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

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

一、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王书明[1](2016)在《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城乡劳动力结构出现了很大的调整,农村面临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传统的农业经营体系是以农户家庭经为基础,生产粗放、农业兼业、组织分散、市场封闭,投入产出效率低,抗风险能力弱,已不适合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一直是一项重要的指导政策,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解决“由谁种地、怎么种地”问题的有效途径。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省也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如何构建符合国家政策和自身发展阶段要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行了不断地改革探索,鼓励土地向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逐步实现要素集约化、产业专业化、规模组织化和服务社会化的农业经营。本文主要利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理论、共生理论等,立足于河北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运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集约化、组织化、专业化、社会化”四个特征出发,对河北省的构建现状进行分析。集约化不仅注重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体现在土地、科技、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贡献程度。组织化是从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规模、示范带动效果等方面说明农业经营的规模组织化程度。专业化是从河北省农业区域特色产业的布局,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来反映农业产业发展的专门化水平。社会化则是考虑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不同的机构组织提供,包括农机服务、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和农业产业协会等提供的综合性服务。河北省在探索如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过程中,也面临了政府鼓励政策力度还不大、土地流转不畅,劳动力、资金等要素资源的投入质量还不高,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还不规范,区域合作不紧密,社会化服务落后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作用,利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构建了“1+2+4+4”框架,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共生机制,以及主体间的共生机制。在共生机制下,通过完善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土地流转制度、提高要素的投入质量、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加强区域合作、拓宽社会化服务等,构建一个符合河北省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素质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陆刚,赵蕾,安海岗[2](2014)在《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河北省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构建》文中提出结合河北农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了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情况。提出了由龙头企业牵头,整合合作社与农户的方式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并对农业龙头企业加强网站建设,实现农业电子商务规模效益提出政策建议。

朱慧[3](2014)在《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带给农业以新鲜的血液,发展现代农业的时代已然到来。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并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了具体部署。理解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把握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方向和重点,是下一步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具有重要意义。湖州自古以来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且有南太湖明珠之称。几千年来,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历史前沿,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积极探索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主要围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一主题,以湖州市的农业人发展现状,阐述湖州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及具体措施。首先结合了国内外的文献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概念和特征有了一定的概括,再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对于农业经营体系的一些先进经验;然后针对湖州自身的发展特色,叙述了湖州市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实的基础,并阐明湖州市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所存在的困难,提出了适合湖州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合理性思考;最后则是针对上述问题,为湖州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提出了五大解决措施,分别是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严格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和建立并完善新型农业管理服务体系,为湖州农业的经营发展开拓了新的路子。这篇论文的研究,立足于湖州市的实际情况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为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有效的措施,阐明了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才能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方式,提高农业资源配置效率,才能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四化同步”,才能有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湖州市未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逐步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借鉴。

孟玉静[4](2014)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分工与融合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产业分工和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两个方向。产业分工理论源远流长,但继斯密和马克思的分工思想之后,分工理论就呈现式微迹象。实际上,分工现象无论是在以前诸如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等大的社会部门分离过程中存在,还是在随后小的部门分离、部门内部工作的分离中一直都存在并发挥着核心作用。自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以来,农业基本上定位于农民的全能型事业,即农业发展主要依赖于农民的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随着科技、管理、资本、组织等生产要素愈发显示出其重要性,以及农业小部门化的发展趋势,二者都要求农业充分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细化分工,推动其平均利润率与其他产业持平。当然,农业产业或企业的发展也绝不能只谈分工、讲边界。随着高新技术发展的加速化、国际强大竞争对手集团化或联盟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品质化,这些客观环境在给农业发展提供融合条件的同时,更是提出了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农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多种融合型经营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它正是针对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做出的重要研判。应该看到,目前,农业还是我国“四化同步”的短腿。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们尤其要推动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两化联动”,既要发挥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又要发挥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从农业本身来看,农业在我国具有基础性、弱质性、高风险性和小部门化发展趋势;纵向方面,随着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城乡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深刻调整,我国农业发展加快,已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重要阶段;横向方面,当今世界上凡是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的国家,均形成了分工发达、紧密相连的农业经营体系。由以上分析可知,我国应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本文力求对产业分工和融合视角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问题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以期在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行宏观认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体系各个部分运行机制背后的分工或融合原理,构建促进农业分工深化和融合发展的农业经营制度。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契约理论、产权理论和激励理论等经济学理论,对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实地调研,考察了相关农民合作社组织的运转情况,分析了合作组织对农业分工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交待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章系统地梳理了产业分工与产业融合的经典理论、产业分工与产业融合关系的相关研究以及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理论研究成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评述。第三部分:分析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组织的发生机制及其分工效应。本章在产业分工的视角下,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和农业经营现状以及农业政策导向,从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组织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并以农业经营组织为研究重点。本章首先通过分析从分散农户占主导地位阶段到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阶段的发展进程,指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其次,本章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展开论证:从理论逻辑、现实解释、模型分析三个角度论证了专业化分工背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机制。再次,本章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农业分工、分享分工收益、促进农业分工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对农业分工演进的推动作用。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作者通过调研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四川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县30家合作社和359家农户的调研资料和数据,对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岳池县三安蔬菜专业合作社、成都金果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详细的案例解析,在阐述组织概况的基础上解析了合作社是如何促进农业分工的。第四部分:基于产业分工和融合的视角对农业经营方式进行了研究。本章首先梳理了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发展演变的历史。其次,界定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内涵,把农业经营方式划分为分工型经营方式和融合型经营方式两大类型;把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集群式经营界定为分工型经营方式,而把融合型经营细分为重组式融合经营、延伸式融合经营、高新技术渗透式融合经营、工厂式农业融合经营四种类型。在此基础上,本章提出要推动分工型经营方式和融合型经营方式双轨运行。第五部分:研究促进农业经营分工深化与融合发展的制度构建。在前四部分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本章以促进农业分工与融合发展为指导思想,主要从农地产权制度、社会化服务制度体系、科技创新推广制度及职业农民制度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制度建设与创新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业分工,推动多种农业融合型经营方式发展,最终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寻找制度保障。第六部分:主要结论、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建议。在对前五章分析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章主要指出了文章的研究结论、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建议。本文的主要贡献或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研究视角和思路。文章创新性地以产业分工和融合理论为理论研究视角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行研究。深入挖掘和梳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组织产生和运行背后的分工逻辑,并指出农业经营方式中所蕴含的产业分工和融合的实质。最后,在顶层设计方面,论文又以产业分工和产业融合的思路来研究农业经营体系的制度构建,试图丰富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理论。同时,本文每章都基于社会历史发展与经济本身发展这两条线来展开论述。本文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思想,根据经济本身的发展阶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论证,在回溯其历史变迁的基础上切入现实情势,根据新形势新环境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问题。(2)把农业经营方式划分为分工型经营方式和融合型经营方式两种类型。基于本文的研究视角和研究需要,文章尝试性地将农业经营方式划分为分工型经营方式和融合型经营方式。本文把各个不同的经济主体专业从事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其他环节得以分离出去由其他经济主体负责经理的农业经营方式划分为分工型经营方式,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集群式经营等主要属于分工型经营;而把形成新的产业形态为表征的重组式融合经营、延伸式融合经营、高新技术渗透式融合经营、工厂式农业融合经营四种农业经营方式归为融合型经营方式。(3)提出重塑供销社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回顾与考察供销合作社的历史和现状,本文认为,供销社具有作为“骨干”的多种优势:供销合作社具有政府背景,政治上可靠;供销社拥有全国性的、占有市场重要地位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具有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丰富资源和几十年的服务经验;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存在天然的联系等。因此,本文提出,供销合作社应充分利用自身人才、组织和网络资源优势,积极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作用,帮助农民增收,当好政府助手。(4)提出应整合农业经营中处于隐性化、边缘化的非正规制度。本文结合经济发展实际,以动态的视角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经营主体和经营组织随着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呈现多样化发展,相应的农业经营路径保障即制度建设也不应一成不变。应在尊重国情和农情的基础上,对现实中涌现、可以发挥“正能量”的自发性实践进行制度整合,改变其隐性化、边缘化的现状;发挥其正面的积极作用,不断从自发性实践中吸收有益因素,推动正规制度的创新和完善,在良性互动中深化和完善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是一个崭新、复杂而又现实的研究课题,本文仅从产业分工和融合的研究视角对农业经营体系进行分析,还涵盖不了其发展的多角度性和构建路径上的多样性,避免不了存在研究上的片面性,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也是作者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毕志兼[5](2012)在《广东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广东省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和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广东省花卉产业快速发展有助于大多数的农民提高生活水平,有助于国家和谐社会的实现。本文对广东省花卉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从以下方面分析了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第一,广东省发展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第二,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第三,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2)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第一,气候条件适宜;第二,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明显;第三,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明显。(3)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一,生产方式落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第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技术水平偏低;第三,花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第四,花卉产业发展的调控管理亟需加强;第五,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4)加快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第一,加快推进花卉生产标准化,花卉经营规模化;第二,完善科技体系,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加强花卉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第四,加强协同管理,强化政策引导;第五,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

陈耀华[6](2007)在《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花卉产业基本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不容忽视的部分。研究发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花卉产业取得了若干的成绩,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为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挑战。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迅速,现今已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大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1)花卉科研方面研究力度加强,在个别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为梅品种和木樨属品种2个国际品种登录权的获得、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研究队伍的科研建设、以及花卉应用型研究的较大发展。(2)我国的花卉生产力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较之花卉产业发展初期我国的生产者综合素质和人数、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撑下和生产力提高的前提下,我国的花卉生产已具备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到2005年,我国花卉生产面积810181.2公顷,销售额503.34351亿元人民币,出口额154258.3千美元。(3)花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自1999年我国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以来,在我国政府、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的花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和机构。这为我国的花卉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4)相继建立了与花卉相关的各类认证体系和国际标准,并着手成立了配套的立法和执法部门。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劳动者的权益,实现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引入了花卉认证体系,另外我国花卉产品国际和地方标准现在已经普遍实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综观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历程和花卉产业各方面的发展现状,并与国际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比较,发现了一些问题:(1)我国的花卉科研力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应加大在我国传统花卉和本土花卉的研究和应用力度,同时鼓励科技创新。(2)生产力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在我国目前的花卉生产中存在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等问题;在流通领域存在市场产品结构不合理、运输跟不上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产业发展为成熟行业、向发达国家迈进并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3)花卉品种知识产权方面执法力度不够,执法程序不完善。(4)花卉产品认证体系没有普及。虽然我国建立了相关的花卉产品认证体系,但是宣传力度不够,人们的认识程度不足,这直接影响了花卉产品的质量提高、环境的保护和花卉从业人员的安全。本论文认为要解决我国花卉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需从以下方面着手:(1)完善和巩固花卉科研基础力量,加强品种的创新。(2)加大生产方面的研究力度,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提高花卉产品质量。(3)通过国家调控和协会、企业自律的形式完善、稳定我国花卉市场。(4)通过各种可行途径解决花卉运输问题,重点解决运费高,设备差的现状。中国花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经济体制和文化体制还未健全,加上国际间的激烈竞争,这些问题和挑战直接影响我国的花卉产业发展。对我国花卉产业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详细分析其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有助于我们针对这些问题从各方面入手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把握产业新的增长点,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使中国花卉产业走向更加繁荣,最终提高我国花卉产业的综合实力。

李红琴[7](2005)在《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管理分析 ——以曲靖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经营城市”成为了出现频率极高的语汇。首先是各地城市政府迅速接受了这一概念并将其付诸实践。在诸如大连、青岛这样的大城市经营城市取得成功的范例中,也有打着经营城市的大旗,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政府作为经营城市的主导者,在很多城市存在目标趋同、功能重复、产业同构、形象单一等诸多问题的实际,经营城市是否可为?经营的主体是否一定是城市政府?也成了一个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是在总结分析现阶段我国经营城市所取得的经验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做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分析像曲靖这样一个西部的中小型的城市,近几年在经营城市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及下步经营城市中的一些意见建议,得出以下结论:在现阶段像曲靖这样一个知明度不高,区位竞争优势不明显,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中小城市,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质量要提高,走经营城市之路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而且在经营城市的初期必须由政府作为经营城市的主体,当地只有经历了这样一个管理城市的初级阶段即经营城市阶段,引导城市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城市具有了一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之后,政府才可能真正的转变职能,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城市,提供更为有效的公共服务。政府所要做的就是在建立市场制度、城市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制度创新等方面多做文章,尽可能的规避经营城市中的风险,尽最大可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二、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规范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
        1.4.2 比较分析方法
        1.4.3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基本问题及理论研究基础
    2.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及意义
        2.1.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内涵
        2.1.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意义
    2.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主要内容
        2.2.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特征
        2.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功能定位
    2.3 研究理论基础
        2.3.1 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理论
        2.3.2 共生理论
        2.3.3 产权理论
3 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现状
    3.1 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
        3.1.1 农业生产效率逐步提高
        3.1.2 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渐增加
        3.1.3 科技投入逐步改善
        3.1.4 信息技术应用广泛
    3.2 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
        3.2.1 专业大户积极发展
        3.2.2 家庭农场数量逐步增加
        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改革创新
        3.2.4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示范带动
    3.3 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
        3.3.1 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布局日趋合理
        3.3.2 农业基地建设不断壮大
        3.3.3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为重要引擎
    3.4 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形成
        3.4.1 农机服务和信息平台的组合
        3.4.2 供销社服务的全面改革
        3.4.3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初建
        3.4.4 农业产业协会的协助
4 河北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存在的问题
    4.1 政府扶持政策不完善,土地流转不通畅
    4.2 要素供应不够充分,质量结构亟待提升
        4.2.1 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
        4.2.2 资金供给困难
    4.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不高,内部管理不规范
        4.3.1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初具规模,规范性还不强
        4.3.2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稳定性差,缺乏有效管理
        4.3.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较弱,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4.4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衔接不紧密,合作意识淡薄
        4.4.1 横向合作不充分
        4.4.2 纵向合作不深
    4.5 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覆盖面窄
        4.5.1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比较少
        4.5.2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业务范围有限
        4.5.3 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不高
5 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框架和机制
    5.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 1+2+4+4 构建框架
    5.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构建机制
        5.2.1 构建农民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共生机制
        5.2.2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共生整合机制
6 河北省进一步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的对策
    6.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6.2 保证要素供应,高质量投入
        6.2.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6.2.2 涉农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
    6.3 发挥产业优势,创新主体经营理念
    6.4 加强区域交流,建立合作机制
        6.4.1 建立区域共同市场
        6.4.2 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区际合作
        6.4.3 构建区域合作机制
    6.5 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拓宽覆盖面
        6.5.1 建立村镇级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机构
        6.5.2 创新服务网络
        6.5.3 采取绩效评定制度保证服务质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2)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河北省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北省农业发展电子商务的信息化基础
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核心
    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2.2 河北省构建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
3 河北省农业龙头企业门户网站建设及电子商务应用分析
4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政策建议
    4.1 鼓励农业企业自建门户网站及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4.2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联合经营
    4.3 建设农业电子商务核心示范园区实现规模经营
    4.4 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现代股份公司经营型农业龙头企业

(3)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 文献综述
    1.1 国外研究动态评述
        1.1.1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1.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1.2 国内研究动态评述
        1.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研究
        1.2.1.1 单主体推崇
        1.2.1.2 多主体推崇
        1.2.1.3 不同主体评析论
        1.2.2 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研究
        1.2.3 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研究
        1.2.4 新型农业经营体制研究
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研究现状
    2.1 我国构建新型农业体系的背景
    2.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概念及特征
        2.2.1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概念
        2.2.2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特征
    2.3 国内外农业经营体系现状
        2.3.1 发达国家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2.3.1.1 美国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2.3.1.2 日本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2.3.1.3 荷兰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2.3.1.4 韩国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2.3.2 我国农业经营体系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2.4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意义
    2.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5.1 文献研究法
        2.5.2 资料分析法
        2.5.3 技术路线
3 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状
    3.1 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相对优势
        3.1.1 资源优势
        3.1.2 文化产业优势
        3.1.3 地理优势
    3.2 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现实基础
        3.2.1 坚持夯实基础,着力改善生产条件
        3.2.2 培育主导产业,加快推进产业发展
        3.2.3 坚持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支撑能力
        3.2.4 实施品质农业,着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度
        3.2.5 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3.3 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所遇到的困难
        3.3.1 农业劳力弱化
        3.3.2 承包农户规模小
        3.3.3 分散经营市场竞争力低
        3.3.4 农业主体对科技吸纳与应用能力不强
        3.3.5 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覆盖面不广
        3.3.6 农民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思想薄弱
    3.4 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合理性思考
        3.4.1 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3.4.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农民成为体面职业
4 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对策
    4.1 主导思想
    4.2 对策措施
        4.2.1 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4.2.2 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4.2.3 构建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4.2.4 严格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4.2.5 建立并完善新型农业管理服务体系
5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分工与融合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农业的基础性
        1.1.2 农业的弱质性
        1.1.3 农业的高风险性
        1.1.4 农业小部门化趋势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与研究的几点说明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架构
        1.4.3 研究的几点说明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2. 文献综述
    2.1 分工理论及其演进
        2.1.1 古典主义的理论观点
        2.1.2 马克思的专业化分工理论
        2.1.3 马歇尔的舍弃与杨格的重视
        2.1.4 新制度经济学的解释
        2.1.5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视角
    2.2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
        2.2.1 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2.2 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
    2.3 分工与融合关系理论研究
        2.3.1 以产业分立概念取代产业分工概念
        2.3.2 分工和融合分别对应不同的经济形态
    2.4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相关研究
        2.4.1 国外研究动态评述
        2.4.2 国内研究动态评述
3. 农业经营主体和经营组织的发生机制及其分工效应分析
    3.1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分析
        3.1.1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内涵
        3.1.2 传统农业的增长极限性
        3.1.3 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比较分析
        3.1.4 本章研究重点
    3.2 农业经营主体:专业化分工的必然产物
        3.2.1 分散农户居主导地位的发展阶段
        3.2.2 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发展阶段
    3.3 农业组织的历史变迁
        3.3.1 农业合作化时期
        3.3.2 极端化的集体制时期
        3.3.3 农业组织多元化格局的形成阶段
    3.4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生机制:专业化分工
        3.4.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理论逻辑
        3.4.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生的现实解释
        3.4.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演进的分析模型
    3.5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农业分工的促进效应
        3.5.1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协调农业分工
        3.5.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分享分工收益
        3.5.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分工
    3.6 农户加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6.1 研究依据和数据来源
        3.6.2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3.6.3 计量结果及其分析
    3.7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典型案例分析
        3.7.1 岳池县三安蔬菜合作社对农业分工的促进作用
        3.7.2 成都金果果蔬农民合作社对农业分工的促进作用
4. 基于产业分工与融合的农业经营方式研究
    4.1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演进
        4.1.1 土地私有制下的农民个体经营
        4.1.2 农业合作化经营和集体化经营
        4.1.3 家庭承包经营
        4.1.4 农业产业化经营
    4.2 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内涵界定和类型划分
    4.3 农业经营方式之分工型经营
        4.3.1 农业产业化经营
        4.3.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4.3.3 农业产业集群式经营
        4.3.4 相关说明
    4.4 农业经营方式之融合型经营
        4.4.1 重组式融合经营
        4.4.2 延伸式融合经营
        4.4.3 高新技术渗透式融合经营
        4.4.4 工厂式融合经营
        4.4.5 相关说明
    4.5 推进分工型经营和融合型经营方式“双轨”运行
        4.5.1 分工型和融合型经营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4.5.2 推进分工型经营和融合型经营“双轨”运行
    4.6 本章说明
5. 促进农业经营分工深化与融合发展制度的构建
    5.1 农业经营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5.2 推动农地产权分离,健全农地产权制度
        5.2.1 健全农地产权制度的必要性
        5.2.2 目前我国农地产权存在的主要问题
        5.2.3 推动农地产权分离,促进农地有序流转
    5.3 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5.3.1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5.3.2 发挥供销社社会化服务的骨干作用
        5.3.3 推进信息化服务
        5.3.4 搭建农业生产要素产权交易平台
        5.3.5 创新农村信贷抵押担保机制
    5.4 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制度
        5.4.1 农业科技创新推广的必要性与现状
        5.4.2 实施农业技术集成创新战略
        5.4.3 构建资源配置合理的农业科研体系
        5.4.4 建立公益性和经营性“双轨”运行的农技推广机制
        5.4.5 推广双向融合型的参与式科技传播方式
    5.5 有序推行职业农民制度
        5.5.1 农民职业化是农业劳动的一个阶段性进程
        5.5.2 有序推行农民职业化
    5.6 主要经验
        5.6.1 推进农业和工业融合发展
        5.6.2 整合农业经营中的非正规制度
        5.6.3 发挥“第三部门”作用
    5.7 本章说明
6. 主要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局限
    6.3 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5)广东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 花卉产业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与市场分析
        2.1.1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趋势
        2.1.2 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状况
        2.1.3 我国花卉市场需求变化趋势
    2.2 理论基础
        2.2.1 农业产业化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产业结构理论
3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东省发展花卉产业的重要意义
        3.1.1 发展花卉产业是广东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3.1.2 发展花卉产业是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3.1.3 发展花卉产业是广东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3.1.4 发展花卉产业是广东省繁荣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3.2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3.2.1 生产规模稳步扩大
        3.2.2 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
        3.2.3 市场影响力显着提升
        3.2.4 花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3.2.5 市场交易形成网络
    3.3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3.3.1 花卉产业的全球转移
        3.3.2 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花卉业
        3.3.3 花文化普及和居民花卉消费的增长促进花卉市场繁荣
        3.3.4 花博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有助于产业升级发展
4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和存在问题分析
    4.1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4.1.1 气候条件适宜
        4.1.2 经济发展带动效应明显
        4.1.3 社会发展带动效应明显
    4.2 广东省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 生产方式落后,抵御风险能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4.2.2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总体技术水平偏低
        4.2.3 花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2.4 花卉产业发展调控管理亟需加强
        4.2.5 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5 加快广东花卉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分析
    5.1 发展思路
    5.2 发展原则
        5.2.1 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
        5.2.2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供需总量平衡的原则
        5.2.3 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花、发展特色产品的原则
        5.2.4 坚持科教兴花,提高科技含量的原则
    5.3 发展目标
6 加快广东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6.1 加快推进花卉生产标准化,花卉经营规模化
        6.1.1 以科技兴花为依托,促进花卉生产标准化
        6.1.2 以培植特色产品为重点,推进花卉经营规模化
    6.2 完善科技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6.2.1 加强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合作
        6.2.2 建设种质资源数据库和重点品种资源圃
        6.2.3 大力加强花卉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6.3 加强花卉产业人力资源管理
        6.3.1 建立专业人才体系
        6.3.2 实施人才战略
    6.4 加强协同管理,强化政策引导
        6.4.1 加强省级部门及市级两级部门的协同管理
        6.4.2 成立省级花卉发展项目评审专家库
        6.4.3 创新机制,优化引导,吸引社会多元投资
    6.5 实施强有力的产业扶持政策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1 国外相关研究
        2.2 国内相关研究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3.1 研究内容
        3.2 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1 国际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2 国内花卉产业发展历程
    3 中国花卉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 中国花卉科研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1.1 科研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推广现状
        1.2 花卉研究
        1.3 中国花卉科研发展总体趋势
    2 中国花卉产业生产销售现状与前景预测
        2.1 中国花卉总体产销现状概况与前景预测
        2.2 中国花卉各种类生产销售现状分析和前景预测
    3 中国花卉产业营销现状与趋势
        3.1 花卉营销现状
        3.2 花卉的运输现状
    4 中国花卉产业体制现状
        4.1 科研机构和协会组织
        4.2 认证和标准体系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1 花卉科研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1.2 花卉产品质量低
        1.3 花卉销售各环节不成熟
        1.4 花卉运输跟不上
    2 国外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
        2.1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的经验
        2.2 哥伦比亚花卉产业成为后起之秀
    3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解决对策
        3.1 加强科研投入,迅速提高我国花卉科研水平
        3.2 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国花卉产品质量
        3.3 完善花卉销售链体系
        3.4 花卉运输方面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花卉产业区域化布局及花卉新品种应用调查
    1 中国花卉产业区域化布局调查
        1.1 观赏苗木主产区
        1.2 盆栽植物主产区
        1.3 切花、切叶主要产区
    2 近年来花卉新品种应用调查
    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管理分析 ——以曲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基于公共管理目标研究政府经营城市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对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管理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我国政府经营城市的发展与现状
    2.1 经营城市的提出
    2.2 各城市的主要做法
    2.3 目前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政府经营城市的绩效评价
    3.1 当前我国经营城市的主要特点及取得的成效
    3.2 当前我国在经营城市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管理分析
    4.1 公共品是城市最重要的产品和商品
        4.1.1 国内对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管理研究现状
        4.1.2 公共品是城市最重要的商品
    4.2 城市政府在经营城市中应该引入公共管理的理念
    4.3 基于公共管理的目标确定政府经营城市的核心和目的
第五章 曲靖经营城市的现状与问题
    5.1 曲靖基本情况
    5.2 曲靖的发展现状
    5.3 曲靖市政府经营城市的初步探索
        5.3.1 曲靖建设珠江源大城市目标的提出
        5.3.2 曲靖经营城市的目标和规划
        5.3.3 曲靖市政府目前在经营城市中所做的工作
        5.3.4 曲靖在经营城市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曲靖市经营城市的目标及对策和建议
    6.1 曲靖市经营城市的目标与路径选择
    6.2 曲靖市经营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6.2.1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充分发挥政府在经营城市中的引领职能
        6.2.2 引导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向,理顺公共产品的价格调节机制
        6.2.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充分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
        6.2.4 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的整体内涵
        6.2.5 倡导以人为本的城市经营理念,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北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研究[D]. 王书明. 河北经贸大学, 2016(01)
  • [2]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河北省新型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构建[J]. 陆刚,赵蕾,安海岗. 科技和产业, 2014(12)
  • [3]湖州市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研究[D]. 朱慧. 浙江大学, 2014(03)
  • [4]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路径研究 ——基于产业分工与融合的视角[D]. 孟玉静. 西南财经大学, 2014(12)
  • [5]广东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D]. 毕志兼. 广西大学, 2012(02)
  • [6]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初步研究[D]. 陈耀华. 南京农业大学, 2007(02)
  • [7]政府经营城市的公共管理分析 ——以曲靖市为例[D]. 李红琴.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国际花卉贸易发展的三大新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