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

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

一、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巍[1](2021)在《原位自生TiB晶须增强γ-TiAl合金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指出TiAl基合金具有高比强度、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良好以及密度低和优异的高温性能等优点,是替代传统镍基合金及耐热钢的理想结构材料,在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叶片方面得到广泛使用。与传统的Al基和Ag基钎料相比,Ti基钎料在TiAl基合金表面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焊接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高温性能。钎焊由于操作性强,经济实惠和较低连接压力要求等优点,广泛用于连接TiAl基合金。本课题主要是研制适用于Ti-47Al-2Nb-2Cr-0.15B(at.%)合金钎焊连接的可以原位自生Ti B晶须的新型Ti基复合钎料。通过研究新型Ti基复合钎料的熔化特性及相应钎焊工艺参数和钎料成分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钎焊接头界面产物的形成机理,揭示原位自生Ti B晶须的复合钎料对钎焊缝界面形态的影响规律。制备了(TiH2-66Ni)1-x(TiB2)x(x=0~16.86 wt.%)复合粉末钎料,对应原位自生Ti B晶须的理想体积分数为0~40 vol.%。运用SEM、EDS、XRD和DSC等对钎料的显微组织和熔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较短球磨时间内制备的复合粉末钎料成分分布均匀且无新相生成,复合粉末钎料熔化温度区间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而变宽。根据Kissinger方程计算出复合粉末钎料各特征温度点的吉布斯激活能,从激活能角度验证了TiB2含量为7.47 wt.%(即生成的Ti B晶须体积分数为20 vol.%)的复合粉末钎料具有相对较低的能量壁垒。该成分下复合钎料的润湿铺展面积均随着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而润湿铺展率则先增加后减小,拐点出现在钎焊温度1230℃保温10 min处。钎焊温度1230℃保温10 min时,对(TiH2-66Ni)92.53(TiB2)7.47(wt.%)钎料钎焊连接TiAl基合金接头的界面显微组织进行分析可知,钎焊接头焊缝层主要由TiAl母材溶解形成的界面反应层Ⅰ、靠近母材侧的界面反应层Ⅱ和残余钎料层Ⅲ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界面反应层Ⅰ的物相主要是层片状的α2-Ti3Al相和少量的Al3NiTi2相,界面反应层Ⅱ由Al3NiTi2相和少量的α2-Ti3Al相组成以及残余钎料层Ⅲ主要的物相是rich-Ti+α2-Ti3Al、Al3NiTi2和Ti B晶须等。钎焊温度和保温时间主要影响着TiAl母材向液态钎料中的溶解速率和Al元素在钎焊缝中的扩散和分布以及液态钎料中Ti、Ni和B等元素在钎焊缝中的分布。保温时间10 min时,随着钎焊温度由1190℃增加1250℃,界面反应层Ⅰ的宽度不断变宽而界面反应层Ⅱ逐渐变窄,同时界面反应层Ⅲ中分布着较多的Ti B晶须。在钎焊温度1230℃,随着保温时间从0 min延长至20 min,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形貌逐渐均质化且焊缝界面反应层Ⅰ宽度逐渐变宽,而Al3NiTi2金属间化合物始终以块状相分布在接头界面反应层Ⅱ中,较长保温时间后易导致层Ⅱ出产生裂纹并扩展到层Ⅰ中。钎焊温度1230℃保温10 min时不同钎料成分对应的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研究可知,随着TiB2含量的增加,在界面反应层Ⅲ中Al3NiTi2相晶粒尺寸先细化后粗化,主要是由于原位自生高含量的Ti B晶须易发生团聚而降低其细化晶粒的作用。通过TiAl母材和钎料元素间的扩散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的界面产物形成机理进行分析,揭示钎焊缝中原位生成Ti B晶须对钎焊接头强化机理。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的抗剪强度随着钎焊温度、保温时间和复合钎料中TiB2含量的增加均先增大后减小,当复合钎料中TiB2含量为7.47 wt.%时,钎焊温度1230℃和保温10 min对应的钎焊接头抗剪强度达到最大值,为332.87±6.2 MPa。经抗剪试验后所有钎焊接头的断裂主要起始于富集Al3NiTi2金属间化合物层Ⅱ中,并逐渐扩展到界面反应层Ⅰ中,接头断裂表面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

原靖[2](2021)在《YG8与DC53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硬质合金与钢的焊接主要用于切削工具,采掘工具以及以拉丝模等耐磨零部件,获得的接头可使强韧性相互补充,起到1+1>2的作用。研究硬质合金与DC53钢钎焊接头组织与性能将为拉丝模等工件连接提供试验依据和理论基础。论文采用不同类型的钎料对YG8与DC53钢进行真空钎焊,通过控制工艺参数,实现YG8/DC53钢的连接。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分析仪(EDS)对接头微观组织、元素分布和断裂特征进行研究,采用显微硬度计和万能试验机对接头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探究接头组织在钎焊过程中的演变规律。采用S201钎料真空钎焊YG8与DC53钢,钎料对两侧母材有良好的润湿性,界面结合致密,接头无裂纹、气孔等缺陷,钎缝形成以α-Cu固溶体基体与弥散分布的Fe-Co固溶体及Cu5Sn相,α-Cu固溶体溶入C元素形成间隙固溶体,显微硬度为220HV,钎焊温度1130℃时近YG8侧形成Fe-Co基置换固溶体,显微硬度为122.5HV。采用纯铜钎料,热应力和钎料沿母材晶界扩散导致界面塑性较差,出现沿界面的裂纹;采用BNi2钎料,在近YG8侧生成镍钨和铁钨高硬度脆性η相,导致接头形成放射状裂纹。采用复合钎料(Cu58ZnMn/Ag45CuZn、Cu58ZnMn/Cu/Ag45CuZn)真空钎焊YG8与DC53钢,钎料对两侧母材润湿良好,界面结合致密,接头无裂纹等缺陷。采用Cu58ZnMn/Ag45CuZn钎料,接头钎缝基体形成大片α-Cu固溶体与Ag基固溶体相间分布,随着温度升高至940℃,分布更加弥散;采用Cu58ZnMn/Cu/Ag45CuZn钎料,钎缝区域形成α-Cu固溶体、Ag基固溶体和Ag-Cu共晶组织,随着钎焊温度从900℃升高至1000℃,中间层溶解越多,α-Cu固溶体分布更弥散,显微硬度越高,钎焊温度1000℃,显微硬度最高为272.6HV;采用Cu58ZnMn/BNi2/Ag45CuZn,BNi2中间层的Si、B等来不及向两侧母材扩散,形成脆性共晶体导致裂纹扩展,钎缝中镍基固溶体显微硬度最高为323.4HV。采用S201钎料,钎焊温度为1130℃,YG8/DC53钢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为133MPa,接头YG8/钎缝处产生裂纹并扩展发生变形,导致接头剪切断裂,断口以脆性断裂为主,产生少量剪切韧窝。采用Cu58ZnMn/Cu/Ag45CuZn钎料,钎焊温度为900℃,YG8/DC53钢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为157MPa,剪切断裂萌生于DC53/Ag基固溶体界面处,沿纯Cu中间层最后向α-Cu固溶体扩展,导致接头剪切断裂。断口以撕裂脆性断裂为主,局部产生剪切韧窝。对比不同工艺参数下,YG8与DC53钢真空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得出采用Cu58Zn/Cu/Ag45Cu复合钎料,钎焊温度900℃,保温时间20min,接头剪切强度为157MPa。

夏月庆[3](2020)在《Ti-Cu基钎料设计及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构件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减重和低成本等优点,实现二者的可靠连接可以发挥两种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钛和钢的物理化学性能差异较大,导致钛/钢焊接接头内易生成脆性金属间化合物并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真空钎焊是解决以上难题的有效方法。钛/钢真空钎焊存在钎料设计理论不完善、接头强度低、钎料合金组元与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关系不清楚以及界面反应机理不明晰等问题。本文以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异质金属组配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Ti-Cu基钎料合金组元和钎焊工艺参数对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揭示钛/钢钎焊机理,旨在提高钎焊接头力学性能,为实现钛/钢钎焊接头的工程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本文基于“团簇理论”设计了新型Ti-Cu基非晶钎料,围绕钎料合金组元对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开展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表征了 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内反应物相的晶体结构和微观组织演变规律;通过压缩剪切和纳米压痕方法研究了钎焊接头的力学性能,优化了钎料合金成分和钎焊工艺参数;分析了接头内反应层的形成机理和生长行为;结合接头断裂路径、不同反应层界面晶格错配度和纳米压痕测试揭示了接头断裂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钎料团簇式[Ti-Cu6Ti8]Cu3,采用相似元素Ni替换Cu,Zr和V替换Ti,设计了 Ti33.3Zr16.7Cu50-xNix、Ti50-xZrxCu39Ni11 和 Ti38.8-xZr11.2VxCu39Ni11三种 Ti-Cu 基非晶钎料箔带,实现了钎料合金组元的大范围调控,随后分别探讨了 Ni、Zr、V三种合金组元含量对钎料特征温度和对母材润湿铺展性的影响。钎料液相线温度因Ni、Zr、V的替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当Ni和Zr含量分别为11 at.%和16.7 at.%时,Ti33.3Zr16.7Cu50-xNix和Ti50-xZrxCu39Ni11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均较差;当V添加量为2.8 at.%时,Ti38.8-xZr11.2VxCu39Ni11钎料对钛合金的润湿铺展性最好,添加V对不锈钢的润湿铺展性影响不大。钛合金和不锈钢表面的铺展钎料均由基体相和初生相组成;提高Ni、Zr和V含量均可促进钛合金母材溶解和脱落。(2)通过元素分布、定量分析以及透射选区衍射详细表征了 TC4钛合金/Ti-Cu基钎料/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内物相结构和界面组织特征。钎焊接头具有分层界面微观结构:钛合金母材/扩散区/钎缝/界面区/不锈钢母材。扩散区由魏氏体和β-Ti转变区组成,形成于钎料中的Cu扩散进入钛合金母材;钎料组元残留区和FeTi反应层组成了钎缝,其中所有的钎料合金组元均在钎料组元残留区得到保留;Fe2Ti、FeCr和α-Fe三个反应层在界面区内依次形成,主要是由Ti在不锈钢母材中的固相扩散所导致,其中FeCr和α-Fe反应层的形成是由Cr元素上坡扩散引起。在FeTi/Fe2Ti界面附近有亚微米级β-Ti相析出,该亚微米相和FeTi以及Fe2Ti相具有良好的晶粒取向关系,有利于提升钎焊接头强度。(3)详细探讨了钎焊工艺参数和钎料中Ni、Zr和V三种合金组元含量对接头内主要反应区演变规律的影响。随着钎焊温度升高和钎焊时间延长,从钎料中向不锈钢母材中扩散的Ti原子数量增加并实现了远距离扩散,加剧Cr元素上坡扩散和偏聚,导致界面区厚度增加,其中α-Fe反应层增厚最明显;钎焊温度是影响钎缝中FeTi反应层厚度变化的主要钎焊工艺参数,温度升高加剧了钎料和不锈钢之间的冶金反应,FeTi反应层厚度因此增加。Ni含量增加削弱了钎料和不锈钢母材间的相互扩散和反应,FeTi和界面区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钎料中Ti含量因Zr和V的替换而降低,钎料和母材之间的冶金反应因此减弱,进而导致FeTi反应层厚度减小;从钎料中向不锈钢母材中扩散的Ti原子数量减少,界面层因此减薄。(4)基于断裂处的界面晶格结构揭示了钎焊接头断裂行为,并建立了界面组织-力学性能的对应关系。钎焊过程中,FeTi/Fe2Ti界面为固/液界面,具有较大残余应力,且FeTi和Fe2Ti两相难以构成晶粒取向关系,导致该界面成为接头的主要裂纹源。Fe2Ti和FeCr两反应层具有相近的纳米压痕硬度(14.8 GPa/14.9 GPa)和弹性模量(215.8 GPa/222.2 GPa),且它们之间具有较小的晶面错配度(13.92%)和晶向错配度(10.21%),因此裂纹在Fe2Ti和FeCr反应层中的扩展行为相似。FeTi反应层厚度是影响接头强度的主要因素,FeTi反应层增厚有利于提高接头强度。钎料成分优化后,Ni、Zr和V含量分别为11 at.%、16.7 at.%和5.8 at.%。在990℃/10 min钎焊条件下,使用Ti33.3Zr16.7Cu39Ni11非晶钎料可获得最大接头剪切强度318 MPa,该强度值高于公开报道的其它使用Ti基钎料钎焊钛/钢接头强度。

张润泽[4](2020)在《TiAl合金/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钛合金与不锈钢均为工程中常见的结构材料,其中钛合金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高温性能好等优点,而不锈钢成本低廉、抗腐蚀性强、易加工等。因此,开展钛合金/不锈钢复合构件的连接,可以充分发挥二者在性能和经济上的优势,但由于钛和钢在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质上的差别,采用传统的弧焊方式很难获得优良接头,本文采用钎焊技术进行钛合金/不锈钢焊接。为了兼具Ag基钎料钎焊性能良好和Ti基钎料成本低廉的优点,本文参考非晶团簇理论,以Zr-Cu共晶组织为基体,替换Cu元素获得Zr-Cu-Ni-Al非晶钎料;本文采用的不锈钢母材和钛合金母材分别为一大一小的两个长方体金属块,接头抗剪性能试验采用经过特殊设计的夹具进行。钎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设计的非晶钎料可以获得优良的TiAl合金/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主要分为两个扩散区和一个钎缝区,整个钎缝微观组织为TiAl母材/α2-(Ti3Al)/AlCuTi/未扩散钎料/Cu9Zr11+Fe23Zr6/Laves-Fe2Zr/α-(Fe,Cr)/316L 不锈钢母材。其中扩散层α2-(Ti3Al)相和α-(Fe,Cr)相的形成与长大分别由于TiAl合金母材中Al元素向钎料的溶蚀与316L不锈钢母材中Cr元素的上坡扩散导致,它们的生长动力学参数经过计算表达如下:Wα2-(Ti3Al)=3.639*10-6(?)(-195.769/RT)(μm);Wα-(Fe,cr)=7.502*10-10(?)(-112.42/RT)(μm)。钎缝中物相主要为液态钎料与母材发生化学反应后残留下的Zr、Cu和Al元素形成的多种金属间化合物。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扩散层厚度增长明显;钎缝厚度主要受钎焊温度影响,而钎缝中组织均匀性主要受保温时间影响。这是因为钎缝中合金元素的化学活性主要受温度影响,而原子是否能够充分进行反应或扩散主要受时间影响。在同样的工艺变化趋势下,接头抗剪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1020℃/10 min工艺参数下达到最高值,为129 MPa。经过力学性能测试后,裂纹在Laves-Fe2Zr层起裂并扩展至未扩散钎料层中,断裂形式为脆性断裂,断口形貌主要为微孔和小平面,前者主要物相为Laves-Fe2Zr,后者主要为未扩散钎料或α-(Fe,Cr)扩散层。

李洪梅,白雪,韩琦,何禹志,仲昭辉[5](2019)在《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用激光焊方法连接TiAl基合金与40Cr钢。结果表明,填加V/Cu复合中间层可实现二者的优质连接,接头无裂纹缺陷,焊缝区形成Cu基固溶体相、(Fe,V,Cu)固溶体相及少量富Cu金属间化合物相,显着改善了接头脆性。接头抗拉强度为297 MPa,达到TiAl母材强度的75%以上。接头断裂于TiAl合金侧界面区,主要与界面区形成AlCuTi、AlCu2Ti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有关。

吴鹏[6](2019)在《TiAl合金非晶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弹性模量、良好的强度以及优异的抗氧化性和抗蠕变性等优点,使得其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有着良好的竞争力。ZrB2-SiC复合陶瓷作为一种超高温陶瓷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优异的高温强度,保证了其在服役环境下的可靠性。因此,实现TiAl合金的自身连接以及与ZrB2-SiC陶瓷的连接都是对航空航天有着极大的意义。本文首先采用CuTiZrNi系非晶钎料在不同工艺下对TiAl合金(Ti-48Al-2Cr-2Nb)自身进行真空钎焊连接,在各工艺下均成功实现了接 头 连 接,典 型 的 接 头 界 面 结 构为:TiAl/Ti2Al/AlCuTi/(Ti,Zr)2(Cu,Ni)+α-Ti/TiAl。随着钎焊温度的增加或保温时间的延长,界面反应层宽度增加,中心反应区宽度减小。钎焊温度的上升会导致α-Ti含量增加,延长保温时间可以减少中心反应区中的α-Ti的含量。剪切测试表明,随着钎焊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剪切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在钎焊温度940℃,保温20 min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311 MPa。断口分析表明,裂纹在脆性相(Ti,Zr)2(Cu,Ni)中萌生,随着外应力的作用,裂纹向界面反应层扩展,断口中含有大量的解理面且解理面上有较多的解理台阶形貌,接头断裂方式为解理断裂。在成功的实现了 TiAl合金自身连接之后,继续采用CuTiZrNi系非晶钎料对TiAI/ZrB2-SiC陶瓷进行真空钎焊连接。在钎焊温度970℃,保温10 min时,由于残余应力过大的原因接头产生了裂纹,其他工艺下接头均结合良好,未发现孔洞和裂纹等缺陷。典型的接头结构为:TiAl/Ti2Al/AlCuTi/(Ti,Zr)2(Cu,Ni)+TiB+TiB2+TiCu/Ti5Si3+TiC/ZrB2-Si C。,接头微观形貌受工艺影响较大,当钎焊温度较低或保温时间较短时,接头中TiB+TiB2和TiCu尺寸较小,界面反应层宽度较窄。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TiB+TiB2和TiCu含量增多且尺寸增大,界面反应层宽度增加。剪切测试表明,随着钎焊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剪切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当钎焊温度为910℃,保温20 min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187 MPa。通过对各工艺下断口分析,发现接头均断裂在陶瓷侧,裂纹从钎缝中萌生,延伸到陶瓷侧,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

黄小明[7](2019)在《表面形貌特征对钛基合金润湿与钎焊的影响》文中指出自Young方程发表以来,润湿现象一直是实验及理论研究的热点,固体表面的润湿性与许多重要技术和工业应用有关,例如,润滑,涂层,印刷,防水和微流体等。对于理想固体表面,润湿特性满足界面自由能的函数。然而,在自然界、生产及制造过程材料的真实表面是粗糙的。各向同性的粗糙表面,液滴形状几乎是球形的,并且液滴表观接触角几乎是均匀的。在各项异性的几何表面结构中,液体形状将变形,表观接触角不再均匀。各项异性润湿在微流体装置和流动控制装置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因此,各项异性润湿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粗糙固体表面具有微观的凸起和凹槽,表面的不平整性在液体润湿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势垒从而对润湿产生影响,表面凸起和凹槽在钎焊过程中对孔洞缺陷等形成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AgCu/TiAl、AgCu/TB8及AgCu/TC4三种钛基合金钎焊与润湿体系为研究对象,研究表面形貌特征(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磨痕方向)对钛基合金钎焊与润湿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P360,P800,P1200三种型号砂纸定向研磨与无序研磨所选基板表面,获得具有不同表面磨痕及表面粗糙度Sa的基板表面,抛光膏抛光基板获得抛光表面,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测量基板表面。然后在真空炉内对AgCu/TiAl和AgCu/TC4体系进行真空条件下的润湿铺展实验,分析其润湿铺展界面;在高低温热台对AgCu/TB8和AgCu/TC4体系进行高纯氩气保护条件下的钎料润湿铺展实验,采用实时监测系统分析表面形貌特征对其铺展动力学的影响,探究其润湿铺展界面组织;在真空炉内对AgCu/TiAl和AgCu/TC4体系进行表面形貌特征对其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影响实验,研究分析钎焊接头界面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表面粗糙Sa对TiAl/AgCu/TiAl钎焊接头与TC4/AgCu/TC4钎焊接头剪切力学性能有较大影响,合适的表面粗糙度Sa可促进良好钎焊接头的形成,表面磨痕方向对钎焊接头剪切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无论是在高纯氩气保护条件下还是真空条件下,在各向异性的基板表面,AgCu钎料润湿铺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沿磨痕方向优先铺展,且随着表面粗糙度Sa的增大,这种特征越明显;对于AgCu/TB8润湿体系,表面粗糙度Sa越大,稳定铺展阶段钎料铺展越快,铺展动力学幂指数模型Rnt中的n值越小。对于上述3种具有强烈界面反应的钎焊润湿体系来说,表面粗糙度Sa和表面磨痕方向对其钎焊焊接界面组织及润湿铺展界面组织影响不明显,通过对断口的分析可知,过于粗糙的基板表面易导致钎焊过程中孔洞的产生。

李充[8](2015)在《YG6X硬质合金与40Cr钢钎焊工艺及界面组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我国的探月工程发展迅速,采集月面直到月面以下2米深处的月壤受到探月工程关注。钻头中的硬质合金刀具和钻头基体的连接问题就成为采集任务的关键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钻头中硬质合金和钻头基体的钎焊,探究接头组织界面行为,为探月工程钻头的设计、制造工艺提供理论依据。BNi2钎料得到YG6X与40Cr钢的良好真空钎焊接头,YG6X侧形成了M6C型η脆性组织,生成一钎料渗入层,导致接头出现严重脆性。Ni-Cu-Si钎料,采用高频感应钎焊方法获得的接头组织结构为40Cr钢/Fe-Co(s,s)/FCC/元素扩散区/YG6X;Ni-Cr-Si钎料,接头组织结构为40Cr钢/Fe-Ni(s,s)/Ni(s,s)+Cr5Si3/元素扩散区/YG6X;Ni-Co-Si钎料,获得了良好的钎焊接头,接头组织结构为40Cr钢/Fe-Ni-Co(s,s)/元素扩散区/YG6X。Ni-20Cu-10Si和Ni-30Cu-10Si,接头脆性严重,焊后冷却时接头发生开裂现象,使用Ni-10Cu-10Si,未保温时接头强度最高为171.1MPa;Ni-Cr-Si钎料体系中Ni-5Cr-10Si钎料在未保温时抗剪强度最大为332.2MPa;Ni-Co-Si钎料体系中Ni-10Co-10Si钎料保温5min接头抗剪强度最大为412.7MPa。Ni-10Cu-10Si钎缝处Co、Fe、Ni、Cu个数比接近1:1:3:2,Ni-20Cu-10Si和Ni-30Cu-10Si钎缝处Co、Fe、Ni、Cu个数比接近1:1:1:1,随着Cu含量的增加,钎缝处FCC组织越多,晶格畸变越严重,接头脆性越严重,强度降低。Ni-Cr-Si钎料,钎缝中均有Cr5Si3脆性组织的生成,并随着Cr含量的升高呈增多的趋势。接头中YG6X一侧生成了一层Cr5x Si3z Cx+z脆性相组织,随着保温时间和Cr含量的增加,Cr5x Si3z Cx+z脆性相组织呈长大趋势,接头的强度明显下降。当使用Ni-5Cr-10Si在未保温的情况下,钎缝中Cr5Si3脆性组织较少,呈弥散分布,YG6X一侧未出现Cr5x Si3z Cx+z脆性相组织,YG6X侧形成元素扩散区,接头强度最高。Ni-20Co-10Si钎料接头生成Co3W3C脆性化合物,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Co3W3C脆性化合物增多,冷却过程中,Co3W3C脆性化合物出现较多微裂纹导致接头抗剪性能降低;Ni-10Co-10Si钎料接头并未出现Co3W3C脆性化合物,YG6X一侧形成一元素扩散区,保温5min,WC颗粒向钎缝迁移,接头强度增加,保温10min,钎缝处WC颗粒附近出现较多空洞,接头强度降低。

王斐[9](2014)在《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连接Ti(C,N)与40Cr》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Ag-Cu-Ti/Cu/AgCu复合中间层材料对Ti(C,N)与40Cr进行了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与真空钎焊。研究表明,在750℃、保温5min的焊接参数下得到的接头的四点弯曲强度最大,为229MPa。脉冲电流的存在,改变了Ag、Cu二元素的分布特点,避免了在陶瓷/钎料界面附近的富集,因而减少了其化合物在界面的生成量;降低了部分元素(如活性元素Ti,间隙原子C)的扩散激活能;提高了元素的扩散速率。试验研究了Cu53Zr47非晶钎料对Ti(C,N)陶瓷的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及真空钎焊。结果表明,Zr对Ti(C,N)陶瓷具有优良的润湿性能。Zr与Al2O3发生置换反应将Al还原为自由原子,显着增强了其扩散能力;Zr与陶瓷相和金属相的作用,促进了原子在其中扩散,使得钎料组元能够扩散进入陶瓷基体,并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相;接头平均四点弯曲强度以900℃、6min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时为最高,达380.9MPa。Zr在陶瓷基体和焊缝近陶瓷侧的界面反应产物,改变了接头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使应力集中发生在钎缝内不同组织的界面。以Ag-Cu-Zr/Cu/AgCu为复合中间层对Ti(C,N)与40Cr进行了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在750℃、5min的焊接参数下获得了最大接头抗弯强度,其四点弯曲强度达286.0MPa。接头陶瓷侧界面组织结构为:Ti(C,N)/(Ti,Zr)(C,N)+Cu2(Zr,Ti)/Ag-Cu共晶+CuTi/Cu3Zr/Cu9Zr2/Cu基固溶体/Cu。随焊接温度的升高,焊缝宽度有所增加,焊缝组织弥散化,组织分层增多,并且Cu-Zr化合物与其相图上中间相的排列顺序具有一一对应关系。接头拉应力集中和化合物的存在是其断裂失效的主要原因,由Cu51Zr14构成的组织是接头焊缝中的薄弱环节。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存在界面高温效应,该效应随着钎料箔的熔化而消失。界面连接机理基于界面的高温效应,首先在基体/钎料初始界面产生点状物理接触;然后接触点及其附近区域钎料箔熔化形成液相区并开始在基体表面润湿铺展;紧接着液相区迅速增多长大并相互连通,钎料箔全部熔化成液相,界面高温效应消失;界面降到基体温度,钎缝凝固后进行固相扩散连接。

赵品飞,王斐,端传宝[10](2013)在《Ti(C,N)基金属陶瓷与40Cr钢钎焊接头组织研究》文中提出在真空钎焊炉中,采用Ag-Cu-Ti钎料,在10、15、30 min三种钎焊保温时间下对Ti(C,N)与40Cr钢进行钎焊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三种保温时间下钎焊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钎焊保温时间的延长,接头钎料与母材之间的元素扩散越充分,反应层厚度越大。界面产物主要为:金属陶瓷侧为Cu基固溶体、(Cu,Ni)固溶体、Ag基固溶体及少量金属间化合物AlCu2Ti;钎料中间层为Ag基固溶体和Cu基固溶体;40Cr钢侧为(Fe,Ni)固溶体及少量TiC颗粒层。

二、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原位自生TiB晶须增强γ-TiAl合金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TiAl基合金的连接方式研究现状
        1.2.1 TiAl基合金摩擦焊连接
        1.2.2 TiAl基合金扩散焊连接
        1.2.3 TiAl基合金熔焊连接
        1.2.4 TiAl基合金钎焊连接
    1.3 钎焊连接TiAl基合金钎料的选择及特性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制备
    2.3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熔化行为的研究
    2.4 真空钎焊连接
    2.5 显微组织分析
        2.5.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5.2 X-射线衍射分析
        2.5.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2.5.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2.6 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成分设计及钎焊工艺特性研究
    3.1 前言
    3.2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成分的设计
    3.3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显微组织分析
    3.4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差热扫描量热法(DSC)分析
    3.5 钛基复合粉末钎料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研究
    4.1 前言
    4.2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典型界面显微组织
    4.3 钎焊温度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4.4 保温时间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4.5 复合粉末钎料成分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显微组织的影响
    4.6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界面产物形成机理研究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力学性能的研究
    5.1 前言
    5.2 钎焊温度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
    5.3 保温时间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
    5.4 复合粉末钎料成分对TiAl基合金钎焊接头抗剪强度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YG8与DC53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硬质合金与钢的焊接性
        1.2.1 硬质合金的特点
        1.2.2 DC53冷作模具钢的特点
        1.2.3 硬质合金与钢焊接的特点
    1.3 硬质合金和钢的焊接研究现状
        1.3.1 钎焊
        1.3.2 扩散焊及摩擦焊
        1.3.3 熔焊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母材
        2.1.2 钎料
    2.2 真空钎焊设备及工艺
        2.2.1 真空钎焊设备
        2.2.2 钎焊前期准备
        2.2.3 真空钎焊工艺参数
    2.3 试验及研究方法
        2.3.1 钎焊接头试样的制备
        2.3.2 钎焊接头的微观组织研究
        2.3.3 钎焊接头的剪切强度及断口形貌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一钎料钎焊YG8/DC53接头的组织性能
    3.1 YG8/DC53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
        3.1.1 S201钎料钎焊接头的组织
        3.1.2 纯铜钎料钎焊接头的组织
        3.1.3 BNi2钎料钎焊接头的组织
        3.1.4 不同钎料接头的显微硬度
    3.2 钎焊温度对S201钎料接头组织性能的影响
        3.2.1 钎焊温度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3.2.2 钎焊温度对接头显微硬度的影响
    3.3 S201钎焊接头的组织演变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合钎料钎焊YG8/DC53接头的组织性能
    4.1 Cu58Zn/Ag45Cu钎料YG8/DC53接头的组织性能
        4.1.1 YG8/DC53接头的组织特征
        4.1.2 YG8/DC53接头的显微硬度
        4.1.3 YG8/DC53界面结合机理
    4.2 Cu58Zn/Cu/Ag45Cu钎料YG8/DC53接头的组织性能
        4.2.1 不同钎焊温度下接头的组织特征
        4.2.2 不同钎焊温度下接头的显微硬度
        4.2.3 钎焊接头组织演变机理
    4.3 Cu58Zn/BNi2/Ag45Cu钎料YG8/DC53接头的组织性能
        4.3.1 YG8/DC53接头的显微组织
        4.3.2 YG8/DC53接头的显微硬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YG8/DC53接头剪切强度及断裂特征
    5.1 引言
    5.2 单一钎料YG8/DC53接头的强度及断裂特征
        5.2.1 单一钎料YG8/DC53接头的剪切强度
        5.2.2 单一钎料YG8/DC53接头断口形貌
    5.3 复合钎料YG8/DC53接头剪切强度及断裂特征
        5.3.1 复合钎料YG8/DC53接头的剪切强度
        5.3.2 复合钎料YG8/DC53接头的断口形貌
        5.3.3 纯Cu中间层对YG8/DC53接头的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Ti-Cu基钎料设计及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钛合金与不锈钢的焊接性分析
    1.3 钛合金与不锈钢焊接研究进展
        1.3.1 熔焊
        1.3.2 固相焊
        1.3.3 钎焊
    1.4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母材
        2.1.2 钎料设计及制备
    2.2 试验过程
        2.2.1 钎料润湿性试验
        2.2.2 钎焊试验
    2.3 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表征
        2.3.1 接头微观组织表征
        2.3.2 接头力学性能表征
3 TC4钛合金/Ti_(33.3)Zr_(16.7)Cu_(50-x)Ni_x/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研究
    3.1 钎料晶体结构表征和差热分析
    3.2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3.2.1 铺展面积分析
        3.2.2 铺展试样微观组织
    3.3 TC4钛合金/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界面微观组织分析
        3.3.1 接头元素分布
        3.3.2 反应物相分析
    3.4 接头微观组织和剪切性能演变
        3.4.1 接头组织演变
        3.4.2 反应区形成机理
        3.4.3 Cu和Ni扩散行为分析
        3.4.4 接头剪切强度
    3.5 接头断裂分析
        3.5.1 接头断裂路径
        3.5.2 接头断口分析
        3.5.3 接头断裂原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TC4钛合金/Ti_(50-x)Zr_xCu_(39)Ni_(11)/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研究
    4.1 钎料晶体结构表征和差热分析
    4.2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4.2.1 铺展面积分析
        4.2.2 铺展试样微观组织
    4.3 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和剪切性能
        4.3.1 钎焊温度和钎料中Zr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4.3.2 钎焊时间和钎料中Zr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4.3.3 亚微米析出相分析
        4.3.4 Zr和Ti扩散行为分析
        4.3.5 接头剪切强度
    4.4 接头断裂分析
    4.5 界面区热力学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TC4钛合金/Ti_(38.8-x)Zr_(11.2)V_xCu_(39)Ni_(11)/316L不锈钢钎焊接头研究
    5.1 钎料晶体结构表征和差热分析
    5.2 钎料对母材的润湿铺展性研究
        5.2.1 铺展面积分析
        5.2.2 铺展试样组织分析
    5.3 接头微观组织演变和剪切性能
        5.3.1 钎焊温度和钎料中V含量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5.3.2 钎焊时间和钎料中V含量对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5.3.3 界面区生长行为研究
        5.3.4 V和Ti扩散行为分析
        5.3.5 接头剪切强度
    5.4 接头断裂分析
        5.4.1 接头断裂路径
        5.4.2 裂纹起源分析
        5.4.3 裂纹扩展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TiAl合金/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钛合金/钢异种金属焊接研究现状
        1.2.1 熔焊
        1.2.2 固相焊
    1.3 钛合金/钢异种金属钎焊研究现状
        1.3.1 银基钎料
        1.3.2 钛基钎料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设备及过程
    2.1 试验材料及规格
        2.1.1 母材
        2.1.2 钎料设计及制备
    2.2 试验过程
        2.2.1 钎焊试验
        2.2.2 组织与性能的表征
3 采用Zr-Cu-Ni-Al非晶钎料钎焊TiAl合金与316L不锈钢接头微观组织
    3.1 钎料晶体结构与差热分析结果
    3.2 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3.3 接头元素分布分析
    3.4 扩散层元素偏聚与物相形成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钎焊接头微观组织演变与力学性能
    4.1 钎缝的微观组织演变与元素扩散模型
    4.2 扩散层化合物生长动力学计算
    4.3 钎焊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试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复合中间层的设计
    1.3 试验方法及设备
2 结果与讨论
3 结 语

(6)TiAl合金非晶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TiAl合金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3 TiAl合金连接现状
        1.3.1 TiAl合金扩散焊连接
        1.3.2 TiAl合金摩擦焊连接
        1.3.3 TiAl合金激光焊连接
        1.3.4 TiAl合金钎焊连接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及钎料制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钎料制备
    2.2 试验设备和钎焊工艺
        2.2.1 焊前准备
        2.2.2 钎焊试验过程
    2.3 钎焊接头组织分析及力学测试
        2.3.1 扫描电镜组织及能谱分析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钎焊接头力学性能测试
第三章 TiAl/CuTiZrNi/TiAl钎焊接头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前言
    3.1 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形貌分析
    3.2 钎焊工艺对钎焊接头微观结构影响
        3.2.1 钎焊温度对TiAl/CuTiZrNi/TiAl接头界面结构的影响
        3.2.2 保温时间对TiAl/CuTiZrNi/TiAl接头界面结构的影响
    3.3 钎缝形成机理分析
    3.4 钎焊工艺对钎焊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3.4.1 钎焊温度对TiAl/CuTiZrNi/TiAl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3.4.2 保温时间对TiAl/CuTiZrNi/TiAl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钎焊工艺对断裂路径的影响
        3.5.1 钎焊温度对断裂路径的影响
        3.5.2 保温时间对断裂路径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iAl/CuTiZrNi/ZrB_2-SiC钎焊接头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研究
    前言
    4.1 钎焊接头微观组织形貌分析
    4.2 钎焊工艺对钎焊接头微观组织的影响
        4.2.1 钎焊温度对TiAl/CuTiZrNiZrB_2-SiC接头界面结构的影响
        4.2.2 保温时间对TiAl/CuTiZrNi/ZrB_2-SiC接头界面结构的影响
    4.3 钎缝形成机理
    4.4 钎焊接头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钎焊温度对TiAl/CuTiZrNi/ZrB_2-SiC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4.2 保温时间对TiAl/CuTiZrNi/ZrB_2-SiC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4.5 接头断口分析
        4.5.1 典型接头断口分析
        4.5.2 钎焊温度对TiAl/CuTiZrNi/ZrB_2-SiC接头断口的影响
        4.5.3 保温时间对TiAl/CuTiZrNi/ZrB_2-SiC接头断口影响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
致谢

(7)表面形貌特征对钛基合金润湿与钎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1 选题背景
    1.2 表面粗糙度概述
    1.3 润湿铺展概述
        1.3.1 表面润湿现象
        1.3.2 各项异性表面的润湿铺展
        1.3.3 表面粗糙度对润湿铺展的影响
    1.4 表面粗糙度对焊接力学性能的影响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过程概述
    2.2 润湿铺展实验
    2.3 焊接力学实验
        2.3.1 不同粗糙度Sa基板的焊接
        2.3.2 不同表面磨痕方向基板的焊接
第3章 AgCu/TiAl体系钎焊与铺展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研磨后的基板表面
        3.3.2 钎料润湿铺展
        3.3.3 钎焊界面组织分析
        3.3.4 钎焊接头力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AgCu/TB8 润湿体系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及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磨痕与粗糙度的表面
        4.3.2 铺展形貌及铺展动力学分析
        4.3.3 润湿铺展界面组织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Ag Cu/TC4 体系钎焊与铺展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研磨后的基板表面
        5.3.2 钎料润湿铺展实验
        5.3.3 钎焊力学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YG6X硬质合金与40Cr钢钎焊工艺及界面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硬质合金的特点
        1.2.2 基体 40Cr钢材料的特点
        1.2.3 硬质合金与钢的焊接性分析
        1.2.4 硬质合金与钢的焊接方法
        1.2.5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钎焊设备和工艺
        2.2.1 钎焊设备
        2.2.2 钎焊工艺
    2.3 接头组织分析测试方法
        2.3.1 组织分析
        2.3.2 力学性能测试
第3章 BNi2 与Ni- Cu-Si钎焊YG6X与 40Cr钢
    3.1 引言
    3.2 钎焊间隙的确定
    3.3 BNi2 钎料接头组织分析
        3.3.1 BNi2 接头微观组织
        3.3.2 BNi2 钎料断口分析
    3.4 Ni-Cu-Si钎料的高频感应钎焊
        3.4.1 Cu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3.4.2 不同保温时间下接头组织
        3.4.3 接头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Ni-Cr-Si与Ni-Co-Si钎焊YG6X与 40Cr钢
    4.1 引言
    4.2 Ni-Cr-Si钎料钎焊YG6X与 40Cr钢
        4.2.1 Cr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4.2.2 不同保温时间下接头组织
        4.2.3 Cr含量和保温时间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4.3 Ni-Co-Si钎料钎焊YG6X与 40Cr钢
        4.3.1 Co含量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4.3.2 不同保温时间下接头组织
        4.3.3 Co含量和保温时间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连接Ti(C,N)与40Cr(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Ti(C,N)陶瓷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现状
    1.3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技术与发展趋势
        1.3.1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技术
        1.3.2 陶瓷与金属连接的发展趋势
    1.4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2.1 辅助脉冲电流扩散焊设备
        2.2.2 常规真空钎焊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钎料化学成分设计原则与钎焊室内气体介质的选择
        2.3.2 复合中间层的厚度的选择
        2.3.3 焊接温度、保温时间以及焊接压力的设定
        2.3.4 焊前材料的表面处理
        2.3.5 其他焊接工艺
        2.3.6 焊接接头的性能表征
第3章 Ti(C,N)/40Cr 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的接头组织与性能
    3.1 引言
    3.2 典型的接头组织形貌及物相结构
        3.2.1 接头组织形貌及成形机理
        3.2.2 接头物相结构分析
    3.3 焊接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3.1 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3.3.2 保温时间对接头性能的影响
    3.4 常规真空钎焊的接头组织与性能
        3.4.1 接头组织分析
        3.4.2 接头断口分析
    3.5 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焊条件下的接头界面行为
        3.5.1 接头焊缝成形机制
        3.5.2 元素扩散行为
        3.5.3 焊后残余应力的缓解机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Cu53Zr47 非晶焊接 Ti(C,N)陶瓷的接头界面行为与失效分析
    4.1 引言
    4.2 非晶合金钎料的焊接特性
    4.3 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分析
    4.4 焊接工艺参数对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4.4.1 焊接保温温度对接头的影响
        4.4.2 焊接保温时间对接头的影响
    4.5 真空钎焊接头组织结构分析
    4.6 焊接过程中的元素扩散行为分析
    4.7 接头力学性能分析
    4.8 接头断裂失效行为分析
    4.9 界面连接机理分析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用 Ag-Cu-Zr 焊接 Ti(C,N)/40Cr 的接头组织与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接头界面组织结构分析
    5.3 焊接工艺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5.3.1 焊接温度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5.3.2 保温时间对接头组织的影响
    5.4 焊接工艺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5.4.1 焊接温度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5.4.2 保温时间对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5.5 接头断口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10)Ti(C,N)基金属陶瓷与40Cr钢钎焊接头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钎焊接头的界面产物分析
    2.2 保温时间对界面反应层厚度的影响
3 结论

四、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原位自生TiB晶须增强γ-TiAl合金钎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D]. 赵巍.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2)
  • [2]YG8与DC53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结构及性能研究[D]. 原靖. 山东大学, 2021(12)
  • [3]Ti-Cu基钎料设计及钛合金/不锈钢真空钎焊机理研究[D]. 夏月庆.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1)
  • [4]TiAl合金/316L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 张润泽.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5]填加V/Cu复合中间层的TiAl基合金与钢激光焊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J]. 李洪梅,白雪,韩琦,何禹志,仲昭辉.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9(05)
  • [6]TiAl合金非晶钎焊接头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D]. 吴鹏. 安徽工程大学, 2019(08)
  • [7]表面形貌特征对钛基合金润湿与钎焊的影响[D]. 黄小明. 南昌大学, 2019(02)
  • [8]YG6X硬质合金与40Cr钢钎焊工艺及界面组织研究[D]. 李充.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2)
  • [9]辅助脉冲电流液相扩散连接Ti(C,N)与40Cr[D]. 王斐. 江苏科技大学, 2014(02)
  • [10]Ti(C,N)基金属陶瓷与40Cr钢钎焊接头组织研究[J]. 赵品飞,王斐,端传宝. 热加工工艺, 2013(21)

标签:;  ;  ;  ;  ;  

TiAl合金与40Cr钢的真空钎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