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

一、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林椰妃[1](2016)在《福州市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林业发展中生态需求的满足,加快发展生态公益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任务的基本完成,全面推进生态公益林改革时机已经成熟。马尾区林业以生态公益林为主导,加快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刻不容缓。但是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特征,建设生态公益林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这也制约了生态公益林的发展。因此,如何推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紧迫问题。本文立足马尾区实际,运用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效应理论,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以及SWOT分析等方法,在论证政府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必要性并归纳总结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四种行为手段的基础上,从马尾区实际出发,分析了其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及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描述了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府行为内容,指出了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研究和原因分析及借鉴他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郑丽娟[2](2015)在《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气候、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环境及生态的关心也不断的增长,改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生态公益林承受着这些艰巨的任务,因此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意义重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剥夺了大量农户的林地木材砍伐收入,对农户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虽然我国从2001年开始已经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工作,但是目前国家15元/亩·年的生态公益林补偿与农户的造林成本和管护成本相比,是远远不足的。这对农户来说有失公平,因此有关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意义重大,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研究站在农户个人的立场上,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法对福建省5个县的250个拥有生态公益林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实地访谈调查数据和搜集的资料数据,找出了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如补偿标准过低,制定标准不合理、补偿资金不到位、补偿标准单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机制缺失、对生态公益林相关的宣传不到位等。研究选取农户期望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选取了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当过村干部、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年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林地面、是否存在借贷情况、林龄、每亩重置成本、公益林立地质量等级、林分起源和公益林离家距离等13个。研究运用排序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根据计量实证结果得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家庭林地面积、是否存在借贷情况、林龄、每亩重置成本和公益林离家距离”这7个影响因素对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具有显着影响、根据调查存在的问题和计量实证结果,为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适当提高补偿标准,提高农户积极性;二是分类补偿,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三是出台相应的贷款扶持政策;四是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完善生态公益林相应的法律法规;六是构建和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参与制度。

毕于顺[3](2014)在《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摘要:生态公益林是人类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等生态屏障的提供者,而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国家实施国土生态安全的基础工程之一,为了遵循自然规律,客观地反映光泽县地带性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特征,培育近自然的、健康稳定、能持续发挥多种生态效益的森林的建设目标,就应该开展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研究。尤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本着用科学原理指导生态公益林建设理念,充分分析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包括生态公益林建设地类现状或林种类型组成现状、生态公益林优势树种组成现状、生态公益林郁闭度分布现状、生态公益林立地质量等级类型分布格局现状、生态公益林产权分布格局现状、生态公益林保护级别建设现状、生态公益林重点区位分布格局现状、生态公益林龄组构成现状、区域分布特征现状、结构特征现状、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大小特征等现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总量小、分布不均匀、地块零乱、地类、林种、树种、龄组、结构组成或结构不合理、管理难度大、山林权不统一、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管理不全、人员缺乏等诸多问题,提出了实现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所应该采取的营林措施、行政措施、法律措施、经济措施等综合并举的对策和保障措施,以实现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相协调及生态公益林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上的最大发挥。

胡长清[4](2012)在《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湖南省生态公益林为对象,在剖析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分析与评介模型库构建,湖南省生态公益林需求分析,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及其机制探讨和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旨在不仅丰富我国生态公益研究理论与方法,而且为湖南省社会公众提高生态公益林重要性认识、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生态公益持续发展决策和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探明了目前湖南省生态公益林以国家级新建未成林状态的保护林为主体,集中分布在海拔600m以内,按面积计算的总量为586.99万hm2,占湖南省土地总面积的27.71%,占湖南省林业用地总面积的45.39%;由于其单位面积蓄积和生长状态均弱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表现出林分质量还较差;但其群落稳定性好,有利于生态功能的提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2、在对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动态分析的基础上,从涵养水源、土壤保育、净化大气、植物储能、物种保育和生态旅游6个方面,估算出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031.54亿元;同时,使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和模型字典,初步构建了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库。3、在从属性和逻辑两个方面分析出生态公益林作为准公共物品,随着社会大众收入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对生态公益林规模数量的需求就会增加的基础上,根据湖南省生态公益林需求区位界定、供需均衡策略和C02排放与森林碳汇兑冲分析,结合本研究现状剖析结果,提出湖南省“十二五”期间需要新增生态公益林29.71万hm2,并就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布局进行了调整。4、在对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现状剖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补偿法律制度不完善、区划方式简单、资金渠道单一、补偿标准过低和补偿方式方法欠合理等突出问题,集成构建了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体系,并从动力、投入、保障三个方面对补偿机制进行了分析。5、鉴于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本研究相关结果,在明确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前提下,从经营规范、管理政策和技术对策三个方面提出了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对策。

赖仕样[5](2012)在《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建议》文中研究指明生态公益林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千秋伟业,其建设成效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文阐述了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现状,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4项建设措施与建议,以期对尤溪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姜波[6](2012)在《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主要发挥生态效益的林业来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是专门将一部分林地划分出来,使其发挥生态效益,改善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农户是直接参与公益林建设的主体,其是否参与公益林的建设,直接影响了公益林建设工程的成败。本研究以激励理论、行为理论、公共经济学理论等为基础,通过统计描述和计量实证分析,对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与不足。(2)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关于生态公益林建设研究的基本进展,分析了农户在面临各种生态工程建设时的决策选择和行为动机,为下文更好的分析农户意愿奠定了基础。(3)相关理论基础。本研究主要以行为理论和激励理论为基础,对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的行为选择和决策动机进行了分析,试图从微观层面分析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4)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研究选取了2003年最早进行集体林权改革的福建、浙江、江西和辽宁四个省份进行调研,样本共涉及4省8县24个乡镇1080个农户。在实地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5)实证结论。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从农户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以及政策因素三个方面,对实证结论进行了归纳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户普遍支持生态公益林建设,但认为目前的生态补偿标准过低,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同时实证结果也显示期望补偿标准、家距林地的距离、造林补贴、中幼林抚育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户主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干部、所从事的职业、在家时间、耕地面积、林地面积、林业用工以及林业收入对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的意愿具有显着的影响。(6)对策建议。在实证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下几点对策建议: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增加植树造林补贴、拓展就业渠道、普及文化教育以及加大地方政府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力度等。

陈绍志[7](2011)在《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对公益林及其生态效益的需求是通常刚性的、无止境的,因此增加公益林的供给(投资、面积),提高公益林供给的效率(蓄积、质量、结构、效益),建立公益林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权责相统一)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广为关注的重大问题。本文在充分肯定我国公益林建设成效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目前以政府投资、政府组织、政府生产为特点的公益林建设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从林业的特点和可持续发展、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出发,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搭建了以政府责任为主导、市场机制为补充的公益林建设理论体系。以建立公益林建设长效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增加公益林的供给,提高公益林供给效率,增加经营者收入为目标,明确了构建公益林市场要素,推进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的可供借鉴的现实途径和模式,提出了相关的经济、行政和法律保障建议。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我国公益林建设规模举世瞩目,取得了巨大成就。二是目前以政府投入、政府组织、政府生产为特点的公益林建设模式没有充分发挥其他主体的作用,存在资金渠道单一、投资缺口大,工程建设行政化、主体行为不规范,管理体制僵化、经营管理粗放,投资效益低、资金管理难度大,以及政策不完善、法规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本质在于公益林建设没有形成再生产的自我循环,没有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长效动力机制。这在客观上限制了市场主体在投资、生产、管护、经营、适度利用等各环节的潜力,降低了公益林建设的效率。三是公益林建设有效方式是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实现公益林建设由政府包揽向多元化主体行为的转变,由单一政府投资向多元化投融资的转变,由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转变,由以行政方式生产组织向主体自主经营模式的转变。四是构建公益林建设市场主要包括是主体界定、产权的界定及关系人界定。五是公益林建设市场化,包括从公益林投融资、公益林建设生产、公益林产品(效益)经营全过程的市场化。六是完善公益林建设市场化机制应从经济政策、行政管理和法规制度方面给予保障。本文通过对公益林建设市场化模式研究,较为系统地揭示市场机制在公益林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机理,从而有助于我们在下一步的林业分类经营及公益林的营造、管护过程中,更好地引导、激励和规范造林、营林、护林行为,进一步调动造林积极性,提升全社会参与的深度和层次,确保社会各界持续有效参与生态林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和确保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研究,为公益林市场化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加强对公益林市场化建设过程中规则的制定研究。

李怡[8](2010)在《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计量与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广东省濒临南海,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受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十分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沿海地区通过自发和工程造林,初步建立起了海岸基干防护林带,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尽管如此,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中,生态建设往往让位于其他经济活动,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总体上进展缓慢,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防护林体系未能充分发挥出防御自然灾害的作用。2007年,为吸取印度洋海啸事件的深刻教训,中央和广东省先后出台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规划(2006-2015),将其上升到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本文以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发展历史为线索,首先明确了新时期海防林生态建设在目标定位、体系布局、建设规模和内容等方面所要实现的突破,分析指出科学、系统地量化评估沿海防护林的功能和效益,对于丰富该领域研究、促进其建设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林业生态工程的共性和沿海防护林工程的特殊性,本文综合运用频度分析、专家咨询、层次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状态层、变量层、要素层共4层3类15项22个指标,并以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二期工程建设规划为依据,研究了工程实施可预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结果显示,截至二期工程完成,将实现综合效益562844.5万元/a,投资效果系数达到1:13.25。实践中,沿海防护林效益的实现有赖于相当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水平,而这要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对理想的效益水平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依据干扰理论,本文分析构建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干扰体系。鉴于研究区域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特征,人为干扰的影响广泛而深刻,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其驱动机制进行了剖析,认为:沿海防护林建设形成的森林/湿地资源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在现有公有产权结构安排下,其建设管理的正外部性未得到相应补偿,干扰破坏的负外部性行为未付出应有代价,缺乏有效的正向激励和反向惩罚,表现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自愿供给失灵,以致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数量规模和管理的质量水平受到影响,制约了功能效益的发挥。运用博弈理论,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各利益主体的参与/执行和违规/破坏行为,对人为干扰的形成机理及其优化策略予以阐释和探讨。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能够有效促进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实现的策略,包括具有激励效应的补偿水平和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严格的监督机制和科技支撑体系。

刘博[9](2009)在《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2003年6月25日)提出将森林区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类。实行分类区划后,一部分集体林被区划为商品林,逐步放开进行市场化经营;一部分集体林被区划为公益林,严格控制其开发利用。由此,在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1)林权证发放不落实,集体生态公益林的林木处置权受到严格限制;(2)森林分类区划不完善;(3)集体生态公益林政策法规不健全,致使集体生态公益林得不到有效保护;(4)集体生态公益林补偿和管护资金难保证,导致农民权益受损,积极性不高等。集体森林、林木、林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如果农民没有积极性,那么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目标就会落空。外部性理论、公益理论、激励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是解决公益私益平衡问题的理论基础。集体生态公益林具有其特殊性,对其保护十分必要。针对集体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应当健全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首先,要在《森林法》中确立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法律地位;其次,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区划,规划,确权,认证以及分类经营制度;再次,从衡平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公益与私益的角度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社区共管制度与林地地役权制度;最后,建立集体公益林建设资金保障制度与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保障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发展。

崔一梅[10](2008)在《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生态环境安全与优质的需求亦愈发高涨。生态公益林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固碳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快发展生态公益林,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生态公益林的外部经济性使其价值不可能通过市场得到实现,生态公益林经营者的投入与产出相背离,将造成生态公益林的萎缩与资源的破坏。通过给予生态公益林补偿,来保护和扩大生态公益林资源,已经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共识。本文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理论上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补偿标准的确定依据和方法,提出了补偿标准确定的建议模型,探讨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的框架与内容。结合理论研究结论,对北京市生态林补偿机制政策的实施成效、存在问题给予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概念与内涵。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是指为了维护和发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而设立的制度、方法和组织安排,是补偿的具体运作模式。具体应包括补偿要素和运行模式。同时为了保障补偿机制的顺利运行,还应有相应配套保障措施。2、提出生态林补偿标准应从补偿的本质出发,考虑成本、效益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区位等影响因素来综合确定,从而提出我国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确定公式如下:E=[(C+V+P-M)×(1+K1)×K2×(1+K3)]/K43、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运行的主体、对象、激励约束与保障的内容及运行的方式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讨论。提出激励保障机制的内容设立、运用方法应满足被补偿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实现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立法是保障机制的最优目标和内容。4、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北京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评价。5、提出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的建议。对北京生态林补偿标准进行了测算,建议补偿标准范围为70-347元/年·亩。补偿标准的确定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核心和难点,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是补偿政策实施的有效保证,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不仅为完善北京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提供参考,还可以为不同的地区制定补偿标准和完善补偿制度提供思路。

二、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福州市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生态公益林
        2.1.2 政府行为
    2.2 基础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外部效应理论
    2.3 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政府行为
        2.3.1 政府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必要性
        2.3.2 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政府行为及其手段
第3章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政府行为分析
    3.1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基本情况
        3.1.1 马尾区区域概况
        3.1.2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基本情况
        3.1.3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4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SWOT分析
    3.2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的主要内容
        3.2.1 政治手段
        3.2.2 行政手段
        3.2.3 经济手段
        3.2.4 法律手段
    3.3 取得的成效
        3.3.1 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不断提高
        3.3.2 生态公益林产权明晰,主体明确
        3.3.3 生态公益林资金使用更加合理规范
    3.4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3.4.1 政府建设动力不足
        3.4.2 管护与监管难
        3.4.3 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
        3.4.4 补偿资金总量不足,补偿标准低
    3.5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政府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角色定位不明确
        3.5.2 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3.5.3 生态公益林经营利用重视不够
        3.5.4 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不完善
第4章 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政府行为的经验及其启示
    4.1 遂昌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政府行为的经验
        4.1.1 建立和严格实施立体三级管护体系
        4.1.2 强化二支队伍建设
        4.1.3 推行“三位一体”管护责任制
        4.1.4 全方位健全管护制度
    4.2 对马尾区的启示
        4.2.1 意识提高是根本
        4.2.2 以人为本是关键
        4.2.3 资金支持是保障
        4.2.4 机制创新是动力
第5章 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政府行为优化建议
    5.1 做好角色定位和职能界定
        5.1.1 正确把握政府主导的角色认识误区
        5.1.2 科学界定主导型政府职能
    5.2 完善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5.2.1 理顺管理体制
        5.2.2 完善护林员队伍管理体制
    5.3 完善科学利用机制
        5.3.1 限制性的木质利用
        5.3.2 非木质利用
    5.4 创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5.4.1 拓宽补偿渠道、多元化补偿方式
        5.4.2 推进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市场化运作
        5.4.3 实行生态彩票筹资模式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2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及其生态效益补偿现状
    2.1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现状
    2.2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
    2.3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问题
3 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1 因变量的选取与赋值
    3.2 自变量的选取与相关理论依据
        3.2.1 农户个人特征影响因素变量的选取与理论依据
        3.2.2 农户家庭特征影响因素变量的选取与理论依据
        3.2.3 生态公益林特征影响因素变量的选取与理论依据
    3.3 研究假设
4 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农户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统计分析
        4.3.2 样本个人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4.3.3 样本家庭基本状况统计分析
        4.3.4 生态公益林特征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5 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5.1 计量模型的选择
    5.2 模型的计量结果
        5.2.1 农户个人特征因素对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的影响分析
        5.2.2 农户家庭特征因素对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的影响分析
        5.2.3 生态公益林特征因素对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的影响分析
6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相关建议
    6.1 适当提高补偿标准,调动农户积极性
    6.2 分类补偿,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
    6.3 出台生态公益林贷款扶持政策
    6.4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6.5 完善生态公益林相应的法律法规
    6.6 构建和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参与制度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综述
    1.1 相关理论概述
        1.1.1 森林分类经营
        1.1.2 林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1.2 光泽县基本概况
        1.2.1 自然概况
        1.2.2 地形地貌
        1.2.3 光泽县各类林地概况
        1.2.4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历史沿革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2.1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各地类面积现状
        2.1.1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有林地组成及其多样性面积分析
        2.1.2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未成林林地各优势树种组成及其面积分析
    2.2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林分各林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2.2.1 光泽县防护林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各林分树种的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2.2.2 光泽县特用林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各林分树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2.3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立地质量等级面积现状
    2.4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面积现状
    2.5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山、林权面积现状
    2.6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优势树种面积现状
    2.7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各地类或林种按起源划分的面积比
    2.8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林分(防护林和特用林)各种郁闭度所含面积比
    2.9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林分各龄组面积比
    2.10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各优势树种在各坡度段面积比
3.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现状
    3.1 信息系统属性数据内容不完善
    3.2 二类调查与生态公益林区划成果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
    3.3 信息不容易实现共享,实际应用有限
    3.4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管理信息不够完善
4.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总量小,分布不均匀,地块零乱,不能形成防护网络
    4.2 地类或林种区划不合理,生态公益林建设质量不高,生态防护效果有待提高
    4.3 生态公益林林地质量低下
    4.4 部分生态林树种结构单一,防护效益低
    4.5 林分质量较差
    4.6 龄组结构不合理
    4.7 生态公益林管理难度大
    4.8 保护认识上存在差距,缺乏统一规划,资金不足、管护投入少
    4.9 林业基础薄弱、科技人员少、机构不健全
    4.10 各方利益相互交错、保护与利用矛盾突出
    4.11 生态公益林管护网络信息建设滞后,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4.12 生态公益林山权(所有权与使用权)、林权(所有权与经营权)不统一
5. 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对策
    5.1 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全面建设,强化管理
    5.2 加大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宣传力度
    5.3 改善生态林林分质量,提高生态林防护效益
        5.3.1 调整生态公益林各地类或林种组成、结构布局,扩大生态林面积规模,提高生态防护效益为重点
        5.3.2 调整生态林林分各树种组成、结构布局,改善生态林树种结构比例
        5.3.3 调整生态公益林林分各林种或树种龄组结构
    5.4 出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办法、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管理制度
    5.5 严格保护、动态监测、创新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
    5.6 积极开展生态公益林科学利用研究和开发利用工作
    5.7 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网络信息建设,提高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手段
    5.8 着手开展国有山权林地上的集体林权的置换试点研究工作
    5.9 严格执法,坚决打击各种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违法犯罪
    5.10 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开展政府赎买生态林试点
    5.11 生态公益林信息管理系统的发展建议
        5.11.1 完善生态效益补偿信息
        5.11.2 完善生态位信息
        5.11.3 加强与森林资源档案的关联
        5.11.4 数据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致谢

(4)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研究展望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区域与对象界定
        1.1 研究区域界定
        1.2 研究对象界定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设置
        2.1 研究内容设置
        2.2 技术路线制定
    3 分析方法与数据收集
        3.1 观测项目及其分析方法
        3.2 数据采集及其预处理方法
第三章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剖析
    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界定与总量分析
        1.1 生态公益林资源界定
        1.2 生态公益林资源总量划定
        1.3 生态公益林蓄积分析
        1.4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结构状态分析
        1.5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自然度分析
    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类型构成分析
        2.1 按事权等级构成分析
        2.2 按林种类别构成分析
        2.3 按地类统计分析
    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资源时空布局分析
        3.1 生态公益林资源平面空间格局分析
        3.2 生态公益林资源立体空间格局分析
        3.3 生态公益林资源年际变化分析
第四章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功能分析与评价模型库构建
    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动态分析
        1.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生物量与生产力动态分析
        1.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养分动态特征分析
        1.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碳吸收/贮存动态分析
        1.4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动态分析
        1.5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水文学过程分析
        1.6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对小气候调节作用的分析
    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功能价值估算
        2.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水源涵养功能的价值估算
        2.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土壤保育功能价值估算
        2.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净化大气价值估算
        2.4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植物储备能量价值估算
        2.5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物种保育价值估算
        2.6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生态旅游价值估算
    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库构建
        3.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库设计
        3.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的组织与存储设计
        3.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价值评价模型库管理系统开发
第五章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需求分析
    1 生态公益林需求属性分析
        1.1 生态公益林的外部性
        1.2 生态公益林的非排他性
        1.3 生态公益林的非竞争性
        1.4 生态公益林的市场交换局限性
    2 生态公益林需求逻辑分析
        2.1 生态公益林需求范式集成
        2.2 生态公益林需求区位界定
        2.3 生态公益林供需均衡策略
    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需求量分析
        3.1 湖南省CO_2排放与森林碳汇兑冲分析
        3.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需求总量判定
        3.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布局调整
第六章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及其机制探讨
    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现状剖析
        1.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历程回顾
        1.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现状分析
        1.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问题聚焦
    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体系构建
        2.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依据集成
        2.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设计
    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分析
        3.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动力机制
        3.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投入机制
        3.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补偿保障机制
第七章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1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现状与问题
        1.1 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2 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成效分析
        1.3 生态公益林资源管理问题探究
    2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管理对策
        2.1 明确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
        2.2 构建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
        2.3 完善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
        2.4 建立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流转运行与管护机制
    3 湖南省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对策
        3.1 构建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精准补偿机制
        3.2 提高生态公益林林分质量和生态功能等级
        3.3 依托现代林业科技,发展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3.4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面提升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效益
第八章 结语
    1 主要研究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
参考文献

(5)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
2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主要措施
    2.1 进行生态公益林林地区划
    2.2 创新公益林管护机制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生态保护功能发挥不充分
    3.2 生态效益补偿金分配不合理
    3.3 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不足
    3.4 对生态公益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 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4.1 科学界定生态公益林
    4.2 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
    4.3 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的管理
    4.4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宣传
5 结语

(6)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生态公益林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行为决策理论
        2.2.2. 行为选择理论
        2.2.3. 行为激励理论
第三章 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 生态公益林的建设现状
        3.1.1 我国公益林建设现状
        3.1.2 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现状
    3.2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3.3 模型的选择与解释
    3.4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设计
    3.5 变量的分类
        3.5.1 农户自身影响因素
        3.5.2 农户家庭影响因素
        3.5.3 政策影响因素
    3.6 变量的赋值与预测
    3.7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3.7.1 第一广义 Logit 模型分析
        3.7.2 第二广义 Logit 模型分析
        3.7.3 与预期吻合的变量分析
        3.7.4 与预期不吻合的变量分析
        3.7.5 不显着变量的说明
第四章 实证结论
    4.1 农户自身因素对农户意愿的影响
        4.1.1 户主的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干部
        4.1.2 从事行业和在家时间
    4.2 农户家庭因素对农户意愿的影响
        4.2.1 家距林地的距离、林地面积、耕地面积
        4.2.2 林业用工、林地投入费用
        4.2.3 林业收入、家庭非农收入
        4.2.4 经营林业的资金来源
    4.3 政策因素对农户意愿的影响
        4.3.1 是否获得造林补助、中幼林抚育金及生态效益补偿
        4.3.2 补偿标准
第五章 对策建议
    5.1 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
    5.2 选择合适的公益林管护模式,提高农户参与公益林建设的积极性
    5.3 增加农户植树造林补贴,调动农户造林积极性
    5.4 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以提高农民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意愿
    5.5 普及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
    5.6 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力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公益林建设的总体情况
        1.1.2 公益林建设问题的思考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和任务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与国际借鉴
        1.3.1 研究综述
        1.3.2 国际借鉴
    1.4 研究思路及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公益林
        2.1.2 市场机制
    2.2 相关理论
        2.2.1 林业分类经营的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现代林业理论
        2.2.4 公共服务市场化理论
    2.3 公益林建设的经济学分析
        2.3.1 公益林的公共产品属性
        2.3.2 公益林建设的两种失灵
        2.3.3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的成本比较
        2.3.4 公益林的供给途径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公益林建设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历程
        3.1.1 分散建设阶段
        3.1.2 工程建设阶段
        3.1.3 全面建设阶段
        3.1.4 我国林业发展中投入与森林资源增长模型分析
    3.2 我国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情况
        3.2.1 天然林保护工程
        3.2.2 退耕还林工程
        3.2.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3.2.4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3.3 公益林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资金渠道单一,投资缺口大
        3.3.2 工程建设行政化,主体权责不落实
        3.3.3 体制机制僵化,经营管理粗放
        3.3.4 投资效益低下,管理难度加大
        3.3.5 政策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
    3.4 本章小结
4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的设计与运作基础
    4.1 公益林市场化的设计
        4.1.1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的目标和原则
        4.1.2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的运行机制
    4.2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基础
        4.2.1 实施森林资源的资产管理
        4.2.2 明晰产权
        4.2.3 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清晰的主体界定
        4.2.4 产权交易中心和资产评估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4.2.5 市场要素的建立
        4.2.6 转变政府职能
    4.3 本章小结
5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运作
    5.1 公益林建设投融资市场化
        5.1.1 现行的投融资方式
        5.1.2 投融资市场化运作
    5.2 公益林建设及供给市场化
        5.2.1 公益林建设项目市场化
        5.2.2 实施公益林政府购买、补贴制度
        5.2.3 公益林效益补偿模式
    5.3 公益林产品及生态服务市场化
        5.3.1 公益林采伐林木与林副产品市场化
        5.3.2 公益林流转市场化
        5.3.3 公益林生态服务市场化
    5.4 本章小结
6 公益林建设市场化保障
    6.1 经济政策保障
        6.1.1 增加公共财政对林业的投入
        6.1.2 建立国家层面的生态补偿机制
        6.1.3 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6.1.4 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林业的生态税收体系
        6.1.5 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
    6.2 行政保障
        6.2.1 加强林业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6.2.2 实行林业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
        6.2.3 建立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新机制
        6.2.4 深化林业管理体制改革
    6.3 法律保障
        6.3.1 制定法律法规
        6.3.2 加强执法力度
        6.3.3 完善配套服务
    6.4 本章小结
7 案例分析: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的市场化分析及建议
    7.1 河南省公益林建设总体情况
        7.1.1 建设目标
        7.1.2 主要做法
        7.1.3 实施成效
    7.2 河南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市场化评价及建议
        7.2.1 评价
        7.2.2 建议
8 研究结论和创新
    8.1 本研究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创新点
    8.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8)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计量与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沿海防护林体系营建的历史进程
        1.2.2 沿海防护林国内外研究综述
        1.2.3 沿海防护林研究评价及其趋势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准备
        1.4.1 文献研究
        1.4.2 实地调查
        1.4.3 数据采集
        1.4.4 方法准备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安全理论
        2.1.1 生态安全理论的一般原理
        2.1.2 基于生态安全理论的沿海防护林建设研究
    2.2 生态经济理论
        2.2.1 生态经济理论的一般原理
        2.2.2 基于生态经济理论的沿海防护林效益研究
    2.3 干扰理论
        2.3.1 森林干扰的一般理论
        2.3.2 基于干扰理论的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研究
    2.4 行为博弈理论
        2.4.1 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框架
        2.4.2 基于行为博弈理论的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研究
    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般原理
        2.5.2 遵循可持续发展轨迹的沿海防护林建设管理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历史和现状
    3.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区资源状况
        3.1.1 自然资源状况
        3.1.2 社会经济概况
        3.1.3 林业资源条件
    3.2 主要自然灾害
        3.2.1 台风等海洋性灾害
        3.2.2 洪涝干旱
        3.2.3 地质灾害
        3.2.4 生物灾害
    3.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建设概况
        3.3.1 历史进程
        3.3.2 一期工程建设完成状况
        3.3.3 二期工程建设规划和进展
    3.4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总体评价
        3.4.1 必要性评价
        3.4.2 发展环境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评价指标确立
        4.1.1 指标与指标体系的概念和作用
        4.1.2 指标的筛选原则
        4.1.3 指标的选取
    4.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
        4.2.1 构建程序
        4.2.2 指标体系框架
    4.3 生态效益指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3.1 防火减灾效益
        4.3.2 防风固沙效益
        4.3.3 涵养水源效益
        4.3.4 保育十壤效益
        4.3.5 净化环境效益
        4.3.6 固碳释氧效益
        4.3.7 热力效益
        4.3.8 生物多样性保持效益
        4.3.9 游憩效益
    4.4 经济效益指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4.1 活立木生产效益
        4.4.2 薪材产品
        4.4.3 近海渔业支持效益
    4.5 社会效益指标的内涵与测度方法
        4.5.1 就业增收效益
        4.5.2 环境改善效益
        4.5.3 文化科教及其他效益
    4.6 本章小结
5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综合效益计量
    5.1 数据来源及说明
        5.1.1 基础数据来源和取用
        5.1.2 折现率的确定
    5.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效益计量
        5.2.1 生态效益计量
        5.2.2 经济效益计量
        5.2.3 社会效益计量
    5.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计量结果分析
        5.3.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工程综合效益构成
        5.3.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综合效益特征
        5.3.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二期工程建设投资回报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实现的干扰因素分析
    6.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干扰概述
    6.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自然干扰
        6.2.1 内源性干扰
        6.2.2 外源性干扰
    6.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
        6.3.1 围垦
        6.3.2 污染
        6.3.3 皆伐、择伐及盗伐
        6.3.4 过度捕捞
        6.3.5 旅游开发
        6.3.6 开采挖矿
        6.3.7 人工经营不当
        6.3.8 薪材采集
    6.4 本章小结
7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的经济学分析
    7.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的经济属性
        7.1.1 公共物品
        7.1.2 外部性
        7.1.3 产权安排
    7.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的制度成因分析
        7.2.1 市场失灵
        7.2.2 政府失灵
        7.2.3 自愿供给失灵
    7.3 本章小结
8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人为干扰的个体行为分析
    8.1 局中人及其目标差异
        8.1.1 局中人设定
        8.1.2 局中人目标差异
    8.2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建设参与行为分析
        8.2.1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8.2.2 局中人效用水平
        8.2.3 博弈模型构建
        8.2.4 博弈分析结论与讨论
    8.3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管理干扰行为分析
        8.3.1 博弈模型基本假设
        8.3.2 局中人效用水平
        8.3.3 博弈模型构建
        8.3.4 博弈分析结论与讨论
    8.4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干扰困境及其求解
        8.4.1 补贴机制下的执行行为博弈
        8.4.2 惩罚机制下的执行行为博弈
    8.5 本章小结
9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策略研究
    9.1 广东省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投入机制
        9.1.1 沿海防护林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9.1.2 补偿资金的投入机制
        9.1.3 补偿资金管理机制
    9.2 广东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监督机制
        9.2.1 建立领导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
        9.2.2 加强基层政府的监管责任
        9.2.3 依法强化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9.3 广东沿海防护林效益实现的科技支撑体系
    9.4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结论
    10.2 本文的创新之处
    10.3 不足与展望
11 参考文献
12 个人简介
13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附录1 沿海防护林建设区县调查表
附录2 沿海防护林建设公众调查表
附录3 专家咨询表

(9)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生态公益林法律保护的研究状况
        1.3.1 国外概况
        1.3.2 国内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概况
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生态公益林保护
    2.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2.1.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回顾
        2.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
        2.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
    2.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集体生态公益林的保护
        2.2.1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概念
        2.2.2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特殊性
        2.2.3 集体生态公益林保护的必要性
3 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林木处置权虚置问题
    3.2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林权证问题
    3.3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区划与经营权问题
        3.3.1 集体林区的公益林区划问题
        3.3.2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经营权问题
    3.4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补偿问题
    3.5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管护问题
4 衡平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公益与私益的理论分析
    4.1 外部性理论
    4.2 公益理论
        4.2.1 公共利益的内涵
        4.2.2 环境法上的公益与私益
        4.2.3 公益与私益的对立统一关系
    4.3 激励理论
    4.4 可持续发展理论
        4.4.1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4.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
5 健全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5.1 确立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法律地位
        5.1.1 在《森林法》中界定生态公益林的概念
        5.1.2 将大力发展集体生态公益林写进《森林法》的立法目的条款
    5.2 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区划、规划、确权、认证和分类经营制度
        5.2.1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区划和规划制度
        5.2.2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确权发证制度
        5.2.3 集体生态公益林的认证制度
        5.2.4 集体生态公益林分类经营制度
    5.3 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社区共管制度
        5.3.1 明确管护主体,建立管护责任制度
        5.3.2 建立社区共管制度
    5.4 建立集体林地地役权合同制度
        5.4.1 地役权概述
        5.4.2 集体林地地役权合同
    5.5 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保障制度
        5.5.1 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资金投入体制
        5.5.2 集体生态公益林建设基金
    5.6 建立集体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5.6.1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立法
        5.6.2 确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
        5.6.3 开展集体生态公益林碳汇交易试点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10)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进展
        1.3.1 国外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1.3.2 国内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与实践
    1.4 研究框架
        1.4.1 内容与结构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准备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林业中的补偿与补助
        2.1.2 生态公益林的概念与分类
        2.1.3 生态公益林的特性
        2.1.4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定义
    2.3 研究的理论依据
        2.3.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地租理论
        2.3.2 生态公益林外部性内化问题的经济理论依据
        2.3.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4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3.5 激励理论
    2.4 研究范围的确定
    2.5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情况的调研
3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构架
    3.1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概念确定
    3.2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的原则
    3.3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要素确定
        3.3.1 补偿主体
        3.3.2 补偿对象
        3.3.3 补偿标准
        3.3.4 补偿范围
    3.4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运行模式
        3.4.1 补偿途径
        3.4.2 补偿方式
    3.5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配套机制
    3.6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运行
    3.7 本章小结
4 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研究
    4.1 关于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的分析
        4.1.1 从经营利用和补偿过程分析补偿标准问题
        4.1.2 从供给需求角度分析补偿标准问题
    4.2 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
        4.2.1 以生态效益补偿为依据的观点
        4.2.2 价值补偿和成本补偿
        4.2.3 对三种补偿标准确定依据的讨论
    4.3 补偿标准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4.3.1 经济发展因素
        4.3.2 补偿标准应根据生态公益林供给主体而区分
        4.3.3 生态区位因素
        4.3.4 生态公益林质量因素
        4.3.5 生态公益林经营规模因素
        4.3.6 经营者的合理收益及机会成本补偿
    4.4 补偿标准的综合确定
        4.4.1 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几种观点
        4.4.2 对以上补偿标准计算方法的分析
        4.4.3 建立补偿标准计算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研究
    5.1 概念辨析
        5.1.1 激励与约束的概念及关系
        5.1.2 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中激励与约束的作用关系
        5.1.3 激励约束机制
        5.1.4 社会保障制度
    5.2 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理论构架
        5.2.1 针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概念
        5.2.2 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的理论构架
    5.3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与保障机制的具体内容
        5.3.1 运行主体
        5.3.2 运行对象
        5.3.3 补偿政策的激励机制内容
        5.3.4 补偿政策的约束机制内容
        5.3.5 补偿政策的保障机制内容
        5.3.6 补偿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的方式方法
    5.4 本章小结
6.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践与成效
    6.1 北京市概况
        6.1.1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6.1.2 自然条件
        6.1.3 社会经济概况
    6.2 北京市森林资源及生态公益林概况
        6.2.1 森林资源概况
        6.2.2 生态公益林建设情况
    6.3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实践
        6.3.1 北京山区生态林补偿机制的建立背景
        6.3.2 补偿的指导思想
        6.3.3 补偿的范围、对象与标准
        6.3.4 补偿的方式与途径
        6.3.5 补偿的配套保障措施
    6.4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成效
        6.4.1 森林质量得到提高,生态功能明显增强
        6.4.2 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安全有了保障
        6.4.3 山区农民实现了就业和增收,农民素质得以提高
        6.4.4 推进了山区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5 本章小结
7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问题分析与政策评价
    7.1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7.1.1 补偿政策没有体现补偿实质
        7.1.2 补偿标准合理性欠缺,标准偏低
        7.1.3 补偿范围覆盖不全
        7.1.4 补偿对象有限
        7.1.5 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及补偿方式单一
        7.1.6 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管理工作薄弱
        7.1.7 补偿政策的长效性不明确
        7.1.8 补偿机制配套政策不健全
    7.2 北京山区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政策评价
        7.2.1 政策目的性明确
        7.2.2 政策需求性明显
        7.2.3 政策影响性重大
        7.2.4 政策作用性强
        7.2.5 政策应进一步合理化
        7.2.6 政策实施的效果整体评价
    7.3 本章小结
8. 北京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完善
    8.1 扩大补偿范围
        8.1.1 将全部生态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
        8.1.2 新增生态公益林面积应及时纳入补偿范围
    8.2 合理确定补偿标准
        8.2.1 调整生态公益林管护标准
        8.2.2 测算北京生态林补偿标准范围
        8.2.3 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确定
    8.3 拓宽补偿资金渠道
        8.3.1 政府财政融资
        8.3.2 发行政府债券
        8.3.3 其他融资手段
    8.4 形成多元化补偿方式
        8.4.1 货币补偿
        8.4.2 工程项目补偿
        8.4.3 政策补偿
    8.5 完善补偿机制运行的管理措施
        8.5.1 健全管理体系
        8.5.2 完善落实管理制度
    8.6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
        8.6.1 建立明确的劳动保障制度
        8.6.2 稳定管护队伍,提高管护人员素质
        8.6.3 通过多种方法调动管护者参与生态林建设的积极性
        8.6.4 监督评估制度
        8.6.5 立法保障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不足
    9.1 结论
    9.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附件4
附件5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州市马尾区生态公益林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 林椰妃. 华侨大学, 2016(02)
  • [2]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影响因素研究[D]. 郑丽娟.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3]光泽县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研究[D]. 毕于顺.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1)
  • [4]湖南省生态公益林服务功能及其补偿机制研究[D]. 胡长清.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7)
  • [5]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建议[J]. 赖仕样.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2(09)
  • [6]农户参与生态公益林建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D]. 姜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7]公益林建设市场化研究[D]. 陈绍志.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7)
  • [8]广东省沿海防护林综合效益计量与实现研究[D]. 李怡.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9]集体生态公益林法律制度研究[D]. 刘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9(03)
  • [10]北京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崔一梅. 北京林业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电白县生态公益林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