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钢管厂商务楼建筑设计

广州钢管厂商务楼建筑设计

一、广州钢管厂业务楼建筑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郭雅默[1](2016)在《钢管厂自动称重及重量分摊系统》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传统行业上。在很多钢管企业中,每天都有大量的产品销售,企业必须对这些产品进行管理、称重和销售统计。称重环节作为重要的核心工作,对生产、销售、结算等其他环节均有影响。另外,企业对销售计量数据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均有提高。但不少企业仍采用称重站点人工计量,耗费人力资源,且数据流动滞后,效率不高,因有人为因素干扰,称重作弊和记录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管理人员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与分析销售数据,给企业增加更多的生产和管理成本。钢管企业在销售结算时,由于行业特点,还需要进行重量分摊计算,繁琐复杂。为了提高钢管企业的产品计量自动化水平、经营效率,节约人力资源,减少产品称重环节人为干扰因素,与河南沣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并针对南方某钢管企业的具体需求,设计了一套适用于钢管企业的自动称重及重量分摊系统。论文根据企业的现状,围绕货物称重和销售结算的具体要求,在符合企业管理流程的基础上,详细地进行了需求分析,并进行了总体结构设计和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局域网采用B/S架构,广域网采用C/S架构,利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把称重设备、监控设备、车辆引导设备整合,并将数据保存于数据库服务器,做到计量数据自动保存、称重实时监控、报表统计分析,销售结算管理,实现了无人值守称重和重量分摊的一体化,并可以利用Internet远程调取企业称重和结算信息。该系统经现场使用,改变了企业的称重模式,将各称重站点有机结合,称重数据快速上传,业务管理高效方便。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极大节约了人力,提高了钢管企业销售经营效率,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张鹏[2](2015)在《铁路货运集约化与物流化改革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北京铁路局货运不适应客户需求变化,市场竞争力逐步下降的内外部原因。提出了提升北京铁路局货运市场竞争力需要从搞好货运市场营销和优化货运组织两个方面切入。对大宗货运市场和零散货运市场等不同细分市场提出了不同营销策略:对大宗货物实施低成本运输竞争策略,主要手段是建设战略装车点和实施集约化运输策略,对战略装车点建设问题,特别是战略装车点的选址问题,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对天成战略装车点进行了实际计算;提出对战略装车点实施运力运量互保战略协作、直达物流列车客车化开行、实施路企直通运输、战略装车点作业流程再造等策略。对零散白货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出了实施货物运输快捷化、服务物流化策略,提升铁路在零散货运市场竞争力。本文提出了需在物流理念指导下改进铁路货运组织方式,要向客户提供定制化运输方案,加大客车化开行货运班列比重,实现准时制运输,解决铁路货运运输速度慢、运到期限不固定弊端;提出了用系统论指导铁路货运主动融入客户供应链,通过密切协作及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同步化、集成化,以及整体最优化。结合北京铁路局物流化转型需求,提出了建立市场化货运营销体系和激励考核机制,建设智能化物流信息平台,构建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等配套措施建议。

周勇[3](2011)在《“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文中提出“鞍钢宪法”是建国后十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它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企业管理和技术革新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制约,“鞍钢宪法”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并因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对“鞍钢宪法”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历史影响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又对其进行了相应的评价,不仅肯定其中科学合理的因素和积极的、正面的影响,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而且不回避其中的失误和不足,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其中的教训。第一章主要是阐述“鞍钢宪法”诞生之前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状况,这是“鞍钢宪法”形成的重要历史背景之一。第二章阐述“鞍钢宪法”形成的具体过程。先是在第一章的基础上概括了“鞍钢宪法”的历史背景。接着阐述了鞍钢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的突出表现以及毛泽东批示关于“鞍钢宪法”的具体过程。最后,结合对毛泽东批示的文本分析对“鞍钢宪法”的思想内容以及当时的解读作了系统分析。第三章阐述“鞍钢宪法”的曲折历史命运,也就是在其诞生以后的传播、推广状况及历史影响。在“鞍钢宪法”诞生之初,因为中苏论战的原因没有在国内公开宣传,只是在冶金工业部门和大型企业中进行了宣传和推广。在随后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鞍钢宪法”与贯彻《工业七十条》、学解放军、学大庆等结合起来,虽然在客观上得到了一定的继承和发扬,但也未形成单独的宣传声势。“文化大革命”时期,“鞍钢宪法”形成浩大的宣传声势,但却被严重的扭曲了。因此,改革开放之前“鞍钢宪法”没有获得全面的、科学的解读,这为它在改革开放之后的长期被忽视埋下了伏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鞍钢宪法”的基本精神有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第四章是关于“鞍钢宪法”的历史评价。第一节分析“鞍钢宪法”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以“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作典型分析,从认识论的角度论证“鞍钢宪法”的历史必然性。其次,将“两参一改”与天桥经验的“三参一改”进行比较,从内容与形式的角度分析“鞍钢宪法”的历史必然性。再次,从“宪法”的命名方式着手,通过层层剖析,论证“鞍钢宪法”作为十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总结的必然性。最后,逐层论证十年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经验为什么会出现在东北、出现在鞍钢。第二、三节分别分析“鞍钢宪法”的历史局限性、合理内核。

钱海平[4](2011)在《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是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1927-1937年的十年间更是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制度、从业者构成以及材料技术等方面产生的巨大变化,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论文以1927-1937年的十年间代表中国建筑界主流声音的建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建筑》和《建筑月刊》为资料源,通过对《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刊载的部分论文的系统梳理和研究,从微观层面考察这一时期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从人(建筑从业群体)与物(技术和材料)的视角,在“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从业群体的职业化”与“建筑技术体系和建材工业的现代转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论文简要回顾了相关研究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在已确定的资料源的范畴内,确定研究工作的研究对象、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法以及论文整体结构。其后,从办刊宗旨、内容导向、文献内容与类别、作者构成等方面全面分析和综合论述建筑专业学术期刊《中国建筑》和《建筑月刊》,在对比分析《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论述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从业群体、建筑观念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与特征;详细论述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这两个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最重要的新型建筑同业团体的发展状况,包括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的缘起、组织体系发展、对内及对外的公共职能,以及在业内外的影响等;详细论述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作为新型建筑同业团体,对于当时建筑从业群体职业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内容涉及中国建筑师学会和上海市建筑协会在推动从业者职业规范的建构、普及建筑专业知识,推行职业教育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对于此时期建筑从业群体(特别是建筑师群体)职业化发展状况的研究。以基础资料源所记载的近代中国建筑活动现象为基础,从建筑技术理论的引入及其成果应用、国内主要建材、设备制造及安装业的发展等方面论述这一时期建筑技术体系和主要建材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于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最后,在前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结语的形式简要概述研究成果,包括20世纪20、30年代新型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发展、中国建筑从业群体的职业化发展、以及建筑技术体系和建材工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作用。本论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创新研究观念与创新研究方法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0838007)。

刘健鑫[5](2010)在《城市景观色彩规划研究 ——太原市城市主题色设计的探析》文中提出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美丽多彩的自然环境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珍贵的财富,而城市景观作为人类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场所则彰显着人类的创造力和美学素养,是人类智慧的体现。在构成城市环境特征的各个因素中,城市的主题色凭借其“城市第一视觉”的特性无疑成为创建和谐城市、管理城市形象、树立城市个性、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就如伦敦城市的主题色为土黄色,大连为米黄色,北京是复合灰等等,城市的功能复杂、色彩繁多,所以需要通过主题色建构自身特色。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开始了大刀阔斧地大拆大建,特别是近几年,太原城市化速度加快,道路建设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与此同时,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一大批旧街区和老房子被毁,写字楼、住宅楼、历史文化景观建筑外观的色彩随心所欲,红、深蓝、明黄、白等,视觉混乱。历史文化名城的原貌及特色日渐消失。本文是对太原市中心城区主题色的一个初步性探索,同时城市景观色彩研究也是由我的导师赵青教授主持的省级科研项目。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首先我们对影响太原市中心城区城市色彩的景观因素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太原市的自然景观色彩特征、人文景观色彩特征、建筑色彩现状、城市各功能分区以及控制性规划等因素,借鉴当今国际景观色彩领域和机构的研究方法,对太原市中心城区的景观色彩现状进行汇总,结合色彩地理学、色彩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对造成“城市景观色彩污染”的一些与城市环境极不协调的因素,进行筛选和调整。最终形成符合太原市中心城区的城市主题色的规划设想,为城市的改造提供可借鉴的依据,并用以辅助城市可持续性的建设。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城市景观色彩理论第三部分,太原中心城区景观色彩现状总汇第四部分,太原市城市景观色彩调研整合与设想第五部分,城市景观色彩实践第六部分,结语

张鑫[6](2009)在《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管理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我国石油管道建设迅速发展的时期,“西气东输”等项目的建设将需要大量的输油管材,但用于生产输油管的管道钢,特别是高强度管道钢的供应十分紧缺。宝钢是我国最主要的管道钢生产企业,管道钢供应量占我国供应总量的80%以上,其宽厚板轧机工程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05年3月建成,生产规模为140万吨/年,目前生产状况良好。本次二期扩建项目将使产能提高到180万吨/年,利用项目管理理论对其进行施工管理,保证较好的施工质量,对缓解我国管道钢供求紧张状况,大幅提高宝钢股份经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项目管理的思路和理念,对宝钢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中涉及到的人力资源、进度、质量、物质、风险、沟通、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策划和研究。本文主体部分深刻剖析了项目管理的内涵及特征,着重研究了该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充分阐述了其启动的理由;并对人力资源计划、进度计划、物质配送计划、进度计划、质量计划、沟通计划、安全管理计划作了详细的描述;文章的最后部分针对以上的各个计划明确提出了执行和控制的方案。最后文章表明,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是实现宝钢自身产品机构调整,应对市场挑战的重要建设项目。该项目计划的实施在有效性、可执行性、准确性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且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也得到了有力的执行。

李世俊[7](2009)在《钢铁行业与用钢行业构筑产业链是防范风险的有效举措——出国考察和国内调研报告》文中指出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酿成了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极强、波及范围很广的国际

刘志红[8](2003)在《广州钢管厂业务楼建筑设计》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广州钢管厂业务楼设计为例,阐明了大楼设计的基本构思及设计理念,对分析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塑造鲜明的建筑形象等方面作了一定的探索。

二、广州钢管厂业务楼建筑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钢管厂业务楼建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钢管厂自动称重及重量分摊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和主要内容
2 系统整体设计
    2.1 业务流程分析
        2.1.1 销售单、进货单填写
        2.1.2 货车称重
        2.1.3 结算
    2.2 系统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说明
        2.2.2 用例分析
    2.3 系统总体设计
        2.3.1 系统结构总体设计
        2.3.2 系统硬件总体结构
        2.3.3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2.4 小结
3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3.1 磅房硬件总体结构详细设计
    3.2 车辆权限识别模块
    3.3 重量获取模块
    3.4 车辆引导模块
        3.4.1 红外对射
        3.4.2 地感线圈
        3.4.3 拦道器
    3.5 视频采集模块
    3.6 称重前置机及客户端电脑
    3.7 小结
4 基础数据库及编码规则
    4.1 数据库的比较及选择
    4.2 数据库表设计
        4.2.1 数据库E-R模型图设计
        4.2.2 数据库表模型设计
        4.2.3 数据库表详细设计
        4.2.4 编码规则
    4.3 小结
5 软件设计
    5.1 软件系统设计原则
    5.2 软件总体架构
    5.3 数据访问层软件设计与实现
        5.3.1 RFID信息采集
        5.3.2 重量信息读取
        5.3.3 车辆引导
        5.3.4 视频采集
        5.3.5 语音播报
        5.3.6 数据库数据存取
    5.4 业务逻辑层及表现层实现
        5.4.1 任务单管理
        5.4.2 自动称重模块设计
        5.4.3 结算单管理
        5.4.4 销售结算
        5.4.5 系统配置
        5.4.6 Internet远程监控
    5.5 小结
6 现场测试及使用
    6.1 现场测试情况
    6.2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6.3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2)铁路货运集约化与物流化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发达国家铁路货运市场营销及货运组织变革情况
    1.2 我国铁路大宗及零散货运市场营销的发展情况
    1.3 国内铁路大宗货物及零散货运的货运营销和货运组织变革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运输系统理论
        2.1.1 运输系统具有过程系统的特点
        2.1.2 铁路运输企业提高铁路运输效率的系统方法
    2.2 铁路货运战略装车点选址理论及方法
        2.2.1 层次分析法
        2.2.2 最优化模型法
    2.3 流程再造理论
        2.3.1 定义和内涵
        2.3.2 管理的核心
    2.4 始发直达列车组织理论
    2.5 物流与供应链理论
第三章 对北京局货运市场营销存在问题分析及营销策略建议
    3.1 铁路货运经营外部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
        3.1.1 经济发展进入常态化后铁路大宗货物运量增速下滑
        3.1.2 货运市场竞争激烈
        3.1.3 货运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逆转
    3.2 对北京铁路局 2011-2014年货物发送量趋势分析
        3.2.1 整体货运量呈下降趋势
        3.2.2 煤炭、金属矿石、钢铁等大宗货源下滑明显
        3.2.3 零散货物运量比例低且逐年下滑
        3.2.4 零散货物快运处于起步阶段
    3.3 北京铁路局货运市场营销变革的SWOT模型分析
        3.3.1 面对的主要挑战与风险
        3.3.2 北京铁路局拓展货运及向物流转型存在的问题及劣势
        3.3.3 北京铁路局拓展货运及物流市场的优势
        3.3.4 北京铁路局货运及物流发展面临的机遇
    3.4 北京局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策略
        3.4.1 对北京铁路局今后 3-5 年的货运市场营销策略建议
        3.4.2 不同货运市场的营销策略
    3.5 实施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策略所需工作
        3.5.1 搭建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融入地方物流系统
        3.5.2 提供现代化的技术装备
        3.5.3 构建完善的运营管理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战略装车点的建设与集约化运输
    4.1 铁路战略装车点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4.1.1 战略装车点的含义
        4.1.2 战略装车点对铁路集约化运输的重要作用
        4.1.3 建设战略装车点需要具备的条件
    4.2 北京铁路局战略装车点建设可行性分析
        4.2.1 北京铁路局货源结构及分布特点
        4.2.2 北京铁路局主要大客户货源特点分析
    4.3 现有北京铁路局战略装车点存在的问题
        4.3.1 战略装车点规划建设中受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影响大
        4.3.2 部分战略装车点的铁路区间通过能力和车站装卸车能力不匹配
        4.3.3 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缺乏系统规划
        4.3.4 大宗货物物流需求对战略装车点发展的要求
    4.4 战略装车点选址原则
        4.4.1 影响战略装车点选址的因素
        4.4.2 战略装车点选址原则
    4.5 对战略装车点布局选址方法的分析及评价
        4.5.1 选址方法研究的基本思路
        4.5.2 以费用最低为优化目标的的几种分析方法
        4.5.3 层次分析法
        4.5.4 本文拟采用的分析方法
        4.5.5 AHP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4.6 对白羊墅站天成煤炭集运公司战略装车点选址方案的综合评判
        4.6.1 确定影响决策目标的因素
        4.6.2 专家判断比较,确定各因素及指标的权重指标
        4.6.3 对相关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4.7 战略装车点运输集约化分析
        4.7.1 对战略装车点实施运力倾斜
        4.7.2 战略装车点直达化运输
        4.7.3 对具备条件的战略装车点实施路企直通运输
        4.7.4 战略装车点开行路企直通运输的技术条件
        4.7.5 战略装车点实施路企直通运输的机制分析
        4.7.6 北京铁路局路企直通运输效果的实证分析
    4.8 战略装车点精细化运输组织
        4.8.1 天成煤炭战略装车点基本情况
        4.8.2 天成煤炭战略装车点历年铁路运量情况
        4.8.3 造成天成煤炭战略装车点流程效率低的原因分析
        4.8.4 阳泉天成战略装车点实施精细化组织策略提高运输效率
        4.8.5 实施的效果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对零散货物从运输向物流转型分析
    5.1 传统铁路货运存在的问题
    5.2 搭建物流平台促进从运输向物流化转型
        5.2.1 铁路提高“白货”货运产品竞争力的措施
        5.2.2 建设物流中心和搭建物流平台
        5.2.3 在天津港.和石家庄、邯郸等地建设集装箱多式联运物流中心
    5.3 物流化转型需要创新铁路货运产品及货运组织
        5.3.1 北京铁路局零散货运物流化转型主要工作
        5.3.2 转型中需要突破传统运输生产组织方法
        5.3.3 对北京铁路局京津冀快运业务的分析与改进建议
        5.3.4 优化货运业务流程提供货运电商服务
    5.4 对北京铁路局从运输向物流转型几个问题的探索
        5.4.1 建立市场化货运营销体系和激励考核机制
        5.4.2 建设智能化物流信息平台
        5.4.3 构建服务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附件一 北京铁路局“门到门”业务发送流程
附件二 北京铁路局“门到门”服务到达流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三、基本概念的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分析框架
    五、资料文献
第一章 “鞍钢宪法”产生前我国企业管理思想的发展 (1949—1959)
    第一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企业管理思想的积淀 (1949-1952)
        一、企业民主管理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二、企业民主改造中的思想积淀
        三、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中的思想积淀
        四、着名班组管理经验中的思想积淀
    第二节 开始全面建设时期管理思想的积淀(1953-1956)
        一、关于企业领导体制的探索及思想积淀
        二、五三工厂经验中的思想积淀
        三、技术革新运动中的思想积淀
    第三节 整风及“大跃进”中的思想积淀(1957—1959)
        一、从“干部参加劳动”开始的伟大实践
        二、“两参一改”的内容
        三、从“两参一改”到“两参一改三结合”
第二章 “鞍钢宪法”的诞生(1960 )
    第一节 “鞍钢宪法”诞生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主义企业管理思想的十年积累
        二、对苏联模式的反思与突破
        三、“大跃进”带来的政治经济环境
    第二节 “鞍钢宪法”的诞生过程
        一、鞍钢的技术“双革”运动
        二、鞍钢的一系列报告
        三、毛泽东批示“鞍钢宪法”
        四、当时对“鞍钢宪法”的解读及评价
    第三节 “鞍钢宪法”的思想内容
        一、对毛泽东批示的文本解读
        二、本文对“鞍钢宪法”管理模式的理解
第三章 “鞍钢宪法”的曲折命运 (1960—2009)
    第一节 诞生之初宣传上的内紧外松 (1960.3—1960.12)
        一、在钢铁行业的传播及影响
        二、未形成全国性的传播热潮
    第二节 与国民经济调整同行 (1961—1965)
        一、“鞍钢宪法”与《工业七十条》
        二、“鞍钢宪法”与“学习解放军”
        三、从“鞍钢宪法”到大庆精神
    第三节 经历“文革”的风风雨雨 (1966—1976)
        一、企业管理秩序的破坏
        二、“鞍钢宪法”被扭曲
        三、对“鞍钢宪法”基本精神的坚持
    第四节 在新时期的曲折发展 (1977-2009)
        一、企业民主管理的恢复和发展
        二、对“中国式管理”的理论探索
        三、“鞍钢宪法”的遗忘与回归
第四章 对“鞍钢宪法”的评价
    第一节 “鞍钢宪法”的历史必然性
        一、以“两参一改三结合”为中心的典型分析
        二、“两参一改”与“三参一改”的比较分析
        三、透过“宪法”的命名方式进行解读
        四、“鞍钢宪法”诞生在鞍钢的原因
    第二节 关于“鞍钢宪法”的历史局限性
        一、“鞍钢宪法”历史局限性的具体表现
        二、“鞍钢宪法”历史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第三节 关于“鞍钢宪法”的合理内核
        一、对当前关于中国式管理研究的基本看法
        二、基于中国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特色的考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4)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与研究价值
        1.1.1 研究背景
        1.1.2 资料源的确定
        1.1.3 研究命题及意义
    1.2 有相关研究述要
        1.2.1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期刊
        1.2.2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从业群体
        1.2.3 关于近代中国建筑技术和材料
    1.3 研究内容、目标、方法与论文结构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第2章 《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概况
    2.1 近代上海新闻出版业的兴盛
    2.2 《中国建筑》(1932.11-1937.4)
        2.2.1 《中国建筑》办刊宗旨及文献着录特征
        2.2.2 《中国建筑》文献内容分析
    2.3 《建筑月刊》(1932.11-1937.4)
        2.3.1 《建筑月刊》办刊宗旨及文献着录特征
        2.3.2 《建筑月刊》文献内容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建筑从业群体的组织化发展:新型建筑同业团体
    3.1 建筑从业群体的变化与发展
    3.2 中国建筑师学会发展概况
        3.2.1 学会的办会宗旨、章程及组织机构概况
        3.2.2 学会组织发展概况
    3.3 海市建筑协会发展概况
        3.3.1 协会的办会宗旨、章程及组织机构概况
        3.3.2 协会组织发展概况
    3.4 建筑同业团体的公共职能
        3.4.1 建筑同业团体的对外职能
        3.4.2 建筑同业团体的对内职能
    3.5 小结
第4章 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从业群体的职业化
    4.1 职业规范的建构
        4.1.1 职业化概述
        4.1.2 建筑师职业的功能定位
        4.1.3 建筑师执业行为的规范
    4.2 职业技术标准的建立
        4.2.1 建筑师业务文件的规范化
        4.2.2 建筑设计流程及其内容的完善
        4.2.3 营造厂业务文书的规范与建筑名辞的统一
    4.3 建筑专业知识的宣传、普及
        4.3.1 《中国建筑》的相关内容
        4.3.2 《建筑月刊》的相关内容
    4.4 建筑职业教育的推行
        4.4.1 正基建筑工业补习学校
        4.4.2 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科
    4.5 小结
第5章 建筑技术体系与建材工业的现代转型
    5.1 建筑结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5.1.1 结构技术的理论研究
        5.1.2 结构技术的实践应用
    5.2 建筑材料与构造技术的发展
        5.2.1 建筑材料的研究
        5.2.2 建筑构造技术的发展
    5.3 建筑物理
        5.3.1 建筑声学的研究
        5.3.2 建筑照明设计
        5.3.3 建筑保温、隔热技术
    5.4 建材工业和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5.4.1 民族水泥工业的发展机遇和困境
        5.4.2 民族钢铁工业的蹒跚起步
        5.4.3 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的发展
        5.4.4 建筑设备制造及安装行业
    5.5 小结
结语
    6.1 建筑同业团体的产生与从业群体的职业化发展
        6.1.1 本土建筑师群体的发展加速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进程
        6.1.2 中国建筑师学会的产生与建筑师群体的职业化
        6.1.3 上海市建筑协会的产生与营造商群体的转型
    6.2 建筑技术体系与建材工业的发展
        6.2.1 建筑技术演进
        6.2.2 内忧外患下建材工业的发展与掣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国建筑师学会章程
    附录2 中国建筑师学会公守诫约
    附录3 建筑师业务规则
    附录4 上海市建筑协会章程
    附录5 1930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附录6 1932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附录7 1933年中国建筑师学会会员录
作者简历
致谢

(5)城市景观色彩规划研究 ——太原市城市主题色设计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课题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范围和概念
        1.3.1 课题研究的范围
        1.3.2 课题研究的概念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
        1.4.1 国内外城市色彩规划现状研究
        1.4.2 国内外研究实践成果
    1.5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1.5.1 课题研究的目标
        1.5.2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城市景观色彩理论与概念
    2.1 城市景观色彩学理论依据
        2.1.1 色彩学
        2.1.2 美学性原则
        2.1.3 色彩表示系统
    2.2 城市景观规划体系
        2.2.1 城市规划的层面
        2.2.2 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
        2.2.3 城市景观色彩的控制管理
    2.3 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原则
    2.4 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引导
    2.5 城市主题色提取方法
第三章 太原中心城区景观色彩汇总
    3.1 环境色彩背景资料汇总
        3.1.1 自然环境
        3.1.2 人文环境
    3.2 人工环境景观色彩现状调研总汇
        3.2.1 人工环境分区
        3.2.2 人工环境调研对象的选取
        3.2.3 人工环境景观色彩现状总汇
    3.3 景观主辅色、点缀色现状初级总谱
    3.4 太原市中心城区主题色彩问卷调研
第四章 太原市城市景观色彩调研整合与设想
    4.1 景观色彩的表现方法
    4.2 太原市中心城区建筑色彩总谱
        4.2.1 色彩总谱整合方法
        4.2.2 太原市中心城区景观色彩总谱
    4.3 城市功能区规划色彩总谱设想
    4.4 色彩设计前后的比对
第五章 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实践——太原市不锈钢工业园区周边片区建设项目详细规划
    5.1 项目概况
        5.1.1 建设内容
        5.1.2 厂址概况
        5.1.3 规划范围及用地现状
        5.1.4 园区规划结构
        5.1.5 自然景观规划
    5.2 景观色彩设计依据
        5.2.1 景观色彩设计原则
        5.2.2 设计目标
    5.3 规划所使用色谱
    5.4 园区色彩效果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太原市城市主题色的研究调查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项目管理理论概述
    2.1 项目的内涵与特征
        2.1.1 项目的内涵
        2.1.2 项目的特征
    2.2 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征
        2.2.1 项目管理的内涵
        2.2.2 项目管理的特性
    2.3 项目管理的过程
    2.4 项目管理的知识领域
第3章 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3.1 宝钢股份厚板厂概况
        3.1.1 宝钢股份厚板厂的组织结构
        3.1.2 宝钢股份厚板厂的业务范围
        3.1.3 宝钢股份厚板厂的生产状况
        3.1.4 宝钢股份厚板厂的人力资源状况
    3.2 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概况
    3.3 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启动的必要性
        3.3.1 我国石油管线的市场需求旺盛
        3.3.2 我国石油管线的市场供给不足
        3.3.3 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3.4 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启动的可行性分析
        3.4.1 有一期项目运行的经验积累
        3.4.2 有良好的项目合作伙伴
        3.4.3 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
        3.4.4 有满足市场需求缺口的潜在能力
第4章 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的计划
    4.1 人力资源计划
        4.1.1 项目组织结构
        4.1.2 项目团队构建
    4.2 进度计划
        4.2.1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步骤
        4.2.2 项目里程碑
        4.2.3 项目进度计划
    4.3 设备配置计划
        4.3.1 轧一标设备配置计划
        4.3.2 轧二标大型施工机具设备计划
    4.4 质量管理与风险管理计划
        4.4.1 质量管理计划
        4.4.2 风险管理计划
    4.5 沟通管理与安全管理计划
        4.5.1 沟通管理计划
        4.5.2 安全管理计划
第5章 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的执行与控制
    5.1 人力资源计划执行与控制
    5.2 进度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2.1 施工前的进度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2.2 施工中进度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3 设备配置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3.1 国外设备配置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3.2 国内制造设备配置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4 质量计划与风险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4.1 质量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4.2 风险计划的执行及控制
    5.5 沟通计划与安全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5.1 沟通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5.5.2 安全计划的执行与控制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钢铁行业与用钢行业构筑产业链是防范风险的有效举措——出国考察和国内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钢材深加工、构筑产业链的战略定位
    一、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
        (一)延伸产业链的战略选择
        1. 钢铁生产部。
        2. 产业发展部。
        3. 加工服务部。
        (二)蒂森克虏伯公司如何与下游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
        1. EVI项目。
        2. 在汽车生产厂区建立客服中心。
        3. 合资独资建立汽车激光拼焊板。
        4. 在中国钢铁市场的本土化生产营销战略。
        (三)蒂森汽车公司锻造厂的深加工
        (四)蒂森汽车公司车身厂Brackwede厂的深加工
        (五)启示:蒂森克虏伯给我们展现了一条维持适度规模、效益成倍增长的发展道路
    二、芬兰路基(RUUKKI)钢铁公司
        (一)RUUKKI的实力在于统一的供应链
        1. RUUKKI生产。
        2. RUUKKI金属。
        3. RUUKKI建筑公司。
        (二)启示1: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技术是支撑深加工的基础
        (三)启示2:盲目攀比与理性定位——值得中国钢铁反思
    三、宝钢
        (一)从宝钢发展钢材深加工的历程,看钢铁企业涉足钢材深加工的起始动因
        1. 上世纪90年代初至世纪末———探索阶段。涉足钢材深加工的驱动力是营销动因和减负动因。
        2. 本世纪初至2002年——战略重组阶段。涉足钢材深加工的驱动力开始转向战略动因。
        3.2002年以来——战略发展阶段,涉足钢材深加工的驱动力确立为战略动因。
        (二)启示:钢材深加工发展的战略聚焦
        1. 聚焦发展。
        2. 聚焦原则。
        3. 聚焦领域。
    四、国内外中小钢铁企业
        (一)德国中小钢铁企业
        (二)维藤(Witten)EWK特钢厂
        1. 装备并不先进,效益并不差劲。
        2. 小企业间联合::宁做鸡头,不当凤尾。不求从数量上进入大集团行列,但求在市场上成为一类品种的排头兵。
        3. 专业化做精。
        (三)德国蒂森公司哈根(Hagen)热轧窄带钢厂
        1. 基本情况。
        2. 为什么窄带钢能卖出高于宽带钢的好价钱?
        (四)哈根(Hagen)Risse+Wilke冷轧窄带钢厂
        1. 基本情况。
        2. 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产品,不停顿地开发新品种,因为“休息就意味着退步”。
        (五)邢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1. 一个只有线材的邢钢,是如何在河北一亿吨钢的环境中生存的。
        (六)启示:中小钢铁企业面对危机的路径选择
    五、本节小结:构筑产业链的战略思考
        思考一:中国农民与美国农民吃饭的价值链
        从战略层面理解构筑产业链的重要性要把握1:
        思考二:芭比娃娃的价值链
        从战略层面理解构筑产业链的重要性要把握2:
第二部分服务营销型深度加工——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一、英国克鲁斯(CORUS)钢铁公司钢材加工中心
        (一)英国CORUS钢铁公司钢材分销及建筑用钢加工中心
        1. Corus钢材分销及建筑用钢加工中心。
        2. 名为“钢铁公园”的CORUS钢材加工中心。
        (二)启示:钢材分销及钢材加工中心只干市场上有明显优势的
        1.加工中心是钢铁企业捕捉全过程利润的重要一环,为钢铁企业提供对市场的了解和成长机遇,即寻找商业成长的平台——新的市场区域、新增值产品、新的增值服务。
        2.Corus的剪切加工配送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二、英国国家钢铁配售商协会NASS
        (一)协会基本情况
        核心业务之一:交换数据信息。
        核心业务之二:业务培训。
        (二)启示:钢材加工中心通过增值服务取得效益、利润。一个重要的服务内容就是交货时间,为此要重视交通环节,注意供应半径的选择
    三、西班牙的钢材配送中心
        (一)ROS CASARES长材板材加工配送中心
        (二)启示:加工中心有两个层次的用户群
    四、波兰、捷克的钢铁工业
        (一)波兰钢铁工业概况
        1. 安赛乐米塔尔东欧市场发展战略——用波兰钢厂“撬”动整个东欧市场。
        2.波兰的长材需求前景看好。
        3.汽车用钢需求增加,钢材加工中心建设活跃。
        (二)捷克钢铁工业概况
        (三)启示:产业聚集区现象应引起钢铁行业营销决策者的高度重视
        1. 钢铁企业兴建钢材深加工产业聚集区。
        2. 地方产业聚集给钢铁企业带来的商机。
    五、国内钢材加工配送基本情况和外资企业钢材加工中心建设
        (一)国内概况
        (二)韩国浦项钢铁公司(POSCO)
        (三)日本三井株式会社
        (四)启示
        1. 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在保证了产品销售的同时获得了稳定的客户群。
        2. 加工配送意在服务竞争。
    六、鞍钢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两种类型:营销型和专业型
        一是营销类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二是专业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二)鞍钢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的经营理念
    七、武钢钢材加工中心
    八、宝钢的钢材加工配送中心
        (一)宝钢目前已建立32个加工配送中心,年剪切能力达500万吨以上,激光拼焊产能达1000万件以上
        (二)宝钢开启钢材加工配送操作维护人员技能等级提升方案
        (三)确立“服务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实施6项专业化管理推进
        1. 新的领导模式下,对运营理念进行了确定。
        2. 管理组着手对各剪切中心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推进。
    九、专业型加工配送中心之一:汽车激光拼焊板加工配送
        TB(Tailored blanks)—普通拼焊板。
        TEB—蒂森工程拼焊板。
        TKS Tailored Strip新技术。
    十、专业型加工配送中心之二:建筑业钢筋网焊接加工配送
    十一、专业型加工配送中心之三:造船业船板剪切配送
    十二、本节小结
        (一)对钢材深加工要有正确的定位
        (二)危机中钢铁流通秩序混乱值得反思
第三部分产业型深度加工
    一、建筑钢结构
        (一)上海宝冶建设有限公司
        (二)山东莱钢建设有限公司
    二、钢制包装材:两片罐
        (一)宝钢形成了一个年产27.5亿只钢制两片罐的产业群
        (二)宝翼DI罐和宝钢DI材成功的启示:与钢铁主业之间形成有机的技术协同有助于加速形成核心技术能力
    三、本节小结:我们进入市场经济,学会了“竞争”,但这还不够,更高的境界是竞合(竞争合作)
        (一)宝钢与海尔、上海港携手打造战略产业链
        (二)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参股攀钢眉山冷弯型钢公司,构筑战略产业链

四、广州钢管厂业务楼建筑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钢管厂自动称重及重量分摊系统[D]. 郭雅默. 郑州大学, 2016(02)
  • [2]铁路货运集约化与物流化改革的研究[D]. 张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5(04)
  • [3]“鞍钢宪法”的历史考察[D]. 周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1(09)
  • [4]以《中国建筑》与《建筑月刊》为资料源的中国建筑现代化进程研究[D]. 钱海平. 浙江大学, 2011(07)
  • [5]城市景观色彩规划研究 ——太原市城市主题色设计的探析[D]. 刘健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
  • [6]宝钢股份厚板厂二期扩建项目管理研究[D]. 张鑫. 东北大学, 2009(05)
  • [7]钢铁行业与用钢行业构筑产业链是防范风险的有效举措——出国考察和国内调研报告[J]. 李世俊. 冶金管理, 2009(05)
  • [8]广州钢管厂业务楼建筑设计[J]. 刘志红. 冶金丛刊, 2003(S1)

标签:;  ;  ;  ;  ;  

广州钢管厂商务楼建筑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