压、电泳时间、电泳温度、膜层耐碱性对电泳漆膜的配套性影响。结果表明:该两种磷化膜具有优异的耐碱性能,在电泳电压为200240 V、电泳时间为120180 s,电泳温度为2530°C时均能够获得较好的电泳膜层。对电泳后的漆膜涂层进行附着力、杯凸、盐雾划叉等实验测试,同样表明上述制备的两种磷化膜和电泳有较好的配套性,电泳后的漆膜各项性能均能达到国家及行业标准。

江星星[2](2014)在《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纳米碳酸钙是一种新型无机填料,被广泛应用于油墨、橡胶、塑料、造纸、涂料、医药等行业。在实际应用到聚合物基体的过程中,纳米碳酸钙存在两大问题:(1)表面能极高,易团聚,影响其纳米效应的发挥;(2)粒子表面亲水疏油,与基体的相容性差,难以在基体中分散。因此,通过对其表面进行改性,制备疏水性好、纯度高、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的高活性纳米碳酸钙产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和理论研究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湿法改性工艺,分别对脂肪酸和磷酸酯类改性剂进行了筛选,并对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次,模拟生物矿化过程,采用原位改性工艺,分别考察了不同改性剂对纳米碳酸钙的原位改性效果并对改性剂添加量进行了优化;最后分别对湿法改性和原位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湿法改性工艺中,月桂酸和十六烷基磷酸酯的改性效果较好;通过对改性工艺条件的优化,分别制得了活化度为99.99%,接触角为135.3°,吸油值为63.94g/100g以及活化度为99.99%,接触角为135.8°,吸油值为68g/100g的纳米碳酸钙。2.在实验范围内,月桂酸的原位改性效果较好,生成的碳酸钙疏水性较强,形貌为规整的纺锤形。控制月桂酸的添加量为2.5wt%,制备出了活化度为99.99%,接触角为130.9°,吸油值为70.24g/100g的纺锤形碳酸钙。3.运用FT-IR、XRD等分析表征方法初步探讨了碳酸钙表面的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十六烷基磷酸酯、月桂酸均可吸附在碳酸钙表面,与碳酸钙表面形成牢固的化学键;但改性剂的加入并不会引起碳酸钙晶型的转变,均为方解石。

苑永伟[3](2013)在《活性纳米碳酸钙改性剂的合成及碳酸钙改性研究》文中指出纳米碳酸钙作为一种功能性无机填料,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等工业领域。由于碳酸钙表面亲水疏油,呈强极性,其与填充的有机高聚物的相容性较差,易造成界面粘结不良,从而导致材料整体力学性能下降;同时,纳米碳酸钙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表面能,在后处理过程中极易发生粒子团聚,使粒径变大。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使其表面能减小,增加亲油性,改进其在有机质中的分散性,从而增加与高聚物的相容性。目前,国内纳米碳酸钙的改性方法存在着分散不均匀、产物亲油性差、比重大等重要缺点,尚无法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因此,提高我国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技术,这是本文的研究目的。论文提出了将油脂进行改性,取代现在使用的单一脂肪酸(盐)这一类改性剂。采用甘油与辛/癸酸甲酯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二辛/癸酸甘油酯,再与环氧乙烷进行聚氧乙烯醚化反应,得到具有一定亲水性能的二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论文对二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合成工艺主要影响条件进行了考察,首先确定了二辛/癸酸甘油酯的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甲醇钠,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3‰,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20℃,真空度前期控制在-0.08MPa(表压)左右,后期控制在-0.1MPa(表压)左右。然后确定了二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优化反应条件:催化剂KOH的加入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搅拌转速为500r/min,环氧乙烷分批加入,控制反应温度在110~120℃。论文还提出了用Ca(OH)2浆液,在常温下,通过加入复合改性剂,直接碳化改性成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创新工艺。即:CaO与80℃热水反应得到Ca(OH)2浆液,再加入复合改性剂,常温条件下进行搅拌,通入C02气体,制备活性纳米碳酸钙。优化的工艺条件是:氢氧化钙浆料浓度为20%,反应温度为常温,改性剂采用二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与月桂酸的混合物(比例为1:1),用量为1.5%(占碳酸钙干基的质量),搅拌速度控制为300r/min。测定了产物的吸油值、活化度、平均粒径等指标,通过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透射电镜分析等对改性前后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活化度达到100%,吸油值为31.5gDOP/100gCaCO3,平均粒径为51nm,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指标;改性剂分子与碳酸钙形成了牢固的化学键,包覆效果好。与现有的改性工艺相比,具有环境友好性、能耗低、工艺简单的优点。

严芬英[4](2013)在《纳米改性阴极电泳漆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文中认为本课题研发一种新型的纳米改性阴极电泳漆,作为Q235B转接片表面防腐、耐候涂层使用。实验采用分散剂与超声波相结合的方法对三种纳米粒子(金红石型纳米YiO2、锐钛型纳米TiO2和纳米SiO2)进行改性,通过沉降法和分光光度法筛选出适宜的分散剂和最佳改性条件。金红石型纳米TiO2的分散剂为KH-151、添加量为3%;超声功率150W,温度35℃,时间50min。锐钛型纳米YiO2的分散剂及添加量为TEA:SDS=2:1(TEA和SDS分别为锐钛型纳米YiO2质量分数的20%和10%);超声功率145W,温度35℃,时间20min。纳米SiO2的分散剂及添加量为硅烷偶联剂KH-570:六偏磷酸钠=1:5(KH-570和六偏磷酸钠分别为纳米SiO2的1%和5%);超声功率180W,温度35℃,时间30min。采用SEM、XRD等测试手段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粒子的分散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得出改性后的纳米粒子分散性优于未改性的。将经改性纳米粒子以共混分散方式制备出纳米改性阴极电泳漆,对其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电泳电压110V,固含量17%-19%,槽液温度29±1℃,电泳时间120s,烘烤条件170℃×20min。对漆膜的性能和耐盐水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金红石型纳米TiO2为2.5%时,漆膜的附着力、耐冲击强度和耐盐水性能较佳;纳米SiO2为2%时,漆膜的硬度、耐冲击强度和耐盐水性能较佳;金红石型纳米TiO2+纳米SiO2为2.5%时,漆膜附着力、硬度、耐冲击强度和耐盐水性能均较佳。实验还对漆膜的耐酸碱性、耐盐雾性和耐候性以及表面形貌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金红石型纳米TiO2+纳米SiO2为2.5%时,改性电泳漆膜耐酸性、耐碱性、耐盐雾性及耐候性均最佳。

陈西知[5](2012)在《纳米CaCO3及其复合粒子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碳酸钙由于其价格低廉,毒性低,污染小,白度高,填充量大及混炼加工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橡胶行业中,是仅次于炭黑和白炭黑的第三大补强填充剂。纳米碳酸钙本身的特性如粒径、表面活性以及在橡胶基体中的分散情况对补强性能影响很大,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同时,在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中,由于CaCO3/SiO2复合粒子综合了纳米碳酸钙和Si02的优势,扩展了纳米碳酸钙的应用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碳酸钙一次粒径对丁苯橡胶(SBR)的填充效果。将平均粒径分别为30nm,45nm,亚微米级的碳酸钙以及轻钙填充于丁苯橡胶中,研究SBR硫化胶力学性能。研究表明,粒径越小,补强效果越明显。30nm的CaCO3填充量为125份时,SBR硫化胶(SBR/CaCO3-1)最大拉伸强度为10.6MPa;45nm的CaCO3填充量为100份时,SBR硫化胶(SBR/CaCO3-2)最大拉伸强度为8.6MPa。采用溶胶沉淀法在纳米CaCO3表面包覆致密的Si02层,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对其形貌、大小、化学组成、结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测试,并研究了复合粒子表面改性方法和粒径对SBR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5nm的CaCO3/SiO2复合粒子经硬脂酸钠表面改性后填充SBR, SBR硫化胶(SBR-CaCO3/SiO2-1)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明显高于SBR/CaCO3-2;用硬脂酸钠和Si69协同改性的纳米CaCO3/SiO2填充SBR硫化胶(SBR-CaCO3/SiO2-2),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最大拉伸强度达14.1MPa,撕裂性能、定伸应力、邵氏A型硬度均大幅度提高。表面经同样协同改性的30nm的CaCO3/SiO2复合粒子在橡胶基体中分散程度差,其SBR硫化胶(SBR-CaCO3/SiO2-4)力学性能低于SBR-CaCO3/SiO2-2。表面协同处理的纳米CaCO3/SiO2复合粒子还可以与白炭黑并用,当填充量份数较少时,加工时间缩短,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低。

余宽亮,陆大年[6](2010)在《耐酸性超细碳酸钙粉末的包囊化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探讨了苯乙烯(St)-丙烯酸(AA)原位乳液聚合法包覆CaCO3形成耐酸性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包括单体的滴加方式、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用量、理论材芯质量比[m(St+AA)/m(CaCO3)]、m(AA)/m(St)等.确定了最佳包覆条件:先将100mL蒸馏水溶解的引发剂过硫酸铵全部加入到反应容器中,然后滴加单体[(St+AA);m(St+AA)/m(CaCO3)为0.7,m(AA)/m(St)为0.5]、引发剂过硫酸铵[w(过硫酸铵)为0.6%(对CaCO3质量)],90℃包囊化反应12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CaCO3微胶囊耐酸率达到56%左右,数均粒径在1μm左右.

易春龙[7](2009)在《钢桥梁高效电弧喷涂系统及纳米改性封闭涂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交通工程建设节奏的加快,对钢桥梁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施工设备和长效防腐涂层体系也正备受重视。本文设计和试验了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枪,解决了传统喷涂设备工效低和喷幅窄、且涂层附着力低、厚度不均匀和质量不稳定的难题;针对国内对电弧喷涂封闭涂层缺乏研究的现状,研制了电弧喷涂层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涂料,提出了二步法制备纳米封闭涂料的工艺方法,探讨了电弧喷涂层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涂料的封闭机理和耐蚀性机理;设计了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体系,通过电弧喷涂阳极性金属涂层和纳米封闭有机涂层的协同作用,显着提高了复合涂层的耐蚀性和结合强度,具有涂层附着力高、防腐蚀寿命长、寿命周期成本低的特点,为钢桥梁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针对钢箱梁大平面喷涂施工对机械化高效喷涂的要求,通过多次雾化射流技术研究,研制了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枪,与机械化喷涂工装配套形成的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涂系统,与现在通用的普通电弧喷涂设备相比,喷涂电流提高1倍(达到700A)、喷涂速度提高2倍(达到78kg/h)、喷涂幅宽提高2倍(有效幅宽达140mm)、涂层附着力提高40%、涂层厚度分布更均匀、涂层质量更稳定。针对电弧喷涂层多孔隙的固有特性和高渗透性封闭涂料有效封孔的要求,研究了多种纳米氧化物粉体的表面改性和在环氧树脂涂料中的分散技术,提出了先制备多种纳米材料杂化的浓缩浆再制备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涂料的二步法工艺,制备了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涂料(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887992A),具有粘度低、渗透性好、封孔能力强、涂层附着力高、涂层致密、耐蚀性好等特点。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纳米改性封闭涂料对电弧喷涂层的双重封闭作用机理,用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机理。纳米颗粒能改善封闭剂对基体的渗透性能,能充分渗透至电弧喷涂层孔隙内,涂层致密,与基体结合力提高,具有很好的物理隔离封闭作用。封闭涂料中的防锈颜料与电弧喷涂锌/铝金属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耐蚀的磷酸盐钝化膜,不仅更好地封闭了电弧喷涂层的孔隙,也进一步提高了复合涂层的结合力和耐蚀性。纳米材料的加入改善了涂层的电化学性能,对基体金属的腐蚀防护作用明显。针对钢桥梁的长寿命防腐要求,首次设计和应用了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体系(CN101451243A),采用电弧喷涂金属防腐层和纳米封闭有机涂层的联合保护可起到最佳协同效应,显着提高复合涂层的耐蚀性和结合强度,具有涂层附着力高、防腐寿命长、寿命周期成本低的特点,在多座桥梁工程获得成功应用。

曾蕾,贺全国,吴朝辉[8](2009)在《纳米碳酸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纳米碳酸钙是一种新型的无机纳米材料,可应用于塑料、橡胶、油墨、造纸、日用化工、胶黏剂和密封材料、医药、食品等许多领域。笔者概述了纳米碳酸钙常用的制备方法,列出了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途径以及纳米碳酸钙在应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与普通轻质碳酸钙所不同的、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各方面特性的应用领域。对进一步拓展纳米碳酸钙的应用、不断优化其性能、突出其纳米特性、提升其潜在的价值等提出展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文艳[9](2009)在《牡蛎壳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及表面改性的研究》文中指出资源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宝贵而不可再生的资源越来越少,怎样利用现有的不可再生资源,研发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资源,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专家学者的工作重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牡蛎养殖业和加工业也水涨船高,同时大量被严重低估价值的牡蛎壳变成了废弃物或低值资源,占据了一些滩涂和土地,腐败发臭,给环境带来许多不良影响。因此,牡蛎壳的综合开发利用意义重大,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牡蛎壳资源,使之变废为宝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为此,本课题在牡蛎壳的资源化利用方面展开研究,既有效利用资源,又保护生态环境。首先,本课题首次研究了以牡蛎壳为原料,在加入适宜添加剂的条件下采用复分解方法制备纳米碳酸钙,设计了一条常温常压的工艺流程;并选择适宜改性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对整个工艺流程进行优化研究,确定各个工艺的实验参数。该工艺与其它工艺相比较,其优点在于牡蛎壳不经过高温煅烧,能耗低,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污染程度小,是一条环境友好化的工艺技术,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推广前景。其次,本课题首次采用选取控制步骤法,并引入修正的Debye-Hückel活度系数模型研究复分解方法合成纳米碳酸钙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在常温常压的条件下,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出反应级数为n=0.5;反应速率常数为k=0.3974×10-4;反应速率方程为r=0.3974×10-4×(ω-1)0.5。该反应主要受碳酸钙沉淀析出的控制,并拟合实验数据,进行模型验证,得到理想的动力学方程。最后,本课题首次将响应面分析法用于纳米碳酸钙制备及表面改性优化实验中。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分析,以A和E为添加剂、搅拌转速为900r/min的条件下,得到纳米碳酸钙制备的最佳理论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0.26℃、反应时间48.44min、氯化钙浓度0.34mol/L、A和E均为0.22g[4.4%wt(CaCl2)]。产物平均粒径为44.31nm。采用XRD、TEM对产物进行分析表征,可知产物为方解石型片状结构。以硬脂酸钠为改性剂、搅拌转速为1050r/min、烘干温度为100℃、烘干时间为2h的条件下,得到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最佳理论工艺条件:改性剂用量7.56‰wt(CaCO3)、料浆浓度3.22%、改性温度73.09℃、改性时间38.42min。产物的活化度高达99.98%。

陈煌[10](2008)在《PP、弹性体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A6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研究了PA6/相容剂/PP复合材料,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PA6/POE-g-MAH二元复合材料和PA6/POE-g-MAH/纳米SiO2三元复合材料的制备、形态与性能。对于PA6/相容剂/PP复合材料,发现PP-g-MAH适合增容PA6/PP(8303)合金,综合性能相对较好;POE-g-MAH适合增容增韧PA6/PP(9020)合金,冲击强度大幅提高的同时也损失了不少刚性。总的来说,PA6/PP合金综合力学性能一般,其相容剂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在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中,选取纳米SiO2、SiO2包覆纳米CaCO3和纳米CaCO3三种无机组分分别对PA6进行改性研究,PA6/SiO2包覆纳米CaCO3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优。当SiO2包覆纳米CaCO3的添加量为0.5份时,缺口冲击强度提高了13%,断裂伸长率提高了169%,拉伸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也有所提高。PA6/POE-g-MAH二元复合材料的研究发现,共混物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在POE-g-MAH为10至15份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大幅度上升,出现脆-韧转变,在15份时为纯PA6的8.6倍,同时体系的刚性有一定程度的下降;POE-g-MAH还可以有效降低尼龙的吸水性。另外,采用M-POE/SiO2母料法制备了PA6/POE-g-MAH/纳米SiO2三元复合材料,发现纳米SiO2和POE-g-MAH具有协同增韧作用。在PA6/POE-g-MAH/纳米SiO2质量比为85/15/1时,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为PA6的10倍;低温缺口冲击强度也达到最大,比PA6提高了2.3倍,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微观形态研究表明,在PA6/POE-g-MAH/纳米SiO2体系中,纳米SiO2含量小于或等于1份时,只有少量团聚;超过1份后,纳米SiO2有明显团聚现象;纳米SiO2对弹性体POE-g-MAH有分散细化的作用。研究还发现,体系的结晶性能较为复杂。PA6/POE-g-MAH二元体系在发生脆-韧转变后,熔融结晶行为中PA6的晶型和结晶行为中的结晶度都产生了变化。纳米SiO2的加入未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反而使结晶速度略有下降。流变性能研究表明,纳米SiO2的加入促使了体系粘度的降低,进一步验证了其对POE-g-MAH的分散细化作用。吸水性研究表明,微量纳米SiO2的加入对PA6/POE-g-MAH复合材料吸水性的影响较小。

二、纳米碳酸钙耐酸性处理、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碳酸钙耐酸性处理、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汽车用镀锌钢板表面晶态磷化工艺与电泳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镀锌钢板表面磷化与电泳技术的概述与发展
    1.1 选题背景
    1.2 镀锌钢板在汽车行业的应用
    1.3 镀锌钢板表面磷化技术
        1.3.1 磷化处理技术
        1.3.2 磷化机理
        1.3.3 磷化处理流程
        1.3.4 镀锌钢板磷化膜性能影响因素
    1.4 汽车镀锌板磷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汽车镀锌板磷化现状
        1.4.2 汽车镀锌板磷化存在的问题
        1.4.3 汽车镀锌板磷化发展趋势
    1.5 阴极电泳涂装
        1.5.1 阴极电泳涂装的发展
        1.5.2 阴极电泳涂装的机理
        1.5.3 磷化膜与阴极电泳的配套性
    1.6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选题意义
        1.6.2 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试验内容与测试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2.1.1 试验试件
        2.1.2 试验试剂
        2.1.3 试验仪器
    2.2 磷化液的制备
        2.2.1 磷化液的预配
        2.2.2 磷化液的酸度测定
    2.3 磷化及电泳工艺
    2.4 磷化膜性能测试
        2.4.1 外观
        2.4.2 膜重
        2.4.3 磷化膜耐蚀性
        2.4.4 磷化膜电化学测试
        2.4.5 形貌(SEM)和组成(EDS)
        2.4.6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4.7 磷化膜其他测试
    2.5 漆膜质量测试
    2.6 改性纳米SiO2的表征
        2.6.1 粒径测试
        2.6.2 红外光谱测试
第三章 常温低渣磷化液的配制及其晶态磷化工艺
    前言
    3.1 试验部分
        3.1.1 基础磷化液的选择
        3.1.2 促进剂及添加剂的选择
    3.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1 基础磷化液及正交试验
        3.2.2 新型磷化液及正交试验
        3.2.3 电位-时间曲线
        3.2.4 促进剂与膜重的关系
        3.2.5 膜重与温度时间的关系
        3.2.6 电化学Tafel极化曲线与交流阻抗(EIS)测试
        3.2.7 磷化膜的形貌组成和晶体分析
        3.2.8 磷化沉渣实验
        3.2.9 中性盐雾实验(NSST)分析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改性纳米SiO_2复合磷化液的配制与晶态磷化膜形成机理
    前言
    4.1 试验部分
        4.1.1 纳米SiO_2的改性
        4.1.2 基础磷化膜的制备
        4.1.3 复合改性纳米SiO_2磷化膜的制备
    4.2 试验结果与讨论
        4.2.1 纳米SiO_2的改性分析
        4.2.2 不同改性纳米SiO_2含量对膜厚及点滴试验的影响
        4.2.3 不同改性纳米SiO_2含量膜层的Tafel极化曲线测试
        4.2.4 复合膜层交流阻抗EIS谱测试
        4.2.5 中性盐雾实验(NSST)测试
        4.2.6 磷化膜的成分(EDS)和结构(XRD)测试
        4.2.7 机理推测分析
    4.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晶态磷化工艺与阴极电泳技术的配套性
    前言
    5.1 试验部分
        5.1.1 阴极电泳漆膜的制备
    5.2 试验结果与讨论
        5.2.1 电泳电压对电泳配套性的影响
        5.2.2 电泳时间对电泳配套性的影响
        5.2.3 电泳温度对电泳配套性的影响
        5.2.4 磷化膜耐碱性对电泳配套性的影响
        5.2.5 电泳漆膜性能测试
        5.2.6 电泳漆膜其他性能测试
    5.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绪论
        1.1.1 碳酸钙概述
        1.1.2 纳米碳酸钙概述
    1.2 纳米碳酸钙的研究现状
        1.2.1 纳米碳酸钙的分类
        1.2.2 纳米碳酸钙的纳米特性
        1.2.3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1.2.4 纳米碳酸钙的发展趋势
    1.3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
        1.3.1 表面改性剂的分类
        1.3.2 表面改性方法
        1.3.3 表面改性工艺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
        2.1.1 实验仪器设备
        2.1.2 实验药品
    2.2 实验工艺流程及装置图
        2.2.1 湿法改性工艺流程及反应装置图
        2.2.2 原位改性工艺流程及反应装置图
    2.3 实验方法
        2.3.1 湿法改性实验条件及步骤
        2.3.2 原位改性实验条件及步骤
    2.4 表征方法
        2.4.1 活化度及吸油值的测定
        2.4.2 接触角的测定
        2.4.3 粒度分布的测定
        2.4.4 形貌的观察
        2.4.5 FT-IR分析
        2.4.6 物相分析
第三章 脂肪酸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3.1 引言
    3.2 脂肪酸种类的筛选
    3.3 脂肪酸改性纳米碳酸钙工艺条件的优化研究
        3.3.1 脂肪酸添加量的优化
        3.3.2 改性温度的优化
        3.3.3 浆液浓度的优化
        3.3.4 改性时间的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磷酸酯改性纳米碳酸钙的研究
    4.1 引言
    4.2 磷酸酯种类的筛选
    4.3 磷酸酯改性纳米碳酸钙工艺条件的优化
        4.3.1 磷酸酯添加量的优化
        4.3.2 改性温度的优化
        4.3.3 浆液浓度的优化
        4.3.4 改性时间的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纳米碳酸钙的原位表面改性
    5.1 引言
    5.2 不同改性剂对原位改性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能的影响
    5.3 月桂酸添加量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机理探索
    6.1 引言
    6.2 湿法改性机理分析
    6.3 原位改性机理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活性纳米碳酸钙改性剂的合成及碳酸钙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2 文献综述
    2.1 研究背景
    2.2 概述
        2.2.1 碳酸钙的分类
        2.2.2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修饰
        2.2.3 活性纳米碳酸钙的性质
        2.2.4 活性纳米碳酸钙的用途
    2.3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2.3.1 复分解法
        2.3.2 碳化法
        2.3.3 乳液法
        2.3.4 溶胶-凝胶法
    2.4 纳米碳酸钙改性研究
        2.4.1 表面活性剂改性法
        2.4.2 偶联剂改性法
        2.4.3 聚合物改性法
        2.4.4 反应性单体及活性大分子改性法
        2.4.5 原位聚合改性法
    2.5 脂肪酸甘油酯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2.5.1 脂肪酸甘油酯的合成
        2.5.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2.6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2.6.1 研究思路
        2.6.2 研究内容
3 改性剂二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3.1 试剂、原料及仪器
    3.2 辛/癸酸甘油酯的合成
        3.2.1 反应原理
        3.2.2 合成方法
        3.2.3 实验装置
        3.2.4 产物的表征
        3.2.5 结果及讨论
        3.2.5.1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2.5.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 辛/癸酸甘油酯聚氧乙烯醚的合成
        3.3.1 反应原理
        3.3.2 合成方法
        3.3.3 实验装置
        3.3.4 产物的表征
        3.3.5 结果及讨论
        3.3.5.1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3.5.2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5.3 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
        3.3.5.4 氧化乙烯基数目对产物HLB值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研究
    4.1 试剂、原料及仪器
    4.2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4.2.1 消化反应
        4.2.2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4.2.3 实验装置
    4.3 活性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4.3.1 纳米碳酸钙升温活化改性工艺
        4.3.2 氢氧化钙碳化活化一步法改性工艺
        4.3.3 实验装置
    4.4 产物的表征
        4.4.1 活化度
        4.4.2 吸油值
        4.4.3 热重分析(TGA)
        4.4.4 红外光谱(IR)分析
        4.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4.4.6 激光粒度分布
    4.5 结果及讨论
        4.5.1 纳米碳酸钙制备结果与讨论
        4.5.2 活性纳米碳酸钙制备结果与讨论
        4.5.2.1 纳米碳酸钙升温活化改性
        4.5.2.2 氢氧化钙碳化活化一步法
        4.5.2.3 两种不同改性工艺改性效果对比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附录

(4)纳米改性阴极电泳漆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泳漆的概述
    1.2 国内外阴极电泳漆的发展
        1.2.1 国外阴极电泳漆的发展史
        1.2.2 国内阴极电泳漆的发展史
    1.3 阴极电泳漆的改性及其进展
        1.3.1 接枝改性
        1.3.2 纳米改性
    1.4 纳米粒子的分散
        1.4.1 纳米粒子团聚的原因
        1.4.2 纳米粒子的分散方法
    1.5 纳米改性涂料的制备方法
    1.6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2 实验所需仪器及检测设备
    2.3 实验过程
        2.3.1 纳米粒子的改性实验
        2.3.2 阴极电泳漆的配制
        2.3.3 阴极电泳涂装工艺过程
    2.4 实验分析方法
        2.4.1 纳米粒子的分析方法
        2.4.2 磷化膜性能测试
        2.4.3 漆液及漆膜性能的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粒子的分散及改性电泳漆膜的性能测试
    3.1 纳米粒子分散剂的筛选
        3.1.1 金红石型纳米TiO_2分散剂的筛选
        3.1.2 锐钛型纳米TiO_2分散剂的筛选
        3.1.3 纳米SiO_2分散剂的筛选
    3.2 纳米粒子超声预处理条件的确定
        3.2.1 超声波对金红石型纳米TiO_2水相分散性的影响
        3.2.2 超声波对锐钛型纳米TiO_2分散性的影响
        3.2.3 超声波对纳米SiO_2分散性的影响
    3.3 纳米粒子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的确定
        3.3.1 金红石型纳米TiO_2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
        3.3.2 锐钛型纳米TiO_2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
        3.3.3 纳米SiO_2分散剂的最佳添加量
    3.4 纳米粒子的SEM分析
        3.4.1 金红石型纳米TiO_2的SEM分析
        3.4.2 锐钛型纳米TiO_2的SEM分析
        3.4.3 纳米SiO_2的SEM分析
    3.5 纳米TiO_2的XRD表征
        3.5.1 金红石型纳米TiO_2的XRD图谱
        3.5.2 锐钛型纳米TiO_2的XRD图谱
    3.6 漆膜的性能测试
        3.6.1 金红石型纳米TiO_2改性电泳漆膜的性能测试
        3.6.2 纳米SiO_2改性电泳漆膜的性能测试
        3.6.3 混合纳米粒子改性电泳漆膜性能测试
    3.7 电泳漆膜的耐蚀性能测试
        3.7.1 耐盐水性能
        3.7.2 耐酸、碱及耐盐雾性
    3.8 电泳漆膜的耐候性能测试
    3.9 改性前后电泳漆膜的表面形貌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阴极电泳涂装工艺的研究
    4.1 阴极电泳涂装原理
    4.2 工件前处理
        4.2.1 除油
        4.2.2 除锈
        4.2.3 表调
        4.2.4 磷化
    4.3 电泳工艺参数及其对漆膜质量的影响
        4.3.1 电泳电压
        4.3.2 槽液固含量
        4.3.3 槽液pH值
        4.3.4 槽液温度
        4.3.5 电泳时间
        4.3.6 漆膜烘烤条件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纳米CaCO3及其复合粒子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纳米碳酸钙概述
        1.1.1 纳米碳酸钙的发展现状
        1.1.2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
        1.1.3 纳米碳酸钙对橡胶性能的影响
    1.2 纳米碳酸钙填充补强橡胶机理探讨
    1.3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及机理
        1.3.1 有机物表面改性
        1.3.2 偶联剂表面改性
        1.3.3 聚合物表面改性
        1.3.4 无机物表面改性
    1.4 纳米CaCO_3/SiO_2研究进展
        1.4.1 纳米CaCO_3/SiO_2的制备方法
        1.4.2 纳米CaCO_3/SiO_2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意义、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CaCO_3及其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及试剂
        2.2.2 仪器及设备
        2.2.3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
        2.2.4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
    2.3 测试与表征
        2.3.1 粒子的形貌观察
        2.3.2 粒子的组成及结构
        2.3.3 粒子的物化参数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纳米CaCO_3的粒径与形貌
        2.4.2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制备原理
        2.4.3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大小和形貌
        2.4.4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热稳定性
        2.4.5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粒度分布
        2.4.6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物化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CaCO_3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及试剂
        3.2.2 仪器及设备
        3.2.3 纳米CaCO_3的有机表面处理
        3.2.4 丁苯橡胶硫化胶试样的制备
    3.3 测试与表征
        3.3.1 硫化胶的制样
        3.3.2 硫化胶的测试
        3.3.3 硫化胶断面形貌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纳米碳酸钙粒径及填充量对丁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4.2 拉伸断面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及试剂
        4.2.2 仪器及设备
        4.2.3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表面有机处理
        4.2.4 丁苯橡胶硫化胶试样的制备
    4.3 测试与表征
        4.3.1 硫化胶的制样
        4.3.2 硫化胶的测试
        4.3.3 硫化胶断面形貌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表面改性方法对丁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的粒径对丁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4.3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并用白炭黑对丁苯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4.4 拉伸断面的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5.1 全文总结
        5.1.1 纳米CaCO_3及其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5.1.2 纳米CaCO_3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5.1.3 纳米CaCO_3/SiO_2复合粒子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耐酸性超细碳酸钙粉末的包囊化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药品及仪器
    1.2 单体的提纯[5-6]
    1.3 超细碳酸钙微胶囊的制备
    1.4 测试及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包囊化效果的影响因素
        2.1.1 单体苯乙烯与丙烯酸的滴加方式
        2.1.2 包囊化温度
        2.1.3 包囊化时间
        2.1.4 引发剂用量
        2.1.5 材芯质量比[m (St+AA) /m (CaCO3) ]
        2.1.6 单体丙烯酸与苯乙烯的质量比
    2.2 分散稳定性
    2.3 包囊化前后超细CaCO3的形貌分析
3 结论

(7)钢桥梁高效电弧喷涂系统及纳米改性封闭涂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图清单
表清单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电弧喷涂技术和设备
    1.4 电弧喷涂层的封闭处理
    1.5 无机纳米材料及纳米复合涂料
    1.6 主要研究内容
2 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枪的研究
    2.1 电弧喷涂射流雾化理论
    2.2 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涂系统设计
    2.3 电弧喷枪喷涂轨迹优化设计
    2.4 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涂试验研究
    2.5 小结
3 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涂料的研究
    3.1 无机纳米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分散
    3.2 纳米材料浓缩浆及制备工艺
    3.3 纳米改性环氧封闭涂料及制备工艺
    3.4 小结
4 电弧喷涂层纳米封闭机理研究
    4.1 纳米封闭涂料对电弧喷涂层的封闭机理
    4.2 电弧喷涂纳米封闭涂层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4.3 小结
5 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体系
    5.1 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体系的设计
    5.2 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的制备工艺
    5.3 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的试验方法
    5.4 结果与讨论
    5.5 小结
6 工程应用
    6.1 高效多雾化电弧喷涂系统钢桥梁工程应用
    6.2 电弧喷涂纳米封闭复合涂层体系工程应用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纳米碳酸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2.1 物理法
    2.2 化学法
        2.2.1 Ca (OH) 2-H2O-CO2反应系统
        2.2.2 Ca2+-H2O-CO32-反应系统
        2.2.3 Ca2+-R-CO32-反应系统
        2.2.3. 1 乳液法
        2.2.3. 2 凝胶法
3 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
    3.1 无机物
    3.2 表面活性剂
    3.3 偶联剂
4 纳米碳酸钙的应用展望
    4.1 保鲜行业
    4.2 医药行业
    4.3 日用品行业
    4.4 汽车行业

(9)牡蛎壳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及表面改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研究背景
    1.2 牡蛎壳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2.1 牡蛎壳的构造
        1.2.2 牡蛎壳的化学成分
        1.2.3 牡蛎壳的开发与应用现状
    1.3 纳米碳酸钙
        1.3.1 碳酸钙的分类及纳米碳酸钙的定义
        1.3.2 纳米碳酸钙的特性及用途
        1.3.3 纳米碳酸钙的国内外生产及研究现状
    1.4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
        1.4.1 碳化法
        1.4.2 复分解法
        1.4.3 微乳法
        1.4.4 凝胶法
    1.5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意义
    1.6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6.1 国外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6.2 国内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研究现状
    1.7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方法
    1.8 研究的意义及内容
        1.8.1 研究的意义
        1.8.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复分解法制备纳米碳酸钙的理论分析
    2.1 纳米碳酸钙制备的基本原理
        2.1.1 热力学分析
        2.1.2 动力学分析
    2.2 纳米碳酸钙制备过程的团聚及控制
        2.2.1 纳米粉体的团聚
        2.2.2 复分解反应过程团聚的控制
        2.2.3 干燥过程团聚的控制
    2.3 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技术控制要点
第三章 纳米碳酸钙制备实验研究
    3.1 牡蛎壳粉制备氯化钙溶液的研究
        3.1.1 化学试剂及仪器
        3.1.2 实验原理
        3.1.3 工艺流程
        3.1.4 实验步骤
    3.2 氯化钙溶液纯度的测定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单因素实验研究
        3.3.2 小结
    3.4 纳米碳酸钙制备工艺研究
        3.4.1 化学试剂与仪器
        3.4.2 反应原理
        3.4.3 工艺流程设计
        3.4.4 实验研究方案
        3.4.5 实验步骤
    3.5 产物的分析测试与表征
        3.5.1 X射线衍射法(XRD)
        3.5.2 透射电镜法(TEM)
        3.5.3 粒度分析法
    3.6 实验结果与讨论
        3.6.1 单因素实验研究
        3.6.2 响应面实验研究
    3.7 产物的表征分析
        3.7.1 产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
        3.7.2 产物的TEM照片
        3.7.3 产物粒度分布图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实验研究
    4.1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工艺研究
        4.1.1 化学试剂与仪器
        4.1.2 工艺流程设计
        4.1.3 改性产物的表征
    4.2 实验方案及步骤
        4.2.1 实验方案
        4.2.2 纳米碳酸钙表面改性的实验步骤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3.2 响应面实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创新
    5.1 工艺特色及创新点
    5.2 期望与改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PP、弹性体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A6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尼龙的共混合金化
        1.2.1 尼龙与聚丙烯共混改性
        1.2.1.1 相容性
        1.2.1.2 聚集态结构
        1.2.1.3 力学性能
        1.2.1.4 流变性能
        1.2.1.5 吸水性
        1.2.2 尼龙与乙烯-辛烯共聚物共混改性
        1.2.3 尼龙与苯乙烯系共混改性
        1.2.4 尼龙与其它工程塑料的共混改性
        1.2.5 尼龙之间的共混改性
        1.2.6 尼龙与热致性高聚物的共混改性
    1.3 尼龙的纳米复合改性
        1.3.1 尼龙/粘土类纳米复合材料
        1.3.2 尼龙/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1.3.2.1 尼龙/纳米CaCO_3复合材料
        1.3.2.2 尼龙/纳米SiO_2复合材料
        1.3.2.3 尼龙/其它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1.4 尼龙/弹性体/无机刚性粒子共混改性
        1.4.1 复合材料的形态对力学性能影响
        1.4.2 工艺影响
        1.4.3 弹性体和无机刚性粒子对刚性聚合物的协同增韧
        1.4.4 尼龙/弹性体/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1.5 尼龙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
    1.6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原料
    2.2 主要设备
    2.3 制备方法
        2.3.1 PA6/相容剂/P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3.2 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3.3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3.4 PA6/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2.3.5 PA6/无机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2.4 测试方法及标准
        2.4.1 力学性能测试
        2.4.2 Molau实验测试
        2.4.3 吸水性测试
        2.4.4 SEM测试
        2.4.5 TEM测试
        2.4.6 流变性能测试
        2.4.7 DSC测试
        2.4.8 XRD测试
        2.4.9 纤维性能测试
    2.5 加工温度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PA6/相容剂/PP复合材料
        3.1.1 PA6/PP-g-MAH/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1.2 PA6/E-M-MAH/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1.3 PA6/POE-g-MAH/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1.4 本节小结
    3.2 PA6/POE-g-MAH复合材料
        3.2.1 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相容性
        3.2.2 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3 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3.2.4 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3.2.5 PA6/POE-g-MAH复合材料的吸水性
        3.2.6 本节小结
    3.3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
        3.3.1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3.1.1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
        3.3.1.2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3.3.1.3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3.3.1.4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低温冲击性能
        3.3.2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3.3.2.1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TEM照片
        3.3.2.2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SEM照片
        3.3.3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
        3.3.4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3.3.5 PA6/POE-g-MAH/纳米SiO_2复合材料的吸水性
        3.3.6 本节小结
    3.4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
        3.4.1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4.1.1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3.4.1.2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3.4.1.3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
        3.4.2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
        3.4.3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吸水性
        3.4.4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材料的纤维性能
        3.4.4.1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纤维的力学性能
        3.4.4.2 PA6/无机纳米粒子二元复合纤维的最大纺丝速度
        3.4.5 本节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四、纳米碳酸钙耐酸性处理、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汽车用镀锌钢板表面晶态磷化工艺与电泳技术[D]. 张创优. 安徽工业大学, 2016(03)
  • [2]纳米碳酸钙表面的改性及其机理研究[D]. 江星星.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5)
  • [3]活性纳米碳酸钙改性剂的合成及碳酸钙改性研究[D]. 苑永伟. 浙江大学, 2013(07)
  • [4]纳米改性阴极电泳漆性能的研究及其应用[D]. 严芬英. 沈阳理工大学, 2013(05)
  • [5]纳米CaCO3及其复合粒子在丁苯橡胶中的应用研究[D]. 陈西知.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6)
  • [6]耐酸性超细碳酸钙粉末的包囊化及性能研究[J]. 余宽亮,陆大年. 印染助剂, 2010(02)
  • [7]钢桥梁高效电弧喷涂系统及纳米改性封闭涂层研究[D]. 易春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6)
  • [8]纳米碳酸钙的制备、表面改性及应用进展[J]. 曾蕾,贺全国,吴朝辉.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09(04)
  • [9]牡蛎壳为原料制备纳米碳酸钙及表面改性的研究[D]. 李文艳. 西北大学, 2009(08)
  • [10]PP、弹性体及无机纳米粒子改性PA6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研究[D]. 陈煌. 北京化工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纳米碳酸钙的耐酸处理与表征及其在阳极电泳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