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慧微[1](2020)在《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文中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制度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尽快建立符合本国国情的信用体系,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领域建设,来规范市场经济的发展秩序,形成社会运行的良性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讲话中,将风险防范提高到新的高度,强调要在经济全局、系统中化解风险,“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全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数据显示,应收账款及其占流动性资产的比重逐渐增加,在经济转型调整的关键之年,多重因素叠加下,坏账风险也在相应提高;尽管商业票据融资业务尚不够成熟,但需求日益增加,使得商业票据业务在我国金融市场的份额不断提高,2016年票据风险事件爆出后,票据业务量开始持续减少,但2019年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再次呈现集体非理性的快速扩张趋势,潜在风险极容易在企业和银行间传导,扩大风险范围。无论理论研究本身还是对现代金融危机实践的反思,马克思的货币、信用和危机理论都常常被当作一个系统、有机的分析框架。尽管其中对应资本主义的具体结论不能直接照搬到我国实践,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信用一般理论、资本积累、扩张以及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对分析和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商业信用风险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且其中蕴含着不少前瞻性、现代性的观点和洞察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样面临市场自发调节下的各种失衡或失灵,更需要我们始终坚持坚持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和信用理论的基本逻辑,继续创造性解决信用制度二重性下的各种现实问题。基于此,针对当前我国商业信用发展中的主要现实风险及潜在风险,依据马克思的商业信用循环条件,以商业信用与生产过剩、货币理论、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理论支撑,本文采用平行式行文结构,从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投机风险三个方面探索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的形成及防范。遵循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从本质到现象、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逻辑顺序,剖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信用风险的外在表现和产生的一般原因;坚持理论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发展性,探索信用基本理论与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的具体应用相结合;为更契合当代商业信用风险特征,采用了金融学、行为经济学、演化经济学、财务管理等多学科交叉、综合分析。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包含了信用产生及其作用、信用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加速资本主义经济各要素间对立的机理和表象,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对立最终的发展趋势便是彼此分离并以危机的形式趋于统一,且具有周期性。统一的过程中,部分则以具体信用风险形式呈现出来,商业信用风险便是其中之一。第一部分介绍了马克思信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核心概念界定、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以及马克思的信用思想逻辑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下的“信用”范畴,形式上指以债权债务关系为核心的交易行为,是一种经济关系,从属于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商业信用则是社会再生产中以商品为借贷对象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具有商品让渡与价格实现分离、商品为对象、链条性的特征,风险也相应表现为锁链式扩散性、双向性、可转移性特点,但同样具备信用制度的二重性作用,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在加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要素间的冲突。整理、归纳了商业信用扩张与风险形成相关理论,一是商业信用循环条件,即“1.产业资本家和商人的财富,即在回流延迟时他们所能支付的准备资本,2.这种回流本身”;二是商业信用扩张加剧和掩盖生产过剩的机理;三是商业信用对货币流通速度、流通数量的影响;四是归纳了经济周期中的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共同作用及演变。梳理了习近平总书记风险治理思想中居于核心地位的金融风险防范框架,金融发展“回归本源”的论断正是对马克思关于货币、信用与危机基本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该部分也成为下文具体分析我国商业信用风险的直接理论依据。第二部分概括了我国商业信用产生、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应收账款和商业票据的整体现状、新发展:应收账款方面,当前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金偏紧,呈现比较稳定的行业集中分布,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及应收账款证券化三种应收展账款融资模式快速发展趋势明显,并逐渐平台化;商业票据方面,业务经营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范围不断扩大,票据业务电子化水平显着提升,电子票据、数字票据带动票据融资业务增加,但随着国家逐步推进金融去杠杆和强化监管,票据市场进入调整、转型期,从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之本源。总体看,新常态下商业信用发展主要面临着突出的信用风险、不断增强的流动性风险、投机盛行三方面风险。第三部分从伦理维度分析了商业信用道德弱化下的信用风险及防范对策。成因:商业信用道德形态的不完备、道德契约的脆弱性;提出相应防范建议,即辩证看待马克思关于信用资本的道德批判,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观体系下的诚信美德,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强化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培育企业信用文化。从经济维度分析了商业信用风险评估、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导致的信用风险,主张多渠道提高商业信用评估的科学性,全过程提高企业信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征信服务系统。第四部分围绕马克思的商业信用循环条件分析流动性风险形成及防范。其中外部可支配的准备资本条件的分析综合了马克思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关于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关系的研究,同时结合经济周期原理,从部分产能过剩、产业比例失调、利润率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分析了我国商业信用回流本身的风险。提出了优化外部准备资本配置、控制企业商业信用扩张边界、优化产业结构、构建公平、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的具体建议。第五部分为关于投机风险的分析,主要针对商业票据投机问题展开,也有部分兼具实体交易和金融衍生交易特征的投机风险形式。依据投机形成条件,从商业信用融资工具、供给、收益实现、有限理性等方面分析投机风险的形成。建议从完善商业票据融资市场供给、提升理性决策水平、强化制度、监管、服务一体化三方面抑制投机。第六部分总结、梳理了三种具体风险形成机理上的内在联系。主张整体中考量商业信用风险形成的各类因素;从防范措施中概括、提炼出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的基本原则,即遵循经济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科学化解风险;优化信用制度安排,调控政府行为边界;强化企业主体“志诚”的内在支撑。整体看,论文运用了马克思宏观经济思想、信用理论的研究方法和体系,又结合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经济转型的时期特征,把握信用杠杆和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机遇,在创新发展中化解风险,在实践中继承、丰富马克思信用思想。

杨天羽[2](2020)在《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票据市场,经过40年的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票据市场发展迅速,体现为交易规模庞大、业务功能丰富、参与主体多元;另一方面票据市场风险积聚,近几年“黑天鹅”事件接连爆发,案件之多、金额之大令人惊讶。因此,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文件,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同时也对违规机构和个人进行严厉处罚。而随着票据市场进入了电子化交易新时期,票据业务风险特征也发生了改变。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需要及时总结教训,检查现有风险管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并吸取优秀管理经验,提高对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避免重蹈覆辙。本文以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根据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情况,分析出A银行常州分行在转贴现业务中主要面临利率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并将从以上三类风险入手,结合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现有风险管理措施,深入分析A银行常州分行在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从科学审批流程、提高业务时效、完善操作系统、提升风控能力和优化信用管理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优化措施。A银行目前正处于条线改革、系统升级时期,这些措施若能被采纳并施行,可提升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能力,有助于A银行常州分行更加安全、稳健地发展。同时也希望本次研究成果能对其他商业银行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冯奇[3](2019)在《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可以拓宽银行盈利渠道,调节信贷规模,提升资产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银行的青睐。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迅猛发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风险。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票据大案频发,银行承兑汇票有逐渐演变为高风险业务的势头,这反映出部分银行风险管理的缺失,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的爆发会对商业银行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剖析、发现并防范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潜在的风险案件的发生,保障银行持续健康经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现状为研究对象,对承兑汇票的相关理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做出概述,介绍了江苏A农商银行及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发展情况,并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现状,系统分析了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具有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业务操作流程,风险管理能力总体尚可。但在近年的业务实践中仍暴露出诸多问题,归纳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本文对上述风险及其形成原因逐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提升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水平的对策,对不同类型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建立信用共享平台,完善授信准入,强化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等手段提升事前风险识别能力,完善和落实内控审批,动态监测风险等方式进行事中控制,引入风险对冲机制,对授信名单动态调整,设立应急预案等方式形成事后补救和风险化解,为全面提升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能力提供了参考。为确保上述风险管理对策的有效实施,本文还针对江苏A农商银行的实际情况从制度保障,人员保障和系统保障三个不同的维度对风险管理对策的有效实施提出应对保障措施,对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实现稳健经营的目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本文研究的内容,方法和结论也可以为其他中小银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门蕾[4](2019)在《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商业票据诞生以来,就在我国实体经济交易融通和货币市场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业务模式的电子化、资金化和标准化已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显现。自2016年以来,票据市场暴露出一系列乱象和重大风险事件,对市场的发展造成了极大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票据业务所面临的监管环境趋严,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接连下发了一系列重要监管和规范文件,这就对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以上宏观和行业背景,如何对票据业务进行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保障票据业务健康有序发展,成为了摆在各家商业银行面前的首要问题。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作为一家地区性的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票据业务规模有不断增长的趋势,找到票据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平衡点对该行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选取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在梳理票据相关文件政策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当前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面临的四种风险以及现阶段的风险管理状况,总结出该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针对上述分析,重点提出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在加强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四个方面的风险管理对策。

郑玄和[5](2019)在《P分行票据业务竞争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票据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结算工具和银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重要的金融功能和融资功能。票据又因其本身的高流动性,不仅有助于银行加快业务资源整合,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改善企业金融资产结构、支持实体经济等方面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2010年开始,票据市场进入“井喷”状态,在商业信贷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升。随着金融脱媒和互联网票据市场的蓬勃兴起,票据市场交易规模大幅上升,一个快速增长的票据时代悄然来临。单纯依靠个人贷款、商业贷款等常规业务已经无法满足银行对经济效益的增长和时代发展的需求,作为低风险的票据业务开始成为各家银行增收、调节信贷结构和转变经营模式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之而来同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步加剧。本文结合管理学理论和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以国有行P分行作为研究对象,对P分行票据业务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运用PEST方法分别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探讨宏观环境,通过波特五力法分析模型对P分行发展票据业务行业环境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采取了SWOT的方法对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优劣势进行解析,有利于在发展中把握机遇以及更好的应对挑战。最后结合P分行票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总结其票据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竞争策略的相关理论,设计了P分行票据业务的差异化竞争策略。设计的竞争策略具体内容包括:票据产品线、产品定价策略,业务组织流程以及营销策略,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以推动P分行票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最后从防控业务风险、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加强文化建设四个层面出发,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保障措施,希望能为P分行票据业务的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马瑞颖[6](2019)在《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研究 ——以博元投资为例》文中认为近几年,票据市场飞速发展,上市公司的应收票据发生了巨大变化,体现在应收票据金额变大、数量变多、承兑期限变长等方面。此外,更有一些上市公司通过应收票据造假达到虚增收入、粉饰利润的目的,侵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2018年6月,财政部宣布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两个科目,这一新规对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提出新要求,同时也对应收票据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审计实务中,上述应收票据的变化并未引起注册会计师对应收票据审计足够的重视,注册会计师普遍缺乏对应收票据的关注,加之应收票据审计制度存在缺陷,应收票据审计程序存在设计不合理、执行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应收票据审计证据,最终得出不恰当的审计结论,应收票据逐渐成为审计的“重灾区”。因此,过去单一的应收票据审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给应收票据带来的变化,应收票据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亟待更新,研究现阶段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问题及审计对策十分具有必要性。本文基于应收票据的概念界定,结合票据功能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风险导向审计理论,运用理论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以2009-2018年十年间因应收票据违规行为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企业和事务所为样本,归纳总结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现状,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博元投资票据造假案作为具体案例,详细研究其应收票据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据此提出完善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的对策与建议。文章最后对本文研究结论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同时展望应收票据审计研究的空间与前景。希望文中的失败案例能对上市公司和事务所起到警示作用,得出的研究结论能够提高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对应收票据的重视程度,创新审计方法、优化审计流程,推动应收票据审计操作的改革与完善。

黄骜[7](2019)在《票据融资创新法律问题研究 ——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文中提出票据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最为重要的发明,将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环节与商品销售环节紧紧联系并形成资本循环。正如马克思所言,商品转化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潜在购买者的商品需求与现实支付能力之间总是存在矛盾,商品销售的停滞则会使得资本循环不再畅通,影响商品生产正常开展。因此,要保持资本循环只有让商品转让与货款支付暂时分离,基于商业信用的赊销和预付方式应运而生。然而,仅有赊销性质的商业信用既无到期收款的保证,也无到期前需求资金时通过转让债权进行资金融通的凭证,将债权人置于不利地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票据逐渐演化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相契合的多种功能。在较早的经济时期,汇兑、支付、结算、流通、信用作为票据的基本功能,构造了票据法律的基本结构和主要规则。以票据为核心的支付方式通过减少货币使用,在保障债权人利益的同时提高了买卖双方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逐渐替代了赊销和预付等方式。随着票据使用范围的进一步拓展,扩大再生产不再需要大量货币的积累,商品生产和销售之间的障碍得以打通,资本得以加速周转和循环,商品经济以此高速发展。当社会经济环境发展至全新阶段,交易媒介、交易主体与商业信用来源均发生着巨大变化,人们对金融工具的期待早已不再局限于支付、汇兑、结算、流通功能,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新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不再是打通资本循环的唯一方式,不论从支付便携性或时效性票据早已远远落后于新兴的电子支付方式。因此,本文研究的第一个问题,即在新社会环境下探索票据的价值,即票据是否已经完成了使命从而应当退出历史舞台?如果票据依旧具有价值,新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的价值应当如何体现?票据是商业信用的物质表现使得票据具有与生俱来的信用与融资功能,但在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融资功能处于矛盾境地:一方面,票据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理想方式。由于票据融资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的理想方式,凭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票据贴现利率的,信用较好的中小企业拥有一定程度的议价能力,可以以较为低廉和便捷的方式完成融资。因此,鼓励票据融资引导企业节省融资成本,可以为市场营造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票据融资存在诸多法律障碍。由于我国票据法律并未将票据融资功能列入票据的功能定位,票据融资面临法律困境,如票据融资主体间缺少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融资过程中票据单纯交付效力不确定、票据融资的实质贴现主体适当性存疑等。此外,票据融资风险所引发的票据案件对金融稳定形成较大威胁,票据套利引起的资金空转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相悖。近年来国内外均从制度上和产品上对票据融资进行了尝试,结果或不尽人意或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基于此,本文研究的另一个问题,即如何在我国现行票据法律框架下发挥票据融资功能?以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电子票据融资是否可以实现合法、有序、可控的票据融资?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文旨在为新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票据融资创新的制度建设提出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的参考建议。票据法律问题从来不是一个冷门的研究方向。从1995年我国《票据法》颁布起,票据相关法律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得到广泛讨论,有关于票据无因性、票据质押、票据权利救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导案例以及法律修改建议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和支付习惯的改变,部分票据法律问题已被化解于无形,如票据伪造、票据变造、票据涂销等方面问题的重要性骤降。以往关于票据必须应记载事项填写有误所引起的纠纷与争议,也在电子票据系统的普及趋势下日渐平息。更为重要的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使得票据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对票据的需求也已经从支付和汇兑转至融资和创新。当然,票据融资并非今天才提出,如何在《票据法》限制真实贸易背景的条件下合法地、有序地、可控地发展票据融资讨论已久,主要以修改《票据法》以坚持票据的绝对无因性为建议。然而,在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融资模式存在风险,多种票据融资模式仍旧是商业银行“绕规模、绕监管”的工具,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背景下票据套利所引发的资金空转问题十分棘手,短时间内不再要求票据具有真实贸易背景或开放融资性票据的提议或许具有较大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而言,聚焦于如何在我国现行票据法律框架下寻找发挥票据融资功能的路径研究则更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基于此,本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通过对我国票据融资法律困境的分析和对国内外票据融资实践的对比,本文认为在我国现行票据法律框架下大幅度的修改和调整票据法律以适应票据融资发展缺乏现实性和可行性。本文提出票据融资的可行路径应当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标准化债权资产要求基础资产可等分。由于纸质票据等分显然违背票据“权券结合”的基本要求,本文提出电子票据在电子票据系统内具备可分性,并对电子票据等分后的票据权利行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释。第二,本文结合我国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监管要求和电子票据特点,提出如何通过适当调整和修改票据法律法规以适应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票据融资发展,并提出以建立电子票据中央对手方结算制度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和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衍生品为代表的业务创新。本文主体部分分为五章,各章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首先,回顾票据功能演进的历程,提出票据功能顺应社会经济环境是票据功能演进的前提;其次,在新社会经济环境下对票据价值进行再探索,提出票据在新社会经济环境下应以电子票据融资为核心;再次,提出票据融资限于票据法律仅赋予票据支付工具地位,票据融资存在多重法律困境;又次,对比国内外不同类型票据融资的实践,提出上述案例在我国社会经济环境下均不具备适当性;最后,提出电子票据标准化是我国现行票据法律框架下票据融资的可行路径。各章梗概内容如下:第一章“票据功能演进的法理基础与历程”。票据的各项功能从来不是一蹴而就,伴随着经济发展,票据逐渐演化出与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相契合的汇兑、支付、结算、流通、信用等功能。同样,票据在我国也经历过从商业抑制下商业习惯的载体向商业信用建立依据的发展历程。基于此,本章从票据功能演进的法理基础出发,结合社会经济环境追溯票据功能的发展历程,论证票据功能演进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紧密联系,为后文研究新的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价值变化的必要性提供基础。第二章“新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价值的再探索”。社会经济环境是一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离岸市场与商品市场相联系所形成的综合体。在交易媒介电子化、交易主体去银行化、信用来源去中心化的新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作为支付工具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此同时,电子票据的出票量与贴现量增长迅猛。一方面,电子票据灵活、安全、高效的特性使得票据重获生命力;另一方面,票据融资特有的低成本与高效率优势备受中小企业的青睐。基于此,本章提出新社会经济环境的视角下对票据的价值应体现为电子票据融资。结合票据融资的功能和定位,本章认为要处理好票据融资在支持实体经济和防止资金空转两个目标之间的博弈关系,应当回到票据融资制度研究。第三章“票据融资的法律困境”。由于票据法律的立法时代背景与目前社会经济环境存在差异,我国票据法律将票据定位为支付工具,票据法律从不同角度均对票据融资功能的发挥进行限制,在多个票据法律问题上存在矛盾,如票据融资主体间缺少真实贸易背景、票据融资过程中票据单纯交付效力不确定、票据融资的事实贴现主体适当性存疑等。尽管修改和调整票据法律为票据融资扫清障碍显然是一条康庄大道,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简单放开票据融资可能引发票据风险和票据套利,造成资金空转,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精神相悖,威胁金融稳定。基于此,本章提出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票据法框架下票据融资的法律困境,为后文提出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的票据融资制度设计提供基础。第四章“票据融资的实践与反思”。近年来国内外均从制度上和业务上进行了票据融资创新尝试,如国内以票据收益权为基础资产的票据资管计划,又如以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为代表的融资性票据,再如以Fundbox、MarkInvoice、Behalf平台为代表的互联网票据融资。然而,上述票据融资方式结果或不尽人意或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本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票据融资创新的比较与反思,为我国票据融资创新提供借鉴经验和参考建议。第五章“票据融资的出路——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票据融资创新”。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已有的较为成熟的制度设计,本文提出票据融资的可行路径应当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电子票据标准化最为重要的条件是电子票据等分,本章将电子票据的等分性拆分为票据凭证的可分性和票据权利的可分性。在论证票据凭证具备可分性的前提下,本章详细阐释票据权利具有可分性,从而实现电子票据的标准化。随后,本章对电子票据标准化适用《票据法》提出协调与小幅修改的建议。基于此,本章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资产证券化、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衍生品为例,对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票据融资进行规则设计;以票据中央对手方净额结算制度、票据信用评级制度、票据做市商制度为例,对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票据制度创新进行制度设计。最后,结合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本章将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与以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智能合约相结合,提出在金融科技背景下对电子票据融资的展望。

王毓茜[8](2019)在《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机构类型不断增多,各类金融风险逐渐开始暴露。内部控制作为企业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越来越受到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重视。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一直为银保监会、财政部等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银监会于2015年底发布《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2017年4月再度发布《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需要大力加强对票据业务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在此大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票据业务仍然频频“暴雷”,发生多起票据风险事件。这些案件暴露出在票据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该业务的内部控制仍然存在漏洞及缺陷。本文立足于监管机构发布的规范文件,本文将从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特点、主要风险与识别、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内容与现状入手,以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事件为例,具体分析了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事件发生的过程,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现状,主要包括控制架构、控制流程、控制政策和原则,以及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论证本次事件的主要风险与发生的原因。并且由A商业银行推及行业,分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问题,论证实现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平稳、长久、健康发展的策略与途径。本文将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A商业银行票据风险事件的分析,得出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票据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优化组织结构以便于信息沟通、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机制、积极推进行业信息共享平台和电子票据系统的建立、加强对票据业务各环节的合规操作监督、加强行业内监督与监管机构的外部监督等。同时希望主要针对A银行此风险事件提出的建议能对我国其他商业银行起到一定的帮助。

邱常平[9](2019)在《资产证券化应用于票据市场的案例分析 ——以“融聚1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票据市场高速发展,票据规模成倍扩张,从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到电子票据的兴起,再从票据衍生产品的逐渐显现到票据走向资产证券化,这都显示出票据在金融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今的票据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支付工具,逐渐成为了投融资工具,因此也成为了专家学者们乐于关注的对象。资产证券化在近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也逐渐发展起来,票据业务在遭受信贷规模监管下,开始向票据创新方向发展。从2015年开始,票据资产证券化这个名词开始在金融界传开,再到2016年,票据资产支持证券正式出现在广大投资者的眼前。从2016年起,票据资产证券化的数额逐渐增加,逐渐发展起来。票据资产证券化运用的模式还是与传统资产证券化没有太大差别,但它对票据市场来说影响非常大。票据资产证券化作为票据市场的新型业务,其合规性和发展可持续性是投资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主要以“融聚1号”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案例,从资产证券化中资产组合、破产隔离、信用增级、现金流分析几个角度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了解到票据资产证券化中存在风险问题,资产证券化应用于票据市场也存在基础资产合规性问题、有效资产不足、发展规模较小等问题,并给出一些应对建议和对策。对于当前的票据资产证券化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应该规范票据资产的转让形式,以票据收益权代替票据资产进行转让,其次在票据来源方面进行新型模式的尝试,以“票据质押+授信敞口”的模式挖掘更多的票据资产,最后应该在信用增级和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票据资产证券化的合规经营。研究中发现票据资产证券化目前的发展规模还处于比较小的阶段,但是很多已经发行成功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了上百亿的发行额度,只是目前额度使用率比较低。如果能够将票据资产合理运用,在不久的将来会产生巨额的票据资产支持证券,为金融市场融得大量资金。研究票据资产证券化的意义在于分析它的合理性、合规性,并且研究它的发展特征与发展前景,以及票据进行资产证券化对于票据市场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的票据资产证券化产品还是比较合规,通过比对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基本都符合要求,只是目前发展还受到不少法律法规上的限制,如果能够解决这些限制条件,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十分明显,发展前景很可观。

朱研妍[10](2019)在《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的应用 ——以GZ银行的票链产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票据市场逐渐完善,票据规模日益增长,票据的融资功能也逐渐受到了市场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企业运用票据融资,票据市场整体上发展迅速。但我国中小微企业利用票据融资仍然存在许多桎梏,如中小微企业持有的很多小金额、短期限、由中小银行承兑的票据一直以来融资都比较困难。传统金融机构因风险和成本等因素一直对具有类似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支持与服务。与此同时,票据市场中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心术不正之人专门利用目前票据监管的模糊之处进行违规操作,票据的真实性问题与信用风险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进程。区块链技术或将解决目前票据市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分布式记账,并且以非对称加密算法确保交易安全,以共识机制使参与者之间达成信任,用时间戳标记交易顺序,交易数据无法被篡改。银行及其他票据交易参与主体借助区块链的可编程性以及数据透明性,可以更好地降低票据业务领域中的风险,使票据业务流程更加简单便捷,每笔业务所耗费的时间更短。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系统地梳理了区块链技术的概念、特征、发展历程,并对目前区块链技术在票据及其它行业应用的现状及意义做了总结分析,详细阐述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票据行业的理论基础:分布式账户、智能合约、非对称加密、支付结算。结合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运用的现状,以目前票据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风险为出发点,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票据业务能实际解决的相关问题,分析出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票据行业的优劣势以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我国商业银行及其他票据中介票据业务的创新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票据业务可以降低票据业务信用风险,提高清算效率,使得票据业务更加安全便捷。区块链的特性赋予区块链票据更多优势:安全便捷、成本低、融资期限灵活。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票据业务,除了能提高银行的经济效益外,还给银行带来了许多非经济层面的收益,如使银行获得大量高收益可投资资产,吸引更多客户等。目前技术发展、安全、成本、监管问题是制约区块链技术进一步推广的因素,监管部门、银行、企业等应给予这些方面更多关注,实施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重点
        (二) 难点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一、马克思信用理论核心概念界定
        (一) 信用
        (二) 商业信用
        (三) 信用风险
        (四) 商业信用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二、信用的作用
        (一)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 信用加速危机的爆发
    三、商业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 商业信用的产生
        (二) 商业信用的发展
    四、马克思商业信用风险形成理论
        (一) 商业信用自身的界限
        (二) 信用扩张与生产过剩
        (三) 信用与货币流回规律
        (四) 经济周期中的信用作用及演变
    五、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时代价值
        (一) 对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效率提升的指导价值
        (二) 研究当代金融风险的重要理论支撑
        (三) 对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指导意义
第二章 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现状及主要风险
    一、我国商业信用发展现状
        (一) 发展概述
        (二) 传统商业信用形式的发展现状
        (三) 商业信用模式的新发展
    二、当前商业信用发展中的主要风险隐患
        (一) 信用风险突出
        (二) 流动性风险增强趋势明显
        (三) 投机活动难以有效遏制
第三章 信用风险形成及防范
    一、信用风险形成
        (一) 伦理维度的商业信用道德弱化成因
        (二) 经济维度的信用风险成因
    二、信用风险防范
        (一) 强化商业信用伦理道德建设
        (二) 提高商业信用风险评估的科学性
        (三) 提高企业信用治理水平
        (四) 完善征信服务系统
第四章 流动性风险形成及防范
    一、流动性风险形成
        (一) 企业所能支配的准备资本不足
        (二) 回流本身的风险
    二、流动性风险防范
        (一) 优化外部准备资本配置
        (二) 商业信用扩张以产业资本边界为限
        (三)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 进一步构建公平、理性的市场竞争机制和环境
第五章 投机风险形成及防范
    一、投机风险形成逻辑
        (一) 商业信用基础工具及金融衍生品融合的风险
        (二) 有限理性下的决策偏差
        (三) 商业票据融资制度、监管机制不够完备
    二、投机风险防范
        (一) 完善商业票据融资市场供给
        (二) 提升理性决策水平
        (三) 制度、监管、服务一体化
第六章 系统把握三种商业信用风险的防范
    一、贯彻习近平现代信用风险治理念和新时代经济思想
        (一) 立足新时代的风险治理战略部署
        (二) 金融风险治理
        (三) 金融风险治理是对马克思信用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整体考量商业信用风险形成因素
        (一) 坚持马克思信用风险的基本立场
        (二) 理顺商业信用风险成因的内在联系
    三、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科学化解风险
        (一) 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回归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之本源
        (二) 尊重货币流通规律,调控信用规模
    四、优化信用制度安排,调控政府行为边界
        (一) 优化相关信用制度安排,提高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二) 把握信用功能发挥中政府与市场合理边界
    五、强化企业主体“志诚”的内在支撑
        (一) 信用道德提升有助于信用风险与投机风险控制
        (二) 流动性问题的解决为企业诚信提供物质保障和凝聚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国外文献
        1.4.2 国内文献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真实票据理论
    2.2 资产定价理论
    2.3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4 巴塞尔协议
第三章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1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情况
    3.2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3.2.1 利率风险
        3.2.2 操作风险
        3.2.3 信用风险
    3.3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现有风险管理措施
        3.3.1 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3.3.2 风险控制侧重点
第四章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1.1 业务审批流程长,可能导致额外利率风险
        4.1.2 业务办理时效慢,引发利率风险
        4.1.3 业务系统有漏洞,容易导致操作风险
        4.1.4 缺少专业风控人员,存在操作风险
        4.1.5 信用审查较难把关,难以避免信用风险
    4.2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的问题成因
        4.2.1 总行定价,分支机构无自主权
        4.2.2 流程节点较多,审批手续重复
        4.2.3 研发能力较弱,业务系统老旧
        4.2.4 业务量激增,风险管理重视不足
        4.2.5 交易规则改变,信用审查流于表面
第五章 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优化对策
    5.1 风险管理优化原则
        5.1.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对风险管理优化措施的指引
        5.1.2 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管理优化措施的指引
    5.2 风险管理优化对策
        5.2.1 科学审批流程,防控利率风险
        5.2.2 提高业务时效,掌控市场风险
        5.2.3 完善操作系统,增强技术支持
        5.2.4 提升风控能力,防范操作风险
        5.2.5 优化信用管理,避免信用风险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1.2.3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票据的概念和特点
        2.1.2 银行承兑汇票的概念和特点
        2.1.3 银行承兑汇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
        2.1.4 商业银行的风险及风险管理
    2.2 票据相关理论
        2.2.1 真实票据理论
        2.2.2 票据无因性理论
    2.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2.3.1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2.3.2 贝叶斯统计推断理论
        2.3.3 VaR风险价值理论
第3章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3.1 江苏A农商银行概况
        3.1.1 江苏A农商银行简介
        3.1.2 江苏A农商银行开展的主要业务类型及风险
    3.2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概况
        3.2.1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现状
        3.2.2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流程
        3.2.3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的有关分析
第4章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成因分析
    4.1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特性及综述
        4.1.1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特性
        4.1.2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综述
    4.2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主要风险
        4.2.1 信用风险
        4.2.2 市场风险
        4.2.3 操作风险
    4.3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主要风险的成因分析
        4.3.1 信用风险的成因分析
        4.3.2 市场风险的成因分析
        4.3.3 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第5章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5.1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案例分析
        5.1.1 风险案例介绍
        5.1.2 江苏A农商银行关于此风险案件的风险管理
        5.1.3 对此风险案件的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5.2 江苏A农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5.2.1 严格客户准入,完善授信审批制度
        5.2.2 搭建交易对手征信信息共享交互平台
        5.2.3 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文化体系
    5.3 江苏A农商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对策
        5.3.1 优化票据资产负债结构
        5.3.2 提升承兑汇票业务定价能力
        5.3.3 建立利率风险预警模型和对冲机制
    5.4 江苏A农商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对策
        5.4.1 全面提升操作风险内控体系
        5.4.2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
        5.4.3 完善操作风险度量方法
        5.4.4 加快电子商业汇票在业务中的应用
    5.5 江苏A农商银行管理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应对保障措施
        5.5.1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控的制度保障
        5.5.2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控的人员保障
        5.5.3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控的系统保障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风险管理相关员工访谈表
致谢

(4)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综述评述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本文创新点
    1.5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及风险管理现状
    2.1 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现状
        2.1.1 票据业务的规模与结构
        2.1.2 票据业务与当地同业机构的对比
    2.2 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2.2.1 内部风险
        2.2.2 外部风险
    2.3 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2.3.1 票据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2.3.2 票据风险管理建设取得的成就
第三章 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操作风险防范不足
        3.1.2 合规性风险管理缺乏经验
        3.1.3 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3.1.4 对利率风险管理缺乏重视
    3.2 原因分析
        3.2.1 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
        3.2.2 缺乏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政策的定期梳理
        3.2.3 票据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业务人员专业性受限
        3.2.4 行内业务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3.2.5 业务报价机制缺乏精细化管理
        3.2.6 资产负债配置模式单一
第四章 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
    4.1 加强关键环节风险控制严防操作风险
        4.1.1 积极推进内部业务系统的升级建设工作
        4.1.2 变革传统业务开展模式
        4.1.3 建设全覆盖的票据从业人员培训
        4.1.4 加强制度执行及从业人员行为监督
    4.2 完善票据业务合规性风险防范的执行体系建设
        4.2.1 利用自身优势把握政策导向
        4.2.2 及时完善自身内控制度
        4.2.3 全员树立牢固全面风险管理概念
        4.2.4 探索票据团队风险管理专家队伍建设
    4.3 完善信用风险管理的预警和管控工作
        4.3.1 优化票据业务客户准入制度
        4.3.2 加强大数据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4.4 不断提升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4.4.1 加强市场分析与研判能力
        4.4.2 保持流动性警惕
        4.4.3 严格价格指导与审批机制
    4.5 积极推动票据业务实质性创新
    4.6 要积极研究风险管理新策略和新方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P分行票据业务竞争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贡献
第二章 理论和基础概念
    2.1 竞争策略相关理论
        2.1.1 竞争策略的内容
        2.1.2 竞争策略的类型
        2.1.3 相关理论
    2.2 竞争策略的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SWOT分析
        2.2.4 价值链分析
    2.3 票据业务简介
        2.3.1 票据的概念
        2.3.2 票据市场
        2.3.3 票据业务分类
    2.4 研究综述
        2.4.1 国外研究综述
        2.4.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三章 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及特征
    3.1 我国票据业务发展历程
    3.2 我国票据业务现状
        3.2.1 票据业务交易总量和承兑发生额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3.2.2 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股份制商业银行仍占大头
        3.2.3 票据市场利率先升后降、盈利空间收窄
        3.2.4 票据市场监管政策日趋完善,票据市场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3.2.5 互联网金融趋势下的中国票据市场
    3.3 P分行票据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3.3.1 主要票据业务
        3.3.2 票据业务发展
第四章 P分行票据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4.1 PEST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P分行票据业务的波特五力分析
        4.2.1 行业内竞争者
        4.2.2 潜在竞争者
        4.2.3 替代品的威胁
        4.2.4 供应商议价能力
        4.2.5 客户议价能力
    4.3 P分行票据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4.3.1 资源条件分析
        4.3.2 票据业务能力分析
        4.3.3 票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4.4 P分行票据业务SWOT分析
        4.4.1 优势分析
        4.4.2 劣势分析
        4.4.3 机会分析
        4.4.4 威胁分析
第五章 P分行票据业务竞争策略设计
    5.1 竞争策略设计的总体思路
    5.2 竞争策略实施的原则
    5.3 竞争策略的主要内容
        5.3.1 强化产品目标客户群体的黏性
        5.3.2 建立更全面的票据产品线
        5.3.3 优化票据产品定价策略
        5.3.4 业务和组织流程优化
        5.3.5 强化营销策略
第六章 P分行票据业务竞争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6.1 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6.1.1 完善绩效考核管理
        6.1.2 发挥激励机制
    6.2 加强队伍建设,落实人员培训
        6.2.1 培养专业人员
        6.2.2 加强人员培训
    6.3 严防业务风险,促进合规发展
        6.3.1 防控操作风险
        6.3.2 防控信用风险
        6.3.3 防控业务风险
        6.3.4 道德风险管理
    6.4 加强票据文化机制建设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研究 ——以博元投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
二、应收票据审计理论基础
    (一)应收票据概念界定
    (二)应收票据审计理论
三、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现状及审计的特殊性
    (一)证监会应收票据审计处罚情况汇总
    (二)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现状分析
    (三)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的特殊性
四、博元投资应收票据审计案例分析
    (一)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二)博元投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三)应收票据审计问题的成因
五、完善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的对策与建议
    (一)审计人员提高重视程度与审计能力
    (二)规范具体的应收票据审计程序
    (三)财政部完善应收票据信息披露制度
    (四)中注协制定应收票据审计操作指引
六、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7)票据融资创新法律问题研究 ——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票据功能演进的法理基础与历程
    第一节 票据功能演进的法理基础
        一、票据流通性内涵的演进
        二、本票的法理基础:无条件承诺函
        三、汇票与支票的法理基础:无条件支付指令
    第二节 票据功能演进的历程
        一、支付与汇兑:流通货币的替代
        二、结算与流通:资本循环的纽带
        三、信用与融资:商业信用的物质载体
    第三节 票据功能在我国的演进
        一、古代:商业抑制下商事习惯的载体
        二、近代:商业信用雏形建立的依托
        三、现代:支付现代化的主要工具
第二章 新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价值的再探索
    第一节 新社会经济环境的表现形式
        一、交易媒介去现金化
        二、支付体系电子化
        三、交易方式去中介化
    第二节 社会经济环境下票据价值的再探索
        一、电子票据对纸质票据的替代
        二、支付功能向融资功能的演进
        三、签发主体向中小企业的倾斜
    第三节 票据融资的博弈与制度回归
        一、票据融资的功能定位
        二、支持实体经济与防止资金空转的博弈
        三、票据融资的法律制度回归
第三章 票据融资的法律困境
    第一节 真实贸易背景的法律困境
        一、真实贸易背景与绝对无因性的价值导向
        二、真实贸易背景要求在法律实践中的矛盾
        三、真实贸易背景审查制度的反思
    第二节 单纯交付效力不确定的法律困境
        一、背书转让与单纯交付的价值导向
        二、单纯交付效力的法理争议
        三、单纯交付效力不确定定对票据融资的阻碍
    第三节 票据贴现主体适当性的法律困境
        一、从事资金支付结算违法说
        二、从事资金支付结算合法说
        三、票据贴现主体违法性不确定对票据融资的阻碍
第四章 票据融资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票据收益权融资的实践与反思
        一、票据收益权的法律性质
        二、票据收益权融资尝试的瑕疵
        三、票据收益权法律规避行为的风险
    第二节 互联网票据融资的实践与反思
        一、域外互联网票据融资实践
        二、互联网票据融资模式的比较
        三、我国互联网票据融资的适当性争议
    第三节 融资性票据的实践与反思
        一、域外融资性票据的实践
        二、融资性票据的比较与借鉴
        三、我国融资性票据的开放与限制
第五章 票据融资的出路——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票据融资创新
    第一节 电子票据标准化的法律基础
        一、电子票据标准化的逻辑起点
        二、电子票据权利等分的法律分析
        三、电子票据凭证等分的法律分析
        四、电子票据份额向标准化债权的转换
    第二节 电子票据份额对《票据法》的适用与调整
        一、功能等同原则下电子票据份额的界定
        二、电子票据份额真实性的保护
        三、电子票据份额质押生效要件的调整
        四、电子票据份额追索权的豁免
    第三节 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的票据融资制度创新
        一、电子票据交易制度
        二、电子票据中央对手方净额结算制度
        三、电子票据评级与增信制度
        四、电子票据做市商制度
    第四节 电子票据融资在金融科技下的进阶
        一、数字票据的法律性质
        二、数字票据对电子票据真实性保护的提升
        三、智能合约对票据信用模式的改进
        四、信用流转凭证为目标的票据融资发展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8)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
        1.4.1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
        1.4.2 论文研究的不足
2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概述
    2.1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概述
        2.1.1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概念
        2.1.2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特点
        2.1.3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风险分类及识别
    2.2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现状
        2.2.1 票据业务市场发展平稳
        2.2.2 纸质票据业务仍占主体
        2.2.3 频发风险事件后加强监管
    2.3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目标与内容
        2.3.1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概念
        2.3.2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目标
        2.3.3 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3 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案例分析
    3.1 A银行票据风险事件简介
        3.1.1 A银行简介
        3.1.2 A银行票据业务现状
        3.1.3 A银行票据案例简介
    3.2 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现状
        3.2.1 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架构
        3.2.2 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政策及原则
        3.2.3 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流程
        3.2.4 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具体措施
        3.2.5 A银行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3.3 A银行票据案例具体分析
        3.3.1 A银行票据案例操作风险分析
        3.3.2 A银行票据案例原因分析
    3.4 A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
        3.4.1 内控环境建设有待加强
        3.4.2 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缺乏
        3.4.3 内部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3.4.4 内审部门失职影响监督效果
        3.4.5 内部控制信息沟通不畅
4 优化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4.1 创建良好控制环境,优化组织结构
        4.1.1 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1.2 合理优化银行组织结构
    4.2 加强员工管理与职业道德培训
        4.2.1 加强内部控制专业化人才培养
        4.2.2 加强并完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制度
    4.3 强化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措施的管理
        4.3.1 推进建立电子票据交易系统
        4.3.2 强化离柜交易票据业务内控措施
    4.4 建立银行业风险信息统一平台,加强信息沟通
    4.5 加强行业内互相监督与外部监督
        4.5.1 加强行业内互相监督
        4.5.2 加强社会与监管部门的外部监督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9)资产证券化应用于票据市场的案例分析 ——以“融聚1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2 票据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及其理论基础
    2.1 票据市场发展特点
        2.1.1 票据市场规模巨大
        2.1.2 票据电子化进程迅速
        2.1.3 票据产品不断创新
    2.2 票据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2.2.1 发展进程缓慢
        2.2.2 发展潜力大
        2.2.3 市场接受程度较低
    2.3 票据资产证券化理论基础
        2.3.1 核心原理:基础资产的现金流
        2.3.2 资产组合理论
        2.3.3 破产隔离理论
        2.3.4 信用增级理论
3 “融聚1号”票据资产证券化案例介绍
    3.1 项目背景
    3.2 项目流程介绍
    3.3 参与方基本情况
        3.3.1 原始权益人
        3.3.2 管理人及推广机构
        3.3.3 资产服务机构和托管机构
4 “融聚1号”票据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4.1 “融聚1号”基础资产分析
        4.1.1 基础资产特征
        4.1.2 基础资产组合
        4.1.3 基础资产现金流
        4.1.4 基础资产转让的合规性
    4.2 “融聚1号”信用增级分析
        4.2.1 超额利差
        4.2.2 票据质押担保
        4.2.3 票据保贴
        4.2.4 资产置换
    4.3 “融聚1号”破产隔离分析
        4.3.1 基础资产的真实出售
        4.3.2 设立特殊目的载体
    4.4 “融聚1号”风险分析
        4.4.1 交易结构风险
        4.4.2 操作风险
        4.4.3 信用及利率风险
        4.4.4 法律风险
5 票据资产证券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5.1 票据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5.1.1 基础资产存在合规性问题
        5.1.2 合格基础资产来源不足
        5.1.3 票据资产证券化规模不大
        5.1.4 信用增级体系不够完善
        5.1.5 风险问题严峻
    5.2 票据资产证券化相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5.2.1 修改相关法律使票据资产证券化合规
        5.2.2 寻找创新模式增加有效票据基础资产
        5.2.3 为扩大票据资产证券化规模寻找突破口
        5.2.4 适当增加外部增信措施
        5.2.5 完善相关监管措施降低风险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的应用 ——以GZ银行的票链产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区块链的特征与发展历程
        1.2.2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应用现状的综述
        1.2.3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应用的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点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区块链技术与我国票据业务发展
    2.1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应用的理论基础
        2.1.1 分布式账户
        2.1.2 智能合约
        2.1.3 非对称加密算法
        2.1.4 支付结算
    2.2 我国商业票据业务的现状
        2.2.1 票据承兑业务量稳步增长
        2.2.2 票据直贴业务快速增长
        2.2.3 票据转贴现和回购业务活跃度有所降低
    2.3 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2.4 我国商业票据业务主要面临的风险
        2.4.1 信用风险
        2.4.2 利率风险
        2.4.3 合规风险
        2.4.4 交易风险
第3章 案例分析:GZ银行基于区块链和互联网技术的票链产品分析
    3.1 背景分析
        3.1.1 利润情况
        3.1.2 资产负债情况
        3.1.3 财务比率情况
    3.2 案例分析
        3.2.1 GZ银行的票链业务平台
        3.2.2 GZ银行票链产品业务模式
        3.2.3 GZ银行的票链业务流程
        3.2.4 票链全国监控运营管理中心
        3.2.5 GZ银行票链产品的优势
        3.2.6 票链产品为GZ银行带来的好处
第4章 目前运用区块链技术的问题与建议
    4.1 GZ银行票据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劣势分析
        4.1.1 GZ银行票据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分析
        4.1.2 GZ银行票据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劣势分析
    4.2 GZ银行票据业务运用区块链技术面临的问题
        4.2.1 技术发展问题
        4.2.2 安全问题
        4.2.3 成本问题
        4.2.4 监管问题
    4.3 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建议
        4.3.1 加大科技投入,攻克技术难题
        4.3.2 提高安全意识,主动防范风险
        4.3.3 加强同业合作,降低业务成本
        4.3.4 完善法律法规,出台系列优惠政策
第5章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应用的总结与展望
    5.1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应用总结
    5.2 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信用理论视角下我国商业信用风险防范研究[D]. 黄慧微.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2]A银行常州分行转贴现业务风险管理优化研究[D]. 杨天羽. 苏州大学, 2020(03)
  • [3]江苏A农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对策研究[D]. 冯奇. 江苏大学, 2019(05)
  • [4]A银行呼和浩特分行票据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门蕾. 内蒙古大学, 2019(05)
  • [5]P分行票据业务竞争策略研究[D]. 郑玄和. 西北大学, 2019(04)
  • [6]上市公司应收票据审计研究 ——以博元投资为例[D]. 马瑞颖. 西南政法大学, 2019(02)
  • [7]票据融资创新法律问题研究 ——以电子票据标准化债权为基础[D]. 黄骜.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8]A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D]. 王毓茜.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02)
  • [9]资产证券化应用于票据市场的案例分析 ——以“融聚1号”为例[D]. 邱常平.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10]区块链技术在票据行业的应用 ——以GZ银行的票链产品为例[D]. 朱研妍.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我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