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的快速渲染技术研究

基于图像的快速渲染技术研究

一、基于图象的快速绘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晓[1](2021)在《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数学知识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学生能够对各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组合,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是促进自身知识内化、记忆加强的有效途径.此外,近年来,“核心素养”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话题,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任务之一.数学教育中,获得知识与发展能力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知识网络作为理论层面的一部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必须发展的关键能力,两者在数学教育中均不可或缺,更不独立存在.但到目前为止,将两者加以结合的调查研究屈指可数.所以笔者将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背景,研究高中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构建情况.本文以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测试卷法对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构建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整体来看,高二学生的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并不完善,不同学业水平学生之间在不同指标上存在显着差异;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存在不利于学生知识网络完整构建的因素;知识网络的完整构建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数学核心素养背景之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巩固和完善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对策.对于教师来说,分别有:注重“双基”教学,打好构建知识网络基础;分散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开展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网络构建,发展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有意义学习,树立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意识;利用类比方法,辅助知识网络构建;在应用中完善知识网络,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杨帆[2](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中原有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冲击,不断涌现出新的教学研究成果。教师的教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在以深度学习为桥梁的作用下,两者均能得到发展。本文研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深度学习理念为基础,探究如何在深度学习中促进初中数学教学。首先,分析了深度学习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对比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差异,并以建构主义和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深度学习的作用。其次,从教和学两个维度分析了初中数学课堂上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师满堂灌、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无法掌握知识本质等问题,从教育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角度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中如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最后,对深度学习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进行了研究,将其教学过程分为了六个环节:(1)准备环节。(2)建构环节。(3)应用环节。(4)迁移同化环节。(5)反思环节。(6)评价环节。对这六个环节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探索勾股定理》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作为案例,对基于深度学习下的数学课堂进行了研究,最终做出了预期效果评价和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更加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方法,形成知识的迁移同化,使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王思敏[3](2021)在《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动态数学技术与传统教学课堂的融合逐渐深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倡导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手段来提升课堂效果”。将信息技术用于解决学科问题、改善教学方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题项,动态数学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成为研究关注热点。在“几何与代数”方面考查中,动态几何问题由于其综合性强,变式性强,方式灵活,因此教学难度较大。传统教学,因为探究环境、技术的限制,难以剖析动态几何的解题思路。动态数学技术的融入,变革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在目前的研究中,对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较少,多见对现状的调查研究和解题的策略研究。基于以上思考,为了改善传统课堂现状,有效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素养,本研究以波利亚解题理论、数学多元表征理论为理论基础,利用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探究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教学设计及应用策略,以期为动态数学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教学探索提供参考以及建议。本研究从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方面展开。在理论研究层面,首先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国内外“动态几何问题”、“动态数学技术”的相关文献,多角度综述目前的研究现状、研究成果、研究问题。其次,对波利亚解题理论、数学多元表征理念展开理论思辨,探究并提出了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策略:(1)凸显关键信息,弄清问题本质;(2)问题串链提问,启发分析问题;(3)实验探究验证,渗透数学思想;(4)展示交流解答,分享错漏创意;(5)思维导图小结,加强一题多用;(6)注重一题多变,促进迁移创新;并且,针对每一策略加以具体实例解析。最后,根据教学策略及借助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进行系列的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设计研究。在实践研究层面,实验班采用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粉笔+黑板+PPT”教学。并且,通过实验封闭测试,问卷调查以及一线教师访谈等研究方法,进行检验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策略的效果如何,探讨该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数学解题方式及数学情感态度是否有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能够显着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数学解题方式也产生了积极正向影响,对其数学情感态度也有积极改善作用,同时一线教师对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教学也持有认可的态度。

林宇杰[4](2021)在《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需要推动教学观念更新,模式的改革,要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两个方面水平提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特别强调:“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如何深度融合数学课堂成为热议话题。数学除了严谨的演绎推理,还需要实验的归纳推理。中小学课堂应让学生尽量经历数学实验探究,使其在“做”与“思”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随着数学实验的发展,数学实验融入课堂成为关注热点。如何借助技术,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成为现在中小学课堂亟待解决的痛点。本研究试图构建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并探讨其应用策略,提升数学实验教学效率。本研究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展开探究。从理论研究出发,首先,通过文献搜集整理,梳理数学实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等相关研究,并提出观点与思路。接着,以杜威从“做”中学的思维五步法与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念为理论基础,探究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在宏观层面,构建数学实验教学基本流程: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实验预备→实验设计思路→实验过程→实验测验。在微观层面,创设数学实验教学基本环节:创设数学情境,明确实验问题→提出假设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归纳实验结论,拓展变式训练→构建思维导图,注重实验反思。并且,提出应用策略:(1)明确数学实验内容;(2)多元表征实验积件;(3)创设数学实验问题;(4)实验探究动静结合;(5)实验报告问题导航;(6)开展实验小组交流;(7)建构实验思维导图。从实践研究出发,采用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前后测、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探讨模式及应用策略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变量及过程变量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采用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能显着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解决过程、思维水平、学习方式及情感态度产生积极正向影响。

孙杰[5](2021)在《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必修课程划分为五大主题,共需144课时,其中函数主题所占课时比例最大;而三角函数作为函数主题中的一个主要分支、高考的重要考点,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教学。另外,随着2019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推行和实施,三角函数部分的知识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动,这就要求教师针对这种变化以及三角函数的特点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学习新理念,更新教学设计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经过大量实践后被广泛认可的教学理论模型;利用SOLO分类理论,教师可以关注学生在特定学习任务上的表现,通过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一具体问题时思维结构所处的层次,时刻把握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所以,SOLO分类理论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以及规划教学设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提出以SOLO分类理论为指导来优化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以求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三角函数知识。首先,笔者通过研读相关文献资料,对SOLO分类理论、三角函数以及它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研究奠定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笔者以学生的思维结构水平为关注点,基于SOLO分类理论对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设计进行指导,主要是将其与前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难点的解析、课堂提问的设计、例习题的编制以及教学评价的设计相融合,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策略和相关的案例分析,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设计的效果;再次,笔者利用调查问卷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三角函数的概念(第1课时)》这一课例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对比与分析,发现在SOLO分类理论指导下修改的教学设计更能引导学生的思维结构水平向深层次发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验证了以SOLO分类理论建立的教学设计模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适用性;最后,笔者通过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在文章的结尾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展望与不足。SOLO分类理论提供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质性”评价方法,以SOLO分类理论来指导三角函数的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在知识与学生的思维之间建立衔接点,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今后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贺[6](2021)在《基于APOS理论下的初中阶段函数教与学的研究》文中提出函数是中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刻画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函数,做到含而不漏、深入浅出以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层次。由于函数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部分学生难以掌握。那么,深入剖析初中生函数学习现状及影响初中生函数学习的因素有哪些,探寻有效的函数教学方案不仅具有理论研究价值,更具应用价值。APOS理论是由美国数学教育家在教育研究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数学学习理论,此理论认为学生借助心里建构来学习数学概念,经历操作、过程、对象、图式四个阶段对数学概念学习的本质进行探究。因此运用APOS理论来剖析函数概念的学习现状,学生是否掌握函数概念的本质,是切实可行的。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基于APOS理论研究学生对函数的理解水平,结合个人实践经验探索函数教学的策略,以此来解决师生在函数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具体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如下:1.文献分析法: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筛选、分析、整合,了解函数教与学的现状,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数学情感、学习习惯、知识掌握、环境因素、成败归因五个维度对初中生函数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3.测试卷分析法:本研究参照课标中函数部分的内容标准,结合一线教师的相应意见,基于APOS理论从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对函数的测试卷进行编制,以APOS理论的四个阶段为依据对学生函数学习的现状进行分析。4.教师访谈法:笔者从函数概念的教学理论、教学特点、教学策略三个方面对5名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以此来了解函数的教学现状。5.案例分析法:基于APOS理论提出的教学策略,分析教学典例并选取两节重点课时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的结论为:初中生在函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操作阶段和过程阶段能够达到要求;在对象阶段,仅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要求;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达到图式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对函数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无法灵活应用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针对调查中发现教与学所存在的问题,笔者给出了函数教学的策略:(1)活动阶段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过程阶段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开展层次教学;(3)对象阶段及时反馈,关注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沟通,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4)图式阶段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思维脉络。

王强[7](2021)在《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文中指出2017年开始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信息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词汇,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立体几何是研究三维空间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和位置关系的一门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抽象性和需要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一批优秀的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GeoGebra为突破立体几何中的重难点提供了有利工具,GeoGebra软件更是凭借3D功能,可以将一些抽象的几何图形通过直观演示变得直观可见。因此,研究GeoGebra与立体几何教学的融合对改善立体几何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下面步骤探讨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首先,分析了本研究的背景、价值,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介绍了 GeoGebra的3D绘图区和其与几何画板的比较;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国内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关于GeoGebra辅助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进一步,对本研究依据的多元表征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APOS理论和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进行介绍,并分析了这些理论给数学教学带来的启发。其次,利用访谈法对教师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利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学生立体几何学习中的难点和目前的立体几何思维水平的情况,为后面教学案例的设计明确方向。经调查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主要体现在解题时找不到思路、立体几何中的概念较抽象和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大部分高二学生立体几何思维水平基本在水平1到2之间。然后,分析了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中的地位,并提出了基于GeoGebra的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简便性与简洁性相结合、适度性与整合性相结合、动态演绎与静态作图相结合、实验归纳与演绎推理相结合,并结合前面的教育理论设计了三个典型的教学案例。最后,通过开展教学实验和对后测数据进行分析,验证了 GeoGebra应用于立体几何教学的有效性,并最终得到本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王冰清[8](2020)在《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文中研究指明插图,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再现性和说明性的绘画,它依附于文本而存在。本文针对插图艺术在不同功能作用下的表现方法与发展现状,一方面回归插图原本解释说明的性质,一方面又以多元化的表现手法出现,运用于各个领域。分析了插图定义扩展的必然性,论述了插图艺术经过扩展后的功能性转换、手法衍生、内涵变化。分析了“信息时代”的视觉文化背景插图的现状,讨论了插图艺术的功能性转换及运用多样手法表现的客观原因。进而从图解演绎与信息的视觉化呈现入手,分析不同领域对插图艺术的需求,直观再现、分析能力、传播效果、接受度等。突出了“以图解为方法”这一当下信息视觉化的需求和表现特征,分析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插图的图解方法在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及对视觉文化的影响,可以为插图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与参照。

徐海曼[9](2020)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函数”为例》文中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运用,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与学习方式。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高中数学教育跨入信息技术化的新时代,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直观化、可视化、动态化等特点,并将其有效融入数学教学中,以期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研究以问题导学教学为主线,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根据多元表征理论和认谈法和spss分析法等得出实验结果。本研究主要从理论研究和认知负荷理论,依据教学信息设计的原则,提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策略。并根据策略进行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优化,再将两种教学设计运用于教学实验。结合问卷调查法、访实践研究两个方面阐述了研究成果: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文献梳理对信息技术和问题导学进行概念界定,并对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深度分析。在系列教学理论术与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优点,提出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四条策略:(1)素材增强问题的情境;(2)信息凸显问题的关键;(3)视觉助力解题的思维;(4)导图深化解题的小结。同时提供相应现实案例的策略应用。最后,以《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及其性质》、《对数及对数运算》的问题导学设计为例,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策略对其进行优化。在实践研究方面,以教学实验为主,以调查研究为辅。先将高中数学《函数》单元20个课时的教学内容依据问题导学相关理论与原则进行教学设计;再依据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策略,运用动态数学软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办公软件等对上述的教学设计进一步优化;最后将两种教学设计分别实施于对照班与实验班,由作者一人进行教学实验。通过两班的实验数据对比,检验应用此策略优化设计的问题导学教学对学生学习函数的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策略对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实验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显着改善,学习效率得到显着提高。从问卷调查和访谈情况来看,采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设计的课例对学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在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数学学习方式、数学思维水平五个方面都有积极性的提高。

孙艺峰[10](2020)在《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实践》文中指出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思想从提出便一直不断的发展,教师应采用什么样具体的教学方式,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分析、解决原始物理问题,一直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可视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融合到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中,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教学实践、教育实验的方式研究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教学效果。本文第一部分为理论研究。分析学生解决原始物理问题不理想的原因,详细梳理可视化教学和原始物理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结合可视化教学及原始物理问题的相关概念,归纳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理论依据,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部分为教学设计。依据可视化教学的视觉表征方法和原始物理问题解决的自组织表征理论,提出运用可视化教学辅助学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基本方式,包括:(1)运用直观图、动画、视频等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2)运用示意图等图示发展学生应用图形表征工具的能力;(3)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4)运用逻辑思维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发散思维;(5)运用可视化探究任务培养学生高阶认知思维。并结合“帆船逆风前行问题”和“卡车超速问题”阐述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三部分为教学实践。实践采用“两等组前后测”的方案,在教学实践前通过原始物理问题试卷和调查问卷的前测,检测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现状。之后开始教学实践,在实验班里运用可视化教学方式讲解原始物理问题,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进行为期五个月的教学实践之后,通过原始物理问题试卷和调查问卷的后测,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成绩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检测学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结果表明:(1)可视化教学可以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表象,进而帮助学生建构理想化模型,提高学生在分析原始物理问题时的抽象表征能力。(2)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应用图形表征工具的能力,进而准确的变换问题表征形式,提高学生在分析原始物理问题时的图象表征能力。(3)可视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建构物理知识体系,而知识体系的形成对培养学生的物理表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分析原始物理问题时的物理表征能力。(4)可视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思维是分析原始物理问题时方法表征中重要的思维方法,所以可视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分析原始物理问题时的方法表征能力。(5)可视化教学任务可以发展学生的高阶认知思维,学生画图的过程既是知识、思维和能力的深度融合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分析、评价和深度理解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运用高阶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具备创造性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师可以在原始物理问题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可视化教学,优化设计思维和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发展学生高阶认知思维,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原始物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图象的快速绘制技术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图象的快速绘制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数学核心素养国内研究现状
        1.3.2 数学核心素养国外研究现状
        1.3.3 数学知识网络国内研究现状
        1.3.4 数学知识网络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数学核心素养
        2.1.2 数学知识网络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
        2.2.2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3 系统整体性原理
第3章 核心素养下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调查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
    3.2 研究工具
        3.2.1 调查问卷
        3.2.2 测试卷
        3.2.3 概念图
    3.3 学生概念图绘制培训
    3.4 问卷调查与分析
        3.4.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3.4.2 学生测试卷分析
        3.4.3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3.4.4 学生概念图质性分析
        3.4.5 学生概念图量化分析
    3.5 研究结果
第4章 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完善对策
    4.1 教学对策
        4.1.1 注重“双基”教学,打好构建知识网络基础
        4.1.2 分散教学与整体教学相结合,提升核心素养水平
        4.1.3 开展合作学习,促进知识网络建构,发展核心素养
    4.2 学习对策
        4.2.1 有意义学习,树立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意识
        4.2.2 利用类比方法,辅助知识网络构建
        4.2.3 在应用中完善知识网络,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第5章 核心素养下构建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教学设计
    5.1 指数函数
    5.2 对数函数
    5.3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
    6.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高中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调查
    附录C 基本初等函数知识测试卷
    附录D 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标准概念图
    附录E 数学教师对知识网络及核心素养的认识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F 部分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概念图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科研成果
致谢

(2)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21 世纪国家培养人才的需求
        1.1.2 新课程改革要求推进素质教育
        1.1.3 深度学习发展趋势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深度学习相关理论概述
    2.1 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
        2.1.1 深度学习的概念
        2.1.2 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
    2.2 深度学习的一般特征
    2.3 深度学习理论关联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
第3章 初中数学教学及深度学习现状分析
    3.1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存在的问题
        3.1.1 学生存在的问题
        3.1.2 学生角度分析原因
    3.2 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3.2.1 教师存在的问题
        3.2.2 教师角度分析原因
    3.3 心理因素
    3.4 深度学习课堂现状分析
    3.5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策略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
    4.1 准备环节
        4.1.1 确立教学目标
        4.1.2 教法分析
        4.1.3 学法分析
    4.2 建构环节
        4.2.1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4.2.2 探索新知,理解辨析
    4.3 应用环节
        4.3.1 习题编排
        4.3.2 变式训练
        4.3.3 一题多解
        4.3.4 渗透数学思想
        4.3.5 渗透核心素养
    4.4 迁移同化环节
    4.5 反思环节
        4.5.1 学生反思,寻找不足
        4.5.2 答疑解惑,课堂小结
        4.5.3 教师反思,双向成长
    4.6 评价环节
        4.6.1 教师评价
        4.6.2 学生评价
第5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5.1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设计
    5.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学设计
    5.3 教学案例预期效果评价
        5.3.1 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预期效果
        5.3.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5.3.3 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和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框架与思路
    四、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二章 相关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动态数学技术
        (二)初中动态几何问题
    二、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相关研究概述
    三、动态数学技术相关研究概述
    四、小结与思考
第三章 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策略及应用案例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波利亚解题理论
        (二)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念
    二、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基本功能
    三、动态几何问题典型积件设计案例
    四、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的教学策略及应用案例
        (一)凸显关键信息,弄清问题本质
        (二)问题串链提问,启发分析问题
        (三)实验探究验证,渗透数学思想
        (四)展示交流解答,分享错漏创意
        (五)思维导图小结,加强一题多用
        (六)注重一题多变,促进迁移创新
第四章 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教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假设
        (三)实验对象
        (四)实验变量
        (五)实验方式
        (六)实验材料
    二、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前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动态几何问题教学的课例研究
    一、课例一《动态几何问题之等腰三角形》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三)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二、课例二《动态几何问题之直线型轨迹问题》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过程对比分析
        (三)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三、教学评析
        (一)自我反思
        (二)专家点评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动态几何问题之等腰三角形后测卷
    附录2 动态几何问题的实验教学调查问卷
    附录3 访谈提纲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研究概述
    一、数学实验发展概述
        (一)国外数学实验的发展现状
        (二)国内数学实验的发展现状
        (三)研究概述简评
    二、数学实验相关研究概述
        (一)数学实验文献计量分析
        (二)数学实验文献主题分析
        (三)研究概述简评
    三、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研究现状
        (一)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相关研究概述
        (二)Hawgent皓骏操作界面与特色功能
        (三)研究概述简评
第3章 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一)杜威的“从做中学”教学理论
        (二)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理念
    二、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一)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
        (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宏观流程
        (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三、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应用策略及案例
        (一)明确数学实验内容
        (二)多元表征实验积件
        (三)创设数学实验问题
        (四)实验探究动静结合
        (五)实验报告问题导航
        (六)开展实验小组交流
        (七)建构实验思维导图
第4章 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变量
        (四)实验方式
        (五)实验材料
    二、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一)前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结果与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四、个别访谈情况分析
    五、结论
第5章 基于皓骏(Hawgent)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
    一、《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及实录对比评析
        (一)《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对比
        (二)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二、《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及实录对比评析
        (一)《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教学设计对比
        (二)教学实录对比及评析
    三、课后反思品评
        (一)自我反思
        (二)专家点评
第6章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附录2 《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附录3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后测卷
    附录4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2课时)(一次函数图象及性质)后测卷
    附录5 基于皓骏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调查问卷
    附录6 访谈提纲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5)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三角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三角函数部分变化情况
        (三)三角函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SOLO分类理论指导数学教学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综述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案例研究法
    四、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框架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SOLO分类理论
        (一)SOLO分类理论的来源及内涵
        (二)SOLO分类理论的研究现状
    二、三角函数教与学的研究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第三章 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前期分析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前期分析策略
        (二)案例分析
    二、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教学目标设计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教学目标设计策略
        (二)案例分析
    三、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教学重、难点解析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教学重、难点解析策略
        (二)案例分析
    四、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课堂提问设计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二)案例分析
    五、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例、习题编制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例、习题编制策略
        (二)案例分析
    六、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教学评价设计
        (一)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教学评价设计方法
        (二)案例分析
第四章 基于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非SOLO理论的《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学过程设计
        (三)利用SOLO理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优化
    四、实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测试卷说明
        (二)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实验结果总结与评价
        (四)教师访谈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基于APOS理论下的初中阶段函数教与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函数在初中阶段数学中的地位与特点
        (二)函数在初中阶段数学教育测评中的重要性
        (三)函数对初中阶段数学教育的价值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一)优化教学设计
        (二)改变学习方式
        (三)提升自身素养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测试卷分析法
        (四)教师访谈法
        (五)案例分析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初中阶段函数的教学相关研究
    二、初中阶段函数的学习相关研究
    三、初中阶段函数的学习现状相关研究
    四、APOS理论关于函数教学的相关研究
    五、文献评述
第三章 相关理论概述
    一、APOS理论
    二、元认知理论
    三、数学学习障碍理论
第四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思路的说明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三、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四、测试卷的设计与说明
    五、访谈问卷的设计与说明
第五章 调查的结果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小结
    三、学生测试卷的结果与分析
    四、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六章 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阶段函数教学策略
    一、初中生函数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操作阶段对函数概念的形成不够重视
        (二)过程阶段对函数概念缺乏本质认识
        (三)对象阶段缺乏形成对函数概念的意义记忆
        (四)图式阶段缺乏建构数学概念体系的能力
    二、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阶段函数教学设计策略
        (一)操作阶段——创设情境,主动建构
        (二)过程阶段——设计问题,归纳总结
        (三)对象阶段——概念辨析,及时反馈
        (四)图式阶段——构造联系,形成脉络
    三、基于APOS理论的初中阶段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一)基于APOS理论的《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二)基于APOS理论的《二次函数y= ax~2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第七章 研究的成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问题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思路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GeoGebra软件3D绘图区介绍
    2.2 GeoGebra与几何画板软件的比较
    2.3 国内关于立体几何教学的研究
    2.4 关于GeoGebra辅助数学教学方面的研究
        2.4.1 国内关于GeoGebra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
        2.4.2 国内关于GeoGebra在高中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2.4.3 国外关于GeoGebra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5 研究趋势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数学多元表征理论
        3.1.1 基本含义
        3.1.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3.2 最近发展区理论
        3.2.1 基本含义
        3.2.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3.3 APOS理论
        3.3.1 基本含义
        3.3.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3.4 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
        3.4.1 基本含义
        3.4.2 数学教学中的启发
第4章 立体几何教学的现状调查
    4.1 教师教学情况的访谈调查
        4.1.1 访谈目的与形式
        4.1.2 访谈结果
        4.1.3 小结
    4.2 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4.2.1 调查研究目的与方法
        4.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4.2.3 调查结果与分析
        4.2.4 小结
第5章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策略研究
    5.1 立体几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
    5.2 基于GeoGebra立体几何教学策略分析
        5.2.1 应用原则
        5.2.2 应用策略分析
    5.3 立体几何教学案例研究
        5.3.1 “圆柱、圆锥、圆台和球”的案例及其研究
        5.3.2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垂直”的案例及其研究
        5.3.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的案例及其研究
第6章 基于GeoGebra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效果实验与分析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假设
    6.3 实验对象的选取
    6.4 实验的设计
    6.5 实验的结果
    6.6 实验的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反思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反思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高中生立体几何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基本GeoGebra的高中立体几何教学效果测试
附录四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后测的数据
附录五 GeoGebra主要案例制作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和获奖的论文
致谢

(8)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起源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插图相关性概念解读
        一、图画
        二、图像
        三、图解
        四、图式
        五、图示
        六、图谱
        七、图形
        八、图案
        九、图法
        十、图像化
        十一、视觉化
第一章 :概念与延伸:功能的系列解读
    第一节 关于插图概念的功能与表达方法
        一、插图的再现性与表现性
        二、插图的说明性
        三、插图的技术性
        四、插图的实用性
        五、插图的图解方法
    第二节 关于插图的分类与图解表达
        一、技术性的图示
        二、说明性的图解
    第三节 本章小节
第二章 :图画与认知:信息的图解演绎
    第一节 视觉符号与启蒙教育
        一、看图识字
        二、看图说话
    第二节 板书图示与概念表达
        一、简笔画与知识表达
        二、视觉图示与原理推演
    第三节 手绘图示与信息交流
        一、现场草图与直观解读
        二、边说边画与信息传递
    第四节 手机信息与视觉的符号化
        一、基本功能与使用方式导视
        二、网络表情系列与情感语言交流
        三、衍生扩展与动态变化解读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与引导:使用说明及过程操作
    第一节 原理结构与装配图示
        一、家用电器的结构与功能表达
        二、手工制品的工艺分析与制作流程
        三、拼装玩具的构件与步骤说明
    第二节 地域信息与图像引导
        一、出行路线规划与插图手法
        二、地形地貌的介绍与图像表示
        三、特殊地图的不同用途与插图形式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学与视觉:复杂原理的图示表达
    第一节 人体解剖与医疗功用
        一、达·芬奇的人体解剖笔记
        二、安德烈·维萨里的解剖学绘画
        三、中医经络穴位的制图艺术
    第二节 博物与手绘:动植物标本图解
        一、《发现之美》与自然史考察的视觉笔记
        二、乔治·居维叶的生物学幻想图示
        三、标本图画与中国工笔绘画及郎世宁绘画的比较
    第三节 建筑·图示:建造的结构与演示
        一、彼得·埃森曼的《图解日志》
        二、梁思成营造学社考察札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运动与图式:动态的三维分解
    第一节 体育运动的步骤图解
        一、广播体操的推广与图示呈现
        二、跳台跳水运动的姿势规范与得分说明
        三、太极拳分解动作的图示演绎
    第二节 舞蹈教学中的图示说明
        一、现代舞的技术训练图示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解说
        三、体育舞蹈的技术规范
    第三节 肢体语言与插图表现
        一、手旗旗语的信号传达与航运保障
        二、手语的学习与信息传递
        三、魔术表演的动作分解与图示揭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归纳与总结:作为插图表达方法的图解
    第一节 理性的图示
    第二节 感性的图解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一、信息技术相关研究概述
        (一)信息技术概念界定和研究现状
        (二)关于信息技术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对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的思考
    二、问题导学相关研究概述
        (一)问题导学概念界定
        (二)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研究现状概述
        (三)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内容概述
        (四)对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的思考
第三章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
    一、基本理论概述
        (一)多元表征理论
        (二)认知负荷理论
    二、教学信息的设计原则
        (一)信息打包原则
        (二)时间邻近原则
        (三)空间临近原则
        (四)一致性原则
        (五)双通道原则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策略及应用
        (一)素材增强问题的情境策略
        (二)信息凸显问题的关键策略
        (三)视觉助力解题的思维策略
        (四)导图深化解题的小结策略
第四章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方案设计
        (一)实验假设
        (二)实验对象概况
        (三)实验变量
        (四)实验方式
        (五)实验材料
    二、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一)前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二)后测成绩的结果与分析
        (三)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
        (四)访谈内容的分析
        (五)研究结果总体分析
第五章 用信息技术优化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课例研究
    一、《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一)《函数的概念》总体分析
        (二)优化前《函数的概念》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三)优化后《函数的概念》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四)《函数的概念》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一)《指数函数及其性质》总体分析
        (二)优化前《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三)优化后《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四)《指数函数及其性质》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三、《对数及对数运算》教学设计及对比分析
        (一)《对数及对数运算》总体分析
        (二)优化前《对数及对数运算》问题导学教学设计过程
        (三)优化后《对数及对数运算》问题导学教学设计
        (四)《对数及对数运算》问题导学教学设计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四、设计反思
第六章 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反思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10)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学生实际认知水平的局限
        1.2.2 学生不会变换问题表征形式
        1.2.3 学生缺乏有效的知识体系建构方式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可视化教学研究现状
        1.3.2 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现状
        1.3.3 运用可视化教学辅助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可视化教学
        2.1.1 可视化教学定义
        2.1.2 可视化教学的视觉表征方法
    2.2 原始物理问题
        2.2.1 原始物理问题定义
        2.2.2 原始物理问题表征理论
    2.3 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理论
        2.3.2 情境认知理论
3 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
    3.1 运用直观图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物理表象
    3.2 运用示意图发展学生应用图形表征工具能力
    3.3 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3.4 运用逻辑思维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3.5 运用可视化探究任务培养学生高阶认知思维
4 教学设计与实践
    4.1 “帆船逆风前行”原始物理问题
    4.2 “卡车超速”原始物理问题
5 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践研究设计
        5.1.1 实践研究目的
        5.1.2 实践研究对象
        5.1.3 实践研究内容
        5.1.4 实践研究思路
        5.1.5 实践研究方法
    5.2 测量工具
        5.2.1 原始物理问题试卷
        5.2.2 调查问卷
    5.3 数据处理方案
6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6.1 前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6.1.1 原始物理问题前测试卷成绩统计与分析
        6.1.2 前测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6.2 后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6.2.1 原始物理问题后测试卷成绩统计与分析
        6.2.2 后测调查问卷统计与分析
7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1.1 理论研究阶段成果
        7.1.2 教学设计阶段研究成果
        7.1.3 教学实践阶段研究成果
    7.2 研究反思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基于图象的快速绘制技术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学核心素养下学生基本初等函数知识网络的调查研究[D]. 丁晓晓. 北华大学, 2021(12)
  • [2]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教学研究[D]. 杨帆. 陕西理工大学, 2021(08)
  • [3]动态数学技术融合初中动态几何问题的教学研究[D]. 王思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Hawgent皓骏动态数学软件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以“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为例[D]. 林宇杰.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三角函数教学设计研究[D]. 孙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6]基于APOS理论下的初中阶段函数教与学的研究[D]. 马贺.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7]基于GeoGebra高中立体几何教学的实践与研究[D]. 王强. 扬州大学, 2021(09)
  • [8]以图解为方法:插图的信息转译与视觉化表达[D]. 王冰清.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9]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高中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函数”为例[D]. 徐海曼.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10]运用可视化教学培养高中生分析原始物理问题能力的实践[D]. 孙艺峰.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基于图像的快速渲染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